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唱歌教学的实施(精选14篇)
关于唱歌教学的实施 篇1
关于唱歌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法国号》观课有感
陈 倩
通过这几天的观课,我欣赏到各地的音乐教师精心准备的音乐课,音乐课上有很多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学习,尤其是曲俊丽老师讲的《小蚂蚁》一课,教学设计贴近学生,每个环节的安排都有其切实的作用,都是为唱歌教学服务的,曲老师本身的音乐素质过硬,又具备精深的教育学知识,教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有亲和力,学生积极响应,学习兴趣浓厚,值得我们学习!也有些课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法国号》唱歌课的一些问题。
《法国号》是短小精炼,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词和音调很形象的模仿了法国号,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这一课的重点定为:唱出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并唱出歌曲断与连的特点。
我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在接触歌曲之前先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在读歌词的环节,我将难点:“那就是我的法国号”重点读一读。让孩子们重视到这个地方的节奏应该怎样的,这样他们很快就将这个难点攻破了。
而在巩振华老师的的课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教学中挖掘的不够深,学生对歌曲的整个意义的理解并不是非常的深刻,比如“谁在唱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唱呢?“那就是我的法国号。”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另外,在歌曲教学时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接口唱、指名唱等,使教学有所反馈,这样学生学的不好的地方就能及时的得到补救。《法国号》一课中,明明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三拍子,被教师认为是教学难点,在唱会歌曲前就反复练习,感觉教唱环节突然暂停,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到三拍子的学习上。最后一乐句、真正的难点却被教师忽视,学生唱得有点儿乱。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改正:
一、用肢体语言感受歌曲内容。
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既形象直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同时,让学生针对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利用图形谱,自主参与,学唱歌曲。图形谱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潜移默化地感受歌曲中的各个要素。利用图形谱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是引导学生聆听的手段之一。使他们能够自主参与到学唱歌曲的过程中。
三、点燃了创造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应设计音乐活动,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学生的创造空间: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锻炼学生自主创作能力!
四、演唱形式多样化。
在歌曲教学时演唱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接口唱、指名唱等,使教学有所反馈,这样学生学的不好的地方就能及时的得到补救。其次,随着新课程的到来,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尝试运用三拍子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参与进来,为演唱的同学伴舞。另外,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语言。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音乐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唱歌是做到声情并茂,再就是注意课堂音乐课中,注重发声练习,保护孩子的嗓子,强调坐姿,是美好的童声充分展示出来!
关于唱歌教学的实施 篇2
但在目前幼儿园的唱歌教学中, 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如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到位, 造成在教学中给幼儿的感受不够, 重教唱轻感受;教师音乐素质不理想, 缺乏感染力;教学设计目标不清, 造成教学容量大, 要欣赏、要教唱, 还要创编;幼儿唱歌效益低, 一遍又一遍地唱, 每一遍对音准、咬词吐字等没有要求。根据以上的问题, 我们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做了专项的研究。
●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提高教师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果教师自己对要教的歌曲的演唱、需表达的情感、歌曲的处理等都不到位, 就无从引导幼儿很好地去演唱。因此, 我们着力通过以下的教研活动, 提高教师的演唱水平:
*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如音乐的基础理论;
*请专业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 如视唱练耳、发声训练等;
*组织教师演唱幼儿歌曲比赛;
*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 提高欣赏水平, 如电影音乐、通俗歌曲、歌剧、民歌、摇滚、戏剧等, 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特征、演唱要点;
*创编或改编文学作品, 加入音乐配唱, 如改编了故事《拔萝卜》, 增加了角色、音乐以及现代元素, 使故事更加饱满和完善, 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挖掘地方音乐资源, 选择可以利用的作品进行教学, 丰富音乐课堂。比如云南地方戏———花灯, 选择了其中的很多段子, 经改编后变成幼儿喜爱的歌曲。
●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可行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1)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 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3)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 因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的丰富和全面。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 幼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经验或知识的主动建构, 而非被动地学习, 因此, 幼儿在唱歌活动中也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建构其对歌曲的理解、感受, 来学习用情感演唱 (用心演唱) , 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 我们对幼儿唱歌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有效性作了探索。
*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容量适中。
目标是一个教学的核心, 只有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才能正常进行, 取得成效。在研讨中, 我们把目标按两个基本要点来制定:第一认知, 第二情感态度或能力。目标制定清楚, 并能使幼儿容易达到, 体会唱歌活动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强调并重视幼儿感受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听, 然后说感受, 再听再感受, 来激发幼儿内心的情感和想唱的欲望, 达到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幼儿当节课必须会唱, 因为幼儿的学习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 幼儿在教学中只要积极参与, 开口唱就可以了。
教学实例:大班唱歌活动“阿细娃娃耍月”
设计意图
1.云南是一个有着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省份, 我们充分挖掘具有云南特色的本土教学资源, 让幼儿多了解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
2.《阿细娃娃耍月》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歌曲, 歌词琅琅上口, 意境优美。整首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旋律优美、连贯, 表现了一种祥和、安静的情景;第二部分节奏欢快、跳跃, 恰似小朋友和月亮公公在做游戏。大班幼儿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力, 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 特选择本题材组织大班幼儿的歌唱教学, 旨在让幼儿感受民族歌曲风格的同时, 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受彝族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初步学唱歌曲并唱准附点音符。
2.提高幼儿唱准歌曲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彝族的知识, 图谱、磁带, 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1.在歌曲的伴奏下幼儿自由舞蹈进入活动室。
教师:你们看老师穿的是哪个民族的衣服? (彝族) 小朋友还会跳彝族的舞蹈, 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跳着彝族的舞蹈进教室。
2.练声:在新授歌曲中选取一个难点乐句的旋律, 填上象声词。
教师:我们喊彝族的小朋友来做游戏可以怎么喊? (用“来”“啦”“啊”等练声)
二、基本部分:感受歌曲, 初步学唱
1.完整欣赏歌曲, 体会歌曲意境。
(1) 教师:彝族是我们云南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小朋友刚才已经跳了彝族的舞蹈, 彝族的小朋友还特别会唱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彝族的歌曲名字叫做《阿细娃娃耍月》, 小朋友仔细听, 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2) 听完碟片后提问:听了歌曲, 你有什么感觉?心情怎样?歌曲叫什么名字?
