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重丁卡因

2024-10-31

等比重丁卡因(精选7篇)

等比重丁卡因 篇1

摘要:选取2015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腰麻剖宫产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都使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药液以同样的速度注射到蛛网膜下腔, 观察有关指标, 结果有195例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患者的腹肌松软, 手术之后安静无反应。5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不佳, 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轻微的牵拉痛, 但是经过硬膜外给药和静脉强化给药, 全部都顺利完成手术, 所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较少, 情况比较轻微, 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改善。在腰麻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药液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并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应用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手术, 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要求麻醉迅速有效、镇痛持久, 并保证母婴安全。 腰麻作为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 具有起效快、操作方法简单、感觉运动阻滞效果好等优势, 被广泛的应用到剖宫产手术当中。 但是这种麻醉方式也存在镇痛效果较短的缺点, 因此在临床中医生经常采用联合的方式进行麻醉[1]。 腰硬联合麻醉不仅具有单纯腰麻的优点, 而且还具有硬膜外麻醉可以持续给药的优点, 是一种优良的麻醉方式, 特别适合应用在剖宫产手术当中[2]。本文为了研究等比重布比卡因在腰麻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有关问题, 选取了2015 年1 月~2015 年7 月我院收治的腰麻剖宫产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5 年1 月~7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腰麻剖宫产患者, 年龄19~42 岁, 身高149~172cm, 体重54~99kg, ASA为I~II级, 所有的患者当中没有早产孕妇, 并且都是单胎, 不存在腰麻禁忌症和妊娠合并症。

1.2 麻醉方法在所有产妇进入手术室之后, 使用常规面罩吸氧, 并开放静脉通道, 认真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让孕妇采用左侧卧位的方式, 确定合理的脊椎间隙为穿刺点, 使用的穿刺包为驼人牌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包。 在对孕妇进行局部麻醉之后, 则需要使用硬膜外穿刺针对硬膜外进行穿刺, 穿刺针选择16G, 在对孕妇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之后, 利用硬膜外针的引导作用将腰麻针插入, 在拔出针芯之后, 当发现脑脊液流出之后, 就可以将临时配置的等比重布比卡因药液以10~15s的速度注入孕妇的蛛网膜下腔, 这个临时配置的等比重药液是用1ml注射用水和0.75%的布比卡因1ml药配制而成, 共2ml。 注射完毕, 将要穿针撤出, 然后向孕妇头端方向置入4cm的硬膜外导管, 接着以1 次/min的频率观察孕妇的感觉阻滞平面, 如果观察到的感觉阻滞平面不够, 则需要通过硬膜外导管向孕妇注射5~7ml的2%利多卡因, 以实现完善孕妇感觉阻滞平面的目标。 对孕妇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每2min监测一次, 并做好记录工作。 患者在病床上采用仰卧位方式, 但是为了降低子宫对孕妇下腔静脉的压迫, 减少孕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需要将手术床左侧倾斜20 度角, 也可以在孕妇的右髋骨下方垫一个较薄的枕头。 另外。 在对孕妇进行麻醉之前, 要开放静脉通道, 以快速静滴的方式向孕妇注射复方林格氏液。如果在孕妇实施手术之后, 孕妇出现收缩压低于90mm Hg或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和心率低于60 次/min这样的低血压情况, 可以加快静脉输液的速度, 并且还要对产妇静注麻黄素阿托品来维持产妇心跳和血压的稳定。 在整个手术完毕之后, 将镇痛泵接在硬膜外导管桑进行术后镇痛, 并且在手术结束1d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患者有否出现头疼等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3.0 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F检验且利用 (均数±标准差) 形式表示,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给予U检验, 计数资料则采取卡方检验, 将检验标准设定为 α=0.05, P<0.05 时显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在麻醉前后MAP、HR、Sp O2的变化情况麻醉前后的MAP、HR、Sp O2进行对比, 发现前后无差异 (P>0.05) ,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195 例患者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在手术中安静无反应, 而麻醉效果不好的5 例患者在经过处理之后也顺利完成了手术。 另外, 在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 有19 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情况, 在手术之后, 出现头痛的患者有2 例, 但经过处理, 患者的这些情况都得到了缓解。

