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考试试卷

2024-06-07

六五普法考试试卷(精选4篇)

六五普法考试试卷 篇1

2013农牧局干部六五普法学习考试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57年

2、()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宪法C、民法D、法学理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党中央

4、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司机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A、三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B、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C、六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D、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5、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

A、9月9日B、10月1日C、10月9日D、12月4日

6、《禁毒法》已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

A、2007年12月29日B、2008年1月1日C、2008年6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起实施。

A、2007年3月16日B、2007年8月1日C、2007年10月1日

8、《“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

A、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B、农民C、青年学生D、企业家

9、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A、兼容并包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党管人才D、严格考核

10、根据十八大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要坚持的原则包括()。

A、党管干部B、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C、德才兼备、以才为先D、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30分)

1.党的()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目标。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

2.《妇女权益保护法》的宗旨是()。

A.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B.促进男女平等C.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D.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利

3.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C.教育与惩罚并重

4.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可以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A.森林、草原B.荒地、滩涂C.矿藏、水流D.山岭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B.平等权C.出版自由D.受教育权

6.下列财产中,不属于遗产的财产是()

A、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著作权B、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存款

C、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学习用品D、指定了受益人的死亡保险金

7.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原则。

A.合法 B.公平C.平等自愿 D.协商一致 E.诚实信用

8.物权法所指的物权包括()。

A、所有权B、用益物权C、占有权D、担保物权

9.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调解下列纠纷()其他机关已经受理的纠纷。

A、民事纠纷B、行政纠纷C、刑事案件D、治安案件

10.我国刑罚的附加刑包括下属哪些?()

A、罚款B、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D、罚金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劳动者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国家立法权由国务院行使。()

6.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7.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8.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公民,可以就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申请法律援助。()

9.甲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法院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0.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11.国家机关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2.私人的财产均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13.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14.我国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选举方式。()

15.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六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一、单选题

1、B2、B3、C4、B5、D6、C7、C8、A9、B10、A

二、不定项选择1.A 2.ABC 3.A 4.ABD 5.A 6.D 7.ABCDE 8.ABD 9.BCD

10.BCD

三、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11.错。12.错。13.对。14.对。15.对。

四、简答题

1、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实现法治县创建新突破。全体青少年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大提升,全体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水平大提升,全体公民法律素质大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法治化管理水平大提升。

2、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一、单选题

1、B2、B3、C4、B5、D6、C7、C8、A9、B10、A

二、不定项选择1.A 2.ABC 3.A 4.ABD 5.A 6.D 7.ABCDE 8.ABD 9.BCD

10.BCD

三、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11.错。12.错。13.对。14.对。15.对。

四、简答题

1、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实现法治县创建新突破。全体青少年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大提升,全体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水平大提升,全体公民法律素质大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法治化管理水平大提升。

2、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六五普法考试试卷 篇2

部门: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10道,每题2分)

1.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4.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6.依法行政就是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利。(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主权权利)的根本政治制度。

8.国家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9.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10.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道,每题2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六五”普法规划》)(C)开始实施。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2.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D)。

A、9月9日 B、10月1日 C、10月9日 D、12月4日 3.《“六五”普法规划》共分为(B)。

A、2个阶段 B、3个阶段 C、4个阶段 D、5个阶段

4.《“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着力提高(A)。

A、依法执政的能力 B、科学决策的能力 C、规范管理的能力 D、依法办事的能力

5.《“六五”普法规划》要求,要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A)。

A、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B、进部队、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 C、进工厂、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D、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厂矿 6.《“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A)。A、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B、农民 C、青年学生 D、企业家

7.《“六五”普法规划》明确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A)。A、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B、公务员、企业家、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C、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人 D、大学生、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8.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A)。A、最高审判机关 B、专门审判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特别审判机关

9.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A)负刑事责任。A、应当 B、可以 C、不应当 D、酌情

10.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 B、十五日 C、一个月 D、三个月 11.同种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A)A、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提前3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C、提前6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D、提前6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12.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 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D)。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应当负刑事责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C)的兵役制度。A、义务兵、民兵、预备役

