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性教学

2024-08-01

实施有效性教学(共12篇)

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化学实验, 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高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一、设计有效实验, 使化学实验具有发现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培养品德等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 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化学知识, 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课程的三维目标上看, 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程度的多少, 就体现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高低。而判断实验教学有效的程度, 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后, 了解学生在上述诸多方面获得的发展程度来衡量。

二、有效实验的设计

1. 改进演示实验。

一些学生不容易做成功的、有一定危险的、污染相对较大不宜大面积进行的实验, 教师在设计时, 就要从演示的时间、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否能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能观察清楚、是否存在污染等方面来设计,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不受到任何伤害。因此, 教师在设计和实验演示时, 就要想到在教室的什么地方, 怎样操作实验才能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实物投影仪将实验的整个过程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 这样就能将演示实验展示给学生。

2. 引导分析、探究实验。

在教师与学生边研讨边实验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就要通过设计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钻研教材。在设计思考问题之前, 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设计问题循序渐进, 保证在实施过程中, 使学生全员参与思考探究。在学生具体操作时, 教师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操作问题并予以规范;在观察实验现象时, 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细致性和全面性, 如果发现异常现象, 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协调小组成员在实验时的分工协作, 提高实验效率。

3. 设计探究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发现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 采用多种方法手段, 如观察法、调查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并将最后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行, 先提出问题, 再设想一些符合逻辑的假设, 如何去验证这些假设, 证明结论, 解释现象等, 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与评价, 通过这些活动,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4.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 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 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 分析理论实验与实际实验在操作时出现的偏差。

从失败的实验去发掘一些看起来很容易成功, 但实际操作时, 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的实验。这时就要及时抓捕这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通过再认识、再研究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这些实验包括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钠在空气中燃烧、镁与水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备、甲烷与氯气的反应等。

6. 学会对他人设计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改进。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对实验进行评价、改进。在进行评价和改进的过程中, 学生也将体会到自己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到什么注意事项。对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上, 不应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 运用生活中的物质设计实验, 使化学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身边的物质, 身边的现象,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

7. 对实验课后的总结, 包括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分析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 在实验结束后,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和实验数据等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思考如何改进, 才能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

三、有效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明确实验目的。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有它的主要目的, 以主要目的为前提, 来进行教学设计, 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充分利用好实验资源, 发挥实验的最大效益。为了达到最佳实验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学中, 要认真思考如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始终围绕实验主要目的进行教学。

2. 挖掘本地实验资源。

自然界的物质, 千姿百态, 丰富多彩, 化学教师要教学生把身边的物质、相关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 并加以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比如, 新磨的刀更容易生锈;白醋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丰富多彩, 在不经意之中, 把学生培养成经常关注身边事物、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潜移默化地缩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3. 创设真实实验情景。

通过生活实际,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分析原因, 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说法, 使学生对这些说法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4. 追求高效实验课堂。

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实验可为分为观察实验、实验探究、设计实验, 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的, 其层次也不相同。实验是否有效, 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才有效, 而是取决于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否达到?是要突出方法、技能, 还是观察实验现象、揭示反应本质。对于不同类型实验, 教学设计时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方能取得最大的实验效益。

总之, 在化学课程实施中不但要重视实验教学, 还要始终树立“有效实验”的理念。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 时刻树立有效实验理念, 并将此理念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责编金东】

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2

于南京市特教学院 2010年5月26日

5月26日下午两点,南京市特教学院的礼堂内济济一堂。这里有特教学院的老师、同学们,还有来自南京各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教师们。大家聚在这里,共同聆听了我国著名教学专家、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的以“ 实施差异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讲座。

华教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高度和二十年来对“差异教学”的研究深度,对“探究”、“合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返朴归真的阐述。华教授首先给我们以有效教学和差异教学的内涵。首先,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及观点有很多种说法,虽然表述不同,但意义相通。华教授选择了两种解释:定义一是有效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投入等)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定义二是促进学生愿意学习,并在教学后能从事教学前不能从事的学习(速度收益安全)。那么差异教学则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华教授还从“差异”与“有效”理念下教学改进方面对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作为一个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重了分层教学,但是对于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不同,没有对各个孩子展开不同的个别化的教学,以致一段时间教学以后,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差距更大。所以,在区分“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中,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到精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与差异教学有关的优质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效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技能。

另外,作为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没有正常孩子和教师之间那样频繁、热烈的互动,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可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做到的。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用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合作读书,探究问题,体验成功与快乐。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要能抓住学生,这样学生才乐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善学。另外,在我的课堂上还要加强的,那就是教学常规。教学时一定要有教学常规。孩子的差异本身是一种资源,如何在教学常规中利用好学生的差异性,使之差异得到体现,这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究发现。

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3

关键词:分组教学;有效教学;动态评价

有效教学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下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在一定时期的教学后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但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在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发展方面也不尽一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按照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教育而成为差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只有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分组教学,以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要求的新目标,各层次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发展,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既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更是符合有效教学的需要。

