八年级政治期末测试

2024-07-30

八年级政治期末测试(精选7篇)

八年级政治期末测试 篇1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成语典故中,能反映诚信的一组是()

①言必行行必果

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③退避三舍

④一言为重百金轻

⑤指鹿为马

⑥挂羊头卖狗肉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2、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精神的是()

A、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C、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

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了。

3、下列提法中不能体现宽容精神的是()

A、宰相肚里能撑船

B、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世界是平等的》精彩的片段,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这样认识竞争与合作

①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

②竞争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消极作用

③社会生活既需要竞争也需要团结合作

④重视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曾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正如今成为电脑网页制作的校园小明星。这说明()A、我们要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善于利用网络技术,做有益的事

B、网络上的东西都是不良诱惑

C、网络交往都很精彩

D、网络交往都很危险

6、周末同学的父母邀请你去家里做客,你应该()

①穿着干净得体的衣服

②注意礼貌用语

③尊重同学的父母

④不用特别注意,在家里怎样做在同学家也一样

A、①②③④

B、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下面是几个同学对竞争的态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刚在学习上从不与人讨论,有学习资料也不借给别人

B、陈林跑步非常快,可是在运动会上她觉得下蹲式起跑太不雅观而放弃

C、在学习上王彬经常帮助别人,从不藏私

D、小童非常害怕考试,在期中考试时,他装病躲过了考试

8、关于诚实与谎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诚实与谎言不矛盾

B、诚实的人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可以说谎

C、说谎次数越少,是诚实的人

D、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9、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A、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一样

B、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相当

C、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D、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金钱和地位

10.下列属于“诚信”道德失范的表现

()

①考试作弊

②在家长、老师、同学们面前说谎

③商家们用不正当手段骗取顾客们

④接诊医生对身患癌症的患者说:“你的病不严重,只要有信心就能治好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面对“换位思考”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己的座位不合适,与别人换过就行

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③做作业时,发散思考

④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体谅他人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在合作中竞争,我们应倡导的全新竞争理念是()

A、你死我活互不谦让

B、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C、以成败论英雄

D、面对竞争的成功而唯我独尊

13.对竞争的积极作用,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

①竞争能激发个人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②竞争可以使集体变得更富有朝气

③竞争会引起紧张和焦虑,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④竞争会导致紧张、敌对、报复等消极心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礼仪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要求,要想使自己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就必须注意个人的礼仪修养。就在学校的个人礼仪来说,表现于

①举止文明

②动作优雅

③佩带首饰

④容貌整洁

⑤表情自然

⑥服装整洁

⑦仪表端庄

⑧讲究卫生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⑥⑦⑧

二、非选择题

前一个时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深入报道了湖北工程承包人孙水林为履行春节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手中的承诺带着 26 万元现金连夜赶往老家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其弟孙东林忍住悲痛完成哥哥遗愿把工资如数发给乡亲们的事迹。这对被称为“信义兄弟”的湖北建筑商用行动阐释着诚信更感动了中国。他们是时代楷模美德丰碑。

(1)做人为什么要讲诚信? 6分(2)我们应该如何向“信义兄弟”学习做一个诚信之人? 4分

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大,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而竞争又无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请回答:

(1)你认为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什么?(4分)

(2)怎样才能实现以上的结果,你有什么好的点子。(6分)

小军前一阵子刚学会上网,兴趣很浓,每天吃过饭,便开始摆弄他的电脑。他的父母并不干涉他的事情,只要功课完成,成绩不错,该玩什么就玩什么。何况,上网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呢!可是最近,母亲觉得儿子有些不对劲,他常常半夜三更还在玩电脑,白天萎靡不振,整天不知在想什么,学习成绩下降很快,上网费用急剧上升

1.结合你的认识,请你谈一谈上网的利与弊。(4)

2. 为了让小军早日摆脱网吧和游戏的诱惑。请你教教他如何利用网络优势(4)

八年级政治期末测试 篇2

后来发生了 ( ) 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不过, 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 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选自课文《散步》)

1.上段文字中的括号内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 ) 2分

A.争执; B.分歧; C.争端; D.矛盾。

2.文中画横线的句中应加入的标点符号是 ( ) 2分

A. , , 。, 。 B.:, 。, 。

C.:, ;, 。 D., , ;, 。

3.“我的母亲老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 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一句中“早已”“还”分别表明了什么 4分

