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业务中的常用名词(共9篇)
财政业务中的常用名词 篇1
财政业务中的常用名词
财政常用名词:
1、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政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简称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而且和同处于分配环节的信贷分配、工资分配、价格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相比,有其特殊性,不是一般的社会产品分配。
2、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二是非盈利性。三是法制性。
3、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其实质是根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确定其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的划分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体系。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4、会计委派:一般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贸委等部门,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主管、财会机制负责人和一般会计人员,经考核录用后,派到需要进行监控的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
5、会计集中核算:是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的财政会计核算、管理思想和应用模式。它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现行常见做法是将各单位的账户取消,只设置报账员,报账员负责各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
6、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原则上分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基层预算单位。向财政部直接申请支付的预算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向一级预算单位申请支付并有下属单位的预算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特别情况可再分三级、四级等预算单位);只有本单位开支,无下属单位的预算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基层预算单位一般为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一级、二级预算单位的本级开支,视为基层预算单位管理。
7、行政单位: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国家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设有单独财务系统的军队也属于行政机关。
8、事业单位:是指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卫生、体育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气象、水利、地震、环保、计划生育大那个公益事业单位,孤儿院、养老院大那个社会福利救济事业单位。
9、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反映与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国家的宏观信息管理系统。1998年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体系按会计的执行主体形成三大组成系统,包括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系统、行政单位预算会计系统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系统。预算会计管理强调集中统一性和规范性,由国家统一制定会计制度。
10、预算会计管理体制:是指预算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归属等管理模式和方法。它分为分散式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其中集中管理模式包括会计委派制、局账县管(会计核算中心)、村账乡管(零户统管)等。集中核算模式的特征:会计机构集中由会计管理机构统一
设置,可对各单位实行统一核算;会计人员由会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不再隶属其所在的服务单位,不受单位领导控制。
11、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个预算。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将原来按支出功能分散在各类不同预算科目的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制度。在编制形式上,它实行一个部门一个预算;在编制内容上,它实行综合预算;在编制方法上,它实行零基预算。
12、国库集中支付: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财政资金将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但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杜绝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13、国库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包括预算收入集中入库和预算资金集中支付两个方面,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预算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其基本框架是在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权限,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财政支出均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基本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各预算单位不再设有银行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所有财政支出均根据部门预算由财政集中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14、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系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中,由财政部确定的、具体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预算单位)账户。
15、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的授权,自行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批准的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16、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现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上级政府将通过调节机制取得的财力和每年安排的定额投入资金作为转移支付资金的来源,根据下级财政收入努力程度、人均财力以及公共支出水平等因素,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促进各地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17、国库单一账户:指政府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所有财政资金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
18、小额现金账户:小额现金账户用于预算单位的零星现金支付。预算单位小额现金账户的月度资金使用额度,由财政部商一级预算单位按均衡使用的原则确定,分月下达,累加使用。小额现金账户只能用于财政部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额度内的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的资金清算。不得违反规定从该账户向预算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
19、特设专户:特设专户用于核算经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的特殊专项支出。预算单位不得将特设专户资金转入本单位的其他银行账户,也不得将本单位的其他银行账户资金转入特设专户。代理银行按照财政部要求和账户管理规定,具体办理特设专户支付业务。
20、非税收入:是指财政收入中除了税收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征收的农业四税、海关代征的关税等)和非税收入(预算
