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

2024-12-06

花生高产栽培(共12篇)

花生高产栽培 篇1

花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具有控制食欲、有助减盐、稳定血糖、保持心脏健康、减少结肠癌风险。近年来在我地区大面积种植, 经农户多年种植, 总结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一、种子播前处理

播前要带壳晒种, 选晴天上午, 摊厚10 厘米左右, 每隔1~2 小时翻动一次, 晒2~3 天。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天为好。 剥壳后选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 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作种, 淘汰三级小粒。

二、整地改土, 深耕细作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 根系发达, 要求土层深厚, 上松下实, 因此要在冬前或早春适当深耕深刨。对于粘质土壤, 可以加适量细沙, 改善土层的通透性。 对沙层过厚的地, 进行深翻, 在犁底下压10~15 厘米厚的粘土, 创造蓄水保肥的土层。

三、起垄施肥, 培养地力

由于花生生长前期根瘤数量少, 固氮能力弱, 中后期果针已入土, 不宜施肥, 因此, 花生施足基肥很重要。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 一次性施足基肥, 以满足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有条件地区尽量多施农家肥, 中产田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 千克, 45%复合肥30~40 千克, 硼肥1 千克;高产田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 千克, 45%复合肥40~50 千克, 硼肥1~1.5 千克。 另外, 花生不提倡施用种肥, 特别是硼肥作基肥时, 严禁施入播种沟内, 避免烧种烧苗。

四、适期播种, 全苗壮苗

5 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 一般可比裸地栽培提早半月。 我地区播种时间为4 月20 日至5 月5日。 大垄双行, 穴距16~18 厘米, 每亩8000~10000穴, 每穴播2 粒;深3~4 厘米。 清棵蹲苗:在花生出苗后, 把幼苗基部的泥土向四周扒开, 让两片子叶露出地面。这样可使花生第一对侧枝早发, 茎部节间缩短, 达到苗壮, 提早花芽分化, 有利于高产。据各地试验表明:一般比不清棵蹲苗的增产10%~20%左右。清棵必须掌握好时间和深度。 时间在基本齐苗, 主茎可见两片真叶时进行, 过早苗嫩,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过迟侧枝细弱达不到清棵的目的。深度以两片子叶露出土面为准, 过浅第一对侧枝仍埋于土中, 起不到清棵的作用;过深, 则易将胚芽扒出, 造成幼苗倒伏, 不利于生长发育, 清棵15 天后才能中耕松土。

五、田间管理

前期 (苗期) 应加强管理, 扎好根, 防治病虫害, 促苗早发。 整株压圈:在始花期结合锄地清棵, 用土 (最好用湿土) 压在花生秧基部, 使每窝花生秧朝向三个方向, 使花生倾斜于地表定向生长。 到花生封行前后和始花期, 用一直径30 厘米左右的圆圈, 套压在每窝花生的中央部分, 使其向三个不同方向匍匐于地面生长。 这样, 可比常规栽培减少病害。 分枝长势好, 结果范围增大, 一般可使花生增产10%~15%左右。

中期 (花针-结果期) 主要是控制地上面枝叶生长, 促进下面果针和幼果发育。

1.及时撒土

花生在大量果针入土之际, 有部分果针不能入土, 还有部分果针接触土壤就停止生长了, 在这关键时刻, 就地捧细湿土从顶部撒下, 就可提高果针入土率、坐果率和饱果率。据试验表明:花生在盛花期后及时撒土, 可亩增产5 千克以上。

2.追施钙肥

花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钙和磷, 施石膏和过磷酸钙有利果壳的形成, 增加饱果率, 提高种子含油量。方法是:果针入土后结合灌水, 如碱性土壤亩施石膏5~15 千克, 中性土壤施过磷酸钙。 如果再用2%的过磷酸钙液进行叶面喷施效果更好。

五、增施硼肥和钼肥

生产实践证明:花生施硼肥和钼肥, 一般可增产10%以上。 施用方法:在初花期亩用0.3%的硼砂溶液50~60 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生长期亩用0.15%的钼酸铵溶液50 千克叶面喷施。

后期 (成熟期) 是荚果膨大籽仁充实期, 主要体现“后保”两个字, 注重抗旱排涝防烂果, 治虫保果夺丰产, 防病保叶促果饱。在花生生长中后期, 最易感染叶斑病和花生锈病, 要及时防治。

六、病虫害防治

花生叶斑病: 于始花前喷洒下列低毒杀菌剂, 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70~80 克, 400~600倍液, 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70~100克, 1000~1500 倍液, 任选一种。

花生锈病:发病初期, 每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125 克, 对水60~75 千克喷雾。 或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比例为1∶2∶200 的波尔多液喷雾。严重时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每隔8~10 天喷一次。

花生根腐病:禁用捂垛捂堆的花生作种。 播前经晒种后, 每100 千克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 克拌种。

蛴螬:在7 月份, 90%敌百虫1000 倍液灌根。

花生蚜: 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8克, 对水制成2000~2500 倍液;40%乐果乳油50 毫升对水60 千克, 配成1000~1500 倍液。

花生高产栽培 篇2

吉林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介绍了吉林省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轮作换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花生生产提供指导.

