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2025-03-2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通用8篇)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篇1

Use of Mineral Coal for Sorption Sewage Treatment

A.V.Mozolkova Russian University of People’s Friendship.Moscow, Russia E.V.Chekushina Russian University of People’s Friendship.Moscow, Russia A.A.Kaminskaya Russian University of People’s Friendship.Moscow, Russia

Treatment of mining, industrial, household and other sewage is an actual problem for many mining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Coal-mining industry is not an exception.Usually, at coal enterprises, treatment of mine sewage before it is dumped consists in settling and subsequent filtering.Many pollutants are not removed from the sewage by this method.Hence, dumped water frequently does not satisfy sanitary requirements regarding the permissible content of oil products, dissolved substances and other parameters.For additional cleaning of sewage it is possible to use sorption methods.By these methods water is cleaned of oil products, heavy metals, a number of organic substances and other polluting substances, depending on the used sorbent properties.Bo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aterials can be used as sorbents.Constraint for wide use of sorption methods of sewage treatment in the coal industry is high cost of the majority of sorbents.A number of technologies for obtaining inexpensive and good quality sorbents from coal minerals have been developed.These sorbents can be manufactured directly in coal mines which has additional advantage of reducing transport costs.The processes sorbents may be recycled or burnt.Apart from that production and sale of sorbents can serve the coal-mining enterprises as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income.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sorbents is activated coal.Quality activated coals are carbon sorbents, having an internal specific surface of more than 500㎡/g, and characterized by iodine adsorption(iodine value)of more than500mg/g.mineral coal, peat and wood can serve as raw materials for activated coal production.Traditional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activated coal include two basic stages of thermal processing of the initial carbon-containing raw material-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 done in different devices.Both stages are energy-consuming and ecologically dangerous, which explains the high cost of activated coal, received through this technology(1200-4000 dollars/MT).Carbonization is the elimination of volatile substances by heating up to the temperature of 600-900℃, because with volatile components there are basically formed the oxygen and hydrogen, and increase carbon content in initial raw material.Carbonization is done in mining or rotating furnaces with utilization of external form-holder, as a rule, waste gases with temperatures of 600℃ and higher.Activation means increasing the volume and pore surfaces of carbonized material at heterogeneous reaction.The most used reagent is water vapour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900℃ and higher, and the process takes 15-20 hours.Both stages are energy consuming and pose threat to environment.For one tonne of activated coal from 2 up to 4 tonnes of specific fuel like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are consumed.From 1000 up to 1500 m³ of processed gasses with high content of SOx(1-2 g/ m³), H2S(200-250mg/ m³), resinous substances(10-40mg/ m³), phenols(50-70mg/ m³), carbon oxides(up to 5%)and also other substances which are carcinogenic and mutagenic are formed and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during both stages.High-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 which requires large investments in nature protection activities, result in the high cost of quality-activated coal.Another group of carbon sorbents, which was widespread in the 80’s, consists of inexpensive carbon sorbents used in nature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y.Such sorbents are produced by a one-phase technology, without additional activation.Their adsorption activity is not high(iodine value less than 300mg/g)but the cost is low(250-700 USD/MT).because the price of these sorbents is comparable to the cost of their regeneration, they are used only once and are burnt after saturation.The leaders in the production of such sorbents are Rheinbraun AG(Germany, 200 thousand MT per year)and Australian Char Ltd(Australia, 150 thousand MT per year), which produce brown coal semi-coke used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smoke.In Russia research work in this direction is conducted, but only test works have been done so far, although the quality of carbon sorbents obtained from Kansk-Achinsk coals did not concede to production from Rheinbraun AG and Australian Char.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utilization of semi-coke from Kansk-Achinsk coals, production of which was planed at Krasnoyarsc thermal power station 2(device ETX-175), was its utilization as carbon sorbent.The reason for production of inexpensive carbon sorbents by one-phase technologies being not developed in Russia is the absence of demand for this product.This production is basically used for cleaning of sewage, however there is no effective ecological service in Russia, and the penal sanction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re so insignificant that industrial enterprises do not have ant motivation to invest in nature protection.In1992-1994 the employees from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ca-F”(at that time Open Company “Sibtermo”)hav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carbon sorbents, which considerably from all known technologies.During the research of dynamic effects in a layer evaporator the regime conditions were defined under which the effect of “thermal wave”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device.Using this effect, the authors created a layer evaporator in which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oal were exposed to gasification(incomplete oxidation), and the degree of carbon conversion was adjusted by the mode of injection feed.By changing the regime parameters it was possible to conduct the process as fuel gasification(with only ashes remaining in the end)without any residue, and also as gasification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coal, thus receiving so-called semi-coke containing solid coal.From one tonne of Kansk-Achinsk coal with calorific content of 3600-3800 kcal/kg can be produced about 0.33 tonnes of semi-coke with calorific content up to 7000 kcal/kg(as anthracite)and up to 1700 m3 of combustible gas with calorific content of 800-900 kcalJm3, suitable for use as an energy source.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ka-F” has a large number of advantages in comparison to the already known methods of obtaining activated coal and semi-coke

