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密度

2024-07-31

控制密度(共12篇)

控制密度 篇1

1 双管压差密度计

双管压差密度计结构如图1所示。

1-被测悬浮液;2-测压管;3-胶管;4-水盒;5-指示管;6-电极;7-节流阀;8-放大器

工作原理:把长短两管插入密度为ρSU的被测悬浮液中, 两者插入深度分别为h1和h2。一定压强的气体经节流阀7 (直径0.75 mm) 给入双管中, 充满双管后又克服管端压力进入悬浮液。由于节流阀前后的压降随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在被测悬浮液流速很慢而密度均匀时, 按流体静力学原理, 液体内部某一点的压力等于其深度与密度相乘。

双管压差密度自动控制装置由测量部分、信号放大部分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测量部分随时检测密度变化情况, 并在超过规定密度时发出信号;信号放大部分将检测机构发出的电信号接收过来, 通过放大器放大后, 送入执行机构;通过执行机构来调节悬浮液的密度, 使悬浮液的密度保持稳定。

2 水柱平衡密度计

水柱平衡密度计结构如图2所示。

1-介质箱;2-重介管;3-汇流槽;4-喷嘴;5-定压箱;6-清水管;7-介质箱溢流管;8-电极;9-标尺

它是利用压差原理来测定的。被测悬浮液, 通过介质箱1的固定筛, 脱除大块后, 进入重介管2从喷嘴4流出。为保持液面高度的稳定, 另一部分悬浮液则从介质箱溢流管7流出。重介管的直径大于喷嘴直径, 因此, 管内悬浮液流速小, 可视为静止状态。定压箱5的清水缓慢经过清水管6, 也通过喷嘴4流出。从喷嘴4流出的水和悬浮液的混合物去稀介质桶。按流体静力学原理, 在水和悬浮液都通过喷嘴4流出时, 水柱的压力与悬浮液柱的压力相等。

由于重介管长度h是固定的, 水的密度P是1g/cm3, 因此, 水柱高度H的变化, 直接反映悬浮液密度的变化。实际应用中, 把水柱高度的变化值转换成电信号, 经过放大输入执行机构。水柱平衡密度计电控系统见图3。

3 放射性同位素密度计

放射性同位素密度计最常用的是“穿透式”。它是按7射线穿过悬浮液时被吸收的程度大小测定悬浮液密度。其简单原理是:将一放射源放在装有悬浮液的管道一侧.而将被测定γ射线强度的接收器放在管道另一侧 (见图4) 。γ射线穿过悬浮液后有一部分射线被悬浮液吸收, 吸收的射线强度与悬浮液密度成正比。所以, 悬浮液的密度可按接收器所测得的总放射性强度大小确定。

4 悬浮液密度自动控制系统

图5是我国某选煤厂使用的水柱平衡密度计自动控制系统。从合格悬浮液输送管内引出的被测悬浮液, 经固定筛筛出煤粒, 筛下悬浮液经定压漏斗进入重介质管, 再进入汇流槽。同时清水经清水管也进入汇流槽, 汇流后, 由节流嘴排至变流箱。此时密度指示管显示出一个水位高度, 就可从旁边的标尺上读出此时的密度值。

在生产中, 悬浮液密度正常, 电动执行器不转动。此时由密度计喷嘴喷出的悬浮液, 经变流箱流入合格介质桶。在悬浮液密度升高或降低时, 插入测量管中的电极浸水深度发生变化, 发出不同的电流信号, 经放大器放大后, 使用电动执行器带动变流箱内的闸板。在对悬浮液密度进行调节的同时, 介质桶的液位也在不断变化。因此, 介质桶内又设置有液位自动调节装置, 并与密度自动控制装置统一组成一个调节系统。在液位低于规定值时, 液位计就发出信号给执行机构, 向合格介质桶内添加悬浮液, 使液位达到规定值。液位过低, 表明磁铁矿量少, 要添加新磁铁矿补充;液位过高, 合格悬浮液的密度肯定降低, 要加大分流量进行浓缩。

摘要:悬浮液密度检测技术主要有双管压差密度计、水柱平衡密度计、放射性同位素密度计、悬浮液密度自动控制系统。选煤厂中最常用的是双管压差密度计和水柱平衡密度计, 放射性同位素密度计使用较少。

关键词:悬浮液,密度,自动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占轶.浅析重介选煤过程中悬浮液回收与净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01) :191-192.

[2]李勇.重介选煤厂介质系统管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31) :76.

[3]解国辉.选矿工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

控制密度 篇2

分析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提出采用建立含石量--标准干密度方法评价土基压实度.

作 者:凌刚宁  作者单位:广西公路技工学校,广西,南宁,530023 刊 名: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英文刊名:GUANGXI QUALITY SUPERVISION GUIDE PERIODICAL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U4 关键词:道路工程   路基填料   土石混填   压实度  

★ 浅谈盐渍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 基层施工中压实度与含水量的关系论文

★ 路基路面的压实度检测方法探究

★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

★ 市政工程中排水管道质量控制探讨论文

★ 水利工程冬季施工质量控制探讨论文

★ 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思考论文

★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控制密度 篇3

摘 要:文章通过对CAP1400核电机组轴向功率偏差控制方式的介绍,分析了其优缺点,并通过目前国内核电机组运行经验,从运行人员角度提出了对于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偏差控制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轴向功率偏移;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功率;控制

中图分类号:TM623.4;TU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62-02

1 轴向功率偏移与轴向功率偏差

为了描述轴向功率分布情况,引入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偏差AFD、轴向功率偏差△I和轴向功率偏移AO。

轴向功率偏差△I定义为堆芯上半部功率与下半部功率之差:

△I=PT-PB

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偏差AFD定义为堆芯上半部功率与下半部功率之差与满功率之比:

AFD=■×100%

其中,PT为堆芯上半部功率;PB为堆芯下半部功率。

轴向功率偏移AO定义为堆芯上半部功率与堆芯下半部功率之差与其之和的比:

AO=■×100%

AO反映了轴向功率分布的形状,而不能反映幅度,也不能反映燃料棒的热应力情况。确定了某个功率情况下的轴向功率偏差AFD后,就可以知道所有功率情况下的AFD。

2 控制AFD的目的

AFD是一个表征上下堆芯轴向功率倾斜的物理量,它受控制棒的位置、堆芯功率水平、轴向燃耗以及轴向氙分布等很多堆芯相关参数影响。限定AFD的目的是,限制轴向功率分布倾斜,降低堆芯功率峰因子。同时,把氙分布的倾斜量减至最小。对AFD的限值要求保证了发生氙再分布事件时,热通量热管因子FQ(Z)都不会超出限值。

3 影响AFD偏差的因素

3.1 堆内氙毒的分布

当反应堆功率达到稳定一段时间后,氙浓度也基本稳定,其大小与中子通量有关,中子通量高的地方氙毒大,中子通量低的地方氙毒小。堆内中子通量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堆内氙毒的分布也不均匀。

局部区域的中子通量密度的变化会引起局部区域135Xe浓度和局部区域反应性的变化;反过来,局部区域反应性的变化也会引起135Xe浓度的变化。此种情况下的彼此相互作用就可能使堆芯中135Xe和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产生空间动荡。

氙振荡是导致AFD变化的重要不确定因素,给AFD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2 慢化剂平均温度变化

从零功率到满功率,反应堆入口温度几乎不变,出口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平均温度的变化就反映出口温度的变化。反应堆出口温度升高,由于慢化剂温度系数是负值,使反应堆上部功率相对下部功率减少,AFD有向左的趋势;反应堆出口温度降低,反应堆上部功率相对下部功率增加,AFD有向右的趋势。

随着燃耗的增加,从寿期初到寿期末,慢化剂温度系数变得越来越负。也就是说,同样的温度变化,寿期末比寿期初导致的功率变化更大,对AFD的影响更大。

3.3 控制棒

AO棒是黑棒,价值较大,AO棒在堆芯内的移动对AFD影响很大,AO棒插入AFD减小。M棒采用叠步方式移动,就是为了减少对轴向功率分布的影响,但实际上M棒移动时对AFD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随着M棒的移动,其微分价值成非线性变化。引入到堆芯上部和下部的积分价值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同样是插棒,某一阶段AFD趋向负的方向,而另一阶段又使AFD趋向正的方向。

