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改心得感悟

2024-10-05

地理新课改心得感悟(精选9篇)

地理新课改心得感悟 篇1

课 改 体 会

一、通过理解课程标准,迁移到转变教学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改变传统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谈话式、自学探究式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唤醒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机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变化,以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比如:过去我们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大多是对、很好或者是不对、再考虑一下等,现在我们可能会说:你的回答不仅正确,而且语言表述也很简练。或者是尽管你的回答不是很准确,但是你已经向成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如果你能够再联系我们前面学过的某某知识补充一下,就会比较完整了。

二、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理念转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行为的转变,其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因为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而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老师自身想不想转变,想转变又怎样去转变,可以说心动不如行动。

(一)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的核心是主体参与,在参与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对地理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总结。有了这样的要求,老师在构思教学设计的时候,必然会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从而诞生了我们现在正在推广的教学模式之一——指导自主探究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两种方案:一种是创设情景——(引导)发现问题——(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初步得出结论——补充(纠正)结论——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另一种是创设情景——(引导)发现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指导)动手实验——(帮助)修改方案——得出结论——学以致用

(二)教材特点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方式。

学生的思维尚处于经验型的逻辑水平,他们在理解和解决很多抽象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地理新教材中色彩艳丽丰富的图象资料,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从各种图象资料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这些图象资料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桥梁。苏联彼得罗夫斯基说:“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必须要教会学生识图、记图、用图,切实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工具——地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地理课上要用图教,教用图;学生要学用图,用图学。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因为导演“导”的艺术直接影响“演员”的“演技”,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我们平时主要提倡:教学生识图、记图,让学生填图、绘图,指导学生析图、用图。

(三)、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的有机融合逼迫我们转变教学方式。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教材观,推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所以教材并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教科书。地理知识可以来自课本,还可以来自报刊、新闻、电视、网络,更可以来自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分析,然后逐渐引向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样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地理现象的分析,引申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生活气息和较强的时代性,这也为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提供了保障。

课 改 体 会

实施新课改之后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课堂的更多时间和空间让给了学生;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成为和老师共同探讨、相互促进的交流者。但是在这些转变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反思。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是多边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师生是平等互助关系,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这些道理教师们都能接受。但在实验中,一些教师在转换角色时,不适度地由以前的教师至上变成了学生至上。课堂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大放羊”,教师在课内是旁观者,是陪客,不能过多干涉,学生对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不论对否,教师都一味地给予肯定,“对”“很好”“很有道理”。至于对在哪里,好在何处,道理是什么,是否真的有道理,教师全然不管。殊不知,一味地肯定,不但不是尊重学生的做法,还在某些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模棱两可,不臵可否。并且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新的危机,那就是将教师的作用过分淡化。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引导,只能导致课堂上的失控和混乱。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绝不是说可以听凭学生信口开河,信马由缰。恰恰相反,改革之后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它要求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深层次地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能力预设好种种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循循善诱地引导,层层深入地点拨,有理有据地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另外,我们提倡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但是,我们并不赞成老师把问题推给学生后就不管不问。因为有时候我们老师的参谋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比如:有一位老师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做一个社会调查,这个调查涉及到了3个部门。学生们先是根据需要划分了小组,选出了组长,然后老师放手让小组先商量一下调查的方案和具体的分工,然后推荐一个或两个组长说说本小组的打算。结果这位老师发现孩子们的有些想法太幼稚,缺少可操作性。接着,老师作为“参谋”对具体的方案进行了评价、指导、修改。由于老师的参与,孩子们避免了很多麻烦,少走了弯路,成功地进行了调查,可见,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二、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落到实处,不能只流于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打破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旧格局,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及时培养他们合作竞争的意识。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主要是指师生、生生合作。生生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动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般体现在一些涉及面比较广、答案比较灵活的问题当中,有些问题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便可解决的,就不需要合作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单凭个人的能力无法解决的,就需要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统一认识。但现在许多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摆设,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常常是一遇到涉及面比较广、答案比较灵活的问题,教师就下令讨论,于是前后四人便开始忙活起来,还没等交流完毕,教师就喊停止。至于怎样合作,如何分工,估计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合作,教师按怎样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似乎并不重要。教师关注的是他们在合作中有无完成他布臵的任务,并想通过这种形式,向大家显示已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了。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协商、互助、思考、表达、交流,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认为在设计讨论这个环节的时候应该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设臵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高度、难度或深度,值得学生去讨论。而是设臵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引学生去讨论。比如:一位老师在讲《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时,他设臵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图2-19,讨论一下赤道横穿了拿几个大洲的大陆?这样的问题学生一看图就能解决,没有深度、难度,不值得讨论。还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时设臵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对第一个框题的内容分组讨论学习,然后回答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呀?无的放失。