4.选择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 3分

A.呈报 头衔 澄澈 静谧;

B.霎时 祷告 沐浴 惊惶;

C.宽恕 骸骨 笑柄 荡漾;

D.蹒跚 眩耀 忙碌 妥当。

5.下面关于课文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散步》) ——“我”是个孝子, 从小听话, 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人到中年,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C.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这一句话用夸张的写法, 表现皇帝重视自己容貌的性格特点。 (《皇帝的新装》)

D.“吹着喇叭, 唱着凯歌”生动形象地写出蚊子得意忘形的情态。 (《蚊子和狮子》)

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不超过32个字) 。3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近日在北京正式面世。该报告采用综合市场占有率、城市经济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等客观指标, 利用国家经济统计局发布的2002年相关数据, 对全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分析。报告按省份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芜湖市的全国排名由上年度的第63位上升至第31位, 在安徽省排名第一。

7.古诗文默写 5分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

(2) 《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3) 《钱塘湖春行》中颈联的诗句是: 。

(4) 《观沧海》中以虚景表现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是: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第二关:阅读新时空 (40分)

(一) 文言文比较阅读 14分

文段一: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原①, 裹十日粮, 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击金③而退, 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 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 不去, 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 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 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 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 ②期:约定。 ③金:钟。 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文段二: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 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故人来, 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4分

①裹十日粮 裹: 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 成语:

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 夫原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

(2)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10.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2分

11.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吴) 起食待之。

B.故人来, 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

12.文段二中, 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3分

(二) 现代文阅读

文段一: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13分

人生在世, 不能总是低头觅食, 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向着高远, 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 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 形成张力, 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 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 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 “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 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 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 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 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 我满怀着惊奇感, 注视着天空, 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星体在那儿旋转运行, 永无停息……此时此刻, 我神游魂驰, 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 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 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 必定来自天空!”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 但我们可以仰望, 让崇高引领, 在人世中行走, 穿越灵魂, 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 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 感悟到皈依的崇高, 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 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一次, 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流出来, 突然跌入深谷, 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 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 深谷中, 飞扬起一片水雾。然而走近它, 抬头仰望大瀑布, 才真正领略到那惊心动魄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 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 天水从豁口处汹涌而下, 浩浩荡荡, 一落千丈, 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站在大瀑布前, 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洒的水雾中的一滴水珠。仰望大瀑布, 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 又有何资格絮叨呢

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一轮红日, 一弯新月, 一片云朵, 一座山峰, 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 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 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就会从你内心涌起!

(摘自2006年第2期《读者》, 有删节)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14.文中第2段, 作者对“仰望”的含义从多方面作了阐释, 请从中概括出三点。3分

15.“那一刻, 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表明人什么3分

16.作者认为仰望的实质是什么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2分

17.你怎样理解 “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 这句话的含义3分

文段二:从一个微笑开始 13分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 心里却丝丝犹豫纠缠, 问依依垂柳, 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 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 勇敢些, 请现出一个微笑, 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棋局打破了, 现出一些个陌生的局面, 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 真想退回到从前, 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 无妨对镜沉思, 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 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 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 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 更多的失落, 更多的背叛, 也会有更多的疑惑, 更多的烦恼, 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 穿过世事的云烟, 就可以学着应变, 努力耕耘, 收获果实, 并提升认知, 强健心弦, 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 唯有人会微笑, 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 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 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 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 地位和金钱, 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 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 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 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 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 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 也不必怒目相视, 仍可报以一粲;即使是阴冷的奸笑, 也无妨还以笑颜。微笑战斗, 强似哀兵必胜, 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 生与俱会, 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 那么, 他应该像防癌一样, 赶快采取措施, 甚至对镜自视, 把心底的温柔、顾念, 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 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 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 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 面对着地上第一株新草;在每一个起点, 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 从一个微笑开始, 那就离成功很近, 离幸福不远!

