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练习

2024-07-18

安恩和奶牛练习(共9篇)

安恩和奶牛练习 篇1

《安恩和奶牛》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通学习作者通过肖像、神态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3、体会安恩的思想感情,了解她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难点)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起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声念五遍“奶牛”再大声念五遍“牛奶”,请回答奶牛喝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奶牛有关,它是丹麦小说家、诗人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说——《安恩和奶牛》。

二、认识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卡塞亚的宝物》,后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约翰尼斯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约翰尼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希墨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希默兰的故事》,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并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为约翰尼斯赢得了世界声誉。

二、了解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字音。

皱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反刍 找茬 瑕疵 粗粝 腼腆 抽屉 依偎

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扬长而去 说长道短 死乞白赖 刨根究底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

集市本来就是做买卖的地方,牵着奶牛来到集市,面对很多问津者却坚决不肯卖奶牛,看来安恩是个很特别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就一起走近小说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四、走近安恩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其他人结合第一小节内容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

”这句

描写中,我看到安恩是一个的人。

总结:

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反衬)

生活简朴,不富裕

年纪老迈,但干活麻利

认真、勤劳,过得有尊严

热爱生活、安闲平静

2、这样一位认真生活又会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养得好不好?好,你从何而知?

3、在安恩和买牛人的交锋中,我们的故事展开了。现在,同学们,我就是买牛人,请你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两个买牛人的询问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请你关注课文3-10段。

第一句为:它是不卖的。第二句是:它不卖的!不断模仿买牛人的语气语调和多个同学对话。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第一个句子后面是句号,第二个句子是感叹号。语气不同。

4、安恩的回答和态度有哪些微妙的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

安恩回答第一个买牛人时很平静,态度很谦卑,回答第二个买牛人时很生气。

5、再读对话,体会安恩的感情。读出谦恭,柔和和生气、愤怒。

六、揭示主题:尊重生命

1、同学们,在咱们中国,也有和安恩一样对动物温柔的人呢。知道曹文轩吗?他有一本书叫《青铜葵花》,贫穷的青铜家也有一头老牛,有一天,老牛实在太老了,它要死了„„

[课件展示]

它对青铜一家人,毫无怨言。作为一条牛,它生活在青铜家,算是它幸运。它不久就要走了。它心里还能有什么?只有一番对青铜一家人的感激。它感激他们一家人不嫌弃它一身的癞疮,它感激他们夏天时在牛栏门口挂上一大块芦苇编的帘子,让它免遭蚊虫的叮咬,它感激他们在冬天里,将它牵到暖和和的太阳下晒太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晴雨雪,它享受到了一头牛难得享受到的一切。它活过了,很值得。它是这个世界上一头最幸福的牛。

它要去了。它看到了青铜一家人,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奶奶。它想:等明年春天来了,大麦地满地野花时,她老人家一定会起来的。奶奶平时,都喊它是“畜生”,但口气里却是一番疼爱。它发现,奶奶有时在说到他的孙子孙女时,也会说:“这个小畜生。” 夜里,临睡觉时,爸爸点起纸灯笼,又走进风雪里,来到牛栏看了它一眼。青铜和葵花,也都跟了出来。

第二天,青铜家人发现,它已经死了——死在一大堆金黄的干稻草上。

(配乐,生动情朗读,非常感人。)

同学们,安恩和青铜一家就是这样的啊!总结一下,安恩态度变化是因为什么?(尊重)

2、追根溯源,透析“我们”

这就是句号和感叹号的秘密,这就是安恩的秘密!齐读读安恩的心灵独白吧![投影]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只好回去了…… 回答“我们”能否换成“我”?

