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院

2024-08-03

保山学院(精选11篇)

保山学院 篇1

当前, 国家部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引领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地方高校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战略发展路径, 真正实现内涵发展、跨越发展, 以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介绍专业转型发展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实训教学模式与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体系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为其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师资队伍建设

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教授1人, 副教授6人, 讲师19人, 助教9人。结合各专业转型发展需求, 美术与设计学院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应用型教师, 一方面学校要采取措施增强师资力量, 创造条件让教师更多地走向社会,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优化师资结构, 制定计划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或者邀请富有经验的知名校友到学校开设讲座或者授课。

二、专业学科建设

美术与设计学院共有六个教研室:国画教研室、油画教研室、版画教研室、环境设计教研室、视觉传达教研室、产品教研室;在校学生人数653名;美术与设计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重点, 全面优化学科结构, 大力促进学科发展。各专业结合自身专业实力和办学特色, 突出学科本身以应用为主的优势, 取得了科研和教学上的长足进步。美术与设计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建立以提高创设计能力、绘画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具体有以下方面的改革

1) 在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的进行调整, 尤其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调整幅度稍大。加大实践课时量, 应用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的, 在制定美术与设计专业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培养目标。要以“交叉性”原则, 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 强调课程之间的科学性。在教学中, 我们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2)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2016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模块化教学, 以专业课程为中心, 建立“课程模块化”, 如产品设计专业分为:项目设计实践模块、传统工艺模块、技术创新模块、兴趣拓展模块及独立实践教学环节。每个课程相互链接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面, 去集中解决遇到的设计问题。课程模块之间又相互链接, 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前后贯穿。

3) 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设置好美术、设计各专业选修课程, 让选修课程更好地辅助学生专业课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最后, 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学科, 让学生在学科中将“课程模块”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

三、实训教学模式与基地建设

根据转型专业培养的特点, 各专业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刺绣工作室、木工工作室、印染工作室、缝纫与制版工作、刺绣工作室、商品包装工作室、动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校外目前已经和10余家校企共建实践培养基地, 为专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基地建设

美术与设计学院各专业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还处于建设阶段, 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在目前的阶段进行应用转型, 对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都是一大挑战。修订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 相对全面转型, 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未来还要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美术与设计学院与保山壹玖捌叁装饰公司、腾越工艺品厂、保山市高黎贡山书画院、清虚斋、艺海轩红木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之外, 继续与意向部分实训基地进行洽谈, 促成签约。在合作过程中, 切实探索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着重研究“实训课程教学秩序管理”、“实训与课堂教学冲突协调机制”等问题, 并制定相关暂行管理办法。

2、扎实做好各专业各实训室

1) 存在问题:各专业将陆续购置实验设备打造属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 引进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进行管理, 做到有人管, 管得好, 不闲置, 创价值。结合各专业教学课程, 优化实训室管理制度, 强化实践教育, 更好的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机制。

2) 搭建校内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1) 完善校内艺术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完善画室、工作室设施, 加强艺术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二是充分发挥艺术学院现有和曾有的教学质量工程的作用, 做好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②拓展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场所, 挖掘、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广泛开辟实习基地, 建立起与地方兄弟院校、中小学校、企业、事业、公司、媒体等单位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保山市本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展教学, 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直接服务保山文化经济建设, 形成双赢互动的产学研生态链。

四、促科研工作建设

加强科研教研工作,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教师方面:我院教师科研工作进步显著, 自2009年获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项, 获准各级课题立项3项, 其中校级2项, 厅级重点1项;教材、专著5部;校级以上获奖10余项。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服务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作品及教材4部;创作作品30余件, 参加国内外各类画展10余次。

2) 学生方面:目前, 美术与设计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共有9项, 创新创业项目给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今后也将积级申报, 认真把项目做实做好。另外, 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豆伴手作”项目, 参加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 取得很好的成绩。

五、加强对外交流

结合专业转型, 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小学教师国培项目工作, 安排美术专业学生到各中小学顶岗实习;分别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我院调研。同时也聘请知名专家、工艺大师进课堂指导教学, 分别从“产、学、研”等方面给予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学术指导, 参观各专业实训室, 提出很多建设性建议。

六、结语

许多地方高校在学校转型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但转型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因此, 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 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门大学。

保山学院 篇2

亲爱的同学: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本次活动是由保山学院招生就业处组织的,目的在于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今后学校更好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不记名,结果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如实填写。谢谢!

您所在二级学院:政治学院您所在班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单选题

1.您的性别是(B)

A、男B、女

2.您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社团组织(A)

A、是B、否

3.您认为参加社团组织对就业的帮助(B)

A、帮助较大 B、帮助不大C、不起作用

4.您认为在校期间考取的技能证书对就业的帮助(C)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没什么帮助

5.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现在的工作(C)

A、学校介绍B、二级学院介绍C、熟人介绍D、校友介绍E、社会招聘会F、网上G、学校大型招聘会H、学校专场招聘会

6.您目前的月收入水平在(B)

A、1000以内B、1000-2000C、2000-3000

D、3000-5000E、5000以上

7.您就业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程度是(D)

A、对口B、比较对口C、有一点相关D、不对口

8.您对当前的工薪满意吗(D)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如果现在的单位不理想,您会怎么办(A)

A、先做着,再跳槽B、不就业,自谋职业

C、毁约,再找其它单位D、其它(请写明)

10.如果您还未签约,您的职业去向是(D)

A、待就业B、准备创业C、自由职业D、其他灵活就业

11.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D)

A、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12.您认为就业观念对求职的影响程度如何(B)

A、很有影响B、有点影响C、无所谓

13.您在校期间对自己的就业状况和实现就业的途径了解程度如何(B)

A、很了解B、不是很了解C、不了解

14.您认为在您择业的过程中,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课及专题讲座的作用(D)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

D、帮助不大E、没什么作用

15.您认为学校在就业准备工作上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B)

A、进入大学就开始B、毕业前一年

C、毕业前半年D、毕业前两个月

16.您对学校举办的小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的评价是(C)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

D、不太满意E、不清楚

17.您对学校开展的大型招聘会的评价是(C)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18.您参加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多少次(D)

A、0次B、1次C、2次

D、3次E、4次及4次以上

19.您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满意度(C)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20.您对学校就业网站关心度(C)

A、常关注B、一般关注C、偶尔关注D、不在乎

21.您对所在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评价如何(A)

A、积极主动为我们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B、我们询问时才配合C、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反应很平淡D、丝毫不关心

22.您所在二级学院是否针对毕业生就业举办过就业咨询和指导类活动,效果如何(B)

A、是,效果很好B、是,效果不好C、否

23.您在校期间班主任或相关教师是否了解过您的就业意向和情况(A)

A、是B、否

24.您毕业离校后班主任或相关教师是否了解过您的就业情况(A)

A、是B、否

25.您所在二级学院在就业工作信息发布上是否及时、公开、通畅(A)

A、是B、一般C、否

二、多选题

26.您得到的就业创业指导主要来自于哪些渠道(请选3项,将选项序号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CD)

A、学校就业指导部门B、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C、父母与长辈亲属D、同学和朋友

27.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BCEF)

A、创业政策扶持不足B、创业教育和培训不足

C、创业实习基地少D、小额贷款等扶持资金难以获得 E、创业企业的流程太繁琐F、缺乏创业场所

28.影响您选择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是(请选3项,将选项序号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B)

A、基本工资太低B、用工不规范

C、不给上“五险一金”D、发展机会太少

E、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不健全F、合法权益难以保护

29.您认为目前未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请选3项,将选项序号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已就业的不用填)(ADF)

A、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少B、获得就业岗位信息渠道少 C、缺乏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D、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应 E、自身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不足G、家庭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30.在就业方面您需要帮助时,请按帮助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能帮助您的人(DE)

A、班主任B、院系就业指导教师C、学校就业指导中心D、家人E、同学朋友

31.在选择就业过程中,您考虑的主要因素(ADE)

A、单位的待遇(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B、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

C、晋升机会D、工作地点E、单位的发展前景

F、是否能提供培训、进修等机会

32.您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问题是(BCE)

A、有关就业信息太少B、所学专业不理想C、学历太低

D、户口限制E、社会关系不多F、毕业生期望太高

G、自我推荐能力弱H、学习成绩不突出

33.您认为在择业中最需要(ABC)

A、专业知识B、工作经验C、社会关系D、就业指导 E、对用人单位的了解 F、对自我的了解 G、其它:

34.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些方面最重要(ABC)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竞争力C、面试技巧

D、就业心理调适E、生涯规划F、自主创业

35.您认为大学中所获得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对您的实际工作帮助最大(ABCDE)

A、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外语/计算机技能C、组织能力

D、协调沟通能力E、社会活动能力

36.您认为专业教学中最应该改进的是(B DEF)

A、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 B、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C、教师不够敬业D、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

E、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 F、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G、教师专业能力差

37.您认为哪个实习和实践环节应该加强(BC)

A、实验B、课程设计C、专业实习D、毕业设计

38.您接受过母校就业辅导机构何种求职服务(AD)

A、辅导简历写作B、辅导求职策略C、辅导面试技巧

D、大学组织招聘会 E、职业发展规划F、没有接收过任何求职服务

39.大学帮助您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提升(BCDFL)

A、遵纪守法B、社会公德C、乐于助人、参与公益

D、人生乐观态度E、积极努力、追求上进F、包容精神

G、知恩图报H、人文美学I、健康卫生

L、关注社会M、没有任何帮助

40.您对所在二级学院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哪些意见与建议?

