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师

2024-09-13

中学地理教师(共12篇)

中学地理教师 篇1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基础教育战线按部就班地全面铺开, 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实效和地理教学质量。研究组为了了解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组织了本次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保定市区以及所辖县中学的地理教师, 研究组利用所教毕业班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机会, 请学生协助发放和收回问卷,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较高。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保定市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2.分析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3.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策略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 收回58份, 有效问卷56份, 有效率约为93%。由于样品的选择是随机的, 故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访谈法: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本调查对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 内容主要是有关地理教师的现状、观念和期望。

三、调查内容

课题组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调查问卷, 问卷以封闭式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是地理教师的专业结构, 分为五个主项: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 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 每项又分为若干子项。研究组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先期进行了小样本的预测, 最后才进行实测。

四、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结构调查的结果分析

地理教师专业结构调查的每个子项按程度高低分四个等级。X表示调查对象应属于的等级, X=1表示很好, X=2表示好, X=3表示一般, X=4表示差。各等级的数值均用百分数表示。

1.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的综合评价

分析表1中的十九项内容可知, X=1, X=2两项的百分数之和低于60%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地理科学发展史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地理学科新技术、地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有教育理论新发展、地理课程论、教育心理学、地理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地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有人文类学科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新兴学科类知识。表明其知识深度和广度非常欠缺, 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地理学科知识过剩或过专或奇缺;相关学科知识过窄过陈, 缺乏人文科学基础, 即重专业轻基础。结论:目前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未达到趋于合理状态。

2.地理教师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比较表2中的十九项指标可知, X=1, X=2两项之和低于60%的包括地理教学能力—动手能力教学基本功、地理教育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德育美育以及地理观念渗透能力、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表明地理教师的基本功欠扎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拓展教育资源、改革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都有待提高;地理教师的教研能力非常欠缺, 对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重视不够, 没有个性化观点, 地理教师的思维固化, 很难突破自身的思维框架。

3.调查结论

尽管本研究调查样本不大, 但是通过“管中窥豹”式的问卷调查, 还是可以得到目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概貌性的把握:目前, 作为专业人员的中学地理教师, 其专业发展水平是中等略偏上, 远未达到较合理状态。地理教师仍然在承担着“教书匠”的角色。让不具备专业素质的地理教师来承担新课程改革的重任, 来执行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目标的新课程, 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知——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徐雪琴等.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调查研究.新课程研究, 2008 (12) .

[2]陈红文.中学地理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池州师专学报, 2007 (3) .

中学地理教师 篇2

自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我获得中学二级教师的任职资格以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员义务职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勇于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誉被评为我中心校的“师表标兵”。

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并把各种教育理论、文化知识运用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了教师角色,找准了教师定位,促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我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紧随时代教育发展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思品教学实践中,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学习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每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指导学生的学法,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反复备课,对每节课都做认真的反馈、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不够完善。据新课程标准还有距离,必须通过 实践不断完善。为此,我在吸取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在合作学习,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综合教育等方法进行研究实验,使地理课教学更贴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素质的综合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继承完善深化发展了地理同步系列教学法,使原有的教学成果在新课程标准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由教师主角向学生主体的转化。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强化了教育的实效性,这一转变过程及课堂教育效果受到中心校及教研室领导的称赞和肯定。我的地理课教学在全中心校得到推广、带动了地理教学上档次重实效、出效果。

同时,我担任教科研工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科研工作中,我坚持与教师们同研究,同进步,自己挤时间,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上示范课、研究课,与教师们一起依据本地实践确立专题,进行相互研讨交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尽快适应新课程要求,由于措施得力,使全校教师迅速成长,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深受中心校领导们的称赞,我也积极积累经验,撰写论文。论文《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发表在《神州》教学版中。

任职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做到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持鼓励为主、教育为主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善于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找出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学困生和后进生,我更是特别关爱,热情鼓励,耐心辅导,使其学有所获,得到发展。并教育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关爱,奋发上进,溶入到集体之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所带过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和谐、有生气,整体素质提高的快,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我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奖,深受学生、家长、学校信赖,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之,任职以来,本人严格履行中级教师职责,坚持出全勤,不辞辛苦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做到了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篇3

日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我国基础教育战线按部就班地全面铺开,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实效和地理教学质量。研究组为了了解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组织了本次调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保定市区以及所辖县中学的地理教师,研究组利用所教毕业班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机会,请学生协助发放和收回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较高。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保定市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

2分析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3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策略

二、调查方法

1问卷法: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收回58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约为93%。由于样品的选择是随机的,故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访谈法: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本调查对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主要是有关地理教师的现状、观念和期望。

三、调查内容

课题组参考有关资料制定了调查问卷,问卷以封闭式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是地理教师的专业结构,分为五个主项: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每项又分为若干子项。研究组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先期进行了小样本的预测,最后才进行实测。

四、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结构调查的结果分析

地理教师专业结构调查的每个子项按程度高低分四个等级。x表示调查对象应属于的等级,X=I表示很好,X=2表示好,X=3表示一般,X=4表示差。各等级的数值均用百分数表示。

