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散文(共15篇)
远方散文 篇1
远方的远方散文随笔
坐在商场冰冷的一角,所有的器官都开始减慢运行,仿佛整个人都要失去生命的迹象。开始各种思绪万千,开始迷离,开始神游……灵魂似乎已不再躯壳内,它消无声息的离开,漫无目的的飘着。
一切变得安静,一切变得飘渺,一切仿佛已不是原来的面貌。远方,远方到底是什么个概念,到底何为远方,千里之外?
其实,灵魂在外飘的日子也很自由,虽不知目的地,但是也洒脱,只是,作为一个肉体与灵魂的结合者,这样似乎不会久存,很羡慕那些能抛开一切,隐居与世的人,也许他们已经看破一切,也许只是故意为之。
这冰冷的地方,每天吞噬着我仅有的一点热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在这个本该追逐的年纪,已少了追逐的动力。生活犹如一滩死水,总想着逃离现实,去遥远的远方,越远越好,一个原生态的国都。
脚下的钢筋混凝土散发着压抑的气息,城市的汽车尾气令人窒息,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工业味道,以及难以区分的混杂味道。
从存在于世开始,看着这个世界的蜕变,看着自己的蜕变,不知是我在变还是世界在变,哲学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如此看来两者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了。那么此时的.我其实已不是我,是蜕变之后的另外一个个体。每一个阶段都会生成一个新个体,只是这些个体共用了同样的躯壳。相当于阶段性的居住在同一所房子里,然而彼此又保持着联系。当一个个体远去,另一个个体就补上。就这样在交替中演变。
想得太多了,神经也许会承受不住负荷。一些有的没的,其实只看人自己的想法。信则有,不信则无。前人的经验还是很有道理的。
看不到远方的目的地,继续前行吧,远方的远方……
远方散文 篇2
关键词:精神家园,文化困境,自我性
引言
陈丹燕的欧洲旅行散文结集出版, 共四本, 历时十六年完成。其中《咖啡苦不苦》、《木已成舟》、《今晚去哪里》分别讲述了欧洲的咖啡馆、博物馆和小旅馆, 而《漫卷西风》主要记录了作者奥地利、德国之行的片段与感受。这样一套从装帧到内容都充满了异国风情的丛书, 是很容易被归入当下流行的都市小资之列, 或者贴上行走文学、小女人散文的标签。然而陈丹燕的旅程并不是轻巧的享受, 她在长长的游走与追寻中, 提出了“身份危机”、“精神家园”等严肃的命题, 她的旅程是一代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 充满了纠缠、困顿、突破、崩塌与重建。最后, 陈丹燕的精神家园从那个用人类文明修补成的“欧洲”意象转为自己的内心。这种从个体经验出发, 站在历史的角度关照人类, 最终回归自我的转变, 有时代的原因, 也是对人类到达精神彼岸的失望。
一、梦想的彼岸——虚构的“欧洲”
陈丹燕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北京, 八岁时迁居上海。童年时期文化环境的截然改变, 造成了陈丹燕对“故乡”的疏离, 形成了精神上的最初困惑。随后, 上海充满殖民文化印记的生活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大凝重的欧式建筑, 飘荡着周璇细嗓子的西洋咖啡馆, 脸上刻满风霜的圣约翰毕业生……上海成为了整个欧洲文化融合的有中国特色的缩影, 在陈丹燕的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她对欧洲的态度:一种对源头纯粹文化的向往。而到了八十年代, 在陈丹燕上大学期间, 时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与自由的时期, 解禁了的西方的文学、音乐、绘画、影视等艺术作品大量涌入, 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西方先进的文明、富足的生活, 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官刺激。最重要的是西方文化中闪耀的高贵的、美好的人性, 深深的温暖了那个时代饱受伤害的心灵, 于是“欧洲”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心中的天堂。
成年后的陈丹燕在刚有能力实现青春梦想的时候, 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去欧洲的旅程。“一个人, 在大半年辛苦工作以后, 带着来自海外的版税, 背上照相机和晕动药, 远走他乡……从长崎, 到了慕尼黑, 然后是柏林、罗马和巴黎, 还有萨拉曼卡以及波尔图、圣彼得堡和克拉科夫, 当然还有维也纳何托斯卡纳” (《旅行》) 。在悠长的欧洲旅行中, 随时准备与一流的大师偶遇:茨威格、但丁、歌德、萨特、加缪、施特劳斯、梵高、克里姆特、安徒生……寻访他们去过的咖啡馆, 徜徉在他们走过的街道, 观赏他们留在博物馆的人类文明的杰作。陈丹燕深深为欧洲散发出来的古老文化气息所折服, “把在漫长暗夜里的成长中接触到的欧洲的碎片, 一点一滴修补成了一个精神故乡” (《木已成舟》) 。
这个“精神故乡”显然不是指地域上的欧洲, 而是欧洲大师们所创造出来的伟大丰富的人类文明, 这种文明最吸引人的特质在于它的杰出性。无论是音乐、绘画, 还是文学、建筑, 欧洲艺术的成就足以代表人类艺术中最辉煌的篇章。陈丹燕满怀崇敬, 在博物馆中“一步, 一步, 从无数被人类小心收藏起来、认定那是最值得纪念的东西面前走过, 把它们装进自己的心里, 看这个世界和自己, 是怎样从木变成舟” (《木已成舟》) 。杰出与强势的欧洲文明彻底征服了个体的精神感伤。其次, 欧洲文明中强烈的宗教信仰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包容也是吸引她的重要原因。陈丹燕在这种“至高至善至美”的力量中感受到类似于子宫的温暖, 从而把欧洲文明作为自我精神的母体, 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由此看来, 这个家园是人类精神的历史凝聚通过欧洲杰出的文明与丰富的艺术样式表现出来, 它是崇高的、伟大的、宽容的, 而“欧洲”只是这种无形智慧的有形载体, 成为一个“充满意义和意象的存在”。[1]
二、“异乡”——永恒的困境
把“异乡”作为故乡最惊世骇俗的是三毛。三毛对撒哈拉沙漠是“投奔”, 而陈丹燕只是“旅行”, 这本身就把主体与“精神故乡”对立起来。如果说《咖啡苦不苦》《木已成舟》集中表现了作者对欧洲文明的拥抱与呼应, 那么在《今晚去哪里》和《漫卷西风》中, 我们感受更多的是对欧洲文明作为归属的怀疑, 是“旅行者接触异文化后通过比较对自身文化作出的确认”。[2]
在克莱姆斯安静的河岸边, 陈丹燕带着席慕容的书, 看她如何在风沙滚滚的荒漠里隆重的回家, 想到“何处是我的故乡呢?” (《漫卷西风》) 陈丹燕的欧洲家园在某个时刻轰然倒塌, 她意识到“这是别人的码头, 我坐在这里看书才是打扰。” (《漫卷西风》) 对于欧洲文明的固执坚守, 最终证明她只是“一个喜爱别人东西的人” (《漫卷西风》) , 这种滋味对于一个骄傲又敏感的崇拜者是最致命的打击。但是, 精神家园的崩塌并没有让陈丹燕失望或者崩溃, 因为她发现即使在欧洲这样物质发达精神丰富的地方, 人们内心存在着同样精神危机。
怀着八十年代电影院中的记忆来寻找少年时的偶像, 蓝色的施塔恩贝格湖依然闪耀着金色的阳光, 旁边是飘扬着蓝白相间的巴伐利亚旗帜的宫殿, 但是里面没有什么王子公主的完美童话, 背叛、谋杀、死亡像伊丽莎白皇后的棺木一样真实。她不得不承认“那些美好的人和事, 原来都是假的。” (《漫卷西风》) 陈丹燕的德国房东海伦娜也生活在巴伐利亚金光四射的蓝天下, 住在开满了郁金香的花园房子里, 丈夫是踏实的政府公务员, 两个女儿也都健康可爱。他们定期去教堂做礼拜, 在社区做义工。海伦娜的生活富足、安宁、自由, 成为“我”艳羡的榜样, 但是, 她却疯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荒诞让陈丹燕想到《等待戈多》和《变形记》中的绝望气息。还有什么不满意呢?为什么弗拉基米尔疯了, 没有胡萝卜的爱尔特拉岗仍在努力并充实的生活?当我们像陈丹燕一样在庆幸自己要的只是胡萝卜时, 却陷入另一种沉思:如果人类是幸运儿, 不用思想所以幸福, 那么几千年的文明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如果不论物质和文明怎样丰富, 人类还是在等待戈多, 却等不到戈多, 那么精神家园就成为永远到不了的彼岸。