“我们”是多么普通的一个词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我们”的情怀啊!安恩和青铜们在爱着他们的牛,但是,也有许多人不是这样的!我们看看一个材料。[投影展示:《活熊取胆是中国人的耻辱》的材料和图片]

3、总结全文:

安恩就是这样一个又老又土的老人。但是,她的思想和情怀一点儿不老土。她关注着牛的物质需求,把自己的牛喂得特别健壮收拾得特别干净,她还把牛当孩儿一样疼爱着。她让牛不孤独,有朋友,这是关注牛的什么世界?(精神世界)

多么可爱的安恩,她可能没有文化,但她却最懂得“我们”。她真像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和我为一!让我们记住安恩,在对“我们”的思考中,在回顾安恩的故事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安恩和奶牛练习 篇2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续写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以给课文 《安恩和奶牛》 续写结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续写中合理发挥想象,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熟读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这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原文,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安恩和奶牛》 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短篇小说,现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健壮结实,问津者不少,但老妇人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聚聚,散散心。

续写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完成写作,但我们的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充满敬畏。我们的续写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说,“熟读课文,把握主旨”是续写课文故事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课文信息,引导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敢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生成出充满个性创造与智慧思维的想象力,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要用有目的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信息,合理想象,把故事延伸下去。 《安恩和奶牛》 中的人物有安恩、买牛人,还有其他在交易场上的生意人和顾客。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安恩最终卖牛了吗?集市上的人们会怎么看待安恩的选择?

无可置疑,不同个性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尾是不同的,50 名学生的答案统计如下:

统计表明: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学生的答案多样化。但无论学生如何想象围观者态度,认为最终“安恩坚持不卖牛”的同学以绝对优势胜出。

有3个学生认为安恩卖了牛,很显然,这偏离了原作的思路。虽然人数极少,但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纠错的机会;如果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的想象力受挫,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于是,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创新意识,然后提问:“续写课文,我们要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课文里奶牛对安恩来说就像亲人一样,你觉得安恩会不会卖牛?”

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信息来反驳“安恩卖了奶牛”的观点,比如:“它不是卖的。”“它不卖的!”“这头奶牛是不卖的。”“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辩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三名学生心服口服。

第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细化想象:“你觉得集市上的人知道安恩坚持不卖牛后,安恩和那些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

这一点拨式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被吸引过来,天马行空,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学生说:“那个粗鲁的屠夫会骂安恩是个疯婆子。”有的学生说:“安恩在别人的责怪声中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急得哭了。”还有学生说:“那些人听了安恩的解释,被安恩的爱心感动,他们向安恩道歉并愿意牵出自家的奶牛来集市和安恩的奶牛作伴。”甚至有学生想象:“奶牛用角蹭蹭安恩的胳膊,眼里饱含泪水,感激安恩。”还有学生说只打算写安恩和奶牛离去的身影,不再提起其他人,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最终的结果。

学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只要答案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经过这一轮的讨论,师生进一步明确:续写结尾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合题意,与原文融为一体,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才会突出“续”的特点。

三、落实想象成果,续写精彩篇章

课堂讨论效果良好,但“光说不练”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优秀的习作要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有丰富具体的细节,有深刻的思考。有些学生离开课堂的讨论就不知道怎么把想象力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各抒己见,更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写出细节。充分肯定学生思路正确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结尾详细地描写出来,如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

有位学生这样写屠夫的醒悟:屠夫的脚像生了根一样,他憋红了脸,对安恩说:“我向你道歉。”“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为了让描写更生动,我启发这个学生:“原文里‘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个粗鲁的动作引起了安恩的反感,她‘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现在他向安恩道歉,安恩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原谅他,你能试一试把道歉的经过写得曲折一点吗?”

学生思考后将习作修改为:那个屠夫脚像生了根一样,憋红了脸,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或许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下意识地朝走了老远的老太婆安恩奔去。“婆婆!”屠夫喊道,“别走,我还没有向你道歉呢!”安恩不作声地朝他看了下,然后抚摸着母牛,一声不吭地继续走着。屠夫不灰心地跟上去:“婆婆,你还在生我气呐。对不起,我不该用那样的口气说话的。我知道,我太冲动了,若给您带来伤害请您原谅……”“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修改后的文字极具想象力,对屠夫和安恩有了更具体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道歉分为两个阶段:屠夫道歉,安恩不做声继续走;屠夫不灰心跟上去继续道歉,安恩接受道歉并自我批评。这样突出了屠夫道歉的诚意,情节也曲折有趣。

有学生这样写道: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老婆婆,请等等,留在这里吧!”安恩回过头,看着身后的人群,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着希望、愧疚和不舍。

