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模型

2024-11-06

投入-产出模型(精选12篇)

投入-产出模型 篇1

我国是海洋大国, 海洋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海域辽阔, 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 km余。海洋资源种类繁多, 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 我国已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大措施, 同时也逐步加大了对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海洋管理和海洋事业的投入。应该说,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日趋完善,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海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海水养殖、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有力地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造船业世界第三, 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五, 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

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海洋经济的发展确实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 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 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部分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近海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部分海域和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海洋调查勘探程度低, 可开发的重要资源数据不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制约了海洋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 制约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形成。

一、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1.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籍俄裔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 (W·W·Leontief) 于1936年首先提出的。里昂惕夫生于俄国, 20世纪30年代移居美国。他把美国的国民经济划分成41个部门, 编制出了1919—1929年的投入产出分析表, 但当时并未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 实际需要使美国政府开始关注他的工作, 之后, 投入产出就成为美国官方的正式工作。1973年, 里昂惕夫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分析是利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和规律的一种经济数学方法。它是将研究对象视为黑箱, 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的研究, 来判断和了解系统的状态、行为和功能的方法, 也称为部门间的平衡方法。投入产出分析主要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进行经济系统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 特别是研究和分析各部门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模型包括两种形式: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连接两者的桥梁是投入产出系数。

2.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目前, 已经应用到经济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为编制经济计划, 特别是为编制中、长期计划提供依据。分析经济结构, 进行经济预测。研究经济政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研究某些专门的社会问题, 如污染、人口、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科学地制定生产计划、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所谓的结构分析, 不仅是指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经济中的各种结构关系, 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 它更广义地指当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发生变化时会对其他变量乃至经济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例如, 在海洋经济投入产出分析中, 海洋造船业的增加对某一特定产业或生产因素之影响的研究, 就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分析。

计划的制定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投入产出模型中, 模型的关系X= (I-A) -1·Y就提供了一个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计划的出发点。模型中的X是总产品, 表示社会生产的手段, Y与X构成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当Y是计划目标数量时,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可计算出计划的产量。投入产出分析不仅可用于制定计划, 利用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而且可以对已有计划中的经济关系进行协调性分析和多个计划方案的比较和选优。

制定计划和预测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预测必须对预测对象的所有影响因素都要加以考虑。因此, 制定计划可视为有条件的预测。结构分析与经济预测相比, 结构分析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分析某一因素变化的可能影响, 而预测则要考虑某一因素变化造成的所有可能变化及其最终结果。例如, 预测海洋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或计划的影响, 除要考虑政策产生的新的最终需求所引起的最初投入改变外, 还要考虑由此引发的私人经济的其他所有最终需求, 并把所有这些变化合并起来, 考察最终的结果。

在我国,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还几乎是空白。本文将探讨投入产出模型如何应用到海洋经济中, 主要有海洋经济 (产业)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设计、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及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二、海洋经济投入产出表设计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投入产出分析的起点, 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和分析结果的质量。本文主要借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部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技术, 来设计海洋经济 (产业)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为了使海洋经济 (产业) 投入产出表结构简单化, 本文首先将海洋产业按三次产业划分, 共涉及30个海洋产业部门, 其中:海洋第一产业 (4个部门) 包括海洋渔业、海洋农林业;海洋第二产业 (12个部门) 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海水利用业以及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等;海洋第三产业 (14个部门) 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海洋地质勘察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与国际组织以及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

为了较全面地考察海洋产业的中间物质消耗, 较深入地分析海洋产业发展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 本文选取了与海洋产业关系密切的几个非海洋产业进入投入产出表, 如: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 把剩余产业归入其他行业。其中:增加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和社会收入。最终产品分为消费、资本形成额和出口。这里的消费是广义的消费, 包括其他行业作为中间投入的消耗。

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包括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海洋三次产业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模块, 反映了海洋各次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的技术经济联系;第二模块是最终产品模块, 描述了海洋产业最终产品使用情况;第三模块是外购资源模块, 反映了海洋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第四模块是增加值模块, 反映了海洋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有关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收集问题。目前, 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所需的数据还不是很充分, 尤其是中间流量。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加强调查工作, 采取各种方法收集所需数据, 为编制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做好准备。

三、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一) 海洋产业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

根据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 可以计算出各种投入产出系数。

1. 海洋产业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aij) 和完全消耗系数 (bij)

表示为第i个部门对第j个部门的直接投入系数 (或直接消耗系数) 。其含义是:海洋第j个产业部门生产一个单位产值总产品对海洋第i个产业部门产值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直接消耗系数是由部门间的生产技术性联系所决定的, 以数量单位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常称为技术系数, 以货币表现的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通常称为结构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的数值越大, 说明有关部门间的联系越密切或者依赖性越强。但是, 不同时期,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直接消耗系数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令:A= (aij) 。

指生产j部门的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 对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称为完全消耗系数。其含义是:海洋第j个产业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 需要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海洋第i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总数量。令:B= (bij)

假定:在j部门的单位最终产品生产中, 对第i部门和第k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aij和akj。而第k部门的单位最终产品生产中, 对第i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 记为:bik。则在j部门的单位最终产品生产中, 通过第k部门对第i部门的间接消耗系数就是:∑bikakj。如果部门k的数量有个n, 则在j部门的单位最终产品生产中, 对第i部门的全部间接消耗系数就是:∑bikakj。由此得到:bij=aij+∑bikakj。

两者的关系用向量或矩阵表示为:B=A+BA或B= (I-A) -1-I, 其中A为直接消耗矩阵, B为完全消耗矩阵。

2. 海洋产业对其他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eij)

其反映的是海洋第j个产业部门生产一个单位产值总产品对第i个外购资源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3) 海洋产业直接劳动报酬系数 (avj)

表示海洋第j个产业部门生产一个单位产值总产品中的直接劳动报酬数量。

(二) 海洋产业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系数可以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1. 按行向建立模型

把直接消耗系数代入上式, 并用矩阵表示为:AX+Y=X

化简为:Y= (I-A) X或者:X= (I-A) -1Y

2. 按列向建立模型

把直接消耗系数代入上式有

则有:acjXj+Nj=Xj

acj表示为海洋第j个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值对全部物质资源的消耗。Nj是海洋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加值。用矩阵表示为:

TcX+NT=X或者:X= (I-Tc) -1NT即:NT= (I-Tc) X

其中:

四、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1.海洋经济 (产业) 结构分析

利用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 可以计算出海洋各次产业所占的比例以及海洋产业产品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海洋产业生产结构分析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结构分析和完全消耗系数结构分析。它们反映了海洋产业各类产品的直接和间接生产联系与消耗结构, 同时也反映出海洋各个产业部门间的生产能力和协作关系。这对于研究海洋产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个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为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计划、组织海洋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2.进行经济预测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海洋经济预测通常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我们可以根据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 用其他方法如计量经济学方法预测出海洋产业的总产品或者制定出总产出的目标值 (X) , 然后根据Y= (I-A) X预测出最终产品 (Y) , 并据此安排海洋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也可以根据人们生活和其他需要, 先确定最终产品 (Y) , 然后根据X= (I-A) -1Y预测总产出 (X) , 并据此决定海洋经济发展的生产计划。

3.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关联波效应分析

利用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 可以计算出海洋各产业部门的相互关联系数, 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 技术, 分析海洋各个产业部门的效率, 并依此选择未来的海洋主导产业, 为培植海洋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分析海洋产业的经济效益

