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方法

2024-05-22

(原创)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方法(通用4篇)

(原创)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方法 篇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论实际相结合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

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学校不断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广大农村中小学相继配备微机室,多媒体室等,也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各方方面条件制约,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如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这给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笔者根据自己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一点思考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主体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从“教师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讨”。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独立进行的活动很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抹煞了。要真正使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摒弃“知识中心”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核心”

第1页

共5页

观念,摒弃“教师本位”观念,破除“权威”和“习惯”,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为指南,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疾呼的“砸碎青少年的地狱,创造青少年的乐园”、“解放青少年的创造力”、“解放青少年的头脑”、“解放青少年的眼睛”、“解放青少年的双手”、“解放青少年的空间”、“解放青少年的时间”,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游戏、上网。

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明确目标,激励学习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长远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的方法,第2页

共5页

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同时,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示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3、讲解内容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块操作》时,只详细讲解“块移动”的操作步骤,至于“块复制”和“块删除”这两部分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掌握其操作步骤。

4、设置情境,调动积极性,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时,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艺术型时,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

第3页

共5页

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到对信息技术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在 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经常给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时能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明星照,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4、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手段。网络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根据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些学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去电子邮件。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

第4页

共5页

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Windows画图软件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

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努力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主编刘芳 主审钟启泉)[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主编周卫勇 主审李雁冰)[3]《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培训教材》

[4]《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与实施》、《走进新课程》及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相关网站等。

第5页

共5页

(原创)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方法 篇2

考点32 工业区位因素(1-24题,26-27题)考点33 工业地域(25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易

1.【来源】四川省2017届高三天府大联考地理试题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珠三角地区产业向越南、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但近几年,在这些地区的不少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又返回珠三角地区。读东南亚与我国珠三角地区示意图(图4)。据此回答1〜2题。

1.东南亚地区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C.大量廉价劳动力 B.丰富的矿产资源 D.领先世界的科技

2.指出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返回珠江三角地区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素质 B.优美环境 C.便捷的交通 D.研发水平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易

【来源】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3-4题。3.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C.劳动力成本

B.原料成本 D.设备成本

4.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

C.款式新

B.价格低 D. 质量优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一中2017届高三7月联考地理试题

工业4.0”(Industry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它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回答下列各题。

5. 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6.“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7.下列不属于“工业4.0”的主题内容是()A.智能工厂 B.智能生产 C.智能物流 D.智能采矿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2016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卷Ⅱ)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图1 8.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9.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10.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易

【来源】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验试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拆船业是将报废船只拆毁的工业,拆船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图2为1956年—2006年世界废船年拆解量和拆船中心国际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拆船业属于()A.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资金密集型 12.伴随拆船业转移的最可能是()

A.拆船技术 B.拆船工人 C.环境污染 D.企业资金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易

【来源】福建龙岩2015届高三五月质检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近年来,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下图为2010年我国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影响该产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技术和环境 B.人才和市场 C.劳动力和交通 D.优惠政策和资金

14.文化创意公司的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①加强信息交流 ②加强技术协作 ③降低运输费用 ④减少能源消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5届高三5月质检文综地理试题

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从石油中提炼。图3示意近年中国PX供需情况,读图回答15~16题。

图3 15.影响中国PX产业供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市场 B.交通 C.科技 D.政策

16.如果图示趋势持续发展,对中国化工产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A.产业萎缩 B.污染加重 C.布局变化 D.成本升高()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质量调查

(三)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7~18题。

17.影响产业结构由 M 阶段向 N 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18.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工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不断攀升 D.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自主诊断试题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图5为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图5 19.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 B.科技发达 C.能源充足 D.交通便利 20.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带动煤矿发展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减少粉尘和酸性气体排放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2015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II卷)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21-22题。

21、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22、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来源】2015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地理卷

“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为“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A.共享基础设施,扩大市场份额

B.保障能源供应,提高批发价格 C.增强集聚优势,实现产业转型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24.由图可知,嘉祥县手套企业相互协作,可以()A.削弱各企业的竞争力

B.促进新产品研发 C.压制其它产业的发展

D.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考点: 工业地域 中难

【来源】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全国大联考文综地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高粱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喜温,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20℃—30℃,温度偏低不利于生长,生长期充足的光照对高粱的生长发育具有主导作用。

贵州茅台镇利用本地糯高粱酿酒的历史悠久,所酿茅台酒被誉为“中国国酒”。酿酒严格按照节气:端午踩曲,重阳投料;原料要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发酵后取酒。从投料到出酒,至少需五年。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是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实践证明,即使完全按照茅台酒的生产工艺,离开了茅台镇,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

