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才相关文件

2024-05-22

2022年人才相关文件(共4篇)

2022年人才相关文件 篇1

2012年人才中介相关文件汇编

目录

(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1

(二)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5

(三)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10

(四)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4

(五)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17

(一)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促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现就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含家庭劳务介绍机构)的审批及相关事项,实行网上办理。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等均在21世纪人才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公开。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设立审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中央在沪单位、市属单位申请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理并审批。

其他单位申请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由拟注册所在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理并审批。其中,拟从事人才派遣业务的由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批决定前,应当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核。

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经原审批机关出具同意设立的书面意见后,按新设立机构流程进行审批,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审批机关不予出具同意设立分支机构的书面意见:

1、未通过上一年度规范运行检查的。

2、有违法违规行为被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处罚或正在查处之中的。

3、上一年度经营亏损的。

4、有其他不适宜设立分支机构情形的。

经原审批机关同意设立分支机构的,按下列渠道申请办理:

1、中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在沪设立分支机构,以及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理并审批。

2、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跨区县设立分支机构,经原审批机关出具同意意见后,由拟设立所在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理并审批。

3、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由原审批机关出具同意设立的书面意见后,按拟设立所在地的相关规定申请办理。

四、中央在沪单位、市属单位举办全市性非常设招聘会的,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理并审批。其他非常设招聘会以及常设招聘会由拟举办地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受理并审批,并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五、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含家庭劳务介绍机构)仍实行分类审批,相应机构及业务的准入条件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六、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审批实行告知承诺的,按照《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审批告知承诺试行办法>的通知》(沪人社力发[2010]29号)的规定执行。

七、本意见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至2015年12月31日止。

《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沪人[2006]108号)、《关于人才中介服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2005]203号)、《关于人才中介服务企业改变住所办理相关手续的通知》(沪人[2005]86号)、《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沪人[2003]23号)、《关于本市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意见》(沪劳保就发[2003]3号)、《上海市家庭劳务介绍机构管理办法》(沪劳保就发[2002]34号)中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附件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审批流程

附件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流程

附件3: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审批流程

附件4: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审批流程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年八月十日

附件1: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审批流程

一、中央在沪单位、市属单位申请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

1、申请机构在网上注册,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上海市设立内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表》、《上海市设立营利性职业中介机构申请表》和《上海市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表》等相关表格,经系统上报成功后,打印表格并加盖公章。

3、申请机构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定受理机构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书面材料内容须与网上填报一致)。

4、初审人员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对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初审通过,提交审核,同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机构补齐材料,逾期不补正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5、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规定审核。

6、审核工作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7、审核通过的,由受理机构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正、副本。审核不通过的,应当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告知救济权利。

二、设立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1、申请机构在网上注册,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上海市设立内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表》或者《上海市设立营利性职业中介机构申请表》等相关表格,并选择是否愿意实行告知承诺,经系统上报成功后,打印表格并加盖公章。

3、申请机构向拟注册所在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定受理机构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书面材料内容须与网上填报一致)。选择实行告知承诺的,同时提交告知承诺书(网上下载)。

4、对于选择实行告知承诺的申请机构,如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初审通过,网上备案后,由受理机构当场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正、副本,或者《家庭劳务介绍许可证》正、副本。

对于选择实行告知承诺的申请机构,在颁证之日起两个月内,由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检查。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注销其许可证。

5、对于不选择实行告知承诺的机构,受理机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如果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初审通过,并提交审核,同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机构补齐材料,逾期不补正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对于不选择实行告知承诺的机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审核同意的,网上备案后,由受理机构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正、副本,或者《家庭劳务介绍许可证》正、副本。审核不通过的,应当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告知救济权利。

其中,机构申请人才派遣业务,不实行告知承诺制。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批决定前,必须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复核通过的,由区县受理部门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正、副本。

附件2: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流程

一、中央在沪、市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

中央在沪、市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变更经营范围、公司名称、公司法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金,按以下程序办理:

1、申请机构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申请变更相关信息后,系统提交上报。

3、申请机构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定受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材料(书面材料内容须与网上填报一致)。

4、受理机构核对无误后,当场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正、副本。

5、受理机构将相关材料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二、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更经营范围、公司名称、公司法人、注册地址、注册资本金,按以下流程办理:

1、申请机构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申请变更相关信息后,系统提交上报。

3、申请机构向注册所在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定受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材料(书面材料内容须与网上填报一致)。

4、受理机构核对无误后,经网上备案,当场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正、副本,或者《家庭劳务介绍许可证》正、副本。

5、受理机构将相关材料报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三、相关要求

1、机构变更经营范围,如增加业务项目的,按新设立流程审批。

2、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金、股份转让、股东变更,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新设立流程审批。

3、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跨区县行政区域变更注册地址的,由拟新注册所在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新设立流程审批。

4、机构变更注册资本的,变更后应当符合关于注册资本金最低数额的规定。

附件3: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申请设立分支机构审批流程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按下列流程办理:

1、申请机构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申请表》等相关表格,经系统上报成功后,打印表格并加盖公章。

3、申请机构向原审批机关提交书面申请。

4、原审批机关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书面意见,不同意其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申请机构持原审批机关同意设立分支机构的书面意见,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按新设立流程办理审批;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按拟设立所在地相关规定提出申请。

6、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审批机关与原审批机关相同的,申请机构可以同时一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附件4: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审批流程

