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篇1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Wān yn su diān diān1、秋天的早晨,我来到郊外,()的小路两旁是稻田,麦()沉()
rě l的,()得许多小麻雀来忙()。
chuāi gou2、星期天,我怀()妈妈给的钱,按妈妈的要求去采(),我先到菜
sun zhī c jing
市场买了大()和()麻,又到超市买了陈()和()
gāo ch chǎo
油,最后又去买了蛋()。回到家,妈妈已经在()房()菜,wn
还做了我最爱吃的小()子。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加上_____线。(4分)
枯萎(kū gū)倚靠(yī yǐ)颤抖(zhn chn)藐视(mǎo miǎo)
黝黑(yōu yǒu)颈项(jǐng jng)蒙古(mng měng)笨拙(zhuō zhu)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然大波 莫()其妙()定自若 闻名()迩
翠色()流 惊慌失()视死如()斩()截()
兴高()烈 刻骨()心()之度外 临危不()
四、选词填空。(8分)
激动 感动
1、听了英雄的事迹,我们的心情都很()。
2、英雄的事迹使我们非常()。
不由自主 身不由己
3、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地想起我的老师。
4、闻到香味,小刚()地凑了过去。
五、记忆积累。(14)
1、接天莲叶无穷碧。
2、,一览众山小。
3、操千曲而后晓声。
4、,梅花香自苦寒来。
5、五岭逶迤腾细浪。
6、根据要求各写一句名言警句。
(1)含有虚心好学地:
(2)含有一心为国:
六、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14)
1、听了他的英雄事迹,我感动得直流泪。(反问句)
2、可爱的狐狸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缩句)
3、夏天的北戴河是一年中的旅游旺季。(修改病句)
4、仿写句子。
(1)是刀在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
(2)如果我是一棵大树,我就为人们撒下一片绿荫;
如果我是;
如果我是。
七、让我说。(8分)
奶奶养了两年的的一只小花猫丢了,奶奶非常难过,其实你也很喜欢那只小猫,心里也难过,但是妈妈把劝慰奶奶的任务交给了你,你想怎样
去劝慰奶奶?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一)6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 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中爸爸不仅描写了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还表现了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哪儿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不管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为什么会由微笑变得严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能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然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哇爷
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透不可。其实,这就是
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就应该这么煮
。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书上的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
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说的煮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爷爷告诉我应该怎样煮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写作。(25分)
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心里话,看后你肯定会想到与这些心里话有关的人或事。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把你想到的写成一篇45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
自拟。
1、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
2、沙堆是一粒一粒积成的,学问是一点一点积累的。
3、拥有父母的关心,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情。
4、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5、学习不仅要认真,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试题答案:
一、1蜿蜒 穗 甸甸 惹 碌
2、揣 购 蒜 芝 醋 酱 糕 厨 炒 丸
二、kū yī chn miǎo yōu jǐng zhuō
三、轩、名、镇、遐、欲、措、归、钉铁、采、铭、置、惧
四、1、激动
2、感动
3、身不由己
4、不由自主
五、1、映日荷花别样红
2、会当凌绝顶
3、观千剑而后识器
4、宝剑锋从砥砺出
5、乌蒙磅礴走泥丸6、7略
六、1、听了他的英雄事迹,我怎能不感动的直流泪呢?
