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2024-06-23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共10篇)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1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精神,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在全区集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任务 围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专项梳理分析脱贫攻坚识别不精准、帮扶措施不精准、退出不精准、群众认可度低及资金安排使用不精准等问题,深入查找扶贫领域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把专项整治作为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的制度性安排和经常性手段。

二、整治工作重点 (一)整治退出不精准问题。整治“算账脱贫”、“数字脱贫”等错退及退出程序不规范问题。对工作落实走形式,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垒大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等现象,严肃查处问责。

(二)整治责任不落实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认真纠正、严厉惩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又要结合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查找在工作推进、日常监督、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倒逼脱贫攻坚责任制落实,推动各乡镇、园区及有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建章立制、强化监管。

(三)整治违法乱纪问题。对全区扶贫领域巡查、审计全覆盖,促进中央精准扶贫、精致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扶贫领域延压滞留、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骗用套取扶贫资金、优亲厚友等方面问题重点查处、问责。

三、整改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研究制定全区扶贫干部培训规划,组织开展扶贫干部的培训。各乡镇、园区要分别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分级安排培训活动,重点要加强对基层扶贫干部的培训。培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解读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介绍精准扶贫典型做法,帮助培训对象提高认识,着力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二)改进调查研究。各乡镇、园区各成员单位要改进脱贫攻坚调研方式,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剖麻雀,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防止走过场。调研方式要实,不提前踩点,不培训农户,不弄虚作假。调研活动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有关规定,一律轻车简从。严禁为迎接检查制作展板,严禁无实质内容的安排,严禁搞层层陪同。

(三)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不断提高识别质量。提高国家、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发数据平台使用效能。

加强部门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加强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持。

(四)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监督,提升使用效能,建立区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防止资金闲置浪费,防止因项目选定不准造成损失。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措施审计力度,围绕我区脱贫攻坚重大决策开展跟踪审计,实现全覆盖,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潜地。

(五)严格考核评估。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开展常规性的暗访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核查,销号整改,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安排、不督促、不落实或者发现问题不整改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并与考核结果挂钩。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纪检监察、检察、媒体、社会等全方位的监督。

(六)查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督促各乡镇、园区打造过硬优良作风,落实群众信访與情和举报投诉追查制度,拓宽受理渠道,落实责任,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坚决予以曝光。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对涉贫作风问题发生的部门和单位,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责任。按照精准监督的工作部署,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清单化管理。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2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农村缺医少药的一般问题已基本解决。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强力推行, 其“公益性、社会性”越来越显示:一是有利于从制度上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问题, 促进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二是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 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合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然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到千家万户, 工作面广、工作量大, 发展也不平衡, 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卷入。

一、新农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医患之间的矛盾集中在该不该住院上。

一是医疗机构诱导住院。少数医疗机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扩大新农合政策宣传, 将部分门诊病人转住院治疗, 同时受利益驱动升级用药, 诱导过度医疗消费 (如建议病人进行与疾病无关的特殊检查) 等问题, 造成医药费用上涨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农合制度健康运行。二是部分参合农民互助共济意识不强, 认为缴纳参保金后没有得到补偿就感到吃亏, 因此在患了普通常见病就强烈要求医疗机构办理住院给予补偿。

2. 意外损伤责任明确认定难度较大。

按照省新农合有关政策规定, 参合农民因遭受意外伤害而住院的, 如能够明确认定有他方责任, 则不予补偿;如能够明确认定无他方责任, 原则上可比照疾病住院补偿规定执行。他方责任认定一般要通过村、乡镇核实, 而且医疗机构必须在门诊病历中如实填写相关记录。在实施过程中, 有少数乡镇村干部或医务人员出具相关证明或主述记录与事实有偏差, 以至于责任认定难度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合资金的安全。

3. 由于合作医疗法规缺位, 目前对医疗机构 (定点医院) 监管无据可依。

现设的经办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处在两难境地。县 (区) 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替政府和群众管好“救命钱”, 让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而不是纯粹的出纳, 这就要涉及到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问题, 如合理收费、控制大处方、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医疗费用增长等问题, 如果不及时加以监管, 群众就难以真正得到实惠。但按照目前县 (区) 级经办机构机制, 管理起来难度很大。有时明知医疗机构收费、处方上有问题, 也难以处罚。“因为没有处罚依据, 难以执行”。如果这个问题长期不解决, 合作医疗就不能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也给推行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难点。

4. 整体资金规模小, 保障困难。

目前新农合的资金来源由农民个人缴纳, 县、省和国家级财政配套组成, 没有其他来源。而且整体资金规模小, 风险大, 补偿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 仅是一种高覆盖低水平的医疗保障, 不能满足参合农民期望得到较高的医疗保障需求。

5. 医疗救助制度作为大病统筹的补充, 是解决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有效途径。

