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散文

2024-10-23

无言的散文(精选17篇)

无言的散文 篇1

无言的朋友散文

在大自然这条生物链上,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有的密不可分。

狗,由最初的狼性而被驯化、家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忠实的朋友。对“狼心狗肺”一词,我一直不以为然,以狗的通人性与狼的嗜血、残忍相提并论,实在是不公平。

还在幼年时,曾看过一篇文章《老水牛爷爷》。说的是一个名叫老水牛的老头儿,在一次抗洪中牺牲,他的爱犬阿黄趴在河边,面向滔滔的河水吠了三日三夜,对村民摆在身边的美食不屑一顾,最后力竭而死。对于这个颇通人性的生灵,许多年来我未曾淡忘,始终心存感动,为它的忠心不渝,为世间许多人的见利忘义、无情无义。

狗是人的朋友,无论看家护院,导盲,搜救,缉毒,破案……它的功不可没。

然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却凭借着自己大脑的发达而把厄运强加于犬。狗肉的滋补、香美使人类撕去爱的面纱露出饕餮嘴脸。而且,以各种名目滥捕滥杀,给犬类带来一次次的浩劫。

七十年代,农村学大寨、赶昔阳,口号连天,大田里的`粮食产量却寥寥无几。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时的肥料,是收集各户的猪粪肥,所谓猪粪肥无非是家庭的菜皮垃圾和泥土加水,经猪的踩踏加上猪屎尿混合而成。冬季挖汪塘的淤泥,夏季沤青草做绿肥,老墙头土,甚至是路上的地皮也作为“千人土”作了肥料。如此众多,却没有多少力道的肥料上在许多贫瘠的大田里,只是杯水车薪,庄稼仍然病恹恹的干瘦。

不知哪位头脑好使的领导想出来的好法子:用狗做肥料。不是狗粪,而是它的身躯。说是一来可以杜绝狂犬病,二来增加粮棉产量。至于看家护院,已经属于过去式。如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哪还用得着?

命令一级级下达,到了基层,村干部不得已而传达。家家都有狗,许多人家不情不愿,但又无计可施,只好忍痛割爱,只是在捉狗、屠狗时躲过一旁,眼不见心不伤。

我二叔养了条黑狗,颇通人性。每天夜里往返于自家、我家和村牛屋(二叔养牛)之间,来回巡逻看守。听到打狗的消息,堂弟领着狗到正屋的床前,指着床下说:“进去,藏好,别出来。”那狗真的钻入床底一声不吭,懂事的让人心疼。

然而,哪家有狗那是你知我见的事,这条狗最终没能逃脱的过。

被杀的狗拖到棉花地头,架起一口大铁锅煮,为了防止嘴馋的偷吃,倒了些农药进去,狗连皮带肉的煮烂,被作为肥料追施在棉花根旁。这一年,棉花的确长得高,多结了好些棉桃,这一年,只听鸡叫,不闻狗咬。

狗的悲哀,还在于它与人的“色胆包天”相似。人的色心膨胀,“宁做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不顾生死,它也一样,村庄上如果有条母狗发情,会招来十多里方圆内的公狗,不分白日黑夜的拜访。母狗如同皇帝出巡,公狗则如大臣拥绕着,谄媚讨好,口水滴答。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退路已被他人所断。

交配期间的雄犬警惕性丧尽,旁若无人地围着母狗转。这时村里的小子们,甚至是大老爷们,只消将打着活结的绳扣套上狗头,在墙角或者是树干上拉紧,就可以将它勒死,然后剥皮开膛、煮肉喝汤。一条母狗发情期间,要有好几条公狗“殉情而死”。每年也不在小数了。

人的博爱,爱及动物,爱及树木花草,唯独难以遏制嘴的贪馋,上下唇相碰间,口舌蠕动之时,已是伤害了许多的生灵,还在为自己找“美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是虚伪。

当然,我,也是众多虚伪者之一。

失宠的猫王

大龙家养了只猫,灰色带着黑道道的毛,两只尖耳朵竖着,长相极其平常,但却有个响亮的名字,猫王。

猫王小时候就显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刚刚断奶吃饭,听到灶前柴草堆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响,就会跑近前又听又嗅的,伸出小爪子扒拉着柴草。有一天,不知从哪捉到一只活鼠,咬着鼠脖子,那鼠连尾足有猫长,猫儿费力地拖着鼠,那个场面简直称得上“壮观”。

掘得第一桶金,猫儿一发而不可止,几乎每天都有收获,后来不仅自家老鼠绝迹,左右邻居家的老鼠也集体大逃亡。大家送了猫儿一个名字,猫王。

猫王没了对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日子一天天的闲散,一天到晚伏在桌下、门旁念经。修长的身子养的圆滚滚的,步履懒散,少精无神。

不久,大龙又抱回一只小猫,这只猫通体白色,无一根杂毛,粉色的耳朵半透明状;圆脸上,小鼻子微微凹陷,两只眼睛一蓝一绿,纯种的波斯猫。大龙爱不释手,起名“雪球”。

猫王见家里来了同类,打起精神,走近雪球,伸出一只爪子,还没搭上雪球的肩膀,大龙喝一声:“去,滚开!”碗柜里拿出有个细瓷碟,倒了一些牛奶进去,放在雪球嘴边。

雪球的待遇,那可不是猫王能比的。吃的是鱼肉荤腥,夜里与主人同塌而眠,隔三差五,高档洗发香波、沐浴露。主人心里眼里只有雪球而没了曾经屡立战功的猫王。猫王有一顿没一顿的收拾主人的残羹剩饭,以致饥饿难耐,夜入邻宅干起偷嘴的勾当。

邻居也忘了猫王的诸多好处,纷纷控诉猫王的“罪状”,不是少了鱼、肉,就是没了鸡娃。大龙听的火起,拎起正在打呼噜的猫王,几个左右开弓:“死猫,我叫你嘴馋,我叫你偷嘴。”猫王似乎也知道自己的错误,挨了嘴巴后钻入桌底不声不响。

几天后,雪球玩耍时不慎被铁丝挂破脊背,皮破血出,染红了大片白毛。猫王不知出于怜爱还是闻到血腥味,为雪球舔舐。大龙从门外走进,看到的是雪球的伤以及猫王正在舔嘴边的血。不分青红皂白,飞起一脚,踢的猫王高高抛起,重重碰在墙壁又弹回地面。

都说猫有九条命,猫王从昏死中醒来,半晌爬起身,幽怨地看了主人一眼,一瘸一拐地走出家门,再也没回来。

许多天后,有人看见,曾经风光一时的猫王,成了一条脏兮兮、遭人厌弃的流浪猫……

无言的散文 篇2

这时整个窗子开始颤抖一种卑屈的、无言的哀求

那是乡间一个夜晚。我坐在我的阁楼里关着的窗后注视着那个牧牛人。他站在刚割过草的田野上, 嘴里叼着烟锅, 手杖插在地里, 好像对在近处远处深沉的寂静中平静地吃着草的牲口漠不关心似的。这时响起了敲打窗户的声音, 我从沉睡中惊醒, 镇静了一下, 大声说:“没什么, 是风在撼动窗户。”当敲打声再次响起时, 我说:“我知道, 那只不过是风。”但在第三次敲打时响起了一个请求放他进来的声音。“那确实是风。”我说着拿来放在箱子上的灯, 点燃了它, 把窗帘也放了下来。这时整个窗子开始颤抖, 一种卑屈的、无言的哀求。

