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2024-07-07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共7篇)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1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按照市财政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现就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尽快启动财政信用担保业务

主要需完成以下工作:

1、提请市财政局研究印发《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授权市资金处开展财政信用担保业务。

2、落实担保基金和业务经费。

3、落实内设组织机构和职责。

4、拟定和印制各种工作底表和格式文本。主要包括:

(1)信用担保申报书;

(2)担保调查报告样本;

(3)担保项目初审表;

(4)担保项目评审书;

(5)委托保证合同;

(6)保证、抵押、质押反担保合同;

(7)关于开展信用担保贷款业务的合作意向协议。

5、落实工作人员岗位及职责,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6、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普及担保知识。

7、与协作银行洽谈合作意向协议,确定协作银行。

8、与协作银行联合选择首批担保项目。

9、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手续。

10、申请办理收费许可手续。

11、举办启动财政信用担保业务暨与协作银行签约仪式,正式开展业务。

12、办理担保机构备案手续。

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

担保业务的开展将严格按照市财政局印发的《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榆林市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进行,并拟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1、建立担保项目评审制度,确保项目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建立在保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在保项目检查、项目展期和逾期管理工作。

3、制定担保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担保业务的风险管理。

4、制定担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完备担保业务档案管理。

5、制定担保业务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资金结算审批制度,规范会计管理工作。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2

财政科学化管理, 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 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 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 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就是精致、细密、不疏漏。精细化管理, 就是要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 建立健全工作规范, 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 明确职责分工, 完善岗责体系, 加强协调配合, 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 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 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 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 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 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 把科学管理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落实到管理人员岗位, 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是涵盖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手段、规范的工作秩序、严格的执法监督体系以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等在内的系统工作。

二、当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是建立在精益求精思想和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之上的,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财政工作规范, 做到明确责任分工, 优化业务流程, 强化协调配合, 按照精确、细致的要求深入实施管理, 从根本上确实提高财政科学管理的水平。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并存是我国近年来审计报告反复披露的一个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是财政资金在财政各部门分配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利益诱惑, 进而滋生腐败现象。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财政各级管理机构须要高度重视财政的管理过程, 强化财政的精细化管理, 争取用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财政管理机制的执行来防范和预防财政管理中的各种不良行为。

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正是一种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 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正适用于当前我国的财政管理需求, 它可以解决我国财政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因此, 努力在财政科学管理上下工夫, 实现财政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我国当前财税体系改革来说具有相当强的迫切性。精细化的财政管理水平可以帮助我们发扬财政工作管理的优势, 进而确立自身的发展重点, 提升我国财政管理的整体适应发展能力, 为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1. 逐步推行财政政务工作的公开制度

一是依法、科学、民主地理财,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主要是要逐步建立财政管理事项公开制度, 注重反映财政管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宏观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进行调整修改, 使财政政务公开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要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 促进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二是注重制度的落实和服务的高效优质。要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财政规范体系, 严格规范服务行为, 在提高服务的基础上, 加强财政监督。要提高服务意识, 规范管理业务流程。三是建立完善的财政政务公开长效监督机制。把财政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

2. 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 改进落后的技术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建立完备的预算编制系统、良好的国库运作系统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系统、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系统等, 提高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能力, 科学合理确定预算指标, 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尽可能减少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 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从而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实现预算执行和报告的公开机制。一是公开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现行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长期报告, 公布综合的滚动的中期预算框架, 公布预算单位的财务执行情况以及月度、年度预算报告等。二是确保公开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建立相关机制确保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标准的统一性和公开性, 并使整个公开过程独立于政府。

3. 突出依法理财, 做到依规矩管理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3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监管 科学化 精细化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乡镇财政所干部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了“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其领域内充分发挥职能,彰显改革和管理效应。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已成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求,随着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健全财政职能、发挥财政监管优势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监督

近年来,乡镇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事业建设及惠农资金逐年加大,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更好服务于三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

1.1建立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制度,财政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性资金、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认真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

1.1.1预决算资产情况公开、公示,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真实反映本级财政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

1.1.2监管范围。各级财政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和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对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范围的各项政府性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交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1.1.3建立项目档案。对于县级财政与主管部门下达到本乡的资金,乡财政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并建立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项目档案。做好项目库建设。乡财政要按照本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

1.1.4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规范管理水平。

1.2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制度,建立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设立财政涉农建设资金监管项目、财政涉农建设资金项目、财政补助性资金、乡镇债务管理等台账。