2014年3月 4日

保山农业 高端生态 篇3

保山的气候是其最大、最值钱的优势,这一优势生产出的特色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这也是保山最亮丽的名片之一。保山全力用好也用足这一优势,擦亮这“四张名片”,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力求把保山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菜园、花园、果园、保健园”,彰显保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内涵,引领世人集体认同保山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生物制品“安全健康、绿色生态、优质高端”的良好形象。

保山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年降雨量1400毫米,森林覆盖率62%,素有“滇西粮仓”的美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世界生物圈保護区”。保山生物产业特色明显,粮食、烟草、畜牧、蔗糖、茶叶、核桃、蚕桑、蔬菜、红花油茶、石斛、咖啡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保山还是全国重要的蔗糖、茶叶、核桃、蚕桑、蔬菜、咖啡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晾晒烟生产加工基地。

资源禀赋显独特

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外与缅甸山水相依,内与大理、临沧、德宏、怒江四州市相连。早在两千多年前,保山就是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冲,著名的中印公路穿境而过,从保山腾冲国家级猴桥口岸到缅北重镇密支那仅有131公里,500多公里可达印度雷多。保山同时面对猴桥、瑞丽、畹町、清水河和片马五个国家级边境口岸,相距于190-280公里范围内的居中位置,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的重要国门和桥头堡。保山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这两大通道、两大经济走廊的关键点,由开放末梢变为开放最前沿,成为“中国走向南亚的第一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保山成为首屈一指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地域。

保山市处于云南省西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类型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4.8-21.3℃,最冷月平均气温8.2℃,最热月平均气温21.3℃,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冬晚,四季如春,区内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535米,哀牢山纬度以东和以西气温有差别,具有暖冬优势,气候条件比昆明更好,是当之无愧的“春城”。全年日照时数2076.6-2354小时,年均降雨量746.6-2095.2毫米,光热充足、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特别适宜发展茶叶、咖啡、蚕桑、蔬菜、水果、甘蔗、透心绿蚕豆等特色产业。

保山市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多处发现水稻、玉米、甘蔗、茶树、桑树等植物的野生种。特别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学术界盛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云南山茶、杜鹃、兰花、木兰、报春、百合、龙胆、绿绒蒿等八大名花的故乡;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80余种。优良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物种基因,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拓展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帕河、槟榔江、龙川江水电开发已全面展开,一批外向型加工制造企业正在崛起。借助地缘、资源、人缘“三驾马车”,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深入推进,保山不仅是连接我国内地与东南亚的桥梁,又是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一块跳板,让保山真正成为最直接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交通门户枢纽、产业拓展基地、经贸服务平台、人文交流窗口和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地。

特色农业出亮点

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着力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大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

一是“滇西粮仓”建设再创新成绩。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总要求,积极发展粮食生产。2013年,保山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人均占有粮食居全省第二位。保山市荣获“云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一等奖”。隆阳区获得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5区、县全部获得“云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三等奖。保山“滇西粮仓”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为把云南省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原粮仓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特色经作物发展取得新突破。通过努力,保山茶叶种植面积居全省第四位,总产量全省第三位;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量、产值在全省位列前茅;高黎贡山生态茶庄园建设顺利开工,将有力推动茶叶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极边乌龙、珍稀白茶、紫娟功夫茶、凤溪玉叶”等茶叶品牌进入浙江、福建、广东等高端茶叶市场销售,“昌宁红、永昌红”红茶出口到欧洲市场;高黎贡山茶叶淘宝网一年销售300多万元,成为保山农产品电子销售业绩的排头兵。蚕桑种植面积、产茧量、总产值稳中向好发展。利根丝绸有限公司目前仍然是全省蚕桑产业惟一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市场。蚕桑产业推广的省力化活动蚕台、方格簇养蚕新技术使用率全省第一,蚕种繁育能力30万张,全部实现蚕种自主供应。重点打造的79个蚕桑重点村户均增收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37元。蔬菜产业促农增收明显,2013年冬天,部份省外城市遭受冰雪低温灾害,保山冬早蔬菜价格高位销售,西红柿、辣椒、无筋豆、黄瓜等冬早蔬菜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成为菜农的“钱袋子”。小粒咖啡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并远销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市场。石斛、红花、伏苓、续断、滇龙胆等中药材种植发展较快,并初步形成规模。美洲大蠊加工提取的“心脉隆”注射液投入生产,并在北京、江苏、南京等大中医院推广使用。

nlc202309051216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迈出新步伐。保山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6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9户。2013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89.7亿元,比2012年增长17.4%。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农产品加工能力有效提升,品牌效益开始凸显。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9个合作社获“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总数达到19个。小粒咖啡庄园、“昌宁红”茶味庄园等一批具有保山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精品庄园正在抓紧规划和建设,标志着我市现代农业庄园建设正式启动。

四是淡水渔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保山的“绿色稻米与生态鱼”种养初步形成规模。罗氏沼虾、福瑞鲤、鳟鱼、鲟鱼等特色养殖试验示范取得新进展,共投放种苗200多万尾,养殖面积1000多亩。水蛭养殖526亩,水蛭产量65吨,加工水蛭冻干粉2吨,产值14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五是开放农业发展再上新水平。保山先后组织了74户次企业参加香港高原特色农业推介展、上海中秋保山农产品推介展、第九届昆明农博会和山东中国茶叶博览会等展销会。展示400多个保山农产品,签订意向性协议100余份,协议金额8000多万元。通过展示展销,有效提升保山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占有率。还组织了农业科技专家参加市人民政府组织的缅甸克钦邦水稻种植样板项目实地考察,加强了对缅农业合作交流,增进与缅甸的睦邻友好合作。保山积极对外协调沟通,新增3个农产品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腾冲县马站乡新华社区被评为“全国第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六是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保山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实现“十连快”。保山市获得云南省政府农民增收先进单位一等奖。保山市的农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沼气池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在隆阳区金鸡乡东方村建成全省首个秸秆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并通过省级验收,为美化农村环境、保护生态、节能减排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了新举措。保山的五县区第一次配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保山首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流动检测。保山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检验测试能力将有效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产量、产品呈现增长态势。保山甜柿、龙陵紫皮石斛、龙陵黄山羊、保山透心绿蚕豆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蔬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补齐短板筹发展

保山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但还是不免各类问题的出现: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极端天气增多、等困难依然存在。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二是粮食生产持续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保山市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连增”,2014年要继续保持粮食生产高位爬坡、再夺丰收,压力较大。三是市级财政资金有限,面对今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涉外农业发展等多项农业农村改革任务,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四是农民持续增收形势依然严峻。近三年来,保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家庭经营性收入占60%以上,财产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比重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任务艰巨。五是农业法律法规种类较多,但可操作性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在乡镇,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机构、经费、人员,监管工作比较薄弱,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要克服这类困难,补齐短板,实现保山高原农业的长足发展:一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以交通、农田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争取并实施好千亿斤增粮、油料和糖料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以中低产田地、低产茶园、低产蔗园、低产桑园、低产咖啡园改造为重点内容,以土地平整、水利配套、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为重点措施,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二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财政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发展。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安全兑现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推进金融创新服务“三农”试点工作,确保“三农”贷款增长高于全市贷款增速。努力提高上报项目“审批率”,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项目更多地落户保山。

三要抓牢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紧扣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工作,巩固提升油料、茶叶、咖啡、烟草、甜柿、蚕桑、甘蔗和畜牧产业。

四要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以调整结构、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标准抓好重点农业园区规划,认真做好隆阳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潞江坝现代农业文化体验区、腾冲县现代农业界头示范园规划。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建设,争取列入省级精品庄园。加强农业合作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开展宣传,引企入保,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支持市内企业开展境外农业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

五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紧紧抓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的机遇,多层次、多渠道、分专业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帮助和指导农户推广应用新良种、新技术、新肥料,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积极推广10项增粮科技措施,抓好良种推广、水稻和玉米集中育秧育苗、旱育秧、高产创建、间套种、测土配方施肥、覆膜覆盖、水稻机插秧、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晚秋作物种植、水改旱等科技措施的推广。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健康养殖、农机农艺融合、储藏保鲜等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着力培育一大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突出发展现代農业这个核心内容,开展从种到收、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六要注重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坚持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把住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关,加强耕地重金属等污染和生产用水污染的治理,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通过开展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专项整治,控制农业生产投入品源头污染。大力开展蔬菜和茶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从生产环节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省级以上监测未发现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加强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抽样监测,及时处理发现问题,把好农产品食用安全最后一关,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覆盖的监管制度。

与其他产业的发展轨迹和节律相似,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优势、出特色,但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成长之路都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不时经受着市场寒流的冲击和考验,尚处于上升期的特色产业时而被推向浪尖,时而落入低谷。然而,拥有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的保山人民,终究不相信独特资源滋养的特色农产品会凋萎。就在潮涨潮落中,保山锲而不舍、迎难而上,激发出一波又一波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责任编辑:张博雅

