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2024-10-13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通用9篇)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1

14.下列关于图中Q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P地小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

B.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日照时数多 D.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15.成都(300N,1040E),海拔500米,杭州(300N,1200E)海拔19米,关于两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成都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大 B.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杭州日出和日落更早 D.成都地方时更早

16.下图是AB两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乙、丙岸相连接,甲乙两河分别为

A.A南半球、B北半球 B.A北半半球、B南半球

C.AB都是南半球 D.AB都是北半球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短波辐射,②为长波辐射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④

18.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②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①大小有关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此刻,乙地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0.下列 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21~22题。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2

1.试题构成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延续了2010年高考的风格, 难度适当 (0.62。数值越大, 难度越大, 下同) , 梯度和区分度较好, 符合广大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结构如表一所示。

2.试题特点

(1) 看知识板块——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 全面覆盖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 均在《考试大纲》规定范围内, 所考查考点不刁不偏, 基础性强。如第1题地质构造, 第4题省区简称, 第40 (2) 题植被类型, 第41 (1) 题河流流向等, 均是中学地理的常识。其中, 自然地理和中国地理试题所占分值比重高达50%, 可见基础知识在本试卷中的分量非常大。试题除对资源、灾害、农业区位与地域类型、地理信息技术等极少数内容没有涉及外, 其他必修和选修内容均已被覆盖。仅11道单选题和2道综合题, 就产生如此高的覆盖率, 可见命题者的匠心。另外, 试题在全面考查的同时, 更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见表一) 。

(2) 看能力要求——考能力, 重规律、原理, 求理解运用

从表一的“‘能力要求’分布”栏中可以看出, 试题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几乎每道题都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中;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试题不多, 但分值很高, 难度也最大。另外, 试题对变化规律和形成原理的考查力度很大。考查地理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的试题有:第3题城镇化过程、第6题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变化过程、第7题人口迁移变化过程、第9题土地生产力退化过程等。考查原因、影响因素、判断理由的试题有:第2题由河床淤积向冲刷转化的原因、第5题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第11题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第40 (2) 题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第40 (4) 题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第41 (1) (2) 题判断的理由等。

(3) 看题型设置——选择题独立设问, 综合题整体渗透

单选题中有5道题是独立成题的, 另6道题则分成3组, 分别根据同一则材料设2个题目, 不过前题答案对后题答案影响不大。41、42两道综合题则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 综合考查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发展探究、选修地理要点等内容, 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综合题所考查的考点如表二所示,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设问的渗透性、视角的整体性、高度综合等特点。

(4) 看信息呈现——语言简练, 图表简明, 图文并茂

试题中文字材料的字数少, 语言简练;图示有坐标统计图、区域示意图、剖面图、结构图各两幅, 共计8幅, 且图表信息简明, 易于读取。图文信息简洁则阅读量小, 可节约时间。

试题中的材料不是直接取自教材, 如第3、4、5、7、8题选用了较新的数据资料, 统计图表中的轴、线、点等都无法从教材中找到, 但又源于教材, 如第1题的图就与教材中的图很相似, 第10、11题的图很容易让考生想起教材中出现的钢铁、棉纺织生产链。试题利用新情境、新材料设问, 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有利于控制试题难度。

(5) 看答题和评分——弱化计算, 压缩书写量, 严扣要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中的地理计算继续呈弱化趋势, 没有精算, 只有估算。如第3、4、7、40 (1) (3) 题, 它们强调的是对量变及其变化过程, 以及对规律的理解和推理, 而不是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即“计算”考得少, “思考”考得多;“结论”考得少, “过程”考得多;特殊解题技巧考得少, 大众性思维考得多。这是新高考的又一个特点。另外, 综合题答案的总字数很少, 只有192个字。从评分操作看, 改卷老师对答案要点扣得较严。如第40题, 第 (1) 小题要求回答首都, 答成图中的国家名肯定不给分。第 (2) 小题要求答出植被, 若答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则无分。第 (4) (5) 两小题分别为6分、8分, 答案分别给出4点、5点, 考生只需答对3点、4点即可得满分。在评分时, 所给答案的前2点、3点为必答, 紧扣标准答案, 其他再多的合理答案也只能得另外的2分。

