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2024-06-25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通用12篇)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1

暑假刚过, 高三伊始, 就收到了学生们交来的语文暑假作业。按照惯例, 暑假总是要写几篇作文的, 打开一看, 大部分学生都是敷衍了事, 内容平淡无奇, 毫无新意, 颇感失望之余回头一想, 自己在当学生的时候, 什么时候喜欢过写作文呢?“不识庐山真面目, 自缘身在此山中”, 语文老师当得久了, 也就慢慢遗忘忽略了作文教学的最基本规律———作文需要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 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学生们一缺感悟, 二无生活, 三少借鉴, 能勉为其难拼凑出一篇作文已属不易, 哪里还能奢求他们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呢?高三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难题, 首先是数学外语等学科已经抢占了学生的很多课余时间, 而且学生自身对于语文也不是很重视, 写作文大多是应付了事, 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作文教学对自己帮助不大, “教不教一个样”, 这也说明长期以来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是不成功的, 更有甚者, 就连有些老师也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诚然, 作文水平的提升大多靠个人的阅读和感悟,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总是能为学生做一点事情的。为了提升高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和大家分享探讨。

一、课文素材做积累

长期以来, 学生都不太重视积累作文素材, 即使有素材, 也总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李白、苏东坡、司马迁辗转奔波于学生的各种作文;爱迪生、居里夫人也是学生百用不厌的万能名人, 由于素材的陈旧和贫乏, 学生作文普遍读来不是脱离生活就是单调乏味, 且内容单薄扣题不紧, 极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但是学生在高三的繁忙复习中, 没有时间去搜集作文素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试着利用课本来让学生寻找作文素材, 一边复习一边积累作文材料, 打开课本, 学生们发现不起眼的教材里面居然是作文素材的汪洋大海。我试着让学生对某篇课文谈感想, 或是对某篇课文进行“紧缩”, 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或是提炼出文章里的格言警句, 然后力争在日常的习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从《过秦论》里面学到了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规律;从《伶官传序》里懂得了要居安思危;从《赤壁赋》里体会了东坡的笑傲江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只要胸中有“米”, 不愁做不出好饭。与其绞尽脑汁去帮学生搜集优秀作文, 还不如拿起身边的教材。

二、模仿作文学技法

说到模仿, 我们总是想到另一个近义词———抄袭。的确, 模仿似乎是和创新相背离的, 但模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学习本能, 人类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 就开始了漫长的模仿学习过程, 不管我们如何排斥模仿, 它依然被广泛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无论是过去“鹦鹉学舌”式的私塾教学, 还是现代启发教学, 都离不开模仿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的参与。先模仿而后才能有创新, 很多著名的作家在登堂入室之前, 也都是一个忠实的模仿者。在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技法之前, 模仿优秀作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速成法。因此, 我让学生经常“抄抄”优秀作文, 鼓励学生大胆借鉴优秀作文的精华。我甚至会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供现成的范文模板, 分成专题来让学生借鉴, 而且还会展开讨论, 把典型的考场作文的问题逐一有重点地进行分析总结。我对学生们抄作文只有一个要求, 就是要先分析再模仿———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何处可以借鉴的, 何处可以修改使之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之, 就是要让学生从感性入手, 学习“高手”的字词句乃至篇章结构, 最后让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 取长补短, 广纳博收, 有自己的创造, 凸显个性, 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有些学生本来写作基础是很差的, 即使事先告诉他们材料和构思, 让他们自由写作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而通过模仿写作, 他们轻松地完成了“由不会写到不怕写到能写一点”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因此我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模仿起步, 模仿也许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规律吧。

三、积极评价来激励

作文是一种主观情感诉诸文字的复杂脑力劳动。这种训练对学生来说, 除应具有相应的书面表达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有旺盛的表现欲。而这种表现欲必须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激发。到高三了, 我们还是对学生很苛刻, 作文分数总是打得极低, 总是按照完美的标准, 从审题立意到篇章结构再到遣词造句对学生作文发动“全面围剿”, 这样看下来, 一篇篇学生习作自然是漏洞百出。长此以往, 连学生也认为自己不可能写出优秀作文,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自然也消磨殆尽了。

有鉴于此, 我对学生的习作, 一般都是打70分以上的分数, 即使学生写得观点很陈旧, 我也会写上:“有进步, 继续努力!”除了打分, 讲评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如果作文只是打了高分, 却不评讲, 那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会大打折扣。讲评既是对学生前次作文的总结, 又对学生今后作文具有指导作用。我的讲评一般就以表扬为主, 凡是写得好的文章段落, 我一定是当众宣读。对于差生, 他们是最没有自信的, 更需要老师拉他们一把, 哪怕通篇写得平淡无奇, 但即使有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用得好, 我也会发现这些“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

其实到了高三, 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写作心态, 有时候信任和宽容往往会创造奇迹。

以上仅是本人浅见, 除了以上三点, 提高高三的作文教学效能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比如写作技能指导、命题趋势研究等等, 但所有的方法都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都需要我们潜心研究, 探索出一条改变高三学生作文状况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2

1. 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在一轮当中将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进行管理.三个组完成数学练习的量及时间要求不同.

2. 分组监督,促进到每一个个体,在分层教学的大前提下,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大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对本组同学的学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收集同学学习中的问题反馈给教师.

3. 学习对手与“121”互帮小组.

4. “学习主题日”活动及讲题小组.

5. 学生及时总结建立《集错笔记》.将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提升记到笔记本上,并归纳总结寻求共性及突破办法.

6. 对于学习数学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7. 纵向对比,归纳提升.

8. 做好“中等生”数学促进工作正文:

学生一路斩荆披棘,冲到高三非常不易,面对高考压力巨大.现在教辅资料满天飞,如何能将学生从书山题海中捞出来,突出重围,寻求一条高三备考的轻便车道,这是我这些年带高三数学课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归书本”是经过这么多年我感受到的一个基本原则.

我们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高三数学复习一般分为三轮进行:第一轮,从第一年的7月份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这轮的主要形式是分章节来讲,夯实基础,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题型;第二轮复习从第二年3月下旬到5月,本轮为专项突破,分题型板块专门训练,对于重点知识专题讲解,力求学生对于所掌握知识再进一步深化了解;第三轮复习,由5月初开始至高考前,本轮为模拟套题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三轮复习”模式为我校高考成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具体实施中,怎样能有效地开展数学复习,首要一点还是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关,必须充分研究学情,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要目的性强,本节课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要充分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主动动起来,去掌握知识. 课后巩固练习配置一定要少而精,与课堂知识相协调配套.让学生通过题目这一载体更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高考备考复习要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体现以下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在复习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梯度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4. 注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复习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做中学”,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形成自己易于接受的理论.

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才能提高一轮复习的有效性.

在二轮复习中,专题复习应针对目前我省的高考命题形式,深入研读考纲及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这四个基本知识点,力求突破函数问题及圆锥曲线问题.

就目前陕西高考的形势而言,这些题目经常以“一大一小”的形式出现,所以二轮中应分为选择、填空专项训练.这个训练应持续两周左右,进一步巩固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效率、准确率,保证学生高考时在选择填空上至多错一到两道题.

在解答题的训练中,主要分题目进行.分为三角函数专项、立体几何专项、概率统计专项、数列专项这四个板块.将常考题型模式化,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题型的一般方法,在高考中全分拿下这四个板块的命题.