3 讨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 对孕妇进行麻醉的方式包括很多, 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以其优越性被广泛的应用在剖宫产手术当中。 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麻醉起效的时间较短、神经阻滞较为完善、镇痛效果较好、腹肌松软等[3]。

一般情况下, 女性在妊娠之后推管内容易出现静脉淤血的情况, 硬膜外腔之间的空隙也相应变窄, 如果利用一般剂量的局部麻醉药进行脊麻阻滞, 会导致孕妇的麻醉平面显著提高, 从而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 而且对胎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而影响了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一步推广和应用[4]。

本文的研究是在对患者穿刺位置、体位、注药速度、针尖斜口方向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使用等比重的布比卡因药液进行腰麻, 这种麻醉药物的可控性能较好, 可以很好的满足剖宫产手术麻醉平面的要求。 如果出现个别患者麻醉平面不足的情况, 只需要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少量的局部麻醉药即可以对麻醉平面进行完善, 大大延长对患者的麻醉时间。 在麻醉的早期, 为了防止出现仰卧位综合征, 需要患者采用左侧卧位或右髋骨加垫的方式, 在术中积极对患者补充液体, 并且在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时使用升压药物, 以维持孕妇血压的稳定[5]。

经过本文的研究发现, 使用等比重布比卡因药液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在200 例患者当中, 有195 例患者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在手术中安静无反应, 而麻醉效果不好的5 例患者在经过处理之后也顺利完成了手术, 并且这种麻醉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 持续时间也比较短, 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6]。

参考文献

[1]邹学军, 佟华丽, 简道林, 等.体位干预对不同剂量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手术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2, 41 (4) :375-377.

[2]周菲.不同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 (1) :59-60.

[3]是阳.0.7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7) :163-164.

[4]张雁, 刘英.三种比重腰麻液分别头向、尾向注药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3 (2) :14-15, 17.

[5]田文臖, 张鑫, 马晨光, 等.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腰麻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 15 (8) :474-476.

[6]颜克麒, 姚亚雷.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经验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20) :109.

等比重丁卡因 篇2

关键词: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脊麻,重比重液,剖宫产

脊麻有起效快、阻滞完善、麻醉用药量少等特点, 用于产科紧急剖宫产术尤其能显示其尽早开始手术和缩短胎儿娩出时间的优势, 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布比卡因脊麻, 已有多年使用经验, 胎儿耐受性好。罗哌卡因在国内的应用尚属初始阶段。笔者对择期剖宫产术采用不同剂量重比重罗哌卡因脊麻, 并与等比重布比卡因脊麻比较, 以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脊麻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90例单胎、足月妊娠 (37~41周) 初产妇, ASAⅠ~Ⅱ级, 年龄 (28.1±5.5) 岁、体质量 (68.3±10.7) kg, 均拟施行择期剖宫产手术, 排除合并有心肺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脊柱畸形、局麻药过敏、术前确诊胎儿宫内窘迫等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产妇入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血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路。分别配制两种脊麻局麻药: (1) 0.75%罗哌卡因2 m L+0.1%肾上腺素0.2 m L+10%葡萄糖液0.8 m L配制成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 (2) 0.75%布比卡因1 m L布比卡因加回抽的脑脊液1.5 m L配成等比重液。置孕妇于右侧卧位, 采用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 经L2~3棘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 以0.1 m L/s速率注入预先配制的局麻药。I组注入布比卡因7.5 mg;Ⅱ组注入罗哌卡因10 mg;Ⅲ组注入罗哌卡因15 mg。退出腰麻针后继以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备用。置产妇于仰卧位并向左侧倾斜手术床15°~30° (必要时推子宫向左) 。感觉阻滞平面用针刺法测试, 给药后15 min内每1~2 min测定一次, 以后每5~10 min测定一次直至手术结束。调节感觉阻滞平面在T4以下。手术中, 当术者提示腹肌松弛不够时, 经硬膜外导管追加1.73%碳酸利多卡因5~10 m L以求改善。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25%或低于90 mm Hg时, 给予麻黄碱10 mg静注;心率慢于55 bpm时, 给予阿托品0.5 mg静注。手术时间超过90 min者均未列入本观察组中。