18.“不要害怕开始, 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 勇敢些, 请现出一个微笑, 迎上前!”仿照句中画线的句子, 写一句话。

2分

19.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作者联系现实生活, 有针对性的谈到了“微笑”的作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微笑”有哪些作用 3分

20.“不要害怕开始, 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 勇敢些, 请现出一个微笑, 迎上前!”这句话中的“开始”和“起点” 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 请分别找出来。 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说“相信吧, 从一个微笑开始, 那就离成功很近, 离幸福不远!”请你结合你自己亲身的体现,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第三关:综合实践 (8分)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你们学校准备放寒假之后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 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22.眼看春节就要来了, 写春联已成为时尚, 请你根据已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2分

上联:学海无涯勤可渡

下联:

23.面对部分国人 (尤其是青年人) 对传统节日愈来愈淡漠的情况, 一些学者提出了“保卫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张。对保护传统节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请写出一条。 2分

24.在春节万家团圆、普天同庆的时刻, 请你为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条短信, 以表达你对他们春节的祝福。4分

第四关:写作演练场 (50分)

25.开放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友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来访者驻足中国, 而我们作为东道主又应当作出什么贡献呢请以“假如我是志愿者”为题, 写一篇文章,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2.C.3.表明母亲对儿子的依赖;表明儿子对父亲的顺从。4.D 5.C6.芜湖城市竞争力安徽省第一。7. (1) 随君直到夜郎 (2) 西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二、8.⑴携带 马革裹尸 裹足不前 ⑵姑且 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9. (1) 原国的粮食已吃光, 力量用完了, 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2) 老朋友到傍晚没来, 吴起不吃饭等他。暮, 傍晚, 天黑;食, 吃饭。10.攻原得卫者, 信也 (意思对即可) 11.D 12.为人讲信用, 或待人诚恳守信。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讲信用, 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 (意思对即可) 13.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14. (1) 仰望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 (2) 仰望是普通情感的超越与升华, (3) 仰望是对失落灵魂的苦苦追寻。

15.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人只要有所仰望, 那么他也是幸福的。

16.仰望就是追寻崇高。

17.普通人达不到崇高, 但不可失去对崇高的追求。人要不断地刷新自己, 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 努力做一个秀外慧中的人。 (意思对即可)

18.示例:不要害怕失败, 努力总把我们送上成功。

19.帮助人们对世事沉着应变;微笑构筑和平、达到理解、是心灵的净化剂;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 超越悲欢。

20.又是一年春柳绿。

在每一个清晨, 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 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 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21.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22.示例:书山万仞志能攀。

23.示例:①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②加大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将一些重要且有影响的传统节日纳入法定保护范围。③坚持继承、发展、改造、创新并重的原则, 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适当融入现代元素, 使其更加人文化、生活化。

24.示例:春节将至,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 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 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装一袋阳光, 两把海风, 自制了几斤祝福, 托人到美国买了些快乐, 法国带了两瓶浪漫, 从心里切下几许关怀, 作为春节礼物送给你!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3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期末测试 篇4

一、填空15分

1、《格尔尼卡》的作者是国籍画家。

《春》在类别上属于﹍﹍﹍﹍,在油画诞生前,还有一种绘画是﹍﹍﹍﹍ 油画《父亲》的作者是

2、美术的四大种类是﹍﹍﹍﹍、雕塑、工艺美术、﹍﹍﹍﹍、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种语言。

3、版画从色彩上分为﹍﹍﹍﹍版画和﹍﹍﹍﹍版画。对印是制作版画的一种方法。

5、艺术源于生活生活。

6、绘画中,在画稿上合理安排物象的﹍﹍﹍﹍和﹍﹍﹍﹍的过程,就叫做构图。

二、选择题 30分

1..文艺复兴指的是()A.文艺的诞生B.文艺的再生C.文艺的重现D.文艺的重复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有 A平摆式B前后遮挡C透视D平视 3.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特点()

A.鲜艳B.强烈 C.强对比搭配 D.同类色搭配

4.中国著名石窟有()

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C甘肃莫高窟D麦积山石窟.5.《捣练图》这幅作品的作者是()A.梵高B.毕加索C.张萱D.周 昉 6.《簪花仕女图》是什么朝代的作品()A.隋朝B.唐朝C.宋朝D.南北朝 7.《春》的作者是()

A.达芬奇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D.波提切利 8.立体图像的表达()

A.物象的直观感受B.物象的反向表达 C.物象的主管理解D.物象的结构分析 9.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又叫做()

A.立体图B.三视图C.透视图D.平面图

10.《墨与彩的韵味》一课中,所学到的是中国画中那个类型()A.大写意B.工笔C.白描D.水墨淡彩 11.《墨与彩的韵味》一课中,要注意墨与彩的()A.浓淡B.深浅C.对比D.干湿