三、回归自我的“文化小散文”
“有时我要长风万里, 有时我要归于内心, 有时我要抹去自己身上所有身份的痕迹, 就渴望当一个透明的人, 有时万里、十万里之外, 竟然回到的是自己的内心”《旅行》。陈丹燕最初的旅行“常常为的真是一时之快, 只是想要看到欧洲的山水, 想要吃德国冷牛肉丸子, 想要再看看柏林东区的老教堂……”[3]但是, 随着旅行的深入, 在十六年的跋涉里, 一步一步把“欧洲”填补成自己的“精神故乡”。又在这漫长的追寻中惊觉自己是永远都进不了别人家门的“异乡人”, 最终只能回归自我的内心, 完成了一段心灵的旅程。这段旅程展现了陈丹燕作为知识分子追寻精神家园的历程。
从历史到自我的思想轨迹代表了当下许多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自我性”。这与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大散文”的姿态恰恰是相反的。在余秋雨、贾平凹等的散文中, 作者以历史为切入点, 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描写的文化现象之外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4]他们的思想轨迹是向外的、发散的。散文从“大”转向“小”, 不是指格调、品味的大小, 只是在时代的发展中, 文学从态度上更为关注个体和自我。正如范培松先生在八十年代末就提出散文要“写出‘个性’”, 要有“多层次多侧面的自我体验”。[5]这种“个性”除了关注点的内化, 还表现在语言风格上, 是“有一种绘画从中世纪向巴洛克过渡时的那种繁复”。比如在陈丹燕的《蒙马特:红玫瑰咖啡馆》里有这样一段描写:“褐色的、带着新青年风格的靠背椅, 简陋的围着三张桌子。桌上的红色玻璃拉丝花瓶里, 插着用了许多日子、被客人的纸烟熏黄了的假玫瑰花。墙上贴着粉红色的墙纸, 不知为什么挂着一张白色波斯猫的照片, 那是一只俗气的猫, 有银行职员太太般的表情。”首先是色彩的堆积, 短短的三句话中充满了褐色、红色、烟熏黄、粉红、白色等多种颜色, 营造出一种斑斓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多重形容词与长短句搭配使用, 行文琐碎但细腻深入;还有关于女人和猫的巧妙的对比, 使文字陡然生动起来。另外, 在叙事的方法上, 陈丹燕的散文中呈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伤, 她自己称之为“惆怅”而不是“怀旧”。这种自我抒情化的情绪消解了历史、文化所负载的沉重, 平静又日常的叙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解构为私人化的情感, 带有都市女性的自恋情结。
结语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吸引一个人十六年长途跋涉的不是最后的结果, 而是在追寻中心灵得到的满足。这种满足让一颗虚弱的心渐渐充盈, 有了重量。用沉甸甸的收获去抵御生命中时刻存在的不能承受之轻, 然后就变得宁静与安然。如果人类的心灵家园是到不了的彼岸, 那么陈丹燕对个体归属的探寻是不是更有现实的意义?正如车前子先生对其散文的评价:“陈丹燕的书不仅是给小白领看的, 在文学上的意义我相信不久自然会被人体味出来。”
参考文献
[1][4]陈丹燕:城与人——陈丹燕自述[J].小说评论.2005 (4) .
[2]尹德翔:跨文化旅行研究对游记文学研究的启迪》[J].中国图书评论.2005 (1) .
[3]秦道红、陈胜乐:论文化散文[J].文艺评论.1993 (2) .
[5]范培松:新时期游记功过得失谈[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3) .
[1]陈丹燕:漫卷西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陈丹燕:木已成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陈丹燕:咖啡苦不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陈丹燕:今晚去哪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范培松:重塑“自我”灵魂的狂欢[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王尧:文字的灵魂[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
[7]摩罗:我的故乡在天堂[M].广东:珠海出版社.2006.
远方的风景散文 篇3
如果说三月的江南是风姿绰约的,而祖国的大西北此时则另有一番风景。
无论是在地广人稀,沙漠遍布的新疆,还是满眼都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甘肃,或是分布着草原、戈壁滩、胡杨林的内蒙,抑或是有着浓郁回族风情的宁夏,你都能感受到它与南方,甚至华北的不同。
这里的风,尤其是秋冬的风,是凌厉的,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有一次,去西宁授课,一下飞机,从机场大厅走出来,马上感觉到风的强劲,风撕扯着衣服,人站在风里,就象一棵飓风中猛烈摇摆的小树,让人感觉到人在自然界的渺小。而这次来银川,前两天还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而临走时,却风沙弥漫,沙尘暴说来就来了。
前几年,曾去新疆库尔勒演讲,在空旷的机场下了飞机,回市区的路上,除了稀落的村庄,刷着白漆的墙,接下来就是“半生半死”的白杨林了,朝北的一面,被从天山口刮过来的大风撕下树皮来,白森森的,犹如参差不齐而扯断的风干白骨,而朝南的一面,依然鲜活,西北的风,就是这么有个性。
除了西方的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这边的天。这里一扫南北方湿漉漉、雾蒙蒙或灰蒙蒙天气,更多的是澄清透明,尤其是在青海、宁夏这样高楼大厦并不多的地方,你会有一种“极目楚天舒”的开阔感,这里没有了高耸云天的建筑,因此,也就少了一份沉郁与压抑,看着蔚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你内心会找到一种久违的归宿感。
有一年六月,去新疆伊犁自治州驻地伊宁讲课,主办方在那拉提机场接到我后,车子奔驰在高低起伏的草原上,我看到了路边绽放着的黄色小花,静静流淌着的伊犁河,悠闲吃草而点缀在蓝天下白色的羊群,还有慢慢踱着步、眼睛水汪汪的马,让人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在这里,你就是主人,天底下,诺大的世界,此刻都是属于你的。
西北空气的纯净,也是让人留恋的。一次春节过后去甘肃酒泉,讲完课,顺便去看酒泉公园和嘉峪关,这里的空气好像是过滤过的,阳光照下来,分外的耀眼,向着阳光的方向,你几乎睁不开眼睛,那汩汩冒着热气而清澈的泉水,让人很难想象,就在酒泉城外,便是随处可见很难有植物生长的戈壁滩。嘉峪关外的风是冷的,远处黑山上的雪,清晰可见,塞外的风光,就是这么独特。
西北是粗犷而散漫的,甚至说是休闲的,辽阔的视野,宽阔的马路,没有了经济发达地带的拥挤,就连这边的汽车也是悠悠地开着,极少堵车,这种慢节奏的生活,的确让人心生惬意与向往。
王之涣《凉州词》〉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实际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三月江南,杨柳依依,春意盎然,是一片风景,而天高地远,一派孤寂的西北呢,其实也是难得的景致,只不过欣赏的角度不同,心境不同,如此而已。
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的人。在有情人的眼里,绿肥红瘦是一种风景,而荒僻苍凉更是一种风景,最起码对于我来讲,它们都是一种内心的召唤,是远方的召唤!