2.提出要求, 教师范唱。
(1) 教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 现在老师也来演唱一遍, 小朋友仔细听, 待会儿告诉老师歌里唱了些什么?
(2) 唱完后提问:小朋友听听歌里唱了什么?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图谱, 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出示歌词时可以分段唱出或念出歌曲, 视当时的情况而定。)
3.再次欣赏, 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
(1) 教师:现在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老师唱一遍这首歌, 边唱边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是先慢再快, 还是先快再慢? (慢, 表现了月亮升起时的平静, 要用舒缓的声音演唱;快, 表现了小朋友和月亮公公快乐地做游戏, 要用跳跃的声音演唱。)
(2) 听完教师第三遍范唱后, 请幼儿说说歌曲速度的变化和情绪, 慢的要用什么声音演唱? (温柔舒缓的声音演唱) 快的要用什么声音演唱? (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速度和情绪的变化, 并进行演唱。
4.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大声唱, 幼儿默唱。
(2) 幼儿跟教师一起唱。
5.请幼儿齐唱, 教师注意听幼儿唱不准的地方, 特别是附点并进行纠正。
6.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载歌载舞, 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这个唱歌教学过程经过了很多次的研讨, 幼儿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教师也教得轻松, 幼儿在感受和倾听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与音乐采风活动, 丰富教师的生活
云南有很多音乐资源, 通过采风活动, 让教师更多地了解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如去嵩明县参与花灯表演, 去厂口听教堂音乐, 去石林参加火把节等。教师采风回来后有了很多感触, 激发了他们教学的积极性和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
关于唱歌教学的实施 篇3
关键词:小学唱歌;音乐要素;教学实施
唱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歌曲和演唱歌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唱好歌的标准都应该是节奏、音高及音色完美。
一、专业游戏与视听趣味活动的有机结合
唱歌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唱好歌曲,歌曲要想表现完整就要具有极高的音准,这是学生歌曲开展之前的必要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专业和视听方面的练习,就变成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一过程的实现如果运用趣味游戏活动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上欣赏课《致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乐器带领学生进行对音,培养学生耳朵听的能力。学生对单调的找音活动不是很感兴趣,如果教师把每一个音阶编成小动作,让学生在动作运用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但能够听准,更能够唱准。
二、对节奏和音准不断练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解决好唱歌的关键是保证好音准,音准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乐器帮助学生找音,当学生能找到音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反复训练、巩固练习。小学生练习节奏和音准,主要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所以,教学开展过程中整体的教学计划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教学中的内容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在循序渐进中对节奏和音准开展相关的练习。例如,我在进行《白桦林好地方》的教学时,就运用了节奏游戏的导入。先是孩子们运用声势自己创造,不同的动作创造出不同的声音,随着白桦林的音乐做一做动作。接着孩子们还可以利用我们的音乐凳创造出不同的几种声音,再随着我们的白桦林音乐混合练习。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节奏,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歌曲旋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学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和目的性的引导非常重要。教学中对节奏以及音准要灵活地把握,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节奏感和音准,是保障学生学习唱歌的关键。
参考文献:
张莹莹.小学低年级唱歌课中音乐要素教学的实施[J].音乐天地,2014(02):121-126.