12.中国画画家用笔墨作画时,通过笔的()抒发自己对物象的感受。A.浓、淡、干、湿B.深浅变化C.黑白对比D.勾、勒、皴、点

13.《笔墨的情趣》一课,画家通过()的特点,使作品意趣盎然,充满生命的活力。A.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借物喻人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4.座椅具有实用、舒适与()的特色。

A.稳定B.固定C.稳固D.牢固

15.《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一课中,()对于情感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A.线条B.色彩C.着色D.造型

三、连线题 15分

红色象征权力,富贵黄色象征喜庆,热闹蓝色象征生命,平和绿色象征博大,清凉橙色象征神秘,梦幻

紫色象征成熟,丰收

四、判断题10分

1、版画通常指的是印刷和制版相结合的一种绘画。()

2、色彩的情感是色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情感。()

3、色彩的冷暖是人生活经验的联想产生的一种感觉。()

4、色彩的三要素指的是每种颜色都具备的三个特征。()

5、色彩的搭配有同类色搭配,;邻近色搭配和互补色搭配等。()

五、问答题 30分1、什么是文化?

2、色彩的三要素?

八年级政治期末测试 篇5

物 理 2018.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深秋树叶挂上白霜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米(m)B.米/秒(m/s)C.千克(kg)D.千克/米(kg/m)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3A.B.C.D.4.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墙壁上的手影 C.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 D.铅笔好像被折断 5.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小明乘坐的列车 C.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 D.路边的树木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 18 7.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

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D.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8.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9.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 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

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 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

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减小 11.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A.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长 B.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1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离镜面1m,像变大 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离镜面2m,像变大

13.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甲、h乙和h丙,且h甲>h乙>h丙。对于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大小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球的密度最大 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 D.三个球的密度一样大

14.对于同种不锈钢制成的饭锅、饭盒、小勺,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饭锅的质量最大,所以饭锅的密度最大

/ 18 B.小勺的体积最小,所以小勺的密度最大

C.饭盒的体积比小勺的大,所以饭盒的密度比小勺的小 D.饭锅、饭盒、小勺体积不同,但它们的密度相同

15.如图所示,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

B.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二、多项选择题

1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

17.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每节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10min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 1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B.在阳光下能看到红、黄、紫等不同颜色的鲜花,说明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平静的湖面映出青山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9.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 18 20.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21.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在t=6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2m处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 22.如图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 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 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1.47m/s

三、实验解答题

23.如图所示,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

2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某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记录不同时刻待测物质的温度值,并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态(选填“液”、“固”或“固液共存”)。

/ 18

25.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种类,小明先将该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此金属块质量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g。将此金属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该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__kg/m3。如果该金属块的材料是下面密度表中几种金属中的一种,那么可以判断出组成该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_______。

26.小明和小刚组成的探究小组研究在液体中的小木块的运动规律,他们在长约0.5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某种液体,把小木块放入液体中,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取一些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并保持竖直,当小木块下端在“0”记号线(如图甲所示最低端橡皮筋位置)时,小刚迅速启动停表开始记录小木块经过每个橡皮筋记号时停表的示数,并把小木块运动的路程s和相应的时间t记录在表格中,如下表所示。

(1)小刚在记录时漏记了一个数据,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分析,表格中空白位置的数据应该为________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中画出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____。

/ 18(3)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可知,小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7.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28.小明在探究某种确定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他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式:m =_________。

29.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如图所示):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小明将长木板左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右端,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选用如下器材:铺有白纸的泡沫塑料板、薄透明玻璃板、刻度尺、4根牙签、6根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橡皮泥(其中3根为红色、3根为黄色)。实验前她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带支架的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直线MN放置,使平面镜底边前沿与直线

/ 18 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之后小红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一根红色橡皮泥作为物体,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纸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适当位置放一根黄色橡皮泥,改变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②用牙签将2根红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的新圆柱体,放在平面镜前更靠近平面镜的位置,同样用牙签将2根黄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调整这根新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表格中。

(1)请写出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

(3)请说明根据测量数据如何判断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_________。

3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竖直平面E固定不动,竖直平面F可绕竖直线ON前后转动,小平面镜M固定于平面E的底部且垂直于平面E,O点为小平面镜边缘中点与平面E右侧边缘的交点,A为带磁性的激光笔(可吸在竖直平面E上)。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请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