作 者:徐宝慧  作者单位:吉林省双辽市花生研究所,吉林双辽,1364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565.2 关键词:花生   栽培技术   吉林省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30-1

1 花生的优势

1.1 培肥地力

花生属于豆科,落花生属,与其他豆科作物一样有根瘤菌,根瘤菌的固氮潜力大,能提高土壤含氮量和肥力。

1.2 耐旱能力强

花生种萌动后,主根迅速向下伸展,并很快长出四列呈十字花状排列的一级侧根,接近出苗时。主根已深入20-40cm深的土层,并有30-40条以上的一级侧根。如遇较长期干旱,由于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量亦将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土壤水分恢复后,2-3d内,即可形成大量新根。

1.3 经济效益好

在同等肥力的中低产田上,种植花生比玉米每公顷纯收入增加1000-3000元。

2 选择地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透性好的沙壤土。(2)选择盐碱含量低的地块。因花生耐盐碱能力差,影响发芽率,据试验证明,在0.2%的食盐水溶液中,发芽率仅为35%。(3)选择二年生未种花生和其他油料作物的地块。重茬花生表现棵小、黄叶、落叶早、病虫多、果少果小。在重茬地上既使加大施肥量,也难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因此,实行轮作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3 整地

适当深耕对花生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深耕后花生生育健壮,病害少。最佳耕深为30cm,比耕深15cm的增产8.7%,但耕深耕50cm并不比30cm的增产。也应根据土层薄厚而定,土层厚的可以次深耕到30cm,在土层薄于30cm的情况下,只能逐年加深,否则影响产量。

种植花生的地块,应提早起垄,确保底墒,尤其在早春干旱地区,更应早起垄重镇压,提墒蓄水,提高垄心土壤含水量。

4 施肥

4.1 肥料种类及施肥量

施用化肥的种类,以二铵、硫酸钾、尿素为好,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进行配施。花生专用肥也可以,尽量少用复合肥,因花生需氮量少、需氮早,易造成氮肥浪費。

农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肥45m3

氮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100kg。

磷肥:一般施每公顷二铵150kg。

钾肥:花生需钾肥较多,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钾100kg。

4.2 施肥方法

农肥、磷肥、钾肥做底肥用。氮肥必须作口肥或苗期追肥,因花生苗期根瘤刚开始形成,固氮很少或不固氮,花生所需的氮除由种子带来少量外,基本来自土壤。苗期需氮虽然不多,但正是侧枝发生、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如果缺氮,对花芽分化有很大影响,最终影响产量。

5 品种的选择及种子处理

5.1 品种的选择

品种的选择应根据无霜期、种植方式、土壤质地及肥力而定,综合看适合裸地栽培的应属中早熟的品种,如四粒红、中四粒等品种。

5.2 种子处理

5.2.1 用种量 一般每公顷需荚果100-150kg。

5.2.2 晒种 正确地说,花生晒种应称为晒荚果,因为花生种子直接曝晒极易使种皮变脆爆裂,使种子失去保护,容易烂种。晒果时间一般2-3d。晒果后虽然出苗始期只比未晒果的提前一天,但出苗盛期则提早5d,平均增产9.4%。

5.2.3 粒选 许多试验证明,选用粒大饱满及皮色鲜亮的种子作种可使苗势整齐、显著增产。

5.2.4 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对花生全生育期均进行危害,造成大量缺苗缺株,严重的地块可达80%以上。用花生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花生苗期地下害虫,同时用3%的甲拌磷颗粒剂,每公顷6kg随底肥施入,防治花生生育中后期地下害虫效果较好。

6 种植密度

如四粒红,每公顷9-10万穴左右,每穴两粒种子,公顷保18-20万株。

7 适时播种

(1)5cm平均温度达到12℃以上花生即可播种,一般在5月中下旬左右。 适时早播的花生生育期相应延长,开花亦早,尤其是苗期显著延长,侧枝多,根系发达,花芽分化期长,前期花芽多,可以提高成果率。(2)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超过70%时则容易烂种烂芽。(3)覆土深度,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3-5cm为宜。

8 田间管理

8.1 清棵

就是在出苗后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子叶出土。出苗时子叶已出土的地块,不必再进行清棵,需清棵的地块在出苗50%时立即清棵为好。清棵主要促进第二侧枝和第三侧枝的发育,提高结果率。

8.2 中耕除草

一般至少中耕三次,第一次在清棵之前,第二次在团棵时,第三次在果针入土前或刚入土时 。

8.3 合理灌水

花生是比较耐旱的植物,当开花期土壤0-30cm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50%时,应及时灌水。

8.4 喷肥保叶

从盛花期开始,如出现早衰、黄叶,应及时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和硼、钼、锌的磷酸二氢钾1:1的混合水溶液。

8.5 病害防治

主要防治叶斑病,于开花末期间隔10-15d连喷2-3次真菌或广谱杀菌剂,如甲托1200倍,可增产11%。

9 适时收获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4

种子处理播前带壳晾种2~3天, 将种果在土质地面上摊5~7厘米厚 (勤翻动) , 以提高种子活力和消灭部分病菌。于播种前15天剥壳 (不宜过早) , 同时剔除秕仁、破伤仁、发霉仁, 再将种仁按大小分为三级, 用一、二级种, 淘汰三级种, 分级播种。播种前, 用种子质量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质量0.1%的咯菌腈拌种, 也可用高巧加拜力特拌种, 然后将种子放在通风处晾干。

播期、播量根据地温、墒情、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综合因素确定播期。在河南省新乡县地区, 花生适播期为5月15—20日。采用人工点种或播种耧播种, 播种深度5厘米左右, 要求深浅一致。机播时应根据小麦行距调整花生行穴距, 一般行距40~50厘米, 穴距13~17厘米。高肥力地块一般每667平方米播种11 000穴, 中等肥力地块播种10 000穴, 每穴播2粒种子。大果型花生品种每667平方米用种20千克 (种仁) , 中小果型用种15~18千克。

配方施肥花生苗期, 结合中耕灭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饱果期, 叶面喷洒1%~2%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以促进荚果发育。