关于唱歌的日记400字 篇4
我可爱的姐姐,他的愿望是要当音乐家,钢琴、吉他、竖笛、打鼓,样样精通,常常听到姐姐在自弹自唱,有时姐姐伴奏,我唱歌,虽然唱得不是很好听,但是很高兴,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
而爸爸没事的时候,常会带着我们或三五好友一起到KTV欢唱、谈天。进到包厢,昏暗的灯光、美好的歌声,气氛完全不一样。看着电脑上显示的歌曲,快歌、慢歌、乱点一通,我还常常跟姐姐抢麦克风,虽然不会唱,还是会看着字幕哼唱几句,虽然是五音不全,爸爸说:“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听妈妈的歌声, 悦耳动听、余音绕樑,有如黄莺出谷。而爸爸平常是很少唱歌的,除非心情很Hight的时候,不唱则已,唱了就欲罢不能,就这样一首接一首,大家在这热闹愉快的气氛下,把这一天的烦恼,都抛在九霄云外,尽情的歌唱。
唱歌,每个人都会唱歌,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歌,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会跟着歌词的意境而有所不同。只要是在不影响到别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藉由歌唱,调整一下心情,让自己时时刻刻保持愉快。
关于爱唱歌的我作文200字 篇5
我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男孩,成天过的无忧无虑。只要心情一好,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
说实话,我唱歌并不怎好。有时甚至唱的五音不全、南腔北调,常常惹得人捧腹大笑,可我依旧那么喜欢唱歌:走路唱、睡觉唱、吃饭唱……有一次,我们学了《外婆的澎湖湾》,我便喜欢得“爱不释口”,成天就挂在嘴边唱来唱去,也不觉得厌烦;还有前几天我们又学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我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一有空就跟同学们“合唱”,我竟然发现我越唱越好……
这就是我,一个爱唱歌的我。
关于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篇6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
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
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
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
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论儿童唱歌的一般教学法 篇7
一、三个目标
唱歌教学有三个目标: (1) 使儿童对唱歌产生兴趣, 从唱歌中得到快乐; (2) 是儿童养成唱歌上所需要的各种技术; (3) 使儿童学会以唱歌表现自我。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要使儿童对唱歌感到兴趣, 得到快乐, 这是最重要的事。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要是没有兴趣, 学习是很难有进展的, 更谈不到唱歌技术的养成与自我表现得学会。刚入学的儿童, 不一定马上要他唱歌。在他没有兴趣之前, 便要他唱, 非但唱不好, 反而令他怕唱, 甚至畏惧。教师应先多多唱给儿童听, 引起他们的兴趣, 然后开始教学。
所谓养成唱歌上所需要的技术, 是指广义的技术而言, 非指某种专门技术的磨练。为要获得识谱的技术, 使儿童作枯燥的视唱练习, 为要获得美妙的歌喉, 使儿童作单纯的发声练习, 这在一般学校实不相宜。呆板而乏味的技术练习, 与乐理上名词背诵一样, 都会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 不是正当的教学法。我并不是说, 技术练习没有用, 但在一般学校, 应“寓练习于歌曲中”。各种技术的基本练习只用在专科学校或特殊的儿童;一般儿童的音乐技术的养成, 多赖平时的歌曲与其他音乐活动。
儿童能以唱歌表现自我, 首先, 要儿童绝对理解所唱的歌, 其次需要纯熟的唱歌技术, 能将自己的感情投入歌中, 细腻地表现那首歌, 表现出自己对那首歌所起的深切的同感。
二、唱歌教学的步骤
儿童初习唱歌, 常错误百出, 音的高度不准, 拍子不对等, 我们应当用这样的步骤:1.发声, 2.拍子, 3.高度, 4.歌词,
5. 表情。
儿童注意力单纯, 对于陌生的东西, 只能注意到一方面, 所以在音乐学习上, 只能取渐加的方式。儿童开始唱歌, 先注意其发声。发声是唱歌的基础。其次注意拍子。全班儿童唱歌, 要彼此一致而进行, 中间唱错或漏唱少数音, 或高度略有不准, 都没有关系;只是不要中途停顿, 听唱视唱也是一样的。再次是注意歌词方面, 要注意国音的正确, 吐字的清楚, 句读的准确。最后才讲歌的表情。唱歌时有表情, 也就是达到自我表现的境地了。表情可由儿童决定, 或教师指定。
三、教材的交错与渐离
我们教儿童唱歌, 并非教会了第一首, 才教第二首, 第二首全教会了, 才教第三首。这不仅浪费时间, 使儿童进度很慢, 同时会使儿童感到单调。正确的教学法, 应当新旧歌交错练习, 不等第一首歌完全教会, 第二首便开始;第一首未完全纯熟, 第二首未完全唱会, 便开始第三首。因此造成教材排列的“交错”。育, 设计师长期生长在文化的沙漠中, 在从事设计时会经常遇到瓶颈而不能产生好的创意。
4. 教学模式的转变。
采取学校理论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车间进行试验, 再到一线企业去积累实战经验。从学校研究前沿学术理论, 到企业去研究市场和工艺等, 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学生的知识体系,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四、艺术设计教育的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 利用设计的练习一首歌, 开始时常常去练习, 以后要逐渐地两次练习相隔的时间加长。这就造成教材的“渐离”。唱歌教学要有步骤, 求其部分的正确, 以后在不断的复习中, 继续求改善。
四、坐位能力分组与各种唱法
唱歌时坐唱比立唱好, 因为唱歌时全身肌肉要放松, 立唱容易紧张。所以儿童唱歌最好都有座位坐着唱。至于坐位的排法, 以横长为佳, 容易看见儿童, 听见儿童的声音, 大体上, 优良儿童在后面, 为高组;劣等儿童在前面, 为低组;中等的儿童坐在中央, 为中组。这同样也是原则, 但若有资质聪颖而不留心的儿童应坐在前面, 以便管理督促, 拍子正确而高度不准的也应坐在前面。
学期开始, 儿童便能照能力分组, 坐位制定好后, 教师可教各种唱法——分唱, 连唱, 独唱, 默唱。分唱并不是横排分, 横排分是优良儿童与优良儿童在一起唱, 劣等的儿童与劣等的儿童一起唱, 这是很不好的, 因为所有劣等儿童同唱, 就显得更劣, 失掉唱歌的兴趣, 分唱应当“直排分”。这样分唱, 则劣等儿童有跟随优良儿童学习的机会, 这是最重要的。“连唱”时, 除直排分组外, 也可以横排分组。譬如有的歌, 中间几句难, 有几句容易, 一齐不会唱好, 这时便可以由后排 (优) 儿童唱难句, 前排唱易句, 而来连唱。独唱可是儿童学习唱歌的自我表现, 唱得好坏, 没有关系, 平常独唱, 可坐在原位唱, “默唱”是教师弹琴, 儿童在心中唱歌。
五、改正与批评
