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通用8篇)
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 篇1
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学习心得感悟
—— 张勇将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 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 篇2
关键词:教改,茶座式教学,感悟
所谓“茶座式”教学, 即学生分小组的形式, 以六至八人为一组, 围绕课桌相向而坐。这样如同茶座的座位形式称之为“茶座式”, 其优点在于学生能够更便捷、更畅快地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语言上的, 更多来自眼神的交会, 心灵与思想的碰撞。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探究与交流”等环节。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转变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 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 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师生关系, 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 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 并按照他们的个性敢说、敢想,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的观点, 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样, 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同样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 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它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才能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才能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的主宰。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学习状态, 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 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 我们应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效学习, 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 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 个个有动力, 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
二、发展新的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的过程, 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已有认识的过程, 是思辨、审美的过程, 是语文积累、语感增强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思想水平提高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巧妙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 优化地运用这种阅读的心理因素,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文本, 学生要在自由阅读中培养能力, 提升语言素养, 从文本中汲取语言的精华, 提高表达水平。
写作永远是个性化的劳动, 是最有个性、最需要情感投入的。学生的写作不再是记忆的罗列和简单反复, 而是依靠积极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 又经过立意选材、组织等一系列的程序后才能形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留意观察, 身入生活, 心入生活, 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 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作动态的体验、探究,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性思维, 逐步达到个性化创作的目的。学生积极主动观察与思考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这样学生的写作活动就会处于自觉活跃的状态, 自然会“下笔如有神”了。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 我请全班同学当旅游团成员, 一人当小导游。随着课件上的画面一一向大家介绍, 同学们可以以游客身份向导游发问, 由导游解答或由扮作“当地村民”的老师解答。导游回答须把书上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这样的表演, 为学生创造了内化课文语言的“平台”, 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三、学习方式重熏陶、感染、体验、感悟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性”, 强调“经历”, 强调“感悟”。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强化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从教学的角度讲, 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个激发生命力的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当然, 要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 仅仅有教师细致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大胆质疑问难, 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疑难。
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篇3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德育;课堂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14-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归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这三种新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地表露出来。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新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良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合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在语文改革方面主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只看重文化知识的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灵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学到更多。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不少的收获和感悟,在本文中与同行分享。
一、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放下权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教师不但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发起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阅读、思考,让全班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一齐思考,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语文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設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即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关阐述。作文也是学生表露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窗口。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做人。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作文技能的同时,都可以把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贯穿、渗透进去。