近年来上千酒厂在茅台镇集聚,每年产酒量高达几万吨。因此茅台镇又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目前茅台镇及周边、赤水河上游的环境,让人堪忧。

(l)简析茅台镇适宜高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6分)

(2)长期实践证明“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试分析茅台镇适宜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6分)

(3)说明近些年来,上千酿酒厂在茅台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6分)

(4)随着酒厂数量的增加,茅台镇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此怀仁市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以国酒为代表的酿酒业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你赞同还是反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考点: 工业区位因素 中难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首都钢铁厂1919年建设,原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服务、贸易等多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材料二首钢外迁转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首钢外迁后,北京市政府为保护原厂区大量的设备、厂房等工业遗存,建成了我国第一家工业博物馆。(1)上世纪八十年代首钢下属企业搬出北京市区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曹妃甸承接首钢整体搬迁,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哪些?(3分)

(3)首钢跨出国门,与秘鲁合作,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影响?(3分)

(4)首钢迁出北京市区后,原厂区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博物馆,这样做有何地理意义?(3分)

【来源】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12月质量调研(一模)地理试题 27.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山城重庆位于长江的上游,工业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包括重庆、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基地已构成了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目前我国汽车产销已跃居世界第一。

(1)重庆政府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分析此举对促进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2)分析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

(3)长江上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目前已面临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就此,对重庆市产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出具体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C 2.A 本题组通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地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第10题,分析东南亚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我国珠江三角洲的迁出的企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所以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是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而东南亚地区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所以C项正确。第2题,返回珠江三角洲的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当是我国劳动力素质较高造成的;而在环境和交通方面,东南亚更有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研发成本相对较低;故A项正确。易错点是珠江三角洲迁出的企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工人工资占成本比重大,另外研发水平占比重小,不会成为主要因素。

【答案】3.A

4.D

5、A

6、C

7、D 【解析】 试题分析:

5.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是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A正确。对交通运输条件始终是重要因素,要求不会下降,B错。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小,C错。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提高,D错。

6.“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C对。随着技术的成熟,工业生产的成本降低,A错。工业生产发展成流水线生产,由集中到分散,B错。编程序生产,缩小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D错。7.根据材料,“工业4.0”的主题内容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A、B、C符合。智能采矿不属于主题内容,选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图文信息,各环节编织在一个大网中,体现的信息地位的重要。材料信息表示,生产由大批量标准化,向个人订单生产转化,说明转变为个性化生产。这是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主题内容不包括采矿。8.B 9.A 10.D 试题分析:8.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日资不断向经济水平较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转移。

9.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都有所上涨,因此许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广阔的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因此,虽然越南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但是中国广阔的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吸引力。10.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因此中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再依赖劳动力优势,靠价格取胜,应该改变传统的加工制造方式,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自己的家电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考点: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11.A 12.C 11.【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工业主导因素的分析,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拆船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可推知拆船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结合1956年—2006年世界拆船中心国际转移示意图亦可知拆船业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可推知其主要是为了追寻廉价劳动力,可知其属于劳动密集型。12.【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1956年—2006年世界拆船中心国际转移示意图亦可知拆船业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可推知其主要是为了追寻廉价劳动力,可知其属于劳动密集型,所以伴随转移的不会是拆船技术、拆船工人与企业资金;由材料可知拆船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可推知伴随转移的最可能为环境污染。13.B 14.A 13.【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生产主要依赖于信息交流与科技人才的创作;其产品主要针对特定消费人群(高级知识分子、都市白领等)。由图可知其在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人才集中的北上广地区分布最多,由此亦可推知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为人才和市场。

14.【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多为无形产品,无所谓产品的交通运输以及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更主要的是信息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协作,故应选择①②。15.A 16.D 15.PX生产能力上升趋势,但自给率下降趋势,说明需求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16.图中趋势是自给率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化工产业成本上升。17.C 18.B 17.【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M 阶段向 N 阶段演进,即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资源、资金、劳动密集型工业)传统工业部门向第三次技术革命(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部门演进。M向N演进中交通、政策、市场存在,人才在N阶段成为主导因素。

18.【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据图为第一、二次产业结构演进:A、B 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包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部门)现在仍存在且类型多样。C项早期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为一、二、三,中期工业化阶段为二、一、三或二三一,晚期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为三二一,工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将会下降。D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若将“资源”理解为“自然资源”,则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第一、二次技术革命部门的自然资源贡献率逐渐增强,第三次技术革命则贡献率降低。19.C 20.D