一、中央在沪单位、市属单位举办全市性非常设招聘会,按下列流程办理:

1、申请机构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上海市举办非常设招聘会申请表》等相关表格,经系统上报成功后,打印表格并加盖公章。

3、申请机构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定受理机构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书面材料内容须与网上填报一致)。

4、初审人员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对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初审通过,提交审核,同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机构补齐材料,逾期不补正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5、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核工作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1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审核通过的,由受理机构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审核不通过的,应当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告知救济权利。

二、其他非常设招聘会以及常设招聘会,按下列流程办理:

1、申请机构填写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

2、网上填报《上海市举办非常设招聘会申请表》、《上海市设立常设招聘会申请表》等相关表格,经系统上报成功后,打印表格并加盖公章。

3、申请非常设或常设人才招聘会的机构应向拟办或拟设立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定受理机构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书面材料内容须与网上填报一致)。

4、初审人员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对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初审通过,提交审核,同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机构补齐材料,逾期不补正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

5、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1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6、审核通过的,由受理机构打印《行政许可决定书》。审核不通过的,应当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告知救济权利。

7、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批同意举办招聘会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二)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

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第4号令

《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人事部部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二OO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2001年9月11日公布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号)作如下修改:

1、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其中设立固定人才交流场所的,须做专门的说明。”

2、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许可制度,并在行政机关网站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3、第九条修改为:“审批机关应当在接到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核完毕,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第十一条修改为:“开展人才中介或者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必须与中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资经营。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符合国家中外合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拟设机构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颁发许可证,并报人事部备案,同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前款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5、第十六条修改为:“审批机关负责对其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审批机关应公布检查结果。”

6、第二十三条修改为:“举办人才交流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县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其中举办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人才交流会,须经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举办名称冠以„中国‟、„全国‟等称谓的人才交流会,由人事部或其授权的省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人才交流会。”

7、第三十六条修改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2001年9月11日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号发布,2005年3月22日根据《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规范人才市场活动,维护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才市场管理,是指对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和个人应聘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管理。

人才市场服务的对象是指各类用人单位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人才市场活动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第四条 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人才市场综合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监督管理人才市场。

第二章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组织。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第六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开展人才中介业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10万元;

(二)有5名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取得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专职工作人员;

(三)有健全可行的工作章程和制度;

(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五)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其中设立固定人才交流场所的,须做专门的说明。

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人才中服务机构。

第八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据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审批。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及其直属在京事业单位和在京中央直管企业、全国性社团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人事部审批。中央在地方所属单位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所在地的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在征得原审批机关的书面同意后,由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许可制度,并在行政机关网站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第九条 审批机关应当在接到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申请报告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核完毕,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专营或兼营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服务的,必须申领许可证。

第十一条 开展人才中介或者相关业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必须与中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资经营。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符合国家中外合资企业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拟设机构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颁发许可证,并报人事部备案,同时按有关规定办理其他手续。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前款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经批准获得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属事业单位的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属企业的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其中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的,其机构名称应当在申领许可证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预先核准。

第十三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人才供求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

(二)人才信息网络服务;

(三)人才推荐;

(四)人才招聘;

(五)人才培训;

(六)人才测评;

(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

审批机关可以根据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所在地区或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自身的设备条件、人员和管理情况等,批准其开展一项或多项业务。

第十四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开展经营业务活动,不得超越许可证的业务范围经营;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中介活动;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作虚假承诺。

第十五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公开服务内容和工作程序,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负责对其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审批机关应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七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改变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以及停业、终止等情形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建立行业组织,协调行业内部活动,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职业道德,维护行业成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人事代理

第十九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可在规定业务范围内接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从事各类人事代理服务。

第二十条 开展以下人事代理业务必须经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授权。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二)因私出国政审;

(三)在规定的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转正定级和工龄核定;

(五)大中专毕业接收手续;

(六)其他需要经授权的人事代理事项。

第二十一条 人事代理方式可由单位集体委托代理,也可由个人委托代理;可多项委托代理,也可单项委托代理;可单位全员委托代理,也可部分人员委托代理。

第二十二条 单位办理委托人事代理,须向代理机构提交有效证件以及委托书,确定委托代理项目。经代理机构审定后,由代理机构与委托单位签定人事代理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人事代理关系。

个人委托办理人事代理,根据委托者的不同情况,须向代理机构提交有关证件复印件以及与代理有关的证明材料。经代理机构审定后,由代理机构与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书,确立人事代理关系。

第四章 招聘与应聘

第二十三条 举举办人才交流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县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其中举办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人才交流会,须经所在地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举办名称冠以„中国‟、„全国‟等称谓的人才交流会,由人事部或其授权的省级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人才交流会。

第二十四条 人才交流会应当由具备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举办。举办者应当对参加人才交流会的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委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参加人才交流会、在公共媒体和互联网发布信息以及其他合法方式招聘人才。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应当出具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或营业执照(副本),并如实公布拟聘用人员数量、岗位和条件。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得以民族,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的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聘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招聘条件。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不得有欺诈行为或采取其他方式谋取非法利益。

第二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在各种媒体(含互联网)为用人单位发布人才招聘广告,不得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广告发布者不得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人才招聘广告。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招聘下列人员:

(一)正在承担国家、省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的主要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

(二)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赴新疆、西藏工作的人员;

