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024-10-08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精选9篇)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篇1

初三部分

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1、生产力的含义: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它的基本因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的含义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3、原始社会其它相关知识(理解)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级阶段;②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4、文字出现的意义(理解)

①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继承、积累和传播;②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5、几种现象出现先后顺序:

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阶级斗争――国家

6、第一次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和影响(理解)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①含义: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②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③影响: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社会财富,还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7、第二次科技革命:

①时间:19世纪最后几十年。 ②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③影响: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

8、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①时间:20世纪40年代开始。

②标志: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

③影响: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使劳动对象发生重大变革,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科技革的兴起及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本题可作回答“为什么说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9、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资本主义剥削带有隐蔽性。

10、资产阶级的本性 、目的、动机:

①惟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②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11、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理解)

①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②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护高度警惕,严防他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第二课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1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识记)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②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③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13、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4、“三个代表”的内容和意义、本质

①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③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5、(运用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初三课本的哪些知识?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是硬道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重要目标和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新中国的巨大成就(运用)

①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③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社会主义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运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8、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篇2

语文学科, 其内容较为广泛、形式丰富多样, 面面俱到的复习无疑是大海捞针, 苦劳无功。但若想有所侧重, 又千头万绪让人无从理起。再加上题型的不确定性、开放性, 使得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语文复习, 千难万难、无处下手。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能根据学科特色, 采取合理方法, 语文学科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此, 笔者就以中考总复习中的古诗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明确古诗复习的重要性, 把握目前中考古诗考查题型趋势

近几年, 中考语文学科中对古诗文的考查比重大大增加, 题型主要有默默写写和和阅阅读读赏赏析析。。其其中中默写内容分值一般为8~10分, 而阅读赏析则是卷中难度较大的题型, 分值一般为4~6分。两类题型分值之和达16分之多, 理应重视。

《2008年昆明市中考说明》中明确提出古诗文考查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默写初中语文教材中规定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2、能初步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初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4、在鉴赏评价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及复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看目前中考古诗考查的命题趋势。

中考典型题例:

(一) 默写。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用“_______, _______”的诗句, 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昆明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以此题来看, 尽管是古诗名句的默写, 但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给出前一句, 学生写出后一句的传统题型。而是涉及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的考查。要求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阅读赏析。

1. 赏析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或修辞方法的考查。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题目:诗人用一“燃”字, 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江苏省无锡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该题同时涉及到了诗歌艺术手法及修辞方法的考查, 诗句“山青花欲燃”中以山色的“青”来映衬花苞的“燃”, 给人明艳之感, 色彩较为绚烂;而一个“燃”字更是用比喻的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 并巧妙地将画面化静为动。

2. 对诗歌理解及诗人情感把握程度的考查。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完成下面两题。 (共5分) (江苏省镇江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歌颔联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自然景物,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_______的心情。 (3分)

(2)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分)

两个考题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 而且涉及到了诗人情感的把握。笔者起初认为, 这些作为教学的重点, 每一个教师肯定都会讲解到, 根本不会存在难点。然而仔细一想,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老师没有讲解过本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当时的遭遇, 对于诗人的内心情感是难以准确把握的。我们联系史实和诗人遭遇可知, 诗人通过“风飘絮”、“雨打萍”两个自然景物, 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自己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现了他“忧虑不安”的心情。而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综观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看出, 仅仅能流利地背诵、准确地默写已经不能满足考试要求了。古诗的复习必须更加全面、系统、深入。从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 诗人的身世遭遇, 诗作风格到古诗创作的基本知识等诸方面, 都要有所认识并学会运用。当然, 目前多数省份中考的考试范围还只是限定在课内内容, 估计近几年的考查范围、命题趋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有篇目划定的。因此, 只要我们复习中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能够达到《中考说明》的四点要求的。

二、归纳古诗文体知识及常用艺术手法,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就具体的内容而言, 诗歌分为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爱情诗、思乡诗、边塞诗、写景诗等。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映衬 (正衬、反衬) , 象征, 用典, 谐音, 借景抒情, 咏物言志,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等;常用的修辞有:比喻, 夸张, 借代, 拟人, 对偶, 对比等。

而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讲究“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诗人)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理解意象、意境就是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诗中情景交融的一些事物和画面。如:

已亥杂诗 (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多用象征隐喻, 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 借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前两句通过意象“斜日”和“天涯路”来烘托离愁, 给人创设一种苍茫迷惘的意境, 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借景抒情, 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 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可见, 通过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便可深入而准确地把握古诗寓意和诗人情感。

另外,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粗浅的诗词格律知识, 如:五言、七言律诗的节奏和押韵、绝句和律诗的区分等。

古诗的节奏五言多为二、二、一式, 七言多为二、二、二、一式。但从意义的表达看, 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就变成二、二、一、二式。而诗歌词赋某些偶数句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中“光”、“霜”、“乡”即押“āng”韵。

律诗和绝句的主要区别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 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 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

还有一些诗文中出现的古文化、古汉语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积累, 对于诗词的理解也很重要。如我们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古汉语知识有:

“社”:祭土地神的庙;“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城市的四周;“子规”:布谷鸟;“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胡”:古代少数民族称呼;“朔”:北方;“篁”:幼竹;“折柳”:送别;“怜”:爱;“风骚”:指“国风”“离骚”, 或文人写作, 或有文学成就的人;“岱宗”:泰山;“婵娟”:月亮;“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辕门”:军营大门;“寻”:古代长度单位;“管弦”:乐器;“沙场”:战场;“征铎”:出征车马所挂的铃;“驿”:古代中途休息的地方;“阕”:宫门前的望楼;“云汉”:天空;“干戈”:战争;“鸿雁”:思乡, 或信使;“角”: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蓬草, 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俘虏……古文化还包括诸如, 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在此因篇幅有限, 不再做过多列举, 仅当作抛砖引玉罢了。

当然, 决定这一工作效果好坏的关键, 在于教师是否在整个初中诗歌教学当中认真落实讲解。要想靠总复习阶段的突击, 难度将会相当大。这需要老师们平时教学的踏实性。

三、借历史之力, 让古诗的复习事半功倍

复习的方法选用是否恰当, 将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一般来说, 古诗的复习大家多会采取“全面撒网, 重点拿鱼”的方式。然而, 面对极为广泛的复习内容、多变的试题形式, 面面俱到的复习往往苦劳无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 进行一些语文与历史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 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有利无弊的, 而且在教学复习中, 可以成倍地提高效率。出于对此的认识, 笔者想到了如下的一些复习方法, 做了这样的一点尝试:

通过对教材古诗内容的梳理、归纳后, 我们发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语文》 (苏教版) 中古诗词总共收录66首, 其中先秦时期2首、两汉2首、魏晋南北朝4首、唐朝37首、宋朝15首、元朝3首、清朝3首。如果我们能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在总复习中展开的话, 不就可以做到有序了吗?你可以以诗歌的产生、发展、繁荣为线索;也可以以国家、民族的形成、融合为线索;还可以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线索……总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性气质、文化素质, 我们只要在学科间进行一点知识的整合, 都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复习线索的。笔者就以自己实际操作为例来进行示范, 以供大家参考。

我大胆打破教材的限定, 借助、整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 按照朝代或时期的先后顺序, 重新调整六册教科书中古诗的编排并复印成册发给学生进行复习。这样的处理,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进程中体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思想、性格、审美情趣的变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领略到诗歌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通过这样的调整,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对同一时期诗歌的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既做到了重点突出, 又避免资料的重复介绍, 还便于学生的记忆及思考。

通过梳理, 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所选的古诗中唐朝数量最多, 共有37首。如果不做整理、归纳, 仅这37首唐诗复习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的介绍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学生记忆也是零乱的, 不成体系。而如果你放弃介绍, 学生可能只是完成背诵和默写的要求, 无法深入理解、领会诗歌的内容, 这当然只是完成了古诗学习的皮毛。