19.【考查方向】本题通过高铝煤炭为基础的铝制品产业链的展示,考查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读。

电解铝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当地与之匹配的优势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故选C。

20.【考查方向】本题通过原料选取、产品生产、废弃物利用等相关环节展示,考查清洁产生产的作用与意义。循环经济在工业中主要体现为清洁生产,其主要意义是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故选D。21.B 22.D 试题分析:

21、由文字材料“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价格,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可以看出,中资企业在M国(葡萄牙)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增加收入,故答案选B。

22、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四国距离M国(葡萄牙)最近的是法国,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以上四个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法国,故答案选D。23.A 24.B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工业集聚的优势。

解析:23题,工业集聚有利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因此A项正确。

24题,手套产业协作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该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促进该区域多项产业的整体发展,提高专业化程度,提高区域竞争力,但不会削弱同类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因B项正确。

25.(1)①纬度较低,夏季高温;②地势较低,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③地处云贵高原,高粱生长期光照充足;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粱生长。(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①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②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③特殊的水土条件生长的糯高粱品质优良。(每点2分,共6分)(3)①接近优质酿酒原料(糯高粱)地、水源量大且质优; ②当地酿酒历史悠久,多质优熟练的酿酒工人; ③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

④公路运输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⑤茅台酒的品牌影响大。(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4)赞同:

①有利于优化茅台镇的产业结构; ②提供更多的就业就会; 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④改善茅台镇的生态环境。反对:

① 茅台镇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② 地处偏远地区乡镇,远离市场、交通不便; ③ 酿酒的独特行业特征使有些环节可欣赏性不强。

(赞同或者不赞同,任答2点可得4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只答赞同或者不赞同不得分。)

解析:(1)农作物生长的气候要素可从光照、热量、降水三个方面来回答,利用材料给出的高梁生长条件,结合贵州地形和气候可知,贵州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温暖;地处云贵高原,高梁生长期光照充足;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适中,适宜高梁生长。

(2)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可从水质、原料、气候等方面来分析,由图可知酒厂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质清纯,富含矿物质;特殊的河谷地形和局地小气候(湿热气候)利于微生物发酵;特殊的水土条件使糯高梁品质优良。

(3)近年来酿酒厂在茅台镇数量增加的原因可从市场需求量、交通、集聚效应等方面来回答。(4)一个地区是否发展旅游业可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旅游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思考,赞同可从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等方面来回答,不赞同可从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和旅游业对当地的不利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点睛】

观点类题目回答时,主要看自己是赞同的理由写的多还是不赞同的理由写的多,哪个能想到的理由更充分就写哪一个。

26.(1)郊外土地价格低廉,可降低生产成本; 交通更加便利;利于城市环境保护。(3分)(2)土地广阔,土地价格低廉;

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协作条件;靠近油气资源。(任三点,给3分)

(3)促进当地铁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丰富的铁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社会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任三点,给3分)(4)有利于对工业资源的再利用再开发;

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结构的优化; 有利于发挥现有资源的教育功能,促进创业精神的传承;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任三点,给3分)

解析:(1)工业搬迁的原因可从土地成本、生产成本、交通、劳动力、环境保护、政策影响等方面进行考虑。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工业的分散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易错点】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要从迁入地和对北京的影响两方面考虑,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解题思路】结合钢铁工业的特点,读图对比分析首钢的迁入地与北京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的差异即可。

(2)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从该地所拥有的资源情况;土地成本情况;交通情况;国家政策、资金情况;地区基础设施情况;劳动力情况;对外联系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易错点】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解题思路】本题应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曹妃甸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

(3)秘鲁矿产资源丰富,首钢与其进行跨国合作,有利于该国将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国家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收入;也有利于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易错点】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解题思路】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要从资源、就业、收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考虑。

(4)原厂区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博物馆,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区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对工业资源的再利用,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工业区的教育功能,激发创业者们传承工业精神。

【易错点】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解题思路】对于地理意义的题目一般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并组织答案。

27.(1)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市交通;

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例举三点即可,6分)

(2)“汽车工业走廊”位于长江沿岸地带,地势平坦,其用地、用水充足;