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分析海洋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主要用增加值与全部物质消耗的比例来说明海洋产业单位消耗所创造的价值, 也可以计算增加值与劳动报酬的比例来反映海洋产业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 还可以计算分析海洋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各项经济指标, 如:物耗率、净产值率、产值盈利率等。

5.分析海洋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海洋产业投入产出模型包含了外购资源行业, 这就海洋产业与其他行业联系起来。海洋产业对外购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 反映海洋产业对该行业需求的大小, 从而可以知道海洋产业发展对该产业的拉动作用。同时, 说明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持。结合全国投入产出模型, 我们还可以分析海洋产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6.海洋产业技术进步分析

海洋产业投入产出模型中, 不同时期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可以说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所以,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产出量的变化, 可以分析海洋产业技术进步的变动情况。

参考文献

[1]曾剑秋, 电信产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1997, 5 (4)

[2]曾光明, 袁兴中, 固体废物管理行业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 (3)

[3]廖明球, 北京奥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 (4)

[4]杨斌斌, 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2年9月19 (55)

[5]魏起龄, 刘起运, 胡显佑, 等.数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8

投入-产出模型 篇2

文/ 陆春莲

案例分析

(说明:以下案例及解析为蓝海·乐享HR俱乐部活动上资深HRM孙女士与现场HR互动的实录)

如何“贴近员工注重细节”得落实员工关怀?

实例:某连锁便利店2000年成立于上海,近几年来,由于周围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开始涌现,不但于现有的店面在客源上形成了竞争,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与此同时,为了削减管理成本,该便利店开始大量雇佣外地非城镇人员来替代现有上海籍员工,也造成了员工流失率不断升高,员工素质和客户满意度不断降低的局面。最新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敬业度已经跌至历史最低水平。请针对该连锁店的经营状况,做出一个旨在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员工关怀计划。

员工关怀计划一

奖励优秀店长每年旅游一次。

为中高层员工提供住房补贴。

根据KPI考核,给优秀员工发放季度奖金。

捐助希望小学或图书馆。

解析:

该员工计划主要以鼓励和嘉奖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才,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他们的确是人力资源部门最该保留的人员。但该员工计划最大的缺陷就是为普通员工设置的关怀项目过少。要知道,单单依靠中高层管理人员是无法支撑和维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只有激发所有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对企业的热爱,才能统一企业的凝聚力,发挥最大价值。建议该员工计划的制定者能博、剥出部分的精力和资金,用来给员工颁发一些阳光普照类的小奖品,或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联谊活动,让所有的员工都有参与感,能由衷得任何和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员工关怀计划二

针对女性员工,提供插花、生理健康等培训。

为员工购买额外的保险。

按照员工级别,在员工结婚或员工家属过世时给予礼金。

每个月度给员工发放一些接近有效期的日用品,作为员工福利。

解析:

该员工计划针对企业的员工以女性为主,为女性员工提供了一些额外的福利,普及到了大部分的群体。同时也想到发放一些接近失效的日用品作为员工福利。这样做,不但企业所需负担的资金少,而且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水平颇低的连锁店员工来说,则是一种相当实用的福利。该员工计划比较容易引起质疑的是第三点——“按照员工级别,在员工结婚或员工家属过世时给予礼金。”面对喜事和丧事,无论员工级别的高低,他们都应该被一视同仁。员工关怀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建议该员工计划的制定者,将第三条改成“按照员工的服务年限,在员工结婚或员工家属过世时给予礼金。”这样更能鼓励员工在企业长期服务。

员工关怀计划三

为外来员工回乡探亲报销往返车票。

建立公司基金,免息贷款给员工购置大件。

 为优秀员工提供内部和外部培训,并为工龄长、服务佳的店长提供内部创业机会。在重大节日向员工家属寄送贺卡和感谢信。

在三八妇女节等特殊节日为女性员工提供休假等福利。

解析:

相较而言,该员工关怀计划考虑得最为周全、最有可能获得董事会的认可。成本低回报率高是该员工关怀计划突出的特点。首先从员工关怀项目的制定上看,给员工家属寄送卡片和感谢信的成本并不高,但它却让员工的整个家庭都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另外该员工关怀计划也针对了企业女性员工偏多的个性,为女性员工提供休假等额外的福利,成本也不高,但这种讲究细节的关怀却可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归属感。最重要的是,企业还为优秀员工提供免费培训和内部创业,在其职业发展道路上助其一臂之力。

蓝海集团专家点评:

决定员工关怀效果的因素是企业的诚意,而不是投入的资金。

员工关怀的方案要符合企业个性。

好的员工关怀可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优质教学产出的“三个投入” 篇3

一、备优质课的投入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备好每一节课,要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备课普遍遵循的过程,但认真地做起来,却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从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这一过程工作做得好,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而要把这一过程的工作做好,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备好课,讲课才能胸有成竹。

二、“新、深、实”教学内容的投入

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要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最新的事實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为此,就要特别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坚持看报、收听广播、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讲课有关的材料,就把它摘抄下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将文献电视片《邓小平》与课堂有关的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充实课程,这样不仅能增强说服力,还使学生有视听的新鲜感。

所谓“深”,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还要突破教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讲原理需要联系实际,讲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更需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而对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等现实问题也无须回避。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这种情况正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表现,是正常的。涉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时,一定要联系国际上这些新变化,既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三、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的投入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法、灵活法、讨论法、身教法、图示法等。

“启发式”教学法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一方面力求选择准确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力求语言的生动有趣。在讲课中,尽力做到语言活泼而有趣味,情感饱满真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被动局面,而是上下情感交流融为一体。

“灵活式”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取舍,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来安排讲课内容的详略。在讲解原理的方式上,有时先结论后展开,有时则通过事例引出原理;有时是由抽象到具体,有时则由具体到抽象;有时通过问题把要讲的全部内容逻辑地串通起来,有时还需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一定的调整。总之,各个不同的环节不要千篇一律使用一个模式。

“讨论法”,就是有准备地把问题提出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材料,运用有关原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讨论,自然得出某一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教师担负着双重的职责: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育人。教师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而且会直接影响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精神、态度去感染学生,这就是所谓身教法。此外,在教学中,采用图示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

对投入产出模型的一些探讨 篇4

建立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的投入产出模型是静态的,而实际的经济系统是动态的,因为本年的生产与上一年的生产是存在关联的。

1、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把国民经济分为n个产业部门,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表示为x=Ax+y。可证,(I-A)的逆矩阵是存在的,于是得x=(I-A)-1 y。即有G N P=e Ty这里e=[1,1Λ,1]T。因此有GNP=e T(I-A)x。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形式为Ax(t)+B[x(t+1)-x(t)]+y(t)=x(t),B称为“投资系数矩阵”。由动态模型可得:x(t+1)=[I+B-1(I-A)]x(t),如果B稳定且是可逆矩阵,投资周期为一年,各行业部门的产出能力都能够完全利用,则可以用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趋势和过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在实际经济系统中,这些条件是无法满足的。

X=A x+y,A x表达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消耗,而y表达了“最终产品”消耗。y可分为投资品向量y'和消费品向量y",即有x=Ax+y`+y"

投资品向量y表达了各部门的投资形成的对各部门产品的消耗,而消费品向量表达了消费形成的对各部门产品的消耗。

把各部门投资对其产品的消耗分别记为yi 1`yi 2`…,yi n`,则有yi=yi 1`+yi 2`+…,+yi n`,假设gi j=yi j`/Ij,gi j表达了部门j的单位投资形成的对部门i的产品消耗,矩阵G=(gij)称为投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矩阵A称为生产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把投资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记为yl和yc,假设di=Ii/yl,Ci=yi"/yc,向量D=[d1,d2,…,dn]T反映了总投资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向量C=[c1,c2,…,cn]T反映了总消费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称为消费结构向量。