对儿童的歌唱应常加赞扬, 而不断加以改正。若一味说不好, 儿童听了就会失掉兴趣。儿童唱歌有缺陷, 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耐心在练习中不断给予改正。同时在这种改正中, 仍要使儿童保持唱歌的快乐。在原则上, 应在整个歌曲唱完后, 加以改正, 不宜在中途停下来改正。一次不能同时提出许多错误来改正, 应当逐渐地提出改正。当指出时, 教师给予正确的示范, 或加说明后, 让儿童试唱该部分, 发音, 高度, 歌词与表情上的错误, 必须示范改正。有时某种错误极不易改正, 这时教师应仔细研究其根源。
六、课内时间支配及其他
在一课唱歌时间内, 最难的工作应放在中途做, 最愉快的工作放在最后。刚学歌曲时, 应多由分唱与连唱, 以便发现错误;复习歌曲宜全班同唱。
一首歌用什么调奏唱, 应当固定, 不要今天用这个调, 明天改用其他调。教学视唱, 说明乐谱, 儿童常常发问“为什么这样?”教师应当妥善解答, 以满足儿童的求知心。知识的增进, 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开始识谱后, 常有些事项要考问儿童。发问时要注意:先对全班发问, 后指一人来回答;问话只说一次 (复述会使儿童不注意) ;不按照坐位的次序发问;问过的人可以再问;对不留心的儿童要多问;不重述儿童的回答;儿童回答后, 教师可不露声色, 再问另一儿童, 所答是否正确, 令其补充, 改正。
总之, 在音乐课教学的开始,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 在学这些歌曲中, 有改善与进步,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使儿童感到愉快。教师注重教学法, 儿童才会对唱歌感到兴趣, 得到快乐, 这是最重要的事。
力量改变民生问题成为重要的课题。这为设计消费需求带来了巨大潜力。从中制造到中国创造口号的提出正标志着设计在中国的思维转变, 金融危机更是促使企业从生产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型的品牌化, 依靠设计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创造更高的价值。
只要理清思路, 找准方向, 我相信中国的设计教育会迎来飞速的发展, 期待中国的设计教育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
如何进行高效的唱歌教学 篇8
教师应深入细致地解读教材,准确地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音乐结构、风格特点、感情、力度、速度的特点和变化、在唱法上的注意事项以及隐性的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牢牢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这条主线,精选音乐素材并进行有机整合,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富有趣味性、连贯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二、改进教法,关注学生反应,让学生唱好歌曲
首先,教师要营造积极、愉悦的音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能在一个融洽、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歌唱。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图片、故事、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展示歌曲的创作背景、风土人情、地域风光及意境等,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歌唱的主动性。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和课堂气氛反馈,随时加以调控,努力创造出既严肃认真、逻辑清晰,又新奇有趣、积极热烈的音乐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歌曲、表现歌曲。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音准练习,提高学生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和对音高的控制能力,使学生唱会歌曲。在节奏、节拍、音准等方面做到准确是对唱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唱好一首歌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整体性、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的整体聆听到局部甚至个别词句的聆听,充分感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加深对音高的记忆。对于歌曲中音准和节奏的难点,教师要利用模唱、听辨音准、用柯达伊手势提示音的高低、听琴视唱歌谱等方法进行重点练习,这一点在合唱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他们的歌声录下来进行回放,让学生通过对比评价进行音准节奏的自我调控。教师要能快速地捕捉到学生音准节奏方面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正确示范和对学生错误方法的模仿与分析,使学生较快地改善,让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歌曲的艺术处理和拓展练习,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在唱会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力度、音量、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断音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歌曲的艺术处理。
三、搭建特色平台,建立完善的学校唱歌文化机制
要想使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仅仅依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外,精心搭建特色平台,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唱歌教学能力及学生歌唱活动的风采,逐渐形成学校唱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音乐教师要合理地设计音乐作业,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和多媒体查阅相关资料,用歌、舞、器乐演奏等不同的形式表演所学歌曲,开阔音乐视野,培养音乐才能;组织校合唱队、年级合唱队,推动学校合唱的发展;利用校园的广播、橱窗、网站,举办“每周一歌”“点歌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歌曲,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配合学校利用国庆、五一等重大节日开展“校园歌手大赛”“红五月歌咏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等,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