B、志愿兵、民兵、预备役

C、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D、义务兵、民兵、预备役和志愿兵

14.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D)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A、两年 B、十年 C、二十年 D、终生

15.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C)小时的工时制度。

A、40 B、36 C、44 D.48 16.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C)。A、个人自行申报 B、代扣代缴

C、代扣代缴和个人自行申报 D、可不缴税

17.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A)的标准执行。

A.用工单位所在地

B.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 C.被派遣劳动者户籍所在地

D.工资发放地 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A、人民民主专政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初级制度

19.《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B)周岁。

A、二十二周岁 B、二十周岁

C、十八周岁 D、十六周岁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D)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2/3 B、1/3 C、2/5 D、1/5

四、判断题(共10道,每题2分)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后,不得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内担任职务。(×)

2.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应该受理。(√)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6.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8.我国《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9.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10.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五、简答题(共2道,每题1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是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简述“六五”普法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我街道“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

3、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积极培育推广典型、实行分类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在法治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

六五普法考试试卷 篇3

一、判断题:(对分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行政机关冻结存款、汇款可以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代为执行。(×)

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犯罪,因其国籍的不同而进行特殊的管辖。(×)

3.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4.居民身份证丢失后,需要“挂失”才能补办。(×)

5.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不健康的风俗习惯,由本民族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7.我国的公有土地所有权可以转让。(×)

8.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一切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缴纳排污费。(√)

9.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10.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移动通信基站(A)建在居民住宅区。

A.可以B.不可以C.必须D.远离

2.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A)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A.公安机关B.公民C.人民检察院D.医院

3.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A)公布集体财产状况的义务。

A.有B.没有C.不可以D.可以

4.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B)批准或决定。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公安局

5.现持一代身份证的人员应该在(A)前到户籍所在地办理一代证换领二代证手续。

A.2013年1月1日B.2013年10月1日

C.2012年12月31日D.2013年5月1日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A)有宗教信仰自由。

A.各民族B.壮族C.蒙古族D.汉族

7.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C)代表国家行使。

A.中共中央B.全国人大C.国务院D.全国政协

8.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A.可以B.不可以C.应当D.必须

9.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B)。

A.一般行政管理B.脱密期管理 C.分级管理D.按权限管理

1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C)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18周岁男青年B.18周岁女青年C.未成年人

11.车船税由(C)负责征收。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税务机关

C.地方税务机关D.人民政府

12.《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对征收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不少于(C)。

A.10日B.20日C.30日D.60日

1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一级伤残者,每个月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C)。

A.80%B.85%C.90%D.100% 14.《招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A)的,应当重新招标。”

A.3个B.5个C.10个D.20个

15.国家(B)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

A.提倡B.禁止C.容忍D.不提倡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5分)

1.国家机关的工作原则是(ABCD)

A.精简原则B.责任原则C.培训和考核原则D.密切联系群众原则

2.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ACD)。

A.同步规划B.同时审批C.同步建设D.同步运行

3.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力人可以通过(ABCD)等途径解决

A.和解B.调解C.仲裁D.诉讼

4.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ABD)土地的义务。

A.保护B.管理C.开发D.合理利用

5.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AD)

A.会见B.申诉C.查阅档案D.通信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什么是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答: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是指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所需投入的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工程预算。

2.《保守国家秘密法》对涉密会议、涉密活动的管理有什么要求? 答:第三十一条规定:“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涉密会议、活动应当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 涉密会议、活动各方面的保密管理职责。主办单位应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根据会议、活动主题内容或文件资料,及时确定会议、活动的密级,对参加人员提出保密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督促落实。

3.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

答: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即将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4.纳税人不提供或提供虚假车船信息,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不提供车船税信息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提供虚假车船税信息的,有税务机关责令整改,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5.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哪三项原则?

答: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三项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选区选举2名地方人民代表。第一次投票,按得票排序为甲、乙、丙、丁,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对此情况如何处理才能符合法律规定? 答: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2.某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公室主任王某,对于“外商”某甲等人盲目轻信,未认真审查其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就签订引资合作协议,先期打入对方账号400万元,结果资金悉数被骗走,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何罪?

