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骨科护理

2024-12-25

安全隐患骨科护理(精选12篇)

安全隐患骨科护理 篇1

近几年, 随着骨科学科的迅速发展, 新理论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逐渐的增强, 护患纠纷也越频繁。目前在新的形势下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 尤其是骨科护理安全工作。由于骨科患者康复时间长, 病情不一, 且治疗手段也不相同, 因而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应及时加强对骨科护理的重视, 消除护理中不安全隐患, 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减少护患纠纷[1]。本文主要对我院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72例骨科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32例, 年龄18岁~72岁, 平均年龄 (42±13) 岁, 病程1 h~36 h, 平均病程 (8.7±1.7) h。18例腰椎骨折, 20例双胫腓骨骨折, 11例上肢骨折, 11例骨盆骨折, 12例下肢骨折。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正确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 正确填写患者的病历并妥善保管, 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 使之对自己的病情进一步掌握, 并积极配合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严重: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 并发症较多, 不能下床行走, 久卧病床, 不能进行语言表达;缓解:术后患者并发症少, 可以扶拐下地行走, 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正常:手术后并发症消失, 可以正常的行走以及语言沟通。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1.1 对病情评估不详细

临床中倘若护士的经验不足, 则极易造成评估失误。比如对患者的切口进行负压引流操作时, 由于手术的创伤面比较大, 剥离较深, 导致渗血量过多, 因此需要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 进行负压吸引[2]。倘若护理人员没有重视负压值的大小, 没有对引流液量进行准确的评估, 则极易导致患者创腔内出血或者引流不畅等现象。

3.1.2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低年资护士缺乏专业知识, 经验不足, 易导致医患纠纷, 影响护理质量。

3.1.3 护理病历的管理问题

患者的护理病历为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件, 是医生进行抢救的第一手资料。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记录不准确, 记录和实际医疗不一致的现象[3]。对病历未能妥善保管,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3.1.4 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由于骨科患者行动不便, 经常卧床, 运动少, 并且以老年患者居多, 因此经常引发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意外伤害等。昂贵的医疗费用、并发症的不断增加、功能恢复不良等因素导致患者对病情缺乏了解, 对护理人员产生抵触或者反抗的情绪, 这些因素将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后果[4]。

3.1.5 医院护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我院护理工作制度尚待完善, 一方面是需完善规章制度, 二是需完善监督护理方案的落实性。因此存在护理隐患。

3.2 防范策略

3.2.1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护理水平

医院应该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安全资料, 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教育工作。通过举行专题讲座以及交流会谈安全护理等方式, 针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沟通交流, 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 不断提高骨科的整体护理水平。

3.2.2 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在上岗就职之前应该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技术的练习, 并定期进行考试, 与年终护理知识考核相结合进行奖罚, 对上进心较强的护士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通过各种探讨与交流, 不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3.2.3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为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避免失误的重复出现, 医院应经常举办与安全护理相关的会议, 将每一项护理差错都进行及时的解决, 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提高护理安全的重要作用[5]。

骨科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 即是及时的治疗, 身体仍然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因此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容忽视, 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提高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速度。加强对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视, 逐渐消除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 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总之, 在新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形势下, 医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骨科护理工作的专业性以及综合性要求增高, 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护理人员应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增加知识的储备, 紧跟骨科技术飞速发展的脚步, 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干预性的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 正确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仅维护了护理的安全, 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切实做好骨科护理工作, 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胡秋霜.探讨骨科护理的发展与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10 (29) :90-101.

[2]杨在英, 阮小琴, 朱美红.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11 (12) :12-45.

[3]吴晓梅.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9 (24) :78-96.

[4]王继梅.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8 (15) :43-67.

[5]李旭辉.浅谈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外医疗, 2011, 5 (3) :78-96.

安全隐患骨科护理 篇2

天津港口医院骨科

刘节竟

【摘要】

指出了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医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加,病人安全日益受到关注,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重点。没有护理安全的管理就会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所以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包括病人,护士,技术等因素。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病人进行沟通,增加核对环节,警示标志,合理配比人力资源等方面,化解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创建骨科护理品牌,深化护理内涵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全面推广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病人安全。【关键词】 骨科 安全隐患 分析 对策

【正文】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安全管理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服务具有专业型、复杂性、相互依赖性、不确定性、高风险性的特点[2]。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护理管理也应从保证病人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3]。创建护理品牌,深化护理内涵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全面推广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病人安全[4]。美国卫生文化和卫生安全专家凯泽教授将其定义为“个人或机构行为的一种整体模式,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为基础,不断努力,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病人伤害降至最低[5]。1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 1.1 病人方面的因素

1.1.1 病人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医疗案例的增多,病人的法律意识增强,加上各种媒体炒作使护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1.1.2 病人对自身疾病康复期望过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要求提高,对疾病知识方面缺乏正确认识,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务人员,怀疑诊断、治疗错误,拒绝配合治疗,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3 病人行为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亲密配合支持。病人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病人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积极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老年病人及婴幼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会增加医疗不安全因素。骨科患者行动不方便及多为老年人的因素[6]。1.1.4 病人的心理因素

骨科手术是一个以急性与有创性的疾病为主的手术方式,急剧的心理变化与严重创伤能造成患者相应生理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等,也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反应,将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预后不良[7]。

