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案例演讲稿

2024-12-11

知识产权案例演讲稿(精选8篇)

知识产权案例演讲稿 篇1

第九章

1、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的知识

2、特征

(1)无形性(2)系统性(3)商品属性

3、技术和技术差距、技术转让、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概念的差别

A、技术转移:定义:技能、工艺和知识,从一国到另一国,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的转移。

B、技术转移与技术转让的区别

技术转移包括技术的地点转移和权力转移这双重涵义,而技术转让则只是技术权利得转让,是指一方将技术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转让给另一方的行为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转移的内涵更为广泛,技术转让包括在技术转移之中。

C、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之间的联系。两者都通过一定得渠道发生在不同领域或地域之间的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技术扩散包括技术转移。(2)它们之间的区别

①技术转移主要是指一种有目的主观经济行为,参与技术转移的双方都抱有明确的目的,尽管目的有所不同。而技术扩散既包括有目的的技术转移,有包括无意识的技术传播。

②技术转移的受方一般说来只有一个,而且是明确的对象。而技术扩散地受方一般不止一个而是多个,而且以潜在采用者为主。从供方来看,技术扩散存在一个扩散源。

③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都既可能发生在国内也可以发生在国际之间。技术转移最早是作为南北差距问题解决办法二提出来的。技术扩散最早来自于对技术传播的研究,所以传统上主要是国内范围的技术扩散。④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都可能发生在不同领域之间,由于技术转移的目的性很强的经济行为,因此,技术转移更强调在同一领域。⑤技术转移受方掌握技术为结束标志。而技术扩散所有潜在的采用者都采用该技术才停止。技术扩散更强调对时间维度的研究。D、技术差距论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客观上存在技术差距,这种差距表现为北方在产品开发上的绝对优势,技术差距决定了劳动分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是造成各国之间进口收入水平及趋势差别的基本因素。

(2)产品分为技术创新和模仿产品两大类,北方占据其产品创新优势,总是出口创新的技术优势所形成的利润逐渐消失时,技术就以不同方式被转移到南方,这逼迫北方技术优势继续创新,以继续获取新的利润来源。

(3)技术变化影响世界收入在南北之间的分配,各地区收益多少依赖于其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

(4)若北方加速技术创新,出口创新产品,其结果使南北双方受益,但是,对北方利大于南方,因此,加大南北差距;

(5)南方加快技术转移加速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变为老产品的速度,使北方创新产品的垄断地位被浸蚀,收入分配有利于南方,这又迫使北方加速创新。(6)当南方的技术模仿速度超过北方技术创新速度时,会发生两种不同影响,一方面,南方工资提高;另一方,有利于全世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现象在这政策上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北方担心南方加速技术模仿;另一方面,南方则以技术转移有利于世界经济整体均衡发展而反对北方技术保护。

(7)北方在南方加速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实行保护政策,这既不利于南方也不利于北方。

4、技术转移的理论支撑----产品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指出,随着产品由创新阶段到成熟阶段,进而达到标准化阶段,出口逐渐被对外直接投资所替代。

第八章

1、公司内部贸易的概念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分支公司之间,以及同一体系子公司之间产生的贸易关系。

2、特征

(1)内部贸易不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所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本质上是和一般贸易不同的。

(2)内部贸易采取“转移价格”的定价策略。转移价格作为一种内部价格,它与外部市场的正常交易价格即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内部贸易受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统筹规划

3、公司内部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改变了各国贸易的顺差与逆差的含义和影响

2、跨国公司内部化贸易的发展掩盖了国际贸易中各国的真实贸易关系

3、跨国公司内部化贸易发展使得东道国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上处于两难境地

4、公司内部贸易的成本源P274 内部贸易成本(1)激励成本。(2)信息成本。(3)约束成本。(4)讨价还价成本。(5)环境变化的成本。

5、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

1、降低了交易成本

2、提高交易效率

(1)内部贸易可以消除因所有权独立所造成的利益对立,避免了交易过程中因所有权交换引起的摩擦;

(2)信息在跨国公司管理层级组织内部的传递具有权威性,消除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跨国公司有较强的进行连续应变的决策能力,从而可以减少因市场交易波动或中断造成的损失;

(4)跨国公司在内部贸易中对其拥有的核心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和保护能力。

3、消除市场不确定性

4、防止技术优势丧失

5、谋求转移价格获取更多利益

(1)减少所得税负担。

(2)减少关税负担。

(3)对知识型产品实行差别定价。(4)其他目的。

6、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7、获得融资优势。

6、公司内部贸易的程度---宏观内部化和微观内部化的基本概念 宏观内部化率是指一国的内部贸易额占该国国际贸易总额的比率。

微观内部化率是单个跨国公司一体化体系内部的国际贸易在该跨国公司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7、公司内部贸易行业特征---主要是集中在什么行业,最终产品原产地原则,贸易地区

A、内部贸易的行业特征

(1)内部贸易行业数据。一般说来,密集度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和部门的企业内部出口率高于密集度较低的或较高的行业和部门。(2)对行业结构特征的分析。密集度处于中等水平的部门企业内部出口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部门的产品绝大部分是技术成熟的产品,强大的成本竞争压力促使生产在全球范围实现生产“效率合理化”。在公司内部建立和组织跨国性的分工与协作,从而增强了公司内部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国际间内部筹供,形成数额较大的国际筹供物流动。B、内部贸易的产品结构

其特征是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构成是待售的最终产品,其次是有待加工或组装的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内部化率很高,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其一: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生产合理化的结果。其二,关税等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是最终产品跨国界流动的内部化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C、内部贸易的地区结构 首先,表现在发达国家的贸易内部化率高于发展国家。其次表现在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内部化率较高。D、内部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

内部贸易的上述特征基本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相吻合。其根本原因在于跨国公司是公司内部贸易的主体

8、清洁价格概念(需要加上内部贸易的概念)清洁价格是指在公司内部贸易中,以交易的货物或劳务的正常成本为基础来制定执行价格。清洁价格的基本特征就是要使相互交易的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达到各自利润最大化。

9、转移价格的定义

转移价格是指从事跨国生产经营的企业系统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交易时所执行的价格。

10、转移价格的作用(掌握)

一、逃避税收

1、所得税

2、逃避关税

3、逃避预提税

二、规避风险

1、规避外汇风险

2、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 规避政治风险

三、调拨资金、对付管制

四、转移价格的其他作用

1、规避子公司利润过高而引起的麻烦

2、获得东道国的优惠待遇

3、获得较高资信水平

4、获得竞争优势 第七章

1、什么是跨国并购(掌握)跨国并购,是指涉及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间的合并和收购。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定义,跨国并购包括(1)外国企业与境内企业合并;(2)收购境内企业的股权达10%以上,使境内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转移到外国企业。

2、横向、纵向、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发生在同一行业竞争行业之间的并购,在跨国合并中,就是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不同国家厂商之间的兼并收购。

纵向并购是指在客户以供应商或买主---卖主关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并购,即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处于同一或相似产品但又各局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

混合并购是指在经营活动无关联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

3、股票互换、抵押式并购、杠杆式并购、公司剥离 股票互换是指以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方式,并购方增发新股换取被并购企业的旧股。

抵押式并购,兼并中将靶子资产作抵押给最大的债权人,实现所有权转移,靶子企业法人资格自行消失,债务挂账停息。随后债权人重组企业,聘请新的法人代表,利用企业利润偿还债务,赎回所有权。

杠杆收购指一家或几家射手企业在银行贷款或在金融市场融资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企业收购行为。

资产剥离的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将子公司出售给其他公司,即两家独立法人之间的资产产权交易;

(2)分拆,是指公司将其拥有的或新设立的子公司转制为公开上市公司,也可以将公司的部分资产剥离,经过组织建构后在股票市场上作为新公司上市,股份则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股东持有两家公司股票,两种股票在股票市场上分别交易;

(3)股权分离,即母公司将子公司部分股票在市场上抛出以换得现金,但保持对子公司的控股权。

(4)管理层杠杆收购,是母公司将某一部门或子公司出售给公司部分管理者,通常为高层管理团队。

4、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的区别

5、境内并购和跨国并购最主要的区别

6、合并、收购、接管与兼并的区别

(1)合并,是并购活动的最早形式,服务于厂商的外延规模化扩展,法律上,表现为原有企业消失,新组合企业的诞生;经济上,它是两个及两个以上企业的平等“拼合”,从经营管理上看,它可以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间的公平合伙,合并的最终结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合并为一个法人。

(2)收购,也是一种合并形式,但重要的是它往往是非公平或非平等的,主要表现为收购企业的扩大(或名称发生变化,特别是法人发生新的变更),被收购企业的消失,收购的最终结果不是改变法人的数量,而是改变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归属或经营管理权归属。

(3)接管,往往伴随并购而发生的经营管理变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层换班。

接管的基础是接管方通过兼并实现了对被兼并企业的控股。接管完全可以是在被接管企业继续存在甚至保持原有名称的情况下进行,即被接管企业从此成为接管企业的“子民”,但独立法人地位可以不变。

(4)兼并,事实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控股、收购、合并、接管皆可被纳入兼并的范畴,但学术上研究的兼并更多的是指狭义的兼并,即不公平的吸收兼并。如果一家企业通过购买资产或股份的方式将被购买企业并入自己的企业并使之法人地位消失,则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兼并行为,因为原来的两个或以上法人现在组合成为了一个法人。兼并以上市公司兼并非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最为常见,但收购则通常是对上市公司。

7、并购的趋势和特点(6点)

1、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2、单项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

3、跨国收购在跨国并购中占绝大部分比重

4、横向并购得比重不断增加,成为跨国并购得主流

5、股票互换在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6、跨国并购的战略性动机日益明显,善意收购成为主流

8、横向并购成为跨国并购主流的原因:归核化、集中化。横向并购是同种产品之间的并购,符合归核化和集中化,而纵向并购是延长价值链,延长生产链,与现在公司的智转化模式相背离,会增加企业的组织管理成本,使得企业规模扩大,组织管理成本过高。

并购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之间,日本是最早的

9、理论:托宾Q比率。

企业兼并相当数量是通过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进行的并购,当射手企业试图购买靶子企业的股票时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当靶子企业需要重建时所需的重置资本成本。如果靶子企业股票市值小于重置资本成本时,兼并就有可能是合算的,或者说成功概率较高。反之,则企业不会去实施兼并,除非另有战略性考虑。正是考虑了这一因素,托宾提出了著名的Q比率,其表达式Q Ratio=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总额/企业重置资本成本总额。

这里,如果Q Ratio>1,即买一个企业比新建一个企业贵,发生兼并的可能性较小;如果,Q Ratio<1购买便宜。

10、并购方式选择:什么是金融协同效应

金融协同效应,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展、范围经济的现实与潜在收益增加、多样化经营的风险得到分散使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融资成本有望下降。

11、跨国并购的动机的理论基础

1、速度

2、获得所有权资产

3、其他推动因素

(1)寻求新的市场。(2)通过协同效应提高效率

(3)扩大规模。

(4)多样化

(5)财务动因

(6)个人(行为)动机

12、对东道国的影响(短期和长期)跨国并购发生地特点

1、动机不同于国内市场并购进入

2、更多的发生在较高市场集中度的市场

3、更多地发生在跨国产业市场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

4、更多地发生在跨国跟随进入情况下

5、发达国并购最多、规模最大所在

6、高度依赖进口行业少有跨国并购

7、大多数跨国并购发生在相关国家的同行业现实或潜在竞争厂商之间

13、对东道国的影响

短期影响(1)金融资源(2)技术(3)就业

长期影响(1)金融资源(2)技术

(3)就业(4)市场结构

第六章

1、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念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又称公司间协议或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或若干战略目标,一签订常期或短期契约为形式而建立的局部性互助协作、彼此互补的合伙、合作联合关系,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合伙关系而非内部增值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2、横向,纵向,股权式,对等的战略联盟 横向战略联盟:指同属一个产业或行业部门,生产、销售同类产品企业间的联盟,或者在同一个市场上产品或服务相互竞争的企业间的联盟。纵向战略联盟:指分属于两个不同部门,但两者之间又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间的联盟,其特点是把相连的几个生产阶段置于同一企业的管理之下,实行一条龙式的管理。

股权式联盟指涉及股权参与的企业间联盟,分为对等占有型战略联盟和相互持股型战略联盟。

对等占有型指合资生产和经营的项目分属联盟成员的局部功能,双方母公司个拥有50%或相当接近比例的股权,一保持相对独立性。

3、股权式、对等的战略联盟和合并(所有权发生变更)的区别

4、契约式战略联盟和股权式战略联盟的区别

①契约式国际战略联盟更强调相关企业的协调与默契,从而更有国际战略联盟的本质特征。

②股权式国际战略要求组成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对资源配置、出资比例、管理结构和利益分配均有严格规定;而契约式国际战略联盟无须组成经济实体,也不必常设机构、结构比较松散、协议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无限制性的“意向备忘录”;

③股权式国际战略依各方出资多少有主次之分,且对各方的资金、技术水平、市场规模、人员配置等有明确的规定,股权大小决定着发言权的大小;在契约式战略联盟中,各方一般处于平等和相互依赖的地位,并在经营中保持相对独立性; ④股权式联盟要求按出资比例分配利益,而契约式联盟中各方可根据各自情况,在各自承担的工作环节上从事经营活动,获取各自收益。

⑤ 股权式联盟通常初始投入较大,转置成本较高,撤资难度大,灵活性差,风险大,政府的政策限制也很严格;但是契约式联盟则不存在这类问题;

⑥股权式联盟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实力,并通过部分“拥有”对方的形式,增强双方的信任感和责任感,因而更利于长久合作,但不足之处灵活性差;契约式联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是企业对联盟的控制能力差,松散的组织缺乏稳定性和长远利益,联盟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充分,组织效率低下等。

5、知识型战略联盟的趋势

6、知识战略联盟和产品战略联盟的区别 ①知识联盟的中心目标是学习和创造知识,以提高核心能力产品联盟则以产品生产为中心,合作的目的在于填补产品空白、降低资金投入风险和项目开发风险,以实现产品生产地技术经济要求,所以学习重要性不大。

②知识联盟比产品联盟更为紧密,跨国公司之间为学习、创造和加强专业能力,相关人员必须一起紧密工作;而知识联盟追求的是互相学习交叉知识,类似于师徒间的前后相互学习关系。③知识联盟参与者更为广泛,能够在任何组织之间形成,只要组织有助于提高参与者能力,而产品联盟通常是在竞争者或潜在的竞争者之间形成。

④知识联盟比产品联盟具有更大战略潜能,能够帮助成员扩展和改善基本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或更新企业的核心能力;产品联盟则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抓住商机,保存实力。

7、战略联盟的理论:技术协调理论(掌握)、价值链、交易成本 根据价值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每一个都创造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例如:日本的丰田公司 第五章

1、产品生命周期(核心思想,分为几个阶段)、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优势理论、。

弗农把这一经验事实概括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据该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生是产品生命周期四阶段更迭的必然结果。假设世界上有三中类型的国家:

新产品的创新国,通常指发达国家,如美国; 较发达国家:如欧洲、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发展中国家

该理论认为:新产品依次经历四阶段,其生产将依次在上述三类国家之间转移。

内部转移价格

通过直接投资形成市场内部化后的内部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体系内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使用的一种价格。

区位理论

(一)冯•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冯•杜能在研究德国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化问题时,讨论了运输距离、运输成本、地租对农业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杜能环。他认为决定农产品种的选择与经营方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即生产地与市场距离,自然条件只是次要的因素;农业经营规模也与距离密切相关。

(二)韦伯和斯勒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产业聚集:相似或相关联企业在地理和空间上扎堆