(选自《卡夫卡小说精选》)

无言的高昌 篇3

在与敦煌的对接中,吐鲁番比哈密多了层次性,这就使得吐鲁番的文化单元与敦煌的文化单元具有着某种联系,拉得上,扯不断,成为丝路北道上两个沉甸甸的文化单元。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的地方。吐鲁番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交叉点上,这种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东方、西方和北方游牧文化的汇聚创造了条件。有学者作了个很好的比喻:“如果说西域文化是一种十字形的文化的话,那么这一特点在吐鲁番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

记载中的木头沟水曾是浇灌这片绿洲的生命之水,而今干涸的河道经历了千年的沧海桑田后,

让干枯的身体在阳光下诉说着往日时光。

公元前2世纪的西域,绿洲纵横,天山雪水滋润着片片绿洲,各个邦国半耕半牧,一派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此刻,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忽然展现了,汉武帝的铁蹄已响彻了西域大地。

平静的生活波涛汹涌。

交河城下人喊马嘶。

吐鲁番当时被称之为车师国。车师称为六部,除去一部在蒲类海(今巴里坤)外,其他以吐鲁番为中心,散布在奇台、阜康。车师人是土著,世代生活在这里。陆路丝绸之路一开通,吐鲁番的重要性一下浮出海面,成为众人之矢,匈奴铁骑自准噶尔草原越天山,南下塔里木,这里是最便捷的隘道,汉王朝要打通西域,吐鲁番是心脏地带,吐鲁番不通,西域只等于仅仅开启了一扇门,吐鲁番一通,西域一览无余了。

吐鲁番盆地在地理上是个形状独特的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呈明显的不对称形,盆地中的最低地在盆地接近南缘的觉洛塔格山麓,这里是仅次于约旦死海的世界第二低地,即著名的艾丁湖。

就是这个盆地在佛教文化的传播中,成为了西域著名的三个佛教中心,与于阗、库车三足鼎立,呈“品”字形组成了西域最光亮的时期。

几乎没有其他哪个绿洲,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它位于一条东西大道和一条南北大道的交汇点。那条东西路线由哈密进入蒙古大草原,并且通向敦煌。而南北路线则把楼兰以及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与天山北侧的丝绸之路连接起来。从文化上讲,吐鲁番好像一块海绵,从各个方面吸收着各种文化,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层次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昌文化融中西文化于一身,还包容了游牧文化,这的确令人吃惊。一个小小的绿洲盆地,在文化的吞吐上表现得如此大气,如此从容不迫,用自己的身体盛下了几乎世界上的所有文化气息,成为活文化标本。谁能相信,在天山下的一片绿洲上,有这样一块文化的大蛋糕呢?

在高昌文化圈中,中原汉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汉魏儒家文化又居主导地位,所谓“汉魏遗黎”。阿斯塔那出土的《尚书》、《诗经》、《孝经》以及大量壁画都反映着高昌的主流文化非汉文化莫属。更为重要的是汉字作为各种官私文书的书写文字被高昌充分予以吸收。令人注目的是阿斯塔那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均为人首蛇身,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执规,二人相向而拥,下部作交尾状,周围饰以各种呈相图。这与中原地区发现的伏羲女娲图是一致的。

阿斯塔那,当地汉族人叫三堡,这一名称与西域绿洲上还有普遍性。堡,既是军队守卫之处,也是商旅前进的方向塔。有堡的地方,就有人烟,就有水源。阿斯塔那与哈拉和本(二堡)连接,它偎依着高昌城,在博格达峰的注视下,当时的高昌人把这里当作了栖息之地,表现各种文化元素的文本被生前喜好的人们一起埋进了这幽幽地表。阿斯塔那的墓葬继承了汉文化的厚葬传统,因而,在这里出土的各种文书、丝织品、帛画等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抬起头,东南就是高昌城了。

高昌城寂然不语。

凝固的姿态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是啊,今天的我们还读得懂你吗?

高昌城和交河城的区别就是高昌是政治、军事、文化、商贸中心,而交河是纯粹意义上的军事城。

高昌城占地220万平方米,纵横的街道,熙攘的人群,来自欧洲、中亚、西亚及各个邦国的人们汇成了人流,说着不同的语言,在店铺前讨价还价。恍惚间,似走在长安的东西大街上了。高昌在西域的中心作用和商埠显得很清楚了。

再看高昌城的面貌吧。

高昌城城墙高约12米,城门分别冠以“玄德门”、“金福门”、“金章门”、“建阳门”、“卧城门”等,这自然是学了长安。

东西文化就在这里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

丝绸是代表性的物品,在高昌的丝织物上,中国文化和波斯文化有机融为一体。高昌在魏晋时成为了丝织品的织造地,与疏勒、龟兹成为三个中心。这些地方所生产的丝织品,由于吸收了中原和西亚的传统织造技法和纹样风格,并结合本地的文化传统,而形成各自的特色。高昌纺织的龟兹、疏勒、波斯锦,在吸收东西方织法、纹样风格上做到了浑然一体。著名学者夏鼐先生指出:“中国为了满足西方市场的需要,在隋代和初唐中国丝织品的图样有些采用波斯的风格,在织锦技术上,当时也受到波斯锦的影响。”高昌成为中西丝绸贸易的交接地带。

高昌文化圈基本成形了。但文化的更大交融还在后面。

交河城是车师国国都。

《汉书·西域传》说:“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旧满衣。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浑灵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供职北庭都护府,对于交河可谓极熟,当他步入交河故城之中,可曾在交河城中沐浴风雨,交河的美酒也许让他倍加思念远方的家园了吧。

交河城的奇在于是挖出来的而不是用砖墙砌出来的。交河城的整个建筑是向下挖土挖路,深挖出墙来,地面的居民和官署也是朝下挖出来。墙体大部分是土,整个城市仿佛是一组庞大的雕塑,真是个奇迹。

交河城创建者为车师人,经考车师人为白种人,后来交河又经历了汉、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回鹘、蒙古等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不同文化在交河得以交融。

夕阳下的交河故城,沉浸在一片光的和谐中,当风从城墙呜呜地飞过去时,一种苍凉的饱经风霜的美从故城升起。难怪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说:“新疆的一切美,最能弹拨我心弦的,就是故城的废墟。”

高昌回鹘王国建立起来了。

这标志着高昌的突厥化开始。

这对于整个新疆文化史来说,是桩大事,是新疆文化的又一个发展时期。

高昌定佛教为国教,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回鹘人信仰摩尼教,两教实现了有机融合。从现存遗迹看,高昌回鹘时代,这里寺庙林立,佛寺、摩尼寺、景教寺比肩而立,尤以佛寺居多。