1.2 护士方面的自身因素

1.2.1 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加药不戴口罩,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患者,大小夜交接班时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聊天、打电话、吃东西等,导致治疗不及时。1.2.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与他人配合较差[8]。,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操作;对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抢救患者。

1.2.3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忽视患者的权益,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口头医嘱等。护理记录单中也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如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记录中常出现主观判断混淆,不能正确评估病情。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患者以及危重患者专科治疗及护理未及时记录;特殊用药滴速等未记录,若发生纠纷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1.2.4 医患沟通不够,轻视人性化服务,护患交流量较少,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住院账目查询时,如果忽视、缺乏沟通技巧,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在2000年对美国医疗缺陷的根本原因调查显示,培训和沟通不足是常见的原因,超过50%.[9]。

1.2.5 医院体制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定期考核,未做到人人达标,人人过关。

1.2.6 人力资源不足,现阶段医院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经济核算,科主任负责制。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不增加护理人员造成护理人员缺编严重[10],护理工作量大,不分昼夜超负荷工作。是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目标。

1.3 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4非医疗意外因素 病人自身伤害;私自离院发生意外;在进行医疗检查途中、检查时发生意外;病人跌伤、烫伤、冻伤;病人的违医行为等[11]。

1.5 骨科特点手术多,手术麻醉分级也是按照国际分类的方法,依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做出六个分级。级别越高表明麻醉风险越大,手术前准备就要更充分,以应对各种意外发生[12]。2 防范与对策

2.1 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规章制度是医护质量最重要的保障,应根据时代发展及医疗技术的开展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根据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并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专科特点,以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2.2 加强法律规范教育和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使其知法、懂法,自觉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认真写好护理记录。

2.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断技术规范,切实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培训班、质量例会等进行安全教育,广泛宣传并加强学习职业道德高尚的典型事迹,使护理人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思想。

2.4为了提高护理安全性,本院各病区统一张贴警示标在每个病室挂有包含防火、防盗等内容的特别提醒,在开水间、厕所、走廊分别摆放“防滑”、“防伤”、“冷”、“热”标志,有跌倒危险的病人床边悬挂“防跌倒”标识。护理部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建立了急预案,包括突发火灾、停电、停水、病人自杀、摔倒、输血、输液反应、导管滑脱、针刺伤、化药物渗出等应急预案,以简单、明了的流程图表示。

2.5 医院管理者须十分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使护士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安全系数增加[13]。2.6 增加护士的沟通能力,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以诚恳的态度,端庄的仪表,和蔼的语气,关怀性的语言,适中的语速来缓解骨科患者的痛苦,并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14]。

2.7 病人安全走访(Patient Safety Rounds)也称为管理者走访,由美国Allen Frankel博士[15]

首先提出,它是指医院领导者应经常走访基层,一般1周1次,询问一些有关病人安全的具体的问题,如:“你认为领导者应该怎么做才会使你的工作对病人来说更加安全?”等,可给领导者找出安全隐患的机会,讨论其原因,并记录交谈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加以分析,同时对系统做出改进[16]。

2.8 自愿报告系统 自愿报告系统(Voluntary Reporting Systems)提供了一个发现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自愿报告系统成功的关键是非惩罚性的环境、报告方式的简洁、及时有效的反馈[17]。自愿报告系统与安全文化互为因果,自愿报告体系鼓励人们暴露自己的错误,同时向其他人发出警示,长此以往,可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而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又可使人们自觉地将自己的差错等主动报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

安全文化建设。这需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种不带惩罚措施的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显著上升,达10倍甚至20倍[18]。目前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尚未健全,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强制性报告系统,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必须上报,但针对一些并未或轻微引起病人损伤的差错,医护人员可能会因担心受惩罚而采取隐瞒态度,这样不仅无法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而且可能会为发生更严重的安全

事故埋下隐患。传统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者在分析和处理护理差错或事故时,注重分析个人护理行为中不安全因素,对个人加以责罚,而忽视管理制度或流程上的缺陷,这种做法无益于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发生,治标不治本。国内护理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对出现的问题应着重及时改进系统,淡化对个人的处理。此外建立一个安全公正的文化环境,是提高员工安全责任与态度的重要保证[19]。

2.9重视对护理管理者的选拔、培训与考核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最基层的管理者,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护士长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影响医院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

量,应高度重视护士长的选用:①按管理者的资质要求和公平竞争原则选拔高素质的、全面的护理人才;②重视护理管理者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培训;③对护理管理者进行定期述职测评,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2.10 对病人进行宣教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护理临床工作的水平[20]。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让病人配合护理工作,减少安全隐患。3 小结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患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因此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如何最大程度地减低给病人和医疗机构带来的损失,这是医疗系统永远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重视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 篇3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环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95-01

1 抓关键

1.1 抓关键的制度:抢救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给药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

1.2 抓关键的人:责任心不强、技术差、新上岗、进修实习人员等。

1.3 抓关键的病人:危重病人、疑难病人、大手术前后病人、新入院、老年人、小儿及等。

1.4 抓关键的环节:抢救、输血、发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医院感染等。

1.5 抓關键的时间:交接班、夜班、午班、节假日、特别繁忙的时间等。

2 把三关

2.1 把好医嘱关

2.1.1 医嘱处理原则:先急后缓,先临时后长期,谁执行谁签字。

错误医嘱严禁止执行;有疑问的医嘱查清后执行;病人有疑问核对明白后执行;英文字母看清后执行;新药医嘱讲清学明后执行。

2.2 把好交接关

病人病情不清楚不交接;病人特殊治疗未完成不交接;抢救病人抢救过程不清楚不交接;治疗药物不清楚不交接;抢救药品,抢救器材不处于备用状态不交接;

2.3 把好用药管

药物的配伍禁忌不清楚禁应用;药物质量、标签有效期不清楚禁应用;易过敏药物未皮试禁应用;毒、麻、药物不反复核对禁应用;转抄或重整医嘱不经两人核对禁应用;

3 做好六防

交接班时防工作脱节;业务生疏防随意盲干;假日值班防思想涣散;工作繁忙时防草率慌乱;多人值班时防相互依赖;临床带教防放任自流.