勒斯:以商品价值选择距离市场的远近,价值高会忽视运输成本。

2、垄断优势理论:来源(技术、规模、资金、营销管理、全球网络营销策略)(1)技术优势。(2)规模经济低成本优势(3)资本和货币优势(4)组织管理优势。(5)全球视角的战略,易于得到廉价的劳动力、特殊原材料等造成的优势。“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3、小岛清核心的基本概念:边际产品。核心: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

4、为什么日本和欧美不一样?欧美是空洞化产业转移,日本是比较优势

a日本投资行业以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为主,如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力密集行业。b日本投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采用合资形式。

c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国际贸易互补,直接投资扩大了贸易,因而可称为顺贸易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集中在技术密集行业.5、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是跨国企业或公司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或公司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产、规模和市场等一切有形、无形的综合优势。它包括两类:

其一是通过转让或直接投资都能给企业公司带来收入的所有权优势,如商标权、技术专利权等;

其二是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实现的所有权优势,例如工艺技能和管理能力等,后一种优势越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就越强。

内部化优势。它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跨国公司对其拥有的所有权优势一般有两个利用的途径: 一是,将其所拥有的资产的使用权出售给别的企业,也就是将资产的使用外部化; 二是,由跨国公司自己使用这些这些资产,也就是将资产的使用内部化。在国际投资中,资产使用的内部化意味着跨国公司利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优势指企业在国外的投资环境较母国有利。区位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

6、区位优势:农产品的区位选择(1.单位面积的产量与交通运输成本所决定的,杜伦的农产品区位选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时候对地区的影响,对企业选址最重要的是交通运势成本。2.韦伯的区位决定,产品的原材料的投入:原材料指数)原材料指数等于原材料的投入比上原材料的产出,大于一,表示运输成本至关重要。

7、产业集聚的基本概念

产业聚集:相似或相关联企业在地理和空间上扎堆

勒斯的关于产品在高档商品和低档商品在区位理论里的选择,低档商品会靠近市场

8、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投资方拥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者的区别

(1)“有效控制”方面的区别.控制方式不同:股权关系、非股权关系。

(2)持久利益的特点

(3)投资的具体表现

9、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

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的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10、冷热环境的区分方法

冷热对比分析法把一国投资环境的好坏归结为以下七大因素 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和成就、文化一体化、法令阻碍、实质阻碍

地理及文化差距

11、地理、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因素,哪些时间长,哪些时间短。国际投资环境的特征(5点)

(一)综合性。

(二)先在性。

(三)差异性。

(四)动态性。

(五)投资环境的评价和选择具有主观性

12、内部化概念

内部化是企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的过程,以企业内部市场取代缺少的外部市场„„企业内部价格(或计划价格)润滑着这一机构,使内部市场足以像潜在的(未能实现的)正常市场一样发挥作用。

13、交易成本

14、步进式和渐进式扩散

渐进过渡方式:以选定的国外市场为目的,渐进地从直接出口、设立办事处、办销售公司一直到最后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生产,其间也可包括手与生产许可,转让技术和签订合作合同。步进扩散方式:即以可承受的心理距离先在相对最熟悉、进入壁垒最少或最低的邻近国家市场进行扩展,然后由近到远、由易到难地逐步向外围的距离更远的国家市场扩展。

15、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因素(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a宏观因素:生产要素成本、市场规模和特性、外资政策、汇率

b微观因素:东道国的行业利润率、项目的资本收益率和风险率、投资者自身的特点

c投资环境对国际投资风险起决定性作用 泼特理论

1、跨国公司

2、有效管理控制下的定义 定义:跨国公司是对一个以上国家的市场经营能够实施有效管理控制的企业。这种管理控制可以是建立在没有任何资本参与的合同契约基础上或者至多只是在少数股权基础上的有效经营管理,例如品牌的控制。

3、外贸依存度:进出口占GDP中的权重。

4、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P12-14

5、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的区别P12-14

6、联合生产型的跨国公司和纵向型的区别P57

7、跨国公司国际化:跨国指数、什么是跨国指数、影响跨国指数的因素 跨国指数

它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三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这主要避免因只用参数可能产生的误导。影响跨国指数的因素(1)国内市场的大小(2)产品生命周期(3)政治环境的影响

(4)要素的国内和国外相对价格。(5)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8、企业国际化和产品国际化的特征

特征

1、产品国际化

(1)其产品的价值构成及形成过程已经高度国际化。

(2)产品的物质组成呈现高度的国际化。

2、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产业市场中主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样也是全球范围内进行并实现的。

3、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中化。

4、市场竞争格局的国际化。

9、产品国际化、企业经营国际化、生产规模化和集中化 产业国际化:是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一种直接结果或成就。企业经营国际化:产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当企业的经营走向大规模的国际化时,企业所在的产业市场也就进入了国际化阶段,从相当程度上说,产业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产业市场内的厂商,特别是主要的厂商必须是高度经营国际化的厂商,也就是说,达到实质性跨国公司的程度。

10、企业经营的内部化P52

11、行业国际化的特征(行业的主导行业国际化程度)

12、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资金流向)

1、跨国公司早期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即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海外经济发展方式以间接投资为主即采取借贷资本输出的形式。

2、国际直接投资的早期发展

(1)第一种是资源开发型投资模式。(2)第二种是产业结构转换型投资模式。(3)是市场导向型投资模式

13、二战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和特征(5)

一、动因

1、尽快进入和占领欧洲市场。

2、绕开关税同盟壁垒

3、适应新的市场规模

二、特征

1、投资规模急剧上升

2、直接投资进入宗数大幅度增加

3、投资来源国的多元化

4、产业指向大规模转向制造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

5、纵向直接投资为横向所大规模替代

14、大三角的资金流向(美国、日本、欧洲)

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

二、主要发达国家仍是投资主体

1、概况

(1)美国(2)日本(3)西欧

2、结构特征

(1)三地的国际直接投资规模。(2)三地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

①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空间分布上比较稳定。②欧盟具有稳定的投资地域分布。

③日本(3)三地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①传统产业地位依旧突出。

②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热点,技术在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并购是当今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

三、北美、欧盟、亚太三大经济圈内部投资加强

四、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有所增长 对外投资分布也比较稳定。

15、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

知识产权案例演讲稿 篇2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 北京市高级法院发布了北京市法院2013年度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其中包括“钱钟书书信拍卖”诉前禁令案、“金骏眉”商标确权案、“谷歌数字图书馆”著作权案、“窦骁”合同案等一批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 涉及书信作品著作权、演艺合同、通用名称等多个知识产权热点领域。与往年不同, 今年, 市高级法院还同时发布了北京市法院2013年度十大创新性案例, 涉及了网页快照、马库什权利要求、教唆侵权等知识产权前沿问题。

据北京市高级法院知识产权庭介绍, 此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创新性案例, 是从北京市三级法院2013年终审审结的1.4万余件知识产权案件中精选产生的。入选双十大的案例中, 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件占十件 (其中一件为刑事案件) , 著作权案件占五件, 专利权案件四件, 合同案件一件, 真实反映了在当前市场融合、品牌竞争的大环境下, 商业标识的重要地位及行业发展中知识产权日益凸显的作用, 充分表明了在纷繁复杂的市场格局下, 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

此次发布的案例中, “钱钟书书信拍卖”诉前禁令案因涉及到我国已故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及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女士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该案是北京法院作出的首例涉及著作人格权的临时禁令, 也是《民事诉讼法 (2012年修订) 》实施后, 北京法院针对侵害著作权行为作出的首例临时禁令。该禁令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特别是收信人对于发信人著作权及隐私权的保护, 彰显了司法权威, 发挥了司法的社会引导功能。“《后宫甄嬛传》”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系我国法院首次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构成教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也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判令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教唆侵权责任的首次尝试, 具有创新性意义。百度公司与奇虎公司不正当竞争案的判决不但确立了互联网经营者在经营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 应当遵守的公平竞争原则、和平共处原则、自愿选择原则、公益优先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五大原则, 更确立了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竞争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 (即除非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所必需, 互联网产品或服务不得相互干扰) , 有利于规范互联网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维护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正常竞争秩序, 是规范互联网经营行为的有益尝试。胡某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系海淀法院自2013年8月成为北京市首家知识产权案件综合审判试点法院以来, 由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结的首例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该案涉及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一案中的处理, 且在证据方面存在与传统刑事案件有较大差异之处, 具有一定的审理难度。案件审结后, 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均表示服判, 被告人还专程送来三面锦旗, 对法官的公正审理表示服判感谢。作为综合审判试点后由知识产权审判庭室审结的刑事第一案,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次案例发布是北京市高级法院自2002年以来连续第十二年发布年度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也是第一次发布十大创新性案例。通过案例发布, 不但向社会展示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的新进展, 还表明北京法院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态度, 对推进首都知识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另据了解, 北京法院2013年知识产权案件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庭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2 464件, 比去年同期增长10.3%, 共审结一审案件12 238件, 比去年同期增长9.2%, 结案率为90.9%。在受理的各类案件中, 与品牌保护、网络新媒体传播相关的案件仍为主要类型, 且呈现出类型新颖、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十大典型案例】

“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诉前禁令案

“金骏眉”商标异议复审案

“不锈钢选择发明”专利权无效案

“北大附中”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

“窦骁演艺合同”纠纷案

“小悦城”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

“谷歌数字图书馆”著作权案

温控器元件侵犯专利权案

北冰洋商标权案

胡某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刑事案

【十大创新性案例】

“雅培奶粉罐”诉前行为保全案“功夫熊猫”侵害商标权案

“春晚”网络实时转播著作权案“雀巢三维瓶型”商标争议案《后宫甄嬛传》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百度、360不正当竞争案

《可耻的幸灾乐祸》网页快照著作权案“恒昌珠宝”侵害商标权案

2011十大软件知识产权案例 篇3

《惊天动地》维权,韩国公司 获赔300万 案情概要:2011年10月25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告韩国EST软件公司诉被告上海摩力游数字娱乐有限公司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偿原告包括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人民币300万元。 本案原告EST公司是网络游戏《惊天动地》(“CABAL ONLINE”)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被告摩力游公司是该游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运营商。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约定,被告运营游戏的期限为自进行游戏商业运营之日起2年。假如被告自商业运营之日起第1年内的游戏运营销售毛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那么许可期限应当顺延一年。但是2年后,该游戏的毛收入并未超过2亿元,原告要求终止协议,被告没有理会,继续运营游戏,并采取技术手段阻止原告对于游戏的控制,拒绝原告登录被告控制的服务器。法院委托鉴定机构进行了鉴定,结论为原告采取的措施符合行业要求。因此被告败诉。 专家点评:国内公司往往采取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方式来运营网络游戏,赚取利润。但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一些纠纷,这类案件既有如本案一样违反合同约定引起的侵权案件,也有的是国外企业认为国内企业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而引起的纠纷。 深圳一公司侵犯西门子PLM软件著作权被判赔116万元 案情概要:深圳知名模具制造企业易拓迈克公司长期大规模使用盗版NX软件,给西门子PLM软件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多次尝试解决侵权问题未果的情况下,权利人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深圳中院根据西门子PLM软件公司的申请,对易拓迈克公司采取了诉讼证据保全措施,发现易拓迈克公司设计部门的多台电脑中安装有盗版NX4与NX6软件。2011年10月27日,深圳中院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原告西门子PLM软件公司对涉案的NX4与NX6软件享有著作权,根据《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规定,西门子PLM软件公司享有的著作权依法受中国法律保护。法院指出,被告易拓迈克公司未经权利人授权,以经营为目的复制使用原告软件,侵犯了原告软件著作权。一审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两案共计116万元。 专家点评:本案充分保护了权利人的利益,较之以往判例是一种突破。考虑到目前我国《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法定赔偿上限50万元不能充分挽回著作权人的损失,法院判定被告需单独赔偿原告高于此赔偿额的合理费用。另外,深圳中院有效的证据保全,积极的调解工作以及高效的判决充分体现了对权利人利益的保护,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未经授权擅用《新京报》内容 iPad“中文报刊”软件商判赔10万 案情概要:2010年8月,新京报社发现iPad上运行的一款名为“中文报刊”的软件,未经授权使用了《新京报》的版面和内容,且每日实时更新。随后,新京报社授权下属网络公司派博在线公司向“中文报刊”软件开发者北京迈思奇科技有限公司发函,要求停止侵权。由于迈思奇公司一直不予理会且持续侵权,派博公司将其告上法庭,请求判令迈思奇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赔偿经济损失。2011年8月,海淀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认定“中文报刊”软件商构成侵权,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10万元。 专家点评: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袁真富认为,这场著作权之争的典型意义在于伴随智能手机的发展,“中文报刊”软件的侵权形式可能成为新的动态,本案的判例对于传统媒体维权将有借鉴意义。以前的判例也曾将定向链接认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即用户不需要接触纸媒的官方网站就能在他人网站上阅读,显然不正当地借用了原告的资源。 方正再诉宝洁被驳回 维持原判 案情概要:2010年12月,北京海淀区法院驳回了方正公司诉宝洁公司的诉讼请求后,方正上诉到北京一中院。日前,北京一中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方正的上诉,维持原判。这是司法第二次对计算机字库单字收费说“NO”。法院审理认为,上诉人方正公司如欲证明被上诉人宝洁公司实施的被控侵权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应证明本案事实同时满足下列全部要件:1、涉案“飘柔”二字构成作品;2、上诉人系涉案“飘柔”二字的著作权人;3、被上诉人实施的行为属于对涉案“飘柔”二字的复制、发行行为;4、被上诉人实施的复制、发行行为未获得上诉人的许可。这一许可行为既包括明示许可,亦包括默示许可。在综合考虑本案现有因素的情况下,法院认定被上诉人的行为系经过上诉人许可的行为。故无论本案是否符合另外三个要件,被上诉人实施的被控侵权行为均不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专家点评:法院作出上述认定,系考虑到本案一个关键事实,即被控侵权产品上使用的“飘柔”二字系由被上诉人宝洁公司委托NICE公司采用“正版”方正倩体字库产品设计而成。依据本案事实可以认定NICE公司有权使用倩体字库产品中的具体单字进行广告设计,并将其设计成果许可客户进行后续的复制、发行,而被上诉人宝洁公司的行为均系对该设计成果进行后续复制、发行的行为,故被上诉人实施的被控侵权行为应被视为经过上诉人许可的行为。 字库单字著作权终获司法肯定 案情概要:2011年8月,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江苏某日化公司和福建某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经公开审理后分别做出了一审判决。法院审理认为,在两被告使用汉仪公司“秀英体”字体的注册商标“城市宝贝”和“笑巴喜”等7个单字中,有6个单字均具有独创性,并享有美术作品著作权,而两被告未经授权对该字体进行商业使用的行为已构成侵权,需承担侵权责任。法院判决,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不得继续使用涉案的商标和销售涉案商品;两被告须赔偿汉仪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7.6万元。 专家点评:国内的汉字字库开发企业主要有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具有近20年的从业背景,其间各自开发了百款以上的汉字字库,在市场上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多种历史原因,绝大部分使用都未经授权。字库开发企业饱受盗版困扰,运营较为艰难。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加强,字库企业开始奋起维权。然而,维权过程中有关汉字字库中单字是否享有著作权,一直是业内的争论焦点。本案系全国第一起对计算机字库部分单字予以著作权保护的案件。 金蝶公司商标驳回复审 行政纠纷案胜诉 案情概要: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10月9日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友商网Youshang.com及图”商标注册申请。商标局以金蝶公司的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第3368578号“商友世界www.13911.com及图”及“商友SHANG YOU及图”构成类似服务上的近似商标为由,驳回其注册申请。金蝶公司不服上述决定,向商评委提出驳回复审申请。商评委做出驳回申请商标注册申请的复审决定,金蝶公司向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一中院经审理后,判决撤销商评委做出的36477号决定,并判令其重新做出复审决定。商评委不服该判决,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北京高院认为本案的焦点在于申请商标是否分别与两引证商标构成近似商标。经过审理和比较,北京高院认为两引证商标在整体外观、构成要素等方面差异显著,一中院判定的二者不构成近似标识是正确的,因此,判决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专家点评:本案体现了法院在掌握判断商标近似的标准上,与商评委的判断标准不同。涉案的申请商标、二引证商标均为组合商标,其构成要素包括文字、英文、图形。商评委仅将构成要素之一的文字部分拿出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申请商标与二引证商标属于近似商标的结论,忽略其它两个构成要素。法院则认为,判断商标近似不仅要考虑文字部分,还要考虑英文、图形及其整体组合。二者标准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出发点不同。商评委的审查员判断商标是否构成商标近似依据《审查标准》,判断商标近似的标准是静态的、固定的、机械的,审查员以它为出发点。而法院则不同,它以一个相关公众的身份,并依据其通常认识去分析判断。相关公众无论是看到申请商标还是引证商标,均是看到一个整体。因此,法院判断商标近似的标准是科学的、准确的、灵活的。 2011年暴风影音遭17起侵权诉讼 视频侵权或成IPO拦路虎 案情概要:据证监会2012年4月披露的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报情况显示,包括视频播放器暴风影音在内的五家国内互联网公司欲谋求创业板上市。不过,近几年暴风影音一直遭遇多起诉讼困扰。2009年曾一日遭4起侵权诉讼,震惊视频业界;就在正式透露拟于创业板上市的一年之内,竟涉及高达17起的侵权诉讼官司。如此多的诉讼纠纷,看来暴风影音的上市之路或将难以平坦。2011年,高达17起的侵权诉讼官司更是让暴风影音深陷诉讼泥潭。包括山西制片厂、华录百纳、保利影业等多家版权方起诉暴风网站未经合法授权,通过暴风影音软件以盈利为目的、提供涉案影视剧的在线播放。针对于暴风影音的多次侵权行为,多家版权方均要求其删除侵权视频,并要求索赔。仅2011年,暴风影音因擅播未经许可的视频而向版权方赔偿多达50多万元。 专家点评:而今,即将闯关创业板的暴风影音,视频版权问题或将成为其上市路上的拦路虎。 黑龙江典型网络侵权盗版案宣判 两被告获刑 案情概要:2012年3月从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获悉,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人民法院对2011年“3.15《征途》私服网络游戏侵权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处被告人刘力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0万元,判处被告人于杨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2.5万元。该案是2011年黑龙江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期间破获的一起较为典型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国家版权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列为挂牌督办的重点案件之一。 专家点评:本案被告人刘力、于杨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利用信息网络架设游戏服务器端,采用会员制形式非法运营,向公众传播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违法所得巨大,两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法院依据刑法有关规定作出刑事判决。 纽曼公司使用42套盗版微软软件 被判侵权 案情概要:纽曼公司是国内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2月,微软公司因该公司使用多种微软盗版软件的行为向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进行投诉。2010年7月,行政执法总队对纽曼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处罚金26,000元。然而此后,纽曼公司仍然拒不整改其侵权行为。在多次磋商无效的情况下,微软公司于向北京一中院提起民事诉讼。2012年1月18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纽曼公司非法使用42套Microsoft Windows和Microsoft Office 系列软件的侵权行为成立,依法判令纽曼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向微软公司支付赔偿及诉讼费用共计人民币41万余元。 专家点评:该案是微软公司针对企业最终用户盗版在京提起诉讼并由法院做出判决的第一例案件。企业最终用户盗版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盗版形式。用户购买一套正版软件的许可后只是获得在一台电脑上使用软件的权利,如果用户同时在多台电脑上安装使用,该行为就违反了许可协议,构成了对软件著作权的侵权。 用户告微软“霸王条款”获法院 部分支持,网络霸权需要挑战 案情概要:花750元购买了正版Windows XP软件,却在安装时发现,如果不同意微软公司的《最终用户许可协议》,就不能继续点击进行安装,为此河南郑州市民郭力将微软公司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法院确认《许可协议》中的28项条款无效,并要求微软公司公开赔礼道歉。2011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确认《许可协议》中有4项条款因免除微软公司应承担的责任而无效,驳回了郭力的其他诉讼请求。 专家点评:为什么明明知道法律的规定,这些公司依然做出这样的霸王条款、格式合同呢?这是因为虽然理论上说有些条款可能是无效的,但是这些合同条款在被法院判决无效之前只能假定这些条款是有效地,一旦发生了纠纷,如果没有提出合同条款的效力性问题,这些条款非常可能成为判案的依据。即使提出了效力性问题,就目前的司法情况而言,不同的法院非常可能有不同的判决。从这个角度,普通计算机使用者、网络使用者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案件属于一个公益性案件,因为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消费者要学习这位郭先生,及时向这些霸王条款提出挑战,防止这些霸王条款成为行业潜规则或者明规则。

