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题

2024-08-04

高一地理题(共10篇)

高一地理题 篇1

高一地理题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题。

年龄 0~14 岁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0.6 0.6 2.5

乙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0.8 0.7 2.2 0.81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B.0.675%C.0.885%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答案】

1.C

2.D

3.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结合表格数据,先分年龄段计算死亡人口,以死亡人口/总人口*100%,即死亡率。

2.甲国老年人口比重约15%,判断为发达国家,而乙国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判断为发展中国家,故D项正确。

3.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快,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故老龄化加重。

高一地理题 篇2

一、原因

1. 初、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衔接不够充分, 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许多学习过初中地理的学生在大脑中有这样一种印象, 初中地理很好学, 不外乎死记硬背, 考前记一记, 却忘记了人的认知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 而地球、地图、气候的基本知识在初中教材中介绍得很浅, 再加上高一地理章节中涉及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此时学生还未来得及学习, 从而导致在教学中出现知识的“断层”, 增加了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2. 学习方法不当, 对地理的学科特点认识不足。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 如具有文理交叉的特点, 以及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许多学生在刚进入高中阶段时有一个认识的误区, 简单搬用初中的学习方式, 强化死记硬背,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 总认为在考试前背一背就行了。没有真正理解地理的学科特点, 不注重理性的思考和推理的学习方法, 不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就难以学好地理, 难怪有学生经常发出感慨:地理怎么这么难学啊, 书上的内容很好看, 地理课也很好听, 就是地理考试最难。

3. 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1) 思维的深度不够, 分析、鉴别能力差。这要求对学科知识有深入的掌握和扎实的基础。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就必须对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这要求学生的思维有相当的深度。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如“光照”与“热量”、“溶解”与“溶蚀”等, 没有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别。

(2) 思维的广度不够, 综合能力差。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特点, 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达到一定的宽度, 这样才能在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对待问题。但不少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在进行地理思维时, 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问题, 不能把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思考, 因而往往抓住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 这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3) 思维逻辑性差, 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样的情况, 有的学生虽然具备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 但由于思维过程不清, 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 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

4. 学习地理的兴趣、需求不高, 缺乏内驱力

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的动力。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 学生从初中开始,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认识, 从而在学习时间分配上, 潜意识地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很少。这样的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内在需要, 也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 明显影响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 “地理难学”的观念被感性地强化了。

二、对策

1. 把握新教材,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1) 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素质教育的质量观、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人才观为指导。要充分认识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 教师还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当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 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 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推广学法指导。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上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任务中。为此, 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 “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 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 “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 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特别是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 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 提高识图能力, 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增强实践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 利用好这些材料, 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又是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 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 必将大大消除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 社会中的地理现象耐人寻味,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妙趣横生, 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精神。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之外,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实践知识的获得,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认识地理现象, 探求地理规律。

2. 突破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清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 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 成为学习地理知识的障碍。顺利突破这一障碍, 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而且可以使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产生高昂、持久的学习动机, 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反之, 不能及时突破难点, 学生所习得的地理知识、技能就支离破碎, 缺乏系统。

3. 深化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 改进学习评价方式。

目前的初中、高中地理上册内容有一些脱节, 教师在教学中, 对一些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深化, 解决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断层”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 应该从传统的课程理念和知识体系中解脱出来, 注重学生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多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 在学习方式上多探究而少记忆, 摒弃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评价方式。

中国地理概况检测题 篇3

1.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2.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

A. 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界线

B. 年平均气温0°C等值线

C. 800 mm等降水量线

D. 暖湿带与中温带界线

下图为某地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3~5题。

3. 产生甲、丙两地降水量与周围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地形地势

4. 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丙所在省区盛产糖料作物甜菜

B. 丙处半岛的东南部沿海地区为湿润地区

C. 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旱涝、盐碱和低湿地

D. 乙海区有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

5. 乙海域周围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 )

A. 矿产资源贫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资源缺乏

D. 海港都有较长的结冰期,航运时间短

6. 2000年春,西藏易贡藏布河沿岸发生大滑坡崩塌,致使易贡藏布河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 )

A. 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

B. 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

C. 土坝不牢,跨坝后洪水飞泻直下,危及下游地区

D. 土坝堵塞河道,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

7. 我国西北地区物资出口最为便捷的港口是( )

