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2024-09-25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精选12篇)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1

“有效”是指一件物品或一项活动具有预期所要达到积极的或肯定的结果的程度。当付出的代价小而获得的“效”大时, 我们就说其“有效”。相反, 当付出的代价大而获得的“效”小, 或者获得的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时, 我们就说其“低效”、“无效”。高三的语文复习, 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 时间紧、任务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有效教学”。

一、目标的明确性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 (E.A.Locke) 提出的“目标设定理论”认为, 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 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能实现目标。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目标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 严格依据教学目标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 达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在复习教学中,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明确、具体。课堂教学中应把要达成的目标清楚地告诉学生, 大的专题复习可分解为若干小的教学目标, 力争每节课达成一两个目标, 要讲清该知识点在试卷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所占的分数, 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以便学生课后对照目标总结归纳, 使学生每节复习课都学有所得。

二、计划的科学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了计划, 可以减少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随意性, 使目标有了可控性。对高三语文复习这样一项内容庞杂、复习时间横跨两个学期的工作, 只有科学周密地计划, 并按计划认真落实, 才能使复习教学工作成为有效工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 将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工作做如下安排。

1.复习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教材内容的梳理。第二阶段:考点第一轮全面复习。 (1) 以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翻译、科技说明文阅读、散文 (小说) 阅读鉴赏四个专题为主, 作文训练贯穿始终。 (2) 穿插语音、字形、标点、词语、病句、修辞、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九个专题的练习讲评。第三阶段:考点第二轮重点复习。以综合练习为主, 专题复习为辅。第四阶段:综合复习。进一步查漏补缺, 强化薄弱环节, 强化综合训练, 考前指导及状态调节。

2.在复习安排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第一轮全面复习, 要一项一项复习, 一项一项落实, 一项一项训练, 最后穿成串, 连成线, 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 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 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 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班级和学生之间的差别, 做到因材施教。二是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不足, 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过于频繁, 学生不堪重负, 同样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根据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三是要有灵活性: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学生学习状况结合, 可根据学生实际, 灵活地加以调整, 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 取得最佳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 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是学生活动的全部。要使课堂教学有效, 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效。

依据《考试说明》,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内容如下: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 字音:需辨析的都是常见或比较常见的字, 可依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基础进行复习。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 社会上使用频率高且出错率高的字都是考查的重点。命题趋向多样化, 除了以词为单位考查外, 也出现以句子为单位来考查的题型。

(2) 字形:正确识记汉字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 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可结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复习。

(3)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除了具有断句的功用, 还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可依据《标点符号用法》进行复习, 练习中要避免采用有争议的题目。

(4) 词语、熟语: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 常常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 做出最佳选择。选用时不仅要考虑是否正确的问题, 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高考的成语题, 往往从六方面设置误区, 即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重复。判断时先要弄清语境的意思、色彩, 还要弄清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适用范围、适用对象。

(5) 病句:结构上的语病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上的语病有表意不清、不合逻辑。考查形式除了客观性试题外, 也可用主观题考查修改病句。

(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考查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合理的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做题时要看题目要求, 要分析其意义指向要往哪个方面扩写, 语言表达要规范。压缩语段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概括与表达能力, 做题时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 要抓住原文中心, 然后决定取舍, 最后借助原文的词句组织语言, 规范作答。

(7)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句式指能够根据给定的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 与句子的连贯有关。仿用句式指在一段话中, 用填空的形式仿写, 不仅要形似, 还要神似, 要顾及中心、主旨。变换句式只是语言形式的改变, 不能改变其内容。

(8)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简明需要删掉多余词, 消除歧义。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的统一, 句式的合理, 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得体要注意表达方式, 交际的目的、场合、对象, 还要注意敬辞、谦辞的使用。

(9) 修辞: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修辞可以单独出题考查, 也可以在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语言知识的备考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在平时要多留心一些易混易错词语的读音、字形, 把它们积累下来。一要常备工具书, 随时查阅;二要准备积累本, 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三要准备错题本, 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 时常翻阅, 加强记忆, 避免重复错误。

2.古诗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主要是检测通过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到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 因此, 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

文言实词的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 坚持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 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

(2)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取材范围从体裁上看, 诗最多, 兼顾词、曲。从年代上看, 以唐宋诗歌为主。从题型上看, 以问答题为主。训练的两项基本要求:一要立足课内, 巩固知识, 学会迁移;二要理解作品, 解读内蕴, 确切表达。复习教学的三个基本方法:一是“读”, 即读典型精要的鉴赏短文;二是“写”, 即写简短而完整的鉴赏文字;三是“练”, 即选择适量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的有效做法为: (1) 明确文体特征, 整体把握主旨; (2) 掌握各种手法, 构建知识体系; (3) 指导答题技巧, 总结答题模式; (4) 分析题干内涵, 明确问题指向。

4.作文。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了解时代脉搏, 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 要多读书报时文, 收集鲜活材料。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 重积累, 重感悟;练思维, 练规范;促升格, 促个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 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 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复习教学中, 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 要将高分作文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 让学生真正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四、措施的有效性

有效的措施是落实计划, 达成目标的保证, 只有措施得力, 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专题复习备课要认真。教师要全面把握专题知识的相关内容, 把握重点、难点, 深入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 寻找考试热点和命题规律。

2.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对专题知识点的讲解要精练, 总结规律, 突出重点, 每节课讲解中都要有重点, 反对一节课没有侧重, 平均使力。在知识的处理上, 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注意记忆, 哪些知识要加强理解, 记忆性知识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规律, 可采用图表法、联想法、抓关键字法等方法, 以便学生记忆。还要结合遗忘规律, 适时提醒学生复习回顾, 防止遗忘。对于理解性知识, 在讲清基础知识后, 要通过练习, 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 讲练结合, 才能产生实效。

