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企业

2024-09-20

开采企业(共12篇)

开采企业 篇1

摘要:传统的煤炭经济模式粗放, 污染排放严重, 而协庄煤矿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 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加工利用-绿色产品-再生资源利用-产品”的发展模式, 推广运用了以矸换煤充填开采技术、矿井巷道的“煤巷化”布置技术、废弃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热电联产技术、水处理技术、原煤井上、下洗选技术等七项的技术创新, 为煤炭企业的绿色循环发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关键词:绿色开采技术,研究,循环经济

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落后, 发展模式粗放, 不仅降低了企业利润, 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同时, 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引发了社会矛盾。因此, 煤炭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地、科学地战略目标, 要打造节能、环保、循环、高效的开采方式, 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多赢。本文以协庄煤矿为例, 探讨了煤炭企业的绿色开采技术。

1 实施以矸换煤充填开采技术, 实现科学开采和有效保护并行

科学开采就是要摒弃传统的生产—排放—治理的老路,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革新“掘进”、“采煤”二元开采模式, 将“处理”纳入矿井整体设计, 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 实现高效生产与生态环保的统一。协庄煤矿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实施“以矸换煤”技术, 先是研究应用了综采工作面高效机械化以矸换煤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避免了煤矸石升井上山的工作, 而是将煤矸石通过轨道运输巷、翻笼、矸石仓、给料机等环节输送粉碎, 最后填充到巷道内, 不仅减少了污染排放, 还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量。

2 实施了矿井巷道的“煤巷化”布置技术, 减少废弃物排放

矸石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输和处理支出, 同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因此煤矿企业需要研究和创新开采技术, 减少甚至避免矸石的产生。协庄煤矿在总结原有巷道开采布置技术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在力争矸石的零采出的基础上, 开展技术创新, 统筹规划巷道设计布置, 严格按照绿色生产理念进行巷道掘进管理, 采用矿井巷道的“煤巷化”布置, 减少岩石巷道的工程量, 以确保降低的产生矸石产出。

协庄煤矿深入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和煤质情况, 综合考虑煤质设计工作, 科学安排拓布局,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构造对煤质的影响。

3 针对矿井大采深及地质构造复杂的特征, 开展了

复杂地质环境下地表岩移变形特征及建筑物下开采技术研究。

协庄井田位于为莲花山与蒙山间的山间凹地半缓阶地形丘陵, 区内绝大部分为农用耕地, 土地肥沃, 环境舒适宜人, 矿井上方地面人口较多, 建筑物也比较密集, 这就需要开采煤矿时注意地面建筑物的保护, 给开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协庄煤矿技术人员通过设置多处岩移观测站, 仔细勘察地表和开采煤层上覆岩层形变, 记录大量观察数据, 经过综合分析探明了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和变形规律, 并在科学计算和分析数据的支持下, 制定了科学开采、绿色开放的方案。

4 研究应用废弃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实现土地塌陷

治理、下井充填

以往的煤炭开采过程中, 大量的矸石被开采出来, 运输到地面上, 堆积成矸石山, 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协庄煤矿通过近几年的矸石置换煤炭技术的推广应用,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煤矸石充填采空区的采煤方法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矸石置换煤炭技术是通过井下分矸系统分离矸石和煤, 经煤运到井上, 而矸石直接在井下填充采空区。矸石置换煤炭技术使得矸石量大幅减少, 同时应用矸石充填采空区技术将矸石填充到采空区, 填充效果很好。通过矸石填充采空区, 地面上的矸石山得以消除, 矿山得到美化, 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促进了我国煤炭开采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5 实施热电联产技术研究, 建设节能环保电厂,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实施锅炉改造工程, 实现环保节能目的。协庄煤矿矸石热电厂于1995年12月投产运营, 2005年5月电厂开始进行锅炉改造工程, 将原有的三台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拆除, 新增加两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原有除尘、脱硫等设备更新, 新增气力输灰系统。锅炉改造工程完工后达到污染物大幅度削减的目的。煤泥、煤矸石经锅炉燃烧后产生的灰、渣, 一部分出售到周围水泥厂用来造水泥, 另一部分由协庄矿投资建设的年产3000万块的机械化制砖生产线生产免烧多孔砖, 其质量水平超过常规粘土砖, 实现灰渣零排放。

6 研究运用水处理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协庄煤矿大力开展用水节水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活动, 采取地面生活生产用水综合利用、生产废工业污水回用、供水系统优化、煤泥水闭路循环、煤泥水综合治理和加强用水管理等措施, 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进步, 全面推进企业节水工作, 特别是近几年, 协庄煤矿运用“矿井水恒温利用技术”, 建立井下超磁净化水处理工艺系统,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节水促减排成效显著。

协庄煤矿在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 坚持走绿色节能的发展道路, 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近年来, 协庄煤矿积极探索新技术, 不断赋予煤矿绿色开采的新内涵, 从绿色开采理念和开采技术上为煤炭企业走内涵挖潜、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元明, 丁瑞, 田伟, 等.煤矸石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9, 5.

[2]孙华璋, 付振峰.煤矿以矸换煤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 2007 (5) :27-28.

开采企业 篇2

二〇一一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

(矿山开采企业、业主)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做好企业主体责任制落实,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有效遏制较大伤亡事故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街道实际,特签订2011年度涉矿企业、矿山开采业主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到人。

一、方针和原则

1、在本企业(单位)生产(开采)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组织、领导责任、强化有效措施使方针和原则得以有效贯彻。

3、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艰苦的努力,安全生产隐患和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二、安全管理目标

1、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

2、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3、不发生重大房屋倒塌事故;

4、不发生人身重伤事故;

5、不发生其他重大的管理责任事故。

三、重点整治内容

1、无证无照开采加工的。

2、破坏性开采,非法转让采矿权的。

3、矿山安全评价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4、私自交易民爆用品的。

四、安全生产管理方式

1、各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负起组织、落实、检查、评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还负有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讨论各级政府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和规章。

2、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把安全工作列为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度不少于四次的专题安全工作会议及集中检查和宣传教育。

3、熟悉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监管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4、坚持安全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街道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报告本企业(单位)的安全工作信息,按规定上报各类事故及重大安全隐患。如不及时报告或延期报告的,将从重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5、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消除生产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6、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健全,有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7、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健全,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

总结,一年内有四次以上专门会议和安全检查,有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8、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必须充分发动员工,依靠员工,做到齐抓共管。

五、具体措施

1.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未取得此“两证”期间关闭各自矿段的所有矿洞,采用石头或砖水泥浆封砌的方式进行关闭,如发现未关闭者视为正在开采,将由国土局、安监局、公安局、复兴街道政府组成联合执法组采取“五个以”的管理办法,捣毁机器,炸毁洞子,强行封闭。

2.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洞口上订立安全责任牌,注明企业主、洞口负责人、爆破员、安全员、管理员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

3.含瓦斯的矿洞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使用电雷管,企业用药不能批甲用乙,如出现此类现象,公安局将停止供给该企业全部用药,并提请县资源委员会对该公司矿洞配置给予吊销。

