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2024-08-10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通用9篇)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篇1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汪红霞

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有这样几个特征:自学能力差;解题能力差;基础不扎实;非常粗心;心态浮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习惯决定命运”要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在高考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如何细化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可有效解决听课中的“拦路虎”,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听讲效果,又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又知识扎实,始终占领着学习的主阵地。化学是一门含有很大文科性质的学科,要求理解记忆的东西很多,而化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巩固和消化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其中有不少文字描述,其可读性非常强,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重视对化学课本的阅读,主动从课本上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进行读(内容)、提(问题)、做(练习),并在课内检测和查看对预习笔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行为等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现在初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 1

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还在说话、打闹;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在课堂上太随意,吃东西、喝饮料、折纸、看课外书、听MP3、玩手机等;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而是说闲话,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弄得课堂上乱哄哄的;更有甚者是上课打瞌睡……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认真、规范地参与课堂教学,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明确该怎么做。在培养习惯的起始阶段,“外力”对习惯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外力中首先包括严格而明确的要求,因此一开学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 “眼到”“耳到”“心到”。在老师说话、做手势、操作时,眼睛要盯着老师演示实验时要边看边听老师的讲解,要仔细听完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同学的发言;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同伴的发言,脑子里迅速的反应并付之于行动,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完成练习时眼睛要盯着练习题。其次要经常性地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地鼓励和评价学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听课习惯。在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并不可能马上适应或改变。往往要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和督促以及积极的鼓励、评价后才会初见效果。告诉学生“眼到”“耳到”“心到” 关键还是要真正做到,让学生知道老师最欣赏的是“说到做到”的好孩子。当看到学生些许的进步要毫不吝啬表扬与鼓励,在教学中积极地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一张笑脸等都散发着情感的动力。当然在看到个别学生的不良言行时决不放松、严厉指出。我们教师特别要善于抓住良好的时机让全班学生都感受

到良好听课习惯的重要性。最后我们教师要营造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变化课堂节奏,使学生能很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对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走上讲台,饱满的情绪和充满激情的言语会让学生的听课情绪为之一振。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投入教学活动的专注力才能得以提高。但在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民主和谐的氛围和积极鼓励的评价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寻求突出重点的途径以及分散难点的策略、方法等。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特征,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设计好有层次的练习,让教学过程精彩、紧凑、容量大。这样的课堂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会使学生上起课来津津有味、轻松快乐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课堂上不断变化课堂的节奏和频率,不仅可以检查出哪些学生在认真听讲,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且让学生感到找不到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开小差

三、培养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作业是学生学完知识后的检查和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做作业是学生完整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良好的作业习惯,将有助于学生迈向成功。一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常常表现出书写不工整,抄袭,不能按时缴交作业,仅是应付而已。有一次我布置学生书写五条化学方程式,学生作业却出现书写潦草,三条化学方程式写错,甚至有一个小组的全体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做作业的认识,变被动完成作业为主动完成作业,提高做作业的效率。首先是晓之以理、培养兴趣、强化责任感,做到布置作业时就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前先对所学内容要进行复习,并独立思考,然后

做作业;完成作业时要认真读题,认真审题,理解题意,认真解答,注意格式要求,保证书写认真工整,按时完成。然后采取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方法,刚刚开始只是布置少量的作业,而且课前都把作业题认真审一遍,发现有比较难的题尽量在课堂上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以减轻学生独立做题时的困难,培养自信心。最后建立评价制度,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作业质量好的、做作业很专心不磨蹭的、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改正的都要给予表扬,以表扬来促进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学生作业拖拉、磨蹭、马虎、不工整、涂涂改改、审题不仔细、不爱检查等经常犯的几种毛病,可以采用同桌互相检查,实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结合,交作业前交换检查,仔细检查对方的作业,尽量去找出对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艰苦的。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教师应乐于为之,并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心,逐渐养成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责的良好的品质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置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顽强的生存奠定夯实的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习惯对学生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都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要求老师做的事很简单也很平凡。

例如:

1、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每天早点到校观察学生的早自修,如果你天天如此学生看在眼里,原来有些迟到的学生看到老师很早来了,不好意思迟到,这样不用教师说教就解决了上课迟到的现象

2、当你早上走进教室发现学生的课桌旁有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我们弯弯腰,帮他们捡起来;当你发现教室整洁的地面上有纸屑,不要去责怪值日生,我们走过去捡起……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学生看到教师的良好习惯,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这样的习惯。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当同学之间闹矛盾时,班主任不能没有经过调查而下结论,我们必须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直到把整件事弄清楚,然后找学生谈话,直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4、老师备课,这是每个教师必须做的事情,我们大部分教师碰到上公开课时,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研究如何引入课题,以及设计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可是平时的备课质量就比较欠缺点。如果教师平时上的每堂课都能深思熟虑,这样教师的水平提高很快。