二、备考策略

1.重基础, 抓主干

所谓基础, 从微观上看, 即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核心地图及插图、重要空间等;从宏观上看,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是必修三和选修的基础。高考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率高, 基础复习不能缺漏。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不做难题怪题, 不钻牛角尖, 抓住主干 (各章节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

2.重原理, 抓过程

高考不是考对教材的记忆, 而是考四大能力。考生在复习中要高度重视对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和形成过程的理解。如懂得等值线的形成原理, 划分时区, 区分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分析工、农、商业以及交通等的区位, 寻找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明白区域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区间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考生在复习中要踏实学习, 真正理解并且还可说、画、演示出各种演变过程。如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大气环流, 气候成因, 洋流运动, 地壳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过程, 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和减灾措施等。

3.重图表, 抓读取

图表是高考试题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作用是承载有用信息、设置问题情境、表现区域特征等。 重视并善解图表是备考的重要举措。

考生在学习和备考中, 一是学活教材原图。如能懂图、说图、原绘、加绘 (如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中加绘自然增长率、总人口变化曲线) 、改绘 (变换坐标、改变数据、增减要素) 、简绘、自绘 (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绘成简图) 等。二是总结各类图表。如区域地图、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三是运用各种图表。即读图例、注记, 看坐标、表头, 析箭头、数据, 观分布、变化。四是调用知识思考并解答试题。

4.重案例, 抓整合

用案例来设置情境和问题, 是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考生在复习中要重案例, 抓整合。一是析透教材案例。对“阅读”“活动”“探索”“问题研究”“案例”等主动展开讨论、辨析、质疑, 从中学会分析方法, 提取内在规律, 实现能力迁移。二是整合区域案例。考生在备考复习后期, 要多以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区域为背景, 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地理要素、特征、问题, 并探究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黄土高原, 可整合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特征, 工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等经济特征, 以及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 煤炭开采、利用及产业转型, 人口分布、迁移等。

5.重表达, 抓“问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总体难度不大 (0.62) , 选择题难度更小, 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主要在于综合题, 尤其是简答题。审准题意, 抓准“问点”, 读准信息, 精准表达, 是得高分的关键。“问点”就是题目要求考生回答的直接问题或核心观点。如第40 (2) (3) 题最后一空的“问点”分别是植被类型、污染大小比较, 而不是具体植物、具体污染分析。第40 (5) 题的“问点”是区域均衡发展。

综合题主要有两类题型:填空、简答。对于填空题的把握:一是答案多为词、词组或短语。二是填入答案后再读题, 应该是通顺的, 无语法和逻辑错误。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简答题, 主要考原因和措施两类问题。做简答题时:一是写出序号, 分清层次。如第41 (3) 题, 答成“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有分, 而答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不给分。后者层次不清。二是主要答案放在前面, 尽量多答要点。三是突出核心词。如第41 (1) (4) 答案中的 “没有流入海洋”“节水”“调整农业结构”。四是运用地理术语, 避免口语和空话。如第41 (4) 题答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给分, 因太空泛, 不具体。五是对成因和规律的分析要按前因后果的顺序作答。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3

1、注重主干知识考查,测试内容全面

与2008年相比,自然地理的分值变化不大,人文地理增加幅度较大,占62.7%。其中重点考核的知识点有:①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热状况、天气系统和气候、水循环、地质作用等。②人文地理:工农业区位分析、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③区域地理:区域判断、区域特征的形成和评价、区域开发与整治等的比重较大。需要说明初、高中及各模块的内容有时是很难区分开的。

2、注重图表考查,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2009地理高考题继承了广东近年来一贯的地理高考风格,特别注重对学生图象分析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图表语言的特色。整份试卷一共用了各类地图23幅,表格2个,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图的类型很多,有原理图、分布图、等值线图、结构图、柱状图、曲线图等。试题还充分实现了图表结合、图文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表(文)叙述地理事象和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不少问题的解答无需地理知识,可直接从图中找到答案。这样的题目分值有20分之多。