六、考核办法

1、本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2、安全生产奖惩贯彻“以责论处”的原则。未完成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企业(单位),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3、对下列矿山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关闭:

(1)无证开采、破坏性开采、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又无力治理的矿山企业。

(2)对有违法开采行为督促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关闭;对需立案查处的要坚决查处,公开曝光,绝不姑息护短;对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无证矿山开采点,联合县国土资源部门予以取缔;对采矿权已到期和受让资源量已开采完毕的矿山企业,联合国土资源部门查处;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的,联合环境保护、水利部门查处;对达不到矿山安全评价标准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联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对私自交易爆炸物品的,联合公安部门查处。

5、如因严重失职、渎职而酿成性质恶劣的事故,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本责任书经双方签字有效,执行期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止。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双方各执存一份。

责任单位:

法定代表人(签章):法定代表人(签章):

开采企业 篇3

摘要:本文在认识集成化管理理念内涵与理论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而设计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并就其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及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集成 油气开采企业 经营管理

当前,我国油公司上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的资源约束和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油气开采企业作为油公司上游企业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加强油气生产和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职责。运用先进的集成管理理念,并以计算机软件辅助,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对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成化管理理念概述

(一)集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国外,最早也最能明显地体现集成思想的研究应该首推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提出,应把企业当作一个由物理的、生物的、个人的和社会的等几方面要素组成的“协作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73年美国的哈灵顿博士首次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从而揭开了大规模研究集成化管理的序幕。在国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集成思想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于1992年3月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及总体设计方法,探讨了集成思想的方法应用问题。由于其站的高度和角度都是在哲学层次之上,因而他所提出的集成思想显然更属于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管理哲理。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思路基础上,关于集成现象和本质的探索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国内众多学者分别从制造系统、集成管理技术、知识集成、组织集成模式、生产过程集成、价值工程等不同角度,探讨了管理集成的理念、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等。

(二)集成化管理的内涵

集成化管理,亦称集成管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核心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管理实践。所谓集成,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种集成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即按照某一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和构造,其目的在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具体到集成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以系统论为基础,以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将特定系统的若干要素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性地解决管理系统问题的过程。由于集成要素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变化,而且集成的广度和程度也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集成化管理具有明显的动态发展性。

(三)集成化管理的理论模式

集成化管理思想实质上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采用系统的手段将原单元系统组成一个协同工作、功能更强的新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消除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实际边界(如物理边界、组织边界和专业边界等),而且能够将局部优化目标转变到整体优化目标上来。不同的单元系统,其管理集成的模式则不同。结合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集成化管理的实践,当前集成化管理的理论模式应体现在三个维度上:管理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和知识集成。

管理要素集成,管理要素集成是指从全局观点出发,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以成本、质量、采购、人力资源等各种专项管理的协调与整合为主要内容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过程集成,过程集成是指按照经营管理流程对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集成,该集成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整个生产运营的效率。知识集成,知识集成着眼于在分析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研究知识的流动,提炼知识,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将个体知识结构化为企业共同知识,并将知识融入企业工作流程,实现知识的再次运用。其中,管理要素集成和过程集成实现企业一段时期内生产运行的集成管理,而知识集成维度则是企业经营管理循环不断提升的手段。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集成化管理,需要一些集成条件,包括理念集成、组织集成和信息集成。理念集成实质上就是树立合作理念;组织集成实质上就是对组织结构边际进行模糊化重组,打破了传统组织系统中的边界、职能的界定;信息反映而且控制和指挥着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集成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建立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和原则

(一)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内涵及目标

基于对集成管理理念的认识,结合油气开采企业经营实践,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就是要去除现行生产管理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打破生产开发、财务管理等原先分工明确的职能部门界限,将各业务单位和生产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信息、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共享资源,力图集成经营管理计划、生产运行、监督考核和效益评价,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协同运作,并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来实现整个经营管理集成体的螺旋上升。

基于此,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的目标,就是要克服由于采油生产多系统、多环节、大范围、高隐蔽性及高分散性导致的高分散、低集成管理模式,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实施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集成化整合,构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平台,使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及其全过程直接处于统一监控之中,从而实现油气开采企业各项集成要素的优化匹配,不断提升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油气开采企业油藏开发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原则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原则,是指导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践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包括:

1、目标一致性原则

考虑到管理集成化本身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多,难度大,且油气开采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性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层次多,分布依赖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因此,要想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就必须保证油气开采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的目标一致。

2、系统性原则

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中,系统方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油气开采企业生产流程复杂,技术含量高,涉及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对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应将开发油藏的整个生命期,从开发初期到开发后期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综合起来;把生产运行的各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证一切子目标、子系统、资源、信息、活动及组织单位结合起来,按照计划形成一个协调运行的综合体;将经营管理的各个职能,如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生产监督管理和生产考核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集成管理系统。

3、全面性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进行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的集成,一方面要求全员管理。集成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油气开采企业中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也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油气开采企业推行经营管理集成,应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关心生产经营、参与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做到组织上下结合,群策群力,共同确保经营管理的有效集成。另一方面则要求全过程管理,具体表现在油气开采企业注水、采油、集输和井下作业等作业流程的集成。

4、持续改进原则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管理计划、生产运行与成本管理、监督与考核和经济活动分析与效益评价已经形成一个有机循环体,其重点是过程管理,而过程的生命力在于持续改进。因此,要想实现整个循环体的螺旋式进步,持续改进原则必须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实践过程中加以体现和运用。

5、相容与互补原则

相容性是指各可集成单元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关系或联系;互补性是指各集成单元能充分实现各自优劣势互补,最终实现整体优势。相容性是各集成单元能否集成为一个整体的可行性条件,互补性则是集成单元相互选择的必要性条件。

三、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模式设计

依据油气开采企业集成化管理理念及其原则,油气开采企业构建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理论模式,该理论模式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组织层次维度过程维度。

(一)组织层次维度(油藏开发维度)

组织层次维度体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中信息、人与组织、物质资源与各阶段管理活动藕和。从组织层级来看,采油厂级、采油矿级和小队级(采油队、注水队等),表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在油气开采企业各组织层次中的分布。若从油藏开发维度来看,则表明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功能在油气开采企业开发单元、区块和油藏三个层次上的分布。

(二)油田寿命周期维度

油田寿命周期维度反映了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开发阶段经营管理的集成,包括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开发后期和退出四个阶段的集成管理,体现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需依据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寿命周期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与油藏经营管理思想是一致的。

(三)过程维度

过程维度反映了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集成,体现在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寿命周期阶段,各个组织层次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施方法与程序。