(三)正在从事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机密工作的人员;

(四)有违法违纪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

第三十条 人才应聘可以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人才信息网络、人才交流会或直接与用人 单位联系等形式进行。应聘时出具的证件以及履历等相关材料,必须真实、有效。

第三十一条 应聘人才离开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遵守与原单位签定的合同或协议,不得擅自离职。

通过辞职或调动方式离开原单位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辞职、调动的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十二条 对于符合国家人才流动政策规定的应聘人才,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应聘人才提供证明文件以及相关材料,不得在国家规定之外另行设置限制条件。

应聘人才凡经单位出资培训的,如个人与单位订有合同,培训费问题按合同规定办理;没有合同的,单位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培训后回单位服务的年限,按每年递减20%的比例计算。

第三十三条 应聘人才在应聘时和离开原单位后,不得带走原单位的技术资料和设备器材等,不得侵犯原单位和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应聘人才确定聘用关系后,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签定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停办,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由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按照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从事人事代理业务的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组织举办人才交流会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办,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情节严重的,并责令停业整顿。

第三十八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规定,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限期改正,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以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的,招聘不得招聘人员的,以及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或者采取欺诈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由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个人违反本规定给原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人才招聘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广告法》第三十七条处罚。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发布广告、广告发布者为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或无许可证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四十二条 人才中介活动违反工商行政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1996年1月29日人事部发布的《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人发[1996]11号)同时废止。

(三)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令

第5号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商务部部务会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人事部部长 张柏林 商务部部长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王众厚

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2003年9月4日公布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号)作如下修改:

1、第七条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其中,由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许可设立的人才中介机构与外方合资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应征得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的书面同意。”

2、第八条 第一款修改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3、第九条 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接到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申请报告之日起20日内审核完毕,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审批机关应在行政机关网站上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4、第十五条 第二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其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将检查结果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并进行公布。”

5、第十六条 修改为:“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不依法接受检查,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10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人民币。”

6、第十九条 修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2.5万美元,可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70%;其中内地合资方应是成立1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

“本规定中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应分别符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2003年9月4日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号发布,2005年5月24日根据《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维护人才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市场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是指外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合资成立的人才中介机构。

第三条 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活动,必须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合资经营,设立专门的人才中介机构。

不得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

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和在中国成立的商会等组织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人才中介服务。

第四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正当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商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审批、登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设立与登记

第六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中方投资者应当是成立3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出资者也应当是从事3年以上人才中介服务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合资各方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人员,其中必须有5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人才中介服务资格证书的专职人员;

(三)有与其申请的业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资金和办公设施,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万美元,其中外方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25%,中方合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51%;

(四)有健全可行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有明确的业务范围;

(五)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当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并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其中,由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许可设立的人才中介机构与外方合资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应征得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的书面同意。

第八条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书面申请及可行性报告;

(二)合资各方签订的协议与章程;

(三)合资各方开展人才中介服务3年以上的资质证明;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上述所列的申请材料凡是用外文书写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接到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申请报告之日起20日内审核完毕,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批准同意的,发给《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许可证,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备案;不同意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审批机关应在行政机关网站上公布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名录等信息。

第十条 申请者自获得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商务部门办理批准手续。自批准证书签发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 经营范围与管理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资金、人员和管理水平情况,在下列业务范围内,核准其开展一项或多项业务: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

(二)人才推荐;

(三)人才招聘;

(四)人才测评;

(五)中国境内的人才培训;

(六)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

第十二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必须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行业道德,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第十三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招聘人才出境,应当按照中国政府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其中,不得招聘下列人才出境:

(一)正在承担国家、省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未经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

(二)在职国家公务员;

(三)由国家统一派出而又未满轮换年限的支援西部开发的人员;

(四)在岗的涉密人员和离岗脱密期未满的涉密人员;

(五)有违法嫌疑正在依法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或者需经批准方可出境的人员。

第十四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股份转让、股东变更,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和经营场所,经工商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后,应在30日内,向原审批机关办理相关事项变更备案,换领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依法指导、检查和监督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开展情况。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其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依法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可以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应接受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将检查结果报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并进行公布。

第四章 罚则

第十六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不依法接受检查,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10000元人民币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3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人民币。

第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罚。采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审批和管理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犯单位、个人和合资各方合法权益的,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参照本规定执行。

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为12.5万美元,可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70%;其中内地合资方应是成立1年以上的人才中介机构。

本规定中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应分别符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条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在中国境内从事涉及外籍人员业务活动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四)上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

沪人[2006]108号

各区县人事局、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事局

二○○六年七月十八日

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人才中介服务活动,维护人才市场秩序,根据《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设立审批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本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设立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的设立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据管理权限由市和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审批。

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

其他单位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由所在地区(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批。第五条 申请人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人才中介服务业务。

第六条 申请人可以申请从事下列人才中介服务业务:

(一)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发布和咨询服务;

(二)人才信息网络服务;

(三)人才推荐;

(四)人才招聘;

(五)人才培训;

(六)人才测评;

(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业务。

审批机关可以根据申请人所在地区或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申请人自身的设备条件、人员和管理情况等,批准其开展一项或多项业务。

第七条 申请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在提出申请时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机构名称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和公司代码证,事业单位提供编制管理部门同意成立的批复和事业法人登记证书;

(三)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学历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