四、注重现代教育与技术的结合
语文新课标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带来了新能量。学生也可以在媒体播放中理解深一层含义,因为电脑、幻灯片的运用,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进行体会。学生在学习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从而拓宽了教学的思路,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快乐。
总之,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乔 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分析[J].科教新报,2011(21)
初中教师的课改培训感悟心得 篇4
焦虎片区是滑县初中课改核心校第五片区,共有五所初中,焦虎一中,半坡店一中,牛屯一中、瓦岗一中,慈周寨一中。这五个乡镇都位于滑县县城的南方,是滑县的南大门。五所初中坐落于厚重的黄土地,秉承滑县课改的春风,一时间,校园变得不再沉静。
走过漫漫黄沙,难免故道情深。
漫步校园,一切都似曾相识。
一、全面调研,初识核心校
成立课改核心校的初衷,就是让一部分学校先行先试,走在我县课改的前列。全县初中22所核心校,共分为五个片区。焦虎片区的五所初中,我都去过,但并不熟悉,因此,了解学校,摸一摸学校的家底,就成了本学期的首要任务。
经过多次进校园,参加教研活动,与领导、老师、学生交流,逐渐把五所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了。
(一)焦虎镇一中
1.学校概况
焦虎镇一中位于焦虎镇郝庄村,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400余人,教师80余人。焦虎一中自开始,致力于创建高效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已经初见成效。
该校在全县有一定的知名度。中招成绩、控辍保学在农村学校中首屈一指,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课改行动
学校本学期的课改活动稳步展开,主要有以下几项:制定本学期课改实施方案、修改教研活动积分办法、征集课改先锋班和星火教师、进行教材研读知识树比赛、举行焦虎镇小组建设交流会、全员赛课、开展作业优化设计、青年教师培养、教师基本功训练、推进常规管理与常规检查等。
3.主要亮点
焦虎镇一中本学期课改活动较多,其中最有特色的有两项:一是遴选课改先锋班和星火教师,二是青蓝工程。
(1)遴选课改先锋班和星火教师。
本学期,学校经过遴选,共选出了课改先锋班11个,星火教师32人。并与9月12日召开了星火教师交流会,统一了思想。鉴于学校实际,全校教师在课改的问题上认识不会一样,行动也有所差别,以自愿的原则确定课改先锋班和星火教师,就避免了一刀切,让有课改意愿的老师先行,带动其他老师逐渐行动,是稳妥的办法,可行的办法。
(2)青蓝工程
焦虎一中的年轻老师较多,主要是特岗教师。能把这一部分老师培养好,学校发展的后劲会更足。学校着眼长远发展,让老教师带徒弟,实行传帮带,是挖掘、用好学校资源的好措施。
4.学校变化
学校在在升学成绩、教学评估及综合评比中,连连获得殊荣,如高效课堂创建先进校、综合评估先进单位、书香校园等。
教师在全县举行的各类教学比武、优质课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如段爱红、张会丽、孔瑞婷、董智慧等教师被评为学科技术带头人、董江辉在全县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多位教师在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等。
(二)半坡店一中
1.学校概况
学校地处较偏远的滑县和延津县交界地带,课改进行得比较早,小组合作初见成效,班级文化建设较好,加入新教育实验学校,年轻教师的加入都为半坡店一中的发展增色不少。
2.课改行动
学校的课改行动主要有: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全员赛课、组织有序议课、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
观课正规化、议课有效化、授课高效化。
3.主要亮点
有序议课:议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在观课前提前告知议课的方向,这样让教师带着目标去观课,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从本质上改变以前议课众人乱说而又不见效果的情况。
4.师生变化
通过课改和有效的教研活动让学校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教师的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在本学期的全县督导检查中半坡店一中取得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在全乡举行的优质课选拔中,六个名额一中占了五个。在教坛新秀决赛中该校青年教师占了十个,更重要的是学生发展越来越全面了,课堂也越来越高效了。
课改工作的扎实推进,通过教材研读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通过有效观课议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提升了孩子们的成绩;通过有效的课后反思让教师思维得到有效的整合;多姿多彩的教研活动绽放生命的活力,点亮了半坡店一中新学期湛蓝的天空。
(三)瓦岗一中
1.学校概况
瓦岗寨乡第一初级中学,地处瓦岗寨景区的南边,共有十六个教学班,七年级六个教学班,八年级和九年级分别有五个教学班。学校教师整体年龄偏大,教研教改面临较大压力。
2.课改行动
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学习的课改重点,集中作了以下几项工作:教材解读、观课、议课、优化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
3.主要亮点
亮点有以下两个:一是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二是把课改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认识自我,学校的课改存在一下主要问题:
(1)机械模仿,误人至深,各种教育声音、教学模式,百花齐放,不同的校情、学情、生情,不同的题材的教学活动都套一个模式。
(2)学科特点全然不见。
(3)课堂结构逻辑混乱,有些课堂盲目的模仿,典型的邯郸学步,教学的基本规律丢失,课堂结构逻辑混乱,别人的特色没有学会,自己的风格却丢失。
(4)小组学习玩花样,没有把握小组合作的真正内涵。
真正的课堂改革是“学改”而非“教改”,把精力和突破口放在学生身上,可谓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4.师生变化
一学期下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是: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转变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 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 “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新课改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 把握学习动态, 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 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 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
(5)通过组织一课多硏,增强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学习。
(6)通过作业优化,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让学生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的局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
(7)通过教师写反思,让老师每次讲完课后都再审视自己的课堂,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四)慈周寨一中
1.学校概况
滑县慈周寨镇第一初级中学始建于1976年,其前身为慈周寨高中,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82人,专任教师4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县级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6人。
2.课改工作情况
自从被确定为课改核心校以后,领导班子组织碰头会,商讨课改的问题,确定了本年度改课聚焦项目,制定出了自己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计划、教师上课标准,学生的组织要求和课堂评价标准等,并初步酝酿了课程改革的相关管理制度。
开学初,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县里关于课改的精神和文件;成立由学校领导、业务骨干、教研组长等人的课改领导小组。
