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分析模板

2024-09-13

红楼梦人物分析模板(共10篇)

红楼梦人物分析模板 篇1

红楼梦人物分析

——袭人

前几年看红楼梦,不太喜欢袭人这个人物。觉得她没有晴雯的风流洒脱、桀骜不驯,是典型的封建女子的形象。不过,这次再读红楼梦,使我对袭人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不同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想从袭人忠诚温婉,随遇而安以及她对宝玉的感情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袭人的忠诚温婉

在贾府这个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家庭中,袭人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因为他是宝玉的贴身丫鬟而宝玉的地位又是在贾府中举足轻重的。更重要的是她忠诚温婉的性格让她在主子和下人们中间具有极好口碑。

她做老太太的丫鬟时“心里只有老太太”,而做宝玉的丫鬟时眼里心里便只有宝玉了。虽然她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的品格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因为这点,她取得了王夫人的充分信任。

面对地位低贱的人,她从不会依仗着宝玉的地位狐假虎威盛气凌人,总是表现得很和善。面对喜人的尖酸刻薄她选择了忍让;面对刘姥姥醉卧宝玉卧室,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发怒嘲笑而是选择好言相劝;面对里李嬷嬷的谩骂,她也选择了忍气吞声。她总年是选择得饶人处且饶人,让人觉得她虽没有鲜明的个性,但却值得信任,与她相处最起码并不会被鲜明的个性所刺痛。用“枉自温柔和顺,空去似桂如兰”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

(二)袭人对宝玉的感情

虽然袭人对宝玉的关心有一部分是出于奴才对主子的忠诚,一部分是年轻女子的情爱。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姐姐对弟弟甚至是母亲对需要庇护的孩子的感情。对于从小被卖到贾府来当丫鬟的袭人来说,她的亲情是缺失的,她把她心里对情感的需要寄托在了宝玉身上。她把宝玉当成了一个不懂事的弱不禁风的孩子,心心念念全都是宝玉。袭人尽她最大的能力来呵护他,爱他。曹雪芹是把袭人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女子来写,虽然她建议王夫人让宝玉搬出怡红院,乃至最后给王夫出主意如何能让宝玉迎娶宝钗都显得不够厚道。但站在他的立场,从她对宝玉的情感上来讲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袭人的随遇而安

在宝玉没有遁入空门的时候她死心塌地地跟着宝玉,一心想着做宝玉的妾。虽然在宝玉出家后她想到了死,但是又顾及到贾府对自己不薄,不能死在贾家。她回到家中、嫁到蒋家的时候又想到死,但蒋家人对其也很热情周到,她不能对不起蒋家的人。她也就安心在蒋家生活了。袭人就是这样一个忠义坚忍的女子,如同野草一样,无论身处何处,都能顽强的生长。

就是这样一个温婉如水的女子,内心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忠诚、仁义、顽强地生长在逆境中。就是这样一个温婉的女子,也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准则,也有女孩可爱的一面。她也只是个寻常女子,而不是一个表面忠厚、心怀奸诈的小人。作者借书中人物的话,也对袭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作者塑造的袭人是个饱满的任务,虽没有鲜明的性格,但却如水般滋润人心。

信科系软件0801

陈旭东

学号:2008111639

红楼梦人物分析模板 篇2

一 、林黛玉:有情有义, 有才情, 纯洁, 天真, 不畏强权, 敏感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绝对一位不同的女性形象, 正是因为她的到来才引发了之后一系列的种种, 才有了后来惊天地, 泣鬼神的宝黛之爱情, 才有了后来黛玉葬花的绝妙风景, 才有了大观园里难得的才情和诗情。在《红楼梦》中, 曹雪芹给予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她,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闲静似姣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便是林黛玉的真实写照。她才思敏捷, 清丽脱俗, 是一位以秋水为神玉为骨的清纯诗人。虽然寄人篱下使其脆弱敏感, 娇柔孤傲, 但是林黛玉的内心却有着难得的纯真。总是一如清冽的泉水, 哪怕外面再波澜不止, 风波不断。喧嚣吵闹都进不了她的耳朵, 她的心里, 只在她自己的心中独守那一份寂寞和孤傲。在这个封建大家族中, 只有宝玉才是她的知己, 且是唯一, 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 坚持着那份超凡脱俗, 全身散发着冰清玉洁的光芒, 而正是因为这种光芒才吸引了贾宝玉, 两人心心相印, 让林黛玉在这个冰冷, 封建, 黑恶, 肮脏的大家庭中, 寻找到了一丝安慰和慰藉。爱情的最高境界不是自私, 而是忘我, 把自己做最无私的奉献。林黛玉的所有便是宝玉, 她因为他而快乐, 因为他而痛苦, 因为他而悲伤, 因为他而兴奋。总之, 林黛玉无论是从外表还是心里, 都是空灵的, 这种气质是在大观园中任何人都无法企及和与之相比较的。

二 、贾宝玉:充满爱心, 讨厌四书五经, 追求自由, 向往美好的爱情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 尊重个性, 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 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 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 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 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 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 除晨昏定省之外, 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 ;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 , 十分厌恶 , 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 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 , 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 , 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 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其内心最柔弱的地方, 所以他用尽自己的全身力气来保护和爱护她。

三 、王熙凤:强势, 聪明, 能干, 泼辣, 奸诈, 可怜, 可悲

王熙凤这个人物是比较复杂的, 她的身上既有着异于常人的聪明能干, 也有着想象不到的狠毒和可怕。其实我觉得《红楼梦》这本书真正的女主角是王熙凤, 虽然世人大多不这样认为, 王熙凤虽是女儿身, 却丝毫在任何方面都不逊于男人, 在处理弄权铁槛寺, 在处理尤二姐和平儿的事情上, 在面对贾母和府中各人的态度上, 态度鲜明, 表现出了强烈的空灵和聪明, 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便是王熙凤真实的写照。正是因为她是王家的富贵小姐, 强大的家庭背景, 泼辣的性格特点, 使得她在贾府游刃有余, 做起事情来快刀斩乱麻, 不留余地, 但是唯一真正关爱的便是刘姥姥, 所以才有了贾家衰败后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 这个人物性格的矛盾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但是她的结局实在是让人感叹, 纵使生前再好胜, 死后只是一席破铺盖卷来结束草草余生!真可谓是红颜薄命!