高昌作为西域三大佛教中心,散发着强烈的辐射力,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弘扬。

北庭(吉木萨尔)当时是高昌回鹘王国的夏都。皇族们把这里当作避暑山庄,以享受清凉世界。赫赫有名的北庭高昌佛寺被修建起来了。这个著名的佛寺位于今天的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约12公里处,呈长方形,整座面积约3 000平方米。佛寺保存比较好,存留了大量的佛教壁画。与胜盆口石窟、雅尔湖石窟、吐峪沟石窟、拜西哈石窟及高昌城内的大佛寺共同组建了高昌回鹘王国的佛教文化群落。公元982年,宋使王延德西使路过高昌时,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佛寺五十余区,皆唐朝所赐额。寺中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居民春月多群聚遨乐于其间。”佛教文化成为构成高昌文化圈的一个大文化因子。

伊斯兰教冲进来了,西域文化伊斯兰化了,新疆文化面貌的格局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作为西域佛教文化中心的库车、于阗很快被消灭了,高昌作为西域坚守佛教文化的最后一个阵地也迎来了这个严峻的时刻。

高昌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一种陌生的全新的文化涌进来了,文化发生了变异,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重新确认,重新审视。

清真寺拔地而起,佛寺黯然败落。

文化之间的争斗真是不可思议,几百年的佛教在退守中就这样倒了下去,茫然、痛苦、失落、不解。

一弯新月升起。

情感散文:无言的思绪 篇4

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在单位的时间我会很珍惜,会尽最大力度让工作的事情把自己整个脑袋填的严严实实,为占据我对你思念的空间。其次,工作之余是最为精神困扰的时间,不是庸人自扰,也不是无痛呻吟,但终归是我的问题,逃避不了,我不能放下某些东西,不会勉强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关于离合,有些事情做了才知道。有些事情错了才知道。有些事情至今没有搞明白。

写给未来的无言歌散文 篇5

有多少旧事值得我们去挽留?又有多少昨日值得我们去回忆?---题记

仔细想想,多少参悟,多少感触,都在岁月的河面上悄悄溜走,那些来不及隐藏的痕迹也都化为成废墟堆积在时间的深处。有多少旧事值得我们去挽留?又有多少昨日值得我们去回忆?

许多时候,我更倾心于悠闲的时光,与时间,与心情,与梦想一起散步。走在灿烂的阳光下,亲密的触摸着我的梦想,清爽的心情便洁净无瑕。

我在为自己开垦一片辽阔来容纳我对生活的热情,不止是欢愉的激情,还有平缓的.祥和。我始终相信,我乐观的生活姿态定能开出似锦的繁花。

我愿意像这样的生活靠近,随手一指,便璀璨一片光芒。那些情,那些爱,都在我的怀里栖息,多么撩人的惬意。我怎能不双手迎接?

这样的愿望焦渴着我炙热的心情,我一次次追逐,一次次寻觅,尘世的烟火无法阻挡我追寻的脚步。我在等,等一场机缘的降临。

那些尚未到来的幸福,正像我一步步走近。欲望撩起的兴奋充斥着我火热的脸庞。我越过生命的田野,在蔚蓝的苍穹下,吼起一声响彻云霄的呐喊。

想你,却无言散文 篇6

大多数时候,我的目光只要触碰到雨丝,心就会随之湿润。因你说过,有雨的地方,就会有缘的温暖。我无法知道这缘是深是浅,但只要与你有关,都是我的春天。

清风与细雨共舞,柳影与水波缠绵。我好想念那个与你同舟的日子,飞扬的柳絮中,箫声绵长而悠远。雨浅花如玉,情真影似烟。执子之手,虽知道不能天长地久,可短暂的相拥,还是让心变得平静、柔软。

人生,不过是一次旅行,百年,不过是一盏茶的时间。我们轻轻地,将彼此的目光交织在迷离的三月,让三生三世的祈祷,变成一朵白色的并蒂莲。我无悔,你可无怨?

又下雨了。今年的雨,似乎还是去年的弦。曲终春又至,花凉雨阑珊。人为何走着走着就散了,花为何看着看着就谢了。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为何还要一个人离去,挥一挥衣袖,为何都是过眼云烟……

我多想,落地时不是哭泣而是欢笑;我多想,离去时不是形单影只而是双双相伴;我多想,能够把清澈单纯永久保存在心里;我多想,我们总如初见……

美丽的文字,总是被浸泡在忧伤的泪水中;真挚的爱,总是被红尘的火一炼再炼。于是,我努力将自己的记忆清零,欢喜地迎接新的早晨,和太阳公公道一声“早安”。可当雨落之时,我还是会满身落寞,被思念淋湿的背影,还是如此孤单。踏着诗词的韵脚,我是否可以找到曾经的盟约,然后打开梦的枷锁,进入爱的桃源。

深种的情,总是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绝地逢生,不过是安慰自己的戏言。我把眼泪种在古老的柳树下,经历五百年的`风吹雨打后,生出一对翅膀,飞到烟雨朦胧的水乡江南。或许在石桥头,可以停落在你的肩上,再听听你吟诵的唐诗,再嗅嗅你颈后的梅香,再抚摸一下你耳畔的朱砂印点……

《水泥》——无言的益友和良师 篇7

《水泥》杂志创刊40周年的征文启事, 勾起了我很久以前的回忆, 再次整理书架上一本本的《水泥》杂志, 静静地体味她的书墨油香, 眼前, 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我于1985年大学毕业, 到湖北黄石一家国有水泥机械厂从事技术工作。由于刚刚接触水泥, 对水泥技术及设备了解甚少, 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看到《水泥》杂志, 她的贴近实践的知识恰好满足了我的需要, 我被她紧紧地吸引住了。从此, 我经常到厂图书室, 借阅《水泥》杂志, 舍不得错过每一本。

《水泥》成了我无言的益友, 她向我打开了了解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动态, 水泥装备发展水平的窗口。我尤其对生产设备、技改交流感兴趣, 它扩展了我对水泥设备的设计和改进的思路, 使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1997年, 在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之后, 我试着向《水泥》杂志投稿, 收到第一份用稿通知单时的欣喜, 仍宛在眼前。

时光荏苒, 二十多年来, 在我的书单中, 许多书, 来了又去, 《水泥》却一直稳列其中。从最早的1987年到现在, 《水泥》变的是装帧、开本、印刷和投稿方式, 不变的是实用、实在的水泥技术内容和对我工作的帮助。我还记得, 2008年有一篇关于装车机的论文, 我觉得有所借鉴, 希望和作者探讨。通过编辑的帮助, 我顺利地联络到作者, 我们相谈甚欢。直到现在, 我仍保留着认真阅读每一期《水泥》杂志的习惯, 即便是其中的广告, 也能给我提供有用的信息。

岁月沧桑, 无论我是在国企还是到私企工作, 总有《水泥》杂志伴随身边。我阅读着她成长, 从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 从普通员工到副总工程师、设备总工程师。至今, 我在《水泥》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技术论文, 她也是我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展示的另一平台。

