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妙用(精选10篇)
音乐的妙用 篇1
一、妙用节奏元素提高速度素质
音乐能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关联点就是节奏元素,节奏元素融合将会激发学生练习的兴奋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如,节奏性较强的跑、跳动作速度练习,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如果融合一些音乐节奏元素在内,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如针对课课练中的摆臂、高抬腿和行进间高抬腿,可以选配特定的节奏明显的音乐《踏浪DJ》等。
分析:在实际运用中,体育教师要精心选择和剪辑音乐,将音乐节奏与体育动作有效整合,发挥音乐节奏的最大功效。
二、妙用音高元素提高身体灵敏性
小学生喜欢旋律性的音乐和声音,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课练中,如果通过音高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效果。如,利用音乐《我是一个兵》来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走姿、反应、协调、灵敏能力;又如,在SPARK活动中,一首瑞士歌曲《Der Vogerltanz》被美国人翻译为“跳舞的小鸡”,动作为用手和手指打节拍,打开、合拢击打四拍;手臂环绕像一只小鸡(胳膊肘向外,双手在腋窝里)四拍;膝盖弯曲、臀部扭动四拍;击掌四拍,以上动作重复多次,体现出身体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分析:运用学生熟悉的音乐,利用音高元素进行课课练,能让课课练变得更加有兴趣,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达到提高灵敏性的效果。
三、妙用旋律元素提高身体柔韧性
选择一支旋律优美的音乐,来感染学生,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课课练正需要这样的旋律来激发学生内心情绪。
如,在课课练中进行身体柔韧性练习时,借助音乐的旋律,将更加有利于放松肌肉和韧带的拉开。可以采用瑜伽的音乐,以旋律优美、意境高雅似流水般的音乐来调节,如《羽根》动漫原声、《随想曲》、《让我们荡起双浆》等;又如,在体操教学后的课课练中,也可以用《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田园交响曲》等音乐来加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练习。身体柔韧性练习主要是借音乐的旋律、意境烘托课课练的活跃、舒缓的气氛,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来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分析:音乐旋律能使学生领略运动练习中的快感和美感,减少紧张情绪,克服惧怕心理,使动作更加放松、自然;音乐旋律对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起到了较好的调剂作用。
四、妙用伴奏元素提高耐力素质
音乐伴奏元素形式的进行曲坚定有力、庄严宏伟,抒情歌曲抒情流畅、委婉深情,这些伴奏曲能促进肌肉的兴奋性,有利于耐力发展。
如,在耐力素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无氧能力,可以通过伴奏元素来控制强度。慢跑(舒缓音乐)——稍快速度加速跑(轻快音乐)——慢跑(抒情音乐)——加速跑(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放松跑(舒缓音乐)等练习环节,有效达到了发展耐力的效果。又如,在耐力素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有氧能力,通常可以播放一些放松的背景音乐、节奏舒缓的乐曲、悠扬动听的歌声,如《爱拼才会赢》、《水手》、《相信自己》、《飞的更高》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激发学生内心的斗志,由此看来,音乐在耐力练习中起着兴奋剂的作用。
分析:在音乐的伴奏下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与坚强的毅力,伴奏元素伴随着运动的节奏,会演绎出体育运动的魅力。
五、妙用歌词意境元素提高力量素质
意境是指心物、主客、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力量训练中,应将器械、身体、心理、负荷融合为一体,达到完美的统一。对于音乐,应选取节奏感欢快、动感十足的乐曲和播放节奏明快催人奋进的音乐歌曲,在这样的音乐意境下能够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力量练习中选用《跳起来》歌曲的意境,通过跳绳练习手段来发展下肢力量,让学生们随音乐跳动,达到发展下肢力量的目的;也可以根据音乐长短、快慢程度来到提高耐力效果、力量效果、速度效果等等。又如,在上肢力量练习中,选用《男儿当自强》、《中国功夫》音乐,用哑铃练习手臂力量配合音乐。
分析:妙用歌词意境元素提高力量素质,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音乐,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节课课练内容,要根据课课练的内容、要求、有目的性地去选择音乐,让练习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总之,妙用音乐意境元素对提高力量素质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音乐的妙用 篇2
一、用歌曲创设教学情境。
歌曲前一般有个引子,其目的是将听众带入音乐的氛围。在学习新课文前,我们完全可以以歌曲作为引子,营造一个别样的学习氛围。讲《赵州桥》以欢快的民歌《小放牛》导入,随着“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嘛依呀嗨”乐曲流荡,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从而以愉悦、轻松的情绪进入这节课。《北京立交桥》先放蔡国庆演唱的《北京的桥》:“北京的桥啊/春风常在,北京的桥啊/又添风采,过街天桥龙出海,地下通道/穿长街嗨嗨,三元桥蝴蝶/那个飞呀飞天外,安贞桥明珠/绕呀绕花台,立交桥是修得/特别那个快,你就数呀数呀数呀,怎么就数不过来/哎嗨哎嗨哟……。”再导入“北京立交桥”的课文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学习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学生一般没有客居他乡的亲身感受,那么,上起课来,效果不一定理想。不妨在上课伊始,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沉而略带凄凉感伤的歌声中,学生的心渐渐地沉静下来,既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也就基本形成了,再开始学习课文,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作者、作品发生共鸣。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写作背景后教师唱一遍《志愿军军歌》,再教学生唱几句,就能把学生带到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情景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学生随着进行曲的旋律,就会展开联想,想到一些战争片中部队行军的镜头,想到大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和敌人拼杀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抗美援朝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抗美授朝的目的,这为学习课文的第三个事例分析人物的思想基础是保家卫国打下了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学完课文。