1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的综合评价

分析表1中的十九项内容可知,X=1,X=2两项的百分数之和低于60%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地理科学发展史知识、人文地理知识、地理学科新技术、地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有教育理论新发展、地理课程论、教育心理学、地理教育评价理论方法、地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有人文类学科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新兴学科类知识。表明其知识深度和广度非常欠缺,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地理学科知识过剩或过专或奇缺;相关学科知识过窄过陈,缺乏人文科学基础,即重专业轻基础。结论:目前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未达到趋于合理状态。

2地理教师专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比较表2中的十九项指标可知,X=1,X=2两项之和低于60%的包括地理教学能力一动手能力教学基本功、地理教育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德育美育以及地理观念渗透能力、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表明地理教师的基本功欠扎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拓展教育资源、改革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都有待提高;地理教师的教研能力非常欠缺,对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重视不够,没有个性化观点,地理教师的思维固化,很难突破自身的思维框架。

3调查结论

尽管本研究调查样本不大,但是通过“管中窥豹”式的问卷调查,还是可以得到目前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概貌性的把握:目前,作为专业人员的中学地理教师,其专业发展水平是中等略偏上,远未达到较合理状态。地理教师仍然在承担着“教书匠”的角色。让不具备专业素质的地理教师来承担新课程改革的重任,来执行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为目标的新课程,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知——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徐雪琴等,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调查研究,新课程研究,2008(12)

[2]陈红文_中学地理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池州师专学报,2007(3)

中学地理教师 篇4

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 而且情绪调节不仅只针对具有强烈感受和过高生理唤醒的情绪, 较低强度的、需要增强的情绪也需要调节。教师课堂情绪调节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正面情绪, 以降低、消除和预防不利于师生教学活动的负面情绪,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过程。

二、影响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的因素

影响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 教师因素。

教师个性、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心理素质、对情绪调节能力的认知度、临场应变、对教材的熟练程度、对教学大纲的把握、自我控制能力、观察力、教学经验、自信心、气质类型、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感染力、健康状况、工作生活压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合理选择与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等等。

2. 学生因素。

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情况、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反馈能力、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纪律性、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反应、师生之间的情感等等。

3. 教学因素。

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教材的难易程度、课程的内容容量等等。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师的责任心。责任心应当属于教师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通常是由言语、表情和行为举止表现出来, 这样教师的言语表达就成为课堂情绪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具备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精神。另外, 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教师教学经验, 师生之间的情感, 学生的情绪反应,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纪律性, 教师的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情绪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三、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教学策略

1. 教学的评价指标。

学生的情绪反应Spielberger和St arr教授对于学生的课堂情绪反应主要包括好奇和焦虑两个维度, 二者在性质和过程上是相反的两个部分, 二者相互作用, 互为补充, 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结合目前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有关教师课堂教学情绪的研究文献资料, 愉快与兴趣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者之间也存在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调节效果的评价指标可以界定为好奇、焦虑、愉快和兴趣四个维度。

2. 教学的设计。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调节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发挥教师的情感动力性作用, 强化学生情绪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课堂情绪调节目标。对于这一过程的实施,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师特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这些影响教师课堂情绪的因素。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唤醒水平、认知评价和人格特征这三个方面的特点, 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来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情感。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往往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 设定教学目标, 来完成导入阶段的学习。之后, 教师根据单元、学期或学年教学目标的制定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并指导答疑, 让中学生体验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艰苦和乐趣。学生的情绪反应主要包括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三项指标, 并且这些因素一直贯串于整个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 培养学生形成好学、乐学的积极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品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这一课堂情绪调节教学设计流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学生的情绪反应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互为补充, 师生互动的过程。

3. 中学地理教师情绪调节操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表现, 实施的方法与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地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 灵活地对课堂教学的情绪调节策略加以选择, 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 以此来调整他们的学习心态, 产生对地理文化知识的不懈追求。

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情绪调节应当说是当前教师教学技能中的一项必备素质, 但是,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 这依然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从实践的角度来加以考证。

摘要:地理课程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 从目前的研究领域来看, 关于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情绪调节教学策略的研究尚属科研领域的空白。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教师课堂情绪的因素,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教学策略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情绪调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地理教师晋级述职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廖光庆,男,1977年3月出生,1999年6月毕业于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同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参加了函授学习,并于2005年取得湖南师范大学函授本科学历。1999年7月至今,一直在许家坊中学任教,许家坊乡属于边远的山区农村,交通条件差,经济落后,而我却在这里工作了14个年头,还将继续工作下去。自2002年7月获得中学数学二级教师资格,至今任中二已满10年,任现职期间考核都是称职,在德、能、勤、绩方面成绩比较突出。根据职务晋升条件,我符合申报中学一级教师条件。以下是我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工作述职。

二、申报理由

(一)思想品德

本人热爱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坚持教书育人,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上服从学校的安排,任劳任怨。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在中学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最高奖项为国家一等奖,在慈利县中学举行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三等奖,还获得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教学能力及成果

我比较注重抓主干知识的学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其次,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对优生,我鼓励他们在老师指导下独立钻研,充分展现他们的优势。2010年会考我任教的116班地理平均分为84.72,比学校平均分82.39高

2.33,居全县第9名,2011年会考我任教的120班地理平均分为85.4,比学校平均分高3.5,居全县第7名,2012年会考我任教的123班125班的地理平均分为80.47,居全县12名。

