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团工作计划(精选7篇)
2022年团工作计划 篇1
2006年卫生局团工作计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卫生局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团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团广州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及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团的各项建设,完善团的各项制度,加强团的基础工作,促进卫生系统共青团事业全面活跃,为顺利推进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深化卫生改革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青年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本系统青年,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青年思想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青年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引导团员青年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明确“十一五”时期我市特别是卫生事业的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继续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以先进性教育为主题,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围绕党政中心大局,作出贡献。
(二)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青年理论学习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组织中学、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进一步坚定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构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局团委拟于下半年在全系统团员青年中举行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85周年为主题的征文、知识竞赛或歌会活动,进一步发挥团员青年的聪明才智,增强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积极协调沟通,满足团员青年学习成才需求。学习、提高、成才是当前青年最需求的东西,卫生系统青年对这方面尤为需要。局属各团组织要积极协调沟通,想方设法,为本系统、本单位团员青年的学习成才提供有利条件。要与时俱进,思维创新,挖掘、获取当前青年最关心的、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各类经济、文化、政治、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和相关知识,尤其是卫生系统团员青年知识层次更新提高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青年学习成才提供良好的信息渠道;要积极配合本单位科教、医护部门,开展各项医护药知识理论学习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实训水平;要积极协调沟通,争取单位支持,为青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解决学习考试必需的时间和费用;要积极主动争取老医师、资历深的医师“传帮带”,在理论和医疗实践上给予指导和扶持,提高医疗业务素质。
二、以团的自身建设为核心,推进团的各项建设
(一)抓好团的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使团的建设纳入同级党组织“固本强基”工程的总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密切与党组织的联系,争取落实“党建带团建”五项工作机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联系点制度、工作考核制度),推进团建工作。要积极探索团建新思路,推动团建创新,通过加大调研、确定研究课题、实践目标及加强信息交流等,创新团的工作方式。要坚持和完善团的工作制度,继续完善推优入党、团籍管理、团费收缴、团员教育评议、下乡调研、学习培训、沟通交流、工作汇报、考核评比、评先表彰等制度。
(二)强化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团干部队伍,局团委要通过抓工作推进和典型带动,树立、表彰、宣传一批团干部先进典型;要做好换届改选工作,局团委及各团组织要按照团章规定,今年要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做好局团委及各支部换届改选工作,输送一批素质高的青年进入团工作岗位,提高团干部队伍战斗力。加强团员队
伍建设,深化开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努力构建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推优”工作和举荐表年人才的力度,让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加强团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培训和优秀团员评选表彰工作,局团委拟于今年五四后组织团干部赴革命老区进行专题培训考察活动,并开展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员评选表彰活动。
三、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党政大局
(一)服从服务于单位中心工作开展团活动。局属团组织要紧紧围绕党的号召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急、重、难、险的工作中为单位排忧解难,在医院文化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勇于表现,勇创佳绩;在本职岗位上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勇于创新,投身服务人民、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我市卫生事业稳健发展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青年突击队、生力军作用。
(二)深化完善“健康直通车”活动。“健康直通车”下乡送医送药活动是我局团委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特色活动,今年从以下方面深化推进。一是拓宽药物供给渠道,要争取上级团委、市属医疗单位、市药监局的支持配合,整合资源,想方设法,落实经费,提供药物;二是完成医药卫生愿者队伍组建工作,保证“健康直通车”队伍充实壮大;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卫生下乡活动的开展,积极参与,把“健康直通车”开得更快更好。
(三)进一步做好爱心帮扶工作。各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节日契机,深入开展“真情助困暧万家”活动,为下岗失业青年、农村困难青年、残疾青年等困难青年群体排忧解难。积极开展扶孤助学活动,定期组织慰问结对对象,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四)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这项活动是联系青年、服务社会、培育情操的有效途径,各团组织要从青年实际和自身条件出发,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挖掘、选送一批有志于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和心理诊疗的志愿者,创新志愿服务载体。
(五)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局属团组织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按照争创要求,完善创建标准,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今后,局团委将按照市卫生局团委《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广州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方案〉的通知》要求,参加由市卫生局和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评选命名的广州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申报评选工作,按照竞标答辩和现场考核的方式参与评选,提高“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竞争力。
2006年4月12日
2022年团工作计划 篇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向区内9个街道、乡镇、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团 (工) 委中专、兼职团干, 街道、村、社区两级团干和团区委直属的11所中学、12家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78份, 回收率92.5%, 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一)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共分为五个部分:基本信息;您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观点;思想与价值观;关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二) 数据分析
