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行为

2024-09-10

破坏性行为(共7篇)

破坏性行为 篇1

营销渠道是由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渠道成员构建而成, 但是各成员之间的利益目标有所不同, 渠道中势必存在一些阻碍其他渠道成员发展、运营的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所谓破坏性行为是指渠道中存在一些阻碍渠道成员发展、运营的行为。

1 破坏性行为的特点

1.1 破坏性行为的客观性

在营销渠道关系行为中, 破坏性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客观存在的, 这主要因为营销渠道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性。破坏性行为产生于相互依赖的利益群体之间, 是一种关系特征, 没有关系的组织或人之间就没有产生破坏性行为的可能性。从营销渠道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渠道成员间存在着非常强的相互依赖关系。既然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发生在相互依赖的渠道成员间, 那么这种依赖性就既产生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同时也会留下破坏性的隐患。这种相互依赖性会使渠道一方成员的行为受到其他渠道成员行为的影响, 那么当一方采取了某一妨碍或者阻止另一方目标的实现的行为, 即破坏性行为发生。因此, 渠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是破坏性行为的根源。这种破坏性行为也是营销渠道中, 相互依赖关系的一个固有表现。假若渠道成员间没有相互依赖性, 渠道成员间就没有联系, 那么也就失去了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发生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 渠道成员间的联系和依赖日趋密切, 那么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也就难以避免了。

1.2 破坏性行为的差异性

由于渠道成员间差异性的存在, 渠道成员间伴随一定的分歧, 导致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的发生。渠道破坏性行为的差异性可以具体划分为四个方面, 不同的差异性引发的破坏性行为也不同:第一, 价格的因素。渠道各层级间的价差往往是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的一个诱因。制造商会认为分销商的售价过高或者过低, 影响了制造商的产品形象及市场定位。同时经销商则会抱怨制造商给其的价格折扣过低, 影响了自己的利润, 暗中销售其他产品供应商的产品, 甚至诋毁该制造商的声誉。零售商不能与公司在价格策略方面进行配合, 零售商的渠道促销计划和费用不合理, 没有明确的政策和提前通知。第二, 存货的水平。为了各自的利益目标, 制造商和经销商都希望存货水平能控制在最低水平。但是经销商存货水平过低时, 可能会导致不能及时向用户供货而使销售遭受损失, 更可能失去顾客。反之, 如果经销商存货水平过低, 经销商就会要求制造商保持一个较高的存货水平, 当然, 这会增加制造商的成本, 影响到制造商的切身利益。零售商的安全库存管理不合理, 致使公司的产品经常出现缺货断档。第三, 大客户因素。制造商与其最终的用户直接建立购销的关系也可能引发破坏性行为。因为大客户一般来说需求占总体的比重很大, 通常大用户的批量大或者是有一些定制的要求, 故制造商更乐意选择直接与大客户交易, 只把其他市场分给经销商,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经销商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第四, 经营别的厂家的同类产品。目前, 顾客品牌的忠诚度不高, 一个分销商经营几种同类其他产品, 势必会侵害到制造商利益。站在分销商的角度, 却希望经营种类繁多的同类产品, 可以扩大规模, 并且不用受制于制造商。

可以看到, 渠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破坏性行为, 不同的破坏性行为其产生原因也是不同的。为了弄清破坏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本文重点选取了供应商对经销商做出的破坏性行为进行研究, 通过对多种供应商的破坏性行为进行调查, 经过实证分析, 得出破坏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归于以下因素, 总体来说:一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二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2 破坏性行为的原因

2.1 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的客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来看, 破坏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渠道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的包括一些宏观经济状况、文化、政治体系、社会价值观念、法律竞争、技术、消费者权益主义等因素, 这些因素并不为渠道的成员所控制。

(2) 渠道成员的目标不相容。渠道中, 渠道成员间虽构成了一个渠道流, 但各渠道成员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目标。这些目标间可能会重叠, 也可能并不协调, 甚至有可能会相互抵触。一般供应商会从其上游企业角度出发, 以尽快销售其产品、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获得利润等为目标。通常供应商会考虑增加经销商的数量, 来提高产品的销量。但是经销商从下游企业角度考虑, 把营销过程中获得价差、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有效利用获价空间为目标。供应商的这一行为势必会影响到经销商的目标实现, 并且对经销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 同一产品的相同位置的经销商都想抢占市场份额, 提高自身利润, 可能最终演变成窜货、恶性价格竞争等破坏性行为。渠道成员间目标的不协调, 造成各自行为上的差异, 当渠道成员彼此之间目标相互抵触时, 势必会引发破坏性行为。