长江流域内资源(耕地、煤、天然气、金属矿等)丰富,能源(水电、火电、核电)充足; 流域内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较齐全,协作条件好;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流域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技术先进;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公路,以及长江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运输方便快捷。“长江经济带”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等。(8分)(3)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林业比重,以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沙淤积; 适当降低种植业比重,科学种田,以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工业生产要积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污染工业采取关、停、并、转的方式降低比重; 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科技工业,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水污染程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答出四点即可,4分)

解析:(1)【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平整土地对城市发展。

“削山头、造平地”的方式使地形平坦,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市交通;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

(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自然因素: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②经济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科技、教育)、交通→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③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 客户类型④环境因素: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污染,然后结合具体情况逐一分析。(3)【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原创 篇3

方便于家人沟通有了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家长沟通,遇到问题或者麻烦都可以及时联系到家长,及时解决问题。

有助于学习现在的手机都是智能机,一般都可以上网,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好,善于上网找资料学习,会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有利于同学交流学生都喜欢和同类玩,如果很多同学都带手机,而你的孩子没带,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别区别对待。

紧急时刻可以求助有很多学生会在上学时候收到欺负,如果有手机的话可以及时求助,避免收到伤害。

有辐射总所周知,手机是有辐射的,长期携带难免对身体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耽误学习上面说帮助学习是正确使用,但是更多时候可能是在玩游戏、看小说,中学生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还没有那么强,很容易被一些有趣的东西吸引。

对视力不好长期使用手机的人,视力都会收到一些影响,我个人就有一点近视,况且中学生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很容易影响到视力发育。我: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经过调查,综合起来的意见是: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在于可以方便联系。到了高级中学,不少同学都需要住宿,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在此时便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父母担心之虑。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传递到亲人的手中,是关切与安心;当你出门在外,有朋友或家人忽然有急事想了解你在何处、在做什么,此时手机又是一种很快捷又方便的联系工具;外出旅行或办事,坐在火车或大巴士上,闲来无聊,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玩玩游戏,的确手机又是一种不错的消遣工具。

从使用手机的现状来看,我们总结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

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②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③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④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⑤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⑥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许多学生把时间荒废在发短信上,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时间便在这指间悄然流逝,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殆尽。有同学甚至在课上发短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算,还要影响上课纪律,使得老师停止讲课,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上。更有甚者,把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对手机的利弊也有所了解。我们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但要合理适度地使用它,大可不必手机不离身,每天捧着它,而是应该在需要它时使用它,充分利用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扬长避短,真正发挥一部手机应有的作用,造福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得上用手机上课发短消息,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以上就是我们组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弊”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在电子科技产品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中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如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手机健康地进入我们的校园。我: 弊端一:干扰课堂秩序 老师正在讲课,手机铃突然响起;甚至有人故意把手机铃调为下课铃声„„每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全班学生总会不约而同地转移注意力。呼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无奈地说:“有的学生虽然不捣乱,但思想处于游离状态,总时不时掏出手机看短信或发短信,心思都集中不到课堂上。每当遇到自习课或‘无聊’科目时,不少学生还偷偷用手机打游戏。这些行为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弊端二:浪费学习时间 买部手机原本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听班主任谈起学生们频频使用手机接发短信聊天的情况后,李嘉洋的妈妈忧心忡忡。因为她好几次发现孩子在字台上摊开了一大堆作业,却总在低头摆弄手机。家长王文天无意中发现女儿娇娇的手机上,前一天末条信息显示的时间为零点40分,信息内容寥寥几个字,无聊且庸俗,数量却多达30多条。“手机确实在不知不觉中‘掠夺’了孩子们很多宝贵时光。”王先生权衡再三,他觉得做家长的不能仅仅为图联系孩子方便,而忽视了学生带手机的弊处。于是,他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弊端三:借“机”作弊初露端倪

期中测验时,离交卷还有20分钟了,呼市某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一男生对班主任王老师说他想去厕所,王老师同意了他的请求。一会儿,该学生从厕所回来后,在答题纸上陆续写上了答案。细心的王老师在他走后记下了他在试卷上做出的答案。随后,与该学生新的答案做了对比,发现30个选择题答案被更改了22个。王老师说:“很明显,这个学生是通过手机接到了答案,在厕所短时间内将其背会,然后抄到了自己的试卷上。老师没有权利阻拦和监视学生上厕所,但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变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初高中学生也坦言,在同学中确实存在靠手机传递答案作弊的现象。弊端四: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初二年级的张晶说,她很头疼每月在手机上的花销,因为家里每个月给她50元手机费。“这点钱刚够发信息,多出来的费用不敢和家里要,只好从自己的零花钱里省,有时为了交话费,好几天连早点都不舍得吃。”江晓波说,自从有了手机,即使没什么重要事情,还是忍不住发几条信息“骚扰”一下别的同学。一个月下来,收发短信都在500条以上。最让呼市某中学的刘老师诧异的是,有的学生早就通过挪用“压岁钱”和“讨好”长辈佩带上了手机,但做父母的却竟然不知道。