四 、史湘云: 娇憨, 爽朗, 豁达, 天真美艳, 简单, 成熟

史湘云也是自幼父母双亡, 寄人篱下, 身世和林黛玉差不了多少, 但是史湘云却没有像林黛玉每天伴着泪水过日子, 史湘云每天开开心心的, 在大观园里到处都可以听到她的笑声,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的结局是林黛玉死了, 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了, 但是在《红楼梦》中真正应该和贾宝玉在一起的应该是史湘云, 这一点在周汝昌先生的《亦真亦幻梦红楼》中明确表明过, 大观园里才女云集, 可真正能够和林黛玉和薛宝钗想较量的恐怕只有史湘云了, 史湘云同样有着悲苦的身世, 在这个浑浊的大家庭中她并不像妙玉那样看的那样开出家了, 也不像林黛玉那样每天凄凄惨惨的, 她懂得用自己的开朗, 乐观来面对这个环境, 她生性爽朗大方, 她的豁达不是出世孤傲, 而是一种入世, 史湘云是所有大观园女子中活的最为明白的但是她最后却命运多舛, 结局并不美好, 但是这个人物的某些东西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虽然最后金陵十二钗的命运都不怎么好, 但是史湘云的命运我认为却是最好的。

五、《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曹雪芹用他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 又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

首先, 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全书120回, 作者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故事, 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 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 曹雪芹采用网状的结构来对故事进行描写, 《红楼梦》是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事人叙事方式。

其次, 《红楼梦》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人物的生活言行构成了丰富的生活画面, 但是由于高鹗的狗尾续貂, 导致了后面的人物描写支离破碎, 没有曹雪芹先生写的具体, 生动。

第三, 还有就是《红楼梦》独具风格的语言特色。《红楼梦》继承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用词准确生动, 新鲜传声, 富有立体感。每个人所说的话都是作者经过多次揣摩, 研究, 所说的语言都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来进行的。质朴自然。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如柳湘莲对贾宝玉说 :“你们东府里, 除了那两全石头狮子干净, 兴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富有哲理。哲理性的语言, 具有形象、隽永、隐喻、明喻等物点, 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 往往是以一句浅显的成语形式说明抽象的道理, 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四, 《红楼梦》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曹雪芹采用了大量的手法来进行描写, 《红楼梦》写实主义做得较为明显, 是由自述而达到在若干方面符合写实主义要求的, 不是自觉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所以作者对于他不熟悉或者不喜欢的人物, 就捉襟见肘, 它的写实主义包括人性的坦白, 有情欲写实, 剖析自私, 异化的爱, 肯定自尊, 张扬自我。《红楼梦》的是在真实人性的基础上来进行描写的。

总之 , 《红楼梦》中的人物让我们印象深刻, 让我们难以忘怀, 它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 典型的, 这是一部让人感叹和惊讶的作品, 在于它的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的伟大创造和描写, 无论怎样, 《红楼梦》都是无法替代, 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摘要:作为文坛上的一部明清小说, 即使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 也掩盖不了它独特的光芒。《红楼梦》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将人物性格细腻的一一解剖,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庞大的社会背景下曹雪芹将结构和布局设计的如此精妙, 起于言情, 终于言情, 但不止于言情。《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它不仅写出了爱情, 也将封建大家族的保守和可悲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人物性格描写和写作艺术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使《红楼梦》成为了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人物性格,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艺术特色,悲剧爱情

参考文献

[1]静桦.《红楼梦中人:一人一个红楼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0, 9.

[2]张庆善.《红楼梦中人》[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4.

[3]蔚然.《红楼梦的写实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第四卷) —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7.

《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16-01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儿大都是很可爱的,平儿的典雅、鸳鸯的聪颖、紫鹃的贤淑、香菱的哀怨,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晴雯作为金陵十二又副册之首,她的魅力是卓然超乎群芳之外的,是曹雪芹笔下最丰满又最完美的丫鬟形象。这个“身为下贱”, 却“心比天高”的丫鬟身上无一处不显现出她那光彩照人、 熠熠生辉的个性魅力, 她的性格是那样丰富多彩,让人爱之怜之!

一、美丽动人

晴雯是大观园里丫鬟中最美丽的姑娘。作者把她比喻为“霁月”“彩云”, 其容貌“花月不足喻其色”, 可见晴雯之美。对晴雯的容貌, 作者惜墨如金, 避免正面描写, 而先是用王善保家的 “标致”“像西施的样子”“骚眼睛”“妖妖俏俏”等抽象和带有主观感情成分的字眼向王夫人进谗, 后是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进谗后, 猛然触动往事, 回忆出“有一个水蛇腰, 削肩膀, 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 正在那里骂丫头, 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两处侧面描写, 使人产生想看看晴雯到底是怎样的美丽的意念。当王夫人听了王善保家的挑唆后, 立刻命小丫头到怡红院把晴雯单独叫来。王夫人一见她钗斜鬓松, 衫垂带腿, 大有春睡捧心之态。王夫人冷笑道: “好个美人! 真像个‘病西施了。”此刻, 作者从反面写了晴雯之美。接着, 作者又借凤姐之口来直接赞美晴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 都没晴雯生得好。”可见晴雯的美是公认的。

二、聪明伶俐

晴雯不仅是大观圆的丫鬟中长得最标致,而且聪明过人。机敏伶俐, 心灵手巧,这些都使她在众丫环中更显可爱之处。王夫人虽对她恨得牙痒痒的, 但也不得不承认她“处处比人强”。如第52 回宝玉的雀金褂子头次穿出去就被烧了一个洞, 偏偏老太太、太太叫他第二天还穿这件, 拿到外面, 所有的织补匠、截缝都不敢接,最后是发着高烧的晴雯“挣命咬牙几个时辰给补好的”。又第73 回贾政突然袭击要在第二天检查宝玉的功课,而宝玉大部分文章都是半生不熟的,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到半夜还没能入睡,三更时分,芳官从外面进来说“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晴雯便急中生智, 要宝玉“快趁这个机会装病只说唬着了”,以便逃避检查, 当上夜的说“想是风摇的树枝儿,错认作人了”, 她便马上反驳: “别放诌屁,你们查的不严, 怕得不是, 还拿这话来支吾, 才刚并不是一个人见的, 宝玉和我们出去有事, 大家亲见的, 如今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浑身发热,还要去拿安魂药去”, 一个弥天大谎被她轻而易举地编得天衣无缝, 有鼻子有眼的。此处,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声:好一个能干贤达的晴雯!

三、率真洒脱

晴雯率真的个性在她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中表露无遗。在第五十一回中,晴雯一见麝月出门赏月,为了“唬他玩耍”,竟“仗着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地下了熏笼,随后出来”作为晴雯这样一个因“身微下贱”而失去了全部自我的少女,能够在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表现其少女的童真,这种恶作剧较之其他少女就更显得可爱了。最能反映晴雯纯真洒脱个性的事件还是“撕扇子”这一细节。撕扇子之初,晴雯固然存在着赌气的心理,可当宝玉真的将扇子递给她时,晴雯竟“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成两半,接着又‘嗤‘嗤几声。”这里我们不能将晴雯的举动看成是胆大,说成是任性倒更有几分道理,而任性本身就是晴雯任由自己少女本性的率真表现。可当麝月的扇子也被抢来递与晴雯“撕作几半”之后,宝玉晴雯二人的大笑则完全没有了丝毫出气的样子,变成了真正的开怀大笑了。如此精透的性格刻画,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晴雯率真洒脱的可爱形象。

四、勇敢反抗

晴雯的勇敢也是她的可爱之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奴敢于反抗,那是要多大的勇气和担当呀!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 “这个贾府中最猖狂的狗腿子”狐假虎威。而一圈抄捡下来,只有两个人发泄了自己的不满情绪,一个是探春,另一个就是晴雯。探春是小姐主子,晴雯是奴才丫头, 晴雯以无声的语言表示了她愤怒的反抗: “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愤怒。但当王善保家的说道: “姑娘你别生气, 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 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查。你们叫翻呢? 我们就翻一翻, 不叫翻, 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何用急得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便指着她的脸说道: “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 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 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 就只没有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一个奴才丫头挑战封建制度的威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多么不容易和难能可贵呀! 这也正是晴雯个性中最最闪光之处。