科学灌水在花生播种前, 结合小麦浇灌浆水造好底墒。根据天气情况, 在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合理浇水, 以提高饱果率和产量。同时, 要注意清理沟渠, 做到及时排水除涝。

防病治虫提倡使用包衣种子。齐苗后, 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施1~2次, 以防治叶斑病。在茎腐病、根腐病发病初期, 每667平方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氟环唑悬浮剂20毫升兑水常量, 喷雾2~3次, 同时用有机液肥加生长素进行喷施。对于蛴螬, 可在成虫发生盛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用杀虫灯、杀虫剂进行防治;或在幼虫孵化盛期和低龄期 (7月中旬至8月初) , 每667平方米用48%毒死蜱乳油200~3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0.3~0.4千克, 喷施于根部或灌根, 施药后浇水。防治新黑地蛛蚧最好在卵孵化盛期至一龄幼虫期 (6月下旬至7月初) 进行, 每667平方米用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洒地表, 7天1次, 连喷2次。8月初, 每667平方米用3.2%甲维盐30毫升兑水50千克喷施, 可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每667平方米用40%氧乐果60~80毫升兑水50千克喷施, 可防治蚜虫等。

化除、化控花生齐苗后, 杂草三至四叶期, 每667平方米用12.5%盖草能乳油30毫升兑水30千克喷洒, 可防除禾本科杂草;每667平方米用24%克阔乐5~10毫升兑水30千克喷洒, 可防除阔叶类杂草。在花生株高35厘米以上时, 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千克喷施, 可防止旺长, 促进果针下扎, 提高成果率。

花生高产栽培 篇5

几个特色花生新品种(系)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多年的.系统引种、鉴定与培育,筛选出几个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的特色花生新品种(系),并根据其特征特性研究总结出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农业增收增效提供技术途径.

作 者:顾克军 杨四军 李博 黄玉鸾 张恒敢 李智盛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刊 名:江苏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6)分类号:S5关键词:特色花生 新品种(系) 栽培

优质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6

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的优良品种。在郸城县主要选用豫花15、豫花9327、豫花9502等品种。

二、种子播前处理

1.晒种。播前要带壳晒种,选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3时,在干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铺在席子上,厚10厘米左右,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晒2~3天。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天为好。

2.分级粒选。选种仁大而整齐、子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一、二级大粒做种子,淘汰三级小粒种子。

3.拌种。种子拌种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的方法,既可防治种传和土传病害,又可防治地下害虫。

三、施肥与播种

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磷酸二铵10~15千克,硫酸钾5~8千克。春播花生于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播种。夏花生于麦收后抢时早播,力争在6月10日前播种结束。播种密度与方式:地膜覆盖栽培采取一畦两行方式,小行距40厘米,穴距13~17厘米,每穴2粒,每667平方米播8000~10000穴。夏播花生采取30厘米行距,株距20~25厘米,双粒穴播,播深5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10000~12000穴为宜,播后镇压。

四、播种方法

在土壤墒情良好的前提下,春播花生可采用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方法。先播种后覆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喷施除草剂、播种、覆膜、压土等工序。要求膜与畦面贴实无折皱,两边地膜压实。

五、田间管理

1.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出地表。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2.花生齐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或带土移。

3.在基本齐苗时,用小锄仔细把幼苗基部周围的土扒开,使子叶和侧芽露出土面,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4.在始花期结合中耕除草和培土,施用过磷酸钙促多开花、下针齐。结荚期根据苗情施专用肥促进增荚。生长后期667平方米用钼酸铵25克、硼砂50克、尿素0.5~1千克和磷酸二氢钾50~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间隔7天,连续2~3次。

6.旱浇涝排。初花期土壤墒情不足时,要及时浇水,雨季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涝。

7.控制徒长。初花期叶面喷洒2.4—D等促进开花下针。进入盛花期喷施矮壮素100克或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控制茎叶徒长。

8.病虫害防治。花生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纹斑病)、锈病、病毒病、根腐病、蛴螬、金针虫、蚜虫和棉铃虫等。于始花前每667平方米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80克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100克,预防叶斑病的发生。一旦发生锈病,应结合防治根腐病及时施药,可采取每667平方米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加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喷雾的办法,连喷2次。在地下害虫防治方面,要在播种时,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拌细炉渣5千克,撒入播种沟内。在初花期,用14%乐斯本拌匀后顺垄基部撒施,然后浅锄覆土。

一旦发现蚜虫和棉铃虫进行危害,施用菊酯类农药混合喷雾防治。在花生病虫害防治工程中,杜绝使用高残留农药。

六、收获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1 统一布局, 合理轮作

统一布局, 集中连片, 杜绝水包旱, 旱包水。茬口安排要合理, 一般为:胡萝卜、秋冬蔬菜—春花生—荞麦;麦子、油菜、马铃薯等—夏花生—荞麦。

1.2 选用良种

推荐品种:泰花2号、泰花3号, 以春花生、青花生上市为主;泰花3号、泰花4号, 以夏花生、收干果为主, 也可收青花生上市。

1.3 施足基肥

花生主要吸收土壤原有养分, 在前茬生长期间多施有机肥料对花生生长很重要。据试验, 在中等以上肥力砂壤土中, 要夺取花生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 肥料施用上必须做到:基肥占一生总用肥量的70%~75%。基肥用优质灰粪肥22.5~30.0 t/hm2、花生专用复合肥 (含N、P、K、Ca、Zn及微肥等) 900~1 125 kg/hm2、碳铵225~300 kg/hm2或尿素75~90 kg/hm2。