教师要深刻领会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唱歌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实践,同时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课堂焕发激情与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为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歌教学的 几点体会 篇9
在农村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主要以唱歌课为主。音乐课还没有成为一门知识课。唱歌没有办法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去描述,而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悟。这就要求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唱歌可的教学效率。
一、整体听唱,难点突破
整体听唱,可以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认识。如音乐旋律、歌曲内容、歌曲意境等,有利于学生把握歌曲韵律。
教唱歌曲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啊”或“啦”等发音词轻声学习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填词、练唱歌曲、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重难点句段,个别提出重点分析。如:切分音节奏型、附点音符节奏型、高音的处理等。其它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跟唱,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二、运用体态语言,提高唱歌教学效率
歌曲的每一个音都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耳朵的听来分辨,比较抽象。我感觉,在演唱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手势、表情等来提示音高的变化,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感觉音高。比如:《青藏高原》中,从低音“6”到中音“6”是一个八度音程,但他们中间有“123”三个过渡音,所以这个跨度不能太突然,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从低到高平缓过度的手势来提醒学生,让他们从视觉上感觉音高的变化。
三、教师恰当伴奏,引导学生演唱
我认为,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伴奏不要求多么华丽、动听,而要突出歌曲主旋律,把握好节奏。先让学生跟伴奏哼唱,然后小声填词,在放声歌唱。这样才起到了伴奏应有的作用。
四、生生互动,营造氛围
我发现,一般情况下,音乐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根伴奏练唱,也会出现厌烦情绪。所以我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的情况下,给他们分组练唱,练习节奏、节拍等,让音乐特长生发挥起应有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这样既可以让音乐特长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可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背唱歌曲,歌曲积累的有效途径
几年的教学,自己感觉教给学生的歌曲也不少,可课间学生常唱的却很少。思来想去问题出在积累上。所以,本学期我尝试了一下歌曲背唱,效果显著。在上课时,分析完歌曲,我便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歌词、记忆歌词,然后再教唱歌曲,唱会以后再让其背唱歌曲。这样就可以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也是歌曲积累的有效途径。
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此提出来,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以督促和改进我以后的工作。
唱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篇10
易门县龙泉中学:钱晓霞
【内容摘要】:唱歌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唱歌教学方法不能太过传统,也不能太过单一,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小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我们的音乐课更丰富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来达成我们的目标。
【关键词】:歌唱
教学
方法
技巧
氛围
调动
积极性
兴趣
生活中,人们通常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学生也如此。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我发现,学生在唱课外的歌曲时,往往不用谁教,就能唱得有模有样,而课内的则不一定,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慢慢的我发现,有些老师通常是通过反复的教唱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歌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在反复的歌唱与练习中,因为缺少自我体会和自我思考而容易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同时也会对唱歌教学失去兴趣。也有些老师在唱歌教学中采用通常的唱歌教学模式:认识拍号、解释含义、说出规律--节拍--节奏--音高--读词--模唱--配器--讨论。这种模式的重点是强调学生的视唱与识谱能力,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曲谱,培养视唱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过分的强调双基,而拍号的含义、规律、节奏等都是科学的,是可以感知的,能使人产生一种愉悦,那种不结合旋律,只是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必然会导致学生不容易接受,从而成了教学中的真正“难点”,唱谱也必然会成为审美教育的“绊脚石”,1 最后致使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甚至在音乐课上害怕唱歌,当众演唱就紧张,唱起歌来面无表情、声音无力。上述现象在许多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提出疑问了!