3.4 硼浓度变化

硼微分价值是负值,其大小(绝对值)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和慢化剂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堆芯下部慢化剂温度低于上部慢化剂温度,因而堆芯下部硼的价值要大于堆芯上部硼的价值,即在相同的硼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堆芯下部引起的反应性变化要大于堆芯上部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绝对值),从而所引起的堆芯下部功率变化要大于堆芯上部的功率变化。

3.5 堆芯燃耗

燃耗对功率分布都存在一种“自抑制”功能。即当某处的功率高时,燃料加深的幅度也大,相对较大的燃耗将使该处的相对功率趋向降低;反过来,当某处的功率较低时,燃耗加深的幅度也小,相对较小的燃耗将使该处的相对功率趋向升高。燃耗的这种“自抑制”功能将展平堆芯功率分布,从而也会展平燃耗分布。

4 CAP1400的轴向中子通量密度偏差控制

CAP1400采用机械补偿运行控制策略(MSHIM),对反应性进行机械调节。①由M棒组控制反應堆功率水平和一、二回路的平衡;②AO棒用来调整较小的反应性变化和轴向功率分布形状;③调节堆内可溶硼浓度补偿由于燃耗、氙浓度变化等引起的较慢的反应性变化。额定满功率运行的目标轴向中子通量偏差(TAFD)作为PLS(电厂控制系统)输入的设定值。PLS根据堆芯功率水平调整当前TAFD设定值以维持功率分布控制方式。PLS通过使用一个+/-1%的控制死区自动控制TAFD的AFD,必要时移动AO棒组。

当轴向功率偏差超出运行靶带时,采取以下纠正方法:①调节AO棒:当轴向功率偏差偏左时,AO棒上提;当轴向功率偏差偏右时,AO棒下插。AO棒组移动速度限制在每分钟8步;②也可以用降功率的方法使轴向功率偏差返回到运行靶带。

M棒和AO棒二者控制信号冲突时,M棒移动时AO棒被闭锁,在瞬态下的调节过程中,则可能出现两者相互干扰而引起控制的混乱,使得功率分布出现较大的变化。

假设某一时刻M棒组处于堆芯上半部分,并且开始提升功率,M棒提升,导致上半部分功率增加,AFD增加,可能导致AO棒下插,AO棒下插对功率的增加是削弱的作用,M棒和AO棒互相干扰,如果机组状态没有控制好,进入这种比较困难的境地,机组运行就会相当被动。

5 AFD控制的补充手段

由上述分析可见,控制AFD的有效手段还有以下几种:①改变慢化剂平均温度(过热、过冷);②改变硼浓度(稀释、硼化);③改变控制棒棒位;④选择并利用合适的氙振荡时机等。

正常运行时,力求减少轴向氙振荡出现的可能性,基于轴向功率偏差参考值(△Iref)来控制反应堆。

负荷改变过程中,AFD控制可以主动选择各种手段,但要有预期。稳定在目标负荷后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阶段的结果。变负荷工况AFD控制的关键点在于:第一阶段将AFD控制在沿参考线直线变化以尽可能减弱氙振荡;第二阶段要利用第一阶段信息(降负荷幅度、速率、降负荷手段、初始AFD、初始氙毒等)以及目前变化趋势预测氙振荡周期与幅度,以便在合适时机采取有效干预手段。

6 结 语

AFD控制的时机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一般最好是小幅度多干预。改变负荷前不仅要制定升降负荷策略,进行反应性平衡计算,还要制定AFD控制策略,综合评价各种反应性变化对功率分布的影响。负荷变动结束以后,Xe毒的变化相对很慢,需要多个运行值连续跟踪,考虑到运行人员采取倒班轮换制度,需要制定统一策略,控制Xe毒的震荡幅度才更有效。

参考文献:

马铃薯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控制技术 篇4

1.1 种植密度适中性的增产

即在种植密度适中的情况下, 在其它各种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 马铃薯会最大化增产。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利于马铃薯接受阳光。无论是在种植的初期, 还是后期马铃薯块茎的地下成长期, 马铃薯充分的光合作用, 都是其正常成长与增产的基础。适中的密度下, 单株马铃薯之间互相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二是有利于马铃薯透风。风能帮助马铃薯实现叶片的呼吸, 加快马铃薯的蒸腾作用, 促进马铃薯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和其它养分的吸收 (如氮磷钾等) , 实现土壤中有机物的合成和利用。三是有利于马铃薯地下成长。在适中密度下, 为马铃薯预设了足够的地下空间, 为马铃薯的块茎地下成长做好了准备工作。

1.2 种植密度不足与过高的减产

根据研究, 在固定的面积土地内, 其对不同种类马铃薯的总数容纳量是相对确定的。在相对科学的计算下, 关于种植密度导致的减产情况有2种:一是密度过低导致总量不足减产。在马铃薯基本的单个块茎最大化的情况下, 密度低于平均水平显然会导致总量的降低。二是密度过高导致的成长不足与总量减产。这种情况显然地会导致马铃薯之间的光合作用、透风与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吸收困难, 尤其在地下块茎的成长期, 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会直接挤压导致其向地上生长致使产量下降。

2 马铃薯种植密度与其产量控制技术

2.1 不同土地、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控制

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地质环境下, 需要采用不同的品种, 控制不同的密度, 进而追求最大化的生产。选取两地为例:其一, 北方地区。如克新16号, 适合黑龙江、吉林、辽宁与内蒙古等省份, 适宜密度为1hm2种植65000株;如克新17号, 则单独适合黑龙江的土壤种植, 密度为40000株/hm2;如陇薯9号、10号, 只适合在甘肃的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种植, 播种密度一般3500~4000株/667m2, 旱薄地2500~3000株/667m2。其二, 中国南方地区。如紫云1号、丽薯6号等, 适宜在中国的南方与西南地区, 如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与重庆等省份, 种植密度3500~4000株/667m2;如坝薯10号, 则适合在福建省种植。其它的如科薯6号、春秋7号和8号等, 在山东地区种植。因而, 站在地质学与地理学的视角, 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成分, 决定了其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也直接决定其密度与产量情况。

2.2 不同品种的土地耕作控制

(1) 喜肥水品种种植。如克新16号、17号等, 适宜浅翻深松宽垄 (90cm) 栽培, 便于马铃薯的根系吸收土壤内的养分。 (2) 耐旱品种种植。如中薯17号、遗306号, 一般旱地采用平播平作、灌溉地块采用垄作方式种植, 既可以保持土壤内的水分, 也可以让该品种不至于因为水分太多导致其它的疾病等。 (3) 耐阴寒品种种植。如陇薯9号、10号等, 运用马铃薯自身的规律性, 结合适宜地区土地地势与肥力的特点, 采用精准的耕作技术, 能最大化地激发土地自身的潜力, 满足马铃薯充分成长的需要, 为适宜性下的高密度创设科学条件。

2.3 种植机械技术的运用

在马铃薯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 马铃薯相关机械的运用是马铃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在密度方面的控制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单位面积土地精准分垄。如甘肃安定区以机械深松、播种、中耕与机械收获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 不仅充分开发了土地潜能, 在单位面积土地内, 尽可能准确地分垄, 实现科学限度内的多垄化, 从垄的总量上首先确保了马铃薯种植的单位面积高密度, 把高密度与高产量追求实现最佳比例的统一。二是单垄土地精量播种。这是前者基础上的精准操作, 即在单垄土地的宽度和长度确定的情况下, 运用机械播种, 从单株之间距离上的精确掌握, 来尽可能地节约土地, 实现了科学的高密度种植, 既不超越单株马铃薯之间成长的需要, 也不浪费一点空间。如采用了交叉取种技术, 配以振动排种部件, 实现了精量播种。机械技术的运用, 避免人工种植操作的误差造成了土地浪费与密度控制失准, 尤其是大面积种植的情况下, 会减少误差性的减产现象, 为马铃薯的高密度和高产创造科学条件。以冀张薯8号为材料, 收获后测产, 52500株/hm2密度下马铃薯结薯数和大薯数均最多, 与其它种植密度相比可提高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薯率。

3 结语

马铃薯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 一种作为一对矛盾困扰着农民与相关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科技, 积极探索运用品种适应性、土地精耕与精量播种的技术, 实现株距精准情况下的高密度, 为追求高密度与高产创设充分空间。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工作总结法, 对马铃薯种植密度与产量控制技术展开分析。认为运用不同品种与不同地质来控制马铃薯的密度, 两者之间存在密度适中增产与不足 (或过高) 的减产关系, 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充分开发土地与品种创新的潜力, 追求高密度与增产之间的正比关系。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密度,产量,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建东, 赵金英, 薛方期等.2CM4B型牵引式马铃薯种植机的研制[J].农机化研究, 2011 (6)

控制密度 篇5

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5、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习内容

1.密度

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特性,要认识物质必须研究这些物质的特殊性.物质的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是

物质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辩认它们,但是这还不够,物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密度.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量.