1.Simplicity of hardware.One-phase process.The stages of drying, pyrolysis,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volatile substances and semi-coke cooling are incorporated in one device.The device is auto-metric;it means that external heat-carrier for coal heating is not used.2.Ecological safety.In the technology of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ca-F” all hydrocarbons, including resinous substances, are broken down and gasified inside the devic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combustible gas containing only CO, H2, CO2, N2, H20, H2S and insignificant quantity CH4.Sludge, pyroligneous waters, phenols and other harmful impurities are not formed in this process.3.Because the speed of gas filtration from a layer reactor is low(0,02-0,03 m/s in comparison to 0,5-2,5 m/s for mine furnaces), the process is less dependent on fractional composition of coal, hydraulic resistance of the layer and allows to process fine-grained coals.4.As a result of low speed of filtration the phenomenon of carrying out of fly ashes from the layer does not occur, because the device works as a granular filter.Combustible gas is moved in user-boiler or can move to the gas turbine without preliminary cleaning.The volume of SOx, NOx, CO contained in waste gases is lower than that produced when obtaining equivalent quantity of heat by burning coal.Combustible gas without prior cleaning can be used to produce electric and/or thermal power or as an energy carrier for thermal processes.5.Unlike the already existing technologies, in the given process there is no dump(排空孔)of gaseous heat-carrier(气体热载体)into the atmosphere and consequently(因此)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additional gas purification systems(更多的天然气净化系统工程)and catalytic burning of carbon oxide(CO)(催化燃烧的碳氧化物)is not required.与现有的技术不同,在以上给出的过程呢个中,没有气体热载体排放的到空中的排空孔,因此,更多的天然气净化系统和催化燃烧的碳氧化物的工程是不必要的。

Test of the solid residue(semi-coke)have revealed, that this material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specific surface(more than 500㎡/g)and high adsorption activity(iodine value 500mg/g and higher), and because of these parameter does not concede to quality-activated coal.经过试验的固体残渣(半焦)表明: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表面积大(大于五百平方米)并且有很强的吸附性(碘值是500毫克每克甚至更高)而且因为这些参数并不退让与高质量的活性炭。

The product receive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ca-F” is certificated as activated coal ABG(active, brown coal of gasification), for it there were developed technical conditions TU 6-00209591-443-95.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G activated coal produced from the coal of 62 mark from “Berezovsky-1” opencast colliery.获得技术联合股份公司“Carbonica-F认证的产品被认证为ABG类活性炭(就是具有活性的棕色的气化煤)为此,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TU 6-00209591-443-95技术条件。ABG活性炭的特点来自于出产它的来自”Berezovsky-1“露天煤矿的62号煤。

High specific surface and adsorption activity of ABG coal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both gasification of coal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activation of carbon-containing solid residue of gaseous products occur in the device simultaneously.Because gasification products contain up to 20%n of hydrogen whose molecules are smaller than the ones of water vapour, and hence their permeability in pores of semi-coke is higher, activation(heterogeneous reaction)is done not only with vapor, but also with hydrogen, which practically is not present in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Thus, carbonization stages and activation are combined in one device.气化煤挥发性成分和激活含碳固体残留气体产品同时在装置上发生的事实就解释了ABG煤的高比表面积和强大的吸附特性。因为气化产品包含了20%以上的氢,而这些氢分子比那些水蒸汽要小一些,因此他们在半焦气孔的渗透率就高一些,激活(异构反应)就完成了,不仅与蒸汽,还与氢,而这些实际上是传统技术中不存在的。因此,碳化阶段和激活是在同一装置中同步进行的(相结合的)。

Other positiv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of coal processing is that in ”thermal wave“ mode the product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which contain very toxic resinous substances(coal tar pitch used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for the inoculation of cancer in experiments on mice, brown coal is more toxic), passing through a hot layer of semi-coke(500-700℃)are completely broken down into two and three-nuclei gases H2O, CO2, CO, H2.Measurements done at the working production plant of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ca-F“ have shown that the gas does not contain hydrocarbons of lines above methane, and also carcinogens, including benzo(a)pirene.其他应用到这种方法的积极效果是在“热波”模式中产品的热分解含有剧毒物质的树脂(煤沥青用于实验医学的接种癌症的实验小鼠,褐色碳毒性更强。)经过一个半焦的热层(500到700摄氏度)完全分解成双核或三核气体: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测量工作在”Carbonica-F“联合股份公司的工作生产厂完成,这表明了这种气体不仅包含了碳氢化合物甲烷以上的行,也包含了致癌物质,包括:

Cooling of the activated coal from 550 up to 70℃ before discharging is carried out by compulsory circulation of gaseous heat-carrier(waste gases)through a layer of the product and further through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in which water used in closed circuit is also provided.Total process efficiency reaches 95% due to the high degree of utilizat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utilizing the thermal energy.在把活性炭从高于550摄氏度冷却到70摄氏度的过程以前,Departing waste gases do not undergo any cleaning;there are even no cyclones.Nevertheless, the content of harmful mixtures(NOx 150 mg/m3, SOx 50 mg/m3, ash less than 10 mg/m3)is essentially lower than the established norms and parameters of working boiler and thermal power stations, even those equipped with modern multistage systems of gas purification including electro filters.This is explained by a insignificant ablation of ash from devices, sorp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in activated corner, and also focus temperature from the user-boiler is lower than 1600℃-“threshold(” 阈值)temperature at which begins the form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nitrogen from the air.汽车尾气不经过任何清理,也没有分离器。然而,有害混合物的含量(NOx 150 mg/m3, SOx 50 mg/m3,含灰尘少于10 mg/m3)实质上比规定和工作锅炉和热电站的参数都要低。甚至是那些配备了现代化多级系统的气体净化过滤器。这是用来自仪器燃烧产生的毫无意义的灰尘来解释的,硫磺混合物的吸附作用在激活的一角进行,并且也把用户锅炉法制温度低于1600℃作为重点,而这个温度是空气中的氧化氮形成氮氧化物的开始。

The technology of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ca-F“ can be used for any not conglomerating coals.”Carbonica-F“联合股份公司的技术可以被用在任意的非聚合煤上。

Similar sorbents or slightly conceding in quality to activated coal are formed by semi-coking of unconglomerated coal.Semi-coke received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developed and patented at Joint-Stock Company ”Carbonika-F“ is characterised by large specific surface(above 500 m2/g)and high adsorption activity(iodine value 500 mglg and more), and with these parameters does not concede in quality to activated coal.The production of this sorbent is ecologically safe.The producon by-product-combustible gas can be burnt in boilers of thermal power station.类似的吸附剂或是质量稍微差一点的活性炭油由聚合碳的半焦形成。半焦被使用该技术发展和专利的”Carbonika-F"联合股份公司使用,特点是表面积大(大于500平方米/ g),和高吸附活性(碘值500 mglg等)而且这些参数不会影响到活性炭的质量。生产这些吸附剂是具有生态安全性的。产品的副产品会在热电站的锅炉里被燃烧。

Some mineral coals(called mesoporous)have internal pores accessible to water, having the size 3.5-4 manometers(mesopores), forming active surface, sized 50-120 m2/g(unlike all other natural coals with surface of 0.5-1 m2/g).These coals can be used as sorbents without additional activation.They clear water of undissolved and dissolved mineral oil, deep dispersing mixtures, iron, phenol, ions of heavy metals, ammonia, nitrates, benzo(a)pirene and so forth.Sorbent MIU-S received from poorly metamorphosed mesopore coal can be used for 3-7 years with periodic regeneration.Alkali regeneration solution is removed from the fitter without other additional neutralization, because in alkali and acid medium MIU-S presents buffer properties, neutralizing these media.一些矿产煤(叫做孔)有内部吸水孔,面积在50-120 m2/g(不像其他自然界的煤表面积是0.5-1 m2/g)。这些煤无需激活就可以被用作吸附剂。他们可以清理不溶水和融化的矿物油,深层分散混合物,铁,酚,重金属离子,氨,硝酸盐,苯等等。MIU-S吸附剂来自劣质变形孔煤,可以在定期更改新的情况下用3-7年。碱再生解决方案从管工上移除而没有其他而外的失效,因为酸和碱的中介MIU-S存在缓冲性能,能够中和这些媒介。

Specific porous structure of mesopore coals assures sorption extraction of dissolved mineral oil products with concentration lower than 1 mg/l, and thus is not always reachable even with activated coals.具有特殊渗透结构的孔酶能够吸附提取溶解浓度低于1毫克/升的矿物油产品,因此并非总是能获得活性炭。

Using MIU-S filters in drinking water supply systems made the stability of their work in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exploitation evident, maintaining the properties of sorbents at null and sub-zero temperatures and absence of biomass formation.使用MIU-S filters在饮水供应系统中使用MIU-S filters可以使系统工作具有稳定性。可以为储蓄开采创造条件,保证吸附剂在零度或是零下温度条件下都可以持续进行且没有生物的形成。