1.4 垄作

垄作可以增温、加大温差、通风、降湿, 便于管水。竖墒深30 cm, 横墒深40 cm, 墒沟要比降合理, 墒沟相通[1]。起垄标准为底宽75 cm、垄面宽45~50 cm, 高20 cm, 做成微“M”型。

2 种子处理

备种量为300~315 kg/hm2, 种仁195 kg/hm2左右;晒种2d, 可杀菌、激活酶活性、促进发芽。荚选, 播前5~10 d剥壳、粒选分级。提高出苗率, 保证出苗整齐。用4号ABT生根粉45支/hm2、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 50 g/hm2、40%乐果乳油150 m L/hm2对水15 kg/hm2拌种仁, 边拌边浇, 浇透拌匀, 堆闷2 h即可播种。注意忌光、忌金属容器。种子带药带肥下田。防止病虫危害, 保证健壮生长。

3 播种

大棚春花生于3月中旬播种, 地膜春花生于3月下旬播种, 夏花生尽量早播, 油菜田最好等落地籽出苗后翻土做垄。双行穴播, 穴距15~17 cm, 播深3 cm, 每穴2~3粒, 栽植13.5万~15.0万穴/hm2, 定植30万株/hm2。注意抢墒保墒播种[2]。

4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增温调温, 促进生长发育。0~5 cm地温前期较露地高2.5~3.9℃, 后期高0.6~1.1℃, 全生育期平均高1.4~2.7℃, 增加有效积温195.3~370.8℃;平均气温高于26℃时, 0~5 cm地温比露地低0.3~0.6℃;保墒提墒, 提高抗旱能力[3];保持土层疏松, 促进根系生长和果针入土;促进微生物活动, 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田间小气候, 提高光合产量。地膜用厚0.006 mm、宽90 cm的线性聚乙烯地膜最经济;春播先下种后盖膜, 夏播先盖膜后下种;收获时清除田间地膜。

5 及时追肥

苗肥于齐苗后用尿素45~60 kg/hm2对水穴施。花生五至六叶期用惠满丰1 500 m L/hm2或中华喷施宝75 m L/hm2或植物健生素300 m L/hm2对水750 kg/hm2, 间隔1周连喷2次, 增产效果显著。

6 病虫草害防治

鼠害采用灭鼠药防治。花生田杂草主要有马唐、蟋蟋草 (牛筋草) 、马齿苋、藜 (灰菜) 等, 稻坂茬花生田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播后芽前或覆膜前可用72%都尔乳油1 500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 苗期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30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花生结荚期是蛴螬危害的高峰期。一旦忽视防治, 就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其防治方法为7月上旬开始, 每3~5 d田间挖查, 统计虫卵及各龄若虫数量, 当1、2龄若虫达高峰时, 应立即进行防治。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4.5~6.0 kg/hm2对水30 t/hm2逐穴点灌。1周后调查防治效果, 若虫仍在7.5万只/hm2以上, 则须第2次用药。花生收获前25~30 d, 选用等量式波尔多液600 kg/hm2, 或50%可湿性代森锰锌1 500 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可养根保叶, 防病防衰, 若天气恶劣, 遇有台风暴雨, 可能造成叶斑病、锈病暴发, 可在雨后用药2次。同时要做好排涝降渍工作, 确保雨止田干, 墒无积水。

7 合理化控

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为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迅速转化, 抑制疯长, 防止倒伏, 必须在花针末期进行化控。化控方法:花后20~25 d, 株高33~35cm, 叶龄13~14时, 用多效唑75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若喷后6 h内遇有暴雨, 则需再喷1次。

8 适时收获

一般饱果达80%时是收获适期。此时荚果网纹清晰, 荚壳内现褐斑, 地上部叶片在落叶后不闭合。青花生上市可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收获时间。

摘要:介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地膜覆盖、追肥、病虫草害防治、化控和收获等方面内容, 以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门淑琴.鲁花14号花生栽培技术[J].村委主任, 2010 (01X) :55.

[2]王小雷.无公害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79, 82.

[3]万东升.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2) :105-106.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8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生育期为115~120 d的花生品种, 生育期超过125 d就不能安全成熟。以四粒红系列为主, 包括大四粒、中四粒和小四粒, 符合土壤含铁多的特点。另外, 还可以选择白粒型品种种植, 如白沙1016、大白沙、吉扶1号、吉扶2号、吉扶3号等。由于各地土壤特点不同, 可以在小面积引进试种后再大面积种植[1]。

2 选地整地

花生宜选择在通透性好、排水良好、土层疏松的砂壤土或沙土上种植, 最好是上松下实、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有机质含量高、土质黏重的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花生。花生种植不宜重茬和迎茬, 最好是轮作。花生喜欢软茬, 不宜选豆茬等油料作物茬口, 以禾本科作物的茬口为最好, 还可以选马铃薯、西瓜等茬口[2]。选茬时要注意上茬除草剂的残留药害, 用过广灭灵、氯嘧磺隆、阿特拉津等的地块均不可以选择。早春进行精细整地, 采取三犁川打垄, 整地深度达20 cm, 并深施底肥。

3 适时播种

白粒的花生品种适宜在土壤5 cm土温稳定通过15℃时播种, 红粒的花生品种适宜在土壤5 cm土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 一般年份在5月10—20日播种。地膜覆盖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2—11日。播种方法一般是有雨时开沟播种, 无雨时豁沟坐水种或压底格子坐水种, 注意水渗净后才能播种, 以免烂种。播种前进行晒种, 并用花生种子包衣剂拌种[3]。花生种植的密度原则是:小花生密, 大花生稀;薄地密, 肥地稀。但在生产时一定要根据所选品种, 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如红粒保苗在20万~26万株/hm2, 穴距16~18 cm, 栽植11万~13万穴/hm2;白粒保苗18万~22万株/hm2, 穴距18~20 cm, 栽植9万~11万穴/hm2。采用的是双粒播种, 播后覆土厚4~6 cm。

