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探讨

2024-08-15

前景探讨(精选12篇)

前景探讨 篇1

1 观光苗圃概述

苗圃是用于树种培养的生产性绿地。观光苗圃是在传统苗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苗圃经营类型, 它以苗木生产为基础, 结合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功能的新兴苗圃经营类型, 在生产苗木的同时, 充分展现生产性绿地的景观价值, 为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活动的场所。

2 苗圃存在的问题

景观建设需要大量的全冠或半冠大规格苗木, 但苗圃中基本没有这类树种。此类苗木起苗时需提前2年断根并进行适当修枝, 需要苗圃生产者提前进行规划并投入大量精力, 收益见效缓慢。

工程建筑项目竣工后需要进行绿化施工, 而绿化往往只是种植树林小苗, 无法达到设计的绿化效果。在城市园林绿化中, 抗寒耐热、抗旱耐湿、易修剪的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占有一定优势。

近几年银中杨、樟子松、落叶松等树种较为普遍, 几乎每个苗圃都有, 导致此类苗木生产过多, 互相压价, 苗圃收益不好。

大乔木胸径为7~9cm和10~16cm, 中乔木5~6cm和8cm左右, 小乔木2.5~3cm和4cm左右, 适宜在城市绿化中应用。但实际上, 苗圃培育的基本是树种小苗, 景观用树资源短缺。

3 观光苗圃规划设计

3.1 植物种植观光区

观光苗圃是将培育植物的地区进行整体的规划, 让这一地区在实现一般功能的前提下, 挖掘更高的经济价值, 同时可以调节气候, 发展旅游事业。在观光苗圃中, 应重点发展植物种植的观光区, 它是以苗木生产为基础, 增加参观游览的功能, 实现苗木的订单培养。在观光区, 受欢迎的植物可直接进行订购, 实现观光苗圃的可持续发展。

3.2 苗木种植与选择

3.2.1 新品种的种植实验基地。

观光苗圃可以作为新品树种的实验基地。可在苗圃中培育新品种, 或是将不适宜东北生长的树种在苗圃中少量种植, 逐渐使新品树种适合东北的生长环境, 从而使苗圃中的树种更加丰富。

3.2.2 景观树种的培育。

苗圃的树种选择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到苗圃的发展。要选择市场上流行的、新颖的树种, 比如五角枫、蒙古栎等优良观赏树种, 以及已普遍种植但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的柳树、榆树等树种, 具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在东北地区培育树种要注意植物的抗寒性, 同时兼顾观赏性的树种, 如云杉类的等品种, 既耐寒又耐湿的柳树类的市场也比较宽广。选择树种要同时考虑它的耐寒性与观赏性, 更多地培育适合该地区生长环境的树种, 实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3.3 旅游度假区

城市居民渴望在观光活动中释放自己, 获得健康的身心体验。观光苗圃应为城市参观者提供让人轻松愉悦的景观设施以及游览活动。为儿童开辟乐园, 增设滑梯秋千等设施, 同时旁边要配置带有树荫的座椅供家长休息。景点布置要充分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 配以诗情画意的文字说明, 使游人得到视觉美感受的同时, 也陶冶了情操。

与观光农业采摘园类似, 可以建设DIY体验区。建设一片采摘苗木, 种植一些地被植物, 采摘后进行DIY制作。

在观光苗圃中开设特色生态餐厅, 建造具有风土人情的民居住宿, 为游人提供旅游度假的感受。大型观光苗圃可以在防护林区或林间空地上规划露营地, 让游客体验野营的惊险刺激。

4 道路与景区的设计

观光苗圃的道路是整个园区的骨架, 划分了生产用地与旅游用地的范围, 引导游览线路, 也组织了园林给排水。道路的设计既可以是整个设计的骨架也可以成为设计中的景色。运用一些设计原则让道路设计张弛有度, 同时融入山石、水体、雕塑等景观设施, 让景观构图趋于完整。

观光苗圃的道路设计与公园的道路设计基本相同, 一般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环路。一级道路为全员主干道, 宽度为6~8m, 位于全园的主轴线上, 设置1条或相互垂直的2条, 主要用于连接主出入口与管理区, 方便载重汽车和其他大型运输车辆的通过。二级园路一般宽4m, 可以连接各主要分区, 与一级园路垂直, 可容大型运输车辆通行。三级路宽2m, 在传统苗圃中主要是作业道路之用, 垂直于二级道路。而在观光苗圃中, 二级道路还是游人的主要步行道路, 也可供游人骑脚踏车游园。路宽4~6m, 需能容许机动车回转同行, 布置在全园四周的防护林带内侧。

5 结论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规划有着非常大的进步发展空间, 带动观光苗圃产业发展成就更大利益。不仅从环境上给人们提供更优质的享受, 也让城市人群感受乡野风情。本文对以齐齐哈尔城市为代表的中小型城市进行调查研究, 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依据。实地的调查研究, 了解群众最根本的想法, 找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摘要:通过对观光苗圃整体规划与设计原则的标准来看观光苗圃存在的问题, 提出观光苗圃建设建议。

关键词:观光苗圃,规划设计,种植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毅.文化景观的类型特征与评估标准[J].中国园林, 2012 (1)

[2] 吴必虎, 刘筱娟著.中国景观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前景探讨 篇2

世界天然气发展前景探讨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能源,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以气代煤、以气代油的.计划,例如以天然气发电;有些国家正在加速天然气用途的多项研究,例如天然气合成燃料油;还有一些国家已经用天然气作汽车燃料.

作 者:孙国华 栾振华 Sun Guohua Luan Zhenhua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刊 名:城市燃气 英文刊名:URBAN GAS 年,卷(期): “”(4) 分类号:F7 关键词: 

永续债:海外经验及国内前景探讨 篇3

关键词:永续债 资本结构 权益 优先股

今年10月底,武汉地铁成功发行了“13 武汉地铁可续期债”。该可续期债已经具备了永续债的雏形,这宣告酝酿已久的中国版永续债市场正式开启。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到,中国要积极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永续债正是完善企业资本结构谱系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海外永续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对发展我国永续债品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的法规、市场环境等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国发展永续债面临的契机和障碍。

永续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借款或出售股权进行融资,比如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按照权利义务的关系来看,债券的持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对于公司享有民法所规定的权利。而股票的持有人则是公司的股东即所有人,享有公司法所规定的种种权利和义务,比如盈利和剩余财产的分享权等。但在现实世界中,有些融资工具介于债权和股权之间,其中就包括永续债与优先股等混合资本证券(Hybrid securities)(见图1)。

图1 永续债与企业资本结构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

通常所说的永续债券是指没有明确的到期时间或者期限非常长(一般超过30年)的债券。永续债券的投资者不能在一个确定的时点得到本金,但可以定期取得利息。从条款来看,永续债券具备如下特征:

(一)清偿顺序

永续债的清偿顺序一般为次级债务,优先于普通股与优先股,也有一些设置为和普通债券清偿顺序一致。

(二)期限与赎回条款

期限安排是永续债券最突出的特征,如前所述,它们没有明确的到期时间或者期限非常长。但实际上,永续债券一般都带有赎回条款,即发行人在条款约定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内拥有按某种价格赎回永续债券的权利。比如发行结束3、5或10年以后开始设置发行人赎回权。不少永续债的赎回权还不止一个,赎回价一般为面值,有的还规定了最后赎回日,这使得多数永续债的实际存续期并非“永久”,甚至在第一个赎回点就被全部赎回的永续债也不少见。

(三)票息和利率重置条款

永续债的票息水平一般很高。而且多数永续债设置了所谓的“可变票息”,即对永续债在进入赎回期之前和赎回期设置不同的票面利率,后者一般高于前者,这样的安排实际上达到了刺激发行人赎回债券的效果。

(四)利息延迟支付

永续债的发行人可自主决定延迟支付利息或在一定条件下强制延迟支付利息,且一般还约定下列相关条款:延息累计/免除:延迟的利息可约定累计(复利/单利),也可约定免除(有条件/无条件)。

(五)股息推动和停发机制

永续债的发行人向清偿顺序相同或靠后的证券派息时,必须向永续债券付息。永续债券利息未获全额清偿前,清偿顺序相同或靠后的证券亦不得派息。

(六)无担保

永续债存在次级属性,加上为满足计入权益所需要的诸多条件,一般不设置担保等条款。

(七)无违约/交叉违约事项

除有明确期限产品的到期偿付外,无任何事项(比如票息推迟等)可构成发行人在永续债券项下的违约/交叉违约。

如前所述,永续债的偿付顺序一般都比较靠后,次于公司的普通债务而优于优先股和普通股。而且,永续债可以设置利息延期支付条款,即公司不支付当期利息时不构成违约。由于永续债的这些特性,它们往往被计入权益而不是负债。“债券之名,权益之实”是永续债产品的灵魂。

海外永续债发展情况与经验

(一)海外永续债的发展

海外永续债券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全球共有2146只存量永续债,存量规模为6471亿美元。当然,相对债券市场整体而言,永续债仍是“小众”品种。在20世纪90年代,永续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强烈,永续债等创新工具得以大展身手。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永续债年发行量达到1386亿美元的巅峰。而近几年,由于巴塞尔委员会对混合资本证券补充资本金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永续债等发行量有所回落。