对于圆锥曲线板块,在复习中应以基本知识为主,让学生明确三种基本圆锥曲线模型:抛物线、双曲线、椭圆,各自定义及性质要讲透彻.学生应能够熟练地掌握他们定以及解析式.力求解决圆锥曲线与直线的综合问题.函数问题:集中考察单调性、极最值.通过分题型训练,要求掌握单调区间的求法,会分情况讨论参数.二轮专项要有重点,有提高,所以只要能抓住以上环节,这一目标就能实现.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 数学 例题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3-01

高三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我国正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不但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求更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一、高中数学复习中例题教学的相关概况

高中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例题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各种公式、定理。好的高中数学例题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时学会举一反三。

二、影响高中数学复习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要想实现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目标,就必须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我国,虽然高中数学例题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依据课本例题进行讲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的例题比较单一,由于高中数学课本中例题数量比较多,所以,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如果一节课中设置的例题比较多,涵盖的知识面太广,就无法体现知识的层次和深度,这样很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可能会阻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如果经常依据课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并且会对老师产生依赖。

2.选择例题时忽略难易程度

老师在选择例题教学方法教学时,经常会忽略例题的难度,没有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来选取例题,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而由于教学过程趋于形式化,可能会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老师的讲课进度出现脱节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插入提问的环节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提问的问题数量如果过多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阻碍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

3.例题讲解太过精细、耗时多

在数学例题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过多的时间都用在讲解例题上,而且把例题讲解的太过精细,使学生养成依赖老师讲解的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老师并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一味地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得教育改革新目标难以实现。所以,老师在例题讲解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三、提高高中数学复习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抓住有针对性的“小题”,提高教学深度

在制定高三数学复习计划时,老师一定要抓住有针对性的“小题”,所谓的“小题”就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根据目前的高考形势来看,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出题内容比较新颖、考查范围很广,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从历年各地高考试卷中总结出小题的一些特点,如取材巧妙、构思新颖、开放性强以及与现实连接紧密等,能够体现出新课程改革所秉承的精神,这些小题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掌握牢固。

2.运用一题多解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高三数学复习中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老师讲解多少例题,而是要不断的深入探究并且挖掘出同一种类型的题型,总结出这类题型所具有的共同点,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同一类型的题目当中,这就体现出一题多解模式的重要性,所以,就必须要求老师培养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思路,通过“活”的例题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扩展能力,挖掘学生自身的思维潜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变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首先,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将基本的知识理论掌握牢固,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框架;其次,高考的题型千变万化,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无数题型的解题思路,通过有效变式的教学方法学会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学过的知识,在遇到不同的题型时能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例题教学将会受到更多学校以及教师的关注。事实证明,提高高中数学复习中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不断创新高中数学例题教学模式,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使得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万文婷,叶俊杰.高三数学复习高效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04:65-71.

[2]张文彪.高三数学复习例题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2:30.

高三英语有效性教学探究 篇4

一、深刻领会课标, 明确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及历年的高考试题, 深刻领会其精神, 把握测试要求, 分析好高考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测试角度, 明确高考发展的变化趋向, 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英语高考试题特点鲜明:增加了语言情境交际测试内容, 增加了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内容比重;将词汇语法的考查放在特定的情境中, 重视语言功能意念的考查;增加了综合性、语境话的测试因素, 突出了语篇文段从篇章结构到语意的深层次理解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核, 强调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使用, 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立足课本, 精选练习, 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高三教材的处理方法决不可雷同于高一、高二所使用的方法, 在处理教材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要多钻研教材, 把教材吃透啃透, 把握精髓, 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高三新课内容的同时, 还要与复习课穿插进行, 将高考复习内容化整为零, 便于学生吸收, 提高学习效率。强调学生掌握课标词汇, 并适当扩大词汇量的积累。利用早读时间小测抽查, 重点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练习材料, 及时讲评;同时教会学生利用语境做好情景交际题;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集, 要求学生不断回头看以前自己做过的作业和错题集, 减少错误再现率, 做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灵活解题, 以不变应万变。

三、阶段侧重, 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构建知识网络

万丈高楼平地起, 没有基础词汇, 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是空中楼阁。狠抓词汇的学习和复习, 对于考纲要求的词汇, 复习时要求学生会读、能写, 知其词性和词义, 晓其用法和搭配, 掌握其变化, 近义词、反义词, 常见的前后搭配关系, 定期对考纲词汇进行听写测试, 对考纲外的词汇则要求学生能读得出、看得懂, 能再现其词义即可。

高三第一学期为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 侧重新课的学习, 主要抓语言知识的输入、分类和存储, 辅以适当的专题训练, 力求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第二学期前十五周左右为复习巩固阶段, 侧重总结归纳, 查漏补缺, 主要以专题训练和测评讲评结合的方式, 通过处理新的语言材料, 对存储的语言知识进行输出和梳理, 然后再输入和存储, 选好测试题, 上好讲评课, 加强针对性, 以高考题型进行专题强化练习, 目的是巧学、巧练、巧解, 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四、加强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限时训练应贯穿高考复习的始终。

单项填空:指导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特点, 把握语言情境,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情景;理解句子结构, 注意词语的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注意近几年命题特点, 科学地选择重难点突出语境的作用, 此时单项填空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 应注意及时讲评, 进行归纳总结, 并引导学生加强探讨, 设立错题集。

听力: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20分钟听力泛听, 课堂穿插精听。使学生适应不同的口音, 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史地知识和这些国家的交际习惯、口语特点, 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听力方法的指导, 熟悉听力主要考查的题型, 并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 学会预测听力内容。

完形填空: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内容和语言结构两条主线, 利用原文已有文字信息的提示, 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引导学生:从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的角度来分析;从上下文的角度来分析;从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词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角度来分析;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来分析。养成学生三遍解题习惯:第一遍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第二遍根据上下文语篇逻辑和常识来确定选项;第三遍回顾全文, 力求让所选答案符合语篇整体思路和逻辑。

书面表达:让学生明确高考书面表达的五档评分标准,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会各种文体的写作, 基础一般或薄弱的学生只要求把句子表达清楚, 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句能达意, 而且还要鼓励其能运用高级词汇、连接词、过渡词、复合句和复杂句型。

阅读理解:在整张卷面中, 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 且一定要限定学生做阅读理解练习的时间。在选择正确答案时, 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

任务型阅读:这类阅读理解题对阅读技巧要求不高, 但做题比较费时。在解题时要注意圈划关键词和关键句, 找出各个项目及目标的特征,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并能迅速找到答案。

总之, 高三的教学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系统、科学地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完成高考复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5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立足于高三语文教学尴尬的现状,直面语文复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把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企图打破复习课的“坚冰”,来寻找高三语文课的“春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尴尬的现状;学生主体;有效性

执教高三,时常让我有种想逃的感觉,我经常扪心自问,语文的乐趣在哪里?高一二开学之初,语文书还会成为“新宠”,被禁止带课外书的学生追捧一段时间,可长长的的高三甚至连这点愉悦都没了。

咬文嚼字的字音字形练习,百做不会的阅读练习,生涩牵强的诗歌鉴赏……这一切被老师和学生共同厌弃着,可又无可奈何的重复着。

发下一张模拟卷,学生大都勤勤恳恳的做完语基练习,而对作文甚至阅读弃之不理。问他们为什么不做,他们的回答是:不会做,浪费时间!他们甚至还有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如果能在选择题和默写上少失分甚至不失分,语文分数就不会低,阅读和写作只要不出大差错,一般平均值上下,差异不大。

我常常在想,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吗,不是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体验我们的母语之美吗?长长的高三,没有一本教材,这自我发挥的一年,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为我们的母语增添色彩?

一、高三语文的现实:尴尬艰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愿景不强,动力不足。语文成绩“考低分难”,“考高分也难”,语文学科的考分差距不会太大,而数理化成绩相对收效较快,又容易拉开距离,导致学生“无心语文”教学高耗,复习低效。高三复习的展开,就意味着“题海战役”的打响。这种机械的题海训练,消耗师生大量精力,但最终却是收获甚微的感觉。我曾经就学生的复习情况做过小范围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复习都没有“个性”.反复的练习与讲解,达到的是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效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收效却“惨不忍睹”.

