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共12篇)
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 篇1
三月份,我校为高三学生参加了省第一次质量检测,从质检的命题难度情况及我校学生参政的成绩情况,本人对2008年的高考动向及第二轮的复习作如下的思考与反思。
一、命题题型的相对稳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的高考的题型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保持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总题数和分数比例不会变,在难度上,近年试题在总体难度上是一致的,在题量,各种题型个数上保持不变,因此平时的模拟试卷,我们要尽量使试卷的题型规范化,分数的比例接近高考大纲的分值比例,在基础题上要确保基础题占70%,命题的难度不可太大,在复习过程中始终注重从基础知识,基本的思想方法,基本能力出发,巩固学生的“三基”。
二、注重对考试“考点”知识的复习。
抽象函数的试题是近年高考的一个命题的热点,对不等式的考查重点是解不等式,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综合题型为考查目标,侧重于利用导数、单调性知识来求解,突出灵活转化和分类讨论的能力,在数列部分,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主、以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重点,三角函数部分、关键是在复习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正用、逆用和变形用,同时关注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等交汇性的内容、主体几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空间角、空间距离问题的求法及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特别应培养学生运用空间直角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析几何注重对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突出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问题的解决。
三、植根于课本、着眼提高和创新。
高考试题中、课本例题、习题的影子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因此,课本题及其改编题是高考考题的来源。从2007年高考的解答题我们发现前三题的解答题集中体现了对课本上重点内容的考查,如数列知识、方程思想、三角函数的运算及变形、立体几何、概率、不等式、这些知识虽然可能有所变动,但又总不能脱离主题,题目的特点为:精巧简单、但又不乏创新,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难度适中等。
基于考纲要求和20XX年高考命题的动向,我们在二轮复习中的策略应是:
(一)循序渐进,逐步由第一大题往后做,把熟练解答题的前三大题作为我们二轮的复习目标之一。
(二)专题复习训练为主,重视查漏补缺,其中包括知识专题、方法专题,目标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加强重点纵横结合,优化思维提升能力,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重点、疑点、难点、回顾基本题型、回顾经常出错的,容易搞混的知识,强调不同知识间的迁移和相互作用,优化思维提升能力。
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 篇2
我国是应试教育体制,高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在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 教材内容和框架分层分析和研究
高三数学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第一手参考资料,也是重要的教学参考大纲,教材是我国教育部规定和划分的考试范围,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也是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在教学前首先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在分析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对教材进行分层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有难易之分,有重难点之分,所以教师首先要把教学的重难点分析出来,围绕一个中心的原则进行整理和完善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A版高三数学“导数的运算”这一节课之前,首先我要做的是精心备课,对教材的知识要点和框架进行分层分析和研究,根据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理解可知,“导数的运算”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常见的导数、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单数,这是教师要把握的重点内容; 另外导数的概念等通常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部分,那么从这一过程我们就不难总结出在对教材进行分层中主要坚持的原则,就是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使整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掌控整节课的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要分层进行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新事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过程由浅入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渐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讲析高三数学“抛物线”这节课时,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即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进行导入新课,给学生播放在课前已经制作好的幻灯片,以动态的形式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抛物线的形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让学生谈一谈所看到的抛物线有哪些特征,逐步向学生渗透知识要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点逐渐加深,整个过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这样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解决较难的或可探究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和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的方式以及能力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待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高三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将会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我将会提出较难一点的问题,如: 已知一条直线和圆,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类似于这样的题型,我会引导他们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直线和圆相交的弦长,这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比较典型的题型,也是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但是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智力,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反思
高三数学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分层包括对教材的分层、对教学过程的分层以及对学生进行分层,由此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分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难免会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过于注重考试范围中的考点部分,忽视学生知识框架的整体性,这一点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能按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把学生划分得过于清晰.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通常体现在课堂的问题设置上,教师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和课堂问题,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分层教学毫无察觉,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眼里,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科学文化知识.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本文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对教材、教学过程和学生进行分析,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重点阐述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分层进行,目的是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高三数学分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对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反思 篇3