5、学生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也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有时候经常会用“以大局为重”去为自己在细节上的漏洞去安慰开脱自己,也经常要求学生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可我们忽视了自己言行上的细节却会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会学到很多不良的品性。比如随地吐痰,出口伤人,乱发脾气,迁怒于人等等。这些看似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的性格养成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其实以上举的例子都是教学中经常碰到的简单的事,如果教师都能认真做好,那这样的教师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习惯决定命运”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平时也得注意细节。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篇2

一、“90后”学生的共同特点

希望获得独立与自由。

从小就生活在所有家庭成员的爱护与宠爱中, 在家都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被父母传授了好好学习, 将来有所作为的思想;从小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过着看似丰富多彩的生活, 温习功课、锻炼身体、学习特长、上补习班等等。这代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家人的精心安排中, 久而久之, 会产生我要自主的要求, 高中生尤其明显, 表现有:不愿请家长, 希望自己独当一面;不愿被老师或家长指责批评, 他们有很多理由;也很愿意在班集体里有所表现, 得到认可。

二、诱惑太多, 难以自控

“90后”的学生, 尤其在城市, 几乎人人会电脑, 人人会上网。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和网络改变了世界, 也改变了人们的视野, 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对高中生产生极大的吸引。他们不顾危险半夜泡网吧, 他们冒着被老师处分的危险上课接手机, 尽管屡次批评依然耳塞mp3招摇过市。“90后”成长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他们的眼界自然令他们前辈高中生望尘莫及。资讯传媒和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今世界, 我们能看住他们的人, 却管不住他们的心。

三、理想空谈, 漠视未来

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高中生的大学梦不再神秘, 加上就业压力的增大, 有一句话:“毕业即失业”, 高中生的大学梦也不再诱人。经济发展了, 生活富足了, 青年人的前途却无望, “90后”会如何?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 有歌星、影星、球星、作家等, 但崇拜科学家、政治家或自己父母的很少。“90后”的学生更多的关注自己, 很少关注家长、亲人, 更不用说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命运, 因此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四、懒惰, 散漫成性, 缺乏毅力

“90后”的学生几乎都有懒惰的习惯, 不同的学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上课不动笔的学生有, 不交作业的学生有, 还有部分学生经常迟到, 且屡教不改。“90后”的学生散漫成性, 稍微有点头痛脑热便不上自习, 甚至不上课, 上课时心情好时听听, 心情不好时便看窗外的风景, 还自认为是调节心情, 对学校的规定不是记不得就是不执行, 等到被处分才知道学校原来还有这么一条规定, “90后”的学生在走路和说话中都会透露出一种严重的自由散漫的气息。

面对“90后”的种种问题, 有人感叹无力回天, 哲学家黑格尔提出“存在即合理”。大禹治水的经验告诉我们堵不如疏, 过分压制只会更为逆反, 要做思想疏导。社会环境造就“90后”, 那么教育就肩负起了这一引导激励的任务, 不是回避问题, 而要找出解决方法。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 而人之本性唯善, 唯美, 唯真。“90后”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面对问题时帮助他们分析, 找到自己的位置, 加上耐心的监督, 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即:思想交流—真正尊重—监督养成。

现将我班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案例共享:

我班去年刚开学一周不到, 就接到政教处的通知, 有位学生半夜上网被寝管发现, 于是要求班主任请家长来谈话。

上网惹得父母心痛。这位孩子的家长让我印象深刻, 一进门, 母亲就两眼掉泪, 说孩子太不懂事, 屡次犯错, 甚至假期经常出去玩, 不顾家长担心, 一玩几天不回家, 打电话问就说在中国, 让父母又担心又生气, 终于盼到开学了, 以为可以不用担心了, 谁知竟半夜偷跑出去, 现在成绩大幅下滑, 更是焦急。而父亲总是不说话, 紧锁眉头, 后来知道父亲是心痛, 因为孩子不懂父母的担心挂念。

与网络诱惑争孩子。父母情绪的激动与无奈, 我都看在眼里, 这位学生也真切感受, 这是一个教育的最好时机, 我马上叫过来学生, 问他:“你现在看到了自己上网带给父母的伤害没有?”他点点头。我接着说:“你已经长大了, 是个男子汉了, 不该让妈妈流泪, 而应该让妈妈为你骄傲, 对吗?”他抬起头, 看了妈妈一眼, 两行眼泪滑落了。然后我问他:“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他说不再上网了, 我说:“你现在有两种可能, 一是戒掉网瘾, 争取提高成绩;二是继续玩下去, 花费金钱, 荒废学业, 不如打工早日适应社会。”他选择前者。然后我就与他的父母商量, 孩子认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但自控力一定不好, 需要大家一起监督。他们让孩子回家住, 并要求每晚10点到家, 否则就摸黑去找;我也配合在学校监督不能让孩子出去上网或违反纪律。