1. 基本内容
2. 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观点
此部分共涉及6个小问题, 涵盖改革开放、腐败现象、中央抑制房价、青年人“啃老”等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广大青年团干对于国家方针政策是支持的、肯定的, 但是作为青年还是渴望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国家的各项决策要以法律为依据, 此选项在选题中占比48%。青年团干关注的更多的社会就业、房价、物价和反腐倡廉、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这几个主要社会问题。对于反腐败、抑制房价上涨等工作广大青年团干是有信心相信党和政府可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同时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如抑制房价他们更认为不应该一刀切, 而是要分层次、分地区开展。
3. 思想与价值观
本部分共有12个题目, 也是本次调查问卷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过数据分析, 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 广大青年团干部的主体思想和价值观是积极的。通过问卷的调查可以得出在信仰、入党动机、人生目标、择偶标准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有占比较大的选项, 而这些选项都是代表了积极的因素。
其次, 国家和集体的荣誉感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现代人更加崇尚对自我的认同和满足。通过调查, 在面对参军态度、当代青年人应该弘扬哪种精神、最愿意追求的人生目标的题目时, 广大青年选择了随大流, 不主动, 或者是最愿意达到的目标是家庭和睦等看出广大青年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进一步增强。
再者, 要进一步了解青年动态, 做好引导。从调查问卷分析看基本每个题目的消极选项也都有人选择, 比如没有信仰、入党动机是为了当官或升官、对待婚外恋还是有赞同的情况等等。这些选项无论是被调查者当时一时随意还是真实想法, 都证明我们青年团干的思想动态还是有部分低于了我们组织要求和传统思想道德规范要求的, 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这些思想的成因, 并积极给予引导。
4. 关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本部分共有13个题目涉及了被调查者工作、学习和生活着三个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受访者的答案和目前的现状还是基本一致吻合的, 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 自我要求明确。64%的青年团干都有自身发展规划, 66%的青年团干认为自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和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有自我学习和业务提高的要求并能付诸行动。
其次, 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共同压力。团的干部都是青年干部, 往往会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共同压力, 分析数据可以看到, 77%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游刃有余和较好地完成日常工作, 证明单纯的工作压力还不是很大。结合工作成功的最主要成果有5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同事的认可, 同时有2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生活的压力来源于赡养父母、教育子女, 可以得出, 年龄以25岁-35岁的青年团干的此时将主要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再者, 积极的表象下暗藏了一些消极因素。本部分的数据分析中一些比较明显的消极选项还是有不少被调查者选择, 前部分分析得出广大青年团干的自我定位、自我需求是比较明确的和此处的消极因子较大并不矛盾。3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中能力发挥一般或者没有发挥、21%的受调查者对自己单位的前景表示不清楚、在工作上成功的标志选择成为专家的占比只有15%, 同时, 只有1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选择向同事寻求帮助, 这些都表明了青年团干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有些方面还是报有消极思想的。
5. 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关于各位青年团干的本职工作方面共选择了5个题目, 涉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志愿活动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 广大青年团干对于改进青年工作还是有自身想法的, 分别有30%、34%的同志选择了单位对青年工作不重视、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不足, 比较真实地体现了青年团干对青年工作客观方面的描述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广大青年都比较关注志愿类公益服务活动和文体类活动, 这两项占比58%。对于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行动67%的同志认为有必要, 是共青团的工作职责, 33%的同志选择此项工作应该是政府和社会的职责。
二、青年团干工作过程中主要问题
(一) 团的一些活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当前各种思想观念互相冲撞、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形势面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地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 活动的开展更侧重考虑活动产生的社会效应, 相对考虑思想教育较少;活动的内容比较重视提供技术、信息等, 或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去满足青年的浅层次需要, 而结合当前广大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实际, 针对他们的内心矛盾、思想困惑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展活动少, 难以真正触动青年的思想, 引起他们的共鸣, 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 打造活动品牌的意识不强
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出新多, 深入开展下去的少;轰轰烈烈开始的多, 善始善终有成效的少;昙花一现的多, 长抓不懈的少。由于缺乏精品意识, 基层一些好的活动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升, 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活动品牌,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共青团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 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
面对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少地方共青团的活动阵地在日渐萎缩, 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更与青年的需求有相当距离, 因此造成团的活动牵强被动、缺乏活力。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对各种活动开展的载体的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传统活动形式可以依托市民广场、城市综合商业体等人员较多地方开展活动。同时, 还要开发一些适合现在新媒体时代的活动, 比如微信、微博线上开展团组织的各类活动。
三、青年团干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社会高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与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要正确认识我区共青团的工作现状, 多调研、多研讨, 了解青年心声, 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一) 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 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的这一属性是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 是团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明确团的工作职责, 一要坚持团组织的群团性质, 克服行政化倾向。要发挥团组织的传统优势, 在行政工作中, 做到工作目标的专一化和工作手段社会化的统一。二要切实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重任。这一职责看似宏观, 其实有许多具体的工作。三要树立共青团的品牌工作。无论是团的哪一方面的工作领域, 都要有团的品牌工作, 只要这些工作能坚持下来, 巩固下去, 团的组织就有地位, 团的干部就有作为。
(二) 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 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
