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德勤能绩述职报告

2024-06-04

中学教师德勤能绩述职报告(共3篇)

中学教师德勤能绩述职报告 篇1

一学期来,本人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关心学生,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不迟到不早退,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教育方法,全力投身新课程改革,并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遵守师德方面。

教师的光荣源自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精髓,也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总开关。按照学校“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的号召,我把教师职业理解为“示范”和“关怀”四个字,并在工作中实践着。从主动维护校园卫生、关闭长明灯、长流水做起,自觉践行德育要求,为学生做出榜样,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干好每一项本职工作;无论是聪明漂亮的学生还是资质一般的学生,都能尽心尽力,耐心施教,认真负责。初二3班的赵天宝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记不住单词,我让他每天放学后来找我背单词,进行专门辅导,他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像他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但我相信,他们也会和其他同学一样,收获阳光,享受均等的教育。

二、能力素质方面。

一年来,我把提高教学技能和管理技能这两个能力作为工作的核心目标,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提高备课水平。围绕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搜集选择贴近目标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和课堂活动,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把设计的课件和同事一起交流,征求意见,不断完善;二是把暑期教师培训中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课堂中,反复捉摸思考、并向同事交流请教,个人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提高;三是虚心向同事学习。通过听取高年级、同级以及外校老师的讲课,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技巧,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和浸入式课题组的同事一同到外校听公开课、参加研讨交流,既开阔了视野,又积累了经验,能力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出勤履职方面。

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从未发生过迟到、早退、缺勤等现象。能够充分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来备课、批改作业,在遵守考勤制度方面,自信是合格的。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所带班级英语成绩进步不够明显、个别学生对英语兴趣有所淡化、出现信心不足的现象。工作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思路,但是创新还不够。比如习题课、复习课的模式较为传统。另外,一些教学活动由于课时紧张等方面的原因未能付诸实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归结为一句,还是自己努力不够、经验不足、水平不高。

在明年,要本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态度,继续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思想进步的教师、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不断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

 

中学教师德勤能绩述职报告 篇2

一、调查统计

1.对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认识

2.影响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3. 农村英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

4.对现阶段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看法

5.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达到的效果

6.相对合理的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宜州市回收的12份问卷)

二、调查分析与结论

1.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太少

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对继续教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100%的教师愿意参加继续教育, 但能参加的不过半数。究其原因, 主要是:

(1)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 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根据近年教育评估的情况看, 一些县区多年来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很难到位, 少数地方政府还挪用培训费用, 甚至将培训经费负担转嫁给教师本人。在农村地区, 不同学校的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也很不均衡。特别是很难获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有位英语老师在座谈会上诉苦:一次在河池地区大化县城开展英语教研活动, 某校指派两人参加, 另有位教师通过市教育局教研室争取了一个名额, 于是三人高高兴兴前往参加活动。但回来报销时, 校长以活动经费困难为由拒绝给该老师报销。该老师只好自掏腰包 (400多元) 。不仅如此, 就连最受农村教师欢迎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宜州市已经开展了2年时间, 教师们望穿秋水, 目前还没轮到我校一次, 真可谓“杯水车薪”、“春风不渡玉门关”呀。

(2) 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很低, 福利几乎为零, 很难承受继续教育的费用。例如, 有位参加工作已14年的教师, 月工资总额是1665.3元, 扣除教育附加费16.65元、防洪保安费5元、住房公积金81元、失业保险11.8元、养老保险22元, 摊派征订报刊费320元, 当月实际领到的工资是1208.85元;若算养老养小生活费用500~600元、通讯费用100元, 还有末固定的人情往来, 一个月下来, 所能自由支配的不过300元左右。要花这点血汗钱去参加继续教育, 老师们情愿吗?!