我珍视身边的每一簇风景,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感动,是它们给我激越,给我灵感,给我前行的方向,给我奋发的动力。
去远方散文 篇4
假如我是骏马良驹一匹,我要奔跑在大草原上,累了,便驻立,瞩目远方,且听风吟。可我不是一匹马,亦无健硕的身躯,强有力的四肢,但是我仍要奔跑,用信念支撑双脚,用力奔跑。
远方,有时候听起来就像一个概念,只能想到,理解到,却触摸不到。远方,那么遥远。为什么要去远方?眼下不好吗?眼下虽好,可是,人,总得仰望点什么,总得做点什么,用行动去告诉这个育我养我的世界:我曾来过。
可,你若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仍记得孩童时期我眼里的远方是一座城市,一方明珠。那里风云变幻莫测,商品琳琅满目,时尚气息,摩登女郎。不知何时,厌倦了。霓虹灯、聚光灯一盏盏关闭后,这城市的背后一片落寞,沉浸在里面的人们,醉生梦死,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我很清楚那不是远方,而是一个繁华之地。
去登山,去看海,去远方。我虽感觉不灵敏,可是走的路多了,亦能发现,生活中太多繁琐,等同于自寻烦恼,庸人自扰般,正如起床之际,冥思苦想,先起床还是先刷牙,冥想的结果却是:再睡一会。多想了,想多了罢。何不抛开烦恼,起床,做该做的事,沏一盏香茗,偷一时之欢闲。
时光太窄,指缝太宽。你若不去远方,生活也会把你推到远方,可那不是你想要的远方。就如同小溪中的一粒有棱有角的石头,被流水推着前行,日复一日,磨掉了原本的棱角,直到有一天滚着滚着,便被水流淹没,完全失去了方向,随波浮沉。去远方吧,保持棱角,总有一天会到达你要的远方。
远方,少不了磕磕碰碰,少不了坑坑洼洼。一路上,会有一道门突然关上,夹你的手指,让你知道痛楚,但是生活也会留给你一扇窗,给你希望。你总是会徘徊在失望与希望之间,不要因为痛了而放弃希望。如苏子之言:“险与远,则至者少。”平常之道,众人至之;奇远之地,非众人可到达。知难而进,是要到远方的必不可缺的态度。
长路漫漫,需要灵魂独行,要体验更多的`孤独。历一蓑烟雨,听一处蛙声,拾一叶落红,赏一次日出,看一轮落日,与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
路遥天寒,也须与人作伴。寒时互相依靠,热时彼此扇凉。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依靠,有的人是过客,来去无声,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告诉你那些人会与你同行,和你作伴。
偶尔也会梦到这样的情景:三五知己同行,有人背包,有人扛水,有人打伞,彼此嬉戏打闹。我们的距离看上去很远,每个人都有包袱,可是心的距离却很近,彼此敞开心扉,放肆地笑。
遗失的远方散文 篇5
(一)
又到了落叶的季节。看着这一页的落叶,悠悠的飘荡,就像现在的我,寻找一个心灵的居所。
路边残败咖啡馆,露出些许烛光的罗曼蒂克;结伴的小情侣从身边走过,嬉戏着他们的幸福;小商店的电视,放映着爱情的故事……………走在匆忙的人海,有谁能看出我心的泪痕?
(二)
这座小镇的落叶,总是以惊人的速度掉落!我还没有来得及伤感呢?就被飞雪逼进了火炉的`小屋!小镇的刚刚过完的挽秋节的盛况,还在眼前晃荡。现在,却只能看着舞蹈的火焰了。跳动的火苗,就像你舞动的身子,那么的动人!亲爱的,这个飞雪的日子里,我拿出了心头的思念。
慢慢的闭上眼睛,浑厚的手掌在空气中轻抚,用浓浓的温柔感受,你,远方的脸!
(三)
这里的夜,好冷清。我的小屋旁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能听到悉悉??,耗子的嬉闹。
刚来的时候,我好一阵心烦啦!每天跟耗子僵持到天亮!后来,慢慢的习惯了。孤单的日子,总能看到它们逃窜的身躯,也就当是为这单调的生活增添加几分乐趣吧!
今晚的月色好有情调。月的周围萦绕着斑斓的轻纱,舞动着撩人的身子!我的身边,自然界的大师们奏着各色的跳跃的音符!静静的躺在着音乐的天堂!享受心灵的乐章!
走向远方 篇6
一年四季,随着时间不停地推移,我们会走很多路,走很多地方,走过很多风景。面对擦肩而过的景色,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认识能够产生不同的感觉。留意了,身边处处是风景。没心情,在最美的风景里也待不住,有时候甚至都不愿意去、不愿意留、不愿意沐浴那一缕春风、一丝柔情。在生命的行走中,我常常伸出富有感触的双手,抚摸那些尽收眼底的山水风情、人文风貌、灿烂风光,慢慢地形成了具有一定特性的属于自己的浪漫风度。风总是缓缓地从心头掠过,恋恋不舍地留下难以抽逃的情感和思念,走向远方!对于走过的、正在欣赏的以及绵延而来的一道道风景,我都会把她们留在心中,她们都会在我的心底里扯出一根根色泽不同、五彩斑斓的丝线,像飘飞在远方的风筝,一头牵动的让我心疼,另一头盘旋着总想飞向更远的地方。当彷徨者无休止地困扰在昨天的纠结时,他们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囚禁了今天和明天。长夜无眠的我总是在别人还在昨天的梦境里熟睡时,已经探出脑袋思忖明天的太阳,在人生的旅途上,一双脚板一刻不停地走着。行者无疆,思想的光芒能够照射多远,脚下的路就能够行走多远。
一次次的远行,让我去实践生命的承诺、生活的写真!