目前共青团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 归根结底是由于团的工作方法、设置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出现了团的工作方式滞后于青年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脉络, 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要努力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 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 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比如依托新媒体, 积极发挥网络、微信平台的作用, 团结和吸引网络中的青少年。
(三) 进一步加强青年团干的作风建设
首先,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是青年成长的重要内容, 广大团干更应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好的制度来推进和规范团干部自身作风建设。我们要把共青团干部的作风建设摆在自我建设的重中之重, 以开拓进取, 竭诚服务, 朝气蓬勃, 风清气正的崭新形象, 为团干部的成长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其次, 不断保持务实求真的作风。共青团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 团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 搞好调查研究, 掌握青工中的热点、难点、盲点等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基层办实事,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多探索一些能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好办法。
再者,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团干部的日常工作属机关性质, 接触较多的是有关政工方面的业务, 涉及技术业务知识较少。但是日常工作中, 我们发现团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团务活动, 如何与当前各部门中心工作相结合, 如何有效地体现兼职团干的职能与作用, 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学习能力, 弥补团干部在理论和团务实践方面的不足, 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
摘要:当前, 在青年团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团的一些活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打造活动品牌的意识不强, 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等方面。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社会高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与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应正确认识共青团的工作现状, 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 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 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 多调研、多研讨, 了解青年心声, 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学习能力, 弥补团干部在理论和团务实践方面的不足, 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 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青年团干,思想状况,问题,工作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申曜林, 彭金钢.论基础团干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途径[J].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12 (3) :22-25
[2]杨光.国家机关团干部探讨新时期青年公务员价值观[N].中国交通报2009-07-15
任弼时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 篇3
任弼时关于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思想,由来已久。从他担任共青团中央领导工作以后,就不断申述和强调团的工作群众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实行路径与方法,并为此垂范。任弼时这一思想,对于在团的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任弼时;青年团;群众化;党的助手
[中图分类号] D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07-03
任弼时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一面旗帜。回顾他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及其对青年团建设及青年运动的作用与影响,对于在团的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任弼时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的早期发展轨迹
1920年8月,年方16岁的任弼时加入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他被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派赴苏俄学习,这使他有机会聆听到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列宁在演讲中提出,革命党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争取群众,采取人民统一战线的方法和策略,把发动群众开展日常的经济斗争和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1]列宁的演讲,使任弼时第一次认识到革命须动员、组织、争取群众,革命者应到群众中去的道理。列宁的教导,显然是任弼时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的原始资源之一。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党应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因此必须将工作“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2]这年12月,任弼时在东方大学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学习了由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带来的党的二大文件。上引文件中的这些话,进一步加深了任弼时对党与群众、革命与群众关系的认识,从而推动他日后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思考与决断。
1924年8月,任弼时离开莫斯科后回到上海。在1925年1月26日开幕的团的三大上,任弼时当选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成员,担任组织部主任。团的三大按照布尔什维克化精神,提出了“学习列宁主义”,“严守团体纪律”,“参加实际工作”,“获得青年群众”等口号。至此,任弼时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已是水到渠成,张弓待发了。1925年9月上旬,任弼时先后出席总结五卅斗争经验的中共中央执委扩大会议,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三届一次扩大会议。根据党中央扩大会议精神,团中央三届一次扩大会议向全国提出了“深入群众”的中心口号。会后,任弼时即撰写了《本届扩大会议的重大意义及其解释》一文。他指出,虽然青年团成立以来,每次大会及扩大会议决议案都曾提出这个口号,但如今重提这个口号却有特殊的意义,“我们那时,虽然感觉要深入群众,但是当时的客观环境还没有促成我们十分能明了深入群众的必要,同时也缺少与群众接近的可能”。而“现在是革命运动高涨,民众需要指导的时期,我们就是指导群众斗争的组织”。“所谓深入群众,就是要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号召广大群众在我们口号之下奋斗。”[3]由此可见,任弼时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认识,伴随着斗争实践的步伐而进一步深入了。
1926年7月19日至22日,任弼时在上海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第三届二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共青团工作的青年化群众化问题。从“深入群众”到“青年群众化”,是共青团工作的发展,也是任弼时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的发展。诚如任弼时所说,团在“工作上没有表现关于为青年本身利益的斗争及文化运动的成绩。未能使全团工作与组织青年群众化”,这是团的“极大缺点”。[4]在他看来,没有团的工作青年化,就无所谓团的工作群众化,因为团的工作对象本来就是广大的青年群众。1927年11月,任弼时在上海主持召开共青团中央扩大会议。会后,他写了《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扩大会议的经过与意义》一文。文章指出“群众工作”的方针之所以重要和正确,是因为“群众工作是一种艰苦的任务,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工作”,“必定要具有坚决忍耐的精神方才能够实现这一任务”。[5]显然,任弼时强调的还是团的工作群众化。
