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24-07-13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精选12篇)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1

新课改实施方案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姓名:支金金

学校:大章镇中心小学

新课改实施方案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紧跟新课改的脚步,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读书学习,尝试新的更适合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而不懈努力,为此,我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我们老师要彻底抛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

为此,我们老师应该科学利用课堂45分钟,把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自己,尽量少讲精讲,只讲重点、要点、考点,我们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课堂的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过程督导,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导。

二、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为此,要想让课堂生动而高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话,力争让每一个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力争让每一个学生敢于 走近老师。我们老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以平易近人的和蔼的教学态度亲近学生,努力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不再惧怕老师,真正把老师当成自己求学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和进步的机会。

为此,我们老师必须摒弃狭隘的思想观念,学生无论穷富,无论美丑,无论现在成绩好坏,分数高低,我们都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学生眼里,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是公平的场所,老师是公正的天使,即使班上的后进生我们也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老师忘记和歧视,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上学的快乐和幸福。

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基础。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无须争辩的真理。课堂上,我们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自己或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己看书,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或同桌、小组共同交流商讨,我们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到学生陷入思维的困惑,老师就不要打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局面。

五、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当当训练,争取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问题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尝试“学案”的运用,先学后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力,通过课堂练习当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检测,当堂纠正错误,当堂掌握所学内容。力争让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动笔,人人动脑,力争人人在课堂练习中理解概念,熟悉知识,领略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运用好多媒体设备和资源,利用好电子白板系统,把抽象的东西直观的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教学中的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与时俱进,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大胆探索,刻苦钻研,努力尝试,虽然改革的起点可能很难,很棘手,不会一时取得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我们坚信只要课改的路、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那么我们教育教学的明天一定会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2

一、以理论为基础, 更新教学理念

实施新课程主要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实践。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例如课标培训、学科培训、教学研讨等, 目的在于强化理论学习。学校经常邀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 专家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同时邀请特级教师到校授课, 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的课程录像, 加深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 帮助他们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活动, 分学科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内容, 内化教师的素质;开展元旦送书活动, 教师利用假期阅读, 并在开学时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教师集体探讨教学问题, 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教学资料, 并做好学习笔记, 针对一些问题集中研讨, 交流经验, 及时反思, 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发表见解, 畅所欲言。通过交流和深入讨论, 帮助教师确立与课改相适应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二、以课堂为阵地, 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和源头。改革要立足课堂, 着眼学科发展, 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将先进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要通过学习新教材, 实现教师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促进课改的不断深入, 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应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 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1.集体备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 强调“减负增效, 简化程序, 凸出重点”的原则, 集中组员的智慧, 集体备课。流程一般分为前期准备 (提前主备, 人人准备) 、集中研讨 (主备精讲, 集体交流) 、优化整合 (根据讨论, 自我整合教案) 、实践验证 (课堂实践, 反思总结) 、分析反馈 (再次分析交流, 存入备课资源库) 。具体细则如下: 第一, 个人独立备课形成初稿;第二, 备课组教师进行交流、评议, 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第三, 由主备人上实践课, 通过实施教学设计发现问题;第四, 通过交流、分析和总结, 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

2.专题研究

在教学中, 各年级备课组围绕某一个教学内容 (“计算教学”“概率教学”“阅读教学”等) 或课型 (如新授课、练习课、实践课、复习课) 进行专题研讨, 形成教学预案, 各年级再选一位教师, 统一时间集中授课, 演绎教案, 学科组全员听课研讨。这样的形式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教研形式, 有利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 并通过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教师培训方式。

3.同课异构

为了帮助教师互相学习, 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 备课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独立备课, 采用独立设计的教学方案授课, 这样的教学思路凸显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教师相互观摩听课, 通过对不同教师授课方式的比较和分析, 以达到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的目的。

4.反思研讨

在校本教研中, 学校要强化反思环节, 积极推广“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课后反思”的模式, 鼓励教师善于总结, 剖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 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不断超越, 提倡教师写教学随想和博客, 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并且能够定期展开讨论和分析, 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促进教师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5.教学展示

学校要以多种形式展示教师的风采, 开展研讨课和教学沙龙实为良策。教师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启发, 共同探讨新教法;开展教学大赛, 展示各位教师的课堂风格, 从而展示个性、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多样的教学展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自信心, 同时也能起到扩展教学思路的作用。

