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新课改的反思

2024-07-27

高一地理新课改的反思(共10篇)

高一地理新课改的反思 篇1

1芮城县新课改高一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初中地理“副科”观念的影响

虽然新课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但是芮城县初中教育仍然是向考试看齐.初中中考时不考地理,所以地理在初中长期被视为“副科”,每到考试前地理课就被语数外等主课占用.而且因为地理在初中不受重视,初中地理的师资力量也出现了薄弱现象.芮城县高中地理教师师资不足,受过专业地理教育的教师都进了高中.初中地理课大多是由没有地理专业素养的“主科”教师捎带上,甚至一些乡镇初中都没有安排地理课.那些初

一、初二开设地理课的学校,到了初三因为要应付中考也不再开设地理课.总之,初中地理“副科”使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最终造成高一地理教学时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成为高一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1.2教师对现行教材要求难以把握

新课改中教材的改版是一个亮点,教材的编写不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更加贴近生活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新课标要求不具体,加上高考方案尚未确定使得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度、广度、难度难以把握,导致教师仅仅将课改前原有的知识体系搬到课堂,增加了课时所需,导致课时紧张.又由于高一地理上册属于自然地理,它的学科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冲击.芮城县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于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师进行活动安排,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是这却成为教师处理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活动需要安排充足的时间才能达到“活动”效果,占用大量的时间,这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出现课时紧张的问题.

2.3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

初中地理是“副科”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高中的“重理轻文”思想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因为现在高考仍然是3+X的考试模式,高中学生到了高二就要进行文理分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公民的技术要求较高,理化生的学习成为关键,所以很多大专学校和大学更多的设置了理科类专业.芮城县除芮城中学外,博立中学、陌南中学,风陵渡中学都在高一下学期就已经分科,而且文理科班级设置不均衡.如博立中学高一共九个班,只设置了两个文科班,这样在高一上半学期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会选择理科,所以对地理学习不积极,到了高一下半学期分科后,已经选择理科的绝大数学生根本就不学地理了.

2多种途径提高芮城县高一地理教学质量

2.1努力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在回顾初中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把初中所学的知识再重新给学生讲解呈现,然后再学习新知识,因为这会使得课时紧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立足于高中的方法,归纳、分析、总结出对应的初中知识.

如在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全球气候分布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所以在高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初中气候分布的知识已经淡忘或初中没有基础,需要进行复习.

在处理这一节时,教师不必先组织学生学习初中学习过的全球气候分布,然后分析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影响产生了哪些气候及其特点,然后根据全球各地区受到哪些风带和气压带的影响,就可以得出该地是哪种气候类型.这样处理既对学生初中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又让学生学会了用高中知识归纳、分析、总结,另外还可以节省时间.

2.2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课本讲解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很枯燥,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以“奇”引趣,以“新”增趣,以“智”激趣,以“美”诱趣,来设计教学很容易使课堂妙趣横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导入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疑问,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从而会萌发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需要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如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时,导入设置马纬度的故事,然后提出为什么30°N附近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在听课时就会认真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从中寻找答案.总之,教师应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3加强新课标研究,优化教材处理

新课改下课程标准仅仅只是课程教学的标准,教材是课程教学中具体的材料和一个途径,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必须要熟悉课程标准,在透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校情、生源再重新设计一套教学流程.地理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首先应该改变以前“教教材”的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合理选择使用教材.此外在教学的广度、深度方面避免过分专业化的处理.对于新教材提供的充足的可供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学、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资料与方案,教师应该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并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加选择的全部讲授,必然导致课时紧张.

此外,教师应该恰当处理“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因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就是内容大多以“活动”的形式出现.对一些教学价值不大且学生操作起来较难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胆的舍弃.如“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活动,地理教育价值相对较小,学生难以操作,应该舍弃.否则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一定的教学效益.

