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同

2024-11-06

文化相同(共12篇)

文化相同 篇1

摘要:越南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正步入全球化趋势,在这一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于全球化趋势下的越南以及全世界,其中,传统文化的消失是全球各国必须正视的一大问题。越南是个深受佛教影响的国家,据统计,全国近75%的人受过佛教的影响或教育,近60%的人为佛教徒。

关键词:佛教,越南,传统文化

佛教在越南文化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与越南历史共存了上千年,同时在建设、保卫越南的过程了发挥了巨大作用。现阶段,对于越南民族而言,佛教仍然存在很大的价值。佛教精神和民族精神自古就有密切联系,保持和发扬佛教对民族精神和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一、越南佛教的发展过程

越南佛教是北传佛教之一,约于2世纪开始从中国传入。佛教精神很符合越南的民间信仰,因此佛教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情况下传入越南并迅速发展。10世纪到16世纪,在李朝和陈朝统治下的越南佛教被视为发展最迅猛、最繁荣的阶段。1010年,李太祖继位,封万行为国师,万行国师是越南佛教最典型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僧人。1226年,陈代李朝,佛教继续发展,到陈朝第三代君王陈仁宗时期,佛教才真正意义上出现了明显的转变。陈仁宗创立了越南佛教的竹林禅宗派,他继承了李朝的草堂禅学,提倡佛教、儒教、道教相结合,可以说,佛教在陈朝得到迅猛发展。

十九世纪末期,法国占领越南,由于法国殖民政府支持天主教,颁布各种限制佛教发展之法令,越南佛教因此极度衰颓,此一颓势,直至二十世纪越南佛教展开复兴运动之后才渐渐复苏。

二、越南传统文化与佛教的相同点

(一)不屈和独立的精神。

越南民族原就有英雄、不屈的传统。越南人不屈低头做外邦的奴隶,即使有时也必须隶属外邦,但不屈、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每个越南人心中潜在的导火线。越南青年时刻为保卫家乡做好牺牲自我的准备。在越南人的心目中,不管越南面积狭小或是贫穷,都很珍爱自己的家乡。也正因为这种不屈的精神,使得越南人不愿意依赖,自己要为自己而努力,不管多么艰难,自己努力了也开心,有苦才有甜。

佛教精神与这一民族传统很吻合。步入寺庙,我们可以看到正殿前摆放着四个大字:“大雄宝殿”。大殿供奉大雄,大雄是佛的德号。因为大雄坚决粉碎一切枷锁,大雄从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势力。为了摆脱被奴役的身份,佛教弘扬消除依赖性,教育佛子们努力自强。因此,佛教精神与越南民族传统的不屈、独立的精神不谋而合,并在越南民族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二)团结之情。

佛教中,想成为佛教修士之前要先成就六和,缺少六和,团结将永远只是口号。首先要有和敬,仁厚才有团结,团结的力量超乎一切力量,因此,团结是佛道的轴心。这与越南传统文化团结的意义相吻合,一个人再强大,力量也是有限的,同胞们必须紧密相连,才能成就大事业。越南历史上曾经历过不同的统治,但都凭借着团结,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团结之情已深入越南人的骨髓。

(三)包容性。

在小小的土地上,越南各民族共同生存,如果没有包容,随时可能发生内乱。歌谣体现了越南人的包容之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生存于同一个国家,就应该同甘共苦,互相帮助。佛教也体现了包容性。佛道认为终生皆有佛性。佛经中写道:无佛之世,修行功成,谓之独觉。因此,不仅只有随佛修行方能成正果。除此之外,佛教从不歧视其他教派如道教、儒教等,而是与它们互相融合。

(四)孝敬。

越南社会建于家庭基础之上,家庭安康社会、国家才能稳固。因此,家庭中,需要父慈子孝。想要教育孩子孝顺,首先得教育他们要记住父母呕心沥血的养育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被人们喻为像海一样宽广,像山一样高。越南人认为:只有真正的懂得孝敬父母,才是真正做到了正道,因此,他们把“孝”排在了首位。佛教也特别注意到为人子女的孝敬之心,子女即使用一辈子来孝顺父母也远比不上父母的付出。佛曰: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比父母的功劳更大,“五逆”之首为不孝。

三、结语

越南正步入全球化趋势,在这一趋势下,越南将迎来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全球化趋势将使得越南乃至全球各国都面临着传统文化消失的风险。在越南的文化基础中,佛教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佛教已与民众同行了上千年,并且形成了越南文化本色,同时,佛教也在建设越南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阶段,佛教对于越南民族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佛教精神与民族精神自古就紧密相连,保存并弘扬佛教中的积极点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郎.越南佛教史论[M].文学出版社,1994.

[2]阮登维.佛教与越南文化[M].河内出版社,1999.

[3]阮氏金凤.越南佛教历史概述[M].佛学研究,2005(00).