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解决,得到数学解题能力实质性提高。主要从尽力活跃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恰当处理数学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巧妙把握数学复习教学的难度和有效讲评数学阶段测试的结果四个方面反思了如何改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数学的学习更是要步步为营地打好基础,反复练习的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总结,才能从容地面对高考大关。而高三可以说是高中 “白热化”的一个冲刺阶段,作为高三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考试大纲和说明,为学生制定一个目标明确的复习计划,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规律地进行复习,而且还要掌握好复习的节奏感,避免学生慌乱失措,胡子眉毛一把抓。
转眼一个学期又匆匆而过,在上半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反思、探索,想要寻求一条能够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道路,虽然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留有很多遗憾,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教学反思和体会,希望能和其他同仁分享并得到指正。
一、尽力活跃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
高三阶段的数学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复习为主,复习课的特点就是容量大,密度大,但是时间有限。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多数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选择“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学生却在课桌前不知所云,昏昏欲睡。这样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的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都不该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越是特殊的时期,我们越是应该有条不紊,将学生主体放在第一位。开始数学复习课之前,精心地备课,包括备学生。在授课之时,要讲究教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的激发和提高。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能真正活跃数学复习课堂,只有让学生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人,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恰当处理数学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说起复习资料,人人都不陌生,但是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复习资料似乎是高三学习的标配。只要是上了高三,无论需不需要都必然会选择一本甚至更多的复习资料,有时候教师也会根据自己的眼光为学生推荐。那么,在高三的学习中,如何选择复习资料,如何处理好数学课本与复习资料之间的关系,并让复习资料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成为摆在每一位师生面前重大的问题。我认为,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构建。即要紧扣课文,以基础训练为主;第二个阶段,就是要查漏补缺,在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精练,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强化训练,这时就需要借助复习资料,对于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和巩固。此外,对于复习资料上的内容,教师要懂得取舍,不能一味地拿来主义。
三、巧妙把握数学复习教学的难度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难易程度问题。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难易程度比较平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初三复习教学中,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先,不可忽略“雙基”。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依旧是考查的重点项目,这也就是只有学生基础扎实,才能在考试中思路清晰,做出正确的判断,充分发挥解题能力,并得到高分。其次,适当地保持难度。在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和刺激,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具有适当难度的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学生产生紧张、畏惧的负面情绪。
四、有效讲评数学阶段测试的结果
学生步入高三,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阶段测试对于学生来说,就像家常便饭。有考试,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考卷的评讲。传统做法中,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的,对于整个试卷进行全面、笼统的讲解,目的在于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然而这样的评讲方式,多半都是教师津津有味,学生却提不起精神;要么就是有针对性的,教师会挑选试卷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的评讲方式既具有针对性,又节约时间。但是也有很多问题很难兼顾到。因此,对于阶段测试结果的评讲,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探索、思考,教师从旁指导和点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 篇4
蒋美金说:第二轮复习要注意3点:1、进行专题的选择;2、习题训练安排合理;3、要注意最后3周的查缺补漏。
吴荔娟认为:第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要作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科内跨章节的专题,如“植物代谢与调节”专题,涉及必修本的植物生理,调节及选修本第二章。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顺在第一轮复习中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完整的关于植物学知识的体系。二是根据某一知识点,将与之相关的跨章节知识归纳在一起,如蛋白质专题,生物能量专题、生物育种专题、创新实验设计与分析专题等。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具体过程的分析能力十分有效,具体内容在各种复习资料中都可找到。
谢志强认为:在第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由于我校每周安排一次理综测试占用一课时,如果习题的讲练过多,影响到专题的分析,所以根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针对历年高考试题特点,进行习题的精选,重编工作是必要的。
四年级数学三月份教学反思 篇5
高桥小学:徐
妍
三月份,我教学了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其中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主要是由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以及认识括号三个部分组成。由于本单元内容特别枯燥,学生学起来十分吃力。
1、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
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我注重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难关了。
第二单元是新选入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和“从相同方向观察不同物体”两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通过三月份的教学,我虽然做到了运用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但想法是好的,现实却残酷的,许多孩子由于缺乏学好数学的潜质、非智力因素又比较差,课堂上听课不用心,作业马虎、粗心、课后家长又没有能力辅导,所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令人担忧。
四年级数学四月份教学反思
高桥小学:徐
妍
四月份,我教学了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本学期数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当于小学数学大厦的基石。在教学这两个单元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用好主题图,将小学数学中繁琐的运算定律通俗化,简单化,效果比较好。
第三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简便运算都掌握,并且能融会贯通的运用,这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
(1)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数。
例如:
25、36,把36写成4×9。变成25×4×9,使计算简便。
(2)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
例如:202×32,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2+2×32,使计算简便。
(3)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
例如:126×5+5×74,发现126+74=200,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计算简便。
例如:357-64-57,发现357和57,都有一个57,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计算简便。
(二)、巧妙运用简便计算。
简便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用整数来参与计算,达到使计算化难为易的目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是千变万化的,主要是要让学生看懂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简便计算。