(3) 渠道制度设计不完善, 管理滞后。渠道成员在相互交易中, 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渠道成员的行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利用组织规范来保障渠道正常运转。完善的渠道制度应该从价格政策、返利政策、商品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对于渠道成员的管理要按照奖惩制度及时进行处理, 这样才可以维持渠道正常运转。如渠道制度中, 对价格政策设计没有明确规定, 会诱引发供应商随意提高批发价, 或者造成窜货、恶性价格竞争等破坏性行为;或者对于商品管理不明确, 对于产品的库存水平不进行管理, 供应商可随意要求经销商增加库存, 增加经销商的成本, 这都会对经销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 以次充好等破坏性行为。在奖惩机制方面, 处理要及时, 管理不能滞后, 不然容易打消渠道成员的积极性, 使奖惩制度形同虚设, 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2 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来看, 破坏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渠道成员间的认知差异。渠道成员, 不管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 作为独立的企业,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市场认识。一旦企业形成自身对市场的认识、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后, 就必须根据确定的目标获得研发、营销、生产、物流等各部门的支持。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 传统业务的运作慢慢被外包, 企业往往只保留其核心优势业务, 各项具体职能由很多企业分工完成, 这些企业共同组建成一个虚拟企业, 渠道也是这种虚拟企业的表现形式之一。渠道成员各自有自己的认识,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差异, 以供应商和经销商为例。见表1:

(2) 渠道成员间存在沟通障碍。所有的组织机构中, 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超级组织的营销渠道当然也不例外。渠道成员间的正常沟通也可以创造出一个信息流, 所谓信息流是使服务及产品, 在渠道高效流动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假若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 势必会引发渠道成员间信息传递的延迟、失真、人为地过滤等问题, 进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造成成员之间做出破坏性行为。沟通障碍会导致渠道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异, 信息差异是指渠道成员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和程度的差异, 那么由于信息差异就可能引起渠道成员做出一些破坏性行为。并且由于缺乏交流沟通, 亦可能促使渠道中某些成员对另一些成员产生不满情绪, 引发破坏性行为。如供应商在特定渠道销售的一种重要产品销售情况方面的信息无法获得, 那么他可能做出撤减产品线等破坏性行为。

(3) 渠道成员间的归属差异。所谓归属差异是指渠道成员在目标顾客、有关销售区域、渠道功能分工和技术等方面归属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差异。而这些矛盾及差异若处理不当, 极易诱发破坏性行为。

(4) 各渠道成员间存在感知差异。感知, 这一概念源自心理学。所谓感知是指个体在受到外部刺激时, 如何进行选择及解释的这样一个过程。渠道成员在受到外部刺激时, 也会面临类似的选择及解释过程。与心理学上的感知一样, 渠道成员在这一选择和解释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利益、观察角度、态度等影响, 进而导致这一过程存在差异性, 引起破坏性行为。故在渠道关系中, 也将其作为破坏性行为的一个成因。根据不同渠道成员会对感知有不同的理解, 感知指导下产生的行为也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渠道关系中, 渠道成员对其渠道伙伴、合作关系的存在的情绪、看法、认可程度、以及态度的差异都可能引发破坏性行为。如供应商与经销商间由于所处地位等的不同, 对利益来源的追求存在差异, 使供应商与经销商对客户和市场所采取策略的感知也大不相同, 这种由感知差异引发的破坏性行为也是很难避免的。

(5) 渠道成员的期望差异。实际上, 渠道成员会对别的成员的渠道行为做出一定的预判。做出的预判即为对渠道其他成员的行为预测, 虽然有时预测的结果不确切, 但进行预测的一方却根据预期的结果采取了一定行动, 这种行动就可能会导致渠道其他成员真的做出相应的行动, 诱发破坏性行为。

3 破坏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本文总结出营销渠道破坏性行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理论, 我们可以建立树形图。考虑前三层结构目标层A、准则层B、方案层C。