三、拓展教材,不能漫无边际,要把握好一个度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冲破教材和课堂的束缚,大胆构建开放式课堂和开放式教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空间,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随意拓展,要认真学习理解课标,以课标为准则适当扩充教材。一是扩充教材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为某个问题打基础,为某个问题埋伏笔或是为培养学生一种能力、一种情感。二是扩充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应适可而止,不能漫无边际。比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有人却把地球称为“水球”,“地球”与“水球”这两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基本能够说出来,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会给地球起错名字呢?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很多可能存在的理由。最后老师可以小结: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随着科技条件的不断提高,真理和谬误在一定的时间也可能颠倒,我们只有严谨治学才能获得更多的真理。通过这一问题的拓展,使学生明白了治学要态度严谨,勇于探究。

地理课改经验交流

高三备课组 2011、12

地理课改经验交流

高二地理备课组 2012、6

地理新课改心得感悟 篇2

一、对新课改的困惑

由于我未经历高一、高二新课程的基础教学, 因此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对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和选修内容有一个迅速的了解和掌握, 难免会觉得有些仓促和纰漏, 从而产生一些困惑。

1. 对新教材某些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很难把握

尽管新课标教材已经减少和降低了知识点的数量与难度, 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学生又会遇到一些老教材知识点的练习, 而新老教材对一些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又不同。如必修1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 关于“地球的运动”内容, 只知道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而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规律难, 现象多, 知识内容复杂、抽象, 要不要作补充, 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所以我只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

2. 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必修内容较广泛, 而选修内容涉及的领域专业性较强, 内容较新。如果我们在高考复习时能将必修与选修的某些内容衔接好, 将会大大节省时间, 同时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赣州选修模块有两本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在复习过程中, 必修模块中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等相关内容与自然灾害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学生在学习“环境保护”中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时, 教师如何结合必修3中关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探究式”教学与教学进度的矛盾

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老师讲得多, 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这种“填鸭式”教学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就凸显出来了。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课堂上,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探究、思索、总结, 从而得出回答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模式。例如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们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个方面分析回答, 但在实际教学中, 若每节课都要启发学生探究答题思路, 那么一节课下来, 学生就只能探究两三个问题, 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种看法, 我们都需花时间进行筛选, 所以长久下去, 必然复习进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教学环节往往不完整, 讲到哪里算哪里。

4.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问题

新课改后, 教学内容的增多和课时的不足势必导致每一节课的容量增大, 多媒体演示可以节省大量板书和板图的时间, 并且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但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 我感觉比以前更累, 而且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很紧, 很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睡觉、开小差。在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 我作了一个尝试:一个班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 另一个班使用地球仪演示和姿体演示, 结果发现后者的效果更好, 所以不能只是人机对话, 而应该侧重于人际对话。这样可以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同时自己、学生都会更轻松。

二、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1. 关于“学案库”的建立

精心备课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前提, 而备课环节不只是备内容, 更要备学生, 所以在课堂内容教学前, 就必须想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疑问, 把这些可能出现的疑问用文字提问的方式设置成学案, 让学生有一个知识接受的准备,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讲解《热力环流》这节内容前, 设计了一个学案, 基本结构如下:课前预习导学 (含基本概念、问题思考、知识结构、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课堂教学探讨 (探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弯曲规律、热力环流的三个实例) 、课内效果评价 (习题:主要是让学生作图) 、学后记 (由学生填写) 。通过这学案的四个环节, 整节课学生有准备, 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效果显著, 且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 不断地积累一些优秀的学案, 建立“学案库”, 使学案与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将事半功倍。

2. 让地理走进生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 新教材内容的选编也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地理内容,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那么, 如何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应用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些电视节目广告、上街购物等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地理知识。如《天气预报》、《人与自然》、《地理中国》、《开心辞典》、《乡土》等节目都涵盖了许多地理知识。另外注意电视中一些旅游胜地的广告及食品广告。比如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可结合双汇火腿肠、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三全状元饺等食品广告来介绍。又如学生很喜欢观看NBA篮球比赛, 那么可以联系美国各城市的工农业发展历史和特点来介绍美国NBA篮球队队名的由来。