四、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施对策与建议

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将油气开采企业各业务单位和生产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充分利用信息、人员、流程和技术等共享资源,对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系统要素进行创造性组合的过程,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协同运作,并通过经营管理优化来实现整个经营管理集成体的螺旋上升。在实施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改造过程中,应切实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进行油气开采企业流程再造。长期以来,油气开采企业已形成了比较好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但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下形成、遗留和延续下来的企业流程,许多都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管理而管理所制定的,存在节点阻塞、成本高、效率低、效益贬值等缺点,容纳了许多低效与无效工作。为此,在经营管理集成实践过程中,油气开采企业应遵循系统优化的原则,对油气开采企业进行流程再造。一方面,应整合相关工作,尽量减化程序,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对合同管理实施集成;另一方面对油气开采企业的注水流程、提液流程、集输流程和井下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尤其是建立油气开采企业井下作业系统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作业系统从设计、到实施、到监督、作业效果评价、优化作业方法、再循环优化分析的流程管理。

其次,注重多维化管理。油气开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在时间经营管理集成化的过程中,油气开采企业应注重多维管理,包括过程维度、组织维度、工作/执行人员维度和时间维度。其中,组织战略目标必须通过流程来执行,流程是连接组织和工作/执行人员的桥梁,这三者的管理共同体现了企业一段时期内的集成管理,而时间维度则体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化实践必须根据不同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得到循环提升。油气开采企业在通过流程管理提高流程绩效的同时,应按照单位线(厂、矿、队)、油藏线(油田、区块、单元)、时间线(月度时间段、日度时间段)构建经济活动分析和效益评价系统,完善组织和工作/执行人员维度绩效管理。

再次,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在油气开采企业现有环境、结构、要素情况下产生的管理方式。 “精”和“细”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实现精细管理细分管理对象是前提,量化考核指标是条件,管理主体责权利相统一是关键。油气开采企业应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单井、单设备等最小工作单元,做到管理责任具体化,监督考核真正落实到位。在经济评价方面,油气开采企业应从行政单元延伸到油藏(区块)和单井,实现以油藏(区块)为单元、以单井为基础的精细经济技术评价,做到“一块一策”、“一井一法”,使不同的开发单元在不同的开发阶段都有相应的开发措施,对未动用储量根据油价、技术进步等变化来确定油藏开发调整的方式与时机。同时,油气开采企业的物资管理、用电管理、生产巡检管理、泵站监测管理等,都应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使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方式从分散化、表面化向制度化、规范化深入,目标制定从定性向定量深入。

最后,进一步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共享有助于各环节的相互协调,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成功率,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封锁现象。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集成实践中,信息同样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集成化管理只有通过对信息有效组织和管理才能实现其目的。因此,油气开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录入功能,使得数据均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数据源点,确保“源点唯一”,并通过提供方便灵活的接口,能够充分利用其他系统(油气开采企业核算结算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勘探开发数据库系统、油库信息查询系统、井下作业信息系统等)的已有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从而确保油气开采企业各职能部门、组织层次和生产流程等各个环节的高度协调。

集成管理理念在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闭合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诸多方面的信息和流程,深化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内控制度,为不断提高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型煤炭开采企业成本分析研究 篇4

煤炭行业属地下开采业,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成本水平受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大;生产环节多、成本构成复杂;材料不构成煤炭产品实体,部分可回收再利用;税费负担重等特征。因此,对大型煤炭企业的成本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是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因为煤炭开采企业成本的“个性”特点,我们模拟某设计年产1200万吨的煤矿进行举例分析,主要指标取榆林地区同类企业平均值,并以月度指标为分析对象,假定月产量分别为80、90、100、110万吨,进而分析其成本情况。

一、成本因素的归类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根据成本属性将煤矿企业的完全成本分为三大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而半变动成本也是狭义的“可控成本”。

(一)固定成本

假设该企业:固定资产总额为35亿,月折旧额约2400万元(包含弃置费用),经营借款13亿,月利息支出约650万元;无形资产总额13亿,月摊销额390万元;地面塌陷补偿,估计年度约发生1800万元,月度平均150万元;其他固定成本包括排污费、房产税、检验费、矿山救护费等,月度平均约100万元。

由表1可见,该企业月度固定成本总额为3690万元,当产量为80万吨时吨煤固定成本为46.13元/吨;当产量为90万吨时吨煤固定成本为41元/吨;产量为100万吨时吨煤固定成本为36.9元/吨;产量为110万吨时吨煤固定成本仅为33.55元/吨。随着产量的增加吨煤固定成本呈线性下降。

(二)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主要为各类税费。假设该企业:产销平衡;对原煤全部进行破碎筛分,加工费约5元/吨;原煤平均售价为400元/吨(不含税价)。

由表2可见,吨煤变动成本60.94元/吨,产量变化,变动成本总额呈直线变化。产量为80万吨时变动成本总额为4875.2万元;产量为90万吨时变动成本总额为5484.6万元;产量为100万吨时变动成本总额为6094万元;产量为110万吨时变动成本总额为6703.4万元。

(三)半变动成本/可控成本

假设该企业:员工1200人,年人均工资11万元;生产类巷道掘进工程全部委托外部施工单位完成,正常生产情况下月度进尺约2000米;运输费主要为火车运费;其他销售费用包括火车皮封固费、销煤票工本费、煤质检验费、业务宣传费等;其他制造费用包括补充勘探费、试验费、保险费等;其他管理费用包括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保险费等。

注:表3部分数据为经验值。

由表3可见,各成本项目与产量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各项目的可控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并因管理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产量为80万吨时可控成本金额为4202万元、吨煤可控成本为52.5元/吨;产量为90万吨时可控成本金额为4361万元、吨煤可控成本为48.5元/吨;产量为100万吨时可控成本金额为4520万元、吨煤可控成本为45.2元/吨;产量为110万吨时可控成本金额为4679万元、吨煤可控成本为42.5元/吨。

(四)在产销量为100万吨时,上述三大类别及主要项目的吨煤成本及在完全成本中的比例如表4

由上述结构可见,该煤矿半变动成本/可控成本占完全成本的31.6%;材料费用(不含通过安全费用、维简费用列支部分)占完全成本的4.9%;职工薪酬费用占完全成本的13.3%。

为进一步探讨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我们将以上述数据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

二、产量变化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一)产量与成本的数据序列(如表5)

(二)产量与单位完全成本的关系图(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完全成本下降明显。产量为80万吨时吨煤完全成本高达159.6元/吨;产量为90万吨时吨煤完全成本为150.4元/吨;产量为100万吨时吨煤完全成本为143元/吨;产量为110万吨时吨煤完全成本仅为137元/吨。

三、成本因素分析对成本管理的指导意义

上述分析举例并不能囊括煤矿企业的全部成本情况,仅为大家列举分析框架思路,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看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一)安全生产是煤矿成本管理的前提。

煤矿企业的最大效益不是经济利益的多少,而是人的生命权益,我们上述数据都是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的。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煤炭生产企业单独提取安全费用制度,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征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这些会计政策从资金来源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像上例企业,吨煤计提15元的安全费用,按年产1200万吨计算,将形成1.8亿的专项资金,对于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人员,如何统筹安排花好这笔钱,使其确实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生产事故频发、生产成本高涨、安全费用却大量结余的尴尬状况,这透露出这些企业对这个政策还没吃透。

(二)上述数据及图例充分揭示了产量对单位成本的“杠杆效应”,因此,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产量最大化是成本管理的重心。