(二)教育能力及成果

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认为要塑造一个人,特别是初中生,首先要端正思想。学习成绩有高有低很正常,但是思想不能落后。也就是俗话说的“成才先成人”。然后就是集体主义问题,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团队合作很重要。当然现在具体来说就是班风问题。个人思想问题会影响班风,班风好会促进个人的快速发展,当然班风不好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例如2005--2008学我所带的110班,从见到他们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强化我的这些观点,结果这个班六次获得“优秀班集体”。“优秀班集体”可是考虑了诸多因素,并且用比较科学的量化方式评选出来。在重视集体效益的同时,我也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经常私下找他们聊,像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使他们的成绩有更快速度的提高。

(四)培养青年教师情况及效果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由于我长期从事地理教学工作,所以,我对地理的重点、难点都比较熟悉,我校的鲁登波老师和付玉波老师由于第一次接手地理教学,所以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地理中的知识点,教他们如何突破难点,在我的帮助下都迅速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成绩。

(五)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在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各项继续教育培训,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其中有2011年举行的国培计划,由于自己的认真学习,努力的付出终于迎来了回报,不仅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征订中,我的多篇资源获得了优质资源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论坛,及师德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中学地理教师 篇6

摘要:本文在深入剖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背景与功能、能力结构与特征基础上,提出坚持“四个导向”,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核心能力;地理教师;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在2020年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规划纲要的保障措施第一条,提出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为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实现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措施的落实,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个部分组成。提出了4条基本理念。在基本内容中,设计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61条基本要求”。“标准”建构了道德坐标、专业知识坐标、专业能力坐标,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说明了“标准”在培养、准入、培训、考核四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探析“标准”颁布的背景,理解“标准”的意义与功能,解读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研究其内涵及其深刻意蕴,遵循“标准”指向,践行“标准”要求,对于提升地理教师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深刻领悟“标准”的背景与功能

当今世界,谁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就等于拥有了综合国力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快速发展,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地位的不断凸显,国家影响的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在促进国家社会发展、强国兴国进程中的功能、担当也在不断突出。

“规划纲要”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宏大目标规划中,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了教育在国家前进中的历史功能,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列入“规划纲要”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的首位。无疑,“标准”的背景是为全面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而制定,“标准”不仅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新阶段,而且建构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坐标,建立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显然,领悟“标准”的背景与功能,能指导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1.“标准”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新阶段

“标准”是我国建国60多年来颁布的第一个教师发展的专业标准。“规划纲要”将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与教师发展紧密联系,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和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了新阶段。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是一种集合概念。“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宏大目标,它表明国家重视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并要求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在开发规模、开发结构和开发质量居于世界领先位置;它还表明要充分发挥每个公民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其重心是人口资源质量的飞跃。发展教育是提升人口资源质量的基本途径。“标准”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新阶段,为保障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基本前提。

2.“标准”建构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新坐标

在满足对教师队伍的量的需求基础上,如何保证入职教师的专业质量,则需要科学的工具来引导、衡量和培训。2008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教育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巴里宣言》明确提出: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战略性途径。

我国的“标准”按照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满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从“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定义了中学教师专业的“基本理念”,阐明了教师工作的基本取向、职业规范、实践特点和发展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

“标准”按照高素质教师特定的队伍建设要求,建构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新坐标。它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标准”阐明要把对待“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作为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职业规范内涵;“标准”提出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和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六大能力。

3.“标准”建立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教师教育的实践表明,再好的思想理念、再好的政策制定均需要强化落实。提高“标准”实践的执行力,不仅是“标准”的期待,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标准”指出: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标准”不仅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新阶段,建构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坐标,而且为“标准”落实制定了可操作的政策、路径和方法,建立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二、深度解读“标准”的能力结构与特征

能力是什么?一般认为,能力就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人们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工作是有目标、有任务内容、有工作结果的工作,是需要以能力为过程的工作。“能力为重”是中学教师专业理念的基本组成,也是中学教师工作的实践特征。“标准”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领域能力是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从中学教师的教学环境、教学特点、工作流程以及教师本身的发展看,“标准”设计的教师专业能力领域客观地体现:具有能力结构完整、体现关键性,能力内涵清晰、体现实践性,能力过程鲜活、体现发展性等特征。

1.能力结构完整,体现关键性

教师的能力总是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联系。“标准”提出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教师“六大能力”,这些能力均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反映或具有的,在结构上完整,是基本能力,缺一不可,体现了关键性。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各个要素的系统安排和规划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师教学的工作方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实施是以教学设计为基本依据,在课堂(外)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是教学内容为凭借,以方法媒体为手段,是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

班级教学是学校教育组织和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

教育教学离不开评价。教育教学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观或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广泛搜集评价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为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开展教育教学评价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而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判断,同时,也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

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密不可分,离开了沟通与合作,教学难以顺利进行。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发展与变化的学生,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反思与发展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反思发展是专业成长最基本的路径。

2.能力内涵清晰,体现实践性

“标准”对“六大能力”的内涵做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实践性,如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又如,教学实施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再如,教育教学评价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标准”的这些基本要求,不仅为教师能力培养及培训提供了基本要求和操作方式,而且为准入和考核提供了指导。