还有一些设问不严谨,答案不明确的题目,教师可以选用其他“活动”进行替换.如“冷锋过境时天气状况的判断”的活动,选用了《水浒传》中“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的文章,学生理解文章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学生对文章理解不同,答案也会有所不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替换为芮城县冷锋过境下雪的天气状况的材料,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大有提高,而且学生对该天气状况比较了解,所以活动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高一地理新课改的反思 篇2

一、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曾经有这样的观点, 说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 教师的厚度就是教学的厚度。这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阐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呢?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该明确的问题, 也是应该时时检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 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 精深的专业知识, 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总结教学经验, 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理论观点;能够优化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精通教材、深刻理解课程标准, 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做到这些, 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有所更新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改, 是我国近阶段实施的重大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更新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 关注学生的发展。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确定教师是否更新了教学理念呢?

1.教师是否把握了时代脉搏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密切反映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的学科,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握时代脉搏, 使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把握时代脉搏是高中政治时代性和实践性的体现, 如果教学不能与时代相符, 那么这样的政治教学就没有意义, 同时也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真正有效的政治教学是将政治知识和理论融于真实的生活中。

比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 ,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市场调查, 调查市场上蔬菜的价格变化, 然后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中了解教材内容, 掌握经济理论, 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再比如《征税与纳税》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纳税是一种守法行为, 征税是一种执法行为, 税务管理是一种依法执行的税收管理行为, 可以给学生讲述刘晓庆因偷税获刑的经过。对于这样的明星人物, 学生倍加关注, 拿他们的案例进行说明更有说服力。税收关乎国计民生, 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提高税务工作效率, 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过程是否以学生为本

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转换师生的角色,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新课改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 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 实现亲历知识建构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主宰课堂, 教师重点研究怎样教, 对学生怎样学则很少关注。以往的课堂是封闭式的, 而如今的课堂应该是开放式的, 应该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 体现教学的实时性。教学中应多采取探究式的学习形式, 为学生设计导学案, 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疑, 自疑自探、合议再探、总结升华, 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给他们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如果教师能做到这样, 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设计一个辩论会, 引导学生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上贫富悬殊的现象, 讨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同时使学生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可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使公民安居乐业。举办辩论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正确的观点。

3.是否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一贯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这种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是思想政治学习的最终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际案例,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设了必要的环境和氛围。

比如帮助学生给家庭建立理财方案。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 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等情况制定一个理财方案,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科学

教学效果是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保证的, 教师是否选择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更新理念, 优化教学方法, 因此, 深化新课改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学案导学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都是新课改中大力提倡的有效方法, 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打破以前只研究教师教法, 忽略学生学法的陈旧观念。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必须要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进步。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 是每一名政治教师面临的永恒课题, 值得我们永远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志杰.谈中学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J].学周刊, 2011 (27) .

[2]杜晓迎.如何构建中学政治课的反思性教学体系[J].学周刊, 2011 (22) .

新课改下的高一英语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以老师“教”为主,以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为辅。这样的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哑吧英语”,而现代英语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更新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二、创设并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情景,使知识系统化、运用自如化及审美愉悦化融为一体。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感知并运用语言,使自己置身于具体的语境情景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更好地在情景活动中领会和运用语言。

三、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求知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把设题分为高、中、低档,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中来,在考试中的设题也是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逐渐消除对外语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学习外语的信心。

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每天让每个学生课后找一个适合自己难易度的小文章,课前让他们到讲台表演,这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们对英语感兴趣了,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简单的口语,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懂得,同时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即使简单的一个单词也行,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既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先预习,找出本单元的语言点及难点和重点,让他们试着自己去总结归纳整理笔记。比如在第一册Unit 4涉及到了定语从句,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让他们自己发现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了解定语从句相关术语,并尽可能多的提出自己的疑惑,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使师生共同进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至关重要,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每月初我会利用一节课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情况以及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

高一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心得与反思 篇4

李荣俭(学员)发布时间: 2010-09-25 15:03:49

高一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心得与反思

心得体会:

1.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标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学习的功利价值取向、学科惯性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对地理进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学习,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两类要素之间应当做到相辅相成。高中地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性知识基础上的。随着地理方法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和机会,无知绝对谈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的要求,又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知识仍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的同时,应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要求应当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上打基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怀疑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无论正文、阅读或选学材料都要自始自终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还可专门开辟“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以知情者、参与者身份对现实地理问题作出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志趣及研究社会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5、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和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一向注意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地理视野,扩展地理思路,培养地理应用意识,提高应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一是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天气预报、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联系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地理科学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功用。例如,资源评价、对外交易、经济发展规划等。三是可以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深化学生对联系实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例如,调查市场经济状况、研究乡土发展规划、开展乡土建设咨询等。四是可以联系地理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学家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取得重大发现及贡献的事例,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热爱地理科学、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可以联系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能源、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加强地理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六是可以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扩展联系实际的内涵。课文、图象与练习的关系

课文、图象和练习三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新教材除应保留以往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等优点外,应提高可读性、生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力求突出重点、要点,设置难点、疑点,探求关键、特征,从多方面强化这一系统的功能作用。例如,课文系统可以设正文、提示注释、阅读材料、选学内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预习提示、自学预习和课后提示等,注重启发,培养学习能力。图象系统侧重以图示形成传递知识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国外优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处,在图象比重、图象内容选择、图象类型、图象组合、图文配合、图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以图释文,以图引文,以图析文,以图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设组合图,增强其表现力,插图内容的难度也应逐步加大。练习系统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设计上一要容量适当,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二要题型多样化,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题目,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四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五要编排位置灵活,各种练习可穿插于教材结构的各个环节中。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点击数:948 次

录入时间:2008/9/10 15:56:00 编辑:陈修璞

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摘要: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21世纪的主人,就坐在我们中小学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虽然每一个学生在认识和能力上都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潜能。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地理新课程的魅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 反思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位地理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以下是我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及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意识的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对于知识,他们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知识的理解,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于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发掘学生潜能、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以材料为依托,以背景(如市情、乡情、校情等)为衬托,努力增强问题的生活性、实用性、探索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主动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把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例如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方式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教学时,我们让学生选用身边的工具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引导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因特网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从活动中提出兴趣、获取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地理知识。课外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整个过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给地理课堂提建议”的活动。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甚至教师的仪表都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参于评价的机会,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五、反思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反思1: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在部分学科课堂上,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要难易恰到好处,份量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里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反思2: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新课改高一英语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5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临近一半,回顾这两个月在广西希望高中的教学历程,发现体验颇深,这包括在教学上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相处。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两点是:高中英语教学要一气呵成,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下面从几方面谈谈这两个月来的反思。

一.教学方面

常规教学中求创新

1、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

高一新学期伊始,我们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利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尽快使学生适应了高中英语教学。

2、高中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我们就求学生人人尽量买本英汉词典、高考必备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熟悉解题方法及加强预习。

4、每周实行周测制度,对每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5、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我还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6.实行“周周清”教学方法。由老师检查科代表、科代表检查各小组组长,然后由各小组组长检查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层层过关,层层检查,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及学习气氛的创造。

二.备课方面

我们高一备课组共5位老师。其中有两位是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有着带过几届高中班经验的高级教师。这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及好处。我们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怎样教会学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讨课突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在高一起始阶段打好基础的问题。尽量摈弃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 1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后写好教后感,不断总结得失。我们将再接再厉,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成绩。

三.教育教学中的几个转变

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同于这届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应该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运用合作式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如果能做到,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达到课堂教学它应有的目的。

(一)英语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

1.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应该转变“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学英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因此,英语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和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语言强调“communication and 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即英语教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变传统中“单一的课堂中学英语”为“生活中灵活学英语、用英语”。

2.从学习的形式上来看,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讲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重视课内知识的封闭传授而轻视课内外方法的开放学习,这种传统的灌输式使学生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现。在听、说、读、写、思维、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力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一律放手,使学生能自学、自答、自测、自做、自评;凡是学生能够参与活动的,学生必须参与,如:对话训练、短剧表演等,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英语,培养学生和老师互动式学习,这是当今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方法。

(二)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课堂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他应当确定好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还必须了解对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一般来说,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单一不变的灌输更具有吸引力,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不使基础差的学生因为活动难度太大不能完成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应当说,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