4 特殊环节的安全管理

4.1 输血输液安全管理:

4.1.1输血输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合理安排输入顺序,严格掌握滴速,注意输入后反应及并发症。库存血要认真检查血液的质量,不得随意加入任何药品。

4.1.2 各种治疗做好五个准确:准确的药物、准确的剂量、准确的时间、准确的用法、准确的患者。

4.2 药品的安全管理:药品按失效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高危药品标示清楚,毒麻限局及贵重药品加锁专人管理。

5 创造安全文化[3],提高风险意识

5.1 建立风险监控组织,提高安全管理

设立风险监控小组,制定科室风险防范计划及安全管理规定,建立护理知情同意制度,侵入性操作告知制度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发现隐患及时纠正[4]。

5.2 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提高护理预见性能力

注重培养临床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活动中,根据临床经验、患者自身状态认真评估,并做到将可预见的有关风险及防范方法告知患者,化解风险[5]

6 结论:

随着骨科新技术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也必将面临着新的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骨科病种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6-7]。 因此,注重环节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管理工作[8]。

参考文献:

[1] 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0-71

[2] 徐倏萍.医疗安全中的护理因素.[J].中国医院,2005,9(12):17-18

[3] 梁爽,张梅,周莹.构建病人安全文化 应在和谐护患关系[J].全科护理,2009,7(12B):3253-3254.

[4] 彭喜平.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7):120.

[5] 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9.

[6] 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4-75.

[7]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篇4

1 骨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专科护理知识相对缺乏, 对存在或潜在的临床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在遇到创伤 (复合伤以及多发伤等) 严重的患者入院时, 由于对专科知识以及判定能力相对缺乏;对急诊救治程序未明确掌握;对医嘱采取机械方式来执行;对隐藏较深的创伤不能及时发现;对长骨干骨折, 特别是整个身体的多处骨折及患者在受伤后72 h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了解不足等。

1.2 未严格执行临床护理制度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夜间未按照相关临床护理制度 (分级) 进行巡视;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等。在交接时未严格按照相关交接制度进行交接;未及时帮助瘫痪患者翻身, 导致其出现压疮的发生率提高[1]。

1.3 病区环境未得到有效管理造成的安全隐患大部分骨科患者在行走时较为不便, 病区地面潮湿时易出现滑到现象, 导致患者骨折。因此, 应使用拐杖进行辅助行走。

1.4 临床护理在操作不规范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临床护理人员在抬起患者或为其更换体位时, 未对受伤部位和头部进行有效保护以及大力牵拉, 均会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并对脊髓神经造成一定损伤。对于出现暴躁、焦虑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 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5 临床药物管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在骨科中通常采用β-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 因其可使受伤组织水肿得到明显改善, 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忽视其相关过敏反应, 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肾衰竭等相关不良反应。在骨科治疗也会用盐酸克林霉素, 因其属于抗菌素药物, 对普通细菌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但该药物在骨骼中浓度相对较高, 通常易忽视其肾脏毒副作用。

1.6 临床护理病历管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病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其中包括医疗和法律文件, 在一些骨科护理中, 经常会发生临床护理记录和医疗记录存在差异, 时间记录存在误差, 严重者还会出现病历丢失等。

1.7 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造成的安全隐患在骨科中由于未进行良好地沟通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对较多, 例如患者及家属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在入院时要立即进行手术, 且对相关术前准备工作不理解;还有部分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手术等, 若此时护理人员未进行耐心细致地沟通讲解, 均易发生护患纠纷。

2 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2.1 增强相关专科知识教育, 对临床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思维能力给以重点培养

对骨科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在急救时要进行充分评估, 这样不但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合理评估, 同时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关并发症给予全面评估, 进而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最终使临床护士预见性的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力明显提高。

2.2 增强临床护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管理

在临床护理安全方面, 要从法律以及思维教育来进行, 使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同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制度, 且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采取弹性排班制度, 保证临床护理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工作量等对每天的上班时间、护理人员人数进行适当调整, 使临床护理安全得到保障。

2.3 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从患者进入医院的第1天起, 就要对患者及其亲属详细介绍入院须知和病区的安全设施, 同时要保证病区的走廊以及卫生间的灯具完善,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此外, 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 对于病情较重、老年人以及儿童在其病床上要加防护栏, 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 以免发生意外情况[2]。

2.4 增强沟通技巧

临床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由于患者的生活环境、背景以及治疗方法等存在差异, 因此, 要不断学习相关临床护理知识, 并掌握最新的沟通技巧, 使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进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2.5 加强安全用药管理

临床护理人员要对常规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使用药物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颜色以及尿液量等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要立即停止用药,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6 加强临床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性

临床护理记录应保证与医疗记录相同, 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临床护理人员来作为质量检查员, 对相关临床护理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效整改, 以增强对病历的质量保证[3]。

3 讨论

在骨科护理工作中, 要对每一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并对相关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使其临床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并使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进而促进骨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群.浅谈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20) :127-128.