4 肥水管理

底肥可施45%高磷型复合肥300~350 kg/hm2, 也可施氯化钾或硫酸钾50~100 kg/hm2、尿素50 kg/hm2、二铵100~150 kg/hm2, 同时要配合施用钙肥。还可以用硅钙肥40 kg/hm2+花生专用肥 (按标注量使用) 作底肥, 结合打垄深施垄沟内, 然后起垄镇压, 以备播种。追肥一般采取根外追肥, 可采用喷施花生专用叶面肥, 花期及结果期使用粒粒宝、多果宝等。苗期若苗矮、长势弱, 可喷1次;从始花期至盛花期即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 连喷2~3次, 7~10 d喷1次;结荚成熟期喷1次[4]。花生既怕干旱, 又怕渍水。灌溉时期主要根据花生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分布情况、降水量多少以及花生各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来决定。雨水较多时注意排除地面积水, 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5]。

5 病虫草害防治

叶斑病类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焦斑病, 防治上, 在实行轮作基础上, 在发病初期结合喷施叶面肥喷施多咪混剂、白托、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根腐病类包括冠腐病、根茎腐病、根腐病, 防治上, 改良土壤, 增施生物复合肥、有机肥, 增强抗病力;实行轮作, 重病田轮作3~5年;进行种子处理, 可用种衣剂拌种;还可用强力甲基托布津、恶甲水剂或多福混剂进行喷浇植株, 结合生根剂和叶面肥喷雾施药[6]。虫害有草地螟、红蜘蛛、蚜虫、造桥虫等, 草地螟可用功夫、阿维高氯、敌杀死等田间喷雾防治, 红蜘蛛用专用杀螨剂喷雾防治, 蚜虫用啶虫脒、吡虫啉防治, 造桥虫防治方法同草地螟。土壤封闭除草, 在花生播种后3~5 d内可用施田补、双除、花生田无草等安全性除草剂垄面喷雾土壤处理[7];茎叶除草, 在杂草2~4叶时用精稳杀得、精喹禾灵等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 用48%苯达松除阔叶杂草, 安全高效。

6 适时收获

一般以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大部分荚果成熟作为田间花生成熟的标志[8,9,10]。9月中旬,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 荚果成熟时开始收获, 田间充分晒秧, 然后摘果通风贮藏。

参考文献

[1]新农.花生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 2010 (2) :40.

[2]杨兴党.出口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2) :76.

[3]崔凤高, 李华军, 王松娟.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 2006 (8) :39.

[4]谢联, 孙波, 李宝航, 等.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07 (8) :30-31.

[5]朱忠选, 张鸣, 管志娟, 等.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8) :26-27.

[6]周洪江, 袁赈.沙质土高台双垅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 (5) :43-44.

[7]孙继冰, 朱剑峰, 韩秀明, 等.优质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8 (11) :30-31.

[8]黄长志, 周秋峰, 郑俊鹏, 等.低垄作覆膜花生抗旱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6) :83.

[9]王英杰.花生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1 (10) :65.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砂土, 最好是3年内未种过花生的地块。种植花生的地块前茬以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谷子等为佳, 一般不选择前茬为芝麻、大豆、马铃薯等的地块[1]。

2 品种选择

选用生育期适中 (125 d以内) 、产量高、综合抗性好、已通过审定 (鉴定) 、认定的花生品种。长岭县多栽培吉花1号、扶余四粒红、吉花2号、扶花系列等多粒型花生品种, 搭配种植珍珠豆类型品种如白沙1016等。

3 种子准备

3.1 种子筛选

将秕粒、小粒、破碎粒、感染病虫害和霉变的种子拣出, 剥壳后选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花生子仁作种用。

3.2 播前晒果

花生的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 一般在播前10~15d为宜。药剂拌种:为防止花生烂根, 用种子重量的0.3%~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为防治苗期地下害虫, 用种子重量0.2%的50%辛硫磷乳剂拌种[2]。

4 播前整地

由于花生根系发达, 在生长过程中, 要求土壤耕层较厚, 在冬前或早春进行深耕, 达到上松下实的状况。土壤黏重的地块, 为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可以适当增加一定量的细沙,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砂型, 蓄水保肥能力较差, 可在犁底层下压厚10~15 cm的黏土, 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5 起垄施肥, 培肥地力

由于花生生长前期根瘤数量少, 固氮能力相对较弱, 中后期果针已入土, 不宜施肥。因此, 为满足花生全生育期对营养的需求, 常采用一次性施足基肥的施肥方法。中产田分别底施腐熟农家肥、45%复合肥、过磷酸钙、硼肥30 000~45 000、450~600、180、15 kg/hm2。高产田分别底施农家肥、45%复合肥、过磷酸钙、硼肥45 000.0~60 000.0、600.0~750.0、225.0、15.0~22.5 kg/hm2。

6 播种

播种方法:按照栽培方式分为露地播种和薄膜覆盖播种;按作业方式分为人工点播和机械播种, 长岭县以露地栽培为主;播种期:当5 cm土温稳定通过12℃时, 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松手落地自然散开即可播种, 长岭县最佳播种期在5月10—20日。播种密度: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状况、品种特性、栽培水平进行确定[3,4]。露地栽培单垄种植, 垄距65 cm, 单行拐子苗, 穴距12~13 cm, 2粒/穴, 播深一致, 播后覆厚3~5 cm的土。