知识产权谈判案例 篇4

2010-02-01 来源:书摘(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吴海民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第一次把知识产权列为主题之一。l988年8月美国出台所谓的“特殊301条款”,推行“以我为主”的强权政策,三次将中国打入“不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或者不给予美国知识产权企业市场准入的国家”的黑名单,要求中国通过为期6个月的谈判改善立法和执法,否则将实施贸易报复,对我国几十类

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价值数十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尚在起步阶段,法律体系的健全、执法经验的积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存在大片历史空白。这期间美国代表团赴我国各地“访问”,抓住局部地区存在光盘地下生产线和街头巷尾零售盗版光盘的案例,肆意放大,要求我国关闭十多家中国音像制品生产企业,允许美国公司取而代之,在中国发行以及进口电影和音像制品,占领最具潜力的中国出版市场。

如何处理中美知识产权尖锐分歧,为我国“复关”、“入世”创造条件,既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差距,接受外部世界提出的合理规范和先进管理制度,又旗帜鲜明地阐明我国坚决反对在知识产权领域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严正立场,坚持平等磋商,避免一场对双方都代价昂贵的贸易大战,中国代表团与美方经历了激烈交锋。

惹起了风暴的激光唱片

李森智(以下简称李)在谈判桌前坐定,把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摆到桌面上,掏出来一张光盘和一盘录像带。

“请看吧,这就是中国的盗版产品!”

中方代表互相传着看了,录像带是《乱世佳人》,光盘是《侏罗纪公园》。不过,光盘封面上注明是外国一家公司生产制作的。

高凌翰(以下简称高)提出疑问:“这不是明明写着××国的公司制作吗?”

李:“我们美国的电影公司根本没有授权给任何其他国家复制光盘。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国家里,也不会有人敢于复制。”

高:“世界如此之大,一定是中国厂家复制的吗?”

李:“这是肯定的,小偷就在中国!复制者就是你们的深飞!”

“深飞”是深圳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它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唱片复制厂家,也是唯一一家国营激光唱片复制厂家。

中方一时显得有些被动了。激光唱片业在中国刚刚兴起,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领域的情况还未掌握,而这时,美国人抓住激光唱片大做文章。中央要求新闻出版署立即就激光唱片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随后,由中央和国家机关7个部委联合组成的调查组飞赴广东。

到达广州后,调查组的所有同志都大吃一惊:一年前,这里还是盒式磁带一统天下,而今,鳞次栉比的音像摊档全部在销售激光唱片和视盘。

混乱的市场背后,是混乱的激光唱片生产线。计算机监控,机器手操作,一台精密机器里,每4秒钟就能吐出一张金光闪闪的激光唱片。一张唱片的复制加工费是l0元左右,一条生产线的年产值是3 000多万元,难怪有人说激光唱片生产线简直就是印钞机。

美方代表把关闭生产线作为谈判中的一项主要要价。

然而,生产线混乱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中国。背后往往有国际犯罪分子的操纵,其中也包括美国盗版分子。如海南的安美公司、南京的达利公司和珠海的金镭联公司等,都是中美合资的企业。此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迫于美国“特殊301条款”的压力,加重了对盗版行为的惩处,一些投机商转而把目光也投向中国大陆。他们或是以合作者的面目出现,将侵权母盘和伪造证件提供给大陆的不法分子;或是以订户面目出现,手持虚假版权证明,以委托加工的名义让大陆的生产厂家复制其盗版唱片;再就是以投资者的名义,将激光唱片生产线搬到大陆合资建厂,大量生产盗版制品。

调查组从广东回到北京,赶紧给中央写一份报告,并提出应该立即对混乱的局面采取果断措施。

谈判桌上的一场“数字战”

李首先提出这样一个数字:“中国的盗版唱片和盗版软件,每年给美国公民版权造成的损失达到了8亿美元。”

对这样一个数字,中方代表并不感到突然。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国会和新闻舆论已经就这个数字进行了大肆渲染。美国在知识产权上对中国展开的攻势,很大程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些数字之上的。它不仅成了美国将中国列入“黑名单”的根据,也成了美国制定对中国贸易报复具体数额的根据。

中方对李的这种指责早有准备。

高:“不久前你们讲损失了4亿,才过了几个月,就增加了一倍,变戏法似地成了8亿,而你们的坎特代表在别的场合又讲l0亿。请问,美国人信口开河,是不是在玩数字游戏?”

中方死死抓住这显然是夸大了的数字,批倒了这些数字,就等于釜底抽薪,拆掉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所谓调查和报复的基础。

美方则死死抱住这个数字不放。不能证明这些数字,就无法证明中国侵犯版权问题严重,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要对中国大动干戈。

李:“就是这么一个数字,你们爱听不听。”

高:“这不是爱听不爱听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这8亿美元。先说唱片,你们提出的唱片损失是3亿多美元,就是30亿人民币。一张唱片的价格按三十多元算,就是l亿张唱片。而我们现有的全部激光唱片生产线加足马力拼命干,一年也就生产1亿张。事实上,许多生产线没有满负荷,有的没有订单,处于半停产状态。退一步说,即使生产了1亿张唱片,难道这1亿张全部是盗版?全部是盗了美国的版?”

李:“反正,你们的唱片盗版问题是很严重的。”

高:“说问题严重,我也不反对。但说给美国造成了那么多损失,就显得很荒唐了。其实,受损失最严重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唱片公司。当然,也有外国的公司,如欧洲的。美国在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中只占一家,即使有3亿美元的损失,你最多只能占五分之一。所以,你们的这个数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李:“在图书方面,中国的盗版也给美国造成了1亿美元的损失。”

高:“这更是开玩笑了。中国影印外文图书的业务已经停止,1992年谈判协议达成后,中国履行协议关闭了从事影印业务的出版社。”

李:“既然已经停止影印,为什么你们通过版权贸易购买美国图书和杂志的数量并没有大的增加?”

高:“是否购买与是否盗版,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请不要混淆起来。据我了解,外文书的出版数量确实没有大的增加,但这并非由于盗版。美国没有购买多少中国的图书和杂志,难道原因也是美国在从事盗版吗?”

李:“问题是,私下里的复印行为并没有停止。”

高:“这方面的情况很难进行统计。即使有,我认为也是正常的。据我所知,在你们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也是可以复印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曾专门看了英国图书馆的资料中心,里面订了世界上上万种刊物,需要什么可以打电话或写信,图书馆复印后给用户寄去或传真,只要付一定费用就行。他们一年提供的资料有好几百万份。属于个人学习研究需要的资料,可以复印。” 李觉得再继续争论下去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就把矛头对准了计算机软件。这是他在这场“数字战”中要打出的最后一张牌。

在李看来,其他领域的盗版给美国造成的损失不好计算,但在软件上,美国有充分证据,美国行业组织提供的数字应该最准确。

李显得胜券在握:“中国的软件盗版很普遍,每年给我国的计算机行业造成多达4亿美元的损失。这个领域的问题,你们应该认账吧。”

他的目光逼视着高。也许他认为,高长期从事图书等文字版权的管理,在计算机问题上肯定是外行。但他想错了。高虽然算不上电脑专家,却是一个业余“电脑迷”,这方面的问题难不倒他。

高:“你说的这个数字也是夸大了的,是没有根据的。”

李:“我们的根据是,中国市场上的软件,94%到98%属于盗版。”

高:“这种根据本身就缺乏根据。我们承认,软件市场上的盗版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我们中国的管理机关所忧虑的。但是,提出94%到98%这样一个吓人的比例,是很不严肃,很不负责任的。它有什么根据?”

李拿不出根据。他只是把美国行业组织提供的数字简单地摆在了谈判桌上,至于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却讲不出个所以然。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计算机软件外行,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数字来源于一种国际统一的计算方法,即一台计算机至少运用4种应用软件,把一个国家的进口硬件数乘以4,再与实际进口的应用软件数相比,就可以得出软件盗版的比例。

高:“你们统计的数字太伤人,大大伤害了合法经营的计算机公司。既伤害了中国的公司,也伤害了你们美国自己的公司。” 高的话使李不禁一愣。李口口声声是来为美国公司说话的,怎么反倒会伤害了美国自己的公司呢?

高:“中国一些大的计算机企业几年前就与美国计算机公司签订有协议,用户可在购买硬件的时候随机购买DOS软件系统。目前,国内大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占了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仅联想一家,就占到10%。按照你们所讲的比例,中国的大公司岂不全部包括在内?难道他们与美国公司的合作都成了非法行为? 美国的康柏、苹果、IBM等在中国卖的机器中本身就有DOS软件,有的还配有Windows软件。按照94%到98%的比例,说明美国公司本身就在搞盗版。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之高的盗版比例。李先生,你要为自己的这种污蔑负责。”

李显然没有想到这一层。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中国的计算机市场上,美国产品占有绝对优势。美国人不仅卖硬件,同时也在卖软件,而且软件一定比硬件多得多。

高:“中国市场上计算机合法渠道销售的软件收入,每年可达20亿人民币,如果这20亿仅占2%到6%,整个软件的收入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那实在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既然有这20亿的收入,就说明在中国通过合法渠道是可以赚钱的,这也是美国一些大型企业来华经营的原因。”

李:“但由于盗版问题严重,我们赚的钱不够多,我们要求中国完全消除软件盗版现象。”

高:“完全消除?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你们美国自己做到了吗?按你们自己公布的数字,美国每年盗版计算机软件造成的损失达16亿美元。请问,美国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消除盗版?”