那个对奶牛恋恋不舍的人说:“老婆婆,对不起,我不应该误解你,我要向你道歉。”

那个粗鲁的屠夫拿着藤杖,对安恩深深鞠了一躬,满怀歉意地说:“老夫人,我对刚才的行为深感抱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那个死乞白赖想要买牛的人也面红耳赤地站了起来,腼腆地说:“老婆婆,实在对不起,我不应该对你说那样一番话,我……我实在对不起,对不起。”

安恩缓缓开口道:“不,你们不用对我道歉,这其实是我的错,不怪你们的。”

这位学生将原文里出现的买牛人在续写里一一重现,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各人性格和歉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位决定在结尾只写安恩和奶牛,不写其他人的学生的结尾是这样的:安恩收了拴牛的绳索,握得紧紧的,挤出围观的人群,带着牛慢慢地往回走,母牛不再窘迫不安地跺脚,而是温顺而又亲昵地跟随着安恩。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大地,蜿蜒的小路,相依相偎的安恩和奶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地平线上……他只写安恩与奶牛离去的身影,用美丽的景物烘托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感动之余陷入深思。

浅谈《安恩和奶牛》结尾续写 篇3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续写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以给课文《安恩和奶牛》续写结尾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续写中合理发挥想象,写出精彩的文章。

一、熟读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这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原文,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

《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短篇小说,现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健壮结实,问津者不少,但老妇人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聚聚,散散心。

续写主要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完成写作,但我们的想象必须建立在原文情节的基础上,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充满敬畏。我们的续写不能脱离作者的写作主旨,所以说,“熟读课文,把握主旨”是续写课文故事的前提和基础。

二、挖掘课文信息,引导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敢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生成出充满个性创造与智慧思维的想象力,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教师要用有目的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信息,合理想象,把故事延伸下去。《安恩和奶牛》中的人物有安恩、买牛人,还有其他在交易场上的生意人和顾客。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安恩最终卖牛了吗?集市上的人们会怎么看待安恩的选择?

无可置疑,不同个性的学生想象出来的结尾是不同的,50名学生的答案统计如下:

答案              人数(人)

安恩坚持不卖牛           47

安恩卖了牛             3

围观者被安恩感动,理解了她    23

围观者中有人试图说服安恩卖牛   17

围观者不理解甚至嘲笑安恩     10

统计表明:对第二个问题的理解,学生的答案多样化。但无论学生如何想象围观者态度,认为最终“安恩坚持不卖牛”的同学以绝对优势胜出。

有3个学生认为安恩卖了牛,很显然,这偏离了原作的思路。虽然人数极少,但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思考纠错的机会;如果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的想象力受挫,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于是,我先肯定同学们的想象能力,有创新意识,然后提问:“续写课文,我们要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故事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课文里奶牛对安恩来说就像亲人一样,你觉得安恩会不会卖牛?”

学生纷纷从文中找出信息来反驳“安恩卖了奶牛”的观点,比如:“它不是卖的。”“它不卖的!”“这头奶牛是不卖的。”“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辩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三名学生心服口服。

第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二个问题进行细化想象:“你觉得集市上的人知道安恩坚持不卖牛后,安恩和那些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表情?”

这一点拨式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被吸引过来,天马行空,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学生说:“那个粗鲁的屠夫会骂安恩是个疯婆子。”有的学生说:“安恩在别人的责怪声中手足无措,满脸通红,急得哭了。”还有学生说:“那些人听了安恩的解释,被安恩的爱心感动,他们向安恩道歉并愿意牵出自家的奶牛来集市和安恩的奶牛作伴。”甚至有学生想象:“奶牛用角蹭蹭安恩的胳膊,眼里饱含泪水,感激安恩。”还有学生说只打算写安恩和奶牛离去的身影,不再提起其他人,让读者自己去想象最终的结果。

学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只要答案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经过这一轮的讨论,师生进一步明确:续写结尾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合题意,与原文融为一体,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才会突出“续”的特点。

三、落实想象成果,续写精彩篇章

课堂讨论效果良好,但“光说不练”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优秀的习作要有生动鲜明的形象,有丰富具体的细节,有深刻的思考。有些学生离开课堂的讨论就不知道怎么把想象力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各抒己见,更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写出细节。充分肯定学生思路正确后,我让他们把想象的结尾详细地描写出来,如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

有位学生这样写屠夫的醒悟:屠夫的脚像生了根一样,他憋红了脸,对安恩说:“我向你道歉。”“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为了让描写更生动,我启发这个学生:“原文里‘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这个粗鲁的动作引起了安恩的反感,她‘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现在他向安恩道歉,安恩可能不会一下子就原谅他,你能试一试把道歉的经过写得曲折一点吗?”