3、注重开放性问题设计,彰显新课程理念

考题提供了充足的区域背景材料,并不要求考生记忆过多的识记性内容,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对地理事物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全过程;考查运用地理原理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所有这些,已经成为广东地理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题目在设置上体现了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例如,第31题第(5)小题“采取什么措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类似的还有33题的第(4)、(5)小题和34题的第(5)小题。

4、依纲不依本,体现高考命题公平性

广东省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考题也能做到避开任何版本的现成知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试题取材不拘泥于任何一本教材或教辅资料,多来自生产生活实际。试题素材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时代感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考生回答问题也往往不能直接取自课本,需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如“粮食安全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的补给”等。

二、2010年高考备考几点建议

1、夯实基础,稳打稳扎,抓好第一轮复习

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知识来看,涵盖面越来越广,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一定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第一轮复习,稳扎稳打地将主干知识详细地复习一遍,扎实打好基础这才是地理应试之本。有人说,一轮复习决定高考的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此,一轮复习要做到不求速度求质量,不求难度求广度。如果一轮复习知识零碎,不成体系,难以应对高考。同时要注意把握主干知识的依据,它既是我们所用的教材,也是考纲要求。

所谓夯实基础,一方面要正确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特征等,从而建立地理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悟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地理思维方法。

2、落实空间定位,优化区域地理复习

区域地理知识大多是初中阶段所学,不少教师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初中知识过于简单,不必花太多时间,因此在复习时将其过分简略化,这种做法是舍本逐末。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好区域地理,地理的学习等于成功了一半。与2008年相比,本次考题中虽然区域地理知识有所减少,但并不等于对区域地理的要求就降低。事实上,不少的题目根本无法分辨到底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还是其它方面的知识。例如33题,如果学生不懂得孟买和洛杉矶的区域特征,很难想象他能圆满地解答这道题。类似的还有第32、34、35等多道题。

3、注重图表及案例运用,提高材料判读和分析能力

文字素材、图表等背景材料在考试中的大量出现,足以引起对地理教学法重新审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与新课改精神格格不入,而且也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高考的要求。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多地将地理知识内容落实到案例素材上,最大程度地使用图表、数据、文字资料等背景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对素材的分析,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并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图表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地图的运用,不仅要做到会读图、判图,更应将地图内化——具体表现为不仅会识图,还会绘图;不仅能将图转化为文字,还能做到将文字转化为地图。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高考试卷中千变万化的图表时,才能临危不乱,甚至得心应手。

4、提高学生文字表述能力,重视答题规范

第二卷中的文字表述题的分值较大,也是学生丢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不够,有时因为答题的规范性不够所致。例如32题第(4)小题,要求“分析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训练有素的学生自然会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多方面有条理地分析,轻易地拿到这3分。而有的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往往是东一句西一句,思路混乱,条理不清,语言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分。同样,回答“如何治理当地的水土流失”时,好的学生能从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和社会原因)人手,找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4

高一地理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目前欧洲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以上都不是

7.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自然增长快 D.人口迁移造成的()

8.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据此回答1~2题。

1.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A.严重的环境污染 B.严重的经济衰退 C.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 D.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2.目前欧洲各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数量过多

C.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D.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4.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

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6.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A.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

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9—10题。9.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10.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1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因素

12.城市是有等级的,通常划分城市等级的标准是:()

A.城市人口比重B.城市人口规模

C.城市面积大小D.城市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大小

13.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二战后,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B.城市化水平高

C.城市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 D.城市化是由农业发展推动的14.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15、下列农业生产布局受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影响明显的是:()A、青藏高原的放牧业 B、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C、三江平原的商品粮基地建设 D、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16.下列农业地域类型,既属于密集农业又属于商品农业的是:()A.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B.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C.珠江三角洲的花卉种植业 D.东北平原的个体粮食产户

17、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A、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商品率较高 B、科技水平高

C、灌溉便利,水利工程量小 D、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18、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 B、商品谷物农场都是家庭经营方式 C、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商品谷物农场 D、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

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0.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为()A.农区牧业基地 B.商品棉生产基地 C.商品粮生产基地 D.出口创汇农业

21.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22.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23.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24.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25.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

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8分)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现象,这一问题将

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选择填空)。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产生这种流