客观因素包含宏观环境、目标不相容、渠道制度不完善。

主观因素包括认知差异、归属差异、沟通障碍、感知差异、预期差异。

3.1 建立渠道结构树形图

3.2 建立判断矩阵

确定判断矩阵时, 取值运用的是Saaty建议的1-9标度法。

在上表中, 各标度描述了两因素重要程度比值, 1一9的倒数分别表示相反的情况, 即两因素中后者相对于前者的重要程度。

3.3 计算各元素间的相对权重

运用AHP软件计算出λmax=2, C.I.=0, R.I.=1E.6

进行一致性检验undefined

根据以上的计算, 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所以接下来可以对它进行综合评估。

4 进行排序

先计算出方案层对目标层的总权重:

W* = W D= (0.0381, 0.2305, 0.3940, 0.2003, 0.0151, 0.0296, 0.0374, 0.0509)

根据以上的数据, 就可以得出营销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的诱因评价体系中的8个指标的优先次序, 根据此排序, 我们可以得出导致破坏性行为最重要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分析, 就能够帮助渠道管理人员快速有效的找到引发破坏性行为的因素, 从而针对性的采取破坏性行为的补救途径, 具备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文汇, 徐刚.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1, (3) .

[2]徐蔚琴, 谢国娥, 曾自信.营销渠道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3]路易斯.W.斯坦恩, 伊尔.安萨里, 安勒.T.科兰恩著, 赵平等译.市场营销渠道[M].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4]王益锋, 高陈凤.水平渠道冲突的博弈分析[J].商业时代, 2007, (2) :21-22.

[5]孔令夷, 张庚淼, 营销渠道纵向冲突起因[J].通信企业管理, 2007, (3) :74-75.

[6]James.R.Brown, A.T.Cobb, R.F.The roles played by inter or-ganizational contracts and justice in marketing channel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6, (59) .

破坏性行为 篇2

人产生破坏行为的动力来自于:

1、童心特征(好奇、好动、好问、好探索)

2、发泄心态(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孩子是“学习的天才”,是由孩子的童心特征所决定的。当一个人失去了童心特征时,他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当一个孩子失去了童心特征时,一个学习天才、一个智慧大师、一匹千里马也就消失了。

・人生不同时期的‘破坏行为’

1、0~3岁孩子的破坏行为:几乎都是由“童心特征”所决定的。

2、4~7岁孩子的破坏行为:大部分还是由“童心特征”所决定的。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发泄心态”已产生,家长们要特别注意。

3、成人的破坏行为:几乎都是由“发泄心态”所决定的。今天,只讲孩子的破坏行为。

父母应如何看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只要孩子的行为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使是破坏行为,也劳请各位家长们:不要去阻止!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别人

3、不破坏环境(乱涂、乱丢、乱摘)

孩子的破坏行为最常见的就是:损坏玩具。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用玩具来启发孩子的智慧吗?玩玩具,孩子是天才,不用父母去教的。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怎么玩”,而不是按照说明书所讲去玩。

滑坡变形破坏行为物理模拟研究 篇3

关键词:滑坡 滑带 物理模拟 变形—时间曲线

Abstract: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lid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is different, the same slope may also exhibit different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stress conditions. In order to observe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in different stress condition, a model test framework is designed which angle can be adjusted, and we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displacement measuring device. We choose Chengdu clay as the slide zone soil materials through a lot of tes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of the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nearly a year, completed 7 kinds angle and 14 groups simulation test. Acquired deformation tim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stress conditions by physical simulation. The datas furth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deformation-time curve,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nduction of the curve types of slope deformation-time.

Key Words: Landslide; Sliding zone; Physical simulation; Deformation-time curve

初中生破坏性行为与厌学的关系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从海南省国兴中学489名初一 ~ 初二年级学生中抽取调查对象, 其中58名 ( 初一男生39名, 女生3名; 初二男生14名, 女生2名) 因存在学校适应问题 ( 低学业成绩、课堂纪律差、校园纪律差) 而被开家长会的学生为研究组, 平均年龄 ( 13.8±0.6) 岁。从余下431名学生中按年级、性别相匹配原则随机选取58名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 13.6±0.9) 岁。

1.2 测量工具

1.2.1厌学行为问卷该问卷系自编, 用于评估当前与既往的厌学信息。在问卷编制过程中, 首先通过文献检索[6,7,8]和对23位不同科目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访谈获得15个条目的厌学行为样本; 然后选取中学生 ( 128人) 、中学教师 ( 102人) 和家长 ( 136人) 3种样本, 由其评定15个行为样本是否是厌学的表现; 最后以三者评定高度一致的10个行为样本组成厌学行为问卷。问卷采用4级评分 ( 非常符合= 4、较符合= 3、有点符合=2、不符合=1) ,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间隔2周由教师评定的重测信度为0.77。