6.常态课堂

课程改革要深入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在每节课中贯穿课改思想。学校要加强对常规课堂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在继续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做到重目标、重情趣、重过程、重迁移、重习惯, 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常态课堂中, 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满足。

7.开放课堂

开放课堂的理念来源于“引进来和走出去”, 学校向家长和兄弟学校开放课堂, 听取他们的意见, 这些意见对教学改革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 召开“教学质量现场会”, 通过与海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学习, 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以校本为依托, 改革教学常规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常规, 旨在健全教学工作管理机制, 规范教学组织管理。规范教学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常规方面, 要做到以下五点:

1.遵循课堂教学“五原则”

这五个原则分别为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思路教学原则、精讲精练原则, 要求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中要严格遵守。

2.落实“三制”, 做到“三必须”

教学中的“三制”和“三必须”分别是:第一, 集体备课制, 必须务求高效;第二, 每月一课制, 必须人人参与;第三, 听课评点制, 必须保质保量。

3.执行教学“四要求”

学校给教师的教学“四要求”规定是:讲必练, 练必阅, 阅必评, 错必纠。教师要认真执行“四要求”, 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4.用“六认真”规范教学行为

“六认真”要求每个教师自觉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悉心辅导每一个学生, 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 真心评价每一个学生, 精心研究每一个课题, 这不仅是对工作认真, 更是对学生负责。

5.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一是坚持查班查课制度, 要求教师按课表上课, 力求高效不拖堂;二是用心备课, 认真批改作业;三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多做反思, 及时讨论, 有针对性地定期展开有关问题的讨论。学校领导要立足学校实际, 鼓励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好教学常规督查, 严肃教学纪律, 规范教学行为, 强化管理, 共同提高。

四、以师资为抓手, 提升教师素养

要创建精品名校, 教师队伍是关键。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发展才能有充足的保障。在师资方面, 学校强化教师培训, 引导教师修师德、强师能、厚积淀, 努力建设学习型团体、敬业型集体、研究型群体, 旨在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首先, 要办好“四个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办好教研组长研修班、骨干教师提升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班主任研讨班, 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五个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学提质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竞争发展能力。在这“四个班”的培训中,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第一, 培养班主任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在探索中前进, 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素养;第二, 重视教研组长的问题意识、效率意识和反思意识, 提高教研组长的管理和掌控能力;第三,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打造一支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促使青年教师成为“专业型”“学者型”的教师;第四, 发挥骨干教师的经验, 鼓励骨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知识型”向“智慧型”转变。

其次, 要采取“走出去”的策略, 为教师创设学习的平台。第一, 鼓励教师多参加课改会和教学观摩活动, 从而开拓教师的视野, 拓展教学思路;第二, 选派优秀教师到区内部分学校送教, 开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 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 也激励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第三, 加大优秀教师选拔力度, 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舞台, 创造更多机会, 例如开设青年教师研修班、基本功比赛, 在“学历进修”方面加大投入, 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和深造。

认真贯彻新课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 教学质量;制约;限制

但从整体上来说,目前多数的农村中小学还没突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就使我校的生源质量受到影响。以数学学科为例,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差、表达能力差、计算能力差的“三差”现象,因此,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使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有用的数学,而且在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在选择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课外数学基本功训练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谈谈基本做法和肤浅体会。

一、基本做法

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理顺“主体”和“主导”的关系。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可用下图概括:

⑴预习:根据教材内容,采取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相结合。七年级同学在预习前,教师先拟出预习提纲,如:在1.2《有理数》第一课时可拟出下列提纲:

①为什么数的范围要继续扩大?

