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消费(精选4篇)
天然气消费 篇1
摘要: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煤炭与石油,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为此全球各国都积极的以天然气作为补充能源加以利用。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在天然气的使用与消费方面相对成熟,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与国外在天然气的消费利用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我国天然气消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我国天然气的消费与使用趋于合理化。
关键词:天然气消费,对比分析,比较研究
1 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
1.1 全球能源结构发展的趋势
迄今为止,地球上依赖的能源仍然以煤炭和石油为主,但是,由于煤炭与石油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元凶之一、排放气体中的酸性污染物会进一步导致酸雨的产生、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到强烈紫外线的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此外,煤炭与石油燃烧后生成的浮沉也成为污染源之一。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迫使人们寻找相对清洁的替代能源。现今许多发达国家包括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的改变这一单一的能源结构,企图通过使用更清洁的能源,以降低燃料燃烧对于大气的污染。天然气无色无味其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伴有一定含量的乙烷、丙烷以及少量的氮气、硫化物。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尤其是在我国,天然气行业刚刚进入发展阶段,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能源。
1.2 未来重要的战略能源
截至2009年底,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87.49万亿立方米,中东和欧亚地区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8%,仅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3国就占世界的55.8%[1]。随着煤炭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天然气必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因此大力开发天然气可以弱化我国能源结构单一,储量相对短缺的不足。天然气在化石燃料中是一种最清洁的能源,目前大部分直接做为燃料(发电厂、工业炉或民用),少量做为化工原料(制造合成氨、甲醇、甲醛、醋酸等)。下世纪当原油价格因资源不足而上涨,和天然气的比价拉大时,天然气转化为油品的“气变油”(GTL)工艺将得到推广[2]。
1.3 天然气资源巨大保障我国能源消费
我国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天然气可采资源量已达到22.03万亿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我国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3.61万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程度仅为16.39%,低于石油资源探明程度36.18%,天然气勘探尚处在勘探早期阶段,探明储量呈现快速增长势头[3]。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储备,为缓解我国的能源供给紧张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周边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都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大量供给我国天然气。近年来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科学家发现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据专家估算,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其储量之大、分布面积之广,是人类未来不可多得的能源。未来天然气必将取缔石油、煤炭成为世界第一能源。
2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利用发展状况
2.1 天然气消费现状
从2000年到2009年,天然气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45亿立方米,2009年达到875亿立方米。中国消费总量在世界上是排名第一,但是人均消费量还是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均的消费量还是相差比较多,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3。
2.2 天然气消费行业的基本情况
天然气用途广泛,既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亦是化工的重要原料,其化工产品有合成氨、尿素、甲醇、甲醛和乙烯,在世界合成氨产量中,约80%是以天然气作为原料,甲醇生产中70%以天然气为原料,天然气还可以用于发电、广泛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灶具、热水器等。我国目前开始着眼于大规模的使用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预计我国将把目前大部分的公交车以及出租车改成燃气的清洁能源车,刚刚成立不久的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公司主要涉及车用天然气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立即着手布局车用压缩天然气业务。预计未来年销售天然气将超过亿立方米。
3 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资源的利用的基本特点
200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301.87亿立方米。俄罗斯消费量为42.02万亿立方米,美国消费65.72万亿立方米,俄美两国的天然气消费量超过全球总消费量的36%。天然气的消费使用方面,俄罗斯、美国和欧洲在目前世界上分配使用相对比较合理,本文以此以俄罗斯、美国和欧洲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与我国能源消费使用的不同与差距。
3.1 俄罗斯
俄罗斯09年天然气产量为6074亿立方英尺占世界总产量的20.66%,而其国内的消耗量仅为4388亿立方英尺。每年约2000亿立方英尺的出口量确立了俄罗斯成为世界天然气出口大国的地位,在此之前,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主要面向欧洲通过输气管道供气。而今,由于俄罗斯与周边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俄罗斯有意与中国合作,建立另外一条通向中国直达中国东部沿海的天然气管道,以减弱乌克兰对天然气传输的控制。
3.2 美国
美国的天然气发电从无到有,目前已占天然气总消费的14.3%,占总发电量的9%(美国发电的结构为:煤发电占52%,核能发电占21%,水力发电占10%,油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占9%,天然气占9%)[5]。
3.3 欧洲