3. 利用好探究案例

中图版教材每节课的“探索”则是由精心设计的小实验、小资料及相应的思考性问题, 既可以作为新课“导入”, 又是学生本课学习指导纲要和原理的验证。每节课的“案例研究”更是精选了近几年来人类对地理事物的最新研究和利用成果, 使学生在研究中提高学习兴趣, 扩展视野, 陶冶情操, 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章内容时, 我开展了一项天文观测的活动。

高中阶段是充满了好奇与遐想的年龄, 每当学生们放眼苍穹, 心中难免生出一些疑问:茫茫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宇宙的尽头在哪里?开展天文活动, 给学生们以寻找答案的机会, 宇宙是不是很神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充分利用校天文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不但能丰富校园生活, 增进师生情谊,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谓一举数得。这一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索, 最终能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至此, 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 加强集体备课

新课程的教学因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的紧迫性、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要比以前更频繁且更稳定。比如学案库的建立、课件资源的共享、探究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老师的分工与协作。教师应通过集体备课, 集中智慧, 整合经验, 共享资源。

集体备课的方式有许多, 比如定期听课制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 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方面我校做得很好, 也可以通过说课、相互交换教案、共同制作课件、相互争论等相对宽松的方式进行。

地理新课改感悟 篇3

1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新教材正文内容高度浓缩,在教学中如何把教学内容丰满起来?如何把课文向外延伸的知识点掌握?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坚实的地理学科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地理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统揽全局,才能不受教材的编排,熟练的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知识融会贯通,传授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另外,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牛文元教授指出:“在各类学科中,地理学几乎是唯一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经济的独特学科。”所以要求地理教师应不断加强地理学科之外的其它知识的学习,了解相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思想、新观念及一些新事物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轻松授课。我深信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2重视地图教学,提高板图能力。板图是地理教师手中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一个“武器”。板图图像简明、重点突出,使讲课内容更加活泼,生动形象,并可弥补挂图的不足。它取材比较广泛,画法比较自由,有电化教学不可替代的地方。在教学中巧用板图,学生更易领会和接受地理科学知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我在讲初一地理“地形图的判读”一节时,先在黑板上画出具有代表性的等高线地形图,画出山脊、山谷等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特点,然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色粉笔画上不同颜色,变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不同颜色的图例读出海拔高度。最后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绘制地形剖面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整节课的知识点,用一幅图就可以贯穿,脉络清晰。又如在讲中国地理之前,我曾经下很多功夫画中国轮廓图,这样,在学习中国政区、地形等内容时,根据需要随手板图,一些难点迎刃而解。同时,我也训练学生绘图能力,养成多动手描绘各种地图的习惯。如长江、黄河轮廓图,让学生画出来,然后往上填发源地、归宿,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份、地形区等,这样学起知识就轻松自如了。

3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养成学习自深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我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自学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要有对教材内容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很明显分为“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两大块,同时增加了大量图、表和阅读材料。如果对教材不作系统的研究,会觉得教材编得很零乱。鉴于此,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出看似零乱、破碎的教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对教材作一番疏理与整合,不断分析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找出它们的内部规律,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将正文部分,课堂活动及相关的“阅读材料”按一定顺序重组整合,按一定线索,把知识点贯穿起来。这样会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不紊乱。

另外,地理教师还应提高多媒体技术,因为21世纪是电脑时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和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地理新课改心得感悟 篇4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与网上学习研讨,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聆听有关专家对地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详细说明,使我对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浅谈几点对地理新课改的学习体会:

一、新地理课标使地理更接近生活实际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强调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去选取内容。并强调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与生活有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到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在提高公民素质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的灌输教学方式,从侧重教学结果转向侧重教学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习学习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也就是课堂以学生为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

三、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题材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后的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去研读新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根据课标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习到终身受益的知识。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篇5

1.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

作为教师,了解自己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我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傈僳族孩子,他们从小就讲傈僳族语言,直到读小学才开始逐渐接触汉语,因此有些学生到了初中都无法说出一句流利的汉语。地理课本中有些地理名词,对他们来说是一大难点,比如很多同学都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可是一写就错。由于受少数名族语言的影响,很多同学在背诵知识点时出现了错误,比如“三峡”读作“山峡”,“泼水节”读作“波水节”等。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十分薄弱,也是学习地理的一大障碍。

