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有效性(共12篇)
数学教学有效性 篇1
一、创设数学情境,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地
1. 介绍数学史料、讲述数学故事, 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数学情境。
选择恰当的时机介绍数学史料、讲述数学故事, 不仅能展示数学发展过程, 还能把数学家独到的数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这样的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能激发求知欲望, 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人文精神, 唤起心理共鸣, 使其情绪高涨, 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联系生活实际, 化繁为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架设“脚手架”, 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 促进理解, 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科学地选择生活化的导入素材, 发现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 让数学贴近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的内驱力。
3.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 多渠道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 由静态变成动态, 使抽象化为具体,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历史与现实的限制, 大大提高了数学课的容量和效果。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
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 亲自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有的教师喜欢包办代替, 有的不做实验, 只口头描述或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图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成为一个机械接受知识结果的口袋, 学习的方式也只是模仿和记忆。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引导学生在操作实验、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在教人民币时, 我让学生用一些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在课堂上学着买卖。学生在买卖东西的过程中, 很好地掌握了人民币转换的方法。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 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对话交流、数学思想撞击的平台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 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实际教学中, 学生喜欢哪位老师, 相应地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以高度的敬业精神, 良好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要发自内心地, 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 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2. 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由于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开放的, 许多方式是可选择的, 许多情境是易变的, 许多问题是需要探究的, 因此, 为了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必须在关注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3. 善于积累总结,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理念与内容、过程与方法等不断内省、反观的过程。有效教学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发展, 是“为了学生”, 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反思教学在补充有效教学的不足的同时, 也促进了有效教学的实施。
四、完善教学评价,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品尝成功喜悦的场所
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业的成绩, 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同时, 评价可作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依据。 (1) 激励性评价。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更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 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2) 期望性评价。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期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期盼的表情、信任的目光给学生以激励, 使学生燃起学习热情。 (3) 差异性评价。学生是一个异质群体, 他们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善于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以适应学生的差异,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精神状态以及思维能力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改革, 而且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所以, 实施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摘要: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创设数学情境,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天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对话交流、数学思想撞击的平台;完善教学评价, 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品尝成功喜悦的场所。
关键词:有效教学,参与交流,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有效性 篇2
摘要:小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情境的内客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包家堡小学(114301)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 篇3
一、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
要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差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差异是感受颇深的。比如,有一些学生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里的长辈们都娇着他们,宠着他们。由于存在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在他们这群学生当中就存在着嫉妒、孤僻、唯我独尊,但又经不起挫折和害怕困难等不健康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着眼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例如,在一节课里,我就给学生们讲富尔顿屡次试航的故事,向学生分析富尔顿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实验,并在人们记分、侮辱和嘲笑声中终于实验成功。然后列举平时学生中害怕失败、害怕嘲笑的典型事例加于对照评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教师对学生中不怕困难、挫折,勇于尝试、意志坚强的同学应不时加于鼓励,让其他同学学习他们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对那些成绩差,心理素质也不够好的学生,我在教学上尽力为他们创造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用画图法理解算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把那些简单的问题提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地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计算水平,不留机械重复的作业,而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并依次分层、划段,设计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尽其所能,独立思考,协作探究,拾级而上,从而在乐学中步入属于个性的天地。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遵循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教师能清楚地知道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意义,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小学数学必须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在这里,数学教师要有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数学既不是培养数学家,也不是发现数学人才,而是把全体学生都引入到数学王国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认识数学、感知数学,从而获得数学素养的发展。二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会学而开展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的师道,教师必须要为“师道”赋予时代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是把数学活动从再现展示数学知识的教转化成经历、建构知识的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三是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和有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才能够全面落实。因此,师生积极和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学实施的核心。四是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与思考,使学生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和德行,使数学教学活动能有效形成,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是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数学价值。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应用性和生活化是小学数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数学走进生活。
三、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学习兴趣高,对此学科的学习就会主动、积极,学习效率高。反之,会很被动。教师让学习的知识都学了,然而成绩仍然是不好,没有真正学进去。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兴趣,是因为数学教学的抽象理论性,与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发生了冲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把枯燥的说教变成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到知识,积极参与,进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效率。