欧洲本身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能源并不丰富,但是欧洲各国非常重视环保,而正是由于这样强烈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对生产技术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将是毫无疑问是我们的社会未来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欧洲大学以及各种研究机构都在研究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源,能源效率和新能源方面的实际研究和发展。
4 中外天然气利用比较研究
4.1 消费结构
2010年至203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增加近66%。在最终使用部门,工业部门仍然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行业。2010年至2030年,全世界天然气总需求的增加量将达44%。天然气在电力部门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能源来源,尤其是对新的发电能力。到2030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天然气预计将达158.0万亿立方英尺[5]。
美国既是天然气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在天然气的消费利用领域,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政策的制定与我们国家比较都相对成熟。
(单位:%)
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仅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3.5%,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消费水平25%。由表1可以看出中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在天然气消费中所占比例为63.1%,我国天然气在工业部门的消耗比例要远远高于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生产更多的天然气产品。由于国外先进技术的依托,同等体积的天然气可以生产更多的终端产品,而我国由于技术上相对落后,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气资源来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其中化工项目2008年天然气的使用量达到223.43亿立方米,占工业消耗量的43.8%。化工项目以及燃气电厂等工业项目近年来快速发展,耗气量日趋增加,在世界整体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化工仅占4.1%,而我国化工2008年,用气比重超过30%,明显偏高。
商业和电力行业天然气利用消耗比重偏低,这就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目前我国的天然气的销售仍旧处于垄断状态,商业流动性较差。
但比较而言,我国天然气发电处于很低的水平。目前我国天然气发电用量仅为70.78亿立方米,经过换算为941.374万吨标准煤,而我国用于电热的能源消费总量为18474.59万吨标准煤,仅为总发电量的5%,而世界上大体为20%。现今我国发电多依赖于煤炭,这就势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
4.2 价格
我国天然气平均实现价格2009年仅为3.15美元/千立方英尺,2010年3月平均实现价格为3.28美元/千立方英尺。2010年4月1日起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为2.05元/立方米相当于8.4918美元/千立方英尺。基于开采技术与生产利用率的考虑,国内天然气价格并没有起到调节天然气供需的作用,中国天然气定价过低导致直接我国用气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的战略重要性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表3)
数据来源:EIA.
4.3 天然气资源地下储气库
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立方米/年,而中国仅为25立方米/年。中国人口基数大,由此推算,我国的天然气需求潜力巨大,在如此大的能源需求推动下,我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会持续攀升。美国天然气库存-基于地下储存设施2009年11月14的报告,工作气体中存储的使用天然气3488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库存预计将跟踪的5年的历史变化通过的其他年份,只要天气条件仍接近正常[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在天津大港油田建设全国第一座大型天然气储气库,用以调节北京、天津地区冬季和夏季天然气用量的不平衡状况。但地下储气工程在我国并未大规模的实施。
5 我国对于天然气利用的几点建议措施
5.1 环保压力日益增加,国内能源消费结构急需调整
首先,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偏低,天然气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能源,可以调整我国脆弱的能源结构,由湖南、上海等地区连年发电受到煤炭的价格以及供应量方面的限制,可以充分考虑调整发电方式,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用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发电。目前天然气发电的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我国的利用天然气发电项目并没有广泛实施,只有个别城市实现了热电联产项目。
其次,工业部门天然气消耗量所占比重过大,在天然气总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构不利于其他部门的发展,国家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鼓励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的利用率。
5.2 提高国内天然气价格
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供应缺口逐年增大。天然气作为一种稀缺能源,其价格应由市场供需为主导,国家政策辅助来制定,而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定价并未遵循这一原则,国内气价偏低进一步加剧供求矛盾,导致了天燃气的市场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5.3 提高城市用气比例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工业化比重越来越高,城市已经成为污染的集中地区,集中治理城市污染是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在主要的工业化程度偏高的城市加大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燃煤燃油,以缓解城市污染状况,如采取车辆燃烧压缩天然气,实施天然气发电项目等。
5.4 增加天然气资源储备
加强中俄哈三国在能源领域的稳固战略关系的同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同非洲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天然气管道的铺设范围,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网管,引进扩大LNG项目。
参考文献
[1]刘然冰.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现状及我国国际合作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08,16(5):28.