无言的一课 篇8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整个社会都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但因为我父亲自己种植有各种蔬菜,所以我们的餐桌上总算还丰盛,经常有刚刚跳下火车的流浪汉在我们家门前徘徊,希望能吃上顿饭。事实上,在我家的餐桌上,常常都需要额外地多摆上一套餐具。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正在打扫厨房的地板,听到父亲叫道:‘莉丝,再拿一套餐具,我们今晚有客人。’我们的客人在门口迟疑着,点着头表达着他的感激之情。‘看,我们的客人不怎么说话,’父亲说道,‘他像我们一样饿了。他叫亨利。’

“晚饭端上桌,我们都已经坐好,亨利依然站着,在父亲的招呼下,亨利轻轻地坐在了椅子的边沿,腼腆地低着头,将帽子放在了自己的腿上。在说过了祝福的话语后,我们准备开始吃晚饭。

“大家都在等着,作为礼仪,要等客人吃下第一口。亨利估计是饿坏了,他手握餐刀,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大家都在看着他。他将餐刀伸向面前的豌豆盘子前,扎着一个豌豆,颤巍巍地将它放进了自己的嘴里。用餐刀吃豌豆!我瞥了我妹妹玛丽一眼,然后我俩都捂着自己的嘴窃窃笑起来。亨利毫无察觉,他一刀又一刀地吃着豌豆。

“我父亲瞥了我们姐妹俩一眼,放下他的叉子,又盯了我一眼, 然后拿起餐刀,将它伸向了自己面前的豌豆盘子。当他尝试着将豌豆举起的时候,有几次豌豆都掉落了下来,但父亲没有放弃,直到他成功地将一颗豌豆送进了自己的嘴中。

“那天晚上,父亲再也没有拿起过自己的叉子,因为亨利一直都没用叉子。父亲以无声的语言教了我一堂课。他知道应该怎样维护面前这个男人的自尊,知道怎样才能让一个身处陌生环境、面对一桌陌生人的人感觉舒适。即使在我那样年幼的年龄,我也体会到了父亲朴素行为背后蕴含的博大的关爱之心。”

母亲不再说话,慈爱地看着她的外孙女,将餐刀伸向了豌豆盘中。

情无声爱无言散文 篇9

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爱是秋天的风,眺望着喜笑颜开的丰收;爱是冬天的雪,染白了黑色的大地。

早上,一缕阳光射入我的房间,鸟儿们在歌唱。我吃完早餐便骑着车去学校了,漫长的一天终于过去了!“叮,叮,叮”夕阳西下,我走出了学校,这时几滴雨水沾在我脸上,我一开始以为是上面的人浇花,紧接着,我的手被一滴水,两滴,三、四、五......,雨滴越来越多,沙沙沙的声音越来越响,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降落在地面上。

这可把我吓了一跳,我赶紧躲进了一个超市门口前,“这老天爷也真是的,脸皮就像孙悟空一样说变就变,弄得像科幻片似的。然而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又没有对抗老天的能力,我只好四处张望,这时,我的眼帘被一个电话亭给吸引住了:电话亭里有一对父子,那位父亲的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他的儿子比小许多,脸上有些消瘦,我看到那个孩子有点闹情绪了,不停地向他爸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他爸爸显得有些焦虑,雨并不见得减小,那位父亲刚想迈出一步,接着又退回去了,我猜他也知道,自己跑出去的话肯定会像一只落汤鸡,更何况,他还有个孩子,我想着想着就把伞拿出来,准备递给他,可谁知道,他的.行为出乎我的意料,他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感冒生病,他脱掉自己的衣服,把他的孩子给包住,随后,他开始奔向他家,他的速度犹如丛林里的一只野兽。那时我在想,这些雨水击打在这位父亲身上,他不会觉得痛吗?他的孩子在他的胸口前,是在数他父亲跑回家的心跳,还是担心父亲奔跑时呼吸开始变得急喘,或者是静静地睡着了……

看着这位父亲的身影,我闭上眼睛沉思了许久,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些画面关于我父亲与我的亲情画面,医院里父亲抱着我去看病打针;公园里,我骑在父亲肩膀上当超级英雄;学校门口,父亲冒着大雨来学校接我......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自主的颤抖一下,当我睁开眼睛时,那对父子已经消失在我的眼帘中。我心里想,那位父亲面对他的孩子没有说过一句话,可是他的行动却表达出了无数的爱。一个人对你不闻不问,不一定是不爱你,而是用语言以外的方式表达出对你的爱,也许这就是真爱无言吧!

寂寞无言情感散文诗 篇10

宁静的夜晚

风不愿打破沉寂

连那晚月,都透着无声地诡秘

就像无声的寂寞一般

明明透着微弱的气息

却有着无法抗拒的力量

我就像一抹残影

放纵着自己的心,走向迷茫

我又像一阵忧伤

在这漫漫长夜里流浪

是那样的无助,清幽,却又闪着灵动的光

抬头仰望,那满天星辰是触不可及的`梦想

眼角的泪晕开了星的微光

一缕清烟,一簇火苗

孕育了新的希望

孤冷

清寂又如何

洒脱如我,张扬如我

依旧可以仰天长笑

来吧,勾起唇角

用潇洒的明媚

停止无声寂寞的滋长

无言的爱(例文) 篇11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我吃力地提着笨重的行李,将要踏上一个星期的农中军旅生活。那行李在我拿惯圆珠笔的稚嫩的手下,仿佛有千斤重。身后,传来妈妈急急忙忙地锁好门的声音。此时,我心中有着一种小小的期盼——妈妈能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果然,妈妈这样做了。

手中没了行李,走起路来,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全然忘了身后的妈妈。到楼下了,才发现妈妈没有跟上来。转身一看,只见妈妈气喘如牛,还不停地变换手拿行李。我的心就像被人狠狠地抽了一下,在流血。我赶紧跑了上去,说:“我帮你吧……”可说完,我自己就脸红了,明明是我的东西,我却让老妈拿着,还大言不惭地用“帮”。我傻傻地站在那儿。一旁的两棵树,老树虽然枝干苍劲,但风拂叶落,难免使人感到凄凉;而小树却生机勃勃,紧紧偎依着老树。

“你还在那磨磨蹭蹭的干吗呢!”我这才如梦方醒,追了上去。可在那一霎那,我愣住了——妈妈竟然比我矮!她那渐渐驼的背,使我明白了不少……

临上车时,我接过了妈妈手中的行李,那手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光滑的大手了,它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粗糙了,隐隐可见凹着的一条条红痕,或许是提行李时勒出来的吧。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

母爱,犹如春天里温暖的阳光,让我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母爱,又如婆娑的大树,让我在浓浓的绿荫庇护下茁壮成长。妈妈啊,您辛苦了!