学生思考后将习作修改为:那个屠夫脚像生了根一样,憋红了脸,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或许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他下意识地朝走了老远的老太婆安恩奔去。“婆婆!”屠夫喊道,“别走,我还没有向你道歉呢!”安恩不作声地朝他看了下,然后抚摸着母牛,一声不吭地继续走着。屠夫不灰心地跟上去:“婆婆,你还在生我气呐。对不起,我不该用那样的口气说话的。我知道,我太冲动了,若给您带来伤害请您原谅……”“不,是我没有及时说明理由,让您误会了,请您原谅。”安恩用细细的声音回答说。修改后的文字极具想象力,对屠夫和安恩有了更具体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道歉分为两个阶段:屠夫道歉,安恩不做声继续走;屠夫不灰心跟上去继续道歉,安恩接受道歉并自我批评。这样突出了屠夫道歉的诚意,情节也曲折有趣。

有学生这样写道: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老婆婆,请等等,留在这里吧!”安恩回过头,看着身后的人群,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着希望、愧疚和不舍。

那个对奶牛恋恋不舍的人说:“老婆婆,对不起,我不应该误解你,我要向你道歉。”

那个粗鲁的屠夫拿着藤杖,对安恩深深鞠了一躬,满怀歉意地说:“老夫人,我对刚才的行为深感抱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那个死乞白赖想要买牛的人也面红耳赤地站了起来,腼腆地说:“老婆婆,实在对不起,我不应该对你说那样一番话,我……我实在对不起,对不起。”

安恩缓缓开口道:“不,你们不用对我道歉,这其实是我的错,不怪你们的。”

这位学生将原文里出现的买牛人在续写里一一重现,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各人性格和歉意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位决定在结尾只写安恩和奶牛,不写其他人的学生的结尾是这样的:安恩收了拴牛的绳索,握得紧紧的,挤出围观的人群,带着牛慢慢地往回走,母牛不再窘迫不安地跺脚,而是温顺而又亲昵地跟随着安恩。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大地,蜿蜒的小路,相依相偎的安恩和奶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地平线上……他只写安恩与奶牛离去的身影,用美丽的景物烘托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读者感动之余陷入深思。

想象是一根魔法棒,它能给每个孩子智慧的启迪,灵感的触动。本课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是十分丰富而又无穷尽的。他们一反平时写作课的愁眉不展,十分乐意地给《安恩和奶牛》续写各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促成学生的这种转变,想象功不可没。

安恩和奶牛续写 篇4

安恩拉着栓奶牛的绳索,慢慢地离开了熙攘的人群。那个与安恩争吵的人也慢慢安静下来,开始沉思安恩的话。但人群中,仍有不少人不理解安恩的做法。“这个奶牛要是卖了,肯定值不少钱,这个老太太怎么了,居然不卖奶牛,还让它出来散散心……”

安恩没有理睬这些人,继续拉着奶牛走。它扭头看了看奶牛,心中充满柔情,就像在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她早把这头奶牛看作自己的亲人了,奶牛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她怎么舍得把它卖掉呢?安恩摸了摸它的皮毛,决定要和奶牛多出来散散心,要把奶牛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时奶牛用头蹭了蹭她的肩膀,好像与她心有灵犀,早猜出了她的心思一样,她开心地笑了!