1.3 观察项目:

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给药后至出现发热、麻木等感觉的时间) 、运动阻滞起效时间 (给药后至抬动下肢无力的时间) 、最大阻滞时间 (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 及运动恢复时间 (产妇下肢完全恢复运动的时间) 。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药物使用情况、腹壁肌松弛情况 (由术者评价) 。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补液种类及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全部剖宫产手术进行顺利, 麻醉和手术时间平均为 (51.3±17.9) min, 三组间无差异。新生儿Apgar 1 min评分均在7分以上, 其中90%以上达10分;10%在5 min时达10分, 三组间无差异。

2.2 感觉和运动阻滞比较:

3组注药后均迅速出现下肢发热或麻木感, 三组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最大阻滞时间Ⅱ组较其他两组长 (P<0.05) 。运动阻滞Ⅱ组慢于Ⅰ组 (P<0.01) 和Ⅲ组 (P<0.05) ;Ⅰ组与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恢复三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其中Ⅰ组最慢。

2.3 术中肌松及辅助用药情况。

Ⅰ组、Ⅲ组均能满足手术肌松要求。Ⅱ组需经硬膜外腔追加碳酸利多卡因以改善肌松, 占80%, 与Ⅰ、Ⅲ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01) 。Ⅰ组循环干扰较严重, 使用麻黄碱与阿托品者较Ⅱ组 (P<0.01) 与Ⅲ组 (P<0.05) 多。3组产妇的血压与心率均下降, 以Ⅰ组为显著。Ⅰ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Ⅱ组 (P<0.01) 和Ⅲ组 (P<0.05) 。三组心率下降例数均较多, 组间无差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寒战等不良反应三组间无差异。三组术后均未见头痛。三组术前均常规安置导尿管, 未进行尿潴留比较。

3 讨论

布比卡因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及药理特性与罗哌卡因相似[1]。目前, 罗哌卡因多用于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 用于脊麻剖宫产术尚处于探索阶段, 其适用的剂量尚待明确。

本研究观察到布比卡因用于脊麻, 其效果与罗哌卡因一样, 均能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但是, 欲使罗哌卡因获得良好的肌肉松弛, 需要使用较大剂量 (15 mg) 重比重罗哌卡因, 阻滞平面能控制在预期范围, 肌肉松弛程度也良好, 一般不需要经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 利于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适合于紧急剖宫产术, 但术后的运动恢复有所延长。

小剂量 (10 mg) 罗哌卡因虽也能达到预期的阻滞范围, 但肌肉松弛效果难符合要求, 本组大多以额外经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来改善肌松程度, 从而使胎儿娩出的时间由于等待肌松改善而有所延迟或于施行产钳助产时容易出现损伤。

等比重布比卡因配制简单, 药量少, 对循环影响小, 麻醉作用完善, 是剖宫产手术的经典用药。

本研究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正常。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但罗哌卡因组的程度较布比卡因者轻, 且对阿托品及麻黄碱反应灵敏, 可能与罗哌卡因对心脏兴奋和传导抑制较布比卡因者弱有关[2,3,4]。三组产妇均未见明显的仰卧低血压综合征, 可能与本文事先采取手术床左倾15°~30°或左推子宫加以预防有关。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多与血压下降有关, 提升血压后可有效制止。本文三组术后均未见头痛、恶心、呕吐并发症, 可能与本文全部病例均施行术后镇痛, 而镇痛液中含有抗吐药有关。

本研究表明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 (7.5 mg) 脊麻用于剖宫产术, 起效迅速、止痛完全、肌松满意, 产妇与胎儿耐受性良好, 术后运动恢复快, 故是一种可行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Santos AC, Arthur GR, Roberts DJ, et al.Effect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on uterine blood flow in pregnant ewes[J].Anesth Analg, 1992, 74 (3) :62-72.

[2]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12.

[3]Van Kleef WJ, Veering B, Burm AG.Spinal anesthesia with ropivacaine:a double blind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0.5%and0.75%solu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nor lower limb surgery[J].Anesth Analg, 1994, 78 (6) :1125-1130.