②怎样的量我们称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③怎样用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开始拟的提纲应详细,随着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增强,应由祥到略,并逐渐过渡到学生自拟提纲。

⑵讨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已有所认识。在课堂上,用一定的时间,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讨论(当然教师要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叙述即答辩或学生提出预习中遇到的疑点问题在班上引起争论或共鸣,最后由教师分析小结,达到统一认识。

讨论可采取下列几种形式,交替使用:

①讲学生就近按前后座位4-6人一组,针对各自的预习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在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代表发言。

②由学生个人举手发言。

③由教师点名发言。

讨论中还可结合学生板演,教师提问等形式。

⑶提问和探究:在讨论中教师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或通过板演板书揭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未知部分。在进行提问和探究时,教师因根据请况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设计探究问题,让全班同学都能够有问题思考,能够亲身从探究的问题当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达到增强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⑷讲解:对讨论、提问、探究中存在的疑点及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练习:讲事先精心准备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力求以点到面、触类旁通,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⑹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简单归纳小结,并对讨论等基本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及今后努力方向,以后逐步过渡到以学生小结为主。

以上环节,预习是基础,讨论时中心,问题是关键。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能上讲台演示或在课堂上能独立完成探究的同学毕竟有限,虽然学生可以从分组讨论中得到锻炼,但受课时和学校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使探究的次数增加,这对于小学时期缺乏探究训练的同学们来说,要达到新课改规定的要求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利用一些课余时间(主要是晚自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必要的探究训练。

二、初步体会

⒈在教改活动中,教师应认真学习、仔细领会新课改精神,认真专研教育理论,正确理解“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教师一统天下的课堂格局,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他们有利的一面,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药切实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才能使教改活动在健康的道路上顺利发展。

⒉课堂教学时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使用了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打破了课堂中原来那沉闷的学习气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动脑动手的环境,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等能力十分有利。但也应看到:新方法的使用,会使那些习惯于依赖教师的同学一时无法适应,若不引起重视,有可能产生两极分化是教改功亏一篑。因此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在方法上要循序渐进、耐心诱导。同时在课前教师要认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线路。由于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不尽相同,因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本法的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长短也应灵活掌握,要坚决防止千篇一律的教条式教学方法。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4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教育领域是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罐装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

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才。

1、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

2、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要通过各类师德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二、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要想缩小县城与乡村学校人员配置的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到农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

三、要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教研兴校”。

1、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研教改方面的理论,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2、要加大教研投入力度。各校每学期要在学校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只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提高质量提供“教研兴校”的保障。

四、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

1、推行教育经费改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许多地区农村教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办好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行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

3、推行人事改革。要通过建立和推行末尾淘汰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聘任制等具体措施,使之形成职称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局面。从而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五、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1、优化目标管理。年终目标考评,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进行奖惩,促使学科全面达标。

2、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形象,促使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形象,促使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的形象。

3、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全员管理,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全程管理,能够突出体现“六个一起抓”,即“德、智、体、美、劳一起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教与学一起抓;课内与课外一起抓;育人一线与后勤服务一起抓。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

4、推行《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探索一套创新制度来优化学校质量管理,使之激发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为提高质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5、抓学习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就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一资源,最快捷的途经就是学习。要虚心学习先进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学习,使之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化作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的动力,以求达到快速提高质量的目的。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5

--独家专访:安徽省怀远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学良

农机作业是当前大多数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大量农机合作社存在着作业量不足、农机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为此,一些富有远见的农机合作社开始将自己的作业区域拓展到外地进行跨区作业,每到农忙时节他们便奔波往返于多个省、市、自治区之间,俨然已成为新时代的“麦客”。

跨区作业有助于农机合作社实现农业机械的充分利用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农机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及农机合作社的不断崛起,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们再也不像以往那样风光,他们纷纷感叹道,不跨区作业的话农机会白白搁置徒耗成本,跨区作业的话利润又极为有限甚至得不偿失。

在某些人看来,跨区作业已沦为“鸡肋”,但又欲罢不能,“如果我们自己的家乡有足够的农田进行作业的话,又有谁愿意千里迢迢跑去外地呢?”一位农机手无奈地对记者说。

安徽省怀远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为兴农合作社)的农机手们就可以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实现发家致富,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农机360网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对兴农合作社的理事长马学良进行了采访。

抓大放小 服务于农田大户

马学良从事跨区作业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他也从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的农机保有量逐渐提高,我们以前常去的地方都有了自己的农机,”马学良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很多地方还成立了自己的农机合作社。市场蛋糕就这么大,分蛋糕的人却原来越多,我们外出作业的收益也就自然而然地降下来了。”

眼见跨区作业每况愈下,马学良坐不住了,他知道自己必须去寻找新的市场和商机。为此,他把目光瞄向了当地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家公司:安徽徽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怀远县鑫泰粮油有限公司以及安徽地发种业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经营的农田总数逾2.5万亩。马学良知道,如果能跟这三家公司进行合作的话,自己即便不再跨区作业也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马学良与这三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兴农合作社托管这三家企业的农田,为其提供机耕、播种、植保、收获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这一年,是2009年。现在,对这三家企业进行托管所得的作业收入已经占到兴农合作社农机作业收入的60%!