风雨之后见彩虹。一个月后, 家长打电话给我, 说孩子一直按时回家, 还跟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想法, 知道关心体贴父母, 一家人其乐融融, 找回了久违的亲情, 他们笑得很甜。

曾经被人们看做“垮掉的一代”的“90后”, 已经开始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承担起了社会赋予的角色。多一些理解, 多一份关爱, 相信““90后””的未来更精彩。

摘要:“90后”生活优越, 追求浮华, 怀疑权威, 缺乏理想, 缺乏毅力, 通过耐心引导-真正尊重-协助监督三个重要环节, 将“90后”养成好习惯, 优秀就成为一种需要。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篇3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上新课之前,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低年级刚开始预习时,要求学生:(1)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2)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3)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到了二年级,预习任务是:(1)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组词。(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3)熟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什么?文中都有谁?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二、使用字典的习惯

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能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认字的能力。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老师就要求学生把工具书装进书包,带进课堂。预习中要求必须使用工具书。凡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認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都要通过查字典来解决。久而久之,字典成了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就会养成。勤查才能达到勤学的目的。

三、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让学生对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思考机会,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以便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学生开始阅读时,要求学生把字读得准确无误,词、句子都读得清清楚楚,引导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朗读,要看着课文仔细地听,听后能根据朗读的要求发表意见。

四、读、写结合的习惯

读、写结合是语文智力和能力的集中表现,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写作。长期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能促进知识掌握,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学《草原》一课时,第二大段的内容多,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难度。我先引导他们快速默读第二段,找出最能点明中心的一句话。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当时的情境,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在班上交流。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把阅读感知变为动觉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条件。

“小学生好习惯早养成”主题班会 篇4

王家楼小学301班 翟秀霞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受益匪浅:平时不浪费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就会使成绩上升;尽自己的一份力维持班级的卫生,就很有可能使班集体成为“卫生模范班”,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学校也会变得干净漂亮,我们在其中学习、生活也会心情舒畅;平时坚持锻炼身体,就可能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帮同学讲解问题,也许会使自己有新的发现;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也许会锻炼自己独立能力…… 关于习惯的小故事: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做,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习惯起伏 变化,表现不稳定。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学校的、孩子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孩子的良好学习习养成。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些习惯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坏习惯,终会带来危害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究竟是什么给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带来害人害已的结果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别人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 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我们也不可能会是一个为别人理发的小和尚。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呢?比如:随地吐痰、随意骂人、说脏话、随手乱扔垃圾、经常大声喧哗、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自习课上说话等,如果有,它们迟早会给你带来或大或小的麻烦。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诫我们: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终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一、学习好习惯

⒈提前预习。⒉专心听讲。⒊爱提问题。

⒋及时改错。5.仔细审题。6.认真书写。

二、做人好习惯

⒈心态积极。⒉孝敬老人。⒊勤俭节约。

⒋持之以恒。⒌充满自信。⒍守时惜时。

⒎诚实可信。⒏不给别人添麻烦。⒐善待他人。

三、礼貌好习惯

⒈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⒉使用礼貌用语。⒊用双手接递长辈的东西。

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⒌礼貌待客 ⒍不乱翻别人的东西。

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⒏在公共场所要安静。⒐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四、卫生好习惯

⒈饭前便后洗手。⒉早晚刷牙。3.常换衣服常洗澡。

4.不随地吐痰。5.不乱扔垃圾。

五、饮食好习惯

⒈定时定量。⒉细嚼慢咽。⒊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

⒋爱惜粮食。⒌不挑食、不偏食。⒍少吃零食。

⒎不边走边吃。⒏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⒐不吃不合格食品。

六、阅读好习惯⒈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⒉手不释卷。⒊专心致志。

⒋做摘抄画重点。⒌读、写、思相结合。⒍善于使用工具书。

⒎姿式正确。⒏善于交流心得。⒐爱护书籍。

七、安全好习惯

⒈遵守交通规则。⒉不玩火。⒊不逞能。

⒋遵守公共秩序。⒌不急追猛跑。⒍右行礼让。

⒎有自护意识。呼。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篇5

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

做人、做事和学习。这三个大的方面又包括一系列基本好习惯。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镇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未来社会对少年儿童的要求为教育目标,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积极的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凸现个性,培养一代新人。

二、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的内容

所谓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点:(一)、生活好习惯

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打招呼。

2、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家也讲普通话。

3、未经允许,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进入他人房间先轻敲房门,别人同意后才可以进入。

4、待人有礼貌。见了客人主动打招呼,起立让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时要送出门外,并说“

再见”。

5、能认识到家庭、学校都是集体,懂得个人要服务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有事大家商量;

懂得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善于征求他人的意见,善于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乱动家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7、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收听、收看新闻。