例如:28×25的计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
(三)、注重题目的对比。
有些学生对于简便计算,你出10题,他做下来可能是题题错。学生很难掌握简便计算的一个原因就是将题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该题该用哪种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类似题目间的对比。
例如:(25×20)×4与(25+20)×4的比较,前者是运用乘法结合律,后者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 102拆成100+2。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相关学习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由于知识点多,近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 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习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
习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学生练习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求近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近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高三数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篇6
本学期开始高三已经进入了第二轮总复习的阶段,这是黄金冲刺阶段。文科数学的复习时间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宽裕,这时间主要以专题复习为主,穿插着一些模拟卷的练习。通过复习——练习——讲评往复循环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在这阶段取得一个新突破。面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今天我的公开课主题主要是讲评一份高三总复习模拟卷(12题的选择题)。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是问题所在及其改进的办法:
1、复数一般在高考当中都出现在选择题部分,题目一般都比较简单。主要考点:复数运算、复数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复数的实部虚部、纯虚数、复数的模、共轭复数。这些考点在此次公开课上都没跟学生提及,就题论题,没有做适当的拓展。此外,正因为此题简单,在高考既严肃而又紧张的考试当中,这种题型就是学生一剂调整高考心态的“镇定剂”,所以应该提醒学生,做此题是要慢慢算,一步一个脚印,做对了,对提高士气有很大的帮助。
2、第四题是涉及到了含有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求最值的问题,这是此次试卷的一个难点,班上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接下来的复习任务要集中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及其相当简单的复合函数求最值的内容上,找几例类似的例题讲评,让学生过关。
3、圆锥曲线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椭圆、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性质定理,学生还是不大会使用。像今天第10题,在求解双曲线的方程时,只要有考虑到双曲线的定义,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所以平时要多强调圆锥曲线的定义。
4、形如的函数的图象及其单调性都得让学生掌握,也就是说平时要是有碰到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画画函数图象,这样函数的单调性很容易就记住了。
5、选择题有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取特殊值法。这种方法在个别题目中使用会使题目个易于理解,像试卷当中的第6、12题若使用此法更加的简单。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所以要今后要注意培养这方面的方法。
以上就是次节课注意存在的问题,但该节课也有几处教学效果好的地方。
①12题的选择题都能够较好地把握住高考的主干知识点。
②课改新增内容如:频率分布直方图、三视图、算法等都能紧扣考纲的要求,做到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偏。
③讲解过程都比较详细,学生都易于理解,有助于把握各专题的知识。
一节高三数学生本课的教学反思 篇7
一、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景物引入, 激发学生的新奇感
首先, 我让学生欣赏我校的“龙门”风景照, 借用“鲤鱼跳龙门”的美好寓意, 祝愿学生们在高三一年的艰苦拼搏后都能收获一个美好的前程, 然后让大家猜猜龙门的形状与什么圆锥曲线有关, 以这种看似闲聊的方式, 进入课题。这张龙门照有三个作用:一是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看到美好的未来, 给予一种积极情感的激发;二是让学生学会留意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的问题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怎么从没有想过每天都见的龙门与数学有什么联系?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新奇感;三是缓和气氛。我校的公开课是在专门的报告厅里进行, 在学生座位的后面坐着很多听课老师, 学生心理一般会感觉比较紧张。我用欣赏图片和闲聊的方式让学生心理放松, 帮助学生做好上课前心理的调适。
二、放手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 展示精彩纷呈
在本节课上, 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高三复习时间紧, 任务重, 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一般是采用“老师做, 学生听”的方式, 经常是教师在讲台上热情地展示自己的提炼总结能力, 而学生被动参与, 昏昏欲睡, 觉得乏味枯燥。多数学生认为梳理知识不如做题有效, 不愿意听, 听讲知识梳理与实际解题经常割裂, 不能有机联系。总体而言, 此环节的学生学习效率较低, 教师费力不讨好。因此, 我想尝试一下, 把这一块内容下放给学生的效果会如何呢?课前预习时, 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梳理知识可以采取画表格的方式, 可以采取看书口述的方式, 也可以对基本知识进行个性化分解和表述。然后在上课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因为从来没有这样大胆地尝试, 何况这是一节公开课, 课前我心里非常忐忑, 不知学生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示, 展示的效率又会如何。然而, 没有想到的是:在这节课上, 对知识的梳理环节成为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课堂上的这个环节让我感受颇多。老师们一直放心不下的牢攥在自己手里的“知识梳理”这一个教学环节, 当大胆放手给学生后, 得到的竟然是精彩纷呈。从这节课上, 可以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重新建构的能力毫不逊于老师。因此, 课堂上老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更要相信自己只有大胆放手才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实施生本教学, 首先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和突破。不要让画地为牢, 固步自封的想法与学生的精彩展现失之交臂。
三、学生的解题展示和激情辩论, 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这节课上, 学生无论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中, 还是在登台讲题、质疑互动的展示中都表现不错。平常成绩一般的周同学大胆登台展示, 由于自身讲解能力的限制没有讲明白, 所在组的其他同学迅速出手相助;于同学属于数学成绩稍微落后的, 这节课中他勇敢地站起来展示了两次, 其中一次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错, 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他的积极性;在一道抛物线应用题目的展示上, 由于对某位同学的理解存有疑问, 有同学表示了异议, 跟着另一位同学也表达了不同角度的疑问, 围绕这些疑问, 在课堂上出现“百家争鸣”般的热烈讨论。
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梦想和追求。而生本课堂上, 学生的潜力和能力的迸发和绽放, 常常让我们惊叹。我再一次感到:学生缺乏的不是能力, 而是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缺乏的也不是教学能力, 而是大胆放手的理念。生本教育, 就是“让教育实现天纵其才”。“天纵之才不需要别处去找,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是天纵之才”。打造生本课堂, 让师生都能尽情享受课堂生成的无限精彩和激情幸福。
四、缺憾和不足
本节课的遗憾是:下课铃响时, 刚刚把主要内容进行完, 没有当堂检测, 没有进行充分的小结。黑板上的板书, 还是学生在展示知识梳理时留下的。我课前的板书预设, 在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活动中, 竟然没有合适的时机来完整实现。在学生的展示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活动的调控上, 在小组间的科学竞争机制上, 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之处。
总之, 如何将生本理念与我校的推行的“导展练测馈”模式更好地结合, 如何打造高效的生本课堂, 如何打造适合我们自己的个性化生本课堂, 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反思。这个过程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品尝幸福和惊喜的过程。我思故我研, 我研故我乐!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无疑是通往高效教学的康庄大道。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课堂教学境界, 我愿意在生本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前行!