3.能力过程鲜活,体现发展性

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有生命而鲜活的。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个教室”。这是因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特别是学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基本能力也在发展变化。如果细心考察,就会发现“今天的教师”与“昨天的教师”相比会有许多进步。

认识教师能力过程鲜活,不仅有助于认识教师能力的基本特性,而且,更需要理解促进教师能力所体现的发展性,在教师能力发展上给予更多的促进与激励。

三、深入探索地理教师核心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

在广义上讲,中学地理教师既包括在中学地理教学一线的教师,还包括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教育)的师范生,因为他们是即将走进队伍的生力军。进入“标准”时代,深入探索地理教师核心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具有普遍价值。这里主要就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教育)的地理师范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展开讨论,在遵循“标准”,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践行。

1.坚持“标准”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坚持“标准”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就是要实现课程体系与“标准”指向无缝对接,借助课程体系的中介实现专业标准和教师教学行为之间建立联系。毋容置疑,近些年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教育)课程一直处在改革发展之中,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拉动下,学科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变革。本科课程体系中设置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等课程与实施,不仅为培养地理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从现状看,“标准”颁布以来的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与“标准”要求有较大距离,仍需要改革发展。其思路:一是课程设置应至少要实现“标准”“基本内容”的全覆盖,没有空白;二是可将“基本内容”涉及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61条基本要求”细化研究,明确分工,尤其要实现公共性(通识性)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地理科学(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的完整衔接,实现课程体系改革(设置)与“标准”提升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与“标准”建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新坐标相适应,与“标准”建立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相适应。

2.坚持“学科”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坚持“学科”导向,改革课程内容,就是指遵循“标准”推进课程内容改革的过程中,新的课程内容应该是经过遴选的必备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学科的教学知识,要特别注意帮助地理师范生能深刻理解地理学科的整体特性,理解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内容要能积极关注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能力发展的新要求,为师范生能适应和胜任要担当的教师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教育部正在主持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组专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拟从“可持续发展、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界定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这一取向值得注意。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地理教师具备相对应的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应积极探索在地理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实施,如何将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接,转换成为能够胜任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

3.坚持“能力”导向,改革课程实施

坚持“学科”导向,改革课程实施,就是指遵循“标准”推进课程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实践教学,体现“能力”本位,尤其是在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的课程实施中,把引导师范生如何“做”及其理解“做”意义的学习置于突出位置。例如,教学方法“讲授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以往,教师更多的是介绍、说明和解释“讲授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本身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主要是帮助师范生“理解”“讲授法”。如果将这一过程改变为:要求师范生选择高(初)中地理教材中一个教学因子或地理知识点,设计一段讲解(授)词,进行讲解(授),并说明讲授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这样,能帮助师范生变“倾听”为“实做”,在实践中提升运用“讲授法”的教学能力,克服其局限性,并能注意把讲授法的运用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又如,学习“如何选择教学方法”这一内容时,以往,教师更多的是介绍、说明和解释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教学环境和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因素。如果将这一过程改变为:提供一个初、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或观摩一个地理教学片断的教学录像,要求师范生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性进行讨论评价,或者要求选择高(初)中地理教材中一个教学因子或地理知识点,设计其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等。这样,能帮助师范生变“倾听”为“思考”和“实做”,在实践中提升设计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4.坚持“育人”导向,改革课程评价

坚持“育人”导向,改革课程评价,就是指遵循“标准”,在推进课程评价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引导、帮助师范生能深刻理解地理教师的职业,切实认同当好地理教师“应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作为行为示范与职业取向,作为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取向。

当今社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术的研究者、而且还是文化的先行者、德育的教化者、未来社会的塑造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体现国家意志的全球竞争时代,教师已成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中学地理教师 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自我评价,教师专业化,课堂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由此看出,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最能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等也兴起反思性教育思潮,主张教师既是教学行为的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之一。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成长。

一、目前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上级领导、同行对教师的评价,以他评为主,自我评价的主动性还没有普及,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侧重他人评价,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1)机会有限。正常情况下,每学期地理教研组会组织听课、评课。受时间限制,每学期教研组组织2次~3次活动,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机会有限,况且这些机会多给予三年内新上岗的教师。还有一种是各级各类“名师”展示课,这些课多设在市区中学或重点中学,参与听课、评课的地理教师有限。许多教师难得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交流课,接受同行、领导、专家对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机会很少。开展各级各类公开课的教师基本都是做足准备,一遍又一遍修改教学设计、编制教学课件,真正上课时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有时评课教师因某种顾虑,也会隐瞒一些问题。而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无任何顾虑,也不受时间限制,显然这种评价对地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有促进意义。

(2)过分注重评比。大部分地理教师害怕公开课,其中过分注重评比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核、上级部门调研、评课选优,此类评价侧重对地理教师进行考核或鉴定,其结果与教师的奖惩、晋升、聘用紧密联系。这种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从地理教师长期发展来看其影响力是非常短暂的。由于评价的甄别性,常常将教师区分成不同的水平,水平高的教师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水平较低的教师则会失去发展机会,导致越来越差,教学热情也逐渐降低。这样的评价经常给地理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忧虑和厌烦,甚至会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鉴定。