文化相同 篇2

其实不然,我觉得与众不同是要有个过程的,我们应从与众相同做起,再力追与众不同。

只有与众相同,才能品味世俗,看清世道。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一出世,人们就用礼节、身份、地位在他的脸上、手上、眼上烙上贵族的印记。正因为被束缚在了这个角色里很久,在痛苦中被迫身份认同,他才看清了贵族的丑恶嘴脸。所以他才会不同于一般的贵族,不会为荣华富贵鞠躬倾倒,而是为心中的自由和民主去奋斗,在同一个平台上追求与众不同。

只有与众相同,才能看穿人心、辨清方向。一代伟人,毛泽东。他是大山中的十三伢子,在革命的洪流即将爆发时,他和那时的穷人一样,身无长物,只剩下志,只剩下勇。这时候,他就是劳苦大众,他知道劳苦大众需要什么。社会乱,人心乱,但他就是要替劳苦大众说话,就是要在人间伸张正义。所以,他才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豪情。才会让世人惊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近未必便相同 篇3

1作用相近有些药物看上去作用似乎相同,但不能相互通用。比如止痛类药物,有解热止痛药和解痉止痛药之分。解热止痛药多用于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牙痛、月经痛等。而解痉止痛药多用于平滑肌痉挛引起的一些疼痛。比如胃痛、小腹痛、肾绞痛、胆绞痛等。如果胃痛用去痛片或牙痛用阿托品,都不会产生止痛效果。又如喹碘方和驱蛔灵都属于肠道驱虫药,前者主要用于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后者主要是驱蛔虫。不论是用喹碘方治疗蛔虫症或是用驱蛔灵治疗阿米巴痢疾,也都不会产生治疗作用。所以,家庭用药尽可能搞清楚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具体适应症。以免错用。尤其在使用具有相近作用的药物时,要严格加以区别。

2药名相近有些药物药名非常相近,仅一字之差。稍有疏忽即出差错。我们不能用习惯的推理方法,把药名相近的药当成同一种药。比如消炎痛和消心痛、强的松和强筋松、灭吐灵和灭滴灵等,这些药物作用完全不同。就消炎痛和消心痛而言,前者对炎症性疼痛作用显著,主要用于骨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而后者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主要用于心绞痛。灭吐灵和灭滴灵的作用也不一样,前者主要是止吐,后者主要是杀灭滴虫。相近的药名很多,像可拉明和阿拉明、小苏打和大苏打、氯丙嗪和异丙嗪、利血平和利福平等。这些药物虽药名相近,但不能混为一谈。

3剂型相近有些药物的剂型非常相近。比如扑尔敏和维生素B6、呋喃咀啶和苯海拉明、安定和强的松、小活络片和三黄片等。在外观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异。有的患者在药物没有明确标志的情况下。常以“很可能就是”或“大概就是”某某药的臆测心理,将药用错。外观相近的药物与药名相近的药物一样,其作用不一定相同。如上述的扑尔敏和维生素B6,前者属于抗组织胺药,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后者属于维生素类药物,用于妊娠呕吐、糙皮病等。安定和强的松的作用也远不相同,安定属于抗焦虑药物,而强的松属于激素类药物。剂型相近的药物给患者造成错觉的可能性最大,应特别注意。

相同偏旁生奇趣 篇4

逍遥近边道, 憩息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 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 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偪侧, 泾渭清浊混。

看完之后, 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没有?眼尖的同学一定发现了, 诗歌每一句中的字的偏旁都是相同的。首句写行路, 每字都有走之底;次句写情绪, 每字都有“心”;三句写天气, 每字都有“日”;四句写言谈, 每字都有言字旁;五句写荒草, 每字都有草头;六句写居住条件, 每字都有“土”;七句写近身仆僮, 每字都有单立人;末句写贤愚混杂如泥沙, 每字都有三点水。黄庭坚写这首诗, 是为讽喻现实, 对士大夫不合时宜的孤愤清贫表示不屑。读完之后, 你对“戏题”两字的了解有无加深呢?

在使用这类创作方法的诗文中, 同偏旁字的集中使用, 能让字句排列与内容相映成趣, 给人以“见字如面”的感觉。鲁迅先生曾点评道:“蔽芾葱茏, 恍逢丰木;鳟鲂鳗鲫, 如见多鱼。”在汉代大赋盛行的时代, 此方法常被用来铺陈状物, 像《子虚》、《上林》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段落。后来, 也有人将此方法运用在写对联上, 如旧时有一副大车店的对联云:“远近通达道, 进退返逍遥。”联中每个字都有走之底, 与大车店人们来来往往契合得多么巧妙啊!

偏旁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学习这种归类记忆的方法, 对我们学汉字会有一定的帮助。不过, 同偏旁的字能组合在一起的毕竟有限, 要写诗作文, 非一般高手能做到。你有没有兴趣一试高低呢?