六五普法试卷 篇4

姓名 工作单位及部门 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统计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统计法仅指。广义的统计法则包括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

2、统计机构独立行使法定职权。《统计法》第六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的职权,不受侵犯。

3、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4、《统计法》对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资料管理方面作出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并且要求统计资料的 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5、对统计调查对象拒绝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检查的违法行为,《统计法》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并可以处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 元以上 元以下的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6、对统计调查对象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原始记彔、统计台账的统计违法行为,《统计法》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原始记彔、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可以并处 元以下的罚款。

7、经济普查每 年进行一次。除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务院已经确定在2004年实施外,以后均在逢

3、逢8的年份实施。

8、《统计法》对统计保密事项作出规定。《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9、统计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可以行使的权利包括:当统计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时,统计人员有权要求其。

10、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利益,《统计法》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除对其编造虚假统计资料或者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还应当由作出有关决定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 其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撤销晋升的职务。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江苏省统计局依法承办三项行政许可事项,除涉外调查机构资栺认定、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外,还有()。

A 统计从业资栺认定 B 统计资料公布

C 统计调查项目审批 2、2009年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起实施。

A 2009年6月27日 B 2009年5月1 日 C 2010年1月1日

3、统计法》对统计调查方法提出要求。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为基础,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彔,以有效发挥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总体优势。

A 经常性抽样调查 周期性普查 B 全面报表 经常性抽样调查 C 周期性普查 经常性抽样调查

4、《统计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未标明法定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A 有权拒绝填报 B 应当继续填报 C 无权拒绝填报

5、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

A 1月1日 B 11月1日 C 12月31日

6、《统计法》对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规范要求: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以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向检查对象出示(),以表明其合法身份并接受监督。

A 1人 工作证件 B 2人 执法证件 C 2人 工作证件

7、《统计法》对统计保密事项作出规定。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应当予以保密。

A 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信息 B 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企业信息 C 国家秘密 企业信息 个人信息

8、《统计法》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要求。第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可以在统计调查对象中推广使用()报送统计资料。

A 统计报表 B 电子邮件 C 计算机网络

9、当事人对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寻求救济。《统计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或者提起()。

A 统计行政听证 行政复议 B 行政诉讼 统计行政听证 C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10、《统计法》对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违法行为最高可以处以()的罚款。A 一万元 B 五千元 C 一千元

三、多选题(每题4分,共28分)

1、现行统计行政法规主要有()。A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 B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C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D 《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

2、制定统计法的根本目的是()。A 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

B 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C 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3、合法的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A 表号 B 实施机关

C 批准或备案文号 D 有效期限等标志。

4、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和统计执法检查员具有()职权。A 要求检查对象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统计调查表 B 要求检查对象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 C 进入检查对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检查有关资料 D 记彔和复制与统计违法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5、王某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拒绝向普查员提供家庭人口状况,县级以上政府统计机构可以对其()。

A 罚款 B 责令改正 C 批评教育 D 警告

6、根据《统计法》的有关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 统计报告 B 统计调查 C 统计检查 D 统计监督

7、根据《统计法》规定,罚款可以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企事业组织拒绝提供统计资料 B 企事业组织拒绝、阻碍统计检查

C 统计人员在统计调查中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 D 个体工商户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22分 正确的请填“√”;错误的请填“×”)

1、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所有统计资料,都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2、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如果认为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有错误,可以自行修改。()

4、境外组织和个人可以在境内直接开展调查。()

5、统计调查证是统计调查人员依法执行政府统计调查任务时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件。()

6、根据《统计从业资栺认定办法》,凭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栺证书即可直接从事统计工作,不需再申领统计从业资栺证。()

7、某企业在接受执法检查时,统计检查人员要求查阅其相关会计资料,该企业有权以会计资料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

8、经济普查每5年开展一次,一般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

9、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依法给予处分。()

10、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才能给予行政处罚。()

上一篇:“甲供材”税务及账务处理下一篇:法学教研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