(四)自有场所的房产证明或不少于1年租赁期的租赁场所协议;

(五)注册资本(金)证明材料;

(六)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规范和章程;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请人才信息网络服务业务的,提供的材料应当包括电信服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服务设备证明和专职网络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证明。

申请人才培训业务的,提供的材料应当包括专职师资证明、拟开展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设置证明、相应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证明。

申请人才测评业务的,提供的材料应当包括测评技术或软件证明、相应的测评设备证明、专职测评人员工作证明。

申请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的,还应当按照《中外合资人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提供相关材料。

第八条 审批机关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对申请进行审批:

(一)受理。审批机关接收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申请材料即为受理,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审批机关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二)审核。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派工作人员对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审核工作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

(三)决定。经过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审批机关核发《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并在《许可证》上载明许可开展的人才中介服务业务;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并应当及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四)送达。《许可证》应当于批准后10日内送达申请人。

(五)公告。对批准成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由审批机关发布公告。

第九条 经批准取得《许可证》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自取得《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经批准取得《许可证》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自取得《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外资管理部门办理批准手续。自批准证书签发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有改变名称、住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等情形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申请书;

(二)与变更事项有关的证明材料;

(三)《许可证》正本、副本(复印件);

(四)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股份转让、股东变更,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法定代表人和经营场所,经工商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后,应在30日内,向原审批机关办理相关事项变更备案,换领有关批准文件。

第十一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按照《关于人才中介服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2005]203号)执行。

第十二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被撤销、宣告破产或因其他原因停止营业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审批机关核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注销《许可证》的,应当收缴《许可证》正本、副本,设有分支机构的应通知其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委托他人办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变更、注销等申请的,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以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转让《许可证》。《许可证》遗失或毁坏的,应当通过媒体声明作废,并及时申请补领。第十六条 经批准设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必须依法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应当将《许可证》正本置于服务场所的醒目位置,并公开服务内容和工作程序,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

第十七条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事中介活动;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作虚假承诺。

第十八条 审批机关可以对其批准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其报送有关材料。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十九条 擅自成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或违法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由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条 审批机关应当通过办公场所、行政机关网站等渠道,公布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审批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批准设立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名录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五)关于印发《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委、办、局人事(干部)处,各区(县)人事局、工商局,各人才中介(交流)服务机构:

为了加强人才招聘会管理,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才市场健康发展,我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人才市场实际,制定了《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人才招聘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才招聘会管理,维护人才市场秩序,促进人才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上海市人才流动条例》和人事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才招聘会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双向选择提供交流洽谈场所和相关服务的中介活动。

第三条 举行人才招聘会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

第四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本市人才招聘会的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人才招聘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监督、管理和检查人才招聘会的组织和活动。

第五条 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应当积极履行职责,督促本行业的人才中介机构依法经营,加强自律。

第二章 人才招聘会

第六条 人才招聘会一律不向应聘者收取入场费。

第七条 人才招聘会分为常设招聘会和非常设招聘会。

常设招聘会是指具有人才中介服务资质,并拥有相对固定招聘场所和一定数量专职人员的机构组织的开放式、经常性(每周不少于3天)的人才招聘活动。

非常设招聘会是指具有人才中介服务资质的机构,独立或联合有资质的人才中介机构临时租用招聘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的人才招聘活动。

第八条 常设招聘会实行申请设立制度。

政府鼓励建立常设招聘会,引导开展网上人才招聘,促进人才招聘活动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转变,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

第九条 本市常设招聘会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对人才需求,以及人才流动状况的实际确立总体布局。

第十条 申请设立常设招聘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上海市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的人才中介专营服务机构;

二、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

三、具有10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四、在办公所在地拥有自主产权或租赁两年以上的招聘场所,实际使用面积300平方米以上。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常设招聘会可以向拟设所在地的区县人事局提出申请,由区县人事局核准,报告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二条 非常设招聘会实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须在当年年底前向市人事局申报下一年度拟举办的非常设人才招聘会计划。市人事局批准后于次年的1月底前公布批准的非常设招聘会年度计划。

为特殊人才群体服务等需要临时举办的非常设招聘会的,应当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三条 申报非常设招聘会计划的人才中介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持有《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

二、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

三、具有10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四、符合规定的机构资质等级及信誉优良。

第十四条 列入经批准公布的非常设招聘会计划的主办单位,应在举办前两个月向市人事局提出立项申请,并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举办人才非常设招聘会申请表》;

二、《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三、主办单位与场馆的租赁意向书;

四、非常设招聘会组织方案及会场平面图;

五、每一摊位平均所占使用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的证明材料;

六、拟刊播、张贴的广告文稿。

七、如合办举行的,应提供合办方的人才中介机构资质和合作举办协议书。

第十五条 市人事局接到立项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审核结束,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举办非常设招聘会年度计划立项通知书》。

取得《举办非常设招聘会年度计划立项通知书》的主办单位,应当持本通知书向公安机关领取、填写《大型活动审批表》,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六条 非常设招聘会的名称、内容必须符合主办单位的业务范围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非常设招聘会广告必须符合《广告法》规定。摊位在400家以上的可称为“大型”非常设人才招聘会。

第十七条 取得《举办非常设招聘会年度计划立项通知书》后,如需要变更内容,主办单位须向市人事局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申请中应当写明变更项目及理由,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变更申请未获批准的,必须按照原方案实施。擅自变更招聘会项目的,按未经批准举办人才招聘会处理。