(1)建立补助性资金数据库,各种补助项目的制度政策、相关基础数据的来源及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的《财政补助性资金管理台账》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明细、建立分类档案,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数据库专人管理,明确责任。(2)建立乡镇项目资金数据库。(3)建立乡村债务数据库

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管。(1)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2)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

加强乡镇财物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账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健全乡镇财政职能 ,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加强财政人员培训,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性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健全乡村财务管理,发挥县级财政的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起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2.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乡镇财政及财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需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乡镇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把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执行的重要部门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乡镇财政支持发展、服务“三农”、公共保障和综合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财政创新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实现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乡镇财政改革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全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和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财政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和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和服务发展职能的。特别是针对目前三农政策和资金大量倾斜的现状,明确了“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的职能。在强调乡镇财政保障职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发展职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等服务发展职能。

2.2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优化政府工作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为目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形象。对外向社会着重推出服务承诺,待人热情、服务公开、办事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使我镇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该进,财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3狠抓创建工作,一是针对青年特点抓深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所职工的道德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思想标准和道德要求,教育引导爱岗敬业,最大限度地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更好的做好本质工作上来。二是紧扣中心抓形象,做到创建工作与財政工作、与财政事业发展 、与重大建设和改革活动相融合;坚持会计原则,坚持会计报帐标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日报账、算帐、记账工作报表、整理及保管会计档案。发挥职能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掌握工作进度当好“参谋长”。三是增强先进意识抓教育。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廉政工作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把住财政关,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财政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结论:

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以促进乡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业务辅导 篇4

谢 家 富 2012年3月7日

同志们:根据大会安排,由我就抓好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作一辅导发言。

一、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乡镇财政职能逐步拓展,但在乡镇财政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于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客观上要求财政工作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乡镇财政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乡镇财政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乡镇财政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乡镇财政管理效率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稳固。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乡镇财政必须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现实选择。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乡镇财政只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断完善职能,加快推进乡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4、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农村综合改革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实施强农惠农政策,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支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加,乡镇财政职能实现了由过去向农民收钱的“征管型”向现在给农民发钱的“服务型”转变、由过去抓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现在管理财政收支的“收支并重型”转变。由过去单纯“业务型”向现在“综合协调型”转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乡镇财政在理财观念、管理体制、公共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乡镇财政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乡镇财政健康发展。

(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财政管理、财政服务、监督检查、信息建设、内部管理、办公设施、队伍建设、绩效考评、责任界定、财政文化等方面实现“十化”。

1、坚持依法理财,做到财政管理规范化

乡镇财政要加强预算管理,合理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乡镇预算实行“以乡镇为主体、县乡共编”的预算编制模式,基本支出预算要明确到项,项目支出预算要明确到项目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限和目标绩效。乡镇支出定员定额标准,由县局制定并给予指导,并实行乡镇预算县级审查制度。加强乡镇财政收入征管,建立健全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征管协调机制,实行统征统管。取消乡镇执收(罚)单位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利用征管软件在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开票征收,严格实行收(罚)缴分离。加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按照“保重点、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乡镇工资全面实行打卡发放,单位经费支出必须经乡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乡镇长“一支笔”审批后方可支付。建立乡镇支农资金项目库,规范项目申报和管理,全面实行项目公示制、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县级报账制、决算审计制、管护责任制、绩效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乡镇政府采购管理,乡镇政府采购支出必须按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执行。进一步完善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机制,加强补贴对象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根据补贴政策编制和审核补贴清册。对各类补贴到人的惠民资金,必须严格按照“惠民直达工程”的要求,实行“一卡通”发放。加强乡镇债务管理,建立和完善乡镇债务信息数据库。按照“锁定旧债、控制新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乡镇财政每年要拿出新增财力20%用于化解债务,举借新债必须报县政府批准,确保乡镇债务只减不增。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支范围和收支基数,实行一定几年不变。在保证乡镇既得财力的同时,逐步建立乡镇最低财力保障线制度和县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乡镇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2、增强大局意识,做到财政服务优质化

乡镇财政要按照“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要求,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民服务窗口,及时宣传各项惠民政策,主动接受群众的咨询。要以转变乡镇财政职能为突破口,依托惠民服务窗口,对群众申请办理的事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加大财税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指导,为企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在积极拓展服务乡镇经济发展的空间,采取财政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努力建设服务型财政。