把上述结果代入投入产出模型得x=Ax+GDyI+Cyc考虑第t年的情况,为x(t)=A x(t)+G D yI(t)+C yc(t),由宏观经济学的收入决定理论可知,第t年的投资总量主要取决于上一年的国民收入。设国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边际投资倾向为h,根据投入产出模型,上一年的国民总产值GN P(t-1)=e T(I-A)x(t-1),如果不考虑折旧,则可用上一年的国民总产值代替上一年的国民收入N I(t-1),于是模型可表示为x(t)=A x(t)+G D[q+h eT(I-A)x(t-I)]+C[a+b eT(I-A)x(t-1)]。

上述模型把第t年和第t-1年的产出向量联系了起来,是一个动态模型,表达了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

2、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把模型整理得x(t)=(I-A)-1 G D[q+h eT(I-A)x(t-I)]+(I-A)-1C[a+b eT(I-A)x(t-1)],由此,各部门投资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和消费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是不同的。

进一步整理,简记为x(t)=px(t-1)+V其中P=(I-A)-1(H g d+b C)e T(I-A)为n阶系数矩阵,记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平衡点为xe,则xe=Pxe+V,解得xe=(I-P)-1V,平衡点xe代表了投入产出系统的发展目标。如果系数矩阵P的特征值的模都小于1,则投入产出系统是全局渐进稳定的,即系统会从任意初始产出向量x(0)开始,逐步趋向于目标产出向量xe。

由P=(I-A)-1(h GD+b C)e T(I-A)可知,P是H的相似矩阵,矩阵H有唯一的非零牲征值,只要使边际投资倾向h和边际消费倾向b满足h+b≤1,便可以保持投入产出系统的稳定。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只能反映一个时点上的经济发展和结构情况,用于预测和计划分析时,模型本身提供的信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远远不够的。引入投资系数矩阵,可以建立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X(t)=A X(t)+B[X(t+1)-X(t)]+C(t),其中X(t)为第t年总产出向量,C(t)为第t年的最终净需求向量,B=(bij)n×n为投资系数矩阵。模型揭示了前一时期最终需求中各部门的投资品与生产规模扩大数额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投资与生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

模型进行经济预测和计划分析时,假定目标年的总产出向量X(T0)已知,最终净需求向量C(t),t=0,1,2,Λ,T0,作为外生变量。其中T0为计划期长。本文讨论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解法,给出了目标年的总产出向量X(T0)和各期的最终净需求向量C(t),t=0,1,2,…,T0,发生变动时,对计划总产出向量X(t),t=0,1,2,Λ,T0-1产生影响的计算公式。

摘要:本文就投入产出模型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做了讨论,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参数及系数的确定,给出投入产出模型相应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投入产出,投入产出模型,系数矩阵

参考文献

[1]、王嘉谟.实用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7

投入-产出模型 篇5

关键词:档案 管理 投入产出

1、对企业档案工作的一些认识

所谓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纪录,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信息资源,其作用的大小,价值的体现和地位的高低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对企业档案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提高的。社会经济改革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那些不注重对日常信息资源的积累、管理,不注意档案工作和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企业容易失去工作的方向,而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的事例在古今中外是时有发生的。因此企业领导者决定着企业档案工作的走向。开明的、有远见的、认识到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和档案意识较高的企业领导者,会使一个企业的档案工作甚至企业本身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其档案工作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如股份制企业档案来源复杂、内容广泛,档案产权多元化,对档案工作所产生的效益要求较高,因而在档案工作中要注意文件材料的收集,通过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档案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集团的档案管理体制较为复杂,成员企业间档案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应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对集团的档案工作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合作这样的外资企业因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不一样,其文件产生的渠道较为杂乱,档案载体多样化,如软盘、磁带、录像带、照片、缩微胶片等,标准和非标准的书写格式和规格尺寸等,因此其档案管理所具有双重性、多样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都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应主要从宣传中国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接受中国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和指导,扬长避短,逐步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档案管理体制。相比来说,炼油企业档案来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上级有关石油石化主管部门等,而且炼油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必须接受国家的领导,因此炼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时刻与政府保持一致,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主要收集各种政府文件、法律法规、上级炼油方面的文件等,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作好基础工作。

2、炼油企业档案馆投入与产出及今后设想

城市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综述 篇6

关键词:城市效率;空间计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其经济发展状况强烈地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扩张不仅包括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更是社会经济、城市用地和城市数量变化过程以及经济、技术、投资等对城市影响的过程。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4.77%,相当于前30年增加数的2倍多,城市化率更是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0年的47.5%,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近年来,城市化效率问题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城市效率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城市要素资源的有效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值,是城市投入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运行状态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空间范围、时间维度、研究方法、行业领域而有所侧重,现有的城市效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选取不同的空间范围研究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第二是研究城市效率的影响因素,第三个是对方法的选取。

一、对不同时空范围的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2000年王小鲁估算了中国1953-1999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指出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今后2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64%的中高速度增长[1]。2005年郭庆旺、贾俊雪利用中国1979-2004年间的数据进行研究,表明1993年以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涨跌波动明显,技术效率偏低,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随着城市效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以省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如张军涛等对东北3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效率进行了分析,以土地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技术投入量和信息投入量为输入指标,以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为输出指标,计算得到东北三省各个城市效率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3]。刘兆德、徐振兴对中国2009年2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效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城市效率与城市行政登记的关系并不密切的结论[4]。高春亮估算了我国1998-2003年间216个城市的生产力指数和规模报酬状态,得到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改善,部分大城市缺乏规模效率,投入产出比例失衡,提出对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4]。潘竟虎等采用DEA-ESDA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对城市发展效率差异进行了度量,发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效率水平较低,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达到了效率最优,且城市效率呈现出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较强的空间关联[5]。

二、对城市经济增长或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的学者,比如贝利(Bryan Berry,1962)选取95个国家43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解释了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技术、教育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同时证明了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国内的研究者毛丰付、潘加顺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6]。在涉及地理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忽略空间相关性必然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7],因此将空间计量加入到城市化和区域经济的研究中至关重要。王家庭、贾晨蕊,从城市化角度出发,选取200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8]。吕健采用空间误差模型,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城市消费、城市投资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大小并得出了相关结论[9]。蒋伟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产业结构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有负面效应。戴永安利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重点分析了各种城市条件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示各种条件因素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地综合作用于城市效率,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10]。刘建国等利用中国1990-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经济集聚、人力资本、信息化、基础设施、经济开放度及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土地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11]。

三、对效率研究方法的选取

研究方法一般运用随机前沿、数据包络等方法,数据包络分析在近年来的城市效率实证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从国外研究来看,Charnes等人应用DEA模型分析了1983年和1984年中国28个“关键”城市的经济效率,证实了DEA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城市效率研究方法,之后FRIED等人构造了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经济产出单位效率的动态变化;Aihanassopoulos等人对希腊北部20个县的经济社会效率进行了评价。从国内研究来看,对静态的城市效率,一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2R,BCC模型:如傅利平等人基于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对我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朱艳科等人用C2R模型对广东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价。超效率DEA方法运用也较广泛,如超效率DEA模型。戴永安使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将传统的DEA方法与超效率DE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中国城市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

总之由于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导致学者们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论。目前中国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阶段,城市的空间扩张具体表现为建成区的扩张,土地要素对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经典的城市经济学实证通常采用人口规模衡量城市的发展集聚程度,城市劳动力越多,城市越集聚,城市发展就越迅速。以地为本的城市化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何去何从?什么样的城市化水平才是最适合经济发展的?城市扮演着经济和商业中心的角色,追求效率是城市的首要目标,城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与否,目前我国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是否合理?我国的城市化究竟对城市效率的影响如何?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7):3-14.