Besides the abovementioned technologies, sorbents can be obtained from material coal by its briquetting and activation.Raw mineral for briquettes can be coals of any rank.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吸附剂可以从矿物煤中通过成型和活化获得。制作煤球的矿物原料可以是任何一种煤。Thus , sorbents suitable for additional cleaning of sewage are possible to be produced from mineral coals by special processing, and sometimes directly.Production of own sorbents may solve the problem of additional cleaning of sewage in coal enterprises.Mesopore coals can be used as sorbents without additional processing;the other coals need additional activation.The studied sorbents can be used for cleaning sewage water from mineral oil products, organic substances and metal ions.因此,适合附加清洗下水道里的)污物的吸附剂可以通过特殊处理从矿物煤中得到,并且有时候是可以直接得到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制作自己的吸附剂可以解决煤炭企业附加清洗污水的问题。有孔煤不经过额外的处理就可以直接被用作吸附剂;其他的煤需要额外的处理才行。吸附剂的研究能被用于矿物油产品,有机物质和金属离子的污水处理中。

REFERENCES Kovaleva LB., Matvienko N.G., Solovyeva E.A., Tarnopolskaya M.G.: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Mineral Coal in the Technology of Sewage Treatment from Mineral Oil.World n Mining Ecology.Works of the Congress 1999, pg.310-315.2.Congress o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article have been used materials from the site .ru, www.miu-sorb.ru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篇2

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 评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此, 如何确保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 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如部分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盲目打高分, 评分团队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等都可能会使成绩评定缺少客观公正性。研究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方案, 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 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许天昊、王宇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普遍高于答辩成绩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系数法, 并给出了调整系数公式, 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成绩之间的偏差;李瑞兰[2]针对各评分团队不合理的评分比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 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于英华[3]通过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确定最终成绩, 减少了传统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但是毕业设计全面系统的成绩评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调查研究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

各大高校都有几乎不同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通过选择与本科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进行标准对比, 有利于从管理规定上改善成绩评定方案。表1 即为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通过表1 可以看出, 高校的评分团队都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组成, 但是其评分比重略有不同, 各学院视情况自定, 其中武汉大学明确限制答辩小组的评分比重不低于30%。成绩等级分为11 级 (A+ ~ F) 和5 级 (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以及采用百分制的高校分别为两所, 还有一所高校不限制, 由各学院定。

2.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本科毕业生, 其次是本科在校生。反馈的有效问卷共计110 份, 其中教师占16.36%, 本科毕业生占66.36%, 在校生占17.27%, 如图1 所示。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如图2 所示, 61.11%的教师认为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评分偏高, 不够客观。由此可知, 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改革措施

1.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由表1 对比可知, 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采用百分制, 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采用五级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 调查问卷发现, 54.55%的人认为应该采用5 个或以下的等级, 29.09%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百分制, 如图3 所示。

百分制和五级制各有利弊, 唐炳聚[4]通过调研发现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 并认为五级制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之间的差距, 这在多项成绩综合汇总的时候, 误差比较大, 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百分制与五级制的不足可以相互弥补, 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评阅教师、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初步评审毕业设计的时候, 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成绩, 再结合相应的权重计算最终成绩, 最后在成绩汇总和录入的过程中, 通过相应的系统或工具将最终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五级制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 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综合以上研究和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 毕业设计成绩由中期答辩评分、评阅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等四部分组成, 相应的权重分别为10%、20%、30%和40%, 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 如表2 所示。

2.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所谓弹性末位淘汰制, 就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 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人文关怀而设定的有效机制, 使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弹性”, 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 60%的人认为如果毕业设计通过率为100%, 那么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会降低, 如图4 所示;77.27%的人认为毕业设计的不通过率可以设置为1%-5%, 如图5 所示。由此可见, 实行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末位淘汰制,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但许多学者认为末位淘汰制体现出的“强制行为”不适合教育管理, 毕竟当下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 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为避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 保留其优点, 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机制改革中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弹性末位淘汰制主要体现在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加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的通过率, 如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如果对最终成绩有异议, 可以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再次评定, 如果教授委员会评审, 认为达到毕业要求, 则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的设立, 旨在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决定在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是否延期毕业。教授委员会是弹性末位淘汰制最终的直接决策机构。弹性末位淘汰制能够大大降低质量较好的毕业设计因确定的淘汰比例而被淘汰的可能性。

结合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后的流程如图6所示。毕业设计在评审之前, 按随机抽取5%进行校外盲审, 没有被抽中的毕业设计执行校内评审。校内评审遵循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评分 (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分差值大于15 分, 则指导教师需提交书面说明) , 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评审都通过的所有毕业设计都要参加一次答辩, 一次答辩的不通过率至少为专业总人数的5%。一次答辩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 未通过的学生与评审未通过的学生一起参加二次答辩, 二次答辩的不合格率为参加二次答辩总人数的20%。二次答辩通过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 二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拥有申请教授委员会讨论的权利, 一旦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 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 否则延期毕业。

结论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 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 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并科学合理设计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权重, 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

2.弹性末位淘汰制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通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机制, 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并降低成绩评定中的误判可能性。