美丽、能干、真率、勇敢构成了晴雯性格的集合,这个集合让晴雯成了大观园中最为出众的女子,傲视群芳的她,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超然傲世的态度。晴雯的这种孤傲性格是与她保持着一个少女未被扭曲的人性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美少女人性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然流淌的美是美中极品。

红楼梦晴雯人物分析 篇4

这段判词准确生动地向大家呈现了这个人物,她就是晴雯。

晴雯出生在一个充满奴役的黑暗封建社会。十岁时被贾府的奴仆赖大买来,常跟赖嬷嬷进贾府,贾母见了喜欢,被赖母作为一件小玩艺儿“孝敬了贾母”,因其长相乖巧,手工又好,十一岁时被贾母派到怡红院服侍贾宝玉。成为了贾宝玉房里的四大丫鬟之一。

晴雯是怡红院中相貌极其出众的一位,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黛玉。

性格上,她刚烈,嫉恶如仇,敢爱敢恨。自卑自尊,自省自重,从不自轻自贱。

因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个性。在平日里得罪不少人,最后也因小人进谗,被撵出大观园,落得悲惨的下场。

在这里,我们总共列出了六点。让我们一起走进晴雯,了解晴雯。

第一,得罪李嬷嬷

晴雯十一岁。十月一天,宝玉在宁国府吃早饭时叫人给晴雯打包一份豆腐皮包子,谁知被宝玉的乳母李嬷嬷吃了。事后宝玉发怒,乘醉率茶杯,声称要撵李嬷嬷出去。而李嬷嬷果真因这件事告老出去了,所以深恨晴雯。

晴雯十五岁,正月十六日,宝玉不在家,李嬷嬷看见碗里的酥酪好吃,也想要吃,晴雯上前制止。

因豆腐皮包子、酥酪等事件,晴雯得罪了李嬷嬷。李嬷嬷大闹绛芸轩,暂时把晴雯的帐移在袭人身上,但心中着实怨恨晴雯。

后文撵晴雯时确有李嬷嬷在场。

第二,得罪宝钗和红玉

晴雯十五岁,四月二十五日晚,宝钗进怡红院找宝玉说话,晴雯背后抱怨她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人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次日,红玉办完了差事,去稻香村找凤姐复命,半路遇见晴雯、绮霰、碧痕等人。晴雯为首,带动几个丫头车轮战似的批评红玉工作失职。晴雯听她说在帮凤姐做事,便嘲笑她攀高枝儿,以此得罪红玉 五月初四午后阵雨,宝玉淋雨跑回怡红院叫门,麝月错听为宝钗的声音,忙要去开门,晴雯立即出言阻拦,意思拒绝给宝钗开门,以此得罪宝钗。

第三件事,便是有名的晴雯撕扇,在这件事中得罪了麝月

五月初五,晴雯不小心跌坏了一把扇子,宝玉说了几句气话,她就顶撞起来。晚间,宝玉主动给她赔不是,二人前嫌尽释。晴雯说喜欢撕扇子,宝玉便把手上的扇子递给她撕。麝月来劝,宝玉又夺过麝月的扇子给晴雯撕了,说是“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又值几何

第四,是得罪了袭人和王夫人

八月二十一日,秋纹夸耀得了王夫人的好彩头,晴雯当众给她泼冷水,说那是把别人挑剩下不要的丢给她,接着又暗讽袭人为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又暗讽袭人在王夫人前卖乖,一个月多得二两银子,以此得罪袭人,而且冒犯王夫人。王夫人有一次进园,正碰到她在那里骂小丫头,心里很看不上她那狂样子

接着,是晴雯经历的一件大事儿,病补雀金裘

十月十九日深夜,晴雯扮鬼吓唬麝月,反害自己受了风寒。次日病倒。因贾府忌讳,宝玉不敢声张,偷偷请了胡太医看病。宝玉嫌他用药太重,便另请了王太医。次日,宝玉用西洋鼻烟给晴雯通鼻塞,又向凤姐要了半节西洋贴头疼用的膏药“依弗哪”。次日,晴雯火气更大,撵走了曾经为红玉和贾芸私传手帕、前日又被查出偷窃平儿虾须镯的小丫头坠儿。宝玉赴舅舅寿宴上穿的俄罗斯雀金裘不防后襟子上烧了指顶大的小眼,因天晚找不到懂行的裁缝,晴雯顾不上病,叫人找来孔雀金线,亲自动手一针一线织补,直至天快亮时才补好了。

在补雀金裘之后,有点好转的晴雯,病也不见好了。

晴雯十六岁时,大观园内添了许多老婆子,每日鸡犬不宁,矛盾升级,晴雯也得罪了一些老婆子,其中就有王善保家的。

十七岁时,在贾母查堵之际,王善保家挑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并谗言中伤晴雯,使晴雯成为这场斗阵的牺牲品,最后在发病之际,被人从炕上拉了下来,架起来撵出了贾府。

后宝玉偷偷去看晴雯,晴雯将自己二三寸上的指甲剪下,留于宝玉珍藏。次日未正二刻,晴雯夭亡,年仅16岁。

因此,晴雯是一个反抗压迫,嫉恶如仇,心怀坦荡,洁身自好的人。这些性格造就了她,同样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也对她形成了致命的伤害。

看到这样,我们不禁可以联想起黛玉。在晴雯的判词中,可见晴雯在丫鬟中的地位之高,可惜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只落了个薄命夭寿的结局,这一点与黛玉非常相似。晴雯和黛玉有着许多的联系。

第一,晴雯是黛玉的一个分身,我们之前提过晴雯和黛玉性情,言谈针线,形貌样态都分外相像。其次,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因宝玉生日,又逢老太太、王夫人等不在家,袭人晴雯等凑份子给宝玉过生日,宝玉议行一个占花名的酒令。轮到黛玉时,偏偏掣了一支芙蓉花,写到“莫怨东风当自嗟”,众人道除了黛玉,别人不配做芙蓉,这里的别人自然也包括晴雯,这和晴雯死后,宝玉为其所做的“芙蓉女儿诔”形成呼应,为什么死的是晴雯,祭的是黛玉?也是在宝玉为晴雯所做的“芙蓉女儿诔”中,黛玉提议将“红绡帐”里改为 “茜纱窗下”,而潇湘馆中,窗上糊的就是茜纱,宝玉一改,这篇诔文反倒更像是祭黛玉的了。

第二,晴雯和黛玉一样心直口快。

迎春探亲之后,从宫里送来几支新鲜玩意儿给姑娘们,周瑞家的顺路挨个送花,最后送到了黛玉处,黛玉之说了一句:“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能给我”,仍旧把花扔回了周瑞家,那周瑞家是王夫人的陪嫁,心腹,得罪了她,就等于得罪了王夫人。而后,谈到黛玉之死,黛玉最后是失去了贾母的疼爱和庇佑,因而心冷成灰,甚至有人说她和宝玉已经有了不才之事,这样的打击对她而言是致命的,她最终选择了绝粒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掉陷渠沟。