[2]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 2010, 34 (1) :35-36.

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篇5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护理安全管理;另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骨科护理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安全管理;骨科;护理;意外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14-01

护理安全是在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与法定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的损害、障碍及死亡等[1]。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如何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2]。骨科患者的卧床时间长、机体功能降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及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等。为探讨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实128例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18~72岁,平均(448±4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胫骨骨折26例、股骨颈骨折23例、胸腰椎骨折18例、锁骨骨折15例、髋部骨折10例、其他骨折6例;内固定治疗93例,外固定治疗35例;住院时间6~17d,平均(113±18)d。另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16~73岁,平均(438±4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胫骨骨折25例、股骨颈骨折20例、胸腰椎骨折18例、锁骨骨折13例、髋部骨折9例、其他骨折5例;内固定治疗89例,外固定治疗31例;住院时间6~18d,平均为(117±1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早期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安全管理小组。设置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工作中,由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病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并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以根据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3]。②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及执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以保证护理安全,从而预防各种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③强化技能培训。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熟悉掌握安全管理方法,提高其护理沟通技巧及安全管理意识,严格贯彻执行,以防范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④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中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危险因素的预测,并制定合适、可行的护理方案[4]。同时进一步加强医院硬件设施的建设及完善,如厕所、走廊的扶手、消毒池、病床护栏等。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如跌倒、坠床、压疮、误吸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骨科护理中[5]。由于骨科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且机体功能较低,在住院期间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及安全意外事件,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34%(3/128),明显低于实施安全管理前的1250%(15/120)。表明在骨科护理工作实施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主要是由于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小组,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实施;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使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有据可循,能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而强化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质,能有效预测及处理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有利于降低各种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通过转变护理服务理念,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骨科护理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篇6

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未然,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影响患者康复,影响护理效果。

1.1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處于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法律问题。在当今法制社会中,病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加,而多数情况下护士在为病人解决护理问题后由于工作繁忙而忽略了随时记录或进行回忆式的记录总结,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提供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造成被动局面。

1.2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由于护理学科起点低,以中专教育为主,护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又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得护理知识技能不全面,使用高新技术产品能力欠缺。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给病人或病人家属造成护士不称职的印象。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往中,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可能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1.3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都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

1.4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医护比例倒置的日益加剧,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

1.5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病历中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存在的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只有T、P、R、BP的记录;有的病历中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常无其它方面的资料;有时片面追求记录的完整性,病人不在时按照上一次的记录重抄或者虚填观察结果。

1.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强,监控措施不力,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重视成本核算减员裁员等。

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2.1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讲座、规范培训、聘请律师、法律顾问为护士上课,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2.2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健康教育都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理人员在医院担任多个角色。管理层一定要根据每个专科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2.4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和管理:护理记录在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要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体现护士的责任感和证据意识。护理部要统一护理记录的格式和要求。

2.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医院护理管理手册》、《护理安全预防事故措施》、《护理质控标准》等,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控小组实行护士的自律性,对违纪违规要处理并全院警告。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不管病人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教育的内容要在记录中体现,护理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找证据的过程。

安全隐患骨科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骨科设有床位45张, 有护士15名, 床护比1∶0.33, 其中男护士1名, 女护士14名;年龄20岁~42岁;职称:主管护师4名, 护士11名;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5名, 专科11名, 中专4名;工作年限:2年以下3名, 2年~8年8名, 8年以上4名。

1.2 骨科护理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护士责任心不强, 服务意识差。表现在责任心不强, 对病人缺乏耐心, 情绪低落, 工作不积极主动, 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及“三查七对原则”。②护患之间缺少沟通, 轻视了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③护理记录单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④护理操作过程存在不安全因素, 如在搬运脊柱损伤的病人或更换体位时, 要保护受伤部位以及头颈部与躯干平直, 不妥善的保护就会影响脊柱骨折和脊髓神经损伤的程度;在为病人使用止血带缚扎时, 不按医嘱要求定时松解、记录、交班, 不注意观察血运而造成组织坏死、肢体残废等不良后果;断指 (臂) 再植术后病人患肢用烤灯保温, 不注意烤灯保温的温度、距离, 或不严密观察患肢皮肤的色泽、温度、指压反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运, 出现异常情况不及时报告医生, 易失去手术再植成功的机会。

1.3 方法

1.3.1 前期准备工作

①提高认识, 转变护理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重要性。②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标准。③加强骨科专科知识培训,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重, 保证护理安全。④护士长要思路清晰, 勇于探索, 带领科室人员共同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法。克服困难, 切实实施, 切忌走过场, 做表面功夫。⑤与科主任多沟通, 争取得到科主任和全体医生的支持。⑥耐心听取病人以及家属的意见, 倾听病人需求,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⑦与后勤人员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保持环境的干净, 空气清新。在病室、走廊放置绿色植物, 张贴山水风景画, 办健康教育宣传栏等, 努力做到“以一流的质量使病人放心, 一流的服务使病人称心, 一流的环境让病人舒心”[2]。