一、了解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

实施分组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类。比如,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态度,英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主动学习型、被动学习型和无动于衷型。

其次,根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别、成绩等进行分组。分组要求:人数上一般一个小组分为4~5人;每个小组应具备各种学习能力较强型的学生即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而且实力相当合理搭配即形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以便竞争;每个学习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既有利于凝聚人心,又体现团队精神。并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例如,主持人(host):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writer):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reporter):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checker):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二、实施分组的英语课堂教学

实施分组教学,打破原有的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感受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其教学主要流程是:

1.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小组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并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学“牛律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 1 Welcome部分时,我将讨论的话题呈现在投影屏上:

(1)How many good friends do you have?

(2)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Why?

(3)In your opinion, what does a real friendship consist of?

2.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

在讨论时学生之间要学会倾听和质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别人发言时,不发出声音,不摆弄东西,眼睛要看着发言的人,要安安静静地听;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小组成员应该互相补充,逐渐完善他人的意见;鼓励发言少的学生发表意见,给他们以积极的支持;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所有小组成员努力的结果,它不属于个别人的。在讨论时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发掘他人的闪光点。

各小组讨论之后,可以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将各自讨论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上交。

3.组际交流与集体讲授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组内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例如,Language points这一部分题目的完成可作如下安排: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完成所有题目后互相检查答案。如果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四人就得重新讨论,直到达成共识为止。教师任意抽查一组员回答,对回答不够准确或有质疑的问题,教师集体讲解,进行方法点拨。

三、实施动态评价

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既要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在小组中的表现,即实施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考核。对于组外竞争考核,可以根据一个星期的小组得分情况,评选英语学习的周冠军,也可以根据一个月或一学期的得分情况,评选月冠军和学期冠军,这样一来,在班内就形成了竞争气氛,各个小组都成为周冠军而被表扬,以此来唤起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并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而对于学生的个体考核,主要看其在本小组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有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没有被本组成员所肯定。因此这样的评价,不再是简单地以成绩把学生分为好中差,而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给予集体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我激励的氛围中开展互助学习,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强化了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教育,促使人人成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城南中学)

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4

一、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最佳地接受。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

1. 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中设计情景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注意维持他们在课堂上昂扬、积极的态度。

2.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引进竞争机制。如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朗读竞赛。笔者常以计时方式进行师生打擂或生生打擂。具体如下: 当教完当天的对话或短文时,让学生计时,教师尽可能快地将对话或短文念完,并以这个时间作为分数( 如30秒即30分) ,然后让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早读时进行比赛,时间低于老师所念的另加10分即40分,超过一秒则扣一分,以此类推( 如学生念35秒得25分) 。同时评出“月冠军”和 “学期冠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或课后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准备, 第二天早读时与老师或某个念得最快的同学竞赛,得分方法同上。) 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但完成当天的口头作业,单词、句子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还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真是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 当然,一些游戏、歌曲、简笔画、学生画的图片等,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转变教师角色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节英语课,即使备课和学习方式相当完美,如果学生始终处于被操纵的状态,那这节英语课也顶多是老师惊心导演的木偶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十分顺畅,而学生却收效甚微。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教学思想的改变,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活动已逐渐形成。有效的英语课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走出来, 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伙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代替; 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教师要学会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走进来,努力做到: 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思想让学生去表达,思维让学生去创新。教师若能始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学生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创设对话、合作学习和充满激情的英语课堂

有人说,传统的英语课堂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反映了当前一些中小学英语课堂仍旧有满堂灌的弊病。 要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提倡一种流行于国外的新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牛津初中英语正是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它强调课堂学习中任务的真实性和互动合作性。实施“任务型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基于对话的相互合作的英语学习课堂,这是一种富于创意的有效英语教学方略。由于强调了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它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老师就必须重视自己感情的投入,让自己的课充满教学的魅力。教师要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信任、充满关爱; 在教学行为上, 用自己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人格魅力和规范的教学行为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用高超的教学技术去感染学生,用幽默艺术的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从而营造生动、活泼、有序、高效和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把学习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学习的行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且是多变的。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宏观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能力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力求使学生在认知与操练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过程中,起初采用“连词成句”训练方式,接着运用“遣词造句”训练,这两种方式主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句子的写法及与中文的不同。然后再以“根据图片内容遣词造句”进行训练,再到“根据汉语提示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训练,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些试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从某试卷或网上随便拿出来给学生做。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个方法行之有效,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教育教学手段

使用媒体教学成为当今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使用幻灯、 投影、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英语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变文字为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融听、说、读、写、练为一体, 学生身临其境,兴趣大增,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时学生因为长时有意注意而精力涣散的情况,还能赋予课堂以现代气息,弥补缺乏学生反馈、缺乏师生情感交流的不足。而且,我国教育部高级官员曾在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上勾画了网络教育的未来发展蓝图。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富有想象力的操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网络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量化控制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成为可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明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上有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并不适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料时,不能简单地拿来,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来提炼和筛选,把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材料推荐给学生。

