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复习学案三《屈原列传》

2024-08-20

高一语文复习学案三《屈原列传》(共2篇)

高一语文复习学案三《屈原列传》 篇1

[键入文字]

高一语文第三册复习学案三《屈原列传》

一、复习目标:

1、积累“夺、伐、疾、间”等实词,“与、而”等虚词

2、熟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准确翻译全文。

二、复习重点:积累重点实词、虚词,背诵默写并翻译课文。

三、复习难点: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熟练翻译课文.⑨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伐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②其后秦欲伐齐()③口诛笔伐()④伐薪烧炭南山中()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⑥此五霸之伐也()明①明于治乱()②谗谄之蔽明也()③ 明道德之广崇()④火尚足以明也()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四、复习过程: 疾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复习环节一:朗读课文,识记注释;背诵课文。③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复习环节二:梳理基础知识⑤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1.文言实词梳理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志:明:治: 夺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2)争宠而心害其能害:(3)“离骚”者,犹离忧也离: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4)平伐其功伐:(5)王怒而疏屈平疏: 间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6)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形容:(7)谗谄之蔽明也明:③间不容发()

(8)人穷则反本穷:(9)谗人间之间:⑤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0)信而见疑见:(11)其文约,其辞微约:微:⑦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12)举类迩迩:(13)皦然泥而不滓皦然:滓:信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4)厚币委质事楚币:质:(15)竟死于秦而归葬竟:③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6)被发行吟泽畔被:(17)屈平既嫉之嫉:⑤低眉信手续续弹()

(18)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致:(19)上官大夫短屈原短:⑦欲信大义于天下()

(20)顷襄王怒而迁之迁:(21)怀瑾握瑜: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从容: 当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2.解释一词多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见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⑤北邀当国者相见()

③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④事不目见耳闻()⑦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⑤项伯即入见沛公()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⑦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也”()⑧见谅、见笑()与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③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名属教坊第一部()⑤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⑦失其所与,不知()

⑦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⑧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⑨蹇叔之子与师参与()

辞①其文约,其辞微()②吾今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为 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④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⑤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⑤王使屈原为令()

⑦归去来兮辞()⑧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⑦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②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④寡人有疾,寡人好货()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④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⑥间关莺语花底滑()⑧安得广厦千万间()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④言必信,行必果()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⑧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有大石当中流()④一夫当关,万人莫开()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⑧犯法当死()))②齐与楚从亲())④去时里正与裹头()⑥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⑧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②数十年精为秦所灭()④为楚怀王左徒()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⑧古人以俭为美德()))

[键入文字]

⑨不足为外人道也()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乎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⑤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复习环节三:应用学习

因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因馋之曰:“王使屈平为令”()拓展阅读:翻译下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3分)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伺者因此觉知()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⑧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之①楚之同姓也()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④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杂篇》)

⑤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⑥乃作《怀沙》之赋()

☆☆☆

3、名句积累:

(1),,可谓穷矣。

(2),能无怨乎?

(3)明道徳之广崇。

(4)其文约,其辞微,。

(5)《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评断公允。(11湖北)

(6)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08天津)

(7)其志洁,;其行廉,故死而不容。(08安徽)

(8)以浮游尘埃之外。。

(09湖南)

(9),蝉蜕于浊秽。(09四川)

四、翻译下列语句(33分)

☆☆☆

4、重点句子翻译: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4、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6、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高一语文复习学案三《屈原列传》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

(一) 结合注释,了解本文主人公--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体诗歌新样式,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抒情长诗《离骚》。主要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等。汉代刘向把它们合编成《楚辞》。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

(二)朗读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下列字词注音。

属(zhǔ)草稿谗谄(Chánchǎn)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濯淖(zhu?nào)皭(jiào)然泥(nia)而不滓(zǐ)商于(wū)屈匄(gài)靳(jìn)尚唐昧(m?)咎(jiù)忠臣之分(fan)被(pī)发餔(bū)其糟相随属(zhǔ)啜(chu?)其醨(lí)汶汶(m?nm?n)温蠖(hu?)

(三)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意思,并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四)速读全文,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第一部分(1-3)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二部分(4-10)屈原由见“黜”而见“迁”第三部分(11)屈原自沉汨罗江的经过第四部分(12)屈原死后的影响第五部分(13)史官论赞

(五)通览课文,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翻译”等类别,进行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志同“记”,记忆力

(2)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

(4)靡不毕见见同“现”,显现、表现

(6)举类迩而见义远见同“现”,表达

(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染黑

(8)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接纳

2、词语释义

(1)王甚任之信任.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位次;妒忌

(3)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自夸、炫耀;认为;没有人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取独;明...

(5)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处境困难;疲困..

(6)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心甘焉。希望;就;快意,心里舒服......

(7)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用、拿;抵得上;到....

(8)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意愿、愿望..

(9)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披散着.

(10)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皎洁的样子;尘垢....

(11)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这类人;文辞此指文学...

(12)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被贬归野;在朝为官;茫然

3、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入:名作状对内、在朝内

(2)谗谄之蔽明也谗谄:动作名,说好人坏话的小人

(3)蝉蜕于浊秽蝉: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形作名,污浊环境

(4)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名词活用作动词,染黑(1)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存、兴: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5)亡国破家相随属亡:动词使动,使??灭亡;破:使??破败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忠、

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4、句子翻译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方正,他描述的是平常的事物,但含义(旨趣)极其重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义很深远。

(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译文:(张仪)到了楚国,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还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译文:军队遭受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才招来的祸患啊。

(4)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如果世上)人人都醉了,为何不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才美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六)反思自学过程,写下你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互动研讨

一、文章第一、二段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其中心句是哪一句,请结合文本分别说出屈原被信任、被疏远的原因。

答:甚任: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怒而疏: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二、请仔细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哪些方面介绍《离骚》,又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答:夹叙夹议。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三、文章的第二部分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⑦为秦所灭。用意:作者写怀王三次被秦国欺骗,兵败地削,客死于秦,从此楚国元气大伤,最后被秦国消灭。这就说明屈原个人的遭遇同他的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四、课文第11节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在这对照中让读

者既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五、课文末段是司马迁的赞词,这段文字共四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每句的内容。

答:首句写由屈原作品而了解屈原品格;次句写实地了解屈原行事而钦服其人品;第三句写读贾生的《吊屈原赋》而赞美屈原才干;末句借贾生《服鸟赋》说明屈的为人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并非不可理解。

倪效思

上一篇:端午节传统风俗下一篇:用心关爱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