呼市三十四中副校长贾灵旺说,过早地让学生使用手机会助长他们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班内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学生不比学习,而是比谁的手机更高档。攀比的结果是,手机档次越来越高,而一些买不起手机的学生会感到自卑,甚至一些学生为了得到一部手机而去偷盗、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弊端五: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非法小广告等总是频频出现在手机短信上,这对“接受信息能力强,处理信息能力弱”的中学生来说,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呼市三十六中副校长陶建琪说,根据派出所、教育局综治办反馈,在校园周边经常被人劫持、索要钱物的学生大多数家境优越。中学生佩带手机,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盯梢和攻击,给自身安全造成隐患。我: 你是正方反方?

正: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在于可以方便联系。到了高级中学,不少同学都需要住宿,一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思家之情不言而喻,而手机在此时便起到稳定学生情绪,父母担心之虑。一个电话,一条短信,都带着浓浓的亲情,传递到亲人的手中,是关切与安心;当你出门在外,有朋友或家人忽然有急事想了解你在何处、在做什么,此时手机又是一种很快捷又方便的联系工具;外出旅行或办事,坐在火车或大巴士上,闲来无聊,听听手机上下载的音乐,玩玩游戏,的确手机又是一种不错的消遣工具。有利的方面:

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②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③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④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⑤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⑥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反: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许多学生把时间荒废在发短信上,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时间便在这指间悄然流逝,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殆尽。有同学甚至在课上发短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算,还要影响上课纪律,使得老师停止讲课,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上。更有甚者,把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有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我: 弊大于利!不适合使用手机,原因如下: 1,一部分学习的精力都用在玩手机上了,学习不专心。2,更加增强了同学之间时尚与流行的攀比心理 3,手机的辐射对大脑绝对有害,少用为妙。4,学生的独立自主性降低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也要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5,影响课堂纪律,虽然说按规定上课时候都要关机,但是完全做到的没几个,总有老师反映其课堂纪律因手机而变的更加混乱 6,前不久,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手机抢走了我的友情》,明显的说明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沟通,因为手机的增多,而变的少了。7,手机让好多同学处于半饥饿状态。有的同学看见人家买手机了,而自己经济又不算富裕,于是就借钱买,然后从生活费里扣出大部分还还钱,经常连饭都不舍得的吃。8。让部分同学成为“手机奴隶”。同学们经常说,“手机,买起用不起”。面对五花八门的手机服务,同学总爱去尝试,然而,这些费用都不低。平时买日用品或课外读物的钱都用来交花费了,调查表明,多数有手机的同学,一个月的手机消费达100元以上,这就足够造成经济上的紧张甚至颓废。[ 我: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 引言

中国信息产业部25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7286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1亿条,同比增长37.8%。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手机,就是其中一个。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但在此同时,类似于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在不知不觉中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手机听多了对耳朵不好,空调吹多了对身体不好,对环境不好,电脑用多了对眼睛不好,对身心不好。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使用手机的目的

1.亲人赠送手机的目的

①调查中有的同学家长经商,有时会长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机方便联系,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

②奖励:有的家长买手机作为孩子生日礼物,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有的家长则应孩子要求,成绩进步后买手机作奖励;

③去接补习的孩子走岔路。有些老师的家地方偏僻,家长有时会找不到路,为了及时接孩子回家,家长愿意给孩子买手机。2.自己买手机的目的

①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 ②与家长联系,有时家长在外,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

③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疑难问题也可及时找老师请教,在学校遇到困难也可跟老师反映。我方观点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等学校德育的“老问题”。学校一纸禁令其实只能在表面上掩盖问题。对中学生有手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所以,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手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手机对许多家长来说已不是太大负担,有了手机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当然,也不能忽视手机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要达到“利大”,最根本的是要整体提升学校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作为中学生,无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只要我们合理地使用手机,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另类的帮助,一定会成为我们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伴侣。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比如可以用手机上网,获取有关知识与信息。课余时间可以与家长、同学直接通话。手机还可以当计算器和闹钟用。当然,上课不要开手机,这是一般中学生都明白的。中学生也是现代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之一的手机也可以用一用。所以,只要家庭条件许可,中学生也是可以用手机的,总结

