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2024-05-22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7篇)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

闪光的名字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名字。

教具学具:变体美术字的作品,画册、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闪光材料、白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龙飞舞凤的艺术签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

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龙飞凤舞有特色……

师:告诉学生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让别人看得清、认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稍加评价,对明星艺术签名的看法、评价。(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会取这个名字?

对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画画,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假如让你做、你有什么想法。

3.教师展示(实物投影)一些形式较为自由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让学生欣赏。

4.教师取班上任一学生的名字进行设计示范,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共同设计名字。

5.设计法:

(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

(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

(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

(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6.制作法:

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沫等)先将名字笔划双勾,画出名字的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最后将这些材料均匀撒在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7.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运用什么方法(绘画、剪贴、撕贴)进行制作

8.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点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将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实物(例:叶子、布、泡沫等)厚实材料拼贴,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

用心爱心专心 1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诸多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教学难点:对有故事情节画面的构思和组织。教学流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设计

播放动画片导入,语言: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动画片吧,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动画。播放《小鸟和大树》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春天披绿装,夏至好乘凉,秋天黄衣裳,冬季挂雪霜。(谜底:大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千姿百态的大树,不信,你们来瞧。(课件展示各种大树)。师:提问:这些大树长的有啥不一样?(引导学生说出:外形 生长姿态 色彩的不同)

师:我们今天学的新课就是《大树的故事》

出示课题 《大树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1、师:孩子们知道有哪些树呢?给大家说一说它的名字。教师补充,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树的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树么?引出大树的结构。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树冠等。(通过大屏幕,介绍树的结构。)

孩子们喜欢它吗? 当然,除了我们人类,小动物们也很喜欢大树哦!孩子们猜猜,有谁会到大树这里来活动?与大树交朋友呢?它可能在大树的什么位置活动?树枝上会有谁来?树干上谁会来?树洞呢?树根呢?

小结:大树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朋友。

2、在大树下,大树上,树洞里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同桌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课件出示:在展示的两幅画里,分别画的是大树的那部分?(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表现整个大树,还可以表现大树的某一部分)让学生

4、讨论思考:你准备为大树的哪部分编故事?(同桌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其想象能力。)

5、展示作品,猜一猜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故事?

6、教师范画(先只画大树),边画边向学生描述:小朋友。问:你还想请谁来大树下玩耍呢?(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依次再添画小动物、小花小草。

师问:同学们,老师添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你想画什么?(同桌讨论引导说说自己的想法)

7、布置作业:围绕大树周围会发生什么故事画一幅你想表现的绘画作品。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提醒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五、讲评

展评并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画家作品欣赏

七、课堂总结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教学时间] 1—2课时

[手段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课后反思:让学生面对各类线条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情景具体、丰富。

第 二 课 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2)展示并评析。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课后反思:让学生面对各类线条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情景具体、丰富。

2、雄 伟 的 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课后反思: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展示各种塔的图片,激励学生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

3、捏泥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学习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②☆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③△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教具: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 学具:陶泥、简单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板

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

感觉?(很

粗糙)

2.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

部件都是做

什么用的?(把手、装饰…)

4.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学

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

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

方法同学

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

己喜欢的小

器物。

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板书设计

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丰富,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是如此浓厚。

4、小 扇 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

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

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2)折制、绘制扇面。(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效果很好。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 二 课 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了解小钟表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学会制作的方法。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自然界的变化。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学生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7、百 变 团 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后反思:学生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 学习装饰方法 发现形与色的美 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

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

课后反思:课件与书本范作很受学生喜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回家去自己做,可以让家长拍成数码照片带来展示给同学们看。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2)难点:拓印的技巧。

[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2.蒙纸。3.拓印。

五、小结。

整理用具,材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

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学会拓印画的简单印制技巧。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一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 玉云形杯(唐代)——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

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再对其他的学生作品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

1.师: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 杯子图形。* 简单的功能说明。* 各部分的尺寸。* 右下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2.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七、板书设计 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课后反思: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播放各种造型奇特杯子的片段,使学生从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

