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重罗哌卡因

2024-07-17

等比重罗哌卡因(精选7篇)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1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通常采用椎管内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CSEA) 弥补了单纯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不足, 兼顾了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因其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 低浓度时具有感觉运动分离、运动阻滞明显弱于感觉阻滞的特点而备受关注[1]。本文等比重采用罗哌卡因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对我院2014 年—2015 年以来50 例产妇进行临床应用观察, 并与布比卡因进行临床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手术产妇50 例, 年龄21 岁~35 岁;体重60~80 kg;身高152 cm~170 cm。将其随机分为Ⅰ组罗哌卡因组与Ⅱ组布比卡因组, 各25 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妊娠;②无腰麻、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①过期妊娠;②未足月妊娠;③前置胎盘;④妊娠高血压。

1.2 麻醉方法产妇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常规吸氧, 持续监测无创血压 (NIBP) 、心电图 (ECG) 及指脉氧饱和度 (Sp O2) 。2 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取左侧卧位, 严格无菌操作下行L2~3椎间隙穿刺, 针内针穿刺成功后, Ⅰ组用等比重罗哌卡因 (1%罗哌卡因1.5 m L加脑脊液1.5 m L稀释) , Ⅱ组用等比重布比卡因 (0.75%布比卡因2 m L加脑脊液1 m L稀释) , 以0.2 m L/s的速度向头侧注入蛛网膜下腔, 注药量均为1.2 m L。注药完毕后利用硬膜外针向头侧置管3 cm, 置管完成后即改为仰卧位, 测麻醉阻滞平面。术中观察2 组产妇情况, 当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或收缩压<85 mm Hg, 需分次、少量给予去氧肾上腺素40~120 mg缓慢静注;心率 (HR) <50 次/min, 给予0.25~0.5 mg阿托品静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产妇麻醉前 (T0) 及麻醉后5 min (T1) 、10 min (T2) 、20 min (T3) 的血压 (BP) 、HR。②观察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情况。④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2 组各时间节点的血压、心率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同一时间节点血压下降值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麻醉效果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组 (P<0.05) ;Ⅰ组术后下肢感觉、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 (P<0.05) 。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间, 产妇的血容量和心功能会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的逐渐增大、代谢不断增高以及内分泌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改变;妊娠晚期, 巨大的子宫不但使回心血量减少, 而且可能会压迫硬膜外腔, 从而加重腰麻引发的低血压反应。剖宫产手术不仅对麻醉镇痛、肌松效果有较高要求, 还需要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在术中保持平稳, 避免对胎儿产生影响, 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对母婴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椎管内麻醉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兼具了腰麻直接阻断神经的传导、肌松效果较好, 与硬膜外麻醉可根据手术的需要延长麻醉时间, 并可实行术后镇痛治疗的优点。此外, 由于腰硬联合麻醉使用的新型脊麻穿刺针的细化, 有效降低了脊麻术后头痛发生率。罗哌卡因毒性低, 对运动神经阻滞弱, 腰麻时下肢肌肉能够维持一定张力, 减少血液在下肢扩张的血管内分布从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2], 现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科手术。王芸芸等研究观察认为0.5%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时麻醉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少, 能更好地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3]。

在本研究中,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少, 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快, 减少了术后长时间阻滞带来的不适感, 有利于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因此等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用于剖宫产手术。

参考文献

[1]CAMORCIA M, CAPOGNA G, LYONS G, et al.The relative motor blocling po-tencies of intrathecal ropivacaine:effects of concentration[J].Anesth Analg, 2004, 98 (6) :1779-1782.

[2]陈文兵, 曹淑华, 黄秋穗, 等.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剖宫产患者并发急性胎盘早剥的原因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 28 (7) :587-588.