生命的行走中常常会结伴而行,常常会有偶遇、相识相聚,常常会有激情的盛宴、生活的组合、事业上的相互扶植,然而,因为条件的不同、心性的不同、心中那份期待不同,使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行程中的每一次相聚从一开始就酝酿着各种各样的分手。我们每次过度的任性,都会在未来成为让自己痛苦的法码。所有的曲终人散都是肆无忌惮地把快乐撕扯成散乱的碎片,让碎片漫延为淡淡的回念,风一吹,落花成英,当所有人匆匆离去后,我望着飘然飞去的那一片片欢乐,用双手捡起的是一页又一页的孤独。这时候,心掉在了地上,疼痛着碎了一地,不眠之夜开始了。伤痕累累浇筑了意志的坚强,长夜漫漫浸泡出灵魂的孤独。坚强与孤独掺扶着,却总是走不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越走越累、越来越伤。走了很多,走得很远,梦醒时分,轻抚飘逸的白发,才明白离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有很远,真不知道还能走多少时间、多长的路程,也不知道能否走出心中那片柔软、那片海 , 但一定会寻觅前行的气息,继续走向远方。当脚默默地伸到心中那一块柔软的土地时,对于一个沉迷于繁华一醉不醒的灵魂,这里永远是一块不得不深思的故地。让梦觉醒、让心觉悟,从这里走向远方,走向叶绿花红、欣欣向荣。在我生命的行走中,今后的日子里,就是这么美好!在数不清的好日子里,只要我能享受到,你们就能分享到。
娘在远方散文 篇7
妻依偎着我。
忽然,我听到她轻轻地啜泣。
“怎么了?”
谁知,她开始哭出声来了,而且愈演愈烈,我的肩头被泪水打湿了。
“说呀!到底怎么了?”
她还是一句话也不说。
哦,我真笨!真笨!
我想起来了,她,是想孩子了,想孩子了。
妻子刚下班,神情就不太好。
“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没有。你打了?”
“嗯。”
“子悦一边哭一边说,说姐姐打他,说他的头还在痛,姐姐又打了。”
妻子说这话时,就在抽泣。
“子璐回家了?”
“回来了,学校开运动会两天,今天回家休息。”
“怎么打人呀?”
“我叫她要疼弟弟,她说怎么疼得起来呀。”
“嗨,可能兄妹间年纪相差太大了吧。”
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子悦说,老师打了他的`头。我问打几次了,他说好几次。我问你哭没有,他说没哭……老师为什么打你呀,他说作业不会做……”
妻子接连不断地叙说着,显然,已经非常想念孩子了。
“哎——”
妻子长长地叹口气。
“都在外面,真的不行呀!作业不会做,没人教……”
妻子幽幽着,说得我心酸不已。
“别哭了,乖。”
我把妻子搂紧,安慰她。
“你说,我们对得起孩子吗?都是你这坏家伙,为了你,我才到这里来的……”
妻子忽然扑哧一笑。
“是呀,我们牵手一生呀。”
“但,孩子我们也要照顾半生呀,你说,从出生到他们成家,都是我们的义务呀。”
“走!回家!马上买票!”
我打趣着,其实,妻子的话非常有理。
“我们真是不慈不孝呀。”
妻子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哑火了。
看看时间,已经深夜11点了,我有股冲动,想打电话回家,想叮嘱我的大孩子,好好照顾弟弟,可是……
也罢,明天,等孩子们起来,再说吧。
远方的朋友(优美散文) 篇8
清晨,便似黄昏。
有零星的细雨。其实,雨在心中,心随雨动。一场冬雨,便如此绵延着……
有人说:雨是云的泪滴。我想,缘分是无极苍穹的云朵,当你历尽了冷暖,便会感悟温度的变换。我喜欢雨后泥土的味道,喜欢雨后空气的清新,喜欢雨后环境的湿润,喜欢雨后草木的精神。
不喜欢带着雨具,将自己装在套子里。即便带了雨具,也会让其闲置而漫步雨中,留恋雨中那特有的气息,放肆的凝神,让思绪随着雨丝无限拉长,让潮湿沁润紧闭的门窗,让雨丝沾湿所有的记忆,让往事一跃孤单的身旁。
雨滴,像银线,根根拉长;雨滴,像水晶,冰冰玉清。雨,是自然的精灵。听雨,便是一种心境。
雨丝的细密,很容易打湿心境。睫毛挂着湿雾,面颊接受着亲吻,酥软了神经,干扰了视线,思绪领略着那一刻的舒缓、畅然、酣至、流盼。我想掩饰,掩饰那别样的情感,确无奈于宣泄的加剧。远方,那凝重的领地是否亦有一样的雨滴?
风摇着枝桠,雨随着风意。风,吹散了日历,确吹不散褶皱里的弯弯曲曲,让日历任意翻转,随便拾起都是不凡的片段。然而,雨带着所有的幸福与痛苦,自然裸体,不参杂任何的杂念,无孔不入,四处撞击,寻找遗失的心迹。天空带着忧郁,锁住多愁的眉宇。信息再频繁,电话再亲密,都代替不了遥远的距离。语言再暧昧,声音再柔美,都传递不了拥抱温暖。
雨滴,惊艳。落地,飞花。撩拨着情感,穿透着灵魂。雨滴打在心上,冲洗着冥想,我不舍得醒过来。将你贴在胸口,默默地代替我的表白。给我一个震颤,给你一个醉意,给大地一个回报,给树根一个温暖,给尘埃世界一个清凉的写意。
当情感走入难以回头的境地,却怎么也无法继续下去,你是否看到了我的身影,听到了我的笑声,闻到了我的味道,感到了我的心动。
提高人文素养守望心灵的远方 篇9
今天的教育所面临的事实是: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升,受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量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反而逐渐萎缩,问题意识、批判意识越来越淡薄,而对教师、对书本的依赖、盲从、迷信程度则越来越严重。因此,如果进一步追问,当下的课堂缺什么?当前的教师素质中亟待加强什么?我认为,答案是:只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丰富教育的智慧,才能守望我们心灵的远方。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责任,向往真善美的文化。人文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人、认识社会和认识世界。人文素养就是要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熏染,使学生的人格、品质、修养等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而言,人文素养的培育,关键在于唤醒教师人文意识,激发教师的内存动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生活,修炼爱与宽容之心。只有张扬个性,守护真理,对教育充满理想与激情,才能让教育工作散发出智慧和理性的光芒。
人文素养既包含人文知识,又包含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精神劳动的成果和结晶;人文情感是蕴藏在人文知识中的精神内涵,其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它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核心;人文精神是人文情感的升华,是对人文情感和人文价值追求的理性自觉,更是整个人文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学习人文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传承人类文化,积淀历史智慧,同时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培养人的合乎人类共同进步需要的价值准则。今天,我们学校教育中所倡导的爱心、同情心、正义感、公正意识、伦理观以及生态伦理观等,都是当今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倡导人文关怀,就是怀着人文情感去关怀生命、关怀人,去待人处事,去捍卫公平与正义、民主与和平。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应该注意的问题
1. 人文素养不是抽象的,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之相适应
人文精神既具有经久不衰的、普遍适应的价值理想,也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特征。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是反神学,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肯定人和注重人、人性,要求在各个文化领域里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今天,我们倡导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是指具有生态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指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或本土文化精神。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应该是反垄断、反恐怖、反专制的,应该是民主、自由、开放的。