二、歌曲加深文章理解
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高了,才会积极地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例如讲《梅花魂》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唱外祖父的心声:《我的中国心》。通过聆听、演唱歌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善于运用,让一支支优美的歌曲走进语文课堂,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音乐妙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69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已经完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并且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配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优美而有节奏的乐曲。把美妙的听觉艺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会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选择音乐
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所选的音乐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武术教学可以选择节奏感强而有力的激昂顿挫的音乐。如《中国功夫》《龙的传人》《男儿当自强》等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营造的氛围,使动作和音乐相协调,振奋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表现力。
由于田径项目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励志的一些音乐。如《我的未来不是梦》《相信自己》《海阔天空》等歌曲,在音乐的激励下,学生会变得愉悦和兴奋,可以减轻疲劳,顽强地战胜困难。
球类教学,像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和这几个项目相关的符合教学情境的音乐。如《灌篮高手》《排球女将》《世界杯》的主题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学过程,合理使用音乐
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师选择怎样的音乐可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开始部分,也就是准备部分,其作用是使身体发热,使身体机能逐渐调整到工作状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关节,预防运动损伤,为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教师在开始部分可以选择轻快活泼、旋律鲜明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快乐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自然轻松地过渡到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也就是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部分,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新授课时,学生以学习动作技能为主,开始时神经处于泛化阶段,其动作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这个时候融入音乐可能会给学生思维上带来干扰,所以不建议教师在这个阶段使用音乐。如果教学需要使用音乐,教师可以选择节奏平稳、舒缓流畅的轻音乐,让学生精神放松而不涣散。在复习巩固动作技能时,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明显、旋律欢快的音乐,使学生在运动中情绪高昂,精神振奋,避免枯燥的反复练习,在练习中感受快乐,从而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结束部分,也就是放松、恢复身心部分,是指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的状态。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清缓、悠扬的音乐,使学生充分做好整理放松活动,让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促进疲劳消除,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同时陶冶情操。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音乐,如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
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以选择卡通、儿歌类音乐,如《丢手绢》《健康歌》等。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教师可以选择当今比较流行的音乐,如《奔跑吧兄弟》的主题曲《超级英雄》《小苹果》等。
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基础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快,没有基础的学生学起来就慢一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选择音乐,对于学得慢的学生可以选择节拍慢一点的音乐,等学生熟练掌握动作以后,再使用节拍较快的音乐。如果一开始,音乐节拍过快,有的学生跟不上节拍,就会出现动作错误或者动作不到位的情况,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耐久跑是学生最怕的一个项目,往往出现不愿意跑或者跑不完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气势宏厚、激情高涨、让人兴奋的音乐,如《飞得更高》《真心英雄》等。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两三步一吸气”“两三步一呼气”,消除身心惰性,提高兴奋度,激发内心的斗志,从而提高运动效果。
四、根据教师素养,合理选择音乐
在体育教学中,音乐的选择直接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养和加工音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才能使音乐在课堂上运用得恰到好处。教师在选曲方面,要准确分析音乐与上课内容是否相吻合,如节奏、节拍、速度、旋律、歌词、音量等,也可以自己尝试进行剪切,切不可乱用音乐或者滥用音乐,否则会得不偿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使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运用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消除学生的紧张状态,缓解学生的疲劳,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4
一、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1.音乐能使学生快速地集中精神, 进入目的学习状态。常常看见幼儿园的老师一首钢琴曲就让嘈杂的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 等待老师的安排。学校现在的上课铃声也已经把单一刺耳的敲击声换成了世界名曲。优美熟悉的音乐声让学生即刻收神, 尽快进入课堂的状态。在英语课前, 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内容有联系的英语歌曲, 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之余, 充分地做好上课的准备。英语课堂上, 教师不再需要用力敲击, 大声地喊“stop”来结束同学们热烈的活动了。选择一曲节奏感强的乐曲, 当习惯的音乐声响起, 学生们会立刻自动复位, 等待活动的交流与汇报。