1928年3月中,任弼时调到党中央机关工作,与青年团工作脱离了联系。直到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中央秘书长,分管工作之一还是青年群众团体。解放战争打响后,任弼时着手在解放区重建青年团组织。在中央书记处为建立青年团的座谈会上,他指出:“青年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如果不研究青年的特点,不采用适合青年的工作方法,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前途。”[6]他认为在团组织之外还需要有各种各样广泛的青年组织,而这些青年组织也应是团的工作对象。经过这次座谈会及稍后的中共中央座谈会讨论,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入北平不久,任弼时就以主要精力投入召开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和筹备召开全国青年大会的工作。他亲自起草了在团代会上的政治报告,并于1949年4月12日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该报告。报告指出:“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要团结和教育整个青年一代,其工作阵地,显然不应当限于青年学生的狭小范围,相反,是要把更多的注意放在开展工农劳动青年的工作上,而且主要地是要依靠工农劳动青年群众。”[7]因此,团的工作群众化就是依然必须坚持并发展的工作方针。
综上所述,任弼时一直把青年团工作群众化,当作团的建设、团的工作的重要路径与依凭。
二、任弼时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思想与
中共早期的党团关系
在共产党与共青团的早期关系史上,有过团成立比党早,团员比党员多,团的作为比党强的情况。这促使任弼时去思考正确的党团关系应当怎样建立,才能使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1926年1月,任弼时写了《怎样使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一文,对青年团的工作和组织未能青年化群众化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认为其中既有许多地方尚无党的组织,团不能不代替党去指导地方政治活动及工人运动的客观需要,也有团员年龄过大,政治趣味需要满足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设法帮助党的组织扩大而强固有力,同时使团员年龄降低”。这就要严格而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党团分化的决定,将过了20岁的团员全数介绍加入共产党,年过23岁的团员完全脱离青年团,即使不到20岁而很能干的团员,也需加入共产党。[8]这表明,任弼时把团的工作群众化与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紧密联系起来看。文章中关于如何协调党团关系问题,是任弼时关于青年团发展的重要论断,这也使他的这篇文章成了党团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1927年,由于青年团中央在反对党内陈独秀机会主义的斗争中表现坚决,团的部分领导同志中遂产生了“先锋主义”的错误倾向。任弼时虽然领导并直面了这场斗争,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他起草的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的通告中,严厉批评了这种错误倾向,指出其“可以走到形成第二党的危险”。为此,团中央“今后应当加强团的政治任务,积极领导青年工农参加一般的政治斗争”;“在群众斗争中去建立团的基础,改造团的指导机关的社会成分,使团真正布尔什维克化,变成党在青年无产阶级中极有力量的政治组织”。[9]在这里,任弼时那经由团的工作群众化,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的理念清晰可见。任弼时在重建青年团过程中一再指出:“团的性质,是带政治性的青年先进分子组织,是党的助手。”[10]以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青年团,“必然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政治在最后解决敌人,特别是在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伟大事业中的得力助手”。为使青年团更好地通过青年化群众化,发挥党的得力助手的作用,任弼时在他代表中共中央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区别”:一是“应当把青年带头当先锋与‘先锋主义加以区别。带头作用,打先锋,不仅是可以的,而且要去提倡,但不要走到先锋主义”;二是“对于青年组织应有独立性与‘闹独立性的偏向(青年主义偏向),也应加以清楚的区别”。任弼时指出,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建立对于青年团的正确领导,才能使青年运动按照伟大的中国人民民主事业的需要正确地迅速地前进”。[11]这样,就达到了使青年团成为党的得力助手的目标。
任弼时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路径和方法也有深入的思考,认为根本在深入群众。为此,一要组织群众,扩大团的组织;二要通过宣传和鼓动工作去影响群众,以取得群众的信仰;三要领导群众为其本身利益而斗争,使之在斗争中认识团组织是代表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团体,进而取得其信仰。[12]在具体方法上,则要搞好调查研究,任弼时强调过:“每个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每个党和团的工厂与乡村支部,每个革命的工人和农民,应当时刻注意自己周围的群众,应当详细地去调查研究群众生活,替他们(就是替自己)提出很实际的极切身要求,领导他们为这些要求而争斗。”[13]再则,要练好接近群众的本领,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师哲曾在一篇纪念任弼时的文章中提到,任弼时就是个很会接近群众又能使群众接近他的人,他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群众接近,也善用各种群众运用的形式与群众的活动结合起来,由此和群众打成一片,使群众觉得他可亲、可近、可敬,而跟他无话不谈。[14]三则,要创造出一套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方法,如陶行知做青年工作的办法[15],让青年们乐于接受。
三、任弼时推动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具体示范
一是理论先行。任弼时通过在团(及党)的各种会议上讲话、做报告,在团刊、党刊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并论证青年团的工作必须群众化及怎样群众化。除上文所提及的外,尚有他写于1924年9月30日,发表于团中央机关刊物《团刊》第12期,署名“时”的《在中国应否组织“群众国民革命统一青年团”之讨论》;写于1924年10月18日,发表在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上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写于1925年6月,发表在《中国青年》第81期上的《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写于1927年11月,发表在团中央刊物《无产青年》1928年第3期上的《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扩大会议的经过与意义》等,都或多或少涉及到团的工作群众化问题。如他在《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一文中写道:“我们要知道,革命事业的成功绝非纸上宣传的力量可以做到,少不了要亲自深入群众,与革命的群众接触而明白他们的心理和需要,且指导他们应进行的组织和活动的工作,注意取得民众的大多数。”[16]这段话对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必要性及路径所在的论说,实在称得上简洁而透彻。
二是工作指导。任弼时在听取下级工作汇报及对下行文时,十分注重团组织在青年群众中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具体指导。在上海大学听过任弼时上俄文课,且在多次团的会议听过他的报告的杨之华回忆道:他在会上要学生们组织工人夜校,把学生的知识交给男女青年工人,他还想出许多办法教大家进行募捐。[17]1946年9月13日,何启君曾在延安枣园参加任弼时主持的讨论青年问题的中央书记处座谈会。在谈到如何建立青年团时,他记得任弼时说道:“今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农村如何建立青年团……在农村建立青年团组织,一定要根据农村的需要。”[18]其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八成以上,重视在农村建团,就为新形势下的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指明了方向与着力点。
三是现身说法。任弼时性格内向,一生谨言慎行,但他在青年团工作群众化方面,垂范多多。在苏区、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都与任弼时有过接触的李卓然,对他的群众工作法印象深刻。他说:“弼时同志是最善于联系群众的,他不止一次地把他在群众中亲自调查研究的结果用商量的态度给我们讲解,常常使听了后的同志感到一种特别的兴奋。”[19]从苏区时期起,就与任弼时在一起过的曾三,对他的群众工作法也深以为然。他回忆道,我们青年在做群众工作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问情况,不问对象,夸夸其谈;或者是人家向你报告情况,你却不等他说完,就自以为是地胡乱“指导”一番。“任弼时同志就不是这样。他谈话时总是先了解人家,然后再发表意见。”[20]
参考文献
[1]章学新.任弼时传(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0.
