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共9篇)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 篇1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学科理论知识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新课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2、地理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3、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不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师生多元(互动),对话(交往)。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行为的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机智地促进学生(生成)。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注重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发展。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5、地理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采取因内容而异的策略,多种思路并举。基于(问题)的思路、基于(案例)的思路、基于(情境)的思路。
6、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7、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基础性)原则、用(案例)方式学习区域地理和体现(探究)的思路
8、地理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9、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10、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11、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始终把握的四个原则是:满足(基本)要求、突出(学习)方法、注重(拓展)空间、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12、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区域内容组织的原则是:(基础性)原则、(拓展性)原则、(探究性)原则。
13、《地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14、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1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二、选择题
1.“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
5.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D)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含A、B、C
三.简答题:
(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二)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
1.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
2.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3.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4.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三)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特色是什么?
1.在内容的表达上寻求多种思路。
2.在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
3.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使教材有亲切感。
5.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四)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中对世界区域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
2.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
3.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和国家。
(五)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及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综合含义。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
(六)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 篇2
(一) 招聘流程单一
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 在市教育局刚发布的区属学校和教育局直属学校的教师招聘公告中, 公告内除去对报考教师人员自身要求做了详尽叙述外, 就是在第四部分考试部分做了详细的介绍, 有关考试的公告内容如简述如下:所有应聘人员必须参加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 考试包括笔试、面试。而在即将进行的笔试中, 进一步规定了考试内容为教育学 (含教育政策法规及职业道德) 和教育心理学。这样的流程不仅禁锢了选拔的程序, 而且使得教师招聘这一本来非常重要的有关教育质量的事情变成了模式化的过程, 单一的教师招聘考试无法全面展现教师的教育资格和教育能力, 短短的笔试、审查、面试, 也无法全面的反映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养。
(二) “关系户”引进现象严重
这一点在公告存在的漏洞中也有所体现, “关系户”的引进主要出现在资格审查即复审中, 资格审查共分两步:1.人选确定:参加资格审查 (复审) 的人选根据职位的招聘人数和笔试合格人员从高分到低分排序, 按1:3的比例确定, 最后一个资格审查人选的笔试成绩并列者, 同时参加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 不能进入面试, 并从笔试成绩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递补。2.审查内容:资格审查采用现场审查的形式组织实施, 考生按照填写的报名信息如实提供身份实证、学历、学位证明及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材料。这一过程, 是“关系户”出现最多的环节, 在已经进行的招聘中, 多次出现“内定”或“有所指向”的现象, 即在招聘公告中为了招收某一人而为之量身定做的学历专业要求。
(三) 过分强调高学历
在现行招聘中, 不光是高校招聘会过于倚重高学位, 初中在招聘的时候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每年在教育局发布的招聘公告里面在职位表里都会清晰的见到对履历和学历的要求, 一般对于初中教师招聘人员的要求, 在不同的学校有所体现, 普通初中 (非重点) 招聘老师, 一般要求本科学历, 而重点中学则要求重点本科或直接要求招收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 在一些招收骨干教师的学校更要求招聘人员具有5到10年的工作经验。
以上三个问题是现如今教师招聘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现象, 更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学校语文教师质量不高的原因。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 针对其问题现象, 究其原因也有三大方面:
(一) 人力资源管理者脱离教育现实
由于掌管人力资源的人员水平过低, 导致无法制定出行之有效和符合时代特点的招聘流程, 如果不走如学校中真正参加教学管理, 是无法清楚新课改下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老师的, 就语文这一门学科而言, 语文课程有其工具性和人文性, 这就对老师的要求做出了界定, 即要求语文教师既有丰厚的语文知识储备又具备基本的人文关怀。
(二) 招聘环节松散且存在漏洞
中学教师招聘系统存在着诸多漏洞, 这也是导致“关系户”能进入到最终面试的直接原因, 但究其根源除了社会发展所遗留下的诟病, 更多的还是由于系统不紧凑, 环节设计不合理。在从面试到资格审核再到面试, 各种力量和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在其中运作关系。
(三) 招聘观念落伍
传统的招聘观念认为, 学历越高, 经验越多, 就越能够胜任教师的职业。因此, 在招聘职位的设置中设置“层层关卡”, 以期望可以通过这些条件的附加来筛选出优秀的老师, 但是这种观念从根本上来说不仅是错的, 而且是不负责任的。好的老师都不是一开始就是的, 二是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和与学生的交流中而打磨出来的, 换言之, 好的老师都不是天生的, 而是被不断打磨出来的。
三、改进中学语文教师招聘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 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培训。
就其人力资源水平过低, 制定不出合理的招聘方案, 因此, 教育部门应该结合当下的教育背景和本市课改的实际情况, 邀请一线教师来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培训, 这样, 使人力资源始终处于教育的大环境中, 能时刻了解到学校课程和教育发展的最新状况, 从而能够根据具体的状况和现实的教育水平制定合理的招聘方案, 使中学招聘摆脱考试的单一化。
(二) 加强资格审查的力度
“关系户”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 一朝可以出现, 但是并非一夕就可以消除和避免, 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因此招聘环节应该更加被细化, 避免“关系户”有机可乘, 有空可钻。在资格审查的过程, 虽然不用像科举考试那样繁琐, 但是也应该采取一种保密的过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平、
(三) 兼顾学历和经验
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研究 篇3
新课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关注学生的主动思考,而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关键。目前我国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而且过于笼统,专门研究地理课堂提问技能的就更少了。本文在对提问技能一般性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研究方法,来试着探讨地理课堂中的提问技能。