2.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创造更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改革中,对老师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

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材内容。

高一地理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篇6

翟守志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经过了期中、期末考试,我总结了一下,在教学中反映出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学生地理基础差,很多知识都要在教学中穿插,这样就大大减慢了教学的进度。其次,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认为是副科,上课不做笔记,下课不复习,有的甚至不交作业。再次就是对考试不重视,从这几次考试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很多学生因为没复习所以就动歪脑经。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应该说基本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我们加强集体备课,备重难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同时还坚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探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的“SLAE”模式学习。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精心编写学案,力求每一份学案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

二、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困惑

1.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所以在教学中应试的观念还依然存在。

2.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

4.由于初中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看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我们的学生难以应付高中九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抢占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的时间很少,导致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所以地理的进度慢,任务紧。三.会考的目标和目前的困难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激发兴趣,焕发活力,自主学习

一、营造民主氛围,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师者传授, 学者倾听。新课程改革理念中, 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在课堂上, 以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及时引导为辅, 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实现平等教学。教师要当好“学生”,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 教学才能争辩质疑, 标新立异, 才能思维活跃, 大胆探索。养成不唯书、不唯师, 独立思考, 敢于求异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讲到“自然灾害的类型”时, 结合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中国地形图, 我问“为什么我国多地质灾害?”学生很容易答出来。学生尝到了当小老师的满足感, 能独立解决问题比老师告诉答案更开心, 课堂自然活跃, 学习主动性无形中增强了。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课堂富有活力, 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近及家乡, 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 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 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 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

1.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结合相关课本知识, 多联系实际生活, 启迪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视野。比如在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过程中, 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台风, 我们会失去什么?”“倘若没有火山爆发, 对地球意味着什么?”“要是地球上没有了动物, 人类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扩散思维能力。实践表明, 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 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 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 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 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 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 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 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探究法等等不胜枚举。值得一提的是在地理课上作游戏, 角色扮演等最能营造乐学的氛围,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品尝成功的乐趣;此外还可使用电教手段, 从多种感官诱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如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 , 能把大量的抽象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 呈现在学生视野中, 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同时发挥出来, 加强教师的讲授效果, 强化了课本知识, 使教学效果达到较高的层次, 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充分利用课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使课堂充满活力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 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 就是把黑板、讲台、学具、时间交给学生, 解放学生的手、嘴、眼、耳、鼻和思维, 由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例如让学生走上讲台, 当一回“老师”。时间约为5-8分钟, 要求该“老师”精神饱满, 主题鲜明, 言简意赅;要提前准备好教具。当该“老师”讲完后, 再由其他同学讲评:优点、缺点、意见和建议等。这种探究、研讨式的交流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通过“讲一讲”“评一评”“议一议”等活动, 既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又能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同时“手、嘴、眼、耳、脑”并用, 综合能力达到提升, 也使课堂充满活力。

山区地理新课改的探索 篇8

初尝课改——边走边学

课改前,我们参加了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的远程培训学习,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但都很肤浅。手拿课本,我才真正触摸到课改的气息,当我走进教室上完一节课,我发现:拿的是新课本,可授课体系仍停留在旧教材中,“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毫无新意,学生听得也是一头雾水。

带着困惑,带着需求,我找出《地理新课标》认真阅读,思考着 “课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逐渐的,“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些理念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我改变了以往机械记忆的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由关心考试分数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深入课改——小有收获

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我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一路走来,小有收获。

在教学中,我把教材内容完全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我的角色也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讲解者变为一个引导者,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过去一年的大多数时间,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令我难忘的上佳表现,这就是我今天的、力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反思课改——困难重重

通过一年来的课改实践,我发现我们贫困山区的地理新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科学、多样的气候分布、工业區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等,对于贫困山区中学的学生而言,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

2、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教学条件、教学设备极为落后,仍然是一张黑板加一支粉笔,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脱节,而地理学中许多问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效果将更好。

4、学生喜欢大自然,但由于受安全、经费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无法走进大自然。而且受高考中考的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缺乏兴趣。