[3][5][8][16]蔡庆新.激扬文字——任弼时青少年时代作
品赏析[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3.278.268.
198.
[4][6][7][9][10][11][12][13][15]任弼时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7.19.404.486.34.404.491-492.244-248.40.407.
[14][17][18][19][20]中央文献研究室.回忆任弼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9-100.58.456.76.136.
作者系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4年团少队计划 篇4
西拉科学校团少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为目标,紧密围绕着上级团委工作意见,结合新学校建设精神和“格物致知,厚德载物”的校训,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和任务,结合我校本学期重点工作,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增强团员意识,调动团员学生积极性,增加团组织的凝聚力,不断探索和把握团队教育的现代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团队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切实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新学年的开始,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是新年级、新班级同学的教育尤为重要。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板报、广播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的规章制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细微处入手,使学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遵守守则及行为规范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配合辅导教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及时教育,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意识,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升旗制度,结合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尊敬国旗,爱护国旗,唱好国歌,敬好队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并且通过升旗仪式,使学生明确自己仍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以及通过国旗下讲话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
4、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深入宣传,讲明道理,培养自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5、做好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法制观念,预防制止学生违法犯罪为目标,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做好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能明辨是非,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以体验教育为载体,不断细化各类活动。
1、重视团队活动建设,将教育目的贯穿于活动之中,同时要不断加强团队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板报等团队阵地的作用。
2、以共青团十七大的顺利召开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既丰富学生的文娱生活,又做到加强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
3、结合新校园的建设精思和学校的校训开展各种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开展“手拉手”活动,要求学生奉献爱心。教育学生学会同情关爱、团结互助,播下善良友谊的种子。
5、精心设计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使一活动多效应。
(三)大力加强团队基础建设。
1、切实加强团队干部的理论学习,加强团员教育管理,保持团员队伍先进性。积极开展全校团员意识和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团员教育和团员奖惩工作。做好优秀团干和优秀团员的评选工作,做好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员发展对象工作,举办团校,做好团前教育和推优入团工作,做好团员关系转接和注册工作。
2、加强团队的阵地建设,努力办好校园广播;定期出好宣传栏、板报等。及时发挥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团队员的综合素质。抓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活动,精心安排国旗下讲话内容,切实提高国旗下演讲教育活动的实效。
3、发挥学生会各部门的作用,配合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活动组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
三、常规工作
1、加强和促进团队组织的基础建设,督促各支部、中队搞好自主管理。
2、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通过组织培训,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不断学习与交流,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培养一支思想活跃,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并加强检查考核。
2011年团建工作总结 篇5
2011年xx公司团总支在分公司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公司团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了团组织机构和制度,围绕分公司生产经营中心,重点开展了‚导师带徒‛、青工技能比武等素质提升及青工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在为青年搭建成才平台、吸引和凝聚青年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下面我就公司2011年团建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夯实基础管理,推动团建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2011年1月,公司团总支在充分了解团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组织推荐,拟定了委员候选人,组织召开支部团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公司团总支部和支部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和分工,确保了公司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结合本单位实际,修订和完善了《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青安岗创建实施办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和办法,规范了管理,细化了考核,从基础管理着手,提高团组织科学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2011年1月,组织召开了青年安全环保监督岗创建启动会,成立了青安岗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公司青安岗总岗和分岗,明确了青安岗各级职责和任务,细化了青安岗活动奖惩办法,按岗位配齐了青安员,实现了青安岗工作的全面覆盖。