1.2.2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 父母用) 由徐韬园等[9]修订的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 父母用) , 用于评估儿童既往的破坏性行为信息。该问卷共48个条目, 采用4级评分 ( 无=1、稍有= 2、较多= 3、很多= 4) , 包括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6个量表因子组成。范娟等[10]报道该量表的重测信度界于0.15~0.63之间, 分半信度为0.88,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性界于0.49 ~ 0.85之间。

1.2.3破坏性行为问卷问卷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与品行障碍的临床症状条目而编制[11], 用于评估当前的破坏性行为信息。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8个条目, 对立违抗障碍8个条目, 采用4级评分 ( 非常符合=4, 较符合=3, 有点符合 = 2, 不符合 = 1) ; 品行障碍15个条目, 采用2级评分 ( 有=2, 无=1) 。将该问卷运用于12名存在学校适应问题的学生, 经访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评定一致性系数为0.61。

1.3测量程序通过与班主任的面对面访谈获得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当前厌学行为与破坏性行为的信息, 通过对家长的电话访谈获得研究组32名 ( 58名学生家长中, 9名无法提供详细信息, 11名拒绝提供信息, 6名未联系上) 学生既往厌学行为与破坏性行为的信息。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所用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果

2.1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现状由教师评估的破坏性行为问卷和厌学行为问卷, 研究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见表1。

2.2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的相关分析经由教师 评估的当前厌学行为与注意缺陷—多动行为、对立违抗行为、品行问题均有较高的相关 ( r值分别为0.87, 0.61, 0.67, P值均<0.01) 。

经由家长评估的既往厌学行为与既往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三者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与厌学行为相关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 * P<0.05, **P<0.01。

2.3既往与当前破坏性行为、厌学行为的相关性既往的品行问题、多动指数与当前的厌学行为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 r值分别为0.36, 0.37, P值均<0.05) ; 既往的厌学行为、既往的学习问题、既往的多动指数与当前注意缺陷—多动行为之间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 r值分别为0.41, 0.35, 0.39, P值均<0.05) 。

2.4研究组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的回归分析分别以既往与当前的厌学行为为因变量, 以与厌学行为相关的既往与当前的破坏性行为为预测变量, 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既往的学习问题、既往品行问题可预测既往的厌学行为 ( 模型1) , 两者可共同解释厌学行为总变异的51%, 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 F = 14.80, P<0.01) ; 当前的注意缺陷—多动行为可预测当前的厌学行为 ( 模型2) , 该变量可解释厌学行为总变异的69%, 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 F = 67.90, P<0.01) ; 既往的多动指数可预测当前的厌学行为 ( 模型3) , 该变量可解释当前厌学行为总变异的14%, 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 ( F=4.70, P<0.05) 。见表3。

3 讨论

通过对教师与家长的访谈发现: ( 1) 与正常学生相比, 存在学校适应问题的学生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均比较突出; ( 2) 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有较高的相关性; ( 3) 破坏性行为尤其是注意缺陷—多动行为可预测厌学行为。提示破坏性行为尤其是注意缺陷—多动行为和厌学行为两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或者具有同质性。

破坏性行为作为厌学行为的原因, 首先, 从破坏性行为的精神病理损害来看, 破坏性行为与学校约束性的纪律以及课堂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相冲突。如患有品行障碍的儿童对学校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课堂纪律常表现出持久、反复的违反; 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则在有认知参与的活动中, 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持久地保持专注, 或活动过多、活动无明确目的、冲动任性; 而患有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违抗或拒绝服从学校的要求或规定, 不能接受同学、教师的批评, 也不能通过谈判、让步和对立方达成妥协。其次, 两者冲突的结果导致个体出现学校适应问题。研究发现, 患有破坏性行为的儿童与青少年多伴有社交问题、学习困难[1]或低学业成就[12]。最后, 学校适应困难可能进而导致个体产生对学习的回避、逃避甚至抗拒。因此, 儿童与青少年厌学行为很可能是破坏性行为精神病理的社会功能损害的表现。