2.音乐能提高注意力的分配和稳定。音乐的乐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要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稳定注意力, 整体感知, 用心体会, 才能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东西。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英语听力和阅读理解方面, 也学会用欣赏音乐的方法, 不逐句断篇, 断章取义, 而是全情去聆听、整体欣赏, 全方位思考、感悟。这样才能提升听力和阅读的专注度和仔细度。也能养成良好的听力和阅读习惯。
二、用音乐来辅助语言知识的记忆
我们在学习语言知识时, 碰到最头疼的是对知识的记忆。这时总希望有一种好办法能让我们时间花得少, 记忆的知识多并且保持的时间长。音乐就是其中的一种好方法。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 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 从而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最简单的, 学生们在学习名词的单复数时, 吟唱“Ten Little Indi-ans”就能很快明白名词数量超过“一”了就要用复数。复数的基本构成是在名词末加“s”。在阅读时, 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文章中, 再辅于轻柔的乐曲, 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 产生情感体验, 发展形象思维, 促进记忆。当要记忆一些语法规则时, 我们可以把规则编成口诀或童谣或顺口溜的形式, 加上一个敲击或踩地的动作帮助打节奏。这样的诵读记忆更为短时有效。
三、用音乐在情景教学中帮助烘托气氛
英语学习离不开情景。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情景中加入音乐作为背景或串联, 可以使情景更为生动真实,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沉浸到英语氛围中。能真切地去掌握和运用英语言。以一个讲述地震的课题为例, 教师先给同学们呈现美好的大自然, 背景音乐为轻缓舒心的轻音乐。学生们如身临其境, 所以同学们在表述过程中的语音也如音乐般轻柔优雅。但在地震要出现前, 突然的一声震响, 然后是破裂般的音响效果, 把美好的环境瞬间破坏。连可能进入情境较慢的学生, 也一下子都会聚精望向屏幕。比仅仅面对满目疮痍的画面, 学生们的感受更为震撼、伤感。
四、用音乐去除学生的胆怯, 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主要功能是交流。现实情况是,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有许多学生不敢大声说, 甚至有的学生就是学习“哑巴”英语。学生英语不大胆, 最主要的是害怕自己说错, 在别人面前出丑。而如果没有“大胆子”, 就不能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有大的发展。接触音乐可以去除学生的胆怯, 助长学生的说话“胆子”。因为音乐可以让人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能较自由地表现自己。音乐还可以帮助摆脱孤独, 沟通情感, 交流思想, 增进社会交往能力。曾经有过一位口吃的学生, 课堂上一站起来就说不出话。老师改变思路, 让他每周学首歌, 读英语前先唱首歌。朗读英语也可以和着音乐的旋律。一段时间下来, 这位同学竟然可以流利地读英语短文了。
音乐还可以完美英语的语音。能把歌唱得准的, 肯定不会说一口方言英语。有漂亮的英语发音的, 自然也有自信用英语去交流。也乐意秀秀自己的漂亮语言。
五、用音乐帮助缓解学习压力, 激扬学习情绪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总会碰到学习障碍或是压力过大的时候。这往往会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导致有的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甚至有些学生就会有一个由好到差的决定性转折。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激扬学习情绪。因为音乐是一种娱乐活动。在音乐面前, 人们会不自觉地释放负面情绪, 振奋精神。但音乐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还是一剂良药。它可以使人身心放松, 纠正不良行为。更为有效的是, 它可以带给人满足感, 能丰富和启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 可以设立一些如:每周一歌、课前热身曲、最佳背景乐等等环节, 作为常态陪伴我们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以每周一歌为例。先可以让学生提前选一首英文歌。选歌的过程要求学生查阅资料, 做好一个简单的英文背景资料记录。在轮到播放你的歌曲的那一周, 在播放前作一个两到三分钟的介绍。然后一周内, 全体传唱这首歌。选歌可以个人完成, 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小组互助。这样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组织、书写表达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团结合作。在你处于低谷时, 这样的活动还能带给你成功感, 寻找到美好的体验。
妙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兴趣 审美力
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使教师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深刻的变化,从而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通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每一位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而如今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
音乐欣赏课上,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了特殊有效的环境,倍受学生欢迎。声乐课上一般多用钢琴伴奏,学生学习了MIDI技术后,可以用计算机为自己演唱的声乐曲制作伴奏,这不但使学生在和声配器的分析处理中加深了对声乐教学的理解,提高了演唱和表现作品的能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求知、创作的欲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
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天鹅湖》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到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毯如茵的草地,幽静深邃美丽如画的天鹅湖,欣赏那从湖面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