3、完善监管机制,做到财政监督常态化

乡镇财政要完善预算监督制度,推进预算内容、执行结果的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以及其他部门下达的专项资金,不论实施主体是乡镇政府还是主管部门,乡镇财政都要全程参与监督,并及时将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信息上报县财政局。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监督方式,全面落实资金打卡发放违规违纪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保证服务监督电话、手机短信、电信语音信息查询等渠道畅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配置、使用、评估、处置等制度,实行实名制台账登记管理,鼓励乡镇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调剂使用,逐步建立乡镇资产共享平台,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依托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强化对村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切实把村级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和规范农村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严禁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发生,努力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4、推进资源整合,做到信息建设一体化

将乡镇财政网络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互联肉为依托,以“金财工程”为支撑,搭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为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要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将财政部门内部的预算编制、乡财县管、非税收入、惠民直达、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管理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打包到“金财工程”中,建立县乡财政部门内部以及乡镇财政与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县乡财政在确保网络畅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跨地区、跨行业的网上申报、审核、审批、信息反馈等业务,努力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5、优化业务流程,做到内部管理高效化

要按照“规范、明析、有序、高效”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乡镇财政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形成环环相扣、互为牵制的业务操作体系。对财政预算编制、惠民资金争放、专项资金管理、民生工程实施等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实行全县一个模式运行、一个标准检查,确保管理有序、运行高效。乡镇财政要按照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要求,将各项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全面向社会公开,在广泛接受各界监督的基础上,方便单位和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夯实工作基础,做到办公设施标准化

加大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办公条件不断满足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一般应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为民服务场所不少于6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微机(网络服务)室、为民服务窗口以及其它配套用房,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施和必要的防火、防盗设施。县财政加大对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乡镇财政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规范化财政所。

7、突出以人为本,作到队伍建设长效化

要适应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合理调配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保持乡镇财政干部的相对稳定。建立乡镇财政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推荐给组织人事部门提拔重用。建立乡镇财政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对在同一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岗位轮换;对在同一乡镇工作5年以上的财政所长或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异地交流。要加大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每年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不少于3期的业务培训,3年内对所有乡镇财政人员系统培训一遍。加强乡镇财政人员的勤政廉政教育,引导乡镇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做到依法理财,廉洁奉公。要切实关心乡镇财政干部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广大乡镇财政干部的工作热情。

8、注重激励约束,做到绩效考评制度化

制定统一的乡镇财政目标管理考评办法,明确考评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加大对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考评力度。要以科学化精细化为核心,以预算编制、收支管理、财政服务、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完整、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考评工作要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相结合、指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推行考核过程、考核结果的全公开。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对管理规范、成效突出的乡镇财政所,给予表彰奖励;对管理薄弱、成效较差的乡镇财政所,实行黄牌警告,并列入下一重点帮扶对象。

9、强化岗位责任,做到职责界定清晰化

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责任体系,将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作为责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乡镇财政岗位特点,严格实行职责界定,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到人。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将乡镇财政各项岗位工作职责对外公开,实行持证上岗、亮牌办公,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10、弘扬时代主旋律,做到文化建设特色化

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图书阅览室、活动室,配置必要的文体器材,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开展知识竞赛、岗位练兵、争创“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等活动,真正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要采取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宣传财政战线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努力打造“爱岗敬业、服务基层、为民理财、追求卓越”的乡镇财政文化。

(三)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主要业务

结合市局提出的“十化”要求,县政府出台了《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以此来推进我县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按照这个办法,乡镇财政业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是预算管理,这里包括预算的编制,要把乡镇作为一个部门预算来对待,由部门预算和非部门预算组成,要加强乡镇收入和支出预算的执行,要建立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二是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对于财政性的项目资金我们要全程参与项目的编制、申报、招标、建设、验收工作,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三是乡财县管业务。这里面主要是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报来的支出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其合法性,符合支出报销条件的,填制报销帐单,到县国库支付中心报帐,乡镇财务结算员与助理员要分单位进行帐务处理。

四是惠民补助资金的发放。乡镇财政所主要是会同有关站所搜集和整理各类惠民资金补助对象信息,建立惠民资金补助对象数据库,发放清册的审核、编制、公示,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编制上报月报表。要严格遵守“六到户、八不准”的要求。今年县里将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资金也纳入了一卡通。市里也将这项工作列入考核(一是对农村财政管理工作考核;二是民生工程拿出5分进行考核);乡镇财政所增加了新的任务,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开展这项工作。要像对补贴农民资金一样做到应进尽进,不允许一户多卡、多头开户,这是市里的明确要求。

五是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实行收缴分离制度,采用直接缴款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通过网络传输,实时到帐,定期划解金库或财政专户。

六是三资代理服务的管理。过去财政大都参与村由乡管工作,我县从去年底由纪委牵头,农委、财政参与推进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乡镇由纪委书记任中心办主任,财政所长任常务副主任,财干任统筹会计或资金会计,目前已完成了清理核实和登记工作,县有关部门将进行检查验收。