通常做法有:优化生产布局和采区设计、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工作面接续,力争实现生产“无缝对接”;成立责任中心,设置影响生产时间限额,建立影响生产小时与工资奖金挂钩的考评办法;对责任事故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核算经济损失,加大处罚力度,是促进员工工作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保持综采正常开机率。

(三)材料消耗是成本管理的重点。

在上例中,显示材料消耗约占完全成本的4.9%,此处的材料仅仅是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的材料,与安全生产和维持简单再生产相关的材料消耗通过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支出,根据经验值,上述单位在产销量为100万吨时材料总用量约2200万元,占完全成本的15.4%。因为原煤生产不消耗原材料、材料投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的存在,致使对煤炭企业材料费用的成本控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此仅列举部分常用的控制方法:编制详细的生产工作计划、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实行超支停料预警制度;加强单项工程管理,避免搭车领料;加强回收复用管理,推广修旧利废;设立成本责任中心,建立市场化结算体系等。

(四)职工薪酬是成本管理的敏感点。

不论是增产还是降耗,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因此,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的联动、强化业绩考核与奖金额度的挂钩,以职工薪酬的较小变动带动企业效益的大幅攀升是薪酬成本控制的宗旨。实践中,推行考核内容精细化、结果数字化、过程程序化、分配绩效化是薪酬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五)期间费用的控制是管理的难点。

通常招待、差旅、办公等费用的多少对企业的总体指标影响并不重大,但是他们的控制程度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多数企业都对各类期间费用建立了相应的使用考核办法,严格把关此类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是财务工作人员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开采企业 篇5

关于加强砖瓦企业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安监局,高新区经发局:

目前,我市已进入高温多雨季节,雷电暴雨天气增多,为做好砖瓦企业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企业重点部位安全管理,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市砖瓦企业安全度汛,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安监局要督促辖区内砖瓦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各项防汛工作制度,制定汛期防治水措施及防汛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储备救援物资,组织抢险队伍,进行应急救援演练。要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做好应对工作。

二、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汛期安全监管责任

各县(市、区)安监局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结合本辖区汛期安全工作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针对薄弱环节,制订防范措施和工作预案,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砖瓦企业汛期安全工作

各县(市、区)安全监管局要督促企业狠抓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运行,并进行一次针对汛期安全的专项检查,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土区安全管理。主要检查取土区边坡安全角度及防护措施;

(二)制坯车间安全管理。主要检查用电线路是否规范及防雷设施是否完好;

(三)窑室安全管理。主要检查窑体安全状况和窑顶排水情况;

(四)职工住房安全管理。主要检查职工宿舍、食堂等是否存在危房;

(五)汛期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主要检查职工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及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对不能确保汛期安全的,要责令停产停业。要采取跟踪检查、督促整改等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彻底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四、加强值班,严格汛期安全监督检查

要认真落实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轮流值班,加强巡查。要严格汛情、险情报告制度,认真作好值班记录,及时处理并报告重要情况和重大信

开采企业 篇6

关键词:矿山开采;开采技术;水工环地质

前言

为了满足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应该在矿山开采之前对矿山开采技术背景条件进行全面的掌握。矿山开采技术背景条件主要是指矿山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由于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矿山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制定开采方案和开采手段,所以矿山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可以说是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开采矿山概况

本案例矿山位于云南省境内的云贵高原,该矿山的地形主要是低中山,工作区内部有较多的缓坡和山间小盆地。与此同时,该矿山变质岩和碳酸盐类矿石的分布比较广泛,喀斯特地貌如暗流、峰丛、洼地、溶斗、溶丘等普遍分布。

2.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主要内容

目前,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特征:

2.1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内容

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内地下水的类型,包括按含水空隙条件的分类(孔隙水、裂隙水或岩溶水)和按埋藏条件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或承压水);矿山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按含水体和隔水体所呈现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形式以及含水体的水动力特征所划分的类型,包括统一含水体结构、层状含水体结构、脉状含水体结构和管道含水体结构;矿山水文地质结构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富水特征,相互之间或与地表水体有无水利联系等;含水层、隔水层、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文地质钻孔的封堵质量;坑道、露天采场涌水量及其变化规律,包括季节性变化和随着开采的进展,涌水量和潜水位(或测压水位)的变化;排水疏干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等。

2.2矿山工程地质条件的内容

矿山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岩体的岩性特性、构造发育程度、蚀变程度、风化程度等。

2.3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的内容

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排水与供水矛盾的问题;矿山岩土体破坏的问题;采矿引起水质恶化问题;矿山自然景观的破坏问题;矿山环境整治等。

3.矿山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

3.1 水文地质条件对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影响

本案矿山内地下水的类型主要为变质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白云质灰岩,富水性中等至强,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无常年流水,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大气降水、地表季节性流水和地下水都会通过岩石的空隙,以涌水、淋水、滴水等方式径流排泄至地下巷道和露天矿坑当中,对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性造成安全隐患。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对本矿山的两个矿坑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开挖矿坑之后,如果遇到地表水汇聚和大气降水很容易造成矿坑的淹没。因此,为了确保矿山开采工作的有效性,应该在选址时应该避免地表水汇聚和大气降水汇聚的影响。

3.2工程地质条件对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影响

本矿山铜矿体的岩石及顶底板围岩大部分为花岗岩体,属坚硬岩组(Ra一般大于60MP),局部矿体顶板为凝灰质砂岩、粗砂岩,属半坚硬岩组(Ra约为30MPa),普遍蚀变较强,岩体稳定性一般;南侧矿体顶板常为角闪粗安岩,属坚硬岩组(Ra大于60MPa),普遍有蚀变作用,岩体稳定性较好;矿体底板为粗粒花岗岩,属坚硬岩组(Ra约为大于60MPa),岩石局部见绿泥石化,地质钻探中以完整岩心居多。区内构造不发育,节理裂隙不发育,因此,本案开采选择地下开采方式,围岩稳定性较好,便于支护。

3.3环境地质条件对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影响

本案例矿山地貌属侵蚀型中低山地貌单元,区内切割不深,相对高差50~130m。自然边坡较缓,矿山东侧、北侧地形坡度较陡。北坡地形最陡处约 45°,陡坡侧地表残坡积土层较薄,地表植被虽不发育,但未见浮土层直接裸露地段。残坡积层与基岩强风化带厚度较小,最大厚度不超过20m。自然边坡稳定性好,未见崩塌、滑坡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地表水系不甚发育,均为季节性性河流,矿山周边虽然泉点出露较多,但流量均很小,一般小于0.1L/S。因此,矿山不具备产生大的滑坡、崩塌、山洪等自然地质灾害的条件,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小。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开采技术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也是满足矿山开采实际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政府和社会应该对矿山开采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左红艳.地下金属矿山开采安全机理辨析及灾害智能预测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2.

