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承包合同

2024-09-27

农业承包合同(精选9篇)

农业承包合同 篇1

农业承包合同是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为了发包、承包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在签定农业承包合同时, 合同双方应考虑下列事项:

1 承包合同内容的完整性

农业承包合同的基本内容既要合法, 又要具体, 一般须具备如下主要条款: (1) 承包合同的名称, 双方当事人的单位、姓名、住所; (2) 承包项目的数量、质量和坐落; (3) 承包期限及准确的起止日期; (4) 承包项目的价款和酬金; (5)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6) 违约责任和对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的处理办法。此外, 双方在履约过程中协商同意补充、修改合同的有关文件、图表等, 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

2 承包合同程序的合法性

农业承包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 具有经济合同的一般特征, 但它反映的是同一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在处理经济关系时, 必须考虑到整个经济组织与全体社员共同的利益。农业承包合同必须符合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和社员共同约定的事项, 承包方必须征得发包方同意才能可转包。因此,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除了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外, 还要符合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和社员共同约定的事项, 对农业承包的方式、期限、标的额、质量、价款等都要有村经济合作社召集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因而, 有些农业承包合同虽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 但它不符合章程或没有履行特定的程序, 就不具备法律效率。

3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发育、培育管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明显的周期性。在签定农业承包合同前, 作为承包方应考虑: (1) 承包合同的期限。承包合同的期限应不少于一个生产周期, 对于市场预测行情好的项目 (产品) , 可以多个生产周期作为签定承包合同的期限, 但不能超过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法定期限。 (2) 承包项目的投入规模。一般说来, 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就大, 如林木资产的投入需要10多年才能成林, 产生效益。因此, 要根据自己的筹资能力来确定承包项目的规模, 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或个人, 可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诸环节互动、利益互补的产业链和产业群, 使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 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也有利于克服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使农户之间联合起来进入市场, 降低信息成本、交易成本, 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 风险的预见性

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变化无常, 自然灾害频发, 设施化栽培、精准农业、名优动植物对气候要求严格, 如遭遇反常气候, 有时会造成严重损失。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很大, 且现行农业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此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调控市场供求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产品的价格很不稳定, 而农村相对来说信息滞后, 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 其次要考虑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 市场供求状况, 要掌握优势手段、创造赢得市场空间, 坚决屏弃“占有资源就占有优势”的观念, 牢固树立“市场优势才是现实优势”的意识。

5 履行合同的严肃性

承包合同一经签订, 就具有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除外) , 不能随意变更, 发包方不能以维护集体利益或群众有意见为由, 随意推翻合同, 应努力为承包方创造条件, 承担服务职能和相应责任。作为承包方应努力去经营, 行驶好自己的权利, 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及时缴纳承包金或实物。承包方土地承包权的转移如转包、转让、出租等应履行告知义务, 对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应征得发包方同意, 由发包方与第三者重新签订承包合同, 不得私自转让。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要经双方协商, 在具备合同变更或解除条件下, 应妥善处理好经济关系, 不能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S

农业承包合同 篇2

甲方: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加快发展市新型高新生态农业及其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协商,现甲方向乙方发包位于县的土地10万亩土地,由乙方承包建设新型高新生态农业生产及发展用地 “生态农业发展基地”。现甲乙双方就承包合同一事达成以下协议:

一、土地用途:

构造新型高新生态农业、生物农业及集科研、科教、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高新生态农业裙带(大庄园)。

三、承包范围及面积:

甲方将位于县的土地面积约10万承包给乙方,东至南至西至北至为界,具体界限以红线图和双方划定的界线为准。

三、承包期限:

承包期50年(最好70年),从2010年月日起至年月日。

四、租金计算方法:

1、生地即新开垦的土地荒地,前七年免地租金,以后每亩每年

(RMB),每十年递增20%,即第二个十年元(RMB),依此类推。新开垦的土地(耕地)应享有国家补贴,此款由甲方协助乙方申请办理领取。

2、熟地即已开垦种植的土地,前三年(开发期间)免交地租,以后每年每亩20%,依次类推。

3、乙方将承包的土地分三年开发,第一年开发10000亩至30000亩,第二年开发不少于40000亩,余下的土地第三年开发完毕。以上用地以实际开发面积为准计算租金。未缴租的土地甲方有权继续种植短期作物,但不能种植长期作物,否则开发时不做任何青苗补偿,缴租后甲方需在四个月内移交土地给乙方使用,逾期租金抵下一年地租,并补偿乙方投资损失。

五、缴款方式:

1、每年的承包金一次性付清,即每年的1月10日前缴清下一年度的承包金,乙方不得拖欠。否则甲方有权干扰乙方下一年度的生产及追究由此引起的损失及滞纳金。

2、双方签下合同后十日内,乙方需向甲方缴纳合同保证金,100万元(RMB),待乙方三年内开发完毕退还给乙方。

3、承包范围内的山坟、树木、财产及地面影响种植的附着物等的清场费由甲方负责清理,清场后办理移交手续,给乙方进场。

六、甲乙双方的义务及责任:

(一)甲方责任

1、甲方保证对所发包的土地拥有完整的发包权。

2、签订合同后甲方以收到乙方合同保证金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需到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并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给乙方(祥见《承包法》第23条、38条),每1000亩办一个证,第一批办证30000亩(即三十个),办证费用由乙方负责,之后乙方每开发10000亩甲方就负责办10000亩权属证书。依此类推。

3、乙方进场后,甲方派出人员协助乙方向有关部门做好《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补贴的各项工作,如种子、肥料、农机工具资金等的申请补偿事项。乙方新开垦的土地(耕地)按当地享有每亩1500元的补贴,该款由甲方协助乙方办理领取。

4、甲方负责办理乙方的立项及生产经营等的各项手续,立项名称:

5、乙方的生产、生活用电、用水需按当地居民供水、供电标准收取。

6、教育村民不得在承包范围内放牧,不得破坏乙方的生产和一切财物设施。

7、甲方保证提供乙方从公路到租地内管理中心有十二米宽以上的道路通行(用地),道路两旁的绿化费用由乙方负责。

8、甲方确保提供给乙方承包范围内有三箱电源的使用

9、在合同期内,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承包金或相关费用。

(二)乙方责任:

1、自觉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法规和制度,并教育员工遵纪守法,文明生产。

2、负责土地承包范围内的各种水、电、路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3、按时缴清合同约定的有关费用和电费、水费及依法缴纳国家规定的有关税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缴。

4、负责本单位的消防,用电、用水及生产安全。

5、承担生产中引起的有关法律责任。

6、积极推广科学管理及科学种植,更好更快地发展新型高新生态农业。

7、积极参与地方城市精神文明、文化的建设,为地方政府贡献财力和物力。

七、经营管理:

1、在承包合同期内,乙方全权拥有该土地的使用权,乙方可根据生产需要对土地进行具体改造、规划和建设(包括将低洼田改为蓄水鱼塘等),土地使用权、种养权、经营权,全部归乙方所有。

2、乙方如因开发需要建设办公住宅(工人宿舍)科研科教、旅游休闲设施、饲料加工厂、牧场、仓库等永久性设施,甲方应协助乙方向当地国土等有关部门办理准建审批手续。

3、除有关国家政策规划必须禁止或需办理特种经营许可证的项目外,乙方可自立农业生产项目和经营管理。

八、土地的征收和补偿:

(一)合同期内,如遇国家及市政府建设需要征用该土地时,乙方应按国家规定积极配合征地谈判,随时搬迁。

(二)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征地,因市政府征地时,甲方应本着有利于乙方发展的原则,做恰当的土地置换或搬迁,协调乙方向征地方争取合理的投资补偿、青苗费及搬迁费的有关补偿。

(三)补偿办法:

1、征地补偿时,土地的补偿归甲方所有,地面上的一切作物和建设的补偿及经济损失和搬迁费归乙方所有。

2、补偿洽谈,属甲方获得的补偿由甲方与征地方协商,属补偿给乙方的由乙方与征地方协商。甲方需协助乙方办理有关补偿手续。

3、在当年7月1日前征地的当年的承包租金全部免除。当年7月1日后征地的,当年的租金免缴半年。

九、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任何一方不履行本合同即视为违约,如遇地震、雪灾、洪灾病虫灾害、风灾、战争等不可抗拒原因除外。

2、如甲方违约的,甲方必需赔偿乙方已投入的全部资金(乙方投入的全部资金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估后方能为准),并按投入资金处罚50%。

3、如乙方违约,甲方即收回土地,并接管土地上的所有作物和附着物并不不予乙方做任何补偿。

十、合同的终止和变更:

1、本合同期满或土地被征收后,合同自然终止。

2、如遇不可抗拒的特殊原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致使任何一方无法履行本合同义务时,双方都应按实际情况协商提前终止或变更合同。

3、合同期满后,不动产归甲方所有,可动产归乙方所有,如乙方有意继续承包则双方协商取得共识后延长合同期或另订合同。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权。

4、承包合同期内,乙方有权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或者出租给第三方,或与第三方合作(见《承包法》第39条),若乙方需要转让或变更本合同,须报甲方同意。

十一、其他:

1、为维护甲方的经济发展,甲方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组织客商进入本园参观时,乙方应免收门票,热情接待和介绍。

2、为提高当地村民的耕作收入,甲方村民有意发展乙方的高薪农业、生产或种植作物时,生产技术方面乙方有义务无偿给予指导和帮助。

3、承包期内,如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乙方重大损失或失收时,甲方应以有利于乙方恢复生产的意愿,准许乙方适当延迟缓缴或少缴当年的承包费。

4、合同期内,因自然灾害、“三农”优惠政策等获得国家和政府的特殊援助、减灾救济及优惠补贴时,乙方与当地灾民享有同等权利和待遇。

5、乙方的员工亲属或子弟如需就读当地学校,甲方需给与入学,入学收费按当地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一视同仁收取。

6、本合同未尽事宜及如遇适当的国际规则,如需要改制等等,经由双方协商,另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本合同有同等法律效应。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签订后即生效,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持两份,公证部门一份。

甲方:乙方:

时间:2009年月日时间:2009年月日

见证方: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化 篇3

1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1.1承包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我国部分农村当中, 并没有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在很多情况下, 都只是口头协议,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面合同, 导致很多的纠纷。

1.2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经常出现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

在订立农业承包合同的过程中, 有时签订的权利和义务都得不到履行。有时出现合同的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现象, 甚至出现无期限合同。

1.3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手续不齐全, 表达不清楚

农业承包合同手续不全主要表现在公章不齐全或盖错公章。表达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字迹马马虎虎, 模糊不清, 缺字及语句有歧义, 存在代签现象。

1.4相关业务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许多业务人员未经相关的正规业务培训,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明白, 理解较为片面。

2 农业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议

2.1健全落实各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

对于如何一个村来说, 任何经营项目的发包, 是一件直接关系全村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 应该设立专门的承包合同管理机构, 防止在承包过程中出现意外。有些地方, 政府部门虽然没有落实专门的承包合同管理机构, 但是村委会应该负起责任来, 可以自己组织村委会相关人员, 负责承包合同的管理。

2.2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在签订承包合同时, 合同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当中, 合同双方都都应该遵循自愿然则, 合同双方都不能违背对方的意愿或是强迫对方签订对方不愿意的合同。同时也应该明确双方的义务与权力。在我国, 通过家庭承包责任制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进行承包土地流转时, 承包方必须得经过发包方的同意;当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时, 承包方必须经得发包方备案[1]。

2.3合同文本必须规范统一、签订合同的手续必须齐全

农业承包合同周期都较长,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 手续必须齐全, 以防止后期出现意外时有据可依。项目发包时双方应提供的材料如下:合同双方相关法人的身份证明, 合同双方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双方的经营资质及授权委托书, 场地及经营能力证明[1]。项目登记管理应该注明项目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及经营期限等。此外, 在签订农业承包合同时, 双方代表都要在合同上签字盖章, 由村经济合作社发包的, 还应加盖公章[2]。

在合同的书写上面, 不能字迹潦草, 要字迹工整, 使合同双方都能看清, 同时相关的语句要通顺, 不能有歧义。合同中不能漏字或出现错别字, 以防止出现意外时合同里面的内容不是当初签订合同时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最后的签字上面, 合同双方一定要按照双方身份证上面的名字就行签字。

2.4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素质, 培养综合型人才

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应该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素质。作为领导管理者, 要定期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不仅要进行制定合同的相关理论培训, 更要进行承包合同案列的分析, 既要有正面案例的分析, 也要有反面案例的分析。要高度重视培训, 培训不是走过程, 更不是形式主义。同时, 单位领导管理者要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及法律教育, 提高业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及法律水平。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在人才建设上面, 要以目前单位内部业务人员为基础, 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使之在面对突发状况时, 可以合理及时的应对。另外, 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淘汰制度。单位领导管理者要定期对业务人员进行考核, 对优秀的业务人员要进行重点的培养, 对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养低下的要果断的进行淘汰。同时, 部门要规范选拔制度, 积极引进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3 结论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加快, 农业项目承包将会越来越多。规范化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可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加快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我国农业及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毅.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哨冲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 (7) .