外收入、基金收入、税收附加收入等)。预算外收入是非税收入的一部分。
21、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22、收支两条线:是管理预算外资金的有效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 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开设的各类预算外资金账户,改由财政部门按执收单位分别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从根本上避免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和坐收坐支。对预算外资金汇缴专户实行零余额管理。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的收缴清算业务,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委托代理银行办理。每日由代理银行通过资金汇划清算系统将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的资金,全部划转到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零余额管理。同时,代理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规定,按照与财政部门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的要求,对收缴的收入按部门进行分账核算,并及时向执收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反馈有关信息。
23、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零基预算的基本做法:一是要掌握准确的信息资料,对单位的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工作性质、设备配备所需资金规模等等都要了解清楚,在平时就要建立单位情况数据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二是要确定各项开支定额,这是编制零基预算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根据事业需要和客观实际情况,对各个预算项目逐个分析,按照效益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预算支出项目和数额。零基预算能克服我国长期沿用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中的不足,不受既成事实的影响,一切都从合理性和可能性出发。实行零基预算是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的前提。
24、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取竞争、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使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法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基本特征:一是资金来源的公共性。二是采购主体的特定性。三是采购活动的非商业性。四是采购对象的广泛性。五是政策性。六是规范性。
25、分月用款计划:预算单位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和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分月用款计划是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依据。分月用款计划按季分月编制,包括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两部分。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应当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统一格式编制。
26、零户统管:是以提高管理效益为目的,在单位会计主体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由财政或上级单位统一管理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27、工资统发: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工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由银行发放,实现“工资直达”,达到加强工资及其福利性支出管理、控制行政事业人员的恶性增长、控制和降低行政事业经费支出的目的。该模式的实施一般要求和编制管理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银行相联系,同时还应满足个人查询的需要。
28、国家预算收支科目:它是国家预算收支科学划分的综合分类,是编制预算、执行预算以及编制决算的工具,也是一项重要的预算管理制度。它由财政部统一制定,预算科目分为收
入科目和支出科目“两列”,各列按包括范围的大小及管理的需要又分为“五级”,由大到小依次划分为“类”、“款”、“项”、“目”、“节”,“类”下分设若干“款”,依次类推。
29、经费类型:是对财政资金按预算指标的性质划分的一种方式。它表明了各项预算指标的来源与出处。通常分为专项经费、正常经费、会议费等。
30、国家预算:是由政府编制,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一定的法律程序审查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财政计划。它规定了内国家财政收支项目、内容和应达到的指标及其平衡状况。
31、文号:财政部门在下达某项指标时,一般需要下达一个文件来说明该项指标,所下达的文件都有一个编号,该编号就称为文号。
32、指标来源:财政部门在登记某项总指标时,都要说明该项指标从何而来,该来源信息成为指标来源。比如,上级下达专项、追加追减、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年初预算、动支预备金等各种来源。
33、对账口:是指财政部门内部具有管理职能的各职能处室。它们各自分管不同的预算单位的收支项目。比如社保处负责管理涉及社会保障的预算单位的经费收支;行政政法处负责管理公、检、法等部门的经费收支;文教卫处负责管理教育、文化、卫生的等单位的经费收支。
34、标准预算周期:它将每一个预算管理周期从时间序列上划分为三个标准阶段,即“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与绩效评价阶段”。每一阶段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预算编制开始到决算完成大约为30个月的标准周期。在历年制下,“预算编制阶段”从每年年初开始,在对上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测算下一预算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编制下一预算草案,期限约为12个月;“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从次年年初开始,组织执行该预算,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办理预算调整,期限为12个月;“决算与绩效评价阶段”从第三年年初开始,组织编制本级和汇总下一级决算草案,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绩效评价,作为编制下一预算的依据,期限约为6个月。
35、预算执行:是各级财政预算的具体组织实施,是国家预算组织、实现收入、支出、平衡和监督过程的总称,它涉及到每一笔收支活动,贯穿于整个预算的始终,是一项艰巨、复杂、细微的阿日常性工作,是预算管理的关键。国家预算执行的目的是促进国家预算收支任务的圆满完成。
36、预算调整:指经立法机关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
常用安全名词解释 篇2
1.“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被处理不放过。
3.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素养)、安全。5.新工人的三级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岗位(班组)教育。6.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7.安全标志:禁止标志(红色)、警告标志(黄色)、指示标志(蓝色)8.车辆保养制度的“三检”:出车前检查、行车中检查、回场后检查。
9.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心急、烦躁、赌气、自满、骄傲。
10.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1.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12.我国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13.车辆“三交一封”:交准驾证、交行车证、交车钥匙、停封车辆。14.三品:易燃品、易爆品、化学危险品
15.八懂:懂规章制度和责任;懂岗位技术的规定;懂安全生产的方针和政策;懂设备构造和性能;懂工艺流程和原理;懂防火常识和规定;懂尘毒危害和治理;懂伤亡事故报告的规定。
16.四会:会操作维护和保养;会排除故障和预防;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会防火救火和报警。