(3) 工作、学习矛盾突出, 许多教师没时间参加。广大农村学校英语专业教师尤为紧缺, 不少的英语教师还是中文或数学等专业“改行”担任的, 绝大多数英语教师超负荷工作, 很少有合适的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

2. 现有继续教育模式没能适应农村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

调查中有85.5%的农村英语教师认为现有的继续教育模式不符合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和农村学生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

(1) 当前的各级继续教育活动还是集中在县城或市里举行, 多面向城里的学校和师生, 城市化倾向明显。而农村学校占了学校总数的70%左右, 因此说, 我们现在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只作了约30%, 还有广大的农村学校急待大家去关注!就连能参加人数最多的继续教育方式之一———校本教育教学研究也多数是走过场, 有待于规范和指导。

(2) 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农村实际脱节, 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现有的继续教育方式无外乎是参加各级研讨会、培训班、参加或观摩各种教学比赛、参加校本教育教学研究、参加学历提升或第二学历学习、参加“送教下乡”等活动。而笔者和座谈的教师们都有共同的感受:很多研讨会培训班或各种观摩会比赛活动, 不是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回答、课堂顺顺当当地结束, 就是接二连三的专家学者们在台上评课说教, 公说公的理, 婆说婆的理。广大农村教师可是“乡巴佬”进城, 在赞叹那些教师表演多精彩、城里孩子头脑多聪明、专家学者学问多渊博之余, 再想想乡下的学校乡下的学生, 我们有哪样能及呢?在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下, 这种模式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不能体现出为广大农村学校发展服务和为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服务的应用特征。

(3) 学用脱节, 学而难以致用。在继续教育过程中, 一方面专家学者们头头是道传授着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云云, 另一方面广大教师们实际面对的又是应试考试制度。很多时候, 教师们只有“望洋兴叹”:专家学者们要是能带着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理念到广大乡村学校去实践三五年, 抓出个“实效”给大家观摩学习该多好呀!

3. 现有继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 继续教育工作也不停地推进, 然而与之相配合的评价制度与方法不够完善。如果抛开期末考试任务和中考、高考指标, 真正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 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但实际上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讲不可能忽视“双基”。目前考试和新课程不相配套的现状令家长对中考和高考担忧, 也使得教师处于一种两难的“迷茫”境地。虽然国家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都有相关的“文件通知”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培训点、参加培训教师及其所在学校、行政部门的责、权、利不到位, 加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取向给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三、思考与建议

1. 以农村学校为阵地, 走城乡帮扶之路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英语师资相当薄弱, 因此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应两手抓:一手抓实“基础”, 一手抓好“提高”, 以农村师生为中心, 以县市管理为主, 分区实施操作。同时县城学校、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结对扶持, 使农村教师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学习机会等等, 不断做好帮扶提高工作。多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即由各农村学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 县市教育局分类整理后, 组织县市内外优秀教师或学者专家到乡村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 以解决“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 国家对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教育方面, 我们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要是能实施“农村大开发”战略, 那该是一项民心工程, 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才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2. 改进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力求多元化与针对性

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由农村学校一线英语教师针对实际需求出谋划策, 努力做到“新”和“活”,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把研讨、观摩、辅导、交流、实践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区域内全体英语教师互动的大“舞台”, 达到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效果, 促进农村学校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的目标。

3.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制度, 确保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由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农村教师、学生或家长及专家学者组成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小组, 少点官腔, 少点专家学者调, 以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师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 让事实说话, 逐步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保障和推动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制定新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登记办法。将每位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 按培训类别和等级, 折合成继续教育学分, 记录到《教师继续教育手册》。继续教育学分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挂钩。

4. 建立合理的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继续教育投资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社会、受教育者个人都应该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来说, 政府、学校和个人要按5∶3∶2的比例进行分担, 形成“三管齐下”的经费投入机制。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由县财政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2.5%的比例在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安排, 按城市教育附加的10%比例列支”的规定, 采取硬性措施, 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财政预算, 严格落实, 设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专用账户, 确保资金到位, 专款专用

5. 切实减轻农村中学教师的负担

中学教师德勤能绩述职报告 篇3

一、调查背景

我校正在开展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下的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 为了能够较准确地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制定了本次调查问卷表。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问卷一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统计卷, 主要调查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应用和信息化资源建设。问卷二是教师卷, 也是这次调查的重点。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环境的适应程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协作、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软硬件存在的问题。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共35名教师 (教师平均年龄为37岁) , 绝大多数教师积极地参与问卷调查, 认真地答题, 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表现出了良好的教研素养。