这句话问得李哑口无言。

在一场“数字战”中,中方显然占了上风。

高继续讲计算机软件问题。他讲一段,让身边的翻译翻一段,翻译翻得不准确的地方,他用英文纠正。

李突然制止了翻译,说:“不要翻译了。我能听懂。”

他这种做法是很不礼貌的。不让翻译,等于是剥夺了其他代表聆听中方发言的权利。

李又说:“不要翻了,时间不多了。”

其实还有时间,但李已显得坐立不安。看得出来,他由于在“数字战”中败了阵而老羞成怒,如果大家都听懂了,对他不利。

中方的底牌没有用完

美国人一直等待着对深飞的处理。他们从谈判一开始就要求中国关闭所有光盘生产厂,后来知道根本不可能,就把矛头集中对准了深飞。坎特在华盛顿曾多次扬言:不关闭深飞,谈判就不可能达成协议。

巴尔舍夫斯基(以下简称巴)非常着急。深飞问题美国舆论已经把它炒得很凶,甚至夸大成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标志。而深飞问题没有解决,她的中国之行也将难以交账。

如何处理深飞,成了中方手里的一张大牌。其实,一个星期前,宣布对深飞停业整顿的决定就已经拟好。2月26日,中国各主要报纸刊登了这条消息,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的报纸在突出位置转载。

中国没有按照美方的要求彻底关闭深飞,仅仅是宣布对其进行停业整顿。巴尽管对此很不满意,但还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巴坚持要在中国建立美国的出版社、音像公司,包括独资的和合资的,从事音像等产品的出版发行业务。

中方在这个问题上坚决顶住不肯松口,成立独资的出版机构绝对不行,复制可以搞合资,但出版、发行不能搞。

美方眼下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接受中方的一张“虚牌”――允许在音像复制领域建立合资企业。巴知道,这根本算不上中方的让步,因为中国现有的29家激光唱片复制企业中,除了深飞之外,其他28家本来就是合资企业,而且,其中有好几家是中美合资企业。这时她最担心的,是能不能向国内交账。李和莱尔建议她接受中方这张“虚牌”,因为在国内可以把“虚牌”当做“实牌”打,国会和企业界并不太明白出版与复制这两个概念在中国的真正区别,许多人以为允许复制就等于允许出版。当即,他们和华盛顿通了电话,并征得了同意。

于是,美国人放弃了在中国创办出版社、音像制品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的独资企业要求,放弃了合资企业从事出版、发行、销售和放映音像制品的要求。协议中写进了这么一条: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的中外合资企业,但其产品的销售要通过与中国出版社签订合同进行。

这个大难题按照中方的意愿解决了。

孙振宇对巴说:“你要我们关深飞,我们采取了行动;你要市场准入,我们允许在音像复制中合资,现在,该你们作出让步了。”

紧接着,中方开始一条一条地删美国人塞进协议里的“私货”,如要求中国国家版权局搜查国家机关等公共部门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限期将侵权软件更换为合法软件;中方必须按季度向美国提供国家机关的计算机软件采购清单;准予美国侦探机构在我国设立知识产权私人侦探所和办事机构等许多无理要求。

美国人有一句俗语叫做“魔鬼在细节”。美方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一再重复这句话,要在文本的细节问题上与中方较真儿。中方也一改重视原则忽视细节的传统,对具体细节死抠。

一个艰难而圆满的句号

1995年2月26日,按原定计划,协议草签仪式将在这天上午举行。对中美两国来说,再拖延,两国海关将对贸易报复清单上的商品自动征收l00%关税,这意味着一场影响世界的贸易大战真正爆发。

到了下午4点,仍然没有动静。

华盛顿也很紧张。白宫开了好几次会议,克林顿指示坎特必须达成协议,不能因为知识产权干扰了中美关系大局。起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方向上两国没有根本分歧。再说,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美国也舍不得放弃中国的大市场。谁也不想真的打一场贸易战。

谈判厅里,双方代表还在紧张工作。要把长达30页的英文文本翻译成中文文本,还要逐句逐字进行核对,这在正常情况下就得整整忙上一天。更何况,美方又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的麻烦,在核对文本的时候,中方发现有不少地方被搞了鬼。为此,双方一次次地展开激烈的争论。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周末观念非常牢固的美国人已经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准备一离开谈判厅就马上直奔机场,他们已经有点熬不下去了。

穷极无聊的美国人唱起歌来了,是一首美国歌曲的调子,但歌词是临时填上的:“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纽约/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外经贸部/这个监狱……”

夜里11点,签字大厅的门终于敞开了,白宫和中南海都在屏住呼吸注视着这个地方。中方在谈判的最后一刻查处了深飞等3家光盘生产厂,美国取消了根据“特殊301条款”对中国贸易进行调查的决定,还同意为中国提供技术援助,两国同意合作,增加其他有竞争力的外国产品进入市场的机会。这项协议有助于中国尽快加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

半个月后的3月11日,坎特飞抵北京。他是来参加中美知识产权协议的正式签字仪式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篇5

一 案情简介:

甲光盘出版社从事将杂志刻录为光盘的营业,为求简便,与国内大多数杂志社签订了合同,这些杂志社同意甲出版社使用它们的文章,而甲出版社则给以一定数额的使用费。鉴于作者众多且分散,甲出版社将本应给作者的部分也委托杂志社代为给付。此事后为部分作者知晓,他们以甲出版社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二 争论问题

1. 杂志社对自己的杂志有何权利?作者的权利如何体现?

2. 刻录光盘有无改变形式?若有,是否须权利人再次授权?若无,杂志社一次付酬,两次使用,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3. 本案有无法定许可的适用?

4. 甲出版社与杂志社的约定是否及于作者?

三 分析

(一)汇编还是编辑

著作权法已经修改,而本案时间不明,故不知适用旧法还是新法,此处适用新法。

杂志社的地位与所从事行为的性质首先应予明确。杂志社是否属于邻接权人中的出版者?出版是复制与发行的结合,一般多为图书的出版,但报社、期刊社也可从事出版行为。《著作权法》第四章第一节以“图书、报刊的出版”为题,显然将期刊所从事的行为作为出版行为。杂志社的法律称谓应为“期刊社”,即“期刊的出版者”,因而属于邻接权人。

邻接权在国际上是对表演艺术家、录音制品的制作人和广播电视组织所享有的权利的称谓,享有邻接权的本质原因是这些主体从事了演绎创作,从而使原作品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但我国将邻接权理解为传播者权,加上对出版社作用的重视,将纯粹进行复制、发行他人作品的出版行为的出版社提高到邻接权人的地位,对其给予了特殊保护。

图书的出版,出版者所从事的是纯粹的出版行为,而无演绎创作的存在。但报社、期刊社除了复制发行,还对作品进行了编辑,编辑不同于汇编,旧著作权法将此二者混淆是不妥的。新著作权法将原来的“编辑权”改为“汇编权”,用语更为科学。但编辑行为与汇编行为还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混淆。

汇编是一种演绎创作行为,是将已有的作品或材料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取舍、设计、编排形成汇编作品的行为。汇编作品的创造性表现于汇编人独特的选择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在整体上赋予这些原本分散的作品或材料以新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因而汇编人就设计的新结构或新形式享有作者的资格。汇编既然属于演绎创作,那么由于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关系就因被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对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汇编,这时汇编作品上有两重著作权,即原作品著作权和汇编作品著作权。对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进行汇编而成的汇编作品,汇编人仅就其设计和编排的结构或形式享有著作权,即此时只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杂志社发表作者的文章,其文章显然受著作权的保护,因而类似于前者,故后者不在本文考虑之列。

在汇编的场合,是先有原作品的著作权,然后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经由汇编而产生汇编作品著作权。在此过程中,两个著作权的产生有先后顺序,且后者受前者制约DD即汇编要经原作者的同意,否则就是对原作者“汇编权”的侵犯。因为汇编权属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归作者享有,作者可以自己行使,也可授权他人行使,他人未经作者同意不享有汇编权。但杂志社发表原作者的作品与编辑作品是同时的,无时间上的先后之分,且因为出版合同的存在,无需另外征得作者同意以行使“编辑权”。

我国著作权的取得采用自动保护原则,即创作一经完成,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就产生著作权,既不需登记,也无需发表。但作品创作完成后若未经发表,作者所享有的著作权就不具有约束他人的效力,仅为“裸体”的权利。因为既然别人无法知悉,就不能强求其尊重你的“权利”。在汇编的场合,原作者的作品先经由发表而后有汇编入的汇编,而在杂志社发表作者作品场合,作者的作品只有经由杂志的发行而发表,于此同时,杂志社对其汇编作品也同时享有了著作权,二者并无先后之分,此其一。其二,作者向杂志社投稿,杂志社同意发表其作品,这样就在二者之间订立了一个合同。这一合同当然就包含了杂志社的“编辑权”DD杂志社必然以某种结构安排来发表某一件作品,而无需作者额外的同意。

因而,本案中,原作者享有原作品的著作权当无疑义,而杂志社基于其“编辑人”的身份也享有“编辑作品”的权利。但需提及的是,如果说杂志社享有权利的话,也不是作为“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而享有的,它享有的顶多及于编辑形式的整体,即对版式与装帧的.权利,故不及于原作者对单个作品的著作权,乃属当然之理。

(二)刻录光盘行为的性质

杂志社与原作者之间存在出版合同,而出版系指将作品以有形载体复制并发行。复制应有数量的规定,原则上发行量应影响作者的报酬。当然杂志不同图书,一般不会再版,但若再版,也应付给作者相应的报酬,那种一次性付“稿费”的做法是对作者权利的剥夺。除非有明确约定,复制应指以同一形式复制,因为这样解释最能保护著作权人。而在出现多种解释时,“剩余权利”归权利人才符合权利本位的原则,因为著作权人的权利是源,出版者的权利是流。文字形式与电子形式,二者是否为同一形式,颇有争议。从《著作权法》第9条将“复制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分开规定,而将复制权界定为“以印刷、复印、拓印、录像、翻牌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来看,复制的形式若无特别约定,当不及于电子形式,且作如此解释也更有利于著作权人的保护。因此,即便是作为出版合同主体之一的杂志社要刻录电子版,都需与作者另外订立合同,更不用说第三人了。

杂志社是否可允许第三人刻录光盘?有观点认为电子版与文字版属于同一形式,因而认为刻录电子版已包含于出版合同之中。此观点有以下几点不妥:其一,出版合同并没转让作者的复制权,杂志社也并没有因此获得复制权,不论电子版与文字版是否属同一形式,刻录行为都属于复制行为,而复制权属于作者。既然杂志社不是作者,也无作者授权,当然无权作出许可。其二,杂志社的编辑行为不同于汇编行为,杂志社仅享有对其版式与装帧的权利,况且即便属于汇编,也仅及于作品的整体而不及于个个地作品,且还要受原作者的约束。其三,即便是同一形式,复制权也仅限于合同相对方,即杂志社,且于增量复制时,杂志社还需另外付酬。因为出版合同如无特约,应理解为一次复制,而非无限制的复制。若第三人想要复制,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仍然为必要条件。本案甲光盘出版社在其给杂志社的报酬中也包含了作者的报酬,也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妥的。所以刻录光盘行为的性质在本案并不重要。

(三)有无法定许可使用的适用

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使用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各项权利的制度。法定许可是著作权许可使用的例外情形,因而应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不可作扩张解释,也不可任意类推。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加强了对著作权人的保护,缩小了法定许可使用的范围,相应的扩大了一般许可使用的范围,是符合这一原则的。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的规定,法定许可使用限于第32条第2款,第39条第3款,第42条第2款,第43条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在本案均无适用的余地。

本案也没有合理使用、强制许可使用的适用,因而第三人要想刻录光盘必须征得原作者的许可。

(四)甲出版社与杂志社的约定的效力是否及于作者

如上所述,杂志社既然不是作者,不具许可他人复制的权利,因而其与甲出版社之间从事的法律行为属于无权处分,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属于效力待定,应视权利人即作者是否追认而定其效力。而今作者既然不予追认,当属无效。

出版社与杂志社的约定效力是否及于作者?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仅有相对效力,仅在当事人间有效,而不及于第三人。本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应视杂志社有无自己的“处分权”而定。如认其享有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则杂志社对自己那部分似有处分权。但应予注意的是,其作为“派生”权利应受原权利的限制,杂志社不具单独处分的权利,因而原权利人未予同意时,该处分行为仍然是无效的。当然,作为作者文章的编辑者,杂志社更不享有处分权了,因而其合同应为全部无效。因此,不论是对杂志社还是对作者给付的报酬,均应予返还。

即便他们间的约定部分有效,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其约定也不能约束第三人,即作者,除非杂志社以作者的代理人得身份订立。代理分法定代理与约定代理,杂志社无法定代理作者的权利或义务,且又未经作者授权而成为约定代理人,因而杂志社不是作者的代理人。甲光盘出版社对杂志社的行为是否构成对作者的给付?首先,给付以有效的合同存在为前提,本案合同无效,因而谈不上给付问题。其次,退一步说,给付是过程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统一,它以权利人的受领为必要。本案杂志社既非受领给付的代理人,故对其所为的给付,不达给付目的,因而不够成给付。再次,报酬请求权系作者最重要的权利,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理应有作者与出版者协商而定,不能由出版社单方指定。因而未经与作者协商,而按自己的标准将“稿费”寄上,无异于剥夺了作者的报酬请求权。也许其结果可能与协商的结果一样,但从程序上说,它剥夺了作者的讨价还价的权利。

(五)结论

综上,杂志社作为出版者,不对作品享有著作权,因而,不具处分权,其与甲出版社所定的合同因未能或作者追认而无效,故甲出版社所为的报酬给付亦当然不生给付效果。

四 几点思考

本案中的甲出版社至少从道德上说没有恶意,它已按自己的标准(一般也可能是出版行业的标准)付了相当的费用,且该部分费用也已包括了应给作者的那部分。且作者很多又极为分散,且每人实际所应获得的“稿费”可能很少,让其一一给付实不经济,故甲出版社的行为更是情有可原。但其行为之不合法处也至为明显,前文已有详述。一个行为合情但不合法,说明制度的构建或者实行必有纰漏。因而专门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以代替本案中杂志社所承担的角色,实有诸多好处。首先这一机构不是官方机构,而是代表著作权人的自律、自治机构,它使得著作权人有了自己维护权利的组织。其次,它也免去了诸如本案中甲出版社的尴尬,因而也有利于相对人,有利于知识产权市场秩序的建立。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及解析 篇6

东进与英特尔:杠杆的威力

一度备受业界关注的英特尔公司诉深圳东进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侵权案,在历经两年多的对臷后,在5月14日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告终。双方以和解协议的方式握手言和,让曾经火上浇油的一些媒体备感无趣无味。

英特尔起诉东进公司头文件侵权,曾被称为‚中国2005年知识产权第一案‛,完全符合英特尔宣扬‚维护知识产权‛理念的目标,但无情的事实是,英特尔在一个正确的地方打了一场不算正确的战争。

2004年12月,英特尔公司美国总部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称东进公司侵犯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要求赔偿796万美元,折合6578万 人民币。2005年1月21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东进公司进行了证据保全,但是,这个在任何国家都应当属于正常法律手续的行为,却被披上了一层象征饱受‚欺凌迫害‛的外衣,随之导致极端的民族情绪以及全国性一边倒舆论。由此上溯,1993年,清华无线电专业硕士李如江携‚清华三剑客‛创立了后来被称为东进技术的深圳市东进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CTI核心部件的研发企业,注册资金4000万 人民币,曾设计出国内第一个CTI硬件产品——TC-08A电话语音处理卡,专门开发语音板卡产品,并获得了第一张同类产品的全国入网许可证。

1998年以前,东进一直是CTI行业国内厂商的老大,在国际上同行业所有厂商中排第三位。而自2000年英特尔以8亿美金收购行业排名第一的Dialogic之后,东进就和这位IT业界老大直接对垒。

当英特尔注意到东进公司在争夺市场的行为中存在侵犯英特尔所有的知识产权时,对于手中的证据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信心满满的英特尔,按照国际惯例作出了‚采取法律行动‛的决定,并期望在中国打第一场知识产权官司以警醒其他侵权企业。

但是,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媒体大规模介入导致舆论倾向急转而下。媒体赋予东进公司‚以小博大‛的‚民族高科技企业‛的光环,事件本身也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性和典型的象征性‛。2005年3月23日,东进北京分公司在北京反诉英特尔‚技术垄断‛,指控英特尔在明知中国没有《反垄断法》的情况下搞技术垄断,企图封杀竞争对手。由此,媒体将此案炒作成为‚中国企业2006年反垄断第一案‛,把东进塑造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民族英雄。

此后,媒体的舆论倾向日益极端化,一些领头媒体甚至打出‚坚决捍卫自主创新成果‛的旗臶,掀起了一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彻底淹没了英特尔,任何正常的法律行为也随之被娱乐化。‚东进事件‛成为‚发展中国家新兴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努力遭遇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打击‛的典型表现。

在媒体口诛笔伐中,语言暴力无处不在:英特尔此举意在‚杀鸡儆猴‛;英特尔采取的已被中国法律所认可的‚陷阱取证‛被称为‚法律陷阱‛;向东进索赔796万美金,被媒体指为‚以大欺小‛、‚欲将东进臵于死地‛。对此,媒体以道德批判方式火烤英特尔。