学校开展的课改活动主要有:观课议课、“教材研读培训会”、“说教材”演讲 、“说教材”知识树比赛、全面推进赛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
3.主要亮点
赛课内容采用“同课异构”,有利于评课和切实比较教学设计的优劣,这可谓是慈周寨一中本学期的教研亮点。
4.师生变化
本学期中,赛课让课改理念一步步深入人心,老师行动力加强;从整个课堂上看来,课堂呈现出教学设计整体提高的趋势;课改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也为以后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5)牛屯一中
1.学校概况
牛屯一中属于偏远乡镇中学,教职工53人,12个教学班,学生719人。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与县城学校差距明显,综合学习成绩偏低,基础尚薄。学校教师队伍分为在编教师、特岗教师、代课教师三个层次,课改起步较晚,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仍有差距。
2.课改工作情况
本学期的主要活动有观课议课、教材研读、作业设计等。
3.主要亮点
牛屯一中的课改工作亮点可以说是在作业优化设计方面的初次尝试。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载体,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变作业为送给学生的礼物,第五片区作业优化设计跨乡镇集体交流活动也在牛屯成功举行,三位教师代表作了精彩报告,该项工作获得老师的支持,领导的赞扬。
4.师生变化
学校教师整体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本校教师董玉红在说教材活动中获得县级一等奖,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联片教研,打造共同体
本着搭台与唱戏、交流与分享的原则,由教研室牵头,进行片区学校联片教研,着力打造区域教研共同体。
本学期第五片区共进行联片教研五次,分别是半坡店一中的观课议课、焦虎一中的集体备课、瓦岗一中的教材研读、牛屯一中的作业设计、慈周寨一中的观课议课。每次联片教研,各学校都有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主场学校参与的教师更多,每次活动都有四五十人,这些老师通过参与,了解了兄弟学校的做法,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了长处,回去后,不但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还会把有益的经验向其他老师辐射,真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几次联片教研下来,参与的领导和老师们普遍对这种形式给予认可,这主要是得益于大家的思维碰撞、分享交流,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聆听窗外声音,总比闭门造车要好得多。一学期下来,大家熟悉了、感情更深了;微信群建立起来了,线上线下讨论热烈了、疑难问题解决了;一部分老师作报告、上公开课,大家的成就感强了、一批本土专家脱颖而出了。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在新的学期,联片教研应根据学期不同阶段的任务,采取不同的形式,扎扎实实地推进下去,在学期初研读教材,在中间观课议课,在期末进行作业设计和复习课研究、命题研究等,总之,一学期下来,研课标、研教材、研教参、研课、研作业设计、研题, “研”字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句话,就是要让“研”字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三、聚焦课堂,找准着力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谁都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而空谈教研。本学期,围绕课堂教学做文章,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送课下乡,二是观课议课。
1. 送课下乡
送课下乡是本学期一次长时间的教研活动,涉及人员多、乡镇多,效果也较好。送课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历时一个月,各个学科都有涉及。送课人员为县教研员和各科优质课一等奖老师。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课、听课教师的集中评课,既有理念的碰撞,又有方法的互通,讲者千方百计设计,听者取长补短,无论是领导、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从各乡镇的反馈就可以看出来。送课,让一大批老师脱颖而出。评课,让老师们的教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2.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除了表现在联片教研中,也渗透在各学校的全员赛课中。与送课相比,观课议课的目的性更强。如半坡店的观课议课就提前让老师确定了观察点,有的放矢,更加科学。大家的发言有序、有内容、有质量,受益也更明显。
四、沉淀反思,课改在路上
一学期的教研可谓轰轰烈烈,也可以说忙忙碌碌,但是,到年底了,仔细一盘点,便会发现,与学期初设计的初衷还是有差距的,许多事情还做得不完美、不精准,罗列种种不足,就是为了新学期更好地前行。
存在问题:
1.教材研读时间过长,而且滞后。
教材研读的时间应放在开学前或学期初,迅速把握课标,把握整本教材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教学中分章节研读。时间过长就会冲淡其它教研活动。
2.课改涉及教师不够全面
五个学校的课改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只有一部分老师对课改有热情,其他老师还是涛声依旧,如何转变观念,让广大老师普遍参与,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
3.忽视常规教学
常规教学才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把常规抓好抓细,效果自然就出来了。课改不能脱离常规另搞一套。
4.对种子教师的发现与培养
各校都有一部分热心课改的种子教师,通过教材研读、观课议课、作业设计都可以发现苗子,在以后的活动中要为他们搭台,尽快使他们脱颖而出,对学校形成辐射。
5.关注课堂仍然不够
尽管上课、送课、观课议课活动几乎没停,但总体来说关注课堂还是少了点,新学期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学期来,课改给五所学校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对老师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有目共睹,老师更加自信,学生洋溢激情,校园生机勃勃。
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驱车行走在雪花纷飞的路上,心中还是温暖的课堂。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面对积极向上的校园,始终觉得自己做的太少。
新时代,新征程。新学期,要有新作为。
五、谋定后动,再谱新 篇章。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新学期,已经要进入阳春三月了。时间短,任务重,课改形式多样,是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一)教研依时而行
鉴于上学期的经验,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依学期中每个时段的不同教学任务而行,不能盲目,同时还要考虑九年级体育加试、理化生加试,八年级的生物地理中招课程,做到适时做到研课标、研教材、研教参、研课、研作业设计、课题研究、研题(研复习)。
1. 研课标、研教材、研教参
研课标、研教材、研教参要放在学期初的半月之内进行。对整本书的研读比赛争取在开学第三周之内进行。
2.研课
结合优质课比赛进行观课议课、全员赛课、微型课展示及比赛、培训。
此时学校基本工作已有序进行,步入正规,进行研课正当其时。
3.研作业设计
学期期中,学校要检查作业检查,此时进行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
4.小课题研究
4月底-5月初正是省、县课题申报之时,结合学校的小课题研究进行教科研培训,课题研究指导,事半功倍。同时,县级课题进入结题整理阶段,对课题的结项整理进行培训指导。
5.研题
针对6月份的中招和期末考试进行有效复习和试题研究。
(二)确定工作重心
按照课改核心校的聚焦项目,研课标、研教材,观课议课,作业设计为必选项目,其余的项目各校有所不同,还有的学校又加上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针对这种情况,还是要把研课标说教材和观课议课作为重点来实行,在期末要把研题作为重点。
因此,本学期的三坐大山是学期初研课标说教材、学期中观课议课、学期末研题。
有了目标,剩下的,只有行动!
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 篇5
得
摘要: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及时改变观念,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适应新高考的需要。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高中 作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自2003年5月颁发以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在学校、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标准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合理的要求:“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及时改变观念,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适应新高考的需要。