11、绘画中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展示图片,(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

来表现它们。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

面表现了

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

面中的色

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

朋友的目

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

氛。在绘

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

画棒的特

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4.教师示范。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丰富,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是如此浓厚。

12、好吃的水果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和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开展创作。

教具准备:水果、水果图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水果、彩笔。教学过程:

一、品水果

学生通过品尝水果的味道,回忆、联想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征,并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将不同口味的水果去皮、切小块,放在小盘中,分发给各小组,请同学们品尝。通过味觉联想水果外形。

要求:学生能够边品尝水果,边想想自己吃的水果的名字和水果的样子。(颜色、形状、特征)

二、看图片

1学生通过欣赏水果图片了解多种水果的外观 2想象、联想水果的味道。

3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情 教师将水果图片展现给学生

三、1教师边放映学生边说出水果的名字及特征(如又圆又大的西瓜)。

2通过观察联想、想象水果的滋味。

3各种不同的水果滋味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请学生做出表情

四、共分享 学生将自己带的水果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品尝。2观察同学品尝到不同味道的水果后的面部表情。3学生描述或表演

五、1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带的水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2教师要求学生在品尝的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面部表情。

3组织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水果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进行描述

或表演。

4教师将相应表情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六、同欣赏

1学生欣赏书中29页的学生作品、感受作品、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

2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七、1请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

2说说画中的内容想想作者想要表达什麽

总结 谈体会说收获 教师从四个教育目标分别表扬同学们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3、刷 牙

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生动的观察和回忆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本课以一般的绘画创作为主要上课形式,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回忆和大胆地表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作品表现形式既可以生动的动态形象为主,也可以以表现某个具体的细节为主。同时,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教学时间]1—2课时

[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3)用彩笔直接画,用笔要肯定。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2.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花盆、一块布、吸铁石多个、手工小花园。学生用具:铅笔、勾线笔、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揭开课前猜谜游戏的答案:一盆花。

2.课件出示有关花的几张图片:牡丹花,菊花,郁金香。学生欣赏花的同时,说出其名称。引出课题《茂密的花》。板书: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欣赏单独的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芯、花瓣、花茎、花叶。(板书:花芯、花瓣、花茎、花叶)

2.课件欣赏大师表现的茂密的花:奥地利著名画家克利姆特的《葵花园》。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美丽之处。

3.课件出示教师范画4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花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等特点。

4.课件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一幅没有,让学生找出不同,更好地理解前后遮挡关系。(板书:前后遮挡)

5.课件欣赏教师示范成品图,分4个步骤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步骤图,了解作画步骤。

6.欣赏课本中茂密的花,欣赏美得同时,了解不同的绘画方法,丰富知识。

三、发散思维

花除了能生长在花园里,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周围都有哪些环境?生:花篮中、花瓶里、池塘里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花的大体框架打起来,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把颜色涂起来。

作业:用你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工具,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一幅“茂密”的花。

要求:画面中的花朵要有大小、高低、前后遮挡关系。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2)注意画面的饱满。(3)注意遮挡关系。

六、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师总结

七、教学总结

我们学习《茂密的花》这一课,给这幅画涂上漂亮的颜色。师对学生在本节课欣赏花美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花儿同草儿一样都是有

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护花草树木,还要爱护环境。!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5、大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2)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

(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

(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2)画树叶中途评讲。(3)图色中途评讲。(4)画树完成后评讲。

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3.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二、添画。

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3)图色要鲜艳。

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

16、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效果很好。

17、动 物 乐 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B.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2)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教学时间]1课时

[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 乐 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

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

(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

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后记: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效果很好。

18、节日的装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 二 课 时

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

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

2.描绘服饰。

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

3.涂染背景。

三、作业展示、讲评。

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记:

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学生能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节日装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9、过春节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2)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提示:画的角色要比手指大。

剪的洞要符合手指大小。

安全使用剪刀。

4、其他做法(出示图片):

方法三:橡皮泥(课本37页)

C、画背景。

D、表演

四、学生制作指偶,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

评一评,自己指偶的优点,你最喜欢哪个指偶?为什么?