最后,晴雯这个人物,携带其本质。

曹雪芹把中国文人的骨气投影到晴雯的身上,在晴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本人的影子,她体现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非常宝贵的品格,就是一种人格绝不能受辱的那种文化人格——这就是鲁迅讲过的“中国的脊梁”的一种表现。

这就是我们PPT为大家展示的关于晴雯的内容,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其中包含了晴雯所经历的一些重要的事情。希望大家喜欢。

红楼梦贾政人物分析 篇5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遂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元春省亲,贾政含泪启道:“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以此塑造他为忠臣。

悲谶语

元春省亲后的一次家宴,贾母带着大家制灯迷,贾政从各人的灯谜中看出一些不祥之兆,心里暗想:“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并预感到宝钗等“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因贾政在席,宝玉姊妹兄弟们都不大说话,贾母便撵贾政去歇息,众人才得以自在取乐,以此塑造贾政为孝子、严父。

宝玉挨打

奉元妃之命,宝玉进入大观园居住。端午节间,发生了蒋玉菡隐居紫檀堡、忠顺王问罪于贾政,金钏儿投井、贾环进谗等事件。宝玉因“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之罪遭到贾政痛打。贾政虽然下手重了些,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按他所信奉的儒家正统思想来判断,宝玉那些行为离经叛道,必须严加管教。他事后“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外任学政

宝玉挨打后调养了几个月。到中秋时节,贾政点了学政,于八月二十日起身赴任。此次出差长达三年,回京途中因近海一带海啸糟蹋了几处生民,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于七月间回府。

中秋夜宴

贾政回府后,赐假一月,在里面母子夫妻共叙天伦庭闱之乐。中秋家宴上,他讲了个怕老婆的冷笑话:“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看得出来他素日忌惮王夫人。接着贾环、宝玉作诗,贾政点评道:“发言吐气总属邪派,将来都是不由规矩准绳,一起下流货。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玩母珠

冯紫英进贾府推介四件洋货,其中有一件母珠。贾政赏玩过后联想到家族危机:“像雨村算便宜的了。还有我们差不多的人家儿,就是甄家,从前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我们也是时常往来。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差人到我这里请安,还很热闹。一回儿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不知他近况若何,心下也着实惦记。看了这样,你想做官的怕不怕?”又论自家道:“虽无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白白的衣租食税,那里当得起。”

仕途起落

贾政任学政期间“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因此回京后得到吴巡抚保举,皇上擢升他为工部郎中。元春、王子腾去世后,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于宝玉大婚次日起身赴任。此次出差将近一年,于次年正月初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

获罪抄家

贾政被参回京不久,因从前的一系列祸事导致贾府在元宵节获罪抄家:宝玉涉嫌包庇蒋玉函而得罪了忠顺王;私自接收江南甄家转移家产;江西粮道任上被李十儿等家仆蒙骗,弄坏了名声;元春、王子腾先后去世;贾赦、贾琏在石呆子案善后过程中嫁祸于贾雨村;几个姓贾的远族接连被查;薛蟠在太平县闹出人命官司;贾政对贾赦、贾珍、贾琏、凤姐、贾蓉及其他家族子弟违法乱纪的行为失察,向驿站拿车、贾芹水月庵掀翻风月案两起事件,贾政也被贾琏蒙蔽。

人物结局

抄家后,蒙北静王、西平王看顾,荣国府世职失而复得,贾政袭职,但未能挽回家族颓运。贾政查看家仆花名册,背着手踱来踱去,竟无方法。众人知贾政不知理家,也是白操心着急。贾政本是不知当家立计的人,只有靠贾母主持大局。虽然世职仍旧袭了,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贾政又不能在外应酬,难免典房卖地,诸凡省俭,尚且不能支持。贾母丧礼中,贾政为了避风头,诸事从简,鸳鸯替他感到不值。果然贾母的财产在出殡当天就被贼寇洗劫一空,贾政连失单都不敢据实上报,说是“咱们动过家的,若开出好的来反担罪名”。

红楼梦邢夫人人物分析 篇6

记得我第一篇写邢夫人的文章,重点讨论了邢夫人的“尴尬人”角色,也许还不全面,所以误导了很多人,加之小说里有些描写,是曹雪芹一贯的方法,障眼法。比如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有几句说邢夫人的话,就很能迷惑人: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 , 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 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

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就大有文章。站的角度不同,理解也会不一样。

首先,我想问,邢夫人很愚蠢吗?

很显然,站在王熙凤的角度,她认为邢夫人是很愚蠢的。这不错。但是,站在邢夫人角度呢?邢夫人愚蠢吗?大家可以想想,一个续弦妻子,没有子女,得不到贾母的欢心,又遭受王夫人和王熙凤的排挤,她要在贾府立足,唯一的救命稻草是谁?是她老公贾赦呀,是荣国府的长子呀,再怎么说,贾赦的这个地位是不会变的。因此,邢夫人认定,任你们任何人不喜欢我排挤我,但是,有一条,只要贾赦喜欢我重视我,我邢夫人就可以在贾府立足,其奈我何?站在邢夫人的角度想想,这样的决策愚蠢吗?

不愚蠢。相反,还很有智慧。

其次,我想问,邢夫人所谓“尴尬人”的含义,是站在那个角度得出的?

很显然,这个尴尬人的说法,是站在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角度得出的。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呢?很简单,因为贾赦的所作所为,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是看不惯的,而邢夫人是贾赦的坚定追随者,当然不入贾母她们的法眼了,所以,邢夫人得了个尴尬人的绰号。其它说邢夫人克扣刻薄呀,是次要的,这才是关键原因。

第三,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邢夫人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智商很低的人。相反,她是一个能够抓住主要矛盾的人。包括冒险为贾赦讨要鸳鸯为贾赦妾的事情,邢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成功了,在贾母贾赦和众人眼里都有面子,失败了,即便不讨贾母欢心,又何妨呢?本来贾母就不喜欢她,再厌恶一点也无妨,但是,老公贾赦那里,就会更加的倚重和相信我了。我相信,这就是邢夫人的盘算。这样的盘算,其实很高的。事实也证明,这件事后,贾赦虽然失败了,受到了羞辱,但对于邢夫人是更为相信了,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了。邢夫人的目的达到了,她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这也是她后来能够得到贾赦的支持迫害王熙凤的.主要原因呀。这样的女人蠢吗?

