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共8篇)
中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篇1
中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滦平六中 高伟
课改在我镇农村中学进展相当顺利,地理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革命。在这一年的课改中,我已经品尝到新教材在农村中学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是任重道远。
当前,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科学和多样的气候分布,对于农村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些困难。
2、地理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教学条件、教学设备与现在的教学存在脱节,而地理学中一些空间问题可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将更好。
4、学生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
5、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困难很大。但不得不承认现状,现就新教材,新课改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中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必须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我们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教师是认识的主导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单单地想如何将好课本知识, 还要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地理的过程中尝到快乐。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 好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对知识好奇心这个特点, 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和发现。经过学生不断地思考, 知识就会形成一个框架,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使知识形成结构的内在动力。
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疑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教师要巧妙地设疑,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 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 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在顺应的基础上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而前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 我们首先应把教学内容从定论的形式变成问题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 或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 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境, 层层设疑, 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解决问题, 享受学习过程。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自然现象, 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然后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堂, 教师用地理知识来帮学生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地理教学的过程要灵活多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直接化。教师在课前可以多做一些课件, 然后在课堂上用图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图画和声音都是感兴趣的, 当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图画后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新, 是一种用思维和智慧去发现新颖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一种过程。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创新。我们要建立适度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 知识信息的来源途径越来越多, 学生获取的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作为获取知识唯一来源的课堂地位已经动摇, 而且在某些方面, 学生已经超越了教师。地理书本有一定的稳定性, 人文地理的理论存在滞后性, 有些试题的设置缺乏严谨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教师要抛开课本的死板性, 灵活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对学习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赞扬, 使他们能够敢想敢问, 敢于创新。即使学生的疑问没有太大的价值, 教师也不要简单地否决, 而应该以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
五、改变作业的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依赖,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 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时, 应杜绝那种学生不用思索, 轻而易举就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 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的价值, 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对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 将视野放置到更广阔的阅读和思维空间,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 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要灵活地去回答, 而不是照着课本上“抄袭”。
中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地理;情境教学
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如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搞好教育,如何让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如何让所教授的知识被学生所牢记,成了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在研究的课题。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整理出了一些关于情境教学的一些心得,希望在此与大家共同探究一二。
一、情境教学的主要作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乏充斥着一些学生难以理解,或者难以熟练掌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往往使得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很难牢记和应用。此时,情境教学就可以使原本苦涩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一些难懂生僻的知识点,学生往往很难熟练掌握,此时就可以引入情境教学,将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好玩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其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我国所处世界环境的地理位置记忆困难,尤其是对于周边相邻国家,很容易记忆混乱,或者出现漏记、错记的现象。此时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我国周边城市按照位置顺序,变成顺口溜,同时将我国土地形象比喻成公鸡,从头到脚地介绍周边相邻国家,初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突出课堂交流
在学习中国版图,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行政板块时,有地理教师将难背的知识点融入了时下最流行的神曲《小苹果》之中,演绎了一出《我的大中国》,顿时在学生中快速地传唱开来,让学生对于我国行政板块划分的记忆一下变得清晰简单起来,这就是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最直观应用。除此之外,笔者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通常习惯带领学生手拼我国地理板块,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规划旅游线路,以加深记忆,增进课堂交流。
二、情境教学在日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已经逐渐被学生所熟知,学生普遍表示愿意接受,愿意参与的教学内容,经过一段时间情境教学的尝试,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飞速增长着,可见情境教学的作用。
1.旅游记忆法
旅游记忆法是笔者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记忆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的情境教学方法,也是笔者对于情境教学的第一次成功应用。不管是在介绍我国行政区、地理位置、周邊国家的时候,还是在世界地理、大陆板块的讲解过程中,笔者都喜欢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导游或是旅行者,畅所欲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想要通过什么样的路线,什么样的交通方式,什么时候旅行,在旅途中又可能看到什么。甚至在笔者编纂的一些考试题库中,有一些题目就是询问学生在某月份前往某地旅游不可能看见什么的单项选择题等类似题目。
2.联想引申法
联想引申法也是笔者在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在讲述地球大气层、黄河流域、洞庭湖水系等章节时,笔者习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对当前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谈及黄河的治理时,有的学生说采用淘沙法治理,有的学生则说采用人为改道的方法对黄河进行治理。虽然这些答案在我们看来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联想引申,对于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对于当下生活中面对的真实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真正符合新课标“学习实用的地理知识”这一要求。学生的畅所欲言往往能为他们打开新的思路,开阔视野,甚至不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新的人生理想。比如,在学习黄土高原风沙治理时,就有学生对笔者说,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是要成为一名治沙工程师,到黄土高原去植树,到塔克拉玛干去植树,将每一块沙漠都变成绿洲,把风沙都挡在家门外。当笔者问他打算怎么治理风沙的时候,他更是颇有想法的提出,采用固沙网和沙漠植被相结合的方法,有规划地进行治理,让笔者颇为惊叹。
为了更加贴近新课改对于地理教学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经验,将自己在地理情境教学方面的一些心得拿出来与大家探究,这其中也发现了一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为笔者未来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参照。
参考文献:
[1]刘清辉.让情境教学走进历史课堂[J].考试周刊,2014(70).