综上所述,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经过长期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和知识积累的结果。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每个英语教师一生不懈的追求。

摘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转变教师角色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创设对话、合作学习和充满激情的英语课堂,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教育教学手段,从以上五个方面,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探讨。

有效教学实施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全面贯彻落实《有效教学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和县局有关文件精神,让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和精细,以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校本教研能力,强化科研课题引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让教学效果和效率实现最优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了如下有效教学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认真研究,努力在两年内达成以下目标:

1、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有效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2、通过专家讲座、校内外教师教育教学交流、购买有效教学理论图书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分析排查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效低效教学行为”。

3、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4、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6、提高教师个体发展水平,建设一支积极推进有效教学的一线教师队伍,促进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7、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两年安排

2009年:有效教学年。通过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与讨论,并结合已正在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查找现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观,力争在今年使学校各项教学活动有效、高效进行。

2010年:教学质量提升年。营造有效教学的良好氛围,促使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有效教学活动中去,积极研究有效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教学总结评价年。总结已有经验,反思存在问题,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完善的有效教学管理体系,推动有效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到时,所有各科集体备课的教案已基本备齐,为教学电子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原则:

1、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将研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互助学习原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为平台,组织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积极营造互相听课、评课、平等研讨的氛围,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3、自我评价反思原则:教师个体通过集体备课、教后感、听后感等形式,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总结问题,找出方法,提高能力。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教学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教学领导管理的有效性

1、深入开展教学工作调研,加强对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加强对学校课程实施、教学过程的统领,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实现关注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的目标。要从“教、学、考、评”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研究,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2、强化教学管理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加强以校长为首的教学管理者的专业发展培训,促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建立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会议制度,提高教学分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努力构建一支有思想、懂教学、精管理的学校管理队伍。

3、强化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能力。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促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完善教学研究评价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有效教学研究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研究、指导、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学习、思考能力,广泛获取各种信息,提高研究的深入性和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为一线教学提供有效建议和高效服务。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提升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规范、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有效教学产生积极效应的关键,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有效教学强势推进的保障。

1、完善有效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重新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进一步完善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2、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监控与分析制度。对学校课程方案执行、教学过程运行、教学质量增长等方面强化研究督导,以评价促进教学过程的有效和规范。

3、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校本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学信息采集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学质量激励机制等,形成完整的教学效益管理体系。从起点看变化,从基础看提高,从过程看发展。

(三)抓实课堂教学常规,提升教学关键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活动的舞台,只有切实加强各项课堂常规的落实和改进,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1、引领教师全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首先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其次要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是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五是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媒体介入的有效性;六是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七是精心设计问题,提高主体问题探究的有效性;八是适时进行多元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注重学生学法指导与研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一是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二是强化策略训练,使科学学习策略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器;三是强化心理调节,使学生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四是强化成功激励,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新的进步;五是强化习惯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3、指导教师落实练习巩固的有效性。一是加强练习、作业内容的研究与设计,提高练习、作业内容的有效性,尤其要加强重点知识板块和常见错误题型的研究;二是加强作业、练习方式的研究,提高训练方式的有效性,尤其要注重学习成效的及时巩固;三是加强作业、练习量的分层控制,提高各层次作业量的合理有效性,尤其要注重通过量的浓缩实现质的提升的有效性;四是强化作业、练习的批改与辅导,确保作业、练习反馈的有效性。

(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实践,有效的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促进教师合作与交流,创造性地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要完善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落实校本教研制度。要积极构建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整合学校教务处、学科教研大组和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校本教研校长负总责,教导处直接抓的管理模式。

2、融合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个核心要素。从本校实际出发,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师反思制度,探索教师层面和教研组内的学校层面的互助互动式反思途径,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运行,加强校本教研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位。

(五)请进来、走出去,提升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优质资源的共享是推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要努力深化校际互动、共同发展。努力构建与兄弟学校间结对互动、共同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校际间“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的学习模式。形成互学互进争一流、齐头并进促质量的格局,实现教师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整体提升。

五、组织实施: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6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有着十分重要地影响。但是在实施教学地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存在着问题,从而使得我国地数学教学有效性遇到了极大地挑战。同时,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地因素较多,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全而提升教学地有效性,必须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当前地教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方案以做到提升教学地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45-01

一、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因素

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因素对于学生学习质量会产生十分重要地影响,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地作用。教师教学地态度端正和教学方法地适当会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地打造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借助教师地因素,己完成鼓励学生进行相应地数学课程学习地目的。同时,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地适当科学化会使得学生能够在段时间内接受陌生地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有效地数学教学。