“过去我们来者不拒,甚至经常低声下气地求着人家让我们作业,现在我们有资格说‘不’了!”马学良自豪地对记者说道,“我们现在服务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大客户’。比如,我们这有个种粮大户,他流转了七八百亩地,我们跟他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可以这样说,那些规模偏小的散户已经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了。”

通过抓大放小,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农机作业,兴农合作社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益,使自己无需跨区作业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把握市场 拓展多领域业务

当前进行农机作业的合作社大都以收割机为主,插秧机、播种机、旋耕机为辅,而兴农合作社除了拥有这些设备之外,还拥有附加值更高的青贮机、割草机和打捆机。

马学良发现,怀远县的现代牧业公司、伊利集团、卫岗乳业等多家奶企对秸秆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他们却一直深受秸秆不足的困扰。有鉴于此,马学良决定购买青贮机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现在,兴农合作社的两台青贮机每年能作业三千多亩,获利达数十万元!

通过与兴农合作社的合作,现代牧业公司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为此,该公司把自己在河北省沽源县的几万亩燕麦农田也交给兴农合作社打理。每到农忙时节,兴农合作社的割草机、打捆机就来到沽源作业,每年在这方面的营业收入也有一百多万元!

此外,兴农合作社还积极参与怀远县多项农业机械化作业项目,先后包括:当地两万亩小麦高产攻关创建机械化作业任务、一万亩吨粮田建设现代农业项目核心区小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播种作业任务、一万亩玉米旋耕起垄播种和三万亩机械深松旋耕、小麦浅旋播种机械化作业等多项任务,不仅极大推进了当地农作物的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还使自己获取了数百万元的作业收益。

认清方向 三步走实现土地流转

凭借着在农机作业方面的贡献,马学良多次获得当地政府的嘉奖,并曾多次作为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带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议。在此过程中,马学良发现很多农机合作社已不再单纯地从事农机作业了,他们已经进军土地流转了!

了解这一情况之后,马学良一宿没睡好觉,这一晚,他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他便去详细了解了土地流转的政策、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开始意识到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合作社经营突破的重要关口。

经过深思熟虑,马学良决定分三步走来实现土地流转:第一步是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即采用“订单型”作业方式让农民认识到农机作业的优势;第二步是提供代种代收,即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实行“保姆型”服务,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第三步是与农民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土地流转,这种“流转型”服务模式为外出打工的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现在,这种稳妥的操作方式已为兴农合作社流转到了500亩土地。由于合作社拥有农业生产所需的所有设备,六七个人就足以管理好这片农田,再加上农田规模较大,合作社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时候也获得了不少优惠。

马学良坦言:“我们现在只是做个试验,等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之后,我们将扩大合作社的流转规模。我心中的理想数字是五千亩,希望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追赶科技 成立现代化育秧工厂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目前已经在耕整、田间管理、收获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在育秧和栽秧环节距离机械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秧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水稻种植发展的需要,极大影响了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以前为了水稻育秧,我们都是全家老小一齐上阵,不仅费时费力,育出的秧苗质量也不好,参差不齐不说,还苗细、根短,”马学良继续说道,“这些年来我们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每到插秧时节就人手不足,即便是想花大价钱请人都请不到。”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采用小拱棚育秧和人工插秧的形式,这种方式无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发展趋势上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先进水平,”马学良为记者介绍道,“在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的国家,水稻育秧的现代化水平很高,他们的工厂化育秧普及率已经达到97%以上,我们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马学良意识到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为此特意筹资70万元兴建了一座育秧工厂,该工厂由两台流水线、一个车间、三个大棚组成。目前,这座育秧工厂已经正式投入运行,“虽然我们的育秧工厂今年刚刚建成,但是效果出奇的好,很受农民欢迎。今年这座育秧工厂的育秧面积达到了一千亩,经济效益有二十多万!在口碑的带动下,我估计明年的育秧面积和效益都会翻一番,所以我打算再建两个这样的育秧工厂!”