1.3.2 改革排班方法, 保证病人的安全

实行“分组工作, 分床到人, 包干负责”组长带班制, 合理划分工作任务, 根据护士工作能力和病人病情轻重, 安排每名护士管理3个~5个病人。负责完成各个分管病人的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病情观察记录、晨间与晚间护理以及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管理的层次一定要分明, 每班都要合理分配组长、资深护士、初级护士。在24 h内一定要保证每班各组都有主管护士值班, 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

2 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骨科取得良好的效果, 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落实度、病情了解度、康复率均有上升, 陪护率降低。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高标准、严要求

创伤导致骨科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及四肢骨折, 相当一部分骨折病人要经过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 而且骨折病人有着疼痛剧烈、卧床时间长、制动时间长、功能恢复慢等特点, 使病人身心饱受折磨, 病人对疾病产生了厌恶感, 他们内心充满了对健康的渴望, 期盼能很快好起来, 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中去, 但是也很害怕病情恶化或康复无期导致心情烦躁。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排忧解难, 给予他们鼓励, 打消他们消极、紧张、失落的心情, 联合病人家属给予关怀和安慰, 让病人充满战胜病魔的信心, 减轻心理负担, 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细心、耐心、爱心, 熟练地掌握骨科专业知识, 才能提供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3.2 重视护理礼仪, 规范服务用语

骨科护理人员要树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 让病人感觉良好的亲和力。仪容仪表整洁大方, 姿势体态优雅得体, 语言温和亲切, 操作轻柔细致, 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这样病人才能放松心情。根据骨科病人的特点, 制订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 规范岗位服务用语, 如见面说“您好”, 话前用“请”, 操作失误说“对不起”, 操作完毕说“谢谢”。对于病人给予亲昵称呼, 如“爷爷、婆婆、小妹妹”等, 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加亲切感。一声热情的问候, 一句亲切的称呼, 一席情深意长的心理安慰, 可缩短护患心理距离, 架起一道心灵沟通的桥梁[3], 让病人感受到受重视、受尊重。

3.3 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将病人的满意度列入考核的项目。根据工作质量、工作量、班次、岗位、资历、管理病人的数量及病情轻重、病人与家属满意度等因素, 对每一位护士进行绩效考核, 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职业的自豪感。

3.4 营造温馨、舒适的亲情化环境

病人住院环境的优劣情况不仅能影响病人的心情, 还对疾病的康复速度有一定影响。护士联合后勤人员保持病房整洁, 在病房、走廊摆放绿色植物, 张贴温馨提示卡, 创办健康教育宣传栏等, 为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

总之, 骨科病人一般病程比较长, 护理工作存在不安全因素, 护理不当不仅影响疾病康复, 甚至导致功能障碍, 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修养, 掌握专科知识, 不断完善自我, 将端庄的仪表、甜美的言语、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体现在为病人提供的优质护理服务中,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摘要:将在骨科病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病人满意度、陪护率、病人对疾病情况的知晓率和护理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骨科病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引入骨科护理。

关键词:骨科,安全隐患,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素艳.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J].求医问药, 2011 (9) :25.

[2]王静.浅谈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报, 2010 (9) :519.

安全隐患骨科护理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骨科住院患者中, 共56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其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20~68岁, 平均 (48.6±3.8) 岁;其中18例股骨骨折, 18例胫腓骨骨折, 3例腰椎骨折, 6例上肢骨折, 8例骨盆骨折, 其他3例;手术治疗42例, 保守治疗14例。

方法:对56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针对患者所出现的不良事件,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询问, 了解患者的住院情况, 查看病历, 并将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意见进行记录总结, 找出安全隐患进行分类, 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统计学方法:对此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及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结果

对发生不良事件的5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得出, 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包括坠床、摔倒、泌尿感染、肺部感染、皮肤烫伤、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中有26例 (46.43%) 患者出现跌倒或坠床, 5例 (8.93%) 患者出现压疮, 6例 (10.71%) 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6例 (10.71%) 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8例 (14.29%) 患者出现泌尿感染, 5例 (8.93%) 患者出现烫伤。