我们的学生大多住在山上,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有的从来没去过大城市,从来没有去过其他更远的地方,可以说是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因此在讲述某些地理事物时,同学们都难以理解,例如讲到如何正确选择交通工具这一内容时,很多同学都只能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判断,因为他们没有一点这方面的常识,所以学起来会很吃力。根据我们学生的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我们要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图文并茂,让学生轻松学习地理知识。数学课需要草稿纸,地理也一样,让学生动口说出地理事物的名称、动手写出地理名词,必要时画出地图、动脑思考地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对学生多一点耐心与关心,少一点责怪与抱怨

过去在课堂上我总是对那些不认真听讲,打瞌睡的学生大声呵斥,有时还会动手提醒,使整节课的气氛很紧张,自己也很不愉快。课后反思觉得不对,如果我悄悄提醒那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课后再找他们谈一谈,那样可能会更好。我们教师有时总是抱怨学生不争气、不用功,很少鼓励和关心那些成绩差,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甚至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也需要我们反思,可能我们所讲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等。

课后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从而得知学生的心理变化,问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哪些内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学起来比较吃力等。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来改变教学方法,同时也会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因此在课改中,我们也应该做到对学生多一点耐心与关心,少一点责怪与抱怨。

3.做好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我校课改的核心是实现高效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确实学到一些东西,并会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实施课前预习即做导学案。导学案是任课教师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素质而制作的,教师必须在上新课前把导学案印制出来发给学生完成,且在上课前检阅学生的导学案,才开始上新课。自从有了导学案,课堂上教师提问而没有人回答的情况少了,课堂上说小话、打瞌睡的现象也少了。

导学案中,我们也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导学案不仅让学生读图,还要求学生画图,这也是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总结以往的教学,我们发现地图对学习地理十分重要,我们的学生最缺的就是读图能力。过去我们教完七大洲学生能说出七大洲的名字,但是给他一幅地图让他识别出某个大洲,就十分困难,因此就出现了会背诵知识点,但不会做题。现在我们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语言少了,讲台上多了学生的身影,黑板上多了学生自己画的地图,看着地图发呆的学生也少了。我们在上新课前都会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画好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国家或地区的轮廓图,并标注相关地理事物,慢慢的就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4.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习需要兴趣,有兴趣了学生就会自觉去学,所以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上地理学科。如讲到“日本”一节时,根据课前的安排要求,各组学生(固定分组)分别准备与日本有关的活动,并在课堂上展示。其中就有一组学生找来日本和服在班上跳起了日本舞蹈,还有一组学生搜集到了十几幅在日本各旅游胜地的照片,并对照片的背景加以解说,使大家赞叹不已。各组表演之后,我发给学生用纸板做的日本四个大岛(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的模型,让学生看模型回答问题:(1)你拿到的模型属于日本的哪个岛?(2)你所在的岛它的周围有哪些海洋?还有哪些小岛?(3)在你所在的岛上有哪些著名城市?在模型上标出城市的位置,写上名称。回答完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日本所在的经纬线及经纬度,让每组学生选出代表把各组的模型固定的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进行观看并回答问题:(1)四个岛的位置;(2)各组所标的城市及位置是否正确,提出自己的意见;(3)自愿到黑板上写出日本四周的海洋。这节课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掌握了日本国土的形状,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由哪些岛组成,日本著名的城市、平原、旅游胜地及它们的位置等内容。

新课改的个人感悟 篇6

迷失的小和尚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 娜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傅叫他的小徒弟――一个小和尚去劈柴。小和尚很听话,拿着斧子去了。开始劈的时候才发现斧子已经很钝了,根本没法用。于是小和尚就去铁匠那里磨斧子,又为铁匠买木头去了木匠铺……结果,由木匠铺再到布店,粮食铺,最后到田里帮农人种庄家。小和尚几经辗转,已经忘记了老和尚的嘱咐,忘记了最初的任务。

你和我,曾经、偶尔、甚至是现在,是不是这个迷失的小和尚呢?

关于“迷失”问题,我谈以下两点:

第一,不要在新课改中迷失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新版教材的普及,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新的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机制,新的考试制度,甚至是师生关系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新景象,作为教师,如何把握新课改的方向、力度和形式,如何扎扎实实的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应成为我们长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把握新课改呢?