[3]王芸芸, 王世端, 董河.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11) :96-97.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 均实施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 根据罗哌卡因浓度, 将其随机分为A组 (0.75%) 、B组 (0.50%) 、C组 (0.30%) 各40例。A组:年龄23.0~34.0 (27.0±5.0) 岁, 体质量57.0~85.0 (68.0±8.0) kg;B组:年龄24.0~35.0 (27.5±5.5) 岁, 体质量56.0~85.0 (68.5±7.0) kg;C组:年龄24.5~35.5 (28.5±6.0) 岁, 体质量57.5~86.0 (69.0±7.5) kg。各组年龄、体质量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阻滞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采取左侧卧位, 于L2~3间隙, 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注入各组等比重罗哌卡因 (0.9%氯化钠液稀释成不同浓度, 用量为2ml, 速度维持在0.1ml/s) , 待麻醉结束后, 患者改为平卧位。手术期间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一旦发生低血压 (BP<90/60mm Hg) , 立即推注麻黄碱, 发生心动过缓 (HR<60次/min) 时, 推注适量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分为4个等级[2]: (1) 优:安静, 术区无不适; (2) 良:术区有感觉, 但无不适; (3) 中:术区有疼痛感, 无需补充其他镇痛药物; (4) 差:疼痛无法忍耐, 需补充其他镇痛药物, 或者改全麻。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麻醉效果比较与C组相比, 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C组比较, *P<0.05

2.2 各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

与C组相比, A组和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C组比较, *P<0.05

2.3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麻醉期间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心动过缓, 但各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起效快、对神经阻滞程度较好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作为首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 小剂量可以发挥感觉阻滞的麻醉作用, 大剂量可以发挥镇痛功效, 并且其毒性反应相对较低, 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相对较差, 蛛网膜下腔阻滞过程中, 下肢肌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从而减少了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了麻醉安全性[3]。

蛛网膜下腔阻滞阻滞平面不仅受穿刺部位、产妇个体差异影响, 还与局麻药物的性能、剂量、比重、浓度等因素有关, 如果麻醉药物比重过高, 会导致麻醉平面过高, 往往伴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较大波动、运动阻滞程度的加重, 产生过多不良反应。因此, 本研究选择等比重罗哌卡因。与C组相比, 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 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 结果表明0.50%和0.75%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更佳, 能够更好地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需求, 而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 0.50%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够较快达到预期麻醉效果, 并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世春, 万磊, 丁冠男.不同剂量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4 (12) :1135-1138.

[2] 叶文艳.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6) :116-136.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2012年3~6月,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CSEA) 下行肛肠手术患者60例 (包括混合痔38例、肛瘘10例、肛裂8例、肛周脓肿2例、直肠息肉2例) , ASAⅠ或Ⅱ级, 年龄20~60岁, 身高155~175cm, 体重指数 (BMI) 20~24kg/m2, 无精神、神经、心血管、肺部、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等疾病, 无酗酒及药物滥用史。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 (n=20) :0.667%轻比重罗哌卡因组 (LR组) 、0.667%等比重罗哌卡因组 (ER组) 和0.667%重比重罗哌卡因组 (HR组) 。

1.2 方法

0.667%轻比重罗哌卡因的配制:将1%罗哌卡因 (阿斯利康公司, 瑞典, 批号:NAAU) 和注射用水2:1容量混合。0.667%等比重罗哌卡因的配制:将1%罗哌卡因和脑脊液2:1容量混合。0.667%重比重罗哌卡因的配制:将1%罗哌卡因和10%葡萄糖2:1容量混合。