合理安排和有计划的提问,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原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比较高水平的行为。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因此,教师只要抓住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抓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自主地去思考、主动地吸收,从而使地理课堂变得精彩,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堂提问技能研究综述
2.1 课堂提问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景,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地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是推动课堂教学过程的动力,不仅可以达到反馈的目的,而且还是促进学生思维、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最好形式。
2.2 关于课堂提问技能的文献总结
目前我国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过于笼统,局限与提问的类型、功能、原则几个方面,而且多有重复。对运用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这两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在对提问技能一般性把握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对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研究方法,来试着探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提问技能的策略。
3 地理课堂提问的功能
3.1 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心理活动总是集中于某种对象的,因此注意可以使我们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具有一定的方向。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朝着教师引导的教学内容上指向和集中,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这时教师的提问恰好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来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求知,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及时的反馈
反馈是实施调控的必要前提。教师恰当的提问,可以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指导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或冷场时,教师的一个导向性提问可及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控制教学方向。
地理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及时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获得反馈信息,灵活地改变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一步解释。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使其紧紧跟随教师的步伐。
3.3 提问可以刺激回忆、巩固知识、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
这种问题一般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可督促学生回忆并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地掌握知识。
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很突出,地理概念、原理的获得离不开发人深思的问题的启发,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技能的巩固强化来自精心设计的问题的诱导。教师若能巧妙地提出系统联系前后所学知识的问题,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当知识被系统地串联在一起时,它就很容易记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建构地理学科的思维模式,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4 地理教师运用课堂提问技能时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教师满堂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关注学生自主性、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这种教学模式中,提问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提问技能不易掌握,所以很多教师对提问持有“可以不必学、不愿学”的态度,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提问技能的理解不够,提出很多无效的问题,造成表面上的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实际上这些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没有帮助,纯粹浪费时间。
4.1 提问的内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很随意。比如说提问课本上的概念,学生机械地照课本来念,不经思考。还有“……是不是啊?”,“对不对?”等等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提问,学生只能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起不到启发思考的作用,还会形成学生的懒于动脑的坏习惯。
(2)对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把握不好。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不明确,提问时出现两种情况。第一,提出的问题过于零碎、过于简单,学生“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这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第二,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于回答,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课堂上的“冷场”局面。
4.2 提问的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提问过于频繁。课堂上提问的数量过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思路,同时还会造成学生的疲劳、反感情绪,破坏课堂的气氛。
(2)提问缺乏普遍性。教师怕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不出正确答案影响教学,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几个学生。每个班级中成绩差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教师这样提问就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提问没有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的提出问题,导致提问的效果不好。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及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若是讲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提问前一个知识点的问题,就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同时没有及时加强学生理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
5 地理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技能的策略
5.1精心设计课堂中要提的问题
课堂中的提问不是随便想起什么就问什么,而是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什么时间提问什么问题,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大概会遇到什么情况等等。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鉆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这是提高提问技能的前提。只有吃透了教材和教学大纲,提出的问题才能契合教学目标、紧扣重难点,不然只能是浪费时间。
(2)把握提问的时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问题,并及时“解惑”。
5.2 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
(1)语言要科学严谨、简明易懂。地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科学性,课堂中的提问要有科学性,措辞要恰当,不能有歧义。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位置时,不应说上、下、左、右,而应说北、南、西、东等。
(2)提问要图文相结合。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或依课本插图设问,或让学生指图回答,或让学生填绘空白地图、板图,着意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基本技能 。
6 结论
提问技能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技能之一,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提高提问技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课堂中要提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才能运用自如。
(2)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这是提高课堂提问技能的理论前提,有理论才能知道实践。
(3)教师自身加强训练。自我训练是提高技能的关键。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 篇4