亚洲在1983年全年只有2只永续债发行,进入21世纪以后,亚洲的永续债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其中2009年全年发行42只。全世界永续债市场发行量在2010年经历了不小的下滑,不足2009年一半,相比之下亚洲的发行量没有受到如此大的影响,除2011年以外,近年来亚洲永续债发行量均维持在35只以上。尤其是美国QE导致热钱涌入亚洲且私人银行对永续债的认可度提升之后,永续债的需求状况在最近两年有了明显的好转。

从发行货币来看,分布十分集中,欧元是第一大类,其次是美元和英镑,前三种货币发行的永续债占发行总数的70.5%。发行人所属行业方面,银行业发行人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非银行金融业、公共设施和政府,其他行业发行量较少。永续债比可转债等更容易满足非核心一级资本或者二级资本要求,因此得到银行发行人的欢迎。此外,发行永续债要求发行主体信用等级比较高,资金较为充裕,现金流也很稳定,银行也更容易满足这些要求。

海外永续债券普遍拥有较高的票面利率和收益率。笔者选取彭博终端中现存的永续债券作为样本。可以看到,总体而言永续债的票面利率比较高,这些债券的平均票面利率约为5.28%,票面利率超过10%的占到整个样本的7%以上。

信用评级方面,由于永续债期限很长,一般来说偿还顺序比较靠后,而且很多在条款中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规定延期支付或者不支付利息不构成违约,因此永续债的信用等级大约比发行人低2个等级,最高一般也不过A级。此外,由于永续债可以不评级,因此无评级的永续债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二)海外永续债发行人的动机

对发行人而言,永续债具有补充股东权益、避免摊薄股本、降低资产负债率、拓宽融资渠道、票息税前抵扣等诸多优势。当然,由于永续债往往设置赎回等条款,导致实际资金使用期限并非永续。而且,从融资成本角度考虑,毕竟永续债的期限更长、票息有不确定性,而流动性一般也较差,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较高,融资成本往往要明显超过普通债权融资。正因如此,也只有高评级企业才有能力和可能通过永续债进行融资。

海外永续债发行人的发行动机基本可以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形式的永续债补充资本金;

二是对一些濒临信用评级调降的公司而言,永续债偿付顺序靠后,可以提升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尤其是2010年亚洲发行的永续债,很多都是用于提升公司信用资质,避免遭受评级公司的评级下调;

三是修饰报表,以免触及贷款或其他债务违规条款。海外不少贷款预定了发行人负债率等的上限,而由于有些永续债可以被作为权益计入资产负债表,能较发行优先股更低成本地化解违约风险;

四是锁定长期限融资资金,同时发行人通过设置赎回权等掌控实际期限。

从发行时机上看,尤其是在股权融资成本较高、债券市场利率水平已经较低时,发行人通过永续债融资的动力将大大增强。这时候股权融资难度大,而恰好可以通过永续债在利率低位锁定长期融资成本。

(三)海外永续债的投资群体

永续债对投资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为投资者提供了高评级企业的高收益产品。而且由于其回报与股票和优先级企业债相关度较低,将其纳入到投资组合,有助于分散风险。此外,永续债等条款设计灵活,可按照投资者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当然,其风险点主要包括了利率风险(期限长)、信用风险、票息延迟支付风险和流动性差等。

一般而言,养老金、捐助基金、私人银行等是主要的需求群体。从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看,机构投资者对永续债的需求并不强。而零售客户(比如私人银行)是主要的需求群体。毕竟亚洲永续债的发行人都是一些在本地家喻户晓的企业,在零售客户中存在较高的信誉度,票息水平也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如印度国家银行、塔塔资本有限公司、香港的长江基建及日本的新日铁等。有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65%的亚洲永续债都卖给了零售客户。

机构投资者参与度较低可能与亚洲国家养老金等长期投资者不发达等有关。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言,其顾虑包括如下一些因素:

一是亚洲多数永续债没有信用评级,这导致很多跟踪指数的基金不愿或不能买入这些债券;二是这些债券的期限较长,存在次级属性,无担保,而流动性也不佳,如果票息不能给予足够的补偿,投资特性一般;三是亚洲永续债进入赎回期之后的票息上浮一般较低。这意味着赎回与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发行人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也导致永续债的实际期限可能较长且对利率的敏感度很高。

从价格驱动因素来看,相对于普通债券,永续债存在赎回条款、次级债务属性、票息延期支付、流动性差等不足,显然理应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及利差补偿。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永续债的赎回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较可比普通债券要高出一倍以上,绝对水平比长期限的普通债也要略高。动态地看,永续债与无风险利率利差水平的驱动因素,一般包括如下变量:信用评级、优先级债券信用利差、股息增长率等股票信号、赎回条款及其他产品结构因素。

(四)对永续债性质的认定

对永续债性质的认定涉及四个层面的内容:法律性质、评级机构认定、会计处理认定和监管认顶。而四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差别。

永续债在法律上一般仍被认定为负债,是发行人的债务,持有者享有债权人的权利。

在会计处理上,各国会计准则对于金融工具应当被认定为负债或是权益的原则趋于一致,即按照这种金融工具的实质进行划分,而不是法律性质。所谓“实质”主要是看发行人是否有在未来偿还本金的义务,若有这样的义务则被认定为负债,否则确认为权益。对于永续债而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的赎回多大程度上由发行人来决定。如果发行人有非常大的决策权,一般表现为票息跳升很低,那么就将视为权益,否则即为负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强调了几类金融工具的划分,其中对于永续债指出,当它满足“只能在发行者主动赎回或者清算时才能得到偿付”时,就应当列为权益。在实践当中,可以看到汇丰等发行的永续债都在会计处理上列为权益,而非负债。

对评级机构而言,经验上看,永续债等混合资本证券比优先级无担保债券信用评级要低两档。其中,永续债的次级属性要求下降一档;而票息递延特性等又要求降低一档。不过,如果股票特性较强或存在强制性的延迟票息条款,下降程度可能达到三档。反过来,有些永续债条款设计更接近优先级债券,导致其评级仅下调一级甚至不下调。

此外,对于永续债能否计入会计报表中的权益,海外评级机构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最为实质的判断标准在于产品的有效期限是否真的为“长期”,即永续债投资者的利益与股东是否更为接近。比如标普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便有RCC条款(赎回前需要进行股权或相似证券融资),如果赎回期后票息上浮超过100bp(高等级)、200bp(低等级),那么也视为发行人有很强烈的动力在赎回日赎回永续债,从而将赎回日视为有效到期日。如果没有RCC条款,这一门槛将降低至25bp。在有效到期日前20年,该永续债就将不能计入权益。

作为最主要的发行群体,银行发行永续债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它能够作为监管认可的资本。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希望发行的永续债能够满足监管对非核心一级资本或二级资本的要求,一方面要注意清偿等级,二级资本的清偿顺序应劣于一般债权人,而非核心一级资本的清偿顺序则需要劣于次级债务;另一方面应注意赎回机制的设置,永续债应当只能由银行主动赎回且需经银监会批准,同时还不得含有利率跳升及其他赎回激励;最后,除需要设置常见的利息推迟支付、无担保等条款以外,银行还要设置本金减记或转股条款,以使永续债可以吸收部分损失,如法兴银行、汇丰银行等发行的永续债都明确地含有这个条款。

(五)海外永续债发展经验及启示

可以看到海外永续债的发展契合了发行人和投资者两者之间的利益,因而得以展现出持续的生命力。在永续债的条款设计上,主要应当满足发行人计入权益的条件。但同时,投资者对长期限、高收益产品的需求也需要得到满足。当然,评级等配套设置以及投资群体的培养必不可少。

当前发展永续债的契机

(一)有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票面总额已经高达29.4万亿元,其中各类信用债占比仅为28.9%,中长期限品种占比较少。而发展永续债有助于完善企业资本结构谱系,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长期限、中低评级的债券投资工具,从而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要,填补市场的一项空白。

从实际情况看,看到永续债的发展得到了监管机构的积极推动。发改委审批的“13 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开辟了中国永续债的先河。而交易商协会主推的永续中票也在积极酝酿当中。此外,中央结算公司已对外发布“13武汉地铁可续期债”的中债估值,降低了市场对永续债估值方法的担忧。

(二)不缺乏潜在发行人

我国具有发行永续债的动机的企业预计主要包括三类:

1.银行等金融机构补充资本金

在满足无抵押、无保证、受偿顺序劣后、期限在5年以上等银监会要求后,永续债等混合资本工具有望补充银行的非核心一级、二级资本。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在上半年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即便5家大型商业银行保持现有的业绩增长水平和内源融资比例,2014年将首次出现405亿元的资本缺口,2017年资本缺口累计将达到1.66万亿元。穆迪部分控股的数库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一份报告称,在一系列假设下,中国银行业在未来两年内需要筹集500至1000亿美元的新资金,以保持当前的资本充足水平率。显然,中国银行业存在资本金缺口是不争的事实,而股票破净、股市承接力有限及次级债新规等,都要求银行寻找新的资本金补充渠道,永续债存在用武之地。