3.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调动学生以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一节课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练、写, 该读的读, 该提问的要提问。

4.及时检测, 反馈教学效果。每个专题复习完后, 教师要组织适量的习题, 检测教学效果, 可采用教师批改、自改自查、同学互改等形式,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学做出调整。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2

“教”学成功,“备”字先行。教学准备是指在教学工作展开之前,教师和学生在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条件及其对教学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这些条件要保证教学行为的成功,二是要保证教学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行为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历史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和准绳,能完成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三维目标,反映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教学的价值追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他们关注的依然还是“知识与能力”,而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得不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统一体。所以不但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考的方法。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发展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改变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根本保证。所以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而不仅仅是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的设计应当注意学习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要求应具体明确,目标层次要清晰,要有针对性。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目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要求的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学习要求应当是具体而明确的,层次和梯度是非常清晰的,而且必须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和便于检测的。只有如此,教学目标对学生所应有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等才可能得以发挥。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目前,我们有新标准及依据新标准编写的多种版本的历史教材,这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可贵的一步。但可以明确地说,有新教材,不等于有新课程,更不等于有新的课堂教学。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况且由许多经验丰富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教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材的处理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的班级和学生。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这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尽情释放智慧,在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合理创造,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原版”适当舍弃,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3、充分了解学生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己有水平和准备情况,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有效的。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原有准备和实际情况,是指首先要确定学生历史学习的原有基础和历史学习的现实需要,尤其要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这种动力,才会有学习的冲动,才会有努力的行动。学习最终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不考虑学生学习需要的备课与教学是盲动的,低效的。只有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备课与教学才可能有针对性,历史教学才可能有实效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史教师了解初中生的学习需要,可以有多种渠道,如平时观察、作业反馈、访谈交流、调研问卷等。

4、有效培养学生的通史感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策略研究

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提高与别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表述的理解能力,为更好地学好其他学科和专业奠定基础。试想,连别人说一句话都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还怎么和别人沟通呢?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开展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乐于复习语文,真正融入复习语文的氛围中去。

一、高三学生特点及分析

高三学生有很多特点,以下是比较突出的特点:

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到了高三,它们仍旧是学生发展的显著特点。有的学生信心十足,在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在思想上有远大的理想,热爱学习,基础扎实,成绩优异,为人乐观向上;但是有些学生则是比较迷茫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明确未来的方向,被动地学习;甚至一些学生是自暴自弃型的,他们学习基础差,严重偏科,可能是努力过,但是成绩没有提升,从而更加消极,放弃了学习。

高三学生有着一种赶紧毕业,离开这种学习压力氛围,去升入自己心爱大学的强烈愿望,因此,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情绪波动都比较突出,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容易紧张,面对考试比较焦虑,成绩上不去时会急躁难受。特别是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急于求成,脱离了现实,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失望,这时候,他们很可能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意志消沉,成绩急剧下滑。

二、復习原则

根据高三学生的特点及分析,我总结了如下复习语文的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高三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因此,老师在制订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把握这一关键要素,明确考试的重要方向,给学生界定好考试的范围,多做历年真题,总结分析出题要点,做好预测,以便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语文复习要立足教材,教材是考试出题的基础,抓好基本知识点,方可在考试中有所突出,复习的时候,老师要挑选一些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全面发展。

2.面向全体,分层达标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语文的时候,要针对全体学生,公正公平,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还要适当地把重心放在那些语文基础不牢固、学语文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这样才能使班级整体的语文成绩上升。

3.强化学生的基础,突出重难点

老师要把握高考试题中基础题的特点,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类题目,容易得到分数,老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有了思路才能使复习效果更加显著。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老师要正确引导,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讲解不同的阅读特点,例如议论文,要着重看论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等,教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4.民主团结,共同进步

在复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不要一直按着自己的计划走,要看学生实际情况做些变动,而且还要听取学生好的建议,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促进语文复习的方法,如果适合,要适当地实施并观察效果。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不仅形成了一种民主的氛围,更加凝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复习中,提高语文成绩。

三、语文复习方法

1.四轮复习法

(1)第一轮,整册复习。根据考试大纲,确定整册书的重点,按照以下复习步骤,首先,梳理几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强调难点,然后带领学生做相应书中的巩固练习,最后重点讲解其中的问题,通过这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轮的复习,旨在让学生对高中所学的语文课本有一定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有一个体系可以使学生将这些内容串起来。

(2)第二轮,模块复习。根据历年语文高考真题,按照模块进行复习,例如识记现代汉语拼音、字形,正确使用熟语、成语,修改病句,文言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不同的模块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复习,帮助学生学会答题方法和技巧,争取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不会做的题争取分。

(3)第三轮,综合复习。前两轮的复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细节方面的复习,比较具有针对性,而高考语文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所以,老师同样要注重对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方面的复习。这一轮,重点要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块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要进行模拟考试,积累学生的应考经验,在考场上临危不惧,提高语文成绩。

(4)第四轮,自由复习。由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把握程度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性,面对全体学生,老师即使因材施教,也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最后一轮,需要学生自由复习,查漏补缺,老师在一旁个别辅导,逐一点拨,归类知识,帮助学生提升。

2.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是对高考语文的针对性复习,我将其分为三个专题,积累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四轮复习的时候,同时进行专题复习,互相穿插,没有偏颇,这样才能做到充分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在专题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专题一,积累运用

高考语文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背诵高中语文的名篇名句,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理解内容,做到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强化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默写出来,如果默写的内容有一个错别字,那么这道题就会一分不得,背诵的辛苦也就付诸东流了。因此,在积累运用复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默写,同桌互换纠错,对于其中的错别字,要认真改正,争取下次全部写正确。