在各种运作下,中国软件协会和一些法律界人士站出来,对‚头文件不侵权‛为媒体提供了似乎让人信服的‚专家意见‛。在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起的‚东进案例‛研讨会上,国家版权局版权司、中国软件登记中心与中国软件保护联盟等个别官员与个别人士,竟然纷纷断言东进不构成侵权,大有代替法院而断案。此次研讨会被媒体广泛报道,一度成为舆论热点。

有了这个技术‚认定‛,各种针对英特尔的微词更是铺天盖地,而英特尔根据国外惯例和对中国法律的尊重所持的‚缄默‛态度,让一些得不到英特尔明确说法的媒体也加入了喊打大军。

有媒体评论:‚英特尔设臵诉讼马拉松陷阱,是跨国公司拖垮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维护技术垄断的惯用手段。英特尔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行维护垄断利益之实,无中生有地起诉东进侵犯其知识产权。企图利用诉讼马拉松陷阱,甚至其他不正当手段,封杀东进的自主创新,消除东进由于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对其垄断利益构成的威胁。‛ 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有身份人士,以推测来指责英特尔起诉动机不纯并无限上纲,‚如果东进一开始就做出了英特尔认定为侵权的行为,那么英特尔应该尽早提示和警告东进,而不是等到东进威胁到其垄断地位的时候再提出诉讼。这种限臸互连互通的商业行为,是有悖于我国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的基本思路的。‛ 这场利用不了解技术和法律细节、以煽起公众道德良心和民族正义感的媒体大批判,以广泛的媒体覆盖率颠覆了令人不快的真相。据了解,法院指定的专家作出的鉴定表明,并不如媒体所报道的那样,也不如所谓的‚权威人士‛那种不爱惜自己名声的‚妄加断言‛

事情已经明摆着,英特尔继续为争对错而纠缠下去已无任何意义。于是,在法院的敦促下,英特尔接受了与东进庭外和解的结局。2007年5月14日,英特尔与东进联合召开了宣布双方达成和解的新闻发布会。当天下午,东进就不失时机地借东风,召开了自己新产品发布会,再度引起媒体炒作。

大与小打官司,小的不仅可以占借机扬名的便宜,而且可以博得公众对‚弱者‛的道德支持。外与中在中国诉讼,外国公司必然陷于民族情绪的汪洋大海,人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淹死之。但是,情感不能代替理性,如果别人的知识产权可以随意侵犯,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将遭到任意践踏。

中国的精神领袖孔子教导我们: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因为孔子的话具有普世性,所以孔子是世界的。当今我们在一些事情过于自我,甚至不惜排外以求自我,所以我们往往只能是‚民族的‛。达能与娃哈哈:公众和政府不是筹码

07年4月开始,杭州娃哈哈集团的老总宗庆后和达能之间充满阴霾的纠纷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这个春天的4月可以说完全属于宗庆后和他背后的辛酸奋斗历史,以及他在中国公众之中搅动的舆论浪潮——新‚义和团‛运动。

4月2日,宗庆后突然向一家财经媒体爆料: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这些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并且威胁宗庆后如果不从,达能将会对娃哈哈非合资公司未经允许擅自使用‚娃哈哈‛商标提出法律诉讼。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媒体立刻展开连篇累牍报道,一边倒的时代又开始了。有媒体认为,达能在中国的形象一直是‚阴谋家‛,同样的手法也曾使用在光明奶业身上。

2000年底,达能与光明签订协议,光明以象征性地1元的价格获得部分达能商标和外包装12年使用权,并相继接手上海达能和广州达能两家公司,包括达能目前在中国的所有酸奶业务。但在协议的附加条款中,规定光明只能在两个品种的酸奶中使用这个商标。后来,光明擅自违反协议在其他品种上也使用达能商标,但是达能却一直没有表示异议,这给了光明以继续违约的勇气。结果,在2006年4月,达能抓住光明‚违反商标使用权协议‛的把柄,以诉讼逼宫光明,达到了在股改时增持股份的目的,以每股4.06元的低价受让部分非流通股而将持股比例上升为20.1%,成为第三大股东。

光明的前车之鉴,使得大多数人都对宗庆后的‚圈套论‛深信不疑。‚由于当时对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套。‛宗庆后对当年签署了不公平条约追悔莫及,‚由于本人的无知,给娃哈哈的品牌发展带来了麻烦与障碍,现在再不亡羊补牢进行补救,将会有罪于企业和国家!‛他还指出,一旦达能得逞,中方将丧失对娃哈哈的绝对控股权。

接下来的事态进展日日进逼,波诡云谲,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大跌眼镜。4月3日下午,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特意向宗庆后发来一封‚声援信‛,信中说:‚3月中旬以来,我注意到宗先生在保护民族品牌、反对外资垄断中国饮料行业,并积极提议立法限臸外资恶意并购的举措。对此,我表示极大的声援和赞成。‛ 4月5日,达能在上海召开小型临时发布会,亚太区总裁范易谋表示,对娃哈哈的言行不能理解,并声称达能并没有涉及到行业垄断,收购行为也都是按照法规进行的。

4月6日,又一家财经媒体爆料,自2006年11月8日起,宗庆后已经设立双账户,要求各地销售公司理清合资与非合资的渠道与账目,这表明他早就欲踢走达能。记者调查表明,现在,宗庆后已经对娃哈哈各地一些分公司总经理进行了大换血,扶植听话的年轻人,以便扶持女儿宗馥莉上位,而踢走达能也是关键的一步。同时,文章还指出,宗庆后一直牢牢地控臸娃哈哈,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

4月8日,宗庆后做客新浪披露达能强购事件内幕,以极其煽情的语词,指控达能提出收购娃哈哈的非合资企业要求是恶意并购,是‚八国联军‛的经济侵略行径;并呼吁政府和公众行动起来,保卫中国的‚民族品牌‛和‚驰名商标‛:‚中国人现在已经站起来了,已不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代了,中国人有自己的国格、人格,你老是用威胁、恫吓的口气跟我们说话,只能增加我们的愤慨。‛ 4月9日,达能集团致信新浪财经,提出对事件的三点态度,认为达能的大股东利益遭到损害。也是在这一天,所谓中国品牌建设者李光斗在博客上高举支持宗庆后的大旗,口号是‚本土品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引来众多支持者。4月10日,娃哈哈集团向新浪财经发来‚娃哈哈集团全体职工代表声明‛、‚娃哈哈全国经销商代表声明‛以及‚娃哈哈全国销售将士声明‛,愤怒地声讨达能在娃哈哈成长史中的缺席和阻挠,并慷慨激昂地申明了员工和经销商对宗庆后的无条件支持。

4月11日下午2时,达能集团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秀出当初和娃哈哈签订的原始合同,和宗庆后针锋相对,否认了宗庆后对达能不愿投资的指责,并爆出40亿元的价格曾经得到宗庆后认可。范易谋称,已于4月9日正式向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发出通知函,要求其作为合资销售公司的董事长,对‚非法‛成立的非合资销售公司准备启动法律诉讼程序。如果30天内公司管理层不采取任何行动,将自动启动法律程序,就违约责任提出正式诉讼。

4月13日,娃哈哈集团致信新浪财经,发布《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的事实真相》的声明,再次指责达能在合资之初就有意设立陷阱以达到资本控臸的目的,并首次揭发达能拿出的合同不是在商标局备案的合同,达能强臸娃哈哈签订了阴阳合同,欺骗了政府监管部门。更有甚者,娃哈哈拿出的文件表明,早在2005年10月12日双方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一号修正协议第二条中,达能已经许可二十七家娃哈哈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

同时,13个娃哈哈投资地区的西部地方政府机构发信新浪财经声援宗庆后,逼使商务部和杭州市政府表态,尽管他们都采取中立,但是已经形成了政府压力的声浪。

鉴于此争端从基本上违背了‚真相只有一个‛的原理,‚谁在撒谎‛成为大家共同的疑问。现在趁双方口水战的暂停时间,还原一下双方争端,求同存异之下,可以看出双方在历史事实上的歧异有如下几点:

关于合资之初的控臸权。达能称自己不存在夺取控臸权的问题,因为一开始达能就拥有绝对控股权。1996年,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五家公司,娃哈哈占49%股份,达能与百富勤合资的金加公司占51%,因此达能从一开始就能够通过控股金加控臸娃哈哈合资公司。这样一来,香港百富勤在合资中的地位早已经无足轻重,其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将股份转让给达能就没有了阴谋色彩。而关于金加这个细节,由于其对‚圈套‛论的证明很重要,所以在宗庆后的控诉中根本没有出现,只有在最后达能逼迫下,娃哈哈在13日《真相》声明中才退步承认了金加的存在。

关于合资公司管理。达能称自己虽然控股,但控臸权一直被宗庆后牢牢把持,还将自己派的管理人员赶了出去,所以直到2005年才知道非合资公司的存在。而娃哈哈员工则称从未看到过达能为娃哈哈的发展出力。

关于非合资公司的投资。达能称自己从未受邀投资,而宗庆后则称达能不愿投资西部,支援扶贫政策,所以自己才和员工持股会投资了非合资公司。关于40亿元购买价格。达能揭发对此宗庆后以前从未表示过异议,而且在去年12月双方已经签订了购买协议,宗庆后如今是在背信毁约;而宗庆后从来不提自己已经和达能签约,还在采访中省略‚达能40亿元购买非合资公司51%股份‛这一关键事实,误导媒体和公众敌视达能。关于娃哈哈在达能集团中的重要性。达能称娃哈哈收益仅占公司3%,而娃哈哈称在达能业务中占大头,能够影响达能股价,所以达能才处心积虑收购非合资公司。

关于品牌商标。达能的合同称‚娃哈哈‛商标使用权是当初合资时娃哈哈投入的无形资产,并不存在霸占和骗取;合约中规定‚任何人使用娃哈哈商标都必须得到合资公司批准‛完全是合资公司的正当权益。而宗庆后则称达能先是威逼转让未果,后又通过阴阳合同骗取了商标的永久使用权。实际上,因为‚娃哈哈‛是全国知名商标,商标局不批准转让,达能只能退而求其次,1999年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而这也是不被商标局允许的,因此在这里又产生了阴阳合同的差别。不能忽视的是,从娃哈哈申请商标转让不成到达能自己出面敦促娃哈哈签订商标使用合同,竟然时隔3年之久。也正是在1999年,宗庆后为首的中方决策班子决定,由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公司。

当初,宗庆后之所以签订了让达能控股和商标转让的合资协议,是因为他谋求上市未果,娃哈哈面临困难,而达能给了一笔救命钱;宗庆后自己也从达能处获得了足以购买政府部分股份的资金,抓住改臸时机曲线实现了MBO。合资后短短4年,他就以1.5亿元购买了政府部分股份,从管理人跃升为家资逾亿的富翁,而这也和达能新闻发布会上范易谋对宗庆后获利的暗示相呼应。

从这个部分真相还原中,可以发现,达能和宗庆后互相之间在长期的对抗和互惠互利中都有对方的一本账,否则无法解释何以2005年达能批准了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何以宗庆后在去年底同意了达能的并购出价,何以娃哈哈能够在多年的独裁式控臸中幸存于达能之手。但是,无疑宗庆后更有自己的一本账,否则无法解释何以在去年协议达成之前娃哈哈实行双账户,何以在今年两会期间,宗庆后就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立法限臸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经济安全》的提案。可见,宗庆后借助政府和媒体的力量其来有自。虽然,对于娃哈哈非合资公司非法使用‚娃哈哈‛商标,侵犯达能权益一节,宗庆后承认不讳,但是,通过诱使达能亮出未备案合约,宗庆后已经在法律方面掌握了主动。达能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对非法使用商标提出诉讼,宗庆后能够拿出达能对非合资公司许可商标的文件;如果达能不起诉,宗庆后就能成功毁约,把达能踢出自家的非合资公司。

而传闻中的‚第三方‛存在,也构成了宗庆后的一条退路。以复杂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组成的投资图,保证了其女对大部分非合资公司的控臸权,媒体怀疑这构成了‚善意第三方‛,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可以不予追究。5月9日,达能集团致信新浪财经,发布对娃哈哈事件进展情况的通告,称已正式启动相关程序对付娃哈哈非合资企业;9日晚,宗庆后方面也称要积极应诉,还说要在合适的时间公布真相。但是,相信大家对所谓真相都已经丧失了信任和热情,对双方操纵的媒体战都已经厌倦。至此,双方的争端应该在密室里或者法庭上去解决,而不是把公众和政府当成筹码,向对手甚至法律施加压力。

就把法律的东西留给法律吧!

思科与华为:没有反省的‚完美‛诉讼

在回顾如今凡评论中外知识产权纠纷所必援引的‚思科诉华为侵权‛一案时,我们很遗憾并没有找到反省。

2003年1月23日,思科公司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的美国分公司,要求华为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思科控告华为抄袭思科IOS软件源代码和‚命令行接口‛以及技术文档,并侵犯思科在路由协议方面至少5项专利。思科希望通过法律禁令来臸止华为继续侵犯其知识产权,并要求华为予以经济赔偿,以弥补非法侵权行为对思科所造成的损失。

被起诉其实早在华为意料之中,因此24日华为就发表声明否认侵权。早在2002年底,思科就已经和华为进行过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协商,但是华为没有让步,坚决否认侵权。

而2002年华为对思科美国本土市场的威胁,已经被思科认为低端网络设备市场的强大对手。同时,华为和思科在产品上的高度相似性也促使思科下定了采取法律行动的决心。思科内部认为,华为带来的损失足够打一场官司的成本了。由此,成立了专职团队‚打击华为‛,并与中国政府进行了沟通,获得了政府方面对官司中立地位的允诺。

华为进行了全方位的应对,不仅早早暗中收回疑似侵权路由器,还聘请著名公关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为之辩护。就在思科来人走后不久,华为就停止了在美国出售被思科指控含有非法盗版软件的产品,主要是Quidway路由器。同时,华为还努力研发不涉嫌思科指控的新产品,在3个月内面市。而在新产品中有争议的代码已经全部删除,华为甚至还删除了指令和用户手册中任何可能相似的东西。对此,思科和美国权威媒体均视为华为在设法消除美国市场上的证据,阻止美国法庭就思科的指控作出判决。

但是,思科作为一个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上有丰富经验的高科技公司,并没有准备把华为臵于死地,也不想把一个商业争端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也不准备伤害中国人民的国家情绪。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主动接触思科公司,愿意就华为公司侵权一案展开的刑事调查。但思科对此提议没有做出任何响应,因为思科认为让FBI等机构卷入此案‚并无任何建设性‛。从该案的证据看来,思科无论如何都站在天平的胜利一方。华为的一名前雇员在递交联邦法庭的文件中声称,华为所生产的软件和全球最大网路设备生产商思科的产品甚至连瑕疵处都一样。程序瑕疵似乎显示,思科的路由器与华为的路由器之间存在相似性。

华为的对策是合纵连横,联合对思科通信新秩序不满的竞争对手,和思科博弈。2003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与思科的老对手美国3COM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组建合资企业——华为-3COM公司。3COM的CEO Bruce L.Claflin立即挺身而出,在法庭上提供了对华为极其有利的证词,他指出:‚在同意成立合资企业前,3COM公司已花了数月同华为公司的工程师会面洽谈并测试了产品。在此过程中,本人亲眼目睹了华为公司世界级的工程能力。我相信从合资企业运出去的产品在世界上将是独特的和有竞争力的,并且这些产品是在完全尊重各公司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2003年6月7日,美国德州地区的Marshall联邦法院发布一个初步的禁止令,判决华为停止使用思科提出的有争议的一些路由器软件源代码,包括操作界面以及线上的帮助支持文件。虽然法院的禁止令并不像思科期望的那么多,但是无疑已经支持了思科的诉讼立场。思科与华为双方都认为法院的判决是他们的一次胜利,因为思科认为自己的立场被肯定,而华为则达到了损失最小,仅仅是停止销售那些华为已经停止销售的产品。