七是乡镇政务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应该说是由财政搭建平台,早在2005年就开始实施,要把政务服务工作做好,现在我们要积极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在效能上下点功夫,做到规范、突出有效性,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八是家电下乡直补工作首先是对销售网点“代垫直补”资格的确认,要具备“六有”,要与网点签订代垫直补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委托书,对销售网点垫付情况进行审核并进行补贴资金的结算。

九是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县专门成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进行管理,乡镇财政所主要是加强对互助资金财会业务辅导,配合县互助资金协会定期、不定期地监督检查互助资金的运行情况。

另外还有民生工程的管理,会议有专门的部署,在这就不多讲了,以上是本人根据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大致罗列的乡镇财政主要业务,我想只要把上述业务做好,做规范了,在加上注重日常工作的总结完善和档案的规范管理,把软件做到位,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就会做好。

(四)我县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开展情况

全市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动员大会后,县及各乡镇都成立了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工作领导组,设立了办公室,县里召开了动员大会,政办印发了《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确定在衡山镇、与儿街二个乡镇进行试点,两乡镇分别制定了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出台了乡镇财政业务操作流程,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做到了归档及时、摆放有序、查阅方便,按照职责界定的要求,设岗定责,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了市局组织的检查验收。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思想认识方面:各乡镇工作开展不平衡,少数地方推动力度不够,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存在观望、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被动应付现象。

2、在业务上:乡镇部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内容不完整,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只是停留在预、决算报表的编制上,乡镇部门预算由乡镇财政所代编,预算编制的文本、乡镇财政审核后向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经乡镇人代会审查批准后向部门下达的批复等相关资料都没有。惠民补贴资金会计核算不规范。按要求乡镇财政所必须按补贴项目和村进行核算,但少数财政所没有进行核算,即使核算也没有按要求核算到位。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分析乡镇财政管理现状,归纳和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现行的财政法律法规和县政府出台的《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管理。适时在二个乡镇召开现场会,学习这二个乡镇的做法,在这二个试点乡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规范,使全县乡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在6月底前达到市统一要求。

二、关于乡镇财政建设工作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工作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应重点抓好职能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为重点,着力加强职能建设。围绕基层政府职能,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省乡镇财政职能定位:一是完善预算管理,改变乡镇收支预算编制简单、粗糙,预算执行不严格,约束办不强的现状;二是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利用一切财政手段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基本财力;三是建立服务机制,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惠民资金“一卡通”发放效率和水平,努力建设服务型财政;四是强化资金监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乡镇财政承担的具体工作主要有:财政预算管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乡镇财务监管、专项资金监管、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村级财务监管、债权债务管理、乡镇资产管理、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参与农村综合改革等任务。对乡镇财政的各项工作要求,县里专门出台的《霍山县乡镇财政业务管理办法》中都已明确,我们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职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上述乡镇财政定位了四个职能,明确了乡镇财政“干什么”,这就必须要理顺管理关系,省厅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一是统一机构设置,结合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根据乡镇财政承担依法行政职能和工作的需要,明确乡镇财政机构性质,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对人口或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建制镇设立乡镇财政分局。二是实行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垂直领导,目前全省只有7个县区没有实行垂直管理,省厅要求年底前要完成。三是实行归口管理。省厅“三定”方案已经明确,乡镇财政管理是省厅农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去年底,陈厅长也明确批示:“乡镇财政管理以农村局为主,预算处协助,并按此口径对下宣传”。在县财政局内部,乡镇财政管理将比照省厅的做法,形成对乡镇财政工作统一管理和指导。第二,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业务建设。乡镇财政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只有在乡镇这一级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构建稳固的财政管理体系才能有可靠的基础。当前乡镇财政业务建设的科学化精细化重点在强化预算管理、发放补贴资金和对专项资金监管。一要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做好农村公共服务。二要认真落实惠民农政策,建立服务工作新机制。三要强化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四是细化工作措施,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到实处。第三,以优化工作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办公用房建设。省厅对乡镇财政所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视,决定从2009年起,通过省财政补助奖励、市县财政加大投入等形式,有计划、分组织实施乡镇财政所建设,力争通过各级财政几年的努力,切实改善全省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今年省厅每个财政所安排40万元重点支持特别困难的400个乡镇财政所建设独立的办公用房,主要解决无房、租房、借房等问题。我县安排了5个财政所,县政府按每所20万元安排配套资金,同时重视对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满足各项业务需要。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窗口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要把改善工作环境与提高便民服务质量结合起来,把提高工作效率与改进作风、提升财政形象结合起来,努力把乡镇财政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规范化财政所。