摘要:如何在高中数学特别是高三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抛物线复习》一节高三数学生本课进行教后反思, 以期与同行分享“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高中数学生本课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共同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三数学,教学反思,公开课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郭思乐, 《向大自然需要力量的“天纵之教”——论生本教育的本质》[J], 《人民教育》, 2010, 12
高三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篇8
一、反思题意的理解
理解题意就是从题目中获取达到解题目的的信息.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完成以后,对自
己最初理解题意过程中是怎样获取信息进行再思考,通过理解题意的反思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大部分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或者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弄不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1 把一颗骰子投掷两次,第一次出现的点数记为a,第二次出现的点数记为b,试就方程组ax+by=3x+2y=2解答下列各题:(1)求方程组只有一组解的概率;(2)求方程组只有正数解的概率.
分析:在理解题意中捕捉信息,欲要求得有关事件的概率,就要讨论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即讨论a,b的取值范围.
其实,这道题并不难,但大多数学生面对此题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题意.
二、反思解题思路的形成
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信息与从储存中提取的信息结合,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解题后回顾信息的加工、重组与再生,也就是回忆解题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思维活动,包括开始是怎么探索的,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为什么会走弯路,等等.
例2 已知0≤a-b≤2,2≤a+b≤4,求6a-2b的范围.
不少学生采用下面的方法求解:
解:∵0≤a-b≤2,2≤a+b≤4,
∴1≤a≤3,0≤b≤2,
∴6≤6a-2b≤14.
上面的解法看上去似乎每一步都是合理的,但实际上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反思1:看不等式6≤6a-2b,什么时候等号成立呢?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当a=l,b=0时,才取等号,而此时2≤a+b≤4不能成立.同理6a-2b≤14等号也无法取到.
反思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是“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这一性质是单向的,用它来做变形,是非同解变形.以上解法为了求得a、b的取值范围,多次应用了这一性质,必然使所求范围扩大了,从而揭示问题的隐蔽性.
反思3:那什么时候可以多次应用同向不等式相加这一性质呢?
通过这3个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反思解题的错漏
由于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在解完一道题后就很有必要进行审查自己的解题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特殊代替一般,是否忽视特例,逻辑上是否有问题,运算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充分,题目本身是否有误等.在备考复习中,我经常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易错的题,引导学生对解答过程、结论的正确和合理性进行反思,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解题后反思的重要性.
例3 过点P(2,3)向圆C:x2+y2=4引切线,求切线方程.
解:设切线方程为y-3=k(x-2),化为一般式为kx-y-2k+3=0,圆心坐标为O(0,0),半径为r=2,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r,有
反思: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过已知点求圆的切线方程的方法,利用圆心到切线距离等于半径建立方程求切线斜率.而学生往往忽略了已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已知点在圆上求切线,则该点就是切点,应该只能求出一条切线;例3中明显有22+32>4,即点P在圆外,而解答中只求出了一条切线方程,这与实际不符,那么另外一条呢?如果有,又为何不能解出?
由于在解答过程中,学生为了求出切线方程,利用点斜式设直线方程,但学生忽略了直线形式中除一般式外,其他形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用点斜式时要注意直线斜率的存在性,斜率不存在不等于直线不存在,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因此例3中最后还有切线x=2.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不能把知识横向关联建构知识网络,
只把知识分块、分节进行记忆.这也是学生在解答与直线斜率有关的综合题时经常丢分的主要原因.