[2]陈俊武.21世纪油气工业发展刍议[J].中国工程科学,2000,4(4):22.
[3]《规划》定型油气格局[EB/OL].http://www.sinopecnews.com.cn/shnews/content/2009-03/20/content_618259.htm.
[4]陈赓良.国内外天然气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2,31(5):232.
[5]王钟.国外天然气发电对我国的启示[J].天然气工业,1999,7:98.
[6]美国能源署网站[EB/OL].http://www.eia.doe.gov/neic/infosheets/natgasconsumption.html.
天然气消费 篇2
1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的大户, 21世纪以来, 能源消费总量由2001年的15×108tce增长到2014年的40×108tce, 年均增加1.92×108tce, 年均增速高达7.8%。从2010年起, 我国已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
而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将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群的“京津冀”地区 (在2014年3月5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中提出) , 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高于12%, 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1/5,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首都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各国都纷纷努力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京津冀地区肩负着低碳转型的重任。
2 京津冀地区化石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2.1 京津冀地区化石能源消费
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来看, 2014年京津冀地区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4296.497×104tce,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
对于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由图1可以看出, 自2011年, 京津冀地区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基本不再增长, 且在2013年到2014年的时间出现了下降趋势。从增长率来看, 过去十年中, 天津市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增长了65.53%, 河北省居其次47.2%, 北京市增长最缓慢仅为17.68%。在总量上, 河北省几乎是京津两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两倍, 但在2014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在能源消费结构上, 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8.70%, 低于全国的66.83%。但在河北省, 虽然近年来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有所下降, 不过2014年比例依然高达72.20%。图2表示的是2005~2014年 (从里到外) 京津冀地区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的消费结构, 可以看出天然气的消费量占比逐年增大, 总量上翻了两倍之多。2014年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46%, 虽然比全国的天然气消费水平4.63%高, 但是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24%的平均水平。
2.2京津冀地区CO2排放及天然气的低碳性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86859.78×104t, 占全国总量的9.48%。根据表2中能源折标煤的系数和碳排放的系数可以看出,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 与其他燃料相比, 释放同样多的热值, 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比煤炭、燃料油和柴油少。随着未来世界的脱碳化, 天然气将在能源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采用表2中的系数计算, 在现有的能源消费总量基础上, 以1%的天然气替代煤炭,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300.1853×104t;若替代石油, 则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33.3951×104t。由此看来, 天然气的低碳属性很明显, 对石油和煤炭的替代效应十分显著。
3天然气在不同领域的替代效应
当前, 我国的天然气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偏低, 201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速甚至低于3%, 而我国中俄签订了天然气的“世纪大单”, 从2018年起, 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 输气量逐年增长, 天然气市场的供应量将大幅提升, 因此要加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 促使我国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转型升级。
目前, 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 鼓励燃煤发电机等进行煤改气的改造, 有力地推动天然气的发展。除了天然气发电以外, 在很多领域天然气都有着传统化石能源不具备的清洁与高效, 例如城市供暖、车用燃料等, 在这些领域天然气与石油、煤炭具有很强的替代关系, 利用天然气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也更容易实现。
3.1 交通运输——天然气替代石油
在交通运输等领域, 京津冀地区的总能耗为2422.61×104tee, 其中84.04%来自石油, 4.42%为天然气。若用天然气替换50%的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增加76.54×108m3, 减少349.9×104t的CO2排放, 减排率为0.42%。而在北京, 若将50%的车用燃油用天然气替代, 减排率为1.76%。
3.2 发电行业——天然气替代煤炭
在京津冀地区, 火力发电的总能耗为9536.96×104tec, 有90.83%的能源消耗来自于煤炭, 而用于发电的天然气只占总发电能耗的5.74%。若将其中50%的煤炭发电改用天然气发电京津冀地区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增加350×108m3, CO2的减排量达到4467.5×104t, 减排率为5.41%。