同偏旁对联四组

1.嗟叹嚎啕哽咽喉;泪滴湘江流满海。

2.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

3.大木森森, 松柏梧桐杨柳;细水淼淼, 江河溪流湖海。

首尾字相同的成语 篇5

屋下架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

闻所未闻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头上著头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损之又损形容极为谦虚。

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神乎其神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日慎一日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日甚一日一天比一天厉害。

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仁者能仁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亲上做亲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欺人自欺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难乎其难指非常困难。

梦中说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

枝外生枝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贼喊捉贼做贼的人喊捉贼。比喻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衣锦衣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玄之又玄原为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刑期无刑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新益求新已经新了,还要求更新。

相门有相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屋下作屋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同“屋下架屋”。

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将门有将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见所不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同“见所未见”。

话中有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话里有话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国将不国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冠上加冠比喻不恰当的多余的行动。

防不胜防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防不及防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讹以滋讹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讹以传讹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豆萁燃豆比喻兄弟相残。

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

床上施床比喻多余和重复。

相同与不同 篇6

—这世界变化可真快,微博前一阵子还是风光无限、一枝独秀,转眼间已经被微信抢掉大半风头。我们就是这样喜新厌旧吗?我想不出答案,不过,管他呢,先刷刷微博、聊聊微信再说。

等等,我好像有了答案!一个是“刷”,一个是“聊”!

大家最初被微博打动,是因为每分每秒都可以“刷”出不同的东西来,只要动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个下滑的手势就好。滑一下,世界就变得“不同”了,真好,真新鲜。只是—日子久了,好像有点吵嘛,无心说的一句话却要接受各种千奇百怪的评论,好比我说最近脸圆了,减肥小广告立马列队而来,“亲,想减肥,请点击这里”。喂,这是重点吗?只会让人烦躁。

于是大家转而“聊”微信。因为在这里,只有“相同”的人才可能被捆绑到一起,倾诉、倾听、共鸣—说白了,就是聊得来。“聊得来”真是件有着美妙化学作用的事,我最要好的朋友几乎全是“聊”出来的。原本战战兢兢的距离,或者只不过“呵呵”的交情,就着美食和八卦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大家就决定将彼此的信任和盘托出。

而我们的好多选题也是“聊”出来的。开会、聚餐、出游,时间地点人物皆不限,但当一个话题被抛出后,大伙儿就炸开锅似的开始讨论甚至争辩时,你就会知道,它一定具备成为“最受读者欢迎话题”的资质—而这也的确在编读互动过程中得到了印证。我猜想,它们能被大家喜爱的原因就是,当你和你的朋友在闲聊时,关心的也不外乎这些话题吧。

在写满孤单的城市里,我们多么希望拉开窗帘,对面的邻居也恰好亮着灯,“相同”,是一种抚慰。这种想法吓了我一跳,因为翻开这期《都市丽人》,服装编辑说,人怎么可能相同呢?有人1米5,有人1米6,有人1米7;爱情编辑说,人的境遇怎么可能相同呢?有人热恋,有人空窗,有人就是不幸在受煎熬—怎么办?我们会不会不经意间就要打破大家的美好希望了?

可服装编辑说,没关系啊,我们为不同身高的读者定制了一套5月牛仔季搭配全计划,不同身高,同样时髦!受邀为我们撰写爱情板块的心理咨询师反问道,难道我们追求的不是相同的幸福吗?甚至就连本期“独家专访”对象、舞台剧导演林奕华也说,世界大不同,幸好!

嘿嘿,此时,我真的有一点骄傲了。这就是我们啊,野心勃勃地想要给不同的世界找出无数相同来!没错,所有的选题都是做给不同的你们看的,却要让你感同身受。而你准备好了吗?“刷刷”《都市丽人》,然后,“聊聊”它!

课堂,没有相同的相遇 篇7

它首先存在于组织者的价值取向。通过发展教师促进学科的发展,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应是每个组织者组织公开课的最初目的, 也是最终的目标。这种积极的价值取向是各类公开课得以生存的土壤。

它还存在于参与者的发展需要。公开课是许多优秀教师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是打破地域交流教学思想的阵地。它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一批批有为的教师。许多人就是从公开课走向特级教师的——窦桂梅老师琢磨自己迅速成长的原因时是这么概括的:绽放, 在公开课的舞台。

它更存在于学校的自身需要。我们常常会在一所学校的概况上看到教师在各类公开课活动中获奖的数据统计。一所学校的质量高低与一所学校所拥有的骨干教师有着一定的关系, 而这些骨干教师最初的起步常常是经历了公开课。

公开课诸多问题的暴露, 实质是以上三者任何一方在取向和需要方面变异的结果。大家在各取所需的时候, 忽略了公开课最大的主体——学生。如果考虑了学生, 教师怎会带着学生一起作假?如果为了学生, 教师怎会只追求表面的浮华?所以, 如果解决了“公开课究竟为谁而开”“谁才是公开课真正的主体”这样的问题, 谁还敢冒这些大不韪?

窦桂梅老师这样感悟公开课:因为很多时候, 我的公开课会以同一设计教授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的学生。不管教学对象差异有多大, 课堂设计的流程基本上一成不变。长此以往, 这样的公开课会让我们越发远离学生, 远离教学的本真。

“只要你用心, 把每一次当作第一次。”“正是教师与学生彼此的‘第一印象’才造就我们每一次的全情投入、每一次的期待、每一次的突破和精彩。”难怪一些特级教师的课堂那样打动人。

如果我们也用心“把每一次当作第一次”, 我们的公开课还会让人生厌吗?