二、加强队伍建设,搭建青工成才平台,提升青工整体技能和素质,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打造青年生力军
1、团干部队伍建设。一是2011年2月,公司团总支组织开展了团干部团务知识和团队协作培训,提高了团干部的业务水平,加强了团队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团干部的工作热情。二是根据公司团委与分公司团总支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公司团总支多次组织团干部对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和考核进行了讨论,结合支部工作实际,细化了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并以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团干部认真履职,争创先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并以此为契机,每月开展团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拒绝走形式、走过场,切实提高了团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2、青工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促进新进青工快速成长成才。公司团总支根据公司《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导师带徒工作目标,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创新了导师带徒活动考评办法,实行徒弟月度汇报考评、师徒互评、年度综合考评制度。4月份,组织开展了导师带徒‚一帮一‛结对座谈,就优秀青工与新进青工一对一帮扶结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提出了‚一名年轻干部至少帮扶一名新进青工‛等意见和建议。另外,xx团支部立足岗位实际和青年特点,围绕‚如何使新员工转变角色、快速融入、成长成才‛组织开展了各种导师带徒经验交流和研讨。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工技能比武活动,为青工搭建技能和素质提升平台。9月至11月,公司团总支以青工技能月活动为载体,开展了AutoCAD绘图技能竞赛、英语技能竞赛等青工技能比武活动,为青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通过比武活动提升了青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的学技成才氛围。
三、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青工政治素养,引领青工融入企业,立足岗位,建功成才
一是开展专题讲座、青年座谈等各项主题活动,引导青年融入企业,立足岗位,建功成才。2011年3月,公司团总支开展了主题为‚青年与企业同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剖析公司发展形势和人才发展通道,列举一些老一辈驰宏人如何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例子,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开展了‚找准定位,奉献青春,抓住机遇,建功十二五‛的‚五四‛青年研讨活动,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围绕‚如何抓住公司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谋求自身发展,建功‘十二五’?‛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青年奉献青春,建功成才。二是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知国情,学党史,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公司团总支以‚5.4‛青年节、‚7.1‛建党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青年开展了‚5.4‛青年论坛、‚7.1‛建党‚重走红地、缅怀先烈,坚定信仰、争创佳绩‛主题活动,并联合党、工组织青年参与了‚党史知多少‛、‚党员风采‛摄影比赛、歌咏比赛、编辑红色短信等建党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先进理论和思想。三是深入调查研究,为青年分类引导工作提供有利依据。公司团总支不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关心青年工作和生活,疏导不满情绪,解决实际困难,并定期开展青工思想调研。2011年7月,公司党、团开展了员工思想调研。公司团总支借此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了思想调研,并开展了‚一对一‛深度访谈,了解了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以及自身面临困惑,并进行了释疑解惑。同时,征集了青年对目前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4条。
四、搭建团建服务促进生产建设平台,提升团组织参与生产管理建设的创效水平
一是融入生产经营中心,针对生产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了各种青年突击生产和突击回收活动,为公司节约成本,创造效益。3月至5月,公司团总支结合xx“赶时间,抢进度,保产量,提指标”大战三、四、五月活动,开展了中和渣处理、产品检验和包装等青年突击生产活动8次。5月份,由于xx车间人员紧张,岗位劳动强度增大,车间团支部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对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紧张点‛进行突击支援,以青年有为行动,解车间燃眉之急,共开展废旧炉砖破碎、沟道和废水含阳极泥突击回收等青年突击生产活动6次。同时,为提升青年岗位建功创效活动实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青年建功奉献活动‛。二是开展了青安岗创建活动,服务了公司安全生产,实现了零事故目标。公司团总支坚持开展青安岗创建活动,每月组织开展查隐患、促整改、‚反三违‛活动,每周监督、检查青安员开展日常巡检工作,并重点开展了安全月青安岗大检查、青年安全警示教育、青安员培训等活动,杜绝了‚三违‛现象发生,为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发挥了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总结今年的工作,我们积极探索团建促生产和团建育人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夯实了基础管理,加强了青工的素质提升和思想引导工作,促进团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中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2年团工作计划 篇6
一、2011年团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公司团组织正在筹备中。公司现共有职工690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为151人,团员29人,青年占职工总数的26.3%,团员占职工总数的4.2%。
二、2011年团青工作
2011年公司团组织(筹备组)以搭建团组织体系为目标,在省公司团委和公司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行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公司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企业发展这第一要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培养适应公司发展的综合性青年人才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多项富有成效的活动,团结、带领公司全体团员青年为公司晋级发展、晋段跃升贡献青春和力量。