2018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说课稿
热力环流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热力环流》。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形态。是后面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的基础,更是本章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高一学生已有一定气候方面的基础知识,也懂得热胀冷缩的道理,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堂课奠定了基础。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不能快速的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直观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且用专业的地理术语表述热力环流动态过程;2.能运用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其应用。【难点】
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地理现象。
五、说教法方法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实验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拓展→小结作业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运用设置情境、设置悬疑的方式进行导入,首先播放歌曲《军港之夜》,给学生设疑:这首歌曲的歌词有点问题,大家能找出来吗? 采用设疑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欲望,为后面的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实验感知
首先展示“烟雾飘动试验”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这么两个问题:①烟运动方向是什么?(顺时针)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冷热不均)展示实验,把“无形”的热力环流变得“有形”,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另一方面为后面学生探究热力环流的过程奠定基础。
(二)探究过程
过程的探究式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因此采用学生绘制交流,教师讲解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实验过程画在草稿本上面,并且同桌之间尝试着去分析一下整个动态过程,学生展示交流。
在教师讲解热力环流的过程中要注重两点: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第一,采用示意图进行教学。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较为抽象,采用示意图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形成过程。
第二,采用层层深入的问题牵引学生的思路,辅助学生理解。我设置如下三个问题:
①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发生怎样的物理变化?(从上述实验中引导,受热膨胀上升,冷却收缩下沉)②大气发生垂直运动,近地面和高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发生怎样变化?(空气流走气压变低,空气集聚气压变高)③大气发生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是否一致,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后,会出现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现象?(风)风是什么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水平)最后让学生归纳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这样一方面能够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具体表现一一海陆风
为了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的认识,为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因此进入海陆风的学习。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的过程,因此海陆风的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学交流,教师点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绘制海陆风的示意图。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海陆之间是有差异的,海洋的比热容大,陆地的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所以升温慢,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所以升温快,降温也快。)学生展示成果。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教师进行重点归纳归纳。海滨城市白天吹的是海风,晚上吹的是陆风。环节三:巩固拓展
把导入环节抛出的疑惑提出来。《军港之夜》,学生能够结合学习的热力环流和海陆风的相关知识得出,歌词中应该是“陆风”,而不应该是“海风”
我会顺势鼓励学生的表现,希望学生能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学以致用,做一个真正的地理人。
环节四:小结作业
让学生课后搜集城市风的相关资料,绘制出城市风的示意图,并且想想城市风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七、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的是综合式的板书,图文并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玉溪中公教育
yuxi.offcn.com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预测试卷 篇5
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选错、少选均不得分)
1.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
A.好坏 B.高低 C.信度 D.效度
2.布鲁姆将认识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层次:识记、理解和()。
A.综合 B.应用 C.分析 D.评价
3.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
A.教学任务 B.教学目的 C.教学方法 D.教学理论
4.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把()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A.影像 B.动画 C.图形 D.文字
5.课程结构一般分为()。
A.前后结构 B.横向结构 C.纵向结构 D.正反结构
二、填空题(10分,每空2分)
6.诊断性评价在____实施,形成性评价在____实施,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之后实施。
7.____是指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等根据历史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直接对历史教师进行观察,从而获得相关的评价信息的方法。
8.制定历史教学原则,主要有三个,即____、____和教学实践经验。第二部分 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问世的先后顺序是()。
a.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
b.发射放射性元素镭
c.发现放射性元素铀
d.发现放射现象
A.abcd B.acbd C.adbc D.dcba
2.一战后,未批准《凡尔赛条约》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A.1974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79年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D.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5.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自己供给……”主要原因是()。
A.人民群众主动支援抗日军队 B.缴获大量的敌人的物资 C.大生产运动取得成功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先后夺取了焦作、开滦等煤矿,华北沦陷区每年向日本输送的原煤达800万吨。这说明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进一步压迫沦陷区的人民 B.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C.以战养战,解决战争需要
D.削弱沦陷区内抗日武装的力量7.1626年,()殖民者悍然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美国
8.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A.日本、天竺 B.新罗、大食 C.天竺、大食 D.新罗、日本
9.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本质()。
A.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B.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变之必然
10.春秋时期,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给丘吉尔的信中写道:“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入侵英国。”
材料二:丘吉尔表示坚持“地中海战略”,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部发动进攻。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每当首相(丘吉尔)坚持经过巴尔干进攻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实际想要干什么。”
(1)第二战场的开辟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
(2)分析上面两则材料回答,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斯大林与丘吉尔产生了怎样的分歧?