四、反思解题的方法
对于同一道题,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观察、联想,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当然,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去凑几种解法,而是通过不同的观察侧面,使我们的思维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A. 130B. 170
C. 210D. 26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运用,以及等差数列各种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
这种方法是利用方程思想来解的,解题之后我们要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会想到下面的方法:
解法二:设而不求,整体处理.
根据等差数列性质知:Sm,S2m-Sm,S3m-S2m也成等差数列,从而有2(S2m-Sm)=Sm+S3m-S2m. 所以S3m=3(S2m-Sm)=210.
解法三:数列结合思想.
解法四:利用选择题型的逻辑结构,采用赋值法.
令m=1,得S1=30,S2=100,从而a1=30,a2=70,a3=70+(70-30)=110,
∴S3=a1+a2+a3=210.
反思:这道题的解法有多种,哪种方法更快,更有效,哪种方法容易产生错误?
五、反思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否迁移
解完一道题后,不妨让学生深思一下解题的程序,有时会突然发现: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竟然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于学生解决一类问题大有帮助.
A. tan100°+cot500 °
B. cot500°
C. -tan250°
D. tan750°
本题的解答虽然简单,但它却体现了解选择题的一种独特的数学思想方法——估算法.在某些选择题的解答中,运用估算法,其解法令人称奇,有效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六、反思题目能否变换引申
题目变换引申是指改变题目的条件,会导出什么新结论;保留题目的条件,结论能否进一步加强;条件作类似的变换,能否类比得到更一般的结论等等.像这样富有创造性的全方位思考,常常是学生发现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突破口.
例6 求曲线y2=4-2x上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点的坐标.
反思1:将例题条件一般化,将原式的特殊点(原点)改为一般的点A(a,0).
变式1:在曲线.y2=4-2x上求一点M(x,y),使它到点A(a,0)的距离最短.
反思2:在某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另一些条件的形式,将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变式2:已知抛物线y2=-4-2x与直线y=kx+3没有公共点,求k的取值范闱.
反思3:变换条件和结论.
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由常规题变出来的探究题,对学生来说更具创造性和挑战性.
责任编辑 罗 峰
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反思 篇9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反思1透过一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律,对于高三的教学工作有一些体会和反思,笔者结合高三教学的实际状况,认为以下几点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依然不可忽视,下面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
一、不可忽视课本。
对于一个没有高考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如何尽快地进入主角,在有限的时间里到达最佳的复习效果,就务必深入了解高考,解答超多的高考题,了解哪些是重点。首先,我仔细地研究了近年数学高考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能够发现其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持续稳中有变的原则。虽然高考形式有多种版本(如北京采用的是3+理综、3+文综),但只要根据我省的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我省近四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潜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其次,关注教材和新大纲的变化也很重要,我们这届是使用旧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要求试题相对稳定,难度和以前相当。高三复习往往时间紧张,教学资料较多,相对习题量也较多,所以有些教师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征订超多的复习资料,试图透过多做,反复做来完成“覆盖”高考试题的工作,结果是极大地加重的师生的负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减轻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组做了超多艰苦的导向工作,每年的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高考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略加修改、变形后作为高考题目;还有的是将教材中的题目合理拼凑、组合作为高考题的。如果说偶然从教材中找1-2道题作为高考试题可视为猎奇,不足为道的话,那么连续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每年都有许多题源于教材,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已再清楚但是了!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教材,针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资料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实上。
二、不可忽视“双基”。
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事实中我们能够看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高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选取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所占分量在整份试卷的70%以上,个性是选取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取肢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取肢就是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决定错误。事实上,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正确地决定。也只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在一些难题中思路清晰,充分发挥解题潜力,取得高分;另一方面,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潜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不可忽视数学思想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不仅仅紧扣教材,而且还十分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考试中心已明确指出“注重对数学潜力的考查”。“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十分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个资料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数学新课的教学之中,缺乏对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忙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到达传授知识,培养潜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考生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不可忽视《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研究《考试说明》能够同时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以加深对它的理解,体会平时教学与命题的专家们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这4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潜力、逻辑思维潜力、空间想象潜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决问题的潜力”。这些潜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透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好处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是十分必要的。
五、坚持“三到位”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题,总的讲覆盖面大,综合性强,单一知识点的测验题较少。体现了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因此,高三数学总复习阶段务必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到位。透过复习使自己将原先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透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高三数学的复习大致分为九大块:集合与逻辑、函数与方程、数列、平面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极限、复数。每一块的复习都基本采用以题带知识、以题渗透知识、以题深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题目大都选自往年典型的高考试题,尤其是基本理论和概念这部分资料基本知识不多也比较简单,难的是题目的多变,因此我备课时着重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角度分析,每个知识点分析透彻,我们6个老师就花一整整一个暑假完成高三三轮的复习总课件。透过以高考题带知识的复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对高考题型及高考的考查方式有初步认识,从而能逐渐消减对学生高考的恐惧心理。因为高考复习的时间紧迫,只能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因此这唯一的一次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串讲上,要在保证基础知识复习掌