等比重丁卡因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13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65例。对照组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为 (28.6±4.5) 岁, 平均体质量为 (75.6±4.2) kg, 平均孕周为 (37.5±2.1) 周, ASA分级:40例为Ⅰ级, 25例为Ⅱ级;观察组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为 (28.5±4.6) 岁, 平均体质量为 (75.8±4.4) kg, 平均孕周为 (37.6±2.2) 周, ASA分级:42例为Ⅰ级, 23例为Ⅱ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运用硬膜外麻醉, 即产妇进入手术室后,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输入平衡液, 指导产妇保持右侧卧位, 选择L1-2间隙对产妇进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穿刺后向头置管3cm, 回吸确定无任何异常后, 注入2%利多卡因 (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2031529892) 3ml, 然后将产妇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 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控制好利多卡因的用量, 一般在15~18ml左右。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快速输入500ml羟乙基淀粉, 在局麻的情况下, 对产妇进行脊髓-硬膜外联合阻滞, 选择L2-3间隙进行穿刺, 成功穿刺后, 运用25号针进行腰麻穿刺, 注入0.5%等比重布比卡因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20111201349011) 1.2~1.5ml, 然后将硬膜外管置入头端约3cm, 将产妇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 适当追加2%利多卡因 (同上) 。两组产妇均保持平卧位后, 将子宫向左侧推移, 并调整手术床至左倾, 密切关注产妇用药后的情况, 如果发现产妇的血压明显下降, 应该给予5~10mg小剂量麻黄素, 并将输液速度调快, 稳定血压水平。对于HR<50次/min的产妇, 应运用0.2~0.5mg阿托品对其进行静脉注射[3]。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在HR、局麻药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两组的MAP、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最高麻醉平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两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对麻醉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 既要满足产妇的生理需求, 还要降低对胎儿的影响, 且要求镇痛完善、肌松好、起效快[4]。硬膜外麻醉具阻滞时间可控、易操作、按需延长少循环影响等, 临床广泛运用[5,6]。但是, 硬膜外麻醉的缺陷如用药量大、阻滞不全以及起效慢等, 易出现局麻药中毒, 甚至导致全脊髓麻醉等, 并且硬膜外阻滞具有较高的失败率, 约为9.56%~25%左右[7]。临床证实腰-硬联合麻醉在手术的过程中, 将药物注入硬膜外导管内, 还能将麻醉平面增加, 从而使麻醉时间延长[8,9]。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 尚无统一用药方案, 用药物比重、剂量及种类依存差异性[10]。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运用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 结果显示肌肉松弛好, 具有完善的镇痛效果, 并且结束穿刺后, 在产妇平卧的情况下将子宫向左推移, 调整手术床至左倾, 能够避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同时, 在手术的过程中, 对于血压明显下降的产妇, 及时给予5~10mg小剂量麻黄素, 能够稳定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 说明相比较硬膜外麻醉而言, 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运用在剖宫产手术中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这与翟莉莉报道基本一致。刘忠祥等在研究中发现, 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最佳剂量为6~8mg, 与本次研究数据基本一致, 并且因为选择0.5%的等比重布比卡因, 所以麻醉平面不仅与药物用量有关, 还与穿刺注药间隙有关, 等比重药液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 在注入脊髓腔内能够稳定停留, 容易控制麻醉平面, 不容易发生麻醉平面异常或者药物异常扩散等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发生全脊髓麻醉、局麻药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黄显刚.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4, 3 (3) :25-26.

[2]赵颖贤, 陈勇, 罗成江.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 (5) :270-272.

[3]曾和清, 易理生.两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5) :19-21.

[4]胡学红, 申宏.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19 (10) :2975-2976.

[5]梁战备, 陈慧珍, 刘浩.等比重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9 (12) :1016-1018.

[6]黄佳洋.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 2010:2-4.

[7]徐敏.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循环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 2010:5-10.

[8]姜彪.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对剖宫产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D].延边大学, 2010:10-13.

[9]邱剑敏.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1 (6) :1451-1452.