8、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9、自己洗手、洗脸、洗手绢等小衣物。自己削铅笔,自己叠被子、叠衣服,自己收拾床铺,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0、帮家长收拾饭桌、扫地、抹桌凳、择菜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经常开窗透风。

11、饭前喝水润喉,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暴饮暴食,朴素节

俭,不乱花钱。

1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勤剪指(趾)甲、勤洗头勤洗澡。

按时起居作息。

13、未经家长同意,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不看有害的书,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

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14、按时到校,自行车摆放整齐;放学后不在校内外逗留,及时回家。

15、家长叫时,应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时应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陪学,先做完作业后休息。

17、遇事爱问“为什么”,勤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更不能参加迷信活动。(二)、学习好习惯

18、读书声音哄亮,充满感情,使用普通话。

19、读书写字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姿势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懂得学习

是学生的首要任务。

20、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的书、练习本和工具。

21、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22、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书写工整、规范。

23、课外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读书时,勤做笔记,注意积累材料,养成不

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4、爱惜学习用品,自己的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洁有序。

25、懂得字典是无言的老师,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善于积累材料。

26、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主动求学。

27、能早起晨锻,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充沛而旺盛的精力。

28、写完作业至少再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才可收拾,严肃、虚心、认真负责。(三)、学校好习惯

29、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30、入校时,不带零食,并根据班级所在方向自动排成一队靠边走。

31、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不随便说话,站队快、齐、静,散开集合不说

话。

32、上课时不随便下位、不随便推桌椅发出声响。

33、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去。

34、课间做有益活动,不在教室敲桌凳、不骂人、不随便外出、不随便进花园、园地,不乱

涂乱画,不吃零食。

35、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人的外号。

36、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有爱国意识,有民族自

尊心、自豪感。

37、有主人公意识,能对班级集体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自觉服从大家的意见。

38、放学时,站队离校,站队和行进都有要整齐有序,不说话不打闹,出校后,根据回家方

向列队而行,骑自行车的同学出校门到指定地点方能上车。

39、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交流要讲普通话。

40、做事有恒心,有耐性。成功后不骄傲,失败后不自卑。(四)、社会好习惯

41、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 果。

42、团结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人”。

43、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同情并帮助贫困者和残疾人,44、遇见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围观尾随。

45、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做一致,不说

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

4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47、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敢于、善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48、爱护公共财物,不乱触乱摸,不乱涂乱画。

49、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闹,不喧哗,不骂人,不干扰影响别人。50、关心、尊重他人,乘车、坐船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不私拿、私拆别人的信件,51、遵守交通规则,来回靠右行走,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路口等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52、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3、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服务公众。

54、关心身边环境的变化,搞一些有关环境、自然的小调查、小研究,并对环境保护提出合 理的意见或建议。

55、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56、自觉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

57、走路抬头、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

三、活动实施的方法:

(一)实施思路

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这个重点,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二)实施方法

1.教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1)严格约束,规范训练。(2)个别接触,个别谈话。(3)采用强化办法。

(4)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2.家长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

(2)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临下。

(3)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4)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

(5)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6)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7)培养执行好习惯的技能。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

1、成立由学校“好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2、全校动员,人人参与,结合本校实际,寻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造

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习惯养成细则》,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布置。

3、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宣传。

4、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习惯表现,共商习惯教育的方法;与各教育点

取得联系,接受有关信息。

5、要求低年级学生会读并知道《好习惯养成细则》中的内容要求。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

(一)组建“侦察队”,制定实施计划

1.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找出普遍

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队会,选出急需克服的前3个陋习。2.指导队员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文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制定出自己的“作战计划”(克服这些陋习的具体措施)

3、学校少先大队结合各中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好

习惯养成细则》。

(二)、引导队员以实际行动向这些陋习发起挑战

1、发出“作战令”--印发《好习惯养成细则》组织学生学习,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广为

宣传。

2、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建议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习惯养成示范课,各

年级从中挑选一节优质课参加学校《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教育》示范课,可以有

演示、竞赛、评比、演讲、故事、儿歌、小品、哑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

自己当前最应当克服的陋习和最急于养成的10条好习惯。

3、设立解决问题信箱,请有经验的老师和能干的队员,为“陋习”会诊,帮助他们找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

4、全校上下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排查出的“陋习”。

5、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6、典型引路,定点、定服务对象,为好习惯教育活动提供实践的机会;二是以校歌、校训、校规、校史、校服为教育系列,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提高执行好习惯的自觉性。

(三):检查督导,进一步巩固“战果”

1、学校成立“告别陋习养成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克服陋习好办法对对碰”活动,比比谁的办法好。

3、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进行征文、歌谣创作比赛。

4、少先队负责调查,低年级学生进行口头、情境设置的抽查。

5、学校设立督导岗,级部设立执勤岗,及时纠正学生违反好习惯的行为。

6、少先队“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科任老师)共同目标,“

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第三阶段:进行总结,评选表彰(评出“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小队标兵)1.各级部、班级评选“小队标兵”。