(2)专题二,阅读能力

阅读分为文言文部分和现代文部分。文言文主要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可能会出现适当文言知识的延伸。而现代文部分主要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现代文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做题技巧,例如把握文章层次,文章的叙述一般都有顺序,例如议论文,大都是总分总、总分、分总等;而记叙文,一般都是时间顺序、事件的发展顺序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的观点,方可把握文章的主旨。

(3)专题三,写作能力

作文在高考语文成绩中分数很多,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可见,作文在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一些学生在平时不积累素材,语言不丰富,导致作文分数难以提高,在高三的关键时刻,要想提高作文分数,也不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储备几个万能的素材,让作文充实起来,有话可说,达到作文的字数要求;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在最后两个月,让学生每天都写一篇小作文,让学生保持一种写作的感觉;最后,让学生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争取在拿到基础分的同时可以再提升一些。

总之,高三语文在高考升学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复习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我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学生实际总结了以上几点,希望为一些老师与学生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篇4

一、统计要细——以学定教

如果教师的讲解题题不漏, 肯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三大铁律之一, 讲评中学情即学生的考情, 教师要细致统计学生答卷情况, 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1. 准确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包括试卷考查知识点分布, 考查题目类型、数量和占分比例, 考试结果 (主要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 , 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 学生成绩进退情况等。在统计的基础上, 教师再对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掌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 在各个板块复习中的总体优势和劣势;明确学生在某一知识结构上的学习情况, 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环节、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准确统计、科学分析, 是有效讲评的重要保证。

2. 详细阅读答案。

教师既要统计数据, 从整体上了解班级学科考试情况;还要对学生个体的答题情况, 做好情况分析记录。教师要阅读全班试卷, 逐题看, 看在这一题中谁做得好得了高分, 谁做得不好得了低分, 并在自己的试卷上记下有优点或典型错误的学生的名字和得分, 以便于课堂上讲评每一小题时表扬或提醒或批评某某学生。也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上写批语, 如学生答案特别出色, 就在学生试题相应的空白处写上“好”“新颖”“传阅”等词语, 给予鼓励;学生忘答、偏答、错答的, 则在答案处画上横线、打上问号或写上“加强审题”等字样, 以示提醒。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答题的典型错误, 分析出错原因, 分清楚哪些是知识性失分, 哪些是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现象, 哪些是个别现象。这样, 学生能从老师的点评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汲取失败的教训;感受到老师认真、细致与负责的态度, 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仔细阅读学生答案并做好情况记录, 是有效讲评的必要步骤。

二、目标要清——每课有得

学生每次考试都会暴露许多问题, 而高三时间紧迫, 一份大综合练习基本上要在2~3课时内讲评完毕, 任务非常重, 所以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 而要目标清晰, 每节课都应该有中心、有重点, 一般来说, 讲评课要选择以下几个关键点:

1.得分率低的题目。虽然失分多的地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但肯定是存在问题较大的地方, 教师必须讲析, 尽量让学生深入掌握。要引导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有的是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 有的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有的是答题的“点”没有踩准, 有的是教师未讲到、学生未复习到。

2. 学生的典型错误。要结合学生的答题步骤, 诊断症结, 究查根源, 探讨他们存在的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失分, 失分的关键在哪里。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 弄清楚是知识欠缺 (如答不出或答错) , 还是能力欠缺 (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 ;是审题失误 (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 , 还是技术性失分 (如错别字或卷面不整洁等) 。要把这些作为试卷讲评课的重点内容, 让他们懂得在以后的考试中如何克服这些毛病。

3.试题考查的重难点。对试卷内容的分析要从语文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 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 可以不讲评或点到为止。一般而言, 讲评一份信息含量大的试卷, 我们要把重点放在阅读和作文及能力型新题上, 重在思维启迪和规律总结。对于创新性题目, 教师要认真备课, 讲评时要进行知识拓展, 要归纳方法, 不可淡化处理。难点不一定是知识重点, 也不一定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教师应该结合语文主干知识和主要能力去进行分析讲评。

每节课都选择那些难度适宜、多数学生存在错误的题目作为主要讲解内容, 要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关键的问题, 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学完以后, 知道了自己的主要缺陷, 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三、过程要活——以生为本

语文试卷讲评课最低效的方式就是教师越俎代庖的“一言堂”, 试卷讲评是否有效, 不在老师讲多少, 而要看学生收获多少。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试卷讲评课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灵活采用多种方式。

1.点拨式。

讲评中, 教师要注重思维点拨,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答题思维。要注重教会学生整合知识点, 教师在讲评一个考点时, 要引导学生尽力去回忆以前讲过的考点知识, 让学生能做到前后知识勾连, 触类旁通, 形成一个知识链。对于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教师要进行专项点拨, 例如文言文阅读是难点, 得分率偏低, 有的学生没读懂原文、靠瞎猜来做题, 教师在引导他们阅读做题时, 先要了解五点: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了解了这五点, 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也就为答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式。

按座位分为四人一组, 通过小组讨论解答个人的问题,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 将他们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例如, 可以分成基础知识组、名句默写组、语言运用组、诗歌赏析组、文言文阅读组、现代文阅读组、作文组, 每组由一两个学生主持进行集体攻关、专题讲评。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维和交流讨论, 所以, 讲评时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相互启迪, 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更加有效。

3.展示式。

语文试题主观性强, 很多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 老师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答案,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展示优秀的答题范例, 让学生与自己的答案比较优劣, 在比较中明白怎样答题才规范。对于学生失分多的题目, 可以多展示一些错例, 让学生试着打分, 并分析失分原因。这样, 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会少犯类似的错误。因为分析的是学生自己的答案, 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 引起他们参与讨论的欲望, 也最容易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讲解要透——以教导学

新《课标》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等于不要老师讲解了。教师该讲的地方不但要讲, 还要讲得透彻;但讲得透不等于讲得多, 讲评试卷时, 教师就题讲答案是最省力、最省时的讲法, 表面上争取了时间, 但效率低下, 那么, 如何讲才有效呢?