2.企业补充项目资本金

根据国家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是项目建设中最关键的一环。不同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最低要求有所不同,反映了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思路。比如,对于钢铁等产能过剩项目,资本金比例须在40%及以上,房地产在35%及以上,而国家和重点项目的资本金比率可以仅为25%等。“13 武汉地铁可续期债”募集说明书中提到,本期债券“所筹资金用于该项目的资本金使用”,用于武汉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这似乎意味着,该永续债将可以用于项目资本金。这是对企业债募集资金用途的一次重大突破。如果试水成功,会明显调动其他类似企业发行人的发行意愿。

3. 电力等企业突破发债空间限制

电力等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发债规模受制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40%”的限制。由于永续债可以计入权益,可以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且不需股权融资,进而拓展再融资空间。

(三)永续债相比优先股具有比较优势

永续债与优先股具备非常明显的相似性。笔者认为,在我国,两者至少在如下方面有所不同。

1.融资成本方面,永续债应更低

永续债票息应该可以在税前抵扣,这与优先股相比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此外,永续债的评级一般也比优先股略高,实际期限略短,这有助于降低其融资成本。

2.潜在需求群体不同

永续债如果被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认定为债券,银行将成为潜在投资者,需求群体得以扩大。而且国内保险和债券基金投资权益产品一般要受到更多的限制,而投资永续债受到的约束可能会略低。永续债毕竟是以债券形式面世,票息的不确定性相对优先股也要略低。可以看到在海外市场,永续债的发行量也要比优先股更大。

3. 运用方式不同

优先股的运用方式可能比永续债稍多,条款设计也可以更灵活,比如有可转股条款的设置。

我国发展永续债所面临的障碍

(一)需求群体狭小是最大瓶颈

中国发展永续债及优先股最大的瓶颈仍在于寻找需求群体。目前中国永续债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于发行人,但能否获得需求者的青睐和接受仍存在较大的疑问。尤其是在目前债市较为低迷的背景下,明显处于“买方市场”,投资者对创新产品的接受度存疑。

永续债由于期限较长且流动性较差,适合配置型机构持有。如果要求永续债按照权益入账,那么银行类投资者很可能将与之无缘。而中国寿险规模有限,私人银行群体仍有待培育,长线投资者稀缺。目前只有保险或银行投资户等是合适的潜在需求者。其中,保险保费收入增长乏力,加上债权计划等竞争性产品的存在,潜在需求空间存疑。而银行理财、基金等对这种长期限产品的需求可能不大。

(二)其他规定方面的障碍

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我国发展永续债时以下几点仍有待明确和突破:

1.永续债能否计入权益缺少明确的规定。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中的阐述,笔者理解如果发行条款中没有形成现时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对发行人不构成负债的条件,就应该能够作为权益性工具来核算。

2.投资者的会计处理和永续债性质的认定。尤其作为新产品,银行、保险等对其会计处理等存在较大争议,来自于中后台部门的阻力可能会较大,需要未来政策方面的明确和支持。对银行而言,计入债券投资还是权益投资,风险权重的要求存在天壤之别,这也反过来影响银行类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水平,甚至能否进行投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他金融资产。鉴于永续债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在活跃的市场中有报价、收回金额固定等特点,投资人投资永续债只能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需要承受市价波动影响。

3.利息支付能否在税前扣除。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混合性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通知,永续债发行人的利息支出应该能够在税前扣除。

探讨医院自助挂号的前景 篇4

关键词:HIS,自助挂号,就诊卡

0前言

随着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对医院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行业各类自助式服务也由此应运而生。医疗自助服务包括:挂号、收费、摄片等一系列功能。这里介绍我院正在推广应用的自助挂号服务。自助挂号服务需要患者医保卡或就医磁卡在自助挂号机取号、然后根据打印出的就医凭证,去相应诊室排队就诊(医生开处方、检查),就诊完毕凭医保卡或就医磁卡在收费处交费,最后去药房领取药品,整个就诊行为结束。

1 自助挂号的现状

上海是个正趋于老龄化的城市,传统的观念模式在前来就诊的患者心中根深蒂固,多数患者习惯于排队→挂号→就诊→付费流程,面对一台机器需要输入医疗卡号、挂号类型(普通、专病、专家等)、挂号科室、专家姓名等信息他们觉得无从下手,所以目前虽然有的医院使用了自助挂号,但运行下来自助挂号机却很少有人问津,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对于要通过电脑操作,来完成挂号流程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医院和媒体对自助挂号给患者带来的便利宣传力度还不够。

2 自助挂号模式

自助性服务是否能推广关键在于流程是否简单和信息是否准确可靠。图1描述了医院门诊的就诊流程。

从就医流程角度分析,自助挂号可以有效地分流已拥有就诊卡的患者。使患者免去不必要的等候时间,使患者有更多时间与医生交流。另一方面,越是友好的界面操作,越容易被患者接受,站在患者角度,他们需要方便快速地输入所需要的信息,比如提供刷卡机以便快速输入卡号、提供简洁友好的导航界面以便快速定位功能、提供完善的查询功能以便快速选择需要挂号科室,专家姓名。只有使患者感到便捷了,系统才能深入人心。

从信息准确可靠角度分析,由于自助挂号是通过人机交互模式进行的,对信息的准确可靠有一定的要求,以防止医疗费用的流失和病员基本信息的真实完整。为了解决信息准确可靠问题,下面提供两种自助挂号模式:

2.1 事先结算模式

事先结算模式相当于挂号机器人,患者使用医保卡、银联卡、投币等方式进行时实交割。首先输入卡号、挂号科室、挂号类型、专家姓名等信息,然后挂号机器人接受挂号信息,通过后台数据库运算,能从相应账户扣除费用(根据投币金额找回余额),最后打印挂号发票及就诊凭证,同时把患者信息传递到排队叫号系统,当患者到达候诊区无须去护士台咨询,可直接从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姓名和就诊序号,以便按序就诊。一方面让病人知晓自己等待的位置,另一方面把护士从烦琐的维护秩序工作中解放出来,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专业服务。该模式经用户体验比较友好,信息可靠安全性高,不易出现医疗费用流失。然而对于硬件、软件实现比较复杂,还需要与医保局、银联等部门进行协调合作,实现成本高。

2.2 事后结算模式

患者事先不付任何费用只是做取号操作,同样需要输入卡号、挂号科室、挂号类型、专家姓名等信息,然后计算机把患者提供的信息传递于排队系统和HIS系统进行记录。待患者就诊完毕后与药品费用一并收取。该模式经用户体验同样比较友好,就诊产生的费用可以一次收取(挂号费、诊疗费、药费、检查费等),这样省去了患者在诊疗环节中的多次排队付费的情况,优化了就医流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患者就诊“三长一短”的现象(即挂号收费排队时间长、等候就诊时间长、辅助检查时间长、医生诊疗时间短),提高了门诊就医效率,也极大的方便了患者。方案的实现成本也比较底,不过存在病人挂号就诊后不付费的隐患,可能流失一大笔医疗费用。我们采取患者诚信解决方案,当患者有未结算的支付费用时不允许再次挂号(患者必须使用实名制进行医疗卡登记,建议使用医保卡)。只有对制卡环节严格进行审核,病人基本信息真实完整的情况下,事后结算模式医疗资金才不会大量流失。

3 自助挂号的优越性

3.1 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据统计,挂号员平均一分钟能挂3个号,患者挂号等候时间70%用于制卡上,为了有效分流挂号和制卡业务我们引进了自助挂号,有人做过实验自助挂号系统能缩短挂号等待时间30%。自助挂号还能减少患者收费等待次数,传统模式下挂号费、药费、辅助检查费分多次收取,而运用了自助挂号系统可使多次结算改为一次结算,从而简化患者就医流程,为就医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缩短了就诊时间。其次从自助挂号的凭证上,患者可以了解候诊的大致时间。

3.2 保护患者的私密性

由于正常流程都是要经过护士台预检,再经过挂号操作人员挂号收费,所以对于一些带有私密性的挂号科室,患者不得不对预检护士、挂号操作人员说出自己要就诊的科室,现在有了自助挂号后,患者完全可以自己挂号,然后直接去诊室就诊。

4 自助挂号的前景

4.1 要有一个熟悉过程

对于自助挂号的推广需要一段时间宣传,引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只有让患者体会到便利,自助挂号才会有生存发展空间。

4.2 就诊卡/银联卡/交通卡一卡通

实现了银联卡/就诊卡/交通卡一卡通之后,患者只需要拿着一张银联卡就可以实现医院就医,出入餐厅、咖啡厅、超市,坐车回家。真正做到了,“持一张卡、行万里路”。从另一方面分析,银联防伪、防盗技术相对成熟,医院通过技术共享,依托银联系统实现信息安全方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潘传迪.三种挂号模式在我院挂号系统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5(7):707.

[2]陈凌平,陈兆军,曹坤.开发预存金缴费对门诊流程重组[J].医疗设备信息,2007(11):78.

[3]刘宝军,江雪梅,曹丹,王丽娥,汪菏.医院门诊挂号方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07(5):7.