于是, 我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客串了一次历史老师, 以国家的发展历程为线索, 给学生简单梳理了一次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课堂上, 我借助多媒体资源 (录像、图表) 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唐朝历史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发展、繁荣的历程。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唐、盛唐、晚唐, 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初唐的开疆拓土, 磨炼了诗人们的铮铮铁骨, 题材多以边塞战斗生活为主, 文风刚毅;盛唐的富裕繁荣, 滋养了骚人们的似水柔情, 题材多以庭院游历生活为主, 文风华丽;晚唐的动荡衰颓, 成就了文人们的忧国忧民, 题材多以批判腐朽生活为主, 文风质朴。教材中的37首唐诗同样符合了这一特点。因此, 笔者在复习教材中所选唐诗的过程中同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对唐朝历史的脉络线索进行了大概的梳理, 强调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样的话, 学生对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的豁达;王昌龄《采莲曲》中“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闲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愁等诗歌意境、诗人情感的理解与体会也就会更深刻。

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和强化, 学生对于所学古诗的记忆、理解、体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背诵、默写题型正确率大大提高, 而且在解答古诗词赏析之类的灵活运用题型中也是得心应手。中考检验下来, 这两大类题型的班级得分率均达到90%以上。真正让古诗的复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笔者建议语文同仁们不妨试一试。

英语中考总复习 篇3

在组织总复习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生明确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集中精力投入中考复习

在目前的教学双边活动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松散,总抱着“大势已去,即使有回天之力也难以弥补以往失去的一切……”的种种绝望心理,整天糊里糊涂混日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设法使他们明确目的,端正态度,集中精力,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中考总复习中。

二、把中考总复习计划交给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毕竟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任何单方面努力都无法完全达到目的。只有双方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相互照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之后,应把自己的复习打算告诉学生或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一份计划表,使他们明确总复习的内容、目的,只有这样,最终才会实现共同的目标,收到好的效果。再者,要把复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根据学生基础层次的不同,老师应施于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他们进行总复习。起始阶段,纵向复习:以课本为主,以本为本,兼顾语音、语调、常用句型、动词短语的运用训练,整理初中阶段的全部内容,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接着再进行横向复习:以大纲为主,兼顾阅读、表达能力的训练。老师拟定总复习计划时,应参照学校的计划,尽量避免和全校性活动及放假时间上的冲突,以免打乱正常复习进度、内容。然后,尽可能做到每个学生一份计划表,这样,便于学生自觉地按实际、按时间有计划地复习。尤其最关键的一点,老师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尽可能把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杜绝“满堂灌”。

三、及时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

在学年初,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九年级英语课的总要求、中考范围,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总复习计划,包括有些重点内容,及时、准确、具体要将这一计划传达给每个学生,便于他们能尽早地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四、注意信息交流和题型的研究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中考题型的变化和动向。作为教师,尤其是九年级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注意对考题题型的分析。

五、为总复习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依据

对第一次中考试卷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取得参考价值的材料和数据。例如,初中教材1-5册范围内常用词共有733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237个。把凡是试卷中出现过的单词逐个拣出,编制历届英语试卷所用单词总表,单词总数。又如,按中考的题型分类:语音、语法、词汇以及补全对话中的有关习惯用语各方面都进行分类归纳,进行累计分析,编发语音、词汇、语法项目参考表等。

六、提倡高效率,不搞题海战术

人教版政治中考总复习资料总结 篇4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人人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不讲诚信的人可以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使自己产生信任危机。

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就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 4.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与信任是一颗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5.如何做诚实的人?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这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2)慎重许诺。轻易许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应努力兑现。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3)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4)正确理解诚信守则并按照其要求去做。

(5)要有诚信的智慧。正确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正确处理诚实与说谎之间的关系。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但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6)诚实的核心是善。诚实做人应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2)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篇5

道德品质交往类

(七上.1)、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七上.2)、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法律常识类

★受教育权

(七上.3)、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所以受教育是我国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2)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从国家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相关法律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七上.4)、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努力学习(2)全面发展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3)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道德品质交往类

(七上.5)、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③需要自己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品质类

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意志

(七上.6)、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原因: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七上.7)、如何做到自尊?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七上.8)、为什么要有自信,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原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充满自信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做法:①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③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七上.9)、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自立,怎样做到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原因: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

做法: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七上.10)、自强的表现,怎样做到自强?

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做法:①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③在磨砺中走向自强。

(七上.11)、人生为什么难免会有挫折?