2.学生因素

学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学习中重要地群体。因此,学生自身因素对于数学课有效性地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而学生地学习兴趣会极大地影响教学地进行,另一方而学生地学习态度也会对数学有效性教学产生十分重要地影响。因此,要想在现代地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地有效性,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身地因素,才能够实现有效性地数学教学质量地快速提升。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地外界因素。环境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地影响作用。在适合地环境卜不仅能够使学生减轻自身地学习压力,还会在适当地环境中产生强烈地竞争意识。虽然环境因素与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地有效性地影响程度较低,但是也是现代教学中不可忽视地重要因素。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有效准备策略

要想提升教学地有效性,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做好提前准备,从而使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较短地时间取到很好的教学教学。课前准备也是教师对教学知识熟悉地过程,从而能够借助有效地课前准备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数学地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在短时间内提升数学教学地质量。

2.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实现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大地教学成果,必须采取适当地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地得当会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自身地优秀地教学策略,极大的调动学生學习地积极性,并且能够在借助自身人格魅力地同时使学生能够对枯燥地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地兴趣,从而能够从根木上提升教学地有效性。

3.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当前数学教学中常用地一种手段,但是要想实现课堂有效性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应该严格把握提问问题,并且根据教师地需要和教学课程地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提问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提问效果。同时,课堂提问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提问地深度还要确保能够在短暂地提问中取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使得高中数学教学能够在教师地严格把握卜实现有效性地教学。

4.有效课堂激励策略

课堂激励政策是鼓励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地重要手段。很多教师在授课中通常采用激励教学地方式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由于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枯燥并且难度较大,从而使得学生在长时间地学习中必须具有强烈地学习动力。而教师地鼓励行为无疑是为学生制造出了强大地学习动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长时间地接受数学教育。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时,鼓励也要适当,而不能使学生在教师鼓励中产生自负的现象。

5.有效教学反思策略

全而提升高中数学地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地及时反思。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地反思过程有利于教师能够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地不足,从而对自己地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地过程在无形中就提升了高中数学教学地有效性,从而使得我国地高中数学能够在教师地及时反思和改进中得到相应地发展。

6.有效习题设计策略

在做题地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地题型,还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经典地题型作为教学地案例。由于很多数学题型较为经典,高考试卷中考试次数较多,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些原题在进行修改地基础上变换出不同地子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地弱点,以做到在段时间教学内明显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7.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转变学生地学习态度无疑是教学中最大地难点,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很难借助自身地劝导使学生积极转变自身地观点从而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但是,转变了学生学习地态度会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数学学习中发挥出主导型,从而借助自身强大地学习动力和端正地学习态度,己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地目的。因此,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积极地学习态度对学生数学成绩产生地极大地影响,从而借助自身地劝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最大化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有效性教学。

三、结束语

本文对影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地有效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且详细阐述了影响教学有效性提升地关键因素,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在未来高中数学教学中明白哪些因素对于提升教学地有效性产生十分重要地影响。同时,作者也立足当前地高中数学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当地策略以做到提升高中数学有效性地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渗透数学史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D].合肥师范学院,2015.

[2]阎丽娟.基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高一新生学情的调查与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5.

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实施策略 篇7

一、注重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之前, 教师预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基础上的, 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有效且合理地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预设。

注重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并且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有良好的统筹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有效发展。

[教学案例一]《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播放视频, 展示在同一块大理石板上滴入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产生的气泡的多少却不一样。通过这一视频的播放来导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主体内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表现。

教学实施: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 分别找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随堂演练:半径为纳米级的金属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 甚至会爆炸, 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课后作业: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 请同学们自己进行课后的了解、归纳、探究。

教学设计总结:教师在课前就很直观、准确且条理分明地将《化学反应速率》这一部分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了教学排布。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 很恰当地将多种方法相结合, 更好地提升了知识讲解的准确度和吸引力。这也为教学的具体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二、开展合作性教学

合作性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之中。通过合作性教学的开展,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更好地参与教学, 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

[教学案例二]小组合作 分析 (NH4) 2Fe (SO4) 2·6H2O (硫酸亚铁铵晶体) 的成分

教学实施: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后, 小组内通过讨论认为需要通过四个实验才能够分别证明该晶体中含有四种成分, 于是由四名小组成员分别同时开展以下几个实验: (1) 将少量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 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 (2) 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溶化后;依次滴入KSCN溶液和新制氯水; (3) 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溶化后, 依次加入稀盐酸、BaCl2溶液; (4) 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 加入NaOH溶液后对试管进行加热。在实验的过程中, 四名同学依次观察到: (1) 试管口出现水珠, 说明硫酸亚铁铵晶体含有H2O; (2) 溶液变为红色, 通过分析, 证明晶体成分中含有Fe2+; (3)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2- 4; (4) 产生了气体, 且该气体可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说明该气体为NH3, 因此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4。