A. 连云港

B. 青岛

C. 天津

D. 秦皇岛

读2008年11月7日(立冬日)我国各地季节状况分布图,回答8~9题。

8.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时间表现为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地形地貌的地区差异

C. 各地纬度差异大

D. 各地经度差异大

9. 此时,若由西南到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锋面活动

C. 空气对流强盛

D. 受台风影响

10.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 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② 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 沉积加剧 ③ 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④ 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有( )

A. 黄土高原、三江平原

B.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C.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D. 泰山、庐山

12. 既列入我国十大旅游景点,又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是 ( )

① 杭州西湖、桂林山水 ②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 ③ 安徽黄山、陕西秦陵兵马俑 ④ 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①

13.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点与相异点是( )

① 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② 同属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 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 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

A. 土地资源不足

B. 化肥、农药不足

C. 劳动力不足

D. 水资源不足

15. 黄河干流上将在防洪、减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A. 龙羊峡

B. 刘家峡

C. 小浪底

D. 三门峡

16. 我国同5个国家接壤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

C. 西藏自治区

D. 云南省

17. 北回归线从东向西依次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

A.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D. 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读我国沿45°N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8~20题。

18. 图中山脉②是我国下列哪一组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A. 第二、三级阶梯和湿润区、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 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D.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线

19. 图中③处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谷子

C. 春小麦

D. 冬小麦

20. 下列对图示地区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

B. 该地区河流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C. 夏季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D. 该地区河流补给最主要的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二、 非选择题

21. 下面为我国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排列次序已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四城市相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字母:广州______武汉______北京______哈尔滨______(2) 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______,试分析形成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3) 四城市中,降水量季节变化最大的两城市是______和______,试分析两城市降水量季节变化大的共同原因。

(4) 四城市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22.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最有可能是上列四图中的______图。

(2) 图中形成伸入沙漠的锲形绿洲的原因是______。

(3) 图中历史古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4) 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______和______。如在a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需在a处上游筑坝修水库,则水库蓄水对该流域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区域是______ ,其后果可能会造______消失。

(5)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的雪线有何变化?______。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____________。

(6) 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

23. 读“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

(1) A是______工程,引黄河中流水进入______河上游和大同市,以解决山西省煤多水少的局面。

(2) B是______工程,将滦河水引入______水系,结束了天津人民喝咸水的历史。

(3) C是______工程,引滦河上游水进入工业城市______。

(4) D是______工程,引黄河下游的水进入旅游和工业城市 ______。

(5) 南水北调是指把____________调往______和______,其意义在______。南水北调过程中,应把调水与______、______相结合。

(6) E、F、G三个调水方案中,工程量最大的是______,不能自流输水的是______,影响范围最广的是 ______,现已部分实施调水的是______。

(7) 南水北调三个方案的计划调水路线分别是:E方案:在江苏省______市江都抽水站把长江水抽入______,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______河后,向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______市。G方案:引金沙江、______江、______河水,通过巨大的隧洞引水至黄河上游。F方案:在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引水至______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自流北上,直达______ 市。

2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C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C山脉地理事物三条分界线。

(2) 填出图中地理事物名称:水利枢纽④ ____________;山脉F____________。

(3) 分析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

(4) 简要分析图中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 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绿洲是沙漠地带中的现象,新疆的盆地具有该特点。

2. C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有冬季0°C等温线,年平均降水800 mm线,湿润和半湿润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等经过。

3. D 读图可知,甲、丙两地降水量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主要是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增多的缘故。

4. B 可用排除法,甜菜主要生长在凉爽的中温带,丙所在省区属暖温带,不可能盛产甜菜,A选项错误;甲所在地区(即华北平原)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旱涝、盐碱和风沙,B选项错误;乙海区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但我国最大的渔场是东海的舟山渔场,D选项错误。

5. C 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是能源、水源供应不足,但矿产资源贫乏描述不对,环渤海地区煤、铁、石油、海盐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因重工业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多而不足。

6. C

7. A 西北属内陆,无海港;其与港口最佳通道为铁路最近距离、直达为宜,陇海—兰新为最佳选择。

8. C 由于纬度的差异,冬季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日照时数也少于南方,且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故南北温差大。

9. B 此时,经常有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在华南沿海一带相遇,形成锋面,产生锋面雨。西南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

10. B 流量小却水位高,解题思路考虑河流横截面积减小(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是渐变现象)。沿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等因素(湖泊容量减小)。