课堂沉闷,学生机械。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知识点的回顾、课堂练习的讲解是高三语文的主要模式,这种单一的模式,往往会相对沉闷,缺乏激情与活力。

现实处境如此,那么高三语文是不是真的无计可施,无处用力了?

二、破冰方式探讨:事在人为,多管齐下巧引导。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堂课成功不成功,评价的关键就是两字“幸福”---教的幸福,学的幸福。课堂是双向互动式的,说到底也是情感的交流,学生愉悦幸福了,教师大抵也就拥有了职业幸福感,而学生的幸福感归根结底来源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明白了这点,教学也就不是无从下手了。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高三语文的保障。

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你最喜欢什么课?最喜欢什么老师?调查结果两者惊人的吻合,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然后才爱上了这门课,这个调查结果不得不令人深思。

高三老师,在情感上占有优势,教师要合理利用这种优势。学生毕业后回校探望的往往是高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与部分师生关系特别好的老师。由此,我们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外多关心指导学生,多参与班级活动,把自己从讲台上移位到学生中;课内要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课堂氛围轻松,师生沟通无障碍,让每一堂课,每一次相处都带有温暖的色彩。“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生为爱己者学。

2.多样的学习目标,是高三语文的驱动力。

语文学科和数理化不一样,“学习的收效率”不一样,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高。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功利性特别强,这本无可厚非,可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学习语文的价值也被无限缩小。

在进入高三学习的初期,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意义是深远绵长的”这种观点。字音字形题训练的时候大多数同学就会有这种感觉“感情以往读了(写了)十几年都读错(写错)了?”这时候教师大可借题发挥,渲染读写的重要性,并有效调整训练方式,避免单一乏味的“题海战”.对于这种单一内容的训练,竞赛(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汉字读写竞赛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教师也可以用职业前景的展望作诱因,明确学习语文重要性,尤其强调会写作、能阅读的重要性。国内国考、各类事业单位招考的样卷可以让学生接触下,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基本上考的就是写作能力。

语文不仅是高考中的重头戏,还是以后迈入社会应付各类考试的敲门砖。针对高三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以这种“功利性”予以诱导与激励。

当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目的性不再那么单一,不那么急于求成,不“唯分是图”的时候,功利性就会不那么强,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也会有部分学生会有意识的更重视读写说综合能力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是高三语文的方向。

有人说,高三是最好教的,无非就是发试卷、讲试卷,高三不需要煞费苦心的安排教学过程。乍听,感觉高三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可再一想就觉得这种想法其实就是高三教学“无味”的根源,高三老师还是老师,高三学生也还是学生,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个根本没变,教学又怎能发生本质变化?

就算是一道简单的字音题,教师为主导的讲和以学生为主导的解也是不全相同的;一篇阅读,文章冗长,有些文章非常优美,教师只顾题目,全然不带欣赏,单纯的按照题目逐题分析,学生难免会感到乏味。即使只是讲题,不同的讲解方式收效也是不一样的,老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是一种;学生互评答案,然后纠错,再整理也是一种。

教学内容越容易陷入枯燥泥淖的时候,教师越是要想方设法去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语基知识巩固课,传统的听写默写是不是可以改变为竞赛打擂台方式,输赢自有奖赏与惩罚;课外摘抄,每周一抄是否可以择优录用,印上学生姓名摘录整理成册交流与展示;写作训练,教师可否尝试下下水作文,去掉名字放入学生习作中让学生品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但只要能做有心人,也完全可以优化与细化。

4.重视阅读与写作,是高三语文的重心。

在高三教学中,师生都认可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可又都不愿在这两点上花大力气,归根结底是因为收效慢,讲解练习又颇费时间。

对此,师生不仅要转变观念,更要去寻找一些合适的途径啃下这块硬骨头。我绝对相信只有把握好阅读与写作,才能为语文添彩。只重视字音字形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

语文二字在我看来是“言吾心声的文字”,语文的外延非常宽泛,最终是来自生活,回归生活,能表达自我,抒发性灵。所以,我要求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三学习中分一点时间给自己,用于读报,看书,看名人微博,甚至可以去写点文字更更微博,要求学生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利用生活的大环境来促进语文的学习。

课堂教学上笔者把中央新闻频道的《新闻1+1》和湖南卫视的《岳麓实践论》搬进课堂,于每周三给学生看视频并要求撰写时事评论。

遇到节假日,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把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记录下来并撰写评论,返校后的第一节课以抽签方式让学生讲述自己所选的新闻并发表观点。每周三的时评内容固定,学生就同一个事例发表不同观点,所谓各抒己见;节假日的时评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不定,通过交流分享扩大信息量。

笔者对学生时评写作不作字数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亮观点(态度鲜明,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有分析(结合材料,可正面阐述,反面剖析;深入挖掘底蕴及人生价值);联系实际,提出意见建议。这样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更难得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对观后写时评提出异议,大家都觉得写这样的文章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欲望。事实上,看视频也是一种阅读,是对社会的阅读,像主持人那样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而撰写时评更是训练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出了心中所想。

从这个事例可见,只要阅读内容选择得当,写作教学就可以自然渗透。

三、高三语文的前景:不惧蜗行,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然对现阶段的高三语文,大多数人还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可又是“不得不爱”.作为母语,作为高考高分值学科,都需要我们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研究学情、研究考纲,在高考教学与美的欣赏上找到好的契合点,从而不仅能进行有效地复习,还能让学生爱上我们瑰丽多姿的国语。

虽然目前这有难度,因为语文教学毕竟还是戴着镣铐在跳舞。高考的要求、教师教学习惯的束缚、学生学习习惯的偏差,诸多因素导致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的蜕变注定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

但是,审视当下的语文大环境,我们看到前景也是乐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这个弊病,并有意识的在改变;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性也越来越被重视,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在逐渐提高;教学管理上,也在不断创新,选修课、社团等发展为有助于有文学爱好的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此外,大量公众媒体开始关注语文教学,并不断丰富着语文教学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发声。眼下热门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让大众意识到了语基知识的重要性;《百家讲坛》《子午书简》《国际华语辩论赛》等节目不仅充实丰富着语文教学,更让学生见识了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的风采,不禁心向往之。

因此,虽是高三复习教学,教师仍要发掘一切可发掘的因素,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变成一种期盼。只有当学生拥有学习内驱力的时候,枯燥的语基知识才不会枯燥,耗时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才会被接受,正所谓“心甘”才能“情愿”.

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篇6

一、在选题上下工夫

精选例题,质量为主.提倡以中档题带动知识点的考查.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改变重量轻质的题海战术.习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防止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总之,题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力求“做一题通一类,会做的题都做对”,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低效现象。

二、让学生学会审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审题意识与技巧,加强指导.指导学生审题要规范.读题要仔细,读容易题要细心,读“长题”要耐心,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题陷入困境时。我们要重新读题.看看有没有漏掉条件,想想有没有隐含条件复读题、对问题重新表述等加工策略.寻找解题突破口.审题时要注意熟题与生题的关系,“熟题找差异,生题找联系”。

同时区分好“形似质异”和“形异质同”问题。克服思维定式.学生做题时应做到“审题要慢.下手要快”.审题、制定解题策略要慢.一旦解题方案确定,就不要一步三回头.稳中求准,准中求快,对关键步骤和极易出错的步骤,要边做边检查.做到一次成功。