[4]王玉珍,等.门诊“一卡通”重点解决的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5):73-74.

前景探讨 篇5

摘要: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产业;生产

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特别关注,期待更多的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物质的需求。

1唐河有机农业现状

目前,唐河有机农业刚刚起步,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企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基地面积小,普遍处于自发的生产阶段,存在着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技术不规范、认证机构不一致、基地管理不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不严格、产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

2远景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推进有机农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2)基本要求。着眼市场需求,开发天然、健康、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要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发展瓜、菜、果、粮、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重视建设基地,推广有机种植技术;严格标准,严把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各环节,确保质量安全。(3)建设目标。到,全县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有机农产品知识得到基本普及,规划建设10个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达到国家标准示范园区,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公顷,重点发展蔬菜、粮油、食用菌、小杂粮、干鲜果品等有机农产品,新增认证有机(转换)农产品20个。

3推进措施

(1)规划有机产业。蔬菜、瓜果板块,重点发展“西瓜”、“大葱”、“小辣椒”、“草莓”等蔬菜、瓜果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栀子;发展有机桃葡萄等林果产业;还有有机红薯、大米、面粉、花生、杂粮等特色粮油产业。(2)支持建设基地。一是支持企业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自建基地,或非农企业以工商资本投资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建设基地,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种子(苗)、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技术服务,统一订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二是支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乡镇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鼓励农民采用土地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支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社会团体等通过签订采购协议、直接投资等形式,通过投资、参股、补贴等方式,建设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四是注重发挥大户能人的示范作用,鼓励种植大户、科技能人带头建设基地,形成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能人效应。(3)加强技术指导。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培训技术骨干,建立技术网站,搞好技术服务,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标准编制本行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资质、信誉好的认证机构,积极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申请基地或产品认证。(4)落实监管责任。对管理规范、质量达标、认证有效的基地鼓励其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对生产基地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实行例行检查制度。

4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成立推进有机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有机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2)严格工作责任。有机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科技部门要将有机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列入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有机农业发展,对基地建设成效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强的优先给予扶持;农业、林业部门负责本行业有机农产品相关标准制定、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与技术指导,以及有机农产品品牌的审核申报。(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认真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争取和筹集各级财政、社会资金,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整合财政、发改、土地、水利等支农资金,实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田水利化、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全面提高基地生产能力。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发展有机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实现有机农业园区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农资金。争取支农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对有机农业基地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四是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力度。对获得具有国家认证资格或国际认可的有机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优先扶持。对品牌农产品认证(即“三品一标”认证)实行资金奖励政策。(4)加强督导考核。将有机农业工作列入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强化考核评价。县推进有机农业办公室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定期组织对有机农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润根.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丁俊杰.河南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探讨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现状;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宏大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如何调整土木工程建设的脚步,使得土木工程建设出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对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力求通过理论研究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1 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1.1 环境保护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有环境工作做为支持,只有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支持下,土木工程建设才是成功的。目前,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开发严重而导致的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绿地减少、水污染严重、工程噪音严重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一方面加大土木工程建设的力度,另一方又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是当前土木工程发展的关键问题。1

1.2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功能分类以建筑功能材料、墙体材料、建筑结构材料三类为主。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些建筑工程材料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适应建筑需要,工程材料也在不断的变革发展。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材的钢柱,在整体稳定方面,极限应力δu与屈服强度fy的比值δu/fy(即整体稳定系数φ),要比普通强度钢材钢柱高很多。同时能够减小构件尺寸和结构重量,相应地减少焊接工作量和焊接材料用量,减少各种涂层(防锈、防火等)的用量及其施工工作量,使得运输安装更加容易。

1.3 新资源利用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种垃圾的再次利用率较低,往往只能进行掩埋、取暖和铺路,而且利用率有限,使得土木工程建设成为当前最大资源利用的消耗项目。受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影响,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属于新的发展研究方向,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来讲为了利用新资源必须要对建设用料进行可重复利用的开拓,保证对建筑垃圾的控制和再利用就是对资源的节约。

2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前景

2.1 高新技术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木工程为了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必须要依靠高新技术,进行土木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里所指的健康检测主要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和结构系统的特性分析包括结构的响应,以达到检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一些变化。理想的健康监测与损伤检测方法应能在结构损伤出现的较早时期发现损伤,在传感器精度允许的情况下确定损伤的位置,估计损伤的程度,并预测出结构的未来稳定性。这种高新技术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远景,例如: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大面积、响应快、测试精度高等优点,目前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建筑物外墙的检测,到建筑节能,从路面混凝土工程、受损混凝土检测到加固工程中,都有应用。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可以认为是在土木工程领域最有前景的无损检测技术。

2.2 资源再利用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为了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一方面减少垃圾维护,另一方面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建设更为理想的低碳土木建设。各种工业废渣与副产物、建筑垃圾等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陶瓷、砖瓦等产业中的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显着提升建材行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在这方面我国的建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在建设中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转化为多种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取得成功,这也是国内首例建筑垃圾处理制造绿色建材再利用项目。经测算,南方科大建筑废弃物采用现场处理的方法,可节约土地资源约6公顷,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转化率90%计算,减少天然砂石原料消耗60万立方米。从这些方面研究来看,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指日可待。2

2.3 人力资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成果。建材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重视人才才能开阔视野形成全面的土木建筑工程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探索。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的人才来讲除了要具备专业建筑知识之外,还必须是综合性的建筑设计施工人才。具体来讲,土木建筑人才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综合才能:(1)专业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建筑工具表达知识、社会科学类经济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相关知识。(2)管理交流能力。对土木建筑而言必须要考虑到其与土木建设有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对建筑行业内的法律有一定了解,对环境、交通等知识有所涉猎,同时要有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的管理知识与一定的掌握。(3)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主要包括本专业的研究能力和非专业的研究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的工程前沿科学有探索精神,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前沿知识的探索,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调整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技术规划和发展要求。(4)工程实践能力。土木工程建设属于实践工作内容,综合性人才必须要对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等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国内外的竞争过程中依靠技术力量获得成功。(5)人文素质。综合能力需要有人文素养做指导,要认清土木工程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科学的认识,善用调整发展眼光,具備科学探索和开拓精神,并具有集体合作能力。

2.4 生态建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生态建材的引入使得建筑材料生态化发展成为可能,同时又满足了基础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建筑市场对资源消耗的需求。生态建筑材料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粉尘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水泥和墙体材料等土木建筑材料工业向生态环保型产业转型发展将重塑建材产业的社会形象,提升土木工程建设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定位。

综上所述,要实现我国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重视高新技术、生态建材的应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全面实现举世瞩目的中国土木工程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飞雄. 探讨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前景[J]. 科技信息, 2010,(17):44-45.

[2]蒋文彬. 详细论述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J]. 四川建材, 2010,(02):12-13.

广西蚕沙沼气发展前景探讨 篇7

1 广西发展蚕沙沼气的前景分析

1.1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是今后重点开发的生物质能源之一

沼气是利用有机物质(如秸秆、杂草、蚕沙、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度等条件下,隔绝空气,经微生物分解,厌氧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当前生物质能源开发逐渐成为热点,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农村新能源建设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已被科技部和农业部明确列为今后重点开发的6类生物质能源之一[1]。沼气不仅可以照明,还能成为炊事燃料,为农民提供了生活用能,有利于落实农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建1个户用沼气池,它所产生的沼气可替代薪柴、秸秆等传统生物质能源,每年达到2 t以上,这与面积为0.17 hm2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相当。与此同时,还可以减排二氧化碳15.7 t,减排甲烷12.5 kg[2]。发展沼气,可以减少森林砍伐,有效保护林地,是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是发展循环农业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手段。

1.2 蚕沙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广西蚕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广西蚕桑业的迅猛发展,每年产生的蚕沙接近200万t,如处理不当,蚕沙污染问题会影响到广西蚕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广西开始采用接菌种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及工厂统一回收蚕沙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处理蚕沙,实现了部分蚕区蚕沙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但目前广西大部分蚕区处理蚕沙主要以自然堆沤为主,存在蚕沙随意堆放,堆沤不彻底,造成病原污染和环境污染问题。发展沼气工程是蚕沙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蚕沙堆沤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用于蚕室加温,在补催青、感光收蚁、饲养管理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效果[3]。蚕沙经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气渣、沼气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维生素、酶、微量元素等生命活性物质[4],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且无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卵,养分全、肥效高,可直接施入桑田,能明显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也可以作为水稻、蔬菜、水果、蘑菇等的肥料或养料[5]。蚕沙经过沼气池内厌氧分解后,其热腐酸含量大为减少,能有效避免作物根部中毒现象。经过无害化处理的蚕沙进入良性循环链,不仅保护了蚕区环境,而且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3 发展蚕沙沼气,有利于广西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农业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美丽乡村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响应农业部“美丽乡村”活动,201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提出了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清理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蚕沙是蚕区的主要废弃物,堆放在田间地头,污染生产环境。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被列为蚕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很多蚕区把蚕沙的无害化处理作为“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十大主推技术来抓,部分蚕区把发展蚕沙沼气作为蚕沙无害化处理的主推技术,河池的宜州、环江,来宾的象州等建立了“蚕—沼—桑”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解决了蚕沙乱堆乱放的问题。发展蚕沙沼气将有助于蚕区节能减排和养蚕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是推动蚕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2 广西发展蚕沙沼气的有利条件