[2]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06).

[3]刘兆德、徐振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效率评价研究.

[4]蒋伟.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关于农业投入产出的回归分析模型 篇7

一、问题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稻谷、小麦、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的产量现均居世界第一位, 玉米、大豆的产量分别为世界第二位和第四位, 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因此, 处理好农产品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已知2005年全国各地区农村在乡村办水电站数、装机容量、用电量、各种化肥用量、各种塑料薄膜用量、覆盖面积、农用柴油、农药使用量等主要能源及物质消耗, 以及全国各地区粮食、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数据的情况下, 对变量进行分析筛选, 建立合理的模型, 分析我国农业投入产出的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各个现象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农业投入产出则是在既定的工程技术和技术水平条件下, 农业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在一定实践内消耗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 从而生产出一定量的农业生产总值。本文中, 我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SPSS对主成分、有效因素进行确定与分析, 从而描述农业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结合实际我们对投入和产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而有针对性地选取所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我们得到2005年各地区农业主要能源及物质消耗统计数据和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数据。

农业投入因素分为: (1) 农业能源消耗, 主要包括农村用电量、农用柴油等; (2) 农业物质消耗, 主要包括:各种化肥用量、塑料薄膜用量、农药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等。

农业产出因素为:农产品产出, 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甘蔗、甜菜、烟叶、蚕茧、茶叶、水果等。

二、模型假设

该问题适合用多元线型回归模型

基本假设如下:

1. 忽略各种自然灾害对当年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2. 对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差异, 即第一产业基本建设折旧与更新改造, 不算入农产品消耗的范围。

3. 忽略各地区农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一些微小差异。

4. 假设所给的数据反映实际情况。

5. 假设地域间农业的技术水平处于一个相当的层次。

三、符号说明

i代表省或直辖市编号, j代表不同农产品的编号, xi代表主要能源或物质消耗的种类编号, zij表示i地区j产品的产量, αj表示农产品j在总产出zij中的系数, yi表示i地区的总产量, βb表能回归模型中的常数项, Bi表示xi的回归系数, ε表示误差项, z表示总产量。

四、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的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我们分析宏观的农业的投入产出问题, 考虑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受哪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而得出农产品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 从而为我国的农作物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首先对各种农作物进行主成分分析, 确定各种重要农作物的权重, 然后根据上面的权重系数计算总产量, 表达式如下:

设由主要投入和产出因素产生的两组变量分别为x= (x1, x2...xn) 和yi, 那么各个省市投入产出表达式如下:

然后进行聚类分析, 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省市作为样本。再对产生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 从而确定回归方程中的系数, 从而确定全国投入产出的回归方程的表达式如下:

五、模型求解

1. 主成分分析。

经过对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 麻类、甘蔗、甜菜、烟叶、蚕茧、茶叶这些农产品很具有地域特征, 只在一部分省市有生产, 且它们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非常小, 所以我们选择了粮食 (Zi1) 、棉花 (Zi2) 、油料 (Zi3) 、水果 (Zi4) 四种农产品的产量来计算总产量, 对四种农产品进行主成分分析, 确定各种农作物的权重, 然后根据上面的权重系数计算总产量。

对中的变量αj进行确定, 通过SPSS软件分析可以得到:

对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可以得出它们的相关系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个主元素的代表性已接近70%, 在经济分析中, 基本达到要求。

此时可以确定这四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权重α1=0.906, α2=0.537, α3=0.925, α4=0.894, 即:

zi=α1xi1+α2xi2+α3xi3+α4xi4

2. 相关性分析。

首先, 化肥合计已经包括了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农用塑料膜已经包括了地膜用量与地膜覆盖面积, 所以我们选择化肥合计与农用塑料膜这两个大的因素, 而不考虑其中包含的因素。然后我们进行了剩下因素对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可以得出, 乡村水电站数、装机容量、发电量与总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农村用电量、化肥合计、农用塑料膜、农用柴油、农药使用量、有效灌溉、旱涝保收、机电排灌与总产量的相关性显著。所以我们去除了乡村水电站数、装机容量、发电量三个因素对农作物总产量的影响。所以, 我们选择了农村用电量 (X1) 、化肥合计 (X2) 、农用塑料膜 (X3) 、农用柴油 (X4) 、农药使用量 (X5) 、有效灌溉 (X6) 、旱涝保收 (X7) 、机电排灌 (X8) 这八个因变量。

3. 聚类分析。

根据各个省的投入及总产出, 进行聚类分析, 分为三组, 其中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个数非常少。于是就保留下第一组的数据, 比较具有代表性, 基本上能代表全国农作物的投入与产出情况。然后我们对剩下的省按总产量进行排序, 结合四分位数的思想, 均匀地取出三个省份 (甘肃、陕西、河南) 留作模型的最后检验的样本。

然后对最后剩余的省区 (西藏, 青海, 北京, 天津, 上海, 海南, 宁夏, 福建, 山西, 贵州, 重庆, 新疆, 云南, 内蒙, 江西, 辽宁, 广西, 吉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安徽, 四川) 进行回归分析。

4. 回归分析。

化肥合计、有效灌溉、旱涝保收的P值均小于0.05, 符合要求。而其他因素不符合要求, 所以需要再进一步做逐步回归分析。

5. 逐步回归分析。

得出影响总产量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化肥合计、有效灌溉、旱涝保收。但是我们考虑到旱涝保收之前的系数为负数 (-0.992) , 与实际经济含义不符, 所以去除这个因素, 再对化肥合计和有效灌溉两个因素做一次回归分析。

6. 回归分析。

最后得出总产量对化肥合计 (X2) 和有效灌溉 (X6) 的回归系数。从而确定回归方程:y=63.628+8.860*X2+0.332*X6

六、模型分析与检验

最后, 我们得到回归方程, 即:y=63.628+8.860*X2+0.332*X6

(其中X2代表化肥合计, X6代表有效灌溉)

下面我们分别做F检验, t检验和代入样本检验。

(1) 用F统计量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步骤如下:

先提出假设

H0::β1=β2=…=βp=0

H1::β (jj=1, 2, L, p) 不全为0。

根据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 确定临界值Fα=Fα (P, N-P-1) 或者计算F值对应的相伴概率值p。若F>Fα或p<α, 就拒绝原假设H0, 接受H1, 认为回归方程显著,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若Fα, 则接受H0, 回归方程不显著。经过SPSS的计算, 我们得到我们所建立回归方程的F值为66.222, P值为0, 小于给定的α, 所以显著。

(2)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t-检验) 。

t-检验的步骤如下:

提出假设

H0:βi=0. (i=1, 2, Lp)

H1::βi≠0. (i=1, 2, Lp)