第四,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做好稳定乡镇财政队伍工作。为稳定乡镇财政机构、统一乡镇财政人员编制身份、解决聘用制干部等问题,县局都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做了很多努力。对事业编制乡镇财政干部,首先解决比照公务员管理。县局把解决乡镇财政人员身份、稳定基层财政队伍工作纳入财政局党组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聘用制干部,今后将按照上级要求,通过考核和办理养老保险等办法转为正式人员或退休,让广大基层财政干部安心工作。二是把“能力建设年”活动措施落实到乡镇。三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四是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乡镇财政所”和评选“优秀乡镇财政干部”活动。五是深入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关于这几项工作要求,葛局长作了明确的讲话。下面着重讲一下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有了一定改善。但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与乡镇财政职能的拓展不适应,与乡镇财政所工作任务的增强不协调,与基层财政干部的迫切要求也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财政干部的积极性,影响了财政工作效率。财政部和省厅对加强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今年1月5日,谢旭人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强化‘双基’建设。切实抓好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8月30日,孙志刚常务副省长在全省市县财政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基层管理,尤其是加强县乡财政条件和能力建设”。陈先森厅长先后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市县财政局长座谈会上也强调:“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乡镇财政机构办公环境”。去年省厅下发了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09年—2010年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节奏,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按期完成。一是抓组织领导。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系统内部建设的一件大事,社会关注度高,我们财政部门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财政局作为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周局长亲自挂帅,亲自把关、亲自部署,将这项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具体人员,明确到每一个乡镇财政所工程项目的责任人,以保证责任落实到位。乡镇财政所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协助县局做好新建财政所的建设工作。二是抓标准统一。要严格按照省厅下达的建设标准和方案统一组织实施。一是统一建设图纸。省厅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针对不同地区,设计了不同类型的6套建设图纸,必须按照图纸选用。原则上相同类型的乡镇应统一建设图纸,避免各自为政、各搞一套。二是统一建筑面积。省财政安排每个新建独立的财政所办公用房,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350平方米范围内,不得盲目攀比、盲目扩大,更不得搞形象工程、标志工程。三是统一功能设置。要以满足履行各项职能的基本需要为前提,不得随意改变建筑图纸中的功能设置,其中为民服务大厅(窗口)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并及时配齐必要的办公设备。

三是抓建设程序。严格遵循工程建设程序,按程序办事。对设计概预算编制、招投标和施工许可、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工程决算审计、专项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依法办事。四是抓工程进度。对于去年下达新建的5个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要求2010年6月底前全部竣工。从现在开始,时间只有四个月了,我们一定要加快前期工作,超前谋划,把有限的时间利用好,抓紧做好项目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会后,县局就要组织实施,请四乡镇尽快确定实施地点,配合县局选好图纸,我们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能快则快”的要求,对2009—2010年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建设,明确时间进度、责任主体,将每个要新建的财政所列出工作日程表,采取倒计时的办法,奋战四个月,把这项工作做好。

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与绩效评价 篇5

李社宁

[背景材料] 1.财政收支规模扩大。1999年10862.58亿元。2003年20017.31亿元。2006年34804.35亿元。2007年45621.97亿元。2008年54223.79亿元。2010年83030亿元,2011年103740亿元

2.财政职能强化。监督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3.财政影响深入。经济-社会-环境 4.财政环境复杂。经济危机

一、科学化、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岗责体系,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把握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精确、细致、深入地实施管理,并把公开透明体现在各项财政工作中,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新形势下做好财税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1.尊重规律 2.理性管理 3.公共理念

(二)精细化的基本要求 1.目标化 2.程序化 3.公开化 4.绩效化

二、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财政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制度建设,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合理应用评价结果。通过几年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树立了重产出和结果的绩效理念,增强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2010年,财政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专门在预算司设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处,负责组织、指导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二是稳步推进中央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2010年共批复确定115个中央部门的200个绩效评价项目,比2009年增加21个部门、33个项目。确定中央部门2011年绩效评价项目242个,涉及149个部门,比2010年增加34个部门、42个项目,除部分绝密部门、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单位外,绝大多数中央一级部门已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三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扎实起步。2010年将“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2011年增加“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9个转移支付项目作为绩效评价试点。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绩效评价管理。制订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411号)和《财政部关于开展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424号)两个绩效评价办法,指导、规范了2010年两个转移支付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五是加大培训,扩大宣传等。组织17个中央部门、31个地方厅局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52位同志,参加了我部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绩效评价培训班,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及时宣传预算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扩大了影响,交流了经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绩效理念;建立健全制度,夯实管理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流程;扩大试点范围,规范试点项目;拓展结果应用,增强绩效约束。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的实现为向导,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财政绩效管理的依据