“工厂式育秧具有育秧规模大、出苗质量好、省工省力等很多优点,而且还不受自然天气的影响。”马学良认为,如果这种先进的育秧模式能够得到普及,将为我国的水稻生产做出不小的贡献。

结语:

像马学良的兴农合作社一样,如今很多农机合作社都已不再局限于农机作业,他们通过多种经营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进而获得了比农机作业更为可观的收益。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6

铜梁二中

赵芳

内容摘要:历史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用好教材,创设活跃而民主的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激情。有效的自主探究,能极大的调动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热情。多样的课后总结,能引导学生反思,拨活学生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关键词:新课改

提高

教学

效益

目前全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历史教学相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评价机制都有了新的变化。作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取决于实施者的理念和教学艺术,我通过二年的新课程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研究学生的特点与基础,促进成长。

研究学生本身特点与基础,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与学应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行为,教要得法,学要主动。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位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他就能自己吃下去。这种“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如果在教学上我们也多从学生的兴趣考虑设计教学,该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学生新、求异的思维需求,那么,我们还会担心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吗?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一节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仅讲得生动,妙趣横生,而且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如果照本宣科,不仅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而且事倍功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效果,急需我们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参与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才能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无穷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动力;巧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巧设活动课,增强学生自我组织能力;活用史料,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效果。

二、备课与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老师要备好一堂历史课不容易,因为谁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备好高中历史课起码应做到:有先进教学理念,解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个人素质。要上好每节课,备好课是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教好课。凡有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来说。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要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备课中,我们可以重整教材,要求学生对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并把这些相关内容整理好以及附有相应的练习的资料发下来,这样一来,课上学生不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讨,还能通过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总结规律,为课堂学习铺平道路。同时还要挖掘教材,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知识落实、方法传授等方面。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和挖掘 1 教材,使我们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在引导学生分析时,采用看书归纳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以达到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和深刻挖掘。阅读归纳,看似传统陈旧,平淡无奇,但却能充分考察教师的教学功力,否则会导致认识的偏差的,对今后高三构建学生整体网络知识结构不利。这时,老师的引导就很重要,出奇制胜。

教学设计要考虑单一性与整合性相结合。重点考虑五种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设计、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安排的节奏设计、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设计,要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矫正、共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备课观、教案观。另外,还要充分考虑“预案”式教案。教学设计不是以往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让学生钻进自己备课设计“下的套”之中;要充分考虑提倡“预案”式教案,设计不必面面俱到,主要思考教学实施中的大方向、关键内容,把握整体目标走向即可。历史教师应该学会,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把师生互动和探究引入纵深,真正将教案转变为学案,以学生为转移,促进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上都与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对这些新观念的领悟、接受、实践,要经历转变过程,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言“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

三、树立老师个人形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历史教学中,第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亲切自然的言谈,诙谐风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知识就能较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但要注意节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培养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发性问题进行迅速、巧妙而正确的处理与引导的一种心理能力,又称教学中的应变能力,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尽管教师上课前做了充分地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面对心理状况复杂的学生,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性问题,以至严重地干扰的了教师正常的教学情绪,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上公开课时突然停电了,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突然举手提出一个不是老师事先要问的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无法回答。这时教师的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具备很强的“史内功”和“史外功”,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四、课堂教学:导、启、探、思。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越好。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进而形成高涨的学习情趣,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本文就本人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如何使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1、导——刺激学生好奇心,鲜活课本知识。

导入,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定调”。导入相当于“凤头”,内容好不好听,要看上课前简简单单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引人入胜,学生会被将要学习的内容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导入非常重要,要设法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整个课堂中都感觉具有挑战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要处理好导入,技巧在课堂,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较真实的历史情景导入课堂教学,以便将学生带进角色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鲜活课本知识。如在《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图片(商王祭天),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商朝神话传说导入新课,这样既刺激了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学生一下子就被课本知识所吸引,鲜活了课本知识。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启——启动学生求知欲,盘活课堂氛围。