教学总结:通过合作教学的实施,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能力, 也很好地节约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小组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的阐述和介绍,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继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重视课后的归纳总结

教学的发展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完善的过程, 所以,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 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通过课后的归纳和总结来促进教学完善。此外, 通过课后的归纳和总结, 学生对学习内容就有一个理论化、整体性的了解, 继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和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发展。

[教学案例三]《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后总结

教学实施:在完成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一小节的教学后, 教师在课上留下5分钟的时间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概括:今天我们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了学习, 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不同条件 下对电离 平衡造成 的影响进 行了探究 ……

教学总结:借助课后总结, 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个部分的学习内容, 继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 实现有效教学。

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篇8

一、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 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简单的说, 就是向课堂要质量。有效教学的出现, 提出了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即课堂教学效率。在经济学上, 效率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在研究课堂教学效率时, 既要考虑时间的投入, 又要考虑精力的投入;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 又要考虑全面素质;既要考虑量, 更要考虑质;重点是考虑全体学生, 而不是部分学生。李涛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是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比值[1]。实际的教学效果指每个学生实际的时间精力投入的总和所“产出”的知识、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所得的总和;应有的效果指全体学生的额定时间和全身心投入所能“产出”的知识、技能、品德、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张璐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重意蕴。具体说, 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2]。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 有效性教学就是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使复杂的化学知识能够更简单的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二、影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 传统课堂教学思想与观念对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受传统应试型教学思想的影响, 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即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递过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知识的传道者和接受者, 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 教学设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 忽视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活动总是以教为中心, 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另外,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摆脱不了师道尊严的影响, 总是以领导者或管理者的身份出现, 没有切实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 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习惯对有效性教学的影响。

教师专业知识和基本素养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因素。有些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欠缺, 再加上教师职业倦怠, 必然导致教学的低效[3]。现在课堂对着书本讲实验, 对着书本看化学反应现象的情况依然常见;教师课堂上从始至终的讲, 学生一节课从头到尾的听也不在少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丧失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和信心, 缺少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强。这些都会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优化教学环境, 创设和谐氛围。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学生在课堂里如果产生舒服感、安全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会使他们处于好的学习状态, 对学习充满兴趣。因此, 优化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构建“生态课堂”, 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4]。在教师和学生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的课堂环境中, 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树立自信心, 增进学习的动力, 继而发挥其学习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 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管理, 也可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信心, 激励教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

2. 加强备课环节, 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实施环节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1) 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应关注教材章与章间的逻辑关系, 把握节与节间的编排顺序,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与化学课程标准的关系, 领悟教材的精髓, 把教材内容和标准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系统。熟悉所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活动线索, 分析教材渗透的化学思想、方法, 体会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5], 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 结合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 开展探究性化学教学活动。 (2) 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和教育学生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一切, 包括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 这是我们的职责。”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清楚学生的思想状态, 才能有的放矢,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有利于引发生成问题;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引导学生深人思考, 并迁移、运用到所学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同时使用方法还要灵活多样, 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

3. 注重结合实际, 强化自主学习。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中学生要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学习化学, 要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其化学性质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 必须重视化学课堂与日常生活、现实世界之间的结合, 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比, 实验探究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 实验探究是化学课堂进行有效性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要创设真实情景,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对基础知识的讲授,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 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表象, 刺激其大脑神经, 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介绍分散系, 胶体的分类、制备、净化、性质及应用时, 就可以密切结合日常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及实例, 设计适合的课堂演示实验, 创设真实的情景, 结合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从吃、喝、穿、戴到生活环境开始, 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身边的分散系统。如吃的油条、面包、馒头 (气体分散在固体中的分散系) , 喝的牛奶、豆浆、糖水饮料 (固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系) , 穿的泡沫运动鞋底 (气体分散在固体中的分散系) , 戴的有色玻璃镜片 (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分散系) 到生活环境中的云、雾、烟、霾 (液体或固体分散在气体中的分散系) , 等等。再根据分散质颗粒的大小, 引出胶体的概念及分类, 通过对比, 使学生了解胶体的稳定性及光学、动力和电学方面的性能。通过把生活中常见的筛子、口罩和实验室常用的滤纸做类比, 引出胶体精制净化使用的半透膜;通过“石膏点豆腐”、“明矾净水”、“血液透析”等常见现象和实例,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胶体的性能及应用。适当的时候, 还可以将“胶体的Tyndall效应”、“Fe (OH) 3胶体的电泳”、“石膏点豆腐 (胶体聚沉) ”等试验搬进课堂,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 感受实验现象的变化, 这样既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实验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要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 创设充满和谐关爱的课堂氛围;加强备课环节, 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化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外;还应考虑化学教师随教学情境、教学性质的变化而能显现出的教学智慧, 包括对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 课堂教学的引入、讲授、提问、讨论、结课、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等。只有冲出旧观念的重重围困, 才能使不良的、低效的教学行为得到“脱胎换骨”地改造[6];只有“以人为本”, 在师生共同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7]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2) :41-45.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1) :37-40.