(1)密度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铁、铝、水、酒精、空气、氢气等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这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性.

(2)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分式的运用应注意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

(1)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

① 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

② 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

③ 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

(2)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 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②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

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

三、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点拨: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的要领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燃烧掉一半,故质量减少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不变。选B。[例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点拨: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测量的关键,若物体的形状规则,亦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答案:

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体积可用“排水法”来测得,然后用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体实验步骤是: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

3、在量筒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

4、用细线拴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密度。(设 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点拨:,现将这两种等质量物质混合,求混合后的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二阶梯

[例4]市场出售的“洋河酒”,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mL,酒精度为55%,求这瓶酒的质量.点拨:

(1)洋河酒可以看做是纯酒精和纯水的混合.(2)55%指的是酒精和酒的体积比.答案:445g

[例5]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求它们的密度之比。

已知:m甲:m乙=2:3 V甲:V乙=1:2

点拨: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上述格式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

解:

答: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3。

[例6]在氧气瓶中装满密度的4kg/m的氧气,若用去一半,剩余部分氧气的密度是3_______kg/m.点拨:用去一半指质量,氧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答案:2 第三阶梯

[例7]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

3、把玻璃杯中的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

4、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3点拨:

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此题中步骤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例8]只用量筒,不用天平,如何量得80g的酒精?

点拨:可根据密度公式先算出80g酒精的体积,然后用量筒测出。

答案:

(2)用量筒量出100mL的酒精质量即为80g。

[例9]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盒)、烧杯和水,如何测出煤油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点拨:

测煤油的体积可先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质量后再算出水的体积,即是烧杯的容积,在烧杯中装满煤油,测出其质量,利用烧杯容积等于煤油体积,即可知道煤油体积,从而算出煤油的密度。

答案: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3)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4)在烧杯中装满煤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为m3;

四、检测题

1、铝的密度是2.7×10kg/m,读做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B、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

C、铁的体积比棉花体积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33、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

为__________,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4、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放入三只量筒中,而后加水到相同的高度,其中加水最多的是()

A、放有铁球的量筒

B、放有铝球的量筒

C、放有铜球的量筒

D、无法确定 7

5、两个铜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由此可以肯定()

A、两个球都是空心的 B、两个球都是实心的 C、至少有一个球是实心的 D、至少有一个球是空心的6、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 是B的密度的()

A、81倍

B、27倍

C、1倍

D、1/9倍

7、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 物质的密度。

8、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密度时,要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

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

9、制造风筝应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制造风扇底座要尽可能选用密度

________的材料(填“较小”或“较大”)。

10、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16g,体积是80cm,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这种金 属是_______。8

11、在天平的两边盘中分别放一铝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则铝块的铜块的体积之 比为________.12、等质量、等体积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13、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则它们的 体积之比为_____。

14、观察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______,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可以____________为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质所含的物质多

B、密度小的物质的体积小

C、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D、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16、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上水和酒精,再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游

码在零刻度),天平正好平衡,则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

A、5:4

B、4:5

C、1:1

D、不能确定 比值 9

17、一粗细均匀圆柱形状筒内装0.5kg的水时,水柱高10cm,当1g密度为0.8g/cm

3的油滴漂浮在圆铜中的水面上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油膜,油膜刚好盖满和筒内的水面,求此 油膜的厚度。

18、一个铜球质量是89g,体积是20cm

3,问:(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

1、2.7×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

3千克。

2、A3、6:5,5:6

4、C

5、D

6、D8、固体要能全部浸在水中,放入固体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9、较小,较大

2)

10、2.7×103kg/m

3,铝11、89:27

12、铝球,铜球13、6:3:2

14、液面相平;液面凹液面的底部。

15、C

16、B 17、250mm

控制密度 篇6

关键词:工作密度片;校准;不确定度

一、概述

黑白密度片是用于检定和校准各类透射式光密度计的密度示值的计量器具,其依据均匀性、密度极差、不确定度和年变化量分为基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和工作密度片,其中工作密度片常为透射式密度计配套部件,多用于密度计计量特性发生改变时自行校准,现以DV-8工作密度片标称值为1.93D和3.76D两级为例评定工作密度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1、检定依据:JJG452-2006《黑白密度片》

2、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20%~80%。

3、测量方法:采用标准密度片校准黑白密度计并制出黑白密度计校准表,然后检定工作密度片,每級测量三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级最后密度示值。

二、数学模型

四、标准不确定度的分析及评定

(一)工作密度片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1、黑白密度计测量工作密度片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用黑白密度计对DV-8工作密度标称值为1.93D和3.76D分别测量10次,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928、1.935、1.930、1.935、1.936、1.934、1.934、1.933、1.931、1.930和3.770、3.768、3.772、3.774、3.768、3.771、3.770、3.768、3.771、3.769。

2、工作作密度片的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用黑白密度计测量工作密度片的均匀性,数据见表1。

此项不确定度以最大差异计算,故自由度

3、以上二项合成

(二)示值修正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1、标準密度片的量值溯源不确定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标准密度片由国家标物中心给出,其证书显示量值溯源不确定度为(k=2),

故,

自由度:

2、黑白密度计分辨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CR401型黑白密度计分辨率为0.001D,均匀分布,则:

自由度:

3、黑白密度计测量标准密度片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用黑白密度计对标准密度片密度值约为2.0和4.0的级次分别测量10次,然后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839、1.841、1.841、1.843、1.839、1.840、1.838、1.840、1.841、1.840和3.834、3.836、3.835、3.835、3.833、3.837、3.835、3.836、3.834、3.836。

则:

由于规程定,每个测量点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值,则可得到:

故,

自由度:I

4、以上三项合成

五、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及相关信息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及相关信息表见表2。

六、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则有:

七、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测量值接近正态分布,取置信概率,查t分布表可以得出:

当D=1.93时:

当D=3.76时:

八、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此工作密度片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当D=1.93时:测量值1.933,。

当D=3.76时:测量值3.770,。

参考文献:

[1]肖亮,张露妍.工作黑白密度片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工业计量,2012(S1):180-181.

[2]何健.工作密度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4):225-225.

[3]李红,郑焕云,原雯.密度计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技术,2011(11):75-77.

[4]何健.工作密度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4):225-225.