(自评、他评。鼓励自信。)

六、课后拓展

课后可尝试用其他方法制作指偶。

七、收拾整理。

八、板书设计。

指偶剧场

编剧本:

做指偶:画、涂、剪、卷、贴

画、涂、剪、剪、贴

画背景:

表演: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为之偶表演布置剧场,模拟舞台表演。培养学生表达、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能布置好剧场并进行生动的表演。

课前准备:做好的指偶、彩色笔、纸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我们如何才能进行一场生动的指偶表演呢?

编剧本

做指偶

画背景

表演

二、根据剧本小组协商撰写台词。

(鼓励学生采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撰写人物台词。)

三、画出背景。

四、小组排演。

五、指偶表演阶段。

1、组织各小组表演汇报

要求其余同学仔细观察其指偶造型及表演,听听谁的台词说得好。

2、生自评、互评

说说哪组的造型你最感兴趣。

说说哪组的台词及表演最棒。

闪光的名字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7

课题:

1、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线条的种类和作用,掌握线条不同排列穿插的方法并能用单线组合创作画面。感受线条组合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线条的运用方法。[教学难点] 线条的各种排列方式。[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线条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 二 课 时

—、情景导入:

1、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课题:

2、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2)隐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2)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关于塔建筑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课题:

3、捏泥巴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各种活动,运用揉,搓,捏,粘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基本形态,捏制动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流程

1、设置情境,作品欣赏。

提问:你们玩儿地泥巴吗?你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

(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说出用泥巴做过什么物品,使学生感悟美术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培养立体造型表现能力,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习捏制的活动中。)

2、造型表现方法指导。

⑴提问:看了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引出课题:这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用捏泥的形式来表现动物。教师出示用泥巴捏的动物,板书:捏泥动物。(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提问:你知道小兔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吗?

(通过观赏小兔图片和读儿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感触体验,逐渐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参与经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⑶ 探讨捏制的基本方法。

① 动手玩玩泥巴,看谁的方法多,先试一试再小组讨论。② 班级交流。展示方法:揉、捏、压、粘、刻等方法。

(体验、探究泥巴的性能与泥塑的方法。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⑷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捏制的步骤。①构思你要做的是什么动物。

②用揉、捏、压的方法做动物的头部和身体。(师演示)

③用粘、刻的方法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它的细部特征,使动物更加生动。(师演示)

(学生通过记忆、想象,培养造型表现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能力的培养放到学习捏制的活动中。)⑸小组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

①每6人为一组,商量如何分工制作。②学生动手制作。

③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3、个人作品展示。“小小动物园”作品互评 ⑴展示个人作品

⑵个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谈谈制作的过程、方法、体会。⑶可以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

⑷评价:评出每个作品的长处。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课题:

4、小扇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2)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

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

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3.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

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课题:

5、漂亮的小闹钟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3.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布置学生认一认钟表。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课题:

6、下雨了 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学期的一课。按照新课程标准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一课的内容,具体的讲:就是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等方式大胆地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欣赏美术作品,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由于二年级孩子的学情,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画出五颜六色的雨伞,略微了解雨中人的动态和形象。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

2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下雨的录像: 大雨、暴雨、小雨、雷阵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下雨时的过程情景。

2、提问: 雨是怎样形成的?下雨时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讨论发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乌云、闪电、雷声、雨滴……)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析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雨的。

2、播放课件: 记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下雨时所见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动态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法。(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三、学生绘画

1、板演: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人物动态,教师加以指导和添加。

2、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下雨时你见到的情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3、提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生动地表现雨中的人物并添加环境。(观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四、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并交流。

五、小结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同学们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事。我们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画下来。

学习内容:

7、百变团花 学习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提示课题。①探索学习,学做团花。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折法、剪法的团花,你们可真棒!根据已做好的团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作,总结制作方法,向大家介绍。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制作团花所碰到的问题。