三、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平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高三课堂往往讲得多。练得少.为在课堂上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好两个能不讲的就不讲.能让学生讲的教师不讲,做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二是明确讲的内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讨论就会的也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也不讲,讲学生易混、易错的.讲有规律性的知识.教师应当好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应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活动。讲得尽量少而精,多给学生探索、发表个人见解、板演的机会,在提问方面,多一些真提问,少一些假提问,提问引导应注重一般性思维。避免问得过于具体。致使学生思维受限,教师要设计展示探究的学习环节和教学程序,张弛有度,松紧有方,收放有法,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巡视学生,发现学生中典型的问题,便于点拨,特别是中下等学生,学生上黑板板书时,要检查没上黑板的同学完成情况,督促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应学会聆听。听学生中的闪光点,适时指导,当学生讲解有问题时,引导学生去补充、完善,总之,教师始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的状况,及时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细听、详查、勤思、敢说、善问、会评”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要做到定时训练、及时反馈

通过定时训练提高练习的效率,做到练习考试化,即当堂发题,当堂收卷,定时完成,让学生在考试的环境中紧张、有效地学习.教师平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定时训练:课堂定时训练、专项定时训练、习题定时训练、晚自习定时训练等,而且让学生在课下养成定时做题的习惯.学生的试题要及时批阅,做到“批改不过夜”。教师批阅过程中要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解题的误区或知识上存在的欠缺,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不足,搞好复习.批后的试卷发给学生后不要急着讲解,首先让学生趁热打铁,在刚做过的基础上去进一步认知,发现存在的问题,把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完成“满分卷”.然后教师再组织反馈、讲评,要做到“讲评不过节”.讲评时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讲解、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总结.对学生的训练要做到定时训练——教师批阅——学生完成满分卷——教师再批阅——讲评——针对性跟踪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定时训练的作用和效果。

五、强化规范性训练

解题不规范,往往可能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因此,教学过程要对学生强化规范化训练,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答题要规范.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回答.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教师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分.同时解题时也要强化答题技巧.注意采分点.2书写要规范,网上阅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书写在一份答卷纸上.与平时的答题模式不一样.为了便于网上阅卷。要求考生在作图和书写时,要用0.5厘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书写规范不规范.会不会书写直接影响高考的评分.同时要处理好规范书写与速度、规范书写和得满分的关系,规范以不影响解题速度、能看得清、不扣分、得满分为原则,平时要强化适应性训练.3.语言叙述规范.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用于表达解题过程的.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六、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没有了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解题反思制度化,主要内容是:思方法优化,思模式规律,思问题变式,思思想方法,特别是反思模式规律。具体要指导学生做好:1.指导学生完成满分卷,每做一个题,都要进行分析、总结、反思,特别对会做而没做对的题进行分析、统计。2.每次考试后,指导学生填写学科试卷分析统计表。3.重视错题分析,反思出错原因,指导学生用好错题集、典型题集。4.纠错练习。对试卷中的错题。学生自己从练习册中找出(或自编)1—2道为习题,进行巩固。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篇7

一、目标的明确性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 (E.A.Locke) 提出的“目标设定理论”认为, 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 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能实现目标。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目标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 严格依据教学目标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 达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在复习教学中,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明确、具体。课堂教学中应把要达成的目标清楚地告诉学生, 大的专题复习可分解为若干小的教学目标, 力争每节课达成一两个目标, 要讲清该知识点在试卷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所占的分数, 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以便学生课后对照目标总结归纳, 使学生每节复习课都学有所得。

二、计划的科学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了计划, 可以减少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随意性, 使目标有了可控性。对高三语文复习这样一项内容庞杂、复习时间横跨两个学期的工作, 只有科学周密地计划, 并按计划认真落实, 才能使复习教学工作成为有效工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 将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做如下安排。

1.复习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教材内容的梳理。第二阶段:考点第一轮全面复习。 (1) 以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翻译、科技说明文阅读、散文 (小说) 阅读鉴赏四个专题为主, 作文训练贯穿始终。 (2) 穿插语音、字形、标点、词语、病句、修辞、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九个专题的练习讲评。第三阶段:考点第二轮重点复习。以综合练习为主, 专题复习为辅。第四阶段:综合复习。进一步查漏补缺, 强化薄弱环节, 强化综合训练, 考前指导及状态调节。

2.在复习安排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第一轮全面复习, 要一项一项复习, 一项一项落实, 一项一项训练, 最后穿成串, 连成线, 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 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 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 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班级和学生之间的差别, 做到因材施教。二是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不足, 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过于频繁, 学生不堪重负, 同样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根据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三是要有灵活性: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学生学习状况结合, 可根据学生实际, 灵活地加以调整, 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 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 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是学生活动的全部。要使课堂教学有效, 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

依据《考试说明》,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内容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 字音:需辨析的都是常见或比较常见的字, 可依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基础进行复习。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 社会上使用频率高且出错率高的字都是考查的重点。命题趋向多样化, 除了以词为单位考查外, 也出现以句子为单位来考查的题型。

(2) 字形:正确识记汉字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 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可结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复习。

(3)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除了具有断句的功用, 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可依据《标点符号用法》进行复习, 练习中要避免采用有争议的题目。

(4) 词语、熟语: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 常常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 做出最佳选择。选用时不仅要考虑是否正确的问题, 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高考的成语题, 往往从六方面设置误区, 即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判断时先要弄清语境的意思、色彩, 还要弄清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适用范围、适用对象。

(5) 病句:结构上的语病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上的语病有表意不清、不合逻辑。考查形式除了客观性试题外, 也可用主观题考查修改病句。

(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考查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合理的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做题时要看题目要求, 要分析其意义指向要往哪个方面扩写, 语言表达要规范。压缩语段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概括与表达能力, 做题时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 要抓住原文中心, 然后决定取舍, 最后借助原文的词句组织语言, 规范作答。

(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指能够根据给定的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 与句子的连贯有关。仿用句式指在一段话中, 用填空的形式仿写, 不仅要形似, 还要神似, 要顾及中心、主旨。变换句式只是语言形式的改变, 不能改变其内容。

(8)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简明需要删掉多余词, 消除歧义。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的统一, 句式的合理, 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得体要注意表达方式, 交际的目的、场合、对象, 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

(9) 修辞: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可以单独出题考查, 也可以在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语言知识的备考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在平时要多留心一些易混易错词语的读音、字形, 把它们积累下来。一要常备工具书, 随时查阅;二要准备积累本, 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三要准备错题本, 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 时常翻阅, 加强记忆, 避免重复错误。

2.古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主要是检测通过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到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 因此, 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

文言实词的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 坚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 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

(2)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取材范围从体裁上看, 诗最多, 兼顾词、曲。从年代上看, 以唐宋诗歌为主。从题型上看, 以问答题为主。训练的两项基本要求:一要立足课内, 巩固知识, 学会迁移;二要理解作品, 解读内蕴, 确切表达。复习教学的三个基本方法:一是“读”, 即读典型精要的鉴赏短文;二是“写”, 即写简短而完整的鉴赏文字;三是“练”, 即选择适量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的有效做法为: (1) 明确文体特征, 整体把握主旨; (2) 掌握各种手法, 构建知识体系; (3) 指导答题技巧, 总结答题模式; (4) 分析题干内涵, 明确问题指向。

4.作文。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了解时代脉搏, 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 要多读书报时文, 收集鲜活材料。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 重积累, 重感悟;练思维, 练规范;促升格, 促个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 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 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复习教学中, 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 要将高分作文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 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四、措施的有效性

有效的措施是落实计划, 达成目标的保证, 只有措施得力, 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专题复习备课要认真。教师要全面把握专题知识的相关内容, 把握重点、难点, 深入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 寻找考试热点和命题规律。

2.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对专题知识点的讲解要精练, 总结规律, 突出重点, 每节课讲解中都要有重点, 反对一节课没有侧重, 平均使力。在知识的处理上, 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注意记忆, 哪些知识要加强理解, 记忆性知识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规律, 可采用图表法、联想法、抓关键字法等方法, 以便学生记忆。还要结合遗忘规律, 适时提醒学生复习回顾, 防止遗忘。对于理解性知识, 在讲清基础知识后, 要通过练习, 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 讲练结合, 才能产生实效。