非常设招聘会变更和因故不能如期举行的,主办单位必须提前五天刊播声明,并妥善处理有关事项。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直接举办的人才招聘活动,不列入非常设招聘会年度计划,需报所在地的区县人事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三章 主办单位

第十九条 主办单位是招聘会的责任人,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招聘会计划提出、立项申请和活动组织;负责审查参会招聘单位的资质、招聘简介、场内广告;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受理投诉,提供咨询和后续服务,积极维护应聘者的合法权益;落实安全措施,以应付治安、保卫和消防等突发性事件,维护招聘现场的正常秩序。

第二十条 主办单位应尊重用人单位的自主招聘和参会权。负责招聘会情况的反馈和对招聘机构的诚信监督,跟踪、督促招聘单位向应聘者反馈信息,并在招聘会结束后十天内将填写的《人才招聘会情况汇总表》送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 主办单位招募活动可以委托经纪人进行。经纪人必须持有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证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活动。

第四章 招聘单位与应聘者

第二十二条 招聘单位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直接用人权的单位。法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或者办事机构等不具有直接用人权的机构进入招聘会现场,必须出具上级单位同意或者授权其公开招聘的证明文件,并在人才招聘会现场设置的招聘简介上载明。

招聘单位在人才招聘会现场设置的招聘简介上应载有简明的单位介绍,并载明单位名称、地址、邮编和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第二十三条 招聘单位在人才招聘会活动中不得招聘法律、法规规定暂时不能流动的人员。

招聘单位应依据业务范围如实公布拟聘用人才的岗位、数量、条件、待遇等相关信息;尊重应聘者的求职权利,不在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条件上设置歧视性条款;发布应聘者的资料、信息和使用应聘者的技术、智力成果,须经应聘者个人同意。

第二十四条 招聘单位不得侵犯其他单位以及求职应聘者的合法权益或者以商业贿赂、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聘人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不得有欺诈行为或采取要求应聘者以其现金、证件做抵押等其他方式谋取非法利益。

第二十五条 招聘单位对应聘相关岗位,并提供求职资料的应聘者,在招聘会后一个月内就是否聘用予以答复,并将应聘情况汇总后告知主办单位。

第二十六条 应聘者有向主办单位索取参展单位、招聘岗位、摊位情况等资料,对招聘会组织或招聘单位提出意见,进行投诉、控告以及向招聘单位提出应聘结果反馈要求的权利;履行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遵守招聘会场秩序的义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人才招聘会的组织及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主办单位申报后未能落实计划或者管理混乱或者未按规定提交情况报告和备案材料的,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可暂停或取消其举办招聘会的资格。对违法违规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组织,通过建立以诚信为主要内容自我监督机制,开展资质等级、信誉程度的评定;设立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人才招聘会活动进行评价;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对违反行规行风的行为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 人才招聘会的各项活动必须自觉接受财税、物价、公安、消防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工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三年三月一日起试行。

2022年最新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篇2

(4篇)

2022年最新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一】

__县人民医院2__年人才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面向21世纪,卫生事业要快速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事业的承前启后,更要培养选拔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2__年,医院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人才工程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

1、大力弘扬先进,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2、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能者上,平者让,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竞争上岗,使德才兼备,开拓意识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施展了才华。通过干部岗位交流,有效地实现了人尽其才。人事制度的改革给医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更激发了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积极支持和鼓励各科室的科研活动,在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极大支持,2__年医院科研立项两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余项。

4、鼓励自学成才,对专业对口的自考毕业人员在全院职工大会上给予表彰和奖励。目前,提高原有学历取得各专业毕业文凭的医护人员有6多人。支持医务人员在职考研,并制定了有关政策,以利于吸引读研毕业后继续回医院工作。2__年医院考取1名研究生。

5、多次为医务人员举办有关知识讲座,以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事故防范意识。2__年,医院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教育,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针对各科工作特点,讨论医疗事故隐患;还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理论培训及急救技术训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一些新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生们更觉受益匪浅。

6、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引进人才。2__年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选拔录用了品学兼优的应届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11名。装修了新分配人员集体宿舍,并完善了生活、通讯设施,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并充分施展才华,为加强医院的专科建设和后备人才队伍打好了基础。2__年还从外省三级医院引进了1名肾内科硕士研究生。为留住人才,奖励给引进的专业人才12平方米的新住房一套,并浮动两级工资。

7、重视人才培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快外出进修培训速度,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深造。2__年,医院共选派出各科优秀人员外出进行心血管、肿瘤、妇科、内分泌等专科进修,并分批组织近3名医务人员外出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各专科的诊治水平。为了培养短、平、快的急需、特需人才,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查房、门诊,对本院中青年医师传、帮、带,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见效快,受益面广。人才高地的构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不可掉以轻心。医学领域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又是人才管理体制和模式的竞争。因此,县人民医院正着力于创建良性的软环境,触发人才潜能的发挥,用各方面的优势,去建设一个技术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2022年最新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二】

2__年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关于加快皖北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结合科协工作实际,努力开展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第三届××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的关心和爱护,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2__年12月14日至2__年4月28日,我们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