首先,精研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这个《标准》是我们国家对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和要求,体现国家对教育的指导思路和精神。我们要像熟悉自己的专业一样熟悉《标准》的内容。小到一个字、词,大到一个章节,都能达到理解并运用的水平。

其次,多向有成功经验的人和地区学习。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对于新课改的尝试,有的地区和教师早就开始了。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于新的尝试。

再次,加强交流合作,集思广益。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合作,避免闭门造车,这样能更快的进步。

最后,发挥个人的智慧,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使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亮点,这样新课改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远,而不至于改到最后又沦为千篇 一律,千人一面。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不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

其实,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问题。能否坚守职业操守本质上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行为。只有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行业,能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的人,才能从根本上抵制诱惑。当然,我不是说教师就要无条件的甘于清贫,甘于奉献。作为一个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我们是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与企业家、政客、要员、明星等高收入人群比起来,我们的确是“囊中羞涩”,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作为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免疫力。

我也希望有关方面能采用政府部门实施的类似于“高薪养廉”的政策,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而加强教师的职业操守。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必要时建立法律法规,把教师的职业操守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有了道德和法律这把双刃剑,才能肃清教师队伍,发扬教师精神,维护教师形象!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感悟 篇7

一、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

在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 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探究。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标准, 为学生的探究设置问题, 营造探究的氛围, 促进探究的开展, 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 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 明确探究的目标, 思考探究的问题, 掌握探究的方法, 敞开探究的思路, 交流探究的内容, 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以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为教学主线。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成与建构, 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疑问入手, 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的观念。要以可操作性和可探究性为教学主线, 即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使用探究式教学, 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用探究式教学, 过于简单、一目了然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 过于宽泛、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能展开探究。探究的问题一定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范围之内, 是学生有言可发的, 即可操作的;是学生有言想发,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结合政治术语学以致用的, 即具有探究性。如一位教师在《党的基本路线》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 党基本路线的依据、领导者、主体、中心环节、内容、实现方式、最终目的各是什么? (2) 党为什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3)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前一个问题太简单, 根本没有探究的必要;后两个问题太大而且比较抽象, 不仅难以操作, 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 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深浅适当, 而且要有探究性。即要让学生运用身边的事和国家的政策, 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否则, 学生只会“敷衍了事”, 从而使探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只能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坚持探究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原则,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使他们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成功, 体验愉悦。

三、以社会实际、点拨、诱导为课堂教学基本功。

1.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社会实际和国家政策引出问题, 使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探究式教学首当其冲的因素是“设问”。那么, 教师应在什么地方设问呢?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时, 要在教学重点处设问, 在规律性的问题上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使设问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合理点拨, 驾驭课堂。要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设问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没有难度充当磨刀石, 学生的思维、意志、情感就得不到磨炼。怎样使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设问面前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课堂讨论时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

3.积极诱导, 启发思维。运用探究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 各有各的见解, 老师怎样适时地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进行探究、开展讨论, 使合作探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诱导功夫。

四、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 以免远离主题、草场牧羊。

1.课堂教学不能无度开放, 应胸有成竹, 从容上阵。开展探究式教学, 课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它既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 又可以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围绕探究的问题,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或在课前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让学生心中有数, 讨论时有话可讲。其次, 教师要预测探究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 预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办法, 以便适时妥当地加以点拨、指导。

2.课堂教学要考虑所教对象, 不能选题过大, 也要注意探究的内容。因为探究问题, 学生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设计的探究问题太大, 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就很难组织学生进行正常、有效的探究。

3.适度引导, 以免偏离探究主题。在探究中, 教师不应是观众, 而应是积极的参加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把握探究的动态和进程, 并适时给学生的探究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以免学生用错误的观点进行辩论, 或者偏离主题, 使探究讨论扯到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同时,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学生不参加合作探究, 无所事事, 做场外观众。教师要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融入集体讨论中。

4.草场牧羊, 有头有尾。每次合作探究结束时, 教师要作出小结或点评, 对疑难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 要阐明自己的看法, 指出合作探究中学生观点的正确、合理之处, 还应指出观点中的不足, 并及时加以纠正。

五、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多媒体已经走进教室。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 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相整合, 越来越为政治教师所认同。作为第一线的教师, 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以动感的画面和悠扬的声音及饱满的感情来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能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学习才能有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主体作用。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事物有一种新鲜感, 他们多喜欢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政治教材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以及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术语, 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费力, 而借助多媒体教学, 可使教学内容更富形象性、生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含蓄的知识具体化, 高深的理论浅显化, 有利于学生掌握,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新课改心得感悟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改 课堂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29-01

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全方位发展,这一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有所改变,即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多加整合,用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活动。