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具有同质性, 即指破坏性行为与厌学行为是同一种行为, 或者从心理测量的角度来说, 在测量厌学行为与破坏性行为时, 所测的可能是同一心理结构。实际上, 当对厌学行为问卷的10条行为样本进行分析时, 发现大多厌学行为与破坏性行为尤其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相符合。因此, 由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的厌学行为其实可能是破坏性行为尤其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而已。

破坏性行为 篇5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保障林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2007-02-06 12:27:28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保障林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林区人民检察院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宣传活动纪实

在这里,这支队伍兵分两路,深入到辖区内个林场所,开始为期一周的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宣传活动。

×××林区人民检察院“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宣传周活动”在××年月日开始。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林区职工及区内流动人口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认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意识、配合好林业局春季护林防火工作、打击和震慑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检察长×××同志、副检察长×××同志带领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宣传小组及该院部分干警奔赴×××林业局×××经营所。在这里,这支队伍兵分两路,深入到辖区内××个林场所,开始为期一周的保护森林资源、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宣传活动。

四月份的×××,正值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山区里气温变化无常,但是宣传活动小组仍然坚持走村串户,深入到矿井、村头向工作生活在基层的人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他们不厌其烦的回答人们的各种问题,详细

讲解涉林案件的形成诱因,认真解释各种涉林犯罪行为的犯罪构成。在林区,人们对各种树木的名称总是能如数家珍的说出来,诸如柞木、红松、桦木、紫椴、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等等,但是如果说出这些树木中哪些是国家级保护树种、哪些是省级保护树种、哪些是濒危树种,这就不知道了。因此,宣传组的干警采用发放宣传单、制作图片、广播宣传通告等多种方式耐心细致的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解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位多岁的老大爷对副检察长×××同志说:“去年在地头有一棵楸子被我放倒了,这是不是犯罪了啊?”

在×××经营所辖区的×××县××村,宣传组的同志根据该村村民有搞林地副业情况的特点,重点讲解了关于珍贵树种保护方面的知识,以及《×××省森林管理条例》、有关水土保持、严禁毁林开荒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召集该村村委会成

员及村民进行的宣传会上,村干部以及村民对×××副检察长的宣传报告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且咨询了很多问题。在讲到核桃楸、紫椴、水曲柳等国家保护树种时,一位多岁的老大爷对副检察长×××同志说:“去年在地头有一棵楸子被我放倒了,这是不是犯罪了啊?”“当时只是觉得那棵树太影响庄稼生长了,唉,今天才知道,这树哪怕就一棵也不能随便放倒啊,何况还是保护的树啊!”×××副检察长听到这些后,仔细的和大家讲解了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有关立案标准,以及有关行政处罚方面的法律规定。并且根据大家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仔细地分析了有关法律规定。宣传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宣传工作虽然是一件花钱又费力的工作,但从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由于宣传周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工作做的特别细,干警在对待干部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所做的解释也比较耗时耗力,因此,这项工作累计进行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在山上林场所期间,检察院的干警吃住在职工家里,白天在场部做宣传,晚上在职工群众家里拉家常,了解辖区内有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虽然工作辛苦,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在×××林场的一个私营煤矿,干警在宣传现场中午休息的时候,喝矿泉水,吃面包的情景被这个矿的老板看到了。他对×××副检察长说:“×检,你看干警们这么辛苦,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的,这一个宣传的活动有必要搞的这么认真吗?图个啥呀?”×××副检察长对他说道:“我们检察机关的工作不仅仅是办理一些贪污、渎职的自侦案件,更多的情况下应该做好法律的宣传工作。你想想,如果我们不做这些工作的话,你们、还有林区的职工群众能够知道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哪些

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吗?宣传工作虽然是一件花钱又费力的工作,但从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在宣传周活动期间,共发放张贴宣传通告四十余份,发放宣传单五百余份,广播宣传通告十二次,召开座谈会八次,受教育人数一万三千余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月日,×××林区人民检察院对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宣传周活动以及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立案监督宣传周活动进行了统一的总结。总结会上,×××检察长指出,检察院为了配合林业局的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宣传周活动”,在后来又根据上级院的文件精神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立案监督宣传周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林区广大干部

群众也对检察院连续开展的这几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特别是“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宣传周活动”,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活动的时间有所持续,在宣传周活动期间,共发放张贴宣传通告四十余份,发放宣传单五百余份,广播宣传通告十二次,召开座谈会八次,受教育人数一万三千余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几项活动的开展,我们也应当及时总结活动所取得的方法和经验。