2.1 良好的气候条件

根据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沼气发酵菌种在8 ℃~60 ℃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气,温度低于8 ℃时,一般不产气。广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南部,光照充足,太阳总辐射量达376.56~418.40 k J/cm2,平均气温为17 ℃~22 ℃,持续日数为270~340 d。良好的光热条件,极有利于广西农村沼气的应用与发展。

2.2 优质充足的原料

2.2.1蚕沙是沼气的优质原料蚕沙作为蚕桑生产的主要副产品,有机质达80%以上,含氮量2%~4%,碳氮比例为26∶1,干物质含量为18%,含水量为82%,与常用的猪粪、牛粪等沼气原料相仿,是发酵产沼气的优质原料,能确保沼气的持续正常产生。

2.2.2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为发展蚕沙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十五”以来,广西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业,推进蚕业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夺取全国第一,连续10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茧生产基地,目前每年养蚕产生的蚕沙接近200万t。由于广西地属低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蚕区,1年可养蚕10批以上,养蚕时间可以从3月持续到11月,一年当中蚕沙的产出量大、产出时间长,为发展蚕沙沼气提供充足的原料。

2.3 良好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撑

2.3.1政府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监管办法多年来,广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连续10余年将沼气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广西农村沼气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广西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95.1万座,沼气池入户率居全国第一,年产沼气15.8亿m3[4],给广西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证实了沼气作为新能源在广西有着很好的开发价值。广西1989年就成立了自治区能源办公室,各市、县也都设立了农村能源机构,部分市、县的乡镇还设有能源站。截至2009年,全区有农村能源推广机构723个,从事农村能源推广工作2 240多人。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大中型沼气工程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管办法,使农村沼气建设规范有序,有章可循[7]。

2.3.2形成了系统的农村沼气推广研发队伍,为发展蚕沙沼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广西农村沼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沼气管理和技术人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沼气推广、研发、建设的人才结构。广西共有获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1.47万人,其中高级工640多人[7]。为蚕沙沼气的发展提供了人才队伍支撑。同时,广西沼气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户用养殖型沼气,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等多种沼气建设模式,满足不同原料、不同规模用户需求,为发展以蚕沙为主要原料的沼气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4 广西能源资源短缺,农民发展沼气积极性高,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西的能源资源短缺,缺煤、缺油、缺天然气,且电力资源也不足,部分农村日常生活用能以烧柴、秸秆为主,不仅给农民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不利于林地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广西恭城县创造“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后,农村沼气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通过示范宣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沼气建设的热情,建池农户充分享受到沼气带来的好处[7]。沼气成为农民照明、做饭的燃料,为农村提供生活用能,不仅节省了农户砍柴用工,减少了使用液化气,电力的费用,同时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广西是全国最大的原料茧基地,种桑养蚕涉及76个县(市)、590个镇(乡) 、88.2万户农户,蚕区的蚕沙没有得到良好的应用。如在蚕区发展蚕沙沼气,不仅能解决蚕农蚕沙处理问题,还可为蚕农养蚕加温、照明、煮饭烧水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施入桑园,实现“蚕—沼—桑”的良性循环。广西昭平县江口村,是昭平县“桑—蚕—沼—桑”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村,该村建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桑园105 hm2,建有标准大蚕房450多m2,标准化蚕沙池108座,年产鲜茧350多t,产值860万元;建有沼气池1 021座,沼气入户率达96%,沼气、沼液、沼渣折算经济效益达120万元,综合效益960多万元[8]。蚕农煮饭、烧水炒菜全部用沼气,既省钱又卫生,蚕农充分享受到发展蚕沙沼气带来的好处。因此蚕沙沼气在广西各蚕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蚕区发展蚕沙沼气

发展蚕沙沼气,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蚕业部门及广大蚕农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沙沼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广西作为全国蚕茧主产区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蚕沙沼气。对已发展蚕沙沼气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利用开现场会、参观学习等方式,组织各级干部、蚕农学习先进经验,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沙沼气带来的好处,积极参与发展蚕沙沼气。也可在各蚕区培育一批蚕沙沼气池的示范点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蚕农开展蚕沙沼气建设。

3.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蚕沙沼气建设提供保障

沼气池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尤其是大型沼气池,如果单靠蚕农投入,会影响蚕农的积极性。国家非常重视能源建设工作,广西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连续10余年将沼气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农村沼气。各级蚕业部门应积极争取能源部门的经费支持,同时多方面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蚕沙沼气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蚕农的作用,为蚕沙沼气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3 推广不同沼气池模式,满足不同蚕农需求

广西蚕桑产业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种桑养蚕已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生产经营模式也发生了的变化,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目前,小蚕共育模式在各蚕区大面积推广,2013年小蚕共育率超过60%,蚕农合作组织252个,约占广西蚕农户数5%,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大部分蚕农生产仍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广西发展蚕沙沼气应根据生产经营模式多样化,设计推广满足不同蚕区、蚕农需求的沼气池。在建造沼气池时,应因地制宜地推广多种沼气发展模式,避免沼气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养蚕规模小的农户可选择沼气池容量6~10 m3的小型沼气池或可移动式沼气池。小蚕共育户或养殖规模大的农户可选择50 m3以上的中型沼气池。成立蚕桑合作组织的,可以由合作社牵头,建200~300 m3的大型沼气池,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集中供气。

3.4 加强后续管理,确保沼气池正常运转

沼气池建成后,如果后续的管理和服务跟不上,蚕农在使用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如果时间久了得不到解决,就会挫伤蚕农使用沼气的积极性。最终会造成蚕农弃用沼气,从而对推广蚕沙沼气产生负面效应。广西农村沼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管办法,各地蚕业部门在发展蚕沙沼气时,应积极与当地能源部门沟通,将蚕沙沼气纳入当地能源部门统一管理,由专业人员指导,同时加强蚕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为蚕农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确保沼气建成后能正常运转。

3.5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发展蚕沙沼气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金融排除研究动态及研究前景探讨 篇8

金融排除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 它有显著的地理指向性, 因而最开始被作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 后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等, 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剧, 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纷纷关闭小城镇和农村的银行机构, 排除了对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 造成了相对落后地区金融资源供求不平衡, 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金融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金融排除所引发的问题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他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2 金融排除的研究对象

金融排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是英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很少。其定义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地理学者Leyshon和Thrift (1993, 1994, 1995) 发现大量银行在贫困地区的分行纷纷关闭而限制了银行服务的接近。他们认为金融排除是指贫困地区金融零售业务终端大幅缩减, 大量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关闭网点而将业务集中于城镇中心地区。金融排除最初的定义地理指示性强, 定义着重在银行地理位置。但随着金融排除逐渐在贫困地区出现,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谁被金融排除了。Leyshon和Thrift (1994) 指出金融机构的撤出会遏制该地区小企业的起步和内向投资, 抑制该地区的发展, 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ACEF-Centre和Collard et al (1996) 认为低收入人群相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排除。Kempson和Whyley (1998) 认为带有历史坏账的人常常因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不能拥有银行帐户被金融排除。同时, 他们还认为年龄和地理位置也是造成金融排除的重要因素。即大部分的学者认为金融排除的对象为低收入人群、退休人员以及偏远地区的人群。研究中小企业被排除的较少。Collard et al. (2001) 认为金融排除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后来随着金融排除的研究的深入, 金融排除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对象也越来越丰富。N.M.Argent和F.Rolley (2000) 研究了金融服务提供机构的空间分布, 分析新南威尔士州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排除及银行地理位置的合理性。Nicholas Ryder (2002) 分析了英国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和金融排除的关系。

总的来说, 国外学者对金融排除对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收入贫困人群, 对于金融排除的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区域规划和社区金融机构的研究都较少。国内的学者大多数引用国外的定义或者运用判定条件分析我国的金融排除问题, 由于我国特有的区域金融分布, 有学者从区域角度分析我国金融排除。如徐哲 (2007) 从地理排斥、自我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和营销排斥五个方面分析我国金融排除的现状, 分析认为金融排斥造成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均, 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何德旭和饶明 (2008) 运用金融排斥是否存在的5个判定条件分析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得出结论我国的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 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平衡。

金融排除不仅是简单的经济现象, 而是更重要的复杂的社会问题。金融排除会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出现了专门给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 (中国称小额信贷) 的发展, 区域金融规划等, 这些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

3 金融排除的影响机制研究

国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金融排除的成因。Kempson & Whyley (1999) 运用统计模型分析表明金融排除是收入的减函数, 金融排除与特定人群的语言、文化、民族、宗教信仰及年龄都有关系, 但是年龄与金融排除的相关关系相对较弱。Kempson (2000) 从金融排除的历史、经济背景等角度分析, 指出金融排除的形成与收入、收入分配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因素有关。早期的研究都认为收入是影响金融排除的关键因素。布里斯班会议 (2005) 从宏微观两方面分析金融排除的成因。Anderloni和Bernard Bayot (2008) 从银行的角度分析认为造成金融排除的原因有:被银行拒绝、银行帐户的身份要求、银行帐户的条件、银行收费、心理和文化障碍和社会保障援助金。李杨琴 (2007) 从区域角度分析金融机构的中部、东部、西部三个区域的分布情况, 认为导致金融排除的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中西部缺乏高素质金融人才。以上对金融排除的成因分析角度不同, 但原因主要集中在收入、地理位置和金融机构的服务。