[2]陈丰.浅谈小学英语中的情境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4(8).
初中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篇4
苏克岑
溧河一中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在地理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宜采用适合于学生思维特点和班级特点的不同方法。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到以下方面:
1、导游法
地理课的内容,大多数都离不开某国家或某一地区。大多数课的第一步,我要求学生以导游者的身份出现,自己则扮成问路者,要求学生说出从甲地到乙地所经历的路线。例如:我在讲授西亚和北非时,为了加深了解它的位置,进一步熟悉航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想从香港运一批货物去埃及,该怎么走?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涨起来,思维异常活跃。
2、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的第二步是:让学生观看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首都、名胜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数分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知识,陶治性情,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一下子转换到生动的图像里来,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3、教师进行新课
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时,要求学生思考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并要求学生迅速作答。此时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师下面要讲授的、归纳的,也正是学生迫切希望了解的内容。
4、巩固提高阶段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对照世界地图或相关图表、教材内容及智能训练,完成相关练习。然后,教师利用各种信息,图、文、录相、课件等,要学生进行抢答竞赛。
1、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四步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全面,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有意后注意状态。
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备课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在教学资源薄弱的学校给以普及。
3、对教师的要求
真是台上几分钟,台下数天工。四步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拥有课件制作技术。同时,教师峡时还须用一双慧眼、一腔热情去猎取相关的资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导演能力等要求较高。
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 篇5
平凉七中
靳文妍
作为刚执教两年的新教师,很荣幸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总结和反思。
反思中有如下心得: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教育职能也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具有21世纪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一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八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与人们习惯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迥然不同的。
三.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促使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 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 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以改革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中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第一,课改模式新颖。许市中学是君山区一所农村中学,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力推进教学改革。学校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自创了“五环渐进”式的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五环”即练习反馈、范文自学讨论、交流提升、浏览巩固、抽测达标,并做到了教学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课堂管理、课堂评价等全面开放,开放式的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老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的局面;改变了多年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全面培养人,培养人的全面的教育宗旨。
第二,课堂开放民主。走进许市中学任何一个班级,课堂上不再是我认为学生应该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坐在自己座位上的,他们每个班级分为六大组,桌子与桌子是连在一起的,每大组基本上有八位同学。在课堂上学生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蹲着;有的在讨论,有的在黑板上展示,有的在做习题,有的在“帮困”,上课的教师只是站在一旁注意学生的动态,巡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关键时提出质疑,或进行点拨,或纠正引导,学生自授、互动、讨论搞得热火朝天,即使教室挤满了外地来的听课者,学生也旁若无人,毫不拘束。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了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主导作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了
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每节课有专门学生负责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扣分,加分时时更新。
第三,校园文化浓厚。许市中学的校门上耀眼的对联令人竖然起敬,走进校门,传达室墙上整齐钉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适应学生发展,一切促进学生发展”红色大字。教学楼外墙橱窗是一排历史小故事,励志寄语。黑板上是班级评比情况,优秀学生照片等。许市中学的班级都有一个独特的班级名称,学校为每个班级制作了一块匾牌,上面有班主任照片,班主任寄语,班级目标。教室内墙上有班务日志,宣传栏,反思栏,有学生自己制作的班级管理栏,教室前后都是统一标准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课改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激励标语。