然而我们在现实的公开教学中, 却不止一次遇见了“相同的相遇”。

在一次校内的新教师评优活动中, 两位新教师用相同的教学流程教授了不同的学生。

在一次校内的语文公开课教学中, 一位青年教师照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教授了自己的学生。

最近, 有一位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小松鼠找花生果》, 结果不尽如人意, 大家在研讨的过程中很善意地指出了这节课的不足, 但却遭到了这位老师振振有词的反驳:我用的是某特级教师的教案, 完全参照特级教师的课来上的……

……

这种“相同的相遇”发生在新教师身上一点也不奇怪。刚刚步入教学轨道, 模仿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失为新教师迅速适应教学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时下的集体备课制度也为制造这种“相同的相遇”提供了可能。

这种“相同的相遇”发生在其他教师身上似乎也不奇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获奖的教学设计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尝试着用他们的教学设计来教授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再者, 实现资源共享有什么不可以呢?

没有什么不可以, 只是我们忽略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哲理。课堂, 没有相同的相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设计去教授千差万别的学生, 长此以往, 就会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这种严重背离教学规律的、机械死板的课堂, 多么荒谬而令人生厌, 并将越发远离学生, 远离教学的本真。”

我们平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 同样使用了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 为什么我们的教学效果却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通常会把原因推向客观:因为人家是特级, 而我们不是, 我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很正常。

其实, 导致课堂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 是我们忽略了特级的、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对我们自己的学生具有普适性。所以, 我们的眼里光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基于学生的考虑, 在基于学生的前提下来实施必要的变化。

最近, 我校一位教师参加区级语文评优课获得了一等奖。她选的文章是苏教版二年级的《梅兰芳学艺》。她选择此文的一个原因就是这课有特级教师现成的教学设计, 方便。第一次试上, 她照搬了特级教师的设计, 但几乎没有得到听课老师任何好的反响。她静心寻找原因, 最终发现, 她的学生并不适应这份设计。于是她根据学生的实际, 重新调整了教案, 正式的设计出台后, 只保留了特级的一个设计环节。这样的变化最终给她带来了优异的成绩。

由此, 要让公开课焕发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它应该首先存在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然后再来考虑其他三方面的需要。

课堂, 没有相同的相遇。除了摒弃用同样的教案施教于不同班级、地区的学生, 是不是还应该考虑摒弃其他程式化了的东西呢?

不久前, 我们学校加入了华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 几次教研活动下来, 我们最大的触动除了这个团队倡导的“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就是这个团队的专家对课堂上“学生状态的解读”近乎洁癖似的追求。他们在研讨之际, 最关注、最想了解的就是执教老师设计教案时对授课班级学生的状态解读, 并把这些纳入评价课堂优劣的标准中——对学生状态总体有了解, 有不同层次的差异分析;对学生已有经验和困难分析准确, 所提目标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潜在分析估计准确, 所提目标有发展性。在对整个课堂过程实施的评价中, 更重视面向全体学生, 要求不同的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状态。

可贵的是, 这种标准绝不只是写在纸上的那种, 让参加的人应付即可。当你面对这个团队的专家坦诚而深邃的目光, 细致叨叨的追问, 如果卡壳或含糊其辞, 那种羞愧的感觉直接想表达的就是:下不为例。

一次, 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和另一所学校的老师同构了苏教版一年级的《三个小伙伴》。同样的课文, 我校这位老师的设计精巧, 学生参与面广, 效果不错, 另一所学校那位老师的设计并无多少精彩之处, 但学生表现得很积极。我校老师的课显然要更胜一筹, 结果两堂课都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在场的人发现:“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在课堂上对学生状态的关注, 除了作为标准设计在相关著作里, 还真正做到了“落地”, 他如此吻合叶澜老师倡导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这里, 教学策略设计不是全部, 学生才是课堂的存在。

相同球占位与帕斯卡分布 篇8

1. 概率公式的新解释

柯召先生在文献[1]中提出了相同球占位模型。有n个相同球, r个房间, 将球投入到房间中, 每个房间可容纳许多球。其结果是n个相同球在各个房间的一个分布, 此分布称为占位。若用n个0表示相同球, r个房间有r-1个“隔墙”, 用r-1个1表示。0与1这两种元素的全排列与相同球的分布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相同球占位有个。

在贝努里试验中, 每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皆为p。试验一直进行下去, 直到事件A出现r次为止。用X表示停止时的试验次数, 则X的分布称为帕斯卡分布。其概率为

通常的教科书中, 公式右端的系数是这样得来的:设直到事件A出现r次时已进行了k次试验 (k≥r) , 第k次试验必定是A出现, 而在前k-1次试验中, 事件A要出现r-1次, 这种情况共有种。

现在我们换一个观点来看待此问题。设k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r次, 另有l=kr次试验中事件A没有出现。则公式 (1) 可改写成