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说明理由。

2)根据图示,农场在P农田处种植的作物为。

28.下图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用直线将该城市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 选择。

商业区A

工业区B 居住区C 绿地D

(2)用直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的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水厂① 污水处理厂② 重型机器厂③ 印 刷 厂④(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29、土地价格在城市土地利用、工业、农业区位选择中常常起着重要作用。

下图为地租水平与离城市的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关系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12分)

地租水平

距离

若图示表示的是城市内部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个方面。X表示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 活动。Z表示可能是_____________ 活动。

EH间最有可能成为____________(功能区),HJ间最有可能成为____________(功能区)。

选择题答题处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1-5 DDCCB6-10CDADA

11-15 BBCAC16-20 CDCAD21-25BCBCB 26.18分

1)人口老龄化(2分)B(2分)2)B(2分)

3)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3分,答出一点即可给分)我国城乡和地区间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巨大差别(3分)(合理即给分)

4)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加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状况;增加城市就业难度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合理即给分)27(10分)

(1)混合农业(2分)

判断理由: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例。花卉。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水源充足,满足用水需求。(6分)

(2)花卉 28.(10分)

(1)商业区——D工业区——A居住区——C绿地——B

高一期中模拟卷 篇5

期中考试政治模拟

1.为了争夺客源,“刷客”群体成了一些网络商家提高信誉的重要帮手。“刷客”假扮成买家,通过虚假交易,对卖家的商品给出好评和诱导性评论,让消费者对商家的商品和服务难以作出准确判断。网络商家及“刷客”群体的行为表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 ②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③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 ④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必要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和尾气排放,政府可以运用的经济调控手段有

①提高停车收费价格 ②采用机动车限号行驶 ③财政补贴公交出行 ④优先为新能源汽车发牌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部等六部委公布《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下列措施属于政府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的经济手段的是()

①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黄标车限行、禁行 ②对符合报废标准的车辆强制报废 ③通过适当补贴促进淘汰 A.①② B.①③

④对相关车主购置新车给予信贷支持

C.③④ D.②④

4.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0年前在全社会范围内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公民公平地享有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 ①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完善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要求 ④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你认为下列做法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有()①某县全面加强各项富民产业培育,全力兴办各项惠民实事

②某区计划廉价引进东部某省因污染较严重而已关门停产的造纸企业

③某县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④某县政府决定多卖耕地给地产商,直接给群众分钱以提高群众收入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第1页,总5页 建设“五位一体”。这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持续健康高速度

7.2014年是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的第6年。我国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将提高各类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进出口比上年增长14.7%,但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我国要实现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必须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③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9.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它涵盖44亿人口,GDP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①是我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的战略构想

②表明我国扩大开放,加快“走出去”步伐

③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④能够为我国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下列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有 ①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②实行最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 ③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④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出口状元”往往会招致更多的贸易壁垒。欧盟抓住鞋子不放,而美国人认准了轮胎,中国对此的反应则是,限制美国鸡肉和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同时向WTO投诉欧盟对中国鞋征收165%的反倾销关税。这表明()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D.中国对美国、欧盟进行贸易倾销

12.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最根本的是 A.增强经济实力,更多地参与全球经济 B.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冲击的免疫力

第2页,总5页 C.设立经济屏障,减少外资对本国的影响 D.加强文化建设,抵御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 13.在我国有些地方,一些乡镇政府将村委会当成自己的行政下属组织,实行行政化管理。这种做法 A.是政府主动承担责任的表现 B.是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之举 C.没有正确处理基层政权与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D.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14.我国领导人强调,政府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 益和承受能力,尊重群众“话语权”,这是因为

①允许公民参与决策能增强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③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 ④赋予公民直接决策权,可以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5年3月5日,来自全国的29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我国第十二届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回答15〜16题。

15.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

A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相结合 B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相结合 C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 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 16.下列对全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优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②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③有利于降低 选举成本④可以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与商贩发生冲突的事件多次发生,某居民就如何更好地执法向城管部门提 出建议。这是居民在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暴力恐怖活动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完成18〜19题。

18.针对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许多学校组织召开“谴责暴力恐怖活动,维护国家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这是因为维护民族团结