我们农村中学也一直都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内容,试图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可是我通过听观摩课、学习、交流,发现真正在写作教学中改掉过去那种“指导—作文—批改—评讲” 的刻板被动的四部曲训练模式,考虑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关注农村学生的写作发展,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的老师,真是少之又少。
针对存在的这种现象,通过我多年的作文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简要谈谈我对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理解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农村虽然在发展但相对闭塞。特别是农村的学生, 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农村中学生可供阅读的书匮乏,眼界的狭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所以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立意不深,考试时要么胡编乱造要么背人家的作文。我们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谈论:这周又要写作文,烦人,我都不知道又去编什么,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怎样使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现状,我们要冷静的去反思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能从容的去面对高考,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写作自信。
要使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拥有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成为一个人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1)多鼓励,少批评
我认为,多鼓励学生“写心中事”,让学生平常怎么说,写作时就怎么说。学生作文并不是要求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把生活中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细微小事,通过文字把其中的真情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同时,写作时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心灵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拘束学生的思想,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情感所至,悲喜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出来!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一个好的开头、结尾,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自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
每次作文我都选几篇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写作园地,还鼓励他们参加学校文学社征文,参加各种作文比赛,让他们随时有锻炼的机会。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总之,掌握学生作文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就能激发写作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
要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激情的前提。首先,我针对农村高中生知识面窄,课外书籍匮乏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蕴涵着丰富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这所有的美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让学生积累这类文章,进行审美陶冶,是最好的捷径。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拓展,从而在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小说描绘了一幅“温柔、美丽和平静的茶峒”自然风景图,通过延伸,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同时小说描绘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借此可以让大呼社会黑暗的学生看到社会的美;小说描绘的质朴的亲情、纯洁的爱情,就更可以让学生领悟到人性美、人情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感悟挖掘课本中深刻的、熟知的素材。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仅第四册高中语文课本就有很多素材可参考:柳毅不辞千山万水为小龙女送信可见其诚信;诸葛亮严肃军纪挥泪斩马谡也是一种诚信;玛蒂尔得节俭勤劳偿还债务,未尝不是一种诚信。反面的例子也有,纨绔子弟李甲贪蝇头小利变卖杜十娘,是背弃诚信;葛朗台为诱骗欧也妮放弃继承权而阻止经纪人讲明真相,也是背弃诚信。
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我从学生熟悉的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比如:
家国天下篇
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还有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等都按照这种形式进行归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明白了,其实我们的教材可以运用的素材很多,写作文并不是那么可怕。
其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指导学生积累课外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的。我从自身做起,自订三种刊物,广泛涉猎大量的素材,一是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二是能及时发现并推荐优秀的适合于学生的作品给他们,有效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我还动员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学生刊物,提高语文素质,定期或不定期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并且指导学生每读到一篇好文章后就在笔记本上写一个简明的阅读提要,在以后回顾时,这就是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我经常从一些刊物上选取贴进学生生活,又文质兼美的文章印发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立意、选材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阅读分析,以求让学生通过自己静心地领悟,体会到美文的魅力、阅读的乐趣。每到这时我还要求学生拿出积累本,摘抄下美妙的词句、语段,让他们沉浸在反复朗读精美语段的愉悦中。
第二、教师的教法要新颖而别具一格。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其乐无穷,很自然地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关键是教师的教法要新颖而别具一格,让学生体会到上作文课的乐趣。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但经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却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做到的。我主要是从如下几方面做的:
(一)教师应身先士卒
许多语文教师教人作文自己却不会作,虽然现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却是遥不可及。他们不会去自主欣赏,而老师的文章学生是乐意学的。