[2]陆庆珩,查少翔,程浩.水泥行业石灰石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J].河南建材,2013,06(10):31-34.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优化 篇7

石油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之一,在其开发及投产的各个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物流方式,建立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做好前期物流成本的核算,为更大的利润做好铺垫,使得投资成本最少,回报最大化。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推进石油企业的体系改革,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使各部门的协同运作模式相统一,建立需求分析与预测体系,以此引起企业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1 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1.1 国外石油开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在国外的石油开采物流成本控制中他们采取先进的管理观念,认识到石油开采中物流成本的特殊性和新型性,加强石油开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成本的升级。[1]注意到石油开采在经济方面的特殊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成本管理较大,资本的支出性大,还有石油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在国外的成本体系进行实际制定预测、分析、到决策。在技术的方面实行作业成本管理,使成本性态更加清晰,成本信息更加准确,成本管理和控制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尊重实际原则、重要性原则、同质性原则和相对独立性原则划分作业流程,分为注入作业中心、采出作业中心、集输处理作业中心、生产管理作业中心和辅助作业中心五个作业中心。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减少了石油开采企业的物流成本的最低。[2]

1.2 国内石油开采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石油开采企业都采用以“水平法”预算为核心的目标成本模式进行成本管理,即依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通过目标成本的分解、控制、考核等一系列环节,把成本控制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递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随着我国石油开采业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开采业在成本竞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成本问题一直是石油公司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油价低迷时期,降低成本己成为石油公司谋求发展的重要战略。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使经营管理者在成本管理行为方面缺乏积极性,直接导致成本管理低效率,成本管理行为短期化。

2 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存在的物流成本问题

2.1 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复杂造成的高成本

石油开采企业要面对复杂的地质状况,存在较高的风险性,油田企业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来自勘探、开发、油气生产的级差地租,而级差地租的多少受资源状况和追加投入和投入的效率的影响。如我国许多油田,地面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难度加大,使油田勘探开发投资及勘探开发成本处于较高水平,最终影响整个企业的成本水平。

2.2 管理体制观念的落后造成成本浪费

由于政出多门、管理体制观念的落后,使重复建设造成的物流成本的浪费;在体制上,多头管理导致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多种问题。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大大地阻碍了物流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美国商会在《2002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的物流发展的四个障碍:政策限制、高昂的成本、国有企业主导市场和经营范围受限制。

2.3 物流设施建设不足,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的运输密度为0.0134448公里/平方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9.6%、德国的9%、印度的24.9%和巴西的8.8%,而且布局不合理,东部运输设施发达约占50%,而在广大的中西部交通是发展的瓶颈。

2.4 物流各个环节未能有效的衔接

发达国家80%到90%以上都是实行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而我国各类型企业尚未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市场范围交叉严重,盲目竞争的行为普遍。在我国的偏远山区主要都是公路为主,运输条件单一,使各个环节不能相互配合。

2.5 物流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

(1)缺乏物流人才需求预测机制。要进行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需求预测的研究希望立项后组织高校与有关部门高质量地完成。影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物流人才的缺乏是关键性的,人才是战略资源,没有人才一切无从谈起。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被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1%的人具有硕士学位,22%的人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中国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2)我国的物流教育师资严重匮乏。根据各地的初步调查统计,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而目前各类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约50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任务相当艰巨,就目前的物流人才的教育状况很难完成。(3)社会培训不规范。当前虽然出现了一些物流培训机构,但国家目前缺乏有效的机构与机制来监督和规范培训行为,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特别是大专以上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面已铺开,但缺乏指导,比较混乱。上岗资格培训进展相对缓慢。总体上看,形势是好的,市场很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3 物流成本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3.1 地质结构复杂

进行地质勘测,探明地质构造和煤炭储量、石油层结构,进而确定可采与不可采。由于受地质条件及构造影响,不同的油井层开采难度、工艺过程都有所不同,开采方法的选择、工作面布置、设备配备、机械化程度等都影响成本水平。

3.2 部门管理的不合理分布

目前我国的油田及油田内部各单位管理机构较臃肿,管理层次较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较严重。因此,石油成本中的非生产性因素太多,加之核算制度不够严格和科学,出现了成本不实现象,从而削弱了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3.3 道路不畅通引起的不衔接

地理条件的制约,只能靠公路来实现运输,运输比较单一,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功能少、成本高、效率低。石油开采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占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不足20%。

3.4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标准不同

出现“物流热”造成没有专业的人才,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标准不同,由于物流处于刚刚起步,基础较薄弱,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应标准不同,如企业的决策层和主要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基层区队、班组,直至岗位上都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眼前利润,忽视开采成本的情况,缺乏完全成本观念,使得生产与经营难以统一。

4 对策

4.1 从政府的角度

4.1.1 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延长能源利用产业链,增加能源的附加值,促进能源整合,提高开采企业规模,实现开采企业研究、开发、引用和应用现代新技术,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的粗放型矿业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能源节约型、循环型能源经济体系。

4.1.2 规范各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

应该不断改进物流宏观管理环境,规范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发展进行规划,统一配置资源;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业的水平;建立物流业务运作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行业规范等。

4.1.3 对于专业人才的严格控制

建立、健全技术进步的考核体系和人才储备结构。建立我国石油开采业技术考核体系的目的是,改变目前技术进步与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业绩关系甚微的现状,形成有效的技术进步激励约束机制。在专业的物流人员不求数量,更多的是挖掘他们的潜力,而不是资源的浪费。

4.2 从企业的角度

4.2.1 制定石油开采企业管理系统的方法

增强核心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从实际中制定石油开采企业合理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顺畅的物流管理系统,变仓储点为协调点,不要让产品闲置使得周转率下降。使物流成本尽量缩减。在开采过程中把勘探、现场开采中的各项成本作为重点,在进行道路的修建时外包给其它企业进行维修,本企业只进行验收、监督。这样可以缩小物流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更有实力。[3]

4.2.2 合理化多式联运

加快交通做好多式联运运力配置的组合搭配,建立统一的运输需求交易市场和公共运输信息平台,为供求双方提供运输的信息交换服务,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提供最佳多式联运方案,缩短货物运输滞留时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5 结束语

论文通过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的分析,提出上述的一些建议,使得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得到一些帮助,使我国的石油开采企业发展得更加顺利,从而达到石油开采企业物流成本的更低,通过国家政府的约束开采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摘要:石油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成本的竞争。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应该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石油开采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施成本控制,保证成本持续性降低。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比较国内外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我国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理中存在的成本管理观念有待转变、对投资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成本管理技术落后、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石油开采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改进石油开采企业预算方法、完善石油开采企业成本控制体系、提高石油开采企业成本管理技术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石油开采,物流成本,成本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于连东.世界稠油资源的分布及其开采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特种油气藏,2001(2):98-104.

[2]王同良.国外油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2003.12.