四、调查结果分析

1. 学与教内容的清晰呈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 并蓬勃发展。对问题“你觉得使用PPT课件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调查时, 94%的教师回答“是”, 6%的教师回答“否”。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运用PPT课件能够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 其图文并茂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少数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甚至对PPT这一课件媒体技术还缺少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教好课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 运用新的教学工具, 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在对问题“如果你认为PPT课件未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原因方面:A.教师不知道如何制作优质的PPT课件B.教师没有时间制作PPT课件C.学生不喜欢老师用PPT课件D.PPT课件不适合该学科教学E.PPT课件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F.其他”分析中, 每项获得的比例依次是:51%、31%、9%、7%、7%、46%。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不是否定PPT课件的教学效果, 而是不会或没有时间制作优质课件。这就要求学校或教育管理单位加强对教师新型教学技术能力的指导和培训, 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PPT课件的制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教育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在问题“学生如何把自己 (或小组) 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A.口头表达B.使用黑板板书C.使用投影 (或液晶电视) 显示数字设备的内容D.使用实物投影机E.其他”的回答中, 百分比依次是89%、51%、17%、3%、23%。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以学生的口头表述和使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的, 也有少数是以实物投影机的形式展示出来的, 由此表明教师们尚且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班级环境的可管理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 以网络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怎样创设良好的环境, 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为此, 我们在这次问卷中设置了一些班级环境管理问题。 (1) 现在我校的班级座位都是秧苗式的, 我们是这样设问的“你认为这种座位布局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老师的回答情况如图1。

通过老师的回答可知, 大部分老师比较赞同目前的秧苗式布局。在访谈中, 很多老师认为这种布局具有可控性。从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看出, 部分老师认为秧苗式的布局有它自身的缺点, 比如对学生的小组交流不利。特别在现阶段的网络环境下, 需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 更需要改变传统的座位布局, 他们提议是采用矩形的布局方式。当然, 也有部分教师建议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布局方式。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这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心理不一定能很快适应这种频繁的变动。 (2) 随着标准化学校的建设, 我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设备, 主要包括滑动式黑板、投影仪、控制台。在关于“控制台在教室中的位置”问题的调查中, 11%的老师认为不合理, 影响了教师的活动;6%的老师认为外围接口使用不便;23%的老师认为控制台造成使用鼠标或键盘不便;66%的老师认为没问题。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出, 大部分老师对控制台的设置还是满意的, 但老师提出来的外围接口、键盘使用不便、控制台的高度影响学生的视线等, 我们认为很中肯, 但有改进的空间。 (3) 黑板、电子白板是师生互动最主要的工具。这次调查中, “您在授课时, 电子白板和黑板的位置符合您对这些设备的交替使用吗”经调查分析, 大部分老师还是比较适应这种滑动式的黑板。通过访谈, 老师也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 左边的前两排学生视线受反光影响, 有时看不清楚;另外, 老师来回走动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及学校硬件设备的改善, 老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用何种手段分发和收集教学材料?”老师的回答如下表。

通过表1可以看出, 老师对相关资源的收集与分发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纸质材料和U盘, 对电子邮件及教学网站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疏。由此我们认为, 作为新时期的老师, 不断加强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十分必要, 熟练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分享全国各地的优秀资源, 为老师的备课提供有益的素材。同时, 教师掌握了这些手段, 在平时教学中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资源可获取性。

校园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 如果没有丰富的、有效的资源作支撑, 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无源之水。可见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回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否容易获得相关学习资源”时, 有37%的教师回答“是”, 63%的教师回答“否”。对“学校是否建立了您所教学科的资源网站”的回答是100%的“否”。

这组数据表明,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 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 供教师使用的较多。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较多, 交流的较少, 共享性较差。学校要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教师要更新观念, 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升自学能力, 加强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今后我校网站资源建设的建议。 (1) 对学生进行引导,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 (2) 加快硬件建设, 完善相关硬件设备。 (3) 了解师生要求, 建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库。 (4) 建立区域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在校际之间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互补和共享。