③创作实践。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新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④发散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晶,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吧? 三.游戏活动,展示评价

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晶,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艺术品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想把它送给斑上的哪个同学?学生创作。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赠送礼物。

课题:

8、摆花样 教学目标:

1、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2、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3、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教学准备: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二 讲授新课

1、学习装饰方法,发现形与色的美。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

2、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们了解如何拼画组合。和教师一起分析,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拼摆着图形。

3、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 布置作业

四 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五 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表看法,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六 小结

提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学习内容:

9、我们身边的痕迹 学习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学习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晶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课题: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的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有个性,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3、通过设计制作杯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各部分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造型新颖实用的杯子。教具准备:课件、杯子、教学过程:

一、感知认识

(一)、导入

老师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提问:你们说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啊?用什么装水喝会更容易些呢? 对,杯子。我们平时喝水使用的就是杯子。各种各样的杯子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杯子的设计》。

二、授课过程

1、出示图画,一组古代的杯子,一组现代的杯子。讲述:

(1).古代的杯子

*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

——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

——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 玉云形杯(唐代)

——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2、分析探究(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3)欣赏明设计

请大家欣赏这组图片,从中发现了什么?

总结出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杯柄:有花纹,防滑。第二幅图片是有特殊功能的杯子,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4..)理念: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如何绘制设计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5.)设计: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 杯子图形。* 简单的功能说明。* 各部分的尺寸。* 右下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1.绘画设计,按自己的感受和设想任意一只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

2、设计图标出相应的尺寸、材质、功能、物品名。四,出示作品,评述。

1.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杯子设计作业。

2.学生之间互相欣赏评论,选出有特点的作品进行讲评。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10、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课题:

11、绘画中的节日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感受制作过程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题:

12、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准备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教学设计:

(一)猜水果: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说一个,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身披鱼鳞铠甲,头顶公鸡尾巴,动物园里没有,水果店里有它。谁知道?对了,就是我们喜欢吃的菠萝(实物),它长着鱼鳞一样的外壳,公鸡尾巴一样的叶子,剥掉外壳,(实物)就是又香又甜嫩黄色的果肉了。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像菠萝这样更多好看有好吃的水果 :板书:好吃的水果

(二)赏水果:

在水果乐园里的水果可真多呀!现在我就带你们去逛一逛(课件)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他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味道?在温暖的南方除了有披着鱼鳞的菠萝,还有金黄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在我们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则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橙橙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最喜欢吃那一种?他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味道呢?这些水果不仅外形奇特、颜色好看、吃起来有各种不同的味道,而且还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你现在想不想也来吃一个呢?(想)

(三)吃水果: 在吃以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是怎样吃水果的,他吃水果时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开始吃吧!请把你没有吃完的水果放到袋子里,刚才你们吃了这么多香香甜甜酸酸的水果,可把老师馋坏了,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同桌吃的是什么水果?并表演一下他吃水果是的样子?()刚才你们在吃水果的时候老师照了几张照片,看是谁在吃水果?什么样子?

(四)看图片

书上的小朋友也在吃水果呢!(课件)

图1:看他们两个人共同吃一块西瓜,多么友好呀,这个女生正吃着甜甜的芒果,看这个男生他把吃完的西瓜皮做了一顶帽子,戴在了头上,好可爱呀。你们知道吗?他们不仅吃了水果,还把自己吃水果时的样子都画了下来。

图2:这幅画上都有些什么?(画中的小朋友用两只手往嘴里送水果,还馋的流口水呢!他还把自己的周围画了很多的水果)画面的颜色怎么样?(颜色鲜艳)

图3:看这个小朋友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她想,在炎热的夏天,她多么希望西瓜能变成一所大房子,开上一个小窗子,坐在里面既能吃到甜美的西瓜,又很凉爽,真幸福呀呀!)这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想法很奇特(想法奇特)

图4:这幅画整个画面感觉怎么样?(人物很多,西瓜也很多)像这种画面很满的我们叫它(构图饱满)