保山学院 篇4

随着“大学热”的升温, 追捧“学士、硕士”已是一种风气, 既是社会的需求, 也是众多莘莘学子趋之若鹜地完成华丽转身的愿望。对于大多数高等专科学校而言, 要得到有效的发展, “升本”是必然之路。但是升本之后的窃喜之余, 却发现新老院校办学经验的差距不止一点点, 不得不使升本院校穷追猛赶。效仿不是权宜之计, 创新才有出路, 落后要挨打, 有创新就能崛起, 特色支撑着创新的生命力。“一个人的特色就是他存在的价值, 不要勉强自己去学别人, 而要发挥自己的特长。” (罗兰语) 。郑重审视、认识自己, 才能展示出自身的特色, 才有创新的价值。

美术教育专业作为三年制大专, 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当地的中小学及社会美术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 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已经逐步边缘化。四年制的美术学本科专业, 在升本后的院校首先支撑着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前景。美术学专业教学的探索改革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很多学院不约而同的集中到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潮流中。早在1919年, 德国包豪斯学院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双元制”教学理念, 学生是待学习的徒弟, 而教师则是技艺熟练的师傅, 实施较有特色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模拟和真实的从事项目设计,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满足时代和社会对于设计类人才的实际需要, 致使闻名遐迩。工作室制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就以开始进行尝试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今很多高校已纷纷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而崛起, 各有各的模式特色。

保山学院美术专业, 在2010年开办美术学本科专业, 同样面临着教学改革的诸多问题。创办适合自身的特色工作室制教学, 既是教师的愿望, 也是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

二理念促成方案

1. 设定科学合理的核心教学理念

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 充分论证, 本着以人为本, 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质量工程为核心, 注重实效, 创新谋发展, 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交叉渗透、适应社会的基本原则, 提出以“创作带动基础、项目引领教学”的教学理念, 推行工作室制改革。“创作”指的是强调学生主观意识参与的专业训练, “基础”即专业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突出创新性, 更能暴露出学生专业基本功的弱势方面, 较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 学以致用, 对专业基础的提升发展更快捷有效。“项目引领教学”就是围绕项目任务的主线, 展开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 融入项目任务, 以团队分工协作方式共同制订计划、方案, 探讨实施, 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而执行的一种教学手段, 不再是简单地教与学的关系。“创作带动基础、项目引领教学”的工作室制即把现有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 成立若干个工作室, 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专业方向的定位, 以围绕承接的项目展开课堂教学。

2. 建立量身定制的工作室构架

依据美术系现有师资力量、学生人数、教学设备、设施等建立三个工作室: (1) 国画工作室; (2) 油画工作室; (3) 版画工作室。工作室在艺术学院的领导下, 美术系主任督导, 工作室主任带领责任教师具体实施。项目任务核心是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项目教学为中心, 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 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学院分管领导论证、协商定制来自于政府部门、企业及民族、民间文化市场的项目, 再由系主任“分包”给三个工作室主任。工作室主任为分包项目的负责人, 负责分包项目的再“分包”, 与任务责任人 (授课教师) 分析论证分包项目, 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讨论、协商制定工作室的具体任务。

3. 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进行系统性优化

工作室制的核心仍然是课程设置的一贯性与系统性, 其中项目与课程的结合是慎之又慎的权衡, 并不是把课程丢了, 带着学生干项目。课程是实行工作室之前设置的, 项目是之后引入的。在设置课程时, 要充分论证课程科目的科学合理性, 把本校的条件优势、区域政策与环境优势、生源优势发挥至最大化, 才能体现出工作室的特色。“教学改革, 不能脱离学校自身所处的条件与环境, 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能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 脱离学校具体实际的改革是一种盲目行事。”

工作室制的学习任务是将若干门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型打包, 以项目任务为主题分解原来的课程教学。从而决定了与班级授课制教学形式的不同: (1) 1+3模式学习。学生在一年级以美术基础教学为主, 二三四年级进入工作室学习。 (2) 一年时间打基础。一年级学生以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国画基础、版画基础、构成基础、透视、解剖学等为主要学习课程, 重点研究美术的一般规律。 (3) 三年时间搞创作 (项目) 。二三四年级学生以“项目课程”为主创新学习, 重点研究美术的特殊规律。学生在在既定任务执行计划内, 通过教师 (项目任务负责人) 带领、指导, 自主、创新地完成多元、实效性课程内容。 (4) 学生和教师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室完成课程教学及项目任务的前提下, 可以借聘到相应的工作室学习、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及教师的特长。 (5) “请进来, 走出去”的教学互助。在完成项目任务教学的过程中, 免不了有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可以请相应的专家帮助解决, 也可以请学院指派教师短期外出考察、学习。

4. 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转变教学方法

工作室制对教师有着双重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有实实在在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我们的教师的知识能力都必须不断提高与更新。学校应多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同时做好“传、帮、带”的师资资源利用, 给年青老师找一个“结对子”的“老师”。教师既是项目实施的领导者, 也是项目工程的责任人或师傅, 以启蒙、引导的方式带领着转换了“徒弟”身份的学生协作完成项目的各个具体过程。在创作过程中,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 学生若有好的创意, 都可以向教师主动提出, 教师则可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也才能体现出工作室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角色关系的转换, 也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工作室制教学的本质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它更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参与, 教师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的计划、实施全过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解问题的能力, 以此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以达到教与学和谐共生。

三效果验证实践

实践效果的好坏, 是检测理论体系正确与否的唯一证据。以保山学院美术系2011级美术学专业为例, 全班有32个学生, 一年级时, 全班统一上课, 完成素描基础Ⅰ-Ⅱ、色彩基础Ⅰ-Ⅱ、透视学、解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指导教师着重完善、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大学一年级学生“听话、吃得苦”是每个老师的共同感受, 因此在这一阶段学习专业基础技能与理论知识,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成效是很明显的。

二年级开始进入三个专业工作室学习。实施“学生选专业, 教师选学生”双向选的方式, 由工作室根据选修人数, 综合考核, 合理调配。最终进入国画工作室13名学生, 油画工作室11人, 版画工作室8人。各个工作室以“民族、民间题材”为模拟“项目”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为主。如国画工作室以“松山战役”的民族、民间抗日的“二战”题材为主旨, 贯穿于今后三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油画、版画工作室以居住在保山市13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建筑、地理特征、宗教习俗等人文资源为题材, 引导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应用于三年的课程教学之中。虽然进入工作室才只有一年的时间, 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 学生的目标明确、兴趣更浓、主动性更好。教师的反馈则是, “既能自如的与学生沟通, 又能自主的发挥个人特长, 学生很踏实, 教着有激情!”成就感蛮大的。各工作室的老师对教学的热情较过去“课程制”模式有很大提高。在工作室的教学工作中, 投入的时间也有所增加, 学生学习条件有所改善, 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所有专业教师都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潜能。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训练, 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 而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共同学习。由此可见, 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日趋成熟, 逐渐步入轨道。

四问题激发探索

各高校之间办学历史差异, 规模不同, 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条件不同, 必然结果是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工作室制教学本身就有着很多的可探讨性与探索性。因此, 工作室制教学固然有很多优势, 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校外项目定制困难。外接项目是使教育、教学与社会接轨的绝佳途径, 艺术学院领导、教师都忙于管理与教育、教学, 对于教育行业之外的人事并没有太多的接触, 接洽项目的可能性很小, 就更谈不上项目的定制了。一方面,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相对完善的情况下, 通过校级领导与政企沟通, 引导接洽, 达成相关项目。另一方面,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还未完善之时, 先以论证充分的模拟项目进行教学。 (2) 项目需要深度。学生对“项目”——“民族、民间”题材内容缺乏历史认知与经验体会, 带来创造性的模糊与不真实。有必要开设更多关联的专业任选课程, 来供学生选择, 得以弥补知识量不足。必要的观摩学习与实践体验也是一个较好的手段。 (3) 专业课程设置前瞻性要远。为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教学进程计划”不恒定, 年年修订, 造成不同级的美术学班级课程差别很大, 仍需要领导、教师具有超前的管理能力与专业意识。 (4) 整体发展协调的问题。工作室制美术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自身建设、各系各部门的协调发展等方面, 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和完善。

“创作带动基础, 项目引领教学”的工作室制美术教学突破了以往“班级制”的传统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 能体现教学双边活动的意愿, 师生共同有既定的目标, 积极主动性无疑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 自觉完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练习, 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承接的任务中与教师平等、互助地共同工作, 更能展示团结协作的能力。只要能达到既定的任务目标, 可以自由地释放想象能力与自我表现欲望, 很好的历练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保山学院美术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改革才刚起步, 通过教师集体的努力一定会更加完善而特色鲜明,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集体的教育信念激励了教师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成为每个教师个人创造的动力。”

摘要:工作室制是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一种常规模式, 但又依照自身的办学特色, 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呈现出无模式的多向性, 但其终极目标又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优秀运用型人才。美术学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 各个院校俨然都有自己的特色。地方高校美术本科起步晚, 美术学专业受于经验、经费、区域、理念的制约, 而难于凸显特色, 但是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这些制约, 又会使创新的特色造就可能。

关键词:创新,理念,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志坚.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新思考[J].大舞台, 2012 (10)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219

[3]陈述.工作室制的教学与管理[J].新疆艺术学院报, 2004 (1)

[4]周睿、方启元.“项目驱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消费导刊, 2009 (21)

[5]陈江.“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J].院校风采, 2013 (3)

观《李保山》有感 篇5

原创: 我回来了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去看《李保山》,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以为会是个乏味的电影,想着有机会就溜。可结果却是,连卫生间都没去一次。看完整部电影感触还是很深的,尤其几句台词,触动比较大。