等比重丁卡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手术产妇50 例, 年龄21 岁~35 岁;体重60~80 kg;身高152 cm~170 cm。将其随机分为Ⅰ组罗哌卡因组与Ⅱ组布比卡因组, 各25 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妊娠;②无腰麻、硬膜外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①过期妊娠;②未足月妊娠;③前置胎盘;④妊娠高血压。

1.2 麻醉方法产妇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常规吸氧, 持续监测无创血压 (NIBP) 、心电图 (ECG) 及指脉氧饱和度 (Sp O2) 。2 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取左侧卧位, 严格无菌操作下行L2~3椎间隙穿刺, 针内针穿刺成功后, Ⅰ组用等比重罗哌卡因 (1%罗哌卡因1.5 m L加脑脊液1.5 m L稀释) , Ⅱ组用等比重布比卡因 (0.75%布比卡因2 m L加脑脊液1 m L稀释) , 以0.2 m L/s的速度向头侧注入蛛网膜下腔, 注药量均为1.2 m L。注药完毕后利用硬膜外针向头侧置管3 cm, 置管完成后即改为仰卧位, 测麻醉阻滞平面。术中观察2 组产妇情况, 当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或收缩压<85 mm Hg, 需分次、少量给予去氧肾上腺素40~120 mg缓慢静注;心率 (HR) <50 次/min, 给予0.25~0.5 mg阿托品静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产妇麻醉前 (T0) 及麻醉后5 min (T1) 、10 min (T2) 、20 min (T3) 的血压 (BP) 、HR。②观察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③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情况。④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动力学变化2 组各时间节点的血压、心率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同一时间节点血压下降值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麻醉效果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组 (P<0.05) ;Ⅰ组术后下肢感觉、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 (P<0.05) 。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间, 产妇的血容量和心功能会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的逐渐增大、代谢不断增高以及内分泌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改变;妊娠晚期, 巨大的子宫不但使回心血量减少, 而且可能会压迫硬膜外腔, 从而加重腰麻引发的低血压反应。剖宫产手术不仅对麻醉镇痛、肌松效果有较高要求, 还需要产妇的各项生理指标在术中保持平稳, 避免对胎儿产生影响, 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对母婴来说尤为重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椎管内麻醉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兼具了腰麻直接阻断神经的传导、肌松效果较好, 与硬膜外麻醉可根据手术的需要延长麻醉时间, 并可实行术后镇痛治疗的优点。此外, 由于腰硬联合麻醉使用的新型脊麻穿刺针的细化, 有效降低了脊麻术后头痛发生率。罗哌卡因毒性低, 对运动神经阻滞弱, 腰麻时下肢肌肉能够维持一定张力, 减少血液在下肢扩张的血管内分布从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2], 现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科手术。王芸芸等研究观察认为0.5%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时麻醉效果满意, 不良反应少, 能更好地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3]。

在本研究中,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少, 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快, 减少了术后长时间阻滞带来的不适感, 有利于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因此等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用于剖宫产手术。

参考文献

[1]CAMORCIA M, CAPOGNA G, LYONS G, et al.The relative motor blocling po-tencies of intrathecal ropivacaine:effects of concentration[J].Anesth Analg, 2004, 98 (6) :1779-1782.

[2]陈文兵, 曹淑华, 黄秋穗, 等.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剖宫产患者并发急性胎盘早剥的原因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 28 (7) :587-588.

等比重丁卡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12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 均实施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 根据罗哌卡因浓度, 将其随机分为A组 (0.75%) 、B组 (0.50%) 、C组 (0.30%) 各40例。A组:年龄23.0~34.0 (27.0±5.0) 岁, 体质量57.0~85.0 (68.0±8.0) kg;B组:年龄24.0~35.0 (27.5±5.5) 岁, 体质量56.0~85.0 (68.5±7.0) kg;C组:年龄24.5~35.5 (28.5±6.0) 岁, 体质量57.5~86.0 (69.0±7.5) kg。各组年龄、体质量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阻滞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采取左侧卧位, 于L2~3间隙, 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 注入各组等比重罗哌卡因 (0.9%氯化钠液稀释成不同浓度, 用量为2ml, 速度维持在0.1ml/s) , 待麻醉结束后, 患者改为平卧位。手术期间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一旦发生低血压 (BP<90/60mm Hg) , 立即推注麻黄碱, 发生心动过缓 (HR<60次/min) 时, 推注适量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各组麻醉效果、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分为4个等级[2]: (1) 优:安静, 术区无不适; (2) 良:术区有感觉, 但无不适; (3) 中:术区有疼痛感, 无需补充其他镇痛药物; (4) 差:疼痛无法忍耐, 需补充其他镇痛药物, 或者改全麻。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麻醉效果比较与C组相比, 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C组比较, *P<0.05