(3)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开辟的时间和地点?
1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党纲如下:
(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接消灭阶级差别;
(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四)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纲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无产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阵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
(1)材料一提出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比较两段材料,说明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
三、问答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指出每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四、教学技能题(共20分,每题10分)
15.历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活动—探究教学模式等,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指出其采用了何种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作简单的介绍。
案例:
教学内容:伟大的文艺复兴
教学准备:(1)查找与文艺复兴有关的图片资料、书籍、音像制品、艺术作品
(2)总结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摘取其精华片断
(3)布置学生课前列出相应表格,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进行总结
教学步骤:(1)用幻灯片播放图片《蒙娜丽莎》导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
(2)学生自由发言,扼要讲清所收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课前的整理,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小组选出最全面的总结展示给大家
(4)各小组进行比较,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5)教师归纳总结
16.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开头语好比是新闻的导语,设计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便有个良好的开端,导入法多种多样,请设计一种以诗歌为开端的导入环节。
参考答案及安徽教师考编解析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D[解析]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2.ABCD[解析]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层次中,识记、综合、评价、分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B[解析]谈话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对谈话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的。
4.ABCD[解析]略
5.BC[解析]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一般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讨论的是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部,各门各类课程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纵向结构有两种形式,即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
二、填空题
6.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
7.观察法
8.历史教学目的、历史教学规律
第二部分 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d在c之间,所以排除AB项;相对论的提出在其他几项之后,所以选D。
2.B[解析]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上,与会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第一,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第二,重划德国疆界;第三,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殖民地;第四,限制德国军备;第五,赔款与经济条款。《凡尔赛条约》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优势,但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了失败。所以选B。
3.D[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B[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都属于改革开放的内容。
5.C[解析]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期间,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的。
6.C[解析]太平洋战争是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进行的战争,日本大规模地发动法西斯战争,需要及时保障战争的供给,而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时地大物博,正符合日本以战养战,掠夺军事补给的需要。
7.B[解析]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占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施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8.D[解析]新罗曾与唐保持友好关系,经济上两国往来频繁,新罗人曾到唐朝做官,中国的文化典籍大量传入新罗。日本与唐的友好交往主要是通过遣唐使和民间宗教组织的相互访问进行的。日本人通过友好访问或留学长安,把唐代的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9.D[解析]“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之后,共产党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领导中国进行新的民主主义革命。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必然会被人民所摒弃。
10.B[解析]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他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二、材料分析题
11.(1)德黑兰会议。
(2)斯大林主张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丘吉尔主张从巴尔干进攻。
(3)时间:1944年6月;地点:法国诺曼底。
12.(1)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不同之处:材料一未能分阶段地提出党的革命纲领,材料二明确规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原因:说明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已经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
三、问答题
13.恢复时期(1945年至50年代初):由于经济基础好,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黄金时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滞涨阶段(7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
14.内容:(1)政治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认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矛盾问题的正确估计;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2)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组织路线:进一步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反对个人崇拜,强调加强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作用。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的“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指导,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及时地作出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四、教学技能题
15.这一案例采用的是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原则是: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模式有它自身的优缺点,其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缺点是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6.教学内容:秦统一六国
导入:教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诗吗?