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所以人生难免有挫折

(七上.12)、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能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2)A、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练意志,使人变得坚强;B、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C、“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D、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七上.13)、怎样战胜挫折?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4)主动寻求帮助。(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

(七上.14)、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2)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3)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4)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七上.15)、磨炼意志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1)确立明确的目标。(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2014年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七年级思品下册

心理品质类

(七下.1)、最常见的情绪:喜、怒、哀、惧;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1.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七下.2)、情绪的影响:

积极情绪的影响1.使人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能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可能超常发挥。2.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消极情绪的影响1.不利于正常才能的发挥,甚至发挥失常。2.不利于身心健康。(七下.3)、调节情绪的方法

1.理智调控法。2.注意力转移法。3.幽默化解法。4.积极的自我暗示法。5.合理宣泄法:(1)哭泣宣泄;(2)倾诉宣泄;(3)运动宣泄;(4)书写宣泄,宣泄应注意: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二)法律常识类

(七下.4)、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

“黄”、赌、毒和邪教、抽烟、酗酒、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

(七下.5)、不良诱惑的危害?

①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下.6)、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启示)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七下.7)、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

(1)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较低,交友不慎。(2)认识能力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缺乏判断力。(3)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4)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缺少控制力。

(七下.8)、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区别:(1)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2)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七下.9)、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总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七下.10)、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犯。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七下.11)、未成年人保护的两部专门的法律是,有那四个方面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的保护。

(七下.12)、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看熟即可)

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时,可以:

一、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

二、宣传自己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许侵犯的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一、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

二、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A.呼救法B周旋法C拨打“110”报警法D实施正当防卫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地方法技巧,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下.17)、.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看熟即可)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篇6

1.(2014福建龙岩中考)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科学兴趣”问题时,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坚定而从容地回答:“从青年时代起,我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这给我们的启迪是()A.要成为名人就要将个人理想当作国家的理想 B.理想和责任相联系,没有理想就不必担当责任 C.人生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D.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答案:D 2.(2014福建龙岩中考)小华平时学习很努力,但由于学习压力过重,每逢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复习效率很低。下列对学习压力认识错误的是()A.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果 B.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存在,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C.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D.了解学习压力,就是要将压力化为动力,达到消除压力的目的 答案:D 3.(2014四川南充)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成功不是中彩票,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血来浇灌。”这说明()A.自古人生多磨难,所以磨难越多越好 B.成功的概率很小,不必付出太多 C.理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D.理想是指路明灯,只要树立了崇高理想,就能成功 答案:C 4.(2014湖南郴州)“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就会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会怎么实现?”这句话告诉我们()①理想是照耀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 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理想 ③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④只有勤奋敬业,扎实苦干才能实现理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答案:A 5.(2014福建莆田中考)有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就像按“开关”那样容易

B.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C.只要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奋发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目标 D.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就一定会成功 答案:B

模拟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来自哈尔滨的情侣组合“安与骑兵”一直在努力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为了圆自己的音乐梦,骑兵曾尝试组建自己的乐队,但以失败而告终。后来,骑兵做原创音乐,可原创之路荆棘遍布,两个人视彼此为依靠,互相鼓励,潜心创作。历经十年风雨路,终于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超能量爆发,一鸣惊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荣耀和认可。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A.成功的几率很小,不要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B.自古人生多磨难,所以磨难越多越好

C.理想是指路的明灯,只要树立理想就能成功 D.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 答案:D 1 2.下列对学习压力认识正确的是()①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②有压力就有动力,所以有学习压力一定会使人取得成功 ③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④学习压力过大,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②是错误的,应予以排除。

3.李军遇到考试就过度紧张,心慌气短、记忆空白,大脑不听使唤。下列有助于李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的是()①采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②考试时可以分散一些注意力,做到漫不经心 ③做好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参加考试 ④要认识到考试成绩是检验我们学习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4.帕瓦罗蒂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为他在公司安排了一个很好的职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主动到音乐学院学习,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大歌唱家。这说明()①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②学会自己作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③作出合理的选择,便于工作,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④只要是自己作出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主选择的意义,④的说法过于绝对。5.青少年要实现人生理想,应该()A.顺其自然 听天由命 B.随心所欲 调整目标 C.坐等时机 寻找捷径 D.脚踏实地 全力以赴 答案:D 6.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因此,在平时我们就要()①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 ②具备团队精神,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③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④积极组建各种小团体、小帮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7.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 ②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③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④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有必要认真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某班以“话理想现实,绘人生蓝图”为题召开主题班会。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同学们有两种观点。请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观点1不正确。因为:①人生需要理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②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具体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把握现实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学习和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③理想不仅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还能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观点2正确。因为:①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②理想和现实的联系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③理想通过艰苦奋斗和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 篇7