11. D

12. D

13. B 青藏高原上虽有宽谷、相对高度不大的特点,但是众多山脉的存在,不能表述为地势平坦;而且大部分地区属于非季风区。

14. C

15. C 洪水危害和泥沙淤积主要是黄河下游段的水患,干流水利工程对其有缓解作用的应该是中下游结合处的水利枢纽;三门峡工程建设早,库内泥沙淤积严重,调洪、减淤能力有所下降。

16. C

17. B

18. B 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山脉②为大兴安岭。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等的分界线均大致经过大兴安岭。秦岭—淮河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9. C 图中③区域为松嫩平原,地处中温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20. D 东北地区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锋面雨带影响形成夏汛。由于夏季降水比春季的积雪融水补给量大,河流夏汛的水位高于春汛。

21. (1) DHCGBFAE (2) 哈尔滨① 冬季,纬度高,白昼短,太阳辐射量小,又紧临冬季风源地,气温较低。② 夏季,虽然纬度较高,但白昼较长,气温较高(3) 北京哈尔滨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在7、8月,锋面雨带北移至此;冬季受从高纬度大陆吹来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4) 冬季少雨,夏季多雨。从降水总量来看,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广州的降水量有两个多雨期,5、6月份的锋面雨和8、9月的台风雨;武汉6月份多雨*(梅雨);北京、哈尔滨7、8月份多雨(锋面雨)。

22. (1) C

(2) 由于河流水注入

(3) 河流上游用水量增大使下游水量减少,绿洲因水源干涸而废弃风力侵蚀

(4) 冰川融水 地下水 水库以下流域锲形绿洲

(5) 雪线上升(1分)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

(6) 水源充足; 交通方便; 地势较平坦

23. (1) 引黄入晋汾(2) 引滦入津海河(3) 引滦入唐唐山(4) 引黄济青青岛 (5)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华北西北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6) G E G E(7) 扬州京杭运河黄天津雅砻大渡丹江口北京

高一地理土壤地理教案 篇4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土壤的肥力特性的形成;②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教学难点:土壤的肥力特性的形成、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有关版图、自制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土壤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图3.46)

(二)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图3.47)

它处于四大圈层紧密接触的过度地带,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它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它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生长,从而导致陆地环境及整个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二、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土壤肥力: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图3.48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1)矿物质--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它是土壤的物质基础,组成了整个土体的“骨骼”。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如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

2)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在土壤中含量不高。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3)土壤水分(水溶液)和空气--贮存在土壤空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两者组成比例的变化,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状况。

水分多,空气被排挤 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植物生长;

空气过多而水分缺少 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植物就会枯萎;

刷题高一作文 篇5

哲学上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这似乎为“刷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刷题在众多学习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深受学生们的青睐。

对于刷题这一方法是否有利于学习,不应妄断,从辩证的角度来理性思考这个问题应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看,一是其优点,二是其缺点。

我们仍然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先人们的不断实践证明这句话毫无疑问是个真理。在众多优秀的外国作家中,我对培根情有独钟,他笔下产生的不是文字,而是一个世界,能给人们指引,使之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培根在《论经验》中写道:“只有累计了丰富的实验,并从中发现自然的原因和原理时,我们才可以期待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人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大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简单来说即是不去主动获得知识,大脑里就不可能有知识的存在。刷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对不同形式题型的积累,一方面能拓展对知识运用的认识,另一方面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一些设计精妙的题,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岁月沉淀的精华。当量的积累达到了某个临界点,便会发生质的飞跃,这也是刷题现象广泛出现的原因之一。但我们有部分求学者虽然看到“知识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结果,却忘了“从中发现自然的原因和原理”这一必要前提。

当量积累到了临界点,仍不断刷题就显得愚不可及了,这时应当从“泛做”上升到“精做”,从“认识”上升到“理解”,实现思维的转化,就像音谱上从旋律部分到变奏部分。“如果人们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把一切学术实验都集合起来加以编列,并且能用文字将它们记载下来,把一种学术的实验搬到另一些学术上去,就会发现许多新事物。”培根是这样启示我们的。如若不能在刷题中恰当的融入理解,刷题就变成了“复制”,过量的重复积累所得的结果也许会截然相反,只看那流萤飞逝,自己却还在原地徘徊。正如散文家蒙田笔下所写“超越了目标的射手和没有射到射程的射手是一样的,结果都是没有命中。突然之间迎上一束强光个一下子步入光线黑暗处,都会使我视线模糊。”