2.学校召开好习惯教育活动情况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评选“向生活陋习开战--好习惯养成”

优秀小队和优秀辅导员。

3.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由养成生活好习惯推向养成学习好习惯和社会好习惯,把学生的好习惯进一步推广到家庭、社会。

在小学生中间开展养成教育,对于加强小学生文明礼貌和日常行为训练,实施《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于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附:北齐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建胜

副组长:尹新利

李忠西 组

如何培养学生好习惯 篇6

一、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之迁也正有此意。一个人是有良好的习惯,还是恶习缠身,都与他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赏罚分明,制度约束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型,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建立的。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自觉阶段,即要依靠外力督促强化。第二阶段自觉行为,这一阶段可能还会像第一阶段那样反复出现问题,但主要依靠自制力,要求行为本人通过自我意志努力去实现。第三阶段为自动化,即不要外力督促,就能自觉、自动的完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心放在第一阶段,即在督促强化行为习惯的形成时要用制度约束,赏罚分明,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体会到好的行为会得到肯定,不好的行为将受到惩罚你将自食其果,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三、激励机制,树立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这样往往会使得其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让孩子有章可寻,有法可依。引导孩子向好的、对的方向努力。

四、广泛开展活动,以点带面

单纯的言传身教,严格制度的约束,在习惯形成长有一定的作用,若能配合制度开展丰富的养成教育活动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它能够更生动,有力的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配合读书活动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根据读诵古诗活动开展赛诗会。根据独生子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开展相应的主题晨会等等。这样由活动带动,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

话好说,事难做,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耐心艰苦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求教师有一种敢干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愿我们所有的教师、父母都能够把行为习惯的养成当作一种主要的工作来抓,那我们的孩子明天一定将会更灿烂。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班主任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呢 ?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做法: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良好班风

我从抓好班风建设开始,依靠良好的班集体习惯,给学生创造逐渐克服不良习惯,使不良行为受到约束和限制的氛围,使全班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有良好的班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而良好的开端,则是成功的一半。每周初乃至每一天的开始,我都把它看成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极好机会。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帮助他们把心从宽松、快活的假期生活中收回到充实、愉快的学校生活中来,让他们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并谆谆诱导他们去实践和体验。为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我在班里建立奖励制度,从学生的每天作业情况,纪律情况到学生的家庭表现都作了管理,且奖励制度宽松,基本上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奖励,我通过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光荣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以前者为目标,不懈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人人都不甘落后,全班没有一个学生欠交作业,且大部分书写工整,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气氛十分活跃;课间,学生能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打闹,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风气。

为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如要举行一些活动,班上要实行一项新的管理制度等,我都会在班上向学生宣布,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不管是谁提的建议,只要是好的就采纳,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明白到只要自己努力一分,出一点力,就是为班集体争一分光。另外,我还让学生每两个人为一组,轮流当值日生管理全班同学一天里的学习和纪律,并每周评选出优秀值日生和最守纪律的同学给予奖励。这项管理制度的实行,连平时纪律最差的学生也严格要求自己了,因为他也有机会当一次“小班长”管理同学。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二、发挥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而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和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所以平时我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做完作业自己收拾书包,午饭后自己洗碗,每天自己洗手帕和袜子,由收拾自己的床铺到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等,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子女,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我就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多给机会孩子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并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社会实践课教学生学习穿针引线、钉纽扣、进行穿衣叠被的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公共卫生劳动,要求学生多做家务,并组织学生进行“自理小明星”的奖励活动。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边做边学,越做越爱做,越做越能做,现在,我班的学生不但热爱劳动,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很注意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知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看到班上卫生角的扫把倒了,我不经意地走过去把它轻轻地扶正,平时看到地上有纸,就主动拾起来;有些粗心的男孩子早上来到学校红领巾戴的歪歪扭扭,我走上前去帮他拉整齐。这,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学生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的一些行为更规范了。有些学生书写潦草,我告诉他们书写潦草就不会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不深入,不透彻,对知识的认识就容易肤浅,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事情也容易毛躁。只有开始一笔一划地书写,才能把字写好,容易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然后我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作业”,从这以后,书写潦草的现象在班中逐渐消失。平时我对待学生做到亲切有礼,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班上有一男生,由于疾病和身体上的缺陷以致手脑不能协调,受到同学的歧视。我不但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并经常与他谈心,鼓励他不要怕困难,对那些经常嘲笑欺负他的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交上朋友,互相帮助。该生只要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在全班上表扬他。这样,该生的自信心增强、其他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关心一个学生,他们也从中学会关心同学,形成团结友爱的好风气。