(一)财政职能

(二)政府职能

(三)社会需要

(四)公共利益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

(二)对比分析法

(三)公共选择法

(四)最小费用法

(五)逻辑分析法

(六)指标评价法

五、指标评价法的运用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二)指标涵义的界定

(三)指标权重的划分

(四)指标分值的计算

(五)指标结论的确定

六、评价报告的撰写

(一)规范性。文件规定,撰写规范

(二)一致性。前后对应

(三)准确性。

评审报告填写各类数字要准确,评审报告文字表述要准确,结论意见要准确,要符合实际情况。

(四)完整性。报告格式、报告内容以及报告附件等,都要注意它的完整性。

【主讲教师简介】

李社宁,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附】新中国历任财政部长 薄一波(234部长)

1949年10月19日至1953年9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财政部部长 邓小平(实事求是部长)

1953年9月18日至1954年6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李先念(稳健部长)

1954年6月19日至1975年1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部部长 张劲夫(拨乱反正部长)

1975年1月17日至1979年8月17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吴波(过渡部长)

1979年8月17日至1980年8月6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王丙乾(分灶部长)

1980年8月6日至1983年6月20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1983年6月20日至1992年9月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任财政部部长 刘仲藜(秘书部长)

1992年9月4日至1998年3月18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项怀诚(分税部长)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税务部长)

2003年3月17日至2007年8月30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精细部长)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6

化管理

李友志

同志们:

这次专门召开厅机关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交流报告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各处室在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作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在当前条件下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刚才,十位同志分别结合各自岗位,就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情况及打算给大家作了汇报,都讲得很好,我很受启发。下面,我根据部里有关会议的精神,并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段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它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一件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展而来的,解难事必须从容易的事抓起;天下的大事都是由一件一件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老子的这段话里蕴含着做人成事的深厚哲理,揭示了难与易、大与小动态发展的辩证法。这种思想和辩证法同样适用于财政管理实践。财政管理作为财政部门的日常工作,贯穿于制定实施财政政策、编制执行财政预算的全过程,它虽由一件一件细小的工作组成,却直

接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岗责一致、权责对等、奖罚分明的工作规范、岗责体系和评价机制。科学化、精细化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是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则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将科学管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体现管理的精确性和细致化。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财政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利益杠杆,作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服务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必须切实履行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财政管理必须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为财政履职尽责提供保障,使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现代政

府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企业管理中要求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结果控制等,公共管理都适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为当前被普遍认可和采用的管理模式,其注重成本管理、注重过程控制、注重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其将精确、细致、严谨的要求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程序设计,其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的广泛运用,都决定了它是既适合于企业管理,也适合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管理模式。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通过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益,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工作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省财政收入达到1314.3亿元,是1993年的10倍;全省财政支出达到1765.2亿元,是1993年的13倍。日益庞大的收支规模,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绩效考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央和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民本民生的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领域和服务对象发生了明显变化。分配领域由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向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转变。服务对象由主要面向部门和企业向面向全社会、面向千家万户转变,服务的对象和层级明显增加,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细和高效。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应对危机挑战、促进经

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去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涉及面广,力度大,既立足现实,促进当前经济复苏,又着眼长远,注重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与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关系紧密。无论是财政部门直接落实的相关政策,还是配合有关部门共同落实的措施,都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推进,都需要有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实施效果。可以说,越是经济财政形势复杂的时期,越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越要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全面把握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省财政管理工作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财政监督,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既相互制衡又有机衔接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现代财政管理理念,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突出依法理财。法律法规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依据。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二是注重流程设计。科学的管理流程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

三是完善岗责体系。岗责一致、权责对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根据财政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界定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规范,各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无缝衔接”。

四是加强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要根据岗责体系的要求,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体现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上来。

五是健全工作制度。配套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严格执行已有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六是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

金财工程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财政管理各环节畅通、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完善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财政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努力完成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既要立足当前,根据财政改革与发展形势,确立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完善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当前条件下,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全面把握并深入推进“五个结合”:

(一)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当前,要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编制不精细、预算约束力不强、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目标,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的完整性。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研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加快建立由以上四种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收入编制要提高准确性。