油气开采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探讨 篇8

一、油气开采企业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意义

1. 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是实现油气开采企业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制度化管理基础上的一种以数据化为管理标准, 以系统化管理为模板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实现对企业各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对管理方式的变革, 能有效促进油气开采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例如通过对大型开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开采人员的精细作业行为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也有助于改善上下级关系, 提高实际操作人员的执行效率和服从指挥意识, 从而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完善, 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使得油气开采企业能够由垄断管理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管理模式。因此, 在不同的开采工程建设中充分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 实现全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是实现企业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提高油气开采的安全保障和质量水平

油气开采由于经常需要地下作业, 相较于其它行业是一门高危险性的行业, 其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并存的管理工作。在开采过程中, 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熟知安全生产的管理规范, 加强实际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 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 从而提升油气开采的安全水平。除此之外, 由于油气开采的工程施工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作业, 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 能够对每一个小组进行规范化管理, 从而保障整体项目的质量安全。

二、油气开采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1.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融入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念

在油气开采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需要秉承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以相关法律和行业法规为基础建立起包含油气开采企业不同开采项目的科学管理体系。例如在油井管理、工程监管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 可设立质量监管部门、项目经理部以及现场施工组, 质量监管部门一般由开采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分别担任正副组长, 项目经理部由开采作业单位的主管领导组成, 现场施工组则需成立分队并设立质检员以控制整体工程的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在企业的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 则需要进一步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以油井的维修为例, 油井的维修是油气开采企业资金链中的重要一环, 其成本包括电费消耗、材料消耗、人工费用等, 对此,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依据明细的材料清单及油井维修的实际情况, 再结合相关资产数量或工作量, 严格对成本开支进行审核。只有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融入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念, 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措施, 才能让企业自上而下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 最终保证油气开采的良好运行。

2. 严格执行开采程序, 紧抓工期进度和资金投入

油气开采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落实过程要从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入手, 在工程项目施工时, 相关的实际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开采工序, 擅自更改或违反程序。相关的管理人员则需要严格落实问责制度, 做到层层控制和监管, 严格监管油气开采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器材配比、工程工序、工艺选取等关键步骤, 以保障工程的资料完整性、耐久性、灾害预防性和维修可行性。同时, 为了使得企业成本得到更进一步的控制, 相关的管理人员还需要紧抓工期进度和资金投入, 有效分解工程目标, 实行计划管理, 将工程项目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分部, 将合同上的工期设定细化分解执行,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并建立资金使用审签制度, 以控制资金的投入和运用, 确保油气开采项目不会因成本资金链断裂产生问题。

3. 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 严把质量控制和管理关

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 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无论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还是对开采项目的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作用。据此, 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加强高新技术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引进成熟的油气开采技术和管理措施, 采用先进的施工材料和开采设备, 在项目建设上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工程质量监管和财务管理上融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 借以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效率。同时, 为了确保油气开采企业在成本得到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 不会降低油气开采的质量水平, 相关的管理人员也要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制定专项施工管理规范、专项质量评定标准和专项施工工序。在进行油气开采质量检验评定工作时按照分项工程、小组工程和分部工程划分标准, 实行细化项目工程质量监管, 保障整体项目工程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效率性, 避免出现因工期安排不合理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等现象。

结语

油气开采的企业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活动, 必须通过规范化并且高效性的管理方式, 才能确保其有效落实, 稳定提高。基于此,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提出实际上就为企业成本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相关的油气开采企业应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 努力达到兼容并蓄, 取长补短的优秀目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油气开采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多。现阶段油气开采企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高成本、低效率, 投入与产出不符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此, 从油气开采企业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意义出发, 分析了油气开采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希望能为我国油气开采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开采企业 篇9

1 现阶段常见的巷道掘进方式

煤炭开采行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技术革新, 已经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开采掘进技术体系。从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企业的应用实际来看, 一些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的巷道掘进方式包括:综合机械化掘进;连续开采掘进;掘锚一体化掘进等, 笔者就上述几种掘进方式, 在下文中详细论述和举例说明几种掘进方式的优劣势, 借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1.1 综合机械化掘进

通常来讲, 巷道综合机械化掘进方式由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悬臂式掘进机、转载机、通风除尘设备及供电系统、单体锚杆钻机等设备组成。其中的悬臂式掘进机是矿井巷道掘进开采作业使用的关键设备, 在实际开采作业中, 掘进功效和掘进进尺主要取决于掘进机的性能。掘进机械设备的发展, 大大提高率巷道掘进作业的工作效率, 有效提高了煤炭开采行业的技术含量和连续作业的稳定性。

1.2 连续采煤机

目前被很多煤炭开采企业广泛应用的连续采煤机作为一种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 其在采割大宽度煤层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能够将采落煤、装煤和运输煤结合为一体。目前, 这种设备已经在国内很多煤炭企业使用, 在矿井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作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从工作面运输方式来讲, 连续采煤机掘进工作面设备配置主要分为两种:第一, 采取间断式运输方式:以给料破碎机、锚杆钻车、连续采煤机、铲车及胶带输送机、运煤车或梭车等为工作面的配置。第二, 采取连续式运输方式:工作面的配置主要为锚杆钻车、连续采煤机、铲车及胶带输送机、运煤车或梭车。连续式采煤机在掘进开采运输巷道的时候, 锚杆钻车在同一时间正在回风巷道进行锚杆的支护作业, 与锚杆钻车交换位置, 当连续采煤机完成一个煤矿巷道的掘进循环时,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巷道掘进开采作业效率。

1.3 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

近年来, 伴随着锚杆支护技术的飞速发展, 锚杆支护技术和煤炭的掘进技术相结合, 成为煤炭开采行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为了实现煤炭开采的高效率, 在连续采煤机或悬臂式采煤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掘进机-掘锚机开始被广泛投入使用, 适用于高产高效矿井煤巷的高效掘进。掘锚机组按作业方式划分可化为两类:一类是同时实现掘锚作业的掘锚机组;另一类是先截割后支护的掘锚机组。掘锚机组的作业方式是截煤和安装锚杆同时平行作业, 即割煤滚筒联同装载运输机构整体向前推进割煤, 与此同时, 锚杆钻机则与发生履带主机架停在原位固定, 锚杆钻机向顶板的侧帮打眼安装锚杆。随后, 行走机构带着机体及锚杆机向前移动, 完成一个掘进循环。

2 影响矿井巷道掘进作业的主要方面

由于矿井下巷道掘进是复杂的一个系统性工程, 因此, 能够影响煤矿巷道掘进正常工作的因素比较多, 主要包括人-现场施工者与管理组织者、物-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环境安全-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三个方面的因素。

2.1 人-施工者与管理者的影响

从开采施工作业主体由人组成的角度来看, 巷道施工者与管理者的素质是影响巷道掘进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 在矿井下巷道掘进工作中, 由于操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往往会导致开采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因此, 对井下作业尤其是巷道作业干部职工进行必要的基础技能培训显得尤为关键。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 在巷道作业的组织过程中, 综合素质对于一个管理者尤其是直接从事基层协调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显得尤为重要。施工操作规程是否便于实施、现场管理是否严格到位、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培养是否按规定执行、煤矿巷道的掘进和支护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规范都会直接影响到巷道掘进作业的顺利进行。

2.2 巷道施工机械设备及生产技术的影响

在煤炭企业矿井巷道开采作业过程中, 其主要的工序包括钻眼、装运与爆破, 而煤矿巷道的掘进速度主要取决于选择何种钻眼方式作业与是否合理使用装运设备及其使用是否正确。作为越来越走向精益化、机械化开采的煤炭企业而言, 每一个技术环节, 不同机械设备操作的规范性, 都会对开采作业的实际效果造成影响, 更与矿井开采作业职工的安全息息相关。