患者术前30分钟均肌注长托林0.5mg, 不上尿管, 患者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 输注乳酸林格氏平衡液15ml/kg/hr, 采用MP50多功能监测系统 (Philips公司, 荷兰) 常规监测BP、HR、R、ECG及Sp O2。手术台水平, 取左侧卧位, 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确定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 以25G号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腔, 腰穿针斜面指向天花板, 见脑脊液流出后, 以0.05ml/s的速度注入配制的局部麻醉药。拔出腰穿针, 向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 固定导管, 恢复仰卧位后, 轻比重组 (LR组) 头低脚高位15°, 等比重组 (ER组) 床水平位, 重比重组 (HR组) 头高脚低位15°。三组患者罗哌卡因的初始剂量均为6.67mg[7~10], 并采用Dixon序贯法给药。腰-硬联合麻醉有效、肛门松弛时, 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 否则, 采用高一级剂量, 剂量间隔梯度为0.667mg (即0.1ml)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不佳、提肛肌收缩、肛门不松弛时, 采用硬膜外给2.0%利多卡因麻醉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感觉阻滞评定:给药后每2分钟采用针刺法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观察并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②运动阻滞评定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 (0级:无运动阻滞;1级:不能屈髋关节;2级:不能屈膝关节;3级:不能屈踝关节) 。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③监测收缩压:血压低于基础值30%或90mm Hg时为低血压, 静注麻黄素5~10mg;心率低于50次/min时, 静注阿托品0.25~0.5mg, 并根据情况可重复使用。④记录血压下降、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ED50的比较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项指标和手术时间比较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各项指标和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ED50比较 (表2)

3 讨论

序贯法 (Dixon) 确定药物效应的ED50具有所需样本小的优点。本研究采用序贯法确定肛肠手术患者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ED50。

肛肠手术麻醉特点:齿状线以上的肛管直肠本身痛觉不敏感, 不需麻醉可进行各种检查、治疗, 如各种内窥镜检查、电灼、内痔注射疗法等;肛门及肛管神经支配:由第2~4骶神经组成阴部神经, 它的分支肛门神经的分布:经坐骨肛管间隙分布到提肛肌和外括约肌;绕过肛管白线分布到齿线以下肛管及肛周皮肤;分布会阴前部、阴囊 (阴唇) 皮肤。所以肛肠手术需要的麻醉平面较窄, 椎管内麻醉需要局部麻醉药剂量少。本研究根据本院临床应用经验确定:三组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初始剂量为6.67mg[7~10];并参照文献的研究方法[3~6]和肛肠手术特点, 确定剂量梯度为0.667mg。本研究三组患者排除了浓度、穿刺间隙、注药速度、剂量、年龄、身高等对结果影响。

脑脊液比重为1.005~1.0009g/L, 1%罗哌卡因通常认为是等比重液, 加等容量脑脊液混合还是等比重液, 含≥0.8%葡萄糖的局部麻醉药为重比重[5]。本研究结果表明, 肛肠手术患者0.667%轻比重、0.667%等比重和0.667%重比重罗哌卡因的ED50分别为5.36mg (95%CI 4.70~8.12mg) 、5.48mg (95%CI 4.78~8.26mg) 和5.30mg (95%CI 4.69~8.04mg) , 三者ED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0.667%罗哌卡因的比重因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无影响, 低有效剂量罗哌卡因减少了肛肠手术术后尿潴留, 利于患者早期活动, 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 肛肠手术患者0.667%轻比重、0.667%等比重和0.667%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分别为5.36mg、5.48mg和5.30mg, 其比重因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32

[2] Rmiller R.D著, 曾因明, 邓小明主译.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591

[3] Allegri M, Delazzo MG, Grossi P, et al.Effcacy of drugs in regional anesthesia:a revien[J].Eur J Pain Supp, 2009;3 (2) :41~48

[4] Hocking G, Wildsmith JA.Intrathecal drug spread[J].Br J Anaesth, 2004;93 (4) :568~578

[5] 耿志宇, 王东信.剖宫产术患者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半数有效剂量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31 (7) :822~823

[6] Camorcia M, Capogna G, Lyons G, et al.The relative motor blocking potencies of intrathecal ropivacaine:effects of concentration[J].Anesth Analg, 2004;98 (6) :1779~1782

[7] 鄂道香.0.5%罗哌卡因腰麻在肛肠手术中的最小有效剂量[J].中外健康文摘, 2012;9 (23) :234~235

[8] 吕萍.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成人骶管阻滞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 (32) :74~75