学生:荆轲。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 篇6
江苏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江苏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以及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鉴赏、评析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
2.考查考生对与中学美术课程相关的大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考查考生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情况。4.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美术表现与创作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1.结合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理解美术概论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本质论:了解美术的概念,美术审美、社会、历史、认识的本质理论。(2)门类论:掌握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门类的划分。
(3)发展论:了解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理解美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4)创作论:了解美术流派与思潮,掌握美术创作方法。(5)作品论: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6)接受论:了解美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懂得美术的审美教育规律。
2.掌握中国历代美术的重要作品、代表人物、主要流派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能对中国历代美术经典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
(1)史前美术:美术的起源及早期形态、彩陶、陶塑、玉雕、岩画。(2)先秦美术:青铜艺术、帛画、玉石雕、工艺。
(3)秦汉美术:陵墓雕塑、帛画、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砖石、建筑、工艺。(4)魏晋南北朝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墓室壁画、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建筑。
(5)隋唐五代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陵墓雕塑、石窟壁画与雕塑、寺观壁画与雕塑、画像石、画史与画论、书法、工艺、建筑。
(6)宋元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壁画、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工艺、建筑。(7)明清美术:画家及传世作品、版画、年画、画史与画论、雕塑、书法、工艺、建筑。(8)近、现代与当代美术: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中国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年画、雕塑、书法、工艺、建筑及美术思潮、美术教育。
3.掌握不同地域、国家主要历史阶段的经典美术作品和世界重要美术流派及其主要艺术家、代表作品等方面知识;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并对外国美术经典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
(1)原始与古代美术:原始美术、古代两河地区美术、古代埃及美术、古代希腊美术、古代罗马美术。
(2)古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美术:印度美术、日本美术、古代非洲美术。(3)欧洲中世纪及拜占庭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5)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
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美术,十七世纪荷兰美术,十七、十八世纪西班牙美术,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美术。
(6)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十九世纪德国美术,十九世纪英国美术,十九世纪俄罗斯美术。
(7)现代美术: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艺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墨西哥壁画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后现代主义。
4.初步了解福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及表现形式。5.关注当今中外美术前沿时事。(二)基本技能
掌握绘画、设计、工艺、书法、雕塑等美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知识与技法。
1.掌握素描、速写、色彩等绘画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运用明暗、色彩、光影、肌理等美术语言进行绘画技法表现。
2.掌握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等美术表现形式的基本技法。
3.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法则,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进行视觉传达设计。4.掌握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构成法则。
5.懂得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采集图文信息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方法。6.了解雕刻、编织、蜡染等工艺美术的艺术特征及简单制作技能,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
(三)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中学美术教学论:了解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
1.认识美术教育的基本涵义,具有正确的美术教育观。2.了解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3.掌握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了解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具备教学设计的编写、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能力。
4.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美术教学之间的联系,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
5.理解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使用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和范画技能、多媒体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
美术课程标准:理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
1.理解中学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实施建议。2.理解中学美术课程目标。
3.了解初中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及第四学段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4.了解高中美术课程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及其内容标准。
5.理解《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与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的要求,并运用于教学。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试卷分值:15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技能创作题、综合应用题(含案例分析和教法应用题)等。
2.内容比例:美术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约占40﹪。
3.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六、考试准备
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篇7
教师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持续终身的行为,这是信息时代知识迅速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目前有不少中学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由于长期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只了解本学科的知识,而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知之甚少,知识结构单一;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匮乏,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加强知识学习是当务之急。
从学习方式上,地理教师学习活动的进行包括两种:自学和继续教育。自学主要是指地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地理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自学具有灵活性,教师可利用晚上、双休日、节日等分散休息时间安排学习;同时,自学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适当选择学习内容与方法。但也有研修课目选择不系统、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等不足。继续教育主要是指地理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接受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与自学相比,继续教育具有进修课目系统、学习时间有保证、学习效果良好等优点,而这正好弥补了自学的不足。