握到位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为目的,也就是要“一步到位”。基础和潜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潜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而选填题是基础中的基础,平时我在这方面的要求和考查是十分严格的,常利用课上10分钟的时间进行5题选填的测验,去年我班学生这方面的基础是很扎实的,因此在研究一些复杂题目的时候只要思路正确就基本能够拿到分,减少那种想得出但动笔就错的状况,我觉得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也是学生学习潜力的一种体现。
六、反思教学
在复习的过程中,个性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我都会经常的`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有没有实效,是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这样时常反思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简单做完习题对完答案就能够万事大吉了。同时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的练习更加多下功夫,针对这方面我们采取将省和各市质检卷试题中的易错题、重点题重新拼起来印发给学生继续练习,这样学生遇到做过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该题考查了什么资料,其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长期坚持对典型习题的练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能掌握数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能够到达举一反三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就会有所提升。反思高三的教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实”。一模过后,学生对于自己知识的掌握状况有所了解,我就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状况并且对照高考大纲的要求找出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是很好,然后由我归纳出来,挑出重点来,再根据这些相应的出些习题,期望在这个环节中将学生的薄弱环节全
都消灭掉。复习过程中我一向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这也是我去年教学主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复习的主导思想,我认为这样的复习针对我班学生是有必须效果的。
另外,我觉得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要讲求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对所讲资料的精心准备,能够说我的每节课都是反复推敲过的,练习题目也是精心挑选的,主要是根据高考考点来选取习题。另外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潜力水平来设计资料。比如说我今年的教学班级从开学第一周的考试中就体现出基础比较薄弱一些,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虽然还没有进入高考总复习,但每周的晚自习我都会抽出10—15分钟来复习一个知识点,每节课测10分钟的数学课堂检测试题,每一天积累一点。此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反映因为课程多,作业多,导致自己消化的时间不够,而所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落实,最终要透过学生自己的消化,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自学时间,培养自学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过去,我觉得对于高考经验不足的我来说透过听陈校长的课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十分感谢陈校长对我们年轻老师无私的指导。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对于有很多年高考经验的老师来说是班门弄斧了,期望对于第一次上高三的老师有所帮忙。
高三数学个人教学反思2反思1:怎样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一般地讲,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每个学科都会选配一种复习资料,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高三复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采取的做法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先将课本上的知识编制成基础训练题供学生自我检测,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每复习完一章以后,再次透过单元检测、试卷讲评查漏补缺,并让学生详细阅读课本上的本章教学资料,以便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留空白点。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
反思2:探索学生评讲试卷的新路子
高三数学复习课,离不开试卷讲评,长期以来,试卷讲评课总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呈现,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却不甚明白,提不起精神。试卷讲评课务必提高课堂效益,遵循现代教育理念,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克服困难,教师去作学生坚强的后盾,指导学生大胆的去尝试,这样做,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潜力,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能充分实现师生的双向互动,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只有这样的试卷讲评课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试卷讲评时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把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6—8人为宜,座位靠近为宜),每次检测结束后,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一个试题的讲评任务,要求2天后给出讲评方案;2天后上讲评课时,教师坐在学生中间,听学生讲评试题,必要时给予指导和说明;这样做了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学生有多么的聪明,他们有时候提出的解法是多么的简洁和优美。这对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学生,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反思3:教学难度的把握
高三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难度逐渐趋于平稳,教学上如何应对我个人认为首先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持续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务必的。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必须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高考说明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可见,在平常复习时持续适当的难度是贴合考试说明精神的。我的做法是安排部分中等难度的例题、习题供学生练习,部分较高难度的试题布置为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研究。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反映出的个别难点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同时加强个别辅导工作。使难题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
反思4:让数学复习课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高三数学课型以复习课为主,传统做法是大容量、大密度;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理解;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忽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很多、很累;而学生也听得很困、很烦,很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否认,到了高三以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老师急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低效率地循环和重复,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觉得高三复习课仍然要备学生,仍然要讲究教法,仍然要充分调动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仍然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必须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引导解决、总结提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反思5:后期训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正确处理好训练量、训练难度、训练强度的关系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一、如何让数学复习课的课堂真正“活”起来
高三数学课型以复习课为主,大容量、大密度;如果教师不停的讲,学生被动地理解;到头来是教师讲得很多,很累,口干舌躁,学生却是听得很困,很烦,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到了高三以后,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急于把尽可能多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一味的苦教,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顾及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实际。