砂弹改装中填砂密度控制方法研究 篇7

目前, 填料配置是砂弹质量控制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崔雪峰[2]等通过调整树脂、石英砂和固化剂比例实现填料强度可控, 并提出砂弹质量装填控制方法;韩冲[3]等提出由石英砂、黏结剂、固化剂、偶联剂等成分组成的新型填料, 并经过试验验证。

在实际改装操作过程中, 填砂的强度往往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但由于在混合、装填操作中主要依赖经验, 密度一致性不能可靠保证。因此, 有必要对砂弹装填密度一致性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在对混砂比例、振动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影响砂弹装填密度的因素, 提出了砂弹装填密度一致性可靠操作方法。

1 填砂密度变化规律

1.1 装填参照原则

根据柔格里公式[4], 弹丸外弹道自转角速度衰减变化规律为

式 (1) 中, ω为时间t对应的自转角速度;ωg为膛口自转角速度;L为弹体长度;D为弹体直径;I为极转动惯量, k为修正系数, 文献[4]建议k取0.9。

依据转动惯量公式I=∑mr2, 如弹体内砂子分布不均匀, 必然导致转动惯量发生变化;对于不同弹重符号弹丸按照同一重量值装填同样致使弹体内密度相差较大。根据计算, 不同弹重符号弹丸按照相同重量装填, 转动惯量的差值使角速度变化超过1%, 其射击结果与实弹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在实际的操作中, 参试人员的动作力度、方式均影响填砂质量, 效果也各不相同。为此, 寻找一种不依赖于经验的标准操作方法, 且调整填砂密度使其与炸药密度一致按照原弹重装填更接近于弹丸实际情况。

1.2 砂弹装填要求

砂弹改装对填砂的主要要求: (1) 与弹体结合牢固, 不易松动; (2) 具有良好的强度; (3) 在弹体内分布均匀, 密度基本一致。填砂由树脂、固化剂、砂子配制, 其中树脂与固化剂反应生成网状物, 粘连砂子颗粒, 并与弹体结合。填砂密度则受填砂混和比例、装填过程施加的外力、振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填砂混合、振动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的环节。

装填过程中, 实现填砂密度可调并确保操作可靠, 则装填的质量就可以有效控制。由于相同体积的粗砂比细砂质量重, 即粗砂的表观密度比细砂大。砂子在振动条件下, 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因此, 基于实现密度可调的目的, 在对填砂密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从混砂比例、振动时间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

1.3 填砂密度实验

实验选用粗砂为15目, 细沙为30目。粗砂在砂子总质量中的比例以5%递增, 共计完成21组实验;每组混入特定比例的树脂及固化剂, 并搅拌均匀;振动装置选择双驱动电机振动平台, 振动力为6 k N。混合均匀后, 测量填砂的密度。定义未进行振动的填砂密度称为虚密度, 进行30s时间振动的填砂密度称为实密度。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 虚密度随粗砂比例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实密度在比例为0和1时较小, 在比例为70%时取最大值;定义虚密度与实密度之间区域为密度禁带。对虚密度和实密度进行拟合[5], 得

式中, ρ虚为虚密度;ρ实为实密度;x为粗砂占砂子总质量的比例。

虚密度与实密度存在密度禁带, 相同比例的填砂在振动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大。在粗砂占砂子总质量比例为50%的条件下进行振动实验, 将填砂装入容器并进行振动, 时间分别为1s、2 s、3 s、5 s、10 s、20 s、30 s, 测量其密度, 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在振动的初始阶段, 密度变化较快;随时间的增加, 密度的变化减缓并最终趋近于一恒定值。可以推知, 每一比例对应的填砂在振动条件下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对数据进行拟合, 得

式 (3) 中, ρ为填砂密度;t为振动时间。

2 填砂密度控制方法的应用

2.1 填砂密度控制方法在A型装药弹丸改装中的应用

在某改装任务中, 随机选择5发弹丸, 测量弹丸倒空前及倒空后质量, 计算二者差值为装药质量;向倒空弹体内倒水至装药高度, 称量水的质量, 计算得到弹丸容积;装药质量与弹丸容积比值为装药密度,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A型装药的平均密度为1.7 g/cm3, 处于填砂实密度范围内。对实密度拟合公式等于装药密度的方程求解,

得x1=0.43, x2=0.85, 即在粗砂比例为43%和85%的情况下, 填砂的实密度等于A型装药。

装填的目的是保持与原装填物一致的特性, 因此填砂在弹体内均匀密实性越高, 则改装的效果越好。通过对比例为43%和85%的填砂振动30 s后进行CT扫描, 结果如图3所示, (a) 、 (b) 的图像大小为512×512。CT扫描灰色区域所示为填砂, 白色区域为空隙。扫描图中灰色面积越大表示填砂越密实。使用工业CT图像处理系统4.0软件计算图3填砂区域平均灰度, 其中比例0.43为75.3, 比例0.85为97.1, 而空气区域平均灰度为179.4。平均灰度反应单位面积填砂占有率, 平均灰度越高, 则单位面积占有率越小, 故可知比例0.43的填砂更密。因此, 在实际的操作中, 应取粗砂比例为43%。

2.2填砂密度控制方法在B型装药弹丸改装中的应用

在某改装任务中, 测量了9发弹丸的装药密度,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B型装药密度约为1.5 g/cm3, 处于密度禁带之中。

为使填砂的密度等于B型装药的密度, 可以采取振动的方式。根据实验数据及拟合式 (1) 、式 (2) 、式 (3) 计算可知, 粗砂比例为50%的填砂需要振动1 s, 该时间太短无法确保操作可靠性。经过分析计算及实际验证, 粗砂比例在0~20%, 95%~100%并且经过5 s以上时间振动可满足密度要求。

3 结束语

填砂密度控制方法应用砂弹装填过程中, 对装药密度处于虚密度及实密度区域内的弹丸进行装填, 可根据拟合公式计算混合比例;装药密度处于密度禁带的弹丸, 可对填砂进行有限时间的振动。同时装填应按照原弹重符号进行装填。试验中的A型装药, 粗砂比例选择0.43, 同时填砂振动30密度符合要求;对于B型装药, 粗砂比例为0~0.2, 0.95~1并进行5 s以上振动。由于装填密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 对于其他装药密度可综合采用混合比例及振动方法达到所需的密度要求。

摘要:针对弹丸改装试验中, 砂弹装填密度一致性不高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密度可调的方法, 探讨了通过调整粗砂、细砂混合比例及振动时间以控制密度, 实现两种不同装药弹丸装填的应用。分析表明, A型装药的弹丸填砂在粗砂比例为0.43并振动30 s以上时可满足密度要求, B型装药弹丸的填砂应采用混砂比例为00.2、0.951并进行5 s以上时间的振动。

关键词:装填密度一致性,密度控制,混合比例,振动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弹药改装.华阴:华阴兵器试验中心, 2007:15—16

[2] 崔雪峰, 郭敏, 喻长春, 等.新型砂弹填料装填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7;19 (6) :49—52

[3] 韩冲, 赵晓利, 钟伟君, 等.新型砂弹填料配方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9 (19) :5792—5794

[4] 引信设计手册编写组.引信设计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8:27—37

控制密度 篇8

绝大多数仪表或者自动控制系统,在测量蒸汽的质量流量时,测量结果都会受到蒸汽密度的影响,蒸汽的密度是自身温度和压力的函数。由于过热蒸汽流体的压力和温度一般都不会稳定地等于设计值,会经常出现一些偏差。要保证过热蒸汽质量流量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差压原理测量得到的差压信号或者通过非差压原理测量得到的体积流量信号,进入仪表或自动控制系统之后,必须经过压力和温度的补偿运算,才能准确地得到蒸汽的质量流量。

2 流量测量系统原理及构成

2.1 差压法测量流量

充满管道的流体流经管道内的节流装置,流束将在节流件处形成局部收缩,从而使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节流件前后产生了静压力差(或称差压)。流体的流速越大,在节流件前后产生的差压越大,所以可以通过差压来衡量流体流过节流装置时的流量大小,这种测量方法是以能量守恒定律和流动连续性方程为基础的。流体的质量流量与差压的关系由公式(1)确定[1]。

qm:质量流量,单位kg/s;C:流出系数,无量纲;β:直径比d/D,无量纲;ε:可膨胀系数,无量纲;d:工作条件下节流件的节流孔或喉部直径,单位m;△P:差压单位Pa;ρ:流体的密度,单位kg/m3。

差压式流量测量系统以标准孔板应用最为广泛,测量系统由标准孔板、测量差压的变送器、蒸汽压力、温度传感器和计算显示用的仪表或者DCS、PLC自动控制系统和HMI人机界面构成。如图1所示。