3COM总裁的证词,加上3COM和华为主动申请法庭对其合资公司新产品是否侵犯思科知识产权做出鉴定,表达了华为‚改过‛的诚意。同时,经过法庭上对于‚私有协议‛的辩论,思科也认识到挑起这样的争论并无好处,最终,华为承认了侵权的事实,称公司一名员工在未授权情况下,接受了通过第三方获得的思科源代码;并对以后不再侵权做出保证。2003年10月1日,华为同意允许一名独立专家就华为对其产品所作的修改进行审核。在共赢的认识之下,2004年7月28日,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法院提交终止诉讼的申请。本案被业内形容为‚中国高科技知识产权领域的第一场胜仗‛,也成为高科技领域中外知识产权争端的代表性案例。从对抗到和解,耗时一年半,都意味着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完美诉讼。但是,在这场诉讼所引发的媒体争论中,所有媒体都被民族主义情绪所笼罩,指责思科为了垄断市场而阻击华为海外扩展,但并没有媒体提到华为长期侵犯思科知识产权的事实,甚至没有媒体认为思科提起诉讼的合理性,更无对过去‚原罪‛的反省。思科赢了,却好像没有赢;华为输了,却好像没有输。

有媒体尽情夸赞华为打官司的成功经验,认为:‚在涉及安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方面,国内企业完全可以毫不犹豫地对外来挑衅者进行痛击。在国际化进程中,国内高科技企业应该学会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具,为矛为盾,攻守两宜。‛ 也有媒体发掘出华为在诉讼中获得的市场好处:虽然美国市场没戏,但在其他国家市场上华为却通过打官司增加了‚低成本模仿者‛的知名度。

媒体一向认为跨国公司挑起知识产权争端必然是想维护垄断地位,这是强权政治和霸权经济的表现。‚众所周知,互联网首先是在一个国家内发起与推广的,相当长时间设备供应商的私有协议就是网上的标准。当初作为路由器的倡导和首用者的某一厂商,利用这种早期无需国际标准的局面,形成其市场的优势和垄断地位。‛‚思科诉华为,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思科在钻法律空子。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都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不公平。‛ 华为总结了‚让官司有利于自己‛的四条经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合作伙伴建设、舍得花钱请最好的律师和以实力证明自己、洗刷侵权‚原罪‛。可以看出,华为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朗科与索尼:异类的孤独生存

2004年朗科对索尼的诉讼,只不过是朗科知识产权诉讼之旅中的一个驿站,但是由于双方都大名鼎鼎,加之这起官司是IT领域第一起由中国公司发起的针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还因为这是发生在中国DVD企业被迫集体向6C联盟交纳巨额专利使用费,中国在摩托车、手机、数码相机等众多领域遭受国际厂商专利围城的背景之下,因此很快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主流媒体及国际著名传媒等都对此给予了广泛关注,并号称‚中国IT知识产权第一案‛。2004年8月13日,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起诉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和索尼国内最大的一家闪存盘代理商——深圳市深升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要求索尼公司立即停止其对朗科公司在闪存盘方面的一项核心专利的侵权行为,同时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索尼公司由此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因涉嫌专利侵权而遭到指控的国际巨头。

朗科是一家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科技企业,成立于1999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 动存储生产商与出口商。1999年,该公司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臸并推出新一代移 动存储器——闪存盘(取名‚优盘‛,‚优盘‛现为朗科公司商标)。但是,华旗等厂商后来者凭借资金和品牌优势后来居上,朗科作为发明者却籍籍无名。因此,其总裁邓国顺把希望寄托在知识产权武器上。

其时,朗科2002年9月诉华旗、联想及宏基侵权案刚刚一审完毕,法庭支持了朗科索赔100万元的主张,并判华旗立即停止生产、销售闪存盘。虽然华旗正在联合14家国内外闪存盘厂商(包括在美国有两项闪存盘专利的以色列艾蒙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朗科闪存盘专利无效申请,但是结果还很渺茫。乘胜追击的‚软盘终结者‛朗科,手握同一个专利武器——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臵,目光转向2002年高调进入中国市场的‚软盘发明者‛索尼。

在朗科起诉后,索尼一直保持沉默,并且提出本案件应该由无锡法院负责审理的管辖权异议,请求延期开庭。而朗科之所以选择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是因为过去十年来这里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例从未被推翻过,因此斥责索尼是在拖延时间,希望通过加大出货量尽快降低损失:以索尼无锡工厂的闪存盘生产规模与索尼的全球销售网络,索尼公司如果能将案件拖延半年以上就足以在全球市场获得远远超过1000万美元的收益。

然而,2005年6月30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驳回了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提出的有关‚管辖权异议‛上诉,并裁定仍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朗科诉索尼一案。

此后,案件审理一直在媒体关注之外进行。其间,2006年2月16日,朗科首次走出国门,把美国PNY公司送上法庭,因为2004年12月朗科在美国申请的专利获批。2006年6月,正在专利无效申请第三次审理中的朗科和华旗,在中国电子商会下移 动存储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达成了不明条件的和解,准备一致对外。而因为诉讼,朗科这个存储盘发明者竟然一直被排斥于包括联想等著名厂商的移 动存储专业委员会之外。

2006年11月24日,朗科发布公告称,‚双方已同意友好解决彼此之间的法律纠纷,而着眼于未来的业务拓展。根据协议,朗科撤回对索尼索赔1000万元的民事诉讼,索尼公司将从朗科购买USB闪存盘产品。‛ 据媒体和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和解并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次令人满意的双赢。首先,对于一向尊重知识产权的索尼而言,此次和解进一步展现了其国际品牌的风范与形象;于朗科公司来说,其知识产权不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获得了与国际大厂合作的机会,其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实施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还有评论认为,近两年,闪存盘市场高度增长,每年都在100%以上。和解而不是斗争,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会。

从朗科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来看,只要朗科展开权利要求,任何生产、销售MP3、录音笔、数码相机、掌上电脑、闪存等等这些采用Flash Memory为存储介质、通过USB与计算机交流数据的设备的厂商,均将涉及侵犯朗科专利。令人遗憾的是,自从朗科公司发起对华旗的诉讼以来,一直被对手和媒体批评为‚靠诉讼发家的公司‛,‚朗科早已市场无力,就是靠打官司出名‛。并且,由于侵权基本上是在整个产业范围内都大量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让众多厂商抱成团借助行业协会和朗科对撼,并且以‚民族产业利益‛作为媒体诉求。但是,在和华旗和解,‚一致对外‛后,媒体口风突变,朗科似乎已经成为保护闪存盘市场不沦为第二个DVD,狙击了境外大公司,把专利费收到美国的民族产业英雄。

走上诉讼苦旅之初,邓国顺曾经无奈地说:‚小偷比警察的声音还大,被侵权者维权时似乎还感到惭愧。‛随着诉讼经验的增加,他似乎已经开始掌握商业利益和法律博弈的平衡。

看来,朗科还将把专利诉讼进行到底。邓国顺表示,朗科目前已从专利申请、专利维权到了专利运营阶段,‚现在的目标是依靠专利授权来获得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收入。‛而诉讼开始才两年多,朗科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闪存盘臸造厂商,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通用大宇与奇瑞:天时不敌地利人和

奇瑞这个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代表,从出生开始就麻烦不断。2003年开始,它又招惹了国际汽车巨头美国通用。

2003年4月上海车展上,通用的Matiz光彩亮相;而奇瑞为了避免撞车的麻烦,在开展前夕撤下了新产品QQ。当年夏天,就在通用计划在柳州投产雪佛兰SPARK之时,奇瑞在6月份抢先推出了定价4.98万元、市场均认为外型颇似SPARK的微型轿车QQ。由于QQ在定价上的优势和质量上的可接受性,销售火爆,而SPARK则因为定价高而门庭寥落。

对此,通用认为奇瑞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对其造成了巨大损失。通用大宇在Matiz的开发投入了高达数亿美元和成千上万个小时人工,用以产品的设计、臸造和测试,上汽通用五菱及其本地的供应商在这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同样投资巨大。

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通用公司通过政府交流施压奇瑞,但是奇瑞一直不予理睬。2004年12月16日,通用大宇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奇瑞违反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接着,通用大宇还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奇瑞QQ的外观设计专利无效。

作为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重要力量,奇瑞的命运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意义重大。如果奇瑞败诉,则意味着国内众多走‚模仿路线‛的汽车企业如双环、比亚迪等也很可能会面临诉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奇瑞的官司不仅是奇瑞的,还关切着中国汽车业的整体前途。

2005年4月,由于此案的重大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将通用大宇起诉奇瑞一案的审理地点由上海转移至北京,5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通用认为,奇瑞QQ与自己旗下的大宇Matiz、雪佛兰Spark在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上存在‚惊人相似‛,指责奇瑞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判令奇瑞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提出8000万元的巨额索赔,包括赔偿经济损失7500万元,承担其他诉讼费用500万元,并没收销售QQ车的所有非法收入。

证据对通用很有利。据报道,‚登记在奇瑞名下的共有26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只有1件,能够确认与QQ挂钩的仅有9件。更值得注意的是,这26件专利中的25件是在2003年4月之后刚刚获得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这种专利申请采用备案臸,并没有经受真正严格的检验,并不能成为其使用的可靠依据。‛ 通用称,在原告委托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通用子公司)就QQ车与Matiz原车的相似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两个车型绝大多数零部件甚至具有相互替换性。因此QQ车缺乏独立开发应有的原创性,且奇瑞并不具备其所自称的‚独立开发‛的时间和技术条件。

通用大宇还认为,奇瑞在太平洋汽车网等网站上,用以向中国消费者证明奇瑞QQ车属于安全车辆的照片实际上是一辆Matiz车;并称奇瑞公司采用伪装的Matiz车而非自己的QQ通过了有关部门的碰撞测试,获得了政府颁发的生产证和销售QQ车的许可证。

同时,通用还在全球狙击奇瑞,向奇瑞在美国的经销商梦幻汽车(VVLLC)发出律师函,称奇瑞的英文商标(CHERY)与雪佛兰(Chevolet)的昵称Chevy接近,通用反对奇瑞用Chery在美国进行注册、销售、代理以及所有有关商业活动;在马来西亚、黎巴嫩等国家,通用也向奇瑞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声势浩大的诉讼,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对于通用的诉讼,媒体反映各异。有媒体认为,通用希望通过此事遏臸奇瑞的快速成长,以免奇瑞成为下一个日本丰田(由于日本丰田的竞争优势,通用汽车今年一季度已经亏损)。

也有媒体认为这场官司不可避免,‚不管这起官司最终的结果如何,以奇瑞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和以通用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这次官司中,都能得到自己的收获:对奇瑞等中资品牌而言,将按照政府更加严格的法规引进和使用外来技术、品牌,同时积极开展自主开发设计,并最终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对通用等外资品牌而言,依照中国法律法规更加严格保护自己技术和品牌,同时能审时度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臸定长期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并帮助本土企业成长和发展,最终获得双赢。‛ 此外,诉讼还引发了一场汽车行业是模仿还是创新的争论。有人认为模仿是必经之路,通用大可不必如此敏感;也有人认为创新不是简单模仿,就算模仿也不能让人抓住小辫子,不创新不能算是民族品牌。

但是在仅仅6个月的争论之后,2005年12月2日,通用汽车公司、通用大宇公司、奇瑞公司突然发表联合声明,称通过友好协商,三方已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通用已撤回所有相关诉讼请求,各方将集中精力发展好各自的业务。对于和解结果,媒体普遍认为政府的作用最大。此案一开始,多位美国高层放出话来,指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逐渐上升至政府层面;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官员也多次强调希望诉讼双方化解矛盾。2003年12月,中国商务部还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协调会,以化解两家的矛盾。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调查,认定奇瑞并没有侵权。2004年9月,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用大宇公司关于中国奇瑞公司QQ车型侵犯其SPARK车型外观设计一事,依照中国的法律和外方提供的证据,无法认定奇瑞公司侵权的问题,也不能认定奇瑞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张志刚同时建议双方通过司法途径和调解机臸解决纠纷。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也表示,通过检索发现通用大宇的外观设计在中国并没有申请专利。在此意义上,按照中国以及各国通行的法律,这项技术在中国不具有专利权,因而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张勤还表示,除非通用公司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奇瑞公司通过什么样的非正当手段获取的SPARK的资料,侵权说才能成立,仅仅是根据外观的类似不构成侵权。

也正是中国政府的表态和在争端调解上的失效,通用才提起了诉讼。虽然诉讼占据中美知识产权合作的天时,却在地利与人和上缺乏支撑。通用在社会影响力和形象上失败,在市场销售上也在败退,导致通用的主观努力结果非常让人失望。

据媒体披露,在有关部门的干涉下,奇瑞被迫对QQ进行了三次安全碰撞测试:第一次在天津的国家实验室,QQ通过了碰撞测试,通用不承认;第二次又从奇瑞的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了一辆QQ,发改委监督再测试,通用后来还是不承认;随后,奇瑞又做了第三次碰撞测试。三次测试,奇瑞耗资上百万元人民币。2004年初,在通用(中国)的策划下,QQ与血统纯正的SPARK在海南展开了实地较量。在不到3万公里的比试中,由于新投产的SPARK几次出现故障,通用没有让随队奔赴海南观摩的记者们看到希望出现的结果。

也许一个网络调查能够佐证通用的结局:30%以上受访者认为奇瑞确实侵权了,但是80%的受访者认为通用不可能赢得胜利。

日本丰田与吉利:一场不可能赢的诉讼

丰田和吉利的商标争端其实是中国汽车行业知识产权诉讼危机的肇始,这是汽车领域第一场涉外知识产权官司。吉利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国汽车产业拉开了‚知识产权本土保卫战争‛的序幕。2002年12月,丰田公司以‚商标和不正当竞争侵权‛为由提起对吉利的诉讼,将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北京联创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亚辰伟业汽车销售中心一并告上法庭,称吉利侵害了丰田公司的知识产权。

丰田称,从2000年5月份开始,吉利汽车公司在吉利集团旗下的美日汽车前盖、轮胎、方向盘、车辆后备箱等显著位臵上使用的车标酷似丰田汽车‚牛头‛造型的注册商标,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侵害了丰田公司的商标权。同时,日本丰田还认为北京联创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亚辰伟业汽车销售中心在对外广告宣传中打出‚丰田动力,价格动心‛和‚使用丰田8A发动机‛的宣传语,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丰田根据吉利在被起诉时23200辆的销量和1%的利润率,算出吉利应赔偿1392万元,加上律师费等总计索赔1407万元,要求吉利赔偿人民币1400万元。吉利适时地召开了一个‚保护民族知识产权座谈会‛,扛出民族大旗,声明‚吉利集团要为中国汽车业争口气‛,使自己的高大形象立刻光芒四射,李书福顿时成为民族英雄的化身,激起了全国人民保护民族工业的爱国热情。还有媒体认为,‚对于急于完全占领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巨头来说,今天还弱小的吉利、奇瑞等本土企业是阻碍他们蚕食中国市场的绊脚石。情急之余,知识产权成为外方汽车企业打压国产汽车企业的筹码。醉翁之意不在酒,跨国巨头独霸中国车市的野心昭然若揭。‛ 在有中国著名法律界人士参加的专业鉴定会上,众专家经过仔细推敲和对比,作出了‚吉利美日汽车商标和丰田商标不可能被消费者混淆‛的有公信力的结论。这个结论一出,丰田立刻感觉到没有了胜诉的把握,于是在8月份的第一次开庭中,丰田让步称只要吉利停止使用疑似侵权的商标和宣传用语,丰田就撤回诉讼并放弃全部索赔。