2、狐狸踱来踱去。
3、北戴河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是在夏天
4、略
七、(一)
1、适应能力强 坚强不软弱
2、略
3、因为爸爸在为孩子们讲道理(二)
1、。,?,2、把书读透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把书读懂、读透,写的时候才如鱼得水。(意思对即可)。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篇2
本着这样的原则, 我认为试卷命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语言情境, 体现学以致用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应注重积累, 语文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但积累是为了运用, 应让知识积累为能力转化服务。试卷命题的设计, 都应从利教、利学、利用的角度, 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的命题要突出积累, 突出理解与运用, 对优秀作品、成语的理解与背诵等要求,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具体语境理解中完成, 要由单纯的“识记型”向“应用型”转变, 尽量不出单一知识的纯概念题。如:
1.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你看, 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花, 在春天的感召下, 舒展出美丽的四肢, 使出;鲁迅笔下的蜡梅花, 花瓣, 很有点的韵致;叶绍翁抬头眼见杏花, 满心惊喜:“, 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眼中的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月色也是那样美好, 孟浩然赞道:“, 江清月人。”……
2. 郑和长得 () , 平时举止 () 。他率领船队下西洋, 出发那天, 老百姓 () , 争相观看浩浩荡荡的船队。在下西洋途中, 面对 () 和凶恶的海盗, 他 () , 闯过了一个个险关…… (填成语)
该题考查的是本册书中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的名段名句和成语, 大多是需要学生终身记忆的文化常识, 设置语境, 不光可以考查学生对名篇名段和成语的积累情况, 还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些成语、句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情况。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 使答题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 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意义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题型多元开放, 体现综合考查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 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加强整合, 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 努力通过整合, 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试卷题型既要多元开放, 又要体现综合考查。
首先是基础与开放的整合。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 促使考题内容必须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本年级段的要求和教材为指针, 体现开放而不失课标的制约, 体现创新而不失教材基础知识的依托, 将教材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课内积累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其次是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对成语、名篇名句、典型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考查都要充分体现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尽量不出单纯的识记型题型, 而是引导学生以积累为基础, 进行语言迁移运用, 重组仿造, 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如:
1.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意思不变
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 仔细读下列句子, 仿写一句
如果我是一朵白云, 我会装扮蓝天;如果我是一束阳光, 我会照耀大地。,
3. 请以“天上的云变化万千”为内容,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第三是能力与方法的整合。在拟题时, 题目可以用“学会”为题引, 引出答题要求, 在答题要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1) 学会书写。写一手好字, 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 答题时你可要书写端正喽!卷面分5分
(2) 学会使用生字新词。处处留心, 就可以学到不少新词儿。
(3) 学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下面的习作片段, 有五处毛病, 请你仔细读后用修改符号帮助他改正。
……
考查并引导学生, 培养其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最后是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试题呈现的内容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综观以上所举事例:成语运用题, 引导学生学习郑和不屈不挠的探险精神;句子运用题, 渗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学会奉献等生活态度的引导。
社会实践题, 渗透基本礼仪修养的培养和要有宽广胸怀、博爱精神的引领……如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1) 会交际:“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当你在下楼梯时, 不小心撞到了抱着本子上楼的老师, 老师的本子全撒在了楼梯上。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你说的和做的写下来。 (2) 关注社会热点: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污染, 灾难深重。有的网友说,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中国应该尽力支援;也有人说, 日本一向对中国有侵略之心, 不可做好心的“农夫”, 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理由。
还有以下第三部分所举的课外阅读短文, 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等, 都是既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试卷中, 听、说、读、写、书几项语文的基本能力都应进入考查视野, 一般试卷中少有的考查书写能力、听力以及社会实践类的试题, 都应兼顾到。题型涉及面要广, 要关注到生活中的语文:日常交际和社会热点话题。这类试题的设置, 可以变革传统的考查观, 必定会逐步唤起语文课堂对倾听与书写等方面的关注, 从而落实相关能力培养。
三、把握分值权重, 体现年段提升
在中高年级语文试卷中, 往往会出现年段特点不清晰的问题, 即大量的基础知识充斥其中, 重在考查学生的积累, 这一方面会在客观上导致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 忽略了学生中、高年级年段特点, 试题没有针对性, 没有随年段升高提升读写能力。
试卷对各题分值的设置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 随着年级的升高, 尤其要重视读写能力考查。
三至六年级阅读考查权重幅度:20%~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作文考查权重幅度:25%~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
阅读题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不要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 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语境, 都必须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前提下完成, 不要出现脱离阅读材料就能完成的题目。如读《桥》完成练习:
1. 这篇文章是按顺序来写的。用“∥”可将短文分成四个部分, 依次可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请照样子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第二、第四部分的小标题。
突遇山洪→→桥塌殉职→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表面不说话, 但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他像一座山”可体会到什么?