不难发现, 原来很多煤炭企业巷道掘进普遍使用的气腿凿岩机正逐步被全断面掘进机取代, 该设备掘进速度快, 成本低, 工效高, 巷道掘进质量好, 又安全可靠, 必将成为未来煤炭企业巷道掘进的重要设备。在装运环节, 目前国内一些煤炭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机械化作业。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而言, 目前国内很多煤炭企业井巷掘进广泛采用的仍是钻爆法施工, 而支护方式基本为锚喷支护。该方法在施工速度、安全质量、劳动强度、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架棚支护和砌碹支护方式。但钻爆施工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必须要辅以其他技术才能保障巷道掘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改进光爆技术, 加强巷道成形, 同时, 合理选择锚杆, 提高安装质量。这些都需要技术人员经过对施工现场或作业面的实地考察论证, 选用合适的物料和设备, 才能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断提升巷道掘进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从而保障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3 施工地点对巷道掘进作业的影响

由于煤炭开采工作的特殊性, 施工地点或环境对巷道掘进作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些主要体现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在矿井巷道施工作业过程中, 地下突水、瓦斯、高地温及高压力围岩变形等自然灾害都会直接影响到巷道施工安全, 这些都使得一贯强调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煤炭企业必须在巷道掘进作业全过程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 保证巷道作业现场的安全。与此同时, 要避免人为因素对巷道掘进作业带来影响, 笔者认为, 煤炭生产企业应当在保证个人施工能力及操作规范性同时,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持施工人员的良好施工状态, 从而确保将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 结论及建议

煤炭开采企业巷道掘进中越来越多采用现代机械化掘进方式。因此, 巷道掘进方式的技术应用科学与否, 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煤炭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煤炭开采挖掘工作的机械化水平, 不断研究、应用出更多新的巷道掘进技术, 才能真正提高巷道掘进作业的劳动生产率, 促进煤炭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煤炭开采是煤炭产品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 巷道掘进更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常见的技术手段。笔者在煤炭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多年, 依据自身就职企业的掘进技术水平和掘进设备技术特点, 借本文表述当前煤炭开采企业巷道掘进技术应用现状, 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理论参考, 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煤炭开采,巷道掘进技术,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郭奉贤.煤矿开采与掘进[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8.

开采企业 篇10

一、企业人力资源目前存在问题及优化配置难以实施的原因分析

(一) 存在问题

1. 人员补充与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人员补充应及时到位, 但是企业受用工总量控制的影响, 实际增加人员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加上劳务输出, 使缺员矛盾更加突出。

2. 员工年龄存在结构性矛盾, 梯队不合理。

目前, 企业40岁左右的员工占操作人员的82%, 员工队伍在年龄结构上整体步入老化, 一线岗位员工年龄偏大, 中层管理人员年龄也偏大。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但是, 身体适应繁重工作的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工作的激情和创造性会越来越差。

3. 员工伤病、不能顶岗人员日益增多。

近年来, 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 各种伤病人员人数增长较快。因工负伤、患病不在岗或不能正常顶岗人员占到企业员工总数相当比例。

(二)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是劳动组织结构的制约。有一个组织结构, 就得配备相关人员, 结构不动, 功能就在, 定员就在。

二是员工总量控制与退出机制的制约。目前企业员工80%左右出生于1960-1970年, 年龄结构相对集中, 因此造成了目前的结构性矛盾。

三是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利益再分配阻力大。在现有的员工中, 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涉及到员工个人利益, 执行难度大。

四是行政执行力减弱。在提倡人文关怀, 尊重员工个人意愿的气候下, 过去一纸调令就能做到的事情, 现在很难办到, 人力调整困难。

综上所述, 结构性矛盾将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 迫切需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进行人力资源改革调整。在受到体制、制度政策、队伍和谐稳定等问题影响下, 如何逐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给出解决的办法。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措施和设想

(一) 调整机构设置, 改革劳动组织方式, 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符合生产实际的劳动组织方式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提和基础。

1. 调整机构设置,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一是理顺两级机关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岗位职责, 做到责权清晰;对工区 (大队) 机关的部分机构进行合并、重组, 减少管理组室, 减少管理人员, 保持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总量控制。对部分规模较小的采输班站进行撤并, 减少管理岗职数。二是结合生产实际, 大力实施井站优化。依托老油田优化简化工程建设, 对具有一定规模、新投产区块所属的采油班站进行调整, 合并部分低效的计量站;依据方便、就近原则对单井、计量站进行多种形式的承包, 如夫妻包站、员工自愿结合承包站点等方式进行人员的压减。

2. 改革劳动组织运行模式, 挖掘内部用工潜力。

为应对人员紧缺的现状, 采取改变倒班模式、合理并岗、一岗多能等措施, 盘活内部存量, 缓解缺员问题。在生产运行方式上, 所有联合站和接转站, 全部实施“大岗位、大工种”运行的单元式管理模式, 减少岗位用工。在工作制度上, 结合井站自动化建设进度, 逐步推行“取消夜班, 组建夜巡班巡井”制度及驻站倒班等灵活的倒班方式, 合理调剂劳动用工。

3. 推行井站自动化, 科学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开展油田自动化通讯网络建设工作, 逐步实现油水井远程监控、计量站无人值守和油气处理自动监控。以涵盖油气生产和处理两个环节的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为平台, 打破传统采油队站管理模式, 完善生产管理体系, 整合管理流程, 构建以联合站中控室为中心, 巡检岗、维护岗为节点的管理链条, 岗位职能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 形成油气生产集群式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 对生产区域分布相对集中的工区, 抽调各站队维修力量成立综合维修抢险队, 理顺管理流程, 明晰工作职责, 形成工区统一协调的应急抢险运行方式;针对站点比较分散的工区实行岗位协作互助, 在保持站点现有维修人员, 维持正常生产秩序的基础上, 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 各站之间统一协调完成大型维修抢险任务,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提高油田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 建立机制, 立足实际, 推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统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流动、交流长效机制, 营造良好的育人和用人环境,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1. 完善“三支人才”队伍的选拔和使用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竞争性选拔机制, 把德才兼优的领导人才聚集到核心业务上来, 放到最关键的岗位上。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管理, 以长远的眼光择优招聘技术扎实、责任心强、留得住的技术人员, 作为人才储备。并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培训。三是强化技能人才的使用, 按年度采取专题讲座、技术研讨、短期培训等方式, 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理论知识水平。采取送外培训与内部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法, 对主要技术工种技师、高级技师进行培养, 提高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生产工艺攻关能力。建立技师协会, 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攻关、成果发布、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活动, 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

2. 建立工种、岗位轮换和交流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单位内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 基层与机关之间多种模式进行, 这样既能增进交流、沟通, 又能在流动过程中, 对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进行调整, 逐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3. 逐步实施年龄偏大员工有序退出。