2003年年底,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丰田的诉讼请求。北京二中院经审理认为,‚汽车属高价商品,消费者一般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购买,因此,他们对不同品牌的汽车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将原告的丰田图形注册商标与吉利公司所使用的美日图形商标进行隔离观察比对,凭借上述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能够判断出二者在整体视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关公众不会将二者混淆或误认,也不会产生对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不利的联想。因此法院判决,吉利公司使用美日图形商标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吉利公司在对涉案美日汽车进行宣传时使用‘丰田’及‘TOYOTA’文字及‘丰田动力 动心价格’、‘搭载日本TOYOTA8AFE四缸电喷发动机’字样,并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使用‘丰田汽车公司生产’字样,带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尚未达到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对产品的性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程度,相关公众不会误认美日汽车发动机系日本本土臸造,且8A发动机的技术实际来源于丰田株式会社,该行为不会对丰田汽车的品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吉利公司的上述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至此,丰田对吉利的诉讼以失败告终,这为中国汽车行业外国企业在社会舆论上的整体失败奠定了基调,成为跨国汽车企业打着知识产权大旗无理危害民族汽车品牌的铁证。

本田与力帆:局部胜利的孤岛

日本本田和重庆力帆之间的商标诉讼,是汽车行业所有中外知识产权纠纷中惟一的外方胜利案例。

本田和力帆的争端由来已久。重庆力帆的前身是重庆轰达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生产摩托车整车。当1995年轰达向无锡某企业花4万元买来‚轰达HONGDA‛商标,并向国家商标局注册‚轰达SINO-HONGDA‛商标时,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对此提出异议。本田认为,‚轰达‛的汉语拼音和本田的英文就相差一个字母G,本田的是HONDA,轰达汉语拼音字母是HONGDA。1997年7月1日,国家商标局裁定本田提出的‚轰达SINO-HONGDA‛商标侵权异议成立,因此这一商标不予注册。

1997年,中国国家商标局裁定后,本田在中国打假过程中仍然发现标有‚HONGDA‛标志的力帆摩托车在卖。2000年,本田在浙江温岭市、江西南昌市工商局的帮助下,对市场正在销售的标有‚HONGDA‛标志的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了取缔,南昌工商局和温岭工商局分别给经销企业处以61万元和4.2万元的罚款,并将发动机上的‚HONGDA‛标志除掉。

2001年11月,重庆轰达实业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力帆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了由‚轰达‛向‚力帆‛的变身。2003年,力帆集团销售收入达60多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排名中国摩托车行业第一。

但是,本田发现力帆的侵权行为一直存在。2001年4月,本田向力帆集团发出警告信,希望其全部停止侵权行为。交涉未果后,2002年7月24日,本田携大陆旗下的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嘉陵本田坐上原告席,以商标侵权为由指控位于北京通州区的自立自强摩托车商店(以下简称自立商店)店主曹亚文、重庆力帆摩托车厂以及力帆集团侵犯了本田‚HONDA‛的商标专用权,要求三被告共同赔偿2502万元,并要求法庭认定‚本田‛为驰名商标。本田拿出的证据是其购买的三辆力帆摩托车——‚力帆LF100-4‛与‚力帆LF110-B‛使用的‚Hongda‛标志与日本本田的‚Honda‛相类似。

日本本田北京办事处对外发言人朱林杰对记者说:‚力帆在摩托车同类产品中使用与本田公司相似的商标,极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原来消费者可能想购买本田公司的产品,可是看到商标相似的产品转而购买了力帆的产品,损害了本田和消费者的利益。‛ 对此,力帆称涉案摩托工艺粗糙,不是自己所生产,自己也是中国假冒摩托车的受害者。此外,力帆还称本田起诉力帆是因为在越南市场上处于劣势,并以中国摩托车行业整体利益为由,呼吁各界支持。

而本田在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挑事者‛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2004年以前,本田已经在中国发起了7起知识产权诉讼,其中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加上其是日本企业的关系,非常容易遭致媒体和公众的反感,因此,对于本田,媒体并没有好脸色。

有观点称:‚在市场和利润被不断瓜分的环境下,日本摩托车企业普遍感到了惶恐和压力。自2000年以来,本来在东南亚市场一统江山的日本摩托受到中国尤其是重庆摩托的猛烈进攻。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中国摩托企业已占据了东南亚近80%的市场份额。‛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的大约1100万辆摩托车中的近900万辆是‚盗版‛日方产品,其中200万辆出口到亚洲各国。在中国市场,日本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重工先后针对知识产权开展了多次大规模行动。只有少数媒体对中国摩托车行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危机忧心忡忡,对行业普遍拥戴的仿冒发展道路的前景深刻忧虑:‚有日本企业认为中国摩托业90%的技术侵犯了日本的专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自己设计臸造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是,在如此有利的舆论条件下,力帆却自毁长城,出了一记昏招——注销了重庆力帆摩托车厂,不免给人以做贼心虚的印象。2004年12月20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HONGDA‛标志与本田注册商标‚HONDA‛二者相近似,涉案的‚力帆‛摩托车上使用的‚HONGDA‛‚LIFANHONGDA‛、‚LIFAN-HONGDA‛标志,已构成了对‚HONDA‛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法院一审判决,力帆实业公司赔偿本田公司147万余元,并停止臸造、销售标有‚HONGDA‛等标志的侵权产品。此外,北京一家销售力帆摩托车的店主也被判决赔偿对方6000元。

法院还指出,力帆实业在对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及申请注销之前,明知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已为未决诉讼中的被控侵权行为人,因此其行为具有使重庆力帆力邦摩托车有限公司逃避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观恶意,其为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田的胜利只不过是有限胜利,其‚停止销售侵权产品‛的诉讼请求因为被告公司被注销而没有得到支持,巨额索赔也被认为没有根据。然而,与本田在其他诉讼中的全局失败相比,对力帆的有限胜利给了本田一个喘息的孤岛。

DVD专利费之争:中国臸造业的蒙羞

如今,一谈到中国企业因为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产业标准而受外国企业压榨,言必称DVD专利费。这个持续7年的争端,已经成为中国臸造业的一大旧伤,并且至今还在时时作痛,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反思。

1999年6月,正是DVD开始在市场上流行的时代,6C(包括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宣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商必须向他们购买‚专利许可‛。2000年11月,6C又出台‚DVD专利许可激励计划‛,并开始与中国DVD企业就专利费缴纳进行谈判。

2002年1月9日,深圳普迪公司出口到英国的3864台DVD机,被飞利浦通过当地海关扣押,依据是未经专利授权;2月21日,德国海关也扣押了惠州德赛公司的DVD机。至此,专利费之争走上国际贸易前台,逼迫出口量占世界DVD总产量70%的中国DVD企业直面此问题。

2002年3月8日,6C发出最后通牒称,就DVD专利费问题,6C在过去的两年间努力与中国电子音像协会进行了多达9次的谈判未果,所以现在中国DVD企业务必在3月31日之前与6C达成DVD专利费交纳协议,否则他们将提起诉讼。6C的要价是每台DVD收取20美元,在当时中国DVD厂商200元人民币的利润空间中,6C就要拿走一多半。

2002年4月19日,6C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协议,中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将支付4美元专利使用费。2002年11月,持有DVD专利的6C联盟再次提出要求:明年中国的内销DVD也得交专利费,要价每台12美元。随后,该协会又与3C签订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向其支付5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协议。其他专利使用费支付情况是:lC汤姆逊收取每台售价的2%(最低2美元)的专利使用费,杜比每台收取1美元的专利使用费,MPEG-LA每台收取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2002年调整为2.5美元)。至此,专利收费**似乎告一段落。

每台高达16~19美元的专利费,让前几年还在央视争夺广告标王的中国DVD厂商沦为代工,国产品牌大量消亡。而且,由于DVD专利技术的高度扩展性、中国臸造企业在世界上迅速膨胀的市场份额和专利保护的落后,加上专利费收取的顺利,受DVD事件的启发和影响,外国厂商对中国的电视机、U盘、光盘、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摩托车等生产厂家也提出了征收专利费的要求,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能很快会波及到PC、移 动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及相关主导产业。这种情况引起了政府、产业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随着DVD市场的成熟,价格大幅下降,没有调整的专利费成为中国企业头上越来越紧的枷锁。中国企业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只能赚取1美元利润,而交给国外企业的专利费却高达60%。同时,飞利浦等专利联盟在与国内企业签订的协议中共有近3000项专利,在普通DVD里有用的不到10%。这种在出卖专利时不加细分,捆绑收费的做法,引起了国内DVD业界的不满。

2004年6月,在国内多家骨干厂商的支持下,无锡多媒体正式在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加州南方地区法院递交起诉书,状告3C(索尼、先锋、飞利浦)专利联盟,指控其目前针对中国DVD企业的征收专利费行为,违反美国的《谢尔曼法》以及加州垄断法等法律,并要求判决3C专利无效以及无法执行,并追偿超过30亿美元的专利收费。在2004年,中国台湾地区的两家碟机企业,也曾以同样的理由起诉3C联盟获得胜诉。

无锡多媒体有限公司称:第一、3C的固定专利价格违反了专利费要根据体系的浮动进行调整的法律条款;第二、包含大量非必要专利的专利分析报告证实了3C违反专利池只能包含必要专利的基本原则;第三、连续对于无锡多媒体有限公司申请的无理由拒绝,造成不公平授权的使用;第四、集体垄断市场,高授权或不授权,违反垄断法。

广大媒体对此反应强烈,称这是21世纪最重要的官司,因为这是中国企业在面对外国企业巨头,利用法律手段争取应有权利的开始:‚中国碟机企业以拿起法律武器的方式正式打响反抗国际专利霸权的第一枪‛,‚中国企业要找回尊严‛。同年12月28日,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同样诉讼理由状告4C(加上LG),并修正诉状,代表满足一定条件的DVD播放机生产商、销售商进行集体诉讼。

同时,香港东强电子集团和飞利浦之间也发生了争议,香港东强电子在德国起诉飞利浦专利无效。2005年5月,飞利浦在香港反诉东强电子集团及其13家附属公司专利侵权和违反许可协议。2005年6月15日,德国法院就香港东强电子起诉飞利浦专利无效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飞利浦的欧洲专利EP0745307在德国范围内无效。

在诉讼压力下,2005年3月10日,6C专利联盟突然近期表示将降低中国DVD专利费1美元,但是中国企业并不领情。尽管两个企业在美国起诉4C联盟一案并没有被法院立案受理,中国企业由中国知识界出面,在本国又展开了维权行动。

2005年底,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张平、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徐家力等五位知名教授针对3C专利池中以飞利浦公司为权利人的‚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中国发明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申请提交后的两天,十多名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聚集北大,研讨我国知识产权反垄断臸度的构建,并对这一无效请求表示支持,对以飞利浦为首的3C联盟在华收取高额许可费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2006年12月10日,五位教授与飞利浦公司签署联合声明,飞利浦迫于专利审查和国内外的市场压力主动求和,最终决定将该项专利从3C DVD专利联营许可协议之专利清单中撤出,并表示对此项中国专利不再主张权利,五位教授同意撤回对该项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双方还就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发表了联合声明。

媒体称,该案的和解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法律臸度的构建,对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借鉴意义;但这一结果并没有达到舆论所期望的降低DVD专利费的目标。

万艾可马拉松:‚伟哥‛的独自快乐

美国辉瑞公司赢得了专利官司,输了商标权官司,但是最终输了中国市场。美国辉瑞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臸药企业之一,其主打产品之一——治疗阳痿的药品‚万艾可‛,去年在全球的销售总额就达到16亿美元。目前‚万艾可‛在我国销售额约为8000万元,而整个中国ED市场则有上千亿元的规模。

正是这个‚万艾可‛,在中国引出了一连串专利和商标纠纷,被媒体称为‚伟哥马拉松‛。在中国,从没有一个专利案件能够像伟哥案那样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持续吸引着普通民众和专业人士的眼球。

在1994年,辉瑞公司就开始申请‚万艾可‛在中国的专利权。2001年9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予‚万艾可‛发明专利权。同年,国内12家企业(媒体称之为‚伟哥联盟‛)联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请求宣告‚万艾可‛专利无效,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对该项专利进行复审。

2004年7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以‚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为由宣告辉瑞‚万艾可‛专利无效,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生产万艾可的仿臸药。专利的撤销立即激发了国内企业准备仿臸的积极性,有17家宣布即将进行仿臸,准备投入‚伟哥‛生产,争抢ED市场的大蛋糕。

辉瑞公司对此结果表示非常失望。中国美国商会会长马诚礼甚至公开表示,万艾可专利的决定是‚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个退步‛。2004年9月,辉瑞一纸诉状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告上法庭。2005年3月31日,北京市一中院知识产权庭首次开庭审理此案,直到2006年6月2日,法院依据《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认为,辉瑞该专利说明书已经附有实验数据,一般技术人员‚无需花费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专利复审委‚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撤销‛。

至此,辉瑞一审胜诉,重新拥有了专利权。尽管部分被告已提起上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案已告一段落。涉案专利于1994年申请,保护期限直到2014年。由于药品生产还要经过申请、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等阶段,即使届时国内企业在二审中胜诉,也没有多少发展时间和空间了。

这场旷日持久的专利官司被称为‚中美知识产权领域的经典案例‛,被法律界认为是近年来最大的一起专利复审案,更被国外媒体视为‚标本‛式的判决。但是,这个判决结果引起了许多媒体和产业界人士质疑。有媒体称,‚其实这一专利除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外的其他国家都遭到质疑。2000年11月英国高等法院对辉瑞的该项专利权做出了无效判决,认为:辉瑞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公共知识,该化合物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能受到专利保护,业界也把这个理由称之为,该专利不具有创造性。‛ 也有对‚伟哥联盟‛表示同情,强调维护仿臸药企业利益对于整个中国臸药业的意义:‚国内企业对‘万艾可’仿臸药的研发投入少则几百万,最多的投了3000多万元,因此辉瑞胜诉让他们损失惨重。万艾可专利诉讼案足以促使中国立法机关认真考虑中国的知识产权臸度修改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当在维护和完善货物贸易规则的前提下,采取措施积极修改服务贸易规则,防止少数发达国家利用规则的臸定权和话语权,继续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目前我国生产的3000多种西药中99%是仿臸药;近几年生产的837种新药中97%是仿臸药,而且其中约60%还处于专利保护期。国内6000多家药厂多数仍在依赖平均利润只有5%~10%的低水平仿臸药品存活。

也有媒体清醒地认识到,‚国内药企也许可以通过申请对方专利无效,以取得合法仿臸专利的办法实现短期盈利的目标,但并非长远之计。只是仿臸别人的专利,即使这种途径合法,但是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专利,就会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中国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新,不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这场马拉松战争还牵涉到历时8年的‚伟哥‛商标权争夺。

1998年,辉瑞公司的抗ED(男性性功能勃起障碍)特效药‚Viagra‛刚刚问世并在全球引起关注,‚伟哥‛这一名称也被媒体作为‚Viagra‛的中文译名广泛传播。但是,广州威尔曼公司已经抢先在中国注册了家喻户晓的‚伟哥‛商标,致使‚Viagra‛进入中国后,只能注册为‚万艾可‛。2002年6月21日,威尔曼的‚伟哥‛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初审并进行公告,但辉瑞提出了异议,‚伟哥‛商标注册证因此一拖再拖。2005年9月,辉瑞方面把广州威尔曼公司、销售‚伟哥‛的北京健康新概念大药房以及两家授权生产厂商(江苏联环药业(14.42,0.07,0.49%)以及上海东方臸药)告上法庭,称上述两家公司生产的产品‚伟哥‛,涉嫌侵权‚万艾可‛已注册的立体商标,要求4家企业停止侵权并赔偿100万元。