从学习内容上说,地理教师的学习首先要突出一个“新”字。在信息时代,无论地理科学还是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其内容与方法都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生着质和量的巨大变化,地理教师遇到的新问题也将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勤学,随时把握专业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新成果,弥补不足,才能真正成为指导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其次,要强调一个“博”字。“博”是指以地理学为中心,浏览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著作,建构地理教师多元知识结构。
二、观摩
观摩理念最早出现于《学记》,“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助益的思想。[1]这种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为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公开课是相对闭门课而言的,它依据目的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诊断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诊断课;二是比较不同教师教学水平为目的的竞赛课;三是以引领某些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为目的的展示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理教师通过观摩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可以快速将他人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吸收,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素养。
三、交流
交流在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教师的交流活动按交流媒介的不同,可分为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两种。所谓直接交流是指交流主体面对面的接触与互动。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同伴群体之间的口耳相传的交流方式的认同度是最高的。他们习惯通过个体平等的对话,随处可见的交流获取教学知识。另外,对公开课后的教学点评,地理教师也报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公开课现场的教学质疑与舞台上下的智慧互动,使地理教师不仅了解执教者外显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了解执教者内涵的设计理念。这样观摩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操作与智慧的双丰收中获得了专业发展。地理教师的间接交流主要通过网络平台,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同时参与各种教学论坛的探讨。
四、实践
实践是反思和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教师的教育研究还是教学反思都是围绕着其教学实践活动而展开的。地理教师就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教学智慧,提升专业品质的。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分为闭门课与公开课。在闭门课中,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理论与构思付诸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改革实验进行创新。诊断型的公开课便于教师了解自身的不足,竞赛型的公开课让教师经受了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洗礼,展示型的公开课沉淀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在自身职业成长的关键期内(一般3~4年)执教公开课的频率与层次往往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五、反思
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及行为的依据,通过回顾、论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2]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可以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提升教育理念。因此,教学反思对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后练习——反思的基点
课后练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对作业布置和设计的科学性做出判断,逐步实现课后练习的创新教育功能,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地理教师对课后练习要倾注热情和关切,这是反思的基点。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重点
一节地理课结束之后,地理教师应仔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是否全面、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教学内容是否正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新颖、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与启发性;教学媒体选用的科学性、现代性,演示操作的熟练性、准确性。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有利于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效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师反思的重点。
(三)学生评教结果——反思的重要渠道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较高的信度。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关系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对学习环境的描述与界定比较客观;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反思学生评教结果,有助于地理教师全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自己,既总结好的一面,又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有助于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反思实践中获得专业品质的发展。地理教师要重视学生评教结果,这是反思的重要渠道。
六、研究
当前,教育研究已成为教师专业角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教育研究使地理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从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就专业品质提升而言,地理教师的教育研究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应以地理教学行动研究为主。所谓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为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二是应在研究中加强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合作。由于地理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也由于地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因此在教师的教育研究中,要加强教师与有关人员的合作,包括教师与大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的合作,教师与教研员的合作等等。
摘要: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学习、观摩、交流、实践、反思、研究等则是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反思,观摩,交流
参考文献
①吴卫东.论小学教师的学习活动[J].课程·教材·教法,2006,(7)83.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 篇8
关键词:地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认识
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30年,深受学生欢迎。曾在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任教,1992年调到重庆市涪陵一中,2011年在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教书,被学生亲切称为“灯哥”。
1.正确认识地理学社会坐标
中学地理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地理学科所处的社会坐标不清楚。社会生活中,地理学科往往被视作豆芽学科,地理教师并不受重视。但实际上,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乃至宇宙空间各种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正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做贡献。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世界各地发展差异大,需要地理学家积极参与、科学规划地指导,为领导层提供发展建设决策的依据。地理学会的理事长刘燕华曾一度担任国务院参事,就是国家、社会的需要。
2.积极参与地理学会活动