摘要:针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调研八所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 , 并以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 深入研究现行成绩评定机制的存在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校外盲审,弹性末位淘汰

参考文献

[1]许天昊、王宇、姚婷珍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 第10-11页。

[2]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中的应用》,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 第156-158页。

[3]于英华:《毕业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第327-329页。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篇3

【关键词】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提升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36-02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是踏上工作岗位前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锻炼机会,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近几年,随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宽,考研深造人数的增加,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不但造成毕业设计质量降低,而且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前途。因此,分析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矿业类高校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

一、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与计划

1.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包括毕业实习和常规设计。本文以地下开采全面设计为研究对象,实习场地和设计内容以地下开采过程为主。

实习总结报告包括实习概况与专题研究。实习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矿山地表总平面布置;(2)矿山工程地质资料;(3)井下开拓系统布置;(4) 井下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5)辅助生产设施。专题研究的题目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选取的有价值的课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提升独立工作的自信心,并且易于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之处,增强主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动力。

常规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深入实习矿山搜集毕业设计所需要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习矿山进行地下开采全面设计。地下开采全面设计的内容包括:(1)地表总图设计(工业场地设施、地表建筑等总平面布置图);(2)开拓系统设计及横纵剖面图;(3)运输系统设计及典型中断井底车场布置图;(4)采矿方法选择及设计图;(5)主要设备选型及巷道井筒断面图;(6)技术经济概算、环境保护、节能、安全卫生与消防等设计;(7)基建工程与辅助设施等设计;(8)设计说明书。该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和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内容比较复杂的一个教学环节,我校对整个毕业设计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包括:(1) 根据专题论文的选题,详细查阅与选题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保证学生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和掌握,进而开展相关的创新性研究;(2) 根据原文连续翻译1.0万字符以上外文文献,不允许跳译,所翻译的外文文献必须与专题论文议题相关,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人数的突然增大,毕业生选择方向的增多,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的多变,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出现了许多问题[3-6],通过分析,总结主要问题如下:

(1)选题方向过于单一,适应性不强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我校虽然要求学生首先自主选题,但没有脱离给定的方向,仍属于约束性的选题方式。这种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愿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选题太大,时间不够,学生只能泛泛而谈;选题太小,学生专业知识有限,研究无法深入,导致工作量略显单薄;选题过于陈旧,大部分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容易导致抄袭严重;选题与学生就业或考研方向不一致,对选题缺乏兴趣,失去主观能动性,以通过为目的,敷衍了事。

(2)毕业设计过程呆板、相似程度较高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流程简单、方法单一、过程呆板,造成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下滑,具体表现为:① 学生在设计中随意性太大,不按照《安全规程》和《设计规范》要求,原则性问题太多;② 专业术语理解不透彻,表述不恰当;③ 写作能力差,文字与排版不规范;④ 工程绘图不科学、欠美观;⑤ 设计前期部分学生保持观望,等其他同学毕业设计完成后,参考其他同学的模板和设计成果进行设计,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同学的设计及说明书相似程度较高甚至雷同。

(3)毕业设计教学资源陈旧、配套设施缺乏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查阅很多的文献资料,并且需要一定数量设计手册指导设计和绘图。目前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设计资料远远不能达到学生设计的要求。由于图书馆和资料室资料陈旧,造成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很少看到学生采用最新工艺、设备和材料,设计中的采矿工艺和方法不能充分反映采矿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措施

如何抓好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通过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1)合理选题,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增强毕业设计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确保学生高质高效完成毕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毕业去向的不同,合理选题,优化毕业设计内容。对去矿山就业的同学,简化专题研究,侧重要求完成矿山地下开采的初步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绘图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研的同学,结合现有的课题选择难度合适的研究课题,增加专题研究比重,减少设计环节部分章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对跨出矿山行业就业的学生,适当调整设计环节内容,允许学生开展与就业性质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教学,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指导管理模式,做好过程监控

结合采矿工程专业老师研究方向侧重点不一的特点,为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优势特长,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和效率,统一答辩评审标准,采用多手段并行的指导管理模式:①集中讲解:将本科毕业设计内容根据其关联性细分为若干块,请该方向的老师确定时间进行集中讲解,主要进行方法讲解。② 分组指导:将本科毕业生分为若干小组,集中讲解完成后,小组指导老师结合实例资料具体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设计内容。③ 阶段检查:根据之前划分的若干块设计内容,将本科毕业设计时间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预期设计阶段完成后,安排相关老师进行一次检查,对未完成该阶段相关内容的学生提出警示,并反馈给该学生小组指导老师进行敦促。

(3)及时更新图书资料,为学生高质高效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保障

学校图书馆应加强采矿工程专业《设计手册》、《安全规范》等图书资料的更新和丰富,进一步对学生开放电子图书权限,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需要。学院应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实验室建设,为学生计算机绘图提供条件,便于指导与考核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毕业设计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绘图和说明书书写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伟健.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及体会[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80-82.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5-87.