1 通过趣味引入,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引入是一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新奇、生动的课堂引入能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中来。因此,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应切忌使用一些简单的、干瘪的语言来作为开场白,例如:“请大家把书翻到第几页”。这种毫无生气的开场白,足以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在导入新课时列举一个有趣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演示一个实验,以此来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致大大提高,为一节成功的课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加速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描绘出一幅精彩的画面:在大草原上,有一只凶猛的非洲猎豹正静悄悄地隐藏在树丛中,耐心的等待猎物出现,这时一群角马正准备从这个地方迁徙,当猎豹发现猎物时迅速启动,朝着这群角马群直冲过去,角马群见此状况,马上加快速度拼命逃跑,一场激烈的生存竞争就这样展开了。试问:猎豹能否追上角马群,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除了与它们各自的奔跑速度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由此而引出的一系列思考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最终由学生讨论总结出,还与猎豹在短时间内的启动速度有关,即猎豹由静止开始到达快速奔跑状态所需的时间有关。从而顺利引出了,在物理学上,我们用速度来表示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变化的快慢则用加速度来表示。这样的新课引入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起了个好头。

2 以合作学习,完成探究教学

探究性教学作为新课改的主流,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而合作学习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学生可以在参加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分工和相互协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来提高课堂参与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教学模式,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小组活动中,每组队员都有着共同的任务,通过不同的分工,互助完成探究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并结合教学实际,选择一些具有价值性、代表性,富有争论,同时又难以独立完成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例如,在探究关于单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按四人为基本单位分成小组,并提供绳子、剪刀、胶带、秒表以及质量不同的重物等材料,由学生自己进行分组实验,由学生自己制作出单摆,并测出其在30 s内的摆动次数。通过对比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发现,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就此现象展开讨论,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有的说是由于测量不精确,有的说是与重物质量有关,还有的说是因为绳子的长度不同,有的还考虑到了摆动的起始位置不同。针对学生的各种猜测,再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通过这一实验的验证过程,学生最终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并且印象深刻。最后,各小组将实验结果汇总,由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和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显示出了较强的积极性,成功的完成了这一探究活动。在这中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与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让学生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监控与适时的点拨、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课堂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设计型的题目在高考卷中频繁出现,《考试说明》中也针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明确指出,要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由此可见,在实验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转化与迁移。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与探究”,努力为学生营造出探究实验的气氛,让学生一起经历实验的设计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对实验题进行分析时,应尽量做到回归教材,利用书本上的实验为依托来构建知识体系。在做题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寻找解题切入点的能力,做完题还应进行反思、归纳、总结,进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此外,在课堂延伸中应突出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进行连接电路题的训练中,相同的器材可以通过改变位置,或者改变电路图,或者改变设计要求等途径,来进行发散训练,进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实验原理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这一实验时,书本上用的是“电流表+电压表”的设计方案,而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电压表+两个已知电阻”来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育正经历着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这是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相碰撞的全方位革新。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让新理念真正的走进高中物理课堂,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武淑清.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67-69.

走进杜郎口 感悟新课改 篇9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西北部聊城市茌平县,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核羞居倒数第一,几年前是被划入撤并行列的薄弱学校,升学人数是个位数,学生辍学率达三分之二。就是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创造了教育的神奇。这种神奇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经验、各种各样的非议和各种各样的困惑。

一、杜郎口的管理模式

1、管理制度

⑴四级管理体制:校委、学科、年级、班组。校长室聘任学校各处室主任,学科主任聘学科教师,年级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最后没有被聘任的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做一些后勤工作。如果后勤工作也没聘上,就只能待岗。学校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先过关后把关的要求,管理者首先是一位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可以效仿的楷模,然后去影响他人,指导、督促、帮助、提高老师们。

校委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对教师的考核、验收、指导。

学科主任是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业务指导、教科研活动;每周例行优秀人员的观摩课、一般人员的实验课、较弱人员的汇报课、听评课活动。

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班主任、教师的聘任管理,重点体现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评价、反馈、达到日清周结;通过听课,常规工作的落实,及时对老师、学科主任进行信息反馈,以便纠正。

班主任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只管学生不管教师的单一做法,对学生纪律、学习、文明礼貌等日常管理是必做的,最基本的;班主任还有聘任教师、管理教师甚至辞退教师的权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要进行全方位管理、评价、指导、帮助,教师上课、育人、业务学习、拓展笔记、论文、成绩检测等要一一过关,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

对班主任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

⑵ “值日”制度

———值日校长(年级主任)

———值日级长(班 主 任)

———值日班主任(任课教师)