导入新课内容后,我们首先进行预习情况的检查。通常我们都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但很少进行检查。这一步骤是很有必要的。检查的形式可以用提问,如:你在预习完这节课后了解到了哪些历史知识?预习后,你有何疑问?也可以让学生发言提问,(教师做好笔记,以便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适时解答)。通过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更好更快地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既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调节侧重点。又盘活了课堂气氛。

3、探——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活学生创造热情。

参与才能“活”。课堂没有学生参与,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作壁上观,学习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课前巧设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课下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课上选学生代表展示资料,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好途径。课堂上展示和分享搜集的成果和快乐时,学生往往精力集中,热情高涨。

探究主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比较抽象,讲起来比较苍白无力的问题。如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课的雕版印刷时,教师可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橡皮、小刀等)在课堂上雕刻几个简单的汉字,然后将学生雕刻的汉字收集起来,让学生代表在课堂上排版、印刷。这样,不仅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调动,同时也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玩活”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另外,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讨论、辩论会、历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到附近的历史文化遗迹参观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使历史课真正“活”起来。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讲授唐朝诗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小型的班级唐诗朗诵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4、思——引导学生反思,拨活学生能动性。

课堂内容的总结,可走三步:个别发言——集体质疑——查漏补缺。通过以上步骤完成教学内容的小结,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反思。拨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提倡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也要求让学生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小结,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反思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只有让学生更喜欢走进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才能使历史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才能真正的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

五、自我发展:反思、交流、专业提高

课堂是食,课后是消化吸收。课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学案对学习内容作进一步的整理,归纳。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重点,梳理知识体系,归纳学习方法。鼓励学生 完成拓展性的训练内容并让学生在自习课上进行交流得失,进行激烈的讨论,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深度,最终将所学知识学会运用,专业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下上好一节历史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群体的团结和长期的努力,需要学科的配合,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由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特别是面临2013年重庆高考改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研究,与时俱进,为实现有效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朱汉国、马世力主编:《历史必修1、2、3教师教学用书》,2009年7月第4版。、张莲英 《课堂教学实效例谈》、钱洪潮 《谈谈历史提问中“度”的把握》

4、《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7

一、激发兴趣,有效互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低,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因此,要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怀着好奇与求知的心理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燕子》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并配上了音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在美妙的歌声与动画视频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了出来,还有些学生不自主地就跟随着音乐唱了起来。然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燕子的印象,谈谈燕子的特点。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回答问题,认真地学习课文内容,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浓厚而热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引导,发散思维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充当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学生则要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在学生读过了课文后,我便让学生再进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并总结出本文的寓意,通过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他们总结的都十分全面到位。接下来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续写下去,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故事,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碰到了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小木偶,你会怎么做呢?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得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积极地思考着,并努力地去体会小木偶所受的苦痛,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多面性,还让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营造氛围,寓教于乐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游戏中学生的思维与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搭建游戏的平台与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重量的纸团做实验,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都觉得新奇有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有所提高,在阅读课文时学生的兴奋之情也久久不息,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我就让学生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课文。学生先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他们就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话、肢体神态,都将课本中呆板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出来,在欢声笑语中学生收获到知识,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教学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巧妙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寓教于乐,真正实现愉快教学、高效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背景下,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自然就成为目前教师关注的焦点。主要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几点策略,为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月琴.新课改形势下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教育理念;独立思考;共同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5-01

随着课改的推进,课改给教育天地带来了新的气息,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撞击我们的心灵,洗涤着我们的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第角色不断变化,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更高。为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标,主要把握开放性、自主性、层次性的三个原则,促使学生发展,使教学充满活力。

一、 更新教育理念,推行教学改革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教师的教法应当符合学生的学法,教师要不断的探索识字学习的规律和良好的识字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方向地学,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积累、培养与提高,让全体学生都自主的、全面的、快乐的发展。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让教室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看课外书的兴趣大大增强。

二、教给学生方法,更易学好语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是掌握知识。在设计练习题和批改作业时也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和巩固有关的学习方法。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这样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得到充分发挥时,教学过程就会远远比预定的或计划好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教师对同类型的教学重点文章,先带着学生学习一、两篇,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文章。如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总结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写身边熟悉的人。