若假设成立说明Xi对y没有显著的影响, 反之, Xi对y有显著的影响, 在H0的条件下, 由样本数据计算式 (3.2.18) 的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的值。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 确定临界值α, 或者计算t值所对应的相伴概率值p.如果t>t (n-p-1) , 或者p<α, 就拒绝原假设H0, 接受备择假设H1, 认为该回归系数与零有显著差异, 该回归系数对应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如果或者p>α, 则接受原假设H0, 可以认为该回归系数与零无显著差异, 与其对应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经过SPSS的计算, 我们建立的回归方程化肥合计 (X2) 的t值为4.879, P值为0, 有效灌溉的t值为2.228, p值为0.038, p值均小于给定的α, 所以显著。

(3) 最后我们把留作检验的甘肃、陕西、河南三个省的数据样本, 代入回归方程y=63.628+8.860*X2+0.332*X6进行检验。

得到总产量分别为1086.588 (万吨) , 1816.369 (万吨) , 6237.237 (万吨) , 而我们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总产量分别为1061.67 (万吨) , 1801.20 (万吨) , 6250.45 (万吨) , 经过对比, 得相对误差分别为24.9221、15.1735、76.7828, 绝对误差分别为:2.35%、0.84%和1.23%误差很小, 回归方程代表性好。

七、结论

从上述得到的回归方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因变量与两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拟合程度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产量主要受化肥合计和有效灌溉的影响, 说明化肥的使用量和有效灌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现代机械的不断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但现阶段我国农业还是属于高耗、低效型农业, 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 (发达国家已达50%~70%) , 化肥当年利用率仅30%, 因此, 发展节水、节肥的精准农业将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在我国农业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的双重危机的情况下, 发展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 建立节水型农村经济体系显得尤其重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农业的影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应该予以适时调整, 以适应新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即把传统农业转变成为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

八、模型评价和推广

1.通过对粮食、棉花、油料、水果四种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农作物总产量, 具有一定典型性, 可以在各个省市地区进行模型的推广。

2.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地区间的农产品投入产出差异, 剔除个别投入产出差异较大的地域, 增强模型的有效性。

3.未对产量较少、地域性较强的农作物如烟草、茶叶等进行统计, 优化了模型。

4.本文建立的模型, 依次运用了主成分分析、初步分析、回归分析, 对变量进行筛选、分析以及权重的确定,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可以推广用于高等教育、企业发展等其他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5.但这个模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总产量虽有其合理性, 但也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知道每种农作物的价格, 用农作物的总产值可能会更好。

6.如果进行聚类后, 各个组的样本个数比较平均, 可以分别对各个组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几个回归方程。

参考文献

[1].孔朝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投入产出统计模型建模方法的研究

投入-产出模型 篇8

一、投入产出模型与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一) 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并创立的。投入产出模型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工具, 也是进行经济综合分析的有力工具, 它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经济结构, 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研究经济效益;分析国民经济部门间、地区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领域之间各种各样的比例关系和经济技术联系, 为宏观经济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下表是价值形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

表1中, Xij表示j产业生产过程中消耗i产业产品的价值量, Xj表示j产业的总产值, Dj表示j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 Vj表示j产业的劳动报酬, Mj表示j产业向社会提供的纯收入 (利税额) 。

(二) 产业成本效益分析指标

效益是生产活动的所费与所得之比, 即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活劳动消耗与产出的全部有用劳动产品之比。产业成本效益, 也即产业效益, 是一定时期内全行业所产出的全部有用劳动产品的价值与生产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之比。

从投入产出分析法角度看, 产业成本效益就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在投入产出模型中, 反映投入的指标主要有:原材料等物质消耗、固定资产消耗和活劳动消耗;反映产出的指标主要有:总产值、增加值和利税额。用各种产出指标与投入指标进行比较, 即可得到多种反映效益的指标, 主要有:物耗效益指标、固定资产消耗效益指标、活劳动消耗效益指标和总成本效益指标等四大类。

二、甘肃省各产业成本效益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所建立起来的产业成本效益分析指标体系, 利用《2002年度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可以对甘肃省各个产业投入成本的效益进行测算。

(一) 测算各产业物耗效益

根据《2002年度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出甘肃省各产业物耗效益的三项指标数据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物耗产值率最高的是其他行业, 物耗产值率最低的是制造业;物耗利税率最高的是采掘业, 物耗利税率最低的是其他行业;物耗增加值率最高的是其他行业, 物耗增加值率最低的是制造业。

(二) 测算各产业固定资产消耗效益

根据《2002年度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出甘肃各产业固定资产消耗效益的三项指标数据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折旧产值率最高的是建筑业, 折旧产值率最低的是房地产业;折旧利税率最高的是建筑业, 折旧利税率最低的是其他行业;折旧增加值率最高的是建筑业, 折旧增加值率最低的是房地产业。

注:表中各部门代码是:1-农林牧渔业, 2-采掘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7-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8-金融保险业, 9-房地产业, 10-其他行业。

注:表中各部门代码同表2。

注:表中各部门代码同表2。

注:表中各部门代码同表2。

(三) 测算各产业活劳动消耗效益

《2002年度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出甘肃各产业活动消耗效益的三项指标数据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工资产值率最高的是制造业, 工资产值率最低的是其他行业;工资利税率最高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工资利税率最低的是其他行业;工资增加值率最高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工资增加值率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

(四) 测算各产业总成本效益

根据《2002年度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出甘肃各产业总成本效益的三项指标数据如表5。

由表5可以看出, 总成本产值率最高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总成本产值率最低的是其他行业;总成本利税率最高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总成本利税率最低的是其他行业;总成本增加值率最高的是采掘业, 总成本增加值率最低的是制造业。

三、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 可以得出甘肃省各个产业的综合效益情况如下:

1.物耗总产值率、物耗利税率、物耗增加值率均比较高的是: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2.折旧总产值率、折旧利税率、折旧增加值率均比较高的是: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制造业, 建筑业。

3.工资总产值率、工资利税率、工资增加值率均比较高的是: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4.总成本总产值率、总成本利税率、总成本增加值率均比较高的是: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5.各项投入的利税率均比较高的部门是:采掘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各项投入的增加值率均比较高的部门没有。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和其他行业的物耗增加值率、折旧增加值率、总成本增加值率比较高, 但工资增加值率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物耗增加值率、工资增加值率、总成本增加值率较高, 但折旧增加值率低。

参考文献

[1]李金华.经济增长背景下中国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与分析[J].财贸经济, 2007 (9) .

[2]李金华.中国产业效益:基于宏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J) .统计研究, 2006 (1) .

[3]陈仲常.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证分析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4]钟契夫.投入产出分析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3.

[5]李金华.一种宽口径产业效益的研究路径和测定方法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11) .