当然,这里所说的优点及缺点只是对刷题的总体概括和总结。对不同情况的求学者,所选择的学习方法理应因人而异且具有针对性,如此,方能使同时间内所学的知识达到最大化。

基础知识是做高深学问的基石,基础打不牢,学问自然就难以突破,这与房子高不高要看地基牢不牢是同一个道理。刷题能为高深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是想进一步提升,光靠刷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思维灵活的人,继续发展是不难办到的,他们能很容易找到切入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积累的大量知识通过理解将其疏通整理为系统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像作家收集素材再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的结果是求学者喜闻乐见的,但遗传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同的,有思维灵活的`人,也有思维迟钝的人。我所说的迟钝并不是愚笨,简单的刷题并不能为其带来重大的突破,此时则应选择“精做”。一个小时解一道题,收获的却是一类题,再进行拓展,学会的则是一种思维。久而久之,思维便灵活了起来。同样的方法对做高深学问的人是不管用的。当人的学问不断提高,其学习的速度也会逐渐变慢,此时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学习,亲自发现世界的奥秘。

高一命题作文训练题 篇6

有人羡慕陶渊明的隐逸、李白的潇洒、苏轼的豁达,做个这样的名人真好,生活质量之高不用说了,即便交游、读书有着何等的惬意!但有谁真正了解和体味了他们轻松的面容后面是怎样沉重与辛酸的情怀,苏轼光彩照人的生命几乎都是在颠沛流离、飘泊流浪中度过,无论谁当政他都免不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远离京都,且行且远,渐去渐杳,密州、徐州、杭州、黄州、雷州,一路南行,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眼前虽不断闪过青山绿水,但却常常说:“我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周国平出门远行时,在火车上见到一位少女“在车厢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内心世界充满了感动,认为自己虽然已经是一个作家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诗人在追寻灵魂世界的高尚,因而对周遭生活里的美好充满了羡慕与感动但是,同样的他带着自己出生才几个月的孩子坐在医院检查室外的椅子上时,一个农妇来回好几次走近他们夫妇,怔怔地看着哲学家怀里的孩子,眼中满含惊羡之情:“长得真好,真漂亮”殊不知,其时美丽的小天使已被判了死缓,身患世所难治的绝症,而我们的哲学家初为人父的喜悦此时荡然无存,心灵世界沉浸在无边悲苦与绝望的海洋

英国王妃戴安娜曾用苦恼而怨恨的语言说道:“我在公众面前的样子与我的私人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在公开场合,我是一个人人羡慕的王妃,我的一举一动都是王豪贵妇、享尽荣华富贵的样子,但是人们也许从未意识到,我的内心却在流血,我不得不抑制自己的个人情感装出快乐的模样”

也有人羡慕黄山、泰山、华山的挑夫、轿夫,活在名山大川多好,可与山水同沐日月精华,可与天地尽享人间美景,又可乘便做些生意赚取游客的钱财然而,这实在是皮相之叹他们与游客的心态天迥地别,游客是“游”,游客是“过”,澄明天地,悠悠人境,或赏玩无边风月,或寄情万里幽思,为的是愉悦或安顿身心与魂灵,与山水形成的是对应互动关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山水在他们眼前是一个审美对象;而他们,那些挑夫、轿夫们同山水血脉相依、同体连枝,已与其共承岁月沧桑,共负衍生而来的万千酸辛,山水是他们生活的依凭和生命的底色

当你抱怨痛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佳,也许有人暗地里正羡慕你的英俊潇洒;当你感叹诉说人生苦涩,发财无门,也许有人正羡慕你的前途无量;当你哀叹忧心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也许有人羡慕你的年轻聪明位高权重之人,或许羡慕你的清静安宁;家富财多之人,或许羡慕过去相濡以沫、艰辛奋斗的某个夜晚……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能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没有谁注定必然来到这个世界,如果同时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则又是世上莫大的幸运不要对自身拥有的一切视而不见,所有的人,无论你在哪个岗位、哪个阶层,都有许多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在由衷地当然更多的是默默地羡慕你,羡慕你的高大,羡慕你的青春,羡慕你的快乐,羡慕你的运气……