四、学习生活实例,体会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从身边挖掘题材,让生活说话,从而激发学生建立良好习惯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终身受益。如我举了很多伟人因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成功的例子,使他们真正的明白了建立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表示要主动地进行改变。我班有个别学生,铃声一响,不管老师叫不叫下课,就站起来要走,针对这个问题,我曾举这样的例子,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吃饭,客人还没吃饱,你吃饱了就走,客人还好意思吃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不好意思”。从此以后,象这样事很少发生。关于卫生问题,我针对我们作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员,我们的家里都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年365天,你们有多少天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通过计算,同学们发现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由此他们没有理由不爱我们的学校,要把我们教室和学校打扮得更美、更干净,让我们觉得舒服,学习开心,从此以后,我们班的教室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如为学生讲述了一则《小节的礼物》的故事:某男青年在应聘清洁工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注重小节,虽然没能携带任何人的介绍信或是礼物。进门前,蹭掉鞋上的土,并随手关门,可见其卫生;有问必答,爽快,可见其耿直;等候时,见一老者立即让座,可见其善良。更主要的是,当其他人都迈过考验者故意扔在地上的书时,他拾起书并小心地放在了办公室桌上。他身上的小节不正是最好的礼物吗?小节为他开了通行证。用生活的事例教育学生,他们易于接受,可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深受教育。

五、多加鼓励,持之以恒

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孩子的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进一步养成,不能一味的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热情。上学期,我的班上有那么几个淘气包听课或写作业总爱伏在桌子上,我除了课上多给他们做提醒,每天还有意安排几分钟时间让几个特别需要训练的同学学习坐姿,什么时候坐姿好了,就给予“毕业”。对一些改了又犯,说过了又忘的小家伙,我没有一味批评,而是通过多种形式,既严格,又耐心地指导他反复练习。有个学生,在家骄横惯了,在校不懂得尊重他人,平时见到别人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他不管对方许可与否,硬要把那东西拿来玩或归为己有,面对有这样不良行为的学生,我尽量不急躁,不训斥,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那幼稚的童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助,这位小同学的行为习惯慢慢好起来了。总之,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也便成了习惯,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六、家校结合,优化教育环境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外,还要和家长密切联系,相互交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饮食习惯、交往习惯等各方面相互渗透,家长要注意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班主任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同时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和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往往教育者会成为受教育者不自觉的模仿对象,利用好教育者本身这一教育资源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篇7

关键词:营养餐      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20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为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等问题,又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餐。各级党委、政府为认真落实这一惠民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改造就餐环境,配备现代化的餐厨用具,为顺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国家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让中小学生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实惠。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能有效解决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等问题,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解决学生营养餐的同时,如何使学生的思想品行得到同步提升,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负责人,在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组织学校营养餐工作人员,尝试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将营养餐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探究工作。

一、通过实施营养餐,培养学生科学安全的生活意识

充足的营养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期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如果营养素缺乏,膳食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免疫功能低弱,并产生各种疾病。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饮食安全不容乐观。一是部分家庭受经济条件和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二是含有农药残留、非法使用添加剂、非法加工的食品通过黑作坊流向群众的餐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饮食安全;三是小学生分辨能力差,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口味重、色形异的“垃圾”食品趋之若鹜,导致营养失衡,发育迟缓,肥胖者增多,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我校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按照“全面、均衡、适度”的饮食要求和营养成分协调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营养干预。为纠正学生偏食、厌食、挑肥拣瘦等不良习惯,定期开展饮食卫生安全和合理膳食健康成长等专题讲座,教育学生拒绝“三无”食品、过期食品,远离街边摊点烧烤食品和高脂高热食品,重视营养合理搭配,确保饮食合理、安全。

二、通过实施营养餐,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小学生处在各种习惯的形成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待培养。有的学生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偏食、挑食;有的学生将牛奶包装盒、鸡蛋皮或水果皮核等隨手乱丢;有的就餐前不洗手,拿起食物就吃。对此,我校集中开展了健康卫生习惯的专项教育:举行健康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温馨提示语,对地面上的垃圾采取“弯腰行动”,取消校园、楼道内的垃圾箱等。广泛的宣教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好的改观,实现了校园环境干净整洁、亮丽的目标。

三、通过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培养学生感恩惜福的优良品质和社会责任

目前,“421”的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一些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自私自利,只想索取,不知奉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感恩惜福教育。

自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知足惜福、感恩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自觉排队,文明就餐,让学生轮流为同学服务打饭菜,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让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二是利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感恩励志经典名句,让学生理解感恩,学会感恩。三是开展以“感恩社会,美化校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征文等方式,教育学生铭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理解感恩的意义,明白感恩的道理,知晓感恩的责任。

四、通过营养餐的实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品质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家庭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社会上一些贪图享乐的思想充斥在了人们的生活中,这种意识浸入到校园,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学生穿名牌,吃高档食品,用物攀比、奢侈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应该好好享受,讲勤俭节约那就太老土了,更有甚者把勤俭当作落伍,把节约视为抠门,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这些学生身上荡然无存。党的十八大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光盘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学生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点滴做起,从餐桌做起,从小养成节俭、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

少年儿童是祖国强盛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路子,挖掘营养餐中所蕴含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勤奋学习,练就本领,牢固树立惜福感恩、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史文平.实施学生营养餐应注意的问题[J].陇东学院学报,2014(4).