“站在今天看明天。”

听过无数次类似的话,却很难做到。不是因为看不到明天,只是今天容易出现“突发事件”。许多看到的明天,只会成为日后马后炮的谈资。就像马云说的:“很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看明天不难,每个人都喜欢假装正经地想“大事”;看准明天,也不是特别难,只要多看、多想,基本的大方向都是能看到的`;难的是敢于为看准的明天而去改变、坚持,毕竟明天有太多的可能了,失败和成功或许就在你现在的一念之间。

“一个人的脾气和他的格局有关。”

你的格局多大,你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格局大的人不一定会很成功,但至少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失了方寸。格局一方面是见识的表现,一方面也是自信的体现。因为见识足够,所以能够见怪不怪;因为有着自信,所以能够坦然面对大多数的情形。

同时,格局会对选择会产生巨大影响,格局越大,看到和想到的事物就越多,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就越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这是电影中李保山的老师对李保山说的话,他想让李保山明白有些事,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努力到最后,有些事情本就是需要接力的,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跑好自己的那一棒。

人不会青春永驻,但时间总是向前流逝,也差不多是时候从父母手中接过交接棒了。可能还没准备好,也可能毫无头绪,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不接交接棒的理由。先开始跑起来,然后结果交接棒,最后把我们的这一棒跑好。

保山市农村能源模式研究 篇6

第一,改善农村能源生产结构,保护森林植被不被破坏。

大力发展薪炭林,加快沼气、风力、太阳能、地热、煤炭、作物秸秆等能源的利用,推广改灶节柴技术减少薪柴燃烧,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旨在保护农村资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国际环保行动减排二氧化碳的“碳汇项目”认可了中国农村沼气在保护森林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最近法国开发署援助数千万欧元贷款的云南省生物固碳造林项目,就要求必须列入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第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地区商品能源地供给较低,家用电器由于电力供应不足而只能充当摆设,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传播不了。发展农村能源供应稳定,传播现代文明与精神,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池三改”的农村沼气工程,使整个村庄环境卫生大变样。沼气的普及使用,对农村地区来首是非常好的方式和项目,在各方面都收益很大。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普及家居环境的重要性,改变了人畜共居的旧习俗,使居家环境清洁卫生。

第三,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是各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手段;如沼气发酵后产生的清洁能源能被开发利用在我国,并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当面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沼气是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可以代替薪柴燃烧、也可以作为照明工具;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能够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预防病虫害。节柴改灶方面,在传统用能上,不能完全改变的方式下,可以节约薪柴的消耗和商品煤的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森林的作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也大大的降低了薪柴的消耗,节省了农户支出。推广新能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增加了农业生产,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可再生能源建设有利于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农村推广新能源综合技术既可以减少农民开支也可以改变农村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思路

通过地区实地案例分析,保山地区这几年在能源建设方面有几种比较因地制宜的模式:主要对“四位一体”、“三位一体”、“一建四改”、“一池三改”这四种模式進行分析,并从结果中可以得出。

为了对保山各地区不同的项目建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评价指标计算与说明:三是计算指标权重:四是方法和确定标准:五是案例研究。以保山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比较平困,能源项目也是集中发展,以此可以拿这些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示范点项目,对其项目体系、评价标准和方法检验其可行性。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模式介绍

研究能源项目的同时,不难发现能源建设与农业发展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废物利用与循环利用方面、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农村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能源模式也多种多样。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在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和综合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可以把沼气项目作为中心,农业、畜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生态模式;包括“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和节柴炉灶,风能利用技术。还有,保山地区的能源项目除了沼气项目比较受欢迎之外,就是节柴改灶项目在大部分地区也被例如其中,在新的生态模式下占有很大比重的。

(一)“四位一体”能源模式

什么是“四位一体”模式?以“三结合”为标准的建设模式,将沼气池建设、牲畜舍和厕所进行结合起来;三结合一般情况下都在室外建设,原因是人畜粪便比较大,当粪便通过统一的渠道流入到沼气池中,并经过发酵后产生营养丰富的沼液和沼渣。沼气的主要作用就是农村日常用能,照明、做饭、点灯等;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是很好的浇灌肥,能够替代农药,就节省开支方面来说,给农户减少了很多开支。经过实地调查和农民使用情况反应表明,“四位一体”的能源模式深得百姓喜欢,所有原料都来自日常生活生产,工序简单的农业生态实用技术。

(二)“三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

“三位一体”能源生态系统。动物饲养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沼气建设的基础上,加上种植业的发展,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业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能够给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作为照明、做饭的日常生活用能;“三位一体”生态模式还包括:“猪沼果”、“猪沼鱼”和“猪沼茶”,这些模式均根据各地区的生产结构的差异来决定;另外保山地区经济作物还包括烟草种植,“猪沼烟”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方式,沼液沼渣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农药化肥的减少,烟叶质量提高,大大的降低了投入成本,对保山地区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沿革

环境影响评价指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通过各种方案的替代比较,最后根据地区差异的不同方案做出不同的选择,最终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少的方案。由于中国的立法不完善,至今还没有系统的标准,但是美国却在1969年就通过了该项制度的立法。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在中国各地区暂时还起不到宏观的作用;主要你是因为空间范围的限制,而并没有考虑到其的连锁效应。例如:引起人类对环境的关注的温室效应、酸雨、湿地荒漠化等全球性问题。对于评价的范围来说,发展层面从刚开始的规划设扩展到政府政策、立法,评价由此产生。最开始的评价一般情况下采用单一的单个建设项目的方法,这个方法只适合以小城市小地方的区域监测,直到80年末,环境影响评价初见成型,特点如下:从最开始单个项目转变为对大型转变;其影响范围从生态方面延展到社会方面;与此同时,包括电子计算机模拟技术、遥感、第六信息系统等林业现代信息高科技引入到评价方法中,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一大进步。除此之外,还出现了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健康危险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

在我国“十八大”精神中,在此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环保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我国建设的各个项目计划中。打破“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在国家的支持带领下,终于在2002年正式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里程碑;立法的进步也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从早期的试验阶段过渡到实际应用阶段。

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研究进程

根据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研究过程的特殊性:第一,要打破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的建设模式,改变传统的发展现状。第二,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农业的共同发展,需要将评价理念统一。所以,为了在农业项目和建设项目上发展,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得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性。

保山学院 篇7

国家教育部曾于2001年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中提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 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 计入学分。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加强科学研究, 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需要, 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 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普及现代化的

议, 维护其合法权益, 充分调动其各方面积极因素;四是便于交流相关各类实用信息, 为工艺美术行业制定研发、创作、生产、经营等项计划提供依据;五是团结我省同业人员共同努力, 抢救、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促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生产和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为振兴吉林老东北工业基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幸的是2008年5月19日, 由吉林省林业厅承办的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在长春市成立, 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成立后, 将通过服务、协调、规范、培训、扶植、拯救、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引领、恢复以至发展、壮大我省的工艺美术事业。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作为国内省级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最后成立的一个, 应尽快以协会为平台开展工作, 可以由政府牵头, 以省工艺美术协会为基础, 吸纳全省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参加。组织协调共同发展, 组织评选工艺美术师和美术大师, 搜集、整理, 发掘、开发我省的民族民间工艺, 使之形成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产业, 为促进我省旅游业发展服务。

(三) 对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发展的几点建议艺术教育技术手段, 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至2010年前,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及至2006年, 教育部办公厅又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体[2006]3号) 等相关文件, 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 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 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这一系列文件对普通高校如何深入地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工作做了详细的要求与指导, 也为各所高校探索适合于当地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层次等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提供了依据。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学院为例, 对西部地区新升本的高校建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适合地区特点和校情

1.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条件

由于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高校建设的速度与发展的规模, 同时也制约着当地的文化环境、意识层次等。所以在高校进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就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高校的模式, 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当然同时我们也要借鉴这些国家和高校的经验, 以使我们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仅有区域的适应性, 也有时代的前瞻性。以保山学院为例来看, 保山位于云南省西部, 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西部于一体的多民族散杂居住的地区, 有少数民族36个。保山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 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 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驿站和中缅贸易集散地。保山文化底蕴丰厚, 中原汉文化、边地民族文化、东南亚南亚及西洋文化等外来文化也在这里交流融合, 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多元文化, 如哀牢文化、永昌文化、腾越文化、侨乡文化等。因此我们在进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时, 就不仅要让学生进行中外艺术经典作品的鉴赏, 也要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本土文化资源中的艺术结晶。通过中西交会、土洋共存的方式, 来促进世界与本土、经典与民间的文化

为了加快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发展,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条措施和建议:

1.配合政府尽快出台加强我省工艺美术保护、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必要的保护、扶持、发展资金;

2. 协会要建立工艺品展示展销场所;

3. 加强人才培养, 协会要建立科学的评级评职机制;

4. 带领会员努力开拓市场, 做好行业经纪人的工作;

5. 继续营造行业协会文化, 促进工艺美术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6. 作好吉林省工艺美术产品的宣传工作。

党的十七大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 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艺美术行业, 有责任和义务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此关于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组织调研报告对做精、做大、做强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促进吉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沟通, 使学生既能通晓中西艺术经典, 又能充分感受民族民间艺术的魅力。