3.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调动学生以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一节课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练、写, 该读的读, 该提问的要提问。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8

一、回归课本,变式例、习题,强调解题规范性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历年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课本的试题大多都蕴涵着丰富、深刻的背景。高三数学解题教学要回归课本,注重落实基础,但回归课本不是简单地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而是在此基础上要有质的飞跃,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高考要考什么?考到什么层次?等等。

例1:(选修2-1第50页复习参考题B组题2)一动圆与圆x2+y2+6x+5=0外切,同时与圆x2+y2-6x-91=0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这是一道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题目,在课堂讲解前先复习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思路:求出动点所满足的关系式是否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然后求出相应的曲线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圆圆心为P,半径为R,两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

分别将两已知圆的方程配方得:

因为圆P与圆O1外切,所以有︱PO1︱=R+2(1)

因为圆P与圆O2内切,所以有︱PO2︱=10-R(2)

(1)(2)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PO1︱+︱PO2︱=12>6=︱O1O2︱

所以点P的轨迹是焦点为O1(-3,0),O2(3,0),长轴长等于12的椭圆。于是可求出它的标准方程。因为2c=6,2a=12,所以c=3,a=6,所以b2=36-9=27。

于是,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高考题型中,与此课本题类型一样的试题有不少:

变式1:设圆C与两圆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

求C的圆心轨迹L的方程;

变式2:已知两圆C1:(x+4)2+y2=2,C2:(x-4)2+y2=2,动圆M与两圆都相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以课本中的例、习题为依托,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探究、拓展、改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把具有共性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条理化、系统化,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要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优化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目的,使得所学知识得以系统的整合。另外,现在数学高考很注重解题规范,历年来,不少考生因作答不规范而失分。那么,怎样才是规范的作答呢?复习资料里总结的结论、规律,我们可不可以直接用?解题过程中哪些必须写,哪些可以不写?这些只能依据课本。我们要依据课本上的定义、定理、概念,依据课本上的例题来规范解题过程。

二、比较分析,寻找共性,总结解题的通性通法

从高考数学试题中可以看出,高考重视和突出对“三基”的考查,突出对主干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这种通性通法在高中数学中是很多的。

在解题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尽管一些数学题目有多种解法,我们要比较分析各种解法,优化解题模式,总结解题的通性通法。同时,在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和“多题归一”,从中寻找共性,培养学生收敛思维,提炼解题的通性通法。

1. 一题多解,比较分析,优化解题模式

很多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很注重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是,如果教学过程就是讲解各种方法而已,学生除了体会到数学问题解法的多样性和惊叹某种方法简洁之外别无收获。好的解法如何得到?解决此类问题能否避繁就简,是否有解题的通用模式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例2:已知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方法一:(数形结合用根的分布)移项即平方转化为x2-(2k+1)x+k2-2=0(x≥-2,x≥k)。有两个不同实根,得出结论:

方法二:(数形结合用△求解)如图1,移项即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一致认同方法四最好。事实上,本题属于方程有解问题,与不等式有解、恒成立问题是一类问题,主要有两种解法:(1)分离参数;(2)数形结合。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分离参数后,参数“独立自主”,研究的函数不含参数,易于求解;使用数形结合求解时,参数是“寄人篱下”,而含参问题的解决不是学生所擅长的。因此,解决此类问题时常常首选“独立自主”(分离参数),其次为“寄人篱下”(数形结合)。一题多解可以对某一问题从不同方位、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全面探讨,但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方法的对比分析,进行适当筛选,从中择优,将一类问题的最优解法教给学生,进而优化解题模式,提高解题效率。

2. 多题归一,寻找共性,培养收敛思维

很多数学习题看起来研究的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问题归类分析,寻找共性,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解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横向类比,不同类型的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共性,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是否有相似的解法,让学生进入规律探究的更高层次。

这是关于线性规划的问题,在评讲完本题后,笔者让学生做了如下变式:

变式1:条件不变,提出新结论:(1)求z=2x-y的最大值;(2)求z=x2+y2-2y+1的取值范围;(3)求—yx的最大值。

变式2:改变题目的条件,已知函数f(x)=x2-6x+5,且x,y满足值和最小值。求z=2x+y的最大

变式3:结论条件都改变,已知

让学生对所变式的问题一一分析、验证、解答,使学生对于用线性规划(数形结合)解决求最值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对某一题目,引导学生对条件、结论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使一道题变为一类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探索创新能力。

在解题教学时,教师既要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要注重收敛思维做到“多题归一”,提炼解题的通性通法。

3. 研究错因,坚持纠错,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巴班斯基指出:“习题评讲成功与否,首先是要看是否查明典型错误及存在的困难,是否提出进一步克服困难的方法,是否保证学生对所做练习质量作自我检查,是否作出练习总结。”错题分析是上好习题课的先决条件,是找准问题的前提;而归纳错因、探寻错源,则是找准课堂“教与学”的重点。

易错题是高三教学的一个顽症,呈现出“反复做、反复讲、反复错”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概念生成的亲历过程和深入理解。通过易错题引领学生复习,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尤其是把易错题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在解题中暴露问题,引起重视,激发探究错因的欲望,让学生在亲历探究中进行高效地复习。

例4:(1):已知x∈R,求函数的值域。

(2):已知0

(3):已知,求函数的最小值。

在解题教学中,通过长期研究错因、坚持纠错,实现教师课堂讲一题引一类,学生解一题而得一类题解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和复习习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纠错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解题习惯和思维品质在纠错中真正得以提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更为轻松。

三、反思总结,巩固升华,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快乐

华罗庚先生曾说过:“读数学书不做习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那么做了习题不反思,就等于“拿着宝物又放下了。”反思回顾是解题教学的重要一环,其作用在于将解题实践升华。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反思、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悟”。解题反思包括:

1. 反思解法一般性,总结规律模式

很多题目的解法或结论不只是该题特有的,而是具有一般性的解法,具有规律的结论。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认真总结解题规律,从特殊推广到一般。从而可以用一般的解法解决同类型的特殊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 反思解法多样性,优化解题过程

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解出后,要对各种解法的优劣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方法简单,简单在何处;哪些方法复杂,复杂在哪里,在此基础上积累解题经验。

3. 反思解答的合理性、正确性,掌握问题的科学解法

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出现种种错误,例如在设直线方程时常常没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解函数问题时常常不考虑函数的定义域;解含参数的二次函数问题时,常常没有考虑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等。解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和反思解答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克服在解题中的不足和不良习惯,掌握问题的科学解法。

4. 反思问题的变式,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认真分析一下做过的题目,许多习题还可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值得师生去思考并加以研究。例如:可以看逆命题是否成立,也可以将条件稍加改动,由特殊变成一般,由一般变成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纵向加深,横向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5. 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具有观念性的地位。中学数学中主要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与分离。在解题后要反思解题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总之,解题后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快乐,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

高三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三数学教学的永恒课题,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适应新时期的高考要求,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多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以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参考文献

[1]罗湘军.如何让学生“善于”解题--浅谈新课改下高三复习中的“去功利化”[J].数学通讯,2011(16).