5、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 ,困难很大。

展望课改——任重道远

针对贫困山区教育的现状,现就新教材和新课标,我们地理教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 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二、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如我校通过每月的一次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发表各自意见,总结经验,使每位地理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课外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提高,使我们都有质的飞跃,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加强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学经验理论化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反思学生的闪光点、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

四、把握课程标准,从生活中学习

地理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我们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工厂,走进农田,让地理知识真正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9

作为一名刚刚从大学校园里出来的新教师,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觉到有许多教学环节都没有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就教材知识来讲,对重点难点没能很好的把握。现在采用的教材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重新编排的湘教版教材,和自己以前学习时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是,由于自己刚刚进入社会、进入教学领域,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不够深入,在讲解知识点时也不太注意对比较生动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再加上高一地理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地球的运动”、“大气环境”等知识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难点所在,所以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到比较吃力,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2 篇10

高一年级

陈志春

回顾高一学年的个人化学教学,有得有失。得是突出方面是化学尖子生的培养较好;失的方面突出的是没有大面积地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化学学科兴趣的培养还不到位。下面重点来说说个人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的反思心得。

兴趣培养历来为中外有影响的教育家们作为对教学艺术的高层次追求而倡导。学生不能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生活一生,他们必须终身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培养他们“爱学”、“会学”,使他们在毕业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所学知识。涉及面很广的化学知识学习更须如此。如果学生靠死记硬背暂时获得的知识考出较好的分数,但他厌倦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这不能认为是化学教学的成功。如果化学教学在教会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业结束,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意向犹存,化学知识的大门则永远向他敞开。从这个角度讲,兴趣培养应是现代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化学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状态则是化学教学是否成功的可靠标志之一。状态就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侧面。如果学生普遍对化学课感兴趣,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对化学课的反映平平,说明教学过程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厌倦化学课的学习,说明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彻底的反思。一个分数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而且是反复的成功,因此,进行教学评价,兴趣状态比分数更为可靠。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

影响化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1.教学内容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源泉

化学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化学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化学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难,使化学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新奇、生动。化学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面对学生缺乏表象的头脑,不可能唤起探究的热情。满足了学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产生探究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化学理性知识以综合性为其特点,蕴藏着化学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奥秘。对其趣味性的体验在于进行成功的思考。化学概念是概括而来的,区域特征是比较而来的,规律和成因是分析综合而来的。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化学技能使化学操作活动(智力的、动作的)进行的又快又好,令人钦羡。例如,当学生看到军人、探险者或考察队仅凭地形图即可在陌生的地区活动自如时,自然要激发出掌握读图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学生学好新知识的 条件,使学生在获得顺利完成操作的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成功。

渗透在知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经常获得能力增强的体验,不断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丰富和满足,从而推动着学习兴趣的发展。2.学生是化学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因为用力跳够得着的果子不仅能使他体验到需要,而且能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获得果然成功的快乐。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是我们确定其“最近发展区”的依据。如果不了解、不顾及学生的基础,盲目地照本宣讲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学失败的同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着个别差异。基础不同,形成兴趣的兴奋点也不同。有的学生兴奋点在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上,有的学生则会在努力获得了及格分数后高兴得跳起来。承认并照顾到这种差别,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学习。

⑵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阅读检索、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向教师质疑、发表见解等主动方式的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义,增强自信心并提高学习成功率。1984年北京教育学院化学组曾对北京市12个区县的18个初中班、2个高中班共8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近90%的学生喜欢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⑶学生对化学野外观察、化学观测、参观访问等室外教学活动感兴趣。室外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最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出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许多在教室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4.教师是化学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教学内容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进步、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⑴教师本人的思想、情感、学识、能力素质包括进行兴趣培养的意识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内在根据。

⑵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⑶教师进行指导的生动性。生动、幽默的讲课使学习的紧张寓于活泼之中,使学生易于学懂、学会、记牢。

⑷教师的教学激情。兴趣靠兴趣来培养,激情靠激情来感染。教师带着对学科、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融汇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进行教学,不仅能即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的感染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上一篇:行政助理面试的经典测试题下一篇:员工沟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