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音乐理论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个别化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演唱演奏技能教学又是以一对一方式,不仅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而且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在完成作业并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时,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小提琴协奏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三、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情感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妙用 篇6
一、情感教学,易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音乐教学本身固有的情趣性、愉悦性特点,因此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便是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保证。情感教学以教师的情感为引导,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尤为重要。
有人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因此,教师应时常把微笑挂在脸上,当微笑着走上讲台时,这种愉悦的表情就会直接感染学生,从而缩短师生的距离,产生亲密、友好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且这种积极的情感及心理状态不仅十分有利教学和学生知识的接受,而且使学生们在无形之中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美的感染和影响,这时青少年品质的发展,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满怀爱意的眼神犹如缕缕阳光,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和鼓舞。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并且他们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因此,教师应时刻用积极的情感来引导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的情感,多用鼓励、尊重和信任的语言来暗示、提醒,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的温暖的眼神,会时刻让学生觉得“老师喜欢我、关心我、信任我”,这种力量是巨大的,能使同学们自觉地和着老师讲课的节奏,成为教师忠实的“听众”,或者成为教师这位“导演”手下的优秀的“演员”,这对达到圆满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运用情感教学,易于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音乐课而言,情感教育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音乐课不但要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如在初二年级《长江之歌》歌曲教学这节课上,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歌词产生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到作为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的这首歌,其词是从成千上万件应征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作词者以宏伟的气势、深情的语言、概括的手段,描绘了长江的伟大形象,并赋予它巨人般的性格:“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又赋予她慈母般的胸怀:“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从而展示了长江的宏伟气魄;又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等生动的词句、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人景融为一体,使人倍感温情与亲切。
通过对歌词情感的分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诵,同学们产生了情感共鸣,产生了学唱该曲的欲望,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作好了有意的铺垫。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因此,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应把情感教育及情感体验的引导贯穿始终。
(一)情感教学在视唱训练中的体现与应用
音乐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艺术。乐谱作为音乐情感的载体,蕴涵着深刻的情感意义,只有懂得它的人才能理解并享受到它的美。因此,视唱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音准和节奏”这种及其表面和浅显的层次上。教师应把学生全面深层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正确地表现出视唱曲的情感与风格特点。如旋律中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蕴涵的情感因素,比如下面一首视唱练习曲:
谱中第一句与第二句从旋律上看,具有自由模式与贯穿的因素,起伏连贯、平稳,具有甜蜜和温馨的情感特征;结束句(第四句)中的半拍休止符,具有活泼的性格特征特点,语气上要连贯、统一,从感情上具有前句的延续与深化。
因此,教师可面带微笑,流露着幸福、甜蜜般的盼望与欣喜之情向学生示范,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表现音乐的情感内容。
(二)情感教学在歌唱教学及欣赏中的体现与应用
基础教育的音乐课多采用综合课形式,如歌唱教学可与歌曲欣赏相互搭配来安排。关于唱歌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在前文中有关《长江之歌》教唱部分已有略述。情感教学在歌曲教唱中的运用,总的来说要求教师通过备课来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注意以教师的丰富的情感运用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的。
欣赏课是一种较为综合的课堂,因此在欣赏课上十分有利于运用情感教学。在欣赏课上教师应努力创设相应的有利于调动和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图像、声音、实物等教具和教学意境,并且要善于运用音乐本身具有的美育功能和因素来激起学生的共鸣共感,如用音乐节奏的美来激起学生美的行为、行动;由和声美来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取长补短的优良品质;由旋律和声音的美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等等。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情感教育内容以一种轻松自然、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同学们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教育。
亨德尔说:“假使我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只要教师关注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学这一问题,并不断创新教法,则学生不仅会越来越愉快,而且会越来越高尚。