第四,加之,她之前对于林黛玉耍的苦留吃饭的一个小心眼,以及,她对王熙凤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害和羞辱,到最后支持和怂恿贾琏休妻,都展示了她的步步为营的计谋能力。这样的女人,可不是愚蠢的。

第五,还有,邢夫人对财货的贪婪。为什么?因为她无儿无女,贾府对她又不是很待见,将来靠什么过活?不存留点家底,怎么办?贾府有这样心思又不止邢夫人一个,王熙凤、李纨,那个没这样做?不过是邢夫人做得更直白一点罢了。

我这样说邢夫人,并不是我认同邢夫人。而是说我们看待一个人,分析一个人,要站在各方面的角度,综合考量,才能全面的还原一个人,不能被曹雪芹的障眼法给迷惑住了。说白了,邢夫人还是一个在贾府苦苦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的女人,本质上和王夫人、王熙凤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呀。

从我的角度,我当然不认同邢夫人为人和做法,因为她追随贾赦的所作所为,害了贾府。但我以为,并不能就此认定邢夫人就是个傻瓜呀,这也太概念化了。

《红楼梦》人物醉态描写技巧谈 篇7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描写的意义与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红楼梦》中许多关于人物醉态的描写, 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内容, 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审美传达手段。通过人物醉态绘形绘色的描摹, 可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例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对史湘云的醉态描写, 即是一个范例。史湘云醉后图凉快, 在山子后面一块青石板凳上竟睡着了, 她醉眠花丛, 芍药花飞洒在她酒醉的脸上及华美的衣襟上, 就连掉在地上的扇子, 有一半也埋在落花里。在酣梦中, 她还是念念不忘说着酒令:“泉香酒洌, ……醉扶归, ——宜会亲友”。这优美的意境, 梦中酒令, 鲜活衬出史湘云那活泼天真、乐观豪爽、旷达清朗, 不拘礼节的性格特征。作者在这美的图画中, 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美的心灵、美的性格的“睡美人”形象, 令人如入其境, 如见其丰姿憨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则是在第六十五回里对尤三姐醉态的描写。贾琏偷取尤二姐之后, 乘着酒兴, 来到西院, 看见贾珍与尤三姐在饮酒, 贾琏也拉起尤三姐与贾珍“吃个双钟儿”。却没想到尤三姐立马带着冷笑, 假装酒醉, 指着他鼻子劈头盖脑地痛骂了一场, 然后又揪过贾琏来灌酒, 吓的贾琏酒马上就醒了。面对两位有钱有势的爷们, 她恣意奚落、嘲笑、辱骂, 并且形态放浪不羁。只见她——

松松的挽个纂 (zuǎn) 儿;身上穿着大红小袄, 半掩半开的, 故意露出葱绿抹胸, 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 鲜艳夺目;忽起忽坐, 忽喜忽嗔, 没半刻斯文, 两个坠子就和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 檀口含丹;本是一双秋水眼, 再吃了几杯酒, 起发横波入鬓, 转朌流光。

就是这样一副放浪迷人的“醉态”, 哄得贾珍、贾琏“欲近不敢, 欲远不舍, 迷离恍惚, 落魄垂涎”。最后, 尤三姐“酒足兴尽, 更不容他弟兄多坐, 竟撵出去了, 自己关门睡去了”。这一段如见其人、绘形绘神的似醉非醉的“醉态”描写中, 让人窥见了尤三姐内心积压长久的苦闷、悲愤, 同时也充分表现出她那采取逢场作戏、不甘沉沦的特殊方式向玩弄她的爷们反击的反抗性格, 称得上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红荷花。

第二,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描写, 还是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红楼梦》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 展示了封建社会“末世”光景及其处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颓势, 为封建社会唱出了一曲“树倒猢狲散”无可挽救的挽歌。它还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无情的统治, 残酷的剥削, 伪装的道学面孔以及荒淫无耻的心灵等阶级本性特点。为了表现以上题旨与含蕴, 作者经常通过“醉人文法” (甲戌本肪批) , 借醉酒人的口, 尖锐地揭露了贵族大家庭的荒淫无耻和腐朽奢侈。如第七回中焦大醉骂, 就是这种手法运用的一个例子。俗话说“酒后吐真言”, 焦大的酒兴膨胀了, 道出了“清醒”时不敢说的真话。他成了揭露贾府最隐秘的帐目的揭幕人, 他把贾家的全部内幕, 包括那些最见不得阳光的丑事, 揭个老底朝天。作者正是通过对他醉态和酒后骂语的描写, 深刻地揭露了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又如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凤姐醉酒泼醋, 实际上是贾府中形形色色大小矛盾的一次必然的大暴露 (并非“不测”!) 。书中对于浪荡公子薛蟠几次丑恶醉态的描写, 也倾注了作者对封建贵族畸形儿的蔑视与鞭挞, 预示了封建统治集团“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与“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可悲结局。人物的醉态、醉语描写, 确实成了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

第三, 《红楼梦》中醉酒场面与人物醉态的描写, 还往往是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成为推动情节发展与转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契机, 从而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 腾挪跌宕, 高潮迭出, 前后衔接, “如常山蛇, 击尾而首应” (脂批语) 。例如, 第四十一回中, 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喝醉之后眼花头晕, 辨不出路径, 误入怡红院, 当看到一幅仕女画儿, 就伸手去拉, 不想咕咚一声摔到板壁上;把头也碰的生疼。又掀开门帘进去, “抬头一看, 只见四面墙壁, 玲珑剔透, 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 锦笼纱罩, 金彩珠光, 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最后终于进到里间屋里, 看到一副最精致的床账。她带着七八分酒, 又走困了, 就一屁股坐在床上, “不承塑身不由已”, 一歪身就醉睡了。作品正是通过这少见世面的村妪醉眼所见与醉心的感受, 自然而然地展开了一系列故事情节, 反映出怡红院的豪华铺张、富丽堂皇, 以及各类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物与景物, 融为一体, 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又如凤姐泼醋一节, 由这个泼醋事件, 引出了一连串的人物反应, 暴露出贾府内形形色色的大小矛盾, 从而形成了作品的一个高潮, 并以此为契机, 引出“平儿理妆”这一比较舒缓的新情节, 宝玉的性格也在这一新情节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在一些章节中, 人物的醉态还是诱发人物产生新行为、形成新情节的催化剂。例如第二十八回中, 薛蟠在冯紫英家拥着妓人喝酒, “三杯落肚, 不觉忘了情”, 结果与冯紫英、宝玉、云儿等人轮流填词唱曲。薛蟠借着酒力, 唱出了几句极其粗野鄙俗的歪诗来, 从而构成了“薛蟠行令”这一令人发噱的故事情节, 从而深刻地讽刺了这个浪荡公子的庸俗下流、浅薄无知。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 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 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摘要: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 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 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 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 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红楼梦》人物形象品读三法 篇8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形象;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是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名著之一,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红楼梦》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圆形人物形象,为中国小说之渊薮。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审美鉴赏和逻辑分析能力,但多侧面、分层次、有厚度的人物形象对其而言仍有较强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领,以冲破古典名著与现实生活之藩篱,丰富人生阅历、沉淀文化底蕴、涵养智慧与品格。本文旨对《红楼梦》人物形象品读提出三种有效方法,与诸位同仁商榷。