×××林业局地理位置特殊,属于典型的林农、林矿交错地区。

×××林业局施业区面积公顷,共计个林场所。横跨×××市区及其所属的宝清县行政区域。东部与东南部同×××县接壤,南部与×××市及其所属的×××县毗邻,西部仅靠×××林业局,北与×××市、×××农场相连。×××林业局地理位置特殊,属于典型的林农、林矿交错地区。辖区内非林业居民点多达个(截止到

年),比林业居民点多出个。在施业区内不仅有农村的农田,还有属于×××农场的大田,大大小小的煤井更是有许多,其它的如金矿、采石厂、石灰矿等在辖区内都有许多。辖区内有多条公路通往×××、×××、×××等县市。某些路段过往的客运班车密集的时候可达每以分钟一班。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导致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多发的诱因。如何在国家法律和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协调好林区内各项经济建设的开展,如何解决好天然林保护和各种矿藏开采的矛盾,如何严厉打击和预防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已经不仅仅是林业局哪一个职能部门单方面工作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年月日×××林区人民检察院决定成立打击和预防破坏森林资源犯罪专项办公室。

××年月日,×××林区人民检察院决定成立打击和预防破坏森林资源犯罪专

项办公室。专项办公室成员由正副检察长以及控申、侦察监督、公诉、渎职侵权、反贪、院办公室等六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专项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院办公室负责,并与林业局的公安、林政、资源等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体系,实现信息及时传递、信息共享等有助于打击预防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动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成立这个办公室的目的是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知识;增强辖区内干部群众以及辖区周边地区各行各业的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意识;希望以这种形式建立一种长期的、长效的打防并举的机制,保障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这次经验总结指导下成立的专项办公室,实质上是将过去各个部门分别进行的工作进行一次整合,试图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联动机制来更好的打击

破坏性行为 篇6

1.1营销渠道理论

(1) 渠道的相关概念。

①渠道的概念。

关于渠道的概念, 很多学者都有过研究, 比如Philip Kotler、斯特恩 (Louis.w.Stern) 、科兰 (Coughlan) 和罗森布罗姆 (Rosenbloom) 等等, 但是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 本文认为以上三位学者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Philip Kotler认为营销渠道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从制造商向顾客转移的过程中, 所有为了让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得到转移的企业或者个人, 简而言之, 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美国著名营销学家斯特恩 (Louis.w.Stern) 指出渠道的构成主要是由一些相互依赖的组织组成的, 他们的作用是使产品或服务顺畅地被消费或者使用。科兰 (Coughlan) 对营销渠道的主要观点则是相互依存的组织, 这些组织的目标在于让产品或服务被消费者使用。罗森布罗姆认为任何企业或者组织的营销渠道都是由若干外部的有共同契约的组织构成, 他们通过渠道这个媒介的作用, 共同运作和管理, 实现销售目的。它是与公司外部关联的、达到公司营销目标的经营组织。

上述概念虽然表达各不相同, 但是其核心理念是相同的。本文则认为, 渠道即营销渠道, 是产品或服务从制造商向顾客转移的过程中所流通的渠道的组合。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观点, 渠道的起始是制造商, 彼岸则是顾客, 中间需要经过的环节有批发商、零售商甚至各种商业中介机构比如交易所和经纪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营销渠道和分销渠道其实是很两个完全不同的说法, 在英文中营销渠道应该译为marketing channels, 而分销渠道应该译为distribution channels, 然而在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经常被混用。营销渠道包括产品的供产销过程中所有的企业和个人, 如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以及辅助商, 也包括最终的消费者或者用户。而分销渠道是营销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仅包括销售渠道, 即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外的所有成员, 营销渠道需要处理的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它存在于公司外部, 因此这种复杂的关系更加从客观上增加了渠道成员之间破坏性行为的可能性。本文所指的渠道即是营销渠道, 而非分销渠道。

②渠道的结构。

营销渠道的结构是参与完成商品所有权由制造商转移到消费者或个人的构成方式。一般而言, 渠道结构的主要维度是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密度。渠道的长度也就是渠道层次, 由中间机构的级数来表示, 主要有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和三级渠道。一般而言, 渠道的长度越长, 渠道行为就越复杂, 破坏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渠道的宽度也被称为各层次的密度, 指的是生产商在每一个渠道层次中使用的分销商的数目, 即营销渠道同一环节或同一层次选用中间商的数量。渠道的宽度主要分为密集型分销、选择性分销和独家分销。密集型分销是指生产商通过尽可能多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经销其产品, 这种渠道结构渠道成员较多, 最可能发生渠道关系破坏性行为。选择性分销即生产商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择少数几个同类中间商经销其产品。独家分销指的是生产商精心设置批发商或者零售商的标准, 然后在某一个特定的市场只使用某一个特定的批发商或者零售商来销售其产品, 这种模式的生产商对中间商有极其强烈的依赖性, 中间商最有可能做出破坏性的行为。