一、在教学中我们有哪些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首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了吗
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总是抓不住学生心理,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学生在上课练习时也很不情愿练习,导致上课效果很不好。抓不住学生内心就不可能给学生上好课,就无法向课上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果。尤其是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知道学生究竟对什么感兴趣,怎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注意创设课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只是简单的学习,没有学习的氛围和动力。教师教学效果自然就很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创设教学情境恰恰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抓住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练习,稍后我就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来阐述一下这一观点,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吗
在教学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要求提不起兴趣,老师讲什么要求什么就像和自己没有关系一样,这是让我们广大教师朋友最为头疼的问题,其根本意愿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被激发。教师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点,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要求练习的内容不感兴趣,觉得他们只是为上课而上课。
(三)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了吗
我个人的教学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所在,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积极性总是不够高,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甚至不张嘴去练习,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使学生跟着老师的上课思路去走,导致了学生越学越烦,越学越没有兴趣,最后觉得上这一门课程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而彻底放弃了学习,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甚至有的学生对老师产生了逆反心理,给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教学质量自然也得不到提高,最终使教学顺利完成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哪些解决方法
既然我们的教学中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就应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就音乐知识而言,它是人们在音乐创造、表演、欣赏等活动中,通过艺术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是指导各种音乐学习、音乐活动不可缺少的教材,有了它就可以正确而顺利的从事相关的音乐活动,有了它,才能开阔我们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我通常把它放在歌曲中去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而不是单调的分开来讲。这样学起来会轻松得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我在歌唱教学中的观点,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得到一些借鉴。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利的教学活动,初中生的特点就是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感染,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变得很浓厚。
(二)找到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个班学生的上课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找到他们上课的兴奋点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是经过长时间反复的摸索,终于找到了各个班级学生们共有的特点。比如,学习歌曲前,根据各班情况进行开口练习(咬苹果、打哈欠、叹息、模拟狗喘、模拟风吹„„),刚开始时学生只是觉得好玩,经过老师不断的强调和加深难度,慢慢的学生就认真起来了,虽然有的学生做的并不好,但我从来不批评,只是告诉他们,如果怎样怎样,效果会更好。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这种感觉带到歌唱中,进行教学的难度较减少了很多。在课下多向其他老师交流询问各个班级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都有哪些,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课堂穿插,就这样学生的兴奋点都有了一定的体现,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学生上课兴奋点就被我掌握得很清楚,在上课的过程中经过我自己对他们的了解,将他们喜欢的事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融合,学生的听课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在进行歌曲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很卖力的练习,我的心里也很有成就感。学生上课的兴趣被激发,课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希望我这一观点对其他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起到一些帮助。
(三)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应用是严重影响上课效率的因素之一,不同的上课手段及方法的应用可以导致学生的不同听课效果。在我刚开始参加教学活动时,我也经常束手无策,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也向资历老的教师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学习,学习他们上课时的手段和上课时的过程,吸收他们的长 处以取长补短。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心灵,唤起人感官上的美感。通过听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欲望,这种欲望在不断、不同的听中得到增强。我在教学中,首先请学生欣赏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通过认真倾听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我在上《青春舞曲》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把三种版本的《青春舞曲》都听了一遍,你不要认为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其实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可谓一举两得。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随着音乐自由击拍,感觉音乐的节拍,再请他们说出哪一版本好听,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学生再来看教材上的,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动脑筋来边听边分辨,激发他们更加集中精力的倾听音乐,更激起他们学习新内容的欲望。最后再分小组进行表演,以调动他们的表演欲望……。
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问题 篇11
一、少年变声器的特点
(一)生理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其躯体及各生理器官都开始迅速地发育成长,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男孩子要比女孩子更为显著。男孩子的变声期比女孩子来得晚,变声过程比较长,有的要经过三四年,生理变化也较大。在变声期的少年,其生理变化给声带的承受能力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它经受不住长时间的使用,经受不住强烈的刺激,经受不住疾病的损害……因此,唱歌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心理特点
少年在变声期里,抽象思维活动日益增多,并且越来越占有主要地位。基于这种条件,他们很乐意思考理想、道德、情操一类的问题,而且热衷于追求真、善、美的东西。但由于他们难以避免思维上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再加上生活阅历不深,往往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缺乏辨别能力。在行为表现上,他们争强好胜,自尊心、进取心很强,总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自主的要求很迫切。因而,在各方面都摹仿成人那样去处理事物。然而,他们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所以有时又很需要成人的帮助。