一、重点人物纵深阅读法

据相关学者统计,《红楼梦》全书涉及人物九百七十余位,有姓名者七百三十余位,面对这样庞大的人物体系,我们在阅读中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作重点品读。首先,通过标注、笔记等方式,将与该人物有关的内容一一摘记、整理,做到但凡与该人物有关的内容要“纤芥无遗”,否则“丘山是弃”,将人物从全书的大母体中抽离出来。第二,对抽离出的人物展开精细品读。所谓纵深阅读,即在品读红楼梦中人时,既要高屋建瓴,整体阅读,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又要发轫于幽微,潜心体察,直探人物内心,深味言中之言、意外之意。最终拨云见日,形成灵气生动、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我以“用重点人物纵深阅读法,尝试品读你感兴趣的一位红楼人物”为题,给学生布置了一份假期选修作业,得到了热烈响应,许多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一名学生以探春作为品读对象,不仅将人物出现的页次做了详尽标注,更是写出了两千余字的人物鉴赏,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可以媲美一篇小型论文。对此,我精心设计了一堂交流观摩课,借以分享阅读成果、促进经验交流、激发阅读兴趣,在思想的碰撞中启迪新的智慧,在观点的交锋中拓宽思维的格局,让古典文学的艺术之花在高中课堂上自由绽放。

二、核心事件比较阅读法

核心事件比较阅读,即抓住一至两个典型事件作重点阅读和分析,通过事件观察人物,从中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解、有所得,进而理解人物、分析人物、欣赏人物,可以见微知著,达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阅读效果。在事件的选取上,既可以选择休戚相关的大事件发挥,也可以从人物的片言只语中有所颖悟。鼓励学生推陈出新、不落窠臼,争取成一家之言。在人物的分析上,我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关注并挖掘文本传递的深层信息:该事件涉及哪些人物?他们在事件中扮演什么角色?是事件的发动者、助推者还是参与者?比较这些人物在面临同一事件有何不同表现,为什么?反映出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在这样渐进式的阅读中,将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

在讲授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将学生从浅近阅读引向深度阅读,第五十回“芦雪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灯谜”中,我设置疑问:宝琴因欲出嫁经贾府,“精华灵秀”“众人不及”,贾母向薛姨妈问及宝琴年庚八字并家内情况,似有意提亲,那么,在贾母心中,宝琴是不是最可心之人?学生们经过讨论,形成共识:贾母虽钟爱宝琴,但宝琴已经“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贾母此问并非诚心。既然如此,我继续追问,“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必无一字无深意,贾母醉翁之意何在?这一次,学生的回答却并不尽如人意,我引导学生阅读前后章节,探寻贾母疼爱宝琴引发的连锁反应。在第四十九回,宝钗对宝琴玩笑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这段福气……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我们不难从这些话语中读出隐隐的失落和不平。宝钗客居贾府多年,觊觎之心早见端倪,贾母在“诗礼簪缨”的贵族之家叱咤一生,阅尽世态人心,对宝钗的心思又怎会看不到、体察不出?不是你不在,而是没想到;不是不明白,而是没理会。此举意在向薛家暗示,宝钗并不是我中意的人选,既维护了亲戚的情分,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学生们从这个小细节中读出贾母圆融的处事智慧,读懂了贾母看似不问世事、虚静无为,实则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三、他山之石辅助阅读法

《诗经·小雅》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品鉴《红楼梦》人物时,不妨引导学生阅读名师大家的分析作品,聆听国学大师的精到讲解,以及查阅优秀论文期刊。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拓展阅读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瑰宝,许多大家学者如鲁迅、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王国维等都曾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鞭辟入里的分析、谨严认真的治学态度足以激励后学。在教学中,一名学生购买“脂批《红楼梦》”阅读,对此我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时常与其共同探讨。同时,我推荐《红楼梦学刊》和《明清小说研究》两种期刊以备感兴趣的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红楼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虽不具备现实性的功利意义,但对于厚植美学修养、提升识鉴能力、涵养处事智慧却功莫大焉。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红楼梦》阅读选修课程,建设常态化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体系,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为往圣继绝学”,更是一份使命,一份担当。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篇9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分析 篇10

王熙凤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聚焦的、辐射的作用。《红楼梦》写了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四百多个人物,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样。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底下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

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就人物的鲜活生动而言,王熙凤在《红楼梦》里面堪称第一。宝、黛、钗他们自然在《红楼梦》里面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说像宝、黛这些人物更多地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比较空灵;那么凤姐这个人物呢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好像要从纸上活跳出来。假如没有王熙凤,《红楼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好看。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黛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黛、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黛、宝、凤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红楼梦》的读者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辣手

这就是所谓的“杀伐决断”,既包含着不讲情面、不避锋芒的凌厉之风,同时呢又挟持着不择手段、不留后路的肃杀之气,秋天肃杀,那是让人心寒的。协理宁国府充分展示了凤姐的“辣手”,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凤姐不怕得罪人,没有绕着矛盾走,而是迎着矛盾上,结怨树敌也在所不计。有一个仆妇迟到了,也说了情,最后呢是不饶,打了二十板子,出去回来以后,还要跪下来磕头叩谢。凤姐这种凌厉之风,即在日常事务和人际关系中也可见出来,有什么难缠的人,难缠的事,凤姐一来,顷刻了断。如那个李嬷嬷大闹绛芸轩,凤姐一来,连哄带捧,一阵风脚不沾地的就把她撵走了;赵姨娘也是一个,凤姐来了,指桑骂槐,只要几句话,赵姨娘立刻不敢吭声了;另外像宝玉挨打了以后,只有凤姐上来,骂下人糊涂,打成这样还要搀着走,还不快拿藤屉子春凳来抬。

凤姐这个人是很务实的,她有一种处乱不惊、明断务实的作风。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情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她素常惩治丫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威吓道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在清虚观的时候,又是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

怪不得有些奴仆在背后诅咒她,说她是“阎王婆”、“夜叉星”。王熙凤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气概,就是鬼神难挡,有这样的气魄,只可惜这种气魄用在了邪恶的方面。王熙凤也供瘟神,给女儿起名求福祉,并不说明她不迷信,是说明她不虔诚,没有顾忌,毫无顾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计后果。如果说协理宁国府是“用权”,权在威随,威重令行,那么铁槛寺这一段就是“弄权”,就是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假权营私。她这个辣手到了赶尽杀绝,不留后路的地步。王熙凤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她作了事以后,从来不后悔,而且她要斩草除根,对那个落有把柄的张华父子,最后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治死。从这种地方,我们可以充分领教凤姐手段之辣。

心机

人们常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她日常的为人处世当中常有利害的权衡、得失的算计。她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单是把下人的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和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克扣住不发,而且即便是“十两八两零碎”她也要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大闹宁国府的时候还不忘记向尤氏要五百两银子,其实她打点只用了三百两,她又赚了二百两。王熙凤的算计之精、聚敛之酷,是出了名的,连她自己也都知道:“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放是放高额贷款),都要生吃了我呢。”王熙凤的机心更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