系数正是将l个相同球投入到r个房间的占位个数。因此概率公式 (2) 可以得到新的解释。在k=l+r次试验所成试验序列中, 最后一次试验必是A发生, 而A在前面试验中还要发生r-1次, 这r-1次试验将试验序列分成了r段。现在只需要将l次失败的试验向这r段中填放, 根据相同球占位, 填放的方法有个。

2. 帕斯卡定理的证明

帕斯卡定理断言

直接用系数来证明此公式是不容易的, 要将转化成, 为此作如下准备:

首先根据推广的组合符合 (其中l为非负整数, a为任意实数) , 则有

由此可见, 系数是负指数的二项展开式 (1-x) -r的各项系数。这正是帕斯卡分布又常称为负二项分布的原因。

现在给出公式 (3) 的证明。

3. 帕斯卡分布再生性的证明

在贝努里试验中, 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设X表示事件A首次出现r1次的试验次数, Y表示事件A首次出现r2次的试验次数。若X与Y独立, 则X+Y就表示事件A首次出现r1+r2次的试验次数。这个性质称为帕斯卡分布的再生性。

要证明这个性质, 通常关于组合数的公式是不够用的, 我们需要推导出新的公式。将n个相同球放入r个房间的占位数简记为, 并约定。用相同球占位模型容易证明下列结论。

引理:相同球占位数具有如下性质。

证明: (A) (1) , (4) 显然。

(B) .任意固定一个房间, 将占位分类:若此房间空, 其占位数有个;若此房间不空, 可先放入一个球, 然后将n-1个相同球放入r个房间中, 其占位数有个。

(C) .重复应用 (2) 中的公式即得。

现在我们证明再生性。

证明:X+Y的最小值为r1+r2。对任意k≥r1+r2, 由卷积公式可得:

这样一来, 考虑上面最后的和式, 并应用引理可得:

故得证。

摘要:介绍了组合论中的相同球占位与概率论中的帕斯卡分布的关系, 研究了相同球占位的一些性质, 证明了帕斯卡分布的再生性。

关键词:组合论,贝努里试验,帕斯卡分布.

参考文献

[1]柯召, 魏万迪.组合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假冒商标罪中相同商标的判定 篇9

一、商标的构成与类型

1. 商标的构成

《商标法》关于商标的构成有如是规定“任何能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即可作为商标, 商标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传统意义上来说商标的出现以具有直观感受的构成要素为主, 包括各个单独要素构成的商标, 亦或上述要素构成的组合要素商标。

但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尤其是声音作为商标的构成而言很是新鲜, 但我们仔细分析便可发现, 作为区别标记的商标如何不可是声音或者是颜色图案呢?只要是能够为人所感觉的事物或存在就可作为商标标记, 哪怕味觉、嗅觉的产物或者是某种固定的状态只要可以用来区分标记, 作为商标有何不可?而且我们发现, 像颜色组合、三维标志、声音等, 作为商标显著性更强, 用于区别商品的作用性更为明显, 从重复的可能性来说更小, 因此当出现相关商标使用在难以说明正当理由时, 商标盗用的可能性更高。

2. 商标的类型

有学者将商标按照不同的商标构成进行类型区分, 分为“平面商标、立体商标、颜色商标、声音商标”。平面商标是一种最传统的形式, 多表现为文字、图形、字母、数字或者是其中的任意组合。立体商标以立体为表现方式, 多表现为以下几类:与商品无关的立体形状;商品的容器、包装的形状;商品本身的外形。颜色商标是指两种以上颜色排列、组合而成的商标, 但不包括单一颜色。声音商标则是指足以使相关消费者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声音。

商标的不同类型反映的根本都是使相关消费者能够区分商品和服务的来源, 但不同商标之间偶然重复性存在着差异, 当商标的构成元素越多, 偶然重复性就越低例如以单一文字为商标“酒鬼”可能重复出现的偶然性越高, 如“酒鬼”酒, “酒鬼”花生等甚至于相同商品之间都存在偶然重复的可能性, 像这个时候进行相同商标判定的时候就要强调商标之间的差异性。而对于像立体标志、颜色组合或声音商标等具有创意性复杂元素构成的商标, 商标与商品之间的关联性很低, 偶然重复性就会很低, 即使同一创意主题在不同人的头脑下都会演化成不同形式的表达, 因此在这种显著性较高, 偶然重复性较低的商标相同判定的时候要强调商标之间的同一性。

所以, 商标构成要素的组合创作形成的不同类型商标期间因为显著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商标的相同性判定,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商标的相同判定需要结合需要判定商标的类型进行区分侧重。