2.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考虑到校情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特点等相适应。对于很多刚刚完成专升本的地方高校来说, 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待加强, 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课程的调整和建设。比如保山学院, 目前艺术类的教师普遍课时较多, 大部分无暇顾及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纵观全校能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也还不是很充足, 所需的一些训练场馆也还在建设之中, 因此就需要循序渐进, 通过逐年增加和推出课程的方式来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教育课程的建设。而目前学生普遍入学时艺术素养较差, 也直接制约着课程建设的层次和内容。总之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才能完成。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普及性

1.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是随意的, 而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课程的设置要具有科学性

课程的设置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 要有系统的进行。从类别来看, 要涵盖多种不同门类的艺术, 如造型艺术、音乐艺术、影视艺术、舞蹈艺术等;从结构来看, 要将赏析与创造、理论与实践、普及与研究结合起来;从层次来看, 要兼顾高、中、低的不同艺术教育程度的学生;从类型上看, 要将必修课、限定性选修课、选修课结合起来;从形式上来看, 要多种形式并存, 体现多样化, 突出各类艺术课程的特色和个性。从而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 最大限度的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

(2) 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具有科学性

这里所说的科学性就是指要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评定和评价。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来看, 要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才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学习的考核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办法和机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 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审美意识系统的意义要远胜于单一的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和对艺术技能的初步实践。因此, 笔者认为,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 考核评定应多元化。封闭的知识性的闭卷考试在整个考核评定中份量应合理, 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专业与个体差异, 要把学生运用艺术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能力、或是艺术技能的提升状况、或是参与各种艺术活动的情况, 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 综合起来进行的开放的动态的复合性评价。当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我们也要克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评价随意性较大、目标指向较模糊、成绩衡量不规范等问题, 尽量给予学生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 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使学生获得激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2.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体现时代性

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要有创新性和前沿性。要根据各艺术类学科的发展、时代的需求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 鼓励开设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和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内容。新兴的艺术类学科要充实到课程体系中来, 开发具有新知识、新理念的课程, 删除课程中陈旧的内容, 增加反映艺术发展方向的新思想、新观点方面的内容, 以使学生获得能适应时代需要的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理念。只有力求将前沿的理论和新兴的艺术门类纳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来, 才能使我们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尽量与发达地区同步,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3.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体现实践性和普及性

在公共艺术教育的领域里, 实践是学生使获得的艺术理论和技艺转化为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和解放, 就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艺术实践并给学生创造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不仅要设计出能有效帮助学生成长的优良的可行的课程, 还有具有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不能超出每个发展时期学校硬软件的支持限度) 。因此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公共艺术教育者应该以成熟的艺术教育理想和艺术教育观念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 去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艺术技能或鉴赏能力。当然这里我们还要避免几个误区, 一是把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原则与艺术技法和技能的学习等同起来;二是把实践性原则看做是随意参加一些艺术社团和一些艺术实践;三是把实践和单纯的外部活动等同起来, 而忽视了促进学生的艺术思维、艺术兴趣和品鉴能力的提高的活动设计。总之实践性原则必须与教学中的实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目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贯彻好此原则。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要体现普及性, 要使学生能在本科求学期间都能至少得到一次艺术的学习和熏陶。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通过学分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随意选课的行为, 要明确规定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生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得到相应的学分才能准予毕业。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则应规定可选择除本专业以外的艺术类课程;二是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上, 要充分考虑到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和需求, 课程内容应深浅适度,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三、贯穿人文理想, 高扬审美精神

1. 贯穿人文理想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

大学教育, 既是专业科学知识的教育, 也应该是体现着人文理想的教育。德国教育之父洪堡曾指出, 大学兼有双重任务, 一是对科学的探求, 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人文教育, 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对受教育者丰富的修养、健全的人性、理想的人格进行塑造和培育的方法和手段。面对目前以市场为本位、科技主义泛滥、环境恶化与精神疾患蔓延等时代问题, 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 更应始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人文理想贯穿其中, 力求在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中, 努力改善人性的弱点和异化现象, 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生审美系统, 使学生从单面的“封闭型精英”逐步成为“开放型精英”, 从而更好地面对生存的挑战和未来的人生。

2、必须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高扬审美精神

艺术教育的特点是在于以美育人。我们知道, 追求愉悦、快乐的精神享受是人类的共同本性, 审美需要是人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艺术作品常常以它“悦目”“悦耳”的方式直接触动人心, 从而达到“悦心”的效果。因此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我们必须高扬审美精神。一是要精心安排和选择课堂展示的内容。无论是实践类课程还是理论类课程都要力求让学生欣赏和学习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经典, 使学生在艺术的魅力中充分领悟艺术作品的高远境界和丰厚意蕴, 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精神得到抚慰、陶冶和净化;二是要适当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运用声、光、色等的刺激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得到全方位的美的刺激和享受, 让他们的感觉、情感、思维等都活跃起来, 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活动当中;三是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以审美的心态和精神来思考自然与人类、学习与生活、艺术与人生等种种关系。不仅能发现自然万物的美, 更能感受到人的心灵的崇高与伟大;不仅能从艺术的学习中得到享受和快乐, 还能在艺术中汲取到面对生活的逆境和苦难时对抗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希望;不仅能欣赏或创造艺术作品, 还能不断向新的人生高度进发, 把自己的人生也当做艺术品来塑造, 而这正是我们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最高目的。

参考文献

[1]滕继尧.艺术与创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2]王柯平、杨平等著.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

保山学院 篇8

一、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发展概况

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前身是创办于1995年的“电视师专”音乐教育脱产班, 在省教育厅的批准下, 1999年招收全日制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2010年招收全日制本科音乐学专业学生。目前, 音乐学专业有毕业生94人, 在校学生196人, 办学经验丰富, 注重与地方企事业文化单位的合作和实践教学, 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滇西片区教育行业、文艺团体和企事业文化单位的领导和主要文艺技术骨干, 为滇西边疆音乐教育行业和文化艺术行业培养了合格的音乐人才。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 音乐专业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突出, 如“专业导师制模式”、“地方社会项目引入课堂的培养模式”、“修为与习艺综合协调发展模式”、“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模式”、“植根于地方民族民间艺术土壤服务地方社会模式”等。2007年以来, 音乐专业拥有“声乐”省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等7项省级质量工程, 在云南省内同类院校同等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二、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定位与规划

1. 理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作曲家戴维·埃里奥特博士建立了实践哲学基础上的“实践音乐教育观”, 是对传统音乐教育观的超越, 引起全世界音乐教育界的反思与重视, 其核心思想是:“音乐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人类行为, 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 音乐教育的本质取决于音乐的本质。” (1) 倡导的是实践性音乐教育, 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000年以来, 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 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多重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下, “音乐学学科的重新定位与人才培养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大众音乐素质提升与普及任务———音乐的社会化教育”等问题, 被各高校及音乐教育界广泛关注。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以及地方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需求, 高校应密切关注音乐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动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必须寻求能够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2) P44-48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才能在转型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更好地服务地方。

2. 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规划。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保山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 “紧密结合学校区位优势, 积极做好国门大学建设以及学校转型发展, 创建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围绕学校总体的要求, 音乐学专业结合前期成果与新时期转型发展的要求, 提出了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具体定位为:一是整合学校艺术、人文学科的资源, 加强声乐、键盘乐器、民族器乐、舞蹈、合唱、理论作曲等主科方向的协作, 体现音乐专业五大能力的综合性, 并在音乐教育教学、舞台操作与表演、社区文艺三大职业模块给予指导, 使培养的音乐人才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需要。二是加强艺术实践在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比重, 使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设置、实施等环节中获得关注和体现。例如, 从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 每学期有1周的专业见习实践, 学生可根据自选的职业方向模块申请到学院艺术实训基地去见习, 深入当地文化馆及乡村文化站见习社区文艺活动组织与指导, 深入地方文化传媒机构以及演艺团体见习舞台表演实践与舞台操作实践, 深入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做音乐教育教学见习, 深入村寨进行音乐采风汲取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 通过艺术实践, 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 在回校后的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以满足市场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成为合格“产品”。三是探索“双导师” (3) 制度, 具体为校内专业课导师和校外行业导师 (聘请校外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舞台表演行业专家与舞台操作专家、社区文艺工作者) 共同成为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导师。一方面, 引导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技能习艺修为, 另一方面走进社会到中小学校、文艺团体、文化传媒公司、文化馆等单位, 了解社会和中小学校对音乐师资、文艺团体、文化公司、文化馆等单位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定位和努力方向。四是“双实践” (4) 制度。即职业岗位实践 (学生结合音乐专业三大职业模块方向中自选一, 进行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实践、舞台表演与操作实践或社区文艺组织与排演实践) 和专业舞台实践。为此, 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音乐表演实践大舞台, 如独唱 (奏) 音乐会、合唱音乐会、师生教学音乐会、新生入学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毕业音乐会、送艺下乡演出以及与校外天籁演艺公司、金马中运易东文化传媒合作演出等各种艺术活动实践, 以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与实践能力。通过双实践, 旨在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多方面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基层文艺工作中, 基础音乐教育和群众文艺的实践需要以及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实际需求是音乐学人才培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核与动力。因此, 在双导师、双实践环节促学生能力培养之外, 每学期还举办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专家讲座或演出、与省内知名艺术院校的音乐会交流, “邀请一线优秀教师来校介绍经验、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 通过观摩与交流等途径激发学生乐于实践、主动探究、敢于表现的兴趣和热情”。 (5)