渠道的系统结构按照渠道成员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传统营销渠道和整合营销渠道。传统营销渠道主要的组成成员是某一特定的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 这种类型的渠道比较传统, 结构松散, 渠道组织成员之间的竞争都比较自私, 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与之相反的是, 整合营销渠道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 通过把渠道成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而形成的。整合渠道系统包括垂直营销渠道、水平营销渠道和多渠道营销系统。垂直营销渠道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纵向整合并且同属于一家公司, 或者将专卖特许权授予其他渠道成员。水平营销渠道由几家公司横向联合组成的营销渠道。多渠道营销系统是对同一个或不同的市场, 采用多条渠道。

③渠道的功能。

渠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载体, 它承担着转移产品或者服务到消费者手中的功能, 其具体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调研, 即有意识地收集、分析和传递消费者需求、竞争者和其他市场环境信息给生产商, 使其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寻求, 即寻找潜在的消费者, 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开展营销活动;分类, 即协调生产商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的矛盾, 按照消费者的要求, 改进产品;洽谈, 达成供销双方达成产品价格和其他条件的最终协议, 实现所有权的转移;物流, 通过保证产品的运输和储存, 保证正常供货;资金流动, 主要是将最终消费者的付款转给生产者, 为企业提供信用以缓解资金压力, 渠道成员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信用进行融资;风险, 承担与渠道相关工作的全部风险。

④渠道的流程。

渠道的流程主要是用来解释产品流动的过程, 说明渠道成员所需要执行的职能。渠道的功能需要以渠道的流程为载体来完成。实物流是指产品实体的运动, 包括产品的运输和仓储, 也可以成为物流;所有权流是在不同的渠道成员之间发生的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流程;促销流是指渠道成员的促销活动流程;洽谈流就是指产品实体和所有权在渠道成员之间每转移一次的洽谈, 主要是洽谈产品的种类、价格和双方提供的服务;融资流是渠道成员之间融通资金活动的过程, 前向融资是生产商为消费者或分销商提供财务帮助, 后向融资比如分销商预付货款订货;风险流是渠道成员之间转移风险的流程;订货流是渠道成员向供货商订货的过程;支付流是货款、佣金、运费等有形或无形货币的流动;信息流是市场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2) 三大营销渠道理论。

国内外关于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关于渠道结构、渠道行为和渠道关系的研究。其中研究渠道结构解释渠道的构成;渠道行为研究渠道成员之间关系的处理;渠道关系研究以关系为核心的渠道理论构架。

①渠道结构理论——以营销渠道的效率和效益为重心。

渠道结构理论是渠道理论中最早的研究领域, 它通过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渠道结构的起源、发展和设计。主要研究学者和观点如下, 韦尔德 (1916) 指出通过渠道成员之间功能的专业化, 选用专业化的中间商完成某项职能, 可以有效地产生经济效益。巴特尔 (1923) 的主要观点是渠道中间成员的主要职能是为制造商和顾客服务的, 主要为他们创造时间地点等基本效用。布瑞耶 (1934) 认为渠道可以通过分配要素, 消除某些交换阻碍, 实现一定的渠道效率。康福斯、胡基 (1940) 指出渠道成本的控制和渠道的一体化可能会导致新的管理和协调问题。奥德逊 (1954) 提出渠道设计和改善的最主要标准是经济效率。

麦克马蒙 (1965) 认为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组织可以考虑选择公司型、管理型或者契约性的渠道系统。

②渠道行为理论——以渠道成员的权力、冲突和合作为重心。

在渠道行为的研究领域中, 主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如下, 斯特恩 (1969) 的主要观点是渠道由一组专业机构组成, 成员之间相互依赖, 依赖和承诺是渠道权力的关键。拉斯切·布朗 (1982) 认为非经济权力来源的使用情况与渠道成员对领导权力的认同程度成反比。弗雷兹耶 (1983) 指出渠道权力的使用与任务的执行有正相关的联系。布朗 (1981) 的主要观点是渠道冲突是动态多变的, 衡量冲突最好的标准是衡量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德瓦耶、沃奥克 (1981) 论述在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 谈判过程比在权力平衡的环境下更有效, 主要原因是最开始的建议比较适合最后的提议。葛雷玛 (1987) 指出谈判结果由谈判过程所影响, 而谈判过程又受到权力和谈判者特征的影响。