32.阅读《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如图甲所示,把花朵隔着一层气凝胶放在3000℃的火焰上,几分钟后依然芬芳如故,保护它的神奇材料就是气凝胶。

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比氦气还要轻。如图乙所示为8cm3的 7 / 18 “全碳气凝胶”压在花蕊上,花蕊几乎没有变形的情景。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Hz~20000Hz的声音,因此它是很好的降噪材料。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称为“飞行石墨”气凝胶,是由多孔的碳管在纳米尺度下交织在一起三维的网状结构,它虽然极轻,但弹性却非常好,它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气凝胶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气凝胶的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

A.质量小 B.体积小 C.密度小 D.单位体积的质量小

(2)“飞行石墨”气凝胶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它看起来就呈现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黑色 B.白色 C.无色 D.彩色

(3)下列关于对气凝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A.气凝胶是一种质量很小的固体材料

B.气凝胶对超声波、次声波都有很强的吸音降噪效果 C.利用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可以制成建筑物的保温层 D.利用气凝胶可以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沙滩和海水

五、计算题

33.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 18 34.工厂用铁铸造零件时,先要用木料制成一实心的与待铸造零件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的模型,用这个木质的模型制造出一个模具,再将熔化的铁水倒入这个模具中,就可以铸造出所需要的零件了。已知所制成的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求:

(1)木质模型的体积大小; 木=0.6×103kg/m3,铁的密度ρ

=7.8×103kg/m3,不计铁水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2)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

/ 18

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物态变化的判断,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2.【答案】A 【解析】A.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故A正确为答案。B.米/秒(m/s)是速度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千克(kg)是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千克/米(kg/m)是密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3.【答案】C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4.【答案】D 【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被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5.【答案】B 【解析】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于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以小明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结果可能不同。6.【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为答案。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故C错误。

/ 18 33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7.【答案】B 【解析】A.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

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故B正确答案。

CD.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故CD错误。8.【答案】B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故B正确为答案。9.【答案】C 【解析】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10.【答案】D 【解析】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B.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故B正确。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11.【答案】B 【解析】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刘翔的速度比你大。AB.由可得,通过相同的路程,因为刘翔的速度比你大,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故A错误,B正确。

C.由s=vt可得,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长,故C错误。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答案为B。12.【答案】C 【解析】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小明距离平面镜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 小明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于视角等因素影响,对像与物大小相等不容易理解,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 18 13.【答案】C 【解析】由题,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甲>h乙>h丙,则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体积V甲>V乙>V丙,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体积越小密度越大。故丙球的密度最大,C正确为答案。

点睛:正确判断三个实心球的体积是解答的关键。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球的体积越大,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因此V甲>V乙>V丙。14.【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其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由题同种不锈钢制成的饭锅、饭盒、小勺,所以它们的密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点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密度的大小等于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5.【答案】D 【解析】A.物理教材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D.由于教材表面粗糙,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故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6.【答案】ABD 【解析】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与外界隔开,减慢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ABD。

17.【答案】AC 【解析】A.一位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中学生的质量小于成年人,所以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符合实际。

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5min,因此每节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10min 不符合实际。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0.8m,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故C符合实际。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0.2m,故D不符合实际。

/ 18 答案为AC。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终再做出判断。

18.【答案】BCD 【解析】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太阳光是复色光,在阳光下能看到红、黄、紫等不同颜色的鲜花,说明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故B正确。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潭底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变“浅”的潭底的虚像,故C正确。

D.平静的湖面映出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答案为BCD。19.【答案】ABC 【解析】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BC。20.【答案】ABC 【解析】A.由表可知,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由表可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声音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由表可知,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故D正确。所以ABC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像类似通过表格数据归纳结论的,可以用个例排除以偏概全的结论。21.【答案】AC 【解析】A.已知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可知:;

/ 18 。

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在t=6s时,s甲=1.8m,s乙=0.8m,甲车在乙车前面s= s甲-s乙=1.8m-0.8m=1.0m,故B错误。C.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答案为AC。22.【答案】BCD 【解析】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共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所用时间t=2×0.1s=0.2s,故A错误。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sAC=sAB+sBC=2.4cm+7.3cm=9.7cm,故B正确。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所,故D错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故以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答案为BCD。