17.事故构成要素: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8.民用爆炸物品:爆破器材,包括各类炸药、雷管、导火索、导爆索、非电导爆系统、起爆药和爆破剂等;黑火药、烟火剂、民用信号弹和烟花爆竹。
19.安全电压:对于比较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国际电工标准协会规定安全电压为50V以下,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36V。对于潮湿而又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国际电工标准协会规定为25V以下,我国则规定为12V。对于在游泳池或其他因触电导致严重二次事故的环境,国际电工标准协会规定为2.5V以下,我国无规定。一般认为,这种环境的安全电压可采用3V。
20.职业禁忌症:是指不宜从事某种作业的疾病或解剖、生理状态。在该状态下接触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时可导致下列情况:①使原有疾病病情加重。②诱发潜在疾病。③影响子代健康。④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者。21.可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另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和人机工效学因素。
22.接地装置:直接与土壤接触,用以与大地作为一定流散电阻的电气连接的金属导体或导电组称为接地体,通常由金属管制成。
23.事故原点:是指在触发能量、偶合条件作用下转化为事故,具有初始性、突
发性并与事故终点结果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点。24.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一种防御性装备,对于减少职业危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5.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其统计范围如下。
①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和停工工资等。
②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损失和流动资产损失。
26.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其统计范围有:①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即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的损失价值;②工作损失价值;③资源损失价值;④处理因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费用;⑤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⑥其他损失费用。27.事故构成四要素:人、机、环境、管理。
28.危险:是指可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
29.中石油六条禁令: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30.环境保护的四项原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31.“四全”安全管理: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
32.“四查”安全管理:查领导、查思想、查隐患、查制度。33.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34.污染环境的“四害”: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
35.环境保护的十项内容:工业“三废”的防治;生活“三废”的防治;粮食与副食品等食品污染的防治;农药残毒的防治;地热、地面下沉的防治;噪音、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水土保持、土壤污染的防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加强水域及用水管理,保护水资源。36.施工动火“三不准”:没有用火批准单不准动火;没有防火措施不准动火;没有指定专人现场监督不准动火。
37.防火的四项基本措施: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着火源、防止火蔓延。38.车辆保养制度的“三检、四清、四不漏”:
三检:出车前检查、行车中检查、回场后检查。四清:机油滤清器清洁、空气滤清器清洁、燃油滤清器清洁、蓄电池清洁。四不漏: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不漏电。
39.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拔去保险销。(2)手握灭火器橡胶喷嘴,对向火焰根部。(3)将灭火器上部手柄压下,灭火剂喷出。(4)灭火时,灭火器要保持直
立,不宜水平或颠倒使用。40.起重作业“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或多人指挥不吊;
2、超过负荷不吊;
3、工作捆扎不牢不吊;
4、吊物上站人不吊;
5、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6、物件埋在地下不吊;
7、照明不足不吊;
8、斜拉斜吊不吊;
9、物件锐角处不垫软物不吊;物体下有人不吊。
41.烫伤的处理方法:被烫伤以后,要尽快脱离热源,然后用凉水冲患处,一般要20分钟左右,或是直到疼痛感明显降低才行。然后包扎,并送往医院。千万不要随意上药。烫伤面积如果过大,要采取口服温水或静滴盐水的方法进行补水,以防脱水后静脉不险难以注射用药。
42.触电的处理方法:如果触电,首先要迅速脱离电源,关掉电闸或用干木棍把电线挑开,如果心跳呼吸已经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3.中毒的处理方法:口服中毒,要喝凉水,并用手指挖舌根,马上催吐。如口服强酸强碱,则应喝鸡蛋清或牛奶。如果是毒气引起的中毒,必须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通畅的地方,并尽快到医院救治。44.安全管理“五个须知”:
1、知道本单位安全重点部位;
2、知道本单位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
3、知道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4、知道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防范措施;
5、知道并掌握事故抢险预案。45.安全操作规程:也称“安全技术须知”、“安全技术细则”,是企业根据生产性质、设备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给各工种工人制定的安全操作守则。
46.酒精度与驾驶:实验表明,汽车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03%时,驾驶能力开始下降;达到0.08%时,错误动作比常人增加1.6%;达到0.09%时,判断力比正常人下降25%;超过0.1%时,大祸很快就要临头了。47.电器作业“五不准”:
1、非持证电工不准装接电气设备;
2、任何人不准玩弄电器设备和开关;
3、不准用水冲洗电气设备;
4、熔断丝熔断后,不准调换容量不符的熔丝;
5、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48.下班离岗前“四要”:
1、电闸要拉下断开;
2、液流开关要关闭;
3、各种用具要清点后整齐放好;
4、火种要妥善处理好。49.安全管理“九个到位”:
1、领导责任到位;
2、教育培训到位;
3、安管人员到位;
4、规章执行到位;
5、技术技能到位;
6、防范措施到位;
7、检查力度到位;
8、整改处罚到位;
9、全员意识到位。
50.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导致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的相应的临床症状,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51.生产要害部位:一旦发生事故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社会政治影响大的生产、生活和人员集中的活动场所。
52.事故隐患:就是与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相违背,相抵触的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53.特种作业: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54.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环境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5.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56.有感领导:有感领导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传播安全环保理念,带头学习和遵守规章制度,带头开展风险识别,带头进行安全经验分享,不断提升个人的安全环保管理能力,认真履行好本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坚持安全环保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通过可视、可感、可悟的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