一、要宏观把握, 整体规划

要明确新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 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 明确考试的范围、侧重点及每一个考点的具体要求, 要从宏观上把握中考。要做到:以中考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南, 以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稳定性风格为复习的导向, 以新课标为复习的大纲, 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 以解题训练为中心, 以中档综合题为练习的重点, 以近年中考试题为最基本的复习素材。

二、落实基础知识, 实现厚薄转化

不知是哪位数学家曾说过:“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一个是从厚到薄”。很显然, 前者讲的是“量”的积累, 后者说的则是“质”的飞跃。所以,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量”的积累, 就是强调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系统掌握, 要过好课本关, 即过好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正确叙述和灵活应用关;过好每章后带有综合性复习题的独立完成关。 (个别完成有困难的题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在这个“量”的积累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依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和学生一道将知识进行梳理, 分门别类, 分块整理, 重新组织, 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画龙”, 由教师“点睛”。通过师生互动, 对比分析, 将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 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展示知识的纵横联系, 才能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实现由厚到薄的转化, 由“量”到“质”的飞跃, 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所有带领初三学生经历过中考的数学教师都知道, 在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是解答题。这类题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 从题型的角度来看, 有计算题、推理证明题和应用解答题等。这种题型的特点和考查功能, 就直接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 因此, 要做到正确解题, 它的前提就是正确“审题”。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 很多综合性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热点时事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的, 这种类型的试题形式多样, 阅读容量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 引导学生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要仔细阅读, 特别要注意隐含的条件。因为“条件暗示解题手段, 结论引导解题方向”。只有细致地审题, 认真地推敲, 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四、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只要研究过中考试题的数学教师都明白: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中考数学复习时, 要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积极地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要强调学生在复习中不要只顾解题, 而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以便在应考中得心应手。

五、加强对应用性、探索性问题的训练

中考英语总复习策略 篇8

一、补全对话

该题型得分率较低主要有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口头交际语背得太少,有些学生连Hows it going? Whats the matter? What happened? Hows your new school?等基本交际语都写不对。2.学生在根据上下文推测空格处所要填的内容方面有困难。40%的学生补全对话的5个空格只填2~3个,剩下的2~3个空格通常都为空白。3.学生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较多。

针对第一个原因,教师一方面可要求学生每天背诵并默写1~2 个口头交际语。在背诵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要马虎大意,切不可将Whats the matter?写成Whats matter?也不可将What happened?写成Whats happened? 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尽量整节课用英语来讲授,增加英语口头语的输入。当对学生提问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回答问题。还有,教师可以把每周四设定为英语日,在这一天,全班学生必须用英语与同学对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世界。这项规定刚开始实施时可能会有较大难度,但只要教师以身作则,将它当成一项硬性要求来坚持,一两个月后,必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好处。

针对第二个原因,首先,指导学生通读对话,并就此推测双方的身份、谈话内容和双方的关系。其次,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标点符号初步确定并用铅笔书写答案。例如A:__________________? In a hotel? B: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 从空格后的in a hotel? 和回答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可得知,空格处应该询问地点,应该填写Where 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又因为后文的In a hotel?和动词过去式camped存在,所以正确答案是Where did you live/stay? 不少学生答案为Where did you go/camp? 或Where do you live/stay?都是因为忽视了上下文的语境。

针对第三个原因,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检查句子的语法是否正确,并最终确定答案。检查时要注意所写的句子时态是否使用恰当,是否符合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和语音习惯,切不可写出Where are they come from? What do you doing just now ?等错句。也不能将发表观点看法的Hows your new school?与提建议的What about your new school?混为一谈。

二、书面表达

第一,基础。从英语句子的五种基本结构开始强化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写出有头有尾的完整的句子。

第二,背诵。每周列出3-5条常用谚语或好词好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相互监督,一起背诵,并小组合作探讨每个句子用在哪种话题作文中最恰当。