①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③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2014年11月,新疆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事后政府积极采取行动,打击恐怖分子。材料体现了

第3页,总5页

④是公民根本行为准则 ①政府履行专政职能以维护社会稳定②政府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③我国政府是为全民服务的政府④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政府的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干部由

A.地方政府委任 B.地方党组织任命 C.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D.党政干部兼任

21.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有所不同。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客观因素主要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程度

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④公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世界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及欧债危机等影响,2012年我国面临外需不足、内需不振,结构调整等经济环境,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而调低经济增速的目的,用五个“真正”来解读就是:“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上一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惠及民生。”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五个“真正”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6分)(2)我们该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8分)

23.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不仅对欧盟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材料一:日本财务省8月22日发布的7月贸易统计速报显示,日本7月份的贸易收支出现5174亿日元的逆差,而去年同期则是697亿日元的顺差。据专业人士分析,欧债危机是使得日本对欧盟及亚洲国家的出口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芬兰出口信贷担保公司2012年8月21日发布报告称,受欧债危机影响,芬兰出口复苏将慢于此前预期。

材料三: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同步减速的共同影响,全球贸易持续疲软,亚洲供应链终于感受到来自于欧债危机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亚洲区内贸易变得比以往更加急迫和重要。(1)基于本次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风险全球化”。你是否认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10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12分)

第4页,总5页 毛中、金安高级中学2015-2016学

期中考试政治模拟1.D2.C3.C4.A5.D

【试卷答案】

6.B7.C8.D9.B10.D 11.C12.A13.C14.A15.5.D 6.D16.B17.2.C 3.B18.C19.A 20.(1)(16分,每点4分)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体现了这一点。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真正使中国经济惠及民生体现了这一点。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使经济增长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一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体现了这一点。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2)(8分,每点2分)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的试题卷 篇6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读拼音,写词语。(4分)

liáng shuǎng yǎng wàng bǎi nng jì xù

2、比一比,再组词。(5分)

访()娇()推()秦()瓣()

坊()骄()准()春()辫()

3、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ān shàn)子,扇(shān shàn)走了夏天的凉爽。

(2)小伙伴围着石头转(zhuàn zhuǎn)来转去。

4、选词填空。(4分)

震动惊动震惊

(1)李四光的这一研究成果,()了全世界。

果然当然居然

(2)(),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5、按要求写句子,我能行。(6分)

(1)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的像钟面一样。(改成“被”字句。)

(2)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玩具。(修改病句)

(3)要是在白天开花,昙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6、我会连。(5分)

烟草花欣然怒放

万寿菊从梦中醒来

睡莲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昙花含笑一现

牵牛花在暮色中苏醒

7、填空。(6分)

(1)()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花朵()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

(3)(),天才在于积累。

二、阅读(34分)

(一)《秋天的雨》选段(17分)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xíng

xián)来树枝()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jiào jué)。松柏()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shǎng shang),杨树、柳树的叶子()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3分)

2、按照原文在()里填上合适的`动词。(4分)

3、填空。(3分)

()的小喇叭()的衣裳()地睡觉

4、照样子写词语。(4分)

舒舒服服(AABB)

油亮亮(ABB)

5、这段文字写了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准备过冬。(3分)

(二)课外文段《了不起的音乐家》(17分)

在乡下一家并不豪华甚至有些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楼上传来的优美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如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着。忽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了他的脸上,他睁眼一瞅,又一滴水滴入了他的眼里。他气愤极了,大声喊:“来人!”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来旅客气愤地问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乱倒水呢

是音乐家贝多芬服务员赶忙答道。旅客一听名字,怒气消了一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

“不,不,我自己去。”

旅客转步上楼,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弹着钢琴,琴边有盆水。他正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在门外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暗暗感叹道:“了不起的音乐家!”