老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地论述,这就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怎样布局、遣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教师“下水”指导学生作文,一是不但使教师切实不忘作文甘苦,而且由于经常“下水”磨“刀”,还可使教师的“老刀不老”,具有进取性;二是可给学生起表率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教师并非是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具有求实性;三是可以使学生怀着敢跟老师争高低的心理来饶有兴趣地写作文,具有启发性;四是教师身临其境,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讲评作文的主动权,具有权威性。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时要求学生写的同时,我必定亲自动手写。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时,我把自己写的《仙人掌逸趣》一文作为示范,介绍写作目的,思路,文章结构,重点分析此文感人的原因——真情实感的体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走出校门,感受大自然。农村没有高楼大厦、立体交叉桥,却有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景观。巍峨的群山、广袤的原野、潺潺的流水、幽幽的小巷、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美丽的乡村景色„„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我指导学生观察,要抓事物的特征,还要启发学生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见到急流,引起对力量的歌颂;见到飞鸟,引发对自由的向往;见到根,引起对故乡的思念;看到脚印,回忆起人生的旅程等等。把这些所见所想用脑用笔记下来,这就是写作的材料。因此,我每期都把学生带出校门:学习疲倦了我们去爬山,感受征服的快乐;压力重了,我们放飞自己,到湖边感受湖水的宁静。一方面让学生放松,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只有一个月就高考了,学生的压力非常重,再说已经三周没放周末了,他们也非常疲倦。于是我利用早上的语文课,带他们出去到湖底(夏天库区放水,说是湖其实已变成一条小河)一游。学生如出笼的小鸟获得自由,那种兴奋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游完湖底,同学们写作热情高涨,于是我临时决定上成写作课,和他们一起定时作文,并当堂交流发表。这次作文,每个学生都写得很好,有两个同学甚至写得比我的好,我当时给与肯定。这堂作文课出乎意料的成功。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师生共同评改作文。“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努力克服过去“教师一人评阅,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文评讲课也由学生唱主角,我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的配角,如在评讲《感恩》这篇习作时,任意抽取一篇作文,由学生读、讲、评、议,最后学生总结,让学生尽情地说三道
四、评头论足。不仅充分调动了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平时作文,我要求学生先拟草稿,反复修改,努力做到文从字顺,每次作文均由学生在班小组中公开读给大家听,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然后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听,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将罗嗦的语句修改得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多余的材料删去,使语言通畅,文字简洁、精炼,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师生共同评改作文有如下好处:
1、同学之间要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的过程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
2、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3、让学生及时互评作文,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常常不服的矛盾。、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很快地上升,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素质。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里说:“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这正是师生共评的优点。
(四)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引导模仿走向成功 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的缘故。青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抓紧时间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吸收大量优美的词汇汇聚于脑中,把许多布局谋骗的章法存储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例。这样,在写作下笔时,一旦触及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仿句、仿文使学生看到名家之语,可以出于已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与身边所见的人、物、事相对照,然后激发学生的模仿创造,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常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后期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结一个善源——给人无穷智慧的源头。参考文献:
1、《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新语文 四川泸县桐兴分校 / 陈文华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6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刚刚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课改使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可谓好处多多呀。但如果我们冷静面对,认真思考,还有些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有时教师不得不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原本要1个学期学完的东西,一定要在4个月内学完,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
其次,教学方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课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方面犯了“随意性”,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看到底,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表面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传统教学“放羊式”的翻板。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我们不禁要问,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如果个人效率比集体学习还高,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还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让三个学生合作读,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呢?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是一个创新的活动与过程,是教育领域中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 篇7
一、教师要有清晰的“舞”的思路
在新课程教学中, 我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这个教学思路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舞”起来, 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 要有清晰的思路。对一节课来说, 我的基本教学思路由三个步骤完成, 但每节课都突显各自的特点, 绝不整齐划一。这三个步骤是:第一, 学生自主学习提纲;第二, 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第三, 课堂训练。具体的做法是:对于课本知识部分, 放手让学生去学, 教师只给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根据列出的提纲, 课前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解决。但这还不够, 学生的课前预习, 只是初步了解一些内容, 对重点问题的深层理解还需合作探究交流。学生理解和掌握得怎么样, 需要通过课堂训练来检验。以上教学思路贯穿一个思想, 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舞”, 要会“舞”