57.直线组织原则:是企业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安全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安全问题负责的一种组织形式。
58.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就是要落实企业每一位领导对分管领域、业务、系统的安全环保负责,落实每一名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区域内的安全环保负责,包括对区域内设备、作业活动及承包商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养成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首先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在安全的前提下再开展各项工作。把岗位职责和属地责任融为一体,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管理过程不空位、不越位、不缺位。
59.安全经验分享:利用会议、培训等种集会的场合,启发大家讲授自己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案例或注意事项,从而达到经验分享的目的,把一个人的经验变成所有人的经验,带动全员对安全工作的参与,创造一种针对安全的“学习文化”。60.后退五步法:即在一项操作之前:第一观察工作地点环境,第二工作程序在大脑中过一遍,第三观察周围的其他活动,第四思考可能存在的危险,第五识别和控制它们。
61.安全工作三个100%:100%遵守各项管理规定,100%遵守法律法规,100%的时间内遵守前两个100%。62.安全工作“五落实”:整改内容、标准、措施、进度和责任人落实。63.“八防”:防火、防爆、防井喷、防油气泄漏、防交通事故、防滑、防坍塌、防冻凝。64.“十查”:
一查HSE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
二查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落实情况; 三查HSE管理原则和反违章禁令贯彻落实执行情况; 四查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和风险辨识、控制情况; 五查冬季安全生产方案制定和“八防”措施落实情况; 六查承包商“五关”措施落实及违法分包、转包情况; 七查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落实及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八查海外防恐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九查应急管理及油库等储运设施水污染防控体系建设与管理情况;
十查事故资源利用、事故教训吸取、事故责任人查处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65.HSE九项原则:
1、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
2、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
3、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
4、各级管理者对业务范围内的健康安全环境工作负责。
5、各级管理者必须亲自参加健康安全环境审核。
6、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
7、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8、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
9、承包商管理执行统一的健康安全环境标准。6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6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68.个人安全行动计划: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行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业务范围内HSE管理工作职责的同时,制定个人阶段性(月度、季度、)的安全行动计划。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要明确工作内容(如个人安全述职、到联系点开展活动、组织开展HSE检查、组织HSE知识学习等)和实施时间,并将计划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付诸于实际行动。
69.安全观察:是各级管理者对一名正在工作的人员观察30s以上,以确认有关任务是否在安全地执行。安全观察包括对员工作业行为和作业环境的观察(如是否满足个人防护装备要求、许可证是否完备等)。安全观察与沟通采取观察、表扬、讨论、沟通、启发、感谢六步法,以请教非教导的方式与员工讨论安全与不安全行为,避免双方观点冲突,使员工接受安全的做法,说服并尽可能与员工在安全上取得共识,而不是使员工迫于纪律上的约束或领导的压力做出承诺,避免员工被动执行,引导和启发员工思考更多的安全问题,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煤矿常用的专业名词简称 篇3
1、三非:非法生产、非法建设、非法经营。
2、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3、“三超”生产:超能力生产、超强度生产、超定员生产。
4、煤矿井下“三条线”: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
5、煤矿的“六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
6、煤矿“三大规程”: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7、“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8、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9、“两型三化”矿井;“两型”为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矿井;“三化”为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人员培训制度化。
10、“三推行”:深化采煤方法改革、推行工作面壁式开采;深化支护方式的改革;逐步推行专用回风井。
11、安全管理“三并重”的原则: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
12、煤矿安全生产的“四大危险源”:瓦斯、水患、火灾和煤尘。
13、煤矿配备的矿级“五长”: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
14、“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5、“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
16、“三下”采煤: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采煤。
17、井下供电应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三无”指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指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扳,有接地装置;
“三全”指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三坚持”指坚持使用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18、煤矿的“一通三防”:“一通”指矿井通风,“三防”指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灭火。
19、“三专两闭锁”“三专”指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指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20、煤矿生产的“五大灾害”是指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
21、煤矿和井下电气保护所指的“三大保护”:指过流保护、漏电保护、接地保护。
22、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
23、防治水十六字方针:预测预报、有掘必有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24、雨季“三防”是指:防雷电、防汛、防排水。
25、冬季“三防”是指: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及术语 篇4
1、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4、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源头防范;坚持系统治理。
5、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党政同责”,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都负有领导责任,其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齐抓共管”是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安监部门综合况全覆监管、其他行业部门直接监管、乡镇政府属地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全社会参与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失职追责”,是指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不力,依法依纪予以问责,承担相应安全生产责任。