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体会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为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比赛竞争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到竞赛中,争相拿第一,思维比平时更加活跃。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进取之乐。
总之,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认真研究自己在教学上是否有瑕疵,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 篇4
一、做到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学生
要做到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发展, 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差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 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差异是感受颇深的。比如, 有一些学生是家里的“小太阳”, 家里的长辈们都娇着他们, 宠着他们。由于存在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 在他们这群学生当中就存在着嫉妒、孤僻、唯我独尊, 但又经不起挫折和害怕困难等不健康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着眼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例如, 在一节课里, 我就给学生们讲富尔顿屡次试航的故事, 向学生分析富尔顿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实验, 并在人们记分、侮辱和嘲笑声中终于实验成功。然后列举平时学生中害怕失败、害怕嘲笑的典型事例加于对照评析,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教师对学生中不怕困难、挫折, 勇于尝试、意志坚强的同学应不时加于鼓励, 让其他同学学习他们好的心理品质。因此, 对那些成绩差, 心理素质也不够好的学生, 我在教学上尽力为他们创造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 用画图法理解算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把那些简单的问题提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在作业的布置上, 充分地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计算水平, 不留机械重复的作业, 而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 要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主探索的空间, 让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必须熟悉每个学生, 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 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 并依次分层、划段, 设计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尽其所能, 独立思考, 协作探究, 拾级而上, 从而在乐学中步入属于个性的天地。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遵循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 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教师能清楚地知道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意义,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小学数学必须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在这里, 数学教师要有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数学既不是培养数学家, 也不是发现数学人才, 而是把全体学生都引入到数学王国中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认识数学、感知数学, 从而获得数学素养的发展。二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会学而开展的。“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的师道, 教师必须要为“师道”赋予时代意义。因此, 教师必须是把数学活动从再现展示数学知识的教转化成经历、建构知识的学生的学,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三是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的课堂教学, 只有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和有效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才能够全面落实。因此, 师生积极和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学实施的核心。四是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因此, 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与思考, 使学生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和德行, 使数学教学活动能有效形成, 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是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数学价值。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 应用性和生活化是小学数学的价值取向。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 使我们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数学走进生活。
三、开展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兴趣的影响, 学习兴趣高, 对此学科的学习就会主动、积极, 学习效率高。反之, 会很被动。教师让学习的知识都学了, 然而成绩仍然是不好, 没有真正学进去。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兴趣, 是因为数学教学的抽象理论性, 与小学生的感性认知发生了冲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妨把枯燥的说教变成趣味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到知识, 积极参与, 进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效率。
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 体会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 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 成为组合图形, 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 边动手操作边思考, 印象更加深刻, 记忆更加牢固。
创设竞争的情境, 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比赛竞争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到竞赛中, 争相拿第一, 思维比平时更加活跃。如在口算时,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 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 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 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 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体验到进取之乐。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5
辽师大数学学院研究生黄媛
摘要: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含义入手,比较国内外种种观点,全面分析得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特征,结合特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师生互动
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材的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人们对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数学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效教学的理念也逐渐深入到了数学课堂中去。
一. 有效教学的含义
何谓有效教学?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人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双重体现。国内的教学专家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特征要求:(1)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2)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3)是富有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我国的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成长的所有因素中,单个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最大的主导因素。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美等国便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以标准来提高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地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开发的五条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是: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在课程实施中发展学习者的语言及文化素养;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发展角度看,学生需要知识, 更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这时自主研究探索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上教与学的融合,都与教学有效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从课堂的角度,谈谈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如何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笔者认为,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二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三是师生的合作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发展;四是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 有效教学的策略
1.教学目标