第四,夕会风格独特。当晚我和许多校长都聆听了145班的夕会课,这节夕会课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见面礼,印象很深很深。一个个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原则性,胆子,自律无不给我视觉、听觉上的一餐大宴。夕会课宛如班级工作总结大会,班长在实施组织,班干部、课代表、就餐席长、寝室长、小组组长有秩序、短时间对班级当天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点评;夕会课又宛如一场严厉的“批斗会”,对违纪、违规,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就是一顿劈头盖脸,毫不留情面,不怕报复地指出和批评,很好奇的是这些点名受批评的学生他们不和班主任顶嘴,也不和学生管理者顶嘴,只是各自低下了头,红了脸,仿佛知道了自己做错了似的。我想:有了这一次教训,一次“批斗”,违纪、违规,学习不认真的同学在心里上肯定有一种震撼和愧疚,长期下来学生行为得到了规范,学生学习态度得到了端正。夕会课又宛如一场交流会,各学生在这一天和同学的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和隔阂,在夕会上得到了谅解。
这次学习对我的震撼很大,对学校的课改工作也进行了反思和设想:
课改之路难,难于上青天。现如今传统教学模式陷入僵化状态,课改的呼声越,来越强,那么如何改、怎样改、改成什么样?没有答案,一切课改只能是从迷茫中摸索前进,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然而一切课改都必须回答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无论课改的怎么样,如果这一问题回答得不好,那么一切课改成果都归于零。如果没有很强说服力的教学成绩,没人会承认你的课改,而课改一旦失败,那么给一所实行课改学校造成的创伤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改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勇于改革的魄力和勇于进取的信心,需要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上去。课改可不是在开玩笑,他既需要顶住社会的压力,有需要加强打造学校内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这样作保证,课改谈何容易。有多少人因为没有魄力而在课改面前徘徊不前;有多少人因顶不住外界压力对课改望而却步。以至于现在课改在喊了多少年之后,依然有那么多的学校没有真正实行课改。
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要顺利推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1.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
2.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努力克服教学随意性和无效性,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完善课堂教学环节。
三、促进师生素质提升 1.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更新观念,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2.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习“乐”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既是学习的园地,也是温馨的家园,既有课改的浓厚氛围,也有生活的快乐气息,既体现学生的创新,也体现教师的关心。全面把教室这块小天地利用起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提高校园文化橱窗的利用率,让学生的表现在橱窗里得以体现,让各项教育在橱窗里得到展现,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彰显,让教师的教学风采和学生的学习风采尽可能地显现在大众之下。
通过这次学习,我一定认真思考学校的课改发展方向,思考学校课改的发展途径,认真做好学校的课改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学校的课
改水平可教育教学质量,为杨公庙学校的教育事业创造佳绩,创造辉煌。篇二:初中语文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道而弗牵 关注内驱
——潍坊培训>心得体会
榆阳市第二中学 马彩梅 2013年5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我有幸成为“榆阳区初中教师潍坊培训班”的一员,到山东潍坊培训。四天的学习考察,走访了五所学校,观摩了四堂语文示范课,听取了三场专题报告,时间虽短,但“271高效课堂”和广文中学的课程开发讲座,让我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我深感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去潍坊前,我对课改一直抱有质疑,总认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任何课改都是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教无定法,对于各种课改模式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层。但前往昌乐二中听第一节课时,我就被学生在课堂上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敏捷的才思所震惊。报告会上,发言人先进的教育理念阐述和“不惟模式惟高效”的课改原则,让我顿悟:“271模式”实则是借助课堂这一主阵地,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时间”的应试教育泥淖,同时开展海量阅读、大德育社会实践、学生自主管理等实践活动,从而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取。当我们还将目光停留于抓成绩,当我们的思想还徘徊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时,昌乐二中己高瞻远瞩,把目光转向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71模式”为我们如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践行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做了很好的表率。
二、明确了课改的内容和方法
1、改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透过这些教育语录,回想潍坊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我们不得不发自内心的感慨: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性,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有压力,但他们是快乐而主动进取的;虽然这里的老师也很辛劳,但他们懂得教育的真谛。潍坊的老师教学有法,教有所成;潍坊的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2、改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听讲座、与讲课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重视阅读,课外活动丰富。昌乐二中给初一学生一周内安排6节阅读课,学生人手一本习作,一本作文,一本阅读摘录(均为16k方格本)。潍坊外国语学校的课文,一个单元只精讲一篇,其余均被结合课外教材重新整合。潍坊一中两周安排一次自由阅读,每次阅读固定为一个下午。为学生安排固定的时间、空间落实阅读,以读促学,以读促教。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纯净的精神世界,还为学生人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确实,语文是读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有了阅读的厚度与深度,方可开拓人生的高度与气度。
微笑的脸庞源于丰富的校园活动,除阅读被纳入学科课程外,这些学校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也丰富多彩且能借助多方外力如实展开。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相比我们只抱着教材不放的单一课程设置,不仅学生学得枯燥,老师也越教越乏味。课改,改课程比改课堂更重要。我们是否也应考虑将阅读纳入学科课程,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同时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呢?