[3]李佳颖.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及评价[J].教学与管理, 2010, (11) :118-119.

[4]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5) :34-36.

[5]姜建文.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研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 2012.

[6]夏志芳, 王祖浩.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杜, 2009.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篇9

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到的“有效教学”策略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方面都很成功, 是近年比较提倡的一种教学行为, 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怎样实施教学行为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呢?笔者在中职数学的有效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一、更新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和锻炼, 增强素质, 提高技能。教师不能因为升学压力不大、学生数学底子薄就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的“有效”, 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所以说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学生有没有进步和发展。哪怕老师再辛苦, 工作再努力, 学生没有进步和发展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教学。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 在自己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更新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发展, 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

二、课前充分备课

升入职校的学生不是智商低, 大都是因为在初中时期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 而导致学习成绩差, 尤其是数学。进入高中后, 数学知识比初中更加抽象, 逻辑性更强, 加上中职数学在编排上与普通高中差不了多少, 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困难, 久而久之就没了兴趣。因此,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有所侧重。比如, 一年级可以先复习初中知识要点, 再讲授新课, 把基础抓好;二年级时针对不同专业对知识进行调整, 电子类专业三角函数及图象重点讲, 经贸专业对数列、排列组合详讲, 机械类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对立体几何、视图着重讲解。就是说,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该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围饶学生的学而去想怎么教。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除要注意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外, 是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情境设置。做了多年的老师, 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不陌生, 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往往会忽略问题情景的设定, 讲课直奔主题, 讲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步骤等, 这样的做法是忽略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没有把数学与生活、生产相联系, 导致数学教学很空洞、很乏味, 教师教着很累, 学生学着也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不佳。

三、创建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1. 运用教学情景, 激情讲解

通过设定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数学问题设置到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教师上课也应充满激情, 态度亲和, 语调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教师讲课有激情, 学生学起来也带劲。在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时, 教师应努力揭示, 引导其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 帮助学生提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2. 有效提问, 鼓励质疑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活动。教师带有趣味、切合实际的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活跃思维。但要注意提问避免以问代讲、重复提问, 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时间思考和评价。提问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和心理特点, 适时向学生提问, 有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 允许学生质疑, 大胆创新, 这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 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参与性的有效方法。对学生错误的质疑, 教师应及时调整、纠正;正确的质疑, 教师应鼓励、赞赏。

3.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让课堂充满生机

针对不同课型,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新授课, 教师要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感知研究过程, 阐明问题的实质和数学思想;复习课, 教师要通过复习理清知识结构, 把握知识体系, 规范解题思路和基本方法, 通过反馈练习, 掌握和运用知识;习题课,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

4. 提倡反思, 提高教学有效性

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 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 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 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 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 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

四、课后反思, 争优创新

作为教师, 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课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否强调沟通和合作,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是否适应中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唯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理性反思, 才能在反思研究中挖掘潜能, 提升教学能力, 优化教学艺术, 升华中职数学课教学的主题内涵,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 要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让中职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精心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门槛低, 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数学成绩差尤为突出。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探索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途径, 深化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 笔者在数学有效课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数学教育, 2007 (12) .

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10

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走极端, 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反而会削弱教学的效果.如何善用巧用多媒体手段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不恰当的使用情况呢?如何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善用巧用多媒体, 使教学锦上添花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集电教、实验、黑板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能优化课堂结构, 丰富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在生物教学中引入多媒体, 恰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向教学内容, 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 在解剖动物心脏的实验中, 面对血淋淋的动物心脏, 大多数学生感到恶心, 觉得反感, 自然也就没了探究的兴趣;而且解剖后的心脏壁软塌塌的, 很难成形, 学生也很难了解真正的心脏结构.采用多媒体仿真实验, 既可减少一些繁杂的操作环节, 又能让学生有切身体验,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正确使用多媒体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效.

2. 利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效果, 加深认识理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巩固知识, 获得实验技能, 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 一些生物实验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比如, 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反应现象瞬间即逝、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有些难度较大以及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模拟生物中的一些疑难实验, 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例如,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种子的萌发过程、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等就是这样, 如果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其过程, 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 利用多媒体模拟技术, 不仅能优化实验效果, 而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充分感知材料, 突出重点、难点