安恩和奶牛续写结尾 篇5

奶牛心里想:主人为什么没有把我卖给那个出高价钱的买主?我已经老了,已经不能在为主人多生产牛奶,我在主人家,成为主人的累赘,看来,主人一定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因为我和她生活了这么多年,就是人与人生活,也一定舍不得彼此离开对方,看来安恩是真的舍不得我离开她。我到家以后,要好好的为主人产奶。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像小溪流水一样永不停息,不一会儿,就到了家门口,安恩把奶牛拴在牛棚恩抱了抱奶牛,便去打毛袜,一直打到晚上,突然想里后,拿了一点草给奶牛,奶牛舔了舔安恩的手,安起忘记给奶牛送草,立即放下正在打的毛袜,给奶牛送草去,顺便把绳子解开,让奶牛吃完草后睡觉,奶牛吃完草后,走到安恩面前,发现安恩已经睡着了,便拿了一件棉被给安恩盖上,就去睡觉了。

早上,安恩醒来,发现奶牛给她盖上了一床被子,她激动万分,便去给奶牛许多的草,奶牛激动不已,吃了许多的草后,便产下了许多许多的牛奶,安恩对奶牛说:“我要上街,你在家里好好的待着”,奶牛点了点头。

安恩上街给毛袜卖了,买了一头强壮公奶牛,回家了。

七年级语文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 篇6

一、初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概述你读到的故事内容。写出你从中获得的最突出的感受。

二、归纳核心事件:安恩拒绝卖牛

三、分析安恩的形象和奶牛的特点。

四、分析安恩拒绝了一些怎样的人。拒绝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分析小说的中心。

1、从你的分析看,安恩是一个随便就能拒绝别人的人吗?说说你的根据。

2、从安恩的生活看,安恩有必要拒绝那些买主吗?可她为什么要拒绝呢?你自己是安恩的话如何做?(最后一问只是为了引出问题3和4)

3、安恩孤独吗?依据是什么?

4、安恩可怜吗?理由是什么?

大约用了两个课时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第一个环节的目的是想了解学生对这篇小说能读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发言大部分集中在“安恩爱护动物”上面,对于这一点有些同学认识比较深,对“爱护”有了相对具体的理解,个别人提到了安恩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奶牛。还有一部分同学能看到安恩拒绝了金钱的诱惑,在安恩的心里情感的力量超越的金钱。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奶牛是孤独的”这一提法感觉新鲜,但是没有太多的感受。

了解了学情,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学会阅读小说时把握人物形象,二是挖掘小说的主题。

分析安恩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按部就班,小学的那些东西足够他们从安恩看到一些性格特征,例如:年迈、俭朴、勤劳、清贫(在分析清贫的时候钻了牛角尖,我引导他们从环境描写入手理解人物的社会地位,算是临时想出来的对策,还比较有效),安恩干净、安闲地坐在集市的一角,静静地听着音乐,手里织着毛线活儿,孩子们对于安恩的精神世界始终不能准确地概括,他们能感觉到,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在引导上费了一番功夫,最后归结到安恩“有尊严地活着”。我觉得学生既然不知道,就讲给他们听。

分析买主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他们发现课文里居然藏着那么多有趣的东西,一个个像福尔摩斯,跃跃欲试。

第一个“锱铢必较的人”是我和他们一起分析的,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把原文中“这头牛买多少钱,老婆婆?”两句话换一下位置,有什么不同。孩子们立刻理解了什么叫锱铢必较,我趁机告诉他们一个人的个性其实完全写在他的脸上,藏在他的话里,表现在他的举手投足间。

教室开始沸腾了,他们居然找到了那么多的蛛丝马迹,他们甚至注意到了屠夫说话的语气,甚至开始对比两个买主的不同,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有了感觉,但是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屠夫的性格,一如刚才“活得有尊严”一样的说法,他们提炼不出来。我让他们联系生活,想象这样的人说话做事让人讨厌,人们到底讨厌他什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这样说:他看到别人的“货”就认定是自己的,上去又敲又打,太不礼貌了。马上有一个同学说出这样的人很粗鲁,很蛮横。孩子们兴奋地继续寻找,教室里举手如林,我常常不知道该叫谁,他们甚至会争论不休。很快这一部分顺利解决了。

对于中心我归纳了三点。

(1)安恩对奶牛的关爱超越了人和动物的关系,是众生平等下的一种深层关怀。(这一点学生基本上说出来了)

(2)孤独的安恩才能真正理解孤独的奶牛。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所以,让自己用一颗开放的心胸面对世间的一切,多体验才能多理解。

(3)清贫、孤独的安恩并不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人,反而让我们觉得她可敬。为什么?因为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虽然贫穷却不抱怨,虽然年迈却不怠惰,虽然孤独却不寂寞,她用勤劳把朴素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她用谦和友善让冷寂的人生变得温情脉脉。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灵魂呢?