对于金融排除的影响, 国外的学者从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及区域方面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Leyshon和Thrift (1995;Koker, 2006) 认为金融排除者面临着不能储蓄、不能使用信用卡、保险、养老金等金融风险问题, 且越来越严重。Collard et al. (2001) 认为金融排除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Leyshon & Thrift (1994) 指出金融机构的撤出会遏制该地区小企业的起步和内向投资, 抑制该地区的发展, 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内的学者针对我国金融排除的特点, 对金融排除造成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田霖 (2007) 认为金融排斥具有两面性, 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孔秀叶 (2008) 认为我国较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加速了民间金融的发展。徐少君和金雪军 (2008) 认为我国各地区金融排除分布呈现较大的差异, 金融排除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我国学者认为金融排除有利也有弊, 政府应该认真对待, 规范金融发展。

由此可见, 金融排除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区域金融发展来说, 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最大的影响是引发了地方货币系统的产生, 地方货币系统是指地方货币生产、供应、分配、消费的循环, 为当地金融提供便利服务的机构。金融排除使地方货币系统本身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性。由此引发的社区银行发展, 商业银行改革, 以及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4 金融排除的研究方法

金融排除的提出最初始于地理学家, 但是受到经济学者的关注。由于金融排除影响很大, 他们都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金融排除的程度。由于其程度衡量较为复杂, 大多数学者采用统计分析, 如问卷调查, 相关人员的采访, 统计局数据等。Bozena Chovancova (2007) 通过调查数据开设银行帐户的人数, 实际银行业务费用等指标分析Slovakia的金融排除程度。Noreen Byrne (2007) 通过问卷调查和信用社员工的采访分析了人们从不同放贷人或机构借钱的比例等。Buckland和Dong (2008) 用统计概率模型解释了金融排除的三个尺度:没有帐户、没有信用卡和使用抵押借款。

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也较多, 英格兰东南发展机构利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 采纳逐步回归法确定与金融排除相关的变量, 计算相应的金融排除指数, 描绘了英格兰东南部区域的金融排除程度和地理分布的全景。更多时候由于影响金融排除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相关性分析方法很重要。Jerry Buckland和Wayne Simpson (2008) 在选取指标时由于金融排除的指标重叠性较强, 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剔除和选取指标。最后用统计数据比率比较分析1999年和2005年同一地区金融排除情况。田霖 (2007) 根据金融综合竞争力和金融排除程度一般呈负相关关系, 确定31省区的金融综合竞争力, 然后利用金融排除的排序选择模型, 确定影响我国金融排除的各因素, 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此外, 由于因素较多, 指标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徐少君和金雪军 (2008) 借鉴了Beck et al. (2005, 2007) 关于“金融宽度”的衡量思路, 构建我国各地区金融宽度指标体系, 进一步根据理论分析建立金融排除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

虽然金融排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统计误差、调查不够全面和数据不足等因素, 目前仍然不能准确度量金融排除程度。同时针对国内实际研究的金融排除实证方法还不够成熟, 多数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应该积极开展中国金融排除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5 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

由于金融排除程度的加深将会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如金融区域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等, 这些问题仅靠个人或者私人部门无法解决, 政府的金融支持很重要。

美国和英国在解决金融排除问题的时候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美国在1977年建立了《社区再投资法案》, 该法案是为了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信贷需求而设立的。它在解决金融排除问题中还是非常有效的。并被许多国家引用。

James F.Devlin (2005) 英国政府为了减少金融排除, 在1977年成立了社会排除部, 专门研究和处理社会排除问题。2002年, 英国财政部建议使英国的储蓄市场更加简单、清楚和更具竞争性, 使零售储蓄产品更加容易接近低收入或中低收入人群。2005年, 英国政府建立儿童信托基金, 允许每个儿童每年免税储蓄500英镑。2003年, 政府建议增加一般水平养老金的供应。2005年, 英国政府规定所有的收入都要通过银行帐户的电子转移支付。由此可见, 英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计划帮助低收入人群。

Santiago Carbo等 (2007) 总结了欧洲国家金融排除的政策建议。西班牙、希腊、爱尔兰和意大利金融排除的特点是弱势群体很少使用银行服务和金融产品。爱尔兰和意大利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并考虑可能的学术政策建议。西班牙和其他三个国家不一样, 他的金融排除问题并没有上升为国家议程, 但是他的私人部门在解决金融排除问题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西班牙的储蓄银行专门为弱势群体设计金融服务产品。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和荷兰的政府鼓励发展专业协会章程解决金融排斥, 主要是通过承诺提供基本银行帐户。如德国的中央信贷协会在1995年6月发出口号“人人都有帐户”, 但是这个口号是否能减少金融排除还值得怀疑。比利时的银行协会1997年7月发起一个章程:指定每个居住在比利时的人都有开帐户的权利, 而不论他的使用频率和收入的多少。法国也有和比利时类似的章程, 在1992年发起, 但是现在各种群体都质疑银行, 因为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执行章程, 而只是提供边缘服务。

各国政府为了解决金融排除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解决金融排除只依靠政府法案是不够的。徐哲 (2007) 从宏微观两方面提出改善我国金融排斥现象的对策, 微观上从家庭和个人入手, 设计符合其条件的金融产品, 减少金融排除程度。宏观上首先是制定相关政策防止金融机构从欠发达地区撤出;其次加深金融改革, 改善金融资源分布;最后政府鼓励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的互补合作。

许多国家认为信用社、社区银行和邮局对减少金融排除有很大的作用。Donal G.Mckillop (2007) 认为信用社的良好发展在减少金融排除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国内学者田霖 (2007) 提出金融协调发展的建议:政府支持,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加强农民金融教育等。

在政府政策建议中许多国家都制定扶持政策及相关法律规定, 但是他们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 如拥有基本帐户, 规定银行减少金融服务的限制等。对于中国现有的金融排除问题, 这些政策和建议研究还不够。例如对于农村金融排除, 中国政府采用小额信贷以及改革农村信用社等政策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减少金融排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 发展社区银行和商业银行改革等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区域金融发展以及如何引进社区再投资法等问题, 这些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金融排除的解决措施都还值得深入研究。

6 结语

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前景探讨 篇9

1 水产养殖技术的历史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水产养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2]。

1.1 淡水养殖

我国淡水养殖的历史非常悠久, 据文献记载, 远在殷末周初, 就有了淡水养鱼的记录。从那之后, 经过了几千年的养鱼实践, 我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而我国如此悠久的淡水养殖历史也对国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 我国的淡水养殖技术推动了世界的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曾先后对国外友人进行了养鱼方面技术的培训, 使中国的淡水养殖技术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 这对于世界淡水渔业的发展以及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海水养殖

相对于淡水养殖的悠久历史, 海水养殖的发展时间就短了许多。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国家的海水养殖产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 国家实现了虾贝并举, 以贝保藻以及以藻养珍的循环, 国家也实现了虾、贝以及藻为主的海水养殖产业浪潮。有关数据显示, 在2000年, 我国的海水养殖产量约占全球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 位居世界之首。

2 水产养殖技术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水产养殖技术也与高科技接轨, 提高水产品的产量。但尽管如此,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仍旧存在着品质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病害问题。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 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离不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颇为重要的课题, 只有提高了水产养殖技术, 才能使水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在水产养殖技术管理上, 应该能做到以下几点[3]:实行生态养殖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模式;不断优化新品种加大养殖建设;做到注重人才的培养, 并加快代替饲料的研发步伐;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 保障养殖产品的质量。

在水产养殖技术上的创新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 科学技术如此进步, 对于养殖技术的深入探讨已经是必须的。我国对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理论以及技术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4,5]:对于新的种质资源进行发掘以及对于现有养殖群体的种质进行评价;了解养殖生物为何会大批量死亡进而研制出相关的防护技术;进行养殖生态系统养殖容量的评估以及对生态环境调控、新型养殖设备以及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及开发。现有的科学技术如此之高, 我们还可以在水产养殖上实施良种工程, 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出新的优势品种。此外, 还可以加强“离岸养殖”工程技术的应用, 基于水产养殖技术的“离岸养殖”工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提高水产品自身的经济效益,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成本。

综上所述, 未来的水产养殖技术, 将会运用到现代的生物育种技术, 并能够实现养殖新模式与相关渔业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结合运用, 达到实施水产养殖的生态工程化养殖, 有效控制不定因素对于养殖造成的不利影响, 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及质量, 满足人们的需求。

3 结语

近年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水产养殖行业也在逐日发展壮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发展前景良好。鉴于此, 应该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水平, 不断改善水产养殖技术, 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莫老九.浅谈我国近代水产养殖技术的规划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13 (3) :188.

[2]王嘉民.刍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商界, 2008 (5) :115.