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的相关会议,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至少有三大益处:第一,最快获得新知识。古有云:与君一夜语,胜读十年书。中国地理学会有众多专家、学者,甚至中科院院士。听他们的学术报告,就象听到知识爆炸的第一声响。第二,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的活动,对国际地理联合会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情有独钟,时时关注其学术动向。曾跟随学会到四川彭山县实地考察彭祖墓,到江苏徐州拜谒彭祖祠,到广西探访长寿乡,在网上探究近代长寿之星李庆远。现正为参加2016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地理学大会发言作积极准备。第三,获得广泛的人际关系,争取更大成长空间。参加中国地理学会活动,可结识更多业内同行。
3.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现阶段中国的基础教育处于改革时期,有高效课堂、生本教育、翻转课堂等。2014年11月,曾到山东学习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和山东昌乐二中自主学习模式,就是为多了解课堂改革的情况,多学习先进经验。整体看,教育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难得多,需要走的路更长。就最近部署的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实行轮岗制的实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阻力特别大。年轻的中小学教师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面前,应责无旁贷地参与,因为对自身专业成长有利。
4.注重优化自身人文环境
当今流传这么一句话:文凭是纸牌,能力是铜牌,人脉是金牌,领导是天牌。上有领导,下有学生,旁有同事,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人文环境。学生是教师的工作服务对象,三纲五法要遵守,教育教学工作应有成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融洽。应协调处理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多沟通、多交流,让其多了解你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便顺利进行工作的布置、监管和验收。教育需要合作,同事是最近的人脉。一个教研组的同事,既是竞争者又是同盟者,可以在同课异构、集体备课、观摩研讨中相互交流与提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学地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学生、同事这个人文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才能构建好这个人文环境,才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 篇9
1、跨栏跑
2、背越式跳高
3、挺身式跳远
4、三级跳远
5、直腿后滚翻
6、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跪撑平衡
7、纵箱分腿腾越(男)、侧腾越(女)
8、球类:篮球、排球、足球
9、武术:形神拳、刀术、剑术、太极十二动
10、单、双杠
一、填空
1、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跑道全长应为(4 00)米,半径为(36)米;分道最小为(1.22)米最大为(1.25)米。
铅球场地: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135米,有效落地区为34.92°角扇形面。铁饼场地:投掷圈内沿直径为2.5米,有效落地区为34.92°角扇形面。
标枪场地:助跑道宽4米,有效落地区为29°角扇形面。
2、某学校 8 年级 8 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7)轮。
3、武术运动的步型有(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
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 素质。
5、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比赛将有(团体)和(单打)两个比赛项目。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 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7、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撑跳跃)都属于体操教学。
8、跳高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
9、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
10、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11、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3 分线半径(6.75)米。国际篮联(FIBA)在北京召开了一个篮球会议,这个会议讨论的内容是修改国际篮联的比赛规则,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将已经沿用了24年的6.25米的三分线扩大为6.75米。但这项改革措施不会在北京奥运会上执行,而是将在奥运会结束后再实行。标准排球场长(18)米、宽(9)米。
12、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 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1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
14、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15、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二、判断
1、现阶段初中阶段每周每班应安排 3 节体育课。?(∨)
2、追逐跑是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有效方法。?(Ⅹ)3、2008 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秦皇岛举行。?(Ⅹ)
4、跨越式跳高助跑倒数三步的比例是大、中、小。?(Ⅹ)
5、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 10-13 岁。?(Ⅹ)
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都属于身体形态项目。?(Ⅹ)
7、排球比赛发球时可以在球场端线后任意一点进行。?(∨)
8、分腿腾越练习时,保护人应站在跳箱前方。?(Ⅹ)
9、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背面示范授课。?(Ⅹ)
10、田径项目比赛中,竞赛项目的距离应从某起点线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三、名词解释
1、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 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 份即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 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 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简答
1、简述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答: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同时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后脑、肩、背、臀部依次着地,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
2、上好一堂体育课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为保证课堂教 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一节体育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 答: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教材、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时间、气候、安全、教案等内容。
3、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系统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 的活动。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 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 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五、综合题
小垫子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请你举出 4 种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合理使用小垫子的方法。答:1)技巧:前滚翻? 仰卧起坐? 肩肘到立; 2)游戏:作障碍等; 3)单杠或双杠:保护;
4)在投掷教学中做目标。
六、论述题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请问你有何措施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答:1)、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 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 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 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通过布置适当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5)、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中学地理教师招聘考试】推荐阅读:
中学地理教师09-13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08-19
特岗中学美术学科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12-05
江苏教师招聘地理11-20
中学地理课程06-26
中学地理教育09-14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08-11
中学地理双语教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