羡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动力,但在一个眼花缭乱、物欲横流的时尚风潮里,羡慕别人蔚蓝的天空,不如珍惜自己眼前的风景,坚守心中的菩提,固守一方圣洁哪怕是钻心裂肺的疼痛,哪怕是无奈懊叹的追悔,哪怕悄无声息,哪怕平平无奇沧桑岁月里,暮年回首时,这一切都将成为一行深深浅浅的而又永不复现的生命印记,流光里的脚印是如此的清新鲜活,闪耀着几多美好而生动的光泽不要在羡慕的沼泽里迷失了自己,不要在羡慕的时空中轻视自己一味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会永远生活在灰暗的世界,甚至出现玛蒂尔德式的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

高一地理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 篇7

辅导教师:黄龙辉。

调查人:高一10班地理小组。

调查方式:利用节假日学生回家调查本乡镇苹果发展情况, 再班级汇总, 网上查阅等。

【调查过程】

先印发灵宝果业发展的基本资料, 学生了解各自乡镇后, 利用节假日, 各学生回家调查本村苹果种植情况, 包括村民人数、亩均收入、苹果种类、种植规模和销售情况。

各村苹果种植情况汇总后, 再派出代表调查各自乡镇苹果发展的总体举措、规模和销售情况。然后了解灵宝苹果种植的自然因素。包括先了解本乡镇地形和苹果种植优势。汇总后, 小组抽样验证实践。最后根据资料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以提高他们的地理表述能力。

【拟写报告】

分五个阶段实施 (时间计划安排9~10周) 。

1.分析资料, 划分调查区域 (一周) 。

2.走访市区规划和管理部门实地调查与记录 (三周) 。

3.资料汇总和分析研究, 提出对现状的认识, 对未来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和设想 (两周) 。

4.约请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参加研讨、汇报会, 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完善研究和调查报告, 完成课题 (两周) 。

5.综合分析, 对调查报告做最后修改, 并整理结题 (一周)

【调查内容设计】

地理课上, 我们学习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灵宝作为我国重要的苹果基地, 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为什么近几年“卖果难, 果难卖”成为农民最头疼的大事, 灵宝果品生产为什么一度步入低谷?今后发展苹果业的新举措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 由我班地理兴趣小组对灵宝苹果发展的区位因素展开如下调查:

1.灵宝苹果种植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有哪些?

2.影响灵宝苹果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3.目前, 灵宝苹果加工业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调查。

4.目前灵宝苹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5.今后灵宝苹果业发展的举措和思路有哪些?

【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苹果种植业发展的自然优势

灵宝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 处于黄土高原与小秦岭东端的接壤地带, 其深厚的黄土层, 土质优良。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并且雨量中等,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为果品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被国家确定为优质苹果产业带。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 灵宝苹果风味独特, 素有“灵宝苹果甲天下”之称。

二、灵宝苹果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区位优势

灵宝地处豫秦晋三省交界, 黄河中游, 金三角经济带, 西安、郑州两大航空港之间, 境内310国道、陇海铁路、209国道、连霍高速、郑西高铁等要道纵横交错, 交通十分便利, 为果品流通提供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

2.种植历史悠久

灵宝苹果自1923年引进栽植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 多年的发展历程, 使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赚取了巨额经济财富。

3.种植规模大, 品质好

全市现有果品面积104万亩, 其中苹果80万亩, 年产果品12亿公斤。荣获“全国苹果产业十强县 (市) 特别奖”“中国果菜加工十强县 (市) ”等称号。灵宝苹果以其色泽艳、香味浓、含糖高、耐贮运而著称, 在全国历届鉴评中屡获金奖, 灵宝苹果和大枣并获得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学家费孝通提词“灵宝苹果甲天下”。

4.技术因素

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 其中高级农艺师11人。农民技术员10000多人, 其中高级技师15人, 技师1000多人, 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技术队伍, 为果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目前, 灵宝苹果加工业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调查