[3]张福绥.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3) :5-13.

[4]王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7) :12-18.

晋源苗圃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篇10

1 园林苗圃发展的意义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 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环境建设和国土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实施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而作为生产城市绿化原材料的园林苗圃, 在一定意义上, 就像城市绿化建设的“粮仓”, 没有苗圃, 要想搞好城市绿化建设是难以想象的。但近年来园林苗圃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 苗圃的生存发展, 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2 园林苗圃发展的现状分析

晋源苗圃是以培育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苗圃。建圃50年来, 从初期的27hm2、10多个品种, 发展到现在的67hm2、100多个品种, 圃存苗木达到21万株以上, 年出圃量达到3.0万株以上。但与兄弟单位相比, 在新品种培育推广、苗木生产数量、园林机具作业、基础设施更新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经营理念和生产设备仍然停留在较落后的水平上, 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的阶段。

2.1 基本现状

晋源苗圃始建于1952年, 隶属于太原市园林局, 属于定向差额事业单位。其拥有土地68.53hm2, 主要培育与北方地区相适应的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的观赏树种。苗圃每年所育的苗木多为自行培育繁殖, 具有较强的苗木繁育技术力量, 也是太原市较大的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单位。

2.2 苗木结构

目前, 晋源苗圃培育有108个品种、210 842万株, 其中针叶树苗木1 162株, 落叶树种苗木32 789株, 花灌木苗木160 010株, 地被植物6 680株, 藤本树种360株, 整形球类9 841株, 是一个以培育落叶乔木和花灌木为主的苗圃。

2.3 土壤状况

圃地土壤呈弱碱性砂壤土, PH值7.5, 通水透气性较好, 但保水保肥力差, 土壤速效养分中氮肥和钾肥较为缺少, 易贫瘠板结。同时, 多个区域带有较多砂石块, 不便耕作和带土球, 只适合栽植落叶植物。

2.4 人员情况

目前, 全圃在职职工85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48人, 占总人数的56%;40岁以上的职工34人, 35岁至40岁之间的职工17人, 占总人数的60%, 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1/5。

2.5 设施现状

苗圃现有深井泵房3.0座 (于1960年-1975年建造) , 东方牌拖拉机2.0台 (于1985年和1998年购置) , 美国中耕机1.0台 (于1991年购置) , 绿化喷灌车1.0辆 (于1991年购置) 。

3 制约苗圃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管理体制陈旧, 经营机制不适

在计划经济条件的长期影响下, 苗圃职工在思想认识上, 总是抱有“铁饭碗”的等靠要惰性, 对苗圃的建设和发展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在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上, 一直执行着陈旧的管理模式, 造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 阻碍了职工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使苗圃生产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3.2 经营观念落后, 市场意识缺乏

由于以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较小, 苗木需求量较少, 且市属几个国营苗圃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 所以在生产经营中热衷于小农经济的“小而全”的生产方式, 且只注重了传统育苗方式和常规品种的继承, 使得树木品种单调、老化, 科技含量低, 缺乏市场意识。

3.3 技术力量薄弱, 技术创新滞后

目前, 生产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 由于长期培育管理比较粗放的乡土树种, 致使苗木培育标准不高, 难以满足高质量、精细化的生产要求。当前有技术的大多趋于老职工, 因年龄大且常年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 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年轻职工不愿意吃苦, 学非所用, 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新老技术人才衔接不上, 高端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因而难以推出创新产品和优质特色苗木。

3.4 土地利用低下, 基础设施较差

由于圃地培育的苗木大多为乔木, 培育周期较长, 占地时间长达5.0年甚至10年之久, 使得土地难以轮作、利用率较低, 再加上生产投入有限, 本身就贫瘠的土壤更是无法得到及时改良, 因此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另外, 因建圃时间较长, 政府支持有限, 使得基础设施陈旧, 园林机械破烂不堪, 跑冒滴漏和材料消耗等现象屡屡发生, 客观上加大了育苗成本。

3.5 苗木产量较低、品种质量不高

晋源苗圃长期处在粗放的管理方式下, 由于苗木定植时, 没有按规格等级分类, 没有合理划定株行距, 致使大小苗木参差不齐, 生长空间太小、比例失调, 形成强苗吃弱苗的“欺苗”现象。再加上没有能及时抓好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等管理环节, 病死苗、小老苗等劣质苗木数量急剧增加, 导致苗木产量极低, 品质较差。同时, 圃地内也无围墙、护栏等保护措施, 人为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制约了苗木生产向高优方向发展, 降低了苗圃收入。

4 晋源苗圃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改变管理机制, 提高苗木养管水平

当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在苗圃管理上, 结合绩效工资改革, 建立新的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等管理制度;二是在生产管理上, 要全面落实生产管理责任制, 把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落实到每个地块和人头上, 把管理标准贯穿于苗木生产全过程, 实现产量、质量、效益、工资齐挂钩的模式。从而走向由粗放管理到标准化管理再到精细化管理的过渡, 循循渐进, 逐步提高苗木养管水平, 树立品牌形象, 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4.2 重视人才培养,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人才是兴圃的关键, 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苗圃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因此, 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集约经营。一是利用冬闲季和节假日, 采取业务辅导、参观学习、技能比武、技术交流会等形式, 对干部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二是注重各年龄层次技术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培训、进修等方法, 加强科技力量的梯队建设, 做到后继有人;三是激励有知识有专业水平且业绩突出的技术人才,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增加育苗的科技含量, 有效提高苗木质量。

4.3 合理调整结构, 打造特色苗圃优势

一是要根据苗圃的实际情况, 研究开发适宜本土生长且生长量较大的乡土树种以及引种驯化成功且表现良好、生长突出的新树种, 有重点、分类别地进行种植, 培育出抗性强、适应广、养护成本低的苗木, 周期定为3a~5a。二是要采取小苗、花灌木与大规格苗木相结合的方法, 一方面加强大规格苗木的养管措施, 重点培育全冠或半冠苗木, 及适当培育一部分容器苗, 以满足绿化工程 (反季节) 用苗的需求, 逐步向精品苗木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要采用育苗繁殖技术, 将周期短、价格较低的花灌木进行产量化种植, 从而形成苗圃的拳头产品, 并满足道路和公共绿地的大量需求, 达到大苗精品化、小苗产量化的目标。三是要重点向彩叶树种、造型树种等观赏性强的树种方向发展, 将分支点低、枝头多、树干不直或价格不高的树种采取嫁接、修剪、绑扎等技术手段处理, 使之变废为宝、提高品质。四是一苗多用。要对抗性强、耐盐碱、生产速度快、枝条丰富的苗木进行深加工, 填补太原市没有造型苗木应用的空白。同时, 还要有效加大生产投入, 形成大小苗木呈梯队的良性循环态势, 进一步打造独特的苗圃优势, 丰富植物品种, 增加绿地色彩, 满足城市绿化大量苗木需求, 以达到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

4.4 拓宽经营渠道, 转变苗圃发展模式

苗木市场千变万化, 竞争日趋激烈, 所以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来开拓市场:一是主动到施工现场与绿化施工单位联系, 询问他们所需要的苗木或向他们推销自己苗圃的产品;二是加强网络信息建设, 借助网络平台大力宣传苗圃的各类苗木;三是可以与私营苗圃或个人苗圃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 把他们的苗圃作为自己的分支基地, 使自己苗圃充当苗木展示的场所, 当遇到客户需要大量苗木时, 就可从基地进行调拨;四是提高服务质量, 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务。要通过送货上门、现场指导、技术支持等方法, 让客户感觉到苗圃是值得信赖的单位, 借以从诸多方面、多渠道地扩大销售量, 形成产、供、销、售后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 还要借助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 进一步拓宽经营渠道, 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有效发挥苗圃在园林绿化苗木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

摘要:以国营性质的晋源苗圃为例, 提出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从而有效扩大苗圃的经营范围, 增加职工收入, 为国营性质的园林苗圃改革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晋源苗圃,现状,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录娟.浅谈城市园林科研苗圃的发展[J].石河子科技, 1995 (2) .

[2]宋自立, 廖登文.国有苗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01 (2) .

[3]孙丽华.论北方园林苗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前景[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 2006 (3) .

[4]刘旭斌.园林苗圃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林业, 2008 (4) .

[5]桑成武, 王凤琴.转型时期国有苗圃发展途径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7) .