3、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
改革需大环境。就昌乐二中的成功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管理的自主性功不可没。潍坊对学生的考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各占30%,参与各种活动和创新创意占40%。我们单以一纸成绩定优劣,潍坊学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潍坊能够串起脚踏实地的每一天,青春自然能无悔!潍坊在看似学生自主管理的背后,有着精细的类似企业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还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条例层层牵引。当然,我们在借鉴这些管理条例时,还须考虑榆阳区的教育大环境,切不可只看片面。
总之,这次潍坊之行,使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课改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我深深的体会到,践行“道(通“导”)而弗牵、关注内驱”的教育理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素质教育,其实真不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感怀于齐鲁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潍坊教育同仁付诸素质教育的务实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定竭己所能,为榆阳课改贡献我的绵薄之力。2013年5月 《>初中语文教师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篇三:初中数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小河九年制学校 谷瑞卿 2013年8月26日,我参加了靖边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的学习活动,来自山西省太谷县五中的廉晓红老师给我们用新的教学方法上了生动的一堂课。这次的培训使我更加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不仅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充斥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通过参加这次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对教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变“双基”为“四基”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改变教学目标
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数学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带着思考,带着收获,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多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多倾听、鼓励、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多重视自主学习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多着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数学教学方法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不能替代
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作用。
2、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3、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4、合理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导学案的利用。(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在练习中我们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应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
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对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篇四:桂林中学课改培训总结 课改培训总结 2014年11月28、29日,笔者有幸代表本校语文组参加2014年广西课改汇报活动。在桂林中学学习的两天时间里,很多概念笔者都是第一次接触,但不妨碍笔者用心接收。有些问题,目前自己还看不懂,想不明白,但笔者愿用心、以笔将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愿有一天,笔者终能获得进步与成长。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玉秋教授为首的广西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团队在展示活动之初就提出了四个理念,即:①通过深层的文本解释来提升语文的深度;②以同课异构的模式来构建课堂广度;③借专题探究提升语文的深度与广度;④要充分有效利用课堂资源。针对新课改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陈玉秋教授还提出了语文课改需要推行四项活动,即:活动一,以扎实的内容抵制浮躁的模式;活动二,以高雅的语文课堂抵制粗俗的语文课堂;活动三,以开放性的语文活动弥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四,以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换取语文的高考成绩。
此次课改展示活动推出的四节展示课,分别是来自柳州高中梁金老师的高中必修课《涉江采芙蓉》、桂林中学蒋先乾老师的高三复习课《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表达》、南宁二中覃平老师的高中选修课《先秦诸子散文之无端崖之辞》、玉林高中黎丽老师的高中必修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四节展示课比较全面地代表了高中语文课程的面貌。虽然四节课来自不同学校不同课例,但与上面陈教授提到的四个理念、四项活动是紧密结合的。以下就四位老师在设计各自课程的流程中的特点谈谈本人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精神的认识。梁金老师上课一开始就学生的课前导学练习做题情况进行了汇报,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字音把握、诗歌总体感知上的“学情”,并提出了课堂学习目标,即如何有效理解《涉江采芙蓉》一诗。学生课前对诗歌自读得出的“情感”认识意见不统一,梁金老师就顺着这种学情矛盾提出两个大问题:一是本首诗歌的情感是什么;二是情从何起。在课堂引导上梁金老师的处理是细化问题,例如针对以上两大问题提出的:情感上是思乡多一些还是思人多一些?如果是###情,文本中哪些不合理。两个问题,在此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拉开课堂序幕。课堂的环节2梁老师通过ppt将诗歌中“蕴含情感的意象”和“蕴含情感的关键词”分别用了蓝色与红色标注出来,学生分别在梁老师的指引下探讨了“芙蓉”、“兰泽”、“芳草”、“远道”、“旧乡”、“长路”等诗歌意象和“涉”、“采”、“遗谁”、“思”、“还顾望”、“路漫漫”等理解诗歌情感的关键词。而在讲解“漫浩浩”时为了营造有效的课堂情景,现场深情献上一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将叠词的深厚、绵长表现力生动演绎出来。在讲解“同心而离居”的对比手法时不忘引用高中语文常常出现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作解。课堂的环节3梁老师设计了一个坐标轴来归总诗歌的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学科知识整合的体现上非常到位,主要原因是其在设计之初是按照相关学科术语推进的:“如果以描写时间顺序为x轴,以文中起落情况为y轴建立坐标系,以o为时间和情感的原点。请用线条绘出主人公情感变化。”在评课环节,周丽雅、王静两位专家就梁老师的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翻转课堂”这一概念。这种将课堂延伸至课时之外,带问题进课堂的语文课堂的确是很高效的。覃平老师的课程设置分两大环节,即“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重点解析”。第一环节中又分为“字里行间”、“析文解意”、“贯穿历史”、“古为今用”四大模块。其中“字里行间”环节通过设置“重要字词讲解”、“集体朗诵”、“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概括”三大小环节推进,通过学生教学生的形式实现文本总体感知;“析文解意”环节学生尝试概括出“无为”、“有为”在文中的表现;而“贯穿历史”、“古为今用”两大环节是通过学生引导学生的方式从历史角度、生活角度探讨“有为”、“无为”的主题。