投入-产出模型 篇9

近几十年来,人类清醒地认识到“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所导致的资源匮乏以及严重环境负荷,充分感受到循环经济理论的广泛实践所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因此,逐步建立完善的循环型经济体系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识[1,2,3]。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型经济体系的建设。2005年10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正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列入其中,这标志着在我国循环经济思想已从学术理论和一般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4,5]。2011年3月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明确将循环经济作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6,7]。迄今为止,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作为主要功能特征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通过验收并批准命名的已达14个,批准建设的有45个。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已经得到了国家、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8]。

1 循环经济的操作原理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9,10,11],以“3R原则”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资源化)”为行为准则[12,13]。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循环过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14]。如在再生铝熔炼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熔炼炉以及熔炼工艺,消耗更少的能量得到高品质的铝锭或铝合金。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物质在每个过程中停留的时间,降低物质流动速率[14]。在再利用的过程中遵循内部循环优先的原则,尽可能在产品制造者、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内部循环,因为物质在其内部循环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消耗。如熔炼炉中尾气再次利用,用于加热助燃气体。此外,与物质在外部循环相比,内部循环更容易找到接口。

资源化原则即输出端原则,把废弃物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14]。资源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功能一样的新产品,如废弃汽车上的铝合金轮毂、发动机缸体经检测修复后再次使用等;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将废弃物变成与原来类型不同的新产品,如不同牌号的铝合金经回收重熔再处理得到一些力学性能要求低的铸造用铝合金。

在生产过程中,以上3个原则并不是并列的[14]。首先要进行输入端控制,减少进入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废物回归到循环系统中;只有当输入和过程控制较好时,终端需要处理的废物才会更少。

依据上述“3R”原则的操作原理而建立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2 循环经济与铝工业

目前我国已进入铝工业化发展中期,资源与环境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两大瓶颈[15],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铝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其可回收性强,可反复循环使用[16],并且再生铝与原铝相比,其性能并无明显差异,重熔时的氧化损失也不过2%~3%。同时,再生铝的生产与原铝相比拥有诸多优势,这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

(1)节能环保。

由二者的生产能耗情况(表1)可以明显看出再生铝的节能优势,其能耗约占原生铝能耗的5.0%[17],而且再生铝对环境的污染也轻得多,仅为后者的10%左右。

(2)资源优势。

有人曾提出铝产品的平均报废期为15年[19]。据粗略统计,1993-2007年我国积累的各种形式的铝达到6000万t以上,并且还在快速增长,2007年至今,废铝还可积累4000~5000万t,因此我国的废铝量将达1亿t。

由此可见,发展铝业循环经济是我国铝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铝业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

3.1 铝业循环经济的循环路径

依据目前铝行业循环发展现状,列出了铝业的七大循环路径(为简化模型,将使用冶金业生产的铝锭及压延业成型的铝材的其他制造业全部归入居民消费环节),如图2、表2所示。

3.2 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以及模型分析

1931年,W.Lellolltie开始进行投入产出表的调查研究和编制工作,并在其诸多著作中提出了投入产出模型,从而奠定了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基础。他也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1970年,W.Lellolltie对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深入扩展,在表中的纵向投入中加入了“污染物消除”项,在横向产出中加入了“污染物产出”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北京大学雷明教授提出的“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为代表,其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途径[21]。

本文结合铝业的七大循环路径,首次构建了铝业的投入产出模型(见表3,A-I依次代表铝矿采选业、氧化铝生产业、电解铝业、冶金与合金制造业、铝压延加工业、居民消费、排放部门、再利用、资源化9个相关部分)。该模型展现了铝业各个产业间产品生产和分配上的关联关系,能够完整而准确地反映出产业间直接和间接的影响[22],从而对铝业行业的产量与需求做出预测,最终衍生出铝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1)产出平衡方程组(也称分配平衡方程组)

undefined

即:undefined

(2)投入平衡方程组(也称能耗平衡方程组)

undefined

即:undefined

由式(1)、式(2)联立得出undefined。这表明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讲,铝业的初始投入值等于最终需求值,即用于铝业非生产的消费、积累、储备和出口等方面产品的总价值与整个铝业经济净产值的总和相等[23,24]。

(3)直接消耗系数

第j部门生产单位价值所消耗第i部门的价值称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记作aij。

undefined

把投入产出表中的各个中间需求xij换成相应的aij后得到的数表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表,并称n阶矩阵A(aij)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由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将式(3)代入式(1),得:

undefined

令undefined,则式(4)可以表示为:

AX+Y=X 或undefined

矩阵E-A称为列昂捷夫矩阵。

类似地,把式(3)代入平衡方程(式(2))得到:

写成矩阵形式为:

X=DX+Z或undefined

式中:D=diagundefined。

4 铝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要应用于实践,就必须编制投入产出表[25]。编制铝业投入产出表的一种做法是先规定各部门计划期的总产量,然后计算出各部门的最终需求,即计划型;另一种做法是确定计划期各部门的最终需求,然后再计算出各部门的总产出[26],即市场型。

(1)对于计划型,先规定各产业计划期的总产量矩阵undefined借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构建A(aij),依据式(5),得出最终需求列向量undefined,同时依据式(7),即可得出初始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消耗与净增加值)向量undefined。

(2)对于市场型,依据市场需求增长规律(即同比增长规律)初步制定最终需求向量undefined,为简化模型,这里暂按照等比增长yn=yn-1(1+t)(t为等比增长率)计算。再依据式(5)得出铝业各个产业的预期总产量矩阵undefined并依据式(7)得出初始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消耗与净增加值)向量undefined。

(3)直接消耗系数的选取与计算通过以下3种方法进行:

①投入产出表中直接可查的,利用投入产出表中数据。

②若一个部门被细化为几个产业,则每个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满足ai=aij+aij+…+ain且undefined,其中pij为单个产业的当年产值,pi为部门的当年总产值。

③上述模型中,有些产业或者部门在投入产出表中找不到对应的产值,可利用VAR模型求解。VAR(p)模型为:Yt=α+A1Yt-1+A2Yt-2+…+ApYt-p+εt[27],其中Yt是由4个内生变量组成的向量,即Yt=(GDPgapt,investgapt,consumegapt,exportgapt),GDPgapt为该产业实际GDP缺口,即产业实际GDP相对其长期趋势的偏离;investgapt为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缺口;consumegapt为该产业消费总额缺口;exportgapt为该产业出口缺口;εt为扰动向量;A1,A2,…,Ap为参数矩阵,可以通过回归求解得出矩阵的每一个参数,再合成矩阵。

5 结语

本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铝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并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我国铝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了工具。本模型的工作主要包括:(1)对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操作原理作了进一步解释,归纳总结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结合当前铝业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提炼出铝业循环经济中的7条循环路径,首次构建了铝业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型;(3)介绍了模型的应用,为我国铝业各个产业的预测以及结构比例调整提供了新途径。

投入-产出模型 篇10

1 建立煤矿安全投入效益评价模型

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 最早由A.Charnes等提出, 用于评价多输出、多输入系统相对有效性。煤矿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输出多输入系统, 故本文在煤矿安全投入效益有效性评价中采用了DEA模型。基于安全产出是煤矿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再加上需对安全投入作定量分析, 故选择了基于输出的DEA模型。

1.1 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效益

煤矿安全投入, 指的是煤矿在安全方面投入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出于数据可得性考虑, 本文将煤矿安全投入界定为日常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教育、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5方面投入。

安全投入效益, 是指在安全方面投入后, 消除的事故隐患所减少的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及安全投资带来的增值额。总体可归纳为两方面, 即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减少额和安全价值增值额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增值) 。

1.2 建立DEA模型

决策单元为煤矿安全投入年份, DEA模型选择C2R模型, 通过建立C2R模型评价煤矿2008~2013年安全投入的有效性。根据煤矿每年在安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教育、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方面的投入数据, 将实现产出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 建立C2R模型:

上式中ω:投入权向量;μ:产出权向量;x0:决策单元投入;y0:决策单元产出;n:决策单元数;xj、yj分别表示安全投入 (第j年) 和安全效益 (第j年) 。应用DEAP2.1软件计算出决策单元的未知参数。VP=1时, 表明此决策单元的数据包络分析有效, 即若不增加投入 (一种或多种) 或减少其他产出, 将不会增加任何产出;若不减少其他产出或增加投入 (一种或多种) , 将不会减少任何投入。对各决策单元值进行比较, 根据值大小评价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1.3 统计安全投入基本数据