三、音乐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分配。

21世纪滇西边疆地区的音乐艺术人才, 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拥有音乐文献阅读、听赏、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广博的人文基础和进行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是能够胜任音乐教育工作、音乐创作、群众文艺辅导与表演、舞台操作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也就是说, 既具有基层音乐工作者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和较好的音乐表演技能, 还要有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如音乐教师要有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实际能力, 舞台操作者要有舞台调度、灯光音响使用等舞台操作的实际能力, 基层文艺工作者要有社区文艺活动组织与排演的实际能力) 和较好的职业素养。

因此, 我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音乐技术应用能力、课外音乐活动与社区音乐活动组织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基于以上目标定位, 我们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规划等进行了修订, 成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方案已于2014年9月开始实施, 按照学校教务处应用本科转型教学方案的模块, 结合音乐学专业的实际,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 须修满150学分, 包括: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必须修满42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必须修满10学分;专业教育平台78学分, 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必须修满36学分, 专业主干课程必须修满22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必须修满5学分, 专业拓展课程必须修满12学分, 职前强化课程必须修满3学分;独立实践环节必须修满20学分;德、智、体综合考评合格, 计算机、普通话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通过论文考核, 方能毕业;达到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要求的, 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 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毕业生应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音乐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音乐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声乐、钢琴、自弹自唱等专业小班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并结合音乐学人才培养的特点编制一套较为完善、稳定的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总体上分为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必修、通识选修) 、专业教育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前强化课程) 、独立实践平台三大部分八个模块。

通识课程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 即包括必需的政治、人文素质课及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等。通识必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识选修包括“文学作品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美术作品鉴赏”等课程, 是学生提升综合文化和知识修养而必修的课程。

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中,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中外音乐简史、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基础和声、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电脑音乐基础等, 是音乐学专业的必备基础, 特别指出, 视唱练耳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基础课, 应连续开设两年。

专业主干课程全部为必修课, 是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必需课程, 包括声乐、键盘 (钢琴、手风琴) 、自弹自唱、合唱指挥、形体舞蹈、手风琴伴奏等。

专业方向课程是音乐学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 体现了学院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办学特色。依保山学院音乐师资及整合保山地方音乐师资资源, 共设有五个方向, 包括:声乐方向 (含声乐演唱与赏析、声乐文献与教学法、中外歌剧音乐赏析、声乐作品演出与实践) 、钢琴方向 (含钢琴演唱与赏析、钢琴文献与教学法、钢琴音乐赏析、钢琴作品演出与实践) 、手风琴方向 (含手风琴演唱与赏析、手风琴文献与教学法、手风琴音乐赏析、手风琴作品演出与实践) 、理论作曲方向 (含理论作曲技法、复调与小型乐队编配常识、音乐技术分析与风格研究、音乐创作作品演出与实践) 、舞蹈编导方向 (含舞蹈编导、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史、中外舞蹈精品赏析、舞蹈剧目排练与舞台实践) 、民族器乐方向 (主要有中国民族乐器, 如琵琶、古筝、葫芦丝、竹笛、二胡, 中国民族乐器发展史, 中国民族器乐赏析, 器乐合奏与舞台实践) 。这些方向的课程是学生结合自身艺术条件及一、二年级的学习情况于三年级选择的专业方向课, 在“综合、多能”的基础上凸显“一专”, 提高学生的专业主科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资源丰富, 是针对滇西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 精心挑选的、地方特色突出的自选课程, 包括笛子、葫芦丝、琵琶、古筝、二胡、云南花灯、少儿美术与手工制作、音乐课件制作、音乐论文写作常识、台词正音与主持、滇西民歌、器乐合奏、民族民间舞、音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意大利语音基础、电脑音乐制作、学校音乐导论与教法研究、佤族清戏、合唱排练、钢琴即兴伴奏等。此类课程从第二学期开始选课, 特色显著的是民族器乐类课程的选修。众所周知, 滇西边疆地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滞后, 教学硬件条件有限, 但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 学生可依据生源地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条件, 自主选修竹笛、葫芦丝、琵琶、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 经过二、三、四学期的基础训练, 进入五、六、七学期的民族器乐方向课程给予提高。因此, 保山学院音乐毕业生人人都会民族乐器, 能较好地在基层单位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和基层文艺工作, 服务边疆。

职前强化课程, 具体是学生依据自身条件以及职业规划, 在音乐毕业生的三大职业领域 (音乐教师、舞台音响、社区文艺) 中自选一个职业方向学习, 从思想观念和音乐实践两个方面习得, 把大学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提升竞争力。

方案的最后是20个学分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包含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创作音乐会) 、艺术实践、民间音乐采风、社区音乐活动组织与演出实践。其中, 专业见习从二年级就应开始,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学期安排每学期一周的见习, 由学生自选职业模块 (音乐教师、舞台操作与表演、社区文艺) , 到保山学院艺术实训基地进行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见习、舞台表演与操作见习和社区文艺组织与排演见习;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安排在第七、第八学期, 可以是毕业论文、毕业音乐创作、毕业舞台展演等形式;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学期的寒暑假以分散的形式, 进行艺术实践与民间音乐采风实践;第七、第八学期集中进行为期一周的社区音乐活动组织与演出实践, 通过各实践环节的训练, 扎实提高学生能力。

这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既有为加强音乐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开设的传统专业课程, 也有适应信息时代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课程, 还有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地方性课程;既有以感受体验为主、实践性强的技能型课程, 也有以学理思辨为主的研究型音乐理论课程。通过专业自选类课程,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综合技能,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 同时为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多价值取向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课程目标要求的学习实践组织与管理组织

1. 艺术实践专职指导制度的建立。

校内成立专门的“艺术实践实训中心”。为了切实增强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的艺术综合实践能力, 成立了专门的音乐系“艺术实践实训中心”, 由院领导与专职的艺术实践实训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来专门管理, 在艺术实践实训中心下设“合唱团”、“舞蹈团”、“民乐队”、“音乐园丁社”、“舞台操作与表演中心”、“社区文艺活动组织社”、“滇西民族民间音乐传习社”等学习实践型组织与管理组织。“音乐学专业所有学生均分属这些组织之中, 学生按照专业能力、特长优势, 根据各自的意向自愿报名, 不分年级地组合在不同的艺术实践型组织中。” (6) 每个艺术实践团体既相对固定又可流动, 形成动静结合开放的艺术实践学习与管理体系, 促进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2. 构建多形式的校外艺术实践模式。

多形式的校外艺术实践, 更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除校内实践中心的实践训练外, 从第三至第七学期开展校外见习, 积极走出校门, 参加各种类型的校外演出活动、文艺晚会组织与操作活动、社区文艺排演活动等, 使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 促进艺术实践, 增长才干和见识, 使毕业生能教书育人、登台演出、会舞台操作和文艺排演, 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服务地方。

总之, 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总体规划与体系建设, 是基于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构建的, 是在学校课程设置模块总框架的结构上进行调整、改革与补充的。在这一课程体系下, 音乐学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音乐基本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在构建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同时, 我们还应重视并促进本专业师资的成长与培养,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敬业奉献、有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准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培养能适应新世纪艺术文化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音乐艺术人才。

注释

1 李英玉: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启示[J].大连:教育科学, 2010, (6) :94-96.

2 徐希茅: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 2008, (1) :44-48.

3 “双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 (教师教育) 专业首推的校外中小学导师和校内专业导师双重指导的音乐师范生人才培养制度。笔者2011学年为郑莉教授的访问学者, 跟随导师学习, 见证“双导师”的优势, 进而将双导师引入我院音乐学专业。

4 “双实践”: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 (教师教育) 专业首推的学生需进行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与专业舞台实践制度。笔者2011学年为郑莉教授的访问学者, 跟随导师学习, 见证“双实践”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 是提升准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进而引入我院推行双实践。

5 蔡梦: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北京:人民音乐, 2010, (4) :63.

保山养猪大户李坤兰 篇9

猪多、猪干净、猪舍干净、猪养得好、养猪方法独特是这里给人第一印象。如此, 李坤兰的养猪名气、创业名气、财富名气、社会名气, 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走进李坤兰, 又发现, 这些名气的背后, 是她敢为人先的创举、果断大胆的决策、执着追求的精神……

坚定:家要定了, 猪也养定了

李坤兰总是谈笑风生。从她的言谈举止、心态气质、仪表容貌, 很难相信她已经是年过66周岁的人。难怪20多年前, 已45岁的她还毅然辞掉让人羡慕当老师的公职去养猪。

那是1988年, 李坤兰看到保山还没有一家规模养猪场, 云南人还从外省进猪肉吃, 便决定辞掉公职, 下海养猪。在那个年代、在相对偏僻的保山, 下海是让人觉得挺冒险的事。而辞掉公职去养猪, 尤其是像李坤兰这样风华正茂的城市女人, 更是让人不可思议。自然, 李坤兰的家人也坚决反对, 她的丈夫杨志先说:“你要家就别出去 (养猪) , 要出去你就别要家。”意思就是李坤兰若执意辞职去养猪, 两人就离婚。但李坤兰考虑了一下, 果断地回答道:“家要定了, 猪也养定了, 我两样都要定了!”