[3]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张新华.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02:86-89.

[4]秦涛,刘永立,董长吉,金珠鹏.创新人才培养与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经济师,2014,04:194-195.

[5]王春来,卢辉,王福利,李炜强,罗铭.试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9:65-66.

本科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篇4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编制方法

虚拟建造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青岛换流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优化研究

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研究

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下工程价款风险分担研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过程成本分析与优化研究

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及其信息化集成管理方法研究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学原理与对策的研究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研究

客运专线动态可视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工程图纸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虚拟建造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

青岛换流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优化研究

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研究

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下工程价款风险分担研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过程成本分析与优化研究

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及其信息化集成管理方法研究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学原理与对策的研究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研究

客运专线动态可视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工程图纸的地铁车站施工安全风险自动识别研究 基于工程图纸的地铁车站施工

青岛换流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优化研究

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研究

07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下工程价款风险分担研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过程成本分析与优化研究

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及其信息化集成管理方法研究 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力学原理与对策的研究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研究

本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篇5

新生刚来到学校,对所学的专业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第一学期开设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法规等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建筑工程企业一般在3-5月开工,将一年级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建筑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及其施工图识读、建筑材料检测与管理;建筑工程企业的黄金施工期一般是6-11月,将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课设置为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建筑施工图识读学、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图识读、钢结构及其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由于有了前两学期的课程基础,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与归档、建筑工程监理等课程。

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好后,就需要具体的教学实施。在实施阶段实行集中授课,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方式。具体的实施过程是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把每门课的授课时间集中起来,用1-2月不等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讲完一门课即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开始进行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在集中授课期间,上午在学校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下午进行在校实践或到建筑工程企业实践。建筑工程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到企业中去实践,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条件,在上午理论教学中,多进行一些实践内容,为下午的实践做一些基础的准备。

2建筑测量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

下面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介绍一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阶段,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的要求测设于实地.以此作为施工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土方开挖、基础和主体工程的施工测量;在施工中还要经常对施工和安装等工作进行校核、检查,以保证所建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竣工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施测竣工图,以供日后维修和改建之用。在工程管理阶段.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以保证使用安全。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测最工作.而且测量的速度和精度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根据施工的流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首先进行建筑工测量课程的教学,这一时期正是建筑企业施工期的测绘阶段。学生上午在校学习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上午的授课也不是完全的理论讲解,教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内设置不同的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咨讯,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任务可以使理论任务,也可以是实践任务。在进行直线定向测量教学时,教师先将直线测量所需的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要领,通过资讯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学生获得相关的资讯后,就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直线测量任务。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有一个负责人,各组在教师设定的测量范围内进行测量,完成测量任务,记录测量结果、测量数据,写出测量步骤及测量注意事项。

学校本身就有很多建筑物和建筑测量所需的测量设备,完全可以进行建筑工程测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测量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加深对测量方法、测量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避免在以后的实践和工作中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上午的课程进行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只是针对教师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的。虽然有一些实践的内容在里面,仅仅是局部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实践。下午的实践是针对整个建筑工程整体的测量实践,教师事先要了解即将开工的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进度情况,根据各企业的施工情况和教学需要,有选择的联系几家建筑工程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践企业。下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实践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由于是根据课程选择的实践企业,学生到达企业时,企业进行的作业内容与授课内容是相同的。企业施工阶段的测量是完全按照施工流程进行的,根据施工工作需要进行各项测量活动,由于是每天下午去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学生在实践中不但了解了整个工作流程,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建筑施工的实际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

3小结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实习报告 篇6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实习的时间

从5月31日到6月3日

二、实习的地点

学校实训大楼

民用建筑

钢结构框架

工业厂房

三、实习的目的1.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验证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加对这一行业的感性认识。

3.通过亲身参与,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和亲自操作,更好的印证所学知识,并且了解设计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5.了解我国目前施工的工艺和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四、实习的要求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

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仔细听老师的讲解;

2、仔细观察体会,虚心向施工监理人员请教,认真记录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

3、在实习结束后认真整理所得,提炼出对今后学习工作有益的精华;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

五、实习的内容

动员大会是在星期一开的,刘老师和王老师跟我们说的这次实习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上来,希望我们多了解场地中工具的运用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然后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进而具体说了一下行程的安排,周一学校实训大楼、周二民用建筑、周三钢结构,周四工业厂房。

开完动员大会,老师就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正在建的实训大楼,并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方面的知识,我具体总结如下:

梁、柱

老师讲解了屋体的基本组成,柱子、主梁、次梁等。跟我们说柱子之间的梁是主梁,主梁上接的`梁为次梁。

预埋管

老师在讲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梁上有很多孔洞,然后老师就告诉我们那个是預留孔洞,预留孔洞就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构件上为了设备安装、穿管线等等预先留置的洞口。