7 田间管理

7.1 及时间定苗, 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 d花生开始出苗, 为使田间花生苗均匀, 出苗后及时进行间定苗。为促进花生生长, 增加花生的产量, 齐苗后第1次中耕时进行清棵, 将幼苗周围的土扒开, 使第1对侧枝、2片子叶露出土面。

7.2 中耕培土, 及时除草

分别在苗期、始花期、开花期进行3次中耕培土, 第1次中耕主要是铲除杂草, 将表土疏松, 用中铧深耕浅上土;第2次中耕比第1次深一些, 也用中铧耕作, 少上土;第3次中耕主要是促进果针下扎, 可用大铧深耕, 上土稍多一些。

除草剂的使用:苗期封闭除草, 在播后苗前采用53%扑·乙2 250~3 000 mL/hm2对水750 kg/hm2全田均匀喷雾, 能有效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使用时避免对周边作物造成影响, 高粱、谷子、黄瓜和水稻对此药敏感, 禁止使用该药。

苗后除草剂:花生出苗后, 在杂草四叶期内, 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60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8.8%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除尖叶杂草[5]。

7.3 喷施叶面肥

苗期至开花结果期可喷施国光螯合氨基酸, 用1瓶/hm2 (每瓶1 000 g) 对水600~800 kg/hm2喷施, 每隔10~20 d喷1次, 连喷2~3次。

7.4 病虫害防治

花生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花生锈病。一般7月中下旬出现叶斑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防治, 10~15 d喷1次, 连喷2~3次。花生锈病:发病初期, 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1 875 g/hm2对水900~1 125kg/hm2, 或1∶2∶200波尔多液喷防。发病严重时2种杀菌剂交替使用, 隔8~10 d喷施1次。蛴螬、金针虫、蚜虫是花生的常见虫害, 用40%乐果乳油0.5 kg对水10 kg, 拌花生种子350~400 kg防治蛴螬、金针虫;7月中旬若发生虫害可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防治要求“治少、治小”, 始花前、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分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80%敌敌畏1.5 kg/hm2加细土375 kg/hm2对水37.5 kg/hm2防治[6,7]。

8 适时收获与贮藏

植株中下部叶片呈绿色, 部分叶片落黄。地下部荚果果壳坚硬, 网纹清晰, 70%以上荚果成熟饱满, 籽仁种皮呈品种固有颜色, 应及时收获。作种子用时应单收单晒, 精选留种, 防止霉烂、虫蛀鼠咬。

摘要:为提高花生产量和种植效益, 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准备、播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储藏等方面介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以促进花生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花生,栽培技术,高产

参考文献

[1]孙运刚, 马宗荣.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 2004 (4) :15.

[2]万东升.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2 (12) :105-106.

[3]周桂元, 梁炫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之品种选用与播种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3 (1) :13-14.

[4]焦玉秀.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2, 32 (9) :70.

[5]万书波, 郭峰, 曾英松, 等.花生防空壳高产栽培技术[J].花生学报, 2012, 41 (4) :34-36.

[6]龚省吾.高产双季花生[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 (9) :27.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农民种植花生栽培技术, 增加农民收入。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

1.1 选择地块

选土质疏松、通透性好、中性偏酸、排水良好的砂壤地块。

1.2 选择良种

是花生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要选经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如鲁花11、鲁花12等品种。

1.3 种子准备

选出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 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留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 能预先知道花生的发芽率。

2 适时播种

花生从种子萌发到荚果成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要根据花生的生育期, 生殖生长期所需要的温度范围来确定适期播种。

3 播种方法

播种方式有人工点播和机械播种。花生的播种深度为5cm左右为宜。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种

如有缺苗, 及时补种或补苗。补种用同样的种子, 催芽后补种。花生齐苗后, 结合清棵进行第一遍锄, 平窝进行锄二遍, 二遍锄是灭草的关键, 麦收前完成。第一遍锄要浅, ;第二遍锄要深, 疏松土壤, 促进根系发育。花生在出土时, 遇低温或降雨, 容易造成出苗慢或土壤板结, 在行间可进行浅锄一遍, 能提地温, 消除板结, 确保苗齐、苗全。

4.2 花生的生长期分可3个时期

前期, 中期和后期。出苗期、幼苗期为前期, 花生前期主要以营养生长, 此期生殖器官的分化也开始了, 根系生长迅速, 花芽大量分化。花针期和结荚期为中期;成熟期为后期。我们可以根据各生长期的特点, 进行管理, 提高花生的产量。

4.3 花生前期比较耐旱, 可以不施肥浇水, 避免旺长

花生花针期根系发育很快, 茎叶生长旺盛, 叶面积增加迅速。部分果针开始入土, 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盛期, 此时关键决定有效花和果针的多少, 花生对肥水需要迅速增加。花生结荚期主茎和侧枝的增长量达高峰期, 大部分果针入土结实, 少量的荚果充实饱满,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最为旺盛的时期, 肥水需要量最多, 争取果多的特殊需要时期, 结荚期要确保植株体内的有机营养分配到荚果。当50%的花生荚果饱满成熟时, 叶面积减少, 叶色转黄, 根的吸收能力减弱, 茎叶的营养物质流向荚果, 荚果迅速充实饱满。后期是荚果重量形成, 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后期应保住肥水供应和土壤透气性, 让体内大量的养分运送到荚果中去, 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

5 花生的施肥原则

有机肥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土壤养分多为不良, 肥力较差, 施用有机肥再结合施用化学肥料, 可增加土壤养分。为了花生的高产优质, 就需要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这样可取长补短。