面对朋友担忧、家人反对, 李坤兰在心里暗暗发誓:不闯出条路子、不干出点名堂决不罢休。于是, 李坤兰拿着2万元积蓄和借来的4万元钱, 开始了创业之路。开初, 她在保山城郊租了一块地, 建起了简易猪舍, 因陋就简, 从养10多头小猪开始, 逐步发展到养几十头、几百头, 上千头, 规模越来越大。在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后, 李坤兰迈出新步伐:承包了周边3家濒临倒闭的猪场, 展露了生机。不久, 李坤兰扩大生产, 建起了年产1万头仔猪养殖场、年出栏6 000头肥猪的养殖分场, 生意越来越红火。

其实, 朋友的担忧不无道理。从汉字“家”可以看出猪 (豕) 对生活的重要性, 但养殖业确实是个冒险的行业, 因此, 千百年来, 人们把风险分散到了千家万户, 在李坤兰之前, 全省还没有一家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 但李坤兰硬是克服了种种困难, 大幅拓展了这一古老的行业, 做到了全省第一。这些, 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到1995年, 7年时间, 李坤兰靠养猪赚了500多万元钱, 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随后, 李坤兰用这500万元钱, 又贷款500万, 注册成立了永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将仔猪养殖场扩大到年产仔猪3万头、肥猪养殖分场扩大到年出栏肥猪1万头, 并建起了覆盖全省的销售网络、在保山城区建起10多个“老奶肉铺”连锁店。同时建起了万亩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和年生产10000吨的饲料厂。永坤公司成为了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规模养猪, 龙头效应初步显现。

自信:我能干, 且一定干得好

到新世纪, 李坤兰已经建起了从饲料原料生产、收购到加工、销售, 从养母猪产猪仔、育肥到销售猪肉一条龙无公害生猪养殖和猪肉销售网络, 成为了一个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经济实体。李坤兰靠的是什么呢?

在养猪场, 李坤兰特别向我们介绍了她的“专利发明”——专给公猪运动的“跑道”。那是一条狭长的通道, 长约150米, 宽70厘米, 两端修成可供猪转身调头的圆圈。李坤兰介绍说, 猪本性懒惰, 公猪若不运动, 产精就少, 为此, 她发明了此方法:每天把公猪赶进跑道内至少来回奔跑1.5公里。由于跑道只有70厘米宽, 公猪无法在中途转身, 也睡不下去, 只能向前, 这样就把公猪锻炼得非常壮实。

而另一个设施——公猪母猪调情舍, 则是让猪们在这里“谈恋爱”, 刺激发情, 以提高产仔率。李坤兰说, 刚养猪时, 由于公猪产精量少, 而母猪总不发情, 因此一头母猪一胎只产4、5头猪仔。反复观察, 她琢磨出了这两个办法, 让母猪的产仔率提高到平均每胎12头。

在长期养殖过程中, 李坤兰创造了爱心、细心、耐心、良心、责任心等“五心养猪法”, 在确保良种良法的前提下, 进行人性化科学养猪。长期的探索实践, 李坤兰成为了一名有着较高水平的养猪专家, 除常被同行、养殖户请去指导养猪外, 还应邀走上了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讲坛, 把枯燥的养猪理论讲解得意趣横生, 赢得莘莘学子的阵阵喝彩。她详解经营策略和养猪理论的录像被复制成万余光碟, 在业界争相传学。

李坤兰的这些经验、方法的背后, 是李坤兰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持之以恒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认识李坤兰的人都说, 她不是暴发户, 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老版, 她总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视角、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人的角度在做企业。

2008年, 时值李坤兰下海创业20年, 这一年, 她的公司生产销售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6 000多吨, 生产销售优质肉猪17 500头、优质仔猪13 000头, 公司拥有总资产2738万元, 实现年产值2 731万元, 销售收入2 306万元。这一年, 永坤公司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云南省重点扶持的100户私营企业之一, 被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 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

而也就是2008年, 李坤兰的丈夫却永远地离开了她, 让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大家都怕她经不住打击, 身体会垮掉, 都劝她歇手。但不久, 坚强的李坤兰又走上了工作岗位。

如同回答别人的担忧、怀疑一样, 李坤兰此时同样坚定地回答:我能干, 且一定干得好。

镇定:在逆境中上台阶

2009年春, 一条传言让人们陷入恐慌之中。传言说保山市要大面积爆发生猪蓝耳病。随着传言的蔓延, 养殖户惊慌失措, 纷纷抛售生猪, 猪价格也下滑到2块多一斤。而此时, 李坤兰却因甲状腺肿瘤躺在昆明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

看着周围的猪场都在处理生猪, 李坤兰猪场的几个负责人也慌了手脚, 以最快的速度把包括种猪在内的所有的猪都卖了。李坤兰得知后, 没等拆线就赶回来, 可回到家一看, 傻眼了。

20多年的养猪生涯使李坤兰成为了一个十分爱猪的人, 她的养猪场里有“小猪娱乐室”、“母猪住院分娩室”等场所, 参观过她的人性化养猪场的人都说, 做李坤兰的猪真幸福。李坤兰常对她的工人说, 养猪人一定要爱猪, 要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爱猪。猪就是李坤兰的全部希望, 她已经深深爱上了养猪事业, 丈夫去世后, 猪场成了她的全部精神寄托, 而此时, 这些希望和寄托却在几天之内成了空空的猪圈, 已经60多岁了, 又刚刚做了手术, 还能经得起多少打击呢?

所有的人都怕她这次真的会垮掉, 再次纷纷劝她歇手。再说也应该是休息休息, 颐享天年的时候了。她的女儿杨平甚至苦苦求她别再奔波辛苦, 求她安享晚年。但是, 李坤兰又一次语出惊人:“我不仅不让我的猪场垮掉, 我还要再上新台阶。”她认为2块多一斤的猪价已经滑到谷底了, 接下来价格就要上升了。她这样盘算:买一批母猪来, 养一个月以后它们就会怀孕, 四个月后产仔, 两个月后出售, 此时2009年快结束了, 猪价必然会回升。

于是, 李坤兰用400多万元和儿子杨吉从外地寄回的360万元钱购买了1 200多头种猪, 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养殖。

果然不出李坤兰所料, 待她的第一批仔猪可以出售时, 云南及西南各省猪价一路猛涨。到第二批仔猪出栏, 猪价已经涨到了每斤10多元。此时, 李坤兰共出售了2.5万头小猪, 净赚了1 000多万元。

李坤兰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甚至在逆境中、在挫折中一次次作出别人不敢作的决策, 而每一次大胆的决策, 都让她赢得了更好的商机、登上了更高的台阶。人们在佩服得五体投地后, 就十分关心她成功的秘笈, 李坤兰总是这么回答:人才、科学、管理、诚信。

李坤兰有过人的胆识、超强的魅力、广泛的社交、众多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 李坤兰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决断、果敢决策, 是因为她拥有一班亲自带出的有责任心事业心的人才, 因为她拥有科学研判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能力, 因为她拥有高效严格的管理制度, 因为她拥有多年来用诚信建立的良好的市场关系。

执着:建设全国一流的养殖基地

永坤实业有限公司大门口挂着一块牌子:隆阳区西山三乡畜牧业扶贫基地。公司成立以来, 李坤兰以最优惠的“扶贫价”为隆阳区杨柳乡、瓦房乡、瓦马乡等民族乡提供优良种母猪10多万头, 她每年光赊给养殖户的饲料钱就超过500万。一有时间, 李坤兰就深入乡村, 传授养猪知识, 指导群众养殖。而每到过年过节, 李坤兰还自己出钱去慰问贫困养殖户。在公司会议室, 挂满了各种奖状、奖章和各种证书、荣誉、锦旗, 等等, 这些, 无不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李坤兰的高度肯定。

李坤兰说, 在各种证书、荣誉中, 但最让她觉得宝贵的, 是2003年公司生产的猪肉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和2004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两块标牌。她说这不仅是确保她们猪场的猪和猪肉畅销的金字招牌, 更是在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当下, 她严格执行无公害猪肉生产技术规程的动力。她坚信, 朝着无公害这一方向, 永坤公司前途必将无限光明。

正是在这一原因和动力的驱使下, 2011年, 李坤兰再一次作出惊人的决定:与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建立了良好互信关系的上海万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合作, 组建新的生猪养殖研究企业, 建设一个全国一流、与国际生猪养殖水平相媲美的无公害生态生猪养殖基地。

在市区各级的重视和帮助下, 永坤公司与万谷公司联合在保山注册成立了“云南万谷永坤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并在隆阳区辛街乡陶孔村等地一次性买断3 400亩土地35年至70年的经营权。除养殖场、研究所、办公区建设用地外, 其余土地用于发展水果、干果种植。公司目标是最终建成一个种、养、加相配套, 产、学、研相结合的园林化、生态化生猪及其它畜禽养殖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目前, 投资3 000多万元的一期工程正在建设, 于去年9月建成投产。二期、三期及其它工程正在积极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到时, 这个养殖基地将年产种猪4万头以上、肥猪2万头以上。此无公害生态养殖基地的建成, 必将极大的提升保山及周边地区生猪养殖水平, 为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出应有贡献。