目前,由于团组织尚未建立等多种原因,公司团青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未落到实处,为了使团员青年思想不松懈,公司团组织筹备组在公司党总支带领下,结合公司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提高青年员工活力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加强青年职工安全理念学习为重点,充分利用送教到班组活动,开展了“亲情呼唤安全”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安全活动月,多次组织团员青年观看了《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泪的呼唤》、《血的代价》等主题宣教警示片,通过发放安全知识传单、口袋书等宣传资料,引导团员青年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联合dd公司共同举办了“玉兔迎新春”团拜会和“趣味有奖登山赛”、根据省公司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演讲比赛和“在党旗下 在我身边”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团员青年唱红歌,参加省公司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等各类娱乐文化活动,并利用各类活动的开展,将核心价值观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植根团员青年心中,以活动促团建,有力带动青年员工爱企爱岗,增强企业凝聚力的
同时更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深入扎实开展“师带徒”“青年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进一步促使团的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在10月份公司主办的“ ”主题文化月活动“技术技能比武大赛”活动中,获奖9人中有8人为团员青年,极大地展现了团员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鼓舞了的士气。
三、201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团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彭湃;社会主义青年团;考辨
[中图分类号] D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3-0011-03
一、彭湃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之时间与地点
目前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关于彭湃何时、何地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回忆材料中,曾任青年团海陆丰地委书记的林务农于1989年在《回忆海陆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经过概况》一文中提到,彭湃1921年5月留日归国后,由施存统介绍,在上海入了团。[1]而曾从事过广东青年团史研究的陈善光,则根据李春涛在《海丰农民运动及其指导者彭湃》中的提示,同样也认定彭湃是在1921年5月从日本返回国内后加入了团组织。不过,与林务农回忆不同的是,陈善光认为,彭湃入团的地点并非在上海,而是他持施存统的介绍信经上海返回广州找到陈独秀,“并和他来往”后,受陈独秀影响,由其吸收,在广州入团。[2]
以上两种说法皆肯定了彭湃入团的时间为1921年5月,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不过,就彭湃于何处入团却出现了分歧。
据时任中共组织在日本负责人的施存统后来回忆,1921年3、4月间,他曾代表中共同彭湃作过一次长谈,希望其加入留日中共小组。然而,由于双方部分意见“不完全一致”,彭湃并未加入。不过彭湃也并未因此就与中共方面断绝了联系,在离开日本时曾找到施,后者帮他写了一封给陈独秀的介绍信。[3]林务农与陈善光同时谈到彭湃系经施存统介绍入团的说法,可能皆来源于此。
如果施存统的说法成立,彭湃应该是1921年5月拿着施存统给的介绍信,从日本返回广州找到那时正接受陈炯明之邀出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在广州加入团组织。如是,则林务农的回忆可能便难以成立。
当然,林务农的说法却也并非全无道理。据1984年出版的《彭湃传》所记,1921年5月,彭湃从日本归国后,“不顾旅途的疲劳”,在上海完成《日本底“五一”》一文,连续刊发于无锡《双周评论》第1、2期上。[4]考虑到林务农回忆文章完成于《彭湃传》之后,其回忆很可能是受到这一研究之影响。
事实上,1921年4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了临时中央委员会,并由俞秀松出任书记。假若1921年5月彭湃果真在上海有驻足停留,通过施存统的关系,他应该有条件加入团组织。但是,如果注意到当时上海成立的团中央主要是为准备参加当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大会,并未承担起发展、领导“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活动的任务”[5],而1921年前后彭湃与俞秀松等也并无往来,可知即便彭湃《日本底“五一”》在上海完成,也不大可能有机会入团。因此,林务农的回忆可能并不成立。
那么,陈善光的说法又是否能够成立?已知的情况是,1921年5月前后,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正因陈独秀的到来,团员中之“无政府党人”如梁冰弦、欧声白等人不承认“无产阶级专政”[6],决定退出组织。广州的S.Y.正面临着“进行上发生种种的困难”,不得不“自行宣布解散”的问题。[7]直到1921年12月前后,才由谭平山着手重新恢复组织。
更为关键的是,1921年4月,彭湃在日本获悉祖母病危的消息后,他抓紧时间完成毕业论文,未参加学校举办的毕业旅行与毕业典礼,便于5月上旬提前归国,马不停蹄返回海丰,参加祖母的葬礼。[8]这期间他并未在广州作过多停留,且亦没有其他材料表明,1921年5月与陈独秀在广州有过会面。这样,陈善光的说法似亦有瑕疵。
根据李春涛的回忆,1921年8月中旬,彭湃为向陈炯明解释他在海丰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并非提倡“非孝”、“公妻”、“共产”,曾携郑志云、陈魁亚赴广州,在广东省议会住了两个月,其间他曾拜访过陈独秀。[9]是否可以认为彭湃因此次与陈独秀的会面,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诚然,1921年8月,陈独秀正面临着被守旧人物攻讦,要求陈炯明将其驱逐出粤的压力;陈独秀本人也不得不以医治胃病为由,向陈炯明提出辞呈,准备返沪。[10]根据《广东群报》记载,1921年9月9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职员举行祖践大会,为陈独秀践行[11],可知陈独秀离粤日期应在这以后。此时彭湃抵穗已近旬月,有较充分的时间与陈独秀交往。[12]因此或可推知,尽管1921年8月前后,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尚未恢复,但彭湃很可能在陈独秀的感召下,由其吸收、加入了团组织。
事实上,彭湃稍后的活动亦可证实上述推测。1922年3月,深陷海丰“拆城案”的彭湃,为求援助,被迫前往广州,并出席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彭湃不但参加了由该团“团员发起组织”的白话剧社[13],更是在广东社青团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被委以负责宣传部演讲队的组织工作[14],可知彭湃在这以前已成为团之一份子。而1921年9月底,彭湃从广州返回海丰后,被陈炯明任命为县劝学所长,再无机会与包括陈独秀在内的中共人士当面接触,那么彭湃入团时间只能在1921年9月之前。如此,则1921年8月前后,彭湃受陈独秀影响,在广州经其介绍加入团组织明矣。
二、海丰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时间
由于史料缺失,关于海丰社青团何时成立这一问题之立论、判断,主要依凭1923年前后杨嗣震写给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两封汇报信,以及林务农在《回忆海陆丰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经过概况》中的追忆。然而,囿于史料所限,无论专业学者如陈善光的“1921年5、6月”组建说[15],或是海丰县党史部门的“1922年5、6月”[16]、“1922年10月”成立说[17],均认识不一。
如前文所述,既然确定彭湃入团时间为1921年8月前后,则陈善光的说法恐难成立。事实上,1922年5月,社青团一大文件中提到的全国已成立之十七处地方团组织中便没有海丰[18],可知海丰社青团之成立当在这以后。
迟至1923年初,杨嗣震在写给社青团中央两封汇报海丰情势的信中方才言及:“这里已发起一个学术研究会(对外的名称),是去年成立的”[19],“海丰S.Y.确已成立了,对外之名义是学术研究会”[20],则无疑海丰社青团成立的时间在1922年5月以后。如此,陈善光的说法可以排除。剩下海丰县党史部门两种前后矛盾的观点,究竟孰是孰非?