[9] 彭志勇, 王仁儒, 黄小琼, 等.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麻的最低有效剂量[J].实用医学杂志, 2012;28 (16) :2780~2782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择期老年髋关节置换术60例, 男23例, 女37例;年龄70~94岁, 平均73岁;体重40~7 0 k g, 平均5 0 k 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 A) 分级I~Ⅲ级。手术种类: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 (30.0%)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2例 (70.0%) 。合并高血压25例 (41.7%) , 糖尿病18例 (30.0%) , 肺气肿肺心病8例 (13.3%) , 冠心病5例 (8.3%) , 心电图异常 (早搏、房颤、ST段改变、传导阻滞等) 27例 (45.0%) 。对伴发疾病予以适当治疗, 使患者达到手术容许范围后再行手术。将60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 (EA组) 和腰硬联合麻醉组 (CSEA组) ,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及AS A分级等一般情况接近。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都不给麻醉前用药, 患者入室后先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输入乳酸林格液8ml/kg,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给予面罩吸氧, 氧流量为4L/min。随后患者侧卧位 (手术侧在下) , 头下垫枕, 脊柱处于近水平位, EA组:于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3cm, 平卧位注入1.5%利多卡因3ml为试验剂量, 无脊麻现象后, 注入0.5%罗哌卡因8~12ml, 调节麻醉平面达T10。CSEA组:于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然后经硬膜外针插入腰椎穿刺针, 见脑脊液通畅流出后将0.5%重比重罗哌卡因液 (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lml配置) 以0.1ml/s的速度注入2~2.5ml, 退出腰椎穿刺针, 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cm备用。保持侧卧5min后改平卧位, 调节麻醉平面达T10;手术超过1.5h或患者诉说手术部位疼痛时, 可经硬膜外导管追加0.5%罗哌卡因3~5ml。术中输液按照晶体比胶体2∶1, 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输注速度及输注量, 出血量>400ml时酌情输红细胞悬液。若麻醉后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基础血压30%或收缩压小于90mmHg, 静脉注射麻黄碱5mg;心率低于50次/min时, 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 m g。

1.3 观察指标

麻醉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价麻醉效果

优:术中肌肉松弛, 无不适感, 手术顺利完成;良:术中肌肉较紧张, 略有不适感, 手术尚可完成;差:术中肌肉紧张, 镇痛效果差, 需要全身麻醉。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麻醉效果:E A组优2 4例 (80.0%) , 良6例 (2 0.0%) , 使用麻醉辅助药5例;CSEA组优29例 (96.7%) , 良1例 (3.3%) , 无辅助用药病例。CSEA麻醉效果略好于EA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9, P>0.05) 。EA组术中血压轻度下降5例 (16.7%) , CSEA组有2例 (6.7%) , 经加快输液和静脉注射麻黄碱5mg后血压回升;两组术后均无头痛患者。

2.2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等指标比较 (表1) 。

由表1可见, CSEA组的罗哌卡因用量明显少于EA组,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也明显短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易继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为提高生活质量, 应尽可能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用椎管内麻醉可减少术中渗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以往认为, 老年人的循环代偿能力差, 不能适应腰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把老年人作为腰麻的相对禁忌证。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阻滞, 但由于其失败率和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 文献报道约为9.5%[2]。术中因麻醉效果欠佳使用镇静镇痛药, 也容易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和呼吸抑制, 给麻醉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 老年人手术时要选择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且便于调节的方法和药物。CSEA可以充分发挥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由于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少, 又可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延长麻醉时间, 实施硬膜外镇痛等, 近年来已广泛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罗哌卡因是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脏毒性较低, 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 下肢肌肉保持了一定的张力, 这种张力挤压静脉使静脉血回流, 对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影响较轻[3]。我们应用0.5%重比重罗哌卡因, 麻醉平面可控性强, 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麻醉前输入适量的晶体液, 适当扩容后再实施麻醉, 可有效预防因麻醉后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所致的血压下降, 两组患者共有7例引起血压轻度下降, 经加快输液和静脉注射麻黄碱后血压回升。我们观察发现0.5%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好, 用药量少, 不良反应轻。

参考文献

[1]郭曲练, 姚尚龙.临床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51.