2.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不是说教,而是实践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构筑精神家园,涵养人文精神。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是一种反人文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实践出来的、体验出来的、感受和感悟出来的。禅宗上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包括读书、实践、反思、改进。若没有人文理性的反思与升华,就没有教育智慧的提升。提高人文素养不是单纯地教学生,而是教师自身首先要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要身体力行地进行人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感悟、体验和心灵得到升华的过程。作为教师,首先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感与人文精神。因为教师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从而展开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三、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这项工程要以丰厚的学校文化为底色,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有原动力,就要创造书香校园。因为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在博大精深的经典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清纯的情感、崇高的理想和探索的精神。这种经久不衰的人文精神可以使教育具有持续发展的能量。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以奠定我们的理论根基、思想根基和人格根基。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
尊重、发现、激励,体现了新时代的教育观。
如果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则会导致其沮丧和自卑。尊重,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发现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特长,特别是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善于发现并保护学生的好胜心,再加以积极的引导、肯定、鼓励,从而使学生充满自信,敢想、敢说、敢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中。
激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激励的原则下去教育和训练学生,可以化野性为驯良,化粗野为文明,化腐朽为神奇。
2. 教师要坚守教育的责任和理想
没有责任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其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宗旨。教育不能违背理性,教育不能丧失良知。教育应是向善的、求真的、传播良知的、培养真情的,每一次有质量的教育活动都会唤醒学生的觉悟,催生理想,指引学生人生的方向。
当前,教育承载了过重的功利性,浸染了过多的世故和庸俗。其实,教育最深刻的危机不在于课程和教法,而在于教育精神和教育理想,在于教育理性和教育良心的反思与回归。教育理性和教育良心的觉醒,这是最迫切的,也是教育人最艰难的重任。人文精神的失落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育精神家园的沙漠化和教育激情的荒芜。教育是一种需要理想的事业,是指向未来的事业。教育不能没有理想,否则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所以,只有唤起教育者内心的激情和对教育的崇敬,才能使其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与快乐。这是教师的立业之基。
3. 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要提高教育的品质,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系统中的教育科学知识,还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三个世界,即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知识世界的教育首先由学校完成,再通过自己的终身学习来完成;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来完成;而心灵世界则要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
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人格才能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真善美与爱。此外,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鲜活人生体验和人生智慧,尊重每一个人独立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尊重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有尊重思想自由,学生才能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生成,才会有科学与艺术的创造,才会有高尚人格的形成。
总之,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实质上就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情感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知识是对于人生问题的论述、表达、反思及实践的知识体系。它涵盖了宗教、艺术、哲学、道德、伦理、文学、史学、美学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人文知识的真理性在于它能帮助个体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理由,并为他们提供可选择的生活方向。人文精神是人的内在情感。没有了人文精神,人类的精神家园也就枯萎了、干涸了,或者变异了。有了人文精神,人类才有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才有了信仰、理想、希望和追求。
远方的牵挂的散文 篇10
清晨一如既往打开电脑,坐在屏前,隐身上QQ,然后点开QQ音乐,舒缓的音律顷刻间,流淌。
思绪随着跳动的音符,起起伏伏,想你的心搭上了思念的小船,慢慢的驶向有你的地方......
远方的你,还好吗?远方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现在正值初春,天气忽冷忽热一点也不稳定,远方的你,要照顾好自己啊,别让自己生病了。
可能因为自己尝试过病的痛苦,所以不想听到病了这样的话语,希望远方的你,健健康康!
我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天天都能看到你,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牵挂,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
此时此刻真的好想你,可想你的心只能随着跳动的音符飞向你,在音乐里寻找我们在一起的影子。
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在一起的那些画面,细细品味着曾经的点点滴滴。
认识你以后我的生活不再枯燥单调,有些心事不用压在心底,一股脑的倒给你。