标准孔板由节流装置厂家根据流体类型、最大流量、常用流量、最小流量、设计压力、设计温度和管道内径等参数,依照国标GB/T 2624-93的要求进行计算,算出孔板的流出系数C,直径比β,可膨胀系数ε,节流件开孔直径d等数据,根据公式(1)可知,孔板的计算数据均为常量,只要确定了差压和流体密度就可以得出质量流量。差压通过差压变送器直接测量得到,流体的密度则要根据压力和温度进行计算。

2.2 非差压法测量流量

使用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测量原理的体积流量仪表将流体的体积流量测出来,信号送入自动控制系统。要获得准确的质量流量,需要将接收到的体积流量乘以流体的密度,如公式(2)所示。

qm:质量流量,单位kg/h;qv:体积流量,单位m3/h;ρ:流体密度,单位kg/m3。

由此可见,采用非差压原理测量流量,也必须根据压力和温度计算出流体的密度,才能准确地得到蒸汽的质量流量。

3 过热蒸汽流量测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3.1 近似计算公式

qm:质量流量,单位t/h;qm··D:设计流量,单位t/h;PB:实际压力绝对压力,单位kPa;TB:实际温度,单位℃;PD:设计压力绝对压力,单位kPa;TD:设计温度,单位℃;d PB:实际差压,单位Pa;d PD:设计差压,单位Pa。

这种计算方式在工程中也经常用到,像德尔塔巴、阿牛巴这类测量原理的插入式差压流量计也经常采用这种近似计算公式,最终得出的流量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

3.2 乌卡诺维奇状态方程

只在250℃以内有较好的符合程度,局限性比较大,状态方程比较复杂,工程上较难使用。

3.3 IFC1967公式

IFC1967公式是国际公式化委员会(简称I.F.C)为了统一国际上水蒸汽性质的数据,经国际会议研究协商,制定了水蒸汽热力性质的国际骨架表并提出了“工业用1967I.F.C公式”,现在各国使用的水蒸汽热力性质表,就是根据这个公式计算而编制的。IFC公式比较复杂,工程上应用起来比较费劲。

3.4 查表法

研究者根据1967 I.F.C公式编制了蒸汽密度表,DCS系统或者PLC系统需要编程模拟人工查表的方式,根据蒸汽的过程压力和温度,自动得出密度值。

4 蒸汽密度计算在FOXBORO I/A SERIES DCS系统的实现

(1)美国FOXBORO的I/A Series智能自动化DCS系统在全世界有4000多套系统在使用,广泛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火电、造纸、机械制造和水利水电等行业。自1988年进入中国工业现场,国内至今已有近300套I/A Series被安装和投入使用,被公认为最成熟的真正的开放型工业系统之一。

(2)I/A’s系统的组态软件称为CIO组态器,工程上所有的控制组态全部由模块搭建而成。比如,处理模拟量输入的有AIN模块,处理PID运算的有PID模块,用于计算的CALCA高级计算模块等。要在I/A’s系统里完成过热蒸汽的密度计算,需要用到2个AIN模块用于接收过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信号,8个CHARC非线性函数模块,1个CALCA高级计算模块[2]。

(3)以设计压力3.8MPa、设计温度395℃的过热蒸汽为例,确定该过热蒸汽的补偿范围为温度350℃~430℃之间,压力为绝对压力2.0MPa~5.0MPa之间,用7个CHARC非线性函数模块,存入过热蒸汽密度表中的值。

CHARC非线性函数模块提供了对非线性函数用分段化来近似模拟的功能,可以定义最多20段折线来模拟一条曲线,如图3所示。

7个CHARC非线性函数模块的输入参数MEAS均连接过热蒸汽温度过程值。第1个CHARC模块代表蒸汽绝对压力2.0MPa时,温度与密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第2个CHARC模块代表蒸汽绝对压力2.5MPa时,温度与密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依此类推,将过热蒸汽密度表中的数据填入CHARC函数。比如,第1个CHARC模块非线性化的各个点中填入:

第2个CHARC模块非线性化的各个点中填入

依次输入后,这7个CHARC函数模块就有了代表不同压力级别下的温度补偿输出。然后再用一个CHARC块来进行压力补偿,输入:

注意,这里的压力都是绝对压力,测量得出的表压力必须要加上大气压。

最后用一个CALCA计算块来进行计算。如图4所示。

CALCA计算块总共有8路实数型输入,如果补偿范围要扩大,多添加几个CHARC块和CALCA计算块就可以了。经过压力补偿后得到的坐标索引值RI08通过TRC命令得到整数部分,通过乘以10再模除10的方法得到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判断SEL的选择,选出代表对应压力级别的经温度补偿后的密度输出值。得到一大一小两个密度值进行减法运算,再乘以坐标索引值的小数部分。再加上经选择后得出的小密度值,获得最终密度值的计算结果。

5 蒸汽密度计算在西门子S7300/400控制系统的实现

(1)西门子SIMATIC S7系列PLC控制系统应用范围非常广,由S7-400H冗余系统构成的PCS7系统在DCS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使用西门子S7300/400控制系统进行过热蒸汽的密度计算,在安装STEP7的编程环境后,还需要安装SCL结构化编程语言选件。SCL结构化编程语言非常适合处理复杂的数学函数运算和过程优化。

(2)打开STEP7的编程环境[3]

注意SCL软件对最低硬件的要求是CPU314及以上版本。右击源文件,插入一个SCL SOURCE源文件。如图5所示。

点击“insert”,插入一个FB块,将FB块的名称改为FB1。如图6所示。

(3)计算过程

通过FB1这个块完成过热蒸汽密度的自动计算。首先定义输入输出参数,输入参数是过程压力值和过程温度值,输出参数是经过计算后的过热蒸汽密度值。

在西门子S7300/400的控制系统中,数据DB块可以直接存储二维表格。以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为395℃的过热蒸汽为例,补偿范围为压力1.4MPa~5MPa,温度范围为350℃~430℃,设置两个一维数组,一个二维数组,将过热蒸汽密度表中的数据输入进去。

只需根据过程压力和过程温度得出密度二维数组的坐标索引值,就可得出最终的计算结果。首先通过一个FOR循环来获得跟温度相关的坐标索引值。

再通过另一个FOR循环来获得跟压力相关的坐标索引值。

根据获得的x坐标值和y坐标值,查出最接近的一对密度数据。

(4)计算结果

将程序下装后,测试程序运行的结果。在变量表中输入表压力3.8MPa(绝对压力3.9MPa),温度395℃,得到密度自动计算值13.51952,如图7所示。

输入表压力3.9MPa(绝对压力4.0MPa),温度410℃,得到密度值13.3077,与过热蒸汽密度表中的值一致,如图8所示。

6 结束语

对于过热蒸汽质量流量测量系统,控制系统模拟人工查表的方式进行密度的自动计算,使蒸汽压力和温度能对蒸汽流量进行自动实时的补偿,最终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GB/T2624-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测量[S].

[2]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I/A’S系统及应用[Z].2001.