6 灌溉与排水

花生前期比较耐旱, 可以不施肥浇水, 避免旺长。花针期开花最多, 受精率高。如干旱, 开花会减少, 重则中断。结荚期以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花针期浇水以喷灌为好, 喷灌不仅节约用水, 而且土壤板结轻, 利于果针入土。结荚期浇水以沟灌为宜。如连续阴雨, 要注意排涝。花生后期是荚果充实饱满的时期, 仍需要有适当的土壤水分, 注意天旱浇水, 促进荚满, 雨多排水, 防止烂果。

7 病虫害防治

花生发生病虫害, 要根据花生生长的特性和特点进行选择药品。以农业措施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地运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 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7.1 叶斑病的防治

收获花生后, 清除地块的病残体, 及时耕翻, 以消除病源菌。重病田实行与禾本科作物2~3a轮作;选用抗虫品种, 合理密植;病叶率达到10%~15%时施药, 每隔7~10d 1次, 连喷3次。药剂可用有多菌灵、农抗120、甲基托布津等。

7.2 根腐病的防治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 可防治根腐病, 发病轻的地块可隔年轮作, 地块重病的可轮作3~5a;药剂拌种, 可防花生根腐病: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15%三唑酮或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密闭24h后播种, 也可防治根腐病。

7.3 红蜘蛛、蚜虫首选药物用150~200倍70%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

8 收获适时收获

当叶片变黄脱落, 多数荚果果壳硬化, 种子粒饱满、呈现品种特有的色泽, 花生已成熟。为避免遭受霜冻, 应及时起收。我地区一般在9月末10月初收获新收获的花生, 一般经过5~6d晒后, 然后堆放3~4d使种子内的水分散发到果壳, 在摊晒2~3d, 即可贮藏。

参考文献

[1]韩明珠.努力发展花生生产[J].辽宁农业科学, 1982 (2) .

岫岩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

花生是地下结果作物,其根系发达,固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泥沙比例适中的砂质壤土。在这种土壤上,花生根系和根瘤发育好,果针易入土,荚果发育好,且花生品质好,易收获花生不耐盐碱,最适土壤pH值为7.0左右,pH值为8.0时即不能发芽。花生应避免重、迎茬,最好与禾本科、薯类等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

2.整地

播前整地可提高播种质量,在北方经常遭遇春旱的地区还有保墒作用。花生整地要求深翻25~30cm,特别是机械覆膜种植花生的地块,用旋耕机必须细耙,彻底清除根茬、石块,达到土壤细碎、平坦。耙后及时镇压,确保墒情。

二、施肥

地膜覆盖栽培使花生生长发育快,产量高,从而使土壤中的养分消耗多,固应增施农肥,并配合使用化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和化肥以做基肥为主。基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80~90%。一般每667m2产花生15O~200kg的,施优质有机肥2O00~2500kg;每667m2产250kg以上的,施优质有机肥3500kg;每667m2产400kg的,则要施5000kg以上。同时,每667m2施碳酸氢铵20~30kg,过磷酸钙45kg,氯化钾或硫酸钾15kg左右,或施三元复合肥(N、P、K15%)25~35kg,也可施花生专用肥4O~5Okg。施肥方法:一般优质农肥结合秋翻一次性做基肥施入,化肥放在花生机械覆膜播种机的施肥斗内,随着机械播种覆膜的进行,集中侧深施在播种沟内,种肥之间是隔离的。

三、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应选择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如花育23、花育22、鲁花l1、鲁花12、鲁花9、昌花l号等。

2.晒种和选种

花生播前要晒种,选择晴天,将花生果放在阳光充足的地面铺开晾晒。应连晒3~5天。晒果时要经常翻动,力求晒匀、晒透。晒种可起到打破休眠,灭菌,增强种皮通透性,促进种子吸水、发芽,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等作用。播种前将晒好的种子剥壳,筛选分级,并将子粒瘪、小、出芽、发霉、受冻的种子淘汰。

3.做好发芽试验

播前应进行发芽试验,先将种子放在40℃左右温水中浸泡4h左右,使种子吸足水分,然后取出放在干净的碗碟中,用湿布盖起来,放在25~30℃条件下,每天淋温水l~2次,保持种子湿润,到第三天时查看种子发芽情况,发芽率达95%以上的为优质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的为一般种子,芽率低于90%的不能下地,芽率在80%以下则为劣种。

4.播种

(1)播期。花生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而定。对珍珠豆型早熟花生来说,在5cm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播种,而普通型中晚熟品种则应在5cm地温稳定通过15℃以上时播种。一般覆膜种植花生应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

(2)播种方法。大垄双行机械覆膜栽培花生做出的床底宽90cm,床面宽70cm,床高12cm。床上播种两行花生,小行距40cm,穴距15~17cm。播种方法有两种,一是由小型拖拉机牵引,播种、施肥、打除草剂、覆膜、膜上培土一次性完成。待花生出苗之后需要“破膜引苗”。二是用机械,先覆膜后人工播种,在花生床面上播种的两行花生之问按行距35~40cm、穴距15~17cm的密度规格用圆木棒打孔,打孔直径4~5cm,深3.5cm左右。每孔播放2粒种子,然后用湿土将孔封严实。这样播种可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而且可自行顶土出苗,不用另行人工引苗,还可减少用种量。

5.合理追肥

花期进行叶面追肥。花生结果期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00g加锌肥100g对水15kg喷雾2~3次;荚果形成期每667m2用过磷酸钙1kg加尿素100g对水15kg喷雾2~3次,可促进花生早熟,增加产量。