你总是耐心的开导我,指出我的不足,安慰我......
远方的你,知道吗?我开始依赖你了,深深地依赖!
远方的你,知道吗?在没有你消息的时候,我就会驾驭不好思想烈马,有的时候是哪里坏就往哪里跑,想你是不是不再想念我了,想你是不是忘了我了?
远方的你,知道么?你的简单的一个图标,一句简单的话语,一首豪气十足的歌曲都会让我感到满足,
我知道有时候你也会被我的`快乐感染着,引爆你朗朗的笑声起伏回荡......
你要开始忙工作了,我知道我不能再过多的打扰你了,我会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每天都快乐!
远方的你,知道吗?我会慢慢学会坦然,没有你陪伴的日子虽然还是会想你,但是我会把思念化成文字,放在我的空间里,再配上一曲优
美的音乐,等到你不忙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时常会想,我真的很幸运能有缘分遇到你这样的朋友,感恩上苍,感恩网络让我认识了你,感谢你温暖了我。
不管你我的缘分能否持续到永远,我已经很知足了,因为这段温馨的记忆会陪伴我朝朝暮暮。
故乡、远方、十年散文 篇11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轻触着故乡的魂,隔着远方的天空我在辗转的岁月中,用着一个个的十年,细数着成长的痕。故乡在心上,梦在远方。
——题记
故乡,岁月烙下的痕
故乡,是岁月烙下的痕。是儿时的梦开始萌芽的地方,是那少年离开后魂牵梦萦的地方。盈怀于胸,久而愈浓,远而愈重。
故乡,有一条纤细的小路。小路上有我童年的歌谣与欢快的脚步。我用成长的一步步,丈量着学校与家的距离。春夏秋冬,我的目光在小路上延伸,寻找着属于我家的那缕寥寥炊烟。小路上的野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多少次漫过我小小的双脚,多少次打湿我白色的球鞋。我在小小的路上,来回的往返,一边是老师的教导,一边是父亲的叮嘱。我的童年,在小路上晃晃悠悠。跌倒过、哭泣过、欢笑过,一路走过。
故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里的鱼虾是我惊喜的伙伴,小小的簸箕,承载了儿时太多的欢笑。杨柳依依,河两岸。犹记得,春天里新发芽的柳枝,对着河面梳妆。我一边看一边朗诵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犹记得河边的桑树上,小伙伴们你争我抢,采着桑叶喂春蚕的情形。犹记得,小河边我们赤着脚互相嬉水的情形。犹记得,大人们在河岸边不住的叮嘱“路上小心些,不要贪玩,听老师的话。”犹记得,父亲在转身离去时的背影,在我的眼中有着山一样的壮阔。
故乡,有一口泉。泉水悠悠,水桶悠悠,棒槌声声,笑声阵阵,唱着乡村最古老的歌谣。泉叫小鱼泉,我不知道名字的由来,但我知道,这口泉是乡亲们生命的水源。每天来这里担水的人络绎不绝。晨昏日暮,小鱼泉都以它最恬静的姿态,安静的奉献着它清澈的泉水。故乡,有一棵梧桐树。我时常看着梧桐的枝桠发呆,时常想象着有一只金色的凤凰会栖息在树的枝桠。带着我梦的神话,梧桐树陪伴了我多少春夏。枝叶繁华又落下,细数着时光的涯。
故乡,有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我的老房子,我的牵挂,我的依赖。
乡里人时常会说,“某某孩子好懂事”“某某孩子懂事了”。其实,小孩子的世界能有什么?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好与坏的标准也很简单。仅仅是一颗糖、一个苹果、一个抱抱、一声鼓励都可以打动他们的心。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喜欢的人就粘着,不喜欢的就躲开。那时年幼,总想着做大人口中的乖孩子,乖乖的听大人的话,听老师的话,做大人口中懂事的孩子。
那年的冬,母亲选择了远方,留下妹妹、我与父亲相依为命。那一年,我第一次体会到有一种痛叫撕心裂肺。一夜的哭泣,一夜的成长。我没有因此沉默,我也没有权利去逃避。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擦去泪水,我知道有些东西我必须面对。我开始在学习之余担起家中所有的家务。我成为了村里大人们口中懂事的孩子,我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只是,谁也不会明了,懂事背后的辛酸与泪水。锋利的稻草会割伤稚嫩的手,厚重的背篓会压弯弱小的腰,小小的心中也会渴望着童年里的五彩斑斓。
故乡,是岁月烙下的痕。我在痕迹中成长,我在痕迹中坚强。
远方,霓虹灯下的孤单
远方,是别人的故乡。远方,是梦开始的地方。远方,繁华的远方,有着霓虹灯下的孤单。
那年,父亲说,“你不要读书了。”轻轻地一句话,重重的,落在我的心上。我说,“好。”声音很轻很淡,我的心却很伤。我没有告诉父亲,我想,我想读书,甚至没有一句反驳。我知道,生活很难,父亲也难。转过身,我没有让父亲看见我的泪水,我的渴望。我哭了,悄悄的哭了。泪,多少次湿了被窝。泪,多少次在梦里流淌。
背上小小的行囊,带着100多元钱,我离开了故乡。离开的那天,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没有人送别,我静静的与故乡告别,任凭雨水与泪水模糊我的双眼。我,终要远离。回首故乡,我竟然不知道,这里是否有着我的牵挂。我也以为我不会牵挂的,直到到了远方,我才知道。年少的乡愁,是父亲肩上的扁担。故乡在这头,牵挂在那头。
远方,没有梦的涟漪,有的只是霓虹灯下的孤单。上班、下班忙碌的节奏之后,就是静谧的、宁静的孤单与思念。一句乡音也断肠,开始思念,思念着故乡,思念着家的味道。一本书,一个日记本就是一段思念的时光。我小心的将所有的思绪锁进我小小的日记本中,一页一页,细数着异乡的每一天。
陌生的街,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生活习惯,我强迫自己接受着所有的陌生,因为我必须面对生活。工厂的生活很累,但我却很满足。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财富。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朋友。我可以给父亲分担一些,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
远方的天空下,我渐渐地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忙碌,也习惯了思念。静谧的夜里,我喜欢眺望着远方的天空,喜欢看着那一轮明月,寻找着故乡的方向。三年,在外三年我没有回过故乡。有时候,就连我自己都以为不在思念了。可是,心却始终骗不了自己。梦中的故乡,依旧那般清晰。梦中的父亲,脾气依旧那般的火爆。
霓虹灯闪烁,炫耀着都市的繁华。灯火点点,寻不到我的家。我想家,可我却害怕回家。有时候,自己也觉得我是个薄凉的人。三年的时光,不是没有时间回去,我只是害怕。害怕看见父亲孤单的背影,害怕碰触老屋斑驳的墙壁。日复一日,霓虹灯依旧闪烁着她柔和的光芒。带着我的思念与孤单。
远方,我的远方。我没有寻到梦的天堂,我没有找到梦的翅膀。也许,梦,早在学堂外夭折。也许,梦,在远方的远方。我追寻着,我挣扎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记本一篇篇翻过,我的心一次次的抽泣着。
霓虹灯啊
霓虹灯
你可懂得游子的心伤
霓虹灯啊
霓虹灯
你可曾也有孤单的忧伤
我静静的.凝望着你的眼
你静静倾听着我的心
你是孤独的眼
我是孤独的心
远方,终不是我的故乡。远方,请原谅我,我将生活留在了这里,却将思念给了故乡。远方,请原谅我,你的万千风景皆很美,可依旧留不住我小小的心。远方,有着一盏盏霓虹灯,闪烁着远方的风采,可却孤独了我的心。
远方,霓虹灯下的孤单。我在深深的望,我在殷殷的盼。望,远方的远方。盼,盼远方的故乡。
十年,岁月中的牵挂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那么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呢?辗转的岁月里流逝的又是什么呢?
九岁那年,母亲选择了远方。从此以后,远方也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远方啊远方,你有着我无法放下的她。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寻到了关于她的消息。十年,十年的光阴没有彻底割断那份血溶于水的亲情,但却可以让曾经的亲密无间变的陌生起来。
对于母亲的选择,我没有权利指责,因为每个人都有着选择的权利。再次听到她的声音,是在十年以后。十年,我早已经不再年幼,我已经褪去了童年所有的天真与幼稚。但我却不愿去理会当年的对与错。一如我没有选择恨,相反,我选择了接受。接到她电话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泪如雨下。我以为,我早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没有她的日子。我以为我早已经可以不思、不想、不念了。我以为,十年的光阴足以割断我与她之间所有的过往。可是,接到她电话的那一刻,我哭了。我哽咽着“你去了哪里?”