随着手机的应用和普及,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相信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因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而伴随手机的普及,手机的应用功能也越来越多,手机上网也稀松平常。这更为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辟了新的途径。试问,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试机器,还是能够融入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呢?再者,仅从手机通信这方面讲,难道中学生就不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处:方便通讯,能及时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大部分手机功能多,如电子词典,网页浏览等等。这些功能如果同学们能够正确地利用,会有很大的帮助。发送信息也能更快捷,讯息方便传达。

能加强与亲戚朋友的联系吗?难道与很多久不联系的父母兄弟表达一下感情都有错?手机的便利必将惠及所有的中学生。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处:方便通讯,能及时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大部分手机功能多,如电子词典,网页浏览等等。这些功能如果同学们能够正确地利用,会有很大的帮助。发送信息也能更快捷,讯息方便传达。我: 最好是有震撼力的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手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本来是改变现代人生活方式、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果被一些自控能力差的中学生使用,往往会带来诸多问题。最近,杨女士就为上中学的儿子使用手机耽误学习的事儿烦恼不已。她对记者说:“中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手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到学生社会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她认为应该禁止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从而维护学生安心学习的权利。

杨女士的儿子是今年上的初中,因为读的是寄宿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为了联系方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杨女士给儿子买了部手机。但在日前的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却向杨女士反映,她的儿子经常上课不留心,短信频繁,甚至有时上课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关掉手机,而是悄悄地设置震动,使他上课经常走神,成绩明显下降。

听老师这样一说,杨女士当即就把儿子的手机没收了。可一周后,杨女士却发现儿子又有了部手机。事后得知,是儿子用省下的零花钱买的。这让杨女士非常不安。她说,看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还真值得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深思了。

那么,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手机,使用手机真的会影响学习吗?采访中记者发现,对此怀有忧虑的家长还真不少。

许多家长普遍认为,一方面,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存在较广泛的社会交往,即使有少量的通讯联系,不少校园已有公用电话,一般不会误事。中学生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产生消极作用。

另一方面,中学生是一个纯消费群体,主要经济来源靠父母等亲人提供。使用移动通讯工具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无形之中培养奢侈攀比之风,不利于勤俭节约良好风气的培养和形成,有失学校教育的本意。如上课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甚至发送黄色短信,有违校风校纪,更有甚者,利用其进行考试作弊,败坏考风、学风,丧失最起码的诚信美德。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以上家长所谈到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不良现象,在一些校园已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蔓延。看来,“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保证其集中精力用于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想法,已是许多家长的共识了 我: 我方认为中学生带手机利大于弊,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中学生是来学习,而手机里面的游戏会影响学习。我觉得对方只是片面之词,众所周之,我们现在是科技的时代,我也不否认我们是来学校学习的,但是这个学是不像以前死板的学,而是灵活的学更重要的是接触社会的学习。两耳不闻天下事,闭门只读胜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手机不代表我们就玩物丧志,而且现在的手机也越来越智能,当我们不会的知识或是不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取,这也是更新知识的一种渠道,并且更快更急时,本来我们学习的时间就很宝贵,这也是在短时间吸取知识最快的一种方法。对方认为手机的弊大于利,就是在否定我们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我不否定有的同学会用手机来玩游戏,可是这必竟是个人的控制能力,我们是中学生就有能力来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如果把成绩不好全怪在手机头上,那手机真是比窦娥还冤。手机的功用是世界文明的进步,正如手枪在好人手中就是维护正义,在坏人手中就是破坏一样,不论是否真的是因为手机的性能强大使有的同学沉迷其中,但手机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综上所述,我方坚持我方观点中学生带手机利大于弊。我: 请问,反方同学,难道手机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东西吗?没有了手机就是没有了生命吗? 我们还是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你们一定会说:“佩戴手机是方便与家长联系呀!”可是,你们为何不扪心自问一下呢?你们用手机难道就只是打电话,发短信这么简单吗? 正是因为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所以我才劝告大家,不要让手机成为让你后悔一生的东西。手机有很大的辐射,影响智力;mp3听多了会影响听力(经调查表明,声音只要超出85分贝就会影响我们的听力!)手机上网,网上的黄色暴力信息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手机聊QQ影响学习,中学生往往无法抵制手机上一些不明来历的短信,容易上当受骗!手机的铃声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中学生早恋倾向十分严重!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谈情说爱;中学生使用手机沉迷于游戏里,无法自拔,影响了学习等等!正是因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才致使中学生把手机上的许多好处全部变成了坏处,难道我们不应该反省一下吗?难道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不让我们觉得良心不安吗?