(3)缺乏针对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难度、教师个人因素等。有时专家教师的评价只会根据一贯的标准、自己的个人经验,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使评价具有片面性,导致不能让授课教师信服。某校曾开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公开课,在学习交通运输网时,展示“中国公路运输网”和“中国铁路运输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运输网分布的特点及原因。课后,有的评课教师认为应该把几条重要的铁路线介绍给学生。但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堂进度,再补充这些内容必然会影响下一个内容的学习,况且接下来的内容才是本节课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评课教师评课时会侧重自己的个人经验,缺乏针对性。

二、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意义

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能时刻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强调“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因为教师是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对教学的外在情境和内在条件非常了解,清楚所教学生的特点、需求、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知道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中的内心历程。教师的成长不能依靠别人的扶持,而是要坚持自主、不断调控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调整,最终才能得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2)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连续性。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善,应始终贯穿教师生涯。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善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除了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对某项教学技能进行评价时,也可以持续进行以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

(3)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全面性。很多教师重视写教学反思,这是教学评价上的一大进步。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实施的反思,还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准备状况、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自我评价可以从课堂观察,学生的作业、测验,与学生的谈话或问卷调查等方面收集评价信息,使评价的信息和资料较全面、真实、准确、具体。这些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自评相对于他评的优势所在。

(4)使课堂教学评价更有针对性。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针对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等方面。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可对某一节课做全面的评价,也可选择自己薄弱的环节或有兴趣的方面做专题评价。比如,对多媒体使用、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当然,教师选择评价内容时,要遵循地理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自身实际情况。

三、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实施策略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如下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方法。

(1)使用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虽然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比较少见,但平时可见的各种课堂教学评价表较多,有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参考这些评价表,编写符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表,并体现出地理学科特色。例如,正确读图方法的指导、绘图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充分用图表创设情境问题等。教师上课前,可根据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中的项目进行预演,心中明确课上自己的关注点。一节课中,可以每个评价项目都关注,也可以着重关注某几个评价项目。授课后,教师对照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中的项目对教学进行检验,检验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较满意,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该如何改进。如果持之以恒地坚持这种做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取得飞速发展。以下是根据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修改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

(2)单项技能的调控。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应将对一节课的全面评价与对某一教学技能的专题评价相结合。地理教师可就课堂教学的某项技能进行持续性自我评价,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例如,笔者曾因语言表达不够抑扬顿挫,每次上课前都要先对着墙壁练习,每次下课后再立刻检验自己是否有进步,下次需要如何做。又因绘图不美观,每次备课都把课上需做的板图在纸上练习很多遍,以达到最佳效果。长此以往,单项教学技能越来越完善。

(3)多与同行交流。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十分复杂,牵涉的要素很多,受个人理论水平、教学经验、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局限,地理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难免会有盲点:可能是对某种教学方法运用时机不当;可能是对某个教学手段运用欠佳;或者是教学设计需要改进,但教师自己意识不到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多和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在复习“中国地理”时,笔者按部就班地复习了中国地形、中国政区、中国气候、中国人文地理及分区地理,自认为复习得面面俱到,后来与同组教师交流发现人家只用了3幅中国地图就复习完了,不仅加强了对地图的运用,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同行间的交流可以从侧面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除此,还要多请同行听自己的课,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4)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过去很少有老师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不具备课堂评价的能力。但现实告诉我们,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个错误。众所周知,学生虽是知识的接受者,但他们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特别是高中学生已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他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时出乎上课教师或其他听课教师的意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本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原则,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分析地理时事,后来因为高考制度等因素影响,课时一再压缩,渐渐就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可没多久,学生就提出异议,他们普遍认为地理课没有以前有意思了。经过反思,觉得地理时事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大型考试也常常以热点出考题,自己一定要解决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可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水平取得进步的重要阶梯。

(5)勤于自我学习。地理教师平时要勤于阅读教育教学专著,阅读教育类的报刊,间接与名师进行对话,与专家进行交流。要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机会有限、过分注重评比、缺乏针对性等现象,探讨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自我评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连续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从使用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单项技能的调控、多与同行交流、让学生参与评价、勤于自我学习等方面研究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的实施策略。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会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促进作用更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认同、内化,需要教师正确的自我评价作为前提。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应该不间断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以求得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齐国贤.参与教育及其评价的校本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胡晓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中学地理教师 篇8

面对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改变了,是否按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笔者对晋中市部分中学的地理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实施下的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的问卷调查。

本次抽查的对象是晋中市部分中学的地理教师,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98% 。总体说本次问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代表性。被被调调查查对对象象的的自自然然情情况况如如下下。。

二、地理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有53% 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太了解,说明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模糊,甚至不清楚。在教学过程中有44% 的教师偶尔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教学,这说明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新课程理念没有得到贯彻。有47% 的教师偶尔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有21% 的教师从没按新课程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或者认为没必要,只有32% 的教师经常以新课程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可见新课程的贯彻还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对晋中市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素质状况调查,对地理教师素质状况得出以下基本认识: 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掌握肤浅,认识模糊。在思想观念上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结构尚有待完善。

三、适应新课程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的现状。因此,中学地理教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更高的要求,下面从三方面来论述一下这些新的要求。