[2]曹灵敏, 李胜德, 马桂芬, 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老年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4, 20 (12) :742.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资料完整的60例患者, 年龄75~94岁, 体重60~85 kg, 术前合并高血压病史18例, 糖尿病病史12例, 呼吸系统疾病病史14例, 本组病例中17例有两种以上合并症, ASA分级Ⅰ~Ⅱ级, 无局麻药过敏史, 无凝血功能障碍, 随机均分为腰-硬联合麻醉 (A组) 和硬膜外麻醉 (B组) , 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开放静脉, 一般情况较差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监测CVP。麻醉前即输入复方乳酸钠或琥珀酰明胶300 ml, 两组均选择L3~4间隙穿刺。A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采用针内针法, 置入25G腰穿针, 见脑脊液回流通畅后,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缓慢注入混合液1.8~2.2 ml (1%罗哌卡因0.8~1.2 ml+10%葡萄糖1 ml) , 速度为0.1 ml/s。退出腰穿针,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平卧后调节麻醉平面在T10以下, 15 min后麻醉平面不足者硬膜外腔给予0.5%罗哌卡因3 ml。B组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 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注入试验量1.5%利多卡因3 ml, 观察5 min无异常后分次缓慢注入局麻药合剂 (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 共4~10 ml。术中常规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维持SpO2在96%以上。麻醉中SBP低于基础血压的30%或低于90 mm Hg, 给予麻黄碱10 mg。术中根据血压及出血情况调整输液量, 必要时输红细胞悬液。

1.3 监测指标

(1) 记录患者麻醉前 (T0) 、麻醉后5 min (T1) 、15 min (T2) 、30 min (T3) 时的MAP、HR及SpO2值。 (2) 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达T10时间。 (3) 观察麻醉效果:包括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度, 按优、良、差分三级。 (4) 观察不良反应, 主要为低血压、恶心呕吐及术后头痛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已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 与麻醉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间各时间点MAP、H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与T0时比较, P<0.05

*P<0.01, △P<0.05, 与B组比较

2.2 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 , 麻醉起效时间亦明显快于B组 (P<0.01) 。两组术中低血压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适感或疼痛例数A组明显少于B组 (P<0.01) , 见表2。两组患者术中均无恶心呕吐, 术后随访3 d, 无发生术后头痛病例。B组有3例在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有12例术中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或疼痛, 静脉辅助咪达唑仑1~2 mg, 芬太尼0.05~0.1 mg。

3 讨论

高龄患者多合并有心肺疾患, 围手术期风险极大, 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老年患者行TURP术宜采用椎管内麻醉, 可减少术中渗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2]。前列腺的内脏神经来源于骶丛副交感神经 (S2~4) 、胸腰部交感神经和脊髓内脏传人神经 (T10~L2) , 阻滞平面达T10可提供完善的骨盆底和会阴部的肌肉松弛及镇痛[3]。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长, 且易发生骶丛神经根阻滞不全, 手术操作刺激膀胱侧壁可出现闭孔神经反射, 严重者可导致膀胱穿孔。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 阻滞范围广泛, 盆底组织松弛度好, 更能满足手术要求。