2.2 各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

与C组相比, A组和B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C组比较, *P<0.05

2.3 各组不良反应比较麻醉期间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压、心动过缓, 但各组都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起效快、对神经阻滞程度较好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作为首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 小剂量可以发挥感觉阻滞的麻醉作用, 大剂量可以发挥镇痛功效, 并且其毒性反应相对较低, 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相对较差, 蛛网膜下腔阻滞过程中, 下肢肌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从而减少了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了麻醉安全性[3]。

蛛网膜下腔阻滞阻滞平面不仅受穿刺部位、产妇个体差异影响, 还与局麻药物的性能、剂量、比重、浓度等因素有关, 如果麻醉药物比重过高, 会导致麻醉平面过高, 往往伴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较大波动、运动阻滞程度的加重, 产生过多不良反应。因此, 本研究选择等比重罗哌卡因。与C组相比, A组和B组麻醉优良率明显升高, 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 结果表明0.50%和0.75%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更佳, 能够更好地满足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需求, 而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总而言之, 0.50%罗哌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够较快达到预期麻醉效果, 并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世春, 万磊, 丁冠男.不同剂量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4 (12) :1135-1138.

[2] 叶文艳.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6) :116-136.

等比重丁卡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本院ASAⅠ~Ⅱ级, 足月妊娠需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 无胎儿发育延迟、先天畸形和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按腰麻用药不同分为F组和B组, 每组50例。入室后常规吸氧, 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后先予羟乙基淀粉 (200/0.5) 500 ml 15~30 min内输入。侧卧位下经L2~3穿刺, F组蛛网膜下隙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芬太尼10μg (1.7 ml) ;B组注入0.5%布比卡因1.7 ml。注射速度控制在10~15 s, 然后经硬膜外腔向头端置管3 cm, 固定好导管作硬外加药及术后镇痛用。术中患者诉疼痛时硬膜外追回2%利多卡因4~8 ml。当收缩压低于基础值30%或90 mm Hg时, 左侧卧位并给予麻黄碱5~10 mg静注;心率<60次/min时, 静注阿托品0.25~0.5 mg。重度寒颤患者出婴后静注曲氟合剂半量。

1.2 观察指标与处理

记录产妇麻醉前、腰麻后5 min、腰麻后10 min、腰麻后15 min、腰麻后30 min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术前腰麻阻滞平面 (采用体表针刺法) ;达到阻滞平面时间 (腰麻注药后至手术切皮前, T0) ;新生儿娩出后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硬膜外加药、静脉辅助药及麻醉后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颤 (轻度:胸大肌、手臂等肌肉有持续颤动, 幅度不大;重度, 除肌肉颤动外, 还可见手臂、颈下颌关节有较明显抖动。) 、牵拉反应 (术中取胎或清理腹腔时产妇主诉疼痛) 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进行t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输液量及新生儿娩出后1、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麻醉前相比, 两组腰麻后5、10、15 min收缩压, 10、15、30 min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时段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产妇达到阻滞平面时间 (T0) 、麻黄碱使用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F组阿托品使用率、静脉辅助用药率及术前腰麻阻滞平面均显著低于B组 (P<0.01) ;F组无一例需硬膜外加药, B组8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 F组产妇心动过缓、牵拉反应及寒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 (P<0.01) , 见表4。-

*P<0.05, △P<0.01, 与麻醉前比较

*P<0.05, △P<0.01, 与B组比较

例 (%)