妙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 篇7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学
多媒体网络信息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手段, 为各科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也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鲜艳明丽的色彩、动感逼真地画面、惟妙惟肖的音响,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 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 从而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
一、用在导课时———创设情境, 引人入胜
传统的音乐课堂, 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 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 不能把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不能营造出美的氛围。而在欣赏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意境, 就可以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 使学生身临其境, 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来, 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知识结构, 增加知识容量。我在每节新课的开始, 通常会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用动画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主动思考,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六课《樱花》, 本课的课型是以感知与体验为主的欣赏综合课。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也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花。每年春天, 日本漫山遍野盛开樱花, 或白或红的花朵, 三五朵组成一个伞状花序, 千万个花序蔚成花海, 千姿百态, 艳丽夺目。这首民歌淳朴而生动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 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的喜悦心情。在本课的第一环节赏花中,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让学生欣赏了电影《浪漫樱花》的片段, 看看樱花飘落下来的美景, 感受樱花随风吹过、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优美姿态。在第二环节赏花中, 我又让学生在聆听歌曲《樱花》时, 同步欣赏樱花的美景, 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让学生更形象地体验与感悟《樱花》的独特音乐风格, 提高审美能力, 并能初步哼唱歌曲。通过这一系列良好的情境创设、演示, 我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的美, 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兴趣, 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 还能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 因景入情、由情入趣, 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用在游戏时———集中注意, 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 它使教学内容以不同方式呈现, 对学生的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 使之被调动起来, 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和学习状态, 可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学习情绪不稳定等倾向, 促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是音乐教育中最易被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 我采取游戏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方法, 把音乐教学因素、游戏与多媒体紧密结合起来组织教学, 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浙江温州●郑越
易,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饶有兴趣地学习音乐知识。
如游戏“争夺音符卡片”, 每张音符卡片都会有相应的问题, 在充满竞技的音乐背景下, 学生开始答题。若答对了, 我将会奖励特制的音符卡片, 并得到音符相应的时值 (期末时, 会将一学期的音符时值累积起来作为期末质量考核的附加分) 。如答错了, 会出现有趣味的小小惩罚, 再加上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来讲, 屏幕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梦幻般的吸引力, 鸟儿会唱歌、花儿会微笑, 这种游戏的方法将枯燥无味的机器操作变成了充满挑战性的游戏活动, 教学内容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民主化的、个性化的气氛中, 每个儿童都能自主选择、决定、思考和操作, 用自己的方式与它沟通和交流, 教学变成了自由的交流活动, 彻底地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真正在活动中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 能积极主动地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用在难点处———化难为易, 删繁就简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重点突出, 对难点要巧妙突破。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组合, 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 运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 并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自觉对难点进行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难为易, 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例如我在教唱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九课《小蜜蜂》时, 歌曲中的难点是:熟唱1、2、3、4、5这五个音, 并能将这五个音熟练运用。
片断一:我利用多媒体分别用茉莉花、海棠花、野菊花、玫瑰花、牡丹花代表这五个音, 通过点击花朵发音, 给学生在听觉上营造新鲜感:原来, 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会唱歌。之后, 我将这五朵花按照音高顺序排列好, 让学生通过视觉对比这五个音的高低, 最后再请学生跟着点击出来的音高进行由高到低和由低至高地模唱, 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五个音。