但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县 (区) 的大病医疗救助是由民政部门实施, 与新农合的大病统筹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6. 乡镇的经办机构有名无实。

新农合开展工作后, 乡镇成立合管站, 组成人员大都由乡镇分管领导、财政所、卫生院职工等兼职, 没有编制及工作经费。由于乡镇合管站工作量大、服务面广且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加之兼职, 各自又承担着其它大量工作, 严重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正常开展。

7. 乡镇卫生院是为新农合服务的主要力量, 但乡镇卫生院能

力建设中的软件建设急需解决, 人才短缺是困扰基层卫生院发展的关键, 也是导致参合病人外流增加参合基金支出的一个原因。

二、相关对策

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执政为民、稳定农村、关心

农民的民心工程, 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时代要求, 也是政府的责任。建议由省、市出台文件, 确定县、乡镇经办机构和监管人员的编制、经费。县级以下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拟由省级财政解决。

2.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及相关的新农合工作, 应由中央和

省政府出台相关涉及新农合的政策法规, 使新农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规范运作, 从源头上扼止不正之风, 惠及百姓。

3.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效能建设, 尽快选派一批大中专毕业生

扶贫领域频现“微腐败”黑手 篇3

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到基层,当前发生在这一领域的腐败风险不断上升。笔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

多地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反映,相较于扶贫领域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对于人数更多、范围更大的村组干部“微腐败”,惩处起来掣肘颇多,力度也显不足。

扶贫资金被当成“唐僧肉”

广西一些受访纪检干部说,他们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不少村干部认为,申报扶贫领域项目很辛苦,从资金里抽取一些“回扣”理所应当,把扶贫资金当成了“唐僧肉”。

笔者近日在中部地区一国家级贫困县下乡时,有村民反映,2014年,该村以42户村民名义申报了一个茶叶种植的扶贫项目,种植规模为222亩,项目资金44万元,按照政策,75%的资金要分配到户。而经村民实地丈量,项目实际面积不足20亩,且42户村民中还有去世多年之人。同时,发放到村民一卡通的资金第二天就被村里套走,村民每户只拿到200元,项目至今仍未实施。

据了解,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在当前扶贫领域是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近年来查办的扶贫领域腐败案件,主要发生在惠农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补贴、低保发放等领域,有的干部‘雁过拔毛,贪婪程度令人震惊。”陕西省山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席健康说,全县有86项惠民补贴,形式上虽然实现了“一卡通”,但在申报环节仍存在漏洞。犯罪分子往往采取虚列名单、偷刻印章、复印村民身份证、冒领等方式,或在申请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犯罪形式也更加隐蔽。

西部地区一位检察院反贪局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曾查办当地的一起案件,一国家级贫困县申请了100万元资金为一个村修桥,经各级干部层层截留,最后真正用于工程的竟然只剩下7万元。

除此之外,多地群众反映,要获得一些帮扶,必须通过村干部的申报,诉求才能上达,往往不得不依附于后者,满足对方的索贿要求。

广西博白县近期查处的一起案例中,新田镇百岸村原村支书蓝元雄在帮助群众申报农村改厕项目时,按每户50至100元的额度收取好处费共1.27万元。陕西省山阳县十里铺镇一村主任为村民申请低保后,困难群众来领取时,先要交500元的好处费,否则“一律免谈”。

笔者近期在陕西关中地区某县采访时,一位农村低保户反映,村主任找到他索要数百元费用,理由是:“为你办低保跑前跑后,你不给报销个路费?”“村干部不帮着申报,咱连低保都吃不上,给就给吧!”该村民无奈地说。

个别手握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权力部门负责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将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变现谋利。已被提起公诉的江西省分宜县扶贫和移民局原局长龚平供述,每年除固定的扶贫资金外,省里下拨的数百万元经济发展资金由该局自主安排。为获得这笔款项,当地12名村支书累计向他“进贡”32万余元。

一位村支书告诉笔者,他们之所以热衷向龚平争项目争资金,一方面是因为争取到项目后可以加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移民项目的验收,虽然县移民局要求项目要做到100%,但实际上只要做到七八成就可以通过,剩余的钱就成了村里的开支。

此外,部分基层干部还存在“优亲厚友”行为。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发放低保过程中,有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照顾亲属,大搞“人情保”“关系保”,搞“利益集团”。发放危房改造、农村改厕、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时,不从实际出发,对不符合条件的亲属,“创造条件”也要给亲属,对符合条件的其他群众却视而不见。

笔者在安徽省金寨县采访了解到,该县白塔畈镇光慈村党总支书记王孝华存在违规办理低保、优亲厚友问题。经查,2009年至2015年3月,王孝华利用职务之便,违反规定为其父母办理低保,先后骗取低保补助款1.63万元。

扶贫公事成个别村干部“私家事”