( 一) 地理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

1. 具有创新的科学理念、热情弘扬坚持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认为创新教育必须打破人们创造的神秘感和无意创造的倾向。所以,创新型地理教师必须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具有宽厚的民主作风,悉心呵护、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萌芽

在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要热情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大胆设想、善于小心求证; 要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思考,对有价值的设想要热情鼓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支持他们进一步思考、创造。

3. 具有宽广的知识容量,多角度处理地理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信息媒体、信息渠道增多,教师不再是帮助学生解惑的唯一渠道。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包括所有学科的知识一定要专,达到“专与博”相统一的、多元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使他们认为老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最好导师。

4. 具有突出的地理教育教学能力

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自我意识等系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与学生进行协调,教法不能总是墨守成规,要有新意,善于运用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二) 地理教师应具备熟练的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地震测报、地理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学生通过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地理知识,获得一定的生活、学习所需的地理技能。

( 三) 地理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地理教师应具备教研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又有了更深入的要求。教师能否对教学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能否用教学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决定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能教好书,而且还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以上只是从三个最主要方面来论述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素质新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素质还应从多方面提高,不断丰富,来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围绕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展开,通过对晋中市教师素质问卷调查,针对地理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了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和新课程对地理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浅析中学地理当中的贸易地理 篇9

1. 贸易地理的重要性

1.1 地理环境是贸易活动的基础, 任何国家及贸易集

团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各地区的空间定位反映出该地区贸易活动的特殊性, 自然、人文、经济这三大环境贸易地理对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 地理环境与贸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各国经济贸易活动都是在世界市场中进行的, 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需要用地理学的理论方法, 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地域分工和地域组合的空间特征, 分析国际贸易活动的区域差异性, 并根据贸易的相关理论深入研究产生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原因及其规律, 关于各国商品和服务活动, 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原因与地理方向, 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等内容。

1.2 贸易地理是边缘学科, 内容涉及广泛。

贸易地理是研究经济贸易布局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研究经济贸易地理基本理论和全面分析、阐述我国及世界生产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 全面反映了世界贸易布局的现状与变化。实质上社会物质生产和商品贸易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包括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及对外贸易各部门在空间上的布局, 它与商业地理接近, 但是又不同于商业地理。商业地理主要是研究商业活动的地理分布, 商业活动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商业活动的空间组织或地域结构规律等商业活动的地域特点。而贸易地理揭示了贸易布局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社会物质生产和商品贸易流通而服务。贸易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贸易布局与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特点, 揭示国内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 为合理规划社会物质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布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从而为社会物质生产和贸易流通服务。

2. 贸易地理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现状

中国的中学地理教育开始于十九世纪末, 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 地理课已成为中学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集人文、经济、自然于一体, 中学生需要一些地理知识的储备也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 地理学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 其价值取向是“自我完善”, 中学地理内容也是在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贸易地理虽属于经济地理的一个分支, 但是却又紧紧地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结合,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可是, 贸易地理在中学地理中有多少?从我们现在四个版本 (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 的教科书内容来看, 贸易地理在中学地理当中是很少的, 有的版本甚至没有。由于教材上没有关于贸易地理的知识, 地理教师经常认为它是不重要的。实际上恰恰相反, 贸易地理有着独特的内容, 它介于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 内容涉及广泛, 能够使中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 也认识人文世界, 通过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相关。但现实是贸易地理的内容教师没有或者很少谈及, 这使中学地理教育的内容不具有完整性, 是让人深思的。

3. 中学地理添加贸易地理的必要性

3.1 从世界的发展来看, 中学地理需要贸易地理。自

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也是一国对外贸易产生、发展的基础。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对各国产业结构、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流向均有显而易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利用、保护能力不断提高, 自然界及自然资源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随之减弱, 因此, 自然环境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作用不是决定性的, 必须运用综合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自然与人文因素相结合的观点来正确分析自然条件与资源对经贸活动发展的作用。

3.2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

中学地理需要贸易地理。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很多方面。总的来说, 贸易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发展国民经济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动力和条件。从表面来看, 对外贸易与地理学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 但是大家都不能否认任何贸易活动都必须落实在一定的地域上, 均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地区的地理分布, 以及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地理学科完成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任务, 即加强国际贸易活动空间表现的研究。

3.3 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

中学地理需要贸易地理。地理是一门空间性很强的学科,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贸易地理属于边缘学科, 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许多问题的挑战, 因而向地理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研究课题, 要求地理学界努力探索, 积极大胆发展和创新, 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在实践中使学科本身得到发展。这就要求中学地理内容不断地前进。

3.4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学地理需要贸易地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中学生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基础。以中学为起点, 让学生提早知道现在世界的贸易环境和地理环境,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力, 使他们文、理有机结合, 及早地为成为贸易地理的人才做准备, 毕竟既精通贸易知识又精通地理知识的人才是我们国家最缺乏的。

3.5 为培养学生的技能, 中学地理需要贸易地理。

中学地理的知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 中学也是技能培养的基础。要培养复合性人才, 就必须让其掌握更多的技能。贸易地理是一门重观察的学科,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观察技能。贸易地理知识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它把贸易与地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 将社会活动和自然条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这就能更有效地引导中学生掌握社会经济活动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外在联系, 培养中学生进行简单分析、综合、对比、推理能力, 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6 为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

紧迫感,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中学地理需要贸易地理。使学生能够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中学地理教育责无旁贷。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 符合时代需要与社会需要, 繁荣我们的地理教育事业, 在中国贸易地理教学中应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愿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建设现当代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要加强国情教育, 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祖国的贸易形势和经济情况, 懂得并理解国家基本国情,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摘要:世界经济不断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贸易地理在此过程中极为重要。本文提出了贸易地理在中学地理教育当中的必要性, 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贸易地理,中学地理教育,重要性,必要性

参考文献

[1]于天福, 杨世连丹.谈加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问题——兼谈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任务[J].丹东师专学报, 1994.1.