1.讲解要依纲扣本。试题总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设计的, 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 试卷讲评时, 应把每个题目都纳入知识体系中, 紧扣课本分析讲解。教师要指导学生透过试题, 去探究命题意图和考查目标, 思考“命题者为什么要出这道题”“这个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和能力点”“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设问”“如何作答”之类的问题。经常这样训练,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设题意图, 答题时才能指向明确, 解题思路也才会清晰, 答题准确率也才会更高。

2.讲解要授之以渔。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培养的措施就是学法指导。所以, 讲评试卷时, 教师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要透彻讲解, 根据考纲并结合试题归纳出题型的特点、类别及相应的答题格式。如“本诗描写的景物有何特色?”考点是赏析景物特点, 答题步骤为:特点+具体描写;“本诗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考点是描写手法, 答题步骤为:手法+效果+情感。试题仅仅是个例子, 而题海无边, 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授之以渔”, 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讲评的效率才高。

3.讲解要拓展延伸。试卷讲评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延伸,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原题变换拓展练习, 教师在讲完原题后变换题干, 对某个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 引发设题解题的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只问情感。可变换成“这首诗是怎样表达孤寂情感的?”——只问表达技巧。还可变换成“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既问表达技巧, 又问情感。这样的变式练习不仅可以融合更多的知识点, 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的效果。

总之, 只要教师心系学生, 仔细统计, 目标清晰, 方法灵活, 讲解透彻, 就一定能够高效达成试卷讲评目标, 切实提高复习实效。

参考文献

[1].袁东升《试卷讲评, 你准备好了吗》,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2期。

[2].柴国华《高三如何高效讲评试卷》, 《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5

理科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固然有学生层面的原因,如理科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态度,思维特点导致的偏科等因素。理科班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习高耗低效,有的甚至认为,花时间学习语文还不如解几道数理化题目合算。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教学者的层面去思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即机械做题、机械讲评存在的弊端以及教师教改意识的缺乏。

对高三理科班学生来说在高中的最后一学年,挖掘潜力对高三理科学生固然有着诸多的困难,但惟其薄弱,才有提升的可能。教师只有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的机械练习与机械讲评的教学方法,抓住高三阶段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结合高三理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积极探索与钻研,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并在“发现”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理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理科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

有些理科生之所以语文学科成绩落后,与他们对语文学科一贯的态度、缺乏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面狭窄等因素有关,更与教师缺乏教改意识、没有结合理科生特有的思维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忽视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关。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练习与考试、机械的习题讲评几乎贯穿了整个复习阶段,学生对这一成不变的传统模式势必会产生倦怠心理。教师本身缺乏教改意识,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则使高三理科班学生“苦不堪言”。如何实施有效策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和机械的试卷习题讲评模式,引教学的源头活水进入课堂,让高三语文复习的高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考试、试卷讲评固然是整个高考复习阶段的主旋律,但语文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甚至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却要以其他理科的复习方法试图改变学生的落后面貌,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复习方法,在常规的教学环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高三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要结合理科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充分利用理科生的思维优势对其加以良好引导、培养和训练,有效提高理科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二、营造课堂语文气场,用个性化教学吸引学生

营造课堂语文气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对高三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这个师生对话交流的特定环境,创设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用个性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三理科生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因此,教师不妨发挥个人的魅力,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风采,营造个性化的教育氛围。同时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特定的交流空间,对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深度解读。对素材的思考与解读是对高三学生必备的写作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高三阶段,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备考,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把握关键的教学时机。实施有效策略 新接手班级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与把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高三起始阶段,对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情况有必要做实际的调查与把握。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你认为语文学科中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你手头还有那些语文复习资料?你在语文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多少?你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吗?你拥有哪些课外杂志?

http:/// http:/// 试卷讲评和分析环节:量化分析,增加认同感

卢梭认为,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学习的最好的也更为可靠的办法是“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因为“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的动力”(《爱弥儿》)。可见,现实的成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高三理科生的思维注重结果,比文科生更功利。在每次的试卷评改后采用量化措施,用数据说话;建立薄弱学生学习跟踪档案。因为理科生对数据和数学分析方法比较认同,所以量化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增加认同感,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分析,激发理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专题复习环节: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理科生为何对做数学题目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做这些理科的题目本身具有成就感,如果在我们的语文复习中,也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作为发现者的乐趣,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小说复习主题探究为例。教师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中,要精心挑选具有可探究性的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小说文本主题探究的复习中,引入汪曾祺的《侯银匠》、卡尔维诺的小说《良心》这些文本。学生通过自行提问、自行答疑的方式探寻小说的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从中体验到“发现”的成就感。

又如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结合2011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选取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进行诗歌鉴赏的理论复习。在文本的深入鉴赏与解读的同时,对词人的身世及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深入与链接,其中穿插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唤起了学生诗词学习鉴赏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复习文言断句时,选取了《世说新语》中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四、虚功实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在语文基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关注高三理科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积累要求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更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必要环节。但受到时间紧、学业任务重等因素影响,高三理科班的课外阅读和素材积累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学生一方面没时间看课外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课外书可读。许多时候,素材积累环节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从收缴起来的寥寥几本摘记中可见一斑。然而,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高三理科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在素材积累方面做好示范作用,让教师引导示范和学生资源共享相结合,在课外素材积累方面共同努力。例如,我用抽签的方式,每天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摘抄素材,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人物事件,但要有适当的分析与议论,并指出适用的范围。鼓励学生不定期购买相关杂志,实施资源共享,教师利用上届学生捐献的杂志分发给每个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更重要的是如何摘记,教师要交给学生素材积累的方法。理科生思维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做这方面的引导和示范。积累素材的同时,要照顾素材的广度和深度,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