4. 课堂交互及其技术支持。

教师们在上课过程中会有必要的与学生互动的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引发的互动手段主要有提问、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表演、复述、角色互换等, 在调查问卷中显示的结果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最多, 占97%;其次是提问, 占94%;再其次是同桌讨论, 占91%。这个结果说明, 小组讨论成为目前课堂互动的最常用方式。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比较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基本上能保证全班同学的参与互动。对于“课堂上学生如何及时把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的问题, 54%的教师回答是使用黑板, 29%的教师是通过投影或电子白板, 6%的教师是使用课堂交互式软件。这个结果表明,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为有效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也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然而, 也有6%的教师认为不能及时汇报。这个现象表明, 部分老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的意义认识不足, 或未能通过合理途径去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用的互动策略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理分组、促进讨论;及时恰当的评价等。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正优化着这些互动策略, 成为教师设计教学的好帮手。同时, 也必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5. 对环境感知的诉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课题环境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在回答“是否有必要利用设备自动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时, 77%的教师表示“有必要”, 23%的教师表示“没必要”。在回答对“是否有必要利用设备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时, 71%的教师表示“有必要”, 26%的教师表示“没必要”。两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能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环境, 但从侧面也反映出部分学科教师对当前信息技术下的课堂环境认识肤浅, 说明教师今后要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的研究。

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10项个性品质:同情心、仪表、谈吐、诚恳、乐观、热心、好学、活力、公正、严谨, 它是对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我们从4个方面分析教学行为:A.教学语言的运用;B.教学内容的安排;C.教学活动的组织;D.教学时间的控制;E.其他, 掌握的比例依次为:74%, 83%, 94%, 77%, 66%, 14%。说明在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 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着眼点发生了变化, 课堂教学正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线路上向信息技术空间转型,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指学习的外显反应, 如回答问题、做练习、听讲、学生提问、做实验、做笔记、小组讨论等, 也包括学习的思维、学习的问题解决和学习的态度。它是学习者的思想、情感、情绪、动机、能力及运作程序的具体行为表现, 是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的学习活动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同时, 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透射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 并能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表3是“学习行为从哪些方面分析”的调查列表:A.认真听讲的时间;B.参与活动的时间;C.自主学习的时间;D.开小差的时间;E.其他。

统计发现, 较高的百分比显示多数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 他们通过控制一定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 并且给予足够的活动训练与强化, 来改变、巩固学习者的某些课堂学习行为。C项80%的比例充分说明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课题组有效深入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的突破口之一。因此, 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思考与建议

由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 我校信息技术的整体建设与教育先进学校相比, 在硬件、软件、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但利用信息技术生成课堂的基本条件已初步具备。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总体状况较差, 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较大,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使用媒体的积极性。 (2) 教学软件严重匮乏。 (3) 媒体使用没完全普及。 (4) 少数学科教师开展媒体教学的能力不足,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 难以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 (5) 少数学科教师不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不能与学生产生良性的互动从而创造有效课堂, 应用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目前现状, 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 转变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用媒体, 而且包含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来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 通过媒体的合理运用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其中思想意识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实际, 结合新课程教学需要, 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技术研究, 特别是在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等方面, 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2. 因地制宜继续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 在目前情况下除了力争建设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外, 还要继续加强经济实用的常规教学媒体的建设, 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学媒体的数量, 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 还要注重完善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换代, 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3.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软件建设的力度, 提高软件制作水平。

教学软件已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充分重视教学软件建设。同时, 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需要, 制作教学软件,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成立开发组, 让教师和专业人员一起进行软件研发, 以此促进电化教学的开展。

4.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质。

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可靠保证,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应该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使学校现有的教育技术设备都能被有效地使用起来, 学校必须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

5. 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生成课堂教学。

要不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此课题将从研究教师“教”的教学模式, 转向以信息技术为平台, 加强教师之间的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 立足于信息技术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高效地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已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焦点, 也是我们课题组当前研究的方向。

摘要:我校信息技术的整体建设与教育先进学校相比, 在硬件、软件、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加大软件建设的力度, 提高软件制作水平;加大教科研力度,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转变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上一篇:职业培训师教学方法下一篇:我推荐的一本好书: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