6、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7、四管四必须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卫生。
8、五落实、五到位
五落实:一是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二是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三是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四是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
人员。五是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五到位: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9、隐患治理“五到位”
隐患治理五到位是指: 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
10、安全生产“三同时”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常说的“三同时”还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和防治污染措施三同时。
1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
12、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3、四个一律
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
14、安全管理“四全” 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15、12350
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电话。
16、三品
易爆品、易燃品、危险化学品。
17、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18、三超
超人员、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
19、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对新工人进行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20、安全“三宝” 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
21、三源
重大危险源、伤害源、隐患源。
22、四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23、道路交通安全“五不两确保”
不超速、不超员、不疲劳驾驶、不接打手机、不关闭动态监控系统,确保戴好安全带,确保乘客生命安全。
24、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25、安全管理“九个到位”
领导责任到位;教育培训到位;安管人员到位;规章执行到位;技术技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检查力度到位;整改处罚到位;全员意识到位。
26、安全生产月 从2002 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委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将安全生产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延伸。
27、本质安全
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28、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9、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指运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个方面。
30、安全生产标准化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是企业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是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
31、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事故隐患
就是与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相违背,相抵触的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简单地说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33、事故
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环境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34、事故等级划分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35、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6、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 人以下面价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7、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 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8、一般事故
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9、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40、事故构成四要素 人、机、环境、管理。
41、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2、职业禁忌症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3、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44、安全生产“三化”建设
政府监管网格化、企业管理精细化、行业直管专业化。
45、劳动防护用品
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源或省城轻事放伤害及职业病 的个人防护装备。
46、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7、特种设备
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八大类设备。
48、特种作业
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49、施工动火“三不准”
没有用火批准单不准动火;没有防火措施不准动火;没有指定专人现场监督不准动火。
50、有限空间
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5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煤矿及非煤矿矿山: 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52、六 条 禁 令
(1)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2)严禁违返操作规程操作;(3)严禁无票从事危险作业;(4)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5)严禁违返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6)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操作。
53、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1)严禁在生产装置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进入生产厂区内。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生产厂区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内工作。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区工作。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性溶剂油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
(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严禁就地排入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在油气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护理名词解释:常用卧位 篇5
1,去枕仰卧位 适用范围: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主要为避免呕吐物误吸到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患者。