权力下放、责任上移是该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校认为:学生的过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老师的责任,老师的过失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中层领导的责任,中层领导的过失不是中层领导的责任,而是校长的责任。无论那一级出现问题,都要进行更高一级至最高级的责任追究。学生出问题追究老师,教师出问题追究班主任,班主任出问题追究年级主任..,责任追究制使得学校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连在了一起,使每个教师、每名学生都能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律。正是这种认识理念,在四级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度。值日校长从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中选出,值日年级主任从班主任中选出,值日班主任从任课教师中选出,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细致、周到,让不同层次的岗位人员做到相互理解工作的不易。这些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每天一换,负责全天的监督检查管理考核工作,并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下一天的思考与建议。每天上午和下午教师签到后,马上举行全体教师的情况反馈会,值日校长把当天的检查情况向全校教师通报,表扬 优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值日校长还要和学校领导和其他值日人员沟通,根据各学科、各年级的表现进行排序评比。

⑶“一二三四五”反思工程

及时反思与反馈是杜朗口中学管理的一大法宝。实行“日清周评月小结”的管理形式,构建立体式、大密度的网状管理体系。学校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思路,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的反思工程。

(1)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公示在小黑板上,悬挂于教学楼大厅,供大家相互借鉴。

(2)每天两次反馈会:早上、中午上课前,由值日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学科主任、年级主任反馈,优秀的给予物质奖励,可介绍经验,榜样带动;差的谈认识,也可自罚。这样小步骤、快节奏的无制度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解决,不给不良现象留下滋生的余地,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公开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评课不拘形式,及时评价,注重寻找不足,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论坛交流,及时整改,这是杜郎口中学最扎实、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之一。

(4)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每天早、课间操、午、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5)每周班主任五次对科任教师的评价:班主任每天对该班级的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量化、排名公示,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⑷业务论坛

每周六下午,全体教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专题有“说课”、“说我”、“听课评析”、“我和校长比差距”等。论坛后,要根据发言的表现排序打分。“业务论坛”是教师学习的课堂、互动的平台、成果分享的乐园。

2、管理原则

他们的管理原则是:“能评就评,能比就比,能排队就排队”,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所以无论是什么工作,只要符合这个原则,就一定要评比。有这个原则做保证,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杜郎口每学期都要评选校级名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校级十佳。每次获得荣誉的老师,都能以一定的资金奖励。他们把教师分成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每月补助500元;第二个层次叫能手教师,每月补助300元;第三层次叫优秀教师,每月补助150元;第四层次叫进步教师,每月补助80元。

三个年级主任要互评优秀、良好、一般,还要对自己年级的班级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评出来以后,大家要讲自己的亮点,把经验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们,同时也要讲教训。对六个学科也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不同等地的年级、学科、班级给以不同的奖励。

3、管理措施

在管理措施上采取了“一谈二警三停”这个管理方法,这种措施在教学改革的开始只是适用于课堂教学,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校长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提高。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进步,这个管理措施也适用在了学校工作考评的方方面面。

所有的工作只要评比、排队就总会有倒数第一,但如果每次评比总是倒数第一,这就不正常,这就不是方法的问题、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责任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换人”!——允许当倒数第一,但不允许总当倒数第一,不换思想就换人!

4、班级管理

班级常规细化管理,班里的任务实行承包责任制,建立好班级的惩罚规则。班级管理中各项日常事务(擦黑板、打扫清洁区、打扫教室等)公开承包给同学们(自愿为原则,但每个人必须有一项任务),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同时,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制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学期结束计入个人班级学分评定,这样有奖也有罚,干得好就奖给他学分,干得不好就从班级学分评定中扣除相应的学分。又由于自己的任务是自己自愿选择的,全班同学个个有激情,事事都认真干。

在学生方面,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百分比,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和学习效度。

二、杜郎口的课堂结构

1、没有讲台、没有讲桌,教室内外四块黑板。

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变成了学生学习习近平等中的首席。黑板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力,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快乐,2、教师几乎不讲,学生人人参与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发现,有利于学生的生成,老师都要给予支持。他们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教学原则,课堂上自主发言,声音洪亮,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你追我赶,讨论热烈,辩论激烈,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讲、析、问、辩、演、唱、画、作,课本剧编排,擂台赛,小对子,情感激励,自我发现。你方唱罢我登场,感动,生动,活波,精彩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动态的课堂、成果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精品的课堂、深化的课堂。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3、小组合作——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按照优、良、一般、差合理搭配,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优势科目的同学,都有劣势科目的同学,便于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兵教兵”,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每小组人数根据班额大小有的班级是6—7人,有的是10人左右,学生都有不同的编号,每个方块都放着一个粉笔盒,这是孩子们展示自己常用的“武器”。桌对桌,面对面,以便于学生分组、交流、合作。小组内设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杜郎口的课堂学习模式