我觉得高三复习课仍然要备学生,仍然要讲究教法,仍然要充分调动学生进取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我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这一实际情景,更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课堂效果也就会大幅度的提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二、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每个学科选配一种复习资料是适应高三复习和适应高考的必然选择,如何用好复习资料,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这是高三复习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我校学生进校时基础就比较差,必须以基础为主,以本为本。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紧扣课本,以基础训练为主,查找知识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然后针对学生作练习时暴露出的问题,再有目的选编练习题、例题进行精讲精练,从而消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对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加深。
对于复习资料上的资料,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取舍,不能采用拿来主义。每复习完一章以后,再次经过单元检测、试卷讲评查漏补缺,并让学生详细阅读课本上的本章教学资料,以便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绝不能留下空白点。
三、如何很好的把握教学难度
高三复习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难度问题。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难度逐渐趋于平稳,教学上如何应对我认为首先抓好“双基”不放松是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坚持一些难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在上课时选取适当难度的例题或课余布置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给学生必须的新鲜感和有利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好胜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景,必须抓好基础,难度过高,过大的题目不要涉及太多。主要是要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高考说明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如何有效的进行试卷讲评
高三复习课离不开试卷讲评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起到它应有的效果呢长期以来,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学生听的提不起精神,教师讲的津津有味,最终的效果还是不如人意。
我认为我们应当大胆的放手,把试卷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去讲解,教师只要做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就能够了。
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高三数学 复习课 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16
观摩学习了《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这节高三数学复习课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该课的成功之处.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符合考纲和高考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
普通高考对数列的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015年考试大纲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要求是: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构造法的等差等比数列).甘肃省近三年对数列的考查以等差等比数列为重点,以填空选择为主,大题文理科共考查两次,都在17题.高考内容和考查形式就是教师航行的灯塔,前行的路标.该课授课教师这节课首先和学生共同研析考纲,然后预测本节内容在2016年高考中的命题方向.接着紧紧围绕考纲和预测的命题方向梳理知识,设计题目,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复习课模式以及实际效果和近年高考试题考查的总体要求是趋同的、接轨的、一致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反映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上.
二、从为实现目标而设计的思路上看,符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规律和基于此衍生出来的一轮复习课的总体要求
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该授课教师通过梳理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前n项的和及相关性质,设计了四个精巧的小题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典例讲练,突出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和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识别数列的等差或等比关系,会用构造法的等差等比数列.解题即主推通性通法,体现基本量与方程思想,又启发引导学生巧思巧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后设计的巩固训练和拓展提高的例题,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规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教学设计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的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更清晰,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补充、完善,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并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三、从具体实施上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体系的构建和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纵观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而且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对教材的处理有以下特点:⑴本节课开门见山,从等差数列考纲要求到试题特征、命题预测和直接引入正题,都通过导学案对知识进行梳理,自测,自查,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2)精讲到位,练习扎实有效.(3)本节课重点较突出、难点突破、关键内容得到落实.(4)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5)对例题、习题的选配有针对性和阶梯性,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6)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7)学生上黑板练习和口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动口、动脑、思考和实践并用.(8)自测、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9)该授课教师注意到学生运用构造法求通项公式,引导学生用定义法直接入手证明bn+1-bn是一个常数,这种方法非常好,避免了教师和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走弯路,值得我们学习.(10)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是一节成功的高三一轮复习课.
四、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该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合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教态明朗,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语言生动形象,准确清楚.善于调动学生,课堂气氛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疏理知识和寻找规律、判断正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该课授课教师这节课符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总体目标要求,以考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核心、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以完善体系为要义,以提升能力为追求.虽然存在一些值得商讨的问题,但并不影响到它示范性的根基.
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 篇12
1. 日记的格式
利用记录簿, 即时记录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诱发的对单调性的理解, 其日记格式为:
2. 作品的展示
该日记写作时间为第一轮复习阶段, 采用公共的日记本, 不定时、不记名地记录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函数单调性的感悟、理解及反思, 下面节选该日记的部分进行展示。
(1) 时间:2010年9月4日
感悟理解:今天老师结合函数图像复习了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反映的就是函数图像在某一段区间上的升降情况, 特别要注意任意、区间.
诱发情景:老师复习单调性后.
(2) 时间:2010年9月5日
感悟理解:确实像老师讲的, 用图像 (教师批注:图形语言) 升降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确实比较低层次, 只能形象说明, 不能理论证明.
诱发情景:作业:证明的单调性.
(3) 时间:2010年9月6日
感悟理解:在 (-1, 0) ∪ (0, 1) 单调递减是错的。老师从定义进行判断, 并强调这个错误是顽疾, 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 对比昨天的日记, 发现单调性的区间确实要注意. (教师批注:该反思很有价值!)
诱发情景:评讲作业后.
(4) 时间:2010年9月8日
感悟理解:老师强调, 函数f (x) 在区间I上单调递增 (减) 与函数的单调增 (减) 区间为I不同.