生物体内的物质平衡是初中生物中十大主题之一, 其中人体的血液循环知识是最难理解的.仅仅凭借挂图和教师的讲述, 显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教学, 血液的循环途径及其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一目了然, 大部分学生在心脏“嘭嘭”的跳动声中, 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既突出了重点难点, 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强化了直观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增强了对概念知识理解的同时, 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利用多媒体扩充课外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教材内容的更新, 知识容量也大大增大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基于调查研究方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大信息、大容量的优势既容易搜集资料开阔学生视野,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 有“长江鱼王”之称.主要生活在我国东部沿海, 产卵场所在长江中上游,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学习《水中的动物》时, 要求学生实地调查中华鲟显然是不可行的.但如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查询、收集和下载有关中华鲟的信息资料和图片, 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和交流, 既切实可行, 又提高学生收集、提取、整合和概述信息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课外知识可以弥补课堂内容, 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 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 渴望了解的课外知识,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盲目崇尚多媒体, 效果适得其反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途径,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盲目使用往往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1. 忽略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减少了必要的板书、学生的讨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 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眼花缭乱的课件, 阻碍了师生情感的沟通, 许多思辨的火花没有被教师成功地捕捉和引导, 师生间在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上产生了障碍.

2. 偏离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没有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 过于追求形式, 装饰内容过多, 学生往往被精美的图画, 动听的声音所吸引, 而对所要揭示的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被忽略.即便一些简单易解的内容, 有时也会因为“现代化”而变得复杂化, 其实质是降低了课堂效果, 达不到教学目标.

3. 忽视了学生承受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节省课堂时间, 加大课堂教学内容, 如果把握不当, 就会变相地进行“满堂灌”.导致一堂课下来, 学生不仅没有思考的时间, 就连笔记也来不及记, 对于某些难理解的内容, 学生很难消化吸收.过于频繁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应接不暇, 显得无所适从.

4. 缺少了课堂教学的灵活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行为.而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的, 在授课中学生的想法假如偏离了老师所讲的内容, 也会因为这些“事先设计”, 教师不得不将其拉回“正途”, 这种刻板的做法限制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三、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两者相得益彰

传统教学生动的语言描述, 美观大方的板书设计, 意味深长的体态语言等也有其特点和优点.那么,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 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呢?

1.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各取所需

多媒体能够解决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都只能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效应, 就会在无形中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其实每一种手段都有其优势和使用范围,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的教学板书就是是重要的传统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启发思维, 强化记忆,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像前文提到的对人体血液循环过程的教学.如果这堂课只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 精炼的文字板书完全被机械的屏幕所替代, “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也仅是一晃而过,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 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手段, 才能充分体现各自的优越性.

2.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丰富传统教学, 用传统教学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二者相辅相成.实验探究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传统教学手段, 它真实地再现生物生命现象和过程, 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骨的成分鉴定”, 为了使学生理解并加深对“无机物和有机物及其特性”的认识, 就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感性材料:注意观察骨发生的细节变化, 即视:颜色变黑 (碳化) , 燃烧;熄灭;再加热时骨不再燃, 但色已变白.嗅:燃烧中产生刺鼻臭味.触:燃烧时放出热量.听:停烧后敲击白骨, 骨碎裂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再与酸中浸泡过的骨可以打击作比较.然后总结出有机物具有柔韧的特性, 无机物具有硬脆的特性.像这样能够让学生操作的实验, 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以便提高学生的是实验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有些要求学生能够从微观上解释某种现象或原理时, 我们可以把实验操作与多媒体教学二者结合, 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 对于知识面开阔, 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选择大信息量的多媒体教学, 遇到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慢, 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 就需要教师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学,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展开.在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优势互补, 能够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不管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 它始终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只要善于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二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在具体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 多媒体教学就一定会让生物课堂更加有声有色, 为有效教学锦上添花!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课堂教学方式, 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 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 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 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或演示, 正确、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就巧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实施有效性教学 篇11

一、愉快教学的原则

愉快教学法,是指构建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学习的目的

近年来,愉快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大放异彩,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笔者认为,愉快教学法同样也适用于初中思品教学,但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不能生搬硬套,要将其创新,整合成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第二,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教学意义的适度的教学活动;第三,不能只对个别学生实施愉快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愉快教学另外,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实施愉快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玩耍,而是创设愉快的氛围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愉快教学的实施

通过营造适度愉快的思品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主动学,一改以往思品课沉闷的教学面貌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在课堂上实施这一教学法的三种方式

.导入式愉快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与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课堂导入没有一定的模式,可以用寓言故事导入,可以用电视电影情节导入,可以用时事热点导入,甚至可以用歌曲、小品等文艺方式导入所谓“教无定法”,只要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导出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就是成功的导入

比如,在讲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时候,教师仅用语言描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是无法有多深的体会的教师可以将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和过草地、胜利会师的几个重要阶段,用多媒体技术将电影剪辑成几个小片段,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观看视频,看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对红军的看法,对这一种抗战精神的看法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在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时候,本节课的内容也就已经成功导入了

2.角色扮演式愉快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为学生创建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领会教材中的文字,激发学习激情

比如,在讲到“参与政治生活”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对于国家各部门的职责、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法律的作用并不是很了解,教师若是照本宣科,必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心学习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做好信息搜索、知识储备等,在课堂上分组完成不同的情境表演,让学生设计故事情节,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表演出所有主题所有小组在完成情境表演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总结本组表演的主旨,并从参与政治生活这一方面评论其他小组的表演