那么,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心理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1. 向往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的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感情丰富、表现手法细腻,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陶冶、美的享受。少年人向往它、追求它也就非常必然。但是高雅音乐的技巧艰深、难以驾驭,又往往使他们感到有距离。
2. 热衷于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感情直接外露、表现手法有强烈的刺激性、表演技巧简单易学。变声期的少年很容易从中得到愉悦感并在情感上与之共鸣。但是流行音乐中优劣相杂,难免有鱼目混珠、内容不健康之作,大力提高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及审美情趣实属必需。
3. 音乐兴趣与爱好向多极方向发展
当少年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对唱歌、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并且日益浓厚起来。也就是说,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具有多极方向的特点。
二、由变声而引发的问题
(一)由生理原因而引发的问题
少年在变声期里,由于生理原因而导致声音失控、唱歌声音不准、音域狭窄、音色粗糙沙哑……都是少年在变声期内正常的、规律性的表现。可是,这种生理原因造成的声音失控、发音不准,往往被少数老师视之为“嗓子不好”、“五音不全”或“上课故意捣乱”等。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会扼杀学生应有的唱歌兴趣。所以,作为音乐老师,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变声期少年的生理特征。
有了正确的认识后,还应该妥善地处理下述问题:
1. 必须向学生讲解变声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及嗓音保护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变声问题。为此,要教育他们注意生活要有规律,积极锻炼身体,加强营养或女孩例假要及时治疗或注意休息,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尤其要注意正确地使用声带,不大喊大叫,避免长时间高声谈话或唱歌。
2. 在教学中,要尽量选择结构短小精悍、音域不宽、音量和力度适中的歌曲作教材。如果遇到与此相悖的而又必须教唱的教材,务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3. 在少年的变声期里,不要过分回避唱歌。这是因为学生既有唱歌的兴趣和要求,也需要适当的训练来培养他们科学的唱歌能力。
一般在教唱歌曲时,连续唱歌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唱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穿插讲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等活动,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由心理原因而引发的问题
1. 他们都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应该盲从,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在音乐生活中,他们常常把老师教的与社会上流传的放在一起作比较,而且不轻易地相信老师所讲的道理。
2. 变声期少年的音乐兴趣往往是不专一的。因此,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尖锐地矛盾起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增加欣赏教学、器乐教学、创作教学等内容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起到积极引导、扬长避短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大有好处。
3. 由性意识而引起的问题
变声期的少年,性意识开始萌动。他们常常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学生在课桌上偷偷地刻上“×××,ILove you!”,有的在笔记本上画个心并在其中写个“爱”字,更多的是在唱歌时借题发挥,或在老师讲到他们认为敏感的问题时起哄,表现自己。
对少年性意识萌动的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即:这是少年青春期的一种心理表现。他们大多数是出于好奇;有的是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说明他们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很不成熟,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路。其次,老师要对这些采取正确的态度。即:不回避矛盾,不压制他们的思想活动,正面地引导教育,妥善地处理问题。
唱歌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分析 篇12
关键词:唱歌教学,形象思维
心理学上讲, 人类的思维方式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对于音乐这们抽象的艺术来讲, 用的最多的是形象思维。如果留意你喜欢或熟悉的歌曲会发现。哪位歌唱家的声音让你喜欢, 一首歌曲中最好听的几句歌词或旋律让你印象深刻、或者一个动作、某一种意境, 画面让你感动等等, 这些都是作品演绎留给你形象思维。这些形象都是艺术家通过完美的表演, 将作品的美的形象外射到舞台上。用美是歌曲歌词形象和歌曲形象美得统一结合。这些将把音符变成有生命力的音响的过程, 都是形象思维的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歌曲是歌词形象和歌曲形象的统一
歌曲是歌词的文学形象和歌歌曲的音乐形象的结合。在歌唱教学中, 要十分重视音乐形象思维活动, 也要重视语言文学的形象思维活动, 这两种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发展音乐形象思维的有效途径, 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有一个弯弯的小桥……”这是歌词的文学形象, 再次, 当我们听这首歌去的旋律时候, 音乐的旋律不禁让我们这是歌曲带给你淡淡的缠绵朦胧迷蒙的感觉。优美的旋律又让我们想起了一副淡淡的水墨画。这是歌词形象与旋律形象结合的结果, 只有将两者结合, 一个弯弯的月亮的意境才能体会的更深刻, 此类的歌词与旋律结合产生视觉形象的歌曲还有很多, 像《希望的田野上》《美丽家园》等等。歌曲即使文学语言的美和音乐旋律美的结合, 在唱歌的过程中, 注意选择一些美得意境的歌曲, 重发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了力,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歌曲的处理是形象思维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们对音乐课堂的认识, 唱歌的教学部仅仅只是唱歌而已, 在唱歌教学中渗透着很多教学内容, 让教学课堂更加丰富, 比如歌词分析、技巧的运用, 歌谱的分析、歌曲情感的分析及想象联想的思维的结合等等充分挖掘歌曲中音乐元素, 体验歌曲的思想内涵, 所以歌曲的处理时唱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 歌词形象思维:歌词是诗歌化了的语言。本身就具有内在的旋律感, 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理解歌词的的形象, 为音乐形象做好准备, 例如大家学唱《采蘑菇的小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着四句歌词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 可爱、活泼的小姑娘的形象。再同欢快活活泼的音乐形象结合一起, 带给人们生动的、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
(二) 正确的发声思维:正确的发生思维是音乐形象教学的表达手段之一, 一般来讲发声问题, 也是思维的问题, 例如:韵母U的发音, 要求学生舌尖维维向上, 双唇放松。喉咙呈圆形, 感觉气息向上, 形成头腔共鸣。这些抽象思维感觉, 对于孩子们来讲有点难, 即使是成人, 也有点难度, 所以唱歌必须要靠形象思维, 在正确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之间找到平衡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比如:闻花香吸气方法。吹蜡烛的吐气方法, 等等。
(三) 分析歌谱的思维:唱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唱一句, 学生模仿一句, 这样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小。老师应让学生从听觉入手, 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听觉想象, 然后和视觉结合, 听觉想象和视觉观察的结合, 视唱练习谱子, 分析音符的高低, 长短, 强弱、节奏规律、反复的练习, 采用师生结合的方式, 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 达到学生背唱谱子的效果。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 发展了音乐思维。
(四) 体验歌曲中情感思维:俗话说:美感源于形象。在体验歌曲的过程中, 都是以音乐思维为基础, 只是说“这首歌多美啊”:“太好听了”“旋律太美了”这些抽象的话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 , 老师可以采用, 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老师的师范演唱, 感染学生, 老师也以通过处理歌曲的强弱, 快慢让学生感受不同, , 或者做游戏的方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美等等方式方法。例如在发声练习和歌唱的过程中, 学生反复的练习歌曲的旋律、节奏, 音准、每次产生的新的视觉表象同音乐的旋律结合起来, 这种不断比较中学生通过歌曲的音乐思维。逐渐理解了歌曲, 那么他的歌声就会越来越有情感。