河北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 篇4

(1993年11月9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3年11月9日公布 自1994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稳定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维护农村经济秩序,保护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与承包者之间,为落实生产经营责任而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与承包者之间订立的耕地、果园、林地、草地、荒地、山岭、滩涂、水面、农机具和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农业承包合同。

第四条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坚持公开、公正、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五条 县和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林业、畜牧水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管理与本行业有关的农业承包合同。各级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的部门统称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

第六条 各级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的职责是:贯彻实施有关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指导农业承包合同的订立;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的履行;培训农业承包合同管理人员。

乡级人民政府除履行上述职责外,并负责农业承包合同的鉴证、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农

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第二章 发包与承包

第八条 乡、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是本组织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和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国有资源的发包方。

第九条 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项目,首先由本组织的成员承包,可以集体承包、家庭承包、个人承包,也可以联户承包或者个人合伙承包。经农业集体

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也可以由本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第十条 发包的项目、方式以及承包的形式、指标和期限,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公开招标的专业承包项目和开发性项目,应当在投标10日前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承包或者依仗权势压低承包指标。

第十一条 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由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集体所有资源、资产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作为发包方;需要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相应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第十二条 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对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对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国有资源行使管理权;

(二)按农业承包合同的规定向承包方收取村提留乡统筹费或承包金(产品),组织使用承包方提供的劳务;

(三)按农业承包合同的规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经营条件和服务;

(四)保障承包方的经营自主权,不得干预承包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行使农业承包合同规定的资源、资产使用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二)承包期满,在同等条件下对原承包的生产项目享有优先承包权;

(三)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死亡的,该承包人的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

(四)保护所承包的资源、资产,不得损毁、破坏,不得进行掠夺性经营,不得擅自改变合同约定的用途;

(五)按农业承包合同规定完成国家农产品订购任务,缴纳税金、村提留乡统筹费或承包金(产品),提供劳务。

第三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十四条 农业承包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也是农业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五条 农业承包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一)承包项目的名称、数量、质量、地点、标记、型号和生产经营方式;

(二)承包年限和合同起止时间;

(三)发包方提供的生产经营条件和服务内容;

(四)承包方应当承担的国家农产品订购任务、税金、村提留乡统筹费或承包金(产品)和劳务;

(五)承包方对土地的建设和投入,对其他资源、资产的养护和建设;

(六)违约责任、风险责任及处理办法;

(七)当事人双方认为必须明确的其他事项。

联户承包或者个人合伙承包的,农业承包合同应附联户承包或者个人合伙承包协议。

第十六条 发包方与承包方依法对合同的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并签字或盖章,农业承包合同即告成立。

当事人可以到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或者公证机关申请办理鉴证、公证。第十七条 农业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

第十八条 农业承包合同订立后,当事人一方发生分立或者合并,由变更后的当事人履行或者分别履行原合同,并及时书面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第十九条 农业承包合同由发包方、承包方各执一份,报乡级人民政府一份备案。

第四章 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和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无效农业承包合同:

(一)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

(二)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利益的;

(三)违反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代表会议决定的;

(四)发包方无权发包的;

(五)采取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六)承包方擅自转包、转让的。

第二十一条 农业承包合同的无效由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农业承包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尚未履行的,立即停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按照有利生产、减少损失的原则,由确认机关确定停止履行时间。

第二十二条 无效农业承包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三条 农业承包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允许变更或者解除农业承包合同:

(一)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

(二)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农业承包合同部分或者全部无法履行的;

(三)农业承包合同所依据的税金、价格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继续履行将严重影响一方利益的;

(四)按照县级以上的统一规划调整生产结构的;

(五)承包的土地被依法征用或者国家收回使用权的;

(六)承包方成员转为非农业户口、迁徙外地或者死亡、失踪的;

(七)承包方丧失劳动能力的;

(八)当事人一方严重违约,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

第二十五条 除当事人双方另有书面约定外,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农业承包合同,须用书面形式通知对方。通知书应当注明对方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须于十五日内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认可。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变更或者解除农业承包合同的,应当用书面形式签订协议,并报乡级人民政府备案。协议签订之前,应当继续履行原合同。

第二十七条 因变更或者解除农业承包合同使一方受到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减免的责任外,应当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二十八条 承包方成员服义务兵现役或者是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的,除承包方同意外,发包方不得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二十九条 在承包期内,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可以转包承包项目的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将农业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方。

实行转包的,原承包方须与第三方签订书面的转包协议,发包方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字或盖章认定,原合同由原承包方继续履行。

实行转让的,原承包方须与第三方签订书面的转让协议,发包方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字或盖章认定,转让的合同由第三方履行。

第三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订立后,不得因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

第六章 违反农业承包合同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的,根据实际情况,各自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履行农业承包合同时,应当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或者需要延期履行、部分履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理由,在取得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的证明以后,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者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者全部免予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违反农业承包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反合同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第三十四条 承包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负责修复或者赔偿:

(一)对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使用不当或者改变用途造成荒芜或者破坏的;

(二)对承包的农机具、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或者丢失的;

(三)对承包的林木、果树、水面管理不当造成毁坏的。

第三十五条 发包方未按农业承包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有下列情况之一,给承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一)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

(二)不按合同规定提供生产经营条件和服务的;

(三)非法干预承包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七章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处理

第三十六条 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在农业承包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调解解决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制作调解书,当事人双方必须履行。

第三十八条 县级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名、副主任二名、委员若干名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须由有农村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设仲裁员若干名,并可根据需要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仲裁员。