讲完我担心是不是挖掘得太深了,怕孩子们不懂。结果问了几个孩子,都说上课很有意思,有收获,略微心安。晚上看到一个孩子写给我的感受:“我觉得安恩是那个时代清贫的缩影,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活的自尊,自己并不在意物质生活而是在追求精神的富裕。”初一年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收获,应该不错啦。

安恩和奶牛练习 篇7

总之,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 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 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 形成技能, 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 通过作业这个舞台, 充分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安恩与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尼斯·延森的一部小说, 全篇展现了浓郁的欧洲乡村风情, 语言朴实, 思想深刻, 是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笔者认为, 从《安恩与奶牛》中我们除了能了解到以上知识以外, 还应该学到其他东西, 比如, 怎样去写好一篇记叙文。这篇小说, 有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 有丰富而生动的各种人物描写, 还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而这些, 也正是构成一篇优秀记叙文的缺一不可的要素。所以, 我们可以借由这篇文章窥探一下好的记叙文的写作奥秘。

其实, 写文章就好比建设高楼大厦一样, 不费心血, 是写不出来的,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框架

学生在写作文时, 首先头脑中必须要有一个大体的构思, 即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只有先做到胸有成竹, 写作时才不会乱。一般来说, 写作过程都是先交代事情的起因, 然后叙述整件事情的发展经过, 最后交代结果, 但这样的框架见得多了, 也就会流于大众化, 弄得不好, 还会像流水账。所以要想让人眼前一亮, 就必须搭建一个与众不同的框架。我们可以先写结果, 再反过来写起因和经过;我们也可以先写起因、经过, 然后宕开一笔, 插叙一些跟文章有关的内容, 再接着写经过和结果;我们还可以开门见山, 直接写经过里的一个小情节, 如人物之间的对话, 来引出对整件事情的叙述, 反而更有戏剧感。

就像《安恩与奶牛》, 它大体上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的, 很普通, 所以对每一位学生来说, 这写作的第一步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二、丰富内容

框架搭建好了, 就必须填砖头, 砖头从哪里来?当然来自于生活。细致的观察是拾得好砖头的首要条件。记叙文顾名思义就是记录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文章, 那么砖头当然就是那一件件事情了, 写事情又离不开人物, 所以归结到最后, 砖头其实就是事情加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能吸引人的事情当然可遇而不可求, 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我们却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

(1) 外貌描写。有人说外貌描写太简单了, 不就是介绍人物穿什么衣服, 梳什么头发, 个子是高是矮嘛, 其实不然!有一个学生写道: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一只高挺的鼻子, 一张小巧的嘴巴……放眼望去, 满目皆是这样的人, 这也是外貌描写, 但完全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 只是肤浅的流于表面的描写, 好的外貌描写是能够让读者从这个人的外貌窥探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我们来看约翰尼斯对安恩的外貌描写: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 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 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 皮面上却抹了油, 擦得锃亮。从“旧衣服”, 我们可以看出她生活清贫;从“干净”, 我们可以看出她勤劳;从“抹了油, 擦得锃亮”, 我们可以看出她勤劳活得有尊严……既有外在的特征, 又有内在的性格体现, 使得安恩的形象立体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这才是真正的外貌描写。

(2) 语言描写。即仔细观察人物平时说话的语气、腔调。一个人说话的语气腔调很大程度上能体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如《安恩与奶牛》中的屠夫:“喂, 这母牛多少钱?”对老太太只用了一个“喂”, 一个粗鲁的屠夫形象立刻跃然纸上。学生们在进行语言描写时, 可以先想想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果是内向型的, 那么可以在描写时多用标点符号, 以显示说话吞吞吐吐, 如果是外向型的, 那么可以设置让人物一口气说一段话, 以显示说话语速快。另外, 写好语言, 还得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等等, 语气腔调必须与上述需要注意的点一一对应。