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是针对教学目标而言的。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科学、准确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1).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达成。与原有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即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三维目标应具体到教学活动中去,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2).确立有效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基础知识,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从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人手,让新的数学知识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接受新的内容。
同时,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指出本节课学生应该了解哪些数学事实,理解哪些数学概念,掌握哪些数学原理、技能和思想方法,培养哪些态度和价值观,应该反映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本身便可以自我评价。
2.教学方式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现。教师是教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实现有效教学。(1).观察发现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的学习状态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2).生活实践
数学源自于生活,而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应用于生活,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教师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比如最优化问题,分期付款问题,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3).信息技术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十分突出的优点,如声、文、图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因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重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都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就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尽可能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1).充分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教师的备课完全是为学生而备的,离开学生的备课是盲目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接受能力及其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才是有效的。(2).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气氛 ,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关注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有创新思维,教师应给以充分肯定,使之得以借鉴和推广。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4.自主探索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设计好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可以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是权威,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说,学生就得怎么做。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也不高。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促进学生主动地进人最佳的学习状态。(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合作探讨过程中,通过交流能得出结论。将数学问题渗透到有意义的情境中去,从而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具体化,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从而学会学习。(3).引发思维的提问策略
适时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掌握提问原则、把握提问时机和讲究提问方法,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思维转折处,新旧知识联系处,教学环节关键处以及学生思维的“盲区”,从而使提问有效。(4).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例如一题多解,改造旧题型,更换现有条件等等,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去总结,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去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高校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 数学教学 有效性
数学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数学有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数学有效性教学方面存在问题有着多种形式,不同高校由于客观因素的
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缺乏
足够的热情,却是当前部分高校,尤其是非工科类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数学有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数学有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数学自身的特征决因素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内容比较枯燥,知识体系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乏味,畏难等抵触情绪,影响了数学成绩的进步。同时数学结构比较严谨,系统性比较强,为在大学课堂开展有效教学制造了客观方面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
其次,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核心的,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对相关知识进行总体的概括,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的吸收,然后通过测验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的高校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在部分高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填鸭式教学依据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有关数学的定义,定理和重点知识做相关的介绍。学生被动的听讲,囫囵吞枣式的接受,然后依靠死记硬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都无从谈起。最后通过考试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评。传统教学方式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将学生思维限制较为狭小的空间里,对于学生的成才与成长都有着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严重的影响,是高校数学教学成绩不能够进步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高校数学有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提高高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一定措施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培养高素质人员的客观需要。
1、引进元认知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和数学思维模式的形成。在经过一段时间
的教学实践之后,学生能够在理论基础,创造力及发展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有鉴于此,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引进元认知理论是较为理想教学方式,能够解决高校学生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元认知是哲学概念,是对认知的认知,强调思维控制,能够提高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能力。以线性代数为例,线性代数是高校数学教学中内容比较艰深的部分,学生在学习此章节的过程中普遍反应掌握困难,并且难以理解。例如,在线性代数矩阵一章学习过程中,由于在本章节中概念和运算比较多,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激发出学习的热情,但是,如果按照元认知理念,在学习本章节之前,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在预习中一是需要掌握矩阵与行列式有何区别?二是弄懂任意两个零矩阵是否相等?三则需要学生熟悉两个矩阵相加与相乘分别有何条件?四是A , B 为同价方阵是否有A 加 B 的平方 等于 A的平方加2AB再加 B的平方。在课堂的教学中由于很多问题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有实质性进步。
2、以实践为突破口,提高高校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是数学学科的显著特征。从理论形成角度分析,数学是从实践中来的,当然也需要对生产实践进行指导。同时,以实践为突破口开展数学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假设科研所某株植物的基因为BB,Bb,和bb。常规染色体有如下规律,每个后代能够从亲体基因对中继承一个基因。假如基因由B,b控制,那么就会产生BB,Bb,和bb三种基因。另外双亲结合概率如表,问植物任意一代三种基因分布情况。
在本例中,教师以科技前沿问题为切入点,增加数学教学趣味性,将复杂线性代数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进步。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高校数学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充满兴趣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例如,某人体重100公斤,如果每周吸收20000kcal的热量则体重不变。现在计划减肥到75公斤,拟计划如下:第一部分,不运动每周减肥1公斤,热量吸收逐步减少,直至1000kcal,第二部分,每周吸收热量不变,直至通过运动达到减肥目标。求运动减肥计划安排。
在本例中,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减肥问题为突破口,将复杂、深奥的一阶非齐次差方程问题进行生动,形象的阐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吸收相关知识,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结:
总之,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树立数学思维模式,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现实的意思,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艳,吕堂红.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2-23
[2]张唯春.对线性代数若干问题的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4-15
[3]郭德红,案例教学的要素和方法[J].衡水学院学报.2015(2)12-13