要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以及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工商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情况,综合考虑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分税种科学测算税收收入。依据各项非税收入政策规定,结合政策变化,分项目测算非税收入。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精细化。改变基数加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模式,科学制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并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逐步实现“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基本支出预算要动态、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且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涉及政府采购的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研究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充分考虑部门占有的资产及其收益情况。加强新增资产配置的审核工作,做到未经审核则不安排相关经费预算。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透明度。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调整,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防止预算、决算“两张皮”。加强用款计划管理,依据均衡性原则编制基本支出用款计划,依据部门预算和项目实施进度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大国库直接支付的力度,着力解决财政支出执行慢及资金截留、挪用等问题。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动态把握执行进度和支出走势。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争取在今年基本建

立起比较规范的省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2012年全面建立起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的覆盖各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加快完善相关机制和指标体系,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以后预算和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强化财政监督相结合。财政监督既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推进监督关口前移,促进监督和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抽查、重大支出项目评审及政策调研等工作,强化事前监控。充分利用财政信息系统,强化专项支出的过程监控。充分运用督促自查、组织检查和重点抽查等手段,加强对重点部门、行业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草案的范围,逐步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不断增强预算报告的可读性,提高预算内容披露的详细程度。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及时公布财政收支统计数据和转移支付预算安排情况,主动公开财政规范性文件和有关财政政策、发展规划等。同时,要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防止“屡审屡犯”。

(三)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相

结合。科学、高效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技术支撑,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理财水平和促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当前,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数据共享度不高、数据重复录入、重复报送的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领导,以加快应用支撑平台为重点,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积极构建覆盖所有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业务、财政资金的互联互通、优化共享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包含财政管理基础信息、财政收支运行数据以及外部相关信息的大型数据中心,全面记录财政资金、资产运行情况,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为我们的决策分析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四)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工作相结合。“千层之台,始于垒土”,财政基础管理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支撑。近年来,厅机关各处室、单位十分重视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不断丰富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一定地提升。但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比,仍有一些差距,表现在还有一些干部,认为基础管理工作细小、琐碎,难以出成绩,导致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扎实;还有一些干部心态浮躁,热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做好具体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也给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机关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多一些沉潜厚重,少一点心浮气

躁,多一些踏踏实实,少一点轻浅飘忽,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基础管理抓起,扎扎实实,务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推向深入。当前,重点要加强财政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全厅要有全厅的数据库,各处室还要有自己的数据库,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各级财政的供养人口、财源财力、非税收入、贫困人口等基础信息,动态掌握预算管理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要推进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扩大定员定额试点范围,继续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库建设,推动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各预算单位、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业务活动情况。要健全完善政府财政统计报告制度。利用统一规范的政府收支科目体系、预算支出科目代码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预算支出的属性,自动汇总生成“三农”投入、民生支出、行政成本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统计数据,并加强综合分析工作,完善统计报告制度。要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逐步建立乡镇辖区内资金和项目监管机制,强化对各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五)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古人说:“欲造物,先造人”。人是财政管理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深入推进并全面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

举措,关键在人。当前,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际相结合,深入推进系统文化建设,以先进的财政文化塑造人。我一直认为,在对人的教育管理中,制度约束固然带有根本性,但它始终无法解决人的思想、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造人的思想,让大家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还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这是我提出建设财政文化的初衷,也是目的。应该说,这几年的财政文化建设是富有成效的,起到了很好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作用。当前,要在全面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财政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让以“依法、依规、依程序”为核心的财政行为文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财政制度文化,以“信心、善心、责任心”、“感恩、宽容、廉洁、忧患”为核心的财政精神文化,成为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并内化为干部职工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以此塑造严谨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和谐、依法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加强财政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约束人。当前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要以资金使用的科学、规范、安全、高效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审核、拨付、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要以规范日常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涵盖机关工作规程、政务运转流程、行政效能建设、干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依法理财、依法