层降缝、伸缩缝

当我们走到两块墙体之间时,老师指着中间的一条缝说,这个就是层降缝。说是因墙体间荷载不同而设计的。我上网也查了下,说的是指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沉降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

讲了层降缝后,老师又跟我们讲解了有关伸缩缝的知识,说温度缝也叫伸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结构伸缩应力,使房屋构件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告诉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受温度影响小,所以不用断开,仅地上建筑部分缝即可。

墙体上的小石块

这个还是我发现了问老师的,因为看到每根柱子上面都有几个凸起来或凹进去的石块或者是孔,老师看了会儿,说那个本质上是应该没有的,这可能是施工上面技术的问题。有可能是为了固定什么东西,最后而留在了柱子上面。

楼梯的浇筑

在二层的时候,我们有几个学生把一个师傅给围住了,问了之后,他说他是搞管理的,也进一步的解释到就是教别人应该如何做的。他给我们毛概的讲了这个楼房是这吗建起来的,之后又指着西边的方向说,那边刚好在做楼梯,说可以带我们去那边看看楼梯是怎么弄的,他说,做楼梯先得用那钢管把楼梯的高度给固定下来,之后箍上钢筋,在用模版给支起来,进而从上往下灌混领土进去。他说,混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干了浇不下去,湿了又从模版间流出来了。

墙体拉结筋:

拉结筋一般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拉结筋,竖向一般是500MM一道, 也就是0.5米。水平方向一般是砌体均分就可以。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连接可以有植筋、预埋、绑扎等方式。

建筑图,结构图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篇7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质量,问题与对策

环境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本科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环境工程学科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经过10余年发展,该专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暴露出一些问题,使毕业设计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成为环境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题目与工程实际脱节

目前的毕业设计题目通常由指导教师确定,指导教师的水平将严重影响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由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教师为年轻的硕士、博士,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因此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多为模拟设计,如模拟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废气处理工艺的设计等。此类题目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但与真题真做差距较大。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多简单套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设计方案的确定、工艺参数的选择等都比较随意,未能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选择,导致毕业设计形式雷同,没有特色。

1.2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指导环节薄弱

指导教师在指导多名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承担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毕业设计的指导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程实践经验或科学研究经验,而近年来许多硕士、博士未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一线教学岗位,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选题、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影响其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1.3 学生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

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第8学期前3周为毕业实习,接下来是为期14周的毕业设计,而这一阶段是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时期。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双向选择,竞争激烈。对于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就业问题,而导致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同时指导教师也为学生求职着想,放宽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毕业设计难度。而对于已确定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若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与专业相差较远,则认为毕业设计不太重要,进而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另外,有些学生根据多年来无论毕业设计质量高低最后都能通过的现象,想当然地认为“毕业设计不卡人”,从而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消极,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4 毕业设计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学校和学院近年来针对毕业设计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题目质量把关不严。学院虽然有毕业设计题目审查一关,但由于各种原因,力度不够,未能起到把关的作用。(2)对毕业设计检查效果不佳。据学校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对毕业设计要进行初期、中期检查,相关要求也较为严格,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检查未按规定进行或虽进行了检查,但未做好检查情况的反馈工作,导致检查“走过场”,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3)在毕业设计评审及成绩评定环节把关不严,不论设计质量高低,均可参加答辩,同时对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比较宽松,多年来不及格率基本为零,形成了毕业设计无论质量高低均能通过的现象。

2 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措施

2.1 选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毕业设计题目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毕业设计题目质量,在选题方式上,由指导教师“闭门编题”的传统做法逐渐改变为到设计院或相关企业寻找课题,在实践中选择课题[1]。毕业设计题目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切合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如某化工厂的废水或废气治理课题、某水泥厂的噪声控制课题、某小区的固体废物治理课题等。同时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全面应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学院通过毕业设计督导组加强对毕业设计题目的审查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将不允许开题。

2.2 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为了避免学生因求职而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不重视,可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为此,我校将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总体思想是专业课程前移,在第7学期的前8周仅安排少量专业课程学习,让学生利用第7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把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工作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由于在第7学期和假期已进行了部分毕业设计工作,因此学生在求职比较忙碌的第8学期,也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保证质量。

2.3 加强质量监督,完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实行以指导教师全面负责的指导教师负责制[2]。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督促,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学生能够按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学院成立毕业设计督导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检查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3]。通过不定期检查掌握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毕业设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定期检查主要分为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中期检查通常安排在毕业设计的第7周,主要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质量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检查通常安排在答辩前1~2周,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质量,若质量较差,将不允许参加正常答辩。

2.4 严格答辩程序,避免走过场

成立以专业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督导组为主体的答辩委员会,负责整个答辩过程。答辩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答辩委员会通过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确定学生的答辩资格。对没有完成毕业设计或完成的毕业设计质量较差,将不允许其参加答辩。第二个环节是在答辩过程中,除考查学生对本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未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答辩不及格的学生,不予通过,要求其重修毕业设计,并重新答辩。同时为督促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学院组织低年级的本专业学生参加旁听,以利于低年级学生熟悉答辩流程,同时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的真实例子可也促进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树立良好的风气。

2.5 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指导环节

毕业设计涵盖的知识面较广,毕业设计的指导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4]。因此,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要求教师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导师团队,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5]。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系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并组织青年教师到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单位进行培训学习或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和研究经历,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提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6]。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完整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分析了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选题、强化指导、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过程管理等应对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参考文献

[1]沈雅钧,崔肖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601-605.