*<0.05, △<0.01, 与B组比较

3 讨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 有时尽管阻滞平面已经很高 (T4) 但仍有部分产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内脏不适, 尤其是当产科医生牵拉子宫时[10]。有关剖宫产腰麻布比卡因用量国内研究报道不一, 常用剂量为6~10 mg[1,3,4,5,6], 或在布比卡因中混合芬太尼15~25μg以加强镇痛[7,8,9]。本研究以米勒麻醉学为依据, 用7.5 mg等比重布比卡因加芬太尼10μg腰麻, 98%的产妇术中镇痛完全, 肌松良好, 硬膜外及静脉均未追加镇痛药物, 没有增加产妇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性, 而且寒颤发生率显著下降, 症状减轻, 使患者舒适地完成手术。寒颤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年轻和中心低体温, 其次是疼痛[10], 椎管内麻醉的产妇恰具备这些条件, 所以术中寒颤发生率非常高, 芬太尼可能通过激动μ受体, 增强镇痛及削弱体温调控系统达到终止或减轻寒颤。鞘内阿片类与局部麻醉药联合应用能协同增强感觉神经的阻滞作用而不增加交感神经的阻滞, 有助于减少局部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芬太尼是一种高脂溶性药物, 直接鞘内注射避免了全身吸收, 保证了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有效浓度, 没有增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 对新生儿亦无不良影响。麻醉前先用羟乙基淀粉200/0.5进行快速扩容, 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 随机分成F、B两组, 每组50例。F组给予0.5%布比卡因1.5ml复合芬太尼10μg (共1.7ml) 腰麻, B组给予0.5%布比卡因1.7ml。观察术前麻醉平面、术中麻醉效果、生理指标变化、不良反应、Apgar评分、硬膜外及静脉用药等情况。结果:B组术前麻醉平面高于F组, (P<0.01) , 且术中硬膜外加药量高于F组 (P<0.05) ;F组术中寒颤、牵拉反应发生率及静脉辅助药用药率均明显低于B组 (P<0.01) 。结论:剖宫产手术中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并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了产妇的舒适性。

关键词:布比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参考文献

[1]俞增贵, 邹聪华.剖宫产布比卡因腰麻合适剂量的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 (15) :1079.

[2]Marc V, Dom V S, Jacques J, et al.C om bined spinal epidu ralan esth esia f or ceas arean d elivery:dose dependent eff ect s of hyperbaric bupivacaine on mat ernal hem odynamics[J].Anesth Analg, 2006, 103 (26) :187-190.

[3]吴长毅, 张利萍.依据身高调整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布比卡因剂量的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 2010, 19 (7) :514-516.

[4]钟宝琳, 徐庆.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布比卡因最适剂量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报, 2007, 27 (6) :848-849.

[5]张武, 黄德樱.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华中医学杂志, 2009, 33 (7) :154-156.

[6]吕洁, 陈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6, 22 (15) :474-475.

[7]郁万友, 王琦.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脑脊液稀释腰-硬联合麻醉按身高给药用于剖宫产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16) :1073.

[8]林海涛, 张煜鑫.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的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 2011, 9 (7) :126-127.

[9]刘红霞, 高春霖.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的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6 (8) :528-530.

等比重丁卡因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轻、中度妊高征需行剖宫产术患者80例, 年龄19~41岁, 体质量52~96kg, 身高147~170cm, 术前查血小板计数 (PL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心电图 (ECG) 基本正常。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EA) 组和腰硬联合麻醉 (CSEA) 组各40例, 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及身高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中, 轻度妊高征患者术前不作特殊处理, 中度妊高征患者术前进行降压, 并补充血容量。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 监测ECG、HR、BP、SpO2。建立静脉通道, 输注胶体液 (羟乙基淀粉) 250~500ml。产妇取左侧卧位, 选择L2~3为穿刺点。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先行硬膜外穿刺, 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 针孔向头端, 见清亮脑脊液流出后, 在20~30s内注入局麻药, <155cm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4ml (6mg) , >155cm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1.5ml (6.5mg) 。退出腰穿针并于硬膜外向头端置管3.5~4.0cm, 迅速取左倾20°~30°卧位。继续快速补液。EA组:选择L2~3为穿刺点, 穿刺成功向头端置管3.5~4.0cm, 局麻药为1.5%利多卡因, 根据麻醉平面调整用量。