[2]孔玲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问题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闻世界,2014(7).

[3]吴亚华.学生营养餐的合理搭配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

[4]聂碧芳.试论对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安全监管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

作者简介:

培养学生好习惯 打造德育亮品牌 篇8

胡锦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是大家公认的,那么,怎样行之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呢?

秉承我市“生活体验式德育”课题的启动、实施,龟山中心学校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着手,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一、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文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加强校园和班级的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校文化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校园不同地方展示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特色,每块墙壁都是“无声的教师”,感染着学生。

我校的文化建设表现为“五个一”:一条展牌,一个宣传栏,一块文化墙,一个宣讲台,一个广播室。学校的好人好事、大事要事通过“五个一”的宣传,深入人心。置身校园,师生都被这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这种无处不在的教育已经超越了空泛、虚化的说教。

最近两年,学校先后设计了“感悟班魂,感动校园,感受亲情,感恩生活,感谢生命”的“五感”活动文化。

感悟班魂,唱响班歌树班魂

学校各班在班主任指导下,全班共同撰写班歌,音乐教师谱曲。师生共唱班歌,当一首首充满青春活力的歌曲响起时,全班五十多颗火热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感动校园,震撼心灵动真情

2012年初,学校就公布了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的活动要求,要求全校师生对2011年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和人物进行搜集整理,不管是什么人物,什么事件,只要能让师生的内心有所感动,师生的心灵产生震撼,都可以被推荐为候选对象。经过推荐、初选和师生投票确定了2011年龟山中心学校感动校园的十大人物,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全校师生的心灵。

感受亲情,激励学生勤学习

为了进一步让全体学生能感受亲情,学校组织学生自己设计了“学生成长亲情卡”,此卡由“学生成长卡”和“亲情感恩卡”两部分组成。正面是“学生成长卡”,由“姓名、班级”、“我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我的格言”三块组成;反面是“亲情感恩卡”,由“亲情照”和“亲人赠言”两部分组成。使学生经常对照、感受和反思。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感恩生活,肩负责任重基础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的亲情感受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它内化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学校又开展了感恩生活的系列活动,除了前面提到的邀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和演讲以外。学校利用新假的时机,布置了“元旦孝心作业”,作业的内容有“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为父母洗一次脚、做新年第一次晚餐、与父母算一笔亲情账”等。在五一假期、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间段内,学校又策划了“浓情五月天,铸我感恩心”系列活动,将学校的感恩活动推向高潮。

感谢生命,尊重自己做真人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校开展了“感谢生命”系列活动。挫折教育是我们进行感谢生命教育活动的第一序列。开学初通过初一各班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向学生充分展示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教育学生如何充分调整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二、管理育人——齐抓共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学校为了加强管理,除了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制定了《龟山中心学校常规管理一日流程》《班主任工作职责及考核细则》等,各处室按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自的工作。

全体教师、家长齐抓共管,在时间上不留空当,在空间上不留死角,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政教处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评分细则》,从安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每小项10分,合计每班每天100分。分数来源于值日教师、学生会、共青团监督岗以及各处室领导的巡查,日清周结月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我校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上的原则是:方法多样化,途径多渠道,手段常创新。

榜样示范首先是教师无声示范作用。教师服饰仪容,要朴素典雅、庄重大方,不能稀奇古怪。语言要温和亲切,不能出言不逊、盛气凌人。

说服教育主要有班级例会,就是定期举行的以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为主的班级会议,具有时效性和灵活性,主要有班会和德育时间两种。班会学校排在课表里,每周进行的一次活动,一般由班主任或班长来主持,或宣布本周工作,或总结上周情况,评估班集体建设的进展情况,或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即主题班会,如“争做文明好学生”等。

每日教育指班主任每天利用晚自习前20分钟的德育活动,主要是小结当天的班级情况,通报主要信息,简短表扬或批评,激励学生每日“三省吾身”。还可以介绍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乃至周围偶发的事件,让学生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狭隘之人,而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博大之人。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引导学生在点滴生活中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

活动教育指全校性的主题德育活动。德育处根据不同阶段和具体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教育。或组织文体活动,组织各类各项比赛。其目的也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班主任必须抓住这增进班级凝聚力、激发蓬勃朝气的契机,赛前进行充分宣传、调动、组织,激活每个学生的参赛欲望并付之以实际行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此外,还有德育经验交流活动和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