[2]鲍玉莲.试论经济地理学科中关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观教育[J].集宁师专学报, 2007.3.

[3]李小建, 李国平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张敦富, 孙久文等.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4.

[5]林玉珠.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初探, 2007.6.

[6]蒋珠燕.国际贸易地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8.

[7]张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地理教育——论地理教育在培养跨世纪人才中的作用[J].玉溪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5.4.

[8]李继术.浅谈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6.

[9]陈尔寿.我国中学人文—经济地理教育的演变[J].人文地理, 1991.4.

中学地理教学探究 篇10

一、趣味导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 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 使课堂一开始便形成活跃而愉快的氛围, 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讲授区 域地理前 , 通过“地理 之最”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例如, 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 先提问: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讲述南极洲时, 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 最高、气温 最低而冰 层最厚导 入 ;用“世界最 大的原料进 口国”作为 日本地理 方面内容 教学的开 端 ;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另外, 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 在观图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 先观察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 、阿尔卑斯 山的美景 、地中海的 迷人风光 等 , 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用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的图片, 引入俄罗斯的学习。

二、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 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 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 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 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含众多知识点, 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 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它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 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地图运用得好, 那么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 培养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 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 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三、在读图中注意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 通过读图发现问题

各种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有所体现, 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并标出了度数, 画出了海岸线, 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如果图中还有农作物的内容, 那么读图时读出这些内容, 能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学习《黄土高原》这课时, 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 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 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对照政区图, 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再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这样, 学生不仅很快归纳出了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的省区, 还掌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的指图回答, 培养了学生阅图和用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 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中学地理教学在生产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 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土壤资源、水热资源、森林资源、天然草场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了解各地自然资源情况, 有利于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措施;讲授各种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原料来源、工业燃料和动力的供给、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产品的分配、各种工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种工业与自然条件的联系等知识, 对学生以后的生产实践是有益的;此外, 讲授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等知识, 对学生将来参加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实践也是有帮助的, 特别是地图、地名知识等, 对学生将来从事通讯、邮电、贸易等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五、地理知识能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地球是人类生存、发展、栖息的唯一处所,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 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环境, 导致各种污染日趋严重, 出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究其原因, 是人们缺乏环境意识, 经济与环境不同步发展。现在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极为关注, 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 明确制定了“谁污染治理”的政策。我们应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做到防患于未然,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项艰巨的任务主要靠地理教育完成。

六、养成用图的习惯

地理课本中有地图, 还有地理图册。学习地理时要经常用图, 养成用图的习惯。熟能生巧, 在读图用图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读图方法, 是很宝贵的。读出图中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 是最基本的读图内容和读图要求。但读图时往往容易被忽视, 应该引起注意。从地图中读地理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 这通过图中的经纬线阅读。从地图中还可以读出海陆位置和地理事象之间的相对位置。读相对位置时, 要利用经纬线判断方向。读经纬度位置时, 一定要读出是东经还是西经, 南纬还是北纬。同样, 要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如我国南极考察长城站位于城市N的东南方向, 而不是西北方向。

摘要:初中地理趣味教学的宗旨, 是通过课堂内外一系列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不爱学地理变为爱学地理, 进而会学地理, 最终达到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地理教师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幸福感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人们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活动,学习幸福感在学生总体幸福感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学习幸福感的程度对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积极开展课堂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意义尤为重要。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但在真正的执行中有很多误区,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师为主导,就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导向,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及时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学生能够实现课堂的自我满足感,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使各类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都能会的成功的喜悦,享受幸福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立足课堂,探索最佳教学途径

1.设计生动的有趣的课堂导语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想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尤为重要,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每节课的创设情境部分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快融入与课堂教学。例如根据课堂的需要,适当的穿插些小故事,相关歌曲,小视频等,学生在享受视觉听觉上的愉悦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幸福教育激励学生,确立人格尊严,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个体的忽视会制约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更会阻断学生幸福之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充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地理课堂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创建让每一个学生锻炼自己、参与活动,加强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幸福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善于激励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用好“皮格马利翁”效应。不要吝啬自己的赏识,用激励的语言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对于课前准备好的,上课精神面貌好,回答问题积极精彩的,书写好的,以至于坐姿好,自主管理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获得奖励的学生会在下一节课堂中表现更优秀,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习性状态,在以后的学习中,动力也会越来越大。在教学中要接纳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时刻是关注他们的,老师对自己是认可的,对自己是赞赏的。这样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4.建立评分机制,激励学生追求上进