杜朗口课堂模式的精髓是什么?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也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或者准确点说,叫做“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和学融为一体”。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是经山东省教科所陈培瑞研究员等数人总结归纳而形成的,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乐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通过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

预习模块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这个过程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研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教不会的不一定学不会,听不懂的不一定学不懂。

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租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先就自己的预习展开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后,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即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展示环节,在学生自己积极发言展示的同时,注意把第二次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在别的同学发言展示时,认真倾听、观看;同学发言、展示完毕,立即用掌声给予鼓励;在发现别的同学发言展示中的缺点、错误时,及时给予点评;点评的语言出现偏颇的时候,老师、同学不会忽略这些行为而是适时地给予提醒„„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他组的。

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联系;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控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真正落实“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课堂改革目标。

四、杜郎口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品位,张扬的是一所学校的个性,蕴涵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展示的是一所学校的魅力。没有浓厚文化氛围和丰厚文化积淀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学校。

在杜郎口中学行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课堂,就是她独特的校园文化。走进这里,就会被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所感染,会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遍及学校的每个角落和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一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醒目的八个字便是校训。在杜郎口的校园和教学楼的走廊里,随处可以看到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标语牌,但你却找不到一张几乎在其它任何一个学校都能看到的伟人的画像和语录,全部是杜郎口师生自己总结的经典妙语,每张标语牌上方还粘贴着师生的照片。走进教室,黑板上方,无一例外地张贴者“我的霸气谁能敌”“快乐课堂我称帝”等标语,每一张标语,都是一面前进的旗帜,每一句妙语都是杜郎口学子奋进的号角,写出的是学生那份走向课堂教学主人地位之后的雄心壮志和自信向上的精彩篇章。每一个教室都是花花绿绿,教室的墙壁上,满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宣传画,类型包括班级荣誉榜、心灵驿站、灵感放飞、温馨家园„„,黑板上每一小块展示区域还写着展示学生的名字和激励性语言。班级外面的回廊里也随处可见学生的手抄报,手抄报涵盖了各个学科。不管是走在杜郎口的校园,还是走在教学楼里,凡是能利用上的空间,凡是学生们容易看到的地方,都写着有关各种学科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处处都能汲取知识的营养,这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心理暗示方法,往往比语言更加具有说服力。这些已经渗透到了杜郎口中学的每个角落,最终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杜郎口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润物无声,把自信的雨露浇灌入学生的心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下面是杜郎口校园里的“名人名言”,我采撷数片,与诸同仁共赏:

办公楼顶: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校园宣传栏:课堂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自由求职的殿堂,让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的生命在教改的阳光下,快乐求知幸福成长。? 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人的意义在于奋斗,人的价值在于贡献。

在参与中求知,在求知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在升华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

报告厅横幅: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班级文化:

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

学习的天堂,展现的舞台

我们主宰,课堂精彩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多彩课堂,缔造希望

勇于质疑,敢于展示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示自我,成就未来

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名言: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宁可充实过一分,不愿茫然活一世

课改是时代的阳光,让我们有幸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课堂是自己的,如果被别人占为已有,那还了得。

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魂。

开放的课堂是我们心灵放飞的舞台。

五、杜郎口的教育教学成绩

1、“三无”:无学困、无厌学、无辍学。

2、“零作业”:学校的升学率却逐年上升,从当年的倒数已跃为全县的前列。2005年268名孩子报考县一中,录取267名。更为可贵的是,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到了高中后,他的潜能明显比其他乡镇中学的学生大。在2007年聊城市高一学生摸底考试中,前十名中前四名都来自杜郎口中学毕业生。2008年,全县4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名,而这4名学生全部是杜郎口毕业的。这就是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结果。

在杜郎口人看来,谁布置作业恰恰说明了教师的无能,无能到没有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于是只有布置大量的作业,用题海战术去保障教学成绩。除了预习本,纠错本,杜郎口没有专门的作业本。

3、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会听课,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会说话,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会表达,铿锵有力、有滋有味;会书写,字体工整、快捷潇洒;会展示,角色投入、体验深刻;会学习,会合作,会思考„„

上一篇:寨乐中学2013年春季学期办公室工作计划下一篇:设定广告目标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