(原创)中学人文地理教学方法 篇4

全力构建促进师生发展的校园文化

——山西临汾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简述

临汾一中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晋山书院,同年扩建为平阳中学堂,其后几经更名,1913年更名为省立第六中学,1934年改名为省立临汾中学,1950年正式定名为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历经风雨如今已走过了118个春秋。

118年的春华秋实,118年的砥砺前行,临汾一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自198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以来,先后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重点大学暨‘211工程’大学生源基地。被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等部门评为“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健康校园”、“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各媒体、各专业协会褒奖。

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占地面积总计185亩。河西新校区占地面积455亩,新校区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教学楼6栋、实验楼2栋、图书艺术楼1栋、学生公寓楼8栋、教工单身公寓楼1栋、学生食堂楼1栋、行政楼1栋、体育综合楼1栋及体育运动场。

学校办学轨制为高中30轨,初中12轨。现有教学班112个(初中22个,高中90个)。在校学生数6300人(初 中生1500人,高中生4800人)。目前全校教职工526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人数496人,专任教师440人。我校教师素质过硬、名师众多。其中全国优秀、模范教师10人,特级教师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36人。中教高级教师79人,中教一级教师161人。

临汾一中古老仍气冲霄汉,蓬勃不失发展后劲,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充盈的教学内涵、不竭的发展动力、深化改革的管理气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全体一中人不断积聚正能量,团结进取,为领跑三晋教育,助力中国发展奋勇当先,努力实现我们的“一中梦”和“中国梦”。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理念、思想面貌。它起着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实效、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形成具有特色、独特凝聚力的学校文化,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建设富有魅力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根据我校百年发展的文化积淀和现代教育对师生发展要求,多年来,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思考,在社会、家庭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基本形成“构建校园文化,凸显传承和人文精神”的办学特色。

一、理论认识和实践思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影响人。”可见对人的发展起巨大作用的是社会环境。人总是在一定社会中生活着,受物质、精神的影响,最终表现于思想、观点、行为和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上。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方法论,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发展具有全面系统的影响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环境、遗传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辩证关系。其中,环境对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生活着,受着物质精神的影响,最终表现于“精神”的思想、观点和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中外著名心理学家们对环境影响心理发展的研究同样表明,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发展。生活在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和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推动着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党关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视角,进一步指明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科学 途径。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地方,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特有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先进文化氛围,发挥凝重的人文精神,促进广大师生健康发展,是我们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临汾一中始建19世纪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临汾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从临汾毕业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临汾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4年,彭真同志在我校建立了临汾的第一个党支部,在临汾这块土地上播种了共产主义的火种;1937年,周恩来同志在我校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发动并领导了临汾的抗日救亡运动;1949年贺龙同志来我校培训青年学生从军南下,有志青年奔赴前线,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承继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一代代一中人艰苦奋斗,一代代一中人激励传承,为学校的发展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得到独厚的条件。

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人文精神融于校园文化之中,经校园文化的培育而得到凝聚和升华。在“为学生成才着想,为教师发展铺路,为教育改建创新”办学理念指导下,多年来,我们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着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是我们多年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之一。

1.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多体现于硬件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投资万元逐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如今校门、科技楼、住宅楼、公寓楼、办公楼、食堂、厕所、塑胶操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焕然一新,为校园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在硬件建设的构思中,我们着力追求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融合和统一。我校教职工参与设计的校门、雕塑、巨人广场、老校校牌等等,都蕴蓄着文化内涵的含量,与其他的校园硬件建设共同形成了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育人环境。

硬件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文化载体的配置。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藏书丰富、且全天候开放,各办公室和各年级组都装备了电脑,全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校园内设有阅报栏、宣传窗、校务公开栏、实物招领处、意见建议箱,每个教室里都悬挂有伟人像、名人名言……即使是校 园布局也因地制宜,体现了对全校师生的人文关怀。经过了多年建设,学校的道路已经全部林网化,世纪花园,桃树园,石榴园、月季园香气袭人,一块块绿地芳草如茵……全校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在体验校园的书卷之香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染。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多年来,我校各系统、各方面的文本化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体现了制度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识到,作用于实践的制度所体现的意志、习惯以及人文精神是制度的本质,惟如此才能真正显示其最大的功能和效率。