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教给他们读懂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够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指导,关注每个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充分地抓住了教育教学的契机,尊重学生,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进行生成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只有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运用得灵活。层次性的目标教学使学生进行异步学习,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教师在课堂中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进行教学并及时捕捉课堂闪现的教学机智进行生成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使学生通过教材感悟生活,得到启迪。

总之,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提高能力,想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那就要让学生爱上课文。新课程所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和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造,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光明未来的护航舰。

参考文献:

[1]麻群.成功教育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 2014(10) .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9

学校里编制工作计划或教学进度表时,常常需要在相关日期后而注明对应的星期,如果手工输入,往往需要事先查询——笔者常用的方法是:用鼠标双击系统托盘里面的时间选项,调出“日期和时间 属性”对话框进行查询——速度慢且不说,还易出现错误,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利用WPS表格中的自定义数字格式功能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方法如下:

选中任意单击无格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对话框顶部的“数字”标签后,再单击“分类”选项下方列表中的“自定义”,在右侧“类型”选项下方的文本框中输入“m“月”d“日”“星期”aaa”,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即可,

使用时,只需对日期行或日期列的每一个单元格应用该数据格式,然后选中该单元格并将鼠标移动到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就是那个黑色的小方块)上,当指针变为黑色十字形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或向右)拖动到合适位置,当您再在这些单元格里输入日期时,系统就会自动在日期后面添加对应的星期。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10

摘要: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高中化学教育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态。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执教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经常会听到化学教师们纷纷抱怨:“为什么某些内容在讲解多遍之后学生还是不懂,不会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课堂中也感到困惑:“为什么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师讲解中听得明明白白,但在课下做题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最为关键的课程,如何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诸多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需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并将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化学教师需要合理且科学地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准确的语言对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信息,让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实验方案、化学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解,这样不但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指明方向,并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哪些内容为重点,哪些知识为难点。另外,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对相关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分析以及评价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高中化学有所认知。

二、加强对课堂气氛的调节,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关注,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笔者经过对课堂学生的表现分析,很多学生成绩出现退步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目的性不强,而是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分心的现象,那么则无法抓住重点内容,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成绩出现下滑。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见机行事,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生锈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美国航天中心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作为话题,证明火星上存在水资源。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另外,在课堂讲解“等效平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学生等压等效平衡联系时所产生的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才能在课堂中顺利解决很多难点问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现如今,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便是向课堂要质量,高中化学教师也不例外。其中,我国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讲实效、讲规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现代教学模式讲究的是教育学的平衡,只有不断加快知识传输的科学性,才能让学生懂得更多,掌握得更好。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乐学、好学中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掌握。

四、积极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实验探究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多做、多学、多问、多想。

比如,在学习“亚硝酸钠与食盐鉴别”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比如,通过对食盐以及亚硝酸钠的性质了解,对两者进行鉴别。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照本宣科,要让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设置这一类探究性问题,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这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138-01

语文是使小学生可以掌握祖国语言运用的重要科目,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同时语文的素养的提高,也会带动学生行为举止的提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标准,要面向学生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但是,受到经济与环境的限制,农村教学质量和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结合自身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展开了如下讨论。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农村小学学生与现代化信息渠道接触较少,知识面窄,要掌握丰富语文知识,没有捷径,只能循序渐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慢慢积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完成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在这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在课堂中,对同一个内容,部分学生兴趣盎然,极易调动学习兴趣;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感到有兴趣的学生学起来劲头十足,容易接受知识;感觉无味的同学则情绪低落,而一旦在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必须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特点,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贯彻课程标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还可以通过生动感人的导入语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来激发学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自主能力较差,所以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课堂教学内容不能过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要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快速的跟上教师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提到作者少年时代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理想,教师自然的过渡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浅显道理。并为之奋斗终身,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为建设一个全新的、更加富强的中国而努力读书,时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教师针对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重点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风趣幽默的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你们读书是给谁读呢?读书以后为了什么?给学生回答和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解读这篇课文。当课文讲解结束以后,学生会恍然大悟,自然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并且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人生的大道理。这样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读书,会很轻松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同时也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完善课堂结构,巩固教学成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虽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这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循序性和综合性决定的。所以,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完善课堂结构,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又一有力保证。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把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纳入课堂结构的范围中,不能只注重授课,没有预习、课内练习和课后作业,因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能够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或课后抽出适当的时间,评改作业、练习,这就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优缺点,优化教法。