3. 用“”在文中画出一个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理由写在下面。
4. 读了这篇短文, 不禁让我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大江保卫战》。我想这样赞美上文中的老汉:
5. 这篇短文主要是写“老汉”的, 应该以“老汉”作为题目, 可短文为什么要以“桥”作为题目呢?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这几道阅读题中, 没有单独考查基础知识和单独写话的试题, 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 从“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注意了朝向文本内容的概括、提炼、感知等理解能力的考查 (如第1、2题) , 另一方面注意了朝向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 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 (如第3题) , 同时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第5题) 。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 充分体现了年段提升, 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作文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年段提升。例如:学会表达:下面的作文题, 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请你按要求把它写出来。 (35分)
家里的长辈是我们最亲近、最熟悉的人, 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他们的独特特点了吗?试着写一写。给文章起个显眼的题目, 让人一看就知道他 (她) 的独特特点, 比如:《“爱唠叨”的奶奶》《“爱管闲事”的爷爷》《“购物狂”老妈》《我的“球迷”爸爸》等等。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 突出人物特点, 语句写通顺, 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350字。题目自己定。
小学生作文重在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 材料作文、续写等应该作为作文试题的主要类型。该题设计的话题作文, 体现了高年级的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 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一方面为学生“拟题留白”,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选材留白”。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独我”表达, 写出真实独特的个性作文。
一般而言, 随着年级的升高, 基础考查分值应该逐步下降, 阅读和习作的分值应该递增。试卷中板块分值配置上应该有梯度。
四、活化命题语言, 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语文考题设计过于呆板、程式化, 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应试的积极性。必须进行改革, 让每道考题都能具有一定的“磁力”, 吸引学生去做。因此, 试卷的拟题首先要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注意活化命题语言。卷首可设计开考寄语, 如:“同学们, 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 又到了检阅收获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起去语文竞技场去体验一番吧!相信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目的在于打消学生应试的顾虑, 激起学生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卷中可设计鼓励语:“做了这几道题, 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成功吧, 不过以下的内容更要动脑筋喽。”激励学生战胜自我, 再树努力完成试卷的信心;卷尾设计小结提示语:“祝贺你, 你即将凯旋!请你有时间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胜利果实。记住!细心+耐心+智慧=成功。”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 体验成功与失败。
每道考题题目的语言表达要力求注意重心下移, 体现启发性与鼓励性,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表述要亲切, 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乐意去做。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篇3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篇4
1、默写(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3) ,欲上青天览明月。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5)诗显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夜对月却表达出“但愿人 长久, 。”的美好祝愿。
(6)面对挫折时,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 , ”来激励自己。
(7)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有不少科学家甘于清贫,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的这种精神,真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 , ”来形容。
2、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长髭(zī) 污秽(huì) 悄怆(cuàng) 油光可鉴(jiàn)
B.迁徙(xǐ) 睥(pì)睨 呷浪(xiā) 风雪载(zǎi)途
C.稽(qǐ)首 祈(qǐ)祷 蓬蒿(gāo) 相形见绌(chù)
D.缄(jiān)默 炽热(chì) 丙辰(chén) 即物起兴(xìng)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正襟危座 器宇轩昂 诚惶诚恐 粗制滥造
B.左右逢源 人情练达 冥思遐想 负箧曳屣
C.精巧绝伦 顾明思义 莫衷一事 引经据典
D.翻来覆去 不容置疑 环堵销然 静影沉璧
4、下面四句诗相对应的传统节日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A.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节
C.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重阳节
D.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5、下面这段文字有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秉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③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④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理应走在创新前列。
(1)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名人传》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叙述________、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 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你从中明白了 更想对现在处于困境中的人说: (4分)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37分)