制度是人制定而又是人执行的。缺失文化内涵的制度和失去人文精神的执行者,这种制度只能是苍白无力的形式,它不仅凝聚不了人们的意志,更规范不了人们的行为,甚至还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为此,在构建校园制度文化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积极意识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制订的学校资产保护和水、暖、电使用制度时,配套有行政人员上门服务的制度;在执行“教学常规”的制度中,倡导老师们个体的创造性工作,鼓励老师们探索备课、批改、辅导工作中负担轻、效率高的途径和方法;在期中、期末的学生考试制度中,允许个别学生申请免试,个别因特殊原因,感到 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允许其不参加考试,在自己认为可以考试时再进行补考;在评定优秀学生及干部的规定中,学习成绩定位在“良好”上,对全面优秀学生和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在惩戒不良现象的规定中,贯彻“戒主惩辅”的原则,不算“旧账”,不讽刺和挖苦,即使严惩违纪的学生,一般也不予开除,用留校“试读”的方式给予他们“翻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职工的管理中,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步以及婚丧、医病保健给予支持和关怀,教师入党,党委有专人负责;教师生日,学校送上祝贺的生日卡和鲜花;教师生病或住院时,学校领导探视慰问,教工老人病故时学校领导前去看望等等。近年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骨干教师出校应聘调离现象十分突出,我校曾先后有数名骨干教师应聘外校,有的到大专学校,有的到政府机关,有的到北京和天津中学任教,由于学校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尤其是感情留人的感召力,现在他们都回来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他们的回来,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使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

3.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艰苦奋斗,勤奋严谨,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多年来,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校园价值观念,学校采用引导、示范、陶冶的方法,组织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体验、感悟校园精神 的文化内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团委会、学生会主办的《尧声报》和文学社,多年来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倾吐心声的精神家园。学生们在《尧声报》上发表的诗文习作近7000多篇,他们在这里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抒发他们的真挚情感,表现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卓越,张扬他们的青春个性……其中有不少作品被《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校园文学报》等报刊转载。老师们在这里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与同学们坦诚谈心……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中,《尧声报》文学社获一等奖。作家出版社为我校出版了《生命的礼赞》和《杏坛心雨》两本书,前者编选了全校学生写的300多篇经过语文教师评点的优秀习作,在2003年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我校学生代表王静文把这本书赠送给了与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友人,获得了高度评价;后者编选了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而写就的1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尧声报》和这两本书也受到了来自省内外到我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的广泛好评。

创建于2002年10月的临汾一中校园网,目前已经历两个版本,临汾一中新网站于2013年9月正式运行。秉承“做人 求知 健身”的校训,临汾一中校园网(http:///)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 信息服务,为学校教育发展、校园宣传、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交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学校常年坚持在各个年级以及全校范围内举办演讲、辩论赛、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如在以“读书·人生·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全校各年级同学踊跃参加,经过了学校 和市教育部门的推选,我校学生刘晶参加了由省教育厅和团省委等多家单位组织的演讲比赛,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在1999年由省教委、团省委、山西省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大中学校辩论赛中,我校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中学组的冠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中,我校组织了大型“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获得了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多年来,校园广播站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全校师生广播校园内外的重大新闻和文艺节目,活跃了校园生活。每周的升旗活动期间,都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十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的学习雷锋精神活动,扶贫捐赠活动,一年一度的全校性师生表彰活动,到德育基地的军营实践和烈士墓前的宣誓活动以及军训实践活动,举办青年党校、少年团校、参观校史展览、开主题班会、德育年会、艺术节、体育节、元旦师生联欢以及节日歌咏大赛、青春讨论会等活动,这些系列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展示了自我,更使他们从中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多年来,我们在强化现代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中,坚持学科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通过德育渗透、情感交融、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着力凸现学校活动的文化价值。使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始终生活在先进文化的氛围之中,大大提升了全校师生的人格品位,提高了全校师的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办学特色的发展

近年来,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学校成立了由退休的特级教师组成的“督学组”,名师组成的学术评估委员会、青年教师协会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百花论坛”,整合资源,实施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商讨和研究,新、老教师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传、帮、带、学的良好局面;“论坛”上的思维碰撞、教法纷争,展现了我校教师批判性习惯的形成及学术自由的萌动和兴起,加快了我校向现代化学校迈进的步伐。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开拓,积极实践,探究创新,为不断发展我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做出努力。

上一篇:陈琴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本科电气自动化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