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事件控制制度

2024-05-16

未遂事件控制制度(通用3篇)

未遂事件控制制度 篇1

肃宁分公司未遂事件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未遂事件是指可能导致健康损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声誉损害,低于分公司事故等级的事件。

第三条未遂事件报告以鼓励为主,有利于员工发现、报告和处理未遂事件,共享经验教训。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分公司各部室、各站区、各车站、各工队和各施工承包商(以下统称各单位)。

第二章未遂事件分类和分级

第五条未遂事件按照事件主要致因分为人的不安全、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引发的未遂事件三类。

第六条未遂事件按照潜在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一般未遂事件和高危未遂事件两级。一般未遂事件是指后果可能导致分公司级事故的事件;高危未遂事件是指潜在后果可能导致公司级事故的事件。

第三章 职 责

第七条员工应及时准确报告未遂事件,并配合事件分析。

第八条各单位负责对未遂事件进行分析、分级,建立台帐,制定预防措施。

第九条分公司安全监察室负责未遂事件的汇总、统计,建立未遂事件信息库,并对下属单位未遂事件的管理进行督导和考核。

第十条分公司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对本专业管理范围内的高危未遂事件进行分析,监督落实防范措施。

第四章报告、分析、预防和验证

第十一条未遂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当班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后,视严重程度由单位负责人或班组负责人在当天组织未遂事件分析,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当班负责人应逐级上报。

第十二条基层单位(含辖区内施工承包商)对一般未遂事件进行管理,并根据未遂事件的潜在严重性和分析难度决定是否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高危未遂事件应逐级报告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一般未遂事件由基层单位组织分析,高危未遂事件由分公司组织分析,必要时上报公司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分析。

第十四条施工承包商发生的未遂事件由承包商组织分析,负责未遂事件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分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必须时组织分析。

第十五条事件分析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技能、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十六条事件分析应找出未遂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潜在后果,提出防范措施。

第十七条事件分析结束后,各单位将事件分析信息上报分公司安监室和业务主管部门,分公司安监室和业务主管部门于10个工作日内将事件处理结果反馈给未遂事件发生单位(部门和人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第十八条如有必要由单位或班组负责人组织修改已存在的书面安全工作程序,经业务主管领导审批后在分公司安监室备案。

第十九条具有共性的未遂事件,应将事件分析报告报上一级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各单位及分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应跟踪验证未遂事件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章统计分析与经验共享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每月对未遂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管理改进建议,在安全例会上公布。

第二十二条分公司安监室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将未遂事件统计分析结果、典型未遂事件案例定期发布,分享经验。

第六章考 评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应根据未遂事件的上报情况对未遂事件报告人予以奖励。发现隐匿情况应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在季度考核中酌情扣分。

第二十四条分公司安监室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各单位未遂事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第七章 附 则 各单位可依据本细则,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细则。本细则由分公司安全监察室负责解释。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未遂事件管理对事故控制的意义 篇2

关键词:未遂事件;事故;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X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26-2

1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人们对事故发生规律和原因的认识在不断深入,通过对大量典型事故原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一些事故模型和事故理论逐渐被建立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转移理论、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等。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无伤事故=1∶29∶300[1]。

海因里希法则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有征兆的,同时它也说明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是可以控制的。

通过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和采取应对措施,是安全管理最有效的途径。在现代社会,即使对于具有高危险性的石化行业,事故,尤其是重伤事故的发生率并不高,不仅是由于多年生产经验的累积,还得益于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高技术装备的运用,重伤事故的发生率得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尽管真正的事故发生概率较低,我们还是经常经历一些“差一点”酿成事故的事件,这样的事件通常不会造成伤害或者损失轻微,即海因利希法则中的“无伤事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遂事件”。

2 未遂事件

未遂事件,是指未导致人身伤害或事故的事件。不同的行业对未遂事件的定义不一。国际石油天然气生产者协会(OGP)将未遂事件定义为“任何具有潜在引起伤害或破坏,但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幸免于难的事件”。在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未遂事件被定义为“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它损失的事件”。

未遂事件,可以称作“未发生的事故”。即事故发生的过程中,事故链的某一环断裂或缺失,导致事故未发生,这些事件实际上已经威胁到人员安全,只是因为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常常被人忽视。

事实上,未遂事件的发生与事故遵循一样的规律,其直接原因都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然而隐藏在其背后的是更多深层次因素,研究这些因素才是促进安全工作不断改进的正确途径。由此可见,对未遂事件进行辨识和管理,能够为企业改进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必将使安全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未遂事件管理的意义

3.1 对未遂事件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未遂事件是事故发生的前兆,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每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事故没有造成任何伤害,29起有轻微伤害,只有一起造成了严重伤害,未遂事件、轻伤事故和严重伤害事故的比例为300:29:1。也就是说,每次事故发生前都会发生大量的未遂事件,对这些未遂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努力减少其发生的概率,从而也就能降低轻伤事故和重伤事故的概率。

3.2 未遂事件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措施,是一种主动预防型的管理方法

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事前预防性措施的成本远低于事后处理性措施的成本。根据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成果,在获得相同效果的情况下,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关系是1:5的关系[2]。由此可见,有效地实施未遂事件管理,实施事前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效益。

3.3 充实安全数据库,帮助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际生产中,未遂事件的数量比事故多得多,对未遂事件进行整理、汇总,可以获得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追踪研究,可以为管理者改进生产中的某些环节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现代安全生产应当建立在庞大的安全数据库基础上,同时运用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安全管理从“定性”向“定量”转变。