(一) 古诗文阅读(2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由首句中的“折戟”可见战争的激烈残酷。
B.首句中的“铁未销”是第二句“认前朝”的条件之一。
C.后两句诗表明:有时机遇也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D.“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的是想象中曹操失败的情景。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4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8、请你把甲、乙段 选文中空白处的句子补写出来。(2分)
9、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 )(2分)
A、以其境过清 醒能述以文者 B、影布石上 负势竞上
C、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D、横柯上蔽 隐天蔽日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水”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 的志趣,《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 的情 绪。(3分)
12、为了发展旅游业,永 州地区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结合《小石潭记》全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0字以内)。(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共10分)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黏,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xíng,使其变软)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均,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13、山西人喜食刀削面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特征。(2分)
1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分)
(2)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选文画线句中的“一般”不能去掉,为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山西有刀削面、汾酒、老陈醋等地方特产,请写出你熟悉的一种特产名称,并简要介绍其特点。(3分)
特产:________。(1分)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四)阅读下面文 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目 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 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 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7、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两种“目送”。(2分)
18、仔细品读下面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说说这句话表达了华安怎样的心情。(2分)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19、文中带※号的段落重复出现,说说其间包含的不同感情。(4分)
20、读完这篇文章后,重新审视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你对父母的态度也许会有些改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想法。(3分)
三、作文(40分)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里,小小鸭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想。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物件,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
请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叙事清楚,结构完整,恰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篇5
一、读词语,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括号里写“A”或“B”。(4分)
1、脊梁
A.jǐB.jí
().
2、蒙古包A.méng
B.měng
().
3、氛围A.fēn
B.fèn
().
4、负荆请罪A.jīng
B.jīn
().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鞠躬尽瘁含辛茹苦无边无崖热气腾腾 B.废寝忘食势不可当严阵已待栩栩如生 C.肝胆相照襟飘带舞五彩缤纷杯水车薪 D.绫罗绸缎冲峰陷阵美轮美换银装素裹
三、理解带点字词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
1、“师傅那手绝活”中“绝”字的意思是().A.极,极端的B.消失C.独特的,少有的D.走不通的
2、“应该相信您的儿子又足够的能力应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中的“应付”的意思是:()..
A.应酬;敷衍B.将就;凑合C.采取某种方法对待人或事D.对着干
3、“伏倒在地”中的“伏”与下面短语中的“伏”意思相同的是().
A.夏练三伏B.伏案读书C.潜伏了一天D.欢呼声此起彼伏
四、请给下面一段话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把序号写在()里。(2分)
它的美丽还在于沿线苍茫的草原上缀饰这星罗棋布的湖泊闪烁出诱人的光彩在于沿线经过的各类保护区中的藏野驴藏野牤牛藏羚羊等珍稀动物
A.。、。B.。。
C.。、。D.。;,、。
五、判断下列各题,说法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3分)
1、“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捡干柴。好像过节似的。”是比喻句。
()
2、《将相和》选自《三国演义》;《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景阳冈》选自《水浒传》。()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
六、看拼音写词语。(8分)
Jiān
dū
yîu
zhìchān fúxuàn
rǎn
()
()
()
()Wǎn ér yī xiào
chà
zǐ
yān hïng
()()
七、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水渐渐涨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2、学校研究了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修改病句)
3、从这以后,楚王尊重晏子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八、按要求填空。(6分)
1、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这幅对联式回头联。
2、天行健。(《周易》)
3、写一句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4、怪生无雨都张伞。(《舟过安仁》)
5、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歌德)这句名言启发我们。
九、请你用简洁完整的语言,介绍最近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并说说自己的看法。(4分)