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设在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九条 仲裁作出裁决,由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制作仲裁裁决书。对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一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 对生产季节性强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应当及时调解或者仲裁。必要时可裁定维持现状,先行生产,然后解决纠纷。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公布前签订的农业承包合同,按原农业承包合同的规定履行。需要完善的,可以参照本条例的规定加以完善。发生纠纷的,可以参照本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和农业 承包合同仲裁规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农业承包合同 篇5

一、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村组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按规定程序随意发包或对已发包的随意另行发包。

(二) 部分村干部借村委会换届之机擅自更改合同内容、延长合同承包期限、违法拍卖集体资产或暗箱操作等等。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 村委会法律意识淡薄, 不依法办事。如发包程序不合法, 最为普遍的是违反民主议定程序发包;村委会换届, 后任村委会基于新老班子间矛盾对前任合同不认可;尤其是一些村委会有法不依、草率盲目、主观性极强。

(二) 村委会责任意识差, 工作失误。突出表现为合同到期或解除后, 对土地不实际收回而重新发包, 造成新老承包户间矛盾。

(三) 承包合同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四至不明确, 面积不准确, 对合同的解除及终止条件、违约责任、合同到期后地上物的处置等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 留下纠纷隐患。

(四) 各主管部门行政行为不规范。一些部门确权发证工作不细, 如需土地相邻方签字的未经签字, 主观确认后发证。将历史上由原村使用的土地确权给他村使用, 变更所有权人, 引发纠纷。

三、几点建议

(一) 成立组织, 加强领导

1.县里成立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由农业、林业、果树、水利、畜牧、农机、土地等部门指定的2~3名熟悉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人员组成。

2.各乡镇要健全完善本乡镇的农业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 吸收农业、林业、果树、水利、畜牧、农机、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专业干部为成员, 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作为常设办事机构, 根据受理的具体案件和业务范围, 由仲裁委员会指定其中2~3人为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办理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3.村委会成立矛盾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二) 坚持原则, 按程序承包

1.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 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2) 民主协商, 公平合理;

(3) 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2.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2) 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3) 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 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4) 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5) 签订承包合同。

3.其他方式的承包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 (含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 ,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 应当签订承包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等, 由双方协商确定。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 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 承包费由双方议定。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 在同等条件下,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

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并报乡 (镇) 人民政府批准。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 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 再签订承包合同。

(三) 设立咨询机构

法院、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土地纠纷咨询机构, 负责招待基层组织有关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等方面的咨询, 建议村委会在合同的变更或解除 (不含法律允许变更或解除) 前先咨询, 防范纠纷。

(四) 积极稳妥处理敏感类纠纷

建议由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组织, 对纠纷进行调查, 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保障稳定的原则, 提出适合本县情况的解决方案。

(五)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承包经营合同订立研究 篇6

一、承包经营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

(一) 承包经营合同的概念

承包经营合同是指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 采取由发包方将特定的财产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权交给承包方、承包方上交利润或承包金给发包方的形式, 由此所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其中, 发包方指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对方经营管理的一方, 承包方指占有对方财产及由此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一方。

发包方将财产交给承包方经营管理, 这是构成承包经营合同的一个方面, 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静态分离;承包方利用承包财产进行经营活动, 完成各项承包任务并获得盈利, 这是构成承包经营合同的又一个方面, 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动态分离;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切实履行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 同时有权享有承包合同所赋予的权利, 在任何一方违反合同时都应承担违约责任, 这是构成承包经营合同的第三个方面, 三者的结合, 便形成了承包经营合同。

(二) 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律特征

承包经营合同中的承包方与发包方存在着特殊的关系。例如, 在国有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中, 一方面, 国家同承包方之间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的行政隶属关系;另一方面,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法律要求。因此, 合同的各方当事人, 不论其经济实力和所有制性质如何, 不论其是否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也不论其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1]作为所有权的主体, 国家同企业一样是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的民事关系。在签订、履行承包经营合同的过程中, 国家同企业的地位是平等的, 双方同样要坚持自愿原则, 平等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说, 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职能, 两种职能应适当分开, [2]在研究承包经营合同主体时, 应着重关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关系。

承包经营合同的客体应为发包方的总体财产。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承包经营合同的客体, 是指在承包经营法律关系中, 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承包经营合同的客体应为发包方的总体财产, 理由是:承包经营本质上是一种营业, 是作为活动的营业和作为组织的营业的统一体。作为组织的营业是集合多数的物和权利的一定的有机组织体, 其中包括积极财产和消极财产, 积极财产包括物、权利和商业秘密、企业声誉、地理位置等;消极财产包括营业上的各种债务。[3]承包经营活动之所以能够进行, 是以发包方的营业财产 (总体财产) 为基础的。

承包经营合同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法律确认书。《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 “承包经营责任制, 是在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 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 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 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使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 并获得了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承包经营合同的订立

承包经营合同的订立, 又称承包经营合同的成立, 是合同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 使各方的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承包经营合同因条款繁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 为了能够通过文字凭据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也为了在纠纷发生时有据可查, 合理地分配当事人的责任, 承包经营合同的订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即包括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定》第22条规定:“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协商同意的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 也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承包经营合同的订立, 依照《合同法》第二章的规定, 应采取要约和承诺的方式。

(一) 承包经营合同中的要约

在承包经营合同中, 要约就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订立承包经营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即要约人须对成立合同所必需的各主要条款都提出自己的意思, 受要约人通过要约不但能明白地了解要约人的真实意愿, 而且还能知道未来订立的合同的一些主要条款, 如果要约人发出的条款不足以成立, 则不构成要约。同时要约的意思表示还应当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即要约一经到达受要约人, 在法律或者要约规定的期限内, 要约人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其要约。

承包经营合同中, 要约送达须到达受要约人才生效。由于要约的送达方式不同, 其到达的方式也不同:采用直接方式发出要约的, 记载要约的文件交给受要约人即为到达;采用普通邮寄方式送达的, 以受要约人收到要约文件或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的信箱的时间为到达时间;采用数据电文形式发出要约的, 电文进入收件人的指定的系统的时间或者在未指定接收信息的系统情况下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作为要约到达的时间。如果要约人向受要约人发出的要约没有到达受要约人, 则要约不生效。