分数是检验知识掌握度的客观标准,但过于片面的成绩考核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强压的被动状态,不利于后进生的学习,所以我就在学生的评分模式上下功夫,除了考试成绩外,课堂的表现,作业完成,课外绘图,小制作等给予积分积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起点的赛跑机会,优秀生会再接再厉,后进生也会受到鼓舞,全力以赴,增加学习动力,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四、不断提升地理教师的“三板”技艺

“三板”包含板书、板图、板画,其中板书是每堂课的精华所在,构成了每堂课的知识骨架,有利于学生依靠板书笔记对课本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帮助学生构建课堂教学的逻辑思路;板图是指地理课堂中使用的地理简图,它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从地图中提炼出来,比地图更简洁明了;板画包括自然地理景观画和人文地理景观画等,是一种反映地理景观关系的简画,它更直观形象。“三板”艺术在教学中的魅力无限,教师精湛的绘图技艺让课堂更富有活力、充满生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折服,树立教师威信。让学生感知课堂魅力,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地理教师 篇12

GIS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将其应用于地理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地理教学的要求,是教育应对21世纪挑战的需要,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课程标准中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把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作为必修模块的一部分,而且还设立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选修模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此模块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此外,课程标准还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明确写在了课程目标中。这都要求教师将地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地理教学,尤其是基础地理教学,由于地理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如地理学科涉及人文与自然的各种因素,涉及地球、太阳等天体的运行以及资源整合利用、环境管理等,非常适用于有效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表达地理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如何把地理信息系统灵活地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是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我校是一所国际学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有限,有的学生甚至只有半年左右的汉语基础,对中文教材的理解及教师的中文讲授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理解,会造成学习上的挫败感。因此,在教学上,需要使用更多生动、直观、形象的图像资料来替代抽象的文本信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得出结论,而地理信息系统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因此把地理信息系统融入日常的地理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问题的解决

以下笔者将通过几个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课堂教学的案例来说明是如何研究的。

案例一: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秦淮线

地理的一些现象要么非常宏观,要么时间跨度非常长,教师必须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这样他们才能去做分析并得出结论。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图层叠加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例如中国地理上有一条很重要的界线—秦淮线,它是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又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还是中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中国一条非常重要的自然分界线。那么这条线是怎么得出来的?我们通常会笼统地告诉学生是根据温度、湿度等地带性问题确定的。但实际上用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结论:秦淮线本身不是地图上的一条线,它应该是一个带。可以用各个地理要素去展示这个带的形成,通过把中国积温分布图、年均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图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叠加,秦淮带就产生了;然后再和我们相应的农业类型图进行叠加,学生会看到秦淮线的北边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南边是水稻主产区,自然就会对这条线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图1所示) 。这样就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清晰得多。

案例二:中国人口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完备的制图工具,教师可制作课堂所需的地图或专题地图。例如在讲中国人口分布时,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读图分析出中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因此,读图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首先,笔者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中国人口密度图,得出结论 (如图2a所示) 。之后,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了与中国人口有关的其他类型地图让学生练习判读。图2b展示了2000年中国人口密度及年龄结构。通过这张图,学生还可以了解分省区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以及用饼状图表示人口结构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案例三:沙尘暴的形成

在学习生态环境的问题时,其中的荒漠化或者水土流失问题用一些GIS的手段可以表示得比较清晰。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结合就会更清晰 (如图3所示) 。如分析荒漠化的时候,选取不同时期中国荒漠化的区域并进行动态叠加,学生就能够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过程。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因为荒漠化是个过程,所以需要知道温度、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教师将2个或者3个时间的温度图、降水量图放到一起,可以看到自然环境本身变干燥的过程,然后再来讨论人类的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考虑把这些资料、图像交给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GIS的分析方法,可以让他们去探讨这个原因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这比教师直接讲给他们的效果要好得多。

案例四:北京一日游

要把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演示只是一部分,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地理信息技术的便捷,把现代地理技术融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让他们能够应用地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研究式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查询分析功能,于是配合讲解电子地图,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北京一日游”的活动。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组,要求每个组选取能反映北京特色的几处景点做个一日游的企划书。所选取的景点要能够展现北京的特点,如古都风貌、现代化大都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等。每个组要分别给出公交出行和自驾车出行两种方案,时间、路程安排要合理。行程最有吸引力,安排最合理的一组获胜,可结合我校的文化游活动进行实地参观游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学会使用电子地图来查询景区位置及公交换乘路线,并选取最佳的线路 (如图4所示) 。有的学生还使用了Google Earth软件对景区进行网络考察以选定最佳景区 (如图5所示) ,甚至连购物和午餐地点都进行了筛选,得出了最佳方案。通过对这种生活中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学生能积极融入教学场景,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并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很多知识。

三、提升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越来越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统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帮助,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支持,简单便捷的操作界面,直观的图形视频展示,使地理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得到改观,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快乐。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普及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学中,GIS可以被应用的地方有很多:

(1) 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物质运动和变化原理,如热力环流、板块运动、水循环等,都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地为学生讲解。

(2) 在人文地理学部分,就城市、人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可以用GIS自制专题图进行讲解;对工业、农业等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利用图层叠加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利用Google Earth或电子地图等大众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上一篇:基于真三维数据的建模下一篇:爱的初体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