片断二:多媒体展示一整片美丽的花朵 (人音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九课《小蜜蜂》完整的歌曲曲谱) , 然后我提议让学生扮演小蜜蜂, 去采这一片美丽的花朵, 由于学生们前面打下的良好基础, 自然很顺利地就完成了视唱。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能将这五个音熟练运用, 我又在屏幕上展示出另一丛美丽的花朵 (苏教版的《小蜜蜂》同样也是由这五个音组成) , 并说:“天越来越黑, 小蜜蜂赶着往家里飞,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它又看到了, 为了能多采点蜜过冬, 它又开始工作了。”这样, 学生就能将之前所学的这五个音很好地运用到新歌中, 树立歌谱学唱的信心。
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展示, 能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得到轻松的解决, 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用在拓展处———升华认识、丰厚积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 而非教教材。”在音乐教学中, 对个别教材进行拓展是非常必要的, 它有利于深化主题、升华认识、丰富情感、丰厚积淀。那么在短短的35分钟里如何进行高效地拓展, 多媒体课件则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的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 在结尾处, 通过音乐、图片、文字资料等可以给学生开启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 深化认识。
如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三课《国旗国旗真美丽》结尾处, 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环节: (1) 想一想, 说一说。我通过多媒体出示了“祖国知多少”的抢答题, 以此渗入多元文化, 让学生了解与祖国有关的小常识, 使他们进一步知道国旗是祖国的象征, 努力做到音乐教育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统一。 (2) 听一听, 看一看。本环节以情感为主线, 音像结合,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边聆听《国旗国旗真美丽》, 边观看奥运健儿在体育场上努力拼搏获得冠军时升国旗的场面、天安门广场前五星红旗和太阳一起升起的场面以及当香港、澳门又重新回归到母亲怀抱时国旗高高升起的场面。此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而设计的, 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体验和表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总之, 把握好多媒体的运用时机, 充分发挥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 深化学生的认知, 开拓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音乐的妙用 篇8
一、借音乐理解主题,提高课堂效率
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在讲读中引入音乐,以此促进理解,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七律·长征》、《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等课文时,因为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意境十分相近,都反映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因而在讲读长征诗词课文时,就适时引入两首歌曲,让学生比较、体会二者的内容和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教《听潮》一文时,我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播放了一曲《春江花月夜》。伴着音乐,学生朗读:“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像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学生沉醉在情与景,音乐与画面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之中,不知不觉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因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距现在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社会背景复杂,多数情况下只能靠教者语言的描述来了解,这些情况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尤其是对于语文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同学。仅凭空洞的说教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不过,若巧用音乐,效果就不一样了。
二、配乐朗诵,感悟文本
音乐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节奏性,作用于诗文,可以使诗文增加节奏感。在进行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体裁的课文教学时,配上一曲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对于理解诗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欣赏诗文语言美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月光曲》时,配上钢琴曲《月光》,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体味月光的轻柔、飘渺、朦胧;教学《林中乐队》时,配上一曲《寂静山林》,一下子就使学生置身山林的听觉享受,沉浸在溪湍鸟鸣的原始天籁中,人与自然在音乐中和谐统一;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配上《黄河钢琴协奏曲》朗诵,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能越读越激昂,充分感受作者豪迈的气魄和黄河磅礴的气势。
三、课中引进音乐,深化课堂教学的内涵
众所周之,小学生年龄偏小,学习持久性是有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需要不断地被激发。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引进音乐,完全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倦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泉映月》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课堂上,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怀”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真切的体悟,化解学习和体验的难度,我适时地打开收录机,播放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直接聆听这首脍炙人口的曲子,以期获得最感官的信息。结果,在悠扬的二胡曲的引领下,学生幼小的心灵很快就与阿炳的心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接下来,他们自然就学得积极,感受得深刻,讨论得热烈。