一是引导55岁以上一般管理人员有序退出一线, 符合条件的, 安排从事技术、监督或指导性工作, 既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又可以空出职位让年轻同志接替, 使队伍年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二是对作业、工程、电管大队等施工单位50岁以上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转岗培训, 补充到采输一线。三是依据相关政策, 以离岗歇业、病退等方式, 让因病、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退出一线岗位。

4. 尝试设立岗位适应性履职 (上岗) 条件。

明确各岗位的上岗条件, 如年龄、性别、技能、身体要求、该岗位的最高从事年限等等, 一旦有在岗不适应人员, 就能按规定退出, 寻找其他合适的岗位。配套建立部分重要、艰苦岗位退出政策, 比如一次性补偿政策等等, 从政策层面保证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 拓展思路, 盘活内部用工存量, 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 在地区公司“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管理失误, 降低管理费用”总体要求下, 已不可能有大的人员更新和补充, 我们必须开阔思路, 多措并举, 缓解日益紧张的用工压力。

1. 申请补充人员。

结合企业未来勘探开发和产能建设情况, 考虑逐年各类人员退休、特殊工种缺员、劳务外输员工和建产人力资源需求, 积极与上级领导、部门沟通, 赢得理解和支持, 补充一些人员, 尤其是年轻男员工, 优化员工队伍。

2. 辅助性业务外包。

针对非主体业务种类较多、集中度不高、整体创效能力不强等问题, 合理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 逐步把非主体业务进行劳务外包, 释放出更多劳动力, 充实到采输一线。

一是将作业队部分小修业务外包, 以减少用工。并逐步引入设备维修、抽油机维护等队伍。

二是继续做好工区后勤服务班、食堂劳务外包。

三是各单位实行夜巡后, 将夜巡车的司机进行劳务外包。

小镇反对开采金矿 篇11

加拿大一家矿业公司提出了丰厚的开采条件,镇上每个居民将获得4000万法郎的补偿费,小镇上的居民以后子女上学、就业将享受优先待遇。同时,相关的商业活动也会给小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得知矿业公司要在这里开采金矿后,大多数小镇居民表示反对。矿业公司老板抛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只要小镇上的居民允许他们来开采,他们将给每户人家盖一幢别墅,将来他们的子女如果愿意到加拿大留学,他们还将提供担保以及一切便利条件。

最后,小镇镇长请全体居民举行公投。公投结果是452票反对开采金矿,希望保持小镇平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镇长十分疑惑,小镇上只有450名居民,怎么还多出了2票?经过调查,他们发现,那多出了的两个投票人,是小镇上两名流浪汉——吉姆和凯特。他俩也参加了投票。

小镇镇长最后无奈地耸耸肩,将公投结果告诉了加拿大的矿业公司大老板。(摘自《山海经·人生纪实》)

【素材点拨】阿尔卑斯山脉山谷小镇的抉择,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回味和思考。事实上,我们需要GDP,但我们更需要环境保护,任意开采和开发无疑是一种自我毁灭和残杀。

【适用主题】守护;生态环境;用心抉择;面对诱惑;好生活的标准……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开采企业 篇12

目前, 在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 可以看出我国的综合煤矿开采工作的平均效率仍然不高, 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 可以说还是属于相对落后的。因此,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采用可靠的理论知识对煤矿开采进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中国煤矿开采活动的不断增加,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步扩大, 开采引起了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固体废弃物占地增多等问题, 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并且其恶化速度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所有这些都已成为中国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煤矿的合理开采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2 煤矿开采的环境危害

近年来, 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 无论是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及小企业, 都出现了越来越多重大环境事故。2011年6月4日, 中国海上最大油田蓬莱19-3油田发生漏油事故, 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和大面积海洋受到污染。此油田是由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公司共同合作的项目。私有企业或小型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更是数不胜数, 例如:江西铜业的废水污染事件, 卧龙电气铅酸蓄电池污染事件, 以及万马电缆饮用水污染事件等等。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事件, 应该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煤矿开采作为我国经济支柱行业, 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多贡献, 但是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由于对煤矿过度开采, 据统计:已经导致600km2~1000km2的土地塌陷, 在华北、东北平原地区, 每年塌陷的土地面积达到6600hm2, 其中耕地面就多大4000hm2, 这代表随着我国煤矿的开采, 每年将会有将近4万名以耕田务农为收入的农民因此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耕地。煤矿开采导致地下水流失和污染, 仅山西省就因为开采煤矿导致至少30万人饮水困难。同时, 由于煤矿开采缺乏保护措施, 矿区附近的水源污染严重。

3 提高环境绩效的煤矿开采相应改进措施

3.1 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环保教育和组织文化的构建

煤矿开采阶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教育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培训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技能提高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应该创造煤矿开采小组的学习氛围, 因此独特的组织文化就不可或缺。煤矿开采企业要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 在无形中就会为煤矿开采过程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从而使煤矿开采企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和良好的环境绩效。组建煤矿开采企业良好的文化管理模式, 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矿开采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现阶段, 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对于煤矿开采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煤矿开采企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 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 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 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 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煤矿开采阶段在环境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煤矿开采阶段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独立性。很多煤矿开采阶段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受影响对象, 因此让这些管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 很显然这个过程本身存在很多矛盾和阻力。很多情况下, 煤矿开采阶段的环境保护实施过程本质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实行的。例如, 对于一些煤矿开采企业来讲, 企业总裁或者老总一个人执行决策, 既是制度的制定者, 又是制度的遵守者。对于大型企业也是如此, 因此为了实现独立性, 可以寻求外部监督评价人员进行煤矿开采的环境管理。

3.2 完善煤矿的环境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良好的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 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煤矿开采企业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 那么煤矿开采企业的环境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企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企业必须以人为中心, 在煤矿开采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切实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煤矿开采过程必须有严明的关于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 环境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 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 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 都要受到相应处罚,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将环境责任具体到每个员工身上也是提高环境绩效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绩效评估对煤矿开采环境影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 对于煤矿开采来讲, 可以有财务绩效, 员工工作绩效, 员工安全绩效, 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煤矿开采的不同方面, 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公正与实用。并且对减少企业的成本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任何煤矿开采的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 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环境绩效结果。因此煤矿开采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 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环境绩效的结果。

结语

通过对矿产开采事件的描述, 发现煤矿开采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煤矿开采对大气的危害, 煤矿开采对土地的危害和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危害。

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的环境管理绩效, 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改进措施, 例如, 由于企业监督管理部门和运行部门独立性较差, 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构建有利的企业文化, 加强煤矿开采的环境管理机制和建立清晰的企业环境控制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煤矿开采的环境管理, 进一步获得较好的监督管理结果。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煤矿开采环境管理制度, 才能使煤矿开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戴莉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以煤矿为例[J].学理论, 2010 (18) .

[2]赵东, 王长新, 李恩花.煤矿开采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中州煤炭, 2008 (4) .

[3]袁霄梅, 李光, 陈永胜.浅析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煤矿开采, 2008 (6) .

上一篇:高校美术教育下一篇:初中生物新课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