控制密度 篇9

(1) 井区简要油藏地质特征:近期在营13区块共计施工两口井, 井位于营13断块内, 其周围发育断层3条, 主要断层走向为南北方向, 其中北部断层有11口井钻遇, 东西走向有两条断层东西走向偏北断层仅有2口井钻遇, 落差17米, 东西走向偏南断层有12口井钻遇对油水关系的分割起作用。该地区地层倾向西南, 油藏埋深1390-2512m。

根据东营组块内钻遇井的情况及目前生产情况可判断, 该块为典型的断层遮挡的边底水油藏, 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沙二段油砂体分布受到构造、断层、岩性三方面控制, 因此油藏类型为受断层控制的层状岩性构造油藏。

(2) 施工情况概述:营13-斜149井, 设计井深2512.53m, 完钻井深2519m, 造斜点910.98, 最大井斜22.9, 水平位移260.06m, 机械钻速18.76, 钻井周期11d/h, 建井周期7d/5h, 完井方法:套管射孔。营13-平29井, 设计井深1875.22m, 完钻井深1875m, 造斜点1216.77, 最大井斜92.55, 水平位移479.13m, 机械钻速23.07, 钻井周期6d/7h, 建井周期14d/10h, 完井方法:筛管完井。

1 施工难点

(1) 设计最大钻井液密度高, 最高钻井液密度1.30g/cm�。

(2) 本区块609m处有注污水层, 920m处有高压水层, 极易发生井涌甚至井喷。

(3) 所钻井周围注水井多, 注水压力高, 注水量大, 极易发生窜槽, 导致溢流或井涌, 甚至井喷。

2 技术措施

(1) 营13-斜149井一开井深162m, 339.7mm表层套管下深161m, 如遇到高压水层或窜槽地层无法控制时, 可以强行下技套固井。营13-平29井借鉴营13-斜149井施工经验, 做好一级井控工作, 储备重钻井液及重晶石粉, 无需下技套, 节约成本。

(2) 根据甲方交待, 本井井深609m处有注污水层, 920m处有高压水层, 极易发生井涌甚至井喷, 因此我队严格按设计要求, 储备1.50g/cm�重钻井液80m�, 重晶石粉保证储备60t, 准备二开。

(3) 营13-平29井二开前配好密度为1.10 g/cm�、粘度32s60m�老浆, 钻进时直接改小循环, 使用配好老浆开钻, 随时掌握并控制钻井液性能, 并做好加重压井准备, 钻至井深500m时, 留专人观察振动筛处钻井液返出情况, 记录号灌入量与返出量, 钻至井深900m时适当调节钻井液密度至1.15 g/cm�、粘度34s;钻至井深1300m时, 钻井液密度提至1.25g/cm�, 粘度31s, 合理使用固控设备, 钻至1500m时钻井液密度提至1.30g/cm�, 粘度50s, 直到井底, 保证钻井液压力稍大于地层压力, 随时做好一级井控工作, 控制地层压力, 并钻井液能很好携导岩屑, 随时观察, 随时记录, 节约重晶石粉。

(4) 营13-斜149井施工中, 按照甲方要求钻至井深500m, 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 密度提至1.33 g/cm�, 粘度保持在35s左右, 相继穿过609m和920m处高压层, 此后钻进过程中, 钻井液密度维持在1.33 g/cm�左右, 只要钻井液密度降至1.28 g/cm�, 就开始循环加重, 直到钻井液密度至1.33 g/cm�为止。

(5) 由于密度高以及井身轨迹相对复杂、磨阻大, 及时加入原油润滑剂消除摩阻, 提高机械钻速。

3 施工分析

营13-斜149井, 完钻井深2519m, 重晶石粉用量303t, 最大钻井液密度1.31g/cm�, 机械钻速18.76m/h, 钻井周期11d/h。

营13-平29井, 完钻井深1875mm, 重晶石粉用量60t, 最大钻井液密度1.3g/cm�, 机械钻速23.07m/h, 钻井周期6d/17h。

施工的这两口井均顺利完井, 交井一次成功, 钻井期间从未发生任何井下复杂情况及事故, 交井合格率、及固井合格率均达100%。但从两口井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 施工的第二口井营13-平29井机械钻速明显高于第一口井营13-斜149井, 而使用的重晶石粉用量上明显低于第一口井, 营13-平29井仅使用了60t重晶石粉, 而营13-斜149井使用了303t, 显而易见平29井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因此营13-平29井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效果明显, 今后井队在该区块钻井施工中可以作为参考推广应用。

4 结束语

(1) 及时了解该区块地层压力, 邻井注水井情况及最新邻井施工情况分析。

(2) 对于上部地层含有水层的井二开直接改小循环, 使用老浆开钻, 有利于控制井底压力, 随时调整钻井液性能, 而且避免使用大量重晶石粉, 盲目加重, 同时上部地层井径扩大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控制密度 篇10

关键词:成品油销售,密度差盈亏,加权密度

成品油销售是整个石油行业链条中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成品油销售企业地区公司的加油站配是基本上是一个油库到加油站的二层供应链模型,加油站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从地区公司油库进货,地区公司同其结算,加油站进行零售经营,实现最终效益。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是以吨来计算的,而在零售时却是以升来计量收费,两者之间是以当地政府规定的密度进行转换,而不是根据具体进油的标准密度进行换算,两者之间的差就产生了密度差盈亏。当前一些成品油销售企业对什么是密度差赢油、什么是加权密度以及加权密度的真是功能还存在争论,本文将对此一一作出解释,以便对成品油销售企业日常工作有些许帮助。

一、密度差盈亏分析

1、密度差盈亏定义

密度差盈亏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盈亏,对于成品油销售企业,以较低的标准密度ρ20购进油品,在零售环节以较高的规定密度ρ规定卖出,密度差产生了质量差,于是就造成了密度差盈亏。对于标准体积为V20的成品油,购进质量为V20×(ρ20-1.1),销售质量为销售时的表观体积乘以政府的规定密度Vt×ρ规定,两者之间的差量就是密度差盈亏Vt×ρ规定-V20×(ρ20-1.1)。通常情况下加油站零售规定密度ρ规定大于购进标准密度ρ20,于是就产生了密度差盈油,但是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提高,汽柴油的标准密度变化的趋势截然相反,比如上海地区汽油购进标准密度变大,有时甚至超过规定密度,就产生了密度差亏油,冬天加油站销售汽油将不挣钱,与此相反,上海地区的柴油购进标准密度变小,相比规定密度小了很多,柴油的密度差赢油已经超过了5%,这时应该对汽柴油的规定密度进行相应调整。

2、什么是规定密度

规定密度顾名思义就是政府规定的密度。加油站零售时是以升来计量收费,然而随着加油站地罐中油温t的变化,可以销售的表观体积Vt就也随之变化,当油温升高时就能多卖油,当温度降低时就会少卖油。但是对于每升油的单价,国家不可能根据每批购进油品的密度来进行吨升换算定价,于是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密度ρ规定来进行换算,这个密度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销售油品的实际密度情况计算而来。

以上海地区2014年3月份92号车用汽油(沪V)为例,成品油零售价10298元/吨,加油站零售挂牌价P=7.78元/升,当月上海市92号车用汽油(沪V)的规定密度ρ规定=755.5kg/m3,加油站零售挂牌价如何计算得来?

步骤1:每吨油按规定密度计算可销体积

步骤2:计算每升油的挂牌价

由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规定密度用于加油站销售数吨油零售价和挂牌价之间的转换计算。规定密度越大,挂牌价越高,规定密度越低,挂牌价也越低。

3、1吨油能按升卖产生的效益

对于购进的1吨油,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加油站能卖出油的数量将会受到购进油品的标准密度ρ20和销售时的油温t两者的共同影响。从计算公式可得出结论,购进油品的标准密度越小,越能多卖油、多盈利。销售时的油温越高,越能多卖油、多盈利。

以购进标准密度744.9kg/m3的1吨汽油为例,不考虑损耗,以表观体积Vt进行销售,产生效益如下:

如果销售时油温等于20℃,可销油密度差产生效益162元,相当于多盈利1.57%。如果销售时油温高于20℃,产生效益将大于162元,如果销售时油温低于20℃,效益将小于162元。对于这1吨92号(V)汽油,油温跟销售体积之间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是呈线性关系Vt=1.6245t+1312,销售时油温t每上升1℃,可增销1.6245升油,增加效益12.64元,增效1.227‰。对于购进标准密度为815kg/m3的1吨0号(V)柴油,油温跟销售体积之间在正常温度范围内也是呈线性关系Vt=1.1971t+1320.5,销售时油温t每上升1℃,可增销1.1971升油,增加效益9.08元,增效1.030‰。可以看出汽油表观体积受油温的影响比柴油大。

4、密度差盈亏的质量计算

继上述例子,按规定密度755.5kg/m3计算,密度差盈亏质量为:

假设销售时的油温为20℃,VCF20=1,相当于我们多卖油品15.73kg,按零售吨油计算,效益也是162元。

二、加权密度分析

1、什么是加权密度

加权密度ρ加权由成品油销售企业自己计算得来的密度,用于销售企业跟加油站的调拨结算,以及调整密度差盈亏产生的效益后者亏损在公司和加油站之间的分配。通常情况下,规定密度大于购进油品的标准密度,密度差产生的是盈油,当加权密度ρ加权接近加油站购进油品的标准密度ρ20时,公司倾向于将密度差盈油产生的效益放在加油站;当加权密度ρ加权接近规定密度ρ规定时,公司倾向于将密度差盈油产生的效益放在销售企业统一账面上,如图1所示。

2、加权密度计算公式

为了结算方便,成品油销售企业一般每月计算一个加权密度,根据上月各油库发油的标准密度加权计算而来,计算公式为:

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采取相应的加权密度,并不一定通过上述公司计算得来。

3、加权密度是否合理

根据加权密度ρ加权的由来看以看出,仅仅讨论加权密度是否合理意义不大,但是制定合理的加权密度对于提升加油站的盈利水平和员工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应对不同性质的加油站采用不同的加权密度。当密度差赢油发生时,对于全资加油站,为了提高加油站的积极性,支持加油站的“三核定”,我们可以采用接近购进油品平均标准密度的规定密度与其结算,将密度差赢油大部分放在加油站,对于股权加油站,我们可以采用接近规定密度的加权密度与其结算,力求将密度差赢油大部分放在公司统一账面上。相反,当密度差亏油发生是,对于全资加油站,我们则应采用接近规定密度的加权密度与其结算,将密度差亏油放在公司统一账面上,对于股权加油站,我们则应采用采用接近购进油品平均标准密度的规定密度与其结算,让股权单位最为一个独立法人自身承担密度差亏油。

4、实例计算

继上述例子,并假设规定密度为750.0kg/m3,销售时油温为20℃,密度差盈油为15.73kg,规定密度使得盈油放在销售企业部分为△m放在公司=m结算-m实发=V20×(ρ加权-ρ20)=6.86(kg),放在加油站部分为△m放在加油站=m规定-m结算=V20×(ρ规定-ρ结算-1.1)=8.87(kg)。放在企业部分就是所谓的体积计量交接盈油。

三、实施地罐交接后加权密度的应用

1、什么是地罐交接

从油库配送到加油站有装、运、卸三个环节,有油库流量计发油数、油库罐车数、加油站罐车数和加油站地罐液位仪数四个数量,油库到加油站之间的调拨用哪个数量进行结算,就是不同的交接方式。如图2所示。

地罐交接就是以加油站地罐液位仪自动测量的V20作为跟加油站结算的交接界面,通常以标准体积V20作为统一的加油站配送装、运、卸交接数据。实施地罐交接基本条件有:(1)油库流量计发油准确,标准罐定期校准流量计,不定期抽查每日发油密度;(2)加油站地罐标定准确,地罐液位计测量准确,地罐标定结果需和承运商共同确认,液位仪测量数据必须不定期和手工测量比对;(3)发油和卸油油界面的数据必须和司押人员确认,应用“一卡通”和AspenRetail系统实现主动配送,加强车载视频、双向铅封的使用和检查。

2、地罐交接的意义及问题

实行地罐交接可将加油站配送综合差量剥离出加油站运营综合损耗,使损耗管理界面更为清晰,利于加油站三核定,提高加油站积极性。实行地罐交接,可以取消库站罐车人工检尺环节,可以支持罐车多仓同卸和实现卸油不停强,从而提高加油站运行效率、增加加油站经营效益和提高加油站的积极性。

实行地罐交接必然是加油站对配送过程差量变的不够关心,对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整体损耗控制不利。实行如果地罐交接要求对超耗一车已赔付,超耗必赔付,如果在确实没有偷油的情况少量,要求司押人员承担发油和卸油损耗,难免会增加纠纷,降低配送效率。

3、加权密度的应用

成品油销售企业在实行地罐交接中,虽然加油站配送的整个环节都是以标准体积V20作为交接依据,但是换算成质量采用的密度就五花八门,发油环节有的采用实际标准密度发油,有的加权密度发油,有的采用规定密度发油,在收油环节同样也存在着这三个密度,反正是怎么有利于自己怎么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尺,加权密度可以作为统一标尺。考虑加权密度的实际功能,确保各环节界面的清晰,我们在油库发油环节采用实际标准密度发油,在配送环节以加权密度计算配送的原发量,在收环节以加权密度收油并以此实现跟加油站结算,在零售环节以规定密度ρ规定实现销售,如此,在处理加油站配送综合差量是便有了统一的标尺,也将得到司押人员的认可。

交谈的密度 篇11

他说:“因为我能很好地控制每次交谈的密度。和别人洽谈合作时,第一次见面,谈话的内容只占我整个方案的3%,而且下一次谈话一定选在3天后,给对方一定的消化时间。第二次再谈,交谈的内容增至6%。下次再谈,再增加一倍,即12%。3次之后,一般人就会动心了。但这个时候,他还不能决定。紧接着,是第四次交谈,这一次是24%,很多人会在此时决定。”

他停下来,喝了一口茶继续说:“如果这时还不能决定,再谈一次,密度是48%。很多人会在这时争着签字,但我还要再谈,交谈的核心内容不增反减。我会提出一些负面问题,但不会影响他的决定。他正在兴奋点上,会按照惯性思维往前走,但是说与不说对我完全不一样。等到他最终作出决定并开始和我实际合作时,会发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我都事先和他讲过,所以他有准备。即使这次合作最后没有赚到钱,他也不会怨我,因为我所有的想法是慢慢渗透给他,是他自己了解后才接受的。要怨,只能怨自己当初没有认真对待我提出的问题。如果认真对待,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了,所以他还要感谢我呢。下一次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和我合作。”

商场上,大部分人为了合作成功,负面的东西都瞒着不说,问题出现了就互相埋怨。成功的合作,是在合作之前,把你想到的负面的东西告诉对方。但要记住,别把时间顺序搞错了。

控制密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测量对象为2009-11~2010-10因各种原因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测量QCT腰椎骨密度(QCT bone mineral density,QCTBMD)的患者,选取年龄在20~80岁之间患者共685例,其中女性414例,中位年龄为60.5岁,男性271例,中位年龄为58.0岁。

1.2 扫描参数

肌肉密度测量在已有的QCTBMD扫描图像上进行。QCTBMD使用东芝64排CT机加垫Mindways公司的5样本固体体模进行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 V、125m As,使用标准体部重建为层厚为1mm的薄层Volume数据,DFOV400mm,图像传至Mindways公司的QCT骨密度测量分析软件(QCT PRO)工作站进行测量。

1.3 测量方法

选取竖脊肌和腰大肌作为测量对象,分别使用不同的ROI放置方式。以正中矢状位上L3后缘中点所在横轴面作为测量竖脊肌的层面,左右竖脊肌分别测量,放置ROI在一侧竖脊肌的中央,调整ROI大小和形状,使其面积在590~610mm2之间,边缘不超过竖脊肌外缘,避免包含皮下脂肪(实际测量时,发现除少数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竖脊肌明显萎缩的患者外,(600±10)mm2的ROI均不会超过竖脊肌外缘)(图1)。以正中矢状位上L5后缘中点所在横轴面为测量腰大肌的层面,调整ROI形状,使其上下缘、左右缘距腰大肌边缘约2mm,避免包含腹腔脂肪(图2)。

测量方法的信度评价:4名测量者分别对图1.2同一组24名患者进行测量,对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测量结果分别进行分析。

1.4 数据统计

统计软件使用SPSS 17.0。测量者两两之间一致性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并计算四名测量者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值一律使用(x±s)来表示。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分别比较男性、女性的竖脊肌和腰大肌的双侧测量结果。以双侧测量平均值作为患者的测量值。以10岁的间隔划分年龄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同年龄组的肌肉密度值。分别以竖脊肌、腰大肌、骨密度作为因变量,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将骨密度作为因变量,将竖脊肌和腰大肌密度的和、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测量方法的信度

结果见表1,2,竖脊肌和腰大肌不论是任意两测量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还是组内相关系数,都接近1,表示该测量法方法在不同的测量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注:*.P<0.05,ICC:组内相关系数