承包经营合同的要约可以撤回, 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也可以撤销, 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前到达受要约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承包经营合同中的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承包经营合同的要约失去其效力: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 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要约失效后, 对要约人与受要约人均无法律约束力。要约失效后, 若要约人还想与承诺人订立合同, 只能重新发出新的要约。

《暂行条例》第26条规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一般应当采取公开招标办法通过竞争确定企业经营者或者经营集团。也可以按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确定企业经营者。”《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定》第13条规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企业所有者应当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经营者, 不具备条件的, 也可以采取招聘、推荐等方式选用经营者。”从以上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可以看出, 公开招标是我国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签订的主要方式。

实行公开招标, 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第一, 组织招标委员会。《暂行条例》第28条规定:“由发包方组织有承包企业职工代表参加的招标委员会 (或小组) , 对投标者进行全面评审, 公开答辩, 择优选定。”第二, 拟定招标方案, 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委员会 (或小组) 成立后, 应对发包方的企业财产进行测算、评估, 根据发包方要达到的经济目的, 拟定招标方案, 发布招标公告。第三, 投标。投标人根据招标公告的要求,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定投标方案, 填写投标书进行投标竞选。第四, 开标。招标委员会 (或小组) 在公证人员的主持或监督下, 开启投标书, 宣布投标人名称和报出的承包指标。第五, 初评和公开答辩。招标委员会 (或小组) 应对所有的投标人及其方案进行初评, 筛选掉不符合投标要求和投标方案相差悬殊的投标人, 确定中标候选人。然后组织中标候选人进行公开答辩, 回答招标委员会 (或小组) 及职工的提问, 展开公平竞争。第六, 评标和确定中标人。招标委员会 (或小组) 应对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方案和在公开答辩中的表现进行评定, 择优确定中标人。最后, 主管部门考核。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一些重要的企业, 招标委员会确定的中标人, 还要报经主管部门及上级党组织考核后通过的, 才是最后的中标人, 成为企业经营者。

(二) 承包经营合同中的承诺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包经营合同中的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若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如承包标的、数量和质量、承包金及其交纳期限和方式等作出实质性变更, 则为新要约, 不构成承诺。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 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除外, 该承诺有效, 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 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以招标投标的方式缔约, 如何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 在学术界存在着二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招标投标活动中, 发出中标通知书时双方当事人已经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协议, 应当认为合同已经成立。[4]第二种观点认为, 招标投标签订的书面合同, 是合同的生效要件, 影响合同的效力, 但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合同书是合同关系成立的有效证据。笔者认为,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 中标通知书到达投标人时, 应当为合同成立的时间。因为我国对承诺的生效采到达主义, 而《合同法》第25条明确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根据《合同法》第15条规定, 招标公告属于要约邀请行为, 因此招标人发出招标公告和有关文件只是发出要约邀请, 而投标人投标则是一种要约行为。根据《合同法》中对要约性质的认定, 一旦投标人将其投标书送达招标人处, 该项要约便已实际生效。投标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撤销其要约, 否则, 对因其过失造成对方的信赖利益损失, 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当然, 双方之间已经形成了合同关系。

一方在投标以后, 另一方接受其投标, 但并非投标的内容都自然转化为合同条款, 在中标以后, 双方还应当继续协商, 签订正式的合同条款。我国《招标投标法》第46条规定:“投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 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双方签订的正式书面合同经常会改变投标书的内容, 在此情况下, 双方的权利义务就应当由正式的合同来确定。

参考文献

[1]郭明瑞, 房绍坤.新合同法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8.

[2]屈茂辉.中国国有资产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23.

[3]王保树.中国商事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61.

点击项目施工分承包合同管理 篇7

工程分包是施工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补充方, 特别是工程量大而且工期紧, 尤其是电力工程, 施工条件差, 难度大, 环境复杂, 部分资源又缺乏的项目。工程分包通俗地说:就是指施工企业之间的专业工程施工或劳务作业综合承包关系。

工程分包在建筑市场中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几乎每个项目部都需要, 施工企业因对工程分承包合同管理不严格或因所签合同示范文本不完善, 内容不详细, 合同界面不清, 责、权、利不明确, 互相推诿, 造成施工成本加大, 工程质量不合格, 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安全事故等纠纷屡见不鲜。不规范的分承包合同管理导致企业效益流失, 敲响了合同管理的警钟。

工程分承包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确立的,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 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引起各种纠纷的根源。因此, 合同对加强基本投资控制,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是利润的中心, 项目是成本中心, 现代管理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合同及其合同管理越来越成为工程项目施工与各方利益的法律保障。低成本竟争、高品质管理, 精细化道路已成为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 而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是项目部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 也是解决建筑业微利中增效求胜的管理方法。英国一位法律权威说:“财富的一半是合同”。合同管理是现代化项目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把脉工程分承包合同管理, 具体做法:

1 加强和完善内部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集团公司是资本运营中心, 其重心由经营管理逐步转为宏观控制, 决策指挥, 主要行使法人财产经营权, 进行资产运作, 战略规划制定、绩效评价与考核, 在管理方式上实现“行政管理”向“价值管理”的关键性转变, 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管企业”向“运营资本“转变, 在管理手段上积极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 运用网络手段建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中心的高效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公司对各项目部的高效管理与实时控制, 信息共享。

2 规范合同文本, 保证制度的高效运行

工程项目控制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制度控制, 定额控制和合同控制。合同控制是企业实施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与前二者控制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两者属于行政控制, 而合同控制是双方在资源协商的基础上, 产生的具有约束力的控制方法。

本着“严谨、适用、规范”的原则, 在公平、公正、自愿的基础上制定出《工程项目分承包合同》文本, 作为施工作业的强制性条文。合同文本涵盖十一大内容: (1) 工程概况; (2) 工程结构介绍; (3) 承包范围、形式、工作内容、单价组成; (4) 施工工期; (5) 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总包合同有关质量的约定执行, 强调承包方必须遵守总包方技术、质量交底精心组织施工; (6) 材料节约及管理:内容 (1) 材料计划书、 (2) 材料验收、结算、堆放与保管措施、 (3) 材料消耗:明确规定主要材料控制执行《甘肃省建设工程材料消耗定额》、 (4) 周转材料管理细则; (7) 双方职责、义务及权利; (8) 考核与奖罚:奖罚条款包括 (1) 工期奖罚、 (2) 质量奖罚、 (3) 安全奖罚、 (4) 标准化管理奖罚、 (5) 技术进步奖罚、 (6) 材料节超奖罚、 (7) 综合治理文明施工奖罚; (9) 违约现任; (10) 付款方式; (11) 其它。合同文本包括十一个大项, 内容、文字反复推敲, 合同的界面各自提出合理要求, 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 无“霸王”条款。合同文本做为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贯彻履行。因篇幅所限, 笔者不能在这里详细介绍如何确保合同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 鉴于工程施工的复杂性, 过于简单的合同文本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制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规范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 确保了机制的有效运行。