提高有效性优化数学教学 篇7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优化数学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 人们认为一个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堂上独当一面, 应该成为知识的权威, 什么数学难题都能解出来, 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能说会道, 这才是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刻意强调数学教师要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和灵魂人物,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原来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 而忽略学生学的育人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经过无数实践, 人们对教育教学也进行着有力的改革, 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把学生的地位摆在主体的位置, 这是人们的共识。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不要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权威而唯我独尊。相反应该是和学生心连心手挽手, 带着饱满的热情, 怀着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指导去走向每一个学生, 就像春天的和风细雨, 做到润物无声。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的美好感觉。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消除各方面的顾虑, 感觉到他们真正主动的地位, 也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栽培, 从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师的关怀下实现自主学习。
二、创设和谐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这给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顾名思义在教学时, 教师不能一味地去讲数学, 如果是这样, 原本抽象的数学只能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 长此以往还会对数学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告诫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发现问题并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 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些宽松而和谐的教学情境, 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学情境的创设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也不是去浪费精力, 更不是追求课堂的华丽和热闹。因为这样做, 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会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恰当的情境中, 学生们学习起来十分轻松, 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会化难为易, 学生个个求知若渴, 非常的投入和执着。长此以往会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在感受到数学魅力的同时, 越来越喜欢数学, 而越喜欢数学就越愿意去学数学, 越钻研数学就越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看来, 创设情境,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在创设情境中, 我们要做到目标明确。创设的情境首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思考, 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这就要求创设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的作用,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争取做到明确具体, 耐人寻味, 趣味横生, 还要富有启发性。创设的情境可以是讲故事, 也可以是做游戏, 还可以是演节目等等, 这些直观演示的情境都会令人喜闻乐见。我们要力争用情境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去打动学生, 去感染学生。此外,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教师要站在教育的最前沿, 创设的情境不要是陈旧的、落后的、乏味的, 而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 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最有价值的消息, 尤其是一些流行的东西, 时事性比较强的东西, 更能扣人心弦。可以是备受大家关注的国情大政、财政预算、国家统一、奥运会、奖牌数量等等, 这都是很好的题材。
三、引入生活话题, 让学生高效参与
教学要和学生的爱好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顺应学生的发展, 他们就会聚精会神, 积极思考, 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会迅速地掌握, 持久而牢固, 印象深刻, 运用自如,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受此启发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当好“火车头”, 带着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在课堂四十分钟上奔跑。比如, 在讲“分数的意义”一节课时,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了分数的意义, 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话题之一就是引进2008年奥运会, 根据预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 除政府提供少量补贴以外, 五分之四以上的经费将通过奥运会开发市场来实现。话题之二谈到奇妙的人体, 婴儿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五分之四, 成年女性水分占体重的五分之二, 成年男性水分占体重的五分之一。这两个话题一个谈到了国家大事, 一个与人的本身息息相关, 学生十分感兴趣,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除了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之外, 他们还各抒己见, 说了更多与此相关的知识。比如, 今后要攒住压岁钱, 去帮助别人;也有的说我们要及时补充水分, 让健康之树长青。原本是一堂单一的数学课, 结果被孩子们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用生活的眼睛发现了许多不平凡的知识, 分数意义掌握了, 学生视野开阔了, 一举多得。
四、鼓励节外生枝, 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 每个人都学到必须的数学。这句话说得好, 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生活具有多样性, 学生也有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看到的事物也是多姿多彩的。毕竟每人的思维方向和思维结果不一定都顺应教师的教学意识。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课堂上的“节外生枝”, 不要把学生们束缚在自己的狭小天地里, 学生们老是跟着教师的思维那样做, 只能是坐井观天。我们应该承认, 学生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个性, 实施因材施教势在必行, 尤其是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和特异功能, 更要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千万不要摧残。我们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创新, 去设想,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也要鼓励他们不拘一格来解决问题, 要予肯定和赞扬。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和爱护才对。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篇8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结果约是59.049%。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把它放在数学教学中,会发现我们付出了很多,做到90%很不错了。但教学的环节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组成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为基准最终产生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一系列教学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可能结果是59分,一个没有有效效果的教学过程。从事数学教学的同行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特别对农村学校的老师来说,这个问题更加尖锐。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其教学的有效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影响教学的因素
1. 存在的思想问题。
在思想上,压力大时,有的时候有畏难情绪,工作多时,有的时候得过且过。我在教学中,就遇到一些压力,如学生管理的压力———学生不守纪律,难以管教;时间压力———工作多,负担较重,等等,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思想问题首先干扰了教学有效性。
2. 对新教材的理解程度不透,备课不充分。
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的体现。我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案是经过精心策划之后的教学思路反映,要花大量的精力,有的时候忙不过来,就匆匆地看两眼教材,然后进入课堂。没经过深思熟虑,没有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效果可想而知。
3. 课堂教学处理不到位。
一个班级,学生差异很大,接受能力不一样,高分能进年级前几名,低分在年级最后,教学处理不到位,导致两极分化严重,课堂教学有效性不理想。
4.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多种,学生的基础差,老师备课不充分,讲课条理不清,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性,时间拖拉,缺乏对学生的正面评价,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初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实践与思考。
1. 热爱教育事业,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节时,当我看到那么多的学生,捧着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时候,看到手机里无数条祝福的短信的时候,内心的满足感、自豪感与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化成了事业上的动力。热爱教育事业,对它产生强烈的感情,才会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有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心,为有效教学创设了非常好的环境,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2. 深入备课,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成功的将军绝不打无准备之战,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福建省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有一条是学会应用。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节中,将实际问题抽象问数学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如果不深入备课,就会简单地介绍一下仰角、俯角、坡度、坡比等概念,画好示意图,让学生会算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学会的只是纸上谈兵。而教师深入备课就会知道,学生需要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自主进行画图和计算,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有一道小球摆动的例题,求小球摆动到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我将实际问题给了学生以后,让学生自己画示意图。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懂什么是高度差,甚至把同一水平线上两点间的距离作为高度差来求。所以深入备课,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