里?你手头还有那些语文复习资料?你在语文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多少?你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吗?你拥有哪些课外杂志? 试卷讲评和分析环节:量化分析,增加认同感

卢梭认为,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学习的最好的也更为可靠的办法是“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因为“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的动力”(《爱弥儿》)。可见,现实的成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高三理科生的思维注重结果,比文科生更功

http:/// http:///

http:/// http:/// 利。在每次的试卷评改后采用量化措施,用数据说话;建立薄弱学生学习跟踪档案。因为理科生对数据和数学分析方法比较认同,所以量化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增加认同感,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分析,激发理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专题复习环节: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理科生为何对做数学题目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做这些理科的题目本身具有成就感,如果在我们的语文复习中,也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作为发现者的乐趣,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小说复习主题探究为例。教师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中,要精心挑选具有可探究性的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小说文本主题探究的复习中,引入汪曾祺的《侯银匠》、卡尔维诺的小说《良心》这些文本。学生通过自行提问、自行答疑的方式探寻小说的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从中体验到“发现”的成就感。

又如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结合2011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选取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进行诗歌鉴赏的理论复习。在文本的深入鉴赏与解读的同时,对词人的身世及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深入与链接,其中穿插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唤起了学生诗词学习鉴赏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复习文言断句时,选取了《世说新语》中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四、虚功实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在语文基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关注高三理科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积累要求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更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必要环节。但受到时间紧、学业任务重等因素影响,高三理科班的课外阅读和素材积累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学生一方面没时间看课外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课外书可读。许多时候,素材积累环节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从收缴起来的寥寥几本摘记中可见一斑。然而,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高三理科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在素材积累方面做好示范作用,让教师引导示范和学生资源共享相结合,在课外素材积累方面共同努力。例如,我用抽签的方式,每天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摘抄素材,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人物事件,但要有适当的分析与议论,并指出适用的范围。鼓励学生不定期购买相关杂志,实施资源共享,教师利用上届学生捐献的杂志分发给每个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更重要的是如何摘记,教师要交给学生素材积累的方法。理科生思维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做这方面的引导和示范。积累素材的同时,要照顾素材的广度和深度,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

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篇6

策略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复习热情

高三学生课业任务重,每天花较多时间投入到学业中,而长时间重复一项劳动会让大脑处于疲劳状态,这就使复习大打折扣。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开展复习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复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在每堂课上课前我会轮流请一位学生选择一篇美文跟大家分享阅读。美文选择可以是针砭时弊的杂文、情感真挚的散文、幽默风趣的微型小说等等,读完之后跟同学交流一下选择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理由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亮点,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期待,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远远比单一的训练练习更加有效。

策略二:依托课本,夯实基础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是一个重头戏,在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考试说明》中规定其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显文言作品的能力。由于古今差别,学生读文言文作品还是有些难度的,高考中的得分率也较低。这一块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整张试卷中的一个增长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掌握了方法,有了文言知识积累后,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对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五本必修及《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所学的文言文做一个整体梳理,可以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现象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一一掌握。只有把课内的文言文学好,才能更好地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进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要掌握一些实、虚词的推断法以及文言翻译诀窍。最后,在高三复习的后阶段,每天坚持做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形成语感,进而形成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得

分率。

策略三:重视数据分析,让讲练有的放矢

在高三讲评课中,查漏补缺是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关键。学生做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只是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复习是极其可怕的。为了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避免做无用功,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做数据分析,包括全班和每位学生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的内容包括横向的同类班级的比较以及纵向的每位学生每次模考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我可以了解本班与同类班级相比,薄弱点在哪一块,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指明方向。在一模考试成绩出来后,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我班在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这块平均得分是最低的,与最高分相比差整整2分。于是,我对后面的教学安排作了调整,每天精选一份选择题让他们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二模考试时,我班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这块平均得分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同样的,对每位学生进行纵向数据分析后,我对他们每道题目的做题情况了如指掌。比如,有的学生做语序排列题十次有九次选错,我就必须单独给他再做辅导并嘱咐他做相关练习,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点也一清二楚。这样避免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策略四:引导学生重视审题

审题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审清题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的尴尬境地,学生审题时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忽略题干的指向和限制,二是对题干的关键词语解读不到位。比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文言文阅读第9题: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义,概括回答。有的学生就没有注意题干中的“治学”限制,把“为人处世”的特点也归纳进去了。再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现代文阅读《凤凰眼》第13题:小说围绕普洱茶设置了哪些波澜?试分条简述。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答案每一小点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要求的“波澜”。绝大多数学生答案归纳为:(1)囤积的普洱茶卖不出去。(2)普洱茶开始热销。(3)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销售。显然,学生对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波澜”解读不到位。答案的每一小点应该体现“波澜”,也就是有“起伏”。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1)普洱茶从囤积到畅销。(2)凤凰沱热销但老陆又囤货不卖。(3)所有人认为老陆要提高价格出售双眼皮普洱茶时,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销售。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审题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从而影响了复习效果。所以,每次做练习时,我都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一定要分清题干的问题层次,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要考查什么,并注意题目的提示和限制,只有真正读懂题目,才能答是所问。

新课标下高三语文试卷的有效讲评 篇7

1. 面面俱到

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 一讲到底, 面面俱到, 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课堂气氛沉闷,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有时一张试卷要花上三、四课时。这样, 既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 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 单向讲授

对多数学生做对的试题不讲评, 错误较多的试题采取重点讲评。这种做法虽比前种好, 但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 形式单一。学生的收获是只会解一道题, 不会解同类题, 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 课前精心准备, 全面分析

第一, 分析试卷。教师在认真阅卷和改卷后, 要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 对试题的知识点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判断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图以及参考答案是否科学合理。这样在讲评时就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知道哪些内容应精讲, 哪些该略讲, 哪些题可按参考答案讲等。