《彭湃年谱》作者郭德宏等支持了前一种说法,认为1922年5、6月间,彭湃“和杨嗣震等在海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成员有8人,对外称学术研究社”。他们的判断有二:一则,认为1922年上半年,重建后的广东社青团日趋活跃,彭湃与之往来密切。是年3月彭湃出席广东社青团成立大会后,返回海丰,“在团组织活动热潮中,马上建立基层团组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二则,根据林务农关于1922年“海陆丰团小组”成立后展开的“两桩大事都尚未涉及农会活动”的回忆,认为海丰社青团“成立于彭湃主要把精力投入到农会活动,即6月下旬之前”。[21]
在未能发现其他材料以前,《彭湃年谱》作者的第一则推论有相当合理性。特别是1922年3月,海丰“拆城案”发后,彭湃开始重新考虑与陈炯明之间的关系定位。一方面他固然还在努力获取陈炯明的支持,化解危机,继续担任海丰教育局长职务。但另一方面,为应对海丰守旧势力,增加其在陈炯明处以及海丰等地之话语筹码,他又于案发后第二月(即1922年4月前后)延聘杨嗣震、李春涛等一批与中共关系密切之留日同学返乡,担纲海丰各类学校校长、教员等职,刷新人事。因此,1922年5、6月间,业已入团的彭湃,响应团中央发展组织的号召,创立海丰团组织是完全可能,且有必要的。
至于引用林务农回忆得出的第二则判断则大有可推敲的余地。按照林务农的说法,彭湃成立“团海陆丰小组”后,主要做出了两桩颇具重要意义的工作:一是在海丰组建成立了“团的外围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再就是他将旧友郑重等人在陆丰创建的“陆丰社会促进社”也改造、吸纳为社青团的“外围组织”。[22]如前所述,《彭湃年谱》作者以为,林务农在提及这两桩大事时,皆未涉及农会活动的情况,因此,他们推断海丰社青团成立于彭湃把主要精力投入农运前的1922年6月下旬之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迟至1922年冬,尚在海丰蚕桑讲习所工读的林务农,才同李劳工等一起参加了粤东农运,并与彭湃接上关系。[23]此后,林务农固然主要在海丰协助彭湃处理社青团的各项事务,但他本人很可能对这之前海丰社青团的情况并不甚清楚,回述中颇有失妥不当之处。后来者不察,未经考辨,生搬硬套,即便推导之结论可能成立,却终究难免“削足适履”的嫌疑。
典型的例证便是,林务农关于1921年5、6月间彭湃在海丰发起成立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为“海陆丰团小组”外围组织的回忆,明显就难以成立。且不论如前所证,1921年5、6月间,彭湃尚未成为社青团成员。单就海丰“社会主义研究社”参加者以暑假返县的“留省学生”居多,组织上较为松散,思想认知上更倾向无政府主义而言[24],与组织、思想上正同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的中共方面大相径庭。
因此,就算彭湃有意将“社会主义研究社”改造成社青团的“预备队”,二者间也还存有不小差距。何况当日彭湃虽已对中共态度发生转变,但较之始则“发生信仰”的“马氏学说”,他尚醉心于“无政府共产主义”。[25]是故,“社会主义研究社”成立不满三个月,便由于成员间立场、动机不一停止了活动。[26]可知,无论如何,海丰“社会主义研究社”绝非海丰社青团的“外围组织”。
既然海丰“社会主义研究社”与社青团之间并无关系,那么1921年5、6月间彭湃发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便并非林务农所谓的彭湃在组建“团海陆丰小组”后所做出的“两桩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一。如此,纵使《彭湃年谱》作者关于海丰社青团成立于1922年5、6月间的推证成立,但其不加辨析,直接引用林务农对海丰“社会主义研究社”之回忆,得出海丰社青团组织“成立于彭湃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农会活动”以前的判断则谬矣。
三、小 结
综上所述,1921年8月前后,留日归国的彭湃,持施存统介绍信,找到时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在其感召下,部分转变支持但不参与中共的立场,由其吸收,在广州加入社青团。而海丰社青团组织,则应成立于1922年5、6月间,即彭湃深陷海丰“拆城案”,被迫出走广州,加强与中共方面联系之后。至于1921年5、6月间,彭湃在海丰组织发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绝非林务农所谓的海丰团的“外围组织”,更非海丰的“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参考文献
[1][14][22]叶佐能编.彭湃研究史料(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165.85.165.
[2][15]陈善光编著.青年运动史论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36.36.
[3][24]刘林松,蔡洛编.回忆彭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50.153-154.
[4][8]华南农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广东海丰县红宫纪念馆《彭湃传》编写组编.彭湃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28.28.
[5]郭晓平编著.中国共青团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
[6]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3.
[7]谭平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3.
[9][12][21][26]郭德宏编著.彭湃年谱[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49.133.68-69.46.
[10]王光远编.陈独秀年谱:1879-1942[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87:114.
[11]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1879-194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54.
[13][20]彭湃研究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11.1.
[16]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编.不朽的丰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80.
[17]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汕尾市城区党史研究室编.中共海丰党史大事记(1919-1949)[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11.
[18]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Z].北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印,1981:125.
[19]中共海丰县委党史办公室,中共陆丰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海陆丰革命史料(1920-1927)第一辑[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82.
[23]中共海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彭湃和他的战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66.
[25]彭湃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2022年团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24年团工作计划07-12
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的调研报告07-05
2022学校工作计划07-05
2022超市工作计划07-17
2022扫盲工作计划07-21
2022防火工作计划09-22
2022科教科工作计划10-05
2022年红会工作计划05-11
2022德育教学工作计划05-18
2022年财务工作计划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