图5:这幅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画中的小朋友嘴巴好大呀,一口就吃下了一排香蕉和一个橘子瓣。造型多么夸张呀,看样子,他很喜欢吃水果)。(动作夸张)前面三幅都是用笔画出来的,那这幅作品是怎么做的?(彩纸)对彩纸粘贴的,除了用彩纸粘贴,我们还可以用彩笔来表现。

(五)画水果:

你现在是不是也很想画一画你们吃水果时的样子呢?那在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颜色鲜艳)(想法奇特)(构图饱满)(动作夸张)那看一看今天的作业提示吧!把自己吃水果时的样子画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吃水果时的快乐!最后比一比谁的最能表现出吃水果是的样子及感受,老师可有好吃的奖品呀。开始吧!

(六)评作品:

画完的同学拿到前面来,没画完的把你的作品反过来放到桌面上。做的最好的是(XXX)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同学们画的这一些吃水果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表现出了她是水果是的样子?()举手回答问题的和被评上的同学到老师这里领取你的奖品吧!

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吃的水果》发现你们大部分同学都画出了吃水果时的样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这些水果不仅好看好吃还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所以老师还希望你们每天都要吃适量的水果,可以让我们的头脑聪明,脸蛋更美丽!同学们一定要多吃水果呀。课题:

13、刷牙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刷牙时的快乐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了解刷牙时的有趣摸样,感悟刷牙情趣,并结合游戏、录象、音乐、直观教具、实物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享受乐趣,唤醒儿童潜在的、个性化的本能,最后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作品特色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发散想象,创造绘画作品。整节课渗透人文主义教育,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绘画创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理念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整个教学过程 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趣味性、层次性,更注重实践性。在教学过程 中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媒体形式和教学手段,结合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自由轻松的绘画表现氛围和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尽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究、思考、发散想象,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生活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绘画,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的境界。教学目标

1.激发绘画兴趣,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刷牙时的情趣。

刷牙时的局部变化。准备材料:

牙刷、绘画常规材料。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在课前做充分的环境布置,用有关刷牙的图片贴于教室周围或在桌上布置一些款式新颖、形象有趣的刷牙用具,这些环境的布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了完美的教育情境,渲染了教学气氛,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1.播放牙刷广告片,感悟广告词:“我的牙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课学习内容:刷牙。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事物感知其摸样特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课一开始便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广告片导入 新课,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及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急性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3.通过一些蛀牙案例,扮牙医查蛀牙纠正刷牙动作,进行良好的卫生教育。

(这种把实物、表演等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探究、发现、体捂到了刷牙时的乐趣,而且得到了感知觉的体验和满足,了解了刷牙的正确姿势,为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了创造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为创作积累了更丰富多彩的绘画素材。)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1.教师出示柯达胶卷广告,说一说广告中的小朋友挤牙膏时的有趣情景,并启发大胆想象,引导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交往能力,又显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发展了思考能力,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4.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用画笔进行自由创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刷牙歌》,激活创作思维。

5.教师巡视,给予及时鼓励及改进建议、提示。

(创作过程中,《刷牙歌》的播放,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轻松、愉悦、平静,更给学生的创造思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

(四)评价促进 升华兴趣

1.教师鼓励学生谁先画好,就把谁的作品贴到预先设置的展区。

2.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3.引导学生评一评同桌学生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的自信心。

(结合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欣赏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可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了评价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自主性,也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升华了兴趣,增长了自信。)

4.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请学生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对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爱牙护牙宣传活动。

(最后结合爱牙护牙宣传活动,进行人文主义思想教育,进行课堂延伸,激发学生的持久兴趣。)课题: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

3、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2、难点:会用遮挡的方法表现茂密的花。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

春天来了,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百花盛开了,将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提问:看到这么美的花,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形态万千的花朵,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就和花有关也用到了刚才一位同学所形容的词语,茂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茂密的花》。

引出课题

(二)出示课题:《茂密的花》

我们要画茂密的花,首先,要了解一下一枝花。

(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了解不同种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三)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1、出示课件:欣赏花的图片。(1)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些花,看每枝花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