1、将标点补充完整。(3分)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2分)

( )——( ) ( )——( )

3、给文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里打“√”(4分)

(1)高亢:()A高兴()B声音高而洪亮()C高傲

(2)关照:()A关心照顾()B互相照应()C口头通知;叮嘱

4、用“ ”划出描写贝多芬苦练的句子。(2分)

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6、找出描写滴水原因的句子抄下来

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贝多芬的精神。(4分)

三、作文(30分)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7

2008年高考是在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新举措,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试题着力反映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6题,通过图片和文字信息提供“新”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相关问题,以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30题,以罗布泊地区的旅游安全问题为案例,考查学生的生存能力。第26题,贯穿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整份试题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也将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二、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考查范围较广,而题目数量有限,因此,更强调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试题不偏不怪,不回避重点,着意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文地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等,这些均为地理学科最核心、最常用的知识内容。试题结构合理,比例也较为均衡。同时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第4题)、数理地理分析方法(第26题)等。

三、坚持能力立意,力求综合性

试题继续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取向,充分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即注重考查考生在“双基”之上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了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同时,试题的设计不仅重视知识的综合把握,还突出强调能力的综合考查,几乎所有的试题均涉及能力考核目标中的三项或全部四项要求。另外,第23、24、25题,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为背景,从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进行命题,打破了在模块内、学科内设置选择题的模式,通过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了在有限的时空中,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查,尝试和探索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科“综合”,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创新。

四、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

试题着力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以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并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为此,试题取材广泛,关注、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包括:国际粮食安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北京奥运会、我国南方雨雪冷冻灾害、耕地保护、重大交通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改善、能源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化进程等。现实热点的选取和反映,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长效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又突出了区域性、突发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

五、鼓励创新思维,凸显开放性

为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新课程理念,地理试题重视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如第26题(2)、(3)、(4)小题,第29题第(2)小题,能力考查的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如观察、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阐释、论证等,并加强了对考生以上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的综合考查,力求体现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因此,试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加,如第26题第(4)小题,引导考生追循和理解科技工作者(有关专家)提出的治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路,考查学以致用、结合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性思维过程和方法。第29题第(2)小题的答案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充分余地,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六、强化图表运用,强调地域性

地理试题的表现形式力求丰富生动,图表数量众多,种类比较齐全,地理学科特色明显。全卷共有地理图表11幅,其中区域分布图5幅(其中1幅叠加等值线图),景观图1幅,统计图3幅,统计表2个,统计图中又有折线图、扇形图、金字塔示意图,凸显了地理学科丰富的学科“语言”,也为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地理试题强化了对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能力的考查,解答过程无一例外地需要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应用信息,在整个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并组织答案。尤其是第3~4题中气候要素和生产成本比较表,第26题中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比较表,第29题中反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图和金字塔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均需借助统计图表获取“地图语言信息”,进而阐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试题利用图表素材的同时,也突出了地理学的地域性特点,选取了不同的地理区域为载体。而选取的区域,既有世界的,又有中国的;既有宏观尺度的,又有微观尺度的。但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并非区域地理知识,而是重在考查学生迁移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区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控制试题难度,兼顾公平性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8

十月末高一进行了期中考试,主要是对高一新生入校以来的两个月的学习进行评估检测。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安排,这次地理考试内容主要为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行星地球》,多通过景观图、表格、等值线图以及各种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共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30道(60分),综合题4大道(40分)。学生成绩如下,总人数253,最高分77分,平均分42.76,整体成绩不理想。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结合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我对期中考试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学最独到的做法是不选择学生。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引领着洋思人不断探索前进,走出了一条独特新颖的办学之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起始学科抓起,敢收没人要、没人管、没法管的孩子,并把他们当作重点关注的对象。学校在表彰奖励后进生时对帮助他们的尖子生也同等奖励,这样既鼓励了后进生,又鼓励了尖子生,还培养了学生平等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了教育教学的双赢。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切实转变了教师角色。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堂、把教室变成了学室,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先学”不是预习,它比预习更有效。“先学”之前教师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并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为“后教”作好准备。

“后教”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老师始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实质上还是学生讲、学生互相教。老师主要对规律、方法、注意点等进行点评。

“当堂训练”不仅仅是考试。当堂训练可以是测试,也可以是动手、动口的训练。对于当堂训练,是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负担。