第二, 分析学生。除了要统计分析整个班级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外, 还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 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方法的不足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上述分析可借助统计表进行。统计表可按照试卷结构来进行设计, 分为:论述类文本、文言文、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或传记阅读、成语、病句、语言排序、语言运用、作文等各项。

2. 讲前自主探究, 发挥主体作用

事实上, 学生做错的题并不一定都不会, 尤其针对读题不仔细、无意识地写错字等原因造成的错误, 学生看后能自己解决。所以, 在讲评前应该将学生的答题卡提早发放, 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纠错。如可以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订正, 也可通过学生小组间的互助讨论完成部分试题的订正, 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教师也可进入各小组指导。

3. 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第一, 讲评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切忌面面俱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非只讲重点和难点, 只是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很多, 教师应根据课前分析精心备课, 将上课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一般而言, 一份试卷中能体现本阶段专题教学重点的试题, 错误率高、迷惑性大的试题, 都是此份试题中的讲评重点。学生中存在问题较突出, 全班出错率高、得分率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或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 多次纠正, 但学生仍未掌握的就属于难点。

每次试卷讲评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和难点, 采用专题式的讲评模式, 而默写等识记类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简单讲解即可。

第二, 讲题要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高考语文命题不会重现课文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基础知识, 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这方面要做的事情是将题目按题型归类, 针对某种题型, 提出解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并在讲评试卷时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 讲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讲评试卷不能一讲到底, 而要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主导,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教师为引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应加强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要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 允许学生对试题发表看法或对讲解提出疑问,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饱满, 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及解题的方法。

4. 课后强化巩固

讲练结合是巩固知识方法的途径之一。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强化巩固, 这是讲评课的延伸, 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 并将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集中于笔记本上, 且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 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及时复习。

教师也可依据讲评情况, 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 再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 作为讲评后的练习, 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 通过反复强化, 巩固讲评效果, 以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重点知识。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8

我们的高考依据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载体。仔细研究一下高考试题,大部分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尤其是文言文体现得最为明显。试卷上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文言句式,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如果不熟悉教材,怎能在答题的时候游刃有余。可以说,让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那么,复习教材还能像讲新课那样再讲一遍吗,当然不妥,那样做必然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动动脑筋,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施教。怎样才能避免重复和枯燥呢?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以其中的一段故事“渑池之会”为例,仿照高考的模式出了三道题,分别体现了高考对实词、传记人物品格、文意理解的考查。我对学生说:“这是老师自己出的题,我相信同学们也很擅长出题目,甚至比老师出的题目更好!”于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此样式从文中其他段出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纷纷查找教材,认真研究,十分投入。同学们出好题后,小组组长整理到一块交给我,我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写在黑板上,共同研究有没有知识性错误,试题设计是否合理,最后我还对学生设计的题给予总结, 强调考点、高考考查重点。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这种复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很好地复习了旧知识,又了解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点还有欠缺,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进入高三综合复习阶段,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由最初的兴致勃勃到厌烦学习,成绩停滞甚至后退,而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仔细研究可看出,落后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处理教学难度的方法有关。可以说,把教学难点以较简单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很容易掌握,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令考生望而生畏。在复习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这一考点时,大部分学生对概括描绘一幅图景这类题型把握不好。我教给学生一种概括方法比较有效,下面就以杜甫的《日暮》为例: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告诉学生概括图景首先要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但须注意描述画面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然后抓住画面的时间、地点、季节及意象(景物)的特点整体概括,景物特点要用两个双音节词叙述。后者即是方法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个思路这首诗答案即可归纳为:诗中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此方法化难为易,学生易于掌握,也自然对此类题型有了信心。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要点明。

第三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独特的妙处。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的词性。比如该字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要注意它们都具有描摹作用,在描述景象时要写出该字描摹出了被描摹事物的什么特点;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突出作者的情感。

让学生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是希望他们能够规范答题,能够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诗歌鉴赏这块硬骨头就好啃了。让学生在方法的指引下练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有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了,这不失为课堂增效的一种有效做法。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1.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我们都有亲身体会,高三复习课理性分析较多,再加上急功近利使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梳理、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激情的释放。教师带着学生在干枯的题海中前行,课堂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结果是学生学无生气,甚至昏昏欲睡。教师也会毫无激情,只能继续着更为沉闷的讲解,教无创意,可想在如此氛围中学习,复习效率能高吗?对于这一状况, 我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注意学生是什么表情,是点头还是眉头紧皱,是不是在积极思考。教学始终面带微笑,用心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将自己放在学生层面上,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们,真心关爱着他们。

高三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9

一、课文素材做积累

长期以来, 学生都不太重视积累作文素材, 即使有素材, 也总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李白、苏东坡、司马迁辗转奔波于学生的各种作文;爱迪生、居里夫人也是学生百用不厌的万能名人, 由于素材的陈旧和贫乏, 学生作文普遍读来不是脱离生活就是单调乏味, 且内容单薄扣题不紧, 极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但是学生在高三的繁忙复习中, 没有时间去搜集作文素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试着利用课本来让学生寻找作文素材, 一边复习一边积累作文材料, 打开课本, 学生们发现不起眼的教材里面居然是作文素材的汪洋大海。我试着让学生对某篇课文谈感想, 或是对某篇课文进行“紧缩”, 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或是提炼出文章里的格言警句, 然后力争在日常的习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从《过秦论》里面学到了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规律;从《伶官传序》里懂得了要居安思危;从《赤壁赋》里体会了东坡的笑傲江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只要胸中有“米”, 不愁做不出好饭。与其绞尽脑汁去帮学生搜集优秀作文, 还不如拿起身边的教材。