讨论

安全隐患的规避措施: (1) 规避坠床或跌倒风险:骨科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手术、活动受限等因素, 需长期卧床休息, 因此患者发生坠床的概率较高。应在病室内的病床上加设把手, 便于患者起身、下床, 防止坠床, 同时在患者床头贴上便签, 提醒患者及家属在起身、坐起时要加强防护, 告知患者夜间睡觉应靠床内侧, 避免在床沿边上久睡。如有需要, 可酌情为患者使用束带[2]。病室及走廊的地面要保持整洁、干燥, 防止患者被杂物绊倒, 亲属送来的营养品及鲜花等应整齐地放置于墙边。洗手间应铺放防滑垫, 并勤加检查, 防止地面过湿, 滑倒患者, 同时应为患者准备橡胶底子的防滑拖鞋。 (2) 规避压疮发生风险:骨科患者术后活动受限, 长期卧床, 极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床单及衣物, 每隔1~2 h协助其更换一次体位, 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对患者的受压皮肤进行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3];每日应增加巡视次数, 对患者的皮肤颜色、状态、弹性进行观察, 并询问患者的自身感受, 如有异常情况, 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 并实施相应的处理对策。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正确为患者翻身、按摩, 并告知保持皮肤清洁,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压疮。 (3) 规避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长期卧床患者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在治疗后, 护理人员要鼓励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包括初期的床上抬腿、按摩等活动, 以及后期的下床、走路等活动, 均有利于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 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可为患者使用下肢空气泵器进行治疗, 改善血液循环。在为患者输液时, 要避免下肢穿刺, 如必须行下肢穿刺时要做好穿刺点的护理工作[4]。 (4) 规避肺部感染风险:骨科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 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当呼吸道分泌物逐渐增多或清除不彻底时, 便易引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进行肺功能锻炼, 如深呼吸、吹气球等, 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及时排痰, 并增加饮水量稀释痰液。此外, 病室内应定期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5) 规避泌尿感染风险: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 活动量少、饮水量少, 加之代谢率下降会出现尿液浓缩, 易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5];留置尿管、尿失禁等原因均会引发泌尿感染。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保持会阴清洁, 多饮水, 促进排尿。如果患者留置尿管, 护理人员要对其做好导管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及时更换尿袋, 防止尿液反流。如果患者出现尿急、尿频、尿刺激等症状时, 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并予以患者抗菌治疗。 (6) 规避烫伤风险: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接受微波治疗、红外线照射、药物外敷或使用热水袋等, 长久以来, 患者皮肤表面的知觉及敏感性会下降, 易出现皮肤烫伤。患者在接受微波、红外线照射、药物外敷等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多询问患者的感受, 同时观察皮肤状态, 设置相应的参数, 防止皮肤烫伤。使用热水袋时, 可取柔软、干净的毛巾包裹热水袋。 (7) 心理干预:骨科患者的心理状态需加以重视, 其心理状态虽然不会直接引发不良事件, 但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配合度带来影响, 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 掌握其心理状态, 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 进行情绪安抚, 以提高其依从性。

综上所述, 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对于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应实施针对性的规避措施, 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并提出相应规避策略。方法:选择发生不良事件患者56例, 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在骨科护理安全隐患中, 坠床及摔倒占比46.43%, 泌尿感染占比14.29%, 肺部感染占比10.71%, 皮肤烫伤占比8.93%, 压疮占比8.93%, 下肢深静脉血栓占比10.71%。结论:针对骨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 应实施相应的规避对策, 以提高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规避策略

参考文献

[1]韦雪梅.浅析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和人性化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2105-2106.

[2]李咏芳.探讨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6) :100-101.

[3]李冬花, 叶雪慧, 陈瑞, 等.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浅析[J].医学信息, 2014, 8 (36) :298-298.

[4]钟欣.新形势下骨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相关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4 (1) :110-111.

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案探讨 篇9

1 加强住院环境的管理

医院环境不但包括医院的整体外在环境, 还包括一些内在的管理制度等。因此, 医院要从自己的环境角度出发, 着手建立符合现代护理的整体环境, 为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1) 加强监督, 做好卫生管理工作。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机构, 医院肩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 正是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 会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病菌存在, 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 这就要求医院要从卫生环境方面做好基本工作。比如指派专人负责卫生打扫工作, 建立卫生监督工作制度, 确保病房里不留下任何卫生死角, 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2) 要建立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针对骨科病房和患者的实际情况, 规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值班制度、奖惩制度、预防安全事故宣传制度等, 确保护理工作在有效的制度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实施。除此之外, 医院还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制定各项方便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制度。 (3) 要人性化的设计医院环境。这一点体现了医院对骨科患者的人文关怀。比如可以在智障、小儿患者床位加上护栏、病室灯光柔和、走廊过道无任何障碍、拐杖和推推器的高度事宜、确保各种医疗设备功能齐全等。同时, 医院还可以指派专人专门负责这些工作, 并定期检查, 确保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让患者体会到医院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有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本职功能, 才能确保减少骨科患者的各项安全事故。对此, 医院和护理人员需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并努力提升个人护理技术, 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医院要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医院要想方设法的让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开展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确保在思想的指引下, 正确的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医院要经常性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一方面要让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还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护理人员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 如奖惩制度、评价制度等。其二是护理人员要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真正把患者作为自己的亲人或服务对象, 转变工作思想, 并用自己的正确思想指导自己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2) 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是提升护理人员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减少骨科患者的安全事故, 必须重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训。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着患者的各种病痛, 心理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会在处理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太正心态, 得心应手, 这有利于做好各项技能工作。二是要重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 这对于减轻患者病痛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些护理技能较强的护理人员往往会得到患者的广大赞誉, 对此, 技巧培训就成为必然的重要内容了, 比如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针扎技巧、骨科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三是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精神。实践证明, 具有耐心细致的护理人员往往会较早的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采取各项措施予以有效的干预或控制, 有益于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骨科患者也是影响安全护理的重要因素, 在医院骨科护理工作中, 那些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患者往往会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反而那些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患者则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1]。因此, 医院还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做好护理安全的预防。 (1) 进行护理知识的宣传。骨科患者如果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护理知识, 就可以在各种突发安全事故面前沉着处理, 可以有效的帮助护理人员。因此, 医院要加强对骨科患者的护理知识的宣传。宣传内容一般包括涉及到患者的各项病种、预防措施、病态反映等, 通过对患者的宣传教育, 让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技巧, 这不但对于减轻患者的病痛,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而且还有利于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 教育患者要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护理工作人员的患者, 这些患者不但影响了护理工作, 而且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对患者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就极为重要了[2]。比如要反复强调患者要自觉遵守医生、护理人员的叮嘱, 能进食什么样的食物、不能进食什么样的食物、不要破坏医院设施等。同时也还要加强对家属的教育工作, 让家属也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