由于村级民主监督不到位,扶贫公事成了个别村干部的“私家事”。笔者在广西多地采访发现,依照申报扶贫领域资金的文件要求,申报人选需要首先经村里民主评议、评审。但实际上,不少村没有做到民主决策,该开的会没有开,大多数是由村“两委”负责人说了算。一些惠民指标、扶贫资金安排等,少数村干部“私下一商量”就决定了,为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埋下隐患。

“国家的扶贫政策是真好,可底下的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让中央的温暖打了折扣!”采访中,笔者不止一次听到群众如此反映。

据了解,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务公开不足,使不少群众对扶贫政策知之甚少,即使被侵害利益也浑然不知。笔者在贵州省三穗县滚马村村委会看到,村里的阳光民生监督公示栏十分老旧,“三资管理”“粮食直补”“项目建设”“临时救助”等分栏下一片空白。

一些基层干部坦言,不少县级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惠民政策宣传不够,认为业务部门只需做好业务即可。在此情况下,原本规定明确、边界清晰的惠农政策,成了村组干部的“自由解释权”。

“许多案件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贵州省贵定县第三纪工委书记罗华说,但为何能得逞?一个原因是扶贫项目量大面广,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群众不知情。“以生态公益林补偿款为例,这本是国家生态保护的举措之一,在一些地方却成为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甚至沦为村干部侵占的‘财源。”他说。

虽然国家有关扶贫领域资金制度的设计相对完善,但基层却时常出现审查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审核程序的情况。据了解,以低保金发放为例,一些乡镇往往仅有1至2名干部对全镇低保户的资料审核把关,由于人手少力不从心,导致低保户的受理、民主评议、入户调查等工作多由村干部一手包办,为后者贪污、虚报提供了便利。

江西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发现,在县、乡、村一级,扶贫资金监管缺失,乱象丛生。有的违规向非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贴息,有的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的实施扶贫工程项目不规范,有的骗取扶贫资金,部分基层干部在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有以权谋私、克扣贪污、收受贿赂的情况。

与此同时,少数基层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工作不在状态,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导致的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屡有发生。广西武宣县扶贫办原主任覃圣巍任职期间,在开展贫困村重点产业开发项目工作中,没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给国家造成63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他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财物22.7万元。

村民怕报复“敢怒不敢言”

笔者发现,在不少地方,迫于对基层干部的畏惧心理,群众对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往往“敢怒不敢言”,一方面纵容了腐败现象,另一方面也给办案机关查处案件带来困扰。

一些受访群众说,在不少村子,村干部都是所谓的“能人”“强人”,有的通过家族势力甚至黑恶势力维系村组治理秩序。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办事还要有求于他们,群众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的村民即便反映了情况,当有关部门去实地调查时,他们又不敢出面举证。

陕西省商洛市反贪局副局长刘建康说,当地近年来判处的基层干部腐败案件,由于涉案金额较小,逾八成最终被判处缓刑。虽然是依法量刑,但有的村干部却因此有恃无恐,甚至扬言:“我就是个农民,看你还能把我降到哪里去?”而对群众而言,举报的后果很有可能只是判处缓刑,村干部回到村里毫发无伤,有的还会打击报复,村民只能忍气吞声。

多位受访纪检干部坦言,在目前反腐高压态势下,纪委和反贪部门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状况,尤其是不少村组干部“非党员”和非公职人员的身份,使党纪国法难以约束和查处。同时,由于村组干部腐败案件人多、取证难、成案率低和不计入工作考核等因素,使一些纪检干部办案“有心无力”。

陕西、广西不少基层反贪部门干部反映,近年来县镇两级纪检监察机构虽然得到加强,但全员办案仍难以实现。基层纪检监察人员调整、被上级部门抽调等较为频繁,一些人员业务不够熟悉,缺少办案经验,这些都严重制约基层反腐和问责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外,法律界定存在分歧,形成了监管中的“模糊地带”。西部地区一位市级反贪局负责人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曾就村干部犯罪问题有一个立法解释和两个司法解释,规定了村干部从事“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代征、代缴税款”等七类情况,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当出现贪污、挪用公款或受贿犯罪行为,由检察机关查办。而当前移民搬迁、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等腐败高发领域却不在七类情况之列,这些领域的贪腐问题被归为职务侵占范畴,由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监管,形成了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职能范围的交叉。

“长期以来形成的职能定位,使公安机关的工作重点在刑事和治安案件上,直接查办村干部职务侵占案件力量不足,经验也较为欠缺。可以说,农村职务犯罪的情况很多,检察机关可管的却比较少,公安机关可管,但查办的更少。”一些基层司法机关干部坦言。

基层干部群众表示,扶贫领域中的腐败虽大多数额较小,但这种“零距离腐败”,关系到“十三五”能否如期脱贫的头等大事。亟须以公开为“防腐剂”,把好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申报、规划、实施、验收“四关”,以“零容忍”态度加大惩处力度,保证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风清气正。