二、模仿作文学技法

说到模仿, 我们总是想到另一个近义词———抄袭。的确, 模仿似乎是和创新相背离的, 但模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学习本能, 人类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 就开始了漫长的模仿学习过程, 不管我们如何排斥模仿, 它依然被广泛运用于学习过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无论是过去“鹦鹉学舌”式的私塾教学, 还是现代启发教学, 都离不开模仿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的参与。先模仿而后才能有创新, 很多著名的作家在登堂入室之前, 也都是一个忠实的模仿者。在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技法之前, 模仿优秀作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速成法。因此, 我让学生经常“抄抄”优秀作文, 鼓励学生大胆借鉴优秀作文的精华。我甚至会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供现成的范文模板, 分成专题来让学生借鉴, 而且还会展开讨论, 把典型的考场作文的问题逐一有重点地进行分析总结。我对学生们抄作文只有一个要求, 就是要先分析再模仿———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何处可以借鉴的, 何处可以修改使之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之, 就是要让学生从感性入手, 学习“高手”的字词句乃至篇章结构, 最后让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 取长补短, 广纳博收, 有自己的创造, 凸显个性, 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有些学生本来写作基础是很差的, 即使事先告诉他们材料和构思, 让他们自由写作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而通过模仿写作, 他们轻松地完成了“由不会写到不怕写到能写一点”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因此我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模仿起步, 模仿也许是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规律吧。

三、积极评价来激励

作文是一种主观情感诉诸文字的复杂脑力劳动。这种训练对学生来说, 除应具有相应的书面表达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有旺盛的表现欲。而这种表现欲必须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激发。到高三了, 我们还是对学生很苛刻, 作文分数总是打得极低, 总是按照完美的标准, 从审题立意到篇章结构再到遣词造句对学生作文发动“全面围剿”, 这样看下来, 一篇篇学生习作自然是漏洞百出。长此以往, 连学生也认为自己不可能写出优秀作文,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自然也消磨殆尽了。

有鉴于此, 我对学生的习作, 一般都是打70分以上的分数, 即使学生写得观点很陈旧, 我也会写上:“有进步, 继续努力!”除了打分, 讲评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如果作文只是打了高分, 却不评讲, 那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会大打折扣。讲评既是对学生前次作文的总结, 又对学生今后作文具有指导作用。我的讲评一般就以表扬为主, 凡是写得好的文章段落, 我一定是当众宣读。对于差生, 他们是最没有自信的, 更需要老师拉他们一把, 哪怕通篇写得平淡无奇, 但即使有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用得好, 我也会发现这些“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

其实到了高三, 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孩子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写作心态, 有时候信任和宽容往往会创造奇迹。

高三英语有效性教学探究 篇10

一、深刻领会课标, 明确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及历年的高考试题, 深刻领会其精神, 把握测试要求, 分析好高考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和测试角度, 明确高考发展的变化趋向, 制订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英语高考试题特点鲜明:增加了语言情境交际测试内容, 增加了语言运用能力考查内容比重;将词汇语法的考查放在特定的情境中, 重视语言功能意念的考查;增加了综合性、语境话的测试因素, 突出了语篇文段从篇章结构到语意的深层次理解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能力的考核, 强调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使用, 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立足课本, 精选练习, 巩固强化基础知识

高三教材的处理方法决不可雷同于高一、高二所使用的方法, 在处理教材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 要多钻研教材, 把教材吃透啃透, 把握精髓, 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高三新课内容的同时, 还要与复习课穿插进行, 将高考复习内容化整为零, 便于学生吸收, 提高学习效率。强调学生掌握课标词汇, 并适当扩大词汇量的积累。利用早读时间小测抽查, 重点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练习材料, 及时讲评;同时教会学生利用语境做好情景交际题;让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集, 要求学生不断回头看以前自己做过的作业和错题集, 减少错误再现率, 做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灵活解题, 以不变应万变。

三、阶段侧重, 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构建知识网络

万丈高楼平地起, 没有基础词汇, 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是空中楼阁。狠抓词汇的学习和复习, 对于考纲要求的词汇, 复习时要求学生会读、能写, 知其词性和词义, 晓其用法和搭配, 掌握其变化, 近义词、反义词, 常见的前后搭配关系, 定期对考纲词汇进行听写测试, 对考纲外的词汇则要求学生能读得出、看得懂, 能再现其词义即可。

高三第一学期为基础知识的积累阶段, 侧重新课的学习, 主要抓语言知识的输入、分类和存储, 辅以适当的专题训练, 力求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第二学期前十五周左右为复习巩固阶段, 侧重总结归纳, 查漏补缺, 主要以专题训练和测评讲评结合的方式, 通过处理新的语言材料, 对存储的语言知识进行输出和梳理, 然后再输入和存储, 选好测试题, 上好讲评课, 加强针对性, 以高考题型进行专题强化练习, 目的是巧学、巧练、巧解, 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四、加强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限时训练应贯穿高考复习的始终。

单项填空:指导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和特点, 把握语言情境, 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语言情景;理解句子结构, 注意词语的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注意近几年命题特点, 科学地选择重难点突出语境的作用, 此时单项填空的强化训练十分必要, 应注意及时讲评, 进行归纳总结, 并引导学生加强探讨, 设立错题集。

听力: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20分钟听力泛听, 课堂穿插精听。使学生适应不同的口音, 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史地知识和这些国家的交际习惯、口语特点, 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集中训练和听力方法的指导, 熟悉听力主要考查的题型, 并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 学会预测听力内容。

完形填空: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内容和语言结构两条主线, 利用原文已有文字信息的提示, 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引导学生:从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的角度来分析;从上下文的角度来分析;从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关键词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角度来分析;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来分析。养成学生三遍解题习惯:第一遍通读全文, 了解大意;第二遍根据上下文语篇逻辑和常识来确定选项;第三遍回顾全文, 力求让所选答案符合语篇整体思路和逻辑。