总之, 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需要医院方面分别从医院环境、护理人员和骨科患者三个方面出发去考虑护理安全方案。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 就可以使得医院具备了优越的环境, 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患者就可以自主配合各项护理工作, 那么, 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案就是比较完美的。

摘要: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案的设计涉及到医院环境、护理人员和骨科患者三个重要因素。因此, 方案的制定也需要从这三个因素出发, 不断完善医院的各项环境,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骨科患者,安全护理,方案,探讨

参考文献

[1]贺爱兰, 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安全隐患骨科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该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0例, 女性患者有40例。年龄范围为27~77岁, 平均年龄为47岁。致伤原因中, 交通事故有50例, 高空坠落有23例, 重物砸伤有20例, 其他原因有7例。骨折类型包括四肢骨粉碎性骨折、骨盆骨折、腰椎骨折、颈髓损伤、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其他骨折。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各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理, 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2.1 心理护理

骨科创伤患者在心理以及情绪上, 难免存在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紧张的心理, 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还需要落实心理护理。首先需要与患者多加交流和沟通, 态度保持热情和积极, 从而感染患者的情绪, 建立更为稳固护患关系。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安排进行指导, 从而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激发患者的信心, 提高患者乐观积极的情绪, 消除内心的消极情绪。

1.2.2 跌倒坠床的预防

骨科患者行动不便, 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室环境进行相应的设置, 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走廊增设防滑提醒标志。患者在功能锻炼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陪护。患者在入院时, 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对容易跌倒的患者需要重点看护, 病床增设床栏进行保护, 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约束带, 并嘱咐患者家属进行24 h陪护。患者的日常用品需要摆置在易及处。床头安置呼叫器以及放坠床的标志。嘱咐患者需要下床活动时, 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及护理人员进行协助。

1.2.3 压疮预防

骨科患者因长期卧床, 容易出现压疮,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进行压疮预防。对于长期卧床且无法自行翻身的患者, 需要增设减压装置, 比如气垫床、电动床或者充气床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翻身频率进行控制。

1.2.4 自杀预防

对于存在自杀意向的患者, 需要实施24 h陪护, 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健康宣教, 密切观察患者的举动和言行, 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 则需要及时汇报。锐器、绳索以及绷带等需要摆置在患者不易取及的位置,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

1.2.5 深静脉血栓预防

血流的瘀滞、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膜受损,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对于血流瘀滞患者, 需要采用间断气囊以及弹力袜进行压迫, 防止深静脉的扩张, 保护静脉内膜, 促进血液的流动,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能够自行活动的患者, 可以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进行适当肢体活动, 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无法活动的患者, 则需要进行功能锻炼, 从而促进血液的流动。患者尽量采用上肢输液, 穿刺不宜反复进行和动作过大, 防止血管内膜受损, 抬高患者患肢能够改善水肿对静脉的压迫。对于血沉较快以及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患者, 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必要情况下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1.2.6 泌尿路感染预防

导尿管的置入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导尿管型号进行选择, 并落实无菌操作, 引流保证流畅无阻碍。留置过程中, 需要采用封闭式导尿系统, 从而减少细菌感染的机率。对于疑似存在感染的患者, 需要进行诊断, 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7 导管护理

各类导管需要固定妥当, 并留取适当的长度, 从而有利于患者进行活动, 固定点设置在患者不易触及的位置。对于存在躁动情况的患者, 需要对双手进行固定, 防止其拔除和牵拉导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情况, 对出现导管脱落的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加强病房的巡视, 对导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1.2.8 报告制度

当班人员对于存在的问题, 需要积极请教资历较深的护士。收集前1 d查房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分析, 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在节假日期间, 需要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 并在下班前对当天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见表1。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实验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满意度情况上,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护理模式也开始不断发生转变, 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开始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3]。

骨科创伤患者由于自身的肢体功能受限, 卧床时间较长, 因此存在一系列不安全因素,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改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因此, 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有必要引进安全护理。骨科患者本身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 这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以及行为言语[5],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之前, 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6], 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有效发挥护理工作的作用[7]。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提高护理水平, 加深安全护理的意识, 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8]。在此次临床研究中, 该院对收治的100例骨科护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进行干预, 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骨科创伤患者采取合理的安全护理,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和普及。

摘要:目的 对安全护理在骨科创伤中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该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对骨科创伤患者采用安全护理进行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加快患者的康复,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安全护理,骨科创伤护理,意义,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晓茵, 吴鲤霞, 陈超红.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7) :865-867.

[2]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3 (21) :102-103.

[3]王纪云.骨科住院病人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2 (2) :120-121.

[4]郑晓芳, 叶晓明.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 (15) :98-99.

[5]张秀荣.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J].全科护理, 2010, 1 (3) :218-219.

[6]刘桂琴.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2 (4) :259-260.

[7]岳春英.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3 (8) :129-130.