云南保山利根丝绸集团公司 篇10

公司位于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地理位置优越, 是面向南亚的“桥头堡”, 这里气候独特, 四季如春, 环境清洁, 是种桑养蚕的“天堂”, 该区域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永昌丝”曾闻名海内外;保山交通便捷, 保山至昆明航班每天直达, 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保山拥有丰富而优质的蚕桑资源和优越的投资环境,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 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2.2亿元, 现有职工1200人。蚕桑基地初具规模, 桑园面积达12万亩, 年产鲜1.2万吨, 形成茧丝绸加工能力—缫丝厂1家、自动缫20组、年产白厂丝1 000吨;丝绸织造厂1家、年产绸缎300万米, 其中生产的真丝经编在国内外独领风骚,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正在建设中的轻纺工业园将集丝绸织造、服装生产、丝绵被加工为一体。

保山市常规粳稻区域试验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马家寨村一农户的责任田内, 当地海拔1 400 m, 平均气温18.2℃, 属砂壤土, 土壤肥力中上水平。

1.2 参试品种

岫207-5、岫179-5、CR-4-9、岫09-19、隆科10号、云粳21号、昌粳14号、腾08-16, 以合系41号作对照 (CK)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9个处理, 每一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3.338 m2 (5.13 m×2.60 m) 。

1.4 田间管理

1.4.1 秧田管理。

秧田前作菜地, 肥力条件较好, 经人工耕平后作墒, 于4月10日将已浸种催芽的种子 (芽谷) 播入秧田, 秧田播种量为300 kg/hm2, 播后用细粪盖种, 采用湿润育秧盖膜。移栽前10 d追施尿素45 kg/hm2、硫酸钾30 kg/hm2。秧田期用20%灭扫利防治稻飞虱2次, 移栽时秧苗生长正常。

1.4.2 大田管理。

大田前作种植玉米, 经二犁二耙, 人工平田后, 于5月27日移栽, 移栽时秧龄47 d, 采用13.15 cm×28.90 cm的株行距移栽, 每小区栽400丛 (10行×40丛) , 共栽秧苗30.0万丛/hm2。移栽前大田施用农家肥22.5 t/hm2作底肥, 用25%复合肥 (13-5-7) 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作中层肥。秧苗移栽后, 于6月2日用尿素300 kg/hm2拌丁草胺1 500 mL/hm2作分蘖肥, 结合除草施用。大田期用20%灭扫利1 500 mL/hm2、防钻一号防治稻飞虱、螟虫2次。大田期秧苗长势正常, 按试验标准观察记载, 9月24日试验田分小区单收、单打、单晒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参试的9个品种单产水平为8 771.9~11 546.0 kg/hm2。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岫207-5, 为11 546.0 kg/hm2, 比CK增产2 346.7 kg/hm2, 增幅25.5%, 居第1位;其次是岫179-5, 产量为10 496.3 kg/hm2, 比CK增产1 297.0 kg/hm2, 增幅14.1%, 居第2位;CR-4-9产量10 323.9 kg/hm2, 比CK增产1 124.6kg/hm2, 增幅12.2%, 居第3位;云粳21号产量为9 694.1 kg/hm2, 比CK增产494.8 kg/hm2, 增幅5.4%, 居第4位;岫09-19和昌粳14号产量均为9 319.2 kg/hm2, 比CK增产119.9 kg/hm2, 增幅1.3%, 居第5位;对照品种合系41号 (CK) 产量为9 199.3kg/hm2, 居第6位;腾08-16、隆科10号较CK减产254.9、427.4 kg/hm2, 减产幅度2.8%、4.6% (表1) 。

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 (表2) , 区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明田间肥力均匀, 对该试验影响不明显;而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用新复极差检验法对各处理间产量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岫207-5与岫179-5以外的其他各品种差异极显著, 岫与合系41号差异极显著;岫207-5与岫179-5差异显著, 岫179-5隆科10号、云粳21号、昌粳14号、腾08-16差异显著, CR-4-9与腾08-16、合系41号差异显著[1,2,3,4]。

2.2 生育期调查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143~161 d, 全生育期最长的为岫207-5, 全生育期为161 d, 全生育期最短的是隆科10号, 为143 d, 相差18 d (表3) 。

2.3 农艺性状比较

各品种的群体长势一般, 整齐度较好, 熟期转色好, 落粒性较好, 均轻感纹枯病、稻瘟。岫207-5、CR-4-9、云粳21号、腾08-16株型紧凑、叶姿挺直, 岫179-5、岫09-19、隆科10号、昌粳14号、合系41号株型适中、叶姿一般;岫207-5、CR-4-9、隆科10号、云粳21号茎秆较直, 其他品种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或倒伏 (表4) 。

2.4 经济性状比较

株高:参试品种株高86~132 cm, 昌粳14号植株最高, 为132 cm, 其次是岫179-5, 株高128 cm, 隆科10号植株高矮, 为86 cm;穗长:参试品种的穗长在16.3~23.3 cm, 最长的品种是CR-4-9, 穗长为23.3 cm, 最短的品种是岫207-5, 穗长为16.3 cm;有效穗数: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在252.0万~345.0万穗/hm2, 最多的品种是岫179-5, 为345.0万穗/hm2, 最少的品种是CR-4-9, 为252.0万穗/hm2;成穗率:参试品种的成穗率为68.2%~80.8%, 成穗率最高的品种是岫09-19, 达80.8%, 最低的品种是昌粳14号, 为68.2%;每穗总粒数:参试品种的每穗总粒数为120.6~185.7粒, 每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CR-4-9, 为185.7粒, 每穗总粒数最少的品种是腾08-16, 为120.6粒;每穗实粒数:参试品种的每穗实粒数为107.7~170.4粒, 每穗实粒数最多的品种是CR-4-9, 为170.4粒, 最少的品种是腾08-16, 为107.7粒;千粒重:参试品种的千粒重为24.6~28.0 g, 千粒重最高的品种是合系41号, 为28.0 g, 最低的品种是昌粳14号, 为24.6 g (表5) 。

3 品种简述

岫207-5产量最高, 达11 546.0 kg/hm2。该品种有效穗数331.5万穗/hm2, 成穗率75.4%, 株高104 cm, 每穗总长16.3cm, 每穗总粒数161.7粒, 每穗实粒数142.3粒, 结实率88.0%, 千粒重25.8 g, 全生育期161 d, 落粒性适中 (表5) 。岫179-5产量为10 496.3 kg/hm2。有效穗数345.0万穗/hm2, 成穗率76.2%, 株高128 cm, 穗长22.3 cm, 每穗总粒数135.8粒, 穗实粒数121.9粒, 结实率89.8%, 千粒重27.8 g, 全生育期155 d, 落粒性适中。CR-4-19产量为10 323.9 kg/hm2, 有效穗数252.0万穗/hm2, 成穗率79.2%, 株高112 cm, 穗长23.3cm, 每穗总粒数185.7粒, 每穗实粒数170.4粒, 结实率91.8%, 千粒重25.5 g, 全生育期158 d, 落粒性适中。云粳21号产量为9694.1 kg/hm2。有效穗数282.0万穗/hm2, 成穗率77.0%, 株高113 cm, 穗长19.4 cm, 每穗总粒数138.0粒, 每穗实粒数127.4粒, 结实率92.3%, 千粒重27.6 g, 全生育期153 d, 落粒性适中。岫09-19和昌粳14号产量为9 319.2 kg/hm2。岫09-19有效穗数309.0万穗/hm2, 成穗率80.8%, 株高112cm, 穗长21.7 cm, 每穗总粒数127.8粒, 每穗实粒数116.2粒, 结实率90.9%, 千粒重27.4 g, 全生育期145 d, 落粒性适中。昌粳14号有效穗数334.5万穗/hm2, 成穗率68.2%, 株高132 cm, 穗长20.1 cm, 每穗总粒数147.8粒, 每穗实粒数123.0粒, 结实率83.2%, 千粒重24.6 g, 全生育期157 d, 落粒性适中。合系41号产量为9 199.3 kg/hm2。有效穗数304.5万穗/hm2, 成穗率75.7%, 株高108 cm, 穗长22.1 cm, 每穗总粒数134.5粒, 每穗实粒数118.9粒, 结实率88.4%, 千粒重28.0 g, 全生育期155 d, 落粒性适中。腾08-16产量为8 944.4 kg/hm2, 有效穗数318.0万/hm2, 成穗率76.8%, 株高114 cm, 穗长18.6 cm, 每穗总粒数120.6粒, 每穗实粒数107.7粒, 结实率89.3%, 千粒重25.0 g, 全生育期157 d, 落粒性适中。隆科10号产量为8 771.9 kg/hm2, 有效穗数297.0万穗/hm2, 成穗率79.5%, 株高86 cm, 穗长18.8 cm, 每穗总粒数133.3粒, 每穗实粒112.9粒, 结实率84.7%, 千粒 (上接第101页) 粒性适中[5,6]。

摘要:通过对9个保山常规粳稻品种区域性试验, 验证不同常规粳稻品种在保山市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性, 加速育种进程,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关键词:常规粳稻,区域性试验,育种进程,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伯伦, 刘新安, 陈健, 等.优质多抗高产高效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报告[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4) :291-297.

[2]李荣田, 崔成焕, 秋太权.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

[3]董明辉, 桑大志, 王朋, 等.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米品质的差异[J].中国农业科学, 2005 (10) :1973-1979.

[4]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性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1) :59.

[5]龚晓春, 李瑾, 孔燕, 等.单季晚粳稻机插秧播种期与秧龄的效应[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5) :993-996.

上一篇:户外游戏材料下一篇:建筑形象与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