3.辩论式愉快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言、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似乎在中国教育教学课堂上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讲,没思想内容可表达,那么教师就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多表达自己的内心,此时在课堂上开展主题辩论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给学生一个有关本节课内容的辩论主题,让学生在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后开展辩论这样的方式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热烈、有激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还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真正所学到的知识,及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和纠正错误

三、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篇12

一、意义建构策略

教学离不开教材, 是以教材的解读研究为前提的, 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是否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首要标志就是是否会研读教材, 从文本中发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价值, 二度创造为学生所用的教学意义。如《月光启蒙》的最后一节:“母亲不识字, 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 飞向诗歌的王国。”这节是统领全文体现母亲形象的重点段。为什么说“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 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 飞向诗歌的王国”?要正确理解体会必须联系课文第一部分的“唱歌谣”和第二部分的“唱童谣”。因此, 教师从重点入手, 在这价值理解的过程中, 品出童谣歌谣的“语文味”与特点———诗情画意、富有韵味、想象丰富。在初读描述月光、童谣、歌谣文本中感受诗情画意;在配乐颂读歌谣中与拍节奏吟唱童谣中感悟语言的韵味、朗朗上口与押韵;在体会富有风趣寄予向往的童谣歌谣内容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些意义的建构不仅有利于突出母亲的形象与主题的深化, 更有利于开掘“月光启蒙”的文本, 达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

二、朗读感悟策略

没有朗读感悟就不是阅读教学, 也就没有师生的教与学及学生阅读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落实。朗读感悟不仅要重视, 而且要讲究方法。如何指导朗读感悟呢?教师就要研究文本语言, 发现它的价值取向。

1.分步朗读感悟法。如《月光启蒙》中的“童谣”、“歌谣”等就是有价值的文本语言, 它们语言整齐、押韵、有节奏感, 值得学习模仿与运用。如何学习?教师这样进行了阅读指导: (1) 用心朗读将它们读流畅; (2) 用心品读, 抓住重点词句或联系上下文去展开想象; (3) 用心感受, 思考歌谣童谣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比较有层次, 朗读比较到位, 感悟比较有个性。特别是朗读童谣时, 教师用自己恰倒好处的吟唱与示范, 指导学生和着节奏, 拍手诵唱, 可谓“水到渠成”, 这就是朗读感悟赋予的效果。

2.改变标点感悟法。如教学《爱如茉莉》的最后一句:“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师:读了这一句, 你对标点符号有什么想法?

生:它的语言最符合文本的基调, 爱如茉莉一般的平淡无奇。

这样的朗读才是感悟的朗读, 这样的感悟才是基于朗读的感悟。感悟是文本内涵的把握, 朗读是文本语言的外显, 两者真正体现了文本教学的统一。朗读感悟的方法还有“抓住词句、文章基调、展开想象”等方法, 是教学成功的基石。

三、联系整体策略

实践证明, 以系统性、整体性原理指导教学是有积极的教学意义的。整体把握文本的重点在于阅读的理解与感受。如何改变“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现象?一是要从整体入手。如教学《望月》时, 教师以拍摄电视散文的方式, 给“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三个片段取题目, 通过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刻画了“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二是要抓住内在联系。如在理解《月光启蒙》全文后, 教师补充“我 (孙友田) ”又回到家乡看望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时的一幕, 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我多么想唤起您的记忆, 妈妈, 我是您的小田田, 您还记得吗?”学生的感悟各不相同。教师精彩的设计, 不仅内化了学生的文本语言, 而且整体把握了文本, 激发情感, 回归深化了主题。

四、拓展延伸策略

教材是文本, 是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开拓文本就是要挖掘文本的价值与内涵, 更要适度拓展延伸, 恰到好处地为教学服务。如《钱学森》一文中理解“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 有利于升华理解主题。教师引进了《钱学森回国》中的一个片段, 让学生说说他在这5年中受到了哪些阻挠?又如《孔子游春》的教学, 重点是正确理解文本, 深刻体会集教育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孔子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就增进了有关孔子的人物介绍、文本中“游春”的背景资料, 深化了文本内容,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与深化认识主题。

五、训练语言策略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 在口头与书面中, 积累、运用、表达语言与文字, 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绵绵的情感红线穿起“训练”的珍珠。如《月光启蒙》中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 却长歌谣”一句。

师:从两个“长”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第一个“长”指家乡不能种出粮食, 收成不好。

师:是的。那时黄河的水质咸涩, 黄土贫瘠,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那歌谣真的是“长”出来的吗?

生:不是。这里的第二个“长”是指传下来。

师:家乡人民用歌谣、童谣表达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从内心深处表达出来。让我们齐读表达。

上一篇:幼儿情感下一篇:应用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