3.3 供热———天然气替代煤炭
京津冀用于供热的总能耗为2558.92×104tec, 其中煤炭占83.41%, 天然气占12.36%。若将用于供热的50%的煤炭替换为天然气, 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增加80.24×108m3, CO2的排放量减少1100.79×104t, 减排率达到1.33%
在上述三个领域内天然气替代石油、煤炭的情况来看, 发电行业, 天然气的消费的潜力很大, 并且天然气代煤炭发电, 可以实现的CO2减排率最高。由此可见, 大规模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 将是实现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京津冀地区, 天然气替代煤炭、石油, 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广泛利用, 不仅可以实现阶段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能为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发展应得宝贵时间。
摘要:近两年,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 还共同面对着能源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 20052014年的能源消费情况, 及天然气在不同行业的减排效应。该地区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超过10%,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量居高。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但比例偏低;在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行业, 天然气对煤炭、石油的替代, 不仅促进天然气的消费增长, 更具显著的减排效应。
关键词:能源消费,京津冀,天然气,CO2排放
参考文献
[1]武义清, 赵亚南.京津冀能源消耗、排放与经济增长[A].经济与管理, 2014, (2) :05-08.
[2]中国能源网.我国2010年起已成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2014-12-7.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1207/132105618.shtml
天然气消费 篇3
1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燃料型能源消费的关系分析
重庆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能源为其提供动力支持, 能源已经逐渐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下面我将以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 煤炭、天然气、油料三种燃料型能源的消费量为解释变量, 研究经济增长与燃料型能源消费的关系 (相关数据见表1) 。
1.1 数据检验
研究重庆市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与燃料型能源消费的关系时采用的变量为时间序列数据, 很可能此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因此, 应先对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和变量之间的协整性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 。
从结果上看, t检验统计量值-1.889 371, 在1%, 5%, 10%三个显著水平下, 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分别为:-4.420 595、-3.259 808、-2.771 129, 分别小于t检验统计量值, 表明煤炭消费量序列存在单位根, 是非平稳序列。
为了得到煤炭消费量序列的单整阶数, 运用EViews 5.0指定对一阶差分序列做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图2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知, t检验统计量值-2.957 768, 在1%, 5%, 10%三个显著水平下, 单位根检验Mackinnon的临界值分别为-2.803 492、-2.403 313、-2.841 819, 大于t检验统计量值。说明该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即X1t序列是一阶单整的。
采用同样的方法, 即可检验得到X2t, X3t序列也是一阶单整。
2) 协整性检验。为了分析各解释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先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结果如图3所示:
估计模型:
在5%的显著水平下, t检验统计量值为-2.94 853, 小于相应的临界值-1.982 344, 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说明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 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
1.2 模型设定
验证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后, 设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如下:
1.3 参数估计
由上图可知, 相关系数有0.965 710, 说明各个变量与地区生产总值GDP是高度相关的。对模型进行t检验:在5%显著水平下, 临界值t0.025 (9) =2.262, 天然气消费量X2的t检验统计量大于临界值, 说明对经济增长是由显著影响的, 而煤炭、油料的消费量X1, X3的t检验小于临界值, 结果不显著。猜想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1.4模型检验
1) 多重共线性检验。利用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见下表2所示:
从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 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说明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为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 在此需要考虑模型的自相关问题。
2) 自相关检验。用DW检验法检验模型的自相关问题:模型样本数量为11, 其中有3个解释变量, 在1%显著水平下, 查DW统计表可知, dL=0.595, dU=1.928。由上述OLS估计结果可知, DW=1.993, 4-dU=3.072。由于DW的值在dU与4-dU之间。因此, 模型中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1.5 模型修正