3. 课堂教学,是达到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这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随着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教科书的使用上也随之改变。《标准》提倡教师要创造性、科学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从过去“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从“教”变到“用”,意义大不相同,为教师研发教材、科学地使用教材留下很大的自主空间。
我在教学中经历了几次教科书的改版,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到,无论怎样版本的教科书,由于受篇幅、学习学时的限制,它只能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呈现交付师生在教与学中使用,不可能照顾到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不同的具体实际的差异。因此,教科书这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科书提供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使教科书“校本化”。
(2)变“空洞的数学活动”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已经逐渐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但农村初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数学活动往往是形式上的活动,是表面的、空洞的,无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么成了费时低效的“满堂言”,要么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最容易走两个极端。
在创设有效数学活动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活动应具有适度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挑战。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活动停留在活动的浅层次。
(2)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
(3)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例如我在华东师大教版七年级下“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数学活动里,让学生练习解
方程组:2x-y=4 (1) ,2x=10-y (2) 。
我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共四位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
的做法是:由 (1) 得2x=y+4 (3) ,把 (3) 代入 (2) 得y+4=10-y。
把y=3代入 (3) 得2x=7,
∴方程组的解是x=7/2, y=3。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学生:“他的解法非常正确,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变“无效的练习”为“有效的学案”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懒”、“散”的思想,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往往不能落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针对性,把“无效”的练习变为有效的学案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使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能满足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能人人“学数学”。
4. 提高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由于数学有其突出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时也有其特殊性的表现和要求,如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性比其它学科要高,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等。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金钱,只是失去一点点;如果失去了毅力,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兴趣,那么你失去的就是整个未来。”所以,我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习材料生动活泼、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能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例如在学生学了概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商场有奖销售所设奖券中奖机会大小;学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用“腕测法”估测物体的高度;学了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美……
学生只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9
一、创设多种情境,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科学, 数学自身的“生活性”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如学习“比较分数大小”采用数学童话《猪八戒分西瓜》故事导入,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产生了迫切的心理需求———解决问题,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好帮猪八戒分西瓜。
2、创设生活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意力也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针对教材中的内容我设计了“数学医院”让学生找出算式中的错误。“开火车”完成口算题卡上的题目。“我是小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讲解题目。“今天我是小老板”结合“元、角、分”练习, 完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竞争情境, 在练习课上这种方法我采用的较多, 如“夺红旗”“男女大比拼”“看谁算得快”“哪个组最捧”“我能行”等竞争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二、提供开放题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大多数时候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问题空间封闭, 不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设计有梯度、有深度的练习题, 把重双基的基础题与重能力的开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数学训练, 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真分数和假分数》时, 我设计了星级闯关的练习题, 一星级题目是针对概念的判断题夯实基础。二星级题目提升知识理解: (1) 写出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 (2) 写出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三星级题目升华知识灵活使用:
当X时, 它是一个真分数。
当X时, 它是一个假分数。
当X时, 它正好是0。
当X时, 它正好是一个分数单位。
当X时, 它刚好为1。
三、提高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1、用好教材中的线段示意图
新课程以来, 线段图示意图虽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逐渐减弱, 但是分数乘除法应题中的数量关系如果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会使应用题化难为易。在接触分数应用题之初我就有意识地教学生画线段图, 让学生明白线段图不能随心所欲地画, 要根据题中数据选择合适的长度, 要尽量画的标准、合理、美观。在大量的画线段图之后, 学生就会发现解答分数乘除应题的规律。这样的教学, 能较为直观的找出题目中的“量”和“率”对应关系, 便于学生分析, 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题。
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 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我们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教科书, 使用教科书, 从而提高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比如我在教授《圆的认识》一课时, 课前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因为通过课前预习、尝试, 学生们基本学会了使用圆规, 因此课上在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 我没有按教材顺序去研究直径、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 结合答题卡采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
总之, 我们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 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学习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相对容易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四、布置前置性作业, 优化教学过程
中高年级小学生, 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业, 让学生通过先做后学, 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 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追寻的目标, 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越来越精彩。
摘要: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理念也走进了课堂, 全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充满激情, 学生充满活力, 一堂上得是热热闹。冷静下来, 反思那些新的教学方法, 感到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改革的形式, 丢掉了原有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 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不断完善和创新, 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
关键词:激发兴趣,改变数学训练,有效处理教材,布置前置性作业。
参考文献
[1]迟振凤《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教学有效性 篇10
因此,情境的设计应注重有效性,下面谈谈情境创设的几点体会.