二、相同商标的判定

1. 对于传统的平面商标进行的相同判定

201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下文称《意见》) 中第六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可以认定为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一是改变注册商标的字体、字母大小写或者文字横竖排列, 与注册商标之间仅有细微差别的;二是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字母、数字等之间的间距, 不影响体现注册商标显著特征的;三是改变注册商标颜色的;四是其他与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传统平面商标的表现形式多为文字、图形单一或简单组合而成, 因此《意见》中对于改变注册商标中文字的大小、横竖排列、间距等细微差别的“伪商标”认定为相同商标, 在生活中表现为“康帅傅”、“旺一旺”等。对于商标图形, 简单改变商标颜色的或其他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也视为相同商标。上述《意见》中虽有列举注册商标改变字体、间距等形式上细微改动视为无效改动, 认为没有商标显著性故而认定为相同商标, 但对于将外文翻译成中文例如“Jordan”与“乔丹”之间的翻译是否具有显著性没有正面回答, 甚至于将中文译成拼音“Qiaodan”“喔喔”换成“wowo”此类是否能认定为相同商标呢?该《意见》均未做出解答。其次, 对于《意见》第六条第四款“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理解问题, 谁来认定视觉无差别?站在哪个角度认定视觉无差别?足以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是《意见》条款带来的问题。

一般认为解决关于外文翻译成中文, 中文译成拼音等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第六条第四款关于“视觉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理解问题。首先关于“视觉无差别”问题, 谁来认定“视觉无差别”?对于司法活动而言, 进行相同商标的判定是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 因此, 对于司法活动中“视觉无差别”的认定自然是法官的职权也是其义务。

其次解决认定角度问题, 会直接影响法官的判定, 通常来说认定“视觉无差别”的角度以一般消费者为基准, 不同于专家标准, 因为商标所附着商品的服务对象即为一般消费者, 从一般消费者出发对于商标的保护才能做到宽严适中, 有所意义。其次“足以”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在刑法中提及“足以”这个概念一般是在“具体的危险犯中”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中达到“足以使交通工具达到倾覆、毁坏”的危险, 比照理解, 足以使消费者产生误导的不要求消费者实际被误导, 而是强调误导的可能性, 如何判定误导的可能性, 根据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 (下文称《解释》) 认为以一般公众注意力为准, 从商标整体和主要部分进行对比, 进行隔离观察判定商标相同, 可以借鉴到判定“足以误导公众”之中。

同样, 《解释》中提及的判定相同商标的两个方法:一是隔离观察;二是从整体和主要部分进行对比观察。进行相同商标判定, 但无论是隔离观察还是从整体和主要部分出发, 相同商标的判定根本原则在于使一般消费者产生误认混淆。与《意见》中第六条第四款“足以使公众产生误导”一般, 是根本标准。

2. 对非传统商标进行相同判定

非传统商标主要表现为20世纪末兴起的立体商标、声音商标、颜色商标等, 与传统的平面商标相比更有鲜明性。相比于传统商标, 立体商标、声音商标等多是生活中某种主题或创意抽像、个性表达的结果,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这些非传统商标偶然重复率就会较低。换而言之, 与传统商标相比, 非传统商标的显著性更强。

对于非传统商标进行相同判定应侧重的方面在于寻找注册商标与需要被判定相同与否商标的相同点, 一般而言, 两种生活中不具有相关关系的事物———商品与商标, 它们之间产生的联系是人为的, 人为的就意味着个性表彰、创意表达在里面, 如联想的那段声音商标, 在复杂、个性的元素构成下形成的商标, 如果“伪商标”存在与注册商标相同部分让人有合理的怀疑具有盗袭的可能性。因此, 非传统商标的相同判定相比于传统商标, 首先至于字间距、商标颜色、字体等非特征性改变判定较难, 所以认定非传统商标在视觉上对公众产生无差别的足以误导的程度较难。其次, 非传统商标的相同判定不能适用2011年《意见》的相关内容, 因为《意见》建立的基础在于公众视觉无差别的判断标准, 像声音商标、颜色商标、立体商标可能从视觉判定有较大难度。

三、结语

相同商标的判定, 笔者认为应该在区分传统的平面商标与非传统商标上, 进行区别侧重平面商标在认定商标相同时应该侧重商标的不同点, 以此为基准进行判定。而对于非传统商标, 应侧重注册商标与“伪商标”之间的共同点, 甚至于可让犯罪嫌疑人就商标的内在含义及所要表达的意义承担一定具体举证责任。

虽可以让嫌疑人承担一定的具体举证责任, 进行商标或商品说明, 但万不可将此作为嫌疑人的证明责任, 尤其是当司法工作人员难以判定是否是相同商标时应当将这种证明责任归于检方, 不可让犯罪嫌疑人承担相应败诉责任。

摘要:按商标类型理论划分, 商标有多种表现类型。于不同类型中, 如何进行相同商标的判定, 对于商标保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相同商标,商标类型,传统商标,非传统商标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 2003 (05) :212-213;226-228.

[2]李国权, 黄文旭.相同商标的认定标准[J].人民司法, 2013 (6) .

[3]黄义彪.商标民事纠纷中类似商品的判断标准[J].知识产权.

文化相同 篇10

例1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动点M满足: | MA |2- | MB|2= 4 ( | MB | - 1) , 其中A ( 0, - 1) , B ( 0, 1) .