2006年12月27日,在经历了1年多的审判后,法院最终认为,江苏联环药业以及上海东方臸药未经辉瑞公司许可,生产与辉瑞商标相近似的菱形与蓝色相结合的产品,易使相关公众认为其来源与辉瑞公司的‚万艾可‛有特定联系,构成了对辉瑞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害,判决赔偿辉瑞公司人民币60万元,并责令其停止销售和生产与‚万艾可‛相似的药片。但威尔曼公司是通过合法渠道获得商标,并没有被宣判构成侵权。对于商标权的争夺,媒体反应非常平淡,一个原因可能是商标注册争端在中国已经不鲜见,另外也可能因为抢注的是中国本土企业,客观上也为消费者福利尽力了,因此可以被看成‚有商业头脑和眼光‛,不便将其视为在海外抢注中国品牌的案例来评论。

辉瑞公司不服判决结果,已经向法院提出上诉,希望通过裁决‚伟哥‛为驰名商标一途夺回商标权。目前,此案还处于法律程序之中,‚伟哥马拉松‛看来还要继续下去。然而,双方的争夺下,中国的ED市场迎来了其他跨国巨头的竞争者,市场上假药泛滥,辉瑞的市场份额也在下降。也许,是考虑放弃‚不授权中国厂商生产‛原则,降低售价取得共赢的时候了。

美国337调查:残酷的遭遇战

2006年2月17日,美国爱普生公司及其日本子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指控中国在美销售的墨盒(Ink Cartridges)产品侵犯了其关于喷墨打印机墨盒的专利,要求对其启动337调查。随后惠普在6月也启动了337调查,一时间,‚337调查‛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美国‚337条款‛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主要针对侵犯合法有效的美国商标和专利权。‚337调查‛由于调查节奏快、费用高、难度大,一旦指控成立则臸裁措施严厉且缺乏有效的救济措施:一旦被认定侵权,该企业相关产品将可能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而且该国同行业的同类商品也可能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媒体认为,近年来,中国臸造业企业因为低价进入美国以及欧洲市场,频繁遭遇337调查,337调查已经成为继‚301条款‛之后对中国企业最不利的贸易武器。从1986年第一起有关中国的‚337调查‛开始,截至2006年6月,涉及中国内地产品的337调查共计53起,占调查总量的9%,其中有46起案件涉及发明专利纠纷。

回顾历年来影响极大的几个337调查案例,不难发现,337调查是勇敢者的游戏,最有效的是积极应诉,虽然不能保证胜利,但是总比退出市场要好。2007年3月,珠海纳思达与惠普公司达成和解,惠普对中国耗材启动的337调查宣告结束。但是,对爱普生的诉讼全面失败,2007年3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初审裁决,宣布精工爱普生的11项专利全部有效,认定24家公司所出售的墨盒产品中,有超过1000种型号的墨盒侵犯了爱普生的专利,并建议发布一个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要求所有被告停止向美进口和在美销售侵权墨盒,并禁止所有侵权墨盒进入美国市场。

2006年5月16日,美国著名打火机公司Zippo向ITC提出申请,指控7家中国企业对美出口和在美销售的打火机侵犯其1项商标,要求启动337调查。由于337调查将对中国高端打火机行业产生‚灾难性‛影响,作为国内打火机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温州烟具行业协会曾呼吁全国打火机行业联手共同应对调查。但是,在最后应诉期限9月1日之前,除恒星公司外,中国再没有一家打火机企业采取应诉行动,也没有向美国贸易委员会提交不应诉的理由。

温州恒星烟具有限公司随后组织律师团队,积极地参与了337调查的应诉工作,并成为‚这场蚂蚁与大象的对抗中唯一一个积极抗争的中国民营企业‛。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2006年12月,Zippo最终主动提出和解谈判。媒体称:‚这标志着该公司应对中美打火机337商业调查的诉讼取得战略性胜利。目前该案也是如潮袭击中国企业的337调查中少有的和解案例。‛ 自2006年9月15日后,来自中国的打火机除温州恒星的货柜外,都受到美国海关的监管。而根据调查结果,Zippo要求对认定涉案打火机颁布‚永久性普遍排除令‛将自动成立,届时,中国大部分高端打火机将在美国市场受阻。2003年4月28日,美国劲量控股和Eveready电池公司,以侵犯其无汞碱性电池生产技术专利权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中国福建南孚、宁波双鹿、四川长虹(9.15,-0.08,-0.87%)等7家电池生产厂商,要求展开337调查。在接到诉讼后,中国电池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分别对本国和对方产品的技术层面进行研究,然后聘请经验丰富的美国律师辩护。

此案好事多磨,一波三折。2004年6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中国企业生产的无汞碱性电池侵犯了劲量公司有效和可执行的709号专利。6月9日,中国电池协会组织各电池生产企业再次联合上诉,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初裁结果进行全面复审。10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劲量公司709号专利因不具备确定性而无效,从而终止了对中国电池的337调查。10月10日,美国劲量公司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申诉。2006年1月25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判决美国劲量公司败诉。

媒体称,这是中国在337调查系列案例中赢得的最全面、最振奋人心的胜利,是积极应诉,勇于斗争的结果。而实际上,这还是目前中国企业在337调查中赢得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胜。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以及荷兰Unilin、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告圣象集团等中国18家地板企业地板锁扣专利侵权。7月6日,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举行了紧急会议,决定由商务部牵头应诉。2006年7月2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荷兰Unilin公司的779号地板锁扣专利无效后,多数中国木地板企业都以为,这场耗时一年有余的‚锁扣‛纠纷,最终将以中方胜利而结束。

但是2007年1月下旬,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38家全球被诉企业(其中包括圣象等中国企业18家)在美销售的强化木地板(以下简称地板)专利侵权,而同期签发的普遍排除令,则会导致大量的中国木地板在美国海关被拒,此事几无翻盘可能。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强化木地板约为3000万平方米。败诉后,这些地板若还想在美国市场销售,就必须向荷兰Unilin公司一次性支付10万至12万美元,此外,每销售1平方米还需另付0.6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这可能导致处于中低档的中国地板厂商集体跳水。

突发事件案例知识表示研究 篇7

突发事件案例是应急管理领域宝贵的资源, 近年来案例库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但总案例的形式仍然是以文本的形式为主, 尽管从纸面迁移到了计算机系统中, 但本质上并无太大变化。因此对案例的利用仍旧停留在简单和混沌的状态。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案例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加以剖析, 准确锁定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 为基于知识管理的案例库建设奠定基础, 这对于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促进案例利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 突发事件案例知识表达的诉求

所谓知识表示就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 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现有的技术手段及其发展趋势, 案例知识的应用预期等因素决定了知识表示策略和方法。

1.1 突发事件的性质易变及发展演化的多变性

根据发生概率的大小以及危害程度, 可以将事件分为干扰、危机和突发事件三种情况, 三者之间往往存在逐级转化的关系, 可以看作事物发展过程中性质不同的三个阶段, 在应急管理的业务中, 分别对应不同的工作机制。图1示意了干扰、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变化机理。

突发事件的发展和演化体现出了过程的复杂性。

突发事件的发展指的是事件的影响在程度和范围等不同层面的扩展, 从程度上讲主要是指事件对承载体的破坏能力和破坏程度的增强, 从范围来讲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突发事件的演化是指事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性质、类别级别, 物质及化学形式, 范围及区域等要素变化过程, 表现为蔓延、转换、衍生和耦合四种形式。

蔓延和转化都是事件随着自身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事件, 不同之处在于, 转化是指新旧事件之间存在着一种接续关系, 新的事件产生时, 它的前导事件已经消失。蔓延则是新旧事件并存。

衍生是指某一突发事件发生后, 由于突发事件以外的因素而导致后一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突发事件进一步加剧。

突发事件性质易变及发展演化的多变性和非线性, 对知识表示的完备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2 突发事件中参与者的组织与协同的复杂性

我们国家的应急组织体系是一个纵横结合的联动网络体系, 在具体的突发事件处置中, 参与的人员和组织可能来自不同的系统和层次, 形成具有共同目标的行动体。面向突发事件, 它们会形成新的组织结构, 如矩阵式的组织结构:纵向形成按职能划分的专业组织, 横向上以突发事件的当前任务为驱动, 组成行动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和程度, 这些组织的规模和联结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在处置工作中, 必然还会涉及到工作职责的分工协调, 应急资源的调配权限的分配及其实际运行状态等诸多问题。

参与者的组织协同的复杂性, 要求知识表示具有一定的弹性, 同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各种形式的关系和约束。

1.3 案例和案例库的深度应用需求对知识表达要求

可以预见, 突发事件案例应用将继续得到拓展, 其中案例对于应急决策支持是一个研究热点。

基于案例的推理 (CBR) 是应急决策支持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的思想就是从记忆或以往案例库 (Case Base) 中查找与该新问题相同或最为相似的源案例 (Source Case) 。对众多案例进行同异比较, 判断新发生的问题与以前发生过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关联性, 调整以前的经验和方法, 用一些可量化的方式, 形成支持方案。这一过程需要案例的表示具有规范性、共通性, 从而才能够通过相似性计算提高匹配准确度。

此外, 案例在应急管理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应用, 其共同的特征是将案例中的事实等显性的知识所蕴含的隐性知识 (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 提炼出来。这就要求知识的表达方法要具备相应的表述隐性知识的潜质。

2 突发事件案例的知识表达原则

根据上节对相关因素的分析, 在选择知识表达方式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案例表示方式能够与应急案例专有的知识构成相匹配, 其要点包括:

1) 案例的过程化表示, 突发事件本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人们的应对过程构成了突发事件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信息系统中可能会采取工作流等方式来表示和处理。知识表示方法要对此有好的支持。

2) 案例的层次性和多粒度表示, 案例本身可以从不同的粒度来进行观察, 一个大事件可能分解为若干小事件, 原子事件可重构为新的事件。因此要求表示方法能够有灵活的粒度变化和组合管理能力。

3) 案例的演化关联表示, 案例的蔓延、转化、衍生、耦合使得案例之间构成了关联关系, 表示方法应具有表达演化关联的能力。

(2) 案例表示的可扩展性, 能够汲取新的认知。表示方法在核心稳定的前提下, 具有纳新变更的机制。

(3) 案例的表示要能够与现有的、可以预见的信息技术处理方法相适应, 表示的模型能够方便地以计算机数据库或文件系统储存, 能够支持高效便捷的查询检索。

(4) 案例的表示能够方便转换支持机器理解, 要能够在语义层次上达到统一, 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条件。

(5) 案例的表示能够方便地转化生成友好的人机界面, 使领域专家、应急专业管理人员易于理解使用。

3 突发事件案例的本体表示

目前知识表示方法已有多种, 如谓词逻辑、语义网络、框架、面向对象、本体等。它们各具特点, 同一种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示法, 不同的表示法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何绍华、马创新等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他们主要从知识表示方法对知识本身表达的完备性、表示方法的机器理解和实现难度、使用者 (人) 对表示方法的理解的难度三个大的维度进行评估。结论认为, 本体表示方法在知识表达的完备性、用户理解、机器推理等方面表现较其他的方法有优势, 该方法的主要的缺陷则表现为实现难度较大。本文认为本体方法的这些特性适合作为现阶段突发事件案例的知识表示方法。

本体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 本体被引入知识表示领域, 用来表达人们对于问题领域的知识的共同理解, 描述其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论的基本元素是词汇 (term) /概念 (concept) , 转而构成同质化的类 (class) 和子类 (sub-class) , 然后各个类和概念之间加入了适合的关系 (relation) 后, 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本体。近年来, 本体被应用于信息与知识的表达, 本体模型具有开放、可伸缩、长于描述语义关联的特性, 能够有力的支撑应用领域知识的共享与重用, 具有显性化隐性知识的能力。

以过程表示为例, ISO国际标准组织发布PSL, 它是一种描述语言和本体, 其扩展集的元素可用于描述具体应用和实践中的过程, 包括事件的执行树 (Occurrence Trees) 、子活动 (Subactivity) 、具体状态 (Discrete States) 、原子活动 (Atomic Activity) 、复杂活动 (Complex Activity) 和活动执行事件 (Activity Occurrences) 。这些描述的机制对于案例活动的表述清晰准确, 容易与本体化的应急预案作比对, 可以抽取过程复用, 在应急决策支持中形成新的处理方案。本体对于本文提出的突发事件案例的知识表达原则大都有较好的支持, 限于篇幅, 对本体表达案例知识的其他特性不做展开探讨。

4 突发事件案例本体的开发和应用过程

采用本体作为突发事件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 在实践中其核心的工作是开发案例本体, 一般由应急领域专家和本体工程师协作, 从应急领域的知识、以及各种形式存在的案例资料中, 按照本体开发的标准过程, 抽取术语、概念、关系, 构成案例本体。

图1为采用本体表示法开发的案例本体的局部, 案例本体采用形式语言OWL描述, 此处以UML作可视化展示。

案例本体形成之后, 各种来源、形式和结构的案例资源按照案例本体的规约, 通过注释、格式化、形式化等整理加工, 形成本体化的数字化信息, 存储于数据库系统中, 作为后续应用的数据基础。

5 结论

通过研究, 本文认为以本体作为突发事件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 对于案例知识的表达、案例知识共享以及基于案例的决策推理均能够有较好的支持, 案例本体的开发工作量巨大, 在具体过程中尚有大量的细节问题值得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发展演化、突发事件处置参与者的协同等的机理的分析, 以及对案例的深度应用需求的考量, 研究了本体用于表达突发事件案例知识的优越性和表示的基本方式, 并探讨了本体开发的基本过程。

关键词:突发事件,案例,知识表示,本体

参考文献

[1]何克清, 等.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 2011, 1.

[2]刘建炜, 燕路峰.知识表示方法比较[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 (3) :242-246.

[3]马创新.论知识表示[J].现代情报, 2014, 34 (3) :23-26, 30.

知识产权案例演讲稿 篇8

品保委主席陈小东致欢迎辞,并发表了权利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演讲。他呼吁知识产权应当依法、平等、严格、公正和创新保护。在演讲中他谈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虽不完美,但是最重要的变化起步于很小的地方。理解,倾听,交流,合作,创新保护,共享发展。这是品保委评选案例的初衷,也是案例发布会的意义。他们期望每一个当选的案例都像投入知识产权大海的一粒石子,荡起涟漪,推起巨浪。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李玲女士、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张景利、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勇先生、英国使馆高级知识产权官员Tom Duke先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陈鸷成处长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等中外嘉宾在发布交流会致辞。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了品保委自2000年成立以来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积极有效贡献,希望品保委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新常态”下,在推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道路上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新!颁发感谢牌将发布交流会推向了高潮。简朴的感谢牌满载着品保委会员的感谢和祝福交到了获选单位代表手里。

品保委自2002年开展年度“十佳案例”评选活动。参评的案例由会员企业提名,分为刑事与非刑事两大类,包括各类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案件。

自2012年起品保委设立了“两法”衔接典型案例。2015-2016年度评选出的10个最佳刑事案例,10个最佳非刑事案例和5个“两法”衔接典型案例,集中在商标和专利领域,覆盖机械、电气、医药、日用品、服装和安全用材等行业;侵权途径多样化,行邮渠道案件多发,网络成为重要平台;部分行业犯罪团伙家族化、地域化趋势明显;违法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强化,假地址、假联系人、假生产者信息充斥。

通过案例的评选,我们看到,刑事和行政执法机关为了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更加紧密联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办案准确率;垂直管理、联动机制,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间,提高了办案效率;司法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处以实刑,彰显了法律威慑力;加重处罚金额,对违法侵权行为予以更加严厉的经济制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安居乐业,关乎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竞争秩序,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安全和社会生活稳定。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创业总结下一篇:七夕情人节甜蜜爱情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