[2]许晓毅,吉芳英,胡碧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4):114-117.

[3]董建.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57-59.

[4]谭志伟,杨革,刘莹.工科专业毕业设计保证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12):64-66.

[5]周智华,易平贵.工科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10):169-170.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篇8

一、目前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短,任务重。

本校和多数工科院校一样,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安排在第八学期,即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时间约两个月。但是这两个月内,学生要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一篇英文科技论文的翻译、实验、毕业论文的撰写、答辩工作的准备等。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在充分调研毕业课题的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阅读、消化、总结是前期的一项艰巨工作,对于无任何科研基础的本科生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加之科技英语水平不足,对外文文献的调研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文献综述这项工作做得并不理想,从近年大多数同学完成的普遍情况来看,仅仅是几篇文献的堆砌而已。期间还要完成一篇科技论文的翻译,多数同学只是利用翻译工具草草了事,并没有实现教师布置这项任务的宗旨。做实验,写论文被动性较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足。

(二)受就业影响大。

毕业论文的进行时期正好是学生确定工作的时期,没确定工作的同学会经常请假去用人单位参加面试,距离远近不一,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确定工作的同学,有些用人单位又要求同学能早日上岗实习,甚至要求毕业论文在单位完成,有时为了就业,高校也会允许学生在单位完成。而那些确定保送研究生的同学明显时间多,不受就业影响,论文质量显著高于找工作的同学。

(三)选题自主程度低。

目前毕业论文的题目基本都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分发到班级供同学选择,同学未参与到选题中,加之所学专业知识有限,对有些课题没有认识,选题迷茫,出现“选老师”因素高于选题目因素。所以,步步被动,课题的完成完全依靠指导教师,自主性程度严重不足。

(四)教师角色差异大。

基于以上分析,学生时间不足,知识有限,主动完成课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成为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主力,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指令的“操作工”。近年,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校毕业的数量大幅增长,指导老师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同时需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因此,时间和精力不足,这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毕业设计的教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本科生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必须对毕业论文环节作相应的改进措施,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提前选题时间、增强学生自主性。

“卓越计划”下,学生会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在相关企业里实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行业的了解,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对就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对本专业某类技术也有了充分的认识,选题可以提前至大学三年级专业课开始的时候,一直到毕业论文计划的开始,学生有相当长的时间认识专业,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行动的源动力,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分对象选题、放宽毕业设计地点。

对于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型的学生分别设计选题内容,学术型的学生是准备继续深造,或读研究生,或进科研院所工作,这类学生的选题通常理论性偏强,毕业设计地点通常在学校;而专业型学生通常都是进企业直接工作,大多数都有在企业实习经验,这类型的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企业实践生产需求选题,以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地点可灵活选择,采取指导教师与厂里技术主管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本模式的展开有利于产学研的开展,对学生、对社会、对学校都是有益的。

(三)选题风格多样化。

目前,本校的毕业论文模式为一人一题制,前几年为两人一题,发现存在诸多弊端,抄袭、相互依靠偷懒现象严重,一人一题制相互抄袭现象虽有避免,但又出现了时间短,任务重,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笔者认为选题也应该具有多样化的风格,越来越个性化,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选题。一人一题的题目应该小而且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尤其适应专业型人才,解决企业相应的技术问题;也可以多人一题,但这个“一题”指的是一个大的问题,一个人只负责一个因素的探讨,有可能一个人只完成一个图表的实验及绘制工作,这样只有几个人的工作都完成了才能完成一篇完整的论文,答辩也可以采取多人答辩的模式。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大家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

(四)加强教师修养、调整指导模式。

本科生扩招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况下,高校有限的教师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当今的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教学、科研、家庭的诸多压力,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调整心理压力,合理安排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模式。一切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避免成为教师的操作工。

三、结束语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学生通过所学,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锻炼环节,期间会得到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对今后踏上工作岗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一环节中一定要多花心思,学校也应加强督导,从而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成,戴鼎震,蒋加进,杜改梅,陈钟鸣.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电力教育[J],2011,(31):80-81.

[2]孙权,吴秋云.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63-64.(编辑郑云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货物采购发运进度计划下一篇:专柜装修管理规定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