四、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斗志

要想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就要对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与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学生信心的建立。语文教学,在新课改实施下,不仅仅需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而是同时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运用。多元化考察形式,对学生各方面都进行了解,针对强弱项采取具体措施,强项发扬光大,弱项进行补充,使学生达到均衡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体验学习中成功的快乐,使之更进一步,勇攀高峰。对于考试形式中学生成绩较低的学习项目,教师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学习与改进,促进学生学习,建立自信。

例如:语文考试中分为生词默写、同义词、改病句等多项考核,教师设立制度,在每项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学生将得到一颗小星星,期末获得小星星最多的人,将会得到一份神秘大礼。在平时的考核中,教师也对成绩好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区别对待,一个给予表扬,一个给予鼓励,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1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 高中课程改革的大幕拉开。2003年, 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标志着课改的全面推行。在课改背景下,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师, 愿意拿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

一、做好与初中英语的衔接工作, 开展学法指导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 他们日趋独立且敏感, 但自我控制力不足。在英语学习方面, 经过初中三年的训练,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 但缺乏自学能力, 很多学生学习被动, 学习方法就是简单的重复。高中一年级正是过渡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个时期,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规范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首先, 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 其中包括单元目标、月度目标、学期目标等, 短期目标要切实可行, 长期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 长短期目标结合,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其次, 对课程学习过程提出规范。课前要预习, 找出重点词汇和看不懂的语法等;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问答, 勤记笔记, 学会整理和消化当天所学内容;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时先回忆课上所学内容, 然后对照笔记反复阅读教材, 记忆重点内容。根据记忆的特性, 每周和每月要对当周和当月所学知识集中复习, 期末要对学期知识集中复习, 其他时间对个人薄弱部分自由安排时间复习。最后, 养成每天都要练习英语的习惯。早读朗读单词和课文, 纠正发音;每天坚持做3篇左右的阅读理解;课外与其他同学至少进行5句英文对白;养成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

2. 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学法。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 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根据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 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归纳法。教师可先就某一语言现象给学生多举几个例子,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共同点, 即规律性, 经常采取这种方式可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其次是类比法。有一些语言点既相似又有差别, 则要求学生横向类比, 准确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通过类比加深理解。最后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学生课上听讲时要敢于回答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可迷信教师的权威;课后通过与同学讨论, 在思

二、提升学生兴趣, 创设紧张而又活泼的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决定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如何提升学生兴趣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十多年来, 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方法, 在此与同行分享。

1. 每节课讲一则英语笑话。

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节课依次准备一个英语笑话, 可以做成字幕在课前三分钟用多媒体展示, 也可图文配合展示。每个学期末, 教师把全班一整学期发的笑话整理成电子版 (也可印成小册子) 分发给每个同学, 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能出书会很有成就感, 同时在轻松的语境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

2. 播放英文电影和演讲。

利用多媒体播放原版英文电影片段, 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看过之后要求他们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下影片内容, 用英文讨论有困难的同学试着重复几句电影台词, 日积月累, 讨论有困难的同学也能慢慢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找一些优美的听力朗诵材料和演讲材料播放给学生听, 要求学生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复述甚至可以模仿演讲表演。

3. 讲解英美风土人情、宗教等。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在课堂上说英语, 课下回到社会环境中就没有英语语境了。由文化差异导致的英语学习困难以及中式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课程中适当引入英美风土人情、宗教内容等, 使学生了解英语诞生及使用的环境, 从而建立跨文化意识, 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另外, 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课堂上, 既要讲纪律和效率, 又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美国独立战争时, 可介绍林肯的奋斗故事, 他个子高、样貌丑、家里有悍妻, 学生会好奇这样的人怎么成为美国总统, 接着讲述林肯如何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以及他的幽默感和正义感等, 激发学生要了解他的欲望, 进而促进对课文知识的学习。

三、关爱学生, 走到学生中间去

上一篇:刘克庄——《昭君怨·牡丹》下一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