书面表达:让学生明确高考书面表达的五档评分标准,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会各种文体的写作, 基础一般或薄弱的学生只要求把句子表达清楚, 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句能达意, 而且还要鼓励其能运用高级词汇、连接词、过渡词、复合句和复杂句型。

阅读理解:在整张卷面中, 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 且一定要限定学生做阅读理解练习的时间。在选择正确答案时, 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学过的阅读技巧。

任务型阅读:这类阅读理解题对阅读技巧要求不高, 但做题比较费时。在解题时要注意圈划关键词和关键句, 找出各个项目及目标的特征, 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并能迅速找到答案。

总之, 高三的教学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系统、科学地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完成高考复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 篇11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

有人说,高三语文复习的功利性很强,绝不做无效劳动。现代文阅读复习,更是精准到一堂课一篇到两篇的做题与讲解,可谓惜时如金。其实,江苏高考题在重视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文学性和人文性。现代文阅读的文本都是典范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放下现成的好文本,而去找所谓意蕴深刻的文章,来训练表达题、积累作文素材等,真是舍近求远。

1.带着欣赏的眼光走进文本。

对于“大家”的文章,不要吝啬时间介绍他们的成就、轶事,拓展阅读。涉及的文化现象、习俗,都不要随便就放过去,以便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磨刀不误砍柴功,“一本多用”,“亲其文才能解其意”。带着欣赏的眼光读文章,阅读就是一种享受。还可以把欣赏的好词句圈画,及时诵读品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理。然后是摘抄,以便日后模仿运用。如,《夕阳爱情》,写父亲到老才对母亲的态度发生转变,懂得珍惜母亲对他的爱。文末的那段景物描写:“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语言优美,意蕴丰富,对于学生仿写抒情类的文章,大有裨益。所以,优美的文字何止愉悦学生的身心,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和提升,不无益处。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旨。

灵动的语言,精确的修辞,令人流连忘返;精巧的构思,值得玩味、思考;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意蕴,复杂的情感,无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于典范的文本,要理清文脉,精读细品:圈画体现作者观点或情感的句子,找出中心句,找出总结性、统领性的句子;标出表示转折、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标出上下文中重要的指示性代词;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贯串线索,弄清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从作品的实际出发,概括文本的主旨,还要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关于散文,注意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关于小说,注意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如,高考题《溜索》,怒江的凶险,环境的险恶,给领队和汉子们严峻的考验,牛和“我”表现出哆嗦、害怕,领队他们则是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冷静。小说中,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丰富和完善了领队和汉子的形象。这恰恰符合考纲的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二、注重方法指导

对于阅读题的复习,还要从各种题型的训练中,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

1.主题。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学会“三句话”概括文意。散文: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小说:通过讲述了什么故事,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

2.含义题。

句内三看:一看,句子的关键词语;二看,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句外三看:一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含义题组织答案的形式: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3.表达特色题。

可从几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②各种感官;③描写方式、角度;④表现手法;⑤表达方式;⑥语言特色。有时,还要考虑选取典型场景或者典型景物。

4.作用题。

作用题,基本上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设题。另外,可结合具体题目,考虑具体位置及引用、人称等的特殊性。如,《平常的沈从文》的第18题,就是从内容和结构上回答作用;《何容何许人也》的第11题,也是这样。

三、内化提升解答阅读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下,高三的语文课堂无不体现教师的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是唯一的宗旨。但是,阅读训练不能局限于阅读做题。应该从欣赏中识记、模仿、思考,走向研读、精读文本,以此提升做题能力。做题时还要注意:1.让学生学会分析文本,概括中心。2.让学生学会分析题干,掌握显性、隐形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3.做题时,要与题型对路;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分析有据。4.思考有深度。此环节中,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让学生交流合作,使他们形成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和领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做题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语文阅读题的魅力。

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篇12

下面我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 并结合众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据新课程理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的终极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没有从这节课中获得进步与发展。所以促进有效教学, 建立有效的课堂交流, 从教师角度来说, 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教学, 并依据学生的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将长远的计划分解到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教学, 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 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教师要明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责任, 并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教学, 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期望相适应, 同时, 也应当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有所了解。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当有一定的预见性。首先, 明确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任务与主要目标, 总任务:重组知识、完善体系;总结规律、提炼方法;突出重点、强化训练 (针对考纲中的要求和高考题型作重点训练、适应性训练) 。总目标:框架清晰;“三点”明确 (高考的必考与常考点、难点、易错点明确) ;精做精练, 强化落实。

二、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高三复习阶段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时期, 所以, 复习应该联系高考、面向高考。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将知识重新整合并结合对高考题的讲解, 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和模式, 让学生走进高考、熟悉高考。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讲, 复习课可采取讲授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而讲评课则主要是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总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两大教学层次———“探究、落实”, 在每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上要精心设计探究的导向台阶, 找准“探究点”, 老师要不断适时地进行引导方向、诱导思路, 进行高效探究, 且探中有练、探练结合、有学有做、有做有查。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 衔接要紧凑, 并突出重点环节, 时间安排也要合理。

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就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主动去学、去探究, 是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 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灵魂。具体做法如下: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 同时也是决定课堂效率高低的关键。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课堂教学中, 必须扭转以前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究。

2. 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要准确, 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 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 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满堂生辉。

3. 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帮助学生学习。

地理包罗万象, 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特别是对高中文科学生而言, 自然地理有很多规律和原理都很难理解。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模型等教具以及多媒体, 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四、认真细致地做好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及结果重新进行审视、分析,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实现有效性的教学, 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 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许多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运用, 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反思, 在实践中去领会、摸索, 这样才能内化成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的理论。

总之, 要想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无论是在课前准备、课堂实践, 还是课后反思的各环节, 都要体现为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目的。特别是在课堂上, 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 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深入实施新课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 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 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 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让学生乐学会学, 教师能教善教, 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上一篇:历史文化村镇下一篇:CCU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