动画出示:花的组成花头

花茎

花叶 提问:一枝花,最美的是哪里?(花头),因此,我们在画花的时候,要把花头画大画漂亮。

2、教师演示画花的方法。

(1)画花头:花儿最美的是花头,我们来观察一下花头有哪些形状。它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花头的形状:扇形

五角形

心形

圆形

椭圆形

三角形 花头的色彩:色彩丰富

鲜艳夺目(2)画花茎,花茎是连接花头和花叶的,我们要画出用婀娜多姿的形态,花茎用双竖线条来表现,有一定的弧度,看起来更美。

(3)画花叶:观察叶子的形状

叶子特点

三角形

圆形

椭圆形

小结: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感,我们忍不住要用手中的画笔把它们画出来。

我们画出来的花,和实际中花的样子,是有所不同的,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更可以拟人化的画出自己心中的花。

下面我们看一组绘画花卉。

3、如何表现茂密的花?

我们今天要画出茂密的花,怎样才是茂密,怎样才能画出茂密的样子呢?请同学们看图:

(1)看课件:

这两幅图中哪幅图中的花更多,为什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怎样更茂密?(重叠、遮挡)

小结:花要画的多,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前后遮挡。大家说的真好,小蝴蝶都来给我们家喝彩了!

板书:数量多,要有前后的遮挡关系。(2)教师演示添花:(解决教学难点)

我们在一片草地上,画出一座茂密的花园,首先,画出前面第一排的花,花头画的大一些,画出各种形状的花头的花,要画的有高有低,这样更有层次感。然后画后面的花,注意穿插到第一排花两花之间。近处的花画大,远处的花画小一点。被遮住的部分,不必画出来。使得花儿占满整个画面。

看了老师画的,大家想不想画呢?在我们画之前,再欣赏一下大师的作品好和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看一看,也许会给你带来灵感呢!,4、课件:欣赏作品(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1)我们来看看中外画家所画的茂密的花。(出示课件)

我们欣赏到的是中外艺术大师所画的茂密的花,中国画家,用我们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外国画家,一般用油画的手法来表现,虽然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是都向我们展示了花的繁盛和美丽。

不管是树上的花、花园里的花还是在花篮里的花都开得很茂密。前面的花挡住了后面的花,有的叶子也挡住了花,使得这些花千姿百态,色彩丰富。

(2)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完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们看一看同龄的小伙伴,他们是怎样表现出茂密的花的!

5、下面,终于轮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也要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茂密,美丽的花!花仙子飞来了,她想提醒一下同学们,怎样能画出一幅茂密的花。我们读一读她的话:

用绘画表现方式画出一幅茂密的花

1、花朵大,数量多。

2、尽量布满画面。

3、选择线描或涂色的形式进行表现。

4、作业完成的要又快又好

花仙子的嘱咐要记住哦!下面大家开始作画。

(四)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2)注意画面的饱满、紧凑。(3)注意前后遮挡关系。

(五)作品展示

好了,在同学们的巧手下已经是繁花盛开了,谁愿意到前边来展示你的画面,假如你是一只蝴蝶,你愿意飞到哪簇花丛中起舞?如果你是一只小蜜蜂,你愿意到那朵花上采蜜?为什么?(让学生自主评价)

(六)课后小结:

花开的很漂亮,能不能随意的摘下一朵来,据为己有呢?让我们能珍爱 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创造美,呵护美,让我们的生活的世界更美好!板书设计:

14、茂密的花:

1、数量多

2、前后遮挡

课题:

15、大树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或者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2.板书课题。3.提问:

①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②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二.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三.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

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学习内容:

16、会变的小手套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2.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6.总结。

课题:

17、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B.应会: 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2)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 乐 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通过投影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

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

(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

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

(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

(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

(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

(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

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题:

18、节日的装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课题:

19、过春节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制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2)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课题:20、家乡的布玩具

课题:

21、五彩泥塑玩具

课题

上一篇:捉老鼠记作文下一篇:写述职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