行政、规范运转的工作秩序。要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系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层次和水平。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个人持之以恒的学习,另一方面来自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近年来,我厅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通过分期分批举办市县财政局长培训班和各类专项业务培训班,极大地提高了各级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机关内部,通过组织中心组学习、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和专业论坛、支部共建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了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大了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和推进力度。当前,要在不断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干部职工培训需求和接受方式日趋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两个安全”。“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安全、确保财政干部政治生命安全”是我当厅长后提出的管理目标,其实这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当前,要将反腐倡廉工作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反腐倡廉纳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财政工作流程设计,科学界定和配置权力,健全财政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财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与此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法律法规、廉洁从政教育,加强财政廉政文化教育,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事关财政职能的有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 篇7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国内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四项改革,这标志着财政管理开始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财政工作重心由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型。我区从2003年稳步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将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有机分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颠覆了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集中收付制度的“两个直达”根本解决了资金流转环节多、资金调度滞缓等问题,确保了财政资金实际支付前保存在国库,利于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增强了政府预算执行的可控性,预算执行的管理效率极大提高。通过几年来的运行,特别是近两年,在科学建制、精细操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效显著。一是确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改多岗审核为一岗审核,简化了业务流程。二是充分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覆盖全地域,联通财政、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各用户的财政专网,实现操作全电子化;适时更换操作软件,消除改革深化的瓶颈问题;研发使用新的工资统发操作软件,通过技术手段保证了工资工作的顺利运行,强化了预算单位的责任。三是加快无纸化工作进程,取消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纸质凭证传递,逐步实现支付管理的无纸化。四是细化了现金管理,有效控制了现金的流转。五是细化操作规范。制定了集中收付工作岗位流程和规范,明晰程序和责任。六是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精通度。开展岗位工作人人会活动,互帮互学,人人当老师、人人当学生;举办专题讲座,组织集训学习,普及相关业务知识。

集中收付改革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一直没有停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脚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改革进程不一致,制约了支付。集中收付流程就是预算执行的控制过程,集中收付改革几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度和操作规范,管理更趋向精细化,而处于流程上游的部门预算的精细化程度,因多种原因不能与之同步,上粗下细无法对接,矛盾在支付节点汇集,影响了支付效率。

(二)淡化了单位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地位。许多单位财务人员认为直接支付在财政审核合格后办理,部分授权支付也是财政审核后办理,出了问题是财政的责任,弱化了自身的财务管理责任,步入了管理的误区。

(三)相关制度的冲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严禁预算单位违规从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其它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中心对违规转账的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一律不予办理。实际工作中用款单位有时就是上下级关系。特别是项目资金的管理矛盾尤为突出,主管部门希望在资金拨付进度上把关,即支付申请由主管部门提交给收付中心,但主管部门由于人员少,无法承担繁重的账务处理工作,希望账务交由项目承建单位专户核算,这易导致和支付制度的冲突。

(四)信息技术滞后于改革进度。如强化集中支付的监管,因动态监控系统迟迟不能启用,目前只能靠人工排查监控,缺乏科学性。

(五)为达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员工精力更多用于处理事务性的事情,对支付信息的反馈统计分析不够。

(六)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互动,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为增加环节。因财力有限,单位上报的预算没有足够的资金全面保证,在预算编报时实际默许了单位项目挪用的现象。但由于流水作业,收付中心工作人员对上游环节的处理细节不可能全面知晓,系统传达的信息量有限,支付审核时缺乏依据,支付中心按操作规范给予拒付,造成单位有意见,财政内部又要花费时间专门沟通、重新确认,影响了效率。

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要求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科学化的管理应该是尊重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旺盛生命力、合理先进的科学知识体系。

精细化管理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强调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它的基本原则是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进、提升和优化,它崇尚规则意识、排斥人治,要求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以及基于作业程序的管理手段,最终通过精通业务的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具体实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管理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国库集中收付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按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要做到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必须不断改革、持续创新。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

(一)科学定位,划清权责,各司其职。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发展方向,预算执行主要是预算单位的职责,财政部门主要是按照批准的预算,通过加强账户管理和规范资金缴拨方式控制预算执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期限,也基本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限。国库执行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控制预算执行,保证财政资金最终支付前保留在国库。收付中心重点审核是否违规向保留账户划转资金,防止出现单位资金新的蓄水池;重点审核资金是否划转到最终服务商或用款单位。至于资金开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挪用项目、科目使用是否正确等应是预算单位履行的职责,若有违规应由预算单位承担责任,否则任何一个预算单位出问题,责任都在财政,监管不力的“包袱”难以卸掉。

(二)提高精细化程度,摆正管理和效率的位置。管理要精细化,但不能搞人海战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研发财政管理基础数据库,建立财政管理基础数据信息平台。该数据库包括单位人员、机构、职责、资产、预算项目等情况,摸清单位的家底才能算好细账,通过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便于资金拨付到唯一的责任单位。

(三)提高管理的技术精细含量,发挥收付中心的电子眼功能。摆脱繁琐的事务,加大统计分析力度,为领导科学决策做好基础工作。

(四)建立科学的惩防体系。对违规事件进行严惩,惩罚的代价远高于单位弄虚作假带来的利益,以达到单位自动放弃高成本作假的效果。

上一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高考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