根据年级特点,突出重点,分期训练。可以以活动周、活动月的形式开展,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如“讲究卫生,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爱护公物,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真诚待人”等活动周;集会、集合、上课间操时的快齐静训练;反复狠抓某一项事项,如学生服饰发饰,文明礼仪的养成等。

从小事人手,逐条细化训练。班级管理也存在着班规无法落实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班规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细则,没有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所以我们对班规做了具体规定。内容一旦规定,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坚持天天检查、督促,并要进行评比奖惩。明确了每一个细节,班规实施起来就有了效果。

美化外部环境,营造文化氛围。优美舒适的环境总让人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班级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的身心。作为班主任就必须努力创设一个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激励其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以高尚的情怀去生活。主要是在教室和寝室给学生成长创造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如教室的布置,张贴班训、班规,张贴名言、警句,设置书报角、卫生角。每间寝室都让学生自己起一个寝室名,寝室的文化布置要体现家的温馨。

组织全体同学对贯彻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评比,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同学给以表扬奖励,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同学给予批评教育,并让全体同学引以为戒。注意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决不能以常规制度代替班主任应该做的思想工作。既要通过严格的制度去规范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和作风,又要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最终使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

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大力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让家长及社会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并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反复抓,抓反复。严而有格,有合格的标准;严而有度,符合学生实际;严而有恒,始终如一;严而有方,讲究科学方法。然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不断发展的过程,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的形势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学校始终要求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在各个方面不断充实自己,用自己良好的师德,虚怀若谷的胸怀,用满腔热忱感染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真挚的师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门窗;用自己明亮真诚的眼睛去捕捉身边的细节,把工作做实做透,从而去建设一个良好和谐的班集体。

三、服务育人——让师生以校为家,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工程,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学校努力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征地30余亩,教师周转房已入住,师生食堂指日可待,实验楼、田径场正在规划中。在校园建设中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保证电路水路畅通,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让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三是加大营养餐的管理力度,让学生生活得到实惠。让学生养成吃正餐,不挑食,珍惜粮食,节约等好的生活习惯。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零收费政策,做好免费教科书及免费课辅资料的发行使用工作,让学生养成公平处事的好习惯。

五是做好了路队放送,上学放学及时与家长联系的工作,让学生养成守信守时的好习惯。

六是大力开展“168爱生行动”,即每一位教师关心、帮助一名在学习、经济或者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每月为所教班的学生开展谈心家访不少于6次,每月为所教班的学困生义务辅导不少于8次。

通过这些服务活动,师生关系融洽了,学校的氛围和谐了,厌学逃学的学生基本没有了。

浅谈高一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篇9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践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示范激励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6.关联词提示法

并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边想边背,句句衔接,环环紧扣,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7.辞格勾连法

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皆为名家名篇,而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因此,从背诵课文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诵效果。例如,背诵课文《口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先用排比句式“百千……百千……百千……声……声……声”,接着用“顶针”句式“人……手,手……指……人……口,口……舌……”生动地描写了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忙乱场面。所以,我们只要按照作者所用的这种修辞格的句式特点逐句对照,上勾下连,背诵这段文字同样是不太困难的。

8.听录音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9.趣味背诵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不妨一试。

10.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要记住这一段,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11.图表背诵法

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12.辅助背诵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比如,《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都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文章就都会背诵了。《庖丁解牛》一文,可利用词组熟诵课文: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郄导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屈原的《涉江》诗,可利用“涉”的路线,理清脉络:抒理想——渡潇湘——上沅水——入溆蒲——忆历史——写“乱”章。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13.整体背诵

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14.整分背诵

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15.尝试背诵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16.“三步记忆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17.“五次反复法”

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有的教师就采用此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批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高一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爱阅读的习惯,精读的习惯,默读的习惯,朗读的习惯,速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用工具书的习惯,好问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先构思再写作的习惯,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书写工整、美观的习惯,注意行款、格式的习惯;专心听话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与人文明交际、恰当表达和交流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集中精力上课的习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探究的习惯,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随时留心学习语言的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逐渐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虽然不像别的学科那样能很快见效,但是只要你持之以恒,就能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比如阅读,我们阅读的多了,慢慢地就爱阅读了,会阅读了,阅读的感悟能力也就提高了;我们写作,经常写,就越写越爱写了,一天不写就会觉得不舒服,慢慢地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还可能发表作品,品尝写作带来的乐趣;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经常练习,慢慢就会善于倾听,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得体的表达,懂得怎样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强了;我们上课,我们学习,慢慢懂得了上课应该怎样集中精力,应该怎样抓住重点,了解了学习的有效方法。这些反复实践、反复积累、反复运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我们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所以说,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实践、长期历练、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养成。正像叶圣陶所说:“锻炼语文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像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

上一篇:高中《夏至未至》读后感作文下一篇:儿子满月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