你去了哪里?你去了哪里?多少次,我曾经对着远方的天空一次次的呼唤过,可是你却从此没有了消息。十年,你可知,你错过了什么?你错过了我成长最重要的十年,错过了我人生本该最无忧的十年。可也就是在这十年里,我学会了坚强,我努力的活着,寻找着属于我自己的精彩。我努力的向着阳光的方向靠近着。我时常告诫着自己:你若不坚强,谁人替你坚强。
十年,成长的十年。没有了童年的五彩斑斓,没有了梦的彩色翅膀。有的,是一份属于远方的牵挂与成长的磕磕碰碰。
再次见到母亲的时候,我才发现,母亲老了。尽管记忆中的容颜没有改变多少,但是她还是老了。十年了,十年来没有呼出口的那个字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看见她好好的,那一刻我的心也放下了。泪水在母亲的眼眶打颤,在我面前,她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了。我可以感受到母亲心中的澎湃与内疚,十年,她失去了太多,太多,也错过了太多太多。
十年,已经让我与母亲之间失去了母女间的亲密。没有母女间的亲密话、没有女儿在母亲面前的撒娇。或许,这些年,除了坚强,我已经忘记了撒娇吧!过去的岁月中,我曾多次幻想过再次重逢的场景。我以为,我会哭,把我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怨都哭出来。可是,我忍住了。当我看着她曾经的黑发已经染上了星星点点的白色,看着她在我面前有些局促的样子。我终什么也没有说。
相聚的日子,母亲总想着把最好的给我,总想着将她错过的爱全部补给我。可是,人生错过了始终错过了。就好像在过去的岁月中,除了对她的牵挂,她的所有对于我都是一片空白。同样的,十年的岁月中,我的所有在母亲那里也是空白的。我已经开始习惯了,习惯没有她的岁月。生病了,自己熬。痛了,咬咬牙。
十年,我所有的牵挂也终于尘埃落定了。没有恨,没有忧伤,看见她安好,我也就放心了。十年,她没有给我爱,但生活却教会我坚强。
故乡,故乡是岁月烙下的痕,痕迹里刻下了思念与成长。
远方,远方是霓虹灯下的孤单,孤单中有我殷殷的盼。
朋自远方酒体设计报告 篇12
酒体创新的路线有从工艺入手和从勾调入手两种方法。为了能够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酒体, 从源头抓起, 系统从原料的选择、糖化发酵剂的选择、发酵设备的选择、工艺条件的设计, 到基酒的储存、组合、勾调各方面突破常规, 大胆进行创新。同时优质的白酒离不开优秀传统, 在各个环节尽量采取传统工艺、传统器具、传统操作, 传统贯穿始终。现代科技在白酒设计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特别是在曲子的选择、基酒的组合方面, 分析技术起不可替代的应用, 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 以先进的科学进行引导。
1 原料选取
原料的选取主要考虑原料的碳氮比, 以传统酿酒原料高粱为主, 添加适量的小麦、麸皮, 以丰富氮源, 以期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微量成分。
2 发酵设备
发酵设备选取泥窖加砖窖的形式。池底铺以浓香型老窖的窖底泥, 丰富微生物种群;池壁以砖砌成, 减少杂菌侵入。从发酵设备上保证了酒体即有浓香型的绵甜, 又比浓香型更净爽。
3 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以浓香白酒的老五甑工艺为基础, 借鉴清香型白酒的“中温润料、清蒸”、 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的工艺精华, 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工艺路线。
4 工艺参数
在工艺参数方面, 在高温堆积有所突破, 经反复比对、反复试验得出堆积温度超过55 度、頂温时间超过40 小时的堆积工艺条件。
5 糖化发酵剂
糖化发酵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与江南大学合作, 利用江南大学自身保藏的菌种和在孔府家采集提取、筛选的菌种相结合, 生产出9 种纯种麸曲, 再配以自制高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6 基酒分级
酿造出的基酒, 按甑次分为三类即酱型、清型、浓型, 每类又分为三级即为特级、优级、一级, 再加上酒头、尾酒, 共11 种基酒分别单独存放。同时进行食品安全指标分析, 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7 基酒储存
入库检验合格的基酒先存放在陶缸里, 第一年每2 个月进行一次品评, 一年以后每6 个月品评一次, 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另作他用。在陶缸储存三年后按类别转入不锈钢大罐储存。在不锈钢大罐储存一年以后, 做为勾调儒雅香酒的基础酒。
以下为优级基酒的主要理化指标 (见表1) 。
8 调味酒的选择
选择酒头调味酒:掐取儒雅香基础酒每甑前1-1.5 公斤, 储存3年后做为酒头调味酒;酒尾调味酒, 掐取浓香型双轮底酒后馏分, 酒度为20-30 度, 经储存、过滤除浊后备用;浓香调味酒:选取浓香酒中风格典型, 甜爽的酒, 储存3 年后做为调味酒;陈味调味酒:选取储存10 年以上、陈香好风格突出的为陈味调味酒;五粮调味酒:选取五粮风格突出的浓香型酒为五粮调味酒。
9 组合勾调
按基酒的类别、生产季节、质量特点进行组合、降度后添加调味酒进行调味, 品评, 同时进行分析检验。共制作试验小样93 个, 经初选、复选保留样品4 个。其理化指标如表2。
感官品评指标如表3。
10 卫生指标
经检测卫生指标符合GB2757标准的要求, 不含塑化剂, 氨基甲酸乙酯指标在80ppd以下。
11综合结论
从小样品评和理化检验结果, 产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经公司评酒委员会鉴评, 选定3#为定型产品。
产品定型后, 公司联合江南大学对朋自远方酒体微量成分进行了全面检测, 共检测到800—900个峰, 已经鉴定出的化合物270种左右, 其中, 酯类约80种;醇类约40种;挥发性有机酸类约25种;酚类化合物约15种;醛酮化合物约40种;呋喃类化合物约15种;内酯类化合物约10种;吡嗪类化合物约5种。其它峰 (化合物) 正在鉴定。该酒体复杂的微量成分, 为其酒体丰满醇厚提供了物质基础, 水溶性成分较多, 是其入口绵柔、刺激性小的重要原因。
该产品集清香型的柔和、净爽, 浓香型的浓郁、绵甜, 酱香型的幽雅细腻、丰满醇厚, 芝麻香的淡雅高贵于一身, 清亮透明, 清香浓香酱香芝麻香谐调清雅, 酒香幽雅芬芳、舒适宜人, 入口绵甜醇和、后味爽净、留香持久, 复合香型风格突出, 是一款独具特色的复合香型白酒。
摘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 分析消费者的需求, 确定以舒适为特点的酒体研发方向。按照工艺创新的思路, 从原料配比、发酵设备、糖化发酵剂、工艺路线、分级与储存、调味酒的选取等方面介绍了其特点。在基酒组合、勾调过程中注重现代分析手段与传统品评相结合, 对食品安全指标予以特别关注。最后对产品特点的成因进行分析, 并总结了其质量特点。
在远方虚构河流散文 篇13
当记忆如一尾鱼失去曾经游戈的河流,我蹀躞于你枯亡止渴。并在远方虚构一条河流,应是我此刻唯一的选择。
怀念一湾水域,你肯定十分遥远而不知。
但星星仍在遥远的天宇嬉戏,清泠泠的笑声碎成浪花。
那河边的垂柳,柔软得像别离的心。谁愿意让许多故事折断于此,空把缠绵与悲伤交付给浓得化不开的水声?
二
一生都在行走的河,无法抗拒漂泊。
可一些河流枯萎了,风来了就疼,雨来了也疼。谁肯放弃手中的花朵和寻觅了一生的爱情。
昨夜梦里,你听到水的声音了吗?星星呈亮的乳花,在水样的风中突突地开放;河流深处的鸟叫,细小而潮湿,有水的形状。
如果你抚摸过水,那树叶和星子上的水,就是爱的语言。
三
在远方虚构一条河流。也许,你深邃的眼里,我就看不见河床遍布的卵石和破碎的瓦片。
因为,河流曾承载着对于生灵万物深深的爱意,总悄无声息地给予,不需要回报。
现在,我以一颗露珠的晶莹为火种,让最初的那盏星灯,在你手中温馨地点亮;让许多期待的花蕾,滋润地开满我的窗前。
我知道,再小的花朵在温柔的`瞬间,也能创造惊天动地的倚俪。上帝呵,请不要伤着孕育的嫩芽而让花朵染上红尘殉情的血痕……
四
谁,在更远的梦,抚摸花的伤痕?
谁,又在更深的夜,眺望水的凄切?
当一滴水手臂高扬,摘取日月为花朵,给天空以满足的拥抱时,你的身边是我,正用不改初衷的目光,饮尽你笑靥中的那一杯春水。
远方的河流呀,那欲滴的新月是否仍躲在岸边,洗绿你水晶般的心脏?
五
仰望生命的河流,有一些花朵在静静离去,又有一些花朵悄悄芬芳。
一滴水,在秀峦之外能穿越爱情的想象么?
一叶舟,在碧水之尖能穿越生死的轮回么?