(一)、申报情况

自市政办下发文件(亳政办秘2__88号),要求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组织青年科技奖的申报工作。2__年12月19日,市科协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经过市直各部门和县区科协的大力宣传,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全市共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分别通过市直部门、市级学会、县区科协申报了市青年科技奖,经过市科协工作人员的认真审核,共有38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符合申报条件,其中农林组12人,医卫组8人,教研组6人,工程组6人,综合组6人。

(二)、专家组初评情况

市科协从市青年科技奖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了专家,按照不同的专业组成五个专家评审小组。在2月13日,进行专家组初评。专家组采取“封闭式”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实事求是”的原则。专家组根据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推广应用成绩等八项指标,对申报材料打出相应的分数。经过充分酝酿,根据候选人得分的高低、组别间申报材料的质量,确定提交评委会2名候选人。

(三)、评委员会评审情况

3月2日,市政府召开市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会议,专家组组长分别汇报了本组评审情况,并向评委会推荐候选人。评委会成员对初评中成绩突出的2名候选人进行了充分地酝酿,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市青年科技奖建议人选8名,他们是:农林组:刘永文(谯城)、张俊侠、张思剑(涡阳)、付海燕(蒙城)、医卫组:汪兆军(蒙城)、光(蒙城)、工程组:徐昌(市直)、教研组:袁廷新(涡阳)。

(四)、召开表彰大会,及时宣传报导先进事迹

4月28日下午,全市自主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在行政中心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春明、市委副书记出席会议、市长牛弩韬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大会对获得第三届××市青年科技奖的8位同志进行表彰,并颁发奖金1万元。

自5月7日,××市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市广播电台、××晚报社的记者先后深入到基层工作一线,对获得第三届××市青年科技奖的8位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并在三台一报设立专栏对先进事迹进行报导。

二、发挥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

科协作为党委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一年来,市科协在“家”字上做__,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优秀科技人才进行大力宣传,积极向有关部门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和动员他们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功立业。一是开展“五个十”推荐工作。为纪念安徽省科协成立5周年,市科协积极参与省科协开展的“五个十”评选活动,目前,我市推荐的刘伟民和蒙城县双孢菇技术推广活动分别在1个最具影响的科技人物和1项最具影响的科普活动候选名额中,名列前茅,有望成为全省“五个十”的表彰对象。二是推荐参加淮海青年科技奖评选。市科协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共征集优秀科技论文2篇,推荐优秀科技人才1人,参加淮海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三是积极推荐参加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评选。按照省科协关于开展2__年全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评选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市科协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共征集优秀论文8篇,推荐到省参加评选活动。

三、几点建议

1、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要做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

2、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使市委、市政府领导能听到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3、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2022年最新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三】

公文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A街道党工委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处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全面学习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倡导科学的人才观

从去年年底起,中央、区、州、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A街道办事处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处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处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已体会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三个观念”也已牢固树立,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情况,好的做法

1、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活跃人才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的观念已充分被我处实践所证实。如在我处A村、党支部书记__X在9年代初头办砖厂、发家致富,成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98年我处党委将其放在支部书记的岗位,发挥出他敢拼、敢闯、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建小康村,建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突破农村转变成为城区难的瓶颈。又如:今年我处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和人才工作相互促进,A大卖场、B酒店项目、C乳制品加工、几个市场的改扩建等不仅拉动了辖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我辖区带来了大量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科技人才。

2、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强化技能培训为手段,培养自身人才

随着B市城市化进程加快,我辖区已由农村办事处向街道办转变,辖区农民身份也正向市民身份转变,传统的耕地种粮,出大力、流大汗的生产方式已被淘汰。为此我处把提高辖区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居民劳动技能培训与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培养乡士人才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我处就开办各种培训班1余次,各类咨询活动2场次,各村也依托高等院校,选派多名村干部进修。辖区大部分农牧民也逐渐对市场经济有了足够认识,也掌握了各种实用技术,从业竞争力大幅提高,有很多已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社会新型人才。另外,办事处又通过开展“四培养”活动,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并以“模拟班子”的形式给他们充分的锻炼机会。另据统计现辖区八个村组已全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且有近4%的农村子女都接受了高等教育。为培养本地人才,我处部分村组还对每年考上高等院校优秀学生进行现金奖励。

除辖区各村组外,办事处机关更是重视干部职工的培养,目前我处共有干部职工5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3%,大部分在职人员都有很强的进取心,通过参加自考、成人、电大等形式提高学历和业务能力。办事处也常选派人员参加各类岗位培训,敢于放手压担子加强工作人员的实践锻炼。可以看出我处工作人员已初步树立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村组,学习型科室也都积极推动了人才战略。

3、采取岗位竞聘和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管理考核人才

办事处是今年新成立的单位,根据街道办事处岗位设置和行政职能的不同,年初我处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了大幅调整,调整中我处充分考虑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特长和自身意愿。现处领导干部的学历全部在大专以上,其中还有两名研究生,领导年龄层次有所下降,平均年龄为38岁。

人员配置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后,今年我处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在环境卫生、信息报告等方面都明确了奖惩标准,同时办事处还完善了各种制度2余项,通过制度进一步管理人才、约束人才、奖惩分明的机制已初步激励了人才的干劲。

三、制约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障碍重重,用人亟需革除弊端。

仅从我处开展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深挖,我们看到受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影响,也受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当前摆在展开人才工作面前的障碍主要有以下:

1、观念方面的障碍:在用人上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封闭保守现象很难完全转变,这使人才开发工作力度与第一资源地位相差甚远。同时人才自身观念也存在安于现状、怕冒风险。表现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转移力度不大,科技人员领头创办企业的氛围不浓。

2、机制方面的障碍:人才选拔机制框框多,门槛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取向,特别是从我们机关和事业站所来说,和其他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在人才流动上缺乏活力,普遍存在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急需的人才不能安置,混日子的人员不能打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配套,导致单位改制难、人员分流难。加之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财政全额拔款,干多干少所得相差无几,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使人才的贡献与其报酬不对等,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

3、体制方面的障碍: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部门、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才保护政策。

4、环境方面的障碍:人才的创业环境包括金融保障,项目支持,风险投入,教育培训等,目前我市为了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是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征用、贷款、户籍等,但各类政策优势不够明显,法制环境也有待改善,缺少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专业示范基地。

四、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1、强化“四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街道党工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来抓引才引智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加大中小额贷款力度,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2、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四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四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在街道办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入股分红制等;在村组干部中量化、细化考核,扩大奖优罚劣的范围和标准,使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先富起来;四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改变选人用人上的随意性,明年我处将对下设事业站所进行相应的人事改革,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坚决按照“进人必考、竞争上岗”原则用人

2022年最新人才工作述职报告篇【四】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人才工作目标的要求,高度重视,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着眼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较好地提升了我局人才工作整体水平,全面完成了20__年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我局20__年人才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只有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才能推动我县经济的突破发展。一是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我局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__同志为办公室主任;二是按照县委安排,我局制定了《20__年人才工作要点》。对我局人才工作目标进行了分解、全面落实责任。三是召开局党组会议,不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局人才工作依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和任务。

(二)加强对中层干部的选拨和任用。

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我局把人秘股股长、总编室主任、电台副台长、电视台副台长、财会股股长、事业股股长、电影股股长、社管股股长等7个中层干部职位在局范围内进行竞争上岗。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竞职演讲(面试),民主测评,综合测评,经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计分审核,再经局党委会研究,最后公示,产生7名中层干部报人事局。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促成了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三)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不定期召开专题学习,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及相关的业务知识。

二是积极选派优秀人才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积极参加省局、市局举办的业务培训。三是抓好局机关的培训和指导。局机关采取自学、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培训和指导,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针对局下属电视台工作人员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的不足,积极组织记者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进一步强化其综合素质,提高在新形势下开展新闻传播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了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上报资料。

对其它各单位人才工作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借鉴,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并积极向县委组织部上报人才工作信息,人才情况汇报。我局新闻人员紧缺,经汇报后,得到了县委、政府同意,去年在上公开发布了招聘信息,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招聘了两名公务员,于今年9月份正式上班。为更好开展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单位人才工作的开展有待加强。

2、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少。

2022年人才相关文件 篇3

为深入实施XX区城乡融合发展突破行动,盘活城乡两端人才资源,带动产业、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循环,现就推进2022年全区城乡人才融合发展提出以下措施:

一、坚持城乡人才资源共享

1.坚持城乡人才一体引进。统筹考虑城乡人才差异化需求,一体制定招录计划,年内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人才引进、选调生和民生项目等方式引进40名左右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区直部门和镇(村)、街道(社区)工作。依托XX人才“归雁工程”,同步为乡村引进一批急需紧缺党政人才和教育、卫生等领域学科带头人、成熟业务骨干

2.坚持城乡人才一体配置。按照省市部署,探索实行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行政事业编制,及时为镇(街道)补充“新鲜血液”,推进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调整编制配置,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动态调整。

3.坚持城乡人才一体使用。试点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行共同体学校人事统一管理,推动城乡师资共享、有序流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全区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在卫生编制总量内统一配备各类卫生人才,加快推行“区聘镇用”和“镇聘村用”。

二、加强城乡人才队伍互建

4.开展党政人才互派挂职。选派40名左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挂任副镇长、内设机构负责人,到村挂任第一书记、村主任助理。从镇村选派1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区两级对口部门或重点专项工作专班挂职锻炼,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培育城乡优秀党政人才。

5.创新村企人才交流实训。选派10名左右优秀村干部到XX集团公司所属经营单位、区属国有企业跟班实训,补齐企业管理、市场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积极选聘各级各类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或管理人员到村担任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职业经理。

6.推行治理人才结对共育。从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村改居”试点村选拔优秀村干部到城市社区挂职锻炼,明确一名社区党委委员或居委会委员与挂职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传授社区工作方法和经验,增强村干部社区基层治理能力,为“村改居”工作衔接打好基础。

三、推进城乡人才回引聚能

7.引导专技人才返乡创业。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离岗创业政策到村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企业、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担任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期满返岗后,表现优秀的,优先晋升职级、职称评聘,未入编干部优先纳入事业编制管理,8.推进送智送技下乡行动。采取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模式,全年至少柔性引进3个以上推动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的专家顾问和创新团队。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2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通过“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模式,到村开展“保姆式”服务。采取一般干部包村、科级干部连村包片方式,选派40名左右农技人员下乡包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

9.实施涉农企业带培计划。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养殖企业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培训本地农民应用新技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带动、保底收益、利润返还、股份合作、共设风险保障金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10.鼓励乡贤能人返乡助农。鼓励乡贤企业家和城市离退休干部选定帮扶村,担任“名誉村长”,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物资资源和市场资源,协助村“两委”成员参与乡村疑难问题解决、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