果品产业已在我市形成了产、供、销、贮、加、运一条龙, 年加工能力40万吨, 其中浓缩果汁24万吨, 年消化果蔬能力180万吨, 形成了果汁、果饮、果酒、果酱、罐头等10大系列29个品种;市境内建成了15个果品交易市场, 在全国19个省、市、区, 62个城市, 168个市场, 建立了350个果品直销窗口。在广西凭祥、黑龙江绥芬河、云南瑞丽等口岸, 建立了灵宝果品边贸出口区;果品贮藏库2.5万个, 机械冷库130座, 年总贮量达到35万吨;全市果品包装企业17家, 年产纸箱、果袋、发泡网、保鲜袋及各类果品包装物4类7种, 为果品生产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四、目前灵宝苹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灵宝苹果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品种老化、品种搭配不合理;老果区综合征较为严重;苹果管理问题及其所导致的品质问题;销售体制不健全, 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卖果难, 果难卖”的问题。苹果加工业发展滞后, 加工层次低。

五、今后灵宝苹果业发展的举措和思路

1.畅通产业销售链, 完善果业市场销售机制

2.积极开发苹果深加工产品, 提高苹果的附加值

3.积极推广新品种, 提高产业后续发展能力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打造苹果示范亮点

(1) 出台苹果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 总推苹果综合开发模式, 集中打造寺河乡苹果示范亮点。 (2) 加大政策扶持。对苹果种植户在技术及销售方面予以支持, 积极引导外来资金投向苹果产业。 (3)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对苹果的品种选育、栽培及初加工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5.拓宽培训渠道, 提升果农素质

(1) 邀请外来专家教授深入各乡镇对苹果种植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 同时组织果农代表到周边市县苹果园区进行参观学习; (2) 建立苹果发展技术人才库, 根据苹果发展各阶段人才需求, 协调县内技术人员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 形成苹果发展技术支撑长效机制; (3) 以打造特色果业为重点, 实现“公司+基地+农户”订单产业发展模式, 扎实开展科技宣传培训, 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 形成一批上规模、有竞争力的苹果品牌,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科技兴农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 开发研究培育新品种, 并积极探索治疗果树病的方法, 使灵宝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 受病虫害的威胁也越来越小, 苹果种植业发展走向稳定。

六、其他相关资料 (略)

【调查结论】

苹果是非常适合灵宝的一种经济作物, 尽管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其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苹果产业依然在不断的蓬勃发展这一点不容置疑, 其发展前景依然是很光明的。灵宝优良的土质、气候、环境造就了灵宝苹果“甲天下”的风味, 加上现在国家积极的惠农政策和经济政策, “甲天下”的灵宝苹果应该能够香飘天下!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对灵宝苹果业发展调查, 形成了有一定学术研究的调查报告, 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期为灵宝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佐证。

地理区域综合题解题策略 篇8

命题要点

2010年地理试题贴近生活、侧重应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强调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区域综合题非常符合地理学科区域性特点,并且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地图判读能力、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尤其对考生的空间概念要求很高,因此,2011年地理试题依然会将区域综合题作为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从试题的设置特点和趋势来看,区域综合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给出具体的区域图,要求考生根据区域轮廓和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来判断区域分布。

2.给出具体区域图和经纬度,要求考生根据经纬度来判断具体的区域分布。

3.给出简单的经线或纬线,要求考生从中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的具体分布。

4.给出文字信息和具体的区域图或某一区域要素图(如地形剖面图),要求考生根据区域特征(如气候特征、地形特征、生物特征等)来判断区域的具体分布。

许多考生虽然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对区域地图、区域类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和命题趋势不够熟悉,因而对于区域位置的具体分布无法准确定夺,导致解题时思维难以顺利展开,所学的地理知识自然不能够灵活套用,在答题时明显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存在问题

1.思维能力不完备

部分考生的空间概念不强,对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容易混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上定性分析能力差和区域分析方法不灵活,造成答题时思维不深入、不全面,最终影响得高分。

2.基础知识不牢固

有的考生对地理区域特征描述不清,对一些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从而造成失分严重。

3.文字表达不准确

答题时,一些考生没有应用专业术语,语言表达不当,从而在答题中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4.答题规范不到位

个别考生由于粗心大意或因急于动笔答题而不认真审题,加之字迹不工整、卷面不整洁,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分。

应对策略

1.建立基本的空间概念

结合中国和世界政区图,熟记以下内容:重要经纬线所穿过的地理事物;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重点地区、我国三大区域和主要地形区、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等地理事物及现象在政区图上的经纬度范围;气候类型、地形类型、河流走向、人口与资源、著名城市、农业与工业区、重要的地理界线等的区域分布。

2.提高区域分布的空间感

①世界地理:根据世界重要经纬线,把世界政区图进行网格划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各个区域的网格状分布。