避免了教者口干舌燥的讲解,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音乐促进感悟,指导朗读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指导学生感悟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音乐有一定的作用。音乐的节奏、曲调能为感悟的主体———学生营造氛围,提供契机,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真正有所“悟”。所“悟”之后配上音乐朗读,学生在文与乐的海洋中畅游,这时,他们朗读的语速、语调会相应地与音乐保持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十里长街送总理》所处的时代与学生已经很久远了,然而,当我播放哀乐,学生低沉、缓慢、严肃的朗读语调体现了有所“悟”,也达到了朗读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人们,从而获得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以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语文教学配上适合的音乐,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在教师营造的民主、宽松、愉悦氛围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摘要:音乐除了能让人得到放松之外还能够修身养性,成功的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课堂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增加对文本材料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的情景教学更为逼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文本,本文以此出发,对音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音乐渗透,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乐为.音乐教学中的语文能力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2)
[2]叶瑛.让音乐与语文结伴而行[J].新课程(小学版),2010(9)
[3]陈秋萍.当语文遇上音乐[J].文教资料,2009(31)
音乐的妙用 篇9
巧用多媒体, 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条件
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上的巧用, 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有利于音乐情境的创设, 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条件和环境, 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教学《春来了》一课时, 可先用多媒体展现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 播放孩子们踏春郊游的片段。伴随着优美的歌曲伴奏, 教师边说边和学生表演:一丝丝柔柔的春风轻轻吹来, 柳树发芽了, 柳树姑娘梳着自己的长辫子, 在风中轻轻摇荡;小燕子飞回来了, 小河睡醒了, 小鱼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花儿开了, 小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飞舞着;草儿绿了, 向我们微微笑……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 既感受了音乐, 又欣赏了春天的美丽图景。在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里, 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歌曲《春来了》, 对于歌曲的学唱和表演, 学生表现得都是无比投入。又如在教学歌曲《隆咚锵》时, 用多媒体播放舞狮、舞龙的表演片段, 精彩的舞狮、舞龙的表演镜头与喜庆的锣鼓音乐交织在一起, 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 使整个课堂充满动感。
妙用多媒体, 简化乐理知识的难点
在音乐教学中, 乐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较难并且枯燥无味, 但又必须掌握。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 将乐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认识“小节”、学习“×—”“××××”等节奏时, 我用课件制作了一辆经过改造的小火
/张红
车, 小火车的每节车厢都是相同的, 上面画有相应的节奏。火车开动的时候, 我就将鼠标点到那节车厢并示范该小节节奏, 学生从中感受到每小节的拍数都是相等的, 并在多媒体的示范中学习敲击各种节奏。再利用小火车的“咔嚓”声来模读节奏, 使学生眼到、耳到、心到。又如在《大鼓和小鼓》一课学习强、弱记号时, 将大鼓和小鼓展示在大屏幕上, “f”的上面是一只大鼓, 示意学生要唱得强一些;“p”的上面是一只小鼓, 示意学生要唱得弱一些, 让学生演唱时看着画面予以对比。学生很快就学会并记住了这两个力度记号, 而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还能经常回忆起。
妙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教学,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还能使音乐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 弥补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
活用多媒体, 激发创造力, 张扬个性
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可以使音乐课堂更具生动形象, 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创造等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歌曲《彝族人民爱歌舞》一课时, 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为歌曲编排舞蹈的环节。假如学生没有素材, 不了解彝族舞蹈, 那么, 表演时学生的头脑里是空白的, 就更不用说编动作了, 即便有少数学生能表演, 动作也缺乏一定的美感, 个别学生甚至会有畏难情绪。利用多媒体把事先准备好的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和录像播放给学生欣赏,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舞蹈素材和资料, 师生再一起将动作进行编排组合。这样, 学生伴随着音乐在表演时既有模仿也有创新,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旧内胎的妙用 篇10
加高水箱口取一段足够长的内胎, 围捆在水箱口上, 上端剪成斜面, 前低后高。这样既可减少手扶拖拉机冷却水泼洒浪费, 又可防止沸水溅出烫伤机手的脸或手。
垫蓄电池在蓄电池支架四周和下面垫上旧内胎, 可缓冲蓄电池在行驶中的剧烈震动, 延长蓄电池壳体的使用寿命。
制刹车皮碗刹车装置的皮碗易磨损, 如果在更换新刹车皮碗时, 照样剪一块圆形内胎, 与新皮碗合二为一装入, 将大大延长皮碗的使用寿命。
套内胎将旧内胎的气门嘴剪去, 沿胎的内径方向剪开, 套在新内胎上, 可使新内胎的使用寿命延长1/3以上。
【音乐的妙用】推荐阅读:
过期啤酒的妙用07-16
过期牙膏的妙用10-15
诗词名句的妙用08-03
概率模型的妙用08-23
硫酸镁的妙用09-05
课文中插图的妙用12-20
塑料袋的妙用12-25
语言领域字条的妙用07-26
英语课堂简笔画的妙用08-04
蛋壳的妙用作文600字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