西安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建议,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查处、走过场、应付了事、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甚至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不仅应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还要往上倒查,追究上一级党委和纪委的责任。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4

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核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张家口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及学区校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要求,解决学校教育扶贫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工作机制,决定开展本校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自2018年2月初至6月底进入全面核查工作阶段,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核查要求

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深入梳理查找教育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坚持彻查彻纠彻改,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聚焦教育扶贫政策落地,全面开展一次“回头看”,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为核心,进一步强化落实主体责任,清理解决政策缩水变形、执行走样等问题,提高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教育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二、核查重点

聚焦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发生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违纪违法问题。1.贪污侵占和克扣、挤占教育资助和教育扶贫款物;2.行贿受贿,利用教育资助和教育扶贫项目、款物分配、管理谋取利益;3.虚报冒领,通过伪造材料、虚报情况等方式骗取、套取教育资助和教育扶贫款物;4.截留挪用,将教育资助和教育扶贫款物截留或挪作他用;5.在教育资助和教育扶贫项目、款物分配使用中挥霍浪费、脱离实际、造成损失;6.吃拿卡要,违规向贫困群众、贫困学生索要财物、收取费用或提供有偿服务;7.优亲厚友,在贫困生认定、资助申请和学生资助、扶贫款物发放中不讲原则、有失公平公正;8.违规操作,教育扶贫资金项目不按程序审批、招投标、验收等;9.其它违纪违法问题。

(二)执行政策和工作作风问题。国开发〔2017〕10号文件中列举的6类25项问题(见附件2),全部纳入专项治理范围。在此基础上,突出治理以下问题:1.教育扶贫帮扶措施脱离实际,不接地气、难以落实;建档立卡等资助办法不符合国家政策;不按照规定及时足额落实地方分担资金。2.建档立卡“三免一助”未做到“全覆盖”,存在漏助、失助现象;未及时将建档立卡、低保和残疾等学生信息与有关部门进行双向比对。3.资助不精准,未按照贫困程度合理划分国家助学金资助档次,存在错评漏评等问题。4.资助资金未及时、足额发放,存在“先收后返”现象。5.评审程序不规范,存在附加额外受助条件、暗箱操作、人情资助以及轮流享受、平均资助等问题。6.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造成师生和群众对教育资助政策不了解,获得感、满意度低。

三、工作步骤

核查工作从2018年2月开始至2018年6月底完成 在自查自纠上报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核查。学校成立专项治理核查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抽调人员进行“拉网式”核查。核查工作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查阅原始会议记录;二是审核资金发放原始票据和免除手续;三是个别访谈经办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四是深入建档立卡家庭核实情况;五是现场核实,务求把问题查清楚、查彻底。对集中核查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处理和整改意见,移交局责任股室进行处理和整改,并建立移交问题台账、追要办理结果,确保处理和整改到位。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核查工作小组,谋划好核查工作方案,切实做好专项治理行动核查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围绕核查重点,落实主体责任,坚决杜绝走过场,切实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整改工作。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5

按照xx纪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xx纪办字[2019] 号)文件要求,xx党委、政府正抓紧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自查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xx为组长,党委副书记、xx为副组长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自查领导小组,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但由于苏木扶贫工作任务繁忙,结合实际,无法按照文件要求,按时完成自查工作、及时上报自查报告。为深入查找苏木扶贫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经苏木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申请延迟提交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的自查报告,并于3月15日进行上报。

此请示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6

x年,x县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部署、总思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履行起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牵头抓总职能,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一、工作成效及做法