2,中凹卧位 适用范围 :休克患者。因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及缺氧症状;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屈膝仰卧位 适用范围:胸腹部检查时,可使腹肌放松,便于检查;行导尿术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操作部位。
(二)侧卧位 适用范围: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臀部肌肉注射。
(三)俯卧位 适用范围: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
(四)半坐卧位 适用范围: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五)端坐位 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六)头高足低位 适用范围:颈椎骨折进行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减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七)头低足高位 适用范围: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于咳出。十二指肠引流术,有利于胆汁引流。下肢骨折牵引。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
(八)截石卧位 病人接受会阴,阴道,子宫颈及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护理或手术。
常用不可数名词、不规则复数 篇6
bread面包
beer啤酒
cloth布
coffee咖啡
cream奶油
dust尘土
gin杜松子酒
glass玻璃
gold黄金
ice冰
jam果酱
oil油
paper纸
sand沙
soap肥皂
stone石头
water水
juice饮料
wine葡萄酒
wood木头
advice忠告
beauty美丽
courage勇气
death死亡
experience经验
fear担心
help帮助
hope希望
horror恐惧
information消息
knowledge知识
tea茶
mercy仁慈
pity同情
relief救济
people人物 suspicion猜疑
work工作
baggage行李
camping露营
damage伤害
furniture家具
luggage 行李
parking停车
shopping购物
weather天气
money金钱
a bit of news一件消息
a cake of soap一块肥皂
a drop of oil一滴油
a grain of sand一粒沙子
a pane of glass一块玻璃
a piece of advice一条忠告
a pot of jam一罐果酱
a sheet of paper一页纸
a box of milk一盒牛奶
* 如果一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切”成两半之后仍为该物,那它就是不可数名词;反之则为可数名词。(water、bike)
只能修饰不可数名词的词语有:
much, a great deal of, a great / large amount of等。
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1)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mouse---mice
man---men
woman---women 2)单复同形 如:
deer,sheep,fish,Chinese,Japanese
除人民币元、角、分外,美元、英镑、法郎等都有复数形式。如: a dollar, two dollars;a meter, two meters 3)集体名词,以单数形式出现,但实为复数。
如: people police cattle 等本身就是复数,不能说 a people,a police,a cattle,但可以说a person,a policeman,a head of cattle,the English,the British。4)以s结尾,仍为单数的名词,如:
小学常用名词复数不规则变化总结 篇7
1)不规则变化
常考需掌握的有: 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mouse---mice
man---men woman---women
注意:与 man 和 woman构成的合成词,其复数形式也是-men 和-women。如: 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注意:German不是合成词,故复数形式为Germans 2)单复同形
deer,sheep,fish,Chinese,Japanese(但除人民币元、角、分外,美元、英镑、法郎等都有复数形式,这个知识点不常考,只需了解)如:a dollar-two dollars;a meter-two meters
3)集体名词,以单数形式出现,但实为复数。
people police 也就是说,谓语部分用are
4)以s结尾,仍为单数的名词
a.maths,politics,physics等学科名词,为不可数名词,是单数。
b.news 是不可数名词。
c.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Nations 应视为单数。
5)表示由两部分构成的东西
glasses(眼镜)trousers, clothes 若表达具体数目,要借助数量词 pair(对,双);suit(套);a pair of glasses;two pairs of trousers 6)另外还有一些名词,其复数形式有时可表示特别意思 goods货物,waters水域,fishes(各种)鱼 7)规则变化
a.直接在名词后面加-s Book-books car-cars b.以s sh ch x结尾,在后面加-es bus-buses box-boxes c.以o结尾,一般在后面加s photo-photos 但tomato potato mango hero negro 除外,要在后面加-es
财政学名词解释 篇8
1.财政: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
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或人民大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3.混合经济:公共经济
与私人经济的有机混合体。
4.市场失效:虽然满足
充分竞争这一条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仍存在若干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5.帕累托效率(帕累托
最优):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除非以他人处境的变差为代价,当一个社会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已不可能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则此时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中。帕累托改善: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他人的处境变差,则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就提高了。6.公共产品:具有共同
消费性质的服务。7.外溢性:人们的行为
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8.财政职能:政府应当
履行的经济职责和任务。
9.囚徒困境:从个人利
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是如何注定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双方带来极大损失的负和博弈。10.公共选择:人们通过
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1.经纪人假设:现实中的人是利己地、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
12.多数同意规则:一项
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13.投票悖论:虽然单个