河流,我的河流,既然承诺无法延长心灵的花期,那么背叛也不能把季节阻拦。因为,季节营造的栅栏,茂盛的温柔往往比一种尖锐的撞击更具穿透力。
只是,思念里尘封的酒呵,怎覆那一生都想行走的河流,及河流身旁的树木、庄稼和花朵……
远方的山优美散文 篇14
那时我家还住在医院的宿舍大院里面,家门口堆放着几根很大的原木,我和小伙伴们总是喜欢在上面嬉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大家在上面彼此分享着快乐的秘密,或者传说着恐怖的故事。到了傍晚,我们便跑到医院大楼的走廊上吹自制的肥皂泡,那些经过夕阳照射过的泡泡,如同我们的童年一样绯红灿烂。
幼年的生活总是很简单的,少不了的只是妈妈讲的故事和电视里面看不懂的西游记。而县城却很小,给人一种童话般精致的美。城里唯一的路上,来来往往着骑马人,给人一种古典朴实的感觉,就像电影中众多的美国西部小镇一样,缺乏的只是那一把把左轮枪。
我便是在这样的小城里长大,悠扬漫长的日子是一套黑白影片,单调却不乏味,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我去反复回味欣赏。而远方的山便是这影片的编剧,他用他的全部才华赋予了我一生的性格。
很多次暑假期间,我总会和几个好友去山间欣赏山上一年当中最美丽的景致,小溪中到处是小鱼和蟾蜍,高大的云松下面是众多叫不上名的野花,或许还有些美味的蘑菇。每次进山,我都会带上糖果,这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一天的山涧玩耍,使得我们回家的时候收获满满,花环、红葚,以及手上盒子装着的蚂蚱。大山总是宽容地默许他的孩子们从他那里拿走他们所喜欢的一切,而试图留下孩子们的童年。
如果把远方的山比喻作乐器的话,春天的山是支小提琴,琴声悠扬。夏天的山是台钢琴,激情跌宕。秋天的山是把长号,吹响了冬的序幕,而冬天的山便是支大提琴,在悠长中奏响雪域之城的希望。远方的山以他不断变换的乐曲演奏着四季,让我在这乐曲里面思考,在思考当中慢慢长大。
童年的我拥有很多鸽子,清早,我看着爸爸将它们放出去,飞向我所呼唤的山。晚上,它们带着大山对我的问候回到我这里,咕咕噜噜地向我诉说它们一天的故事。那时候我总想给我的鸽子们挂上鸽哨,和远方的山一起聆听鸽子飞翔的声音。我所知道的,我想大山也一定知道。
可是时间像鸽子的羽毛一样,慢慢飘走了,我的鸽子也越来越少,我追逐那最后的羽毛,在追逐当中童年毕竟逝去了,我终于走出了远方的山,却没有把他遗忘。
一种双通道远方自环装置的研制 篇15
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对自动化缺陷的消缺速度和缺陷消除率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当前因通道问题产生的远动通信中断必须检修人员到现场进行自环实验才能发现,然后再通知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这样增加了出工次数,降低了工作效率。本文研制了一种远方自环装置,通过远方遥控实现变电站内自环实验,明确故障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故障存在时间。
1 背景介绍
首先介绍实现变电站与调度端通信的原理。目前变电站与调度端通信通道常采用101 通道和104通道。通信结构如图1 所示。
首先对图1 中各部分装置进行介绍。
音频配线架:实现站内101 通道中的音频线和站外通信线路的连接、配线、调线、转接等功能。
调制解调器:把模拟信号翻译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101 通道中数据通过模拟信号传输),实现站内远动机和主站端设备通信。
远动机:将主站端信号调制下载,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功能。
通信配线架:实现104 通道中的站内2M线和站外通信线的连接、配线调线、转接等功能。
路由器: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交互,实现站内远动机和主站端设备通信。
101 通道通信方式:采用IEC 60870-5-101 规约进行通信,本规约采用问答式,适用于点对点、多个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和多点星形网络配置的远动通道结构。101 通道通信方式为调度端通过专用通信线下发命令到音频配线架,音频配线架内经过跳线转接,通过音频线将模拟模拟信号下发给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远动机,远动机接收命令后根据远动遥控点表下发命令到对应的保护测控装置实现命令的下行。调度端下发召唤命令后,各保护测控装置将遥测和遥信信息发送给远动机,远动机根据遥测、遥信转发表将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发送给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发送到音频配线架,经跳线后走专用通信通道将信息发送到调度端。
104 通道通信方式:采用104 规约进行通信,104 规约把101 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用网络规约TCP/IP进行传输,可以很好地保证规约的标准化和通信的可靠性。104 通道通信方式为调度端通过专用通信线下发命令到路由器,路由器判断调度端网络地址,选择站内IP路径后通过交换机将数据发送给远动机,远动机将命令解析后根据远动遥控点表下发命令到对应的保护测控装置实现命令的下行。当站内发生遥测变量、遥信变位时各保护测控装置将遥测和遥信信息主动上送给远动机。远动机根据遥测、遥信转发表将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后封装成数据帧格式。经过交换机传送给路由器,路由器根据数据帧中的目标地址将数据发送给调度端。
101 通信基于101 通道,104 通信基于104 通道,这两种通道相互独立,通道上没有任何物理联系,本文所研制的双通道远方自环装置正是基于这两种通道的独立性。一条通道故障后,利用另一条正常运行的通道进行故障点的判别。
1.1 传统故障范围判别方法
首先介绍通道自环原理,如图2 所示。
101 通道自环实验为将调制解调器接出后到端子排上的外部音频线拆出,将上行1(TX+) 和下行3(RX+),上行2(TX-) 和下行4(RX-) 对接,以方便调度端进行自发自收实验,根据报文来判断故障点。
104 通道自环实验为将路由器引出后到通信专用转接屏的转接端子由上行下行分别接通改为上下行互通。以方便调度端进行自发自收实验,根据报文来判断故障点。
这种方法必须检修人员到现场才能明确故障范围,在根据故障范围确定消缺部门。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延长了故障存在时间。基于这种情况,本文研制一种新装置,利用站内通信网络,实现变电站内双通道远方自环功能,加快变电站通信中断的恢复速度。
2 远方自环装置原理
远方自环装置适用于具有双通道及以上的变电站内,实现站内任意通道中断,远方自环,明确故障通断故障点所在范围。
远方自环设备由命令接收模块、命令执行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命令接收模块可以接收并解读远动机发出的103、MMS等站内协议报文中的命令。本装置设置自环状态和正常运行状态两个状态,自环状态为常开节点闭合,常闭节点断开。正常运行状态为常开节点断开,常闭节点闭合。主站端通过远动机发送自环和恢复命令进行状态切换。
命令执行模块由一个带有多个常开、常闭节点的双位置继电器组成,其常闭辅助节点串接至远动通信回路中,将常开辅助节点并接至远动通信回路中,命令接收模块将命令解读驱动继电器动作、复归,进行状态切换。电源模块应具有稳压、交直流自适应、电源DC 110/220 V兼容的功能。
2.1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远方自环设备使用前应先在站内远动机中增加对应遥控点,主站端也增加对应遥控点,完善主站端遥控界面。遥控方式与常规遥控一致,需与远动、远方自环装置做相关通信之后再执行操作:预置- 返校- 执行,执行成功后反馈设备处于自环状态。从自环状态切换到正常运行状态一样需要进行预置- 返校- 执行的操作顺序,执行成功后反馈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 远方自环装置能使用于双网的站控层网络结构,如在220 k V变电站省调、地调两路接入,两路可以互相遥控或站内101、104 通道互相遥控。
3 举例说明
根据图2 所示,当故障发生在图2 中两个故障点时,具体分析情况如下:当故障发生在故障点1时,主站端通过104 通道下发自环命令到远动机2,远动机2 发送命令到远方自环设备,将通道自环。主站端自发自收实验正常,报文正确。判断故障发生在站内。当故障发生在故障点2 时,主站端通过101 通道下发自环命令到远动机1,远动机1 发送命令到远方自环设备,将通道自环。主站端自发自收实验异常,没有接受到报文。判断故障发生在通道上。
4 结语
【远方散文】推荐阅读:
远方的远方散文随笔09-06
温馨远方的经典散文09-07
像梦一样的远方散文05-12
对远方的向往与期待散文07-20
诗和远方,及眼前的苟且散文09-08
有条通往远方的路散文10-21
远方的远方08-21
远方的作文:我的路,远方05-16
远方初中作文10-22
远方的课堂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