(一)以提高“政治站位”为抓手,在压实扛劳责任上下功夫

县委将专项治理列入x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以“再监督”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全力开展好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召开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精神,结合x县实际,及时成立以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为组长、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为副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x县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严明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实施网格化管理,实行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分片挂包乡(镇)负责制,进一步分解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明确要求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学深吃透上级部门《关于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精神,对照标准,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强化协调配合。积极发挥县纪委监委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的牵头“统筹”作用,全面协调政府发改、财政、扶贫、教育、卫生、水利、民政、农业等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合力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专业优势,切实履行审核监管职能,树立和形成“既要抓业务,更要抓廉政”的理念和格局,发现问题及时移送、通报给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克服抓业务与抓廉政“两张皮”的思想,抓好各领域自查梳理工作,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支持纪委开展专项治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选优配强扶贫干部。根据派齐派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要求,按照深度贫困村不少于x人,贫困村不少于x人,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不少于x人标准,督促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各村及时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x支,选派驻村工作队员x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以履行“政治责任”为抓手,在加强监督检查上下功夫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和上级级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始终把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各乡(镇)“无死角”开展监督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全面实现纪律审查调查“无禁区”“无空白”。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派驻机构纪检组的监督检查职能作用,认真对乡(镇)和行业扶贫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积极组织、督促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及其它相关单位、部门充分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机构作用,在全县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民生建设等领域共同开展监督检查。二是认真开展抽查和交叉检查。根据《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以采取随机抽查、集中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不定期对各驻村工作队员到岗和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及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不听招呼、不守规矩、不驻村工作、不履行驻村职责、不完成扶贫工作任务的驻村工作队员,发现一起,通报一起,严肃问责。以“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依托,每月由乡(镇)纪委组织对全县各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严格进行抽查,重点围绕村“两委”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在岗情况以及帮扶措施、帮扶项目实施等情况开展抽查。三是加强专项督查。县纪委监委积极牵头组织,抽调相关职能单位和部门人员,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纪律督查工作组,按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对乡(镇)、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紧盯贫困对象和脱贫任务,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政策落实情况、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情况、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脱贫攻坚项目推进情况、脱贫攻坚纪律作风建设情况等方面开展专项纪律检查,重点聚焦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驻村工作队员纪律作风、扶贫政策宣传、帮扶措施制定和落实、扶贫舆情监管等方面。四是强化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监督。保持政治巡察战略定力,发挥专项巡察利剑震慑作用,对乡(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六是认真落实“五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纪委常委班子成员和纪检室监督执纪问责机制,有效提高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办理效率问题,强化乡(镇)纪委纪律审查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办案质量和成效。

(三)以严格“监督执纪”为抓手,在筑牢纪律保障上下功夫

积极履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职能,认真受理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是加强驻村工作队员教育管理。约谈乡(镇)领导和工作队员x次x人,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x人。二是加大问责处置力度。全年共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x轮次,发现、移交、办理扶贫领域问题x个,共排查问题线索x件,受理上级、本级移交问题线索x件,处置问题线索x件,问责追责x人,立案审查x件x人,给予党纪处分x人,给予政务处分x人。

(四)以坚持“问题导向”为抓手,在细化整改措施上下功夫

积极发挥监督执纪作用,针对省委、省政府对全县x年扶贫成效考核、x年x省脱贫攻坚半年综合督查巡查、国家审计署审计x、x市x年脱贫攻坚综合督查所反馈问题,及时协调县委、县政府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认真对上级反馈的问题进行了传达通报,深刻剖析全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

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各级各部门总体认识到位,工作措施有力,扶贫领域工作力度持续增大,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发展良好的形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认识不清。一些乡(镇)和部门没有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以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统揽全局工作,措施单一,压力传导不到位,严和实做得不够;个别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监督工作就是纪委的工作,把“挺纪在前”变成“挺纪委在前”,忽视了党组织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的履行,班子成员没有较好履行“一岗双责”。线索移送较少,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模式思维上来,工作中还存在不严不实、等待观望、“上热、中温、下冷”等现象。在脱贫攻坚中,对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挖掘不够,宣传不到位,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挂联单位帮扶力度不一。各扶持单位因思想认识、人员力量、资源资金等原因,对脱贫攻坚帮扶力度不一、扶持标准不一、投入经费不一,造成资源投入不集中,基层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方面有难度,造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相互攀比,导致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满意度不高。

(三)群众身边“微腐败”时有发生。县纪委监委虽然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积极协调各方力量,通过随机抽查、重点督查、明察暗访、走访调查、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对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开展情况、工作纪律执行情况和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处理了一批干部、严肃了一定的工作纪律,但仍然存在发现问题能力不足、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不强、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等问题,对全县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和侵害群众利益深层次的腐败问题深入研究力度还不够,发现较少、查处较少、通报较少,取不到震慑作用。

(四)综合施策治理不精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来源主要靠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主渠道,一些职能部门主动移送问题线索不多;一些乡(镇)和部门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扶贫政策落实不精准;一些发案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问题查处不力,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暴露出的问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做得不够。

(五)扶贫领域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乡(镇)党委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方式单一,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问责查处力度不够。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上,一些乡(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聚焦在发现和查处工作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扶贫政策不落实、打折扣以及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违纪违法行为上,发现问题能力不强,查处力度不大,存在等着上级交办线索,靠群众上门举报提供线索,没有主动去发现线索,仍存在见子打子、敷衍了事等情况;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政策把握不精准、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动真碰硬的本领。村一级监督委员会职责认识不清、监督缺位,对监督执纪仍停留于字面的理解,简单的认为监督委员会仅是对村一级干部在岗情况进行监督。对如何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几乎无从下手,还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

三、x年工作打算

在下一的工作中,x县纪委监委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县委和县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端正政治态度,强化政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务实工作举措,凝聚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量,为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认清“使命感”,让专项治理工作“实”起来。充分认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将其放在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坚决重点整治为官不为、为官慢为的思想,把握好按规矩办事和创新进取的关系,保持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开门办公,进村入户,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脱贫攻坚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保驾护航。