三、集体备课活动

洋思中学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分学科以讨论课件的形式把集体备课落在实处。集体备课的重点课件的准备,一周前指定三人分别准备三节课的课件,集体备课时由三人精心说课,主要说教学目标、自学指导、怎么使用课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哪些疑难、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疑难。所有老师针对三人说课集体讨论,找出问题,完善课件。同学科的所有老师从备课组长处拷回课件,再进一步修改课件,这样既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再加上教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相互间的真诚协作,使新教师迅速脱颖而出,走上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之路。我们也应该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采取集体备课、备题,并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资料,让所有同科目的教师共享,才能把教师从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大量时间去辅导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卷 篇9

谜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它的脍炙人口与发人深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读谜语 “东边点窝瓜,牵藤到西家。花开人吵闹,花落人归家。”回答1~2题。

1.谜语的谜底属于下列天体中的哪一类: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流星体

2.下列现象中与谜底天体有关的是:

①地球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②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③地球表面的昼夜交替现象④大气、水体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1,完成3~6题。

3.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时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③地比②地: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自转角速度更大 D.自转线速度更大

6.当③地迎来日出时,④地地方时为:

A.4:00 B.6:00 C.8:00 D.10:00

2010年11月5日0时起默拉皮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造成34万人被疏散,598人重伤,至少191人死亡,因火山灰弥漫,进入印度尼西亚的航班大受影响。读图2,完成7~8题。

7.默拉皮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图2中的:

A.a B.b C.c D.d

8.默拉皮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灰,可使当地:

A.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增多

B.气温日较差减少,降水减少

C.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

D.气温日较差减少,降水增多

图3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景观图,读图完成9~11题。

9.14年间引起姜古迪如冰川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 B.有色金属的大量冶炼

C.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D.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10.为缓解姜古迪如冰川这种变化趋势,图示区域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A.生物资源 B.地热资源

C.水能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1.图示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空气稀薄,晴好天气多,太阳能丰富

B.地势高峻,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地处板块消亡地带,火山地震活跃

D.物种多样且独特,生物资源丰富

图4为①(115°E,26°N)、②(90°E,42°N)、③(90°E,43°N)三地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13.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

图5为“人口规模相当的四座城市(①~④)某年人口资料”,读图完成14~16题。

14.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下列城市中的人口迁移状况和④最接近的是:

A.哈尔滨 B.上海 C.兰州 D.济南

图6为“某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工厂、交通线路等布局合理的一组是:

①化工厂②水厂③过境干道④商业区⑤铁路线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②④

18.一般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合理规划交通线路

C.提倡使用公交车 D.绿化、美化交通线路

2008年1月5日,总投资1.67亿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基地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在北京正式开工。子午工程将用3年时间,建成空间环境监测、数据与通信、研究与预报三大系统,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对地球表面、二三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进行连续监测。据此完成19~20题。

19.子午工程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地图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下列活动可以借助子午工程来完成的是:

①资源勘探②某城市道路车流量分析③环境监测④人口密度与粮食产量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图7为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与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从国际价格比看,图中四种农产品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强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油料、水果、水产品、粮棉 B.水产品、粮棉、油料、水果

C.粮棉、水产品、油料、水果 D.水果、油料、水产品、粮棉

22.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

B.加大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的投入,发展能源密集型农业

C.发展廉价劳动力优势,增加劳动力投入,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削减农业比例,提高进口数量

表1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3~25题。

23.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4.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25.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6~30题)和选做题(第31题)

26.图8中,横坐标表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表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b—d—c

C.d—c—a—b D.c—d—b—a

(2)图中a、b、c、d、四个地点,全年昼夜平分的是____,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____。

(3)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图中b、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____和____,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

(4)若图中c地位于非洲大陆东岸,则c地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7.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我国温家宝总理参加了会议,读图9及表2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表2可知,哥本哈根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描述其特点及成因。

(2)洋流A的名称是什么?由于全球气候在不断地变暖,洋流A的强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8.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会,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读图10及表3,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2000年上海市产业构成”表(表3)中数据,图10中能够正确表示2000年产业结构的是____点(填写字母)。随着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预计今后产业变动的趋势是向____点(填写字母)方向发展。

(2)上海市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该市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上海市能源供应较为紧张,如何解决上海市能源供需矛盾?