一、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学生喜欢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可以构建“以动制静”教学模式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
例如,创设实验情境,将数学知识通过操作实践使之简单化、直观化.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类比、归纳和总结等方式,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如,对于“角平分线性质”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以下步骤和要求完成:
(1)画出任意一个角∠AOB;
(2)作出∠AOB的平分线OC;
(3)在OC上,任意找一点D,过点D分别作OA、OB的垂线DE和DF;
(4)量出DE和DF的长,试着判定DE和DF是什么关系?
(5)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证明你的这个假设吗?
这样的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体现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画角、作平分线、取点、过点作两条边的垂线、量线段的长、猜测两垂线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等,整个过程,教师的实践性问题情境的给出,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实践的充分体现,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出假设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情境———促成“做中学”、“学中做”
如,学习“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导入时,教师以一个实际问题而导入新课,如,现在有三条公路,两两相较于A、B、C三点,在三角形ABC区域内,建造一个车站,使这个车站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那么,你能帮助工程师找到这个点P吗?让学生讨论、交流,而探讨出车站的具体位置,并说明理由的教学,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改变学的模式[1].
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时,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后,开展一个“火眼之睛”游戏,给出以下几个式子,如(1)2x-2=4x;(2)10-6x2-4x=0;(3)0.6x+0.8x=1.4x;(4)3x+50=4x+50;(5)1/2x-1/3x=1,在让学生快速反应,比一比谁先找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式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为有效教学埋下伏笔.
如,在“中、高线以及角平分线”等的学习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如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动手做一做,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等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其人,更避免因枯燥乏味的灌输和讲授.
三、故事情境———构建乐学氛围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教材,还是参考书等方面,都有许多科学家、数学家的故事,如果教学中,能巧妙创设这些故事情境,使学生随着伟人的脚步,走进数学世界,走进数学天地,领悟和感受数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权威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思维、不怕失败和他人的嘲笑等品质.
如,对于“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教学时,引用典故“生死签”的故事情境作为切入点,讲述古代的一个君王想用“生死签”来处死一名军机大臣,于是把每一支签都换成“死”……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谁可以让这个大臣死里逃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富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课之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促其独立去思考[2].
初中数学中的故事很多,常见的圆周率之父祖冲之;黄金分割定律;学习勾股定理时,借助于赵爽弦图、动手拼读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会互动课堂推波助澜,也增加了趣味性.
此外,利用故事性的趣味题,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给学生出一个计算题:一口井深15m,一只青蛙从井底想爬出井口,但是,这只青蛙白天只能往上爬3m,可是,到了晚上,又退回去2m,问这只青蛙多长时间能爬到井台上?
这个数学题集故事性、趣味性、智力游戏于一体,学生会主动思考,积极发表意见,并且,一天只爬1m,毫无疑问要15天,无容置疑,答案是错的,这个问题,最为智力题、脑筋急转弯而运用,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
四、作业情境———趣味化作业,拓展课堂所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传统的作业以背诵公式、公理、定理,以大量的练习为主,学生埋在作业堆里,兴趣无从谈起,积极性也被压抑.而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动,不喜欢静,不喜欢静静地思维[3].而如果有趣、好玩的作业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类作业应在体现好玩、趣味的前提下,也应该兼顾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使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商场等地方,调查商场、超市的促销活动,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促销活动是否是所谓的“血本大甩卖”等活动,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有效的情境设计,使学生置身于数学的教学环境当中,为有效教学增效、增色、增味,为有效教学的构建助一臂之力.
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到发展问题;其次,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要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该仅仅满足知识发展的需要,还要同时为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再次,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的一点是真实性原则.如果教学情境是编造出来的,可想而知,会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再好的教学情境也不能采用.
参考文献
[1]谢祝丽.论初中数学的情境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26.