学生课堂上举出了“大跃进”、“两汉 前期”、“贞观之治”、“《过秦论》的秦孝公”、“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等历史例子以及广西山歌的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印象刘三姐”的例子,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才情。而教师讲解分三个小环节,以三个问题作为导向:尊重自然就是最大的有为“无所欲者,勿施于人”,对学生的探讨作总过渡;“试问世间之大,什么才是庄子孜孜以求的东西,请按照‘追求 ’(一个四字短语)的格式概括七则寓言的寓意”总结全文的主要意思;“‘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区别在哪里?”设计“假如庄子和孟子分别是龟兔赛跑童话中兔子身后的一只乌龟,如果兔子拼命奔跑,这两只乌龟将会演绎怎样一段故事”的命题,通过文本可感性的再整合,实现主题对话,提升课堂思辨性。课堂最后环节是要求学生谈谈自学的收获,对文本进行最后的整合。在评课环节,彭俊姣老师就二中推出的这节展示课进行了讲解,点出二中在高中语文课改中的一些原则性设计,比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性”、“必修课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突出个性”等。施平、蒋玉萍等专家在对这节课进行点评的时候都高度评价了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有效性毕竟是建立在学生真正的文本解读参与当中的。在柳州高中、南宁二中、桂林中学等优质生源,并且是展示课等特殊课例下这种授课模式毕竟有其特殊性。在这个问题上,专家们的意见是“教师的主体地位由课堂的讲授转变成课外的指导”、“讲台应当成为学生才华展示的平台”。到这里,笔者有理由认为,此次课改展示活动专家团队是在刻意突出“翻转课堂”模式。桂林中学的蒋先乾老师曾经带出多位广西语文高考状元,可谓权威之至。但是在本次展示课中,蒋老师的授课方式并没有过于花俏的模式,带领学生复习古诗歌专题,仅仅是围绕“人”、“事”、“物”、“景”四个字做文章。学生在蒋老师的“穷追不舍”的追问下,整节课堂在一种紧凑的节奏中推进,与其说这是一节展示课,不如说,这是一节“练习课”。然而,蒋老师的这种复习课堂是高效的。专家袁曾生老师提出,要打造高效的高三复习课堂,教师关键要做好三点:“选点切入”、“针对性”、“方向把握”。高三学生的实际是,答题时“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正如尹顺林老师的评价,蒋老师的这节课是通过“追问而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全局的高度把握、深厚的学科功底,普通老师是没办法如同蒋老师这般把控语文课堂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又充分说明了语文课堂的改革与传统文本的深入解读并不背离。相反,课改的真正意义是要重新回到语文的本质,抛弃空洞的形式课堂,打造真正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综合素质的语文课堂。
黎丽老师作为玉林高中派出的课改展示代表,其设计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节课的成功性,正印证了专家杨迅老师所说的“问题的设计是一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堂的关键”。黎老师通过“概括故事大意”、“识‘套子’,析形象”、“别理科夫的‘套子’”、“‘套子’体现出的别理科夫的性格”、“‘套子’带来的影响”、“产生‘套子’的原因”等问题带领学生展开文本解读,最后通过“概括契诃夫笔下的‘套子’内涵”、“拓展理解‘套子’在文学作品中、生活中的状况”,引导学生实现主题对话,打造了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而用不熟悉的,并且是刚升入高中3个月的高一学生来开展课改展示课又能有此成效,实属不易。从黎老师的这节课不难看出,黎老师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而她的这种课堂爆发力,也充分感染了桂中学子。其他几位专家在点评黎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时也充分肯定了其在课堂设计中“纲要信号速读文本”、“生成资源的充分利用”、“逻辑演绎致力深读”、“超越单子聚成模块”等几大要点。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在备课功夫上的深度与实效。在本次展示活动课改交流环节,全区各地代表汇报了各地区的语文课改实践现况。除却南宁站、柳州站、桂林站、玉林站四个地区在授课、评课过程中展现以及提及的课改思考外,河池地区、恭城中学、新洲中学三站代表都作了发言。总体而言,这些课改代表区的实践经验与陈玉秋教授提及的四大观念、四大活动基本相吻。最后环节是各地教师与专家互动环节。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地不同学校都提到了在课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展开作文教学的问题。以彭俊姣老师为代表的高考作文评议组提到要训练学生写实际性文章、反对套作与抄
袭等问题。在具体解决方案上,根据各地区的经验,有效的作文训练应当建立在一定深度的专题阅读与规范化的书写基础上。这两点应当引起注意。
虽然只是短短两天的学习时间,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笔者认为自己的收获是巨大的。虽然从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天起,笔者所面对的就是课改的新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笔者也有很多的尝试与实践,但这次学习与交流,更能让笔者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有一个更准确、清晰的定位。课改之路,其路漫漫;授课之路,来日方长。愿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能学习、进步、成长。愿与君同勉。是为记。篇五:关于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数学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春晖中学 杜锡金 2012年8月24-25日我们所有高一教师参加了这次的课改培训,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整体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整体把握课程目标,整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整体理解课程内容(如:课程主线和知识结构)等等。作为青年教师,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陈老师的讲解,两位备课组长的经验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做到整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整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因为在整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整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整体把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 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也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现在我们则将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而且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要能举例说明,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使复习课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让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有出色表现。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要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结论,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从而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中学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 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影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新课程中常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关联的, 且生动、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易记歌谣、谚语、顺口溜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 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既可帮助学生记忆,又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运用歌谣记忆地理事物,不仅巩固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创作地理歌谣的热情。