②中国地理:根据中国政区图,掌握中国行政疆域的“四极”(最东、最西、最北、最南),并通过重要的经纬线(80°E、130°E、20°N、50°N和90°E、100°E、110°E、120°E、30°N、40°N)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把中国政区图进行网格划分,从而把我国各个区域(如西部、东南部、东北部等)的范围在头脑中“定格”下来。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可大致用经线120°E和135°E,纬线40°N和50°N来框定其所在的范围。

3.熟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增强区域识别和空间定位能力

要熟悉地理空间分布,还应该明确和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并通过地理事物的空间组合来熟悉它们的相对位置。

4.熟悉和掌握区域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①准确进行空间定位。空间概念的强弱、空间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能力强弱的表现,是解题技能好坏的体现。对于区域简答题,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解题也就难以深入,因此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在遇到具体的区域简答题时,应该根据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来判断区域,以区域轮廓或具体的地理事物的分布来辅助定位,从而提高区域定位的准确度。

②顺利进行信息分析。从近几年地理试题来看,地理试题不可能通过识记就能直接得出结论,要想顺利地进行分析判断,就必须有效地提取和加工信息,以便提高解题的指向性,因此信息的有效提取和筛选是分析问题的前提和核心。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应该针对区域简答题的设问,在材料中寻找与其相关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如文字、区域图像、表格及这几种方式的组合)进行认定和提取,同时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这是进一步解答的重要环节。

③灵活进行知识应用。地理区域简答题无论是从取材、情境还是从立意、设问上看都是新颖的,而且试题往往会提供新知识(如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原理等)来考查考生的临场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应该说是对考生能力及潜能的大检阅,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其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掌握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考生在解答地理区域简答题时,应该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地理知识,熟练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透彻理解地理的规律和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才可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④规范进行文字表述。“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近年来高考地理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考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考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高考地理试题对考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为此,在回答简述题时,考生要尽可能采用简练的文字,做到“字迹清晰、要点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准确、阐述完整”,以便在考试时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5.复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高考区域综合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能力考核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项基本能力,因此在能力的要求上是比较高的。为此,在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由于试题难度基本稳定,试题以基本地理知识考查为主,因此地理复习应该夯实基础、重视主干知识,尤其应该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

②由于试题突出学科特征,突出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中应该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强化读图、析图能力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③由于地理试题加大了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度,强调了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科学进行地理专题复习。

典例分析

2010年全国Ⅰ卷第36题(36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答案】36.(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答分析】此题以区域图、葡萄种植园景观图和文字材料的形式,来考查自然地理的有关知识,试题以能力立意,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读图、析图能力。(1)根据区域图中的经纬度,并结合气候的分布规律,可推出甲地的气候特点,进一步结合区域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得出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有了以上判断,容易分析出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原因: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读图5a中的等高线数值和经纬度数值,可知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因此,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3)根据区域图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高一地理总结 篇9

本学期我担任高—年级(1、2、5、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教学情况

1.教学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我所教的高—(1、2、5、6)四个班的地理成绩不断取得进步,学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地理的学习观念有所转变,一部分学生有了突破性进展。

2.课堂教学情况

本学期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素质发展情况

本学期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作业完成情况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本学期的作业分了好几部分:配套练习活页卷、综合题分析、课堂作业及训练卷的形式给学生增加做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5.日常考核

本学期学生考核除进行单元检测外,也注重了新课标要求下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而不是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

二、教研情况

本学期积极听取同校各科老师的优秀示范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还积极参加区县级教研活动,并积极总结经验,要求进步。

三、考核情况

我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到班上课,不拖堂。

四、主要经验或教训

1、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2、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3、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4、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如何学习高一地理 篇10

如何轻松学好地理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培养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7、多做练习题

练习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确实应该抓好。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侧重于图,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所以建议你在预习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内容外,还要多看图、看懂图。当然,有些内容较难,一时不能理解,做个记号,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还不明白,就要及时问,直到掌握为止。要多看图,这样才能记住各种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脉、城市等。要多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要把基本知识点及原理落实到地图上,这样才能记得住,才能灵活运用。适当地做些题目,检查所学情况。最后记住: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地理要有兴趣。

高一地理计算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x等高距,大于等于(n+1)x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x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上一篇:网络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下一篇:国企重大事项报告及备案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