1.3 观察指标

(1) 连续监测ECG、HR、BP、SpO2。记录注药前及注药后3、6、10、15、25min患者BP、HR、SpO2的变化, 对于麻醉后血压低于基础压30%或SBP<90mm Hg (1mm Hg=0.133kPa) 时加快补液速度及静脉滴注5~10mg麻黄碱进行纠正。心率<60次/min用阿托品0.2mg静脉滴注。SpO2<96%时, 加大给氧量及嘱患者深呼吸或正压给氧。 (2) 记录麻醉平面到达T6时间、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效果 (优:无痛、肌松好、无牵拉不适;良:无痛、有轻度牵拉不适、肌松可;差:疼痛、腹肌紧、需辅用镇静、镇痛药完成。) (3) 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评分, 评分<7分时按常规进行复苏。 (4) 记录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效果

CSEA组麻醉平面到达T6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新生儿评分、麻醉不良反应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产妇麻醉后血压都有所下降, 经快速补液及静脉滴注麻黄碱5~10mg后, 低血压能得到及时纠正, 但使用麻黄碱人数CSEA组多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EA组比较, *P<0.05, #P<0.01

注:与EA组比较, *P<0.05

3讨论

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全身性疾病, 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 主要特征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先兆子痫、子痫。严重者产生心力衰竭、肾功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轻中度妊高征主要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为主。由于多数患者术前都采取限制食盐摄入及液体入量和脱水、降压治疗, 故麻醉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而围术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维持循环的稳定, 及时处理并发症对维护产妇及胎儿的安全十分重要[2]。硬膜外麻醉用于妊高征剖宫产术具有对循环影响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硬膜处麻醉由于其阻滞不完全性及节段性, 使麻醉诱导时间长, 麻醉效果不够满意, 表现为术野肌松较差, 手术牵拉痛等, 导致术者及产妇均不满意。而且少数患者需用镇静、镇痛药, 这也会给产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笔者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轻中度妊高征剖宫产术效果满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CSEA发挥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起效快, 镇痛肌松完全, 临床效果满意。硬膜外置管可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及术后镇痛。同时加快了胎儿娩出的时间, 避免了使用镇痛、镇静药给产妇胎儿带来的不良影响。 (2) CSEAEA均能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 从而使患者子宫胎盘灌注量增加, 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 (3) 使用等比重腰麻液, 麻醉平面主要与剂量、针口方向、注射速度有关, 受体位影响较小, 术中不需要变换体位, 因而操作比较容易。 (4) 腰麻液使用剂量较小, 身高≤155cm用0.5%布比卡因1.4ml (6mg) , >155cm用0.5%布比卡因1.5ml (6.5mg) , 90%以上患者最高阻滞平面在T4~6之间, 因而镇痛效果好, 肌松满意。避免了麻醉平面过高引起的呼吸及心脏抑制。在临床使用中, 笔者认为此剂量是较为合适的剂量, 低于此剂量有阻滞不完全现象。 (5) 术中循环较为稳定, 对产妇胎儿影响小。通过术前进行降压补液治疗及穿刺前输注适量的胶体液 (250~500ml) 能明显改善低血容量, 从而避免了术中血压明显下降。同时由于使用的腰麻液量较小, 避免了阻滞平面过高引起的血压快速下降。麻醉成功后迅速取左倾20°~30°卧位, 避免了仰卧低血综合征的发生。对于少数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压30%者使用小剂量血管加压药 (麻黄碱5~10mg) 能及时扭转低血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术中血压控制较为稳定。 (6) 除血压下降速度较EA组快, 使用麻黄碱人数较EA组多外, 其他并发症与E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 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轻、中度妊高征剖产术, 效果确切, 在作好术前准备和术中管理的前提下, 麻醉过程平稳, 对产妇胎儿影响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轻、中度妊高征需行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EA) 组和腰硬联合麻醉 (CSEA) 组各40例。比较2组麻醉平面到达T6时间、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麻醉平面到达T6时间、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S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SEA组使用麻黄碱人数多于E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轻中度妊高征剖产术, 效果确切, 在作好术前准备和术中管理的前提下, 麻醉过程平稳, 对产妇胎儿影响小, 因此该方法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布比卡因等比重液, 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

参考文献

[1]李金彪, 朱菊英, 袁莺, 等.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6) :734-735.

上一篇:肾脏功能不全下一篇: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