4.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开放式地理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纲要:一是开放教材内容,引进地理研究中的新观点、新看法;二是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新课标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具有开放性, 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三、营造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合作学习
1.建立教学机制,增强合作的意识。合作学习需要多样化,而小组成员的多样化,可以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小组成员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学习小组, 保证每个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将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男女生的混合则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丰富学生的思维。
2.体现教学民主,创设有效的合作。合作学习是为了达成团体目标,但它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理想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3.适时教学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由于每个组员对学习问题的 解读不同,这就需要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讨论中, 教师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予以恰当的点拨,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引导学生“会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会倾听”的训练。养成“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一要细心,二要耐心,三要虚心,四要用心。
四、利用开放式评价,捉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更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式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分层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分层教学;地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在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教学符合教学个性化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此外,皮亚杰的教学个别化理论、凯勒的个别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都启示我们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能划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3.分层教学符合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
素质教育需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正确处理课标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针对学生个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之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1.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
认真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分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地理学科本身特点,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获得终身持续的发展能力、个性特长的发展机会、活泼主动的发展动力。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地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原则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学生的地理素质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多样。因此,地理分层教学要把握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内容不同、目标不同、要求不同。分层教学应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
(2)针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每一次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就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制订不同的计划,设计不同的方法。
(3)针对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的差异,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其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动力、意志、性格、品质、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要多元化,一定要改变唯分数分层的老旧模式。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学习劲头。
(4)针对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充分考虑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并尽可能的加以充分利用。
2.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下的地理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上,引导学生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
3.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知识、能力及认知水平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教学设计和学生分层的情况要作相应的调整。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学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层次和目标也应是动态的。
4.鼓励性评价原则
地理分层教学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引起学生需求,不断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但是要防止教师过度的激励性评价,过度的激励性评价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产生低估,导致激励性评价在学生心中贬值,失去其导向性功能。
三、地理分层教学的实施
1.年级分层
首先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我校现有每班60人左右的实际状况,先采用年级分层,每个年级分为A层、B层和C层。两个月左右进行一次调整。年级分层操作方便、针对性强,学校软硬件设施能满足非常教学的需求。
2.班内分层
班级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个性和多元智力能力先分类再编组,使各学习小组各方面相对均衡。各小组成员在两个月内相对固定。评价方式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评价。班内分层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特别是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