由以上的检验结果可知, 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消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 在此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回归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变量逐个的引入模型, 并对已经选入的解释变量逐个进行显著水平5%的检验。当原来的解释变量由于后引入的变量而变得不显著时, 则将其剔除, 以保证最后达到的解释变量集是最优的。
首先, 分别作Y对X1, X2, X3的一元回归估计, 得到以下结果, 表3所示:
回归结果中, X2的修正可决系数最大, 以X2为基础依次加入另外两个变量逐步回归, 得到下表4:
在变量X2基础之上当加入变量X3后, 修正可决系数由0.9605降低为0.955 7, 并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 X3的t检验不显著, 所以将X3予以剔除。重新用OLS对模型进行估计, 有以下结果, 见图6所示。
由最终结果可知, 在5%的显著水平下, 煤炭和天然气参数的t检验都是显著的, 说明天然气和煤炭等燃料型能源消费对被解释变量GDP是有显著影响的。所以, 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煤炭消费量和天然气消费量这两类燃料能源的影响, 每消费1万吨标准煤的煤炭, 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064 5亿元, 每消费1万吨标准煤的天然气, 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20.732 3亿元。巨大的能源消费能带动重庆市的经济发展, 同时环境也会因为大量煤炭燃烧产生的气体而因此受到严重的污染, 这对重庆市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 重庆市在发展经济的时候, 不能一味的只注重经济快速增长, 同时也应该做好节能减耗和环境治理工作。
2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煤炭消费量和天然气消费量这两类燃料能源的影响。同时, 重庆能源消费主要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低, 能源开发利用不足, 燃烧煤炭等以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 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改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针对重庆市现目前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情况的, 我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 经济由“重”转“轻”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节能降耗的方法既可以直接节能, 通过技术创新, 促使能耗降低;也可以结构节能,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高耗能行业比重, 实现整体降低能耗。
推进管理和科技的创新, 大力发展现代工业, 努力提高能源综合使用效率。发展优质能源, 减少煤炭等的使用比例,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管理创新以及科技创新,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树立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开辟能源供应新渠道。重庆能源消费中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偏低, 煤炭消费量大, 煤炭燃烧效率低,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 新渠道开辟能源的重点是充分发挥科技技术优势, 加大资金投入, 大力发展优质能源, 减少固体燃料的比例, 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娟.重庆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4) .
[2]朱跃中.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02 (72) :26-32.
[3]刘佳.广东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分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
[4]重庆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5]曾胜, 黄登仕.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8) .
[6]刘长生, 郭小东, 简玉峰.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产业经济究, 2009 (1) :1-9.
[7]林伯强.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统计研究, 2001 (10) .
天然气消费 篇4
1 产生背景
1977年以前,我国唯一的瓶装矿泉水是“青岛崂山”牌天然矿泉水。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7年制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全国瓶装矿泉水的开发和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95年,对该标准(GB 8537-1995)进行了修订。它的修订使天然矿泉水生产进一步趋于完善。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逐渐使用臭氧进行杀菌,旧的国家标准溴酸盐限量指标缺失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不采取措施和及时修订,更多问题会接踵而来。因此,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发布了新的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希望借助新国家标准的实施,有效规范天然矿泉水行业,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与本标准配套的GB/T 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也同期更新至2008年版,并对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检验方法也全部做了规定。
2 基本内容
2.1 适用范围
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生产、检验与销售。
2.2 定义
该标准从来源、成分、污染状况以及化学成分等动态指标的波动4个方面,对饮用天然矿泉水进行了全新定义,规定只有“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的水才能称为“饮用天然矿泉水”。
2.3 产品分类
根据产品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该标准将产品分为“含气天然矿泉水”、“充气天然矿泉水”、“无气天然矿泉水”和“脱气天然矿泉水”4类。其中:
“含气天然矿泉水”指包装后,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有可见同源二氧化碳自然释放气泡的天然矿泉水;
“充气天然矿泉水”指充入二氧化碳而起泡的天然矿泉水;
“无气天然矿泉水”指包装后,游离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为保持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盐所必需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一种天然矿泉水;
“脱气天然矿泉水”指包装后,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无可见的二氧化碳自然释放的一种天然矿泉水。
2.4 指标要求
该标准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质和加工工艺做出规定。水源地勘查评价、水源防护、水源地的监测应符合GB/T 13727的要求。
该标准对水质的要求包括感官、理化和微生物3个方面,其中理化指标又分为界限指标、限量指标和污染物指标3类,界限指标是界定一种水是否属于天然矿泉水的量化指标;限量指标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规定;污染物指标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加工工艺部分允许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基本特性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前提下,通过曝气、倾析、过滤等方法去除不稳定成分;允许回收和填充同源二氧化碳;允许加入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或者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同时规定,不允许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灌装。
3 新标准与GB 8537-1995的比较分析
GB 8537-2008与GB 8537-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3.1“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GB 8537-1995是全文强制执行,而GB8537-2008只有第3章、第5.2条和第8.1.1条是强制性的,即只有术语和定义、水质要求和标志要求强制执行,其他条文属于推荐性条款,生产企业和行政监管部门可参考执行。
3.2 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更加完善
GB 8537-1995和GB 8537-2008中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见表1。
GB 8537-2008定义的完善体现在:不仅要求水源未受污染,还要求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水源污染;删除了水中需含有二氧化碳的要求;文字更加准确,如将矿物盐改为矿物质。
3.3 增加了产品分类
GB 8537-2008中将饮用天然矿泉水分为“含气天然矿泉水”、“充气天然矿泉水”、“无气天然矿泉水”和“脱气天然矿泉水”4类,防止生产企业对产品的分类不规范,或故意起某些分类名来误导消费者情况的发生。
3.4 删除了对水源要求的具体条款
在有相关配套标准(GB/T 13727《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的情况下,GB 8537-2008直接引用相关标准,没有列出对水源要求的具体条款,避免出现要求与相关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也有利于标准的修订。
3.5 部分指标发生变化
GB 8537-2008最大的一个亮点是限量指标中将溴化物一项删除,同时限量指标中增加对溴酸盐的要求。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水源水本身富含溴化物,第二是生产过程中使用较高浓度的臭氧杀菌,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就会在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中产生较高浓度的溴酸盐。GB 8537-2008删除对水源水的要求,改为对生产工艺和最终产品提出要求,这样的规定更为科学、合理,并且能加强对最终产品质量的控制。
同时,GB 8537-2008删除了菌落总数指标,增加了粪链球菌等3项微生物的指标限量。菌落总数超标是导致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抽检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但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等组织和机构制定的标准中,均没有菌落总数指标,GB8537-2008与国际上的通用要求保持一致。菌落总数反映的是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总量,但影响天然矿泉水安全的主要是其中的致病菌。因此,GB8537-2008虽然将菌落总数指标删除了,但实际上要求更加严格,将为提升天然矿泉水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6 增加了部分要求
标准中增加要求:“除非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认可,否则标签上不得声称有医疗作用”。目前矿泉水行业广告较为混乱,部分不法商家在标签上标注本产品具有多种保健、医疗功效,以此欺骗、误导消费者,GB8537-2008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矿泉水行业的广告宣传,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 GB 8537-2008发布实施的影响
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使饮用天然矿泉水行业发展更加健康、更加规范。新国标与国际接轨,增加、修改了数项指标要求,有利于促进饮用天然矿泉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产品安全性的提高。同时,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也是一个机遇。企业应紧跟新标准的要求,加大对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的投入,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争取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以溴酸盐为例,目前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生产普遍使用臭氧杀菌,最终产品中的溴酸盐含量不易控制,新国标提出对溴酸盐含量的要求,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小杀菌用臭氧的浓度,寻找其他替代工艺,以此使最终产品的溴酸盐含量符合新国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