林黛玉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邢夫人要讨鸳鸯,先来找王熙凤商量,王熙凤连忙劝告邢夫人,说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邢夫人一点也听不进去,王熙凤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一旦遇到利害攸关、损害尊严的、危及地位的,王熙凤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她阴而狠的一面,比如那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叫“毒设相思局”;一个叫“赚取尤二姐”,所谓“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凤姐一次又一次地假意挑逗、虚情承诺,完全合于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用兵之法。在这一回合里,凤姐易如反掌地运用了自己模样极标致,心机又极深细的优势,陷贾瑞于歹毒的“相思局”中。尤二姐之于凤姐,是具有相对优势的,所以凤姐要煞费苦心,以退为进。她亲自出马到了小花枝巷,一席话不要说尤二姐把她认作好人,连大观园那里的姐妹,除了少数比较有头脑的人,都觉得凤姐改弦更张了,都觉得她很贤良。

凤姐紧紧抓住了尤二姐的弱点,所谓“淫奔无行”,一女侍二夫,牢牢地抓住张华这张王牌,收放自如,行云布雨,凭借衙门的法、家族的礼,造足了舆论,布满了流言,使尤二姐坠入软绵绵、黑沉沉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绝路。“机关算尽”,这些凤姐的过人之处,也是凤姐致祸的内因。做贾府的当家媳妇是断乎不容易的。在那长辈、平辈、小辈、本家、亲戚和男女的奴仆之间,彼此都有着极复杂的矛盾,若不具备独到的权术机变,一个孙媳妇辈的年轻女子是会被压得粉碎。可是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竟能够见风使船,多方应付。她的婆婆邢夫人要她去向贾母为贾赦讨鸳鸯做妾,她很巧妙地摆脱了。王夫人疑惑大观园中的绣春囊是她所有,她很委婉地洗刷了。王善保家的怂恿着王夫人搜检大观园,她心里觉得这是一种轻举妄动,也伤害了作为荣府当家奶奶的面子,她就自己站在侧面,消极参加,留给探春去给王善保家的以迎头痛击。她看出贾母、王夫人偏爱宝钗,就加倍铺张地为宝钗过生日。作者对于这一位目光四射手腕灵活的少妇,随处都以极巧妙生动的手法加以刻画,使读者到处接触到她才智的锋芒和活跃的形象。

刚口

五十四回庆元宵的时候,那些说书的女艺人说:“奶奶好刚口。”“刚口”是指口才,连说书艺人都甘拜下风,足见王熙凤口才不凡,也就是冷子兴所介绍的“言谈极爽利”的风采。“言谈极爽利”和“心机级深细”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五十四回元宵夜宴贾母问及袭人怎么没有跟来伺候宝玉,王夫人忙回道:“她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不以为然。凤姐忙接过来解释,说出一番“三处有益”的理由来,一则“灯烛花炮最是耽险的”,那园子须得细心的袭人来照看;再则屋子里的铺盖茶水,袭人都会经心准备,“宝玉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三则又可全袭人的礼。这番话既合于主仆上下的名分次序,更投合老太太的心理。这个就是说同一件事,凤姐说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同是凤姐,对待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她也有不同的语言。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说出来的话既有谦词,同时呢,又告艰难,而且还不乏人情味,符合既不热络又不简慢、既不丢份又不炫耀的原则。宫里的夏太府打发小太监来借银子,凤姐那几句话看上去并未得罪夏太监,其实还是软中有硬、绵里藏针的,它有一种警示。所以凤姐这个人,她还真具有当外交使节和公关经理的潜能。凤姐语言的幽默和诙谐也是很有名的,谁都知道凤姐是贾母的“开心果”,是“顺气丸”。她的幽默和谐趣最精彩的地方是“对景儿”。她有一种随机性,是随机而出,自然天成,经常是这样的。比如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说她小时候摔了一跤,头上落下一个疤,一个窝,凤姐马上就说:“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你看看一个疤痕却讨出吉利的口彩,编的这样的喜庆,编的这样的圆满,而且她是随机就能够编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凤姐这种即兴的发挥。像这样的还比较容易,如果贾母很生气,你要是在贾母气头上使她转怒为喜,这就更难了。邢夫人要讨鸳鸯,贾母气得乱颤,凤姐不慌不忙地说:“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这真有点奇兵突出,贾母气也消了,空气也缓解了,又有说有笑了。凤姐的语言没有什么书卷气,却有一派扑面而来新鲜热辣的生活真气,独多俗语俚语歇后语等口语中的精华。她的状物拟人叙事言情都很生动。她还会用谐音对偶等使语言风趣生动,看似无师自通,它的源头不在书本而在生活,在于生活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和智慧。通过凤姐的语言,不仅使人们眼界大开,可以看到种种生活态和社会相;而且心智大开,可以窥见聪明绝顶变幻莫测的机心。

凤姐不是丑角,但丑角这种姿态可以当作工具使用。她在贾母面前充分地发挥着诙谐的才能。她对宝玉及众姊妹并不伤害,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还及时凑趣。她缺乏文化教养,不会吟诗联句,行酒令打灯谜等等,但心灵口利,谈笑风生,也博得老少尊卑的喜悦。丫环婆子哪个不怕她?可是一听到琏二奶奶要讲故事说笑话了,都挤得满满地来听。《红楼梦》作者写王熙凤的口才,也和写王熙凤的性格一样成为奇迹。她随时顺口而出的动人的说笑,使读者如闻纸上有声;而且,只有她这一个人才能说得出那些语言,她如果不说出那种语言时,书里的人物和我们读者都同样不满足。

在原作者笔下,王熙凤的语言几乎时时刻刻和王熙凤同在的。偶然她因病或因故“缺席”,人们是感觉到多么寂寞呀!至于那些为自己的吹嘘或对别人的恶骂,口才又成为她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锋利武器。可是她若一旦翻脸,就从那同一的口里喷出最粗野下流的声音。当她把尤二姐骗入了大观园之后,便去骂尤氏道:“……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住了?要不就是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你又没有才干,又没有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只就是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凤姐能对她的平辈妯娌尤氏这样借端讹诈,撒泼撒赖,当然更能对一般奴才使用非常残酷的压迫。

凤姐之欲

表现自己才干的欲望。贾珍请她来协理宁府,她的`心里是很愿意的,是想露一手的。渴望有更大的舞台来施展自身才能的心态,在那个社会条件下的女性当中,是比较独特。而这种愿望,不能不认为是合理的个性要求之一种。对待凤姐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我们不要一概的抹杀。当然所谓“欲”不只是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人还有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欲望,只要是正常的、合理的人欲。《红楼梦》的时代“存天理,灭人欲”,人欲是被视作洪水猛兽,是要被杀灭的。所以在对待过去时代人的欲望,尤其是女性的欲望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地都把它抹杀掉。

王熙凤她抓尖、要强、爱表现,让人觉得很痛快。但是话又说回来,凤姐是以“欲壑难填”著称的。如果你的欲望是填不满的,对于金钱、权力,以至于其它种种欲望,如果超过了界限,就危及他人的尊严,妨碍到他人的生存,这个就很可怕了。凤姐挪用下人的月钱,放高额贷款,捞取家族的资财化为个人的私房,为了巩固当家奶奶的地位,弄权使招,费尽心机,欲望的膨胀造成了种种劣迹和恶果。凤姐的欲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无节制无穷尽的贪欲,常常以压抑他人的欲求、牺牲他人的幸福、危及他人的生存作为代价。这种贪欲和权欲发展到了极致,便会成为独夫和暴君。凤姐的惩罚丫头、拷问小厮、盘剥奴仆、追剿无辜等,便带有分明的暴君气息。所以“欲”应该有一个界限,如果成为一种贪欲,危及他人了,这个东西就应该否定、应该批判、应该杀灭的。口才与威势是作战的武器,掌握权力掠取财富是作战的目的。