( Ⅰ) 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 Ⅱ) 过N ( - 2, 1) 作两条直线交 ( Ⅰ) 中轨迹C于P, Q, 并且都与“以A为圆心, r为半径的动圆”相切, 求证: 直线PQ经过定点.

1. 设点斜式

分析: ( Ⅰ) 设M ( x, y) , 由| MA |2- | MB |2= 4 ( | MB | - 1) 可得方程, 化简即可;

( Ⅱ) 设直线NQ, NP的斜率分别为k1, k2利用点斜式可写出直线NP, NQ的方程, 根据直线NP, NQ与动圆A相切可得k1k2= 1, 分别联立直线与曲线方程可得P, Q的坐标, 由点斜式可写出直线PQ的方程, 据方程形式即可求得所过定点.

解: ( Ⅰ) 设 M ( x, y) , 由 | MA |2- | MB |2= 4 ( | MB | - 1) 得

化简得: x2= 4y.

证明 ( Ⅱ) 设直线NQ, NP的斜率分别为k1, k2, 则直线NQ的方程为k1x - y + 2k1+ 1 = 0, 直线NP的方程为k2x - y + 2k2+ 1 = 0,

由NQ, NP与动圆A相切得:|, 化简得: ( k1- k2) ( k1k2- 1) = 0,

由 k1≠ k2, 得 k1k2= 1.

联立, 解得Q ( 4k1+ 2, ( 2k1+ 1) 2, 同理P ( 4k2+ 2, ( 2k2+ 1) 2) .

直线PQ的方程为y - ( 2k2+ 1) 2= ( k1+ k2+ 1) ( x - 4k2- 2) ,

化简并结合k1k2= 1得: y = ( k1+ k2+ 1) ( x - 2) - 3,

所以直线PQ恒过定点 ( 2, - 3) .

2. 设两点式

分析: ( Ⅱ) 设P ( m, m2/4) , Q ( n, n2/4) ( m≠n) , 利用两点式可写出直线PQ, NP, NQ的方程, 根据直线NP, NQ与动圆A相切可得mn = 2 ( m + n) - 4, 即可求得直线PQ所过的定点.

证明: ( Ⅱ) 设P ( m, m2/4) , Q ( n, n2/4) ( m≠n) , 则, 直线PQ的方程为, 又直线PN的方程为 ( m - 2) x - 4y + 2m = 0

同理直线PN的方程为 ( n - 2) x - 4y + 2n = 0, 由NQ, NP与动圆A相切得:

即 ( m + 2) 2 ( n - 2) 2- ( m - 2) 2 ( n + 2) 2= 16 ( m + 2) 2-16 ( n + 2) 2,

故8 ( mn - 4) · ( n - m) = 16 ( m + n + 4) · ( n - m) , 由于m≠n, 所以mn = 2 ( m + n) + 12,

直线PQ的方程为

所以直线PQ恒过定点 ( 2, - 3) .

3. 兼设两式

证明: ( Ⅱ) 设P ( m, m2/4) , Q ( n, n2/4) ( m≠n) 直线NQ, NP的斜率分别为k1, k2, 则直线NQ的方程为k1x - y + 2k1+ 1 = 0, 直线NP的方程为k2x - y + 2k2+ 1 = 0,

由NQ, NP与动圆A相切得:代入得

mn - 2 ( m + n) - 12 = 0, ①

又直线PQ的方程为

即 mn - ( m + n) x + 4y = 0. ②

比较①②得: - x = - 2, 4y = - 12, 所以直线PQ恒过定点 ( 2, - 3) .

点评: 通过一题三解, 我们发现三法各有特点, 从思路切入方面看: 解法1, 2自然; 从运算角度来看: 解法3更快捷. 实际应用中, 方法应该因题而定, 方案应该因思路而动. 为牢固掌握上述方法, 灵活处理圆的切线问题, 我们再来研究一例.

例2如图2, 已知抛物线C: y2=2px和圆M: ( x - 4) 2+ y2= 4 , 过抛物线C上一点H ( x0, y0) 作两条直线与圆M相切于A、B两点, 分别交抛物线为E、F两点, 圆心点M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9/2.

( Ⅰ) 求抛物线C的方程;

( Ⅱ) 求证: 对任意的动点H, 直线EF恒与圆M相切.

解: ( Ⅰ) M ( 4, 0) 到抛物线C: y2= 2px的准线x =- p/2的距离为, 抛物线C的方程为y2= 2x.

( Ⅱ) ( 考虑使用两点式方程) 由题意可知kHA斜率存在, 设E (y21/2, y1) , F (y22/2, y2) ( y1≠ y2) 则

HE: 2x - ( y1+ y0) y + y1y0= 0, HF: 2x - ( y2+ y0) y + y2y0= 0,

所以直线EF与圆M恒相切.