(二)把好“方向盘”,让专项治理工作“强”起来。用心体会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一片深情,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抓实。发挥县纪委监委“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的执纪监督精神,积极深入扶贫领域,进一步强化执纪监督力度,及时纠正扶贫政策偏差,以深化全面脱贫为抓手,督促主责部门和挂钩联系单位做到领导工作实、任务责任实、资金保障实、督查验收实,不搞层层加码,不搞数字脱贫,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执纪监督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精准把握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县委和县政府对脱贫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以新政策、新要求为标准,开展执纪监督,严惩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汇聚扶贫力量,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扎扎实实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决胜建成小康社会。

(三)种好“责任田”,让专项治理工作“严”起来。对于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和移交的问题线索,加强督导,快查快办。对违纪问题、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人,不管涉及哪个层级,都要一查到底。凡是对扶贫款动脑筋、伸黑手的,凡是作风不实、失职渎职的,都要从严从重处理。坚持“一案双查”,对于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对扶贫领域的矛盾和问题,较真碰硬,敢抓敢管。以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和要求为尺子,瞪大眼睛、拉长耳朵,从具体问题抓起,一个线索一个线索查,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7

河西镇中学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要求,根据同心县教育局印发关于《同心县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同教党发〔2017〕74号)的通知要求,我校迅速、广泛、深入动员,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党员、教师了解掌握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在学校内部自我全面检查,坚决杜绝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促进教育精准脱贫目标如期实现。现就针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成立领导小组。组

长:周治国

第 1 页

共 4 页 副组长:马风全

纪明逵

成员:石彦仁

马春平

二、针对通知要求,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自查工作

1、学校能结合党建精准扶贫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政策宣传等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可信,建立了贫困户信息台账,但对于在校贫困学生的建档立卡工作有些滞后。

2、学校开展了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儿童的帮扶活动,但登记记录不全,缺少过程性材料。

3、学校有辍学学生情况统计表和花名册,但对贫困户辍学登记不够精细,也缺少相应帮扶记录。

4、学校工作布置安排后,部分老师对待工作态度还不够主动,积极,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只满足于完成上级和领导交给的任务,未能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三、针对在开展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今后改进措施与努力方向

1、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扶贫政策宣传,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活动,将国家的人文关怀带进每一个家庭,使整个社会都能对国家的“双百目标”有所了解,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

严格执行国家“三免一补”的资金,学生公用经费的拨付使用政策,不挪用,不套取。我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对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的补助审核、公示等工作,教育扶贫

第 2 页

共 4 页 基金做到“应扶就助”,补助资金足额按时发放到位。

2、做好学校的教育扶贫工作台账的精细化、规范化。组织教师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核对信息、核对人员、核准数据,建立起学校教育贫困电子档案,制定出台账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加强对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结对”工作。

关注“三残”和留守学生,在“三免一补”的基础上再加大优惠帮扶政策,鼓励班主任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的走访工作,摸清学生家庭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为教育精准扶贫打好基础。

4、重视“控辍保学”工作。

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督导验收之际,对学生的辍学情况进行清查,开展多种兴趣活动留住问题学生,帮扶贫困学生,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打造良好育人氛围,让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愉快。

5、建章立制,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边治理、边整改、边总结、边提升,整改问题与建章立制同步进行。学校要组织一次“回头看”,主要查看自查自纠的问题是否全部查纠、已查纠的问题是否出现反弹、检查发现的制度漏洞是否及时堵塞、工作作风是否明显改进。学校领导班子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查找薄弱环节和制度漏

第 3 页

共 4 页 洞,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或办法,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建立一套有效机制。另外,学校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与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扶贫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我校以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不懈努力!

同心县河西镇中学

2018年4月23日

第 4 页

学习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心得体会 篇8

近期,通过组织开展学习扶贫领域腐败案件,使我深刻认识到对这些案件的处理,是进一步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牢“四个意识”的政治体检。我们要深刻吸取这些案件教训,以之镜鉴,自我对照,立整立改。

这些案件的发生,发人深省,涉案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淡漠,组织观念次缺、党性意识不强,出现违法违纪问题实属必然。这也再一次证明,思想滑坡是偏离正轨的导火索,这会让人一步步陷入违纪违规的泥沼。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在是非面前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就不可能听党指挥、服从领导,精神懈怠、信念动摇的问题就会慢慢出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就会无从谈起,在纸醉金迷面前就不可能恪守规定、筑车防线,从而就会违反法律律法规,走下坡路。

作为一名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折不扣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纠正“四风”新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清正廉洁之风、艰苦创业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际行动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重视和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以群众的利益为先,切实为群众做实事,让贫困群众真真正正感受到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实惠和温暖,使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为群众的幸福生活谋福祉。