通过对学校教师教学实践过程的了解, 我发现教师处理学案的办法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学生做题的时候, 教师无所事事, 听之任之, 属于“放羊式”的教学。二是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教师却又喧宾夺主, 占据了学生的阅读教材和完成导学案的时间,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仍然很少, 属于“灌输式”的教学。三是形式繁多, 有单个回答, 有集体回答, 有分组讨论, 有板演, 有阅读……学生参与很多, 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学生走得很累, 但不是真正参与, 属于“旅游式”的教学。
凡此种种, 都属于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合理, 教师没有“舞”到地方, 是“乱舞”。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意思是说, 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 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舞”到恰到好处, 只有这样, 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总之, 教学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学生唱独角戏还是教师唱独角戏都是不成功的, 该你唱你就唱, 不该你唱你就不要硬唱。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主角, 教师是配角, 位置不要变。学生和教师要“共舞”, “与生共舞”, 其乐无穷。
三、教师要让学生“舞”, 鼓励学生“舞”, 引导学生“舞”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也受到启发。“教学相长”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问, 往往有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何去面对去解决, 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我认为, 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对学生提出的每个议题, 教师都要认真倾听, 并和蔼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决不强行下结论, 更不能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当学生离题太远的问题时, 教师要适当引导。
三是教师必须悉心呵护学生创新求异的需求, 不能教条式地、机械式地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评判学生, 而应当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四是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不拘泥于现成结论, 要大胆质疑、勤于思考。
总之, 教师要让学生“舞”, 要鼓励学生“舞”, 要引导学生“舞”。
新课改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8
一、注重情感积累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然而真情哪里来?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己为轴心画一个圆,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很少想到主动关心他人,很少体会到教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少,对生活感悟不够,使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
著名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说:“写文章要有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有写作的冲动。”巴金也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事实告诉我们,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给作品赋予永久的生命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增强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逆向思维训练。作文要写出新意,往往要打破常规,用逆向思维去审题。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俗称“倒过去想”。例如,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学生都会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如果引导学生倒过去想,也许会有“白雪以洁白为外衣掩盖了世间的污秽”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也会因立意新颖而颇受好评。还可以用逆向思维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点,使之更臻完善。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点,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没有否定观点,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逆向思维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意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2.多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方法,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题目、材料往往也是多义的,立意时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分析,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新结论。比如,“滥竽充数”是人们熟悉的寓言,如果运用多向思维法,联系实际,至少可以有四个不同的角度立意。从南郭先生的角度:①批评不懂装懂的行为;②要抓住机会认真学习,齐宣王不会长命百岁,否则只能逃之夭夭;③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从齐宣王的角度,批评其享乐昏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法,不了解实际,必受蒙蔽。从齐缗王角度,赞扬他的改革精神。从众乐师角度,批评其不检举、不揭发昏庸分子的“好人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
三、加强语言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积累。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首先,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只要做一番整理分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为写作的材料,真可谓是“就地取材”。
其次,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鲁迅一生重视“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他人的语言。
最后,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技能。[e]
【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推荐阅读: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7-23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下08-01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07-20
语文教学中新课改研究05-17
语文教学新课改反思09-04
课改下语文知识的教学10-22
语文课改的教学方法11-07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10-27
罗城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改心得体会07-14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