[2]刘光辉.创设生活情境让初中数学贴近生活[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3):58.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
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评价中,一定要对教师一段时期的教学进行检测,看看教学效果是否有提高。所说的“提高”不是指教师在知识传授上传授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指学生收获了多少知识,一种信息知识的反馈,也就是所说的效果。建立高效课堂变成了重点问题。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规划,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此外,教师更应该立足于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这个时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策略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地位
1.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教这样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先回家独立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相关作业批改中找出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启发与引导学生解决相关的数学难题。就像布鲁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知识在获得上,就是一个主动行进的过程,学习的人们不该是信息传递的被动接收人,而是这一知识获得过程之中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进行相关教育时,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一个中心,教师在这个环节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向上发展,尊重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途径。
2.当教师讲到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家预习,把这个任务具体地布置到学生课后的预习规划之中,让学生对新章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对新章节的知识体系就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知识的穿线引导,对整章内容进行策略引导,利用串讲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地完成课后习题,根据学生做题的效果进行作业批改,进行综合研究,对数学中的难点要深入讲解。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独立地理解数学知识,做数学知识的掌握者而不是被动者,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是这项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说,应该尝试使用一些优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力的拓展。针对三角形的相关认识,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
1.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钝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的区别是什么?
4.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是多少度?
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数学材料知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中搜寻答案,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时候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查找,能够在心中建立一定的框架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内心树立一种善于怀疑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1.无论什么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小学的数学课堂来说亦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做到四个全面准备:
①要进行有效的备课。备课才能灵活使用知识,对于教学有很多利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指导。
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引导。坚持适当、适时、适应、适度与适合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③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動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课堂变得富有生命力。
④教师要进行富有效率的练习。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监控、反馈,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意到课堂情境的创设,以景导入数学教学知识,把学生自己的生活背景作为情境设置的首选角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便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优化课堂整体效率。
综上所述,有效性数学一定要对教师进行积极的整合,对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要素也要进行创新,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教学需求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效果教学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有效性的有益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发展更符合现代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可以让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变得最大化。因此,教师在遵循因材施教及教学中的规律这一前提下,也要让教学变得有益、有效率及效果,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燕.让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起来[J].文理导航,2013-01.
[2]杨秀华.关于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2013-01.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初探 篇12
1人们为什么喜欢创设教学情境
不知人们发现没有, 所有的教学情境, 几乎都反应出五个方面的共性:时, 新鲜、鲜活;序, 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一气呵成;物, 情境言之有物, 句句落实, 不说废话;理, 所蕴藏之理能给以理知、智慧、心灵上的触动;味, 有趣。只是, 教学情境有优劣之分, 不能一概而论。在回答上课的师、生, 听课的教师、教研员为什么皆欢迎教学情境前, 先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 让大家感知一下教学情境。如, 一堂数学课《角的认识》, 在教学的结尾处, 有一位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是一个角, 你会把自己怎样介绍给别人?