(五) 想象和联想思维:具体的说, 生动形象的歌词可以联想到美丽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事态当中, 例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同样在发声中, 由:“打哈欠”想到放松喉咙的状态;“金属声”想到声音的明亮光泽;“管状”想到声音的立体通畅;“温柔”想到声音细雨深情;“清泉”想到声音的清澈明翠……这类的歌唱在演唱中运用很多, 很多都是靠联想, 包括处理作品中的由弱到强, 由低到高, 由暗到明, 这些都要靠联想才能完成的。
《爱唱歌的大叶杨》教学反思 篇13
1、诵读涵咏;一篇短短的文章我就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诵了数次,有自由默读课文,有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叶杨进行的模仿阅读,又有师生合作的阅读。这种多样的阅读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语感、阅读能力,也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联想想象;整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周老师不断地发掘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我不但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从文章中想象“大叶杨”会对小宝宝、老奶奶以及老爷爷说些什么;想象“大叶杨”会对金色太阳说些什么;想象“大叶杨”还会感谢谁,并讲出为什么;还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模仿文中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宝宝说说他们想要对“大叶杨”说的话,让学生入情、入境;采用联想想象的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周老师还让学生说说文章中小宝宝、老爷爷、老奶奶会对大叶杨说哪些感谢的话,从而引申出课文中“把快乐歌别人可以让自己更快乐”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体验到更深层次的别样领悟。
关于唱歌教学的实施 篇14
【摘要】唱歌是音乐教学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具有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和文化素养的特点。体验以音乐和语言演唱的艺术形式完成表达过程和审美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文化遗产的作用。新课标也提出,小学生每学年应该会背唱4至6首歌曲,所以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模式。教师需要讲究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歌唱潜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律动教育方式;唱歌;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课是学生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宗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四个”社会公民,提升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探讨对音乐教学改变方式是十分有意义的。歌唱是发展人们音乐表现和音质的直接有效途径,也是结合音乐艺术形式的完美途径。通过人们的亲身经历完成或传达审美行为,是人类内心情绪的清理和表达,也是继承信仰和道德的良好载体。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小学音乐经验发挥了其作用在音乐(音乐)教学方法,教科书教学方法和音乐课程与理论的动态发展过程中都发挥其效用。
一、新课改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学音乐教学非常薄弱,所谓的“小三门”并不受重视。在当前单方面追求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这种情况基本没有改变。显然,这与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正由于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所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很器重音乐教学,一直把这门课程作为国民教育中基本的环节,诸如美国、苏联、西德等发展成为了国际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特别是对小学尤为重视,要深入贯彻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深刻认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提升改革的自觉性。音乐教育具有启发革命理想,培养情感,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美德和健康丰富感情的特殊功能。每当听到聂耳的“志愿者进行曲”时,雄伟的旋律,人们的心灵会被深深地震撼。这不仅唱出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决心,也唱出被压迫民族的声音,鼓励他们勇敢地作战。
二、新课改音乐教学训练方式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原来采用简谱教学,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有些学校音乐课试用五线谱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引发了关于学习记谱法的争论,有的认为五线谱正规科学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学习简谱困难还很多,必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都知道词汇是思想和语言,因此语言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是音乐的核心,如果教育中没有生动的语言,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切都会变得无聊。是不会有魅力的,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反而会排斥。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视听媒体具有创造氛围,激发兴趣的功能,可以提供当时无法看到或听不到的各种声音。因此,音视频媒体创作场景的选择内心的情绪,引导学生在融合的背景下体验音乐。律动教学下主要是训练感受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播放一首音乐,由学生根据竹奏、速度、力度创造出合拍的动作,可以帮助节奏变化的直观感受,增强律动协调性。这教学方式与舞蹈创造性融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参与,更好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变化。利用体态律动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
也能通过丰富的动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激发对表演的渴望在进行歌唱教育时,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应该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并能够与音乐共舞,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教学大纲表明,评估方法必须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为使考察形成各种有趣和全面的内容,并评估这四类事物的自主性,进行大胆尝试,如唱歌测试,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歌唱的歌曲,然后由学生自评评估标准,让大家评论最终的评分。这种考核方式活跃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帮助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了解自身优缺点,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另外采用每月一小节期末举办以此音乐会形式的演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淡化单一紧张的考试变被动为主动应考。
三、结束语
在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每一样事物从我们刚开始接触到应用自如都会有一个过程,孩子学唱歌也一样,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总之,掌握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不仅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客观准确地评价课堂优劣的准则。在第一线工作的音乐教师让我们一起为教育做好准备人们!随着音乐的魅力,学生被置于声音世界中,反过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知识,学习如何唱出音乐形象的感官和美,真正达到有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关于唱歌教学的实施】推荐阅读:
中学唱歌教学07-25
幼儿园唱歌教学07-11
同唱歌教学设计05-28
奏鸣曲式唱歌教学探究07-04
第十五讲 唱歌教学的歌曲即兴伴奏5则范文06-30
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七步法05-30
会“唱歌”的杯子作文07-06
爱唱歌的小鸟含课件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