二是夯实理论基础,着力提升履职能力。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日常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党纪党规,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锤炼良好作风,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持续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9

王桥镇中心卫生院 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根据抚州市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全市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抚卫基层字﹝2018﹞7号)及区卫计委抚州市东乡区卫计委关于印发《全区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东卫字〔2018〕37号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健康扶贫工作实际,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对照文件,在本辖区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发现我院存在对辖区内健康扶贫指导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合力,信息采集不及时。对发现的问题,院领导积极协调,立即开全院职工会议,乡村医生会议,针对辖区内健康扶贫相关问题进行指导,让全院职工及乡村医生形成合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坏作风。制订落实专项治理整改举措,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作风保障。

王桥镇中心卫生院 2018年4月13日

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方案 篇10

扶贫领域“3+1+1”专项治理方案 3 篇

扶贫领域 3+1+1 专项治理方案第 1 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按照中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印发《县深化扶贫领域 3+1+1 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党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贫困群众、脱贫村、脱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经办人员,及时发现在脱贫攻坚中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以一抓到底的态度和韧劲,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治理什么问题,把专项治理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并通过专项治理,确保我局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 2020 年我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保障。

二、整治重点

今年以来,我局开展深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活动,认真对照实际存在的情况,现将我局需整治的重点内容,梳理如下:(一)部分干部职工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2 政治责任感不强。对我县存在的现状认识不足,存在惯性思维,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二)作为县级部门,对乡镇,村级的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关心不够。(三)干部培训力度不够,政策知晓率低、执行力差、思想认识不足,不适应新常态下各项工作。(四)对贫困户思想引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感恩意识差,脱贫主体意识缺乏,对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五)档案资料不规范,数据逻辑混乱,资料存档主次不清、放置不整、内容不全、错漏百出,甚至出现原则性问题。(六)没有深入研判深度贫困地区相关政策规定,对深度贫困地区相关政策生搬硬套,用得不活,导致工作被动。(七)帮扶意识不到位、帮扶方式单一,以发钱发物代替单位、个人帮扶,不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三、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思想动员阶段(3 月 28 日前)我局迅速成立 3+1+1 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专项治理的工作中。让全局干部职工认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二)摸排问题,制定方案阶段(3 月 19 日至 3 月 23 日)深入涉及水电移民的乡镇,开展走访、摸排、调研、座谈,找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和推进措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三)深化监督,集中整治阶段(从 4 月

1 日开始长期推进)重点围绕省三类规定动作、州一个自选动作和本县一项自选动作治理问题,深入开展大摸排、大接访、巡察、暗访督查、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四)总结提炼,交流经验阶段(6 月下旬和12 月下旬)对开展专项治理情况每半年进行总结分析,做好自查自纠,提炼经验做法;每半年组织召开专项治理推进会,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对经验性成果加以推广。

四、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成立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二)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设立信访举报箱和反映点;深入乡镇、走村入户到各贫困村、贫困户摸排问题线索;相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专项登记、台账管理,并及时报送县纪委信访室。(三)集中处置问题。我局对本次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进行整改。利用 1 个月时间,对问题进行大起底和回头看。各种渠道摸排收集的问题,每个月进行集中排查处置,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汇报县纪委。(四)强化重点力度。对凡是涉及以工代赈、两项资金项目的,安排熟练业务的工作人员随时督办,有针对性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工作,对有产业项目的乡镇进行业务

指导;不定期开展项目检查。对水电移民进行政策宣讲、劳务培训。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我局各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围绕整治工作重点全面开展自查,发现并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切实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精心组织实施。在全县统一部署要求下开展专项治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解决我局存在的每项问题,切实增强专项治理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确保专项治理扎实有序推进。

扶贫领域 3+1+1 专项治理方案第 2 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关于脱贫攻坚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市纪委印发的《关于深化扶贫领域 3+X 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县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中共仪陇县纪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扶贫领域 3+1 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仪纪办﹝2018﹞15 号)文件精神,继续贯彻落实扶贫领域 3+1 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扶贫领域 3+X 专项整治,及时发现在脱贫攻坚中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等

方面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分层分级、分口分类、统筹联动,突出精准监督,强化督促整改、责任追究、严查重处、标本兼治方式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各村(居)、各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建章立制、强化监管,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二、整治重点

(一)整治扶贫工作履责不力问题。重点整治各村(居)、镇属单位、驻村工作组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落地落实,是否存在四个意识不强、重视 不够、敷衍塞责、调门高行动少的现象;乡镇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是否存在重审批轻管理、只拨款不监督、只管本级不管下级、只管行业不管行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镇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是否存在对发现的问题推动整改不力、该处置的线索、该问责的人员(单位)、该查处的案件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的问题,是否存在对群众举报推脱应付,甚至压案、捂案等问题。村监委是否存在不认真履职或职责不明的情况。