贾府内部的用人行政,大多逃不出凤姐的手掌心。贾珍要派贾蔷到江南去采买唱戏的女孩子,贾琏原不甚同意;但贾蓉示意凤姐,凤姐便立刻发言支持,使他通过;于是蔷蓉两个当面许下了贿赂。贾琏要派贾芸管理小和尚小道士的差使,凤姐却先答应了贾芹,结果把贾芸打消了;于是贾芸就使用贿赂和巧妙的语言来说动凤姐,果然派了他充当大观园中种树的差使。馒头庵老尼姑求了凤姐假冒贾琏之名,托了长安节度使,强迫别人退婚;结果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的儿子,双双自尽,而凤姐就以别人两条命无所顾忌地得贿三千两。凤姐经常叫心腹奴才在外面放高额贷款,甚至把上上下下的月钱常常克扣、挪用、放利。贾母为凤姐凑份子过生日,她连最卑下穷苦的赵姨娘周姨娘的钱也不肯放过。贾琏要请鸳鸯偷取贾母的银器去典押,必须先许下给她的好处,才能办通。

直到最后贾府抄家,她的成大箱的放利钱的票据是主要罪证之一。凤姐自己是荣国府这一家庭的当权者,同时也就是这一个家庭的贪腐盗窃弄权营利的首脑。她使用着自己的特权,剥削着这全家的利益;无怪于贾府一般子弟、奴仆乃至婆子丫环们都各营其私,各舞其弊,纷扰与罪恶,层出不穷,凤姐怎么可能去执行任何有利于整个家庭的统治管理的计划呢?

凤姐之妒

在宗法社会,所谓“妒”常常是封建道德对女性人格扭曲后加上的一个恶名,也是女性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变相的手段。在“妒”的名义下,使女性自相虐杀,保护的是男性中心的多妻制。在《红楼梦》里,以凤姐为轴心,生动地反映了这样一种典型形态。“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变生不测凤姐泼醋”,酸也罢,醋也罢,都是讲的“妒”。

第一,琏凤夫妻关系有一种特殊性。首先,凤姐在同贾府内外其他男性的交往上,比较自由开放、挥洒任意;其次,凤姐对贾琏提防查察;再次,从贾琏这方面看,凤姐这样的妻子“惹不起”,他说凤姐是“醋罐子”,你要在外边稍微有一点动静,凤姐是通不过的。

第二,王熙凤最终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所以在强大的宗法礼教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的王熙凤,也要竭力洗刷自己“妒”的名声,构筑“贤良”的形象。首先,表现为有条件的忍让,比方说容下了平儿,成为“通房”丫头;其次,表现为对贾琏的施威泼醋作适当节制,在鲍二家的事件被揭发后,王熙凤尽管争得了面子,而贾琏明显地得到了老太太的袒护。

第三,王熙凤把锋芒指向与之争宠的其他女性。打平儿,打鲍二家的,在尤二姐的事件上就更加明显了,更加自觉地转移到与之争宠的女性身上,使她们成为牺牲品。夫妻矛盾转为妻妾矛盾,不能治本就转而治标,她把一切的仇恨、怨毒、心机、谋略都用在了这个上头。比之《金瓶梅》中妻妾间的争风吃醋,《红楼梦》中有关“妒”的描写具有更为高级的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首先,凤姐竭力塑造自己贤良的假象,其目的在摘掉“妒”的帽子,在宗法礼教上占得一个“制高点”;其次,凤姐又调动一切手段,把尤二姐置于名教罪人的地位,揭发尤二姐“淫奔”的老底;再次,所谓“借剑杀人”,不单是假手秋桐之流,更是凭借着全部封建宗法的权力和舆论机制。

个人悲剧

凤姐总揽贾府家务,她最看得清这一大家族的种种矛盾与危机。但她的想法,既不是贾政式的使宝玉继承祖业,绵延世泽;也不是秦可卿式的及早回头,留有退路;更不是探春式的兴利除弊,锐意革新,而她所要的只是一大家族得到暂时的存在,以便供她自己的支配与剥削。她越感到好景不长,越不放松自己,她日夜辛劳,拼着自己一人的精力,为个人私利而奋战到底,一面制造别人的悲剧,一面到了最后也葬送了自己。当查抄的轰雷落到贾府屋顶上的时候,这位纵横一世的“女英雄”王熙凤,也正到了心血耗尽威力垮光的末日,于是她终于被压在自己所拉塌的这座大厦底下了。

《红楼梦》一面无情地揭发凤姐一切罪行,并不遗余力地刻画出她独断独行、不恤人言、不顾后果的“毅力”。但另一面也深刻地剖析这位强者内心中多少矛盾与软弱之处。凤姐自称不信鬼神,可是贾瑞、张金哥夫妇、鲍二家的、尤二姐都是怎么死的能不能忘掉?舆论认为她过分精明,不是寿者相,说她若不积阴骘就要短命,她心上能不留下深重的暗影?她生活条件中缺乏一个儿子,她惟一的一个女儿巧姐就要请刘姥姥起个名字,靠靠她的“福”。她文化水平太低了,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她唯一知己秦可卿死了,从此成为一个绝对孤立的人。对自己第一忠实的心腹丫环平儿,她仍不免要怀疑和防范。她压倒一切,也到处都树立敌人,曾几乎被死敌赵姨娘阴谋害死。她知道自己是处在怎样一个危险的境地,曾对平儿说,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但是因为权利高、责任重,“骑上虎背,虽然看破些,一时也难放宽”。因此,她只能本着“宁叫我负人,不叫人负我”、“日暮途穷,则倒行而逆施之”的理论,硬干下去。自己病越加重,精力越不够,越要勉强支撑,越要紧紧地握住支配权到自己死亡之日为止。

结局之谜

第五回的曲子和判词早已明示,凤姐悲剧带有很大的自食其果自取其祸的成分。由于对“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的不同理解,存在着各种猜测。大体说来可分两类:一类着眼于夫妻关系、个人悲剧,“一从”指出嫁从夫,或言听计从,“二令”指“阃令森严”或发号施令,“三人木”指终被休弃;另一类则以权势消歇家族颓败的全局观之,“令”是指利令智昏、威重令行、挟天子令诸侯,或皇帝下令抄家,“休”亦不必拘于一事,可作万事皆休解,贾府靠山冰消、彻底败落,凤姐身败名裂、万事皆休。两者兼容或较妥当,因为凤姐是个关系全局的人物,《红楼梦》中有“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完全是大厦将倾、家族败亡的末世景象。所以王熙凤这个曲子不仅是关系到自己,还关系到家族,所以后一种理解也是可以的。[3] 曹雪芹除了写出这一重要人物的成长、显赫,也安排了她的消灭过程。

上一篇: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下一篇:尤其的意思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