3 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及合同的严格执行, 收效很大

(1) 强化了企业项目部的责任意识, 风险意识、成本意识。合同履行执行中, 在合理、周密、严谨的基础上, 层层把关, 严格审核结算, 减少不应有的开支, 尤其是非生产性开支, 辅助用工开支, 重复结算等, 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如:在现场清理方面做得不彻底, 20%的文明施工系数不予结算。在材料管理方面, 收益更大, 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 对周转材料及大宗型材料包全包死, 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 废料利用, 减少丢失损失。分包工程的最终审核结算, 将精细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利润, 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

(2) 工程分包在“奖罚分明、奖罚有据、奖罚公开”的制度面前也深刻认识到, 如果在工程施工中不按合同履行, 违规、违法或其它过错, 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也将承担相应的重大经济赔偿责任。合同的严格履行, 调动了他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保质、快速、低耗的完成承包任务, 促进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 项目分承包合同管理的规模和运作效率都达到一定水平, 形成了较好的环境, 基本适应目前建筑市场的需要, 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实现经济目标, 降低工程成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 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会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我们要继续探索, 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GB/TS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2.

【2】公司合同管理操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

由“承包”合同引发的税收争议 篇8

某市税务稽查局在查处一家印染企业时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该印染企业把所有车间或者分厂(含生产排污许可)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双方签订了承包合同,企业每月向承包人收取固定金额的承包金,承包人的经营活动并入企业财务统一核算,由发包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实际由承包人承担纳税义务。

双方在承包合同中约定,承包人自主经营印染业务,原材料的采购一般都是承包者自行采购但发票统一进企业的财务账,支付资金时承包人通过企业为其专设的银行账户划转,该银行账户资金由承包人控制;承包人取得销售收入时统一到企业财务开具发票提供给客户,客户资金划到承包人控制的银行账户里。企业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处理以后,到申报期统一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税务稽查时发现企业并未就其已收取的近1千万元承包金(2011年至2012年期间)进行申报纳税。企业每月收取承包金时的账户处理为:

其中,某银行A支行为企业自己控制并收取承包金的银行账户,某银行B支行为企业为承包人专设并由承包人控制的银行账户。

检查中发现上述问题后,税务稽查干部内部产生了两种意见:

第种意见认为承包金不是应税收入。理由如下:

1.承包人取得的收入已进企业的账务,并统一申报纳税;

2.承包人是以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承包金只不过是企业内部资金的流转;

3.如果把承包金看成是企业取得的外部收入,那承包人以企业的名义开具的发票就都变成虚开或代开发票。

综合上述理由,持第一种观点的稽查干部认为只能将承包人看成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核算单位,这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增值税纳税人才会统一。

第二种意见认为承包金是应税收入。理由如下:

1.根据承包合同内容来看,承包金其实是承包人使用企业的厂房、场地的租金和使用企业营业执照(因为印染企业营业执照很难审批通过,必须要有排污权并经环保局审批同意)、排污权等无形资产使用费合计,而租金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企业的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

2.虽然从账面来看,表现形式是企业内部的资金划拨,但实质是承包人向企业支付了承包金,企业取得了收入;

3、从经营常规做合理推断的话,承包人承包车间获取的经营收入减去发生的经营成本再减去支付的承包金应该还有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是承包人的真实承包收入,并且这部分收入和成本都应该体现在企业统一的财务账簿内。本案例中虽然形式上各承包人的经营都已纳入企业账簿统一核算,但通过检查发现企业账面上根本体现不出利润或应税所得,稽查人员怀疑各承包人都按照实际收入额来列支同等金额的成本费用,承包人可能通过账外隐藏收入或账面虚增支出来实现自己的真实利润,从而使企业账面形成大额亏损。

综合上述理由,持第二种观点的稽查干部认为应该将企业收取的承包金作为应税收入征税,否则会导致国家税款产生流失。

二、由“承包”合同引发的个人思考

(一)该企业的“承包”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作者认为上述案例中关键是判断企业和所谓的承包者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首先,二者之间并未构成租赁关系,因为依据《合同法》规定,租赁双方应是各自独立的平等法律关系,分别核算各自的经营损益,分别依法纳税,本案例中双方仍以原有企业的名义对外开展生产经营,不符合租赁的法律事实。其次,二者之间也未构成内部承包关系,内部承包前提下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实际是雇用与被雇佣之间的关系,依据承包合同以发包人的名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分别承担各自的法律责任和承包损益。作者认为本案例中真实的情况是实际经营者借用了该印染企业的工商执照、税务发票和排污资格,以该企业的名义对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属于法律所禁止的挂靠关系。

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都规定了相似的条款,即任何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擅自复印营业执照。如出现上述违法行为,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直至吊销企业营业执照。同时,对企业法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时,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次,《环保法》也规定了类似的条款,企业不得出借经当地环保局登记许可的排污资质。因此,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情形的,合同无效,本案例中企业与个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自始至终都不受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当然,现实生活中此种挂靠行为在各行各业大量存在,同时此类违法行为属于工商局和环保局的职权管辖范畴,税务局无权予以处罚,但挂靠合同中约定的纳税义务人如果违反了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则属于无效约定。作者认为,从创造合法经营和公平纳税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合作,从各自的职权范围加强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挂靠行为加以治理和整肃。

(二)本案例的焦点应是纳税义务人的确定而非资金的收入判定

作者认为税务稽查干部内部争议的承包金是否是应税收入并不是本案例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应该是在本案例中到底谁是纳税义务人。

简要分析思路如下:

1. 税务机关是否有权对未改变工商执照的“承包”业务确认出两个纳税义务人?结论是税务机关无权确认,纳税义务人就是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该印染企业。因此,不能将印染企业和“承包”者的损益分别计算各自纳税。