针对这一案例, 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如:阿王编辑:换一个角度想想, 案例彰显的就是情境创设要不要讲究真实性的问题。一般而言, 情境创设讲究真实。这里的真实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或即使是虚拟的, 在生活中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现象, 能找到它的影子。“我是一个角”, 这在生活中是绝对不存在的事实!为了使自己的评价不片面, 课余时间里, 我又在教师群聚的地方, 抛出了同一话题。众教师都说, 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不合常理, 数学学科绝对不是语文学科的“变脸”。学生回答:我是一个角, 有两条边, 一个顶点……不但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只能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
阿王编辑认为这案例中的教学情境, 已涉及到一个情境创设的本质问题, 他特还咨询了三位名师, 看法都不尽相同。华应龙说, 现在讲究学科整合, 倡导跨学科, 把语文上的方法, 移植到数学学科中去, 何尝不可呢?徐斌非常反对这样的情境创设, 他说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 那教师的这一情境创设, 违背了数学学科求真的原则。钱守旺的看法更是不同, 他说这不是情境创设, 只不过是对知识的一种巩固 (提问) , 没有因为为了知识的掌握而去创设出 (有效的) 教学情境。
笔者也请教了小张编辑, 他说教学情境属于外在的引导范畴, 是如何引导的技术问题。教学情境的引入, 其目的无非是利于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 达到教师外在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为什么数学教学中人们也喜欢创设情境教学, 笔者以为真正的原因几乎都源于倡导情境教学, 更多教学情境, 更多体验过程。从这案例中就可以看出, 关键在于那位教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才会为教学情境创设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境。
2有效教学情境是怎样创设的
谈教学情境, 必谈情境教学, 教师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创设出好的教学情境。在一线教学中察觉, 仿佛数学教学情境竟然成为了驾驭课堂省力的支点, 教师总在为设计出好的教学情境努力地追求着。情境教学, 可谓是“舶来品”, 由语文学科转移到数学学科, 但它的地位却得到了《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确认:“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许创设出有效的数学情境, 将成为今后很长时间探讨数学教学的黄金话题。当前, 非常需要对有效教学情境集中研讨, 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刨根问底, 才能充分实现情境教学时体现的有效性。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 人人都能知道数学教学情境贵在创设, 而不明白创设的内涵是什么?看一堂课中的数学教学情境, 可说多数人对创设的理解都还只停留在感性上, 以为创设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所去创造的一切条件, 有创设的教学情境就会是好的教学情境。案例中的情境, 如果以感性上的创设去评判这一教学情境的优劣, 看得出旧的评价标准是有问题的, 那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为了巩固知识而提出的问题过渡, “假如你是一角……”准确的说它只能算作是形似而神离的教学情境。
生成有效性的教学情境, 除考虑感性上的创设因素, 还需要结合恰当的情境教学, 并加上科学的融合才行。多年的教学感悟是, 教学情境多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一种教学资源的调配, 一种恰到好处的应用。如笔者近来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0厘米, 宽15厘米, 容器里装的水深8厘米, 将一个物体沉入水中后, 水面上升了3.5厘米。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 第一次面对这类求容积的应用题, 是有难度的。记得当时我将“曹冲称象”和“乌鸦喝水”两故事引入课堂, 学生在一瞬间就明白物体的体积, 就是容器的长乘以容器的宽的积, 再乘以物体沉入水中后水面上升的3.5厘米, 这一教学情境给我的触动是很大的。在那天的课后反思中我这样写道:教学情境, 创设的内涵绝对不止是为教学提供条件, 更应是“有创见地展示新设计”。情境教学在这里所体现的就是有创见性, 但它并不一定都是有创造性。
3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情趣和情真, 这三者可说是情境教学实现有效性的重要构成要件。从大量的数学情境教学中可以得出, 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多犹如戏台摆在“前面”的东西, 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最易让人看到, 也有一些无关紧要的成份夹杂其中;情趣, 是否成了创设的关键因素, 可它多像戏台“外面”的东西, 不容易被看见或想到, 可又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情真, 仿佛总是隐藏到了教学的“后台”, 很容易被忘却, 但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想想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 并且魅力无穷, 又变化无常?原因也许就在于情境教学的创设, 由情境、情趣和情真组成了3×3=9教学情境的多变结构。
在实践中发现, 只要富于情境教学的情境、情趣和情真的内涵, 教学情境就不会是虚设, 更会像逢见春光一样。春, 不制造草木, 而草木到春自生;光, 不打磨暗物, 而暗物到光自明, 课堂“三维目标”的教学意义就会得到提升。我们更应明白,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实施情境教学, 必须有目的地突出有效性, 在情境、情趣、和情真这三点上着力才行。
4怎样在教学情境中突出有效性?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更应上升为一种理念, 更要落实于“行动”中, 更需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把“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为此, 还应注重五点:
一是明确教学情境的类型, 一来便于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来便于情境教学时不出现盲人摸象的局面。通常可概括为三大类:一是根据教学情境的内容来分, 一般可分成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创设等;二是根据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来分, 一般可分成色彩美创设、音乐美创设、形态美创设、表演美创设、语言美创设等;三是根据创设的信息来源分类, 一般可分成多媒体动画情境创设、声乐情境创设、游戏和比赛情境创设、特定演练场景创设等等。
二是必须明确教学情境不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的内化和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教学过程。一个是方法, 另一个是过程, 只有两者和谐统一, 才能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震撼和思想道德的教育, 才能使学生在优化的心理状态中, 展开描述性情境活动。
三是有效性学习是创设的前提。良好教学情境, 创设基于教师成功的想象与实践, 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教师只有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才能增加课堂情趣, 给学生发挥才智的空间。
四是各种创设途径得以体现“以生为本”、为教学服务的准则。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 教学中应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寓教于趣, 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 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数学教学有效性】推荐阅读:
有效性高三数学教学06-25
高校数学教学有效性08-30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09-28
数学有效教学07-13
小学数学的有效性教学07-18
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05-15
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06-08
数学广角教学的有效性07-28
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05-20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