4 未遂事件管理

4.1 未遂事件识别

准确识别有价值的未遂事件,是管理未遂事件的前提条件。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未遂事件主要指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未穿着防静电工作服装等。而某些由于员工自身心理或身体原因导致的习惯性违章,由于不具备典型性,可以不纳入未遂事件的管理范围。

为了帮助员工准确识别未遂事件,企业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海报、口袋画册等多种形式培训未遂事件的识别方法,从而提高员工未遂事件的辨识能力。

4.2 未遂事件报告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中明确提出了对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要求。而对于未遂事件的管理,则没有详细和严格的规定。

未遂事件大多发生在基层一线员工身上,如果员工不自觉上报,管理者很难了解。而且未遂事件常常涉及到员工自身的一些违章行为,部分员工担心上报后受到处罚而选择隐瞒不报,这就给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带来了阻碍,可见在未遂事件管理中引入免责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未遂事件报告免责制度的基本思想是“请您主动、如实地报告您所经历的、看到的各种安全隐患、它将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资源。您的报告不作为任何检查、评比和处罚的依据。因为在你的工作中出现的任何差错、遇到的任何危险,别人也可能遇到”[3]。实行“未遂事件免责报告制度”能消除员工因为怕受到惩罚而隐瞒未遂事件的行为,对于准确掌握一线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一线员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简化未遂事件的上报流程对有效实施未遂事件管理至关重要。报告内容只需包括经过描述、危害识别、原因分析和正确做法等即可,格式不必严格要求统一[4]。上报方式可以多样化,可在班组设置未遂事件记录卡,便于员工随时记录,设置未遂事件收集箱,以及电子邮件等,管理人员定期收集,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整理分析。

为鼓励员工积极上报未遂事件,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对发现并上报典型事件的员工进行奖励。

4.3 未遂事件统计分析

未遂事件上报后,要定期对未遂事件进行梳理,可以每天、每周、每月为节点分析未遂事件发生的频率。分析未遂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员工的习惯性动作,还是机械设备、装置的不安全状态,还是管理者的失误所致。对发生频率高的未遂事件,认真分析,深入挖掘,找出影响企业安全的主要隐患,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进生产过程。

4.4 未遂事件分享

未遂事件只有通过共享,才能真正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收集到的未遂事件,在落实整改措施的同时,要坚持分享原则,如企业可在OA平台上或宣传专栏上发布未遂事件报告,召开未遂事件经验分享交流会,组织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企业还可将典型的未遂事件报告整理编辑成册,在本企业或本行业发布,以便未遂事件得到更广泛的学习。未遂事件共享的范围不仅可以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包括承包商、供应商、顾客等[5]。

5 结语

未遂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由于其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与事故相同,如果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大量未遂事件和轻伤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导致重伤事故发生。只要能够有效的控制未遂事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未遂事件管理,实现安全关口前移,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

参 考 文 献

[1] 宗晓茜.从事故致因理论看对未遂的控制[J].电力安全技术,2009,11(5).

[2] 史晓虹.安全生产未遂事件管理研究[D].都经济贸易大学.

[3] 马建国.浅谈“免责报告制度”对未遂事故管理的补充完善作用[J].宁夏电力,2009(Z).

[4] 赵志海.关于做好未遂事件管理的探讨[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1,20(3).

[5] 张进.浅析生产安全未遂事件管理[J].企业导报,2012

班组控制异常和未遂的安全措施 篇3

一、运行人员必须熟悉电气设备。值班负责人必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

二、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面对面交接。开好班前班后会。做到班前三交(本站运行方式、设备运行情况、事故处理及设备检修情况),班后进行本站运行总结,并针对前一值的异常情况,本班的运行方式、设备状况、人员素质及精神状况、气候及负荷等因素,做好本班的事故预想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严格认真执行“两票三制”,认真执行运行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运行操作规程和安全工作规程。

四、个人着装规范,使用的工具及安全工器具要完好并符合安规要求。

五、工作时精力集中,做到精心操作,认真按时抄录各种表计指示值,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加强技术培训,毎人应熟悉安规和现场运行规程,熟悉一次、二次系统图纸,熟悉本岗位正确的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情况下的应变操作。

六、加强反习惯性违章力度,班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监督检查制止违章,消除威胁人身及设备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七、毎个班组应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巡回检查,提高巡检质量,充分发挥眼、鼻、耳、手的作用,集中精力,认真、仔细地检查。对异常运行的设备应增加巡检次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八、上班前必须提前30分钟进入生产现场,全面了解设备运行方式及设备运行状况。

九、值班时坚守岗位,不擅离职守。抄表要及时认真,对参数的异常变化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做好事故预想,并及时汇报。

十、认真执行操作制度,认真正确地写操作票,毎项操作都要一丝不苟,操作时监护人要真正到位,操作前应模拟操作,操作时要唱票复诵,核对设备位置及设备双重编号,操作后要检查汇报。禁止漏项、越项操作,严禁违者罚款章操作。

十一、按规定搞好反事故演,提高班组成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和事故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十二、装设接地线时要认真进行验电,验电前,应检查验电器的适用范围与设备的电压等级是否相对应,要在与受电设备电压相同带电体上检查验电器的可靠性,确认验电器完好后方能正式对设备验电。装设接地线应先装接地端,后装导体端。

十三、认真坚持过好每周的安全活动日,对一周以来的安全运行进行总结,对设备异常和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对下一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布置。

十四、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在操作中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向当值调度员汇报。

十五、严格执行防误闭锁装置的管理规定,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解锁,特殊情况下确需解锁,须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同意,并作好记录。

上一篇:关防乡丁家坪小学2017年秋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网络上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