2. 如纳税义务人唯一,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为同一纳税人,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全部收入和成本费用均应综合计算(包括“承包”者获取的收入),包括亏损的弥补,此时所谓的“承包金”就属于企业内部资金的流转。

因此,作者认为由于“承包人”并未重新办理营业执照,仍然是以原企业名义对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该印染企业是唯一的纳税义务人,依法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税种,“承包金”不能作为该企业的一项应税收入单独计税。当然,由于企业现实账簿中体现出的是巨额亏损,因此在纳税义务人明确的前提下,税务稽查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申报的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的真实性方面,如发现企业有隐匿收入或虚增成本费用的涉税违法行为一定要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还应一并检查“承包”者的个人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涉税违法问题。

(三)挂靠行为导致企业潜在法律风险增大

作者认为此类挂靠行为的大量存在有很多主客观原因,此处不一一展开讨论,但一个客观事实是企业的股东或合法经营者们缺乏法律常识或法律意识淡漠。表面上看,通过允许他人挂靠企业获得了稳定的挂靠费或管理费收入,但实际上却放大了企业未来的法律风险.因为“承包者”们是在以该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出现一切问题都将由企业承担法律后果,例如侵吞企业资产卷款逃逸或出现严重生产事故或产品质量事故后逃逸,更有可能出现虚开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嫌触犯刑法的严重法律问题等等,企业的这些潜在损失又岂是一点点的挂靠费收入所能弥补的。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 篇9

1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首先是规模农业。没有一定的规模,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就很难提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发展现代农业对接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户的经营方式能够跟上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1,2,3]。

1.1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推动规模经营的发展

1.1.1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发展规模经营的基础。

在钦州市人多地少的情况下,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便利和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 也为有志从事种养能人提供了舒展技能的舞台、为投资农业开发的社会资金提供了载体, 从而实现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1.2 土地流转呈规模经营。

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推动下, 体现现代农业特征的规模经营典型不断涌现。到2011年底, 钦州市种植业规模经营6.67 hm2以上的有104个, 33.33 hm2以上的有9个, 66.67 hm2以上的有3个。对于农民人均不足0.07 hm2耕地的钦州市来说, 没有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给力, 没有规模种植, 就没有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也就谈不上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1.1.3 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

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是钦州市种植规模最大的企业, 其土地流转规模657.13 hm2, 流转区域跨4个镇 (办事处、场) 13个村民小组 (居委) 700多个农户的农村土地, 全部用于发展火龙果产业。目前该公司已投资1.3亿元, 种植规模已达566.67 hm2, 并安排了土地流转农户近千人就业。

1.2 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2.1 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规模经营的发展又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有规模经营才有规模效益, 才能够吸纳更多的资金、人才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进入农业领域, 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4]。

1.2.2 土地流转涌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

近年来, 钦州市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推动下、涌现出不少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以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钦州市钦北区科盛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经济能人。通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规模种植为平台、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流转农户”的形式, 不断引领农民做大产业基地, 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样板。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火龙果特色产业, 形成产、加、销综合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肯定和赞扬。

1.3 农村土地流转助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1.3.1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 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优势、品质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以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 牢牢掌控商机, 占领市场制高点,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2 农村土地流转助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钦州市委、市政府2011年出台了《关于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决定》, 把荔枝、香蕉、火龙果、钦州黄瓜作为钦州四大种植业特色。目前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核心基地, 发展四大特色农业规模经营20 hm2以上的合作社、企业和能人大户共33家。全市火龙果产业90%以上、钦州黄瓜产业40%以上面积都是通过土地流转而实现的。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助推特色农业的发展, 使之不断做大做强。

1.4 农村土地流转催生休闲观光农业

1.4.1 农业生产功能在延伸。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 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 农业生产功能不断延伸。农业生产除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基本功能外, 还有生态及旅游观光等功能。

1.4.2 农村土地流转催生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建设土地的取得基本是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实现。由于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大, 投入多, 回收期长, 依靠农民单家独户根本无法办到。只有通过农村土地流转, 才能吸引外来资金投资休闲观光农业。因而, 是农村土地流转催生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

1.4.3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效。

以钦州市钦台农业综合观光休闲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投资者, 瞄准城郊观光旅游农业,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 投入巨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在企业收获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享受,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目前, 钦州市通过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已建成或正在建的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共有20家, 这些休闲观光农业的类型包括设施高效栽培、名优新品种展示和休闲渡假农业等模式。通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增强了地方田园特色, 保护了自然景观资源, 提高了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1.5 农村土地流转凸显农业投入洼地

1.5.1 集约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粗放经营, 现代农业主要特征是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的重要标志是高投入高产出。只有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 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 现代农业的建设水平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提高。

1.5.2 规模经营成为农业投资的洼地。

农村土地流转促成规模经营, 使得有意投资农业开发的社会资金找到了舞台, 政府扶持农业的项目资金找到了载体;使农村土地流转促成的规模经营成为当前吸引农业投资的洼地。

1.5.3 规模经营提升投资强度。

据不完全统计, 钦州市农村土地流转6.67 hm2以上规模的共有104个, 面积3 000 hm2, 平均每年投入7.5万元/hm2以上, 是全市耕地年平均投入的3倍多;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平均每年投入15万元/hm2以上, 是全市耕地平均投入的6~8倍。

1.5.4 投入增加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投入增加使得农业规模经营在道路、水利及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保障;在防范自然灾害的设施栽培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支持;在良种应用、技术推广、质量安全、包装加工和创建品牌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扶持;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先进技术管理的应用, 快速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水平[5]。

2 当前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

2.1 农民认识千差万别

2.1.1 要求农户统一流转难。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土地规模连片经营, 而规模连片自然就涉及千家万户, 千家万户的背后是千差万别。在实际工作中要使千差万别的农户统一认识、统一时间、统一要求进行土地规模连片流转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2.1.2 农民有后顾之忧。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土地仍是大部分农民赖以生活生存必须倚重的物质资料, 他们担心土地流转后, 就业无门, 生存无退路, 生活无保障。