浅析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无言之美 篇12

一、空的意识来源

中国的绘画是博大精深的, 中国写意画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中国所独有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谈到空, 我们要从先秦的老子那里找寻源头。老子曾经说过“大音希声”。对于音乐来说, 至高至上的美的音乐不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 而是一种无法用感官觉察却需要用心灵体悟交融的寂静之声。这寂静无声不是沉寂, 不是没有声音, 而是来自一种无声的心灵体验, 在心与心的交汇中或许收获了感动, 或许收获了快乐, 或许勾起了回忆, 或许又引起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此皆有一种于无声处胜有声的体验。老子还说过:“知其白, 守其黑, 为天下式。”1虽然当时老子是为了阐述制御天下的道理, 但是白与黑的关系还是被聪明的艺术家拿来借用, 对于绘画来说, 空灵淡远的美是其不懈的追求。一幅好的画不在于实体在纸张上的大面积铺陈, 而更在于空白处理的重要性。空灵之美在中国艺术中都是相通的。

中国的诗讲究含蓄之美, 在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无尽之意, 无尽之情。例如刘方平的诗《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作者为了表达一种无依无靠, 寂寞无助的境界, 既描写了人透过纱窗看循环往复的日落景象, 又写了黄昏, 使暮色更加昏暗, 寂寥。接着写无人的房间, 却见泪痕, 满地的梨花, 紧闭的房门, 更加突出了一种寂寞宁静悲戚之境。无人与景相对比更加突出了境的表达。这无, 这空被诗人恰当利用。

中国的园林, 作为一种空间艺术, 对于空的追求是很强烈的, 有很多园林占地不大, 而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传递出曲径通幽的意境就需要对于整个空间的安排与处理, 对于无实物的空间的处理能力直接体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灵的空间, 这空间的处理, 就如雾里看花一般, 才能让赏园人细细体味其婉曲无尽的高妙意趣。

二、写意花鸟画中空白的运用

关于大量空白的运用在中国写意画史上不并少见。宋代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绘画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他们的作品形简意远, 用笔往往酣畅淋漓, 毫无雕琢拘谨的弊端, 画面少而精炼, 力求传达出一种象外之象。

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是写意兰花中的杰作, 他笔下的兰花无土无根, 疏花简叶异常概括, 高度提炼, 形态多姿, 很好的表达出兰花生于幽谷的高洁高雅之态, 以及对于宋朝灭亡之后的无家可归之感的寄托与表达。无土无根的空白处理在画面上恰到好处, 这样的处理使这幅画中思想情感的传达更为明确具体。

明代画家徐渭被人们认为是完成了水墨写意画变革的一代大家, 他的传世作品《墨葡萄图》凝练的造型、如点点泪痕般的墨叶、以狂草笔法画出的枝干激情四射, 形简意赅, 体现了画家激荡振奋的内心境界, 画面空白处的处理尤为妥当, 无画处好似微风吹拂, 在画面右侧出枝的构图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和空间, 画面中虚实黑白的处理把墨色发挥到了极致, 墨色的表现力极强, 这种随意挥洒不拘形似的水墨大写意有一种以一当十的不求形似但求气韵的气度。

清代大写意也卓有成效, 例如八大山人的画《山水花果册.葡萄》他笔下的葡萄比徐渭的更加概括, 简约而不简单, 体现出“一笔画”下的气脉连贯之感。作品的极简, 空白处达到约80%, 计白当黑的画面感幽深旷远, 好似律动的音符在飘扬, 又好似狂舞之姿在飞动。舞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线造型, 线的运用往往是稳中求动, 动中求稳, 求顿, 像是川流不息的水, 动静相宜。多些空白就多了一些简约, 简约更容易营造韵味和意境。清代的恽寿平也重视“简”, 他在《南田画跋》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创作倾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 则洗尽尘滓, 独存孤迥, 烟鬟翠黛, 敛容而退矣。”2可见他对于画面简洁的推崇, 他认为简洁的画是脱离世俗的, 孤寂独存的, 有一种淡雅肃穆之境。他的没骨花鸟画虽然尺幅不大, 但清新、简约、含蓄。

到了近现代写意画可谓发展迅速, 齐白石等大家继承了空灵的风格, 空的世界是有象的世界, 是大象的世界, 是无形的世界。

三、画境中虚实相生的空白之美

中国画中对于黑白的重视表现在对于虚实的把握上。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 《周易》中有言:“一阴一阳为之道。”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联系, 有开合有起伏, 有虚实有空白, 这样画面才能气脉相同, 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有笔墨处为实象, 无笔墨出为虚象。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过:“空本难图, 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 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 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 无画处结成妙境。”3这是中国画中特有的空间处理方式, 画面中虚境空间的处理方式更是以小观大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正如中国人的性格相对保守、内敛一样,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也相对含蓄, 注重藏、隐和虚的观念。与直接外露, 张扬的个性不同, 藏、隐和虚好似在曲径通幽的深巷中曲折委婉的林荫小路, 又像是朦胧雾霭中的潺潺溪流, 或是深幽树林中的的声声鸟鸣, 幽幽花香, 带有一种婉转徘徊的灵的空间意趣。这种非直、非实的空间更能体现自然天成, 它是温和的, 婉转的, 幽深的, 其后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有意味的世界。在现代社会, 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 世界的趋向大同, 人们更加偏向外露, 奔放, 喜欢直接表达个性与思想, 不可否认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 但在此我们仍需要时不时回望一下我们的传统, 那种内敛含蓄空灵的美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古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江》.中华书局, 2014.

[3]张映晖.《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绘画与现当代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4]宗白华.《艺境》.商务中印馆, 2011.

[5]薛永年.《中国美术史新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无言的散文 篇13

再美好的事情加上“曾经”两个字之后,都像是蒙上了一层灰,要在一片灰蒙蒙中寻找昔日的美好。那些回不去的曾经里无言的温柔已被尘封,却从未消失,总能在我无助的时候给予我无声的安慰。

在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他就是仅仅陪伴了我二十年的父亲。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沉稳少言的,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我几乎不曾看过父亲的笑容,更别说他的温柔了。可是当父亲离开之后,我才从那些回不去的曾经里找到他隐藏在严肃下的无言温柔。

在我的房间里,一直挂着一个古朴的桃木挂件,那是父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叫七星麒麟镇。其实,我以为这是母亲给我挂上的,说是能够让我高考顺利。直到父亲去世之后,我才从母亲口中得知这个挂件是父亲专门为我挑选的礼物,并且亲自挂上的。如果不是母亲说出这件事,我根本无法想象父亲是以怎样的心情为我挑选这个挂件,又是如何挂在我房间的墙壁上的。这个挂件的位置正好在书桌前,不是很显眼的位置,却是只要我坐在书桌前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

高考备战时,我每次在家复习得疲惫了,都会抬头看看那个挂件,再投入学习之中。当我顺利考上第一志愿的时候,我兴奋地拥抱母亲,还说谢谢母亲送的挂件有神奇的力量。那时候父亲和母亲听了我的话都愣了一下,母亲似乎想说什么却被父亲转移了话题,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一个父亲以沉默表达的父爱了。