本文以山西省某中小型煤矿为研究对象, 收集了其在2008年~2013年间的安全投入相关资料:事故损失费、安全管理费、安全教育费、职业健康费、安全技术措施费、劳动防护用品费。对于部分无法直接获得的数据, 笔者对其相关数据进行了转换、处理, 以获得最终所需数据。将煤矿实施安全投资后, 安全价值增值额与减少的事故经济损失总和作为安全产出 (安全投资效益) 。最终获得DEA模型各项数据。表1所示为该煤矿在2009~2013年间的安全投入、安全产出统计数据。

2 DEA模型在煤矿安全投入中的应用

2.1 运算结果

将5个煤矿的安全投入、产出数据带入DEA模型中, 使用DEAP2.1软件进行运算, 运算结果如表2所示。

注释:scale表示规模效率;vrste表示纯技术效率;crste表示综合生产效率;irs:安全投资规模报酬递减;drs:安全投资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

2.2 调整松弛变量

由表2可知, 该煤矿在2010、2011、2013年的安全投入产出为DEA有效, 在其他年度, 均为非DEA有效, 为保证DEA有效, 应对煤矿的投入、产出进行调整, 各年度松弛变量调整如表3所致。

3 安全投入效益分析

表2所示为X煤矿在2009年~2013年间的安全投入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生产效率及其规模报酬情况。从表2可知, X煤矿的安全投入效益从0.906 (2009年) 提高到了1.000 (2013年) , 安全投入效率稳步上升;纯技术效率也从0.931提高到了1.000, 这也表明该煤矿在安全投入强度及技术水平方面有稳步提升;规模效率从0.971提高到了1.000, 规模效率略有提高。由此可见, 该煤矿在安全投入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是较高。在规模报酬方面, 该煤矿在2009年、2012年为irs (规模报酬区间递减) , 2010~2011年均为drs (规模报酬区间递增) , 2013年的规模报酬区间不变。规模报酬区间有一定的波动性, 表明该煤矿在安全投资方面, 稳定性较差, 该煤矿在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需增加。

摘要:本文以山西省某中小型煤矿为研究对象, 收集了安全投入产出相关资料, 利用DEA (数据包络分析) 法, 建立了DEA评价模型, 并对结果做了安全投资效率分析。结果显示煤矿的规模报酬、纯技术效率、综合生产效率与安全投入呈正相关, 在分析报酬规模区间时发现, 煤矿安全投入有不稳定情况, 在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需增加。总体来说, 煤矿的安全产出要获得最大化, 安全投入是关键。

关键词:安全投入产出,DEA,效率评价,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梁美健, 吴慧香.煤矿安全投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 (3) :16-23.

[2]许玉江.浅谈煤矿企业的安全投入与产出[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17) :43-44.

[3]孙春红.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 2009.

[4]康井海, 高文波.煤矿安全投入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 2008 (1) :150-151.

[5]汪涛.中国25个产煤省份煤矿安全事故管理绩效分析——基于DEA模型的评价[J].理论月刊, 2010 (10) :164-166.

[6]吴慧香, 梁美健.煤矿安全投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构建[J].会计之友, 2012 (16) :34-36.

加拿大投入产出核算值得借鉴 篇11

■ 投入产出核算概况

加拿大投入产出核算工作由加拿大国家统计局负责,投入产出表编制历史非常悠久。从1961年开始按年度编制国家投入产出表,一般在核算期30个月后完成。从1996年开始编制各省和自治区投入产出表,通常在核算期34个月后完成。每年的11月,国家统一公布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

基本表式。包括三张基本表:产出表、投入表和最终使用表。产出表也称制造矩阵。主栏,即横行,按商品划分,体现某一商品是由哪些产业部门提供的;宾栏,即列向,按产业划分,体现某一产业生产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产出表按生产者价格计算。投入表也称中间使用矩阵。主栏按商品划分,体现某一商品在各产业部门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宾栏按产业划分,体现各产业部门生产货物和服务等商品的总投入构成,包括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构成。投入表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最终使用表也称最终需求矩阵,反映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政府支出、出口等方面对货物和服务等商品的使用。

分类标准。包括产业分类、商品分类和最终使用分类。加拿大投入产出表使用的产业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调整。1981年至1996年,使用的产业分类是1980年标准产业分类(SIC);1997年开始,采用在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基础上形成的投入产出表产业分类(IOIC)目录。商品分类(IOCC)是在加拿大商品分类体系基础上编制形成的,主要用于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产出表、投入表和最终使用表中。商品分类目录划分货物和服务以及初始投入几部分。最终使用分类目录划分八个方面:个人支出、机器设备、建筑物、存货、政府支出、国际出口和再出口、国际进口、省际贸易。

编制规模。根据产业分类、商品分类和最终使用分类不同,加拿大投入产出表分为工作表(W)、关联表(L)、中型表(M)和小型表(S)四种,对外免费公布小型投入产出表。

广泛应用。加拿大投入产出核算工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不仅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质量非常高,而且被加拿大统计局有关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和学术界等国内外用户广泛使用。其中包括加拿大统计局收入支出核算、产业测算及分析方面的应用、加拿大统计局生产力、微观经济研究分析方面的应用、加拿大统计局调查部门的应用、财政部门的应用、其它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和学术界方面的应用。

■ 编制方法科学规范

加拿大投入产出表编制非常规范。编表工作者在充分利用加拿大统计局各相关处(室)、联邦政府其它部门等各机构的调查资料、行政记录资料和各种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步骤进行编制。

产业平衡。产业平衡是指产出表和投入表的列向平衡。产出表的列反映产业生产各种商品的价值,投入表的列反映产业生产商品过程中的各种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表编制规模大小一致,采用相同的产业分类和商品分类。产业平衡由专门的分析师负责。

流通费用估算。经济生活中,各种货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商品价格会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称生产者提供货物的价格为“生产者价格”,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为“购买者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流通费用。在进行商品平衡前,需要把流通费用分摊到商品总产出中,获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产出。

商品平衡。商品平衡指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供给与总使用的平衡,涉及供给表和使用表。商品平衡由加拿大统计局专门的分析师负责。分析师们根据有关信息,分析、判断、修正所负责商品的总产出、流通费用、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估算,实现每种商品的总供给等于总使用。

与收入和支出核算协调市场价格GDP。加拿大国民经济核算中,投入产出核算、收入和支出核算二者都估算市场价格GDP。一般情况下,收入和支出核算在报告期两个月后按季公布国家收入法和支出法市场价格GDP,在报告期十个月后按年公布省级收入法和支出法市场价格GDP;投入产出核算则在报告期34个月后公布国家和省级投入产出表。

■ 统计调查支撑数据来源

加拿大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是加拿大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各项统计调查,它们提供了投入产出核算需要的详细可信的各产业产出数据和中间投入信息,为编制高质量的投入产出表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我们着重研究了加拿大统计局联合企业调查制度中的制造业和伐木业年度调查。制造业和伐木业年度调查(简称ASML,编码2103)是加拿大统计局为开展制造业和伐木业产业统计而设计的一种调查制度,主要搜集加拿大制造业和伐木业的生产和成本数据。

调查范围。制造业和伐木业年度调查的对象是从事制造业和伐木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辅助这些产业活动单位的销售部门,约97000个制造业产业活动单位和16000个伐木业产业活动单位。