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篇9

据《现代教育报》报道:八成老师仍以传统方式教学, 近五成老师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成老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我们也看到, 由于高三数学复习课很多, 教学负担很重, 不少老师备课时间很少, 有时不备课就进课堂, 或者随便找一份练习叫学生做, 课堂效率势必低下, 糖锣担子——走到哪响 (想) 到哪, 课堂教学索然无味, 学生听起来无精打采, 茫然不知所云, 练习无针对性, 超编超纲题时有发生, 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更有效地搞好高三数学复习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与大家共同商讨。

一、教师要敬业爱岗, 将“有效”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要确立校兴我荣, 一损俱损的荣辱观。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要坚定爱岗敬业的信念不动摇。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要实践这一信念, 就是要将“有效”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二、重视考纲、考题研究, 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考纲是高考复习的灵魂, 高考题是高考复习最好的例题。不熟悉考纲的教学是无根之草, 不熟悉高考题的教学是盲人摸象。利用假期我把广东、山东、海南的高考题做了一遍, 明确把握高考的热点与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就能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高考题重新整合, 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我认真排查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别、异同点, 了解教材知识体系, 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 了解“课标”对教材的使用建议。这样就减少了上课的盲目性,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规范教学环节, 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1.加强集体备课, 凭协作催生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如果单打独斗, 肯定势单力薄。因此, 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就要博众人所长, 补己之短。运用“反木桶”理论, 加强集体备课, 凭协作催生力量。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制定翔实的教学计划, 分工协作, 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切勿自搞一套, 私开小灶, 克服个人英雄主义, 牢固树立“组兴我荣, 组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 提升整体竞争力。

2.重视教学设计, 明确目标保效益

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是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阶段, 是教学依据, 只有运筹帷幄, 才能决胜千里。要做到宁可自己备课多花一小时, 不在课堂上浪费学生一分钟, 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3.关注学生需求, 对症下药求效益

了解学情,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诊断性测评是把脉学情的有效手段, 可以为下阶段的复习提供依据。认真听取学生的诉求, 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充实有效。

4.重视资料的收集整理, 保证试题和例题的质量出效益

要让学生走出题海, 就要求我们老师跳进题海。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见金。做到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例题不用, 没有经过精心编撰的试题不考, 努力提高复习及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一道例题编选要注意加大信息的整合, 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每一份训练卷都渗透着我们的一番心血, 能够体现一个时期的教学效果, 能够为今后的复习点明方向。使学生明确每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每一份训练卷都要做到科学性、总结性、前瞻性相结合。要突出典型题目的研究。典型题目分两种:一种是高考的典型题例, 一种是学生的易错题目。前者往往带有方向性, 不研究就会失去对高考的把握, 最终在高考中失去一切;后者往往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 不研究就无法突破学生成绩的“高原现象”。正是抓住了两类典型题目的研究, 教师指导复习针对性强, 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才能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5.融洽师生关系, 让亲和力生效益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建立平等信赖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师生交流合作的重要因素。大凡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与学生关系都很融洽, 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畅通, 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老师聊, 老师又什么想法也希望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他们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你看到下课后学生追着老师问问题的情景吗?基于这一点, 我在接到新班后, 马上展开强有力的攻势, 在三天内认识所有的同学, 并通过拉家常、谈学习、找共同语言, 一起活动, 拉近了距离。在学生面前毫无保留地展示智慧、热情和善意, 展示对他们的关爱。同学们居然称呼我“老哥”。有了这样的情结, 我能不一呼百应吗?他们能不为我“卖命”吗?个别辅导及时到位、耐心细致、有的放矢。亲人般的温暖坚定了同学们学好数学的信念。

6.激情四射每一课, 用课堂共振提升效益

我始终坚持课前准备充分, 上课准时到岗, 下课准时下岗。课堂教学组织严谨, 教学语言清晰, 教学思路明朗, 教学环节紧凑, 激情饱满、自如自信, 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合理, 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难点化解。做到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课不上。用自己严谨的教风推生学生严谨的学风, 引起共振, 提升效率。

7.关注个性发展, 满足学生“成就感”促效益

狗熊嘴大啃西瓜, 麻雀嘴小啄芝麻。面对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成就感”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动机, 它能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总是给他一个稍高于他自身程度的问题, 让他能看明白, 又不能轻易解决, “跳一跳, 摘得到”, 当经过一番周折把问题解决的时候, 学生们的畅快心情写在了脸上, 的确有一种“成就感”。

8.建立目标反馈机制, 向教学反馈要效益

在课堂教学中, 我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 或给学生答疑, 或给学生做反馈性练习, 老师抽阅, 学生自阅或学生互阅, 及时反馈教学内容内化情况。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对单元或阶段性试卷, 要求学生做好错题的档案, 每三到四次练习, 进行一次反馈性练习。

四、变革教学方式,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放大教学的有效性

无数的实践表明, 学生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 学生的成绩不是“塞”出来的, 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 悟出来的。所以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悟, 去学会悟, 不能用我们的灌输式教学束缚他们的思维, 禁锢他们的思想。只有放飞他们的思维, 才能放飞他们的理想。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定要克服以下错误认识:一是认为高三时间紧, 不能把时间打水漂;二是认为这些学生基础差, 让他们自己搞, 岂不是白搭;三是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就是放羊, 自己乐得一轻松。老师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在探索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疑问, 而这些疑问只有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提出来, 并加以解决,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我们要变课堂为“头脑风暴”、“观点碰撞”的殿堂, 变讲台为“成果展示”、“合作探究”的有效平台。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很多,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与掌控是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有效设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问题的设计应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完成, 要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技能, 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在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问题的潜在功能, 由此引申、拓展、变通, 让学生视野更开阔, 认识更深刻, 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题不在多而在精, 更在于“知题善任”, 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 多题归一。

例如, 已知ΔABC, ∠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其中边长c为定值, 请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并添加适当的条件, 求出点C的轨迹方程。学生们主动探寻, 大胆创新, 所添条件丰富多彩, 现展示部分如下:

(1) 添加条件:a+b=m (m>c) 。

(2) 添加条件:a-b=m (0<m<c) 。

(3) 添加条件:顶点C到两个定点连线斜率的乘积是定值k (k≠0) 。

(4) 添加条件:ΔABC的面积是定值m (m>0) 。

(5) 添加条件:∠B=2∠A

(6) 添加条件:a, b, c成等差数列。

……

由于添加条件不确定,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展示自身水平的舞台, 引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 更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敢于创新的开拓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是线性规划一节复习课片断:

问题:设f (x) =ax2+bx, -1≤f (-1) ≤2, 2≤f (1) ≤4, 求f (2) 的取值范围。

这是一个典型问题, 先由学生自主完成, 再由老师在巡查中发现错解,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经小组讨论, 指出错在何处, 错误的原因, 如何改正。

由学生变题, 要求改变目标函数。

(1) 求z=4x-2y的最大值。

(2) 求z=y-2x-4的取值范围。

(3) 求z=x2+y2的取值范围。

(4) 求z=|x+y+1|2的取值范围。

并请这些同学说出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的合理掌控、规划和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升华, 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改革试卷讲评课的模式, 提升训练的高效性

试卷讲评是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课型。教学中存在着无病呻吟、不顾深浅、无重点难点、一竿子到底、盲无目的、一盘散沙、草草收兵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 讲评要注重教学效果, 不该讲的就不讲, 该点拨的要点拨, 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 该由学生讨论的由学生讨论。对于典型问题, 要让学生板演, 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拓展问题, 总结思路。必要时做针对性的练习, 有效地提高讲评的效果 。

探索高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1.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化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再现教学知识, 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化学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这一要求, 我们在教学中, 按照“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 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 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和学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复习浓硫酸的性质时可设计下列问题;

(1) 常温下, 浓硫酸能使哪些金属钝化?

(2) 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是一回事吗?前者的“水”和后者的“水”有何区别?