在我的抽屉里,一直放着一本书。那是父亲在我十八岁生日送给我的礼物,也是父亲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在我生日那天,父亲把这本书送给我,但是不爱看书的我接过去之后就把它塞进书柜里,连翻都没有翻。要不是两年后的一天我心血来潮翻开这本书,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父亲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那段话。

“你已经长大了,以后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我和妈妈会一直在你身后支持你。”这是那段话中的其中一句,却让我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落泪。遗憾的是,当我第一次看到那段话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而我没来得及跟他说一声谢谢,谢谢他陪我走了二十年,谢谢他的关心和照顾,谢谢他这无言的温柔。有时我会假设,如果我在收到这本书的时候立即发现那段话,感受到父亲的温柔,给父亲一个拥抱,对他说谢谢,是否会让父亲不再严肃,脸上显露出温柔的神色,让我和父亲更亲近一些,不再敬畏他的严肃呢?很可惜,这只是一个永远没办法证明的假设,但是我相信父亲从未在意过我对他的疏远,一直都是那么全心全意地为我着想,为我担忧。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散文 篇14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误解与攻击。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每个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每天都要从事各种频繁的社会活动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在从事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就要碰到素质不同的各色人等,造成许多让人不舒心的场面,甚至于会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或谩骂。然而,不管他人这种误解与攻击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轻佻而让自己失态,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

针对他人不公正的误解与攻击,其实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恶语相加,更不必闻之就浮躁轻狂,耽耽相向,暴跳如雷……有时,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沉默是金,这是千古不变而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处事铁律之一。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不要为了敌人而过度燃烧心中之火,不要烧焦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有涵养有修养之人不必去计较外界对自己的不公,因为计较得太多,会使自己的心灵与身体受到的伤害最深。面对外界对待自己的误解与攻击,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就没有必要肝火过旺,睚眦必报。如果一个人把宝贵的时间和宝贵的精力都放在和别人生闲气上是不值得的,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回应别人的误解与攻击之上更是不明智之举。常言道:道不合而不相为谋。有时,远而避之又何尝不可?康德说:生气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虽然我们现在还达不到那种所谓的“爱人人”的最高境界与修养,但至少也应该爱惜自己,不要让他人的错误来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吧!我想这是大家都能够做到的。有关专家经过研究认为:长期的积怨不但会使自己的面孔僵硬而多皱,还会引起过度的紧张和心脏病。如此看来,生了别人的气与恨,伤了咱家的身与心,委实不值啊!

面对他人的误解与攻击,无论是卑鄙的也好,恶毒的也罢,是残酷的也好,是善意的也罢,就算是他人怀揣某种目的,有智慧之人都是不应该失去理智进而与之敌对或较劲的。毕竟是“良药苦口,唯忠言逆耳”嘛!此时,只要我们抱着一个宽容的心,保持冷静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对之应之,或许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其实,面对他人的误解与攻击,获胜的最佳方式不是面红耳赤的争辩与歇斯底里的反击,而是理智稳重的沉默。有些东西,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是无助的,因为在此刻,相互的争吵,辨解,辱骂,都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绝对的快乐,也没有任何一方会成为真正的赢家,取得绝对的胜利,相反,只会给双方都造成更大的心理与情感上伤害,带来更大的无谓的麻烦,积下更深的怨恨,除此之外,别无收获。退一步海阔天空,退让不等于害怕,避让不等于理亏,退缩不等于失败。况且,退一步而言,在争吵、对骂、辩驳中没有占据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了丑不说,事后一定会对自己的鲁莽行为而悔恨不已;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搏得一时之快感,甚至于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狗血喷头,但又能如何?除了获得暂时的心里和颜面的满足之外,又能有几多收获?我认为除了加深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加重了对方对自己的的怨恨之外,其余的定是一无所获,在明白的旁观者眼里,这样的胜利者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只好争斗的公鸡而已,绝对不会成为一只华丽的金凤凰的。

其实,面对他人的误解与攻击,人们在心里总是想着如何如何地去解释清楚,幻想着通过解释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然而,许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有时这种解释恰恰是最苍白无力的,丝毫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搏得任何同情与认可。这时最好的办法往往就是不要去解释,不要去辩解,保持沉默,让时间来证明一切,谁是谁非,时间到了自然会有定论。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别人的误解,攻击,谩骂,甚至于是侮辱,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平静,理智,平和,宽容的心态,切忌浮躁不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排除心理上的不安定因素,找到最佳的医治良方。当他人对你进行不公的误解与攻击时,请大家一定要记往: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大爱无声,苦难无言 篇15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痛苦, 在那个时代当中, 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回味的。痛苦中包含着的爱, 在那个苦命的年代里, 一些平凡的人, 在做着一些在那个年代看来平凡的事, 可是现在再去看看那些人, 那些事, 好像都变了, 平凡的事变得不平凡, 再普通的事也在感动着我们, 抨击着我们。这些都值得我们回味, 值得我们思考。

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 可以消除一个人的痛楚, 可以让一种感情慢慢沉淀。在《青铜葵花》里, 时间使葵花从那个不论是内心还是外表都是柔弱的女孩, 变成了内心坚强的女孩。时间使她长大了, 蜕变了, 让她更加懂得了青铜一家对她倾注的爱, 她在这种爱的洗礼中长大, 变得坚强。在这种坚强的精神的号召下, 人们在经过苦难之后会在精神上有大的飞跃。

历经苦难变得坚强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 比如大名鼎鼎的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偏僻小镇, 在小时候遭遇过性侵犯, 14岁时生下一名不久即夭折的女婴, 曾经自甘堕落:抽烟、吸毒、酗酒……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 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 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正是依靠着梦想, 多年后奥普拉不仅坚强地坦承这段失败的历史, 更形成了富于同情、善于倾听、坦诚交流的独到主持风格, 她的节目成了“心灵鸡汤”。更有趣的是, 她曾是一个失败的新闻记者, 就是因为敏感、细致、易动情被批为无法保持中立客观。但当这些气质融入谈话节目中, 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在她的访谈节目当中,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明星, 都愿意对她说出自己的故事和秘密。在研究者看来, 奥普拉能够把一场个人的苦难变成一个可以与公众分享的、勇敢和坚强的故事, 如同心理治疗一样, 感性而温暖。感性和温暖改变了一个人的内心, 可以让一个人幡然醒悟, 也可以让一个家庭有精神支柱和依托。

对于小说《青铜葵花》里的一家人来说, 感情是最重要的。葵花在青铜家的时候, 青铜一家为她付出了很多:当蝗灾来临时, 家里已经断粮很久了, 青铜为了让妹妹葵花解解馋, 于是到芦苇荡里藏了一下午给葵花抓来了一只野鸭子;当饥荒来临时, 奶奶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饭, 不让他们再饿着, 用自己家传的金戒指换了一小袋米。青铜家里没有灯, 于是葵花到同学家写作业, 可是同学因为嫉妒她成绩好而不让她来。青铜知道后做了十多个南瓜灯, 每一个灯里都有青铜逮来的萤火虫, 一个个微弱的萤火虫组成的南瓜灯把家里照得格外亮, 也同时照亮了家里每个人的内心。青铜一家为了让孩子们在暴雨之后的冬天住上好的房子四处借钱, 奶奶还把她的那对耳环给卖了, 夕阳下, 奶奶的背影映照在路上, 显得十分高大。