调查内容。制造业和伐木业年度调查的问卷主要涉及产业活动单位的生产商品情况,商品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分商品的投入情况,以及收入、就业、其他成本、存货等主要统计指标。问卷指标包括以下八组:基本情况;收入(生产)和成本;销售初始目的地;生产货物销售;商品制造中消耗的原材料和零配件购买额;按地域划分的劳动力,薪金和工资(含佣金);能源和水的成本/支出的详细信息;报告期内影响本产业活动单位的重大事件。

数据发布。制造业和伐木业年度调查的报告时期为:报告年的4月1日至下一年的3月31日的财政年度;数据搜集期为:报告年下一年的1至9月;数据发布时间大约滞后13个月,如2008年4月28日发布2006财政年度资料。

■ 对我国统计工作的启示

通过研究加拿大投入产出核算方法和调查制度,体会到加拿大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基础统计健全翔实。加拿大统计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提供登记企业的产业活动单位目录库,并通过专业队伍,联系大型企业,及时更新目录库。此外,为了保障加拿大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质量,加拿大统计局建立了详细的年度调查制度,开展了制造业和伐木业、服务业、省际间流通等多项调查,确保基础资料翔实有效。

调查制度系统完善。加拿大统计调查采用SNA 推荐的方法,调查对象是产业活动单位,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耗按商品划分。相对企业调查而言,产业活动单位调查更能反映生产活动的同质性,更能准确反映各产业生产状况以及各产业对加拿大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充分利用行政记录。尽管加拿大统计局有很详细的调查,但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中仍大量使用了部门行政记录,来推算、放大、验证调查资料,以获取全行业数据。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有限的经费,减少了指标的重复设置,减轻了基层填报负担,又提高了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如,利用税收数据对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推算,利用交通部门的运输统计数据测算省际间贸易,等等。

统计方法制度规范。加拿大的统计方法非常规范。在加拿大统计局获得各种统计调查资料后,根据规范的估算方法,结合行政记录,推算未调查部分数据,保证了统计数据范围全面。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协调统一,核算数据相互衔接。

统计法制观念强。一是加拿大统计部门调查法制观念非常强,严格遵照国家法律规定,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保密数据信息。二是被调查对象法制观念浓厚,填报数据质量真实可信。三是统计数据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加拿大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得到了加拿大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投入-产出模型 篇12

近年来, 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广东在国内率先出台《广东省实施自主创新促进条例》。2012年广东的技术自给率从53.9%上升到68%,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从1.3%提高到2.1%。PCT国际专利受理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稳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基因组、超材料、干细胞、中微子等方面创新成果跻身国际领先水平。省部院产学研合作获得显著成效, 共实施合作项目2万多项, 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2万亿元。获得“973”首席科学家项目37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作为创新驱动力的作用不断凸显。当前阶段, 广东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科技创新的活跃期。截至2012年, 广东省R&D投入强度已达2.1%, 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对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如何追寻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最佳平衡点, 成为了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 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估, 进而指导资源的合理、高效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科技活动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过程, 传统的投入产出比例法和参数法已不再适用, 学者们更多采用非参数法来计算投入产出效率, 而DEA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收集相关数据, 本文从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角度分别对广东省2000-2012年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2 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投入是指支持开展科技活动的投入, 即生产性投入, 主要分为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两个方面, 二者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其中, 人力投入是根本, 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财力投入是保障, 是加大人力投入的助推器。因此, 在人力投入方面, 主要选择专业技术人员数、R&D人员数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3个指标;在财力投入方面, 主要选择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两个指标。

科技产出是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成果, 是科技投入的直接反映, 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两个方面。其中, 科技论文和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分别体现知识创造成果和技术发明成果, 而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直接反映了出售专利或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其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转型升级, 主要可以用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来衡量 (见表1) 。

3 DEA模型

数据包络法 (DEA) 由著名运筹学专家A.Charnes和W.W Copper首次提出, 是一种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多指标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方法。通过构建DEA模型, 不仅可以对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进行排序和评价, 还能进一步分析各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及改进方向。

假定n个决策单元DMU, 每个DMU都有m个非负输入指标和s个非负输出指标, 分别可表示为Xi= (x1i, x2i, …, xmi) , Yi= (y1i, y2i, …, ysi) , 对应的权重向量分别为Vj= (v1j, v2j, …, vmj) T, Uk= (u1k, u2k, …, usk) T, 其中i=1, 2, …, n, j=1, 2, …, m, k=1, 2, …, s, 构建的DEA (C2R) 模型如下所示:

为了便于求解, 引入剩余变量s+和松弛变量s-, 可得到相应的对偶规划模型:

4 实证分析

通过查阅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科技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广东省科技局、统计局网站等, 获取了广东省2010-2012年的科技投入产出数据。鉴于科技产出具有滞后性, 选取滞后期为1年。

4.1 数据标准化

由于不同指标之间的差异较大且单位不同, 不具有可比性, 采用内差打分法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从而得到评价指标的规范化结果。因为选取的指标都为正向指标, 所以可以统一对指标进行如下变换, 令

其中, p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值, qij为第i年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 qj*max为第j个指标在所有评价年份中的最大值, qj*min为第j个指标在所有评价年份中的最小值。标准化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

4.2 相关性分析

经验法则表明, 决策单元DMU的样本数至少是投入、产出指标之和的两倍以上时, 使用DEA方法效果最佳。因此, 利用SPSS 17.0软件分别对投入、产出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剔除相关性极强的指标, 以期精简指标体系。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 R&D人员数与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发明专利授权量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都达到0.95以上, 因此删除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这4项指标。简化后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4.3 结果分析

4.3.1 效率分析

以广东省2000-2012年间每一年的科技投入产出作为决策单元, 运用DEAP 2.1软件进行求解, 可得到每一年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 见表3所示。

由表3可见, 2000-2012年, 广东省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有6年达到DEA有效 (θ=1) , 有5年处于DEA有效边缘 (0.9<θ<1) , 整体而言, 广东省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平均值达0.962, 科技资源配置基本处于相对最佳状态。

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来看, 技术效率代表投入产出的转化率, 规模效率代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出增加率。在DEA无效的年份中, 规模效率不为1的年份较多, 反映综合效率的无效很大程度上由规模无效导致, 投入产出规模存在不匹配。进一步分析发现, 除2010年外, 规模无效的年份都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 说明在对科技投入加强管理的同时, 增加一定量的科技投入可以带来更高比例的科技产出。

4.3.2优化调整分析

由DEA模型的基本原理可知, 如果DMU为非有效, 则肯定存在一个从非有效到有效的调整方案。通过获取投入指标的剩余变量值和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值, 可以得到广东省科技投入产出的优化方案, 从而提出如何量化调整投入和产出。具体如表4所示。

表4给出了DEA无效年份中, 科技投入冗余和科技产出不足的量化值。结果显示, 产出指标中, 国际三大检索工具收录论文数历年来都已达到理想数值, 从2000年的12 111篇到2012年已近30 000篇, 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 反映广东省在论文发表方面成果显著且论文质量较高;发表专利授权量在2000-2003年间与理想数值差距巨大, 产出严重不足, 但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渐趋于理想, 反映广东省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在某些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 但整体而言并不明显。投入指标中, 除了2000年和2001年存在冗余过度现象外, 其他年份中基本不存在显著冗余。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守宝.地区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研究[J].东岳论丛, 2010 (7) :48-51.

[3]王莉, 李旻暾, 刘芹.基于DEA的广东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2) :75-77.

[4]薛蔚.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文化相同下一篇:雷达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