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4.寻租:在政府管制行为下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15.政府失效:政府行为或财政决策过程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在公平和稳定职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6.购买性支出: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17.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18.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政府确定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政策目标的项目,详列各项目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方法。19.国防支出:政府用于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等方面的支出。20.社会保障:政府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其它原因而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以保障社会成员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活动。社会保险:以立法为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1.财政补贴: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22.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纳而取得的收入。23.纳税人:享有相应权利并按税法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税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24.税收中性:除非有特殊的政策目的,否则,税收的课征以不妨碍经济的自由运作为目标,传统营业税因易造成产业垂直整合、不利于专业分工等缺点。25.税收负担: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经济负担。26.拉弗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全面、更直观地认识税收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并告诉我们最优税率应该是既能使政府获得实现其职能的预期收入,又能使经济实现预期产出的税率。27.税收的公平原则:主要包括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受益原则:课税是依纳税人受益的多少而定的。纳税能力原则:以支付能力作为征税依据。28.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29.税负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30.税收超额负担: 31.公共企业:受政府直接控制,旨在实现特定公共目标的经济实体。32.公共企业赤字:一国财政对公共企业的投入与来自公共企业的收入之间的差额为负值时 33.公共规制: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个人以及其他利益主体的活动进行干预的行为。34.政府预算: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35.复式预算:在预算内,讲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内,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36.项目预算: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
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的预算管理方法。绩效预算: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方法。37.增量预算:政府预算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的基础上,按新的预算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零基预算: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
财政业务中的常用名词 篇9
工程结构设计的材料性能、构件承载能力和材料性能代表值术语及其涵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力resistance
结构或构件及其材料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如承载能力、刚度、抗裂度、强度等。
2.强度strength
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其值为在一定的受力状态或工作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3.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4.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5.抗剪强度shear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6.抗弯强度flexuralstrength
在受弯状态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或压应力。
7.屈服强度yieldstrength
钢材在受力过程中,荷载不增加或略有降低而变形持续增加时,所受的恒定应力。对受拉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钢材,则为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标距长度0.2%时的应力。
8.疲劳强度fatiguestrength
材料在规定的作用重复次数和作用变化幅度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动态应力。
9.极限应变ultimatestrain
材料受力后相应于最大应力的应变。
10.弹性模量modulusofelasticity 来源: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且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正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11.剪变模量shearmodulus
材料在单向受剪且应力和应变呈线性关系时,截面上剪应力与对应的剪应变的比例。
12.变形模量modulusofdeformation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且应力和应变呈非线性或部分线性和部分非线性关系时,截面上正应力与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13.泊松比poissonratio
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比值。
14.承载能力bearingcapacity
结构或构件所能承受最大内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内力。
15.受压承载能力compressive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轴向压力。
16.受拉承载能力tensile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轴向拉力。
17.受剪承载能力shear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剪力。
18.受弯承载能力flexural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弯矩。
19.受扭承载能力torsional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扭矩。
20.疲劳承载能力fatiguecapacity
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动态内力。
21.刚度stiffness;rigidity
结构或构件抵抗单位变形的能力。
22.抗裂度crackresistance
结构或构件抵抗开裂的能力。
23.极限变形ultimatedeformation
结构或构件在极限状态下所能产生的某种变形。
24.稳定性stability
结构或构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来源:
25.空间工作性能spatialbehaviour
结构在承受作用情况下的整体工作能力。
26.脆性破坏brittle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破坏类型。
27.延性破坏ductile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的破坏类型。
28.抗力分项系数partialsafetyfactorforresistance
设计计算中反映抗力不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
29.材料性能标准值characteristicvalueofapropertyofamaterial
结构或构件设计时,采用的材料性能的基本代表值。其值一般根据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性能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数确定,亦称特征值。
30.材料性能分项系数partialsafetyfactorforpropertyofmaterial
设计计算中,反映材料性能不定性并和结构可靠度相关联的分项系数。有时用以代替抗力分项系数。
31.材料性能设计值designvalueofapropertyofamaterial 来源:
材料性能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后的值。
32.几何参数标准值nomianalvalueofgeometricparameter
【财政业务中的常用名词】推荐阅读:
财政业务11-19
地方财政业务10-10
财政所业务学习05-27
财政信用担保业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见07-07
财政相关名词术语解释01-23
电销常用业务问答06-18
大数据中的财政思维10-10
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12-09
广告业务中的“潜规则”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