(3) 浓硫酸可以做哪些气体的干燥剂?若浓硫酸不慎溅到到皮肤上, 应如何处理?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

(4) 浓、稀硫酸氧化性的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2. 注重培养学生联想、类推能力, 强化思维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法

化学高考复习, 应当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放在突出的地位.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系列“阶梯式”思考题, 创造出让学生讨论、探索的情景, 激发他们运用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 沿着一个个的“思考阶梯”攀登, 达到突破难点, 掌握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不少学校的许多教师, 热衷于在复习教学中搞“大运动量”, 带领学生在茫茫“题海”里拼命做题, 以为“熟能生巧”.在做一道题时,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类推能力, 从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比如, (1) 此题怎么做? (2) 为什么这么做? (3) 怎样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 (5)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此题还能变换什么形式?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总之, 跳出“题海”, 变换有限量的习题的能力层次, 发展学生的多级思维, 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便是我们高考复习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二、自觉反思与灵活迁移

由于现在的化学课堂中引入了电脑、电视等仪器设备, 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思意识逐渐淡化和形式化.然而, 化学课堂教学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剧本再现于荧屏的过程, 而是需要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合作, 在“预料之中”的探索过程, 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体现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与情境性, 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情境作出即时的调整和灵活的迁移.

1. 自觉反思

教师被视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根据反思的对象不同, 有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回忆性反思.行动前反思, 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期盼性的反思, 有助于以一种有组织的、决策性的、有备无患的方式处理课堂教学情境.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 意识到教学时机, 思索教学问题, 修正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反思, 可以对自我行为、课堂教学给予肯定和强化, 也可以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这也需要一种总结性的反思行为, 即对过去经历追溯性的反思, 有利于对经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有助于使教师成为更有经验的实践者.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和主张, 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 只有在与实践结合中, 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升华为一种智慧.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 “是否有更有效的教学?”.

2. 灵活迁移

灵活迁移是一种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性智慧是基于反思意识基础上的, 即只有当化学教师在新的教学情境中, 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反思时, 迁移才能发生.它是教师在反思中产生了内部认知冲突和观念失衡, 并对具体情景做出理性思考, 对所处的教育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做出思考和权衡, 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依据做出正确解析和修正.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增进师生感情

不同学生在性格、能力和背景方面都不一样,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与学生和睦相处, 充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课堂中的学生, 都应该被关注.教师不能以任何“虐待”方式对待学生, 即身体、心理和被动性.身体上的指:教师对学生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和危害的行为;心理上 (精神上) 的指:教师的责骂、辱骂、讽刺、谴责、恐吓、限制等对孩子心理和精神上产生不良影响和刺激的行为;被动性方式, 简言之就是常以忽略的形式对待学生, 包括排斥、不理睬、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等行为.当教师在教学中有这些行为时, 即使课堂组织严密, 情境创设丰富, 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高三的教学工作方法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 而关键是我们教师要以“落实”作为标准, 要求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实处.教学没有秘密可言, 关键是如何把一些基础的工作做好,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做到极处, 奇迹就可以发生.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 从中学会合作交流, 学会科学探究.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多角度解读教材、师生激情互动、及时练习反馈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11

一、当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知识讲授轻思想挖掘

在一轮复习课上,多数老师都认为应该侧重知识点的回顾,所以也被戏称为“地毯式轰炸”.由于学生对不少知识已经淡忘,所以老师们一般就把它定位为“恢复期”,于是课堂上总是把很多时间、精力投入到知识点特别是考点的罗列上,顺便举一些例子分析这些知识点在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由于教师忽视了从旧知中生成新知识,从旧知中提炼新思想,所以虽然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不少已经模糊不清,但仍会觉得课堂显得了无新意,枯燥乏味.而且一轮复习常常要经过半年以上时间,被搞得头昏脑胀的学生大有人在.

2.重例题模仿轻自我探究

一轮复习中,许多教师喜欢通过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恢复解题技能,熟悉基本思路,掌握基本解法,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问题是许多老师把例题的分析讲解任务大包大揽,题目投影后,教师分析思路,头头是道,解题过程板书或投影,漂亮规范,特别是解题的注意点和规律总结一条一条清楚明白.学生呢?学生主要是听讲和记笔记,来不及思考的等到课后去反刍.例题讲完后,则给出类似的几道题让学生按例题模仿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整个课堂学生难得有时间自己探究思考,难得有时间追问几个为什么,难得有时间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3.重做题数量轻思维溯源

无论哪家编写的一轮复习资料,除了教本外,还有课堂配套作业、课外小练习、单元与综合测试卷,再加上老师们自己编制的测试卷,一轮复习结束每个学生至少也要做完几千道数学题.而最后高考只有区区二十几道题,真可谓百里挑一.问题是那二十几道题还不是从学生做过的题海里挑出来的,所以从应试角度评价,做那么多题的效率其实很低.然而问题还不在于此,很多题虽然重复做过多次,但换了一副新面孔时不少学生却不能实现思维方法的迁移.正如陶伟林老师说的,“解题训练不等于思维训练”[1].数学思维训练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题目做得再多,也基本上属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4.重进度安排轻实际效果

尽管一轮复习时间拉得很长,但是由于内容的繁多,所有老师都会感到时间很紧.半年时间复习两年的课程,必须用新授课四倍的速度前进,所以进度不能有丝毫拖延,否则在大市统一的模拟考试中将会处于不利地位.可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新授课时就糊里糊涂,这么长时间过去,又忘掉一部分,自然更加难以跟上这么快的速度.于是这种所谓打基础的一轮复习课,对特别需要打基础的同学却如同“走马灯”,疲于应付又收获甚微.结果进度赶完了,效果却难以保证.

5.重整体热闹轻个体差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其中数学基础的差异尤其突出.但在一轮复习中,很多老师往往忽视这种基础的差异,采取一刀切教学模式与要求.结果只能是基础好的学生做了许多重复劳动,学不到新东西而浪费许多时间,基础差的学生虽累得要死还跟不上步伐.从整体上看,所有学生都不敢怠慢数学,都在忙碌,都花很多时间学数学,但是这样的复习造成的结果就是,基础好的学生提高不多,基础差的学生依然如故.

总的来说,在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存在着不少做法上的偏差,导致复习的目标难以达成,效果打很大折扣.由于许多都是习惯和传统做法,所以需要引起注意并努力加以改进,从而使一轮复习教学更加有效.

二、提高一轮复习有效性的四点建议

陶伟林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具有几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认为高三复习要有效就是八个字“练习练习,总结总结”,听起来有点朴素,但是确实道出了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真味.不过陶老师并没有就如何练习、如何总结进行详细的阐述,所以也给所有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留下更多研究和思考的空间.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复习课也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2],改变教师拼命讲的老习惯,把讲台让出来,把思考的方法传下去,把思考的时空腾出来,把更多总结反思的话语权留给学生.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学案引领,先学后练

有些老师喜欢先练,搞一些陷阱让学生出错,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纠错[3].这种方法在二轮复习中可以用,在一轮复习中尽量少用.一轮复习应该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先学后练.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原则?因为人的一生中不会的东西永远大于会的东西,而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事情都只能是用会的东西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即使是高考,学生也只能考出他自己会的东西.所以,我们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要天天盯着学生不会的地方,而应该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他们不断积累信心和力量,不能时刻提醒学生自己很无知,时刻品味失败和沮丧的感觉.

先学当然也有许多学法.这里给出的建议是用“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4].学案可以是专家们编写好的一轮复习学生用书,也可以是老师自己编写的学案,因为自己编的学案会更符合本学校、本班级的特点,针对性更强,所以提倡老师们自己编写学案,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和完善,就可以形成很好的校本资料.