(3)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即展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活动和动作。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得越丰富就越能展现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如“那个男人惶惑起来”充分体现了此人猜不透安恩的心理而惶恐不安的面部表情和忐忑不安的心理;“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写出安恩对那个屠夫打自己奶牛的厌恶的心理;“然后, 像是为了表示谦恭, 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 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体现了安恩坚决不卖牛又害怕别人误会的心理。学生们在写作时几种描写方法要互通, 不能单独只用一种, 只有互通才能全方位地展现人物。

三、升华主题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 那就失去了它为文的意义, 就像没有源头的死水永远没有活力。好的文章, 主题是寓于其中的。就像《安恩与奶牛》, 以安恩的话结束, 戛然而止, 没有议论没有总结, 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安恩对奶牛的深沉的爱, 所以主题自然呼之欲出了。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是不太容易的,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那就是在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内容来一段议论, 这样也能升华主题。

另外, 要想写好一篇记叙文, 形容词、修饰语是必不可少的。如《安恩与奶牛》中“干瘪瘪的”“瘦骨嶙峋的”“精明利落, 脸刮得光溜溜的”“肥硕的”“踌躇不决地”“爱怜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词或短语, 文章才变得有血有肉, 富有文采。所以, 学生们一定要多读书, 注意收集优美词汇, 做到能够信手拈来, 不怕写不出好文章。

当然, 写好一篇记叙文, 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是, 如果没有了细致地观察、用心地感悟、海量地阅读, 所有的一切, 都只能是空谈。

安恩和奶牛练习 篇8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能初步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巧妙。

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劳淳朴、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教学难点:

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人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一)读准生字词字音,羞怯 干瘪 腼腆 褶撂 木屐 锃亮嶙峋 嘈杂 蹭 反刍 翕动 纯粹 瑕疵粗粝 踌躇 窘迫(二)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锃亮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嘈杂 翕动瑕疵 粗粝 踌躇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可范读一段,然后请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

四、创设情境,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

同学们,我记得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补充的阅读材料《致文学》中有这么两句话:“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 1 穷的风光。”那么,这一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探访一个让人无比回想的温馨故事。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传遍了小镇,“我”当时是丹麦《都市报》记者尼尔,正在此地采风,听到这个故事后,想写一篇民情专访文章。于是去采访五个经历了集市奶牛**的当事人,他们是牛贩比尔,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最后一位买牛人汉斯,小镇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员克里斯,分别向他们询问了五个问题。现在你们就是他们的化身,请就采访的问题进行回答。问牛贩比尔:作为奶牛事件的旁观者,您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请您概括地介绍一下它的全部经过。

(参考思路:关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从这几个角度概括介绍。)2 问第一位买牛人瑞恩:您是一个买牛行家,请谈谈您中意的那头奶牛的特点。(参考思路:关注奶牛的毛色、体格、品种、年纪、乳房等。)问最后的买牛人汉斯:您特别希望能买到那头出色的奶牛,以至于出到奇高的价格。在遭到一再的拒绝后,您和安恩有一段关于奶牛的对话,请谈谈您当时间话的想法和心情。

(参考思路:关注买牛人的问话情境。)“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

——揣测:牛或许已经卖出。所以不再理睬别人。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 ——质问:既然不卖,为什么要来这里? “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怀疑:你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着),所以不能卖。“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气恼:既然是你的,却又不肯卖,耍我们吗?不可思议!4 问小镇居民希瑞: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参考思路:关注小说的情节设计。)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问集市巡查员克里斯:事情发生在你管理的集市上。在你眼中,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参考思路:勾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注意细节,进行分析批注,看看 表现了安恩怎样的内心世界、怎样的性格特点。)例如衣着、外貌:

样式老掉牙却很干净的旧衣服,散发着土味儿的手染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褪得泛白、七皱八褶、有了年头的头巾,后跟磨平了的木屐,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白发。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但是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安恩年纪老迈,饱经沧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而有做人尊严的老人。

动作、神态:

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联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是出于“太腼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扰别人罢了。这一举动也显示出她的善良。

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时动作娴熟优美,见出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周围一片嘈杂喧闹„„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地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闲适悠然地置身于喧嚣中。于嘈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

——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可见没有卖奶牛之心。

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兴趣的东西。

——“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

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真诚地希望别人能理解她对奶牛的情感。语言:

“它是不卖的。”——认真拒绝真心想买奶牛的第一个买主。“它不卖的!”——冷冷地拒绝屠夫的兴趣。“这头奶牛是不卖的。”——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

“不!”——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时毫不犹豫。“这头牲口是不卖的。”——再度坚持。

“这头奶牛太孤单一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 ‘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同类。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这朴素之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

小结:研读课文之后,在感动的同时,我们还真切地感受了小说的艺术魅力。情节:本文作者巧妙设计了悬念:安恩为什么不卖那头漂亮的奶牛?她最后道出的原委让人称奇却又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构思让读者于情节的波澜中体会小说特有的魅力,也很好地表现了安恩这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借助于传神的细节刻画。塑造了勤劳朴实、慈爱善良的乡村老妇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她淳朴的性格和对动物的仁爱之心不只让人感动。也让人敬重。

五、探究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结束了。引发了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透过我们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

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做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深情诵读课文最后一段,以表达出对安恩情感世界的理解。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点朗读指导:

例如把握情感基调——这段话是安恩向诚心要买奶牛的人解释不卖奶牛的原因,希望买牛人能理解她的苦衷,要读得缓慢庄重、真挚诚恳又有点惶恐不安,表现出她对奶牛的真情和淳朴仁爱的 性情,也表现出她对这种结果的始料不及和真诚的歉意。

例如把握具体语句——“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整句要读得轻柔一些,表现安恩对奶牛的理解和爱怜,其中“太”“孤单”重读,突出奶牛的可怜处境。

例如把握重点词语——三个“我们”要重读。安恩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头孤零零的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要读出她和奶牛是一体的感觉来。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可由学生自己谈怎样以声传情。100多年前,约翰尼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写成短篇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一共34篇。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简朴却健康的生活。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之气。《安恩和奶牛》是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安恩身上所散发的人性之美,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现时代的我们,除了为这位平凡老人的高贵人性所感动之外,从她身上还能读出一些别的东西吗? 引导学生深层思考:安恩并不富有,但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坚持不卖奶牛,是因为她把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她生活俭朴,老牛相伴,闲适安然,表现出一种沉静安详、淡泊坦然的生活态度。她在简朴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她固执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她的本色人生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六、结语

安恩和奶牛练习 篇9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体会小说主题。

2.复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学习重点难点】 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把握。【教法设计】朗读感悟 【学法指导】合作讨论 预习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

褶()撂()木屐()窘迫()锃()亮 瘦骨嶙峋()()翕()动 反刍()瑕疵()找茬()羞怯()粗粝()锱铢()()必较 踌躇()()腼腆()()刨根究底()

2、词语解释 腼腆: 旁若无人: 瘦骨嶙峋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究底:

3、《安恩和奶牛》选自(),作者约翰尼斯·延森,_丹麦_(国籍)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漫长的旅途》。

4、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5、大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内容。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生完成“随堂练习”,师巡看,然后生读字音,生解释重点词语,师再个别强调。

二、概括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上写作)

知道了故事梗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三、初识安恩

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小说的第1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出示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师板书“初识安恩”,然后请生把刚才几个关键词写在后面:朴素、历经沧桑、有爱心)当我们初识了安恩以后,再请自由阅读第3~19小节。(可以读出声音)

四、走近安恩

思考讨论:

1、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2、通过安恩的回答 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师指导读: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3~19小节。还原一下市场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渲染(师读安恩)。

五、多角度分析主题:

思考讨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安恩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下面请以安恩告诉我为开头,把你得到的启迪写下来: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

2.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3.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说的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本课的情节极具有悬念,直到结尾才让人豁然大悟。

我们还初步知道了小说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画细节: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

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训练延伸:

上一篇:钢化玻璃买卖合同下一篇:五号沟泵站工程监理交底(最终版)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