6.病虫害防治

岫岩地区花生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

防治地下害虫多采用花生种衣剂拌种或施用药肥,可在花生肥中拌入50%辛硫磷乳油250g/667m2;或用辛硫磷等农药灌墩,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30%蚜虫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广克威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花生根腐病和茎腐病,药剂防治可采用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多菌灵600~8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雾l~2次;防治叶斑病,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可结合防治蚜虫,每隔lO~15d喷一次,共喷2~3次。

7.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花生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确定收获时期,要做到“三看”:一看地上长相,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下部叶片大部脱落,上部叶片变黄,傍晚时叶片不再闭合表明植株衰老,要抓紧时间收获;二看地下荚果发育情况,拔起植株,多数荚果网纹清晰,剥开荚果,果壳内的海面层有金属光泽,籽粒饱满,种皮发红。表明成熟,应立即收获;三看气候变化,昼夜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荚果不再生长,应立即收获。

四、注意事项

花生大垄双行机械覆膜播种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机械的调试:花生大垄双行覆膜播种机在播种前应找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试,检查播种、施肥、喷药、覆膜及覆土压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机械进行修改。

(2)注意整地的质量,一定做到地平土碎无坷垃,捡净根茬。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12

1 选地与播种

1.1选地

花生是地上开花, 地下结果的经济作物。最适合种植的土壤为疏松的沙质土、油沙土。由于气候条件本地区种植花生的地块适宜深翻, 结合翻地施农家肥30 ~ 40t/hm2, 翻耕后要把土壤耙平、耙细, 然后进行镇压。花生对茬口的要求很高, 较好的前茬作物是玉米、谷子和高粱。

1.2选种

在品种选择上要讲究因地制宜, 要选择适合吉林省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一般选择吉扶系列品种。生育期在110 ~ 120d左右, 果粒饱满、色泽度好、无机械损伤的荚果作种子。种子选好后, 要进行必要的晒种、药剂拌种或者种子包衣。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 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

1.3科学施肥

花生比较耐瘠薄, 施肥应以基肥为主。种植前施足基肥, 可加速植株的生长发育, 有利于提高产量。一般以30 ~ 40t/hm2农家肥做底肥;化肥主要以磷肥为主, 施磷酸二铵150 ~ 200kg/hm2。选瘠薄地种花生时, 增施尿素100 ~ 150/hm2。施肥时要注意避免种子和化肥的直接接触。

1.4播种

播种期的早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所以应抓住时机及时播种。本区花生的适宜播种期为5 月上、中旬, 表层5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 每穴2 粒, 也可以是单粒, 覆土要均匀, 然后镇压;也可以采用种点播的方式种植。如果墒情不好, 就必须采用坐水方法种植。花生播前要做发芽试验, 发芽率在95% 以上时再进行浸种催芽, 用40℃的温水浸泡3 ~ 4h, 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后, 捞到筐里, 覆盖保湿, 放在25 ~ 30℃的地方进行催芽, 经过1 个昼夜就可以出芽播种, 播种时将种子播在湿土上, 避免花生芽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干掉。催芽的种子应及时播种, 不应过夜, 以免芽子过长, 损坏胚芽。花生的播种密度要根据具体的土壤肥力、品种的耐密性、气温、播种方式等来确定, 本地区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0 ~ 15 万株/hm2。

2 田间管理

2.1查苗、补苗、间苗

在5 月下旬~ 6 月初及时查苗、补苗, 对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早进行补苗, 补苗可采用催芽坐水种的方法, 并完成间、定苗工作。

2.2清棵壮苗

清棵壮苗对花生的增产有明显的作用, 所以花生苗出齐后, 用小锄在苗周围2cm的地方绕苗将土向四周扒开, 露出2 片子叶及其上部侧枝, 提早接受光合作用, 促进幼苗根系深扎, 这样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 增强抗病抗虫能力。

2.3及时铲趟

小苗出齐后就可以开铲, 铲后3d趟头遍。一般要进行3 铲3 趟。铲趟期间要注意培土时避免压苗, 及时拔除田间大草。

2.4追肥

对于土壤肥力低, 基肥又用量不足的地块, 要追施苗期肥, 促进幼苗及早发育。苗期肥应该以氮肥为主, 其它肥料配合施用。花针期一般不需要追肥, 以免造成植株徒长。在花生的生长发育后期, 适合喷施叶面肥, 这时候应该以磷肥为主, 辅以微量元素钼、锌、硼等, 可以促进荚果充实饱满, 增产效果显著。

2.5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根腐病和叶斑病。根腐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病株根部变成褐色, 并腐烂, 主根皱缩干腐, 地上部矮小或全株枯萎, 可以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叶斑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底部叶片开始发病, 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 发病严重时在茎秆、叶柄、果针等部位均能形成病斑。叶片正面的叶斑周围有清晰地黄色晖轮, 叶片呈现黄褐色至暗褐色。发病初期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叶面喷施, 即可以有效控制。

花生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和地下害虫等。红蜘蛛、蚜虫首选药物为150 ~ 200 倍70% 多硫化钡可湿性粉剂;也可用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 (如来福灵) 等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 辛硫磷乳油1kg加水50kg, 兑干土300kg拌均匀, 播种时施毒土15kg/hm2。

3 适期收获

吉林省地区的花生收获期一般在9 月末、10 月初, 可以用人工拔除, 也可以用机械收获。收好后及时晾晒, 降低水分, 便于储存和运输。

摘要:花生自身的适应性较强, 耐瘠薄, 对种植地的要求不严格, 营养丰富, 又是高效的经济作物, 所以种植广泛。笔者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者,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通过本文主要介绍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案导学实施研究下一篇:英语阅读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