相同使我们愚蠢 篇11

哈佛教授、现任白宫官员桑斯坦在所著的《网络共和国》里表示,网络的发达并不会促进意见的沟通,只是让人们更加物以类聚。

罗格斯大学教授卡兹及同僚在一本讨论手机文化的著作《不断的接触》中也指出,手机并没有让人因为方便而扩大沟通,只是使人和固定的别人所形成的“死党文化”更加突出。

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不同”极为排斥,只有“相同”才可使人觉得放心和有归属感。这种寻找“相同”的人、事及信息的本能,早已成了人的第二天性。

这种事如果只限于个人生活的范围,那还无所谓。但若涉及公共事务,那可就严重了。所谓的亲信政治、党同伐异、分帮结派等,都因此产生。

当物以类聚形成,这时同类的人,对各种信息就会产生选择性的接受、选择性的排斥,以及自然而然的视而不见等,从而带来致命性的缺点或盲点。因为这种缺点及盲点,整个社会的是非对错有时就会完全混淆。

物以类聚无法避免,也不应避免。但在物以类聚的同时,人们也应警惕到它有许多致命的缺点。

“相同”会造成集体的愚蠢,因此在追求“相同”时,一定要抗拒主观的好恶,要用“相异”来平衡,要接纳见解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要去正确理解自己根本不喜欢看到的信息。

(摘自《甘肃日报》)

浅谈“二安”词创作上的相同点 篇12

一、“二安”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豪放派是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的, 至南宋的辛弃疾将豪放派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辛词的爱国思想, 首先表现在他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等;再次表现在他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上。他在词中讥讽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残山无态度”, 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是“江左沉酣求名者”, 是“学人言语得人怜”, 是瑟缩一堆的“冻芋与寒瓜”, 是透过一线壁缝所看到的在阳光里飞舞的“灰尘”。其次, 表现在他志业、才能上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不平上。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抒发他的抗金壮志无人理解, 在国势风雨飘摇中的悲愤心情, 同时抨击了那些一味“求田问舍”的人物。再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以春晚花残的景象烘托了作者的美人迟暮之感, 以陈皇后遭谗被疏寄托忧谗畏讥、怀才不遇的心情, 以暮烟凄迷中的夕照象征南宋政权的暗淡前景, 表示了对时局的忧虑。

婉约派以清新婉丽为主要特征, 兴起于唐朝, 发展于五代, 繁荣于北宋。婉约词发展到北宋末年,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李清照认真地总结和继承前人的传统, 在自己的词创作中融入爱国忧时的新内容。而这一点远非她以前的婉约派词人所能及。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后期词中。如怀念故国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菩萨蛮》) 感叹国势衰微, 事业无成, 前途茫然的“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最有名的表现家国之思的要属《永遇乐·落日熔金》了, 词中对故国怀念的情感与当时广大流离失所的难民对中原的怀念是息息相通的。南宋爱国诗人刘辰翁读过这首词后写道:“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 为之涕下。”

二、“二安”词在语言运用上特点

李清照和辛弃疾都善于以口语入词, 浅显易懂, 明白如话。口语化, 是早期民间词的本色。到晚唐五代文人词却开始走上了雕琢辞藻的形式主义歧途。柳永大量使用口语, 但有时过于俚俗。李清照有意识的提炼, 运用口语入词创造了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易安体”。如“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等等, 这些语汇都来自当时人们的口头语, 带着新鲜的生活气息, 带来既使人感到明白晓畅, 又有一种“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隽永之感。

辛弃疾也善用口语。如《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丑奴儿》:“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贺新郎》:“叹人生不如意事, 十之八九。”大量口语的运用, 既增强了辛词的生动性、通俗性, 又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活泼的生活气息。

三、“二安”词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二安”在词的创作上都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李清照常用“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低徊要妙, 以喻其致。”如“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明明是因为舍不得丈夫离开而致消瘦, 却婉转地说, 不是为了病酒, 也不是为了悲秋, 究竟是为了什么, 留给读者去想象。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又说:“唯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 终日凝眸。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她不直说她在盼望远出的丈夫, 也不说无人理解她家居的寂寞, 而是把楼前流水拟人化, 使词更富于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辛弃疾在词中也经常运用比兴手法。辛弃疾虽有吞吐八荒之慨, 但在政治上处于孤危境地, 这使他不得不在词中多借助美人香草, 山水风月, 花鸟虫鱼等, 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抑郁悲愤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通篇运用比兴手法, 把传统的比兴寄托手法运用得如鱼得水, 无所不在而又难于指实, 趋于化境。

“二安”在词的创作上又都善用典故。使用典故, 是诗词创作中的常用手法。辛词中的许多典故, 明白自然, 生动贴切。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孙权直到北魏太武帝等人的故事, 写出自己对国事的看法, 描述眼前风光, 信手拈来, 十分恰当。李清照不仅在理论上主张要用典, 而且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在李清照现存的七十多首词中, 或用典故, 或点化前人诗句词句的, 就近一半。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念奴娇·萧条庭院》等。这些典故的运用, 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以及怜惜之情。

以上, 是“二安”词创作的几个相同点。除此以外, 二人的创作还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处, 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认真的研读与用心的体味。

参考文献

[1]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

上一篇:工作场所论文下一篇:投入-产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