三、实验解答题 23.【答案】2.34 【解析】由图可知,该刻度尺一个大格为1cm,一个大格又分为是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2.34cm。

点睛:长度测量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4.【答案】(1).69(2).晶体(3).固液共存 【解析】(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9℃。

(2)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80℃不变,具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所以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3)由图乙可知,在第6min时,处于凝固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25.【答案】(1).53.6(2).2.68×10(3).铝 【解析】(1)由图甲可知,金属块的质量m=50g+3.6g=53.6g。

(2)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根据密度公式可得,该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是。

(3)根据密度表可以判断出组成该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铝。

/ 18

3,故D正确。26.【答案】(1).6.0(2).见解析所示(3).0.05 【解析】(1)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分析,记录时间每次间隔2s,所以表格中空白位置的数据应该为6.0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用“描点法”画出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如下: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点睛:由图像可知,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7.【答案】(1).不能(2).在(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可逆的

【解析】(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2)①由题,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即入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变大。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睛: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如题;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8.【答案】2.7(g/cm)·V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物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几倍,则质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由第一组数据可得,其余各组数据均符合m=2.7(g/cm3)V。3由此归纳出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式:m =2.7(g/cm3)V。

29.【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解析】由题,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倾斜角度变大,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由此可提出问

/ 18 题: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30.【答案】(1).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2).实验步骤②改为: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解析】(1)实验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应保持物体的高度不变,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

(2)实验步骤②改为: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31.【答案】实验步骤:

(1)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贴着竖直平面E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绕竖直直线ON旋转竖直平面F,反复调整竖直平面F且使两个平面E、F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就可以在E、F上同时看到反射光和入射光。

(2)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入射角α,反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反射角β,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竖直平面E上的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保持入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O点的位置不变,即只改变入射角α,仿步骤①的方法找到反射光,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4)仿照步骤②再做4次实验,将α、β的相应数据记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1)对于设计实验同学们往往感到很棘手,可以从实验目的出发,实验目的是利用该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需要的实验器材应该有光源,平面镜,用竖直平面E、F显示光的传播径迹,还要明确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有便于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工具---量角器。实验步骤如下:

(1)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贴着竖直平面E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绕竖直直线ON旋转竖直平面F,反复调整竖直平面F且使两个平面E、F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就可以在E、F上同时看到反射光和入射光。

(2)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入射角α,反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反射角β,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竖直平面E上的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保持入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O点的位置不变,即只改变入射角α,仿步骤①的方法找到反射光,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 18 为了得到普遍性规律,还要多次进行实验。

(4)仿照步骤②再做4次实验,将α、β的相应数据记在表格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

32.【答案】(1).CD(2).A(3).CD 【解析】(1)由题,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比氦气还要轻。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密度小。密度的大小等于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所以密度小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小。故CD为答案。

(2)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为“飞行石墨”气凝胶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它看起来就呈现黑色。故A为答案。

(3)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

可知,气凝胶的质量还与体积有关,故A错误。

B.由题,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而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因此不能说明气凝胶对超声波、次声波都有很强的吸音降噪效果。故B错误。

C.因为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利用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可以制成建筑物的保温层,故C正确。

D.由于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利用气凝胶可以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沙滩和海水,故D正确。综上所述,关于对气凝胶的说法,正确的是CD。

五、计算题

33.【答案】(1)3m/s;(2)5400m 【解析】解:(1)由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由

答:(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m/s;(2)他通过的总路程是5400m; 34.【答案】(1)5×10-3m3;(2)39kg 【解析】解:(1)已知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由可得,木质模型的体积

/ 18

木可得,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可得,他通过的总路程

=0.6×103kg/m3,(2)由题可知 V铁=V木=5×10-3m3,由由可得,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

答:(1)木质模型的体积大小为;(2)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为39kg;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题 篇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2×30=6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本大题后面的表格中)

1.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 ( )

A.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B.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以下戏曲文化与其所在省区简称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

A.秦腔――贵 B.粤剧――沪 C.豫剧――川 D.陇剧――甘

3.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

A.西北各省区 B.东南沿海各省 C.西南各省区 D.东北各省区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

A.壮族 B.回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5.我国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盆地分别是 ( )

A.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6.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 )

A.太行山 B.长白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7.我国气温南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高低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8.我国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因为 ( )