对高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最大的风险是阻滞平面过高, 引起血流动力学较大的波动和呼吸抑制, 控制麻醉平面是麻醉管理的关键。本组腰麻采用罗哌卡因重比重液, 剂量在8~12 mg, 注药时间大于20 s, 平卧后15 min内调节麻醉平面控制在T10范围, 并且在麻醉前30 min内输注琥珀酰明胶300 ml, 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管扩张引起的血压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镇痛、肌肉松弛度、术中辅助用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 而且A组患者术中低血压例数与B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腰麻药的用量少、麻醉前胶体液的应用、术中充分供氧等有关。TURP手术失血量较难估计, 术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和中心静脉压, 适当补液, 必要时输血。周子戎等[4]研究表明, 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和术中精心管理,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手术是安全的。腰麻的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头痛, 新型25G笔尖样针内腰穿针的使用, 对硬脊膜损伤小, 减少了脑脊液的外漏, 头痛的发生率大为降低。术后亦可行连续硬膜外镇痛, 良好的术后镇痛能抑制膀胱痉挛性疼痛, 减少出血等并发症[5]。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麻药, 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 更适用于老年患者[6]。术前对全身情况要综合评估, 对重要器官原有疾病要尽量纠正。术中需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维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本研究显示, 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 术中精心管理, 重比重罗哌卡因CSEA用于高龄患者TURP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陆惠元, 于礼, 朱懿峰, 等.硬膜外麻醉与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3 (2) :122-124.

[2]徐启明.临床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08:337-338.

[3]童传耀, 钱燕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的过去与现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8) :828-830.

[4]周子戎, 汪春英.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1) :40-41.

[5]李丽萌, 陈彦青.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11) :991-992.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单侧髋关节手术48例, 其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72~89岁, 平均年龄 (78.9±4.7) 岁。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3例, 合并糖尿病29例, 合并冠心病8例, 所有患者均在进行本次手术前均进行了内科的保守治疗, 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平稳, 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能够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无相应的进行腰麻的禁忌证。

1.2 麻醉方法

45例患者在未进入手术室前均未给予任何药物,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以及血压状况进行常规监测。对患者进行面罩给氧时设置的给氧速度为3 L/min, 对患者的健侧静脉上肢进行静脉开通时选择18 G的外周留置针, 患者在进行静脉麻醉时输入的平衡液的量按照6~8 ml/kg进行计算。在体位的选择上, 所有患者均选择上卧位, 穿刺的部位选择为L2~3之间, 在成功的完成硬膜外穿刺后将腰麻针从侧孔向患侧端置入, 并向回抽取, 一旦向回抽取的过程中发现脑脊液, 则可以向患者注入麻醉药物, 注入麻醉药物的速率控制为0.2 ml/s。在进行上述过程的同时, 向硬膜外导管中置入4 cm导管备用。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将整个手术床保持水平, 同时患者始终保持侧位, 完成手术后给予患者镇痛泵连接。在麻醉药物的配置上, 将5μg的舒芬太尼与1%的罗哌卡因采用药水混合稀释至3 ml,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混合好的麻醉药物1~2 ml, 待患者的腰麻作用消退后, 再给予患者0.5%的罗哌卡因3~4 ml。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若患者的失血量较大的话, 给予补充红细胞, 若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患者的基础血压下降到了小于基础血压30%的程度, 则给予静脉注入麻黄碱。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侧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麻醉持续时间以及进行麻醉前后的MAP、HR、RR, 对比观察患者健侧与患侧的VAS、改良Bromage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中的总体结果

手术侧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 (2.3±0.5) min, 最高平面为T11, 麻醉持续时间为 (76.8±13.8) min, 患者进行麻醉前后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注:与麻醉前比较, P>0.05

2.2 患者健侧与患侧的VAS、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

患者患侧的VAS、改良Bromage评分要显著优于健侧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注:与健侧对比, aP<0.05