前景探讨 篇11

【关键词】:电子票据,应用,制度

一我国票据电子化的现状

(一)票据的电子化和电子票据

票据电子化是票据在产生、流通、结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以电子形式存在,其间夹杂着电子数据信息与实物票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其实质是实物票据处理方式的电子化。而电子票据是不依附于实物票据,从票据权利的产生到票据权利的消灭的全过程均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并以电子签章代替实体签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完整的电子票据体系尚未建立,不依附于实物票据以电子形式独立存在的电子票据尚未真正出现。

(二)目前电子化票据的局限

流通性是传统票据最重要的特性,与纸质票据靠人来流通相比,电子票据的特征决定了它只能以电子方式在计算机网络中流通。而目前,电子票据的流通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网上银行电子票据业务还仅仅停留在个别银行依托自己的系统开发的网上银行业务新产品,该业务中所签发的或经承兑的票据并不能进入其他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现有电子票据网上银行业务在各商业银行之间尚不能互联互通。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金融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6年6月30日,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通了中国票据网。向金融机构提供票据转贴现和票据回购的报价,查询、在线业务洽谈,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被弃置,曾热闹一时的票据网目前只剩—人在从事日常的维护工作。

二我国电子票据发展动向

中国人民银行在票据电子化发展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2007年6月,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上线运行,该系统综合运用影像技术和支付密码技术,将纸质支票转化为影像和电子信息,实现纸质支票截留,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将支票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提示付款,实现了支票全国通用。200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银行本票业务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计划在2009年5月实现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在全国的开通。与此同时,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负责的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也即将上线运行。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做法只能算是票据的电子化,而不是电子票据业务。因为,这些行为只是将传统纸质票据业务流程的一部或大部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是将纸质票据的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主要解决了票据信息的电子化。但这种票据电子化演进带来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传统票据的同城、异地的使用界限正在被逐渐打破,客观上也推动了银行间票据业务统一平台的出现。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票据,应当是在确认电子票据合法性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电子票据交易和清算系统。实现票据签发、承兑,交付、托管,背书转让、贴现,质押、委托收款全过程的电子化处理。

三发展我国电子票据的路径

(一)建立统一的电子票据平台,实现票据的电子化注册和集中托管问题

为了实现电子票据在银行间和企业的流通,必须建立统一的电子票据平台。鉴于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维护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的职责,因此,电子票据系统的建设应由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各主要商业银行共同参与。由人民银行组织建立统一的电子票据平台,制订电子票据的标准,各商业银行都能接入和使用。在电子票据跨行流转时,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认证和数据交换。目前,已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2006年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提出的“中国电子票据认证和交易系统方案”,该方案建议设立自成体系的独立平台、由新设立的独立机构负责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实现票据的电子化和集中交易和清算。二是人民银行总行将电子票据系统作为第二代办支付系统子系统的建设设想。

(二)建立票据电子签名的认证机构,解决电子票据的安全机制

由于互联网具有非面对面性以及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的特点,因此,如何在INTERNET上别对方身份,是电子票据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子票据信息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即只有合法的接收者才能解读信息,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即接收到的信息确实是由合法的发送者发出,内容没有被篡改或被替换;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即发送者日后不可否认已经发出的信息。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在电子票据交易系统中对交易备方的身份进行认证。传统的身份证明一般是通过检验“物理物品”的有效性来确认,如身份证、护照、工作证等,其上往往含有与个人真实身份相关的信息,如照片、指纹、视网膜影像等。而在电子商务中,为确认交易双方的身份,通常是把传统的身份证书改成数字信息形式,由双方都信任的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发行和管理,以方便在网络社会中传递与使用,进行身份认证,这就是数字证书。电子商务中需要签章时就是使用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因此,为了解决电子票据信息的安全性,必须确立电子签名在电子票据业务中的条件和法律地位。

(三)在电子票据发展中,引入“支付命令”等电子化权利转让制度

对兰坪绒毛鸡开发利用前景的探讨 篇12

1.1 来源及形成历史

兰坪绒毛鸡产于云南省兰坪县, 饲养历史悠久, 是兰坪特有的以全身羽毛绒毛状, 集观赏、药膳、肉蛋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生态放养的土鸡资源。其肉质鲜嫩, 味香美可口, 营养丰富。绒毛鸡分布于海拔1500~3000m范围内高原暖湿气候的山区、半山区, 一般年均气温12.6℃, 年降雨量850~1002mm, 年霜期60~150天, 森林覆盖率42%。当地生产农作物玉米、稻谷、土豆、乔麦、芸豆、燕麦等。

兰坪绒毛鸡的形成与产区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人文地理等条件密切相关。由于过去产区交通不便, 与外界交流隔绝, 长期无外血引入, 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而形成了这一地方珍稀资源。2009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专家组亲临产地现场进行种质鉴定。2010年1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325号公告将“兰坪绒毛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1.2 选育发展、利用现状

兰坪绒毛鸡长期以来经当地百姓的精心选育和培养而形成以绒毛为特征的特色品种。2005年以来, 经政府引导将兰坪河西乡的白龙、新发、永兴、仁兴、贡兴等村划定为兰坪绒毛鸡原种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扶持发展了5个绒毛鸡原种繁殖分场, 纯繁原种绒毛鸡。种群数从1995年的2000多只, 发展到目前的原种场内1.5万只, 加上各乡镇的1.5万只, 达到3万多只。

2 绒毛鸡的特性特征

2.1 绒毛鸡的特殊性

兰坪绒毛鸡羽毛为绒毛状, 与其它品种鸡有异, 逗人喜爱, 耐看, 观赏性强。适应性广, 抗病力强, 性情温顺, 食性广, 以生态自然放养为主, 采食天然饲草, 成熟籽实和各种昆虫。个体较大, 肉质细嫩, 味香可口, 营养丰富, 具有较高的保健食用价值。产区百姓习惯用绒毛鸡肉经本地产漆树籽炼制的漆油炒后配合本地产白木瓜一起炖煮食用, 起到祛风除湿, 安神补脑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特别是绒毛乌骨鸡, 妇女食用后起到治疗妇科病的作用。用绒毛鸡招待贵客, 馈赠亲友是绒毛鸡产区百姓的贵重礼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兰坪绒毛鸡已成成为迎宾待客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倍受消费者青睐。

2.2 外貌特征

兰坪绒毛鸡全身羽毛呈绒毛丝状, 似松针或山羊毛, 较柔软。主翼羽、副翼羽, 主尾羽有部分不完整片羽。毛色以麻青色和麻黄色为主, 少数为白色黄色。羽毛生长速度慢, 育雏期间头、颈、鞍羽开始发育, 育成期间背羽, 腹羽逐渐形成, 成年期尾羽、主羽形成。体格中等, 腿高粗壮, 体质结实, 结构匀称。喙短粗, 微弯不带钩, 呈黑色或浅灰色。单冠居多, 少数复冠, 母鸡大部分为倒冠。绒毛乌骨鸡冠、肉髯、皮肤、胫为黑色, 耳叶绿色, 非乌骨绒毛鸡冠、肉髯、虹形耳叶为红色, 皮肤白色。

2.3 体重体尺

成年公、母鸡体重1920~1630g;体斜长22.4~20cm;胸宽5.9~5.3cm;胸深11.6~10.5cm;胸骨长11.7~10.4cm;骨盆宽5.6~5.1cm;胫长10.3~8.8cm;胫围4.8~4.0cm。

2.4 生长性能 (速度)

公、母初生重23.5g, 4周龄191~148g;8周龄428~379g;12周龄679~608g;20周龄887~768g;28周龄1123~931g。

2.5 屠宰率

公、母93.2~92.5%;半净膛率77.2~78.3%;全净膛率72.9~69.9%。

肉料比:12周龄1:3.4;16周龄1:3.8。

2.6 繁殖性能

公鸡175~180日龄开啼, 母鸡170~180日龄开产, 年产蛋110~120枚, 平均蛋重47g, 蛋壳粉色为主。利用年限1~2年。公母比例1:8~1:12。母鸡就巢率不强, 一年就巢4~5次, 每次就巢时间18~25天, 就巢率为30%。自然交配下种蛋受精率90.7%, 受精蛋孵化率为94.2%, 育雏率90.1%, 产蛋期成活率90~95%, 蛋料比1:6.5。

3 开发利用, 保种扩繁

3.1 开发利用

兰坪绒毛鸡全身羽毛呈绒毛状, 有异于其它品种鸡, 作为观赏珍禽耐看逗人喜爱。兰坪绒毛鸡适应性强, 易饲养, 产肉性能好, 肉质鲜嫩香美, 营养丰富, 利用价值高,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是地方特有的优良遗传资源, 市场看好, 发展前景广阔。如采取措施, 加大对兰坪绒毛鸡的培育开发利用力度, 兰坪绒毛鸡将会成为著名品牌, 进入到大众餐桌。

3.2 保种扩繁

兰坪绒毛鸡作为地方特有的珍禽难能可贵, 是生物多样性的精髓, 是原生态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随着市场的活跃, 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转, 动物及其产品流动性增大, 兰坪绒毛鸡时刻面临品种混杂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 为确保兰坪原生态绒毛鸡的延续性, 纯正性, 稳定性, 必须对兰坪绒毛鸡加以保护, 防止混杂。

(1)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组织好管理团队, 在原种场内相对固定畜牧兽医科技人员3~5人, 建立健全技术档案, 加强对本资源的保护与扩繁。

(2) 在原种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引入外血, 加强本品种选育, 利用现有5个原种繁殖分场, 扩大规模, 制定规范的种质鉴定标准, 保护好现有的鸡群, 不断选优去劣, 提纯复壮, 稳定基因遗传, 不断扩大种质资源的数量, 提高质量。

(3) 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认真做好绒毛种鸡的防疫灭病工作。

(4) 必须搞好饲料生产和加工, 保证足够的饲料。

上一篇:法务会计发展前景下一篇:消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