作者曹文轩曾说:“青铜家就像一辆马车, 马车虽然破, 但它依然结实。马车虽然旧, 但它没有停歇, 依然一直向前走着。”因此, 青铜家虽穷, 但并没有抛弃、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青铜一家面对困难永远都是“面对”, 而不是躲避。青铜和葵花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从来不给家里添麻烦, 有时还会为家里分担一些忧虑。

在小说男主人公青铜的世界里, 声音是不可以发出来的, 因为在青铜小的时候, 一场大火, 夺去了青铜说话的能力。但他可以听见人们所说的话, 他也可以用眼神与亲人交流, 那种可以说话的眼神:孤独、无助, 就像他的妹妹———葵花。

葵花不同于青铜, 在不识水性的父亲为了葵花的稿子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那一刻, 葵花便成了孤儿。于是没有了亲人的葵花在合作社的叔叔阿姨的带领下, 在大麦地的大槐树下面对贫穷的青铜家和富裕的嘎鱼家, 小小的葵花要做出一个选择, 在这两家中选择她将来要住在哪一家。她没有踌躇, 毅然地选择青铜家, 一个并不富裕的家, 可这个家却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了葵花一片蓝天, 用青铜那无声的爱和家人无私的爱支起的蓝天。

大爱无声, 是的, 这一片蓝天, 是她的家人用默默的、无私的爱编织成的。蓝天下是青铜葵花他们一家人, 不论困难有多大, 他们总是在一起, 从不倒下, 也从不会轻易说放弃。

在奶奶为了再让她考一次试而拖着被病魔缠绕的身躯下跪时;在青铜为了不让嘎鱼欺负她而用牛不管是什么样的恶劣天气里都接她上下学时;在父母为了让她拥有下年的学费而用一冬天的时间编织101双芦花鞋让青铜叫卖时……大爱无声, 葵花的亲人们用爱为她撑起了一片蓝天。

奶奶病倒了, 葵花偷偷地跑上去南方的船采白果, 之所以要偷偷地去是因为怕家人担心, 也是想自己攒些钱给奶奶看病。这一去, 让青铜不分昼夜在码头等待, 让父母与病危的奶奶在家里等待……当她回来时, 看见青铜在黑夜中的码头点亮了一盏灯, 正静静地等待她回来, 她没哭, 但她的心被这无声的爱所感动。回到家, 奶奶正拖着百病的身子硬撑着等葵花的归来。没过几天, 奶奶安心地走了, 无声地走了, 可她对葵花的爱却留在人间。

青铜葵花这一家向我们诉说的苦难, 纯美与挚爱。在人的一生当中, 苦难几乎不能避免, 这种苦难中的爱是成长中的元素。如果美丽的宝石不经过熔岩的冶炼, 还能如此多彩吗?如果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不经过水的长期侵蚀, 还能如此美丽吗?

曹文轩说:“每个时代的人, 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 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少年时, 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 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所以, 苦难与爱是永恒的, 也是并存的。人可以在爱中成长, 也可以在苦难中得坚强。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 感谢痛苦。大爱固然值得赞颂, 痛苦又何尝不值得称颂。它们是姊妹, 而且是圣者, 它们是力、是生、是神, 凡能体味它们的, 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世时的甜蜜。

大爱无声, 苦难无言。青铜与葵花便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因为爱, 因为苦。苦与爱是并存的, 因为人们在痛苦中能慰藉对方, 共渡难关, 在那个城市里用青铜打造的葵花傲然屹立在城市中, 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这便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在那大风大雨后便是晴天———这就是“青铜葵花”。这是这个小说的结尾, 也是这个小说要向我们叙述的人间真情。

有一个让我们回味的地方:青铜一家在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从不轻言放弃。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挺过去, 再惨烈的灾难也压不垮他们一家人。他们在灾难和困难面前成长, 不退缩, 也从未放弃过。正是这种不退缩也不放弃的精神, 使青铜和葵花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 使他们不畏惧, 迎难而上, 用他们坚强的心, 击破今后生活路上一个个的阻挠和困难。

小说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称赞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 是当今人人不所具备的,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当困难来临时, 你们有没有迎难而上?有没有不怕困难, 和周围的人一起努力?面对困难, 你们是消极地等待, 还是慌张地躲避?如果天灾来了, 你又会怎么样?是尽你所有的能力帮助别人, 还是先让自己安全了再考虑别人?以上问题, 你以前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当困难来袭, 我们是正面面对, 还是迂回“逃避”?有时我们会发现直面困难会事倍功半, 而“逃避”困难往往事半功倍。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我很佩服愚公的精神, 但对其移山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愚公为了与外界沟通方便, 一大家子人搭上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幸福和生命去移山?为什么不从山里搬出来住呢?为什么非要面对困难而不是侧面地想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呢?让你的子孙后代去干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多好。为了你一个人的固执却搭上几代人的幸福, “愚公”你真不愧为愚公。

《三国演义》的“官渡之战”也给了我们一个面对困难的参考, 曹操率领七万兵马迎战袁绍的七十万大军, 相遇在官渡, 两军对垒, 是正面攻击、硬拼, 还是运用“逃避”迂回战术, 曹操早就心中有数。他一方面约袁绍喝酒叙旧, 拖延时间, 一方面布置人马迂回到袁绍大军的后方, 进行偷袭, 结果曹操七万兵马把袁绍的七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倘若曹操正面克服袁绍这个大“困难”, 也许早就一命呜呼了。

当然, 我们要提倡勇于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 但同时还要考虑战胜困难的成本、代价, 成本过高、代价过大, 就得不偿失, 而条条大路通罗马, 何必一条道走到“黑”, 如果“避开”困难也能达到目的, 那就让我们“逃避”吧。

面对困难和灾难, 你如果没有躲避而是想其他方法, 那么你不是懦夫;你若是面对它们, 并希望再给一些自己的挑战, 那么你就是强者。在强者和懦夫之间, 时代只会留下强者, 让强者接受更多的挑战, 让他们不畏艰难, 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强者和懦夫的区别, 也是你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的区别。在强者和懦夫之间的这种选择, 会在你自己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也会指引你人生的方向。

摘要:作者从“爱之声”和“苦之言”两个层面, 阐述了对于“青铜葵花”那个时代人们心里所想和大脑所思, 以及对这本书的认识:大爱无声、苦难无言。苦与爱是并存的, 因为人们在痛苦中能慰藉对方, 共度难关。对于现在,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 感谢痛苦。大爱固然值得赞颂, 痛苦也值得称颂。

无言的结局 篇16

胡适是个热心人,喜欢成人之美,乐于当“媒婆”。他先后为四对名人做媒与证婚,他们分别是赵元任和杨步伟、千家驹与杨梨音、沈从文与张兆和、徐志摩和陆小曼。这四对“鸳鸯”的名气都是响当当的,可见胡适的“媒婆”层次之高。为了弘扬“媒婆”事业,他备有一本特制的“鸳鸯谱”,是专让当事人签名登记留念的。