“学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解读考纲及考点要求.这是一轮复习的特点.在新授课时,学生不必太关注高考的要求.但是在进入一轮复习后,学生必须关注考纲、考点要求,保证自己的学习在应试中更有效.(2)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教材.一轮复习不能抛开课本[5],要引导学生不断重温课本,并且深度阅读课本.为什么强调深度阅读?因为对学生来说,课本并不陌生,但在复习阶段,需要从应试的角度重新解读课本中的概念、命题及典型例题与方法.(3)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很多复习资料把知识网络结构图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做法除了节省时间外,对学生的复习没有更多的益处.因为知识结构框图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才能成为可用的活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知识.(4)引导学生关注典型问题与方法.一轮复习少不了要进行典型问题的研究和典型方法的运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总由教师提供、教师讲授,学生听和记录,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典型问题,总结典型方法.老师可以给学生方法的示范,也可以提供一些素材,但尽量不要越俎代庖,至少要留有空间.

nlc202309031055

2.引导思考,鼓励质疑

一轮复习由于内容很多,容易泛泛而过,或掉进题海,失去方向.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以少胜多,在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上多花时间,多下工夫.所以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在分析典型问题的解决思路时,尽可能暴露思维的过程.一是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这个问题的原型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思路有哪些?”“解决这个问题意义何在?”“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为什么选择或放弃这个方法?”“为什么发生这个错误?”“为什么要讨论?”等等.二是多设想几个“假如”.“假如去掉某条件会怎样?”“假如增加一个条件会怎样?”“假如没有想到这个方法怎么办?”“假如让你改编这个题会怎么改?”这样的引导一定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层层推进,跌宕起伏.

除此而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很重要途径.很多有经验有建树的老师都认为,解题不在数量,更在质量,不在乎解哪道题,而在于从解题中悟出了什么,是否获得了在其他情境下可以迁移的活的知识和方法.一道题解出答案远没有结束,而仅仅是新的开始.反思、质疑、评价的过程更有价值,是更深度的学习.教学中要引导解题者自我反思,参与者大胆质疑,欣赏审视者做出点评,真正达到举一反三,吃透本质.

3.尊重差异,保持弹性

因材施教,尊重差异,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共同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大班授课等体制问题,加之各种具体因素,真正能做到的人确实不多.这里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路,就是按照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采取措施.

第一阶段是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布置的任务相同,但因为学生原有基础不同,他们将通过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多少弥补差异,从而达到进课堂前的基本一致.这也是课前自主学习的意义之一.

第二阶段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阶段.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尽管许多是独立思考,但基本属于合作学习.因为当遇到困难时,都会有同伴的帮助或老师的引导.课堂上如何体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主要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帮扶和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体现.首先,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能够独立解决,有的同学需要同伴帮助提示,有的同学需要老师特别辅导,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组织好这种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其次,在分析解决某个综合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配给他们解决,这样他们都能在解决问题中有所贡献,而不总是优秀者包揽任务,能力欠缺的同学永远做观众和听众,也不总让力所不及的同学挂黑板,每堂课都品尝失败的滋味.最后,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给予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以鼓励,他们尽管做的可能不如优秀生那么好,但是给予的评价可以与优秀生一样高,这正是尊重差异和因材施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具体体现.

第三阶段是课后完成作业阶段.普遍的做法是分层布置、分层要求.但是实际上要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统一的复习资料,老师明确提出“谁、谁、谁可以不做哪些题”是不合适的,甚至会被学生理解为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适得其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设置作业底线要求.即教师只布置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允许范围适当增加题量和难度.

4.打破顺序,纵横发散

关于一轮复习,从资料编写者到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模块的意识往往比较强,基本上还是按照必修、选修的章节进行归类复习.但是因为这些知识毕竟已经学习过,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像新授课那样,过分拘泥于一章一节选题、解题,而应该有打破顺序的意识,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在方法的多元选择中分析思考与解题[6].

比如复习函数的模块时,完全可以将导函数的思想方法结合进来,而不必等到复习导数模块时才运用它.再比如,在讨论实数范围内的问题时,偶尔可以拓展到复数范围,进行一些对比,既可以复习到复数的一些知识方法,又能够提醒学生关注题目中的一些实数的条件限制.另外在理科复习中,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不必截然分开,立体几何则可以将空间向量的方法结合进来.解析几何的复习还可以把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结合起来,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联系中运用知识方法,使得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达到融会贯通.

以上的四点建议,主要是针对当前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错误的做法而提出的.其核心观念在于凸显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的主体性,并把数学思维的训练始终作为复习的核心目标,同时希望能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达到既尊重差异又全面推进,既重温旧知更提升能力,既有紧张感又能享受探究的乐趣,达到有效教学,保证一轮复习的“时有所值,光未虚度”.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 篇12

一题多解策略, 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 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它属于解题的策略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复习巩固多项数学基础知识, 加深理解记忆多条数学规律, 熟练掌握多项解题技能.掌握了一题多解的思路, 就是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的简便解法, 就不需要做那么多题目, 实际上就跳出了题海,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1.已知x、y≥0且x+y=1, 求Z=x2+y2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 (函数思想) :

解法二 (三角换元思想) :

由于x+y=1, x、y≥0, 则可设x=cos2θ, y=sin2θ, 其中

于是, 当sin2θ=1时, Z取最小值;当sin2θ=0时, Z取最大值1.

解法三 (运用基本不等式) :

于是, Z= (x+y) 2-2xy=1-2xy

所以, 当xy=0时, Z取最大值1;当时, Z取最小值

解法四 (解析几何思想) :

设, 则d为动点C (x, y) 到原点 (0, 0) 的距离, 于是只需求线段上的点到原点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即可.

一题多变策略是在一道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部分条件或数字,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本题相关或相似的一系列数学问题, 能很好地以一道题为载体解决多个或多类数学问题, 并且有利于学生发现各种类似问题的联系和差异, 从而掌握和消化多个数学问题.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使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训练、培养与提高.

例2.一只蚂蚁在三边长分别为3, 4, 5的三角形的边上爬行, 某时刻该蚂蚁距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为________. (长度比)

变式1:一只蚂蚁在三边长分别为3, 4, 5的三角形的里面爬行, 某时刻该蚂蚁距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为________. (面积比)

变式2:一只蚊子在长、宽、高分别为5, 4, 3的长方体盒子的里面飞行, 某时刻该蚊子距离长方体的8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为________. (体积比)

变式3:在三边长分别为3, 4, 5的三角形ABC, 过直角顶点C作射线CM交线段AB于M, 则使|AM|>|AC|的概率为. (角度比)

一题多问策略, 就是课堂复习时精心构造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平台, 在此基础上,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精心设置一系列问题分支, 把各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题型、方法、思想融入其中, 将其由易到难排列, 形成例题和习题, 借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步步推进, 达到节约时间、高效复习和人人都有收获的目的.

例3.直线l过点P (2, 1) , 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 若直线l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被点P平分, 求直线l的方程.

(2) 直线l倾斜角的正弦值是, 求直线l的方程.

(3) 直线l倾斜角是直线x-3y+4=0的倾斜角的两倍, 求直线l的方程.

(4) 直线l倾斜角是直线的倾斜角的一半, 求直线l的方程.

(变式:直线l的倾斜角为非特殊角, 如方程改为:

(5)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 求直线l的方程.

(6) 直线l与直线3x-2y+5=0平行, 求直线l的方程.

(7) 直线l与直线3x-2y+5=0垂直, 求直线l的方程.

(8) 若直线x在y轴、l轴上的截距相等 (互为相反数) , 求直线的方程.

(9) 直线l与原点的距离为2, 求直线l的方程.

(10) 直线l与原点的距离最大, 求直线l的方程.

(11) 已知A (-2, 0) , B (4, -2) ,

(1) 若A, B两点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 求直线l的方程;

(2) 若直线l与线段AB有交点, 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12) 设直线l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M、N两点,

(1) 若, 求直线l的方程;

(2) 当S△MON取最小值, 求直线l的方程;

(3) OM+ON取到最小值时, 求直线l的方程;

(4) 当|PM|·|PN||取最小值时, 求直线l的方程.

总之, 高三数学复习的任务量大, 需要掌握和做的题也比较多, 在教学中不可盲目地让学生投入到无穷的题海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同时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整合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 从而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三多”有效复习策略.

关键词:有效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01.

[2]郭首东.关于高中数学一题多解.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1) .

[3]马忠林,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2.

上一篇:数字校园文化下一篇:台湾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