2.1.3农民担心土地长时间流转后难以收回。

土地规模流转后, 经营业主往往打乱田埂进行土地连片整治, 造成农民无法认回自己原来的承包地;更有甚者担心如此多次流转人为造成无法收回土地。

2.1.4 农民没有分享土地流转收益成果。

当前, 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大多是基层政府或农业部门出面协调压低土地流转价格以吸引外来投资, 留住投资开发经营者, 而很少帮助弱势群体的农民争取合理的价格, 更没有充分考虑到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如何分享。由于农民没有分享到土地流转收益的成果, 因而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 宁愿留着粗放经营甚至闲置搁荒也不愿意流转。

2.2 缺乏资金投入

2.2.1 缺乏资金投入是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障碍。

由于投资农业比较效益差, 社会资金不愿投入, 仅靠农民投入和政府扶持只能维持传统的粗放经营。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2.2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缺乏大产业支撑。

目前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还没有形成, 多数地方土地流入主体仍以一般农户、种植大户为主, 缺乏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庄园主的介入和带动, 制约农村土地的规模连片流转。

2.2.3比较效益制约。

非农资本在向农业转移过程中, 顾虑重重。试图参与农业开发的非农资本, 对收益预期信心不足, 动力不大, 同时对土地流转经营后的矛盾纠纷隐患心存顾忌。

2.3 地型地貌限制

钦州市以小丘陵、小地块、凹凸不平的地型地貌特征为主, 不利于大机械化的耕作, 而规模经营缺乏机械化的配套, 不仅无法实现规模经营效益、甚至还因多用劳动力而增加生产成本。

2.4 服务措施滞后

当前, 土地流转前信息发布、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和土地流转后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措施还跟不上流转的需求。特别是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建立和形成, 使得供需双方仍缺乏沟通合作的顺畅管道。

3 加快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 以土地规模化流转为抓手,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 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各界能人、种养大户等规范有序流转, 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1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 培育农业投资洼地

3.1.1 打造特色, 培植洼地。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钦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决定》, 重点打造荔枝、香蕉、火龙果、钦州黄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四大产业:一有基础, 二有规模, 三有特色, 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在产品加工研发、品牌创建上多下功夫, 使之成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吸引投资的洼地。

3.1.2 引资强农, 增强后劲。

积极引导各种民间资本转向农村, 投入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和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承接、领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 同等享受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利用流转土地依法兴办的农业企业, 按照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资金短缺问题, 增强发展后劲。

3.2 引导农民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3.2.1 建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引导农民成立土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 通过土地入股走向联合、实现规模经营, 既是目前最佳的土地流转方式, 又是代表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它可以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流转收益的成果, 这是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的理想模式, 要花大力气加以引导。

3.2.2 扶持农村能人领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牵头领办的农村经济能人不仅要有能力、懂技术、善管理, 还要有不怕吃亏、乐于带领社员致富奔小康的献身精神。

3.2.3 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要选准发展产业。

要选择当地最有特色、比较有优势的产业发展;在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实行标准化生产, 树立品牌经营, 提高市场竞争力。

3.2.4 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要选好发展模式。

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能人带领下实现规模经营, 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向产、加、销或产、游、服等综合经营方向发展, 不断丰富和延长产业链, 实行产业化经营。

3.3 加大典型培植力度, 走示范带动之路

3.3.1 培植典型。

经过近几年各级的引导与扶持, 目前钦州出现了2个很好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一个是钦州市钦台农农业综合观光休闲有限公司, 流转土地面积80 hm2, 投资3 800万元, 已初步建成了城郊型观光休闲农业;另一个是钦州市钦北区科盛蔬菜专业合作社, 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 发展250多个农户加入合作社, 流转土地面积逾86.67 hm2, 并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 发展特色高效的种养循环农业。这些典型的成功运作, 将会有力地吸引投资者及农户自觉加入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的行列。

3.3.2 示范带动。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成功典型的示范作用,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等, 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受益,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得到实惠, 从而提高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主动地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3.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制定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政策, 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以保障促流转。具体的办法是: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 对于流转失地农民, 实行与城市低保、医保同等的待遇;待业或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 享受城镇居民同待遇, 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5 做好流转服务

积极开展流转服务, 培育良好的流转市场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流转服务组织, 为流转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 逐步建立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和市场网络, 不断健全流转机制, 把开展流转管理与提供流转服务结合起来, 寓管理于服务中。特别是要针对农民担心土地流转、连片整治后难以收回承包地的问题, 要认真做好连片土地整治前后画图造册, 并送到农民手上, 使流转土地的农民吃上定心丸。

3.6 加大扶持力度

3.6.1 整合项目资金。

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在投入。当前, 要通过项目资金整合, 以土地规模流转为载体, 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平台, 集中各种扶农资金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方向倾斜, 鼓励支持各地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 促进农民增收。

3.6.2 用好扶持资金。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点, 项目扶持资金主要应用于土地流转补贴、农田改造、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等, 使扶持资金能够起到引领投入的作用。

4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需注意的问题

4.1 防止圈地投机倾向

4.1.1 政策解读。

温家宝总理2011年12月27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鼓励工商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不提倡工商大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直接租用农户的土地”。这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4.1.2 审慎把握工商大户大面积、长时间的土地流转。

钦州市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 农民人均不足0.07 hm2耕地,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 这就要求一方面既要积极招商引资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另一方面又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暴发户借发展现代农业之机、施圈地投机之实。利用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心切之机, 通过行政手段大面积、长时间从农民手中廉价流转土地。占地后依赖政府要项目、要扶持, 或高价转租、坐等地块开发升值等, 从而实现圈地投机的目的。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要审慎把握工商大户大面积、长时间的土地流转。

4.2 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引导而不干预, 服务而不包办, 放活而不放任。要结合当地实际引导流转, 不能为了政绩进行互相攀比、下达硬性流转指标;不要对现代农业建设进行拔苗助长、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4.3 要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发展现代农业涉及国家、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三者的利益关系, 统筹协调国家粮食安全利益、承包者权益、经营者收益, 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发展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1]蔡新民, 王诗俊.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J].台湾农业探索, 2007 (3) :12-16.

[2]张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大众商务, 2010 (6) :32-33.

[3]李桃琴.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安阳县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2 (12) :36-37.

[4]潘柳英.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村社会快速发展[J].福建党史月刊, 2010 (4) :27-29.

上一篇:凝血功能检查下一篇:生活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