3 讨论

老年人下降的不仅仅有全身的整体生理功能, 大多数老年人还会伴发各种慢性疾病, 同时部分老年人还可能伴随着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 在上述综合因素的作用下, 老年人的心血管的应激反应能力普遍较差[3]。若老年人还合并了特殊性的疾病, 例如阿尔兹海默病、卒中等将会影响到对于麻醉平面的测试;老年人对于麻醉镇痛药的整体耐受性也较差, 因而在对于老年人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以及术后的恢复管理[4,5]。对于高龄的单侧髋关节手术患者而言, 其最好的麻醉方式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因为腰-硬联合麻醉不仅仅起效快、镇痛效果好, 而且在麻醉的过程中还能够追加麻醉药物, 有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而对于高龄的髋关节手术患者而言, 在进行麻醉方案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麻醉药物对患者的生理干预要小, 而且所使用的麻醉药物的安全范围要足够大, 麻醉时间要足够长。而小剂量的罗哌卡因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麻醉平面, 而且几乎不对患者的血压造成影响。有相应的研究显示如果仅仅是单用罗哌卡因, 有极大的可能出现麻醉镇痛不全的现象出现, 因而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将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进行了复合, 不仅能够有效地进行镇痛还能保证患者的肌张力, 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较早地进行康复锻炼。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手术侧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 (2.3±0.5) min, 最高平面为T11, 麻醉持续时间为 (76.8±13.8) min, 患者进行麻醉前后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患侧的VAS、改良Bromage评分要显著优于健侧 (P<0.05) 。

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低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单侧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好,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唐彦明, 杨晓春, 吴嘉宾, 等.低比重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3, 42 (30) :3666-3668.

[2]梁大为, 李远志, 刘强.重比重罗呱卡因腰麻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效果.重庆医学, 2011, 40 (23) :2355-2357.

[3]柏平, 彭明清, 郭林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2, 41 (12) :1216-1217.

[4]刘祯庆, 孙卫楠, 李鑫, 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山东医药, 2011, 51 (38) :105-106.

等比重罗哌卡因 篇7

关键词: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脊麻,重比重液,剖宫产

脊麻有起效快、阻滞完善、麻醉用药量少等特点, 用于产科紧急剖宫产术尤其能显示其尽早开始手术和缩短胎儿娩出时间的优势, 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布比卡因脊麻, 已有多年使用经验, 胎儿耐受性好。罗哌卡因在国内的应用尚属初始阶段。笔者对择期剖宫产术采用不同剂量重比重罗哌卡因脊麻, 并与等比重布比卡因脊麻比较, 以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脊麻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90例单胎、足月妊娠 (37~41周) 初产妇, ASAⅠ~Ⅱ级, 年龄 (28.1±5.5) 岁、体质量 (68.3±10.7) kg, 均拟施行择期剖宫产手术, 排除合并有心肺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脊柱畸形、局麻药过敏、术前确诊胎儿宫内窘迫等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产妇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路。分别配制两种脊麻局麻药: (1) 0.75%罗哌卡因2 m L+0.1%肾上腺素0.2 m L+10%葡萄糖液0.8 m L配制成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 (2) 0.75%布比卡因1 m L布比卡因加回抽的脑脊液1.5 m L配成等比重液。置孕妇于右侧卧位, 采用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 经L2~3棘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 以0.1 m L/s速率注入预先配制的局麻药。I组注入布比卡因7.5 mg;Ⅱ组注入罗哌卡因10 mg;Ⅲ组注入罗哌卡因15 mg。退出腰麻针后继以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备用。置产妇于仰卧位并向左侧倾斜手术床15°~30° (必要时推子宫向左) 。感觉阻滞平面用针刺法测试, 给药后15 min内每1~2 min测定一次, 以后每5~10 min测定一次直至手术结束。调节感觉阻滞平面在T4以下。手术中, 当术者提示腹肌松弛不够时, 经硬膜外导管追加1.73%碳酸利多卡因5~10 m L以求改善。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25%或低于90 mm Hg时, 给予麻黄碱10 mg静注;心率慢于55 bpm时, 给予阿托品0.5 mg静注。手术时间超过90 min者均未列入本观察组中。

1.3 观察项目:

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给药后至出现发热、麻木等感觉的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给药后至抬动下肢无力的时间) 、最大阻滞时间 (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 及运动恢复时间 (产妇下肢完全恢复运动的时间) 。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药物使用情况、腹壁肌松弛情况 (由术者评价) 。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补液种类及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全部剖宫产手术进行顺利, 麻醉和手术时间平均为 (51.3±17.9) min, 三组间无差异。新生儿Apgar 1 min评分均在7分以上, 其中90%以上达10分;10%在5 min时达10分, 三组间无差异。

2.2 感觉和运动阻滞比较:

3组注药后均迅速出现下肢发热或麻木感, 三组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最大阻滞时间Ⅱ组较其他两组长 (P<0.05) 。运动阻滞Ⅱ组慢于Ⅰ组 (P<0.01) 和Ⅲ组 (P<0.05) ;Ⅰ组与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恢复三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其中Ⅰ组最慢。

2.3 术中肌松及辅助用药情况。

Ⅰ组、Ⅲ组均能满足手术肌松要求。Ⅱ组需经硬膜外腔追加碳酸利多卡因以改善肌松, 占80%, 与Ⅰ、Ⅲ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01) 。Ⅰ组循环干扰较严重, 使用麻黄碱与阿托品者较Ⅱ组 (P<0.01) 与Ⅲ组 (P<0.05) 多。3组产妇的血压与心率均下降, 以Ⅰ组为显著。Ⅰ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Ⅱ组 (P<0.01) 和Ⅲ组 (P<0.05) 。三组心率下降例数均较多, 组间无差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寒战等不良反应三组间无差异。三组术后均未见头痛。三组术前均常规安置导尿管, 未进行尿潴留比较。

3 讨论

布比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及药理特性与罗哌卡因相似[1]。目前, 罗哌卡因多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用于脊麻剖宫产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其适用的剂量尚待明确。

本研究观察到布比卡因用于脊麻, 其效果与罗哌卡因一样, 均能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但是, 欲使罗哌卡因获得良好的肌肉松弛, 需要使用较大剂量 (15 mg) 重比重罗哌卡因, 阻滞平面能控制在预期范围, 肌肉松弛程度也良好, 一般不需要经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 利于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适合于紧急剖宫产术, 但术后的运动恢复有所延长。

小剂量 (10 mg) 罗哌卡因虽也能达到预期的阻滞范围, 但肌肉松弛效果难符合要求, 本组大多以额外经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来改善肌松程度, 从而使胎儿娩出的时间由于等待肌松改善而有所延迟或于施行产钳助产时容易出现损伤。

等比重布比卡因配制简单, 药量少, 对循环影响小, 麻醉作用完善, 是剖宫产手术的经典用药。

本研究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正常。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但罗哌卡因组的程度较布比卡因者轻, 且对阿托品及麻黄碱反应灵敏, 可能与罗哌卡因对心脏兴奋和传导抑制较布比卡因者弱有关[2,3,4]。三组产妇均未见明显的仰卧低血压综合征, 可能与本文事先采取手术床左倾15°~30°或左推子宫加以预防有关。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多与血压下降有关, 提升血压后可有效制止。本文三组术后均未见头痛、恶心、呕吐并发症, 可能与本文全部病例均施行术后镇痛, 而镇痛液中含有抗吐药有关。

本研究表明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 (7.5 mg) 脊麻用于剖宫产术, 起效迅速、止痛完全、肌松满意, 产妇与胎儿耐受性良好, 术后运动恢复快, 故是一种可行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Santos AC, Arthur GR, Roberts DJ, et al.Effect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on uterine blood flow in pregnant ewes[J].Anesth Analg, 1992, 74 (3) :62-72.

[2]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12.

[3]Van Kleef WJ, Veering B, Burm AG.Spinal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a double blin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0.5%and0.75%solu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nor lower limb surgery[J].Anesth Analg, 1994, 78 (6) :1125-1130.

上一篇:围护系统下一篇:教育配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