(二)整治扶贫资金、项目违规违纪违法的问题。重点整治农村低保、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及医疗健康等专项资金使用及相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贪

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是否存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现象或是黑恶势力强拿、强要、强占扶贫资金、项目等问题。

(三)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整治镇、村、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否存在作风飘浮不在状态;产业扶贫是否存在输血不造血简单送物了事、重建轻管甚至不管浪费资金、应付交差贫困群众增收无保障的问题;精准帮扶是否还存在识别、措施、退出不精准,坚决杜绝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数字脱贫、虚假摘帽等问题。

(四)开展四项整治。根据县纪委《关于深化扶贫领域3+X 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的全面部署和要求,镇纪委重点对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三个扶贫专项政策的执行、落实、成效中存在的违规违纪违法突出问题 进行整治。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农村住房保障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各位帮扶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三、整治措施

(一)实施精准严密的监督。坚持分层分级、分口分类监督的原则,对脱贫年度不同的村(居),分时段开展精准严密的监督,做到精准监督。

一是确定精准的监督重点。对各村(居)、部门突出监督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八不准规定落实情况,重点整治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未出列贫困村重点

整治扶贫工作履责不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严肃查处扶贫工作中微腐败;对已出列贫困村,重点督查脱贫后扶措施五跟进及对脱贫户研究制定稳定脱贫巩固提升工作的落实情况,严厉查处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非贫困村,重点整治各级重视不够,扶贫惠民政策落地,识别精准措施精准、退出精准,住房排危等方面突出问题。二是开展精准的再监督。充分实施乡、村两级主体责任,镇纪委将开展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住房保障 4 个扶贫专项领域突出问题的整治;采取每月收集问题线索一次,每季度检查一次,每半年评估一次的办法实施监督。对扶贫领域作风及腐败问题线索办理情况、重点督办问题的查办情况、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加大抽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约谈、督办、催办、问责等方式督促各主体责任单位、监督责任单位的落实和问题的整改。三是开展交叉检查。根据脱贫攻坚任务实际情况,镇纪委组织对各村(居)在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上突出问题进行交叉检查。对交叉中发现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及时汇总移送县纪委。四是强化重点督办。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乡镇纪委将跟踪督办,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要组织力量下沉一线,进行重点督办。五是推动公开透明。督促村(社区)要综合运用广播、公开栏、微信等,及时、准

确、全面、醒目地公开扶贫领域及农村低保、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政策、资金、项目等信息。公开内容要具体到每个项目,每个项目要具体到户到人,做到应公开的尽量公开,至少每月度更新一次公开内容。镇纪委将每月初统筹制定公示内容指南提前下发到村(社区),督促按时全面公示,要求村(社区)纪检员(监委主任)严格审核、定期拍照上传,并加强监督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二)加强执纪问责。一是开展问题线索清理处置。集中利用 1 个月时间,对 2016 年以来已受理的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和回头看,对未办结或办理不到位的重新登记处置;设立镇信访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加大沟通协调,每月对财政检查、监督检查、舆情反映、信访反映、进村入户、集中接访发现的问题线索统一收集,进行专项登记、台账管理、每月优先排查处置问题线索,每季度要对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办理情况梳理一次,并报上级纪委。二是严格追责问责。对扶贫工作中村(居)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失职渎职行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假脱贫摘帽的问题,镇纪委将加大责任追究,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

(三)加强专项整治保障。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要注重从组织领导、计划安排、工作机

制上予以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深化扶贫领域 3+1 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加强统揽。要实行专项整治清单化管理,建立健全问题线索查办台账、监督执纪检查台账、问题整改台账,做到全程留痕。要召开务实管用的动员部署会和工作调度会,做到工作安排、工作责任、工作措施、工作要求明确,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有力、有效。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各村(居)党组织全面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担负起组织协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要通过约谈、督办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推动村(居)、部门监督机构发挥关键作用,抓好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任务落实。三是加强沟通协调。镇纪委要加强与各村(居)、部门监督机构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四是做好信息报送。镇纪委要及时向县纪委报送专项治理工作信息、督办的问题线索及查处结果等,每半年报送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扶贫领域 3+1+1 专项治理方案第 3 篇

为认真落实县扶贫攻坚战略部署,近日,南平镇实行工作。

3+1 的帮扶模式,就是 3 个镇直单位和 1 个企业对接一个村(居)。全镇共有 16 家企业和 48 家镇直单位加入此次扶贫攻坚队伍。镇里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项目产业扶贫组、政策资金监管组、督查考核组、宣传报道组,各司其职,围绕扶贫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同时,各村依据实际情

况,因地制宜,按照时间节点,依次划分任务,具体到时间、到人、到单位。

上一篇:11月17日市国资委紧急视频会议材料下一篇:读阿甘正传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