十、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22分)
(一)课内阅读部分:《再见了,亲人》(节选)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打糕,()炮火,()硝烟,()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修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在括号里填写表示动作的词。(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的意思。(2分)⑴唯一:
⑵雪中送炭:
3、请你运用不少于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试着写一件志愿军叔叔为大娘做的事。(3分)
4、请你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想一想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使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请说明理由。(3分)
陈述句:
答:
(二)课外阅读部分:等待让自己开花的季节
英国少年艾金森,因为长得憨头憨脑,加上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他的父亲认定他的孩子有问题,不是白痴就是智障,甚至很少跟他说话。
走向社会的艾金森因为那张憨态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极度自卑的艾金森四处碰壁,苦恼至极,于是他整天消极地躲在书房里喝闷酒。
只有艾金森的母亲认为他是优秀的。艾金森的母亲是个花匠,她将儿子带到她的花园里,指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等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但是,花草在没有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所以,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那就是学习更多的知识,经历更多的挫折,积累更多的人生智慧。等到属于你的季节一到,你自然会绽放出美丽的人生之花。”
艾金森从母亲对自己充满信心地目光中站起来了。尽管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他找工作时依然碰壁,但他没有气馁,他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话,相信不是自己无能,只是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季节还没有到来。
直到英国《非9点新闻》剧组的导演看了艾金森的表演后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艾金森才知道,自己被录取了。后来他饰演的“憨豆先生”由于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腼腆,而深受观众喜爱。于是他在英国迅速走红。
如今,“憨豆先生”傻乎乎地飞往全世界,这个穿戴整齐,但是头脑简单,常常闯祸就落荒而逃的家伙,以“憨豆先生”大闹好莱坞的姿态进军洛杉矶。进行他擅长的“捣乱工程”。该片票房在欧洲已突破1亿美元,在美国公开放映室,亦好评如潮。艾金森终于等到了自己开花的季节。
是的,只要你在等待时不断储蓄能量,终将迎来花香四溢的未来。
1、题目中“开花的季节”喻意是。(2分)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3、文章第三段中母亲对艾金森的劝说无疑是成功的,请你分析她劝说成功的原因。(3分)
4、从艾金森的例子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验。(4分)
十一、习作(任选一题)。(40分)
1、你当了一周(一天)的值日生,班主任老师请你就值日情况做了一个发言,谈谈本周(当天)同学们各方面的表现(礼仪、纪律、卫生„„),或偶发事件,还有你做值日生的一些感受等等,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字数在四百字以上。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篇6
北京市第四中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期末
测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12分)
1.C.(A.纤手xiān飞来横祸hèngB.剽窃piāo煤屑xièD.伺候cì)
2.B.(A.谜语众志成城C.辐射水泄不通D.罪孽无精打采)
3.A.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不认为是羞耻。
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辞)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
沉湎:深深的迷恋,不能自拔。满足,满意。
4.D.(A.主谓搭配不当,“汽车”不能“放弃休假”。B.成分残缺,“进入”后缺少宾语。C.不合逻
辑,应该为“大家都期待着搜救犬尽快找到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
5.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精巧。
6.B.话剧《茶馆》、《龙须沟》和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二、文言文。(12分)
7.B8.C9.A10.A11.B
1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
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三、默写。(5分)
13.有袅娜地开着的 14.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5.舞幽壑之潜蛟 16.渺沧海之一粟 17.取之无禁
四、诗歌鉴赏。(6分)
18.A E
19.“镜未磨”:这很像是还没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
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白银盘里一青螺”: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20.AB(A选段意境并不“明朗”,而是朦胧;①主要描写月光下的荷塘,②主要描写荷塘上的月光。B选
段①没用夸张、借代。)
21.“泻”有倾泻之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重在言之成理,言之有序。)
22.B、E(B是散文,诗意就是从缺点中体味而出的。E“严正平实”应为“轻松俏皮”,“流露出对由月
亮的缺点而造成的后果深深的担心”在文中无依据。)
23.月亮不发光,却能和太阳平起平坐。24.黠中透慧,颇具个性。
25.现实社会中人们敢无所顾忌张扬个性者太少。即使有,也为世俗所不容。
六、语言表达(5分)
26.中国发行全套奥运火炬接力邮资明信片
27.天空睡了而流星醒着;火山睡了而岩浆醒着;鸟儿睡了而翅膀醒着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06-1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分析08-22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及答案08-18
人教版2017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带阅读答案10-27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10-14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10-2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05-21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08-26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07-05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和答案范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