A.山区面积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季风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9.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

A.长江 B.闽江 C.珠江 D.黑龙江

10.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多开挖排水渠道 B.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C.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加高加固堤坝

11.我们用的纸张、吃的稻米,分别来源于下列资源中的 ( )

A.土地资源、水资源 B.森林资源、土地资源

C.水资源、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

12.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分布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煤矿、石油等多分布在北方 B.有色金属多分布在南方

C.四川盆地有丰富的天然气 D.青藏高原矿产资源丰富

13.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

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春季多,秋季少

14.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的办法是 ( )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防止水污染

15.形成我国“南稻北麦”粮食种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分

16.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 )

A.400mm等降水量线 B.200mm等降水量线

C.50mm等降水量线 D.800mm等降水量线

17.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18.横断山脉是下列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 )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9.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盛产温带水果 B.以早地为主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甘蔗

D.长城以北一般一年一熟

20.属于北方地区的水果是 ( )

A.柑橘、葡萄 B.苹果、梨

C.芒果、香蕉 D.椰子、菠萝

21.下列表述中,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

A.南部沿海地区工业以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为主

B.这里是我国森林宝库、温带果园

C.游泳、赛龙舟是本区居民擅长的运动

D.煤、石油、铁矿丰富,有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22.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包括 ( )

①德兴铜矿②大余钨矿③金昌镍矿④铜仁汞矿⑤个旧锡矿⑥鞍山铁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⑤⑥

23.“三山夹两盆”是指我国何处地形特征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 D.甘肃

24.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

A、河西走廊 B.银川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湟水谷地

25.“西气东输”工程是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27.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降水量丰富,有利植物生长 B.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C.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D.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8.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的`最主要自然原因为 ( )

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29、西藏的代表性农作物和牲畜是( )

A.小麦、山羊 B.青稞、骆驼 C.青稞、牦牛 D.小麦、骆驼

30.对于兰州所属的温度带、干湿地区,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温带,半干旱区 B.暖温带,半干旱区

C.暖温带,干旱区 D.中温带,干旱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长江源自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__海,干流先后流经11个省区,是我国第一长河。

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是__________多,__________少,年际变化大。

4.我国最大的渔场是______________,位丁渤海沿岸的著名盐场是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_是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 0分)

1.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2.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 )

3.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 )

4.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的多少。 ( )

5.“地上河”是指黄河的上游河段。 ( )

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 )

7.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最紧张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 )

8.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 )

9.台湾省、福建省和云南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 )

10.塔里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 )

四、综合题(共40分)

1.读“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A是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___米以上;C是第______级

阶梯,主要地形区②是由____________(河流)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2)①是____________高原,②是____________平原,D是____________山脉。

(3)若该剖面图是沿36°N,并且D是太行山,则C处的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

(4)该图反映了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资源类型: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A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B处耕地以____________为主。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4)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其中面积较广,所占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

(2)C、D两区域之间的界线由甲____________ (山脉),乙____________ (河流)构成,该线是1月____________等温线,____________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A区的自然景观(植被)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____________的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和自治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①是____________山,②是____________山

(3)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请列举出2条发源于本区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__________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_________,西

八年级政治期末测试 篇7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2分)

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黄梁一梦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3.按要求默写。(4分)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2)写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手法相同,以景写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人的科学,不该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应具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气度;生命的意义,不该是沽名钓誉、追财逐利,而该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胸怀。(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

(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达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了生活的滋味。

B.《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否定仕宦生活的心迹。

C.《满井游记》一文,文笔清新而有生气,比喻新颖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游览时的轻松喜悦之情。

D.《藤野先生》一文用了大半篇幅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5.下面是2007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上推出的徽标图,请展开联想说说此徽标的含义。(2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关注藏羚羊的迁徙,曾经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遇到的一大难题。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们懂得了许多,丰富了自己的素养。

C.如果不是两名警察奋不顾身地抢险,数百名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重大损失。

D.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7.名著阅读与仿写。(2分)

进入初中两年以来,我的脑海中常常活跃着中外名著中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我常常想:假如我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一定会去铲除社会生活中一个个的“毒瘤”,如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黑网吧、制假售假的黑窝点等,还社会一块明净的乐土。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4分)