PICU潜在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PICU导管;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65-01

目前,经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现阶段的护理工作之中,多采用医用透明胶来固定静脉留置针,但是,透明敷贴的透气性不高,会影响渗出液的吸收,致使导管脱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感染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我院使用黏贴伤口敷料与透明伤口贴膜结合的模式固定导管,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既提升了穿刺位置的透气性,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又可以更好的固定导管,降低了感染与意外拔管发生率,现将护理事项与注意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行中心静脉置管道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疾病类型上,51例为脑梗死、31例为脑出血,在性别上,男53例,女29例,年龄为53~87岁,平均年龄为(72.3±2.1)岁,在置管位置上,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例数分别为30与52。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干预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置管位置、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导管固定方式

对于对照组41例患者,应用单一医用透明贴覆盖患者穿刺点,先使用碘伏进行常规消毒,在消毒液干后,将医用透明贴膜贴于患者穿刺点位置。

对于干预组41例患者,使用贴贴伤口敷料与3M透明伤口贴膜来贴于患者穿刺点,消毒方式同对照组,先使用黏贴伤口敷料贴于患者穿刺点,再贴3M透明伤口贴膜,让敷贴能够与患者穿刺点皮肤得到充分的粘合[1-2]。

1.3观察方法

对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局部感染率、导管移位率以及敷贴更换间隔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组导管移位、局部感染、敷料更换时间小于3d例数分别为1、1、9,对照组导管移位、局部感染、敷料更换时间小于3d例数分别为7、8、24,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PICC是经患者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已经在需要长期输液、化疗患者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PICC导管能够将药物直接注入患者静脉中,既避免药物刺激和损伤患者血管,也能够避免反复穿刺,促进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PICC护理是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这既可以提升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又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

中心静脉置管最大的优势就是操作便捷、重复置管次数小、不会给患者带来大的创伤,同时,也给血管条件差以及需要输注刺激性与高渗性药物的患者提供了巨大的便捷,3M透明伤口贴膜是一种新型聚氨酯材料,能够在穿刺位置形成保护膜,不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透气性好、防菌性能理想、价格低廉。该种敷料面积为1011.5cm,固定效果优于其他敷料,对于PICC导管有着更好的固定性,可以避免导管发生移位。此外,该种敷料采用椭圆形设计方式,可以防止边角翘起,固定作用好。PICC导管针头较粗,对于静脉和皮肤会产生一定的机械性刺激,穿刺点容易渗血、渗液,应用3M敷料能够及时吸收汗液与渗出液,避免微生物浸入伤口。应用贴贴伤口敷料与3M透明伤口贴膜既可以保护好患者穿刺点,还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延长敷料更换时间,减少醫疗用具与人力资源的浪费[3-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干预组应用伤口敷料与3M透明伤口贴膜后,干预组导管移位、局部感染、敷料更换时间小于3d例数分别为1、1、9,对照组导管移位、局部感染、敷料更换时间小于3d例数分别为7、8、24,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PICC置管患者,应用伤口敷料与3M透明伤口贴膜能够避免导管出现移位问题,降低局部感染发生率,减少敷料更换时间,该种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李杰,孟宁,刘洪涛,等.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华北国防医药.2009,24(01):453-454.

[2]陈君可,袁媛.影响PICU心电监护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及处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8(07):197-198.

[3]张文燕,柏振江,朱碧琳,等.PICU家长对住院患儿护理风险知情度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02):226-227.

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篇12

随着医疗技术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院业务量逐渐增加, 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也逐渐被应用到医疗护理工作中, 但是, 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还是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医院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现就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探讨, 分析其成因, 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以期提升医院骨科护理工作质量, 进而促进医院医护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笔者在此列举一些较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并分析其成因。

1.1 医护管理因素

由于医院医护管理工作, 尤其是质量监督工作未做好, 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等, 加上监督控制力度不足, 容易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

1.2 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 加之骨科患者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 更容易形成护理安全问题, 如: (1) 床栏未及时配备或不够牢固, 造成患者坠床; (2) 地板过滑致使患者摔倒; (3) 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 造成漏电甚至火灾。

1.3 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 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3]。其中, 对脊柱损伤、颈椎损伤、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 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往往更高, 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 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 患者因素

一些骨科患者由于情绪烦躁、心情抑郁或缺乏医学常识, 往往不遵从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 不按规定作息、饮食, 拒绝参加必要的功能锻炼, 甚至擅自外出等。这些行为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事故, 加之一些患者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康复需要、医院规定以及相关办事程序等, 为骨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4]。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上述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 笔者认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1) 要制定明确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骨科护理的特点及其不安全因素得特点, 并完善现有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2) 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 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 使其各司其职, 恪尽职守; (3) 为了保证骨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要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 并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 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 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专业培训

(1) 要通过安全护理教育和培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安全管理意识, 使其认识到骨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 并认识到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以此提高警惕, 增强责任感; (2) 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 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 并通过各种培训手段, 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 (3) 可采取技术考试、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定期考察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 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 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 增强法制观念

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避免护理差错, 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 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因而, 医院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 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使其知法、守法、依法、护法,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定期召开安全护理教育会议, 将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等传达给每个护理人员, 以此起到激励、警示的作用。

2.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造成安全事故[5]。因而医院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安排骨科护士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小结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水平的日渐提高, 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医院只有抓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管理, 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 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医疗纠纷, 提升医护工作质量, 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状况。

参考文献

[1]陈琼枝.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 2010, 34 (1) :34.

[2]杨在英, 阮小琴, 朱美红.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和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 (12) :63.

[3]余莉.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1) :150.

[4]蔡丛萍.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08, 28 (5) :67.

上一篇:音乐的妙用下一篇:VX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