29.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2月14日出席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东五区)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北京时间11时35分,中、土、乌、哈四国元首共同打开管道启动阀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成功实现通气,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取得重要进展。读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图11),回答相关问题。

(1)分析同作为能源,天然气与煤炭相比有哪些优点?

(2)简述管道运输的优点。

(3)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析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

30.图12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设在甲、乙两河上的M、Q两个水文站,测得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大的是哪个?简述理由。

(2)欲在甲河上修建一大坝,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00米。你认为大坝建在何处最为合适,请用■表示在图上,并用阴影表示出水库正常蓄水条件下的水库区域。

(3)根据图中信息,你认为大坝的建设对该地区有哪些积极意义,同时有可能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31.选做题

A:[海洋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13,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1987年被意外发现,2007年12月21日~22日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沉没的地点,向东北可达广州、潮州、泉州、厦门等港口,向西则可下雷州半岛、琼州海峡至广西,穿南海到达更加遥远的目的地。该地正位于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主航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满载瓷器等重物的沉船,船头朝向西南,看来正是从中国港口出发,驶向外洋的货船。

材料2:图13。

(1)据图分析,“南海一号”沉船遗址水深最多不超过___米。

(2)简要说明打捞“南海一号”古沉船选择在冬季的主要原因。

(3)据图文材料,指出宋代商船沉船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4)图示近岸海区是当地海水养殖的重要水域。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限制了养殖规模,请解释说明其原因。

B:[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0年3月22日亚洲干旱监测图(图14)。

材料2: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干旱从云南开始蔓延开来,云南几度特旱,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重旱。

(1)从图中可见,除我国外,3月22日亚洲旱情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半岛和______半岛,此季节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

(2)图中A、B两地是我国旱灾多发地区,其中A地旱灾多出现在________季,B地旱灾多见于____月,上述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西南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旱,这给西南地区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面对本次严重旱灾,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C:[旅游地理]

阅读以下材料和图15,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其旅游经验: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8~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图15中甲、乙、丙、丁四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

(2)西藏旅游的国内客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试分析其原因。

(3)“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如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小而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等”,针对这两项建议,试分析其地理背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D 5.D 6.C 7.D 8.D 9.C 10.D 11.A 12.A 13.B 14.D 15.C 16.B 17.C 18.B 19.A 20.B 21.C 22.A 23.B 24.C 25.A

二、综合题

26.(1)B(2)c ab(3)70°S 20°N 20°(4)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水热状况。

27.(1)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成因:常年受西风的控制及沿岸暖流的影响(2)北大西洋暖流强度变弱 由于全球变暖,南北温差减少,西风的强度变弱,洋流实力变弱。

28.(1)CE(2)上海市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劳动力丰富而且素质较高,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市场条件优越,淡水资源丰富 上海市调整产业结构能够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缓解人地矛盾,能够充分利用交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竞争力(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措施;积极利用核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适当进口石油;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高能耗工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9.(1)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低(2)运输量大,损耗小;运输安全,便于管理;连续性强;运输工具和运输线路合二为一(3)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4)地理位置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中国能源供不应求,市场广大。

30.(1)M 因为甲河比乙河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同时甲河的集水区域多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更丰富(2)图16(3)积极意义:防洪、发电、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工业、农业、居民生活提供水源,可以发展旅游业。负面影响:淹没农田、城镇,要迁移居民;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

31.A:[海洋地理](1)30(2)气温低;降水少,晴天多,风浪小,水下能见度好(3)冬季 从沉船的船头朝向考虑,宋代商船有可能是由中国港口出发,驶向西南外洋的货船,因为冬季当地海域主要盛行东北风,海水受风力的作用,洋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冬季出发顺风顺水(4)由于该海域较封闭、深度较浅,如果海水养殖的规模过大,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产生赤潮危害。

B:[环境保护](1)印度 中南 东北(2)春 7、 8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3)不利影响: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电力紧张;可能造成森林火灾;部分旅游景观景色受损,游客减少,旅游收入下降;工业停产、经济损失惨重等 措施: 紧急为旱情严重的地区送水;适时人工降雨;跨流域调水;积极寻找水源,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灾害损失;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上一篇:西工大机械原理习题册下一篇:沁县学习廉政准则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