母爱是最无私的,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请你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①[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的名称和歌中的一两句歌词,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给母亲的话] 请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母亲提一条建议]为了让天下母亲的辛勤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请你针对母亲该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芳草地(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2题。(8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这首诗是诗人在边塞送别友人时所作。送别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环境是__________,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奇特的比喻描绘出风卷飞雪骤然而至的壮观景象,使人忘记了边塞的苦寒,沉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之中。(2分)

11.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加以赏析。(任选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的最后四句写分别时的情景,诗人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想到了什么?请结合诗中的意境简要谈谈你的猜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吴玠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却⑥不受。玠益敬服。……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⑨?”或⑩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吴玠(jiè):南宋名将。②飞:岳飞。③交欢:结为友好。④姝:美女。⑤方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何以家为:凭什么来安家呢?⑩或:有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异二者之()

(2)吴玠服飞()

(3)饰名姝之()

(4)玠敬服()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比较上面两个文段,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3题。(14分)

密码中的真情

霍忠义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女大学生身上。

②初入大学时,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并存入一学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远行的前夜,父亲特意告诉她卡的密码,并告诫这个密码要铭刻在心,万勿随处乱记,否则,密码被人知道就不安全了。

③女孩当时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父亲的话并未在意。到了学校,要缴6000元的学费,把卡插入自动提款机,可怎么也想不起密码。无奈,她只好打电话问父亲,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了几遍。为了便于记忆,父亲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又要取钱,却又想不起密码了。知道这组数字是妈妈的生日,女孩不好意思再问爸爸,更不好意思问妈妈,钱自然无法取出,她只能向同学借些钱花。

④暑假回家,父亲问她钱花得如何,女孩哭了。知道原委,父亲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说没有关系。女孩却有点生气,问父亲为什么不把密码设成她的生日。父亲说:“不设置成你的,是为了保护你。”他解释说:“通常,人们会将银行卡和身份证装在一起,这样,如果两样东西同时被盗,后果不堪设想。”暑假结束,女孩回学校,从此记住了母亲的生日。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女孩还专门给母亲寄了一张漂亮的贺卡。收到卡后,父母很是感到安慰。

⑤不久,家乡传来噩耗: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同时遇难。晴天霹雳!女孩疯一样赶回家,昏倒在父母的遗体前。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女孩安葬了父母。整理父母遗物时,她发现了一张储蓄卡。女孩潸然泪下,父母曾经告诉过她,家里还有一张卡,存着她4年大学生活的全部费用。女孩知道,这是父母多年来的血汗钱。

⑥拿着卡回到学校,女孩日日以泪洗面。虽然很思念很悲伤,可是日子还要天天过。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渐渐恢复了过来。女孩自己卡上的钱已经用完,她拿出了父母遗留下的卡去取钱。

⑦在自动取款机上,她先输入母亲的生日,屏幕显示:错!再输入父亲的生日,还是显示错。她急忙将卡抽出,心中焦虑:卡上会用什么数字做密码呢?离家之前女孩曾经找遍父母的遗物,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密码的信息。

⑧她再度把卡插入,下意识地输入自己的生日数字。屏幕立即显示:请输入取款金额。

⑨女孩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父母使用的储蓄卡用的密码肯定是他们最容易记忆的数字,也是他们最疼爱珍惜的数字,这点做女儿的怎么没有想到呢?

取完钱,女孩修改了密码,她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

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

17.整体感知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第③段中“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了几遍”,后“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可女孩一到取钱时就忘记了密码,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问题?女孩想打电话问爸妈,又觉得不好意思,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概括密码中所包含的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初入大学时,女孩的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卡的密码是她妈妈的生日;父母遇难后遗留下来的储蓄卡的密码却是女孩自己的生日,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何用意?体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说说结尾句“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你给自己的储蓄卡设置密码,会选用什么数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牢牢记住。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东西是你最需要牢牢记住的?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14分)

秋颂

罗兰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24.请推测选文中加点的“酡红”一词的意思,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这篇散文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春》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二者略作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文结尾说秋是“成熟”“收获”“充实” 的季节,后又说秋是“淡泊”的季节,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中用了不少比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简要分析第⑨自然段所引诗词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创作大舞台(50分)

29.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大学演讲时说:“我是中国的总理,又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说,我的祖国是一棵巨大的常青树,我就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请你以“常青树”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自定立意;

(2)挖掘比喻的含义,分析其底蕴。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