第三,当堂写作。当堂写作前,允许学生用10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审题,弄清作文的人称、时态、体裁等,也可列出作文的提纲,再用2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第四,相互修改。修改作文能促进学生更快的进步和成长。当局者迷,有时学生自己难以发现自己在语法、人称、单词拼写、表达中文化这些错误,作文的结构段落不够分明,通过小组合作修改,让学生给他人诊病、请他人诊病,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一起飞速成长。

三、听力

第一,多积累听力常用词汇。听力题会涉及推测人物关系,推测对话地点,计算时间,统计数量等。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听力中常用的词汇烂熟于心。例如: 通过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enu?中的“menu”可推测对话地点在餐馆,对话双方关系为顾客和服务员。Order,book a room, clerk, flat, menu ,half an hour ,half price ,test paper, go hiking这些词若出现在笔试题中可能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困扰,可若出现在听力中,由于语速、连读、爆破等原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们丢分。

第二,突击日常听力训练。课堂上英语输入太少,课后基本无英语交流,这严重弱化了学生听力的能力。若在临近中考最后两个月每天早读和下午班务处理时间各听15分钟,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篇9

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与作用。

2、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3、列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4、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5、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6、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一)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与作用。

1.法律的最为显著特征有哪些?

(1)由______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________。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________。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规范作用。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体现,它通过规定___________,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突出表现: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保护作用。

①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②____________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中考链接:(学生练习)

1、(2013〃龙岩市中考)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王立军、李春城等一批高官纷纷落马。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主要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

2、【2013 〃厦门】从2013年1月1日零点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其中“抢黄灯扣6分”的规定,引来网友吐槽,多数人却对上述决定拍手称快。对一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号设置问题,公安部门称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这

①表明了我国公民从此才真正享有人权

②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③体现了我国对生命的尊重

④表明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013年玉林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年3月1日依法对糯康、桑康。乍萨、依菜、扎西卡四名湄公河案罪犯执行死刑。这说明法律

①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③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④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新闻播报: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有关部门表示,要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思考: 请从法律角度分析这群蒙面暴徒的行为。

(二)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______规定的______,或者作出法律所______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1)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违反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如侵权行为、违约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违反______的行为。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__________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__________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__________

3、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中考链接:(学生练习)

.(2013〃福州)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中,有人因扰乱治安被拘留,有人因毁谤他人被起诉,有人因抢劫被批捕,以上行为分别是

()()()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B.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仅属于不道德行为

2、(2013 〃昆明中考)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共同点是()

A.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B.都触犯了我国刑法

C.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D.都具有刑罚当罚性

(三)、列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3、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漫画分析:(略)

(四)知道我国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行特殊保护的意义,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1、国家为什么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代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_____________。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中考链接:(学生练习)

1、【2013云南八市】2013年一、二季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2、(2013〃龙岩市中考)2012年8月,福建、河南、山东等15省公安机关协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彻底摧毁两个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卖儿童181名。此次活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3、【2013昆明】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少年法庭,采取区别于成年人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方式,做到寓教于审、审教结合。人民法院的这些做法属于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新闻材料:2012年11月16日清晨,贵州省毕节市一处垃圾箱内,发现5名10岁左右男孩的遗体。初步查明,这些流浪孩子因为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而中毒身亡。回过头来看,一段时间以来和孩子有关的负面新闻,不只这一件。比如,暑期成为青少年溺亡事故的“黑色高峰期”,受伤害的多为监护缺失的农民工子女;又据日前某高峰论坛披露,由于一刀切的“撤校并点”,近十年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

(五)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______。

2.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________________。

(2)诉讼手段,也称________,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________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中考链接:(学生练习)

情境分析:

小明看到放学路上有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在敲诈勒索低年级的同学。你的正确做法:

理由:

3、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4.青少年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2012〃龙岩中考)针对全国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状况,龙岩市教育工委、教育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配备专职保安员。假如你在学校大门口看见歹徒行凶,你正确的做法是()

A.迅速离开,以免受到人身伤害

B.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C.勇敢地冲上去与歹徒进行搏斗

D.做歹徒的思想工作,让他停止行凶

巩固训练:

中考复习指导丛书 p19-20

课后作业:

上一篇:门窗厂质量管理制度下一篇:2023年上半年陕西省安全生产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