四、突出城乡人才夯基蓄势

11.实施现代农民“提能计划”。以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为重点,分层分类组织青年农民、种养大户、乡村能工巧匠等参加农业技能、创业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鼓励50岁以下在职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村干部参加职业高等教育,按照“农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升政策水平和履职本领。

12.实施乡村人才“头雁计划”。注重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乡村人才党员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从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里培养和补充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带头人队伍。年内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规模达到200人以上。

13.实施城乡社工“雨露计划”。将城乡社区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根据社区治理和服务需要,分层分类开展政策培训。健全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技能培训,鼓励引导社区工作者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保障城乡人才政策融通

14.融通城乡人才评选表彰政策。完善城乡实用人才认定管理、教育培训、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年内评选城市社区工作实用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各30名左右,加强跟踪培养,连续3年每月给予150元的基础奖励补助金

15.融通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政策。对全区农村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动植物病虫防控防疫、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农村人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按认定等级给予补贴,引导乡村本土人才向农业产业发展方向集聚

16.融通城乡社工奖励补助政策。逐步推行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制度,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所在镇、街道可结合实际给予教材费、报名考试费、考试往返费用等相关费用报销。对在城乡社区工作连续满3年,并取得初级、中级、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一次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5000元的职业津贴。

17.融通城乡人才服务保障政策。研究完善人才家属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等配套政策,加大人才公寓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解决人才创业场地和安居问题。整合相关部门人才服务职能,建立“一站式”城乡人才服务平台,开通人才服务热线,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服务,推动城乡人才资源高效流动

2012跌倒相关文件 篇4

1、护理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填写“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

2、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做好交接班。

3、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配合。

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5、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按如下内容进行:

(1)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救助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2)值班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科室按规定填写“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48小时内上交书面报告。周末及节假日报告护理部值班人员。

(3)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在“报告表”上填写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6、患者转科时“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交接到新科室继续记录。

7、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8、护理部定期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记录表

科室

入院日期 评估内容

A 姓名

年龄

转入科室

性别 诊断 转入日期

出院日期

评 估 日 期

D

评估级别

B C 跌倒史(1患者合作意一般情况 年龄≥65

年内)愿差

间断意识障持续意识障意识状态 躁动 精神恍惚

碍 碍

需使用助行眩晕或低血身体状况 步态不稳 视觉障碍

器 压

近期用药 利尿剂 降糖药 降压药 镇静安眠类 排泄问题 如厕需协助 尿频 尿急 腹泻 其他因素

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室及活动区域灯光充足 悬挂预防跌倒标识,班班交接 告知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

预 防 措 患者日常用物放于可及处 施 指导患者穿长短合适的衣裤及防滑鞋

教会患者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使用床挡或适当约束 专人陪住 未发生跌倒

预防效果

发生跌倒

护士签字 填表说明:

1.此表初始评估后,每周至少评估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变化随时评估。2.表中未涉及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及重点护理措施应记入护理记录。

患者跌倒(坠床)报告表

科室 患者姓名 病案号 性别 年龄

护理级别 诊断 报告日期 填表人

1、跌倒时情形描述

2、是否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是 □ 否

3、跌倒后生命体征

T P R BP 意识

4、跌倒后伤情认定

□ 无伤害

□ 擦伤部位 面积 □ 淤血部位 面积 □ 撕裂伤部位 面积 □ 骨折部位 □ 头部损伤 说明 □ 死亡 说明

5、跌倒后的处置

□ 无 □ 涂药 □ 缝合 □ 影像学检查 □ 打石膏 □ 牵引 □ 手术 □ 其他

6、科室整改措施

(以下部分由护理部填写)

7、跌倒原因 □ 疾病本身原因 □ 护理措施不当 □ 意外

8、护理部质控追踪记录

年签字 :

日日

签字:

年签字:

年 月 日: 签字:

2012年3月制订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时的应急程序

1、发现患者不慎发生跌倒(坠床)后,立即赶到现场,同时通知医生。

2、初步评估患者的意识、受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紧急抢救措施。

3、协助医生检查患者,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床上进行救治。

5、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6、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8、按照“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报告制度”上报护理部。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区医护发【2012】76号 签发人:玛依努尔.尼亚孜

1.各护理单元均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负责每月汇总上报护理部。

2.发生一般差错后,当事人或发现者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发生经过、原因、结果,护士长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处理。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纠纷后,当事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不得超过24小时。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向患者及家属通报解释。3.发生严重差错或不安全事件后,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差错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至最低限度。

4.发生严重差错或纠纷后,有关该病人的标本、化验结果、药品、血袋、器械、护理记录等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和涂改。

5.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医患双方共同对医疗文件和实物进行封存。

6.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发生者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材料,科室积极组织分析议论,坚持“三不放过”原则(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不接受教训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7.院、科二级应根据差错事故的性质、情节、后果、本人认识态度,依据有关规定做出适当处理,对隐瞒不报,不认真检查者,应予严肃批评,加倍处罚。8.护理部和科室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杜绝“四不准”事故发生:不准打错青霉素;不准输错血,血制品;不准开错手术部位;不准运错尸体、抱错婴儿。

2010年3月制订

上一篇:班游备选方案下一篇:战术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温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