其中有一对“鸳鸯”,让胡适尴尬不已。这对“鸳鸯”就是徐志摩和陆小曼。诗人徐志摩和画家陆小曼相恋时,双方均已婚配。当年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却无法跟太太江冬秀离婚,陆小曼才转向徐志摩的。待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风流事传开,胡适又积极参与其事,尽力撮合,充当“月下老人”。对胡适和陆小曼的郎情侬意,胡太太江冬秀早有耳闻。看到丈夫很热心地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事忙乎,胡太太怒不可遏,认为丈夫是借做“媒婆”之名,趁机走近陆小曼和其眉来眼去。为此,胡适一天到晚没少挨太太的骂。

徐陆情投意合,并不顾忌外界的阻挠,可是徐的父母极力反对。胡适和徐志摩的父亲是好朋友,颇为谈得来。徐志摩便请胡适到老父那里极力疏通。胡适不辱使命,终于说服了徐父。徐志摩与陆小曼都是再婚,非议颇多,胡适又出面请梁启超当了证婚人,自己仍然乐此不疲地担任这桩婚姻的介绍人。梁启超是徐志摩的恩师,也是徐志摩的忘年交,可因儿媳林徽因和徐志摩有过一段浪漫史,且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梁启超巴不得徐志摩早点再婚。

由于梁启超与徐志摩的婚恋观不同,在证婚词中梁启超狠狠地骂了这对“新人”: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做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如此痛快淋漓的痛骂当事人的证婚词,古往今来绝无仅有。

由于胡适的“媒婆”当得很卖力,也很成功,徐志摩和陆小曼从此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样的事情不免颇具讽刺意味。原本是可以属于自己的缘分,却拱手让了人。胡适当时内心是否痛苦,我们可想而知。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分颇深,有当事人的亲笔表白为证。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写给胡适的信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的误会而有两样么?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地工作呢?这是最要紧的事。你岂能不管我?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我同你两年来未曾有机会谈话,我这两年的环境可说坏到极点,不知道还许说我的不是,我当初本想让你永久的不明了,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的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我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因为我以后在最寂寞的岁月愿有一两人,能稍微给我些精神上的安慰。”

可见两人关系并不一般。爱之情深,却是无言的结局!

无言的无言不是沉默心情随笔 篇17

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写个未来的你》,其实那个题目是我打错了,应该是《写给未来的你》。然而,阴差阳错,倒成了一则预言。

其实,我觉得自己倒是愿意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人。尼采是一个有着强烈形而上学的人,因为我特别崇拜尼采,所以我也愿意向他一样。如果有人说形而上学是不对的,那我只能说他读书少,只会点赞,不会思考。我也许不应该抨击我的读者们。可是,我是多么的期盼他们能从那些无聊的图文中自拔出来啊。

一百多年前的尼采写下,“现代生活就像一道激流,人们拿着表思考,吃饭时看着报纸,行色匆匆地穿过闹事;人们不复思考,也害怕沉思,不再有内心的生活,羞于安静,一旦静下来几乎要起良心的责备。勤劳——也就是拼命的挣钱和花钱——成了唯一的美德。”试想一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甚至连拿起报纸的勇气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块冰冷的智能手机。

我敢肯定的说,就大多数而言一个人的手机越智能,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也就越贫乏。也许他在物质上是富足的,可是精神上确是一无所有的。这样说来,他还有有什么理由来同情或者嘲笑乞丐呢?其实,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同情。

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他回答,“当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全部忘记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教育。”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我不知道对不对,但是我愿意承认。因为,很多的思想家都是教育的反叛者。我不想平庸,所以我思考,我创造,当然我也要学会颠覆。颠覆过去的想法,颠覆麻木的糟粕。当然,我说了我可能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人,所以我也会在承认教育无用的基础上承认梦境的存在也就无可厚非了。对了,我要插上一句,教育无用,并不代表学习无用。对于真理的探索是一件庞大的工程,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能停歇,都不能放弃。

废话少说,还回到我的梦上来吧。昨夜,我梦到了一个人,他的形象如同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他告诉我说,他回到了他的星球上了。而且,开始给他那唯一的玫瑰花写信了。他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觉得他应该在它的身上继续浪费时间,只有这样他的玫瑰花才会变得重要,才会变得唯一。我不懂他的意思,所以我用无言的无言去继续倾听。

他继续说他可能是爱上了他的玫瑰花了,然后一阵的沉默。我着急了,我问他怎么能和花之间产生爱情呢?他说,这怎么不会呢?你看到的可能是一朵花的外表,而我看到的是她的内心。我接着问,怎么才能看到内心呢?他说,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看。他说完,我又变得沉默了。

他接着说,那朵花可能就是他的真爱。如果是,那么他就感谢以前那么多的放弃。如果不是,他还愿意继续等待。那朵花若对他一直微笑,他便愿意一直静候那朵玫瑰花的盛开。他还说,他宁愿为了一份真正的爱情永生相守,也不愿让众多虚伪的爱情泛滥成灾。他说,他向往一份暖暖的真诚,即使他爱的对象是一朵长了四颗刺的玫瑰花。

我微微一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沉默了好久,当我再次发问的时候,梦突然醒了。拿起表一看,凌晨两点。躺下再睡,却再也梦不到他了。再次醒来之后,好像明白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也许,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心总是需要安静的。即使有了一个可以相互依靠的灵魂,我们还是需要孤独,需要静下心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不是虚幻的,而是支配躯体前进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了精神世界,我相信自己一定是无法看到更美的风景的。其实,我们在人间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看风景。当然,在上帝眼里我们的生活只是一个故事罢了,我们本身的就是一种风景。上帝存在吗?上帝已经死了,而对于美好的信仰就是我自己的上帝。

爱情可能是一处远处的一片风景,风景越远也就越美好。要想看到更美的,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去爬上一座更高的高山。只有会当凌绝顶之时才能更好的`欣赏它,感受它。对于人来说,感受是最重要的。如果我没有读书,如果我不会思考和创造,我便会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我向往平凡,但是我讨厌平庸。如果想要看到不平庸的风景,那么我就要努力让自己的灵魂变得不再平庸。

平庸的爱情观是占有,而真正的爱情是彼此的欣赏。也许爱情就如同小王子的那朵玫瑰花,如果摘下了它,占有了它,那么它就会枯萎,不再有生命的活力了。如果在它身边用心的浇灌,那么它就会变得非常的美好。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一定要懂得相互的尊重,彼此的给予对方精神上的自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在她的身上失去了时间,那么她对我而言一定会变得非常的重要。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河水也不会有绝对的停流。那么,就让爱情成为一条流动的河吧。你来了,我便和你一起看这世间的风景,你若不来,我还看我的花,赏我的景。

我无法让花变成果实,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够,也可能那朵花本来就是一朵花。

上一篇:少年梦诗歌朗诵下一篇:不要玩手机三年级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