诱发情景:课堂例题:
若函数f (x) =x2-2ax+1在[-∞, 1]上单调递减, 求a的取值范围.
(5) 时间:2010年9月10日
感悟理解:今天老师介绍了几种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与证明不同, 单调性的判断不必用定义法严格证明, 而是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判断, 如图像观察法、复合函数法、平移化归法、导数法. (教师批注:严格证明除了用定义法, 导数法也是可以的!) 我发现, 很多复杂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其实最终都可以变为几类基本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教师批注: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一切问题其实都是一种转化化归的过程!)
诱发情景:周练: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 又在区间[-1, 1]上单调递减的是 ()
A.f (x) =sinx B.f (x) =|x+1|
(6) 时间:2010年9月25日
感悟理解:兄弟姐妹们记住啊!函数单调区间是函数定义域的一个子集, 不能离开定义域研究单调性! (教师批注:老师也严重呼吁注意!)
诱发情景:周练:
(1) 函数y=lg (x2-2x-3) 的单调减区间______.
(2) 函数y=lg (x2-2ax-3) 在[-∞, 1]上单调递减, 则a的取值范围______.
(3) 定义在[-1, 1]得函数f (x) 单调递减, 若f (a2-1)
(7) 时间:2010年10月20日
感悟理解:圆的图像也有升有降, 为什么没有单调性, 能不能用二次函数来分析? (教师批注:方程是一个比函数更广的概念, 圆的方程是二次方程, 但不是二次函数, 你从函数的定义想想, 或者从圆的图像看看, 是不是任意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一个函数值?)
诱发情景:复习圆的方程
(8) 时间:2010年11月18日
感悟理解:今天复习三角函数, y=cosx的单调减区间为[2kπ, 2kπ+π], k∈Z, 当时复习函数单调性不是说断开的单调区间不能并到一块吗? (教师批注:你对单调区间的注意事项记忆很深, 但这里指的是[2kπ, 2kπ+π], k∈Z, 指的是…[-2π, -π], [0, π], …, 而不是你理解的…∪[-2π, -π]∪[0, π]∪…)
诱发情景:复习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9)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感悟理解:两个自变量对应函数值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自变量一定要化在同一单调区间.
诱发情景:步步高活页作业:
若, 且sinα
(10) 时间:2010年12月20日
感悟理解:今天老师复习数列时说数列是特殊的函数, 因此数列也有函数的一些性质特点, 比如单调性, 但我看以前的日记记录, 单调性是在某一区间上的性质, 但函数的定义域是一个一个独立的整数点, 不是区间啊. (教师批注:你的观察很仔细, 这其实是教材一个漏洞, 单调性确切讲是数集上的性质.)
诱发情景:复习数列.
(11) 时间:2010年12月26日
感悟理解:数列的单调性可以用an+1-an的正负情况来判断, 但我用函数的平移和求导为何得不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批注:将换成, 你画图看一下该函数的特点, 然后再总结一下.)
诱发情景:步步高练习卷:通项为的数列最大项是_____.
(12) 时间:2011年1月4日
感悟理解:原来该函数是分式函数, 它的图像是分成两段的, 虽然两段单调性一样, 但不能说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的, 终于明白这条的重要性了, 而且导数法对这种图像断开的函数的单调性分析也不一定适用. (教师批注:离散的函数)
诱发情景:看完老师的评注后.
(13) 时间:2011年1月6日
感悟理解:函数f (x) 在区间I上单调递增 (减) 与函数的单调增 (减) 区间为I不同, 刚才看了一下去年9月4日自己写的日记, 呵呵, 一模一样的错误又犯了, 切记切记!
诱发情景:两次期末综合卷练习.
(1) 函数f (x) =x3-ax2+bx的单调减区间为[-2, 1], 求函数解析式.
(2) 函数f (x) =x3-x2+ax在[1, 2]上单调递减, 求a的取值范围.
3. 心得与感悟
(1) 利用反思性数学日记, 把学生对单调性的阶段理解“语言化”, 借助文字将潜藏在个体内部、不易被观察的个性化理解“显化”.
(2) 文字的记录可以迫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思考, 迫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以及时记录自己在各个阶段对同一数学知识的认知变化情况, 便于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
(4) 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 进而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5) 通过日记本的互评借阅, 以及组织交流这一个平台, 让学生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不断地比对、调整及修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以致对本质的把握.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 2000.4.
[3]蒋巧君.数学日记的功能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5.
【高三数学3月份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有关高三数学教学反思06-19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免费09-03
高三理科数学复习备考教学反思09-26
高三数学的复习教学11-27
高三数学月考反思12-10
高三平行班的数学教学10-03
高三数学教研组的教学工作总结08-23
高三数学教学感悟09-30
高三数学教学方法06-25
高三文科数学教学总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