③渠道关系理论——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

渠道关系是指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 不是组织内部的关系, 所以渠道关系理论也主要是指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 组织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常常导致渠道效率的下降, 因此成员之间寻求合作、战略联盟。关于渠道关系的主要研究如下, 莫·纳文 (1990) 认为随着渠道成员之间信任和沟通水平的加强, 可以促使渠道联盟的形成。海德、米纳 (1992) 指出渠道成员都希望建立联盟, 获得其他成员的忠诚, 并保持联盟的持续性, 最终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顾莱惕 (1998) 的主要观点是企业应该与有商业交往的渠道成员建立联盟。辛古瓦和贝克尔 (1998) 表示渠道联盟可以让联盟的所有成员得到更高的利润。克雷玛 (1999) 认为信任可以处理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斯坦恩等 (2001) 的主要观点是渠道联盟的主要核心是信任和承诺, 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 渠道成员间努力合作。奥德森 (2001) 指出在现实的渠道活动中, 渠道成员的交易关系通过互动会发展成合作关系。

1.2风险管理理论

(1) 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 一方面, 风险有可能会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 风险也有可能带来机遇。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它的基本概念, 还没有形成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决策理论家和保险学者所一致认同的、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定义。1986 年,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字典》把风险解释为难以预料的不平常的危险。风险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般来说, 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一个时间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风险可以表示为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

R=F (P, C) 其中, R 表示风险, P 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C 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

(2) 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风险管理的思想早在19世纪就在国外开始萌芽,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风险管理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诞生起源于美国。根据对风险概念的解释不同, 风险管理也有不同的学说。简单地说,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和监督控制等管理活动, 以最小的成本把风险损失减至到最小, 保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008年, 于月凤, 《企业营销渠道风险识别及其预警体系研究》) 。风险管理作为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 优化风险管理技术等步骤, 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的处理, 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从而, 企业可以抵住风险, 求得生存发展。

1.3预警管理理论

预警管理是指企业管理系统防止、纠正或规避营销失误与管理波动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种管理功能。而营销预警, 就是在市场营销运作过程中, 提前预测各种显在的或者潜在的风险,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营销预警管理的核心是风险防范, 营销渠道风险预警的对象是企业营销渠道风险, 对渠道风险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警和控制。首先是预警分析, 对渠道成员的各个行为、状态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 由此做出警示的管理结果。随后, 针对各种劣势状态, 实施预控对策, 以实现早起的预防与控制。

2研究综述

破坏性行为 篇7

河北区源泉路距金钟河大街路口约200米处, 便道上有一排消防栓, 第一个消防栓出水口的两个金属截门盖连同防盗铁链一起丢失;第二个消防栓的阀门盖丢失, 无法用专用工具打开消防栓取水;第三个消防栓不但截门盖丢失, 且消防栓的根部被撞裂, 正向外冒水。随后, 记者来到河北区中山北路。在诗景颂苑小区围墙外, 发现有4个消防栓的出水口截门盖被拆走。而在解放北路与开封道交口附近的人行道上, 一个消防栓被黑色塑料包装物包裹得严严实实, 只留下顶部截门口, 栓体两侧的出水口均被黑色塑料袋包裹。在南开区咸阳路天泰花园路段, 有不少消防栓被车辆围得水泄不通, 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取水。

目前本市中心城区的消防栓遭损坏情况主要包括:被机动车碰撞;偷盗消防用水和消防栓的铜部件;建筑单位用建筑垃圾填埋消防栓以及人为故意破坏等4种情况。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说:“一个消防栓的成本约在几千元, 连同配套的阀门窨井、弯头管道等, 价格不菲。”

【破坏性行为】推荐阅读:

破坏规律05-11

环境破坏05-15

开采破坏05-21

破坏模式05-27

破坏治理06-23

破坏特点07-28

破坏理论08-09

破坏形式09-11

破坏的模式07-20

防止外力破坏05-14

上一篇:地质专业英语下一篇:老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