2.2 左右测量结果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性、女性竖脊肌、腰大肌均值的绝对差别都不大,但除男性腰大肌外,双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都是右侧小于左侧。双侧相关系数均在0.8~0.9之间,结合原始测量数据可知,部分患者双侧竖脊肌或者双侧腰大肌之间可有较大差异。

注:*.P<0.05

2.3 男性、女性竖脊肌、腰大肌测量结果

从表4中可看出,男性、女性竖脊肌密度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下降速率不同。男、女竖脊肌密度在20~40岁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在4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每10年的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在60岁之后才有比较明显的下降。40岁之后每个年龄段男、女竖脊肌密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竖脊肌的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0.5%、0.9%,女性明显快于男性。

注:除20~30组外,各年龄组男女对比均P<0.05;*.P<0.05

表5为男、女腰大肌测量结果。腰大肌测量值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下降速率较竖脊肌慢,男性、女性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0.3%、0.4%,女性下降速率较男性略快,50岁以前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50岁以后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每个年龄段男性腰大肌密度均高于女性。

注:50~60、60~70和70~80三组的男女比较均P<0.05;*.P<0.05

2.4 回归方程

经方差检验,男、女性竖脊肌、腰大肌和骨密度使用2次或3次回归,并不优于线性回归,所以以下回归均使用线性回归。男性、女性竖脊肌、腰大肌、骨密度与年龄之间回归方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在其变化中所占比重不同。女性骨密度最高,为0.53,女性腰大肌最低,为0.09。女性竖脊肌、腰大肌、骨密度随年龄下降速率均较男性高。增加肌肉密度为自变量之后,男、女骨密度回归方程(骨密度2)的校正决定系数(R2)均有少量增加,而肌肉密度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提示肌肉密度对于骨密度有除年龄影响之外的正性作用,即在控制年龄因素的情况下,肌肉密度越高,骨密度越高。

注:muscle为竖脊肌和腰大肌密度的和

3 讨论

肌肉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肌肉减少症的研究非常重要。肌肉含量减少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肌肉横截面积(CSA)的减小,主要是由于肌纤维的减少和萎缩造成的[9,11,12,13];另一方面是脂肪、结缔组织等成分的增生浸润,以脂肪为主,包括肌细胞内脂质沉积和肌细胞间的脂肪细胞增生,使得肌肉组织的平均衰减系数(CT值)减低[7~14]。很多研究结果显示,肌肉CSA减少和CT值降低均与肌肉功能减退具有相关性[8,9,12,13,15,16]。另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同龄的肌肉减少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高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17,18]。

本研究中使用QCT软件来对腰部肌肉密度进行测量,由于患者与标准体模同时扫描,计算时得到校正,则可排除CT值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得到结果单位与骨密度单位相同,为mg/cm3。笔者选择了竖脊肌和腰大肌作为测量对象,一来是为了分析腰部肌肉减少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二来也是因为患者有大量QCT腰椎骨密度的图像资料可以进行测量,用来做研究不会增加受试者的射线剂量。竖脊肌和腰大肌性质不同。竖脊肌为多条起止点不同的肌束组成,在肌束萎缩变细的过程中,肌束之间会有大量脂肪渗入,在测量过程中无法回避,所以,测量结果除反映肌细胞内及肌细胞间的脂肪外,还部分包含了肌肉CSA减小的因素。而腰大肌为单一的肌束,在退化过程中基本不会见到大块的脂肪渗入,测量值减低反映的主要是肌细胞内及肌细胞间的肉眼不可见的脂肪浸润。患者放置ROI的方法由于是手动放置,难免会因为ROI大小和位置不同而造成测量结果不稳定,但经过培训,竖脊肌和腰大肌的密度在不同测量者之间均得到了很好的一致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竖脊肌和腰大肌的密度均为左侧比右侧略高,这可能和绝大多数人为右利手有关,但是为何是左侧比右侧高却不得而知。竖脊肌、腰大肌和骨密度均从20岁起,就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下降趋势近似为线性,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从各自的回归方程来看,女性骨密度和竖脊肌密度的下降速率均约为男性的2倍,腰大肌密度的下降速率男女性之间差别不大。而无论男性女性,竖脊肌密度下降速率又明显高于腰大肌,这是由于本方法所测量之竖脊肌密度结果除含有脂肪浸润成分,还有肌束萎缩变细、周围脂肪渗入的成分在内,而腰大肌密度仅代表了其内部的脂肪浸润。

在本研究中,虽然可从散点图上看出骨密度、肌肉密度均与年龄呈线性相关,但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不高,尤其是肌肉密度,除女性竖脊肌密度与年龄回归后决定系数为0.20外,其余均在0.1左右,这提示年龄虽是一个确定的负相关的因素,但在肌肉减少的过程中其所占比重并不大,另有多种因素可能会对肌肉密度造成影响,如不同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活动水平、遗传等。另外,在本研究中还可能由基础疾病本身及其相关治疗引起,因本研究测量对象均为因各种适应化而测量QCT骨密度的患者,而不是健康人群。对除年龄之外的造成肌肉含量减少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延缓这一过程的方法。另外,由于测量的肌肉和骨骼密度均为腰部,为了分析肌肉密度与骨密度的关系,笔者比较了使用年龄作为单一自变量和同时使用竖脊肌与腰大肌密度和年龄作为自变量,使用骨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之后的校正决定系数,前者男、女决定系数分别为0.27、0.53,而加入了肌肉密度之后,男、女性决定系数分别变为0.33、0.57,而肌肉密度的系数分别为0.699和0.636,均对骨密度起到了正向的作用,这与Macro等[17]的结果相符,即排除年龄因素影响之后,肌肉减少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仍高于非肌肉减少症患者,但决定系数增加幅度并不大,可能由于本研究中测量的肌肉密度并没有全面的评价肌肉含量的减少。

本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局部肌肉含量减少的方法。由于肌肉含量减少不仅包括肌束CSA减少,还包含了肌细胞内及细胞间的脂肪浸润,单纯测量CSA,无法对其全面反映。不仅如此,对于像竖脊肌这样由多个细小肌束组成的肌肉群,形态亦不规则,所以很难直接测量其CSA。这时候使用选定面积的ROI对其进行测量,不仅可以反映脂肪浸润,还可反映出CSA的减少,而对于像腰大肌这样单一肌束的肌肉,则可通过同时测量其密度和CSA来全面的反映其萎缩程度。

本研究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测量的对象是行QCTBMD检查的患者,而不是正常人群,因而影响骨密度和肌肉密度的因素过多,可能会部分掩盖肌肉密度和骨密度的关系。另外,仅测量肌肉密度不能全面的反映肌肉萎缩程度,所以笔者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改良测量方法,同时测量肌肉的CSA和密度,以达到全面评价肌肉减少症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肌肉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以2009-11~2010-10因各种原因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行QCT骨密度测量的685例20~80岁之间的患者为测量对象,女414例,中位年龄60.5岁,男271例,中位年龄58.0岁,使用定量CT(QCT)软件在L3水平轴位图像上测量双侧竖脊肌密度,在L5水平轴位图像上测量双侧腰大肌密度。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析肌肉密度变化趋势,并计算肌肉密度的年平均下降率。以骨密度为因变量,以年龄为单一自变量和加入肌肉密度作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男、女竖脊肌密度分别从60~70岁组、40~50岁组开始有显著下降,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0.5%、0.9%。男、女腰大肌密度下降速度较竖脊肌慢,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0.3%、0.4%。加入肌肉密度作为自变量之后,与单独使用年龄作为自变量相比,男、女性回归方程校正决定系数分别由0.27、0.53升高至0.33、0.5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肉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且肌肉密度对于骨密度有除年龄以外的正性促进作用。

【控制密度】推荐阅读:

精密度控制12-05

密度测井10-16

密度规划05-19

密度估计05-29

插秧密度06-07

密度检测06-28

乳腺密度07-03

泥浆密度08-19

教学密度08-26

种植密度09-13

上一篇: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下一篇:牙体缺损的修复与研究